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范文
时间:2023-03-30 02:1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观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97-01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通常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课堂观察的认识。
1 课堂观察的内涵
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美国学者盖雷.伯里奇认为课堂研究,尤其是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类:(1)学习气氛;(2)课堂管理;(3)讲课的明晰度;(4)教学手段的变化;(5)学习任务的定向;(6)学生的学习过程;(7)学生的学习成功;(8)学生的表现性成果和较高层次的思维过。根据这几个研究问题,我们可发现课堂观察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入手。
2 课堂观察的对象及具体内容
2.1对学生的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种学习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习惯:具体指第一,观察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足,是否具备上好新课的要求;第二,学生的听课情况,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听课,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课上发言和同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其次是学习状态:主要是指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大胆发言,并且能够认真思考他人的意见;。
2.2对教师的观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样。”教师对自己的观察准确与否,会对教学的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以教学基本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准则,来考察自己在课堂上的各方面表现。(郭永峰)然后对于教师自身的课堂观察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及问题处理的方法
3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而存在,那它就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并且由于课堂观察的两个主要角度是学生和教师,所以关于课堂观察的意义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去稍作解释。
3.1对学生而言
针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3.2对于教师而言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和促进教师成长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外语教学中的课堂观察
所以根据以上的不足之处,除了教师要找到有针对性的观察方法之外,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要想让学生的参与有效,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4.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由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常会分散,所以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具有新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持其学习的兴趣。
4.3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最好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5 结语
本文在此从课堂观察的涵义、对象和内容、意义和局限、等这几个方面简述了一下自己对课堂观察的总体认识,并浅谈了外语课堂中的课堂观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总之,实施课堂观察必须把握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既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调整是否更有效。通过实践,笔者更进一步的理解了外语课堂观察技能是教师的必备教学技能之一,必须牢固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导语: 课堂观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借鉴、取经,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法和技巧,吸取别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取长补短,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与“教学习惯”,并在自己的课堂中运用。
主角: 刘文东梅永轩董轩梁庆梅许玉兰陈淑芳
主持: 潘孟良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刘文东
课堂观察,反思最为重要。下面就以香港的林静诗女士上的一节图画书阅读课《敌人派》(二年级)为例,来看看课堂观察中的反思内容。这是去年4月份,在广东佛山举办的“儿童文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的一节课。
故事内容:一个小男孩不喜欢小杰,把他列为头号敌人,爸爸说有消灭敌人的必胜绝招――敌人派。但是要让敌人派发挥作用,就必须和敌人待上一整天,更惨的是你要对他很好很好。小男孩心想:只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和小杰在一起,就能让他从生命中消失,值得一试。
[教学片段一]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们讨厌的人呀?
生:没有。(一齐回答、声音响亮)
师:真的没有让你讨厌的人?(老师笑了)
(学生沉默了一会,几个学生说有,个别学生是叫着说的)
师:嗯,想想,谁让你讨厌了,为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终于畅所欲言了,场面活跃起来了)
[观察反思]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让我们喜欢。学生一齐回答“没有”,开始我还感到奇怪,但是细想,这可能是学生习惯了这样的虚伪式问答导入。想想我们自己的课堂,真的经常看到学生有这样的齐答。“想不想去看一看呀?”不用说,学生的回答就是“想”,“对不对”的后面肯定就是“对”。然后,我们就会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面的环节。林老师听到学生的齐答或许有点惊讶,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而是依旧笑着反问。学生沉默时,老师在等待,等待学生的真心话。等到学生开口后,才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到心口合一。
[教学片段二]
师:爸爸在碗里放进什么呢?
生:蜘蛛。(一个学生抢着说)
生:苍蝇。(另外一个学生跟着就说)
(灰尘、毒药、蚂蚁……其他的学生七嘴八舌,回答五花八门,但尽是些肮脏的东西,把能想到的捉弄人,或者害人的招数都想出来了)
师:嗯,大头(小男孩)拿来了草、石头、虫子,爸爸说不要不要。那爸爸用什么做“敌人派”呢?(老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任何评述,好像是自顾自地说起了话)
[观察反思]
当学生回答蜘蛛、苍蝇等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对付讨厌的人,我们的学生竟然是这么做的,才二年级的孩子呀。孩子出现这样的回答虽然不可理喻,但是我想成年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不是我们成人社会出现了问题,孩子耳闻目染,才导致出现这样的回答?另外,后面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受了第一个学生答案的影响呢?难道每个学生都是这样想的吗?而林老师,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任何表示,也让人不可思议。一般来说,学生这样的回答说明其思想出现问题,而我们也可以借机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也许只有这样做,好像才能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有个交代。
[教学片段三]
师: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谁最聪明?(课要结束,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生:爸爸聪明。(学生齐答,果然是答爸爸聪明)
师:现在,如果要再做一个“敌人派”,你会放些什么材料进去呢?你还会放虫子吗?
