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

篇1

【关键词】交流式语言教学 高职课堂 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81-02

交流式语言教学,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把交际既强调为语言学习的方法,又强调为语言学习的目的。”Richards和Rodgers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交流式语言教学的起源是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语言教学传统改变的那段时期,他们认为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是交际熟练程度而非仅掌握句型结构。Littlewood提出,交流式语言教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教学方法对语言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很系统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偏向语言的结构,使人们过于重视语法、句子结构、词汇以及音素,然而交流式语言教学将英语首先看作是一种语言,而不是一门要学习的学科,接下来便提出学习英语应该在交流和对话中进行。Howatt区分出了两种交流式教学法的版本,即“强版本”(strong version)和“弱版本”(weak version),弱版本在近十年来或多或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强调了向英语学习者提供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并把这种交流慢慢地融入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强版本则认为语言是从交流中习得的,所以这就不仅仅是激活身体内已存在但不活跃的关于语言的知识,而且是促使人体内的语言系统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从课本中提炼出知识要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要点,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课堂上老师都掌握着主动权并且一直不停地讲解,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课堂模式之所以能在中国盛行,说明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过。一方面,凭借着老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避开英语学习中的很多障碍;另一方面,这个学习过程一般来说都会被冠上无聊、死板的形容词汇,如果一个学生在一整堂英语课上注意力都能高度集中,紧紧跟随老师的步伐,英语学习的过程的确会被简化,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非常枯燥,因而大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全程紧紧跟随老师的指导,尤其是在知识点繁多或需要死记硬背的英语材料过多的课堂上。

一 将交流式英语教学应用于课堂

英语首先是一种语言,一种在世界上很流行的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很重要的教学科目。海姆斯在他的著作《论交际能力》一文中创造出“交际能力”这一新词,他指出,人们要获得交际能力,必须同时获得语言使用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种被几亿人使用的大众化语言,学习英语绝不会很难,然而就是这么一种通用的语言,却成了无数学生的梦魇。中国学生大多将英语看作一种知识,类似于海姆斯所说的交际能力中语言使用的知识,并不是很关注使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数不胜数,很多英语教师发现以传统的模式教学英语效率不高,并且给学生造成了很重的学业负担,无数需要熟练运用的英语语法以及令学生“谈虎色变”的英语单词,使英语的学习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就提出了很多英语教学改革的意见,他们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国内教学现状对引进的方法进行调整。交流式语言教学以其教学效率之高吸引了全世界教育专家的目光。

在一节英语课上,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说,通过讲课、提问、纠正和支持正确的回答,老师对整个课堂有着绝对的掌控。在这种课堂上,老师很明显是最有权威的人,而学生总是完成着老师要求的任务,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鼓励学生依赖老师的判断而忽略独立思考,甚至懒于思索,放弃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本能。这种课堂上,学生可能大部分的时间都忙于从黑板上抄笔记,接着按照老师的要求讨论这些笔记,长期这样做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将会产生致命的打击。

交流式语言教学认为一节英语课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老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并且一直鼓励学生做尽可能多的交流,老师的身份变成一个提供建议的人并尽可能地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们就不会感觉到压抑,愿意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英语互动中,逐渐地,学生们就会有积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的改变不仅仅是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也会因为老师角色的改变而产生微妙的变化。这种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学生才是互动的主体,而老师只起到帮助的作用。交流式语言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生应使用英语和其他人交流,并且所参与交流的人应当把他们放入“真实”的语言教学方法中,它能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交流式语言教学一方面强调教最“真实”的语言,另一方面强调了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感越来越好,持之以恒便会掌握英语。在活动中,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会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 交流式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尽管交流式语言教学有各种优点,但在实际运用于高职英语课堂中还是面临着实际的问题。交流式语言教学最早是从国外引进的,其提出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在中国,教学的质量大部分是由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并不是学生的口语水平或交际能力。

第一,中国的学生大多不习惯在英语课堂上开口说英语。在交流式语言教学的模式中,学生被要求或鼓励与其他学生交流,但这时老师会发现要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比想象中困难。有些学生确实是天性使然,生来就比较害羞,但大部分学生仅仅就是不习惯于在课堂上开口说话而已,而且这不应怪他们。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是这样被教导的:在课堂上尤其是在老师面前应表现得体,久而久之,安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英语老师都有能力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交流式语言进行教学。在交流式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应该有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他们之间的交流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活动中交流的材料,有时老师还得扮演一个独立的活动参与者以帮助学生完成交流。具体来说,教师的任务是使教学过程交际化,通过采用游戏、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使他们能主动、自由地运用语言。

但是,如果一个老师的口语水平不达标,甚至连自己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他还有余力帮助学生完成交流吗?传统的中国英语教师通常对英语体系有很深刻的理解:他们对英语语法非常了解,词汇量也非常大,甚至对美国、英国的历史也能说出一二,但是他们仍然很有可能不能顺利地将交流式教学的活动运用到课堂上,中国的英语教师中口语不达标的不在少数。

第三,交流式语言教学并不能保证好的英语成绩。形象的英语单词容易记忆,如算盘在英语中是abacus,它的英语发音类似于中文词组“爱拨个死”,意思就是爱打算盘到死,通过这种形象的联想式记忆,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此外,老师们也会将复杂的英语句子分解开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结构,他们甚至能把英语的语法以难度等级划分开来,并确定最完美的教授顺序,以保证学生们学习英语语法时做到循序渐进、从简到繁。总之,中国的英语教师在对英语的理解上可能不如美国或英国的本土居民,但是他们一定是最知道如何向中国学生教授英语,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得到好的成绩。

与传统英语教学不同,通过交流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交流式语言教学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将会主动地去学习英语。交流式语言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学生的学习心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但并不能保证学生因为接触了交流式语言教学的模式就一定会在一次英语测试中拿到好的成绩。所以,如果太依赖交际式的课堂活动而忽视了英语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在考试中“吃亏”。

