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

篇1

电网风险主要来自于电网结构薄弱、布局不合理,传输断面受限,输变电设备重载或过载;输变电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雷害和鸟害及冰雪灾害引起的线路跳闸;输变电设备新建改造、检修试验,设备制造质量及缺陷以及生产作业环节中人员责任性违章等引起的事故等。在电网调度管理方面针对以上风险要求调度部门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梳理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在调度管理业务流程环节和电网风险预控措施执行环节进行改进和机制创新,辨识主要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以对电网风险实施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有效防范责任性电网事故的发生。

电网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的实施主要以防止调度人员责任事故,进而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主线,针对电网调度工作的流程和调度人员的工作行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超前防范事故的发生。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电网风险管控:

(1)每周六的白天当班调度值班员针对下周的大中型检修工作内容、特殊方式、恶劣天气、影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缺陷及薄弱环节等开展电网风险点分析并制定预控措施,在周一开展全班安全日活动时要求该值值班员对全班人员,其他值班员对其风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做到每个调度值班员对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点及预控措施清楚掌握。

(2)电网调度安全分析:调度运行专责针对检修周计划,提前对影响电网运行的检修工作内容做好方式安排,对检修方式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按照电网调度安全分析制度,对调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在调控中心的周运行分析会上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如要求监控人员对重载设备进行负荷监控,防止负荷越限,并要求变电运维人员变电设备接点进行远红外线测温,线路运维部门加强线路特巡等全方位配合,完善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后向全局各相关部门电网风险预警,并在《电网运行周报》中的“下周电网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中予以提前告知。

(3)属于大中型的检修工作要求制定运行方式安排和事故预案,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备案。

(4)调度业务流程控制:对调度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修编固化后形成统一的规范;以流程图和工作标准形式对调度安全生产主要业务描述详细、准确,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要求和结果等;要求各执行环节中严格执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控制图如后附图1所示。

(5)密切跟踪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重点防范重载线路及不满足N-1的变电站主变越限运行,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网输变电设备安全。

(6)在调度操作管理方面,严肃调度纪律,认真执行电气检修业务单编制、审核、批复流程。大中小型操作,严格执行现场到位标准,调度班长必须到位监督,严防误操作及方式安排不当事故的发生。

(7)利用春秋安检查复核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相关功能是否正确投入,重点检查低频低压减载装置、备自投装置、稳控切负荷运行情况和设备状况,及时督消除设备及管理方面不安全因素,确保与电网实际需求相匹配。(保护及安稳装置运行复核表)

(8)针对事故、障碍、异常进行分析并写出事故分析报告,查清责任、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9)对非计划停电检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严格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

(10)编制电网迎峰度夏、度冬工作安排和事故预案,确保电网迎风度夏(冬)期间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1)严格细化新(扩)建设备接入安全分析和启动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安全顺利完成基建、技改等新设备投入,把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在运行监控、调试、启动投运、预试检修等具体工作环节中,实现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12)建立《电网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主要针对电网存在的重大及一般性电网结构不合理、设备缺陷、临时运行方式等对电网造成的风险,从发现时间、隐患内容、风险评估、防范措施、销号时间等内容建立档案表,使调度值班员熟悉掌握电网存在的隐患内容、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及销号时间,形成一个闭环流程。

电网风险管控机制在电网调度专业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始终把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各环节,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止电网事故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和机制,组织开展电网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手段,对关键环节风险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措施有效性等,组织进行评估。对暂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落实有效地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超前防范,对调度运行管理岗位和调度值班人员熟悉掌握电网风险点和预控措施,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切实有效作用。

篇2

关键词:三维一体;班组建设管理;调控中心;专业管理;“2333”模式;四大体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16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79

1 管理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调控中心紧紧围绕“重基础、补短板、标准化”的年度目标,以全面推进班组建设“四大体系”有效落地为重点,坚持分级管理、量化考核、统一规范、科学评价,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充分调动各岗位、各班组的积极性,切实减轻班组负担。通过“中心联动、专业齐动、班组互动”的立体模式推进,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谁来干,干什么;落实标准,确认怎么干,如何干;以对标促管理,落实干得怎么样;强化考核,进行总结评价,扎实推进“四大体系”。将专业管理与班组建设相融合,切实提升班组工作质量、运行效率和员工素质,确保班组建设取得实效。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专业管理的范围:调控中心所属方式计划室、自动化室、地区调度班、地区监控班、配网调控班、自动化运维班、配网抢修指挥班。

专业管理的目标:完成“重基础、补短板、标准化”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四大体系”落地,提升“三基”(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提升班组绩效水平、提升班组队伍素质)管理水平,确保班组健康发展。

2 主要管理做法

2.1 强责任,抓执行

2.1.1 经纬交织筑合力。建立纵向“1+1+1”工作法,由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专工结对一个班组,抓专业融合;横向实施“班组共建”,实现班组团结互助,重班组协同。

2.1.2 专业指导激活力。“1+1+1”工作法采用“双循环”机制,实现管理和业务的互补融合,专业与班组的同频共振。中层干部顺时针指导监督、专工逆时针协助,实现专业重心下移,工作责任明确、监督责任动态跟进的良性循环。

2.1.3 五环相扣聚动力。横向“班组共建”结合调控中心五个班组业务特点,树立班组互助、共同服务、团结共赢的理念,自动化班提供技术支撑,监控班实现动态反馈,配调与配抢互相支持、快速指挥故障处理,地调与配调上下联动、高效应对电网事故。

2.2 重管理,抓体制

2.2.1 变革管理机制,“四值竞赛”促绩效。针对运行班组的“四值三运转”工作模式,开展“四值竞赛”活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强化了班组绩效管理。

2.2.2 坚持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班组能力。针对供电方式薄弱的情况,中心专工优化制定《电网应急处置专项预案》,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减少现场操作121次。

2.2.3 重视专业管控,强化专业技术指导。制定《35kV及以上用户站设计建设标准》《新建变电站调控中心验收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调度技术标准》等标准,召开继电保护安全分析会议,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卡”。

2.3 筑基础,重标准

2.3.1 强基固本,实现管理规范化。编制《调控中心人员停送电到岗到位标准》《调控中心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加强电网事故及异常情况分析》等11个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全覆盖,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2.3.2 建章立制,实现工作标准化。结合智能配网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莱芜电网10(6)-35千伏系统接地故障处理规定及试拉顺序》《加强配电线路送电过程管理》等工作标准,为地调、配调调度员提供了制度保障。

2.3.3 专业协同,实现预案最优化。协同方式、保护、调度和自动化4个专业共同编制了《2014年莱芜电网事故处置预案》和《电网存在问题分析及运行注意事项》,分析电网运行状况,“三算三查”排查电网薄弱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整改措施。