生:不会放虫子啦!(学生都兴奋地大叫)
生:放蛋糕。
生:放巧克力。
……
篇3
关键词:课堂观察;关注;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03-02
什么是课堂观察?云南师范大学的陈瑶老师认为: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老师将课堂观察的要求、量化表、记录方式以及处理手段都做了明确的说明。而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融入课堂观察,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呢?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观察,一见倾心
之前的教研活动,多以听课为主。一位上课教师,一班学生和一群听课教师。一节课的时间,听课教师们仔细地将课堂细节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看法,课后大家一起讨论。听课记录满满当当,类似于某堂课的教学实录。因为听课没有目的,不分主次,因此听课的效率比较低的。后来提倡带着问题去听课,不管是自己需要解决的课堂问题,还是去学习上课教师的课堂亮点。至少是有了目的性的去听课,这样听课的效率有所提高。而课堂观察有别于听课,更加系统和具体了。它把教学分成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每个维度又有5个不同的视角。不同视角又派生出若干观察点。所以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选择不同的维度以及不同的视角和观察点进行观察与记录。显然这是一种专业化的听、评课方式。但他的要求比以往听课更高,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要使课堂观察见实效,教师首先要喜欢它,对它“一见倾心”。
二、课堂观察,准备细心
正是由于课堂观察的专业化、系统化,因此课堂观察前的准备尤为重要。之前的听课,多是上课教师充分准备,而听课教师无需准备。课堂观察则不然。前面提到课堂观察有四个维度,目前针对维度一—学生学习,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针对维度二——教师教学,有环节、呈现、对话、指导、机智五个视角;针对维度三——课程性质,有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五个视角;针对维度四——课堂文化,有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五个视角;不同的视角会出现相对应的观察点。比如维度一中的准备,观察点可以是: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准备了的学生数量比?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准备(是自主准备还是教师指导或家长指导)?等等。故此,课堂观察活动前的细心准备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三、课堂观察,分工精心
有了细心的活动准备,还需要精心的分工安排。课堂观察之所以比单纯的听课效率高,就是因为它是团队观察,把所有的听课教师都合成活动的一个整体,大家分工合作,完成课堂观察。这里的安排应灵活处理:活动参与的教师人数,活动的研究性目标,观察哪些维度等都是可以调整的。比如说,课堂观察选择维度一和维度二,重点研究互动环节,显然观察的视角就需要与研究目标相关联。当然,在不影响整个活动分工安排的前提下,教师选择自己擅长的视角和观察点,会提升课堂观察的效率。
四、课堂观察,问题在心
有同行讨论:课堂观察太费事了,不如把它录下来,然后带着课堂探究的目标去观看不是更省事?录像课除了分工不明确,目标不一致外,还有两点是录像做不到的:第一,录像课不是立体的课堂,感受不到现场的氛围;第二,听课教师的观察和反映缺少感官互动。在真实的课堂中,听课教师除了按照事先排定的观察点外,还需要多些问题之心!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出发点是否匹配?记录的数据之间有什么关联?记录表之外还有哪些遗漏的观察点?等等。这些都是听课教师动态生成的资源,对自身的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课堂观察,讨论畅心
无论是课堂观察的维度,还是观察的视角及观察点,都是为了课后的讨论、总结提供系统的数据参考。在这个环节,有的老师习惯将自己的任务,按照记录照本宣科。虽然有了详实的量化数据,但缺少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在这个环节,大家汇报自己的观察数据时,有必要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恰能使思维碰撞出火花!如果说听课记录时的问题之心能生成更多的资源,那么讨论的畅心不但会提升课堂观察效率,还能促进大家的思维深度。
六、课堂观察,结束留心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同样,观察活动的结束也不意味着教学研究的结束。纵观每一次课堂观察活动,不管是准备的时间,还是参与的人员都比以往多,而且花费的心血更多。故此,讨论结束和活动小结才是我们提升自己教学研究的开始,又是指导自己平时教学新的出发点。例如,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哪些维度?从哪些方面分析教材?课堂上注意哪些视角?观察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等等。可以说在每一次的课堂观察活动中都会给我们提供详实的样本和资源。倘若留心每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的归纳小结,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实践,一定会有效地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随着课堂观察活动的平常化,也需要预防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准备不细心。区别于其它的教研活动,课堂观察需要更多前期准备。因为它不是单一的听课。所以上课教师要准备,学生也要准备,听课教师要准备,组织教师更要准备活动的主题和方向。这就是团体深度参与活动的前提,否则活动效果不明显。
篇4
2011年6月,教研室贾老师把课堂观察的学习资料发给我和另外两个老师,我读了崔允漷、沈毅主编的书——《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兼顾多个观察维度,我们这个观察组有三个人。自2011年上半年至今 ,教研室贾老师指导我们已观察了数节化学课。我们从不同的观察维度,从量化的角度对一节课进行评价,并将观察量表进行了一些修改。明确了评价一节初中化学课可以从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过程、学生活动、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设置好观察考量表,就可以试着走进课堂进行观察了。
课堂观察的第一节课是2011年6月5日在东升三中观察的申宁老师《酸和碱的复习》,因为《课堂观察》中有一些现成的观察量表,我选择了观察“学生回答类型”方面,直接用书上的量表。记得当时上课前几分钟才看到导学案,上课开始了,感到忙碌无比。鉴于是第一次观察,所以不熟悉,出现较多的是犹豫判断之余有记漏或判断不准的现象。但是醒目的数据第一次让我觉得原来从一定角度评价一节课并不是很难的事,不需要会说许多的理论。我喜欢上了这种评课方式。我观察的"学生回答类型观察量表“中有这样的内容:学生回答类型及频次记录——无回答、机械判断对否(理解为学生简单的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认知、记忆性回答(理解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推理、创造性评价回答(指的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与推理后的回答),观察的时候,分别用写“正”字的方法,学生个体表现一次写一笔横或竖,满五次就是一个“正”字。
到了6月15日,观察了两节课,一节是申宁的《酸和碱的复习》(再次观察这节示范课,感觉观察的有些到位了),一节是师院附中魏荣梅校长的《化学反应的分类》。在这之前,魏校长给我提建议说,观察的维度应该增加基础知识的落实这块内容,这样我们三个人观察的维度,总起来可以从学生个体参与、基础知识学习、教师理答、导学案编写与实施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观察记录,合起来的课堂数据记录可以从量化角度整体评价一节课。结合《课堂观察》中的有关观察表格,我进行第一次加工合成,制成了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观察量表。