篇2

2020年4月23日下午教研室组织了英语中考线上直播研讨会,在会上有三位老师分享中考策略,线上教学经验和线上教研活动等经验。三位老师精彩的讲演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有颇多的反思。

首先,常规工作不能松懈,虽然是线上教学,我们作为老师也必须遵守时间,提前安排好学习内容,并提前链接或其他教学视频,以保不同的学生群体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保持同步学习。教师跟学生同步,针对授课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学习作业提交后,及时批改,并微信留言或用微信电话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出现的疑问利用直播在重新讲解巩固。即双休日时间,也提醒孩子们注意整理和复习。

其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学都必须要因材施教,即“分层”教学和督导。由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层次不齐,而且各自家庭的教育与管理不同,所以,我们的线下“分层”督导更为重要。对于优生、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我们通过与家长联系、沟通,除了完成相同的任务之外,再让他们做一些提升能力的题,精选题型,控制题量;对于中等生,也主要采用鼓励的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然后针对作业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请家长督促他们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最让人头疼的是“学困生”,他们的基础差,只有夯实基础知识才能让他们有提升空间。分层督导能避免打乱仗,让教学效果更显著,但无形中加重了老师们的工作量。

最后,加强合作促发展。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远。线上教学也是需要教研组的力量,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盲区和短板,而集体研讨,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线上教学的日常是忙碌的,但是我们依然会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扬长补短,继续加强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线上教学不打折。

篇3

关键词:矿井地质学;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

矿井地质学涉及多元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矿山地质专业课程内容,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基于有效落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教学方法的情况,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借助网络平台资源和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矿井地质学专业混合式在线教学分析

1.1混合式在线教学发展基础

矿井地质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结合课程相关性、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加强课程实践操作环节的设置。从传统课程教学看,矿井地质学专业教学安排有一定的随意性,课时量和实践操作安排都缺少科学的标准。另外,教师一般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应用,导致专业课程学习的天平过度倾向于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忽略实践中的实验和验证过程,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1]。因此,学生在毕业后无法从事本专业的矿山地质工作,无法体现所学专业的优势。纵观矿井地质专业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论教学方式的影响,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启发和创新思想等,造成很多学生虽然了解了很多计量分析工具、应用型知识,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缺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能力和看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线上教学平台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内涵

从内涵上来看,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借助技术手段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加以整合,实现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且根据课程的性质以及专业发展需求,灵活变化课程组合形式,合理设置课时量,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过于偏向理论知识讲授的情况。另外,线上教学可以满足特殊时期的教学需要,灵活利用时间、线上资源,确保教学进程不断推进。在当下科技创新教学发展背景下,很多线上教学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融入混合式专业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线上渠道授课,可以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矿井地质专业课程中复杂的内容。一般线上教学有很多应用方式,像MOOC平台、交互式白板、腾讯直播课堂等,融入专业教学内容,让实际教学得到了良好应用。如西安科技大学就依托于线上混合式模式展开教学活动,“矿井地质学”作为学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色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利用线上平台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凸显出矿山地质专业的特色和学习的价值。

1.3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结合混合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应用分析,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将现实中实际案例和教材内容融入课堂,进行综合讲解,有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实验室为教学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相关教材为学习载体,学生按照实验流程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合理运用设备仪器,控制好实验的相关条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好测量数据,再经计算和整理,分析和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实验流程,学生会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亲身实验专业内容,收获学习体验和感悟,这比教师单方面填鸭式灌输知识更加高效。我国案例教学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高校教育全面改革具有进步意义和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案例教学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施过程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局限性的问题,限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占比分配不均衡,具有偏颇性,一般会出现案例资源供应不足,导致课堂上出现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等情况,在我国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人才、实践人才的培养战略中没有充分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其根源在于设置教学课程时没有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应用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及理论教学的合理分配,使混合式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作用。

2开展矿井地质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2.1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矿井地质专业课堂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革过分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综合技能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全方位、个性化发展。在现阶段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会下意识地采取以往主动教学方式,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以教师示范和展示为主的方式来讲授知识,使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会降低,积极性也随之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依赖教师讲解、点拨,才能探讨课本知识,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都会显现出不足。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技术手段、网络教学资源等,以教材为依托,为课堂教学渗透多元教学内容和思考观点,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线上混合式教学。“矿井地质学”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大量了解实际生产情况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钉钉、MOOC平台、腾讯QQ群课堂等多种教学平台,结合“矿井地质学”课程特点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意向,采用MOOC平台+腾讯QQ群课堂在线直播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在平台上提出不会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调研、模拟实践、分析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矿山地质学中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实践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发现的问题,再将理论分析应用于实践中,促使学生掌握矿山地质地层的划分、储量计算、柱状图的绘制、工程矿山地质报告的编写等。

2.2运用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设计预习和课堂教学思路

首先,教师要在MOOC平台设置矿井地质学课程学习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线上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利用线上平台中大量的期刊、视频等资源,形成理论知识学习、课程管理、实际应用等多元一体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环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节省很多教学时间,提升线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为了保障线上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三位一体的混合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借助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便利,选择与矿井地质学专业相契合的MOOC视频,丰富课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PPT等,让学生在线阅读和浏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然后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便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知,使学生通过阅读完成学习报告,并线上提交预习和阅读成果。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腾讯QQ群课堂进行音视频播放、PPT分析、教师摄像头直播、共享屏幕、语音连线、签到、作业布置等,借助交互式白板,及时批注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此外,教师在进行知识串联时,应融合之前的学习内容,通过语音连麦功能,随机点名提问,或者通过群聊天打字进行互动交流。

