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30 18: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学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科学实验

篇1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要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生活,目标要小而实际,实验材料要简单易得,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教给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分析总结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关注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强化动态生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构建轻松和谐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实验扩散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创新思维。科学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规律大都是通过实验研究而获得,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直观的感性知识,通过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例如,“光学”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观察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现象,演示三棱镜下太阳光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实验,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感受神奇的太阳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彩色光产生的原理是是什么?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究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2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方法策略

2.1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观察力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基本方法,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实验现象,发现实验中的变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科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例如,《水果》的教学,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梨和苹果的袋子,让学生用手摸出这两种水果,经过观察描述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点,然后就两种水果做全方面的比较,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观察苹果和梨外观特征,教师将苹果和梨分别切开,让学生继续观察它们的内部组成,让学生品尝水果的味道,指出它们的区别,将学习变成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眼舌口鼻等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告诉学生观察事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耐心观察的习惯。

2.2边做边学,传授科学方法

“做中学”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包含思考的环节,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说:“动手能力实际上就是动脑能力。”小学科学实验不仅要教会学生动手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动脑,小学科学课实践性很强,蕴藏着丰富的探究科学的方法,教师要重视实验方法的渗透,把握实验的关键点,有效控制实验节奏,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实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的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探究实验原理,教给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地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植物的生长》教学,植物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

2.3走进大自然,激发探究意识

科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都有具体的反映,生活处处有科学,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科学问题,服务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最终作用,许多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生活趣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小学科学课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尝试从科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的导入,科学例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生活出发,分析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寻找、观察各种动植物,很多学生对昆虫感兴趣,碧绿的草坪,灿烂的花朵,翩翩飞舞的蝴蝶,婆娑的柳树都是学生的观察对象,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安排学生观察各种昆虫,让学捕捉,用瓶子装起来,采集植物制作标本,认真观察分析,找出各种生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分析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探寻它们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理解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广阔的大自然是科学课教学的资源库,发掘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实验设计,创设探究情景,为学生创造探究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结语

篇2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实验开出情况记录表》等。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我们力争演示实验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达到100%。引导每个学生亲历各个实验探究过程,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常规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师应与其他学科密切合配,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学期初要制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并认真填写《实验进度表》,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时,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学生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任科教师都要仔细批改。

3、实验教师要按照《实验进度表》认真准备实验。若需要药品和仪器,要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购买。同时,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积极改进仪器及自制教具。

4、凡有危险性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事先讲清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其后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实验,不得随便让非实验人员操作。坚决杜绝学生将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

5、做好实验前后的仪器、药品检查和记录工作。

6、做好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工作。

7、整理好实验档案。

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必须将实验室管理条例挂放在显著位置。第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防火、防电

(1)防短路、漏电。实验教师要加强防火及防电害意识,不能麻痹大意,应不时督促检查学生的防火及防电害工作。在学生实验前必须保证电路及各种电器的完好,认真检查插头插座是否合适或松动脱落,电路绝缘是否良好,有无破损、漏电、短路等情况,各种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排除解决。防止乱拉乱扯电线。

(2)学生做实验时,对易引起火灾的实验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避免事故发生。

(3)严禁在实验室吸烟。

实验室都配备灭火器,实验教师要会使用,并经常检查,保持完好,到期申请更换。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处置,一旦发生火灾要主动扑救,及时报警(电话119)。

2、防盗、防破坏

(1)实验教师每天离岗时要关闭应关闭的电源、水源,锁好门窗。门锁及门窗插销要保持完好,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报修。待修好后再离开。

(2)学生实验完毕,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标本和模型作及时清点和整理,归柜保存。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不按实验规程和要求做,损坏仪器和标本,须按损坏程度,要记录清楚,作价赔偿。

(4)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不得离开,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篇3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融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比较少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本身是强调动手活动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因此,要特别强调生本教学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地位的核心就是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在整个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带领作用。比如说,在小学科学实验“测量水的温度”这一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准备好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指导小学生将烧杯分别盛满冷水和热水,然后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先测量冷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冷水烧杯里,观察读数并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很有可能由于生性比较好奇,可能会颠倒了冷热水的测量次序,教师在小学生正常读数的过程中,不必过多参与,只要说明实验的要点并进行身体力行的实验示范就可以了。