2.3.4 追根溯源,建立专业技术库。从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等各个环节,收集整理涵盖调控运行、保护管理、新能源等专业技术标准,建立了国标、行标、企标三级技术标准库,为班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4 抓创新,重实效

2.4.1 开展课题研究,以技术支撑电网。研发低压线路故障测距系统,使故障巡线区域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提高故障定位准确度。针对配电线路拉手率较高的现状,开发《配网合环安全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配网负荷转供更加稳定。

2.4.2 创新求突破,工作得实效。坚持在工作中寻求创新点,发散思维、大胆构思,完成由“苦于创新”到“乐于创新”的转变。《一种便携式远动信息核对装置》《分类工具盒辗转抬升于不同象限的工具箱》等五项专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专利方面的新突破。

2.5 提技能,强素质

2.5.1 拓宽培训模式,“四轮驱动”提技能。坚持开展“四堂课”活动,即现场培训讲解课、“人人为师”理论课、故障分析提升课、课题研讨实践课,充分发挥“全员备课、人人自学、抽签讲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员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5.2 专业班组上下联动,夯实电网安全防线。坚持开展“安全周周回头看”活动,分析电网异常情况及处理过程,探讨优化方案,并建立事故档案。指导班组重点学习故障案例,定期组织调度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2.6 促业绩,争先进

2.6.1 班组良性竞争,比学赶超促提升。为防止班组建设“两张皮”,结合班组评价、班组对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成效等方面,制定《调控中心班组建设竞赛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班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6.2 深化成果应用,提升工作效能。加强统计分析,坚持每月组织优化AVC调控策略会议,实现全部变电站的AVC闭环运行,修改AVC控制参数8项,减轻了调度员的工作量。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取得的成效

3.1.1 技术提质。低压线路故障测距系统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度,减轻了工作强度,巡线工作量减少了65%,故障巡线时间缩短了117分钟;优化AVC调整策略,实现了46座变电站的AVC闭环运行,减轻了调度员的工作量,人工遥调遥控操作由每月1916次减少至321次,降低遥控操作量83%;“监控信息优化”加快了监控信号的分类及优化,将日监控信息量由8185条减少至目前的945条,同比下降88.5%,提高监控效率。

3.1.2 管理提效。安全管理实现风险减负,通过对电网进行全面分析,编制《电网存在问题分析及运行注意事项》,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整改措施;专业管理实现工作减负,制定“标准作业卡,减少保护人员工作量;风险管控实现压力减负,结合公司月度停送电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措施;优化流程实现人员减负,理顺班组的各项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认真总结和全面评估,发现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3.2.1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亟需加强。在管理措施、技术创新领域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对技术保障进一步加强。

3.2.2 班组大讲堂形式单一。目前,班组大讲堂的形式需要拓展,在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的效果进一步加强。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

篇3

【关键词】调度管理;电网安全;运行措施

电网调度管理就是要通过调度控制,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调度管理对电网安全管理的作用是十分明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调度管理的安全促进作用必须要全面加强调度管理。

1.调度管理对电网安全的作用

1.1完成安全项目化管理

电网安全管理必须要形成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化管理的模式下,电网管理工作更为全面、细致,并能够形成体系化的周密网络安全控制模式。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调度管理能够促进电网安全网络各个环节的整合,从提出概念、制定规范到后期都能够预防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调度管理的建设能够形成两方面的控制,一个是安全监督体系,另外一个是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主要是针对电网运行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在实际中监督执行。安全保证体系就是要构建由各项目管理组成的安全执行体系,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各种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措施真正贯彻到电网运行现场。可以说调度管理能够从人员素质、现场管理、机具与防护、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深入查找影响安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实现了对于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

1.2促进电网运行稳定化

电网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复杂,变数多,且理论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从目前来看,电网生产安全问题,仅靠电网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精力等资源,还不能足以保证电网百分之百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一是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比较宽泛,除了能源交通等因素对发电继而对电网安全生产的影响外,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涉及到输、变、配、用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与稳定。电力调度管理就能够全面促进电网运行稳定化,是管理电力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电网企业坚持统一的调度管理,保证安全管理的基础控制,实现安全管理的具体控制,能够实现安全运行的整体监控,保证对电网整体的安全趋势做出预测,形成“看得见”的安全运行管控模式,确保在各个运行阶段、项目都能够实现现场地、有效地控制。

1.3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

电网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为事故,这样的“人祸”突出表现为不安规定操作和玩忽职守现象等呈恶化趋势。例如:上海电力公司每年在防外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仍不足以阻止外损事故的蔓延和加剧。这样的案例说明电网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以及行政执法主体的缺位或不作为是一个主要原因。推行调度管理模式,能够使得安全管理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安全文化,针对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实行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不仅提倡职工负重争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以科学、文明、人本的态度去教育职工更好地完成电网安全控制工作,引导和启发职工从生命价值体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亲切感,以自身无穷的内在动力迸发出无止境的安全追求。

2.调度管理在电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1强化项目调度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调度管理的作用应该在安全电网管理项目内全面推行调度管理,具体来讲,电网安全管理分各类项目管理,例如:电网弱电管理、设备管理、自动化安全管理等。在众多的项目管理形式下,调度管理应该存在于各个管理阶层之中,然后再形成全面化的联结管理模式。相对比并列联结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统一的调度制度管理),电网管理控制应该建立矩阵式的调度管理模式。矩阵式的调度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服务于项目的实施:一是资源共享,一般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能比传统企业少用 20%的员工。二是能迅速解决问题,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人才,组成一个团队,把不同职能的人才集中在一起。矩阵式管理模式下,调度管理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又有分项目的管理

求,能够在管理过程中形成满活力、具备快速重组能力的项目调度组织。目前,很多大型电网企业都采用了这样的组织调度结构,起突出的优点应该广泛被采用。

2.2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电网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预防控制、校正控制、稳定控制、紧急控制、恢复控制以及继电保护管理。为全面化地进行各方面的管理,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应该做到:(1)调度工作要规范化。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中要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如:调度员在受理线路工作票时,要严格把关,认真进行审查,对工作票中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2)调度工作要流程化。调度工作的流程必须要合理,有周密的封闭式调度网络。具体来讲在出现电网管理问题后,应该根据当时的运行状态进行事故预想和模拟,检查系统的安全性,这称为安全分析;若安全分析的结果表明系统不够安全,则向运行人员发出警报并提示或直接执行必要的措施,诸如切换负荷、改变系统结构、调整发电机出力和潮流、分配后备出力、布置解列点和改变安全稳定装置及保护的整定值等。(3)调度管理方式合理化。第一,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制度管理要形成长期强调、巩固学习、不断完善的模式。第二,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例如:母线和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分析;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2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例也应进行分析。第三,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2.3加强事故调度能力