2.3利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后学习与评价

线上翻转课堂指在课堂中师生角色互换,具体是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之在课下运用各种资源做好准备,课堂上由学生阐述自己的学习的成果,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阐述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以及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学会通过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各类资源找到可以验证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论据,通过课堂中教师的适当点拨,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点。以“矿井地质”的地质条件研究内容为例,教师将有关具体矿井的地质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矿井的基础内容,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文献、翻阅教材等形式了解矿井地质的构造、难点等,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线上平台设置了签到、问卷、布置作业、阅读任务点、视频观看任务点等形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收集本次教学主题预习效果和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数据,汇集学生在预习环节遇到的难题,并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对整体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在腾讯QQ群直播课堂直接跳过,主要围绕学生经过资源查阅后仍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矿井地质学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结合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的发展基础、内涵以及应用价值,针对实施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即主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思路,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以及评价,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型人才;SPOC建设

1大数据的含义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数据,从表面来看,它就是实时性较强、种类较多、数据量大的一个集合,但其真实含义不仅仅如此,大数据的深层含义是在众多错综杂乱的数据中,利用科学方法及时提取出有效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政府、企业等决策者提供潜在价值的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这就要求《统计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2大数据为人才培养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于培养学生能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的专业技能;从数量的角度去认识经济变量及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现代信息化扩大了统计学的应用范围,为统计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有效提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大数据时代出现前,只有当要分析某经济现象时,才会主动调查收集此方面的数据,且数据的收集只限于人工,查找一下有关的统计年鉴、权威性较强的经济报告等,遇到一些具体数据没有的,只能在文章中进行说明,用一些相关的数据去代替,所以说传统的数据收集来源存在不稳定性,且数据的可靠性较一般,这些特点对数据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据收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据的收集不再仅局限于人工,因为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是建立在网民在互联网留存的信息,且数据收集更有针对性、数据质量也更为精确、数据的时效性更高以及数据更加全面。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收集,它更加省时、省力和省物。

2.2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传统的统计分析在分析总体的规律性时,由于数据收集的有限性,只能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推断总体的规律,其结果并不能全面、总体概括数据的整体情况。大数据的出现,为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利用现有的多种统计软件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对分析对象的了解更全面、更准确,为统计员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3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与思想教育长期相互隔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你喜欢现在自己的专业吗?”“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等问题,但很多同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专业将来毕业后可以做什么,对自已的规划就更谈不上了。这些问题都显示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着问题,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高校的思政教育通常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如《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1-4》,分别设于大学生的前四学期,作为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比例也很高,但由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这些课程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作用。高校的专业课教育虽然经过长期的改革及教师们的努力研究,专业课之间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讲解,但专业课教育长期与思想教育相脱离,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没有体现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辅相成作用,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失效。所以大学生的专业课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势在必行的。《统计学》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解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从数据得出规律性结论的一门学科,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提供经营管理的咨询、决策、实施管理的工具。《统计学》课程一定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统计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3.2SPOC建设不完善

2020年受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大高校纷纷改为以“网上授课”为主。在疫情期间,教师为了监督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不断地更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推送网络资源,利用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方式进行网络授课。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疫情期间,《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统计学》课程的网络资源很多,但由于各大高校的学情不同,很难从现有的线上资源找到一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网络资源,尤其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较差,很难固定找到一个网络资源完全与民办高校的《统计学》教学大纲培养应用型人才相符。除了向学生推送网络资源提前预习外,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考核学生在授课后其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也是非常重要。那如何能做到这些有效的监督呢?这就需要高校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课程SPOC建设,再以其他网络资源为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而现有的高校《统计学》课程SPOC建设还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高校的《统计学》课程SPOC建设几乎为零。

4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建设

4.1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建设

(1)理论授课的要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第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统计学学科的性质等内容,它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为:认识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原始社会中只是有计数活动;到了奴隶社会为了课税和征兵,开始对人口进行普查、土地和财产进行统计;到了封建社会,秦汉、唐宋、明清分别对地方田亩和户口统计、土地调查和计算、人品登记和保甲制度;到封建社会后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分工细化,直到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第二,统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来源有两种: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对于间接来源数据,融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企业一些机密数据保密原则,遵守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对于直接来源数据,要“实事求是,对真实数据产生敬畏,做一个有思想不盲从的统计从业人员等”思政教育。第三,统计学的分析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其中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参数估计引入“以点概面、从局部到总体”、假设检验引入“事物的对立面”等思政教育。(2)课程思政融入于案例和实践教学中。检验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是否能进行应用去解决经济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以生活熟悉的案例为载体讲解统计学各种分析方法在软件的操作,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自选一个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作为研究。引导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审核和整理,此时融入“坚持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等”思政教育。在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时,融入“尊重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等”思政教育。在实训过程中,让每组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中某一问卷中的某一数据进行撰改后数据分析结果与未撰改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有何差别,引导学生们去认识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严谨、敬业、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热爱并有职业操守的统计职业人才。

4.2线上SPOC建设

《统计学》课程的SPOC建设针对校内线上资源建设,它的完善会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统计学》教师,笔者认为针对我校的学情,此课程的SPOC建设包括线上微课、线上讨论、线上答疑的建设。线上微课视频是指通过“碎片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结合实例讲解,以教学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时间短等特点。利用学习通等软件提前上传给学生,向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软件的一些功能,监督学生观看的时间,并设置在学生观看后,需学生总结出学习视频内容的心得,即理解内容、不理解内容,也可以提出问题及意见。这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可以为教师后续的课程改革提出方向及依据。线上讨论主要是设置在每一章理论课结束后,在线上设计一些案例,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对所提出的案例任务进行线上讨论,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线上讨论的参与率及讨论效果给予学生平时成绩,也体现了各大高校对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项改革,侧重于平时学习的考核。而线上答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的一种答疑方式,教师可随时随地在线上看到学生的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答疑方式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反复学习和深刻理解提供了及时、较好支持,为其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给予很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瑞香.浅谈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国际教育,2020(10).

[2]方万里.统计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

[3]杨潇伟.大数据对高职统计学教学的影响[J].产学研经济,2020(11).

[4]唐谦.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学,2020(10).

[5]马斐斐,尚增振.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3).

