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危机简史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经济危机简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因国际市场趋于疲软,嘉鱼县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国际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大部分出口企业不得不压产限产甚至是停产,对嘉鱼县影响最大的是出口劳保手套和出口服装加工业。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出口劳保手套加工企业有4家,全年生产均处于不饱和状况。年元月至10月,4家企业出口创汇额同期比下降了80.1%,全年降幅预计超过90%。嘉鱼县11家出口服装加工规模企业,年元月至11月,全县出口服装产量同比下降了36.1%,全年预计出口服装产量同比下降超过40%。
2、因工业品价格波动不对称,导致部分重点企业亏损严重。年下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幅度与产成品价格下跌幅度不对称,加之库存较大,给企业造成了巨大亏损。如岐丰管业的原材料钢带,下半年价格与上半年相比,平均每吨下跌200元,而高频焊管每吨平均售价下跌679元,企业现有库存1.8万吨,造成800多万元亏损,冲销上半年的利润,预计全年亏损在500万元左右。
3、因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大幅萎缩,导致企业限产甚至是停产。嘉鱼县卓尔纺织在年11月份以前产品还供不应求,到12月份,其客户70%停产、30%减产,现有库存销不动,资金回笼不畅,面临停产的风险。洁丽雅纺织因客户停产,已实行限产30%,停止出口外销,现有生产仅用于满足集团公司内部毛巾生产需要。万树木业也因生产订单比原来减少1/3,产量由2008年上半年的每月20万平方米减到11月份的8万平方米,并已安排41人轮岗。
4、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融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维护生产不得不抢占有限市场,加大“铺货”力度,而煤电油等原材料又需及时结算,造成企业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大幅增加。目前,嘉鱼县规模企业应收帐款同比增长达90%,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超过30%,规模企业两项资金占用总额超过5亿元。另一方面是国家实施从紧的宏观货币政策后,县级银行贷款权限降低,大部分企业很难及时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受资金瓶颈制约,企业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据初步统计,嘉鱼县规模企业目前流动、技改资金缺口在3亿元左右。
5、因资金、市场因素影响,部分在建项目推迟了投产计划。年,嘉鱼县共有投资过3000万元的在建、续建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48.2亿元,其中建成投产的项目有投资1亿元的元阳食品二期扩建、投资5000万元的德和专用设备生产等项目9个。受金融危机影响,年已投产的9个项目,投产时间均比计划推迟1-3个月,有些项目推迟到何时投产还很难预测。如嘉鱼县投资2.5亿元的高强锰业年产3万吨电解锰项目,年9月份就完成了全部基建和设备安装,但由于电解锰市场价格在一个月内由2.4万元/吨下滑到1.1万元/吨,而企业生产成本在1.5万元/吨左右,导致企业至今仍未投入生产,只得待电解锰市场回暖后再启动生产。
针对当前形势,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保持县域工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定期召开银企合作协商会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专班,对当前金融危机给经济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反映的、能够在县域范围内解决的共性问题,采取一个问题、一个专班的办法,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给企业经营者信心。同时,请金融部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当前的形势,结合部门条款为企业献计献策,积极缓解企业在资金、用地、用工、环保等方面制约发展的矛盾。
2、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年起,有条件的县(市)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并将省财政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量按照一定比例用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业。目前,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为扶持企业度过难关,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还没有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县市(区),在年财政预算中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
3、组织返乡人员再就业培训。目前,有不少外出打工人员因企业停产不能回到原来岗位工作,大批从业人员再次下岗,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结合我市工业产业特点,对返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努力让这批人员能就地就业,解决企业熟练工难招的问题。
篇2
一、卒章言“志”表真诚?
这是竞聘演讲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主要是指演讲者表明自己“上任”后的抱负和决心。在竞聘村委会主任的演讲会上,一位刚从管理学院毕业的小伙子在演讲结束时这样说:“我虽然没有当干部的经验,但我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村的热情。如果选我当村委会主任,我保证两年之内实现以上规划,让咱村改变面貌。让大家人人抱上金饭碗。说到做到,决不放空炮。如不兑现,我甘愿下台受罚!不仅我这一百多斤要交给大家,我还要把我家的楼房和几万元存折都压上。”
他“明明白白”表明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使听众很快由怀疑、惊奇变为信任和亲近,话音刚落,台上台下便掌声一片。他的真诚深深感动了乡亲们,不少人都投了他的票。?
二、发出号召表真心有的演讲者还在结尾时直接向听众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这种“号召”大大不同于一般演讲的“号召”,它是以竞聘成功为直接目的的,说白了,也就是号召听众投自己的票。例如,在某企业竞聘副经理演讲时,一位演讲者在演讲结束时直截了当地向听众说:“同志们,朋友们,请大家助我一‘笔’之力投我一票吧,因为选我就等于选了你自己!”(掌声热烈)
他的这一号召很管用,言语不多,却亲切感人,如同一根魔棒一样触动了听众的心灵,使大家的心和他紧紧拴在了一起,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以“谢”圆场表真情
当竞聘演讲结束时,一般都要礼貌地说声“谢谢”。但“谢”字也有会说不会说之分,会说的,不仅可以表示自己礼貌待人的文明素质,还可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虹桥。
请看下列三段结尾: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最后,让我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这个难得的竞聘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和在座的所有听众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今天天气这么冷大家还都来捧场,这使我非常感动。无论我竞聘是否成功,我都要向各位领导、评委,和在座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说完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以上是三名演讲者在同一次竞聘演讲会上的结束语,虽都是言“谢”,但第一个人的有“客套话”之嫌,掌声一般。第二个人的“再次感谢”比第一个人的要显得真诚,因此获得的掌声较热烈。反响最强烈、给听众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三个人的结尾,他字字含真情,句句发肺腑。所以在他下场之后,人们还在为他鼓掌。由此看来,“谢”字里面也大有文章。
四、巧借“东风”表决心
这是一种借他人结尾作为自己结尾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顺手牵羊用别人结尾中的原话来表自己的志向;二是简单汇总他人的“意思”作为自己的“意思”。如,在竞聘厂长的演讲会上,许立华在演讲结束时这样说:“刚才刘勇同志说的完全代表了我的心,那就是:无论能不能获得这个职位,我都要发奋图强,为咱厂迅速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掌声)他巧妙借他人之言表达自己的决心,看似重复却又新鲜,不仅没有拾牙慧之嫌,还能让人在重复之中看出演讲者不凡的智慧。
在竞聘校长的会上李连山是最后一个出场演讲的,当他看到前边每个人最后都是希望和决心作结以后,他没有再讲自己的决心,而是灵机一动说:“朋友们,至于决心在这里我也就不表了,因为前边每一位竞聘者的心声就是我的心声,他们的决心就是我的决心!”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后人们说:“他的这种方法很不错,不表决心胜于表决心。”
五、借景抒情显水平?
在竞聘演讲结尾时如能巧妙地借用当时的景物来抒情表志,也可助自己一臂之力。一次,县委在县大会议室举行副局级干部竞聘演讲会。那天天很阴,当诸葛洪钢竞聘教育局副局长的演讲就要到尾声的时候,外面电闪雷鸣,几乎淹没了他的声音。他稍停顿了一下,指着窗外说:“同志们,听着窗外响起的阵阵春雷,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震,是啊,我们的屋内不也是春雷滚滚吗?干部聘任制度改革的春雷正在我们这块天空上震响,在这场竞争中也许我只是一个过客,但我要张开双臂,为春雷春雨的到来而欢呼!”
他巧借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起那些“背稿”的演讲者来显然棋高一筹。他的讲话激起了如雷般的掌声。会后人们还对他的机智赞不绝口。
六、设问收束增语气
“同志们,当听完我的构想以后,也许你会想:你的想法倒挺好,可实现得了吗?说实话,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是神,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要是光靠我自己,甭说是三年,就是三十年也实现不了。可古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在座的各位都?着膀子和我一起干,我敢肯定,不久的将来,梦想定会变成现实!”(热烈掌声)
这位竞聘者在讲完自己的实施方案后,先抓住听众的心理来了一个设问,但他并不急着回答,而是故意用否定的话荡了一个“秋千”,之后再进行肯定。话语不多但含义颇深。其一,表明了自己的自知之明的态度;其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的构想并非是“吹牛”,从而激发了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另外,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对全体听众的信任和自己的决心。?
有时为了表“情”的需要,还可以用反问句作结。如,一位年轻人在竞聘乡长演讲收束时说道:“大家知道,我是一名孤儿,是在党和乡亲们的关怀培养下长大的。如果不当好人民的公仆,不把乡里的事办好,能对得起培养我的党吗?能对得起各位父老乡亲吗?”他的反问加强了他要当好乡长的语气,犹如一股强劲的风,吹动了听众的心,全场掌声一片。?
七、欲说还休耐寻味?
这是一种欲言又止的含蓄结尾法。?美国一位演讲家说过:“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时果断收束,未尽时戛然而止。”他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演讲在处于的时候,听众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情绪和能力都由此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中突然收束,那么保留在听众大脑中的印象就特别深刻。?
如,一位中年妇女在竞聘居委会主任时,结尾用了这样两句话:“最后,我也不想再表白什么了,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我相信大家的眼睛。谢谢。”(热烈掌声)她在讲完构想之后既没有表决心,也未发号召,而是以虚代实,用一两句话突然煞住,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情绪和节奏之快让听众始料不及,心里不由一震,于是一个良好的印象就在大家心里定格了,很是耐人寻味。?