二、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小学科学课堂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生本教育理念之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堂的设置,由于小学科学实验课本身强调动手能力,这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特点是矛盾的。因此,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起来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效果竞赛,这一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比较争强好胜,自尊心和荣誉感开始萌芽,因此,利用小组竞争制和实验结果的团队竞赛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检验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比如说在学习磁铁的性质小学实验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初应该准备条形磁铁,同时还应该准备好不同性质的被吸引物品,例如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从家里拿来一些小的不同性质的被吸引物体,课堂上首先教学生做吸引实验,按照一定的步骤用磁铁吸引不同的物品,记录下吸引不同物品时磁铁的反应速度和是否能吸引成功。

三、生本教育理念之下注意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实验和科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也要注意合作观念,这是由于实验课本身是需要协作的,各个环节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人的同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安排科学实验课中的细节内容,并且取长补短,通过协作来共同完成实验的最终目的。比如说,在进行遥控点火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进行之前就应该为小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直到火苗迅速点燃的过程,同时不要出现安全伤害。在对于实验的最终磨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实验的难度而经历失败,要是在这个时候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完美完成遥控点火的过程中,由A学生来操作整个的实验过程,B学生负责吹灭点燃的烟丝,C学生负责在同时点燃蜡烛熄灭时冒出的烟丝,观察火苗迅速点燃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相合作的实验小组,有人负责观察,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遥控和统领全局。在遥控点火的过程中,整个实验必须要在实验之前让几个操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将整个操作过程多次演练和理顺,尽可能地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方面掌握实际的操作知识,另一方面明确学习的能力和重点。实验并不是游戏,而是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理论的必要途径。因此,对于实验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合作保证实验的完成,对于实验进行具体的理顺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完整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化流程。

四、结束语

篇4

疑问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39—0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键。

一、动手操作,突出实践性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在教学中,一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二要拓展实验的空间,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加上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自主进行动手实践,获取科学知识。

二、走近生活,增强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长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在上学路上的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三、动脑思考,注意启发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应该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

篇5

一、实验设计要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出真知。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就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些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自己亲手实践的经历却很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时,教师设计了实验,带着学生到实验室上课,教学地点的变化,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每当科学课我一走进教室,学生便雀跃欢呼。那场面,表现出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我在每课的实验设计中,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全面,让大家都动手来做一做。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乐趣,轻易地掌握课文内容。在教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中,让每个小组在实验桌上装好杠杆尺,然后,向学生提出:“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由他们自己去探讨这些问题。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既强化了对杠杆原理的认识,又从中找到一些研究规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应用到亲手操作,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从中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和掌握课本内容的目的。高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但他们对科学还只是停留在好奇的层面,往往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并从中悟出道理,找出技巧与规律。在教学“滑轮”这组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组装出一个定滑轮,向他们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样的滑轮?”再让学生在滑轮上的绳子一端挂上钩码,用手拉动另一端,让学生体会一下。然后用直筒测力计去拉,看看需多大的力,并说说能否省力。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用定滑轮提升物体,不能省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每个小组一个滑轮:“你们可做出能省力的滑轮吗?”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学生小组共同合作,结果,学生把滑轮、滑轮组的实验都自己做出来了,感到非常高兴。在教学“拱形的力量”时,教师让学生每个人用硬纸板做一个拱形放在桌上,在拱形上面放上笔等文具,让学生自己观察:“当拱塌下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使拱能承受较大的压力,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了开头的示范实验,他们开动脑筋,再次动手。结果,全班学生很快发现用课本把拱的两边抵住,拱顶能承受较大压力。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再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并结合实际提问:哪些地方运用了拱形?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拱形的力量。这样的实验设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

三、实验设计要充分发掘并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

篇6

一、一起收集实验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众所周知,小学实验课是需要很多实验材料的,即使实验室里面有很多我们需要的材料,但是有r候还是不能够保障实验的需求。这样的话,为了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老师就需要学生收集一些与实验有关的材料。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将一些下次做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进行总结,然后列成一个清单之后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了解下次实验所需材料的同时亲自收集材料,这不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下节课所需要做的实验。当然,也有一些教学材料是学生没办法收集到的,这样就需要老师亲自去收集这些教学材料。