篇5

为解决职业院校开展通识课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落后等问题,网络通识课程应运而生。网络通识课程的开设,也促生了一个新的商业服务行业――网络通识“代W”服务。

一、“代学”服务产生的原因

1.从课程资源本身分析

目前各职业院校所开设的网络通识课程,多是通过各种方式,从课程供应商处购得。且不去分析此过程中的商业利益所造成的质量问题,仅从课程教学方式来看,几乎所有的课程均采用相同的呈现模式:观看视频解答题目完成学习。这个教学过程基本借助教学视频来实现,虽然在视频中也会嵌入一些问答或考核方式,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这导致部分课程资源缺乏教学设计的指导和支持,对教学过程也没有足够的研究,即使课程讲授教师均是名师、大家,讲授过程也足够精彩,却难以将学生带入学习中来。一方面,课程资源的模式简单,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这为“代学”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从教师辅导情况进行分析

职业院校之所以引进网络通识课程,从本质上来看,是因为其师资力量存在着较大的缺口,无法满足通识课程教育的需求,这就导致网络通识课程开设后,学校并没有能力为课程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教学团队更无从谈起。而网络通识课程的模式又决定了课程的讲授教师不会也不可能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辅导工作。这样一来,网络通识课程事实上成为了将课堂搬到网上的“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缺少真正的师生交流,学习支持服务也往往停留在技术支持的层面,学生遇到问题难以求助,对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从教学考核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

目前的网络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的全部过程都在线上完成,无论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反馈,还是学生的成绩评定,均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这导致反馈的信息多集中在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上,容易导致课程教师和管理人员出现“一切顺利”的错觉。而事实上,学生通过“代学”完成课程学习,利用“代考”通过课程考试并不困难。

4.从学生学习情况来分析

所有关于“代学”服务产生的原因,最终都指向学生。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即使其他方面条件不足,也不会出现找人“代学”的现象。然而,这个原因却几乎是一个“死结”。尽管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但高等教育“严进宽出”这一现实却并未改变,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还很难改变。这就导致“等着毕业”“混到文凭就好”这样的思想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于是,既能轻松获得学分,又不要自己劳心费神的“代学”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难接受了。

二、避免“代学”服务的路径分析

“代学”服务依附网络通识课程而发展,早已被各大院校和网络通识课程供应商所关注,各大网络通识课程提供商也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相关问题。

然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现有的几乎所有计算机技术手段对于真实环境下通过手动操作实现的网络作弊行为,都是无效的。因此,防止“代学”作弊行为还应从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入手。

1.增加教学中的交互环节

目前的网络通识课程教学视频中往往会添加问题、作业等交互环节,但由于内容固定、模式简单,因此很容易通过软件手段加以破解。如果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环节,如对讲、视频等,即使实际上双方并不认识,但由于交互内容的随机性变大,可以有效控制利用各种外挂软件“挂机”学习的现象。而出于心理顾虑,学生找人“代学”课程也会更加慎重,对人工“代学”也会产生不小的抑制效果。

2.适当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通过适当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把在线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获得的收获和取得的成绩拿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讨论,能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实体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感受到网络通识课程并不是“学不学只有自己知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不良倾向,降低学生对寻找“代学”服务的热情。当然, 由于通识教育的特殊性,翻转课堂在设计上也应有别于一般课程,如减少学生的时间负担,尽量避免大量的课程作 业[2],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目的。

3.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考核

线上考核,由于没有监督,根本无法明确参与考核的人员,导致学生代考、专业替考现象随处可见。既然如此,不妨在正常进行线上考核的同时,增加线下考核的环节。在线下考核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线下考核的内容、形式和所占课程成绩的比例,既要实现“学与未学”的区分,又不能将线上学习的成绩弃之不顾。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考核方式,可以让那些想通过“代学”服务蒙混过关取得学分的学生无处遁形。

4.重视辅导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辅导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适应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提升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辅导教师应做到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发言及时回应,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减少其在学习中出现倦怠的可能性。

三、结语

网络通识课对解决目前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资源匮乏这一棘手问题无疑是一剂良药。但网络通识课程并不是把课程的一切交给网络。把教学作为商品,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消费,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是对学生的不公平。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情况考核,才能将通识课程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学生修养和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是指导中学课堂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一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小是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小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提取、贮存、转换、运用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山他人代替的.这一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是我们当前鼎力倡导的创新教育的基石.

如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迁移的过程呢以“曲线与力一程”教学设计为例.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通过创设认识冲突、问题探究与问题讨论、概念创新、创新练习教学“八环”模式.使学生主动吸收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设置认知冲突,运用认知矛后.力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在“曲线与力一程”这堂课的J隋境引入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地球绕太阳作周期性的运动.它的运行轨迹是什么应如何描述这一轨迹”悬念设置.

同学们对此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接着用“几们u板”演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同学们从演示中目睹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的轨迹这一曲线(椭圆).即动点按一定的规律运行就形成了曲线.产生了第一次认知冲突.感悟了知识形成的背景.接着应用多媒体的技术.提示平而上的点按一定规律运动形成曲线.点在平而上对应唯一坐标及其变化的内在本质.是两坐标的约束关系.即力一程.在此再次创设认知冲突:“点的变化形成曲线.与坐标的变化形成的方程有们关系呢”这就是所要研究的课题—曲线与方程.这样既创设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为后续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设置问题研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为使学生史为有效的建构知识,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诱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给子学生解决问题的自.刺激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为使学生探究规律.教学第一阶段可以设置二个并列问题供学生进行研究其相与_关系:

<1)H.角坐标系中:一,一01''''内解与曲线上第一、二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2)过点八(2,0)平行于,轴的H_线乙上的点与力一程一:一2的解;(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力一程,一:的解.

