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内科临床技能

篇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 116011

[摘要] 目的 探析神经内科应用不同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实习生84例,按带教方式的不同分入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带教模式(PBL);对照组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的带教模式(CBL),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评价情况。 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分数(93.5±1.2)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83.5±5.2)分、病例分析(85.6±6.3)分;对照组理论知识分数(93.8±1.1)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84.1±5.1)分、病例分析(85.4±6.4)分;两组间的理论知识分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病例分析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实习效果满意率分别为90.5%、92.9%,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科应用问题式教育模式及案例式教育模式均可使实习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提升学习成绩,值得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

关键词 ] 神经内科带教;问题式教学;病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06-02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DONG Xiang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116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84 interns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during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42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Experiment group adopte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control group adopted case based learning (CBL). Exam results and evaluations of teacher to intern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on score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ase analysis of nervous system (P>0.05); satisfaction rate of practice effect of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0.5% and 92.9%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BL and CBL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can both help intern master clinical practical skill and ability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well, effectively enhance interactivity between teacher and intern, make teaching benefit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and improve learning results, so they are worth of being applied in clinical teaching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Key words] Teaching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PBL; CBL

问题模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在问题的情景下融入临床知识,师生对话来培养学生的构建知识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1]。它将传统的教授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育模式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的讨论式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引进,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10%的大中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用问题式及案例式教学[2]。有研究认为,CBL及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带教可促进实习生对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深化,应用效果确切 [3]。为探析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教学模式的的方法和效果,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临床带教对84例神经内科实习生实施问题模式及案例模式教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神经内科84例实习生,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1.9±0.2)岁。所有实习生按带教模式的不同分入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5±0.7)岁;实习时间4周;在校理论知识总成绩优秀26例,良好16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0.2±0.9)岁;实习时间4周;在校理论知识总成绩优秀28例,良好14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在校理论知识成绩、实习时间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实施问题模式教育(PBL),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方法及原理,有机结合临床实践的培养基理论学习,学生分入小组,每组4~6人,学习观摩资深教授专家的围术期过程,充分理解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查、既往史、现病史、临床症状等情况判断,授课前准备病例图片及资料,精心构思相关性问题,引导实习生思维发散性,延伸授课内容的知识点,并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实习生总结归纳各种观点,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给出相应的治疗对策,针对性指导实习生讲述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及研究。

对照组:进行案例式教育模式(CBL),其遵循特点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进行小组讨论式教学,步骤如下:①课前预习:授课前,教师整理收集经典病例,向实习生进行展示,实习生课前进行资料查阅并预习,培养自身思考、自学能力,记录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课上进行讨论;②课堂讲解:教师课上讲解病例,要求方式准确精炼,知识进行临床实践化、操作技能形象化、重点纲目化、知识系统化;③课堂多步骤讨论:鼓励实习生深入讨论所介绍讲解病例的治疗手段,教师进行点评式总结,鼓励发言,记录观察讨论结果。

1.3判断和评估标准

考试内容包括实践、理论两项考核,实践考核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分析病例等内容,百分制评分。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评估标准:满意:治疗方式得当,患者的依从性较佳,情绪状态较佳;一般:治疗方式正确,患者依从性一般,情绪状态一般。不满意:治疗方式欠准确,患者依从性差,情绪状态差[4]。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的实习考核成绩的评估比较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实习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满意情况的评估比较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实习效果满意率分别为90.5%、92.9%,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问题模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在问题的情景下融入临床技能知识,师生对话来培养学生的构建知识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5-6]。它将传统的教授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育模式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的讨论式教育,问题式及案例式教学活动具有以下优势:①主动性:实习生在神经内科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中可积极参与,敢于实践,解决及探索问题,实习生对于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方式掌握程度更高;②探究性:问题式教育的基本特征为探究性,实习生可更好的构建知识系统,对知识理解程度更高,熟练应用于临床操作中;③合作性:问题式及案例式教育模式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解决问题需实习生之间讨论、教师的归纳性总结共同完成,管理者、组织者、发起者、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性对神经内科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④创新性:问题式及案例式教育模式中,使实习生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进行意识、方法创新,从对知识的记忆、认识等低层次向评价、综合、分析知识的高层次发展,更有利于实习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理论知识的综合整合,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7-8]。