例如在苏教版的小学科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土壤里面有什么”。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每个人去收集一些新鲜的土壤,并且在土壤里面还要包含一些人们能够看见的植物以及一些看不见的微生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壤里面的成分。除此之外,比如在苏教版教材中进行《电磁铁》这一实验内容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们自己去动手制作一些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在讲解电磁铁这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传授如何去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提供一些制作电磁铁的材料,比如导线、电池、大头针等材料,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制作。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制作电磁铁的话,这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

二、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情境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在这个学习环境里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地进行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新事物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及更高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悬念是相当重要的。在利用创设悬念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并且根据授课的学科特点,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小学实验时,有一个关于“金鱼”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金鱼的形态以及运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去仔细地观察自己家鱼缸里面的金鱼,或者去卖鱼的店铺里面观察金鱼的形态以及运动,并且让学生记录自己所观察的结果。在老师对金鱼进行详细的讲解时,学生可以发表一些自己通过仔细观察金鱼之后得到的看法,然后老师对学生所表达的看法进行点评,最后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鼓励,并且让学生多加观察身边的任何事物,这样将会对学生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新的认知结构

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实验;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尤其对自然的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是最大的。因此,小学阶段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时机,也是在小学开设学科试验课的原因所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小学阶段的学生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都是进行科学教学的最理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进入中学和大学后,就能更好地发展,而科学课堂上的实验对培养其思考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在于对学生潜能的挖掘,让学生勤于思考,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实验,探究科学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上实验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节课时,六人分为一组,由小组长负责,派同学1从老师那儿领取食盐,同学2用天平称取实验需要食盐的量并记录数据,同学3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同学4把食盐溶解在水中,并观察马铃薯是不是浮起来了。加了三次食盐,马铃薯终于浮起来了。在小组长组织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整节课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把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实验验证猜想,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实验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经历了从猜测———制定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善于用脑,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的个体认知的差异性,导致教学中会有一些学困生出现。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用耐心和热情去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人人有事做。例如,在《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节课上,我把课堂设在学校有花园、草坪和有树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都可以找到各种昆虫,便于同学们观察。他们自愿结合,两人一组,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和本领。他们兴高采烈,轮流着边认真观察,边详细记录,那些平日里一声不吭的学困生也活跃起来,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或与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或心悦诚服地点头称赞……让我想不到的是,科学课竟然极大地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而且他们在看中学,在看中玩,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乐在其中。同时也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最后,我特意读了几个学困生的观察记录,他们的记录详细、认真。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无形中让学困生觉得“我能行”“我最棒”,树立了自信心。

三、实验让学生合作学习更具凝聚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一个学生的个人主义。在学习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的合作对象,制定方法,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善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新的思考。科学课“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这一学科的性质更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合作探究,而这种合作必须以个人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作为基础。小组中的个人思想是各种各样的,在合作的初始阶段,小组成员只要能达到共识即可,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制定周密的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例如,在《摆的研究》中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各小组应先制定一份研究计划,即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试验方法,我们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等。然后按计划开始实验。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先猜测后实验观察结果。学生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摆锤,让摆小幅度地自由摆动。学生2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学生3接着增加摆锤的重量,是原来的两倍、三倍,但绳长不变,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比较观测结果,组内同学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发现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不改变摆锤的重量,把绳长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三倍,同样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看看加长绳子会不会影响它摆动的快慢。

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教师教学中,要激发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以科学实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去钻研,就会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例如,记得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时,有些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的耳朵长在头上,而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为什么昆虫的头上有触角,而我们的头上没有?为什么昆虫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还能分辨各种气味?”我觉得“问”比“学”更重要。我们可以把以学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转变成以问为中心的“问题型课堂”,以“问”导学,以“问”促学,以“问”成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问”———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浪费了学生的智力资源,扼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从而没有了创新活力。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提出一些荒唐的、奇怪的问题,我们都不能训斥、否定学生,而是要和他们一起探究提出的问题,进行启发,及时给予指导,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五、实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身边事物一些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并且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科学实质上就是生活的学科,它直接一源于生活,小学科学与生活相互紧密联系,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对于学到的科学知识,应该引导学生用于生活中,并且能够加以创新,形成发明。例如,学习《热胀冷缩》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啤酒或饮料都装得不满,这是为什么?更应该明白水泥路面块与块之间都留有一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理解了物体的上升和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之后,就要去试着解释为什么重达好几十吨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潜艇的上浮和下沉又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总之,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抓好科学实验教学,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一定要重视科学实验,上好实验课。这样,犹如给学生插上了一对翅膀,可以在探究未知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刘金茹.谈如何建设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2]郝成三.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3]高利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小学科学,2014,(08).