八、名言作结添文采?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学习者为中心;医学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与临床医学的联系日益密切。临床学科中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内容都是以医学生物化学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这对于中专学历起点、基础薄弱的在职护理学习者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何适应并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提供充分的教学服务支持、情感支持等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了解学习需求,促进知识建构
学习者多数是基层或者偏远地区的在职成人学习者。从2009年3月黑龙江、安徽、湖南、北京四所电大的300份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有通过学历补偿满足成人终身学习的教育需求的学生占70%。学习者一方面渴望学习深造,以适应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带着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来学习的,学习目的明确,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他们要求所学内容针对性强,能够学以致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以传授为主”观念的影响,我们所提供的教材不能满足成人高效率学习的要求,而课程目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发挥课程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增强学习者课程学习的动力,可见,课程目标与教材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另外,学习者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缺少必要的学习环境,要真正掌握内容多而散、难度大、进展快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有相当难度的。
面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现状和学习、岗位需求等特点,我们必须进行适应这些需求的教学内容改革。打破书本的“章节分割”,重新建构课程内容,提供结构化的框架,将学习者引入到实际问题中来,设计课程地图(如图1)引导学生对全课程进行总结和提炼。确立学习框架,对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模块进行合理布局,将教材的内容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相结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例如:将混合食物作为人体物质代谢的起点,在糖代谢中,纵向介绍糖的消化吸收、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横向介绍将糖类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与脂类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贯穿起来,再联系氨基酸代谢,将“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一章的内容进行穿插,最终形成贯穿人体的以物质代谢为核心内容的生物化学过程。这样,通过教师有意义的建构完成学习内容的重新架构。
二、远程互动学习将经验学习转化为能力学习
在远程教育中,大量的学习资源是通过计算机或者网络提供给学生的,学生与同学、教师的交流经常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生学习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媒体的功能和学生使用媒体的水平。学会使用各种教育媒体,并习惯于用各种媒体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是远程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与课程的有效性联系在一起的,将学习者的学习与原有工作经验联系起来,解释问题,提炼问题,对他们进行远程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课程资源的呈现上将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及动画资料以强化学生对临床生化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得视频课堂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实现课程资源开放性,即网上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主讲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内容设计,利用人机交互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网络进行教与学的交互。通过多种方式引入动态学习资源,形成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倡导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在网络课程中,提供了可供多个学生参与的互动栏目——《病例分析》(如图2)。栏目提供了一些临床常见病例,在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利用基础生化知识、探讨机理的同时,使学习者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学有所获。这个栏目提供论坛和邮件等多种交互方式,进行网上案例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可以随时登陆,与各地同学和老师讨论,电脑会记录其学习成绩。因为病例分析是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利用远程互动学习将经验学习转化为能力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
本课程在网上试用期间得到电大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如下:
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重视情感支持
网络课程是教学的一种媒体,学生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交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由于网络学习情感交流的相对缺乏,缺少学习中的关爱,使学习者觉得不适应,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是应对考试而已。如果学生感到被人接纳和尊重,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更多的是发现、激发、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并使他们参与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为了帮助学习者克服网上学习的孤独感,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在学习中融入心理情感支持,教育者在网络教学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老师你好!以前我从未上网学习过,通过这段时间的看书再结合网上学习,我有很大收获,我觉得互动学习很实用,通过看每位同学的帖子再结合书本学习我记住了不少知识,而且记得非常快。同时,老师的回帖给我带来了学习动力,我不再觉得学习很乏味了,谢谢老师!”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农二师分校学生的肺腑之言)。
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育者尽可能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考虑他们如何学,多给他们一些提示性和引导性的帮助。教育者在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达到鼓励学习、认同学习、共同学习的目的。
四、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本网络课程于2009年3月制作完成,截至2012年2月10日累计点击数为21,875次,教师回帖2,549个。通过积极探索能够满足远程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形式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如通过电大在线学习网站建立了各种实时、非实时论坛、午间直播课堂、网上会议等。同时,课程主持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指导教学,并通过师资培训提高地方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类畅通的沟通渠道,如课程BBS讨论版、电子邮箱、网络课的互动类栏目和“公共交流区”、“与我交流区”、电话等,随时为各地学生和老师提供咨询和服务。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从过去单纯的自学变为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进行更广泛的协助式学习,学生自己找教材,咨询辅导老师,到课程平台寻找资源,与同学讨论,扩充了知识获取范围和途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信息搜索、与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跟踪能力也得到提升。
技术的日益进步给“教”与“学”的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远程教育的经验源于面对面教学,又区别于面对面教学,使双方不仅在观念上认识了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而且还增强了熟悉网络和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周围环境
1.桩基础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结构自身载荷较大, 对地基处理的要求较高。因此, 在建筑密集地区,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形式多采用桩基础或桩和其他基础形式组成的复合基础。但由于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原因, 桩基础施工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如在施工时产生的振动、挤土效应等。
1.1振动的影响
目前, 桩基础的形式多种多样, 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桩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如在夯锤击桩的施工中, 打桩振动容易造成附近建筑物墙体、地面等出现裂缝; 钻孔灌注桩虽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影响, 但当桩穿过砂层时, 若未能及时用泥浆护孔, 则会造成涌砂、塌孔等, 对周围已有建筑物构成威胁。因此, 在城市建筑密集区, 对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行选择时, 应尽量避免采用振动或捶击式桩基础。
1.2挤土效应
挤土效应是指桩入土时挤开相应体积的土体, 在桩周土体中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经扰动的土体极易蠕动, 表现为地表、浅层和深层土体发生竖向和水平位移。大量的土移会导致邻近建筑物基础的上抬、结构的变形、地坪和墙面的开裂, 损坏地下管线和设施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的处理措施如下:
1)合理设计打桩的顺序, 打桩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挤土效应的大小。在场地一侧有邻近建筑物时, 应背离建筑物由近向远处打桩; 在场地空旷的条件下, 应按先中央后周围, 由里及外的顺序打桩; 区域大时, 采用跳打可使邻近建筑物变形趋于均衡, 减少差异变形, 防止或减少建筑物的倾斜; 区域小时, 采用间隔打桩, 可减少土体侧向挤压力。
2)设置垂直排水通道, 可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减少挤土现象。
3)预钻孔打桩及开挖防挤沟, 其目的是进一步隔断打桩引起的挤土压力及超孔隙水压的传递途径和减少浅层土的积压, 从而可以起到减少对邻近浅埋管线和基础的影响。
2.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支护结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1支护桩施工产生的影响
为了满足基坑开挖的稳定, 支护结构常采用排桩( 墙)支护工程: 包括灌注桩、预制桩、板桩等类型。其中很多属于挤土桩或部分挤土桩, 施工时应采取1.2节中的措施, 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2在软土和砂土地区施工人工挖孔桩产生的影响
在软土、砂土地区或地下水位以下, 采用人工挖孔桩时,因挖孔不当容易造成涌砂、塌孔和土体挤入等问题, 后果比较严重, 在城市密集区不宜采用该桩型。在某些工程中, 虽然场区内土层为软土、砂土或夹有软土、砂性土层, 但由于种种原因, 施工人工挖孔桩失败的例子仍然很多。
2.1.3压密注浆引起地面隆起和沉降
压密注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与注浆压力、浆液的凝固时间、浆液的稠度等因素有关。如果注浆压力过大, 浆液凝固时间短、稠度大, 地面可能产生一定量的抬升; 如果注浆压力过大, 浆液凝固时间长、稠度稀, 则可能先是产生地面抬起,接着由于压力消散, 而土体受扰动强度下降, 地面因而产生沉降。这样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2.1.4其他影响
在支护结构施工时, 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其他一些影响。如土层锚杆施工可能占用规划红线以外的地下空间, 并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
2.2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基坑工程开挖绝大多数情况都需要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但是, 基坑工程降水使地下水水头下降, 土体产生固结, 有效应力增加, 引起地面沉降, 使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这也是对地下水处理时, 采用降排法较之阻挡法的最大缺陷。
2.3基坑开挖引起支护结构产生变形
合理的基坑开挖方案, 必须将变形值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从而避免周围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值与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边荷载条件、暴露时间长短、支护结构的类型及刚度等因素有关。
1) 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大, 或土质条件较好, 场区较为开阔时, 可采用放坡开挖。因为周边环境条件好, 通常允许存在一定的位移值, 位移值的变化幅度也较大, 通常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2) 土钉墙作为一种柔性支护结构, 通常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变形, 减小其变形的方法有: 增强竖向支护结构; 对坑外土体加固; 土钉加长和加密。
3) 悬臂式支护结构对开挖深度很敏感, 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 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较浅的基坑。
4) 排桩(地下连续墙)结合锚(撑)结构的变形主要由支撑的压缩变形(或锚杆的拉伸) 、排桩( 地下连续墙) 的挠曲变形、坑底支护结构的平移和转动以及围檩的挠曲变形组成。
2.4 基坑支护结构失稳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已有的基坑工程经验, 如下设计和施工中的不当,常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地层的沉陷和水平移动, 并造成基坑周围的地下管网出现破坏。造成支护结构失稳的主要原因有:
1) 支护结构刚度不够, 侧向变形过大;
2) 土层锚杆失效, 使支护变形过大;
3) 桩的入土深度不够或基坑附近堆载过大, 而导致土体沿某一面整体滑移破坏;
4) 悬臂结构的侧向位移过大, 导致挡土结构的剪应力过大而开裂, 产生斜向裂缝;
5) 在软土地区挡墙插入坑底深度不够, 大量泥砂绕过挡墙的下端涌入基坑, 引起基坑失稳;
6) 基坑底部的隆起过大, 使基坑整体失稳。
2.5 止水帷幕失效引起的环境问题
基坑开挖通常要设置止水帷幕。基坑抽水引起的土砂损失以及砂土通过支护结构挤出, 都可能造成基坑外侧地面沉降, 而引起砂土的损失,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止水帷幕渗水。
2.6 基坑工程施工的对策
为保护邻近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 需要做好下述工作。
1) 详细了解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基础类型、埋深、管线材料、接头情况等, 并分析确定其变形允许值。
2) 根据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的允许值。采用合理的基坑工程支护体系, 并对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地表沉降情况做出估计。判断支护体系是否满足保证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的安全要求, 必要时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
3) 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现场监测, 测试项目主要有:地面和管线沉降、土体水平位移、地下水位、邻近建筑物沉降及倾斜情况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等。通过监测和分析, 指导基坑工程进展, 实行信息化施工。除上述措施外, 采用逆作法和半逆作法施工也有利于减小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地面沉降, 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结束语
选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可以减小施工噪音污染和环境卫生污染。采用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施工速度可以减小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的挤土效应, 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在周围采取钻孔取土和设置防挤沟等措施, 减小挤土效应造成的不良影响。由基坑土方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及降低地下水位造成地面产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导致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管网的影响是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但应减小其影响,并能采取合理的对策, 以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 邻近建筑物及市政管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曾永胜;刘为洲;桩基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的研究[J];现代矿业;2011年04期.