电网安全管理除了要加强预防控制之外,还要有较强的事故预警系统,加强事故的调度能力。具体执行措施:(1)值班调度人员可以调整日发电、供电调度计划,限电、调整发电厂功率、开或者停发电机组等指令;可以向本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单位调度指令。(2)加强现场调度的管理。安排调度人员进行现场调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决,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现场调度原则上负责变电站、开闭所内的设备调度,复杂的倒闸操作,必须事先编制充电方案,按照送变电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的指示执行。(3)加强自动化管理。强化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电力通信的管理,确保通信、电网调度自动化相关设备与一次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运行。确保电网通信、调度自动化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确保远动、计量等信息的完整、准确。严格执行设备停服役申请批复制度,重视系统数据备份,做好应急方案和系统关键设备的故障处理预案。

综上所述,调度管理在电网安全管理中作用明显,具体的调度管理措施应该强化项目调度管理,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加强事故调度能力,全面促进电网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晨 .浅析调度员如何做好电网安全工作[j]. 广西电业. 2010(01).

[2]靳文礼,姚庆.电网调度的事故处理[j]. 科技资讯. 2011(18).

篇4

关键词:大规模抗灾;应急抢修;安全管控

中图书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26-03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现场频发,2008年席卷全国大部的冰雪灾害及2010年全国大范围强降雨所至的洪涝灾害,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国家电网公司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为尽快恢复受损电网的供电,全力开展抗灾抢修工作。在2008年冰灾及2010年洪灾中闽北电网受损严重,福建公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集全省之力,全力支援地处闽北的南平电业局开展抢修复电工作。由于驰援参战的抢修队伍、人员数量庞大,在灾情仍在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就投入抢修施工,任务都是急、难、险、重,体力消耗大,地理及电网不熟悉,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监督保障体系有效运转、没有一整套成熟安全保障方案,难以确保大规模抗灾抢修施工期间的人身安全。南平电业局在上述抗冰、抗洪保电抢修过程中,精心制定并严格落实一系列抢修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了整个抗灾抢修施工期间没有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期间的安全管控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做好大规模抗灾抢修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灾情介绍

1.1 2008年闽北冰灾

2008年1月25日起,南平市遭遇了50年不遇的罕见冰灾,邵武市、浦城县、光泽县陆续发生输配电线路覆冰倒杆断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情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大,全市10各县(市、区)都受到波及,其中邵武市、浦城县、光泽县最为严重,局部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由于输配电线路大面积受损,共造成15座35 kV变电站停运,4 452个配变台区停电,29.24万户居民受影响停电。冰灾发生后,南平电业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闽北电力救灾指挥中心,启动预案,全局动员,全面投入抗冰保电应急工作。同时,省电力公司启动了全省电力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全力组织全省电力抢修队伍1 000多人支援南平电力救灾,省政府、南平市政府以及各县(市、区)政府也对电力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援。

1.2 2010年闽北洪灾

2010年6月14日开始,南平市出现百年一遇的强降雨。全区各县(市)平均降雨量超过500 mm,局部地区(如武夷山城区、光泽崇仁乡)最高超过700 mm,导致全区各县(市)同时发生洪水、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大面积塌方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全区前所未有地同时出现了多县(市)、主配网同时严重受灾的局面;受自然灾害影响,南平全市电网累计停运变电站12座(台次),累计停运110 kV线路8条,35 kV 22线路条,10 kV及以下线路488条,配变6 372台,影响用户455 738户。灾情发生后,福建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全省抽调9支近1 000人的抢修队伍、10部移动发电车、172台发电机和大量的抗洪抢险所需物资支援闽北抗灾。

2 安全管控存在问题分析

①灾情认识、安全教育培训等急待补充加强。参加抢修人员普遍对灾情、险情及灾害特点认识不足。2008年的冰灾是百年罕见,很多参加救灾的人员起初面对南方少有的冰天雪地感到兴奋惊奇,但很快就对极度寒冷的气温、结冰打滑的公路、停水停电、粮食补给防寒防冻等保障跟不上、电网设备履冰损坏严重、灾情反复持续时间长等想不到的困难所困扰。2010年的洪灾,由于长时间的强降雨,闽北地质灾害险情连连,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及交通道路破坏等,已给闽北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抢修人员来自全省各地,素质参差不齐,有电网职工、外委施工队伍、农民工、军人、普通群众等,不少人对如何在山区强降雨中防范地质及洪涝灾害没有足够认识与以往经验。由于闽北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等电力设施一般地处山上或山脚,受损严重,在灾情延续的过程中组织抢修,如何保障抢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务。

②组织指挥体系需要快速理顺。由于驰援参战的抢修队伍、人员数量庞大,来自全省不同的单位,相互间需要紧急配合与协作。加上受灾供电单位职工在内,全地区参加抢修的人员在2 000~3 000人左右,每日参加现场抢修的车辆达上百部,如何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需要授予临时成立的抢修指挥中心极大的权力。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及时安全禁令、安全通知并保证迅速准确的层层落实,是重中之重。

③抢修组织方式与流程要求需要尽快明确、规范。抢修队伍对灾害当地电网接线、周边环境、设备特点等不熟悉,容易现场勘察不到位、作业风险辨识不足,需要受灾单位设备维护部门的引导配合与良好沟通。来自全省各单位的抢修队伍,平时各自的作业习惯与方法、接受的管理要求与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也需要立即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流程,否则极易发生偏差与混乱。

④安全监督与保障体系需要尽快建立。监督与保障是安全管理的两块基石,在大规模的抢修保电施工安全管理中也是必不可缺。组织关系隶属于全省不同单位的抢修队伍,需要包括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施工队等多层次的安全监督与安全保障力量,层层管理、层层负责,才能使各项要求得以及时真正落实、存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与整改,使事故安全隐患及时控制在萌芽状态。

3 明确安全管控的工作目标

即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抗灾抢修期间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身安全,杜绝人身死亡及重伤事故,实现“八不发生”(即不触电、不倒杆、不高坠、不砸伤、不摔伤、不淹溺、不车祸、不中毒)安全目标。

4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与成功经验

4.1 组织准备阶段

成立了地区电网抗灾抢险指挥中心,省公司驻点领导亲自坐镇指挥,同时接受省网抗灾抢险指挥中心的领导。指挥中心下设的安全监督组,具体负责抗灾抢修安全管理工作。所有抗灾参战的抢修队伍、人员必须完全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在应急抢修和全面修复中坚持发挥安全监督体系作用,落实安全监督保障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一方面建立了以省、市、县、抢修施工队安全员组成的三级安全监督网。安全监督组有权进入任一施工现场,对所有的抢修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有权违章通报、提出整改要求及考核意见。另一方面成立安全、技术、调度指导小组,负责对各受灾片区指导督察现场施工安全、现场施工质量、电网调度、停送电管理工作,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剖析,根据现场实际提出更好的安全管控办法,积极帮助外援队伍加强安全管理。

