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电保护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类故障以及不安全运行工况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反事故对策。过去,采用有触点的继电器进行电力系统元件保护是主要手段;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电网朝着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单机装机容量、大电网互联的方向发展,这给继电保护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微机保护也应运而生。本文对继电保护的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期,为了防止短路时设备被损坏出现了熔断器,从此形成了最初的过流保护。上世纪初出现了电流差动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以及高频保护;这些保护的基本原理相似,都是通过对故障后的稳态工频量进行测量,从而判断故障[1];时至今日,这一保护原理在电力系统中仍有应用,并起着主导作用。随后,出现了行波保护,它主要反映工频突变量。上世纪60年代,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进行继电保护开始被人们提出,但是受技术限制并没有投入实际应用,而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保护开始出现,它自出现之日起,就表现出许多模拟式保护无法企及的优点,并很快投入使用。我国的微机保护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继电保护进入到微机保护数字化时代。对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它总是依据电网的需要,吸取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完善自身。
2 继电保护新技术
2.1 信息网络技术
继电保护开始从模拟式和数字式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就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而言,具有灵活的配置;如果采用传统的远方终端装置与当地监控系统相配合的方式,相关信息可以通过遥信输入回路送到RTU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串行口与RTU实现信息传递。如果采用全分散式,则是将保护单元和控制单元就地安装于主设备旁。
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可以将PLC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工业计算机,其体系结构适用于编程语言;在包含有继电器的控制系统中,需要用导线将分立元件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不利于复杂逻辑关系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定期进行操作任务的改变。而采用PLC后可以避免这类问题,采用编程的方式实现传统分立元件的连接;此外,还可以利用PLC中的辅助继电器实现传统机械触点继电器的功能。
2.3 智能化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研究也开始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就人工神经网络而言,它能够实现信息的分布式存储,能够进行并行处理和自组织、自学习[2]。近年来,在继电保护领域,出现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判别故障类型,测定故障距离等。
2.4 自适应控制技术
在继电保护中使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电网的运行方式以及故障的变化对保护性能和定值等进行改变,这是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实现保护与电网中各种变化相适应,从而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方法有利于系统响应的改善,增强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2.5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
在传统的二次系统中,各专业有严格的界限,设备的划分也十分明显;采用综合自动化后,这一原则被打破,变电站的自动化有了更新的内容,保护装置与调度中心的通信也不再受到阻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会朝着功能完善、智能水平高的方向发展,电网也将迈向新的水平。
2.6 广域保护技术
所谓广域保护,是指在全国联网的背景下,对保护防线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案;其具体定义为:基于电网中的多点信息,快速准确可靠的切除故障,并且对切除故障后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它不仅实现了继电保护,而且还实现了自动控制功能。当前,可以将广域保护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广域信息的利用,用于实现安全的监视和控制,对稳定边界进行计算,实现状态评估等;二是通过广域信息实现继电保护。
2.7 新型互感器的应用
光电流互感器、光电压互感器及相关保护的出现引发了继电保护的一场革命。在电力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光电流互感器和光电压互感器已经被投入现场运行;它们与传统的互感器相比具有较多优点,如:实现了强弱电的绝缘隔离,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不会出现电流互感器磁保护问题,具有更宽的频率响应。这些优点决定了其在未来的发展地位,也将彻底改变继电保护的应用条件及方式。
2.8 微机保护新思想
微机保护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新算法的出现;当前,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综合优化控制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微机保护中[3]。已有学者提出利用网络化通用硬件及软件平台实现新算法,相关研究和试验证明:网络应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结束语
技术的发展永远没有终点,这也给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同时也给继电保护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在实践中,应该依据市场的变化和电网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及标准,保证继电保护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世恩,岳桓宇,夏经德.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甘肃电力技术,2010(5).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工程的负荷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能够实现电力系统故障最小化目的,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继电保护应用中技术日趋成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向着网络化在线监控的方向发展。为了了解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更好实现继电保护应用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与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文献收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与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历程
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论述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应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晶体管继电保护器并取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后开发出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集成电路保护逐年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微机保护继电保护器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与发展正闲着电子化、网络监控的方向发展。而且,近年来,网络监控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
2.1根据电力系统实际需求进行设备选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中,如何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备选型是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基础。首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当能够履行其功能与任务。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实现系统运行状况监测、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自动切除等任务需求。随着现代网络监控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还应能够支持网络监控系统,实现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化监控需求。因此,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中,应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功能基本需求人手进行设备的选型。同时注重继电保护装置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与可靠性的分析与评价。选择适宜的设备型号与品牌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功能,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功能应用探讨
在现代电力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应用中,主要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线路保护功能、母联保护功能、主变保护功能以及电容器保护等几方面。利用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实现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过程中变电站设备的保护,减少了变电站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首先,继电保护装置采用二段或三段式的电流保护,有效的预防了短路等情况是对设备的损坏。其次,母联保护、主变保护等利用继电保护装置保护了输变电设备,预防了电路故障造成的设备损害。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以及现代微电脑处理技术下的继电保护装置实现了自动监控、快速保护断开等功能,有效地保障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安全。