篇5
关键词?演需求结构;政策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演F830.99;F123 [文献标识码]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06-0001-05
一、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需求结构调整(1998年~2003年)
(一)政策背景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地区带来较大的冲击,对全球经济也产生不利影响。当时,正值我国综合整治高通胀、打压过热经济、压制需求的时期。随着亚洲经济的整体低迷,我国出口及经济增长也受到挑战,工业产品等出现结构性过剩的现象,经济转入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局面。为此,我国政府在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对内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取向的宏观调控,将调整需求结构提高到新的战略层面。
(二)主要政策
1. 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以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2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安排项目投资32,8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600亿元,在实施过程中,国债投入方向每年都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政府在发挥财政支出作用的同时,也注重税收政策的作用。1999年11月1日开始征收利息税,税率为20%,同时调低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税率,2002年住房交易契税由6%降至3%。
2. 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抑制通货紧缩,拉动国内需求,1998年,政府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消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商业银行可按信贷原则自主增加贷款;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至6%,共计7个百分点,4次下调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通过窗口指导和政策指导,引导贷款投向,调整基础设施贷款政策和个人消费信贷政策,增加农村信贷、高新技术企业信贷和出口信贷;推进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公开市场业务累计交易量由1998年的2,827亿元迅速上升至2001年的16,781亿元;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完善商业银行制度。
3. 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
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政府将房地产和教育两大产业作为两大市场化重点,产生深远影响。1998年,央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随后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终止了沿袭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实行市场化,之后房地产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钢铁、水泥等资源性行业的发展。1999年,政府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推进教育产业化进程,教育消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迅速增长。在地区发展政策方面,政府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给予财政倾斜。
4. 收入分配和民生政策
1998年,政府出台以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为重点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全国共有1,900多万人实现再就业,2,4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为推动居民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国务院于1999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推出“黄金周”休假制度。1999年,政府提出城市化发展战略,认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将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动力源”(见表1)。
(三)效果评述
1998年~2003年需求结构调整政策的出台是在亚洲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通缩、外贸受阻的背景下推出的,其突出特点是:把增加内需总量作为当务之急,是一项紧急应对之策,强调短期调控,强调短期政策效果。因而,本轮调整侧重于对短期内拉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投资需求的增长,侧重于政府投资的增长。政策上体现为以投资为导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就业等配套政策较少,同时,由于城乡人均收入增速差距持续扩大,使得农村的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农村消费潜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
本轮需求结构调整政策的结果: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一定效果,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抑制了经济下滑趋势。但政策效应与预期结果有一定差距,结构性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相反,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形成了“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有自我强化趋势,进一步强化了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内需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剧了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在本轮需求结构调整政策实施期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57.1%降至2003年的35.8%,下降21.3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26.4%升至2003年的63.2%,上升36.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则在逐步下降,内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更加严重(见表2)。
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需求结构调整(2008年至今)
(一)政策背景
2008年7月,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且国内通胀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将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由“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二)主要政策
1. 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央政府把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放在反周期的操作框架内,实施总量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11月,国务院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大了在安居工程、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教科文卫、生态保护、灾后重建、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投入规模,增加了在三农、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支出和补助,调整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采用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等多种政策工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9月至12月的三个月内,央行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由17.5%降至15.5%;同期,央行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存款基准利率由4.14%降至2.25%,贷款基准利率由7.47%降至5.31%;加强了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三农”、就业、灾后重建、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简化和规范住房贷款制度,理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3. 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
2008年12月,政府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并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政府公布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进行鼓励扶持。在地区发展政策方面,根据我国区域特色,政府规划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圈(带),先后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
4. 收入分配和民生政策
2008年12月,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将家电下乡从10多个省区市推广到全国,同时把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含太阳能、燃气、电力类)和空调等产品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2009年,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同时,政府扩大了新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推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出台收入指导线(见表3)。
(三)效果评述
本轮需求结构调整政策是在面对外部冲击及内部结构性问题和民生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出台的,其主要特点是:与上一轮需求结构调整政策相比,本轮的政策导向是投资和消费双扩张,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经济增长,把保持近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长远战略结合起来,与重民生、促和谐结合起来。本轮调整综合运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产业等政策,不仅出台了“4万亿”等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开始着手解决制约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全局性和深层次问题,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较上一轮要多,政策之间的协调度和配套性也有所提高。
本轮需求结构调整政策的结果:到2009年底,这些应对危机的政策成效明显,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然而,为了在短时期内快速地恢复经济增长,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4万亿政府投资和9.6万亿银行贷款大部分流向了工业领域,加剧了资源环境矛盾,造成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和信贷的快速增长,使货币大量流向房地产、股票、期货交易等市场,带来了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猛烈上升,严重压抑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为后来的通货膨胀和“房产泡沫”埋下了隐患。同时,货币政策对大城市倾斜多,对农村需求关注较少,对大型企业倾斜多,对中小企业关注较少,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总的来说,本轮扩大内需的政策组合仍然较大地刺激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47.5%升至2010年的54.0%,其中2009年的贡献率更是高达91.3%,为建国以来的最高值;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43.5%降至2010年的36.8%,低消费与高投资并存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见表4)。
三、两轮需求结构调整的反思及启示
(一)对两轮需求结构调整政策的反思
1998年以来的两次需求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均取得了预期的拉动经济复苏效果,但第二轮政策明显比第一轮更为综合、更为系统,说明我国在需求结构调整方面的经验日益丰富(表5)。但要看到,由于投资比消费见效快,加之现有的中央地方税收体制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各级政府投资冲动非常强烈,导致许多扩大消费的政策在实践中被弱化,需求结构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失衡状态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综合来看,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1. 重短期效果,轻长期安排
两轮需求结构调整都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展开的,都要求拉动经济恢复增长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显现,因而对政策的长期影响和需求结构长久调整考虑不足。党的十六大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后,意味着扩大内需不是短期之策,也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必须加快长期制度建设。但总体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长期制度建设进展比较缓慢。
2. 重扩大内需,轻调节外需
两轮需求结构调整都是在经济受到外部冲击,外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展开的,由于外需很大程度上由国际市场决定,其政策手段有限,而内需则可有更多的政策选择,因此,这两轮需求结构调整的思路都是保外需扩内需。我国以往扩大内需主要是就内需论内需,对外需调整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新世纪尤其是2003年以来,净出口率不断提高,2007年达到8.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有所降低,2010年还分别保持在4.0%的较高水平上。
3. 重投资抓手,轻扩大消费
两轮需求结构调整的核心都是抓投资,这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优势所在。而扩大消费苦于没有抓手,因为其很大程度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抓投资就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不得不求助出口来释放。同时,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为谋求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热衷于对土地、资金等要素进行行政配置,扩大投资。
4. 重政府行为,轻市场机制
两轮需求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始终站在主战场,甚至直接充当市场主体,市场机制没能有效发挥作用。突出表现在投资方面,两轮扩大内需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增长模式的惯性使然,造成民间投资抑制。尤其是第二轮需求结构调整中,扩大政府投资和配套贷款一定程度上演变为扩大国有投资,国有企业“跑马圈地”,许多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二)相关启示
篇6
关键词:截石位;足下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膀胱结石位为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常用手术卧位,由于腓总神经解剖特点及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手术原因,有可能造成腓总神经或腰骶神经损伤引起足下垂。临床上常需进行鉴别诊断,有些病例根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仍难以区别,常需要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帮助。现将我科于2013年4月~2014 年8 月4例以膀胱截石位后足下垂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 报告如下, 旨在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膀胱结石位术后腰骶神经根损伤与腓总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中男2例,女2例,年龄在24~65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女2例为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男2例分别为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足下垂伴感觉减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完全确诊为腰骶神经根损伤、腓总神经损伤或二者兼有。
1.2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采用英国牛津Synergy5通道台式肌电图及配套产品。所有检查均在我科电生理室进行,仪器接地,地线深埋,室温18℃~20℃,相对湿度60%。为便于对照观察, 均在发病后2~5d首次检查,治疗1月及6个月后复查,并采用双侧检查。①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的检查,观察运动、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了解有无神经传导减慢;②双侧胫神经F波检查,观察F波出现率、潜伏期;③胫前肌、胫后肌EMG检查,观察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时限和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及大力收缩时募集相情况。腰旁肌EMG检查观察自发电位出现情况。
2结果
其中3例首次检查均为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减慢大于10m/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治疗1月后复查提示不同程度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经治疗6个月后,足下垂症状改善,小腿下外侧感觉减退好转,复查肌电图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接近正常,胫前肌EMG大致正常;其中1例首次检查提示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治疗1月后复查提示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损伤,治疗6个月后, 足下垂、小腿下外侧感觉减明显好转,复查肌电图胫神经F波潜伏期接近正常,胫前肌、胫后肌EMG大致正常。
3讨论
4例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截石位术后出现足下垂伴感觉障碍,临床上应注意鉴别是局部卡压致腓总神经损伤还是椎管内麻醉相关的神经并发症如硬膜外穿刺损伤、局麻药物的神经毒性等导致的腰骶神经损伤。由于患者术后疼痛、情绪紧张等因素,神经体检定位无法客观精确,导致临床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术后出现足下垂患者不同时期检查,有利于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有利于评估预后。本组结果显示腓总神经损伤以腓骨小头上-下NCV减慢( >10m/s) 为主, 腓总神经远侧传导相对正常;腰骶神经根损伤以腓总神经远侧段( 腓骨小头下-踝)NCV减慢为主, 而腓骨小头上-下NCV正常或减慢不明显(
参考文献:
[1]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等.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8-273,320-333,362-376.
