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可视化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安全可视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防安全可视化

篇1

关键词:病毒;系统还原;网络安全

1网络病毒特点及应对

病毒通过网络侵入电脑,受感染的电脑运行速度下降,系统资源被破坏,无法响应用户的正常指令,网络无法使用。防治网络病毒一举成为网络领域重点研究课题。

网络上病毒的传播及传染方式相对复杂:感染终端一服务器硬件资源一服务器硬盘共享资源一其他终端设备。电脑病毒在网络环境下所展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如表1所示。

2校园网络中的总体防毒措施

计算机间的通信就像人们走亲访友一般,从一个门进入另一个门,而网络病毒也会想方设法地跟着偷偷溜进来。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不仅仅需要病毒防范技术,还需要遵守管理制度,出台法律约束,并加强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毒技能,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述:

信息安全体系=法律+意识+技术+管理+技能

用户对病毒的防范技术的掌握是有效防范病毒入侵的必要手段。病毒防范的一些基础技能是每个网内用户必须掌握的,如杀毒软件的基本功能的使用,某些典型病毒的防范技巧等,也可以请专业的反病毒公司进行指导。如果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防毒查毒杀毒能手的话,团结起来便会成为有巨大力量的天网,那么病毒将无处藏身,无路可退,最终无法生存。

应通过对网络端口类型分析、端口状态分析、关闭不必要的端口等网络自身的防毒措施对病毒进行抵御。在网络本身所具备的防病毒体系和防火墙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对网络病毒的制约的基础之上,校园网内还应提供卡巴斯基等强力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查杀。

某学院教学楼网络中心机房结构如图1所示。

网络病毒及木马对校园网和终端的伤害是特别大的。曾几何时,熊猫烧香肆虐着局域网内的所有终端设备,ARP病毒也曾经困扰很多高校机房。一旦感染此类病毒,老师无法正常教学,学生无法正常练习,行政人员无法使用正常的网络办公,所以防治局域网内的病毒就成为第一个要抓的重点。刚才提到的行政办公人员和使用教学设备的学生、老师是校园网中最主要的使用者。行政人员的设备终端包括计算机和手机设备,多通过各自办公室的路由器连接到楼层交换机上,因为有网络防火墙的保护,办公室内部的病毒传播有限,防治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在终端安装可靠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即可。而使用教学设备的老师和学生则更加难以控制,终端病毒需要特别防范,不同WLANT的病毒传播也不得不防,所以要维持校园网络畅通真的是困难重重。

对于教学人群密集的教学楼内的计算机设备,需通过2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防范病毒的传播和入侵。首先,对购置年限较长的计算机实行无硬盘化管理,也就是无盘工作站模式,由千兆线连接交换机及服务器,由服务器实现对软件的安装、维护和升级,只要局域网络畅通,服务器没有断电,所有无盘工作站都会正常有序地运行。当然,防毒也只限于服务器了。其次,对购置年限较短的计算机实行还原保护管理,也就是安装保护卡,给所有入网的教学设备安装了保护卡,由千兆线连接交换机,对所有硬盘区域进行细致分析,多系统划分,多功能划分,开机还原,具体化安排课表,完全控制学生机合理操作。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纯净,杜绝病毒和木马,给老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机房及各系部办公室客户端的安全细化设计

在客户终端上必须安装一些应用软件保证和维护校园办公和教务的正常进行。

(1)系统杀毒。正版的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由于升级繁琐、兼容性差和对硬件要求高,很难普及。360安全防护系统可以很好地补充漏洞,它能查杀木马,管理插件和软件,清理系统垃圾,手机管理,修复被弃管的XP漏洞等。同时提供系统实时保护,全方位捍卫用户系统。另外,还有配套的360杀毒软件,结合起来一起使用,效果也是很好的。如今多数学校的大部分系统都使用360安全卫士及配套杀毒软件。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消防安全保卫为主线,以减少一般火灾、防范重特大火灾、杜绝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重点工作及要求

(一)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新《消防法》),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意见和措施,全面推进新《消防法》的顺利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规,细化量化消防工作任务指标,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级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健全和落实消防工作部署、督查、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度,明确政府各部门消防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联动执法机制。着力抓好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积极探索在乡镇政府设立消防安全办公室等形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消防监管体系,切实抓好基层消防工作的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确保基层组织履行消防职责到位。

(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功能划分及相关专业规划的调查,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规划布局。年内完成重点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财政、建设、公安、规划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认真开展好新一轮城市消防规划编修工作。各级要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要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并确保落实。按照“快补旧帐,不欠新帐”的要求,加快城市消防站、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市政消火栓完好有效率达到95%以上。依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公共消防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消防队伍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政企联办、村企共建等模式,在乡镇建设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村庄建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消防规划和消防车道、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及灭火救援设施器材建设,初步在全区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火灾防控体系。

(三)强化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以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消防安全保卫为主线,从3月份至10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分三个阶段组织开展“全警全力、平安全运”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一、二、三号行动,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继续深入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九小场所”和“三合一”建筑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部门执法联动机制、火灾隐患整改责任机制和重大火灾隐患举报、通报、公示、挂牌督办机制,切实加大对火灾隐患的整治力度。在全区人员密集场所积极推行推闩式门锁系统、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错时检查等物防、技防、人防措施,确保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加强消防设施和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违法经营消防产品等行为。

(四)优化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继续推行以“六化”为核心、以“标识化”、“可视化”为载体、以“123”(即一畅两知三能)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由消防大队及公安派出所分级组织实施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指导,并组织专项检查验收。上半年,完成对全区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分类评价,并逐步向其他社会单位推开;年底前,完成对全区50%“九小场所”的分类评价。积极探索建立消防安全等级公告、消防安全星级挂牌、消防安全等级与企业信誉等级认证、保险费率挂钩联动机制,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消防安全监管模式,切实推动消防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深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新《消防法》的宣传普及为重点,以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为载体,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媒体联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灭火基本技能和逃生基本方法,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推行消防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率达到100%,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篇3

为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结合我镇消防安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重点行业管理和消防基础建设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全面提升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建立完善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风险隐患的消防管理责任链条、火灾防控体系、监测预警机制,推动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消防安全突出隐患有效根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全面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危险化学品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老旧场所等场所领域的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2022年底前,全镇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有效根治。

——消防治理责任机制明显加强。全面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行业集中约谈、社会曝光警示机制更加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全面落实,社会单位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火灾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风险研判、精准治理、源头管控的火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全面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2022年底前,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基本建成,差异化精准监管全面推行。

——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改善。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消防安全纳入主要行业领域职业培训内容,推动企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全面落实。2022年底前,实现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社会消防安全总体环境全面优化。2020年至2022年,火灾总量和亡人数量总体下降,较大火灾事故有效控制,重特大火灾事故根本杜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六个方面重点整治,集中解决突出风险隐患。

1.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1)单位和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划线管理。组织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小区的管理使用单位,按标准对消防车通道逐一划线、标名、立牌,实行标识化管理,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所要将新建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要内容。

(2)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规划所、专职消防队对辖区老旧小区进行摸排梳理,结合老旧小区的建成年代、建筑高度、周边环境、道路管网等方面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原则,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消防“生命通道”。

(3)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派出所、规划所、安监站、专职消防队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治理。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过程中,需要查询机动车所有人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的,XX交警中队予以积极配合、及时提供。