4.2 抢修队伍进场前阶段

①及时启动安全监督工作,组建三级安全监督体系。迅速建立三级安全监督网,收集相关人员通讯信息。研究安全管控总体原则方针,制订灾害应急安全目标、指挥部安全一号令,制订安全监督工作方案。

②安全监督组针对灾害特点,编写施工队伍进场教育方案、安全提示内容,组织印刷安全提示卡。制作交通指挥信号三角旗、红袖标、安全哨等安全用品。建立安全短信发送对象群并及时更新。针对不同受灾情况及抢修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

③施工单位领取进场安全教育资料、交通指挥信号三角旗、红袖标、安全哨、安全提示卡,提供管理与抢修人员手机号码。组织开展进场前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抗灾抢修安全目标、一号令、进场安全教育方案及纪律规范,清楚抢修主要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4.3 “抢修队伍进场后”阶段

①指挥中心针对抢修过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研究管控方针,指令。协调与处理安全监督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②安全监督组及时掌握本地区每日抢修作业情况、抢修作业施工点开工信息,检要作业现场的安全执规情况,及时现场违章查处信息。组织三级安监体系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标志,分层、分组、分片、分工到现场开展安全监督。

③安全监督组每天定时汇总安全监督人员检查情况,编写安全日志,统计安全监督工作相关数据总结现场安全问题,提出管控措施。通过办公系统、短信平台安全管控指令、安全简报、安全预警、安全提示及典型违章信息。根据抢修工作不同阶段的安全重点,实时向所有施工队伍和专职安监人员实时发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短信及注意事项。及时向抢修队伍传达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并督促贯彻执行。有权暂停存在重大危险隐患现场的抢修作业,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隐患得到控制后方可允许继续施工。参与重大施工方案的制定,现场安全监督的同时必须监督施工方案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召开阶段性的安全分析会,分析本阶段安全工作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管控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安全工作重点,形成会议纪要进行。编写抗灾抢修安全简报,统计安全监督工作相关数据报表。

④抢修单位认真做好每日的抢修施工现场自我监督管控工作。结合工休时间及班前会、班后会,学习贯彻指挥部及安监组的最新安全短信要求、安全简报及文件通知要求。针对违章通报情况,开展停工整顿或自查整改,提高执规水平。

4.4 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制度

①抢修期间采取“双工作负责人”制度。第一工作负责人为管辖设备供电所专职监护人,第二工作负责人为外援抢修队现场工作负责人。

②严格执行现场联合勘察制度。所有的抢修作业必须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勘察以所在供电所为主,经工作票第一工作负责人确认,并填写现场勘察单附在工作票后面。

③严格履行恢复送电“双确认”制度。故障线路恢复送电,要经过抢修工作负责人和线路维护部门负责人双重确认,方可送电。一是该线路所有工作票和事故应急抢修单都已经办理结束,工作负责人确认现场已无工作,工作人员全部撤离,接地线已拆除;二是该线路送电范围已经进行全面巡视,线路维护部门负责人确认已无故障点,巡视人员全部撤离。以上两个方面均已确认,才可以送电。

④严格执行设备异动管理制度。涉及设备异动的抢修,施工前应填写设备异动单,送电后根据现场立即进行异动,确保图实相符。现场临时决定的设备异动,施工单位必须向运行单位进行报告,经同意后实施,但必须立即填报设备异动单,确保异动及时。调度部门应在送电后

1 h内,完成设备异动工作。

⑤强化自备发电机管理,制订并落实防倒送电安全措施。

⑥强化交通安全管理,针对灾害及抢修工作特点,强化对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严禁人禁货装,加强道路旁施工的现场交通管制。

⑦针对气象特点,有针对性的制订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落实执行。

4.5 安全执规考核管理措施

①根据违章记分考核管理制度,由指挥部对每支施工队伍实行违章记分,根据每日违章记分累计到一定数值时,给予黄牌、红牌警告,抄报所属支援单位。超过上限值,予以停工整顿。

②对安全记录良好的施工队伍,予以表彰奖励,由指挥部签署嘉奖令。获得嘉奖的入网施工队伍,其安全业绩予以备案,同等条件下在承接工程中予以倾斜。

③施工单位必须对每起违章,根据本单位考核规定,予以内部相应的考核。

5 结 语

通过严抓抢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两次抗灾抢险期间,未发生任何人身事故。在这如此超大范围、人员密集、灾情重、长时间、高强度的抗灾抢修中,能取得良好的现场安全管控业绩,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提高。同时,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队伍的建设。如编制更加细化、贴切实战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抢修队伍开展培训演练,组织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机制与规范制定的研究工作,使大规模抗灾应急抢修的安全管控能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建立一整套成熟的应急管控方案与规程制度。

参考文献:

[1] 夏志军,王刚.地市供电企业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处置[J].四川电力技术,2008,(S2).

篇5

为进一步落实好作战安全训练专项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11·27”会议精神,经开特勤站第一时间召指战员大会对作战训练安全相关要求进行传达,立即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严格落实议训议战议安全等制度,对作战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不足之处进行制定和完善。以作战训练安全排查整治推进表作为标准排查问题,我站存在问题如下:

一、安全责任落实方面

存在的问题:1、队站议训议战议安全、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主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议训议战议安全制度流于形式,没有针对自身实际找准问题短板、精准制定措施。2、抓作战训练安全站位不高、合力不强,落实安全责任降标准、打折扣,造成安全风险累积。3、对专职消防员培训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时间较短,其业务能力素质提升较慢,应当引起重视。

整改措施:规范每月议训议战议安全制度,广泛征集指战员意见切实找准存在的问题;主抓日常,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增强工作责任心,在工作中从严,从细入手,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扎实专研业务知识,增强作战训练安全意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专职消防员加强关爱、多与专职消防员谈心沟通。

二、安全基础工作方面

存在的问题:1、针对本地灾害风险和规律特点研究不够,对各类非传统灾害事故处置缺乏研究。2、业务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安全学习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指战员对作战训练安全应知应会内容掌握不熟。

整改措施:积极组织指战员学习各种灾害事故处置;扎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熟悉演练,坚持每战一评,打牢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基础;坚持实战化思想,开展实战化训练,针对性对每名指战员的弱项进行强化;开展作战训练安全理论授课。