以上二个问题经学生研究后.提出各自的见解"锻后形成一致的结论.明确曲线与力一程的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二种情形.这样设置可以达到二个目的:}1)学生通过研究、观察.初步领悟曲线与力-程问题的几种可能的情形;(2)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置问题讨论,促进师生相互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问需要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探索与交流,交换各自对问题的认识.这样既有利知识的形成.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当教学进行到第二阶段时又提出问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与力一程:一,一(nf}解为坐标的点之问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情形在前-阶段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山讨论一段.相与_交流.锻后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诱导下.问题归于理性化和条理化.将问题的结论逐步旱现在学生而前.山学生将力一程与曲线的关系归纳成下列四种情况:

}1)曲线上},lU点},lU坐标}Tn妇都满足力一程f}x,y>一。.同时满足力一程f}xny>一。的点都在曲线上;(2)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力一程厂:.妇一。.但满足厂:.,)一(n点小全在曲线上;(3)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小全满足力一程fCx}y一。·但满足力一程fCx,y)一(0f}J点都在曲线上;(们曲线上的点的坐标}x,y)小全满足力一程fCx}y一。.满足力一程fCx}y一(0f}J点小都在曲线上.

通过以上分析归纳.这样学生对曲线与力一程的各种可能的情形已经有清楚的了解.而日_这种了解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对信息的吸收和处理的基础上.这种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与老师灌项力一式相比史真实史深刻.教学效果史佳.

4创设知识背景,促使学生进成概念

对概念的传授.旧的教学模式和和是先将概念H_接和盘托出.然后一次又一次练习巩固反复说明要点.这种旧的教学力一法虽然也会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概念.但这是“少、慢、差、费”.后果是掩盖概念的合理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合理的做法应是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四种情形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研究价值”囚为有了前文所述的一系列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信息的批判能力.一致认为:C1}最具有研究价值.让学生给C1}情形的曲线与力一程给出确切的定义.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处理使学生完成了对外界信息的吸收、研究、整理、归纳、理解.即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小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而}I_对新知识进行了分析、检验和批判.其创造力又一次得到提升.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5设置理性练习,促使学生知识迁移

篇7

关键词:线上授课;课件;师生;互动

线上授课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依托直播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1]。线上教育将传统教学从教室的定点定时转变为随时随地可进行的移动式学习,具有可碎片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习场景移动化、自主性等优势,有助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广,以实现教育公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变革和完善,它最大的优势是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线上课程应当是线下课程的补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线上课程在公考、律考、考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涌现出很多网红教师,但是在全日制教学中开展的时间很短,应用面也不广,教师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导致线上教育面临不少困难。因此,以《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例,探讨线上授课[2]。

1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

线上授课可使用的平台多种多样,经过对比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钉钉教学平台。课前,在钉钉平台上建立学习群,为了督促学生,每个班都设有考勤员,负责每节课的考勤工作。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在每节课授课前,在钉钉群预习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更容易集中精神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习效果。本课预习要求:(1)如何记住课本187和188页的记号;(2)复习中学学过直线和二次曲线的方程和图像;(3)预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

2用好课件是关键

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首先,课件的制作要更加细致。能不能上好网课,课件非常关键,网课不同于教室面授,要多方考虑学生的因素。因为在教室上课,学生的反应可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得知,随时做出调整。但线上授课时无法看到学生的表情,因此备课时要针对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哪些知识学生能理解、接受,哪些知识需要补充,为方便理解应该如何设计课件。此外,备课时也要多设置一些合适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PPT要尽可能精练、完善、简洁大方,以简单的色彩和图案为模板制作课件,用不同颜色标识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保留在显眼的位置[3]。其次,教具的准备要更加充分,课境的布置要更加合理,课件+黑板的组合被各种现代化设备所取代,如课件、“手写板+白板”,且要求能在各种工具之间无缝切换。例如,在教授“直线与二次曲线的相关位置”时,在学习新课前,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符号。如:F(x,y)=a11x2+2a12xy+a22y2+2a13x+2a23y+a33=0(1)F1(x,y)、F2(x,y)、F3(x,y)、Ф(x,y)以及F1(x,y)、F2(x,y)、F3(x,y)的关系式,复习后把它们留在同一页面,为接下来的推导做好铺垫。推导过程切换到白板进行,把直线的参数方程x=x0+Xt,y=y0+Yt代入二次曲线方程(1),通过白板一边分析,一边演算推导过程,最后得到方程式Ф(X,Y)t2+2[F1(x0,y0)X+F2(x0,y0)Y]t+F(x0,y0)=0(4)。此方程在后续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用不同的颜色在PPT上显示出现,并要求学生牢记。然后,切换回PPT,讨论方程(4)的根,把方程换成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次方程At2+Bt+C=0,显示在方程(4)下对应的位置上,利用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推出结论。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标识这些结论,特别是重点字眼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出来,而且设定不同的显示方式。这样方便必要时把它显示出来,讲清楚后再隐藏起来。在讲完直线与二次曲线的相关位置的基本知识点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了让PPT切换到几何画板。在几何画板中,教师事先设定了x轴上的一些点如A、B、T,用这些点的纵坐标表示参数a、b、t的大小,学生通过拖动这些点就可以改变参数的值。学生只需要在“度量/计算”功能中输入参数方程,分别计算出x,y的值,再利用“图表/绘制点(x,y)”绘出对应的点,最后利用“构造/轨迹”功能就可以绘出方程的图象,或者直接在“图表/绘制新函数”功能中输入参数方程或函数表达式,几何画板即可绘出相应方程或函数的图象。在学生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应用功能后,将几何画板文件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尝试将“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六种位置关系(交于“两不同实点”“两重合实点”“两共轭虚点”“唯一实交点”“无交点”“直线在二次曲线上,成为二次曲线的组成部分”)通过图象显示出来。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提示,激励他们,看看能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几种位置关系。例如,常见的二次曲线有哪些?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抛物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几种?除了常见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还有什么样的二次曲线?到规定时间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找到的几种位置关系,可通过文字或图片上传。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对自己得出的结果会更有成就感,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通过上述学生动手操作,会发现学生很容易作出“交于两不同的实点”和“交于唯一的实点”,但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区分“无交点”和“交于两共轭虚点”,也容易混淆“交于唯一实点”和“交于两重合实点”。而能想到“直线在二次曲线上”的学生不多,中学时期没有提过这种位置关系,大部分学生对“二次曲线”的思维往往只停留在“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上。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几种关系的根本区别,急切地想找到答案。这时,教师再切换回PPT,通过例题解决这个问题。例1:下列直线与二次曲线y2=2x的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X=1、y=2、x=0、x=-2。提出两个问题:“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你是通过哪种方法得出结果的?”选项有:G直觉、H画出图像、M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N选H和M。事先用字母ABCDEF分别代替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学生用字母回答即可,这样很快就能收到反馈信息。教师收到反馈信息后,切换到几何画板,作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图像,让他们观察图像并再次确定位置关系。有不少学生会认为,直线x=0也是与抛物线交于唯一实点,直线x=-2与抛物线没有交点。然后,切换到PPT,引导他们从方程组中判断,判断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联立方程组,很快会发现直观感受到的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得出图形判断并不可靠的结论,让学生明白需要通过解方程组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例2:直线与二次曲线y2=4的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y=2、y=3。学习例1,学生自然会用解方程组去解答例2,得出关系之后,切换到手写板画出图象(因这图象很简单)。通过图象,学生理解了“无交点”就是“平行”,与“交于两共轭虚点”有本质区别;“交于两重合实点”就是“相切”,这就能真正与“交于唯一实点”区别开来;而对中学很少见到的“直线在二次曲线上”,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容易混淆的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的目的。为了巩固知识,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3重视师生互动