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临床的实习生实施问题模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充分体现了问题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的两个原则,即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均以教学重点为出发点;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临床意义,注重神经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9]。实习生带着问题查阅教材与资料,目标明确具体,调动了自主学习的思考和主动性,说明问题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具有讨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师生的协作性等特征,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教学模式[10-11]。教师可以从实习生的临床实践中看出学生的缺陷,进行重点培训;还可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法。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问题式及案例式教学,结果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实习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实习效果满意率分别为90.5%、92.9%,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周丽琴[12]对神经内科中应用不同带教模式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说明神经内科应用问题式教育模式及案例式教育模式均可使实习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提升学习成绩,值得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问题式带教模式与案例式带教模式均为新型临床教学模式,问题式带教模式注重实习生对临床病例及理论知识的自主思维,案例式带教模式注重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代表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应注意临床案例的选取,二者可相结合,培养实习生的自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

[

参考文献]

[1] 汪涛,冯正直,李敏,等.问题指导下综合教学模式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173-174.

[2] 田作军,奉俊敏,吴宜娟,等.神经病学见习中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床边学习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5(16):153-155.

[3] 刘丽娟,刘琼.问题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702-703.

[4] 鞠奕,林晶,张星虎,等.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卒中杂志,2010,5(8):162-163.

[5] Fernandes A,Dias M.The Microbiological Profiles of Infected Prosthetic Implant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Organisms which Form Biofilms[J].J Clin Diagn Res,2013,7(2):219-223.

[6] 张玉梅,赖宗力,孙海欣,等.重视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卒中杂志,2010,5(4):173-174.

[7] 王薇,毕齐.神经内科进修医师脑血管病的带教体会[J].中国卒中杂志,2010,5(1):153-155.

[8] 徐忠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我院神经内科见习质量—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带教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2):81-82.

[9] 刘振国,干静,王锡金.PBL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8):77-78.

[10] 邢红霞,刘胜,王玉梅,等.神经内科标准化患者在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104-144.

[11] Saadia Z.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east feeding practices during puerperium in saudi women[J].Mater Sociomed,2014,26(1):43-48.

篇2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路径式教学法

护理带教是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临床护理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路径式教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标准化临床教学方法,可促使护理教育更具目的性、计划性与有序性[2]。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护理带教中采用路径式教学法模式,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实习护士56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且均由相同护师进行带教培训。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名,对照组护士年龄20~23岁,平均(20.7±0.4)岁,观察组护士年龄20~22岁,平均(20.5±0.4)岁,两组护士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开展护理带教,先由科室主管开展入科教育,而后由护士长进行带教老师分配,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讲解相关知识,实习护士发现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观察组采用路径是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培训前有科室主管、护士长及资历丰富护士共同探讨护理带教路径表,根据实习时间来安排教育内容,并充分融入神经内科特点,具体方法如下。

1.2.1带教第1w 主要以医院规章制度与常规工作流程作为教学重点,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士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基本状况,保证初诊病例的正常病情评估。

1.2.2带教第2w 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根据神经内科日常需要将所应用的仪器与设备进行介绍,采用言传身教模式讲述临床操作规范。

1.2.3带教第3w 重点明确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老师带领实习护士进入病房观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重点,促使其掌握尿管留置、胃管留置、鼻饲、输液等护理技术,同时讲述相关临床应用药物的特点,包括期适应症、应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1.2.4带教第4w 明确各种护理报告书的书写方法,重点强调知情同意书的相关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开展护理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方面,理论知识试卷由护士长与主管护师共同制定,操作技能由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共同评估,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体现成绩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培训结束后,对照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为(83.9±4.1)分,操作技能测试成绩为(92.7±3.9)分;观察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为(92.9±3.7)分,操作技能测试成绩为(91.8±4.7)分,两组护士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提高了护生的考核成绩 该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临床带教法没有具体的实习目标,只是大概条条框框,没有具体要求掌握哪些内容,使护生实习被动,实习积极性不高,故对照组护生考核成绩不理想。而临床路径带教方法从基础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由易到难进行带教,内容遵循点面衔接、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使护生的各项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激发护生的实习积极性;且教学过程直观、规范,带教老师可根据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带教,带教成绩客观、真实,确保了教学的质量。故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理想。