接下来8月份听了地调中学张艳艳老师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探究》及37中赵菁老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分别是从:学生回答类型、个体学生参与频次方面进行观察。到9月23日,这两节课作为示范课再次进行观察。也是从这两个维度观察。其中个体参与频次的观察,是在观察表中设置了班里每个学生的位置,他或她一节课的回答、板书、个体精彩展示等均是记录的内容,并给以不同的记录标志,这样一节课下来,个体学生的表现一目了然。而学生参与的质量如何,在学生回答类型观察表中有所体现,在另外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观察表中更为突现。总结起来:对赵菁一节课“学生回答类型的观察”,得出这节课学生参与率较高,以认知记忆性回答和推理性回答频次居多,导学案设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但群答次数较多,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对张艳艳一节课中“学生回答类型的观察”结果是:本节课学生参与率较高,以推理性及创造性回答频次居多,说明老师导学案设计以开发学生思维为主线,重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从“个体参与度观察”的记录看出,两节课学生参与率都较高,说明老师在设置导学案时还是很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结合其他两位老师从教师教学及目标达成度方面看出这是两节较成功的示范课。
2011年12月20日,我组织西工片老师到27中 听了许建峰老师的一节探究课《金属材料》,有十五位老师参加。许老师是分组学习,探究式实验教学。我带着这5份观察量表,其他老师也积极参与到记录中来。这样一来,大家评课时有依据了。
篇5
那么何为课堂观察呢?我想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双重意义上的观察,即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观察。在美术课上学生的观察应该是主体意义上的观察,老师的观察应该是监察学生和自我教学调节的观察。
首先,教师的观察。教师观察必须在师生观察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进行授课过程,应该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做出的授课过程,教师如果不善于观察学生课堂反应,而只是自己在课堂上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也就是典型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听课时的行为表现而做出的互动的教学方式。
其次,学生的观察。学生观察必须在师生观察活动中形成主动性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应该是用耳、用眼、用脑、用手的系统过程。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有效地用耳朵听很重要。而仅有听是不全面的,听到的是虚的,看到的是实的。教师口授学生耳听,而只有口授耳听是不完整的。黑板正是观察的载体。教师课堂上讲解书面化的知识,正是通过黑板以及如今的现代化媒体手段来让学生实现更好的观察。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术课别是学生写生绘画课上,学生面对静物中的每一个物体的观察,则更应该是专业的观察方法:(1)要学会整体观察(观察整组物体的外部形状,即从大处入手,从整体出发,如果是色彩写生课则整体观察还应该包括整组物体的色调。);(2)物体之间的相互比较观察(要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高度、宽度及色调的深浅,如果是色彩写生,则还应该对物体之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进行对比观察);(3)利用“十”坐标进行辅观察(为了把物体的造型画得比较准确,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十”坐标线来协助我们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够判断出物体上线条的倾斜情况);(4)对物体细部进行深入观察(要想把物体画得生动感人,我们一定要学会对物体的深入刻画能力,一个没有细部的画面不是一幅好的作品。一个不善于细节描绘的绘画者是不成熟的);(5)要学会在老师的提示中进行纠正性观察(学生在绘画时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老师的提示性语言一定要很好地用于观察之中)。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赢得学生良好的观察呢?首先教师所讲的内容要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要讲究一些语言的艺术性,不能整堂课都是板着面孔,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可以用一些肢体性语言。要掌握好课堂的节奏,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做到45分钟全部集中于听课过程,有人研究过,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一般也就在10分左右便有两三分钟的放松分散过程。教师要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处在集中─分散─集中─分散如此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合理地运用好学生这种观察规律,在课堂上有效地调节好学生的观察行为,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来上一两句轻松的语言,增加一点幽默感,让学生放松一下。而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应该在轻松语言之后讲解,并且讲解的时候要严肃认真。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要有紧有松,严肃─幽默─严肃─幽默应该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相配合。因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被调动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才能有效,学生在兴奋状态下才能更容易掌握所接受的知识。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观察学生呢?首先,我们要承认不同学科之间学生的观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来讲有一定的共性。
1.学生是否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是否注意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教师在十分投入的讲解过程中能否把学生吸引了,这点很重要。教师要能够使自己所讲的知识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2.教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观察学生对教师提问时的表现。
3.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面向学生,边讲边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不能只顾照本宣科,丝毫不顾学生的反应。
4.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候,要“后脑长眼睛”,要学会侧身书写板书。随时观察学生,因为有的学生就是在教师书写板书的时候开小差的。
5.教师要不时地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课堂笔记情况,因为教师在上面讲的时候,有些学生是没有做笔记的,也有的时候眼睛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教师,而自己的手却在座位下从没停止过。他们一刻不停地在玩玩具之类的东西。
6.观察后三排理论,一定要注意后三排学生的表现。除此之外,也不要忘记前一两排学生的表现,有些前一两排学生就是利用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做出一些违纪行为的,教师高高在上,很容易把眼皮底下的学生遗漏了。
7.教师上课时要运动起来,无特殊情况教师一定不要坐着上课,因为高高的讲台很容易挡住教师的视线。就是站着也不能总是站在一个地方长时间不走动,一定要不时地变换角度,只要教师长期养成走动的习惯,学生就不敢在你的课堂上开小差。