课堂上,要努力做到讲解清晰、有条理、准确、生动、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网络授课速度要慢,特别是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上网课时,一定要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在直播课上,教师尽量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吸引学生。教师尽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见解。这样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同时情绪高涨的学生也反过来激励着教师,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由于直播课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地收到课堂的效果反馈,较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随机提问学生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以了解学生听课情况。特别关注提问在上课过程中“潜水”的学生,以防止出现学生“挂网”现象。例如,在推导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关系,在得出方程Ф(X,Y)t2+2[F1(x0,y0)X+F2(x0,y0)Y]t+F(x0,y0)=0(4)后,可提问:“方程中的变量是什么?”“t”;“它是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与Ф有关”;“当Ф不等于零时,方程是一次还是二次方程?”“二次”;“它的根与什么有关?”“与系数有关”;“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与Δ有关”;“当Δ大于零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什么?”“而当Δ=0时,情况又如何?”“当Δ<0呢?”“当Ф等于0时,方程又是什么方程?这时,它的根与什么有关?”通过一问一答,学生能够轻松自然地推导出结果。这样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果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能行”的想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结合直播平台提供的学习打卡、学习时长、课堂提问、课堂作业数据,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可通过屏幕提问和发表见解,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在练习中,利用“限时答题”的功能,让学生答完题并拍照上传解题过程,教师可及时收到反馈,讲评学生的解答过程。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小而精的并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设计出不同的答题选项,学生通过回答“A”“B”“C”“D”或“是”“否”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正确的回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感,上课时不易分神,提高注意力,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后,教师及时将课件发在钉钉群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钉钉软件中的视频回放功能进行查漏补缺。

4作业要及时评讲

作业的布置尽量体现出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不宜太难,学生在多次尝试都失败,就会失去信心,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相反,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好作业后,在规定时间内拍照上传。钉钉软件中有“作业”功能,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已提交和未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对未提交的同学,教师还可以“ding”一下,提醒他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此外,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利用软件中圈画批改功能鼓励学生,对做得好的作业批上“好”“优秀”“真棒”等,对出现错误的作业,把错误的地方圈出来加以改正。作业批改后在钉钉群,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这不仅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作业的错误,同时优秀的作业也起到榜样作用,引起学生相互比较、相互模仿、相互学习,达到激励全班学生的目的。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做出“优秀”作业,课堂上会更认真、更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每一次改完作业后,教师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分类总结作业中的问题,挑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下次上课前进行评讲,让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使其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5结束语

“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是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线上授课不仅对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双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针对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使用富有变化、不断更新的教学手段,设计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演示不同的事例、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启发、提供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卫强,杜胜男,李焱斌,等.“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为例[J].大学教育,2021(5):62-64.

[2]蔡弘,赵斌斌,范海洲,等.网课实践对新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启示[J].科技风,2021(7):37-38,118.

篇8

关键词:SPOC;大学课程;MOOC;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073-05

引言

当前,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更要关注作为中介与桥梁的课程改革。[1]我们知道,MOOC代表的是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如今,一些新的表现形式不断出现,这表明“后MOOC时代”已经来临。[2]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不仅融合了MOOC教育思想,而且把翻转课堂融合在一起,具有小众化、限制性、集约化等特点。而现有对SPOC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模式、学习者分析、课程分析、学习行为、建设路径等方面,缺乏较为全面、规范的建设体系与应用模式,因此,本文对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的建设及其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建设模式

本研究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维度对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建设模式及其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如图1)。分析阶段是对课程、平台、学习者的分析;设计阶段包含对课程内容、开发规范的设计;开发阶段主要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阶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阶段将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1.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将为SPOC后续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它通过大学课程本身进行分析定位,从而为课程平台的选取提供现实基础,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从而为SPOC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课程分析

首先选取要开设的大学课程,这需要综合考虑SPOC开发工作力度大、周期长、耗费大等特点,从而决定其是否值得去开发,具体应考虑以下几点:①课程难度适中,同时以通识、实际应用为基础;②课程具有优秀的授课教师团队,包括主讲教师和其他优秀教师,因为教师的授课水平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课程能够尽可能服务于大多数学生,使课程价值最大化。

(2)课程平台分析

选定课程后,需要确定将来投放课程的平台,既可以自建课程平台,也可以选择租用课程平台。SPOC平台的选取标准主要从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成本、学校政策、学生评价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3],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择租用课程平台时,SPOC的高清视频特性决定首先要考察平台服务器的访问速度、技术成熟度、支持力度等。二是自建课程平台时,需要建设平台开发团队对学校未来的SPOC课程建设做一个全面规划,这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此,在试行阶段建议选择租用平台。