2.3针对现代网络化需求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中也引入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综合自动化技术。通过多项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实现了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化、网络化等需求。首先,继电保护装置引入单片机技术,实现了微机化继电保护应用。利用单片机技术使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得到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与发展中,变电设备计算机系统也需要相应的保护功能。因此,引入单片机、计算机技术的继电保护装置利用快速数据处理以及通信功能实现对变电设备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并利用网络通信功能模块方便中心监控人员的监控与故障信息收集。在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稳定供电的重点。
而且,在现代电力系统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应用环境下,继电保护系统的网络化实现了电力系统在线监控、故障调节与报警、运用信息收集等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与中心监控系统进行连接,方便监控人员的监控与调节。近年来,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智能更要性,利用科学网络结构形式实现继电保护监控对保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多采用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作为基础,根据分站需求采用总线结构、星形结构或环形结构进行分站系统的构建。以此实现了电力系统网络化控制与网络化继电保护监控的目的。
随着现代智能化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智能型水平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为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提供了更新的技术支持,为现代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技术、智能化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了现代屯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输变电的综合自动化。以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继电保护装置技术优势实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最终目的,促进了电力系统输变电的稳定运行。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更新对电力系统维修、养护部门提出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中相关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应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提高了对电力系统维修部门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智能化技术应用等需要电力系统维修部门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与经验积累。针对传统继电保护技术与现代继电保护技术存在的不同、针对现代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季强强人员培训与虚席,以此使电力系统维修人员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科学的开展维修工作。另外,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如何进行设备选择、如何加强经验积累与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影响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现代电力企业应以科学的设备选型为基础,针对企业采用的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应用技术等进行相应的学习与文献收集,以此为企业继电保护故障排除、继电保护装置应用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新型; 继电保护;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继电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电子与通信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推动继电保护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继电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完善和改进,开发新型继电保护设备,是适应电力事业发展之需要。新型继电保护的开发与利用,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之保障,是推动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之保障。
2继电保护概论
继电保护就是指保护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与电力经济发展相协调。由于我国配电网络覆盖面广,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加之各种气候的影响,导致电气故障频发,这就需要继电保护系统充分运用保护功能,保护供电的可靠性。电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影响,继电保护的正常运行,是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之保障。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保护的设备与措施,即是在电力系统元件如:线路、电机等在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控制断路,发出跳闸指令,最终规避危险。
2.1继电保护原理。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转时,发挥继电保护设置的作用,选择性的把故障从设备中除掉,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保护原理为:体现电气量保护与非气量保护。如以电流增大或电压降低时进行保护,或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在发生变化时进行方向或比值的保护。另外,当温度、流量以及压力发生变化时,对电力变压器构成瓦斯保护与温度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相当于一个自动控制的开环装置,对控制装置发出的信号进行数字型和模拟型判断,对判断结果进行继电保护控制。
2.2继电保护的目标。保护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电力系统设施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及进做出判断,准确的脱离故障源,以就近选择的原则发出施令,保护系统的安全。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设备能对电气设备不正常的工作状况进行反应,对不同的维护条件作出不同的判断,能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处理,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3 继电保护现状
在继电保护发展的过程中,从发展到完善经历了几十年了历程,从完全依靠进口,到自主研发。直至90年代,我国还处于集成电路的运用与研究状态,进入集成电路时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继电保护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继电保护也步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继电保护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体系,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然而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交接不清,对设备性能不熟悉,在发生故障时不能准确判,故障处理不及时。
其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与安全意识,缺少专业的继电保护知识,对故障的处理能力不强,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出现项目不全面,校正不准确等现象,埋下安全隐患。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性失误,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在故障处理的过程中,出现误动保护设施现象,造成人为的经济损失。
最后,由于继电保护设备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致使保护功能不完善,也是目前继电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继电保护对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分为联合与非联合保护,这两种保护均有无法避免的缺陷,联合保护比如对电流差的保护需要在输电线两端有专用的通信通道,并且可靠性能受元件与通信线路的限制。非联合可护却只能保护线路的其中一部分,并且整定复杂。在新型的继电保护设备中,大量应用故障就是实现的思想,既能节省线路费用,又能准确无误显示故障状态,新型继电保护的运用有效避免了联合与非联合保护之缺点,是今后继电保护设备发展之方向。
4.1微机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微机技术在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能有效的对线路故障进行判定,是继电保护设备的革新,比如,基于暂态量的行波保护原理,是微机技术应用的成功典范,充分的运用了微机特性对供电系统进行保护。但是,微机技术的引用还需要不断加强配套继电保护芯片的开发与研究,目前,我国还无专用的继电保护芯片,还未达到电力系统保护的可靠性与适用性标准,加强继电保护专用芯片的研究,是继电保护发展之基础。
运用微机技术生产了微机继电保护,这种保护措施应用在变电站上,有效实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将测量、保护、控制以及信息管理集为一体。