3.2提高了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该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没有要求学习进度教学方法混乱,随意性大,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易使护生思维被动;这种带教方法只是传授的方式,学生只有接收,没有互动,故护生对老师的感觉是陌生,甚至是惧怕的。故对照组护生对这种带教方法满意度不高。而且临床路径教学带教方法目标性强,过程规范,护生实习主动,有计划,有目标,并要求护生和带教老师按临床路径完成各项实习计划,同时及时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有带教老师把握进度,这就督促护生和老师的沟通,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故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结论

护理带教是完善护理专业教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基本知识与临床能力相结合来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3]。传统常规的护理带教工作中要求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学习,但经常缺乏规范性与有序性,不能体现出良好的互动效果,从而影响到临床带教教W质量[4]。近年来,路径式教学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种方式可将教学内容分散到具体时间与缓解中,师生均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与内容,根据临床需要规范教学路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凸显了规范化与有序化等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56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名,分别接受传统护理带教与路径式教学法的护理带教,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士分别开展了测试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与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均显著好于传统护理带教护士,充分证实该种带教模式可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采用路径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可显著改善其临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迪宏.双师制教学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5):84.

[2]莫江萍.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68-70.

[3]程艳华.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03.

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存在问题;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5-01

神经内科主要临床工作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进行研究[1]。神经内科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存在感知、运动、意识等障碍,而且很多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给患者生命带来威胁。因此,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有必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让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尽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本研究从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中抽取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神经内科存在问题分析

1.1管理方面问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缺乏,一位护理人员往往要同时照顾好几例患者,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尤其是护理人员单独值班时,经常会出现由于抢救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在高强度工作中,护理人员力不从心,没有和患者多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患者本身疾病方面问题:神经外科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感知和意识障碍,患者疾病危重,病情复杂,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隐患:(1)走丢。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衰退等痴呆症,如果看护不到位,容易走丢;(2)跌倒。神经内科一部分患者失去肢体活动功能,容易发生肢体不平衡出现跌倒情况,尤其对于老年神经内科患者,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行动缓慢,还会出现抽搐情况,在半夜或者早晨如厕时最容易发生跌倒情况;(3)冻伤、烫伤。神经内科患者很多会存在感知障碍,在平时生活中,容易发生冻伤或者烫伤情况;(4)容易伤害别人或者自身。神经内科患者有些还存在精神异常情况,经常会没有意识地作出地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身的情况,严重抑郁症患者还会产生自杀倾向,癫痫患者在病情发作时还会自己咬伤舌头;(5)窒息。神经内科患者有的还存在吞咽困难情况,吞咽反射差,进食就容易出现呛咳造成窒息;鼻饲患者还会因护理人员或者家属鼻饲方法不当造成患者窒息;咳嗽反射差的患者也会由于积聚大量痰液而窒息[2]。

1.3医院管理制度问题: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严格,一些护理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对护理操作流程实施不到位,工作态度不够严谨,没有自觉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护理操作时没有进行规范性操作,导致一些不良事件发生。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不全面,技术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单独操作时不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4环境方面问题: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都比较长,而且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患者,不仅影响到日常生活,还会给他们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让患者病情更加严重。

2防范和护理措施分析

2.1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明确高危群体

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对病情比较严重复杂的患者要重点观察和看护。并对家属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容易发生的危险事件,让他们对患者的病情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于存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或者精神异常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更要加强看护,避免发生走丢、烫伤、冻伤、跌倒等意外情况;对于吞咽困难患者,可以采取半卧姿势进食,主要以半流质为主,遵循少量多餐原则;而对于鼻饲患者,在饭前要将痰液洗干净,采取半卧姿势,待胃管处于胃内后方才可以实施鼻饲;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安全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重新筛选,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