(3)学习者分析

就MOOC而言,其学习者群体显现出多元化以及极大的流动性。[4]SPOC是针对某一学校或者某一区域开展的课程,学习人数通常限定在几十人至几百人,学习群体相对稳定、单一,不像MOOC有成千上万人,SPOC的学习活动不仅更加灵活高效,而且测试也更加严谨。[5]学习者分析将影响课程的开发模式、难度设定、表现形式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充分了解学习者学习基础,以便为课程难度的设定提供依据;②全面了解学习者学习风格,以便确定课程的开展形式;③深入了解学习者信息技术水平,以便选择课程的表现形式。

2.设计阶段

课程内容直接影响课程的质量,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所以课程内容需重新设计以便内容合理展现,同时,开发规范的设计将为课程开发的标准性与统一性提供基础保证。

(1)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要符合SPOC特点。教师依据对知识逻辑关系的理解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完成知识单元切分[6],对课程重难点内容作出判断。内容结构的设计可以按照CSLP(Course、Section、Lesson、Point)模式划分,即C(课程)S(讲)L(节)P(知识点)(如图2),根据课程的特点确定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媒体表现形式,如文本、视频、讨论等。

(2)开发规范设计

SPOC内容表现形式的统一性将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提升学习体验。从脚本、课件、视频到讨论题、测试题、图文材料等都设定统一标准(如下表),以规范课程的开发,明确开发过程的思路,制定详细的开发步骤。

3.开发阶段

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开发阶段主要是对学习资源的制作,从辅助录制视频的课件、脚本到讨论、测试、图文材料等都需要在开发阶段完成。课件主要用于视频的制作,课件制作包括内容设计、内容制作、修改等环节;脚本用于辅助视频的录制,脚本的开发需要助教与主讲教师及时沟通;视频制作以课件、脚本为基础,包括前期准备、视频录制、后期编辑等;测试用于考查与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根据教学经验确定测试内容;图文起辅助作用,将课程内容补充性材料制作成图文是很好的选择。本文着重介绍课件与视频的开发。

课件制作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知识点的表现形式要选择一种最能体现内容的表述方式,如Flash、Prize、PPT等;二是内容设计不仅要紧扣知识点,而且要把握微课件的特点,画风设计要风趣形象,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符合当今大学生的品味以及时代主题。课件将直接影响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视频的质量。

SPOC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微视频的质量是SPOC教学效果的一大保证。前期选择拍摄或录屏,后期通过剪辑对视频进行加工。制作微视频有以下几种常用方式:①用摄像机录制,需要准备摄像机和电子白板等相关设备。此种方式多用于需要动手操作、实验的工科类课程。②用手机进行录制,需要准备手机、白纸、用于固定手机的支架。此种方式适合需要进行推理演算的理科类课程。③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这是最便捷的录制方式,需要准备的是课件内容、录屏软件,目前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howme等。此种方式适合概念理解与知识讲解类课程。④可汗学院方式,需要准备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等。此种方式为混合模式。

4.实施阶段

事实上,实施阶段正是开发课程的最终目的。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可以提高教师调节能力、学生通过率和学生掌握与参与程度[7],实施过程应对学生起到监控、管理的作用。本文对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如图3)。将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模式相融合,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实施阶段需要建设助教团队,以便为教师课程、课程线上答疑、汇总数据、线下辅助面授、指导实践等提供支持。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线上导学、线下研学、线上练学三个环节。[8]线上导学指学生通过SPOC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使在线学习超出了复制学校课堂的阶段,产生了更灵活、更有效的学习效果。[9]

(1)线上导学

线上导学环节是学习者借助视频、文本、在线测试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完成课前任务单,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课中讨论做好充分准备,这个环节需要设立助教,以辅助教师对线上学习的支持。

(2)线下研学

线下研学环节是提高学习成效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传统课堂在促进讨论交流、深度互动等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线下研学环节借助传统课堂进行,但又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课堂主要任务是对线上导学进行实践或讨论并解决问题。线下研学环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创新了教学模式。教师通过SPOC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而了解学生线上导学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定课堂需要深度讨论交流的问题或者需要实际操作演示的步骤。二是学生在课堂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能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下研学的顺利进行在于SPOC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需要助教辅助教师收集、汇总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数据。

(3)线上练学

线上练学环节是巩固内容、深化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在SPOC平台布置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深化、巩固课程内容,发现问题。SPOC平台将为学生提供即时问题反馈与可视化数据反馈,从而使学生可以随时调整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导者。[10]

5.评价阶段

目前,由于缺乏避免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偷懒或剽窃行为的有效手段,所以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必须通过线下的环节予以配合。[11]这不仅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中的线上自主学习表现,还要考虑线下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和开展学习交流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体现了评价的多样化,其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团队的反馈、同伴互评和机器评价。

课程使用的各种评价综合得分形成最终评价结果。最终评价结果包括课程未完成及课程完成状态。课程未完成,即学习者参与课程的学习但未达到课程最终评价的要求;课程完成状态,即学习者参与课程的学习并完成且达到课程最终评价的要求。

应用案例

在大学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首都师范大学从“博弈论”SPOC建设入手,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到评价对其进行了全面探索,从课件、脚本、测试、讨论到图文材料对课程的展现形式进行了全方位探索。选修该课程总人数为274人,线上课程学习平台界面如图4所示,拥有良好的学习与交互界面。图5为学生线上参加考试人数与成绩分布图。

“博弈论”SPOC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学习形式包括平台自主学习与面授讨论两个方面。

1.线上导学

每周一由助教团队借助SPOC平台给学习者提供视频、文本、在线测试等线上导学材料,学习者参与课程的自主学习。助教收集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汇总SPOC平台上的学习数据,以便了解学生线上导学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面授做准备。