8.教师要想办法调动更多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作为小学科教师,特别是我们艺术课老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学生向你报告,说某某学生在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者在玩什么玩具之类的东西。这时候我们老师一定要对举报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树立课堂上观察的正气。当班级中有了更多的学生投入相互监督的观察行为上的时候,相信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能够大大地提高其听课效率。
9.班主任及校级领导在窗外进行课堂观察,可以同时对学生及上课的教师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这就好比考试时的场外流动监考,从而使学生不得不在课堂上全神贯注。
篇6
一、从课堂环节来看
老师的设计同中有异,均是略处理情节,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探究主题;稍有不同的是,探究小说的多元化主题,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描法分析出马蒂尔德性格核心,从而导出虚荣是一个时代的通病,锁定西方小说善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分析人物性格,写作训练或者是续写小说结尾或谈谈从马蒂尔德身上得到的启示或故事新编,异彩纷呈。有的设计独特而精巧,只以情节为抓手,从流浪汉苏比的导入到用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形式概括西方小说情节,到分析莫泊桑小说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到续写,四位老师的设计很好地解构了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不应只指同一文本,也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是一致的,忠于文本是前提。
异构――不应简单的只指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取一定的角度建构教学过程。但无论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四位老师的教学目的都做到了殊途同归,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读文本。
二、从呈示这个观察点来看
板书能扣住重点,清晰呈现,四位老师不但继续推广使用展台,而且使用风格各异,展台很好地辅助了语文教学,课件使用目的性简洁明确。
展示学生有特色的续写,学生塑造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生动,以至于有的学生提出了主动要求分角色朗读学生作品的要求。展示学生写在作文纸上的片段,段后附有教师红笔评语,师生共同注重字的端庄大方,点评语“与莫泊桑小说情节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鼓励性语言怎不一次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一句两句话写人物启示,小组展示回目,写作要求小而具体,使学生写得快,还得写得好。“说”在小组合作中已成学习习惯,但说的热闹终究只是一个过场,写才是高一层次的训练,所以及时写、随时写更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训练,而展台的使用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引作用。
篇7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33-010
课堂观察作为一项科学的课堂研究方法,能有效地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观察的简介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传统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的最主要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不能如实地反映课堂环境。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被用来理解、诠释课堂。课堂观察发展至今,已逐步得到中内外教育界的认可,促进了学校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课堂观察研究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活动,而大班授课和硬件设施的落后对课堂观察的客观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很好地保障课堂观察的效果,先进的评价理念机制是软件设备,而小班授课教学,使得教师有足够精力进行课堂观察,先进的硬件设施很好地弥补了老师进行课堂观察的不足之处。
二、课堂观察的结果
我们以初二(3)班(以下简称三班)为研究对象,对三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观察。通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们发现:三班有60%的学生处于学习主动积极状态,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较高;有40%的学生学习状态消极被动,经常出现上课跑神、不能认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如何使他们认真听讲、及时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于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有30%的学生能主动预习课文,而认真预习课文,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更少,有20%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导致付出的努力和成绩不成正比,学习效率低;有10%的同学自律性差,有学习愿望,却很难付出行动;班上只有4、5个同学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不愿意课堂发言;勇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多数等着老师对问题的讲解;对于碰到的问题,愿意并且会查阅参考资料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0%左右,相对于其它班级自主学习的学生比例比较低;对于课堂练习题,熟悉的很多,但真正会做的很少,并且,由于粗心大意,又很容易做错;部分认真听讲的学生,并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自用,实际学习效果很差。
总之,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自律性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跑神、说话、不能认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打闹等恶劣行为,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干扰正常教学秩序。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知道有不端正学习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0%。导致态度不端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看,主要还是由于贪玩导致知识出现断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断层越来越大,最终不能跟上老师的课程进程,自身又没有改变的信心和方法,处于一种自我放弃的状态。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多,也是老师最应该争取的对象。针对此类学生,老师和家长应保持耐心,采用适合的说教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避免急功近利,对课程一点点地追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及时予以开导;家长,注意不要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对于每次的进步要给予鼓励。