2.2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加强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工作量大,医院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分流管理,灵活操作,尽量做到每位护理人员负责一位高危患者,尤其在夜晚,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尽量多安排人手值班;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多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配合护理;在对患者实施侵入性护理操作时,首先告知患者和家属,并对他们进行宣教,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并不断改进;神经内科患者长期住院难免心理压抑,情绪十分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对他们实施心理护理,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放松心态接受治疗。

2.3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文明环境病区

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根据他们的需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可以在患者护理床上装上扶手,还可以在病床上加上栏杆;病区的地面要尽量保持干净、干燥,要尽量避免由于不良环境给患者带来的意外伤害。病床之间要装上拉帘,尊重患者的隐私,让他们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病区内装上紧急呼叫器,患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3]。

2.4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包括专业知识、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可以定期让护理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并对业务技能进行考核;护理人员要了解并掌握神经内科患者存在的各种高危因素,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对比较典型的病例要进行总结、分析和交流,减少类似情况发生;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当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可以沉着冷静,应付自如。

综上所述,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在神经内科,有效、科学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肩负重任,要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对患者多些耐心和关怀,才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也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严群.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0,15

篇4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患者也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住院患者周转率也同时加快。要求护士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更加全面系统。护理的带教老师工作、家庭、生活都比较忙。一天到晚面对患者,关心患者,下班后还得呵护家庭,还要学习各类纷繁的知识,很多需要晋级考证,甚至考研。难免会造成带教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护生的带教质量。所以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的老师应该把带教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灵活应用带教方式及带教时间。

2学生方面

2.1提高学习热情护生来到医院实习,很多都是独生子,性格比较自我,缺乏对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缺乏吃苦及奉献精神。很多学生重操作,轻视生活护理,神经内科的基础护理较多,护生只愿意操练打针、输液等技术操作,不愿意操练翻身、扣背等生活护理。所以带教老师要提高护生的学习热情,让护生知晓神经内科基础及专科护理的意义及护士职责和责任,认识到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使护生拥有南丁格尔的远大目光和高尚情操,积极投身于护理事业。

2.2提高综合技能俗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随着临床护理的发展,护理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娴熟的护理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超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以及护理学术科研及论文的撰写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护生需要掌握技能和知识。所以神经内科带教老师不但传授的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医患沟通的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护生使其拥有一种健康体魄,使护生具有顽强、勇敢、坚韧不拔、仔细果断、遇难而上、临危不惧的优良品质。

2.3增强法律意识护生刚进入神经内科行临床护理实习,但不明确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尚未意识到护理职业实属高风险职业。带教老师带教中应加大护生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明确患者安全为重,应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护生还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的观念严于律己,减少护理的失误和缺陷的发生,所以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培养护生依法护理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进而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

3师生互动

带教老师和护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带教老师是护生的榜样,也是护生的良师益友。带教老师严格要求护生的同时应严于律己,交流中了解护生的生活及心里所想,达到师生相互信任。正确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恰当诱导,鼓励护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带教老师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对待学生更要一视同仁,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护患关系中得到锻炼,学习所需知识和技能。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师生临床护理技法共同进步。