4.2小波变换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小波变换的应用,是把数学的计算方法运用到电力系统之中,为故障信息提供数字依据,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小波变换对暂态量的处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小波变换对突变质与非平稳变化进行分析最理想的工具。在继电保护系统中,主要运用二进小波与离散小波变换。首先,离散小波对数据进行压缩与滤波功能,在继电保护设备中,电力的质量监视器、行波的故障测距装置与行波保护器等都需要对电流、电压信号进行不断的收集、记录、储存与传送等,数据量巨大,需要进行压缩处理,利用离散小波进行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后,确保数据信息的保存,有效避免数据丢失现象的发生。同时运用滤波对小波变换的暗频带进行信号分解,即是指对谐波的检测与电压波形的畸变进行检测等。
4.3加强新型继电保护的管理。严格对新型继电保护进行检验与自检,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提高新型继电保护的运行效率。同时要提高继电保护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与专业素养有效避免人为隐患。新型微机的继电保护管理系统,是整个继电系统管理之重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继电保护系统管理也是通过网络化来实现,因此,建立继电保护网络平台,通过客户终端与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对继电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加强对继电保护从业人员进行新型继电保护的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同时对计算机继电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加速新型继电保护的发展与维护工作,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之保障。
并且在继电保护还应用了可编程控制器、人工神经网络等各种技术,被应用在各种电器设备中,确保了这些设备的运行安全与系统稳定性,为我国输送电提供了基础措施。
5结束语
总之,新型继电保护是实现智能化、高速化、一体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继电保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继电保护探索,不断发掘新型继电保护原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运用,为故障信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依据,为继电保护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进亮,刘效孟,芮志浩,王峰,崔东辉,贺.微机型变压器保护的再认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8)
[2] 丛伟,潘贞存,郑罡,段昊,施啸寒.配电线路全线速切继电保护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04)
[3] 罗建,李亚军,王官洁,高家志.继电保护远方测试方法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
篇4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56
0 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在电力工业方面取得的相关进步,我国的电力生产相关技术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突破,甚至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过,在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相关发展,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责任与压力也在逐年增长。针对这种现状,对我国电力生产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 什么是电力继电保护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是一种由各种电力保护、维护技术所构成的一种完整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着对电力系统的相关故障分析、继电保护的配置设计等多方面功能。近年来,继电保护技术一直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在最早出现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中,采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熔断器,而随着近年来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发展,我国的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集成电路式继电保护装置-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这四个阶段的发展[1]。
2 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继电保护技术的起步,通过与外国相关电力技术人员的学习,开启了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先河。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较为有效的保护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我国当前的继电保护技术使用中,微机继电保护是目前运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继电保护技术。我国自八十年代左右成功研发出微机继电保护技术,随后的三十多年间,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使用。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微机继电保护有着自我测试的功能,而其本身具有的极强的处理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着明显的优势。此外,微机继电保护因为本身有着微型计算机的支持,这就使得其能够支持我国电力系统保护的自动化,最大程度上降低因为人为操作错误产所生的问题,因此微机继电保护拥有更强的安全性。在我国多年间的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中,经过相关权威机构调查表明,我国所生产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从技术上已经超越了国外进口的相同装置[2]。
3 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也会随之不断进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将由微机继电保护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以及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方向展开发展。
3.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计算机化
随着我国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继电保护技术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大加强我国电力部门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统一管理,原本分散的继电保护装置得到集中,这就大大促进了我国继电保护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发展。总而言之,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方向的发展,将大大的方便我国继电保护的相关管理[3]。
3.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
随着我国近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与网络已经拥有了较为紧密的联系,而继电保护技术也随着网络相关技术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中,相关电力管理部门对于电力系统保护的便利性大大增强,这就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的一体化进程。总而言之,继电保护技术向网络化方向的发展,将大大的提高我国继电保护的相关管理水平。
3.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
随着我国计算机与智能手机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我国人们已经日益意识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这种社会大势的驱动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智能化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结合相关智能化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效率,并能够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开拓更远大的发展空间。
3.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
所谓自适应控制技术,指的是根据电力系统中的运行状态以及相关故障,实时改变相关保护性能的一种新型继电保护技术。自适应继电保护控制技术,能够灵活的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对于我国电力系统来说,是一项极具潜力的继电保护相关技术[4]。
3.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控制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控制中,近年来推出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等技术对于其相关控制有着较为不错的推动作用。这些相关高新技术的推广,使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一体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大提升了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展开。
4 结论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与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结合使得继电保护的相关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虽然在计算机技术与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现阶段的结合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但二者的结合正是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而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相关电力产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沈旭晓,刘雷,蔡伟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机电信息,2013(24):176-177.