四、针对学习效率低的教学方法
学习效率低主要表现为:学习努力刻苦,埋头苦干,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低于班级的平均成绩。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知道学习效率低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总的来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听课技巧,下课一个人摸索、领悟;二、不能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融会贯通,只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三、为了节省时间自学,很少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四、不注重课堂发言。针对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几个问题,老师应该找他们进行谈话,针对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于听课技巧不对的,老师要教会他们去分辨讲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
五、针对自律性差的教学方法
学生自律性差主要表现为:有很强的学习愿望,但是很难对自己进行管控,不能有效低督促自己进行课前课文的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课后作业。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知道这类学生占总人数的10%,尽管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有时还会违反课堂纪律,但是由于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也应该是老师尽量争取的对象。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管控,监督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应督促其认真听讲。最好把他和自律性强的同学做同桌,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对其施加影响,引导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家长要密切注意学生是否完成了家庭作业,留言成绩的变化,监督他们认真完成作业。
结束语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容易地找出学生学习的状况,并总结归纳出最常出现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针对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和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和总结,从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观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方法,只有不断地创新,大胆尝试,才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适应初中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篇8
一、课堂观察——“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一次听到课堂观察这个术语是在三年前,带着一丝好奇,带着一丝神往,更带着几分迫切,我和我的同事们走进了教室开始了课堂观察。上课的是一名上岗三年的教师,她按照期初计划上教研课,听课的是组内12位语文老师。只不过,上课的老师并不知道这节课有观察的任务,更不知道对其课堂的哪个方面进行观察,所以她的课是常态的,是自然的,没有特意的修饰,也没有丝毫的顾虑。此时,我知道了课堂观察是这么平民的、随意的。不需要预约,不需要刻意的修饰,执教者不需要任何的心理压力。只有“率性而为”,没有“矫揉造作”。而听课教师此时的的任务不是像以往那样埋头记教学流程,而是边看手表,边记录不同时段内教师的课堂提问。因为这次课堂观察的主题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暂时放弃其他的教学环节,只将目光、笔力集中于教师的提问上,教师的记录轻松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像一条长长的纽带串联了整堂课。既节约了记录时间,又有利于教师“牵一发而动全身”“顺藤摸瓜”地反思课堂。此时,我知道了,课堂观察是执着的、深入的。认准一个目标,钻进去,展开来,向纵深行进。听课结束,课堂观察的任务却没有结束,面对密密麻麻的提问记录问,观察者要对照评价依据细致地区分提问的有效与无效,用计算的方式形成醒目的数据,并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形成一份详实的案例报告。此时,我知道了课堂观察是延时的,精细的。第一次课堂观察,让我带着惊喜掀开了他的红盖头,欣赏到了她美丽的容颜。
二、课堂观察——“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了课堂观察的前期培训,深深感悟到对自己而言最有效的观察还是自我观察。有人说“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学研究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观察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进行教学研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师一旦以观察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观察者的眼光审视存在的实际问题,就会主动地思考现有的教育理念,遇到问题也会更敏锐,提出见解也会更独到。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大多数时候,课堂教学并没有观察者,对于课堂观察,我们不可能总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实现,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对日常课堂进行观察、研究、反思。
课堂观察有一种方法叫“课堂人种志”,所谓课堂人种志,就是课堂生活描述,是对课堂生活过程及其伴随情景作整体的、详细的、动态的、深厚的描述,记录教学内容、师生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等现场情景。用“课堂人种志”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课前预设的“疑点”、学生讨论的“焦点”、课堂生成的“亮点”,并对这些“点”进行分析,不断反思,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形成对问题的新认识。
自我观察也促使教师去寻找观察问题的各种视角,逐步建构理性分析框架,促使教师合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检验,从而使教师总结出能适应教学变化的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发现问题就探究,找到经验就升华。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正是在这种“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形成了反思的后劲,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从而使教师专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积累丰富而且珍贵的资料,有利于我们进行科研。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课堂观察的方式多种多样,做个课堂观察的有心人,善于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有选择地运用各种观察手段,从他们帮助观察逐渐转向自己独立观察,让我深深感慨“不识课堂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课堂观察——“万紫千红总是春”