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细节管理;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收治患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其预后情况相对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有研究报道称,在临床中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细节管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病情,利于患者预后,减少医患纠纷[2]。因此,本研究对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10.5)岁;平均病程为(7.5±8.0)d。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0±11.2)岁;平均病程为(7.0±7.8)d。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具体措施为:①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对入院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患疾病的症状、特点及预后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及恐慌等不良情绪。②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学习。科室主管负责人及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内相关的护士培训操作技能和临床专业知识,强化护士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熟练掌握;加强护士对医用物品的有序、规范及全面管理;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观念,加强自我素质的培养,给患者提供高效、舒适的护理。③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饮食护理: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评估吞咽功能,具备适应证者给予早期胃管留置,由科室护士鼻饲注食,并详细记录患者饮食的相关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实施吞咽功能训练。预防吸入性肺炎和管理气道:每天对患者进行定时定量的坐位训练,及时给予翻身叩背;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进行呼吸操训练2次,康复治疗师要辅助完全瘫痪的患者完成训练;对患者的咳嗽排痰训练要定期加强。防止发生压疮:由护士对患者的摆放进行相应指导,严禁患者采用半卧位,以降低对骶尾部的伤害。管理膀胱:对于尿失禁患者留置1周导尿管;对于自主排便困难的患者,给予相应的环境诱导措施、相关扳机点刺激及娴熟手法压腹等措施,特别需要时可进行间歇导尿;若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应采用功能性电刺激。防止发生静脉血栓:2次/d,安排患者气压治疗;定期指导患者肢体运动训练。防止跌倒:若患者有坐位平衡功能障碍,应及早提供相关床边坐位训练,并进行转移床椅训练;若患者发生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要重视对患者的患腿相关负重动能训练;对于部分患者有足下垂伴内翻,要给予手杖帮助行走。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管理中[3,4]。目前,细节管理理念在临床中得到护士更多的关注,其可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了细节管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细节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经济压力。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症状的具体情况,及时为患者提供系统、合理、个体化的细节管理护理服务,并根据每个患者病情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早期的处理,减少护理中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5]。护士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了解,并能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其充分了解治疗的情况,缓解患者的焦躁、恐慌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6]。细节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还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信心,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能够尽心尽职地为患者服务,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晋亚娟 单位:鄢陵县中医院

参考文献:

[1]宋士娟.细节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213-214.

[2]焦琳琳.细节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85-187.

[3]王晓丹,于丽.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101-102.

[4]王永霞,张静.运动神经元病综合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2):152-153.

篇6

〖HJ1mm〗临床带教是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质量的好坏将影响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发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神经内科由于其专业性强,临床带教较为困难。我科在参考其他兄弟单位的临床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CNP)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神经内科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轮转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进修时间为12周。均选择资深护理人员进行带教。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具体方法:低年资护理人员入科,由带教老师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各班职责、工作流程、进修任务、教学内容。实验组采用CNP教学方法。按照神经内科的疾病分别制定护理路径,结合进修计划制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具体如下:第1周,进修入科介绍熟悉科室环境,评估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低年资护理人员观摩、强化正确的技术操作规范,不要示范错误动作。进行医疗法制教育,学习有关法律条文。第2周,向低年资护理人员讲解神经内科基础知识如病理、生理、解剖,进一步讲解神经内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重点教授带教人员在工作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通过灵活的教学,使低年资护理人员尽快掌握学习要点。

参与简单的治疗工作及辅工作;参加交班,熟悉科室工作人员。第3周,低年资护理人员了解整体化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按部就班进行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及专科操作,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完成较复杂的专科护理操作。不得在带教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操作。指导低年资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带教老师协助完成1-2例非手术患者 从入院介绍----入院健康教育------恢复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为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完成护理病历,进行护理效果评价。低年资护理人员熟悉工作后,带教老师协助完成1-2例手术患者的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完成护理病历,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第4周以后,能独立完成护理病历。在老师的配合下,进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进修期届满进理论及操作考核,填写进修手册。

1.3结果的评定标准:理论操作评分标准: 优≥90分,合格≥75分,不合格

1.4结果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0),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9.2±13.6)岁,平均病程(3.1±1.9)年;实验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8.3±11.2)岁,平均病程(3.3±1.7)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2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管理护理:(1)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类型的分层责任制[2]。护士长控制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责任组长则进行心理和躯体方面护理的评估;责任护士负责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护理操作等工作;助理护士对患者的生活护理进行负责,并完成送检标本、陪护患者检查等任务[3]。(2)降低风险事件发生,为降低患者发生跌倒或出现烫伤的风险率,在有关地点放置或粘贴小心烫伤和小心地滑等类型的标志;对评估后确定诊断有坠床的风险的病患,对其采用床栏或约束带进行安全约束。(3)实施“三全”管理法,即对于医生、护理人员和各种仪器设备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同时建立护理风险预警的制度,尽可能地细化护理过程中病患可能承担的各种风险。统计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护士长采用书面检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进行量化评估基础护理、特级护理及一级护理的合格率。