三、安全分析检查制度方面

存在的下问题:1、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会、车辆器材装备安全检查和安全性能测试等制度流于形式,存在走过场、补台账、迎考核、写总结等情况。2、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中不遵守规定规程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现场安全管控不到位。

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加强指战员思想意识,坚持每天交接班及车场日对车辆器材进行检查维护,发现损坏的及时更换;加在灭火救援中严格按各号员的职责分工进行作战,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想定作业,提升指战员能力。

四、作战训练安全养成方面

存在的下问题:1、有的指战员虽然知道安全规程要求,但是在救援中一旦受到群众干扰,盲目求快、违规操作等行为时有发生,为作战安全埋下隐患。3、部分指战员在灭火救援现场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穿戴不到位,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操作程序不规范,现场安全管控力度不够。4、宣传、摄像、通信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有的未按规定要求防护并进入一线,安全风险极大。

整改措施:坚持把作战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正视每一场火警,加强指战员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要求每名指战员在出警途中,按照灭火行动操作规程,操作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救援;设立安全员,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宣传、摄像、通信人员作战现场的个人防护装备检查。

五、初战指挥能力方面

存在的问题:1、结合辖区灾害事故特点,存在出警率低、灾害种类形式多样,实战锻炼机会较少,指挥员欠缺实战经验,在救援现场存在不会指挥、职责不够清晰等问题。2、指战员对作战对象建筑结构、内部布局、工艺流程、潜在危险等情况掌握不准,不能预判灾害发展态势,火场侦察不够仔细,战斗展开比较盲目,科学施救和安全第一的作战理念还未贯穿到灭火救援全过程。

整改措施:加强理论学习并多参加各种灾害事故培训;组织专题授课,开展想定作业,规范战斗流程,组织六熟悉实战演练活动,加强指战员避险能力,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六、对新型灾害事故处置研究不深方面

存在的问题:1、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光伏、锂电、储能、氢能、特高压电网、LNG以及油电气复合充装站等新兴业态事故特点和处置对策缺乏研究,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估措施不到位,未制定针对性预案和应对措施,盲从、侥幸和“无知者无畏”的思想仍然存在。2、队站对辖区情况熟悉演练仅限于重点单位,未将高风险场所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企业纳入其中。

整改措施:排查辖区内新兴业态事故,组织指战员专项学习处置对策,制定针对性预案;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企业相关单位进行评估重新归纳,加强实战演练。

七、对识险避险处险训练和能力不足方面

篇6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强化落实责任。结合大队实际,制定了《维修大队2018年HSE工作要点》,修订了《HSE风险管控细则》、《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编制了基层岗位“两卡一清单”、全员岗位安全责任清单,与各基层队签订HSE责任书,全员签订HSE承诺书,确保了目标责任的分解、细化。在大队月度安全例会上对集团公司、油田及采油厂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宣贯讲解,层层传达落实,深化安全责任和制度执行。

二是强化宣教培训,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全员、全方位地开展好安全培训工作,建立事故警示经验分享常态化工作机制,在月例会、周会等会议上开展事故案例分享,先后学习河南油田“4.19”物体打击事故、上海赛科“5.12”火灾事故以及胜利油田滨南“5.10”火灾等事故,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抓好防控措施的落实,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停产停工培训,每月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分层次、分工种重点对相关制度、规定、违章行为分类清单等进行学习、考试,保证培训效果。组织86人次参加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硫化氢、井控、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取证复审培训,确保员工持证上岗。

三是组织开展大队基层应急能力比武活动。按照采油厂应急能力比武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应急比武动员会,提高重要性认识,并按照方案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积极配合采油厂制作比武试题题库,在指导督促各基层队针对项目开展岗位安全大练兵的基础上,明确各基层队队长、副队长、班组长和生产骨干组成参赛小组,于8月初完成大队应急能力比武竞赛,并从中选拔意识强、素质硬的优秀干部员工备战8月底采油厂比武竞赛,最终4人取得应急能力比武优秀个人,大队取得优胜单位的好成绩,检验了基层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了各岗位应急操作水平。

四是持续提高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充分利用“争创安全标准化班组”和“争当安全标准化操作能手”这一活动平台,每季度从大队层面指导班组完善规范基础工作和技能操作,组织全大队班组开展经验交流,激发班组的争创热情和主动性,前三季度申报的维修一队维修二班等三个班组均通过采油厂安全标准化班组的验收,对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范安全行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确保生产安全

一是持续开展“全员安全诊断”活动。为增强员工的隐患排查能力,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积极发动全员从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识别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诊断,共计上报各类诊断建议960余条,参与率93.3%。对诊断存在问题立足自身解决,对自身解决不了的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每月定期汇总优秀诊断建议,并于大队安全例会上进行评比、奖励,择优推荐参加采油厂评审。大队共计奖励优秀建议11人次1700元,其中维修二队员工**提出的“检查发现吊索具固定销缺失,及时停工更换,消除吊装作业事故隐患”被评为采油厂一季度优秀诊断建议。

二是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加强检查力度和频次,对大队的安全基础工作及现场施工进行检查,共查出问题91项,对检查出的问题下发通报,在大队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讲评,明确负责人,限期整改,并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形成检查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整改不留死角。同时按照《HSE风险管控细则》进行分类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做到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其中对“工房内吊装带摆放杂乱,有效期与超期混放”和“多次未按规定使用、保存、上报视频监控录像”等*项违章行为问题进行了严厉考核问责。高度重视上级检查问题的整改工作,今年在上级安全监督部门的帮助下,指导解决各类问题17项,对大队的安全管理状况和检查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提高。

三是全过程监管现场施工作业。严格贯彻落实《中国石化作业安全分析(JSA)管理办法》,分析风险,编制日常施工JSA分析,认真执行“7+1”直接作业环节管理规定,落实作业许可证、安全确认,对施工每一环节均由操作、监护两方共同确认,做到“双监护”,保证安全措施的逐条落实。对电网检修、输油管线补漏等重点施工现场严格落实干部带班,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做到现场标准化施工。每周对施工监控视频进行100%回放检查,查找整改违章行为,确保施工作业风险受控。截止目前共计施工1000余项,均实现安全生产,为采油厂原油上产和电力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三、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完善应急管理手册。组织编制三、四级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岗位应急处置卡,建立应急队伍,备足备齐应急物资,开展专题培训,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知识,确保员工熟知应急职责,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是认真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和开展演练。先后组织了消防、急救、应急抢修等各类实战演练30余次,以实战化要求为导向,做好演练前培训和演练后评估,确保应急处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将应急事件控制在基层,第一时间有效控制应急事件核心区,避免扩大升级,不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水平。