[2]刘言冬,丁宏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02):90-91.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是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的基础。因此电力系统需安全可靠,并且提供质量高、经济性好的电能供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自然环境、设备老化或故障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等,都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电力系统的运行不正常。故障和异常的出现会危害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这时系统的自动化措施会策略性的解决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这一系列自动化措施被称之为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表现出了良好的电路保护功能,并且运行稳定,操作灵活,与电力相关的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继电保护。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
电力系统故障中,各种形式的短路是最常见也是对系统危害最大的故障。因此继电系统通过使用带触点的继电器,对各种电机、变压器(特别是高压变压器)以及输变线等加以保护,以减少故障对电力系统的损害,保证电网的供电正常。
继电保护装置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当电力系统中的电气元器件出现故障(短路等情况)时,保护装置能及时向管理者发出警示信号,并自动使断路器跳闸切断电路。
2.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中使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管理者通过装置传送的数据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实时监控运行状态不正常的电气元器件,当器件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处理,有效减少电力设备的损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利用保护装置本身的功能设计,装置可以通过触点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切除,以保障其他正常原件的运行。
继电系统装置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详细结构组成如图2。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
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电磁型、晶体管、集成电路式和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当前的继电保护技术处在微机继电保护阶段,并在快速发展。
微机继电保护不仅具有传统继电保护的功能,而且操作方便灵活,目前以发展实时显示设备参数、定位故障等功能。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引入,继电保护的发展更是迅速。
(1)通过引入IT技术,将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连接起来,继电保护可以将故障测量、系统控制、系统保护整个过程融为一体。
(2)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能够快速解决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问题,及时分析电网的各项参数,预判故障的发生位置,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引入新型的光学数字式电压、电流互感器替代传统的电感式测量仪器,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
(4)电网系统入网,实现广域保护。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前景分析
4.1 计算机化、网络化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量巨大,与之相比继电保护系统的数据通信手段则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因此继电保护的发展不应只满足于切除系统中的故障元件等技术层面,更应该立足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现代化的继电保护。
首先整个电网系统的广域连接,要求继电保护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以存储大量的故障信息;然后为了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电力继电保护系统还要具有强大的通信能力,实现整个系统的资源共享,数据和信息能够及时得到传输。
另外随着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大规模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继电保护装置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对数据的高速、准确、实时传输提供了保障
4.2 智能化发展
在传统的电力继电保护中,已实现了自动报警、自动调节、自动切除等智能化操作,并实现了系统事故的自动判别与处理、智能决策、在线自诊断等。为了提高继电保护系统智能化操作,自适应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逻辑、专家控制和蚁群算法等智能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到系统中。因此将来继电保护智能化的系统具有目前已有的特点外,还会具有人机一体化、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甚至会具有类人思维的能力等等。
4.3 数字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成为电网建设的主流。一方面,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减少自动化设备数量和设备的检修次数和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还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数字化技术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发展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继电保护的主流技术。
4.4 控制、保护、数据通信、图形显示一体化
在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电力系统的整个保护装置可以视为多功能、多操作的计算机。它能够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各种数据,并将它获得的及它自身的数据和信息发送出去。因此有必要将继电保护系统的控制端、保护方式、数据通信技术、测量监视、图像监控等集中于一体,未来的电力继电保护装置会具有继电保护功能,还具有监视整个系统实时运行、并对开关设备及过程控制设备操作进行控制的功能。
4.5 输电技术出现新突破
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直流输电技术也在日益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促生多种新的发电方式,其产生的电能都会以直流电的方式输送,比如磁流体发电、电气体发电、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等。这意味着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必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另外超高压输电也表现出了优越性,比如增加输送容量,增长了传输距离,降低了单位功率电力传输的工程造价,并且能够减少线路对能量的损耗,线路走廊所占地面积也大大缩减,这些都说明直流输电具有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将来的继电保护中会得到发展和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里,各项生产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大量的电力,高效可靠地的电力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正常、平稳运行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要求。在先进IT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继电保护必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继电保护将不断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思想上必须与时俱进,明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意义,及时掌握技术发展的方向,将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继电保护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微机保护 安全措施
前言:
在电力系统中, 继电保护的作用在于: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 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