1.3统计学方法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的比较,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基础护理、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的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中所采用的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一种分解细化目标和战略并加以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医院整体执行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的重要途径[4]。医院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取得认可,就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医疗质量,要做到准确、精细,力求零差错、零失误,从而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并提高护理的质量。

神经内科主要诊治代谢病和遗传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坐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脊髓炎、痴呆、及重症肌无力等,而这些疾病的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6],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时大多会精神恍惚、自理能力差等,仅使用基础护理,很容易导致忽略一些很小的细节,带来严重的后果。神经内科的病患临床情况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和特征,存在不确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就要求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护理。

篇8

【关键词】脑卒中;优质护理;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29-02

脑卒中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和多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1]。对患者实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时有效减轻或防止疾病对患者身心的不良影响,使早日康复[2]。优质护理是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护理服务质量的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提升神经内科护士临床护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病痛,使患者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病痛中获得、配合治疗,尽可能早地进行康复锻炼,生活质量得以提高[3],我院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建立了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工作模式,近一年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人员组成与培训

1.1 护士安排、分工与职责

优质病房护理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完成。护士排班模式调整合理,优化护理流程,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即护士长一责任护士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

(1) 业务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其工作职责:①做好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督促、指导、协调其他护士的工作。②组织优质护理业务查房,促进临床护理的循证实践,做好点评与改进[3]。③通过不同方式,加强护士有关优质护理的继续教育。

(2) 注册护士担任责任护士,每名责任护士分管5-8例患者,完成患者入院到出院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并提出优质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临床护理的效果。其工作职责:①评估患者疾病状态。②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③落实具体的护理措施。④对患者和家属及时教育、指导。

(3) 尚未获得注册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助理护士。其工作职责:协助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的临床护理,共同完成基础护理。

1.2 护士培训、教育与考核

病房优质护理的整个过程都要定期培训与教育护士。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需求,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及层次,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定期邀请临床治疗护理专家及时给护士讲课,包括疾病的机理、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优质护理的评估与干预等,重视优质护理业务查房、病例讨论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

护士长将定期考核和日常工作相结合来考核护理人员,包括护士对疾病状态的评估、护理措施实施、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及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护士的优质护理水平.

2 病房优质护理工作程序

2.1 疾病控制

2.1.1 疾病评估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疾病评估是一个持续、动态、系统的过程。病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词语描述量表(Verbal Descriptor Scale.VDS)和面部表情痛苦量表(Faces Pain Scale Revised。FPS-R),其实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2.1.2 疾病干预

疾病干预措施为:①做好心理护理,病室环境保持安静舒适。②做好护患沟通,及时安慰和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减少或避免引起疾病加重的因素,如活动不当 、失眠等④实施有效的非药物护理措施,如按摩、热敷、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⑤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2.1.3 效果评价及措施修订

优质护理后,注意观察患者,评价护理措施实施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效果不佳,分析原因,重新制订新的护理措施并记录。

2.2 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始终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讲解优质护理病房相关宣传材料。首次健康教育在入院12h内完成,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评估和方法。并讲解功能锻炼、疾病的控制、临床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参与疾病的治疗和优质护理过程,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3 总结与反馈

每周护士长对优质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及时反馈,包括:①按照分工护士是否履行优质护理职责。②护士优质护理与标准的护理程序是否相符。③患者疾病控制程度的满意度及对整个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3 结 果

创建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病房,是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一部分,通过这项工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控制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工作指南,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对病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4]。

4 体 会

通过临床创新、研究和实践,护士在发展优质护理知识和护理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建立,首先,取得了护理管理向护士、患者模式转变;其次,护理人员组成、职责、培训、工作程序明确,标准化、一体化、系统化的护理管理制度确立,同时持续进行优质病房的质量控制,优质护理工作的保障顺利开展。因此,围绕优质护理管理实施的护理标准,进行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围绕疾病控制目标、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疾病控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评估一干预一效果评价的优质护理程序,神经内科病房患者疾病控制能力提高[5],优质护理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确保了整体护理水平的稳定与提高。

脑卒中患者是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常常面对的临床护理对象,许多患者因忍受不了病痛,睡眠和康复受到影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正确面对及干预病痛,增加患者舒适感,并促进功能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等[6]。更加体现了对脑卒中患者的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建立了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开展确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Strik JJ,Denollet paring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ardiac events and increased health care consump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ction.J Am Coll Cardiol,2003,42(10):1801-1807.