[2]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177-178.
[3]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0-311.
[4]闫晓海.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腰骶神经根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143-144.
[5]刘淑艳,王琳,陈玉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18-19.
[6]林敏婷,黎鸣.腓总神经断伤与卡压的电生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33-34.
[7]Winawer MR Shinnar S.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or what do we tell families[J]. Epilepsy,2005,46(Supp110):24-30.
篇7
市场经济 财政 投融资
在市场经济中,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明显有滞后性。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才发展财政投融资体制,随着财政模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财政投融资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财政投融资地位的重视。使财政投融资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投融资的地位现状
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经济迅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重视财政投融资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财政投融资这个词汇也是日本语。而我们中国那时候对财政投融资的认识还不够,但现如今随着业务范围的变广,对财政投融资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融资在财政中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要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融资的地位。
二、我国财政投融资特点
(一)经营目标不以营业为目的。在资金的使用上,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按照经济发展原则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化,带动整个国家经济效益的提高,本身具有有偿性、周转性和社会性。财政投融资主要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金融的盈利部门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在风险大、周期长、盈利低资金回笼困难的地方,但恰好这些又是国家和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财政投融资发挥自身的特性。
(二)国家的经济需要均衡发展,所以财政投融资的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采取随行就市、低息、无息、贴息等多种模式并存来调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也正是财政投融资灵活性所在。
(三)财政投融资的运营都是由政府管理,主要是为了体现资金需求的宏观调控职能。
三、财政投融资现状
我国财政投融资中的国家和金融债券以及预算间歇资金和财政周转资金都来源于财政。这样导致融资领域不够广阔,渠道不够多样,不能够将银行和一些盈利性单位等一些其他的社会财力很好的纳入进来,甚至有的时候自己范围内的资金都没有回笼。财政投融资的管理不够系统、明朗主要是因为国家统一规划、领导的环节相对薄弱一些。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财政投融资现状发生了很大改变。角色体制由原来的中央集权向地方、企业、部门和个人进行转变。资金来源渠道由发行债券与股票、企业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来弥补财政单一拨款的不足。决策管理由原来主要领导一人凭经验定夺,现如今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投融资管理由原来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成以经济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管理局面。在融资领域中实行招标、投标责任制,注入了市场经济。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融资的地位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进本要求就是发展我国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市场的配备主要原则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合理调节,来实现产品的价值,通过价格的衡量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尽量的把资源分配到优良的环节,遵循优胜劣汰的淘汰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灵敏性,促进生产和需要的密切配合。同时市场还能够公正准确的评价经济价值,它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成绩,评价一个产品的价值,最重要的还能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
总而言之,市场在管理经济活动和调节经济运行中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财政投融资的重要性。但是市场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只能够反映局部的眼前利益,而这种弊端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不能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交由市场来调节。比如说总生产和总需求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平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平衡还有就是整体产业结构的平衡,这些不可能全部交给市场。如果全部交给市场,即使能够达成目的,也需付出惨重的代价和很长的时间,并且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财政投融资是独一无二的,是不能被其他部门所替代的。比如说在向国外借债务时,外国人不会把银行作为对象,会把中国作为客户。财政投融资是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观点已在国际得到认可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由于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不够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同时我国的工业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均衡和谐发展,财政投融资的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银行是有偿分配的,财政搞的是无偿分配,财政投融资并没有实际意义。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这种错误的观点。在我们的国家很早就出现了财政信用,财政投融资也并不是单独无偿的,我们国家的财政投融资收取于民,用之于民并不完全是无偿的。比如说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子者,他们都会收取管理费用和对投资盈利进行分红。
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实施了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打破原有的统一收取、统一支配的模式,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把财政的封闭型转化成开放型,打破单一的财政收取渠道,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所筹资金充分的调节和监督管理。这种模式的转变为我国的财政投融资夯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财政投融资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五、我国财政投融资地位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制度不完整,金融体系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金融体系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股票为辅的金融体系结构。但是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还有就是隐瞒企业经营和财务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法律空白。所以说我国的信用制度和金融体系存在问题。
(二)政府缺乏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正处在转型的时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这种体质改革转型不够彻彻底,也就我国现在是两种经济体制同时存在的现象。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政府没有很好的找到自己的所处位置,主要表现在资金的利用率不充分、浪费相对比较严重、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投资缺乏竞争性,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政府既是评判者也是参与者,一种是他们要负责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他们也要执行。另一种就是他们会直接参加经济的项目,这样一来毕竟会影响到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和权威性,在市场经济中不能够充分体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性,这样就会干扰财政投融资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企业存在缺位错位现象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就是所有者缺位问题和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我国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原因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够彻底,国有资产的特殊性,这样就不能够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和评估制度。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会计制度,企业所经营的财政状况混乱不堪,资信的程度不够高。虽然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近几年来很多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崛起,收获效益明显增高,但他们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和责任关系不够清晰,并且存在很多的家族式企业模式,这样就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会导致对外融资时处于尴尬的局面。
六、我国财政投融资的地位改革与对策
(一)规划投资领域和范围
农业、基础产业、区域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些一直被忽视的领域和范围,财政投融资加强向这些产业进行倾斜。
(二)加强融资规模,增加融资渠道
财政投融资应该增加债券、股票和一些有价证券进行直接针对的融资,来打破以往的只依靠社会保障剩余金、财政拨款和邮政存款的投资渠道。
(三)增加财政管理,创造经济效益
制定明确系统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制度,能够有序准确的进行投资,科学合理的管理来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
七、总结
为了补充财政预算的不足,增强国家和政府对生产和需求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推广和壮大财政投融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郑晓玲,张丽萍.日本财政投融资体系运行概况及对我国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5(11).
[2]黄志龙.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对策建议[J].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2011(1).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14(20).
[4]牛建锋,武根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J].财会研究,2015(12).
篇8
一、日本期货操作的经验
(一)放开部分限制,推动期货创新
为推动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日本先是在2005年修改了《商品交易所法》中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OTC市场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交易所可以选择公司制,并放宽了会员资格准入;二是放宽了期货经纪公司的范围,规定违反保证金分类保管将受惩罚等;三是设立投资者保护基金,强制期货经纪公司必须加入等;四是引入独立于交易所外的清算机构,建立日本商品统一结算所,并放宽对OTC市场的限制,允许上市商品也可以开设OTC市场,明确了交易所和OTC交易间的相互支持关系。
在此基础上,日本于2007年又制定实施了《金融商品法》,进一步完善了日本期货市场监管体制,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拓展了市场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各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商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不断完善,及时满足了相关行业日益增多的保值避险需求。
(二)建立投资基金,提高投资理性