影响, 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 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等级的不断提高, 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 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继电保护的概念及类型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供电系统中用来对一次系统进行监视、 测量、 控制和保护的自动装置。 它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其基本任务是自动、 迅速、 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 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 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另外,它还能反映出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发出信号、 减负荷或跳闸。
1.2 继电保护的类型
在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产生电流急剧增大, 电压急剧下降,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 以上述物理量的变化为基础,利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各物理量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 反映电流变化的电流继电保
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 过负荷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等, 反映电压变化的电压保护, 有过电压保护和低电压保护,既反映电流变化又反映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角变化的方向过电流保护, 用于反应系统中频率变化的周波保护, 专门反映变压器温度变化的温度保护等。
2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即可靠性、 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这几个特性之间紧密联系, 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配置、 配合、 整定每个电力元件的继电保护。
2.1 可靠性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制造质量、 保护回路的连接和运行维护的水平。一般而言, 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质量越高、回路接线越简单, 保护的工作就越可靠。 同时, 正确地调试、 整定, 良好地运行维护以及丰富的运行经验, 对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继电保护的误动和举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然而, 提高不误动的安全性措施与提高不拒动的信赖性的措施是相矛盾的。由于不同的电力系统结构不同, 电力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不同, 误动和拒动的危害程度不同,因而提高保护安全性和信赖性的侧重点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因此,要在保证防止误动的同时,要充分防止拒动; 反之亦然。
2.2 选择性
继电保护的选择性, 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 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这种选择性的保证, 除利用一定的延时使本线路的后备保护与主保护正确配合外,还必须注意相邻元件后备保护之间的正确配合。
2.3 速动性
继电保护的速动性, 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 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 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 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置速动保护、 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 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2.4 灵敏性
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该是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在系统任意的运行条件下,无论短路点的位置、 短路的类型如何, 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 当发生断路时都能敏锐感觉、 正确反应。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评价和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 在它们之间, 既有矛盾的一面, 又要根据被保护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使以上四个基本要求在所配置的保护中得到统一。
3 微机保护的特点
传统的电磁和电磁感应原理的保护存在动作速度慢、 灵敏度低、抗震性差以及可动部分有磨损等固有缺点。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也有抗干扰能力差、 判据不准确、 装置本身的质量不是很稳定等明显的缺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实用化的阶段, 微机保护开始逐渐趋于实用。
微机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上的两个显著优势: 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以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A/D 模数变换、 数字滤波和抗干扰措施等技术, 使其在速动性、 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护, 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力,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 微机保护有许多优势, 其主要特点如下:
(1) 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 正确动作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 可引进自动控制、 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 状态预测、 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 其运行正确率很高, 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2) 可以方便地扩充其它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 波形分析等, 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 自动重合闸、 故障录波、 故障测距等功能。
(3) 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 间隔内部和间隔间以及间隔同站级间的通信用少量的光纤总线实现,取消传统的硬线连接。 总体来说, 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 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 (控制) 中心通信的缺陷, 给变电所自动化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 代表了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功能更全、 智能化水平更高、 系统更完善的超高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必将在中国电网建设中不断涌现, 把电网的安全、 稳定和经济运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应是向微机化、 网络化、 智能化, 保护、 控制、 测量、 计量、 数据通讯一体和人机智能化方向发展。
4 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措施
(1) 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 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 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 改定值、 改定值区、 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网。电流回路升流、 电压回路升压试验, 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最后进行。 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在检验完成后或是设备进人热备状态, 或是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测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的。
(2) 定值区问题: 微机保护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有多个定值区, 这极大方便了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是还必须注意的是定值区的错误对继电工作来说是一大忌,必须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 采取的措施是, 在修
改完定值后, 必须打印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注意日期、 变电站、 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 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编号, 避免定值区出错。