为了使课堂观察更实用,更接近教师的语文教学生活实际,我们教研组尝试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改进,教科室帮助确立的主题共有7个,分别是“教师导入语、过渡语的设计”、“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情况”、“学生答题的状况”、“使用教学工具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方法上说,既有定性观察,也有定量观察,既有准确的数据介入,又有学科性的体现,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析课堂;从内容上说,既有教师层面的观察,又有学生层面的观察,还有从教材的角度去分析,多个纬度有机结合,对课堂的分析更清晰到位。
我个人承担的是“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对于课堂评价,我可喜地看到教师还是将着眼点放在鼓励性和提醒性这两种有效评价上。但教师的评价语气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性的语言上,如“嗯”。这样的评价语出现了28次,同时伴随的是教师赞赏的笑脸。而提醒性的评价语主要是在启发式的引导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往往显得有些零碎,缺少语言整体性的训练。相对来说,教师无意识地会出现重复性的低效评价及重复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课堂也带给我反思 1、课堂的评价形式可以更丰富多样些。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精彩、精练,减少课堂中的无效评价。3、教师要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一堂课中评价所占比例不是太大,但是它却可以影响学生40分钟,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我们的评价更加有效,可以更加促进我们的教学,为师生的教育教学服务。这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空间。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听评课;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12-02
长久以来,课堂观察是专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国,随堂听评课是课堂观察的一种主要且常见的课堂教学研究策略,它主要是依靠人的感官通过短时记忆方式来获取信息,但由于感官的局限性,极易造成对课堂重要信息的遗漏甚至错误的认识与分析。而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听评课的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而且使得课堂教学研究更加地细致、深入、全面和科学化。
一、课堂教学录像研究的源起、内涵与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前,虽然录像、录音等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但它远没有成为课堂研究者获取资料的经常性手段,更没有发展成为课堂研究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直到1995年,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办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首次开发出了课堂教学录像编码分析技术,被誉为是信息技术在教学研究中应用的革命性的突破。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及独特优势。
1.反复呈现,保持课堂信息完整。录像有着真实记录和随时复现的重要功能,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事实依据,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和不客观的分析,而且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可反复观察、多次研究的资料,这就为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基本条件。
2.真实重现,审视自己的课堂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授课教师能够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录像的真实重现,将有助于授课教师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课堂行为,使其问题的解决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3.突破时空限制,利于多方交流。与随堂听评课不同,以录像为技术手段的研究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现场情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在场的专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进行异时、异地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可能。
4.既可研究个案,亦可群体分析。录像研究可对一系列课例进行综合和比较,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一节课的孤立研究方法,可以使得研究视野更宽阔、研究结果更全面,而且对教师而言,因为有了直观的借鉴,更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录像研究的分析维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缺一不可的共存体。因此,课堂教学行为不仅有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彼此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互动行为。
1.学生的学习行为。①情绪表现:学生的情绪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得学生高效地学习,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明显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神情专注、主动思考、发言积极还是开小差、无精打采、不参与学习活动等。②个体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有参与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得以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学生的个体参与水平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参与时间、参与广度及参与的思维水平。③交往合作:生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既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要观察学生是否有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发表不同意见;是否能够尊重、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及时抓住要点;是否能有效利用教师和同伴提供的信息,将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中;等等。
2.教师的教学行为。①讲授行为:教师的讲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讲授内容方面,重点观察教师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根据学科特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不拘泥于对具体事实和概念的陈述和解释,更注重展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等等。其次注意讲授时间,看教师是否为学生留有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②探究行为: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表现出有恰当的探索性教学行为。如教师是否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或抓住学生自主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教师是否起到启发、点拨、合作等的角色作用,而不是独断和代办;是否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等等。