2.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一是严格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要求,探索建立并推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承诺制度及高层建筑“楼长”制度;二是采取管理使用单位自查或聘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等方式全面排查测试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指导高层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建立维护保养制度,鼓励聘请消防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消防设施维保工作,逐栋解决消火栓无水以及消防供水不足、压力不够等问题;三是管理使用单位全面自查高层建筑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等问题,逐项登记整改修复;四是每栋高层公共建筑和每个高层住宅小区依托社区网格员、保安人员、管理使用单位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一支微型消防站队伍,配齐配全消防器材,开展实战演练。

3.开展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综合整治。一是建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自查评估,全面落实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依据规范和行业标准组织更新改造老旧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完好有效;三是依法建立完善企业专(兼)职消防队,建立安全事故工艺处置队或工艺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贴近实战的技能训练和综合演练,优化事故工艺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制定工作方案、投入专项经费、明确工作责任,利用三年时间,分步完成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企业消防力量建设三项任务。

4.开展“九小”场所及老旧社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1)抓好“九小”场所突出风险治理。组织综治网格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专职消防队员等力量,运用“九小场所”登记管理系统逐类场所、逐类风险进行登记排查,分类建立台账;各有关站所督促所属行业小场所开展自主登记并自查隐患。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约谈警示、挂牌督办等措施,并通过落实合用场所“4+1”、沿街店面“3+1”等物防技防举措,逐一督促整改到位;对问题突出的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2020年9月底前,以街道为单元,全部排查完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21年底,“九小”场所突出隐患有效整治。2022年,建立有效的“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管机制。

(2)抓好老旧社区突出风险治理。针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突出风险,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组织升级改造消防设施,推动落实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消防安全条件。2020年起,逐年将老旧社区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每年督办整改一个老旧社区火灾隐患问题。2022年,以街道为单位,老旧社区基本落实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

5.开展新材料新业态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1)抓好电动车突出风险治理。市场监管分局要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改装电池行为。专职消防队要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各村(居)委会要牵头推进居民住宅区尤其是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居民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的增设工作;规划所要将住宅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要内容。

(2)抓好彩钢板建筑突出风险治理。自然资源所、城管队、规划所要对人员密集场所、施工现场违规搭建、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彩钢板房开展专项检查,每年依法组织整改一批、拆除一批。

6.开展乡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加强对小微企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集中治理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房改、水改、电改、灶改、路改等工作,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加快乡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重点要对乡村住房内堆垛柴火、稻草以及独居老人住房与灶台未分隔设置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和有效治理,有效降低乡村火灾风险。持续深化消防安全扶贫工作,加强乡村地区“老幼病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人群居住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

(二)推进重点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开展行业单位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织行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和达标创建活动。镇消防专职队要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加强工作检查协调,提供消防技术服务。2020年,组织对学校及幼儿园、养老服务机构、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卫生院、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建筑等行业单位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列出隐患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及时消除火灾隐患。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50%的行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2022年,行业单位突出火灾隐患基本整改完毕,有效落实行业标准化管理,社会单位自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1.加强专职消防队站建设。到2022年,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消防救援队站体系。

2.加强消防装备建设。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要,坚持快补短板、优化结构的原则,按国家标准配齐配强各类攻坚及专业装备,完成各类器材装备的统型建设,强化器材装备的信息化、全寿命管理。

3.加强消防水源建设。按照“快补旧账、不欠新账”原则,加快推进城镇市政消火栓建设,并督促供水单位加强市政消火栓的维护保养。2020年,圩镇新增建设消火栓6个,全圩镇消火栓达到10个。

(五)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镇宣传办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司法所加强消防普法宣传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内容;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课程。

2.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结合“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社区民警、村(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安保人员、管理单位人员、重点单位员工、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2022年底实现全覆盖培训。企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3.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体验教育。按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标准》要求,依托各类安全宣传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一警六员”消防体验站。

三、整治步骤

从即日起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

按照镇安委会统一部署,启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各村(居)、各有关站所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站所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治理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治理时限等内容,全面做好本村(居)、本站所行动的部署发动。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

各村(居)、各有关站所对本行业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明确排查时间表、整改路线图、工作责任人,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确保各项排查任务精准推进落实。

(三)集中攻坚(2021年)。

各村(居)、各有关站所对照前期排查的“两个清单”,坚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细化各项治理举措,实施差异化整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全面落实政府挂牌督办和跟踪整治,强化政策支持,配套资金保障,确保按时整改销案,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四)巩固提升(2022年)。

各村(居)、各有关站所结合实际,在推进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整改的同时,分析共性问题,研究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出台一批配套举措、形成一批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本地区本行业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的系统性、机制性治理举措,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居)和相关站所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进行研究部署,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主体。

(二)强化监督执法。

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依法采取罚款、临时查封、责令“三停”、行政拘留等措施,逐个督促落实整改,始终保持火灾隐患整治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统筹推进。

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整体规划部署本地消防工作,保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特点,研究采取差异化的工作举措,提供相应的治理政策支撑,确保治理实效。

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消防)

序号

整治项目

整治内容

突出问题

责任单位

整治要求

完成时间

1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单位和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划线管理

单位和小区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堵塞、封闭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对消防车通道逐一划线、标名、立牌,实施标识化管理;未完成的实行政府挂牌督办整改。住建站所将新建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要内容,支持已建成的住宅小区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取消防车通道改造划线费用,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对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实行标识化、规范化管理。2020年底前未完成的,政府挂牌督办整改

2020年底长期坚持

2

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

多数老旧小区为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加上初期规划不足及后期调整滞后,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堵塞、封闭现象大量存在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定实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方案,完成2020年治理任务,2021年底前,全部老旧高层住宅小区完成消防车通道治理。其他住宅小区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分批督办整改。

2022年底长期坚持

3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加强规划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初期规划不足,停车场、停车位、停车设施配置数不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将新建停车场列入“十四五”相关规划;列出三年工作计划,新建一批公共停车设施;严格落实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有关标准要求

2022年底长期坚持

4

优化停车资源管理使用

停车场、停车位、停车设施等停车资源少,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建立完善弹性停车、错时开放、潮汐停车、共享停车等政策机制;老旧住宅小区周边的路侧停车场等公共停车设施,对老旧住宅小区居民实行优惠停车;对于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小区,引进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合理利用空间规划建设停车位

2022年底长期坚持

5

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

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与公安交管站所共享机动车所有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建立联合执法管理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6

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消火栓管网无水或消防供水压力不足;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使用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微型消防站建设不符合要求

各乡镇政府;县住建、消防救援及其它有关行业主管站所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2020年

排查登记的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消防供水不足、压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建立完善消防管理机制

2021年

打造示范引领单位,推动市政府出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全面优化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能力水平

2022年底长期坚持

7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地下空间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地下空间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使用性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被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设施设备损坏;违规用火用电用气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全面排查测试,清理占用堵塞封闭问题,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制定地下空间消防安全三年整治计划,重点督办整改一批地下空间严重问题

2020年

排查登记的地下空间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建立完善消防管理机制

2021年

全面优化提升地下空间消防安全能力水平

2022年底长期坚持

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021年

达标率实现100%。

2022年底长期坚持

8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工艺设备复杂,火灾风险高,爆炸危险性大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建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更新改造老旧消防设施器材,建立完善企业专(兼)职消防队,探索应急资源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石化企业列出三年计划,分年度开展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企业消防力量建设。

2022年底长期坚持

9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九小”场所及老旧社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抓好“九小”场所突出风险治理

点多面广,普遍存在安全投入少、硬件设施差、安全管理水平低、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差等问题;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监管盲区较大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逐类场所、逐类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分类建立台账

2020年9月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约谈警示、挂牌督办、媒体曝光、信用惩戒等措施,落实合用场所“4+1”、沿街店面“3+1”等物防技防举措,逐一督促整改到位;对问题突出的要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年底突出隐患有效整治