2.线下研学

每周安排一次面授以促进讨论交流、深度互动等,主要是讨论线上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面授环节中对学生表现情况的记录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线上练学

面授环节后,教师在SPOC平台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这能帮助学生深化课程内容、发现问题。学习者定期查看SPOC平台提供的可视化数据反馈,能及时调整学习与教学计划,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博弈论”大学课程的实践表明,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建设模式较为可行,总体开展效果较好,对改善大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对学生起到监控与管理的作用,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能提高学生学习博弈论的兴趣。体系化的设计为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开设提供了制作基础与实践经验。

篇9

一、等值线的画法

要正确判断等值线图,必须明确理解等值线的画出方法。懂得等值线的画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对于等值线,由于受身心发育规律的影响,学生普遍感到较抽象,在等值线中,等高线比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容易理解,突破等高线,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来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画法。

等高线是指把高度相同的不同地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在这个定义中必须讲明相同是指什么,不同又指什么。为了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这一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在黑板上用三种符号点了如下图形(图A),然后把相同颜色的点,首尾顺次连接起来,形成平滑的曲线。在这些平滑的线中,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可见,在这些曲线中同一条曲线上点的颜色相同,但点的位置不同。明确了这一问题后,在桌上摆上一个档案盒,档案盒上放上一个圆柱体,如果用“?■”这三种不同的图形分别代表圆柱体、档案盒、桌子上表面到地面的高度(假设地面水平),则三种图形代表的高度是不同的,但同一种颜色高度相同。在相同颜色的点中,不同位置的点代表圆柱体,档案盒、桌子上表面的不同位置。经过这种直观、形象的观察,学生知道了等高线的画出方法,明确了等高线的含义,为读懂等高线奠定了基础。利用知识迁移,学生也能推断出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画法。

二、等值线与等值线之间的关系

判读等值线,要明确理解等值线之间的变化关系。我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学生往往把不同的等值线看成独立的,互不相关的。例如图B中这两条等温线学生只能读出两条等温线上的温度A:20℃,B:30℃,却不能说出从等温线A到等温线B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问题虽然细微,却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是这样做的:利用等高线地形模型图,让学生观察两条等高线之间,地形的高度是逐渐变化的,随着数值的由小变大,地势是增高的,反之地势下降。由此利用知识迁移,就能说出A到B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用同样的道理可以解读等降水量线。

三、等值线的判读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掌握判读等值线规律的同时,不应忽略特殊细节。判读等高线时,先看等高线上所标数值,找到最高与最低的等高线,明确地势的起伏趋势。然后看等高线的疏密,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如下图C中的曲线A和曲线B,最后判断是山脊线还是山谷线。方法:用一条直线截断任意一条等高线上曲折明显的部位,如下图中直线a,用所截等高线上的标记点向直线画箭头,如果箭头指向海拔高的地方则为山脊线,如曲线A,相反为山谷,如曲线B。

通过这种细致入微,循序渐进的做法,大多数学生都判断山脊和山谷的位置。

四、等温线的判读

先从整幅图来看,因为温度与纬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看等温线延伸方向是否与纬线方向大致相同,为了看清与纬线的关系,应先把纬线描出。如果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纬线方向大致相同,说明温度受纬度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温度是降低的。然后看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疏的地区说明温度变化小,相反温度变化剧烈。再从局部地区看,在一幅图中,等温线并不完全沿纬线延伸,有的部分发生较大的弯曲。例如南半球20℃等温线,在南美洲的西岸是沿海岸线延伸的;有的地区出现了闭合的等温线,如青藏高原地区。对部分特殊的等温线怎样读呢?等温线沿海岸线延伸,说明等温线两侧同一纬度的两地区温度发生了变化,可见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还有海洋因素。对于闭合等温线的分析,利用等高线中出现的山顶和盆地知识迁移拓展说明出现了高温或低温中心,并由此证明地形也是影响温度分布的又一因素。

五、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篇10

一、巧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高中物理新课导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入新课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来发现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如在《安全用电》教学中,教师以“小鸟落在几千伏的高压电线上会发生什么”的情境来导入。因学生平时都知道鸟儿落在电线上不会受到伤害,但却不知道其中原因,就会有学习探究的欲望,也正因如此,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了。

在物理教学中,常以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如在“电阻定律”的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决影响导线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电阻率。教师在课前设置问题“家中常用的电灯泡(22V,100W)的电阻怎么计算?怎样测量电阻?为什么在演示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计算值之间会存在差距?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当这些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用问题来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巧设实验、妙导新课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阶段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把某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演示来导入新课。如在“动量和冲量”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以粉笔为道具,将两支相同的粉笔从同一高度落到光滑和垫有毛巾的桌面,然后通过这一现象来引入“动量和冲量”的概念。这样不但利于新知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其次,教师在用实验导入新课时,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以问题引入新知学习。如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先请一同学用粉笔演示竖直下抛运动,然后借助多媒体画出轨迹;请另一同学用粉笔演示平抛运动,再用多媒体画出轨迹,以问题“为何两只粉笔的运动轨迹不同?”导入曲线运动,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曲线运动的形象,再过渡到抽象认识,就容易了。

物理教学中的导入实验,不一定都要有物理器具,因为导入在课堂中所占用的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分钟,生活化的实验,只要教师课前能充分准备,就能把握好时间和切入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复习旧知、巩固拓展、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也是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因为通过复习,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新的知识。但在复习导入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误区,即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分析,未能让学生在复习中生成新的东西。

在复习导入中,教师要将新知识蕴藏于对旧知识的复习中。如在《机械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什么是功?功的公式怎么表示?功的单位是什么?当学生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后,在以问题“在W=Fs中,如果F和s在同一条直线上,将出现什么情况”来引导学生对W=Fscosα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让学生在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中学习新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道题:

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点开始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B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C点时,速度为v2(如右图)。

然后提出问题:1.小球在B点和C点时的机械能、重力势能和动能分别是多少?2.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怎样?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3.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