(3) 一般性检查: 不论何种保护,一般性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在现场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 应该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 焊接点是否虚焊、 机械特性等。 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 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 搬运, 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 在现场就位以后, 必须认
认真真、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 否则就是保护拒动、 误动的隐患。 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检查一遍, 将所有的芯片按紧, 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 还必须将各元件、 保护屏、 控制屏、 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4) 接地问题: 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是非常突出的, 大致分以下两点:
①保护屏的各装置机箱、 屏障等的接地问题, 必须接在屏内的铜排上,一般生产厂家已做得较好, 只需认真检查。 最重要的是, 保护屏内的铜排是否能可靠地接入地网,应该用较大截面的铜鞭或导线可靠紧固在接地网上, 并且用绝缘表测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②电流、 电压回路的接地也存在可靠性问题,如接地在端子箱,那么端子箱的接地是否可靠, 也需要认真检验。
篇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对电力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亦成功运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电保护技术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进一步的发展。
电力系统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多个环节,地域分布广,系统结构复杂庞大,其中任何一点发生的故障,往往都会在瞬间影响和波及全系统,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停电,可能直接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和破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产生的,它是当电网或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切除故障设备和消除异常情况的技术与装备,其特点是动作速度快,其性质是非调节性的。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
1.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国内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过程中,1984年以保护电脑的样机试运行后,通过鉴定和大规模生产。目前,线路保护产品已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微机保护取得多年的实际操作,依靠优良的先进技术和极为良好的原则性,则进程已经超越了进口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及以上的220kV高压电力系统,以保护使用进口,到现在的基本国内220kV系统的继电保护,反映了国内继电保护设备和具有明显优势。
2.微机继电不断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电力技术系统发展迅猛。在继电保护领域,成熟的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最重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证实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微机继电取得了新的成就。微机保护是电力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它具有自我测试功能,逻辑的强大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其高可靠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明显优于传统的电磁继电器和晶体管。另外,由于微机保护是用微型计算机构成的继电保护,它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自动化,使得微机继电的性能更优,数字更准确。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明显呈现出四个特征,即继电保护技术计算机化、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和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1.继电保护技术计算机化
随着电力工业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初期的8位单GPU结构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规模结构。除了具备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在微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做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一设想没能实现。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断、存储容量都大大超过当年的小型机,因此,微机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上的两个显著优势,即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并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多年来,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随着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及通信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深入,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3.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继电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也可将自身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以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等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4.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可迎刃而解。距离保护很难正确做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三、结语
总之,随着电力容量的应用不断扩大,而继电保护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增强,从而使得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创新,继电保护系统也将进行全面的改革并提高其技术含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也将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等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贺家李,李咏丽等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年月8第四版.
[2]张保会,尹项根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3]张耀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电力系统;决策
中图分类号: TM77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就是对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变以固定时间为检修周期的计划检修模式为以设备状态为基准的响应性检修,只有在设备性能即将破坏和急速下降的临界状态才停电退运进行检修。这样可以让继电保护装置尽可能地处于运行状态,避免出现由于二次设备单方面定检所引起的一次设备的停电,做到该修才修、修必修好。
2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适用范围
实行状态检修的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具备自检、上传以及通信等功能,这是由于状态检修的实施必须以实时收集和处理的现场设备运行数据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正确评价为基础,依靠人力来对保护装置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是不现实的。因此,状态检修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智能型的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能够将实时状态信息通过接口上传至现有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中,因此适用于状态检修。以单套微机保护上传的状态信息为基础,结合此类型微机保护同批次产品的误动情况、发生故障的情况以及其他共性特征,来针对该套微机保护装置制定相应的状态检修计划。晶体管型和电磁型等常规保护装置则不适用于状态检修,这些常规保护仍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周期性的计划检修[1]。