四、严格交通安全管理,保证交通安全

一是规范车辆运行程序。大队共有2辆自备焊接车和5辆“三巡”车,分配与各基层队,用于保障日常生产运行,针对无法做到定人定车的实际,选取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9名员工经考核合格后担任“三巡”车兼职驾驶员,办理《准驾证》,运行上严格执行调度室车辆调派路单制,杜绝私车、自由车现象,考虑到海港路况复杂,大型危化品车辆较多的实际,制定安全行车措施,不定期组织专项教育,每天严格执行“任务、路线、安全行车注意事项”三交待和“出车前、行车中、归场后”三检查的安全行车记录制度。认真做好日常车辆安全技术排查,对存在问题的车辆及时进行报停,严禁车辆“带病上路”,积极协调厂家进行维修,确保技术状况完好,目前未发生一起交通责任事故。

二是强化私家车安全管理。大队目前共有私家车人员80余人,组织签订个人安全承诺书,明确安全责任,在加强自我安全教育和安全行车意识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交通法律法规教育。日常管理上针对雾雨雪等道路湿滑、能见度差的恶劣气象条件下要求私家车人员严禁开车上下班,在重大节假日前分层次组织私家车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下发倡议书、讲解安全行车知识、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等方式,倡导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的行为,确保私家车出行安全。

五、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

篇7

变电运行管理制度主要从员工的从业行为规范管控方面去设计与实施。主要有以下四种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度。工作在岗人员必须对分工任务明确,对变电运行的各项工作,班组内从管理岗位到技能岗位,都要依据工作范围定岗定责,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设备巡视与定期轮换制度。对设备运行工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巡视检查,根据规定对备用设备、备用运行方式进行定期的运行轮换,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与隐患,使之得到及早的处理,保持设备的健康水平;三是交接班制度,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中会将工作人员按照不同职责内容分为不同的工作班组,实行班组轮流交替的工作模式。实行交替轮班制度不仅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其在工作期间有高度的注意力、充足的精神、敏捷的思维以及清晰的思路;四是变电工作票与操作票管理制度。工作票是为了保证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主要是从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出发。操作票是为了保证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科学、有序、规范,主要是从防误操作事故、保操作过程中电网设备安全出发。人身与设备安全实际也相辅相成,“两票”是生命票,搞好“两票”管理是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法宝与重点工作。

加强变电运行设备技术管理,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二次设备现场运行规程、红线设备管理制度、防误装置管理制度等,是提高变电设备的状态评级与本质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开始实施的状态检修、状态巡视等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设备健康水平的全面掌控,让变电运维人员集中精力对一些重点、关键、不良设备强化管理。加强变电运行设备技术管理,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现场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使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与维护管理,追求本质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故障、隐患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变电运行的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误操作风险。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人员的日常主要工作之一,却也是最大的安全风险点。误操作事故、特别是恶性误操作,对电网、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威胁很大。如带电挂地线、带地线合闸、带负荷拉闸、二次压板投切错误保护误动等往往造成设备严重损坏与电网大面积停电,引发电力安全事故。而短路故障本身的能量在集中释放时,又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倒闸操作之所以风险高,是因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合理、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具体操作行为,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具备牢靠的安全执规意识、集中清醒的精神状态、熟练准确的操作技能及对设备异常状态敏锐的判断处置能力。除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与安全执规意识要求严格,操作步骤不错不漏外,还因为操作对象设备及操作工具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刀闸瓷柱在操作过程中的突然断裂、开关柜不具备防爆泄压通道、设备存在缺陷隐患操作中发生爆炸、接地线线夹突然断裂、验电器发生故障造成误判等,也会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即高风险体现在威胁电网设备的运行安全与威胁员工人身安全、两方面的高风险。

误许可风险。运行人员作为设备的运行主人,根据职责,必面为进变电站工作的设备检修、施工、维护人员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以电气第一种工作票为例,主要是在倒闸操作完成后(停电、验电、悬挂操作接地线),根据工作票签发人提出的安全措施要求,现场完成对检修设备进行装设封闭式围栏、悬挂标示牌、布置进出口与施工通道等。完成后,与工作负责人共同对所有安全措施进行逐项核对,一次性打开检修过程中需要开启的柜门、网门等,使用验电器对停电检修设备进行验电,双方确认无电压后正式许可工作票。许可后,要第一时间监督执行二次安全措施票、加装临时检修接地线、打开需试分合的设备锁具等。这其中,如围栏装设不合理,把带电设备围入围栏内,若未发现将直接威胁在围栏内误认为安全的检修人员安全;再如围入后没有很好的履行无电压确认验电手续,将无法及时发现安全围栏内还存在带电设备,埋下隐患;又如没有一次性打开所有网门、柜门双方进行检查确认,而是在许可后检修过程中由检修人员擅自开启,将有误入带电间隔的风险;再如悬挂的标示牌有误,把“在此工作”的标示牌误挂到相邻带电设备处,误导检修人员;又如主变保护检修试验,没有把相关的联跳母联开关压板解除,造成保护试验时误动跳闸等等。总之,严格履行工作票许可手续,就是为了给检修、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合理的作业环境。而绝不允许把一个存在触电隐患、事故陷井的险恶环境交给工作班人员,这需要每一个工作许可人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与强烈的责任感。

设备隐患分析。变电设备自出厂开始,经运输、安装至入网运行,受自身制造质量、运输保护、安装工艺、试验、操作、运行环境、维护水平等等因素影响,不可能永远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可能永不发生缺陷或故障。关键是这些缺陷、隐患能否通过严格到位、认真规范的监控、巡视、维护,细致的检查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通过及时处理,使设备事故被消灭于萌芽状态。若变电运行人员在日常监控、巡视或倒闸操作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职,对设备呈现的异常运行状态不认真、不敏感、不作为,可能终使小缺陷演变成大隐患,为事故的发生种下祸根。

管理隐患分析。导致变电运行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中存在漏洞。管理上隐患,是企业最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各个具体单位、班组或员工若未能被合理地分配安全管理责任,同时单位中若也没有对岗位具体的职能要求与规定,变电运行各项保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程规定就会形同虚设、难以被有效落实,在生产中一旦出现异常障碍、不安全事件、事故隐患等,则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管理上的问题,对安全的影响,不会仅一个点,往往是一个面,是全方位的风险。

变电运行事故防范措施分析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即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如持证上岗、安规与现规定期考试、任职资格考试等被动式培训,以考试、取证等形式使员工被动的接受职业教育;第二,即通过职业发展通道、人才选树、专家带新人、岗位薪级评定等经济、荣誉方式,企业关心变电运行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促进变电运行人员主动从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实力,称为主动式培训。