2020年

建立健全“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0

抓好老旧社区突出风险治理

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设施缺失;疏散通道不畅通;防火分隔不到位;电气线路老化;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多;私搭乱建,“三合一”现象普遍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将老旧社区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督办整改一批老旧社区火灾隐患问题

2020年

落实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1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新材料新业态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抓好电动车突出风险治理

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改装电池;违规停放、充电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改装电池行为,建立公布曝光、联合管理机制;出台居民住宅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政策意见,作出三年规划建设部署,2020年,对需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进行排查,摸清底数

2020年

50%的居民住宅区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要求措施

2021年

居民住宅区全部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要求措施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2

抓好彩钢板建筑突出风险治理

在人员密集场所、施工现场违规搭建、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彩钢板房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对违规使用彩钢板房开展专项检查,每年依法组织整改一批、拆除一批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3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新材料新业态综合整治

抓好物流仓储场所突出风险治理

底数不清、消防安全情况不明;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公共消防设施有短板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组织对辖区物流仓储场所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检查,摸清底数,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分析评估本地物流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风险,强化行业消防管理措施,明确和落实物流仓储场所集中区域的消防管理责任,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4

开展七个方面重点整治

开展乡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抓好乡村火灾隐患突出风险治理

乡村新兴产业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培训不到位;传统村庄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火灾冈险高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相关地区加强对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小微企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集中治理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结合乡村房改、水改、电改、灶改、路改等工作,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加快乡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有效降低火灾风险。持续深化消防安全扶贫工作,加强乡村地区“老幼病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人群居住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5

推进重点行业标准化管理

加强重点行业标准化管理

行业站所消防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管理不规范,工作机制不健全;行业单位火灾隐患整治不彻底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2020年

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50%的行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2021年

行业单位突出火灾隐患基本整改完毕,有效落实行业标准化管理,社会单位自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6

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加强消防站点建设

消防站点布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队站欠账率较高,辖区保护盲区较大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完成消防栓6个,达到10个。

2020年

按照省、市政府年度消防工作目标任务执行

2021年

按照省、市政府年度消防工作目标任务执行

2022年

17

加强消防力量建设

城乡消防服务不均等,消防力量占地区人口数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建精建强国家综合消防救援力量;加大专职消防队伍征招力度,到2022年,实现各类队站满编执勤;加强社区、单位微型消防站和其他社会志愿消防力量建设。将各类消防力量纳入119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建立完善联勤、联训、联调、联战“四联”机制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8

加强消防装备建设

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责,各类攻坚及专业装备缺配,装备结构有待优化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坚持快补短板、优化结构的原则,着眼城市主要灾害类型特点,按国家标准加快配备各类攻坚及专业装备。到2022年,基本形成与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与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相匹配的装备体系

2022年底长期坚持

19

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

消防水源与城乡建设不同步,覆盖盲区大,因消防供水不足导致初期控火不及时,小火酿成大灾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结合老城改造、新城区开发、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快补旧账、不欠新账”原则,加快推进城镇市政消火栓建设,并督促供水单位加强市政消火栓的维护保养。消火栓完好率不低于98%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0

加强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

现有消防信息化实战指挥能力与“扁平化、可视化、精准化、智慧化”要求仍有差距,各级指挥中心软硬件建设滞后,当前接处警效率不高,灾害信息采集、分析、展示能力不强,各级信息资源掌握不一致,辅助指挥决策效能不佳,指令传输手段、范围单一,移动作战指挥终端应用不足;应急通信体系不够完善、机制还不健全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按照“扁平化、可视化、精准化、智慧化”的要求,对消防接处警系统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指挥系统和智能指挥中心,按标准配齐关键通信装备,定期开展“多站所、多力量”通信演练。完成公安三台合一切割和消防接处警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市级指挥中心完成实战化升级改造

2020年

畅通各社会联动单位的指挥平台对接,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多站所联合应急并资源高度共享的指挥平台体系并实现五级贯通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1

不断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推进乡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

乡村消防专项规划不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急救援能力不足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依托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实施,将乡村消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研究完善乡村消防专项规划,同步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针对不同地区建筑特点、生活习惯,配置适合乡村地区使用的消防器材装备,逐步解决乡村电气线路老化、敷设不规范等问题,明确乡村消防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做到“建管一体”。2022年,乡村消防安全条件明显改善。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2

提高消防信息化防控水平

建成“智X119”消防大数据中心

平台建设混乱无序、数据不能兼容共享,未按“四个统一”和“共建共享”工作要求建成财政分级保障、统一运维的“智X119”消防大数据平台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成全省统一的“智X119”消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县级“智X119”消防物联网运维中心,并融入政府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出台运维管理办法,明确县级财政保障标准

2021年

23

推进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

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程度不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高层公共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未完成物联网改造;NB-IoT终端连接规模量级低;消防安全重点行业未建立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市场化推广规模化应用机制不健全,“智X119”品牌示范区建设滞缓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重点场所消防设施实施物联网改造升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高层公共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完成物联网改造。在老旧高层建筑、学生(员工)集体宿舍、养老福利机构、集贸市场、群租房、棚户区、“三合一”场所和其他“九小”场所普及应用智能独立火灾(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在寄宿制学校、员工集体宿舍、医院等电气火灾高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使用智慧安全用电装置。消防维保服务企业建立消防维保物联网监控系统,对所服务项目的消防设施运行、故障报警等进行实时监控,规范消防维保服务工作流程,提高维保服务质量。打造一批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卫健、教育、民政、文旅、邮政、石化、电力、燃气等重点行业建立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全县NB-IoT终端连接数不低于15万个

2020年

消防领域物联网连接规模分别实现50%以上增幅

2021年

消防领域物联网连接规模分别实现50%以上增幅

2022年

24

提高消防信息化防控水平

加强基层消防管理信息化共建共治

消防工作未能有机融入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基层站所管理服务资源未整合,基层消防管理体系未构建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基层综治、社区、网格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嵌入消防安全管理模块,消防工作纳入基层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5

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高,火灾防范、应急处置及逃生自救等消防常识缺乏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县委组织站所、宣传站所,县委党校(行政学院),司法行政机关、教科体、人社站所,按职责组织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6

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

重点人群消防基本技能不高,企业单位常态化消防培训制度不健全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分批次、分类别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制定企业单位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

2022年底长期坚持

27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体验教育

群众对消防安全常识、应急处置及逃生自救等常识缺乏亲身经历和体验,消防科普教育场所匮乏

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规划所、专职消防队

篇4

关键词 科技场馆;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004-02

随着多媒体信息查询的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多媒体触摸屏。利用触摸屏系统,我们用户只要用手指轻轻地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操作,从而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触摸屏技术大大方便了那些不懂电脑操作的用户。目前,多媒体触摸屏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主要是社会公共信息的查询。如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场所信息查询;此外应用于金融信息、商务办公、工业控制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科技展览场馆中有大量的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等业务。但部分场馆因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多媒体触摸屏系统多年运作后,没有进行更新维护,游客就会对其失去了兴趣,导致多媒体查询系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为此,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以下简称东莞科技馆)对场馆内现有部分的多媒体查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让这些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面,将以东莞科技馆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改造作为案例,分析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改造创新过程,给科技工作者、多媒体触摸屏设计者提供一个参考。

1 多媒体触摸屏的系统原理

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屏控制器。其中:

1)触摸检测装置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

2)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2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我们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各种触摸屏的优缺点对照表:

3 科技场馆触摸屏的改造

3.1 增加有奖知识问答功能,增强趣味性

东莞科技馆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适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因此,东莞科技馆将展厅中的部分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改造成为消防知识问题系统,使其面向全市公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让游客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本次改造主要为了实现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适应中小学生游客的特质,设计互动环节,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消防安全。项目改造内容包括:改造触摸屏的软件,增加消防知识有奖问答的模块(人机界面),并保留原有的场馆导游功能;改造触摸屏展架以及安装内置打印机,为参加有奖问答游客提供兑换凭证。改造后多媒体系统构成图(软件框架)如上。

改造后的多媒体查询系统,吸引了游客的注意,让公众和游客在查询过程中,在多媒体的交互、趣味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3.2增加语音识别功能,扩展人机交互方式

一般的多媒体触摸屏系统采取触碰的形式,对系统做出指示。为了扩展人机交互方式,东莞科技馆在多媒体查询系统上增加了语音识别功能,让一般的人机交互(主要依托触摸屏或键盘),变成有趣味的人机交互(主要依托语音识别技术)。

1)语音系统简介(见下图)。通过该多媒体视频,可强化系统的知识性。

2)语音交互问答系统简介(如下图)。通过该多媒体程序,可让游客进行多种选择。

通过上述的系列改造之后,到东莞科技馆的游客明显地比改造前对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关注多媒体触摸屏系统。这对充分发挥触摸屏系统的功能作用,对我们开展传播科学知识活动,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4 多媒体触摸屏系统在科技展览场馆的改造方向

1)硬件构成方面,可综合利用现有的PLC控制、计算机控制等,硬件性能将更加优越,更加适应多媒体软件发展的需要。如,硬件设备向一体机的方向进行发展,硬件设备更小、性能更加优越,适合更多的公众场所;

2)系统功能方面,可综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语音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增强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升系统的趣味性,让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感觉到快乐。如,深入开发图像识别技术作为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人机交互的另一种方式;

3)触摸屏材料应用方面,将朝着多点触摸、反应更加灵敏的新型屏幕材料的方向发展。如,使用更大面积的电容屏或者其他新型材料的屏幕。

参考文献

[1]张龙,张锦,周傲英,胡运发.图书馆可视化多媒体触摸屏导读与查询系统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22).

[2]冯灿辉.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的物理层分析与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2004.

[3]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员工必读――技术培训教材.东莞科技馆出版,2005.

[4]陆林.基于ARM9的大型触摸屏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江南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大空间、空气采样探测器、自动寻的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红外光束探测器

1引言:火灾的发展分为初期、发展期、全面燃烧期及熄灭期,火灾防护的目的就是在初期发现火及初期灭火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不受威胁,环境不受污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大空间建筑如大型车站、车库、歌剧院、展览中心越来越多,常规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不能满足这类场所的火灾探测需要,因为根据国家消防规范的规定,点型感温探测器只适合8米以下的高度,点型感烟探测器只适合12米以下的高度,点型火焰探测器可以适合20米以下的高度,但是火焰探测器只适合于没有阴燃火且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的场所,所以应用局限性很大。目前适用于此类场所的探测报警装置包括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自动寻的火灾探测器、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及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等,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探测报警装置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2各种探测器的介绍及特点分析

2.1 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又名极早期火灾探测器报警系统,分为单管型、双管型、四管型(多管型),由采样主机及采样管组成,它通过采集防护区内的空气样品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是否发生火灾,其报警时间要比传统的火灾探测系统有很大的提早,在火灾初期消除火灾隐患,使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但是由于空气采样系统的安装要受到采样管安装位置的限制,且必需要有两个采样点设置在16米以下,所以目前国内大空间使用不是很普遍,较多应用于机房等火灾危险性较高的场所。此系统可独立系统使用。提供此类探测器的厂商有英国Protec公司的 IFD探测器、澳大利亚Vision Fire & Security公司的VESDA探测器及艾利克斯ICAM探测器等。

2.2 自动寻的火灾探测器自动寻的探测器通常作为消防炮的前端探测设备,而不单独使用。它主要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明火或阴燃火)所产生的大量红外辐射为目标,对火灾进行远距离、非接触式探测。该设备由河南净瓶集团研发成功,目前已应用于车站、展览馆等多个项目,使用效果反映良好,这种设备从发现火源到自动开始灭火,一系列动作30秒之内完成,比国家规定的5分钟标准提高100倍。

2.3 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图像型火灾探测方法目前分为基于双目视觉识别原理在火灾监控地点, 采集实时火灾的图像,获取燃烧初期所发出的火灾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处理的探测方法和基于彩色影像及红外影像的双波段+光截面的图像探测方法。基于双目视觉识别原理的图像型火灾探测器VFSD的特点有:①技术领先: 面型探测、三维图像处理、视觉图像和智能分析控制一体化;②高效抑制虚警:准确区分真实火焰和各种干扰源,如:各种灯光、太阳辐射、电弧焊、耀斑辐射、黑体辐射、热CO2气体排放等;③超强的探测能力:探测距离远,特别适合室外、隧道、室内高大空间使用,探测灵敏度高出国标0.5倍以上, 响应速度在6-20秒内可调;④环境适应性强;⑤丰富的报警输出方式:提供模拟视频、数字网络视频、开关量三种报警输出方式,方便接入各类报警体系,可视化大大提高了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提供此类探测器的有北京智安邦科技有限公司等。双波段+光截面的图像型探测系统为合肥科大立安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研发,该系统通常与自动消防水炮配合使用,作为消防水炮系统的探测子系统。其中双波段探测器采用CCD作为探测系统的前端,可实现防火、防盗和一般监控三位一体,采用防火并行处理器,能对前端火灾信息进行并行处理,能自动实现火灾的空间定位,通过联动控制系统实现火灾的定点扑救工作;光截面探测器由多光束组成光截面,对被保护空间实施任意曲面覆盖,大大地提高了快速响应区域的面积,面成像自动跟踪定点监测,可以避免由于安装移动而造成的误报。此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影剧院、车站、展览馆等大空间建筑内,系统稳定可靠。

2.4 红外光束探测器红外光束探测器是一种线型的感烟探测器,其探测区域长度宜控制在100米以内。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探测轴线到顶棚的距离一般控制在0.3米-1米内,距地20米,如大于20米可分层设置,相邻两组探测器的距离不应大于14米,探测器到墙的距离不应大于7米。由一对一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需精确调直。此种探测器比较成熟,应用较为广泛,一般报警厂家如海湾、蓝天电子等都有此类产品。

3 探测器选型比较对于选择何种类型的探测器,要看具体场合和火灾防护等级来确定。对于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的如设置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的一般采用自动寻的探测器+消防炮或双波段+光截面+消防炮,对于普通大空间区域,没有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可以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或空气采样探测器。总之,探测器类型的选择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篇6

关键词:安全监管;三维仿真;信息共享;信息管理

High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 High buildings prevalent diversified ownership, decentralized mode of operation is more common, personnel highly intensive, highly integrated functionality, highly centralized facilities. The safety responsibility is difficult to defin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safety investment, accidents and other difficult rectification "three high "," three-pronged "problems. Ningbo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Ningbo District Safety Administration through cooperation, the virtual reality and GIS technology into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facility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Safety supervision; virtual reality; 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高层建筑普遍存在产权多元化、分散化运作模式较为普遍,人员高度密集、功能高度整合、设施高度集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难明确、安全投入难落实、事故隐患难整改等“三高”、“三难”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已成为当前宁波中心城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建立和完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的同时,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实用管理工具,提高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办公水平,使建立的机制和体制有效地运作起来。城市仿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了最佳选择,其实现了城市的立体化表达,将城市管理当前状况的平面式、粗旷式管理提升到了立体化、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新阶段,并且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1设计思路