篇8

一、精选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进行科学课堂实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进行调查,并根据教情学情调查结果选择科学实验内容。这样才能提升实验针对性,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联系,教师在进行实验内容选择时,要重点考虑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学生对实验内容熟悉,其参与主动性会大幅度提升,并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形成更为广泛的学习认知。

《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看大屏幕上的大树,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开始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从照片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东西,但并不能看得特别细致,不如直接去实地观察大树,那样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观察之前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要亲自观察大树?观察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呢?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内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大树。最后,让学生展示观察实验结果。由于教师实验选择、引导都比较恰当,实验效果非常显著。教师选择在校园之内展开观察实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事先带领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都为下面的观察实验作了坚实铺垫,确保学生观察更加有效。

二、优化验引导,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在引导实验时,教师要有优化意识,针对不同实验采取不同引导方法。科学实验主体是学生,教师可以作一些示范引导,但不可忽视学生的参与互动,真正将实验交给学生独立操作。为提升实验引导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展示,讲清实验操作要领,帮助学生明确实验学习目标,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

在进行《观察水生植物》学习时,教师将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分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将其放入水槽中。为确保金鱼藻沉到水底,可以在水槽中放入一些橡皮泥。引导学生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画出来。然后将橡皮泥除去,再观察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实验操作,很快就给出观察结果:水葫芦和金鱼藻都能够浮在水面上。教师让学生剖开水葫芦的叶柄,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操作之后给出结果:叶柄中有一些海绵状气囊结构。教师设问:是不是所有水生植物都会有这样的结构呢?学生陷入思考之中。教师实验引导步骤清晰,学生跟进操作,顺利完成实验目标,逐渐构建学习认知,这说明教师实验引导是成功的。

三、拓展实验训练,塑造综合科学能力

科学实验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教师要注意对实验训练进行延伸。特别是一些观察性实验,具有多次性、长期性等特点,教师要发动学生延伸实验空间,利用多种学习机会展开课外实验操作,以拓展实验学习认知范围。

如《蜗牛》一节,教师设计实验:观察蜗牛身体、运动和反应等情况,并饲养蜗牛。学生顺利完成前面的实验操作,对蜗牛的身体特点、运动形式、反应灵敏度都有一定认知,但饲养蜗牛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发动学生讨论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很热烈。教师提醒:在具体饲养过程中,要作好相关记录。记录蜗牛吃食情况、运动情况,特别要关注蜗牛生长情况,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特点。教师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这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因为操作比较简单,这样的实验活动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并在继续实验中获得更多学习认知,以提升学生科学实验综合能力。

篇9

我们樊宋完小矗立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担负着众多农村孩子的教育任务,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教育经费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是相当薄弱的环节。多年来,我一直兼职科学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对科学实验深有感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欠缺

无实验设备或者是缺少实验设施是农村小学难以开展实验教学的客观原因之一。没有实验器材,教师无法做演示实验;没有实验室,学生无场地去动手实验。

2.专业师资力量欠缺

在农村,科学课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由于多种原因,有的学校本身教师就缺乏,工作量大,像科学这样的副课只好得过且过,科学中的实验课就更是可有可无。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师指导,动手能力就相应的弱。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即使是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却没有教师愿上实验课,这跟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把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上,认为作为“副科”的科学及相关的实验教学只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内容。所以会出现课本中该教师演示的实验不演示,该学生做的实验不做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性不够。除掉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不谈,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农村很少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观因素。

二、农村小学应如何开展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1.教师要改变观念,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购买一些较易获得的实验材料,向学生征集实验材料,保证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能够开展