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执规意识。电力部门要对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安全知识、业务技术培训讲座,利用各种不同的知识考核方法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水平。例如可以进行知识调考、技能比武、竞争上岗等,部门领导平时也可以进入到工作一线,对实际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利用定期的安全日活动发言、安全分析材料、安全总结报告等来总结日常变电运行安全工作,特别是针对倒闸操作、工作票许可等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环节,通过各种事故案例、现场问题剖析等形式,教育员工要有良好的执规意识、较强的执规能力,才能保证现场的安全。只有不断培养并让员工从内心自发产生安全责任意识,才可能将各项安全工作做好。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领导责任。供电企业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第一就是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利用各项生产管理规定、现场规程等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其能依据正确的方式执行;第二就是监督制度要完善。加强对运行人员现场执规的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第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奖优罚劣。安全生产要实行重奖重罚,让单位内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督促各级领导到岗到位、严格履行责任,发挥好生产岗位领导干部与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督、指导、把关作用,特别是车间领导与班组长,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举措。领导在现场除起到督导作用外,还可现场协调,高效处置突发问题。只有深入了解生产一线动态、及时常握作业执规情况,才能够在安全生产上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做好设备管理。为了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安全问题,就要从招标采购、交接试验、送电前验收、日常巡视、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全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严格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开展状态检修、做好设备评价工作,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同时,对系统内同类设备问题要积极开展举一反三的排查整治,特别是对家族性缺陷要进行同步整改。有良好的设备才能有良好的安全基础。

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1绪论

在计算机世界,漏洞通常是三个因素的交集:即系统的脆弱性或缺陷,攻击者可能访问的缺陷以及攻击者利用缺陷的能力[1]。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IT软件或IT设备中内嵌操作系统应软件编写缺陷而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安全漏洞。对于安全漏洞的认识和对其防护,企业和组织已不陌生,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安全界针对安全漏洞管理提出的新思路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可行的技术应对措施。

2漏洞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外权威机构、相关国家机构和安全人员对安全漏洞的管理很早就提出了相关的理念,流程和管理思路。例如ParkForeman将漏洞管理分为漏洞识别、周期性实践分类、修复和减轻安全漏洞[2]。ISO组织和美国NIST组织在ISO/IECFIDIS27005:2008[3]和NISTSP800-30[4]标准中亦提出类似的漏洞管理流程。但是目前在企业中针对安全漏洞的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多采用购买安全厂家的漏洞扫描产品进行漏洞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手工加固的方式。在这种实践模式中,往往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漏洞处置反应缓慢

从漏洞的公布到补丁的往往存在一个时间窗口期,而这个窗口期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是一个潜在而致命的时间窗。在这个时间窗内,攻击者往往早于漏洞存在方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攻击技术并开发出具体攻击执行工具。此外由于地下社区的存在,攻击工具很快将得以普及并被各类攻击者用于发起对漏洞的攻击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组织在仅依靠单纯漏洞扫描产品的情况下,是束手无策的。

2.2漏洞管理流程没有量化

漏洞管理是一个安全管理流程,因此它不是应用、软件和服务,需要企业和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和维护。在此过程中,企业和组织通常只关注了漏洞扫描发现和漏洞加固环节自身,而对流程中涵盖的执行的优先性、效率性、有效性和量化管控没有进行关注。

2.3漏洞修补的困难性

事实上,在实践中,企业和组织往往可以获得全面的漏洞扫描报告,但是这类报告并没有帮助解决诸如:漏洞危害程度和业务危害程度关联性、漏洞修补优先性、漏洞修补对业务影响性的实际问题。因此管理者在漏洞修改环节中往往依采取两种方式:①仅根据扫描报告就进行加固,对业务安全可能带来连带附加影响。②对漏洞以可能影响业务安全运行的理由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以上两种方式显然都不是最佳的漏洞加固实践方式。

3新的漏洞管理研究

根据以上面临的问题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信息安全界已开展了一些积极的研究。美国独立研究机构Gartner在2015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漏洞管理解决框架流程图,将漏洞管理分成3个管理阶段。其中阶段1定义计划和目标完成漏洞管理的范围、流程和方法做出详细的规定。阶段2漏洞评估完成扫描目标、范围、设备部署等评估模型以及漏洞评估流程的执行。阶段三漏洞修补则执行漏洞修补重扫和验证、漏洞的持续监控和漏洞管理度量。一些安全研究人员和安全厂家提出在漏洞管理过程中引入安全威胁情报,通过威胁情报来驱动漏洞管理。以往,威胁情报仅停留在研究机构,而最终用户在引入威胁情报后,将让用户以更好的安全事件提高看待风险的视觉,成为高效率和成功的安全管理过程[6]。在此过程中,企业和组织用户和第三方建立安全威胁情报共享机制,将安全情报威胁通告纳入到自身的安全漏洞管理,并通过其在最短时间内获知漏洞披露(如漏洞技术原理)、漏洞利用(如利用代码的出现)和漏洞热度(如漏洞关注度、可能/具体影响范围)等情报。以上情报的获知将降低企业和机构对漏洞知晓的盲期,确认加固的优先性,减少遭受漏洞攻击的可能性。此外,由于互联网社区的广泛存在,还有一些研究机构提出将专业漏洞修补社区的情报信息将以整理和提炼,之后将其作为漏洞加固/修补的威胁情报对外提供[7]。帮助企业和组织解决在实际修补时担心加固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加固对业务正常运行风险影响的诸多问题。另外一些研究方向认为完整的漏洞管理在技术环节的实现上除了传统的安全漏洞扫描评估工具/系统外,还应将威胁情报、资产管理、业务漏洞安全分析、漏洞运维管理、评估度量一并纳入,形成一整套的威胁漏洞管理平台。国外安全分析师OliverRochford和NeilMacDonald[8]提出具备以上齐备功能的威胁和漏洞管理平台(ThreatVulnerabilityManagementPlat-form)将传统“如何发现漏洞”的漏洞安全管理模式变为“怎样解决漏洞”的模式并将在今后成为企业和组织安全中心的5大安全管控子平台之一。