3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所要采集的基础信息数据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所要采集的基础信息数据如表1所示,主要包括了原始资料、运行资料、检修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完善的资料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状态评估的基础,这些资料的采集既是状态检修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4 继电保护装置状态评估定级策略
4.1状态评估定级的基本思路
为了使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分析与状态评估成为现实,改变目前电力系统中没有严格的二次设备状态评价体系的现状,应建立起量化且具有可执行性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摒弃以往那种仅以合格和不合格状态来区分继电保护装置的做法。量化的状态评价指标应以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状况为根本,结合缺陷事故纪录、各种试验项目报告、不良运行工况记录等相关信息,细化每一具体保护装置的各种异常信号的危险等级及相应危险分值。此外,由于状态检修还要对设备状态的作出判断,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这就需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的意见。因此,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中也应该有专家诊断系统的参与。
4.2状态评估的信息来源
保护装置状态评估的信息来源应该是综合性的,在线监测信息、各项试验信息(含现行预防性试验)、设备家族缺陷事故的记录信息以及不良运行工况记录信息等都是对保护装置进行状态评估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按照其对保护装置状态反映的程度不同,以相应的权重表示。通过这些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再结合相应的权重,就能对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打分,按照打分值基本上就能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作出判断,并且可以由此来作为制定状态检修计划的依据。
4.3状态评估定级细则
按照状态最优一切正常为100分,状态最差需要立即退出运行为0分来制定状态评估的打分细则。
四类状态:最优状态,打分100分,即说明保护装置所有运行状态信息都正常,且没有不良运行工况和批次质量缺陷纪录。
三类状态:异常状态,打分90-99分,非致命错误,需要尽快安排检修。
二类状态:临界状态,打分51-89分,说明保护装置运行于临界状态,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立即安排检修,不能停电则必须加强监视。
一类状态:危急状态,打分低于50分,有严重缺陷需要立即进行停电检修,一般为致命软硬件错误或有紧急反措。
①最优状态。需同时满足打分为100分;继电器、元件、二次回路以及保护屏等无缺陷;装置接线、定值无误,符合各种规程、条例以及反措要求;运行条件如外观和抗干扰措施等良好;检验项目以及期限符合规程要求;装置无任何告警信息。
②异常状态。出现综合打分为90-99分;一年内因同一原因处理超过2次;一年内因不同原因处理超过3次;同批次或同类型保护装置已发生过3次及以上软硬件故障、发生过误动事件等情况中任一项都为异常状态。
③临界状态。出现综合打分为51-89分;装置有非致命软硬件故障;非紧急反措;同批次或同类型保护装置发生过1次及以上软硬件故障;装置发出异常告警等情况中任一项为临界状态。
④危急状态。出现综合打分低于50分;装置有致命软硬件故障;紧急反措;有需要马上进行处理的异常告警;保护通道设备异常或中断;所控制的一次设备操作失控等情况中任一项为危急状态。
5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成效及技术展望
5.1状态检修的成效
通过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施,浙江电力公司改变传统的计划检修模式为状态检修,不仅更科学和更有针对性制定了检修计划,能够将检修的重点和主要精力集中于真正需要检修的保护设备上,使得公司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还大大减小了继电保护停电操作次数,对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可用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也降低了电网运行管理的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5.2未来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海量的保护装置运行信息中甄选出对判断其实际运行状态有用的关键信息,来完成对保护装置的状态评估,是状态检修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此,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智能决策系统的开发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智能决策系统以数据采集层、评估决策层以及应用展现层等多层体系架构为基础,通过对设备台帐模型、运行数据模型、状态指标模型等三类信息模型的统一管理,在将原始数据提高给状态评估决策层进行评估后,由决策层生成相应的检修策略。而在应用展现层则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来实现各种高级应用功能。整个系统将成为一个智能而又有机的整体,能够大大提高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决策智能化以及管理信息化水平。
结语
开展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能够有效减少设备的检修停电时间和次数,对于提高保护装置的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极为有利,还能大大降低继电保护校验工作量和“三误”的发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叶远波,孙月琴,黄太贵.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现代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1.
篇9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筹资机制
一、国内试点城市发展现状
(一)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式从15个试点地区的筹资政策来看,各地筹资水平高低可谓“千差万别”。现阶段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定额筹资、比例筹资和混合筹资。定额筹资,指不区分参保人群,所有参保人群均按照固定数额筹资,标准统一。筹资水平高的地区,每人每年筹资高达150元,比如重庆市;筹资水平低的地区,每人每年仅有区区30元,比如安庆市。比例筹资,是指经过科学的计算从上一年度参保人员的工资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费中的一定比例划拨资金。采取此种方式筹资的主要有青岛市和苏州市。混合筹资,指根据参保性质的不同,参保人员按照不同的缴费基数确定筹资标准,主要以居民可支配收入或者社保缴费为基数。采取这种筹资方式的地区有长春市、宁波市和上海市。
(二)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从各个试点城市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对象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为主,有些地区将长期护理的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比如青岛、长春、上海等市,其中青岛市的参保人员还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失能评定是待遇给付的门槛,从各个试点城市来看,失能状态的等级评定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进行打分评定,比如南通、荆门等地均未对投保人的年龄作出限制,只要是重度失能即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分数低于40分,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人员,什么原因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在所不问,均可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二是参考医疗机构开具的证明。比如上海市,具有医疗机构开具的失能证明且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参保人员方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一些地区还要求出具6个月的诊疗经历证明。
(三)长期护理保险给付方式在所有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方式大体相同,主要采取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按一定比例报销或定额包干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补偿,仅对实施服务给付困难的地区适当采取直接支付现金的形式。这种服务给付与现金给付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社会保障所追求的公平,又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从各个试点地区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项目以生活照护和医疗照护的基本护理为主,其中生活照护主要包括对失能人员日常生活的清洁护理和饮食起居方面的支援服务。医疗照护类项目主要包括协助失能人员用药、药物管理、健康指导、康复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其中健康指导的对象不仅限于参保人员,在青岛和石河子地区还包括对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困境