期货投资基金自1988年被日本引入后,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金融市场中的一项重要投资工具。日本的期货投资基金根据组织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 有限合伙制。这是由有限合伙人和一般合伙人构成有限合伙制公司从事期货基金管理和投资的一种形式。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以及由此获得的收益承担有限责任,不参与合伙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一般合伙人对有限合伙制公司负无限责任,同时,负责合伙制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2. 匿名组合型。这是依据日本商法组成的一种契约形态。参与期货基金的投资者与期货基金管理者之间签订匿名组合契约后,投资者成为匿名组合员,并且分享来自期货基金运用所产生的收益。投资者与期货基金管理者之间是债权与债务的关系,投资者以其出资以及由此获得的收益承担有限责任,期货基金管理者负责期货基金的管理和运用。
3. 信托型。这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信托银行,由信托银行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用,基金收益返还给投资者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来实现这种信托型期货投资基金。其一是基金募集人成为委托人兼最初受益人,并从信托银行取得期货投资信托受益权,然后,投资者从基金募集人那里购买期货投资信托受益权,成为最终受益人。其二是投资者直接从信托银行取得期货投资信托受益权而成为委托人兼受益人。投资者与受托者之间发生债权与债务关系。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期货市场创新
1. 丰富投资者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丰富投资者结构,积极培育包括公募期货投资基金、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基金或期货公司专户理财资金、期货公司自营资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或生产企业这几大类机构投资者,充分满足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要求。大力提高金融机构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通过信贷、税收等方面政策的调整,提高现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制度安排。
2. 进一步增加股指期货。股指期货采用的是标准化合约并且在交易所进行集合交易,市场透明度高,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完善,因此股指期货具有较强的风险可控性。适当增加股指期货,有利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以此促进相关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
3. 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定价中心。国际主要期货市场上均存在外资机构投资者,我国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壮大与金融期货成功推出后,应当积极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我国的期货市场,这也应当以在股指期货市场引入QFII机构投资者为突破口,而后不断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领域拓展至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从而增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交易所为核心,打造国际期货中心。
4. 建立衍生品市场统一结算体系,控制市场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作为一种独特的市场形式,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蕴涵着巨大风险,统一结算体系是控制市场风险的最重要保障。本轮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场外市场缺乏交易结算制度,结果造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不可控。构建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应当成立中央衍生品结算公司。中央衍生品结算公司应是由政府组建、独立于四大期货交易所与各类场外远期交易市场、承担我国场内外衍生品市场资金统一结算职能的非营利性机构。当然,各期货交易所及场外远期市场可以在这一结算体系下实行相互独立的结算会员制度,但是各个市场资金的结算与监控必须由中央衍生品市场结算中心负责。转贴于
篇9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结节;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甲减;甲状腺癌
甲状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其功能检查常被作为一项常规体检内容。通过体检,发现甲状腺的功能状况,对于异常情况可以及早干预,避免给机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甲状腺超声由于其方便高效的特点,是常用的筛选甲状腺异常的方法。本研究对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甲状腺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人员,共计3431人,人员主要为中央部委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干部,平均年龄为(43.33±13.35)岁。其中男性1992人(58.06%),女性1439人(41.94%)。不同年龄段中,20~29岁675人(19.67%),30~39岁866人(25.24%),40~49岁732人(21.33%),50~59岁709人(20.66%),60~69岁253人(7.37%),70~79岁158人(4.61%),80~89岁38人(1.12%)。以上人员均使用北京地区的加碘盐,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规律,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型号,探头频率L12-5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节大小用mm计算,详细描述结节及内部血流情况。患者取仰卧位,枕头置于肩部垫高颈部,使颈部尽量伸展,充分暴露颈前检查区。二维超声常规扫查,必要时嘱患者做吞咽运动及向胸骨后方探测。在二维图像上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及回声等。
1.2.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频数和百分数,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甲状腺体检异常情况总体描述 所有3431人中,甲状腺异常检出比例为41.36%(1419/3431),男性人群中,异常比例为32.33%(644/1992),女性异常比例为53.86%(775/1439)。甲状腺结节检出比例为33.43%(1147/3431),桥本甲状腺炎检出比例为2.54%(87/3431),甲减比例为0.20%(7/3431),甲亢比例为0.41%(14/3431),甲状腺癌为0.09%(3/3431)。
2.2性别比较 根据统计学要求,构成比计算时每个构成比比例不能为0,所以将甲亢和甲减人数合并后计算男性和女性构成比,χ2值为13.403,P值0.00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不同年龄段分布 见表2。
本研究根据各自疾病发病比例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做了趋势图,可以更明显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变化。图1显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随着年龄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桥本甲状腺炎。为了更明显表现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情况,图2单独对桥本甲状腺炎发病趋势进行了分析,显示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率也存在随年龄增加的上升趋势。图3对甲减、甲亢和甲状腺癌进行了趋势分析,甲亢青壮年发病比例高,甲减中老年人群比例高,甲癌由于比例较少,未看出明显趋势。
3 讨论
甲状腺超声可以发现甲状腺内小到数毫米的病变,清楚地显示甲状腺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较医生触诊更直观具体,不需繁琐的检前准备,无辐射影响,较易发现甲状腺内部病变。因此,是目前是常用的筛选甲状腺病变的检查手段。
3.1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比例较高 本组所有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高达41.36%,高于吉林23.97%的一项教职工体检报道[1],也高于青岛疗养院体检出的36.0%的报道[2],和美国的一项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40%左右接近[3]。本研究结果疾病构成比显示,女性发病比例要高于男性。提示我们更要重视女性甲状腺疾病的预防与早期干预。
3.2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 本组人群结节发病比例达33.43%,而国内曾有文献报道山东威海市成年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26.3%[4]、江苏省高淳和楚州地区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社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粗患病率17.90%[4]、大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38.5%[5],其中本组人群的60岁以上人员检出结节为65%以上,比山东聊城的一组离退休人员检出55.61%比例要高[6]。结节的检出随年龄增加有明显增长趋势,和某些文献报导一致[7]。总之,本人群结节检出率和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说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病率存在差异。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有增加趋势。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但对不排除恶性可能的一定要做进一步检查,如细针吸取甲状腺病变结节部位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其他异常分布情况 桥本甲状腺炎检出87人(2.54%),和吉林的某项研究结果2.3%趋于一致[1], 低于国外成年人7%的一项报道[8]。趋势图也发现桥本甲状腺炎随着年龄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组人群超声怀疑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多显示回声不均匀,部分呈网格样改变,对检出的人群,建议需要进一步做其他辅助检查来确诊,考虑下一步干预措施。
甲减检出比例为0.20%,趋势图可以看出中老年人检出率高,国外碘强化地区,甲减1%~2%的发病率,老年女性是老年男性发病率的10倍,高于本人群[8]。
甲亢检出率0.41%,甲亢青壮年检出率高,而且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低于国外0.5%~ 2%的报道[8]。
甲状腺癌检出0.09%,由于人数少无明显规律,高于英国的一项报道,男性0.0013%,女性0.0035%[9]。
总之,本研究对中央部署单位的职工和干部甲状腺体检结果显示,甲状腺结构异常检出率不低,提示甲状腺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有条件的机构建议外科触诊检查的同时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对疾病早防早治。
参考文献:
[1]梅林.某单位教职工甲状腺彩超体检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8):176.
[2]邹萍,于龙华,陈瑛,等.青岛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病变构成与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448-449.
[3]Canaris GJ, Manowitz NR, Mayor G,etal. The Colorado thyroid disease prevalence study[J]. Arch Intern Med. 2000,160(4):526-34.
[4]汤,高贵留,李光善,等.威海市甲状腺结节发病特点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31(5):54-55.
[5]潘晓芳,孙喜岩,贾晓,等.辽宁省大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9,28(5):568-571.
[6]白淑珍.2009年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1):2963-2964.
[7]郝志华,王俊明,陈春,等.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3):307-310.
篇10
内容提要: 在证券间接持有模式下,当中介机构破产时,如果缺乏相应法律制度支撑,投资者权益有可能被认定为中介机构的破产财产,这显然不符合间接持有模式构建目的,也违反法律正义。考虑到我国现有法律对间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规定较为简略,且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法理上的不圆满性等特点,我国立法者应从功能角度出发,在充分权衡投资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运转需要、与其他制度协调和法理顺畅的基础上,构建避免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法律制度。具体而言,立法者应改进信托制度,明确如下法律规定: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之间为信托关系;投资者之间对中介机构持有的中介化证券按比例享有权益;中介机构有义务按照投资者指示行事。
导言