[2] 陆安婷.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全科护理,2011,9(32):2982-2983.

[3] 应宗友,黄晓英.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53-54.

[4] 薛秀丽,赵士宏,刘英贤.2种不同收集资料的方法对患者评价优质护理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c):64-66.

篇9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脑血管多发病,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堵塞引发脑血管痉挛, 进一步导致脑缺氧等产生, 如头晕、头痛、四肢瘫痪等临床表现[1]。该疾病突发性强、病程较长且不易恢复, 临床致残、致死率均较高。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脑卒中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 但仍有部分患者留下诸如瘫痪等后遗症状, 因此, 如何控制或降低其致残率仍是目前针对脑卒中疾病的关键问题。脑卒中恢复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是其康复的基本内容之一, 与基础护理相比较, 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躯体、精神、社会等的全面康复[2]。在临床工作中, 明确康复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护理措施, 对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实施与完善意义重大。现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5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8.5±6.9)岁, 15例患者左侧偏瘫, 18例患者右侧偏瘫。对照组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60.7±7.1)岁, 17例患者左侧偏瘫, 15例右侧偏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基础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 其主要包括如下。

1. 2. 1 心理康复的护理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其临床症状包括肢体偏瘫、失语等, 常常给患者增加很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所以医护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患者病情及相关症状的出现, 消除患者消极的情绪, 从而增加患者的信心, 使患者更加密切积极的配合进一步治疗, 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

1. 2. 2 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3] 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需要医护人员给予适当护理:①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及时吸痰,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或呼吸道阻塞而致患者窒息。②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导尿管通畅与否, 同时观察患者每日尿液颜色及导尿量。③预防应激性溃疡。④患者应常翻身, 预防压疮等。⑤提醒患者合理加强下肢活动, 注意抬高并适当进行恢复训练,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炎发生。

1. 2. 3 肢体的康复护理[4]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肢体的康复是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因此康复护理应及早进行。近年来, 卒中康复护理重视早期进行。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 如重症脑出血患者, 在监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介人康复护理(保持良好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多数意见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 对护理技术要求高, 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 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首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 合理配合针灸、理疗等康复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其次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按摩, 或根据肢体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行一定程度被动或主动的活动, 锻炼四肢活动, 发病4 d后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此外, 对于并发高血压患者需给予有效科学的降压治疗, 在康复出院前, 叮嘱患者, 定期检测血压, 注意低盐饮食, 长期高血压还需坚持服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1. 2.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在临床诊断中约有51%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会影响到患者进食, 进而导致脱水或者营养不良等现象, 严重者可能会因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或发生窒息。对于中、重度的吞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咽部冷刺激、喉抬高训练及吸吮训练。针对轻度吞咽障碍者, 需选择合适进食, 另外主要采取摄食训练。患者在进食时应注意:①取坐位或半卧位, 头略前倾。②为了有利于咽部等部位的感知, 宜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③食物有一定黏度但又不致粘附口腔为宜。④患者进食需集中精力, 食速宜慢。

1. 3 疗效评定 于护理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质量控制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度为基本痊愈;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程1~3度为显效;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④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以内, 甚至恶化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3个月治疗及康复护理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同。康复护理可在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基础护理相比较, 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躯体、精神、社会等的全面康复。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加快其康复, 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除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外, 脑卒中预后常会出现肢体功能偏瘫等后遗症状, 其实部分患者肢体的障碍并不是瘫痪所致, 而是在疾病早期未进行康复护理措施或者未介入合理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 从而导致性痉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残疾。因此, 有效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 能显著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以及有效控制其发展程度[5]。

本研究显示, 在6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也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和沟通, 可有效消除患者消极情绪, 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积极性。同时应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关注导尿管护理、配合针灸、理疗等进行的肢体康复护理均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伤,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6):342-343.