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始于2013年,其核心是应用地理信息与城市仿真技术实现高层建筑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三维可视化管理。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机制实现各部门信息及时分享,从而促进部门间合作的协调性,和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

整体系统的建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展开:一是三维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二是建设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库和高层建筑安全信息数据库;三是数据与信息系统的整合,以及系统的部署。

2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三维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三维地理数据库的建设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其包括三维地形地貌模型、三维建模模型、三维室内模型等。三维数据的制作主要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制作三维地形地貌模型。另外通过摄影测量的Photo Model技术制作三维建筑模型,如图2所示, 所有三维建筑模型有准确的空间参考和几何精度,平面和高程精度均达到分米级,并且数据符合地理信息数据的结构要求,能够为地理空间分析服务提供支撑。

除了建筑外部建模以外,对重点建筑内部以及其消防与安全设施也进行了三维建模与建库,如图3所示。这样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消防设施在建筑内部的分布能够通过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来,方便管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信息系统对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指挥和实施消防救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系统的开发与功能

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能够结合三维空间信息数据实现全市高层建筑信息管理、安全应急等专业功能。为了保障信息的有效共享与传递,应急事件的及时处理,系统整体的架构是基于SOA新型软件应用服务概念,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服务架构模型,是一种架构和组织IT基础结构及业务功能的方法,其基础是“Web-Service”技术。整个系统采用的编程技术不像传统组件技术那样依赖特定的对象模型协议,而是利用通用的Internet协议和数据格式来实现服务的访问,如HTTP传输协议、XML数据格式,从而保障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基于Internet计算要求的松散性,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

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包括三维地理信息基础功能与安全管理与应急专题功能。其中三维地理信息基础的一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三维空间数据管理,主要是海量三维数据的管理,包括三维数据库共享与,以及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数据访问的权限管理等。

2)空间信息的查询:能够按照高层建筑名称、区域、房屋类型、所属物业、办公等级、建筑高度等级等进行快速查找,如图3所示,点击模型即可查看该建筑视图信息、普查信息、周边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分布与统计、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企业与物业电话、安全隐患、执法记录、图像等信息,并且可以调入视频监控接口,实施了解现场情况。

3)空间分析功能:能够进行三维地理空间的精确量测,安全预案制定的所需的缓冲区分析,空间视线分析、洪水淹没分析、疏散路径分析等。

安全管理与应急专题功能主要包括:

1)网格化管理:实现对辖区范围内各区、镇/街道办等进行网格化空间定义,建立各网络安全管理架构系统并实行日常监管。

2)事故接警及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在接到报警后,通过对报警人姓名、报警人电话、报警单位、事故类型、事故描述及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快速在地图上实现定位,并显示与之相关的警力、消防和医疗救助分布。

3)应急模拟:系统平台可以应急预案仿真模拟,针对事故多发地段,可以进行应急疏散模拟与人流路劲分析;仿真消防演练,火灾点最佳扑救位置分析等;对重大活动举办地进行安防布控预演模拟等。

4)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政府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警后,救援人员可通过系统迅速的查看该事故救援辅助决策信息,包括:基本情况、普查情况、危险源、周边环境、危化品、企业应急预案、企业电话、政府救援方案、指挥中心、短信发送、专家系统、救援队伍、救援物资、安全隐患、执行记录、风险评估、企业视频、地图定位、事故模拟、上传照片及总结报告等信息,同时对事故报警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分析

2.3系统集成与部署

本系统的集成涉及到海量数据的管理,包括包括基础二维地理信息数据、航空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建筑模型、建筑安全信息等,总数量接近TB级。另外系统将对外提供7x24小时服务,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并且系统提供多种在线功能服务,包括基础量算与空间分析、应急预案仿真模拟分析、信息检索与查询等、,这些功能网络与计算资源都比较高。

根据上述特点,本系统部署方式如图4所示,系统采用具备数据分布式部署、服务分布式部署、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等能力。

目前该系统由市安监局、消防大队、和物业管理办公室共同使用,由于采用数据服务器分布式部署,所以三部门可以及时对各自负责的专题数据进行更新,并通过权限管理进行和共享,由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所有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

3 结语

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但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工作流程的创新,以及相应制度的保障才能发挥系统的作用,目前还需以下四点工作来完善:第一是建立多业主高层建筑电子档案,实施安全基础数据网上申报;第二是实现消防设施预警信息通过信息平台的自动传递;第三是建立消防安全设施多部门网上协同监管机制;第四是开展面对突发事件系统中的应急救援功能的扩展工作。

随着城市三维仿真信息系统的发展,其将成为智慧宁波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宁波展现城市形象、政府招商引资,以及在旅游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可以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清泉,杨必胜等.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获取、建模与可视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庆,李逢春,张叶廷.三维城市模型的统一表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月,27卷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虚拟现实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 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采用新的技术和计算工具,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最终得到优化的设计方案。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在复杂建筑的施工中尤为重要。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迅速发展的一项综合性计算机、图形交互技术。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感,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即让用户由观察者变为参与者,觉得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建的虚拟环境的一部分,并能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实践中。沉浸感被认为是 VR 最主要特征,导致这种沉浸感的原因是用户对计算机环境中的虚拟物体产生了类似于面对现实物体时才有的意识或幻觉。交互性,指用户对虚拟环境中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和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主要借助于各种专用设备(如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产生,从而使用户以自然方式如手势、体势、语言等,如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考察和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对象。想象力,指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根据所获取的多种信息和自身在系统中的行为,通过逻辑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思维过程,随着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而对其未来进展进行想象的能力。对适当的应用对象加上虚拟现实的创意和想象力,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开发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人类认识世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我们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它逐渐成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如建筑施工、教育培训、医疗、军事模拟、工业仿真等诸多领域。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2.1 在施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施工方案设计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造一个虚拟施工环境,在此虚拟环境中,建立周围场景、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等的三维CAD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虚拟模型),形成基于计算机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仿真系统,让系统中的模型具有动态性能,并对系统中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根据虚拟装配的结果,在人机交互的可视化环境中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沉浸性和交互性是虚拟现实系统关键的两个特性,这两个特性充分反映了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在人机关系上的基本特征,它们充分反映了设计者的主导作用: 从过去只能在计算结束后查看计算结果,到能沉浸到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参与整个计算过程;由过去的经验、静态和类比设计转向动态优化设计。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进行建筑施工方案的分析和设计时,设计人员能对可视化的虚拟模型进行适时修改,从而优化施工方案。

虚拟现实施工方案设计方法的实现过程为:在三维可视化虚拟环境中,设计人员可利用CAD设计软件建立对象结构实体模型,并将模型的几何信息输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等)中,建立三维可视化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有限元模型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并转化成图形数据文件,表达为图形或图像的形式,使设计人员能沉浸在三维可视化的虚拟环境中观察模型的模拟和计算,并实时地对模拟过程进行修改,直到获得满意的方案。最后将最优施工方案的结果存入数据库,为绘制施工图提供可靠依据。优化施工方案过程主要由计算机完成,并能充分利用设计人员的经验,而不是像传统的施工方案设计只能依靠施工技术人员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或习惯作法。