作为解决美国二十世纪60年代末文档工作危机(paperwork crisis)的间接持有模式(indirect holding system),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跨国证券交易的增加,呈现出扩张之势。[1]在间接持有模式下,中央存管机构(CSD)或者其他中介机构被记载于发行人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上,从而成为了证券名义所有人。而实际投资者和下级中介机构的权益只能在与其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中介机构的簿记上予以体现,在与其没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上层中介机构以及发行人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上无法体现。当持有证券的中介机构破产时,中介机构的普通债权人有可能要求将投资者和下层中介机构的权益作为中介机构的财产权益予以处分。这种风险就是本文所说的中介机构破产风险。我国,在外国人持有B股、QFII持有A股等领域也存有间接持有模式,但是对于如何解决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规定较为简略,且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法理上的不圆满性等不足。本文拟在探讨典型的解决中介机构破产风险模式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我国的法律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另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探讨股票的间接持有。
一、间接持有模式与中介机构破产风险
从最简化角度看,证券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发行者、投资者和证券购买者,证券市场关系也主要由发行者——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和投资者——证券购买者之间的关系构成。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了证券交易的便捷,许多中介机构介入到发行者、投资者和证券购买者之中,例如证券登记机构以及名义持有人介入到了发行人——投资者关系之中,证券商、证券交易所和商业银行介入到了证券卖方——买方关系之中。这些中介机构承担者经纪、登记、托管、结算和持有等功能。其中,不同的登记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持有模式,不同的持有模式对投资者权益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证券持有的基本法律关系
1、证券登记(registration)。证券登记是证券发行人关于证券所有人、持有人的证券财产权利的归属及变动情况的记录。[2]证券发行以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基础。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投资者向发行人支付对价,发行人向投资者支付证券或者通过名册登记等方式确认投资者的证券持有者地位。最初证券登记往往由发行人自己处理,随着证券发行和交易实践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代替发行人处理登记事务的登记机构或者过户机构(registrar or transfer agent)。登记结构的称谓不尽相同,如在美国称之为过户人(transfer agent),在日本称之为股票过户人(stock transfer agent),在香港称之为股票过户登记处(share registrar),但职能基本相同。登记机构作为发行人的人,主要协助发行人建立证券持有人名册,发行新的证券凭证,向持有人分发投票书(proxy)、股利及年度报告,与持有人保持联系沟通等。此外,登记机构还处理实物证券丢失、被盗、损坏等情况。[3]
2、证券托管(custody)和存管(depository)。证券托管是指投资者出于交易便捷和安全等考虑而将证券存放于经纪人或者专门托管机构处,由后者依据托管合同约定而进行保存管理和权益监护。[4]早期证券托管处于分散状态,即由证券经纪人或者托管银行自己保管客户证券。随着交易越来越集中于证券交易所,各交易所逐渐建立起隶属于本交易所的托管中心,用于托管在本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各种证券,从而使证券托管从分散向集中发展。[5]20世纪60年代后期华尔街著名的后台危机(back office crisis)使证券业界深刻认识到对证券进行集中托管以减少乃至消除证券实际交付的必要,中央存管系统应运而生。在中央存管系统下,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几个国家共同建立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统一存放和管理所有使用该系统的投资者的各种证券,通过对需要清算的证券账户进行贷记或者借记完成证券交割,以此代替证券凭证的实际交付。中央证券存管机构的客户为其参与人即一般托管机构,一般托管机构的客户为投资者。除了客户不同以外,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与一般证券存管机构提供的服务类似。一般将中央证券存管机构行使的托管职能称之为“存管”(depository),而将证券商行使的托管职能称之为“托管”(custody)。
3、两者的关系。以中央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统领证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三大职能为潮流的今天,国际证券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经常同时是登记机构,以电子化方式运作的证券登记成为证券结算的内部流程。但从法律角度看,登记和托管仍代表不同的法律关系。登记是法定所有权的认定和转移形式,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托管仅仅是契约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所有权的改变。即使在中央存管系统下,如果法律没有赋予中央存管系统法定登记机构职能,其记录也不具有证明证券所有权的功能。为了使证券存管与证券登记能够很好的衔接,提高证券交易的效率与安全,很多国家都采取不同方式使两者能够顺利衔接。就目前来看,衔接方式大概分为三种:第一,中央存管机构与法定机构实现联网,在中央存管机构完成划拨之后,法定登记机构对其登记记录进行相应的变更;第二,赋予中央存管机构的账簿记录以法定所有权记录的效力,同发行人的登记一起组成完整的证券持有人名册;第三,规定中央存管机构同时也是唯一的法定登记机构,集登记和托管职能于一身,其簿记内容构成证券所有权的惟一法定依据。[6]
(二)间接持有模式与我国证券持有模式分析
关于什么是间接持有模式以及持有模式区分标准,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以登记为标准,认为如果投资者直接体现于发行人及其人保存和维护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上,就是直接持有,否则就是间接持有。这种分法为美国《统一商法典》、国际私法协会《间接持有证券体系下证券处置的法律适用条约》、支付结算委员会(CPSS)《支付和清算系统术语表》采用;第二,以托管为标准,认为只要存在证券存管,就是间接持有[7];第三,认为证券持有与证券登记及证券托管紧密相连,证券持有模式的区分应当结合登记方式与托管制度,证券持有模式有多种类型,简单的二分法意义有限。国际证监会新兴市场委员会1997年11月的《新兴市场清算的法律框架》报告指出证券持有模式有三类:直接持有、间接持有以及混合持有。[8]本文采用第一种观点,即如果投资者直接体现于发行人及其人保存和维护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上,就是直接持有,否则就是间接持有。因为:第一,从历史角度看,间接持有模式发源地美国采用登记标准;第二,对当事人权益有实质影响的是不同的登记方式;第三,从交流角度看,国际国内很多文献都采用第一种标准。
美国《统一商法典》在“序言”第一部分“证券持有体系的演变”D部分“直接和间接持有体系需要不同的法律规则”中对间接持有模式和直接持有模式进行了描述:传统的以书面形式为基础的证券持有体系和1978年修正案所设想的无凭证证券持有体系,都可以看作是“直接”的证券持有体系;也就是说,证券受益所有人(the beneficial owners of securities)和发行人之间存在直接法律关系。对于不记名证券,凭证占有人可直接向发行人主张权利。对于记名证券(无论是凭证式证券还是无凭证证券),由于记名所有人在发行人或者其转让人的登记簿上被记载为所有人,因此其与发行人之间存在着直接法律关系。而,托管公司股票和债券的DTC存管体系(the DTC depository system)可以看作“间接”证券持有体系,即发行人登记簿并不显示全部的受益所有人(the beneficial owners)。相反,发行人将其发行在外的大部分证券在登记簿上记载为托管机构所有,托管机构转而在其登记簿上将证券登记为它的参与人(银行或者经纪人)所有,这些证券中介机构又在自身的登记簿上将证券登记为它的客户所有。[9]
支付结算委员会(CPSS)于2003年3月的《支付和清算系统术语表》(《A glossary of terms used in payments and settlement systems》)将直接持有体系界定为:一个证券持有体系,证券受益所有人(1)作为证券法定所有人被登记在发行人的官方登记册上(并且,如果投资者要求证书,则证书以所有人的名义发出)或者(2)持有无记名证券。发行人、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的参加者以及第三方权利人都应当尊重证券所有者基于登记或者无记名证券的占有而享有的证券权利和利益。将间接持有体系界定为:一个证券持有体系,在这种体系中(1)名义人所有人在发行人官方登记册上被登记为法定所有人,受益所有人(或者通过其持有证券的中介)被当作名义所有人记录上的证券所有人或者(2)无记名证券被存管在一个中介处,这个中介维护着一个反映受益所有人权益的账户。受益所有人的证券权利和利益的转让通过名义人或者相关中介的簿记的变更而完成。[10]
2000年11月,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首要秘书Christophe Bernasconi在《间接持有系统下证券处置的法律适用报告》(Report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Dispositions of Securities Held Through Indirect Holding Systems)第一部分对间接持有制度进行了描述:间接持有体系由多层次的中介机构构成,每一层中介机构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因此整个结构就象金字塔。最高层是国家和国际的证券存管中心(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ies,CSDs and ICSDs),他们保管着不同发行者发行的证券,从而使之非移动化。许多政府和大公司发行的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证券都是由国家和国际证券托管中心持有。在纸质证券发行情况下,证明和代表证券权利和利益的纸质证券被保存于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仓库或者是中央证券存管机构的托管人或者其次级托管人仓库。由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持有的记名证券以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或者某名义持有人的名义记在发行人的发行名册中。次级中介机构由少数金融机构、经纪人、地方托管机构和其它一些专业投资者构成。这些专业投资者和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有着直接合同关系,他们通过中央证券存管机构账户持有他们的证券权利和利益。这些中介机构是中央证券存管机构的参与人(participants)。依次,这些参与人在他们的账户中为他们自己或者为他们的客户,如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或者下一级的中介机构,持有证券权利和利益或者与证券有关的权益。依次类推,直至账户为投资者持有。在最底层投资者与存放于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或者以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名义登记的证券之间存在着数额不定的中介机构。在此架构下,发行者只须与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打交道;依次,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与少数大参与者打交道,而大参与者又众多小参与者打交道,依次类推直至最底端。投资者不会在由发行者或者其他主体行者持有的登记簿中出现,他们也不会实际持有纸质证券。中央证券存管机构登记簿显示证券由其代其参与者持有,每一个参与者的账簿显示证券由其代其单个客户持有。[11]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所谓间接持有是指在发行人与实际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中介机构,顶端的存管机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或者其他机构)作为证券名义持有人被记载于发行人证券持有人名册中,而实际投资者的名称和证券持有情况不直接体现在证券持有人名册中,而只是在与其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中介机构的账簿记录中体现,投资者通过这些中介机构间接地持有证券。实际投资者只能向与其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中介机构行使权利,而不能向发行人直接主张权利。一般来说,间接持有导致了证券的非移动化[12],证券的非移动化间接地实现了证券的无纸化,而证券的无纸化进而导致证券的转移和过户可以通过中介机构簿记记录的变更而实现。[13]另外,为提高间接持有系统的效率,多数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和中介机构均在混合(omnibus)和可替代(fungible)账户的基础上为客户保管证券。
中国证券市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实现全面无纸化,所有证券均以电子化和簿记方式登记、托管、交易和结算。[14]证券实现了中央托管,且中央托管机构集清算、结算、和托管于一身。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作为国家证券登记结算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5]:第一,在证券发行人的股东名册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不作为注册股东出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根据其管理的证券账户余额及对应的证券账户持有人信息资料向证券发行人提供证券持有人名册;第二,大部分证券直接登记在实际持有人的名下,而不是登记在名义持有人名下。大部分的A股股份、基金、大部分企业债券以及境内投资者持有的B股股份都直接登记在实际持有人名下。部分境外投资者持有的A股股份和B股股份登记在名义持有人名下;第三,公开发行公司必须委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为其发行的证券办理登记手续。公开发行公司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必须出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证明,否则,证券交易所将不予受理;第四,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只为证券交易所市场上市证券提供登记服务,尚未提供未上市证券的登记服务。从上可以看出,在持有模式上比较特殊的是QFII、境外投资人持有B股。在QFII投资境内证券时,如果QFII不是自营,而是为其他境外投资人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它应当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开立“名义持有人帐户”,持有其他境外投资人买入的A股、公司债券等境内证券。[16]我国法律也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B股时采用名义人登记。[17]2006年7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登记规则》第五条规定:证券应当登记在证券持有人本人名下,本公司出具的证券登记记录是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合法证明。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可以将证券登记在名义持有人名下。名义持有人依法享有作为证券持有人的相关权利,同时应当对其名下证券权益拥有人承担相应的义务,证券权益拥有人通过名义持有人实现其相关权利。名义持有人行使证券持有人相关权利时,应当事先征求其名下证券权益拥有人的意见,并按其意见办理,不得损害证券权益拥有人的利益。据此我们可以得知,如果证券登记在名义持有人名下,登记在册的持有人只是名义上的所有人而非真正投资者,从而采用的持有模式是间接持有模式。