4当前安全漏洞管理的不足和解决思路

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看到,当前的新的安全了漏洞管理已较好的覆盖了漏洞管理的所有环节。但是在安全加固方面还是存在一点问题。从加固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和组织目前更为关心的是加固是否会对业务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是否会因加固而带来业务安全的风险问题。因此作为新的的漏洞安全管理解决框架中应增加用户业务环境补丁加固验证的技术手段和能力,通过该技术手段/能力有效的解决前面用户关注对系统和对业务的风险影响。在补丁修复中理论上作为最佳的补丁加固验证方式自然是在与真实业务环境完全一致的测试/备份环境中进行。但实际情况中存在两个问题:①企业和组织方尤其是中小型机构受限于投资预算,完全不具备此类环境。②即便是大型机构也不太可能对所有业务系统都设立测试/备份系统。因此需要另辟蹊径。从目前来看,采取虚拟化技术是一种较为可行的解决思路。这里尝试给出以下的设计实现方式。在该方式中,利用虚拟化备份技术(本地虚拟化化,或云虚拟化)来实现对业务系统操作系统、业务软件、数据库的整机虚拟化备份。然后在虚拟化备份上进行补丁加固并验证其对业务运行的安全影响。整个验证流程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步骤:步骤1:威胁漏洞管理平台向补丁加固验证系统下发验证任务;步骤2:补丁加固验证系统对业务系统进行镜像仿真,仿真后在镜像系统上进行补丁加固;步骤3:威胁漏洞管理平台向漏洞扫描系统下发补丁加固重验证任务;步骤4:漏洞扫描系统对补丁加固验证系统上的加固后镜像进行漏洞扫描并向威胁漏洞管理平台反馈扫描结果;步骤5:威胁漏洞管理平台根据验证结果向补丁加固验证系统发出删除镜像恢复初始指令。整体的流程如图2所示。以上方式在实际实现中还有若干问题需要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包括:(1)由于企业和组织的业务环境不尽相同,涉及业务主机、操作系统、业务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等软硬件。因此需要考虑补丁加固验证系统对业务系统进行镜像仿真的支持情况。此外如果业务系统庞大,则还需考虑仿真系统的仿真容量和运行性能;(2)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是业务软硬件还涉及业务数据流。因此仅仿真操作系统、业务软件和后台数据库等并进行加固并不能模拟业务运行的真实情况;(3)一般情况下,对业务流的真实仿真较难实现,因此对于需要考虑业务安全并稳定运行的全面验证测试情况下,仍需要考虑如何引入表征真实应用访问的数据流进行测试。在引入业务流的在实际情况下,可能涉及到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多个部门,并需要进行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如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这就为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电力工业也适时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大力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在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能让变电站的安全、有效的运行,成为了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重点。

(2)在电力工业电力供应越来越复杂化的情形下,各个电力部门之间需要更好地协调,要能够及时将电力及电站的变化情况汇报给上级部门。

(3)加强变电站的可控性,需要运用更多的远方集中控制、集中操作和反事故措施等。

(4)结合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改进装备器材,提高技术水平,将传统的二次设备模式转变为自动化模式,实时传导信息,减少电缆的铺设。

(5)变电站要进行新技术的改造。加强变电站的综合管理,应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自动化是相对于整个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而言的。具体来说,它主要由括低频自动减负荷、各种微机继电保护、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投等装置组成,在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从而达到运输、测量、控制和防护的作用,并集保护、测量、控制、调节、通信、调度于一体。比较来说,综合自动化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的一部分,主要由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系统两个部分构成,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人员要实现有效的电力控制,就要从整体着手,从大局出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1)对电力安全运行状态实现监控。正常运转状态下,电力部门的调度人员也不能够松懈,要实时地进行监视和控制电力,将电力的周波、电压、潮流、负荷与出力等方面把握在有效控制范围内,让各项指标达到相应的标准,保证电力安全的供应。

(2)对电力调度运行实现经济调度。实现了电力调度的安全监控以后,就要更进一步地进行电力的经济调度,在不影响电力安全有效供应的基础上,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供电效率。

(3)对电力调度的运行实现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电力的调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一时疏忽就很容易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对于其常常出现的故障和异常问题,有着复杂的诱因,相关的电力调度人员要快速冷静的处理,要及时预测、判断,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威胁人们的安全,并造成大面积断电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不断地加强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调度程度,让电力更安全有效地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应用

(1)CC-2000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CC-2000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利用开放式设计结构,面对对象,将事件驱动封装系统作为该系统应用软件主要接口。由于采用开放式设计结构,因此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将系统中不同的功能通过科学布置,将其分配在最佳工作站节点处,即使一个地方出现了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应用,有效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该系统不仅极其符合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要求,适应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需求,还能在其他领域、行业中得到充分应用。

(2)OPEN-2000管理系统

OPEN-2000管理系统多应用于大中型的省调、地调等能量管理中。OPEN-2000将实时监控、信息采集、自动发电管控、配电管理等先进技术汇集于一身,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快速、应用广泛、性能成熟的一种能量管理系统。OPEN-2000管理系统通过采用双网机制,因此在流量非常大。同时面对商用数据进行科学研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SD-6000管理系统

SD-6000管理系统是我国电力部门大力提倡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系统主要由电自院南瑞系统控制公司与淄博电业局进行联合开发研制而成的,是一种开放式设计结构且拥有统一平台的管理系统。与其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相比,SD-6000系统技术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更加安全。通过将气象卫星云图、调度电话自动拨号、较大的调度投影屏以及先进的人机界面管理系统,使其在诸多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占据更多优势。

(4)SCADA系统

SCADA系统是一种集数据采集与监控为一体的控制系统。它以计算机为基础,将电力生产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充分结合,并通过对现场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参数调节、设备控制等多种功能。作为EMS的主要部分,SCADA系统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比如信息完整,准确诊断系统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决策等,是当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可充分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此外还有AVC、AGC、TDS、PAS等,均在电力调度中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电力调度进一步自动化与现代化。

3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步走向智能化,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很多科技产品都已经走向了智能化的阶段,电力调度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其智能化的转变即将到来。职能化的电力调度系统主要是利用一种调度数据集成的技术,将系统内部的一些相关数据和信息及时收集起来,再进行处理。还要对电力调度的一些实时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察,防止事故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及时发现故障及时解决能够有效减少损失。智能化的电力调度系统能够从最大限度上对电力系统进行整体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2)模块管理

模块管理是指在进行电力调度期间,该系统在处理一种复杂的情况的过程中,会将其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模块进行管理,每一个模块有相应的功能来处理相关的事务。假如系统将这些模块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组合,就能重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完成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调度任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工作的效率。模块管理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优点,就是能够各自单独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就算是单组的模块出现了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操作系统的运行,能够保障系统的正常操作,减少因故障引起的损失。另外,模块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布置模块的分布以及其相应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加高效安全地运行。

(3)无人监管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将逐渐走向无人监管的趋势,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电力调度的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还能自动进行安全性分析。系统一旦出现故障的时候,该系统能够及时向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报告,这样管理人员便能够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电力行业的损失。另外,无人监管的实现能够有效节约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为相关的管理人员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增加了电力工作的安全性,这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作为数据处理和监控系统,其具有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属于动态自动化系统,所以需要加大对其研究的力度,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使电力系统能够供应更稳定、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

参考文献

[1]姚建国,高宗和,杨志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