2.2 在施工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在虚拟环境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培训方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拟现实完全是交互式的,在虚拟环境中由用户决定下一步做什么、如何做、可重复做;(2)虚拟现实强调参与者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在有经验施工人员的参与下,可为缺乏经验的施工人员提供建筑施工的经验,在先期虚拟环境中认识、学习、验证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3)参与者和虚拟现实交互的方式和参与者在现实世界中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虚拟现实中的任何事物很容易被参与者接收和理解, 参与者不必学习任何操作计算机的技巧;(4)虚拟现实提供的是一种有趣的、激动人心的培训工具, 能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动态模拟,施工人员可以随意地选择观察点和角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漫游,以获得全面的印象。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间的协调配合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在虚拟施工中,可以对方案反复进行试验,得出一些具体参数用以指导施工。在虚拟施工中,还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对象间相互的空间关系,对于接近可能干涉的对象,可提醒施工人员施工时特别小心,做到心中有数。

2.3 建筑装修、装饰

建筑装修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装修设计师根据建筑图纸构造出虚拟的室内模型,并将其设计理念应用于室内模型,最后以多面视图、效果图、家具图、大样图和结构图等手段表达设计效果。然而,这种离散的平面表现模式使得客户和施工方难以全面地了解装修效果。另外,繁琐的工程量和造价估算过程也使得客户难以准确快速地对装修方案进行评估评选。如果在计算机中输入实际房间的模型,设计者身处所需装饰的房间,按照自己的构思去装饰、修改,并且可以变换自己在房间中的位置,去观察装饰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一切就将变得简单轻松。可以设想,在未来的装饰工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将会代替现有的实际模型而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装修设计的效率,并且能够增强设计师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增加客户对设计方案的满意程度。同时,建筑装饰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可能出现无法预期的问题,而使工期延误或者成本增加。而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提前模拟出需要的效果,从而在功能性、房屋空间比例尺寸、消防安全性、色彩、材质、以及采光效果等方面提前预知会发生的问题,只要前面花少量时间对最终效果进行推敲,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给施工人员和客户一个满意的交代。

3结束语

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施工方案设计,不仅能够以三维图形的形式动态,实时地显示施工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还能让方案设计人员沉浸在虚拟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思想随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直至得到理想的结果。还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动态模拟,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随意地选择观察点和角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漫游,以获得全面的印象。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间的协调配合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在虚拟施工中,可以对方案反复进行试验,得出一些具体的参数(如吊装机械工作的最佳角度、高度等),以指导施工。在虚拟施工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构件间相互的空间关系,对于接近干涉的构件,提醒现场技术人员施工时应该特别小心,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王守清.计算机辅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篇8

查看更多《油气田地面工程》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油气田地面工程》编辑部

行业论坛

(1)加强招投标石油物资设备质量管理的对策 谢枭鹏 高论 李云义

(3)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谢力能

(5)基于企业核心价值的石油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邓占强

试验研究

(7)反向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抽油机转子故障诊断 王金玉 赵永忠 付光杰 赵海龙

(9)水敏储层注水开发技术 刘国静

(11)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稠油管道输送 毛志勇

(13)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鞍座计算方法 于海波

(14)普通污水处理站的杀菌工艺 贾微

(16)海上埕岛油田原油乳化特性及防治 冯明强

(18)天然气中氡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蒋洪 张黎 刘仕鳌

(20)二氧化碳驱矿场试验效果 倪双明 胡梅 解飞

(22)稠油污水中油类物质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王顺华

(24)杏树岗油田调整井的完井 杨海

(25)改变单井掺水控制节点实现提效降耗 杨铁峰

(27)油田web数据库系统的体系设计 于红梅

(29)天然气饱和含水量计算方法 宁中华

(31)潜油电泵中压变频调速驱动技术 李梅

规划设计

(33)储油大罐静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赵春庆

(34)哈拉哈塘油田原油脱水工艺优化设计 宁长春 韩淑菊 吴廷友 王晓玲 许爱华 罗洋

(35)长输管道不同管径的j曲线经济比选 王浩 申芙蓉 韩桂花

(38)天然气mdea脱硫装置的橇装化设计 郭超 李西明 谭传强 辛敏东 杨胜林

(40)油田输电线路综合地理平面图的设计 陈进军 罗洋 黄雨林 陈淑君 包银祥 向辉

(42)输油气管道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赵晋云 郑娟 刘冰 潘腾

(44)基于cad的集输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 张庆凯

集输处理

(46)高效旋流气浮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 燕红 魏然 张国华 詹建东 陈家庆

(48)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工艺 王楚琦 蒋洪 任琳 马颖

(50)喇嘛甸油田三元污水处理系统 屈玉勇

(52)大庆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优化简化 付强

仪表电气

(53)低温克劳斯硫磺回收的改良工艺 曾彬洋 顾亚雄 涂莹红

(55)油田联合站的自动化改造 徐超平 兰婷

&nbs

p; (57)油田电网的优化建设及调整 刘永斌 王金龙 孙宁

(59)双侧向电极棒改造为自然电位硬电极 房俊辉 张瑛 李俊武

(61)油田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 黄文 王磊

(63)高压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控制方案 李萍 王保庆 王美燕

(65)大庆油田6kv输配电设备状态检修 王建梅

(66)基于zigbee技术的油田数字化井场 唐莉莉

(68)油田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分析与检修 张凌 万彦

(70)基于无线通信的油气田井口数据检测系统 吴世富

(72)s7—300plc在油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张群英

(74)大庆油田采油二厂计量站信息化改造 张艳娟

(75)混烧燃烧器的升级改造 高岩

(76)石油套管生产plc控制系统 孙宇 徐海

基建管理

(78)环管反应器组焊施工 郑贵东

(79)配制站熟化罐基础渗漏的防治 王宝春 叶喜太

(80)影响射孔效果的因素 高岩 鲍士伟 李国红 张争涛 黄引娣

(82)常年冻土地区路基变形的控制 徐渊博

(84)提高框架协议采购率的方法与措施 芦艳丽

(86)常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沥青面层施工工艺 赵永峰

(88)陆相页岩水平井钻井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朱红杰 石博 王涛 王卓 陈建军 李智泉

(90)哈得油田新增储罐工程的安全防护 袁海洋

(92)联合站废液处理站的改造 陶新良

(93)油田设备的可视化管理 景佩明 马勇军 张军 席娟 赵永明

(94)接地模块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叶喜太

(95)a5报表处理与数据管理运行方案 王兵

(96)水泥混凝土高强快速修补材料在油田的应用 王宇光

(97)输送高含硫化氢介质管道的焊接工艺 郭道厚

技术纵横

(98)影响聚合物溶液黏度的主要因素 刘学智

(100)通过调节工况提高加热炉的运行效率 李振泰 李洪岩 宋晗 张荥帅

(101)注水泵冷却水的回收 徐冉

(102)乙二醇再生精馏设备对比分析 凌勇 张侃毅

(104)电机冷却水低温热源热泵采暖效果评价 史海霞

(106)塔河油田抽油杆断裂检测及治理对策 陈灿 张耀 陈凤

产品视点

(108)dp型多功能原油处理器 罗文涛 刘云

(110)修井机刹车调整预警装置 马勇军 景佩明 张军 李培江 胡斌

&nbs

篇9

作为药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医药冷库与其他类型的冷库相比,应更加重视对存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冷库的温控设计成为重要的技术保障。为了解医药冷库的温控设计要点,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北九州通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龚胤。

记者:结合药品存储特点,医药冷库温控设计需考虑哪些因素?