[2] 何英,吴忠文.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 2013,(11):316.

[3] 许金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康的临床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1(4):504-505.

[4] 王桂碧,金燕,李燕玲,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14(2):113-115.

篇10

方法:选择在2012.09-2013.09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治疗的64例脑卒中患者,并给予其有效的临床防治措施。

结果:本组64例脑卒中患者,经有效的防治措施干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康复率有所提高。

结论:神经内科中脑卒中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重点易感人群,临床防治关键在于护理工作到位、抗生素使用合理以及加强消毒隔离管理。

关键词:神经内科 脑卒中 医院感染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30-02

脑卒中就是脑中风,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产生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从而导致急性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1]。医院感染为临床脑卒中患者比较多见的并发症,特别是许多医院使用抗生素不规范或有滥用现象,致使医院感染的致病菌逐渐产生新的变化,同时患者的耐药性也随之升高,对临床治疗脑卒中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防治脑卒中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现将2012.09-2013.09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治疗的6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2012.09-2013.09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治疗的6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有23例为女性患者,有41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均在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3.42±6.15)岁。其中,脑梗死者42例,脑出血者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6例,其他脑血管病者4例。

1.2 方法。脑卒中患者属于医院神经内科感染的高危人群,尽管患者自身存在诸多原因,比如年龄、严重性基础疾病等没有办法干预,但是特殊的防治措施是临床治疗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及诊疗操作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也是能够改善及避免的。

1.2.1 加强病房管理。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人员在病房的进出,并且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以防发生交叉感染。病房内的卫生应该以湿式的方法进行打扫,勤于开窗通风,保持病房中的空气流通和新鲜。应用循环风紫外线的空气消毒器,以动态连续的方式对高危病房的空气加以净化与消毒,确保病房内的空气洁净。

1.2.2 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增强院内医务人员消毒及隔离、无菌消毒操作的意识与技能,强化训练。不断培养医护人员控制感染的责任感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让医护人员能够自觉性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增强医护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严格遵照手卫生制度,手卫生为防治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也是一种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快速手消毒剂,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把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临床适应症,增强对各项侵袭性操作的环节管理,避免或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2]。

1.2.3 合理应用抗生素。增强临床中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必须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严格了解疗程及防治用药的指征,禁止滥用药物和频繁换药。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尽可能获得病原学证据,按照药敏情况选择药物,加强耐药菌的监测。

1.2.4 增强基础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为了避免发生坠积性肺炎,应该勤于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按时吸痰。对于进食出现呛咳的患者,应注意避免误吸必须给予鼻饲,同时延长胃管插入的长度在8-10厘米。在鼻饲时,要适当的将床头抬高30-80厘米,能够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增强会的护理,在重症患者每次饮食以后,加强口腔护理,并每天加以会阴护理。一般患者每次饮食以后需漱口。护理人员还应调整患者营养情况,注意静脉高营养,无法进食的患者应给予早期鼻饲,以防肠道细菌移位导致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在早期应下床适当活动,这样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比较有利。对于长期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可把床头抬高至15-30度,增强患者肢体、翻身、拍背等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64例脑卒中患者,经有效的防治措施干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康复率有所提高。

3 讨论

神经内科中临床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相对较高。在发病人群中,多发于高龄的老年人群。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及免疫能力不断降低,各种脏器对药物的药敏性不同。并且老年患者很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因此更容易被细菌的侵染,出现医院感染的机率显著增大[3]。本组64例脑卒中患者均属于出血性脑卒中,实际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率远远大于缺血性脑卒中,这可能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并多伴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以及咳嗽反射较弱有关,还可能和患者需要采取动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手术等侵入性操作相关,说明对脑卒中患者更应该加强防治医院感染。如果脑卒中病情越来越严重必须要留置各种导管和各项侵入性操作,而且患者一般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各项生理功能降低、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功能衰弱,均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综上总结,免疫功能减弱、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均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局部环境不良也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在患者入院以后的2周时间内为脑卒中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高危时间。医护人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并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的规范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增强病房的管理及基础护理,进而减少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1] 毛金兰,黄龙珠,曹秋红.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4(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