3.师生的互动行为。①问答行为:在教师问学生答中,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以及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否紧密,必然影响师生互动的广度和效度。而学生的情绪反应说明他们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反应,从而为教师改进提问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教师的反馈也十分重要,是不予反馈、判断对错、表扬、批评还是进一步补充概括。但在我国,学生的主动提问还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中,要注意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技能,鼓励、允许学生提出问题。②讨论行为:课堂讨论是一个新兴的师生互动方式,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达到比单纯理论培训更好的效果。观察分析课堂中的讨论,一是看讨论主题是否具有探讨价值,这以是否能够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为准则。二是看学生的讨论行为,以判断学生的参与程度。三看学生讨论时教师的行为。教师应作为一个“指导者”、“咨询者”、“顾问”参与到讨论当中,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应观察全班的讨论动态,对学生做出必要的指导。四是从总体上看讨论时间长短是否合适。观察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观点,是否进行了相互的交流和充分的讨论。五是看讨论结束后的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绝不是简单的正误评价,亦不是对学生的答案简单复述,而应该有必要的总结概括、思路梳理和更深层的引导。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与传统的教学研究不同,它以科学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以系统的课堂教学编码系统为基础,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最全面、最细致的课堂教学研究框架。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力求从真实的细节入手进行细致地剖析,因此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有效地改进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英飞,石荣利.新课程实施后评课活动的几个误区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4):91-92.
[2]张俐蓉.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案例研究:课堂教学录像[J].电化教育研究,2004,(5):66-69.
[3]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4):48-51.
篇10
一、观察课堂教学环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
所谓课堂教学环节,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观察者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和优化教学环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中,要观察教学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是否切合教学目标、效果如何等几个方面。
如方老师执教的《蘑菇家园》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有:(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重点: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蘑菇”家园;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方老师执教时先以讲故事揭题,通过提问“为什么要把蘑菇想象成房子呢”和课件引出蘑菇的色彩,教师和学生在课件出示的一张画上搭配颜色、添加颜色,接着教师展示示范作品,提示房子的边上还有什么,然后出示作业要求并开始制作:小组合作,用橡皮泥贴画的方法制作蘑菇家园,最后以举办蘑菇家园拍卖会的形式结束本堂课的教学。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方老师在本堂课中的教学环节没有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从学生完成的贴画作品中看出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没有有效地激发出来。比如教师和学生在课件出示的一张画上搭配颜色、添加颜色这一环节,教师和学生在画上添加了房子、小路、草地、树林、天空的颜色,使整个画面都非常的美丽,但教师却忽视了蘑菇房的美丽主要是通过房子屋顶的颜色来体现,而小路、草地、树林、天空的颜色都是次要的,这一教学环节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求也不是很切合教学目标: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橡皮泥贴画的方法制作蘑菇家园,但是贴画的形式就意味着学生作品呈现的是平面效果,而平面效果压制着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作品效果就很难彰显出来。我们和方老师一起参加了课后会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蘑菇家园》一课的执教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和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把本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教师和学生作画环节就确定在蘑菇房顶的颜色变化上,把平面贴画的作业要求改为用立体的形式把蘑菇家园建造在盘子上。在方老师执教另一班级的《蘑菇家园》时,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堂课的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感触很深,对以后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有很大的帮助。
二、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反思其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堂课中教师有很多教学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等等,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效果怎么样?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观察者在一堂课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在一两个方面去观察和突破,这样效果会好一点。