龚胤:根据医药冷库工程技术参数的设定,特殊药品需要的温度要求如下:

疫苗库:0℃~8℃,用于储存疫苗、药剂等;

药品库:2℃~8℃,用于储存药品及生物制品等;

血液储存库:5℃~1℃,用于储存血液、药物生物制品等;

低温保温库:-20℃~-30℃,保存血浆、生物材料、疫苗、试剂等;

超低温保存库:-30℃~-80℃,用于保存胎盘、、干细胞、血浆、骨髓、生物样品等。

从大方向说,医药类冷库主要分为冷藏库、冷冻库,具体需要根据药品的储存要求进行详细的温湿度指标设定。

在具体的冷库温控设计过程中,通常会考虑业务需求、合理性、安全与节能、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的要求等因素,具体如下:

第一,业务需求:需考虑存储物的具体特性、不同类型药品分区存储的标准与要求、存量的需求、货物周转率与单次周转量的测算等;

第二,合理性:需考虑专用装卸码头的设置(车与库的无缝对接)、与常温码头的通道(小批量冷藏箱商品出库)设计、楼层冷库的专用电梯设置、库房的大小与数量的划分、存储方式(货架、地堆)的选择、不同存储方式的的比例配置、内部布局的排布、出风口的位置与货物的规避、通道设置的动线最优、设备安装与维修的便利性等;

第三,安全与节能:需考虑制冷方式与配套设备的选型、氧制冷的安全保护机制、冷库外墙的材料选择、拼接处的密闭处理、库内库外的安全防撞加固、地面处理要求(防潮、保温、防尘、防裂)、预冷间的设置、库内消防布置、门的尺寸与材料选择、门封条的保温方式设置、柱子的位置与数量控制、风场的布置(使房间的温度均匀)、照明方式的选择(热量少、防潮、防爆、高亮)、专用供电与备用发电机的配置等;

第四,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的要求:如,需满足新版GSP的详细要求;入库时需实现货物与运输温度记录同步验收,实现可追溯避免断链;在库时需实现库内存储温湿度可控制、库内温度监控可查、温度耗能控制可调节;出库时需考虑冷链物流药品的分拣包装、运输、配送及保证不断链;库区内必须配置合适数量的自动化温湿度监控系统;采用新技术,如RFID温控标签与药品同行,实现出库作业、运输交接的全程温度记录与监控;实现可视化管理,如RFID与无线通信设备的对接实现,实现信息的实时反馈,保证在存储、运输全过程的温度可视化管理与异常的及时报警;实现信息的共享,存储、运输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上传药监局专管网络备档等。

综上,在落实冷库的温度控制过程中,前期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材料选择等,与后期的新技术应用、软件监管与企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保证无温度死角、出入货物方便、货物分区明确、库容利用合理,同时避免出现大库小用,并有详细的温湿度记录备档,最终实现药品冷链无断点、有效、安全、高效、可追溯的运作。

记者:那么,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医药冷库的温控设计包括哪些方面,需注意哪些问题?

龚胤:在医药冷库温控设计过程中,在确定了业务需求的基本情况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冷库的选址。医药冷库要求“不断链”决定了“车与库的无缝对接”设计方式,要求必须配置专用的停车位并与冷库合理连接。最简单的实现方式是冷库设置在一楼,可与装卸区停车位直接对接,从而简化布局与操作。但实际上由于地形、建筑尺寸、业务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出现一楼空间不足的情况发生,因此冷库必须设置在其他楼层,而装卸区的停车位与冷库间就形成了上下楼的运输与温度控制问题。这就必须依靠专用的冷库电梯进行连接,而楼层越高,电梯井的长度就越长,对作业效率、温度控制、能耗的制约作用就越大。单从保温性角度考虑,地下室的效果最好,后期运营的能耗最低,但地下室的基建成本较高,货物上下的效率会受电梯的影响较大。医药冷库地址的选择需要综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而做出选择。

二是冷库大小、数量、制冷量的确定。合理配置的冷库需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营,在业务量出现波动时,应通过几个冷库的灵活调度来满足业务需求,同时降低运营费用,尽量避免出现前期投资过大、中期能耗过大、后期扩展区不足,以及大马拉小车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设备选型时,应结合各库区分区控制方式进行精确计算,以保证冷负荷与制冷量相匹配,实现能耗的合理配置,杜绝库区一开全开、一关全关的情况发生。

三是冷库建筑形式、保温材料等的选择。由于冷库是个全密闭的环境,所以冷库的外墙、地面、屋顶、门等部分的保温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的保温效果以及运营费用,因此冷库保温材料的选用必须因地制宜,既要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又要经济实用。

冷库隔热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加工成固定形状及规格的板块,有固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可根据库体安装的需要选择相应规格的库板,高、中温冷库一般选用10厘米厚的库板,低温冷库及冻结冷库一般选用12厘米或15厘米厚的库板;另一种是用聚氯脂喷涂发泡,把材料直接喷到待建冷库墙面,定形后既防潮又隔热,冷库屋面、地坪等部分也需作特殊处理。隔热材料包括聚氨脂、聚苯脂等。聚氨脂不吸水,隔热性较好,但成本较高;聚苯脂吸水性强,隔热性较差,但成本较低。

现代冷库的结构正在向装配式冷库发展,其温控设计主要包括防潮层和隔热层的冷库构件。这种冷库的建造可实现现场组装,其优点是施工方便、快速,且可移动,缺点是造价比较高。

四是冷库冷却系统的选型。冷库冷却系统的选择主要是冷库压缩机与蒸发器的选用。一般情况下,小型冷库选用全封闭压缩机,因为全封闭压缩机功率小,价格相对便宜;中型冷库一般选用半封闭压缩机;大型冷库一般选用半封闭压缩机,在选用时,也可考虑选用氨制冷压缩机,因为氨制冷压缩机功率大,并可一机多用,但冷库安装及管理比较烦琐。

在蒸发器的选用方面,高温冷库一般选用冷风机为蒸发器,其特点是降温速度快,但易造成冷藏品的水分损耗;中、低温冷库一般选用无缝钢管制作的蒸发排管,其特点是恒温效果好,并能适时蓄冷。

五是冷库电力系统的配置。冷链药品的特殊性,要求药品一旦进入冷库,冷库就必须不间断运行,当出现电力紧张、停电等异常情况时,冷库须经受住考验。因此,在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配置园区电力系统时,必须考虑冷库的不问断供电设计,也就是通常说的双回路供电,同时还必须设有备用电源设计等应对异常情况下的紧急方案,以保障药品温度的稳定。

六是冷库的消防安全。人与货物的安全永远是冷库运行的币中之重。由于冷库为全密封环境,因此,冷库门必须具备合格的逃生功能。即冷库门锁住后,人在内部不需借助额外的工具,就可轻易打开门锁逃生,同时不产生其它如漏冷等问题,须坚决杜绝门锁冻住打不开的情况发生。如果是电动门,则需要设有安全防挤保护装置。同时,由于受热后,物体存在热胀冷缩的特性,这就要求屋顶的设计必须考虑防止(延迟)坍塌情况的发生,以尽量保证人员的逃生时间及货物的安全。

七是冷库的照明。冷库照明应在安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从节能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根据冷库间的面积、高度及库房温度等进行综合考虑。灯在冷库中除了照明外,同时也是潜在的热源,选用合适的冷光灯,可减少能耗产生。此外,还需注意避免由于水蒸气、冷凝水等附着在灯上形成温差而导致爆裂。

八是冷库的运营与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定期放油、除垢和放空气,确保良好热交换效果。其次,保证冷库蒸发器的合理调节与及时除霜。一般而言,冷库蒸发温度每提高1℃,可实现节能2%-2.5%。因此,在满足产品制冷工艺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供液量,尽量提高蒸发温度。在大中型冷库的制冷系统中,一般不采用能耗高的电热融霜方式。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为简化管路,可采用电热融霜方式,但是应根据霜层融化所需的热最配置适宜的电热功率。

记者:除上述几点外,医药冷库的温控技术还包括哪些方面?