(一)制度缺乏独立性从各个试点地区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依附于医疗保险体系建立,主要表现在资金筹集的方式上是从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另一部分是从个人账户历年结余基金一次性划拨。这种过度依赖于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方式,使得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规模大小受制于医疗保险基金的规模大小,护理保险基金规模很难扩大。从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来看,这种依附关系也决定了护理保险基金只能用于医疗相关的护理费用支付,限制了业务的拓展,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用以支付生活照料相关方面的费用范围会有局限性。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可以支撑,长期护理保险在实际运行中缺乏规范性和独立性,导致其不是一项独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影响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认可程度。因此,就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以规范,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给付对象等级评定存在不足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给付对象、护理服务内容、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等是根据对参保对象进行失能等级评估所确定的。各个试点城市划分长期护理保障人群的标准有待细化,目前仅仅是以罹患疾病和年龄为依据进行区分,还需探索更多的划分标准。失能等级评估工具和内容较为简单。失能等级的评估应当充分考虑失能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状况、社会参与程度等,进行综合的评估。而在实际试点中考虑不够周全,主要以日常生活能力为评估内容,对参保人员精神状况和社会参与没有重点涉及。失能等级的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具有完整性、客观性、动态性的特点。当前,各试点城市失能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单一,比如上海市和广州市将医疗诊断证明和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指标体系,而其他城市则只以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标准,无法体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
(三)筹资机制欠科学一方面,无论采取哪种筹资方式,是混合筹资、比例筹资还是定额筹资,单纯依托一种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混合筹资模式在设计上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筹资水平与个人收入高低相关联,等级观念体现明显,其理念有违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对未来全国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定难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比例筹资模式虽然充分考虑了各地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但是比例测算难度大,实务操作有一定困难。定额筹资方式虽然简单便捷,但是会导致各地区巨大的筹资差异,与保障社会保障公平及效率原则相违背。因此,如果单独采用一种筹资方式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未来需要探索兼顾经济发展水平与护理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以达到筹资的合理性与便捷性。
三、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多渠道为依托的独立筹资机制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有效推进了医养结合的发展,填补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暂时不能覆盖的部分,涵盖了当前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制度职能所缺失的内容。因此,现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在依附于医疗保险基金的同时还可以将养老保险资金账户中的部分盈余资金划拨出来,在不加重企业、个人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用率,增加了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资金的适用范围与保障力度。从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是要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中脱离出来,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体系。在保障覆盖范围、服务质量、满足需求的同时,全国长期护理保险遵循统一的缴费比例框架。地方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可以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基数,在保证成本与支出相适应的同时,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基本框架一致。
篇10
关键词 智能继电器;网络化保护;数字化变电站;IEC61850
中图分类号 TM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 154-0087-01
随着社会发展,电力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电力系统的保护特别是输配电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伴随通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继电保护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继电保护原理完善的同时,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电磁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继电保护系统也在向测控一体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 概述
目前,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多采用传统保护、测控装置,各保护测控装置间采用串口、现场总线或工业以太网进行组网,所有装置只能与主控管理单元通信,装置见无法实现数据交换。GE微机保护装置,采用基于IEC61850功能的数字选跳保护,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诸如已经投运的北京地铁机场线、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昌平线,亦庄线、房山线、沈阳地铁一号线、沈阳地铁二号线、苏州地铁一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等等几十条轨道交通线路,均采用了GE微机保护装置。
在这里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描述还是借用传统意义上“四遥”概念。所谓“四遥”一一是“遥测、遥信、遥控、遥脉”技术的简称,“遥测”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远方测量集中显示诸如电流、电压、压力、温度等模拟量的技术,“遥信”是指远方监视电气开关和设备、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转情况状态等,“遥控”是指远方控制电气设备及电气化机械设备的分合起停等工作状态,当前意义上的“遥脉”是指对保护装置中存储的电度、功率数值的读取。目前已有部分轨道交通线路(北京地铁亦庄线、昌平线、房山线lOkV供电线路微机保护,广州地铁6号线、长沙地铁2号线、以及在建的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和东莞地铁R2线项目)已经采用这一新技术。
另外,数字化变电站除了满足“四遥”,实现无人值守功能,另一方面就是继电保护系统,作为保护一次设备的微机保护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保护功能及实现方式
GE保护配置方案中所采用的产品均具有IEC61850通信技术,站内所有35kV保护产品构成IEC61850的数据共享平台。所有涉及柜间的逻辑闭锁采用二次电缆闭锁的同时又采用了通信闭锁,提高了35kV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因为如果完全依靠硬线连接进行信息传递时,无法监视硬线连接状态,如遇端子排松动等问题则降低了保护可靠性。采用IEC61850的IED装置也会使得跳闸时间更短,切除故障时间更短,能更好的满足继电保护中关于速动性要求,扩展了速动性含义:1)不仅仅是保护本身具有速动性;2)装置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能快速动作切除故障。
微机保护装置和PSCADA之间的信息交互也是数字化变电站另外一个重点。GE微机保护装置在这方面经历了十年的发展,由之前的UCA2.O到现在的IEC61850,走在了行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