农村小学实验设备陈旧不全,无实验室,无专业教师,加上经费不足,学校无力添置实验器材,这是客观原因。但是我们的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原因就不上实验课,就忽视科学课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虽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等实验设备齐全了再来上实验课。即使教师能等,成长的学生能等吗?不能。所以教师应立即行动起来。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设备,不让资源闲置。有些学校很早以前购置了一些实验器材,教师可以把还能用的器材整理出来,哪怕是一个烧杯或是个量筒,都可以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看看,使学生头脑中概念的东西变成实物。其次,有的器材设备,学校是完全有能力购置的,如灯泡、磁铁、导线、电池等小件材料。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购买。这些实验材料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要看学校重不重视。再次,还可以开展自制实验器材的活动,向学生征集铁钉、弹珠、瓦楞纸等易得材料,这样可以弥补现有实验材料的不足。

2.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教学

受条件的限制,碰到没有的器材,书中实验内容是很难展开的,可以采取教师当堂不演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形式,下堂课借助学生的实验成品来演示的形式。

例如,在做《种子发芽实验》,课堂上先讲解实验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回去做实验。没有烧杯,就用废纸杯来代替。我看到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他们带着自己培育的绿豆芽来学校时,我非常激动。我在课堂上借助学生的实验成品讲解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当然也有做得不成功的实验,我就与学生共同探讨那些种子为什么不发芽,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

3.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篇10

小学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以,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我认为: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科学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课前动手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科学教学中的每项实验,尤其是分组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反复做一做,做到心中有数,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需要改进,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实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从而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时,在提前做:用一个钩码或两个钩码做下沉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清水、盐水、糖水、酒精)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时发现,现象不明显,数据非常接近,甚至完全一样,后来经过思考,我改用装有螺丝帽或装有沙子的较大的塑料药瓶做为下沉的物体,再次做上面的实验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实验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在分组实验教学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装有沙子的较多的塑料药瓶作为下沉物体做实验时现象明显,学生收集数据成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准备"实验,改进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小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感到新鲜有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喜欢动实验桌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并相互说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早已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云外。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进度和实验效果。因此,进实验室前要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的前提条件。

3.培养实验骨干,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大多是分组进行,没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实验效果及效率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人数多、分的组数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小骨干担任小组长,必要时,对他们事先培训,提前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好自己的组员,指导同组同学的实验,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教学。

4.分步进行,做好小结

每节实验课往往含有多个实验项目,让学生一口气做完,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程序、问题,或实验目标,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一步步深入地实验。让学生沿着"疑问――实验――小结――新的疑问――新的小结――新的总结形成理性认识"的程序一步步实施。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想一想,再小结一下,就容易总结出规律,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也能让学生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培养学生慎密的思维和严谨的作风。

当然,实验课不能统得过死,在时间充足和安全的前提下,可结合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放手让学生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热情。

5.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

所谓小学生科学学习困难,是指小学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最终导致"学业不良"。主要表现在:

5.1 科学学习的主动性较弱、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明显不关心,或者是偶尔对自己感觉兴趣的事物、现象作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并不深入探究。他们在班级或小组成员中常常以"观众"的身份出现。

5.2 科学学习的坚持性缺乏。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对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周期性的科学学习活动难以开展下去。特别是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不能自主开展,甚至根本不开展。如:对探究植物生长周期的种植活动、探究动物的饲养活动、观察天象的观测活动等需要持续观察、记录、实践的活动对他们而言是难以完成的。

5.3 科学课堂违纪行为较多。科学课难教成为老师的一种普遍认识,其中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干扰教学成为重要的原因之一。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中常常在小组交流中自由高声讲话而内容与交流内容无关;实验、制作等活动中不按要 "窜"到别的小组捣乱;弄乱或损坏器材;集中求操作,发现异响、玩弄材料;交流时不注意倾听等干扰学习活动的事往往发生在他们身上;科学作业质量和测评成绩差。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不喜欢记录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活动的发现,书写凌乱不认真,故意损坏活动记录手册等科学作业。

6.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6.1 我国科学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跟实际生活脱离。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考试评价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获得"满意"的教学成绩,只学必考内容,其它内容可以少学或不学。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科学课缺乏与自然生活相联系,缺乏与现代科学学习理论倡导的以探究为主学习策略。在科学学科目前还不是小学核心学科的情况下,这种与学生生活脱离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学习理论相悖的教学方法让儿童难以走进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