龚胤:医药冷库的温控设计还应包括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医药类物流中心库区内,必须按规定配置合适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目前比较常见的是测点终端一线下主机或测点终端一线下主机全网系统的模式,具体做法是:每个库区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在合适的位置配置合适数量的温感探头,这些探测器通过线下主机的冷链管理系统连接到制冷机组,并在系统的设定条件下自动运转,同时记录、上传相关数据给药监局的相关网络。部分集团化的公司在全国会有很多这样的物流中心,为了规范管理并保证温控的有效落实,可成立冷链管理云平台,将全国所有冷库的温控系统与这个云平台进行对接,以实现统一监控、统一管理。

记者:请介绍九州通达在医药冷库温控设计领域有哪些优势?

龚胤:九州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总仓储面积约120万m2,集团每年流通的药品年吞吐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医药冷链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司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拥有GSP资质冷库83个,共计7000m2(另有2万余m2的冷库正在建设中,预计2016年底投产)。

九州通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九州通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集团内外各类常温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库内(WMS、TMS、冷链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与实施、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运营诊断与辅导等业务。

在医药冷库的温控设计方面,九州通达主要从冷库的设计建造、温控系统、运营监管三个方面做到对存储温度的严格控制。

一是设计建造。九州通达规划团队严格按照GSP要求,按照全程冷链的设计理念,实现药品的出入库与车辆无缝衔接,库内按照业务要求划分为多温层的作业功能区域,再由基建团队的暖通设计专业按照冷库的具体温度要求计算冷库冷负荷,从而确定所需设备的机型,由项目实施与监管人员监督每个项目施工质量与进度情况。

二是温控系统设计。在库存储环节,冷库全部按GSP规定安装有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根据各监控探头的监控数据直接自动控制制冷机组、专用除湿机的启停,以实现温湿度的自动化控制,并通过温湿度监控系统实时对冷库温湿度进行监控和报警。在配送环节,通过RFID与无线通讯设备的对接,实现运输过程的全程温度监控与数据信息的实时回传。另外,目前我们已经上线的冷链物流云平台与全国的各个冷库温度数据实现了实时对接,总部通过该平台即可对全国的冷库温度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高层建筑;数字生成;数字建造;智能建筑;数字消防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provide a technical basis. Described the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for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ir behavior, and changes to the way people work and live through the digit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digital buildings, high-rise digital buildings and high-rise building digital fire.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s only a mean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be caught in the quagmire of "instrumental", and building connotation is the more important factor.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high-rise buildings; number generation; digital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building; digital fire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的时代,电子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与普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20世纪末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构成了建筑及其设计现状赖以存在的重要背景,推动了建筑在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使其大为改观。数字化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高层建筑的数字生成

传统的建筑设计中造型的推敲只能依靠模型或手绘来表现,运用空间想象力来塑造形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与手段。计算机软硬件所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赋予了建筑师操作某些造型的机会,使得这些用传统方法无法控制的造型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得以实现。今天,新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如 NURBS 技术(不均匀有理 B 样条曲线造型系统)、三维输入设备技术等的迅速完善,又为我们带来了更自由的空间造型手段。

荷兰建筑设计小组MVRDV 经过长期与其它软件公司合作研究,陆续开发出“功能混合”(Function Mixer,图1),“区域创造”(RegionMaker),“气候控制器”(The Climatizer)等计算机软件系统。这些软件构成了数据景观及建筑形态存在的数字世界,他们可以在无限度的虚体空间中任意更换位置,设计师可以通过输入相应的数值与其进行交互设计,体验它真实的视觉存在。现实被看作信息的外部表现形式,现实可以被大量的数据符号所转译,这种方式脱离了建筑师的灵感,通过电脑程序对复杂结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生成新的建筑形态。

二、高层建筑的数字建造

数控制造是高层建筑数字建造的主要技术手段。数控制造手段是由设计人员设计好包含BIM信息的文件,然后在工厂由BIM文件自动产生的数控代码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构件,最后在现场根据BIM文件产生的构件安装指令通过机械或人工安装。如盖里事务所在德国杜塞多夫的新昭豪夫综合体(图2)中一栋主楼的外墙,它利用数字化模型,由三维数控铣床上切割、打然后在套模板中放置捆扎钢筋并浇注混凝土,最终形状各异的 355 块混凝土大板被运往工地拼装。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资料可被用于施工现场定位,确定每一个组装构件安放地点。一些新的数字技术如电子测量和激光定位,可以与建筑信息模型相结合,精确测定组装构件的现场位置。

数字建造技术不但运用到了建筑异形构件的加工方面,更有科学家和建筑师试图让机器人人直接参与建筑的制造过程。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学教授伯劳科・克霍斯尼维斯发明了一个可喷吐混凝土,在完全无人控制的性况下建起了一段墙体的机器人。克霍斯尼维斯说:“可将它安装在一个工地建造一座房屋或一整排房屋。”他甚至还设计了一种会攀爬的机器人,可以利用它建造摩天大楼。

三、高层智能建筑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的建筑。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尤其在高层建筑及其群体建筑,智能技术体现了它拥有系统更大、结构更复杂的集成管理系统(IBMS),能对智能广场中所有的楼宇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智能建筑技术覆盖了建筑的方方面面,从拥有舒适、高效的智能环境,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在家庭环境中也得到了更为人性化的发展,它可以扩展到住宅内任何带有电子开关的东西。

智能建筑技术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更加广泛而具体的发展和应用。但与此同时,智能环境中网络化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普遍应用也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复杂性。建筑师不但要了解计算机通信及多媒体环境的设计含义,更要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考虑到自动化设备机房的布局,弱电竖井的配置,吊顶、架空地板需要的层高等,对整个空间做出计划和部署。

四、数字化技术与高层建筑消防系统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的火灾特性,高层建筑在防火设计时主要考虑以自救为主,高层建筑的防火是百年大计,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燃"。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高层建筑消防领域也逐渐显示出它的优点来,上海消防在世博会时期依托计算机网络数据平成的高层建筑数字化灭火预案便是一个例子。

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消防模拟仿真,计算机防灾模拟技术可以对防火、疏散等方面进行安全性检验。比如目前的疏散仿真系统逐渐由定性向定量深化,通进计算机分析研究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的人员疏散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将不同人员在不同时刻的几何位置变化记录下来,同时在计算机上直接模拟显示出人员在建筑内部的疏散移动全过程,并经过分析计算出疏散时间。

正在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高层建筑消防应急救援及远程监控,为火灾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全面提升高层建筑公共消防安全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结论

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为高层建筑设计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为建筑师在形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使“复杂”不再成为令人望洋兴叹的畏途。在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建筑材料形态与特性的变化使得建筑形式“无所不能”,只要能想的出,都可以建的出。智能化的高层建筑为使用的人群提供舒适的环境、便捷的管理,数字化技术对解决高层建筑消防难的问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享受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陷入“数字化工具”的误区,避免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无限复制导致建筑本体价值的贬值,建筑意义的缺失以及地域文化艺术的缺失。一切新的技术的应用,都会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要积极利用它有利的一面,同时不能被技术所牵引,让数字化技术来为我们服务,建造出人性化、智能化、绿色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 俞传飞.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外建筑,2009,6:139

[3] 彭赞编译. 新世纪摩天楼的发展趋势.时代建筑.2005,4 :25

[4] 石晶. 数字化进程中建筑设计方式的发展变迁.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46

[5] 任秋凌. 机器人建摩天楼. 中华建筑.200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