(三)中介机构破产风险
在间接持有模式下,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在发行人证券持有人名册上显现,从而成为证券名义所有人。实际投资者和下级中介机构的权益只能在与他们有直接关系的中介机构的簿记上体现,在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中介机构中无法体现。在此种情形下,当持有证券的中介机构破产时,中介机构的普通债权人可能会要求将投资者和下层中介机构的权益作为中介机构的财产权益予以处分。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中介机构破产风险。在间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机构替投资者持有的证券并不属于中介机构,因而让中介机构背后的投资者或下级中介机构承担这样的风险是不合理的。
对于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防范,我国法律希望通过不同帐户的分开来实现。比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8月24日的《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合格投资者应当以自身名义申请开立证券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应当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合格投资者应按要求报告名义持有人账户内权益拥有人的投资情况。同时第八条规定:合格投资者为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政府投资资金等长期资金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时,账户名称可以设置为“合格投资者+基金(或保险资金等)”。账户资产属“基金(保险资金等)”所有,独立于合格投资者和托管人。结合其它的规定看,我国在避免破产风险方面的规定存在着诸多不足:第一,法理上难以自圆其说。根据2006年7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登记规则》第五条规定[18],名义持有人依法享有作为证券持有人的相关权利,即名义持有人是证券持有人,依法持有证券。也就是说从外观上看,证券的所有者是名义持有人。但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8月24日的《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八条又规定,账户资产属“基金(保险资金等)”所有,独立于合格投资者和托管人。通过这两条规定的内容,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同一财产同时属于两个主体???!!第二,如果将名义持有人账户中存有的证券权益明文规定为实际投资者所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因为,既然名义持有人账户中的证券权益为实际投资者所有,那么实际投资者的债权人当然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查封该帐户。但是如果允许查封该帐户,那么账户中其他投资者权益同样会被封冻。如此一来,整个体系的运转将会受到影响。第三,间接持有模式下,可能存有多层级的中介机构。如果直接规定名义持有人账户中的证券权益为账户中的投资者所有,立法者将要面对如何构建其他中介机构之间以及中介机构与实际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委托关系吗?如果界定为委托关系,则法理上无法自圆其说。因为不可能一物存有两个所有权。
我国规则制定者出于实用的角度,制定了上述规则。但由于欠缺法理上的圆满性,我国间接持有模式的运行存有很多的法律不确定性。如起争端,当事人可能各持一词。因此如何构建我国避免间接持有模式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法律制度,消除法律的不确定性,是我国立法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证券投资者免于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法律架构分析
现在,避免中介机构破产风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19]且各国立法者往往从功能的角度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立法时,他们往往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投资者保护。在直接持有模式下,无论形式上还是实质上投资者都是证券所有者。所以,当中介机构破产时,投资者的证券不会受到中介机构债权人的追索。作为理性人,投资者希望在间接持有模式下自己受到的保护与直接持有模式下相同,即在中介机构破产时,自己的证券不会受到中介机构债权人的追索;第二,中介机构利益的考量。中介机构是整个间接持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机构的利益也同样需要考量。在间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机构只是整个间接持有体系一环,一般不知道与之没有直接联系的其他中介机构的情况。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中介机构一般都希望权利相对化,即权利与义务只发生在与自己有直接联系的中介机构或者客户之间;第三,与其他制度相容,保证整个间接持有体系顺畅运转。特别是与证券短缺制度、证券权利和利益转移制度等制度相容。第四,法理上的通融性。采取的法律工具,要能够合理的解释整个体系构架与运作。下面就较为成熟的信托模式和和美国《统一商法典》模式予以讨论,作为我国法律构建参考。
(一)信托模式
1、模式简介
间接持有模式根据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中介机构多寡分为单层间接持有和多层间接持有。在单层间接持有模式下,投资者与与托管人之间是信托关系,投资者既是委托人又是受益人,而托管人则是受托人。托管人在发行人或者发行人人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中显现,身份是证券所有人,享有法定所有权(legal ownership);投资者享有衡平所有权(beneficial ownership)。在多层次间接持有模式中,投资者将证券交给主托管人(lead custodian),按照合同或者法律的规定,建立信托关系;主托管人再将证券交给其上级托管人,建立信托关系,依次类推,最后由次级托管人与存管机构建立信托关系。然后,由存管机构以自己名义持有证券,以法定所有权人身份显示在发行人或者是发行人机构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中。因为法律传统路径依赖,英国即通过信托制度构建了间接持有模式下当事人之间的关系。[20]
2、信托构造对功能的满足
采用信托制度来构造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立法者预期目的:第一,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足以从法律的角度保障投资者证券免于中介机构破产风险。信托具有“闭锁性”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信托一旦设立,信托财产即自行封闭而与外界隔绝。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债权人都无法主张以信托财产偿债。就委托人的债权人而言,委托人既然已经将所有权转让给受托人,委托人的债权人自然不能对不属于委托人的财产主张权利。而受托人所谓名义上之所有权并非实质上的所有权,因此受托人的债权人也无法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固有财产而不为受托人的债权人所追索。此外,因为受益人实质上的所有权是依照信托规定享有信托利益权利,因此受益人的债权人也不能直接对财产本身提出任何主张,最多只能代位受益人请求受托人依信托规定配发信托利益。[21]正是因为信托财产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具有信托法制的国家可以采用信托原理来处理投资者与托管机构、托管机构与上级托管机构、以及下级托管机构与存管机构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实际上归投资者享有的证券免于中介机构破产风险。当然信托结构并不能保证欺诈、盗卖等事项的发生。这应由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措施予以避免;第二,权利的相对化。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受益人的请求权只能够向受托人行使,而不能向其他的主体行使。这样一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中介机构,因投资者和与其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中介机构以及中介机构和与其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中介机构之间是信托关系,他们只能向与他们有直接法律关系的中介机构行使请求权,而不能够越级行使;第三,能够比较好的与其他制度相容,特别是证券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制度和短缺制度。在间接持有模式下,从中介机构获得中介化证券到记录到投资者账簿上,中间有一个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可能会产生中介机构破产风险。对投资者而言,最关键的是中介机构获得中介化证券之后未记入投资者账簿之前,证券属于投资者还是中介机构。在信托构架下,投资者获得证券权利和利益的时间从中介机构获得证券之时起算,而非记入投资者的账户之时,所以,单纯从投资者获得权益的时间看,信托模式比较有利于投资者的保护。另外,关于短缺制度的设计,一般认为投资者对短缺按照账户中的头寸比例来承担比较合理[22],而在信托模式中,一般也认为投资者对信托财产也享有比例权益[23],所以两者可以较好的协调;第四,信托模式能够比较好的解释间接持有模式中两种“所有权”分离现象,避免了间接持有模式法理上的困惑。
(三)美国《统一商法典》模式[24]
1、模式简介
在证券尚未非移动化或无纸化之前,美国的证券交易程序非常繁杂,费时费力。在20世纪60年代,个人投资者购入命令需要经纪公司运用接近33种不同的文件来执行和记录交易,[25]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证券公司都是通过手工劳动来处理证券转移的文档工作。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手工处理证券转让文书工作遭遇到了危机。于是人们要求淘汰有形证券,发展现代电子系统来记录证券所有权和所有权转让。努力结果便是美国《统一商法典》第八编关于无凭证证券的1978年修正案的公布。1978年法典起草所假设的交易模型是:通过纸质证券凭证的转移来完成证券交易。因此,法律语言本身的焦点和组织,官方述评内容和重点以及可得的讨论法典的二手文献都是以纸质证券作为法典的前提。但实践并没有按照法典修订人员的设想发展,证券无纸化乃是通过证券的非移动化间接地予以实现。虽然1978年法典有关于间接持有模式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所依附的法律架构是为另外一种交易类型服务的。因此,想找到法典中可以适用于间接持有系统的规定非常困难,更不用说人们会有信心对这些规定进行解释。不是说原法典不能用,但是它会耗费很多的资源,同时当紧急事件出现后,它几乎不能提供保护。[26]为了减少系统风险,切实反映现实商业活动需要,1991年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和美国法学会(ALI)组织了一个起草委员会,并委托该委员会对1978年美国《统一商法典》第八编进行修订。
1994年修订版《统一商法典》没有使用直接持有体系下的概念来描述间接持有体系下各个主体间的复杂关系,而是特地为间接持有体系设计了全新的概念和规则。简单地说,修订者采取的基本方法是:描述证券权益拥有者以间接持有方式持有证券时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核心内容,并赋予其专称——证券权益(securities entitlement)。统一商法典第8-503节至8-508节描述了证券权益持有人(entitlement holder)与证券中介人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所包含的权利、职责进行了归纳:权益持有人不承担中介人其他商业活动的信用风险,即通过中介人持有的财产不受制于中介人普通债权人的债权请求;中介人持有的资产同其全部权益持有人的权益总量维持对应关系;中介人应将发行人所派发的股息和其他利益转交权益持有人;中介人应按权益持有人的指示行使投票权及所有者的其他权利;中介人应按照权益持有人的指示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置证券头寸;中介人应按照权益持有人的指示将证券头寸转化为其他可能持有方式,如获取并交付证券凭证。[27]第五章的其他内容就证券权益的取得、行使、善意购买人的保护以及担保权益和权益持有人之间的优先权等做了规定。
在间接持有模式下,首先是投资者与中介机构通过合同建立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即投资者按照法律和协议规定对中介机构享有证券权益;进而中介机构与上级中介机构通过合同建立特殊的法律关系,中介机构对上级中介机构享有证券权益;依此类推,最后一个中介机构与中央存管机构通过合同关系建立特殊的法律关系,中介机构对中央存管机构享有证券权益;而中央存管机构则以自己的名义在发行人或者发行人的机构处登记,成为法定所有人。
1994年《统一商法典》在其正式评述序言的“C、修订后的第八编和第九编对共同的投资和投资安排的适用”中的第5点的论述[28]中,排除了间接持有对普通信托的适用。但实际上我们仍然从中看到信托的影子。比如“双重所有权”的影子,证券权益中既有对人权,如对中介机构的请求权,也有对物权,如财产不为中介机构债权人的追索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对第三人主张财产权益。[29]
权益持有人的权益免于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具体规定体现在第8-503条(a)款:除8-511条另有规定外,在中介机构满足对某项特定的金融资产享有的全部证券权益所必要的范围内,对证券中介人持有的该项金融资产享有的全部权益,均是证券中介人为权益持有人所持有,不属于证券中介人的财产,并且不受制于证券中介人的债权人的债权。在该条的评述第1条中对此款进行了深入的解释,认为它表达了这样一个常识即公司为其客户持有的证券不属于受公司债权人的追索。由于证券中介人通常将自己的证券和客户的证券混合存放,因此难以确定哪部分特定的证券是客户持有的证券,所以本条采用“客户的证券”不受债权人的追索的表述方式是不现实的。
2、美国《统一商法典》模式对功能的满足
美国《统一商法典》模式是世界上运转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深受美国的影响。2007年加拿大的安大略湖省(Ontario)和 亚伯达省(Alberta)通过的《证券转移法》基本上是美国法的翻版;英国金融市场法律委员会(FMLC)在修订间接持有模式有关规定时把美国法的成就作为标杆;海牙公约也深受美国影响。美国《统一商法典》模式满足了立法者的要求:第一,对投资者的保护。它直接规定,在中介机构满足对某项特定的金融资产享有的全部证券权益所必要的范围内,对证券中介人持有的该项金融资产享有的全部权益,均是证券中介人为权益持有人持有,不属于证券中介人的财产,并且不受制于证券中介人的债权人的债权;第二,满足了权利请求的相对化。第8-503条以及其评述直接规定权益持有人只能够向其直接的中介机构主张权利;第三,统一商法典的第八编的第五章明确规定证券权益的取得、缺失的承担;第四,法理上的圆满。据报告人James Steven Rogers说法,《统一商法典》第五章起草方法是从功能角度而不是现有的概念出发,先描述,再命名。为了更好的规制间接持有模式,修订者抛弃传统持有模式下的术语,而是通过创造新术语securities entitlement来构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注释:
[1]在间接持有模式下,由于中介机构的介入,投资者的权益及其面临的风险具有独特性。为了减少法律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以及加强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积极面对间接持有模式,并着手解决与间接持有模式有关的法律问题。在美国,1978年修订的《统一商法典》就对间接持有模式予以了规范,但为了进一步地减少法律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又于1994年做了大胆而彻底的变革;在英国,金融市场法律委员会(the Financial Markets Law Committee)和法律委员会(law commission)对英国的间接持有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予以了公布,fmlc.org/papers.html和lawcom.gov.uk/investment_securities.htm,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加拿大统一法律联合会(Uniform Law Conference of Canada)经过努力在2004年通过了《统一证券交易法》(UNIFORM SECURITIES TRANSFER ACT)并于2007年1月在加拿大的安大略湖省(Ontario)和 亚伯达省(Alberta)生效,law.ualberta.ca/alri/ulc/current/etiered.htm,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2001年11月国际证券组织委员会(IOSCO)和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合了《证券结算系统19条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s),available at bis.org/publ/cpss46.pdf,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欧盟委员会法律确定性专家团(Legal Certainty Group(LCG))和欧盟欧盟财政清算与结算履约专家团(the EU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Fiscal Compliance Experts' Group (FISCO))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7年9月分别了最新报告《欧盟后台交易法律障碍解决方案》(Solutions to Legal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和《欧盟后台交易财政履约障碍解决方案》(Solutions to Fiscal Compliance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LCG: Solutions to Legal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ial-markets/docs/certainty/2ndadvice_final_en.pdf,FISCO: Solutions to Fiscal Compliance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ial-markets/docs/compliance/report_en.pdf,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2002年12月海牙公约《有关间接持有证券的某些权利的法律适用公约》(Conven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Certain Rights in respect of Securities Held with an Intermediary), 对间接持有模式下冲突法的适用作出了规定, hcch.net,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为了进一步解决间接持有模式下实体法方面的问题,国际私法协会从2002年开始了《关于间接持有证券实体法规则的协调》(Harmonized substantive rules regarding securities held with an intermediary)项目的研究,unidroit.org/english/workprogramme/study078/item1/preparatorywork.htm,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
[2] 涂建、毛国权:《证券登记与托管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证券法律评论》总第二期,125.208.5.21/article/default.asp?id=13178,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
[3] sec.gov/answers/transferagent.htm,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
[4]廖凡,《证券客户资产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3页。
[5] 屠光绍主编:《结算系统:运作与趋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6] 廖凡,《证券客户资产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4页。
[7]英国的Joanna Benjamin在《证券权益——国际证券市场的所有权法律分析》中把持有模式与清算和存管相联系,我国学者涂建及毛国权在《证券登记与托管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一文也有类似观点。
[8] 董安生: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重大法律课题《证券持有模式》,第11-17页。
[9] ALI NCCUSL, 《Uniform Commercial Code》,ARTICLE 8. INVESTMENT ,PART 1. SHORT TITLE AND GENERAL MATTERSSECURITIES,lexis.com/research/retrieve?y=&dom1=&dom2=&dom3=&dom4=&dom5 =&crnPrh=&crnSah=&crnSch=&crnLgh=&crnSumm=&crnCt=&cc=&crnCh=&crnGc=&shepSummary =&crnFmt=&shepStateKey=&pushme=1&tmpFBSel=all&totaldocs=&taggedDocs=&toggleValue =&numDocsChked=0&prefFBSel=0&delformat=FULL&fpDocs=&fpNodeId=&fpCiteReq=&_m =cf83d6a07de7e2d4ae51b36cf1b3fd99&searchType=&docnum=39&_fmtstr=FULL&_startdoc =1&wchp=dGLzVtz-zSkAW&_md5=2bd47266510b31f1db620e26e7b5f01c&focBudTerms =indirect+holding+system&focBudSel=all ,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
[10] bis.org/publ/cpss00b.pdf?noframes=1,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
[11] 《间接持有系统下证券处置的法律适用报告》(Report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Dispositions of Securities Held Through Indirect Holding Systems),hcch.e-vision.nl/index_en.php?act=publications.details&pid=2859&dtid=35,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
[12] 在存在实物证券的情况下,证券凭证被集中放于CSD的库房中,不再在参与人之间实际交割,即所谓的“非移动化”(immobilization).
[13] 无纸化和转移的簿记化使得证券交易过程中纸质证券交割的数量锐减,不仅解决了文档危机,而且为后台的高速运转提供了基础。
[14]廖凡,《证券客户资产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9页。
[15]董安生: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重大法律课题《证券持有模式》,第127页。
[16]《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令第36号,2006),第16条:合格投资者可以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开立证券账户。该证券账户可以是实名账户,也可以是名义持有人账户。名义持有人应当将其的实际投资者或基金的名称、注册地、资产配置、证券投资情况于每个季度结束后的8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6]176号)第七条:合格投资者应当以自身名义申请开立证券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应当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合格投资者应按要求报告名义持有人账户内权益拥有人的投资情况(附件4)。
[17] 1995年《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9号)第22条规定: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权益拥有人,可以将其股份登记在名义持有人名下。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权益拥有人应当依法披露其持股变动信息。2002年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中有关B股账户业务的补充通知》第七条规定:境外投资者可以名义持有人的名义开立证券账户。
[18]证券应当登记在证券持有人本人名下,本公司出具的证券登记记录是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合法证明。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可以将证券登记在名义持有人名下。名义持有人依法享有作为证券持有人的相关权利,同 时应当对其名下证券权益拥有人承担相应的义务,证券权益拥有人通过名义持有人实现其相关权利。名义持有人行使证券持有人相关权利时,应当事先征求其名下证券权益拥有人的意见,并按其意见办理,不得损害证券权益拥有人的利益。本公司有权要求名义持有人提供其名下证券权益拥有人的相关明细资料,名义持有人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名义持有人出具的证券权益拥有人的证券持有记录是证券权益拥有人持有证券的合法证明。
[19] 2001年1月,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联合支付和结算委员会(CPSS)的“证券结算系统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s,bis.org/publ/cpss42.pdf , 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5日)在谈及托管风险时,认为:客户的证券能免于托管者债权人的主张是关键; G30在《有关全球清算和结算的“行动计划”》(‘Plan of Action’ on global clearing and settlement,The Group of Thirty, Global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 A Plan of Action, January 2003)、欧洲中央银行(ECB)和欧洲证券规制委员会(CESR)在 《欧盟证券和结算标准》(Standards for Securities and Settl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September 2004, available at ecb.int/pub/pdf/other/escb-cesrstandardssecurities2004en.pdf,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6日)也认可这一点;欧盟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 The Way Forward, April 2004, p 25. Available at europa.eu.int/eurlex/en/com/cnc/2004/com2004_0312en01.pdf,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6日)也认为,在有关中介化证券的泛欧洲法律框架里,破产保护是一个关键的特征。国际私法协会在2003年8月的《The UNIDROIT Study Group on Harmonised Substantive Rules Regarding Indirectly Held Securities》报告中的第三章第10节专门探讨了此问题,unidroit.org/english/documents/2003/study78/s-78-008-e.pdf,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6日;美国《统一商法典》的第八编第五章的第8-503条、加拿大的统一法律联合会(Uniform Law Conference of Canada)经过努力在2004年通过了统一证券交易法(UNIFORM SECURITIES TRANSFER ACT)97(1)条也对此做出了专门的规定。
[20]采用信托方式还存在着一些法律不确定性的因素,金融市场法律委员会(FMLC)和法律委员会(LAW COMMISSION)正着手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替下面会谈到。
[21] 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2]lawcom.gov.uk/docs/investment_securities_seminar_paper_2.pdf, page44,最后访问于2010年4月16日。
[23] 该问题下面会比较详尽的探讨。
[24]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统一商法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典。
[25] Joel Seligm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ll Street: A History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nd Modern Finance,Aspen publishers,p489 (3rd ed. 2003)。
[26] James Steven Rogers, Policy Perspectives on Revised U.C.C.Article 8, 43UCLA L. Rev (1996)1447。
[27] James Steven Rogers, Policy Perspectives on Revised U.C.C.Article 8, 43UCLA L. Rev (1996)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