如前面的方老师在评价语言方面比较欠缺,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对她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方老师的评价语言不外乎:你画得真好、你回答得对、你真棒、你真能干。这些语言虽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肯定,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好”“棒”之类单调的词语。课后我们和方老师进行了探讨,并给方老师提供了一些建议,建议她平时有意识地多丰富自己的词语量,根据课型来变换评价语言,如制作课:“你真是个善于动手的孩子!”“你有一双巧手!”“未来的设计师就要诞生了!”;绘画课:“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和色彩真是个好朋友!”“你的观察力太棒了,长大一定能成为一名警察!”;欣赏课:“你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妙了!”“瞧,你描绘的大自然太美了!”……作为观察和被观察者,我们对这次观察评价语言活动都感受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自觉地加强了课堂评价语言的锤炼,在课堂上及时表扬,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有时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发现其优点,鼓励其张扬个性,如:“你的大象鼻子比其他小朋友都做得长,这就是你的特点!”学生在这样充满赞美的气氛下,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受到老师的鼓励、赞赏,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
三、观察课堂教学手段,反思其是否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借助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师自身水平、美术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来选择,教师运用恰当就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如吴老师在进行《美丽的热带鱼》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吴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配有声音的海底世界录像:颜色鲜艳、形状多样的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悠闲地吐出一串串泡泡……这些强烈的视觉效果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吴老师用实验拼凑的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在四周摆放的许多几何图形当中选一个大三角形接到屏幕中间做鱼的身体;再拉一个小的梯形到大三角形的后面做鱼的尾巴;小平行四边形做鱼的眼睛,鱼的基本形状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吴老师直观地让学生感知了鱼的基本形态及图形的拼作过程,知道了鱼的各个部分可以形象地看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吴老师紧接着问学生:“‘鱼’已经制作出来了,但是这样的鱼有没有刚才我们看到的鱼漂亮呀?”学生齐声回 答:“没有。”“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鱼漂亮起来呢?”“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给它配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神秘地说:“现在老师开始变魔术了,大家仔细看,老师数三个数后,你们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吴老师边点鼠标边数道:“一、二、三,变……”话音刚落,那条鱼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摆摆尾巴“咕噜咕噜”吐着泡泡,悠闲地游走了,接着课件里就传出了掌声。至此,学生的情绪达到,兴趣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向学生演示用各种不同几何形状拼接而成的鱼儿。学生们欣赏、赞叹之余,个个跃跃欲试,想亲自动手做一做美丽的鱼儿。这时,教师就顺势向学生讲解示范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美丽的鱼儿。最后,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条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的画面,对学生说:“同学们瞧这条鱼是多么孤独呀!它的身边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大家愿意为它找一些好朋友吗?”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开始认真地动手制作了。这堂课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们作为观察者也触动很深,吴老师根据小学生天真烂漫、富有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表现欲的特点,通过自己丰富的语言表达,引入直观形象、声情并茂的现代教学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呆板为生动,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我们作为观察者也从中获得了实践知识,汲取了吴老师的经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改善和活跃自己课堂教学的气氛。
四、观察课堂教学机智,反思教师课堂管理水平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复杂教学情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良好的教学机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在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中,观察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教师遇到哪些课堂管理事件、如何应急处理、效果怎么样,学生答错、犯错后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方式怎样,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要注意的方面。如苏老师执教《花瓶》一课,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不认真听讲时,就说了一句:“有的同学现在好像心不在马呀!”这种化庄重为诙谐的小技巧让学生在哄笑之后又把腰挺得直直的。在布置完本课作业要求后,几个学生又故意大声说:“老师,花瓶我画不来。”一时间,其他学生都眼睁睁地看着苏老师,似乎在等待苏老师发火。面对这种情况,苏老师停顿片刻后,微笑着对大家说:“这几位同学说话真直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点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其实,我读小学时也是跟你们一样画得不太好看,但是老师小的时候比较注意观察,慢慢地老师的画画水平就提高了。”随后,苏老师对这几位同学采取了个别的辅导,这几个同学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又如苏老师在执教一年级的美术课《有趣的脸》时,苏老师准备给学生讲关于脸部特征的夸张时,下面的学生已经对着图片在发笑了:“怎么会有这么胖的脸呢?这么小的眼睛能看得见东西吗?”“怎么头发是这样的啊?”当时的情景让苏老师一阵迷茫,不过苏老师马上回过神来,反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这样的造型你觉得哪些地方是比较有趣、比较独特的?”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纷纷说五官的形体比较有趣、好笑……通过提问、讨论与讲解,这场突发事件使学生们发现了美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通过观察苏老师课堂教学机智案例,我们对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1)教师针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可以用适当的幽默手段,巧解课堂矛盾,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2)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从而化解课堂偶发事件中的矛盾。我们每一个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应该努力培养和训练出自己良好的课堂机智,提高自己管理课堂的能力,以此促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