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重点,利用各类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在冬春农闲季节,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备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明确培训内容。各地要根据不同人员、不同特色、不同产业、不同时间、不同的农业科技需求,制定详细的农技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的农技培训。
(二)整合培训资源。以各街道(镇乡)成人学校为农民培训教学点,并与农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民信箱等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同时聘请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传授农业科技先进知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区的应用。邀请区农业系统的技术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现场指导。
(三)注重培训实效。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办班、进村授课、基地辅导、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操作与维修、农业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学到实在、实用的科技知识,以增强培训效果。
(四)创新培训模式。在我区以往的引导式培训、产业推动式培训、示范幅射式培训、基地现场式培训、走出去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推进农业专家、农技人员、青年创业大学生、广大农户的有效对接,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十二五”期间,从每年的12月到次年4月冬闲季节,持续开展大培训行动,每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2月中旬-2月初)。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组织制定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月中旬-4月中旬)。按照方案,在全区范围大规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第三阶段(4月下旬-5月中旬)。各地、各单位对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进行全面总结。
(二)培训对象和方式。
1、农技人员培训。紧紧围绕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和“653”农业人才培训工程要求,分级培训,分层实施,我局对全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农技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基本做到二年轮训一遍,逐步使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机防手、农资监管员、“三品一标”内检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开展培训。
3、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运用农广校学历教育、农技人员分户指导、组织实地观摩交流等方式对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4、普通农民培训。利用科技下乡、入户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易懂的培训方式,对普通农民开展“一业一训”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
(三)主要活动。
1、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围绕以点为主、点面结合、区乡联动、注重实效的原则,以3月份区乡联合组织科技下乡为标志,根据全区产业布局、区域特点和专业分类情况开展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新技术新品种推介、专家巡回讲解示范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局科教法规科、局属有关单位)
2、开展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开展生产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局科教法规科、局属有关单位)
3、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利用科技下乡和专题讲座等方法,为城乡农民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讲解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责任单位:局科教法规科、执法大队)
4、开展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培训。有重点地针对粮油稳产高产中技术难点问题,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冬春田间管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防灾减灾等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万元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农作物制度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区植物检疫站)
5、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培训。针对不同规模、不同条件,帮助养殖场、养殖户把好品种引进关,及时有效地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免疫、接种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站)
6、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保养技术等。(责任单位: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把大培训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落实培训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区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顺利实施。
(二)强化整合,保障师资。要统筹整合各方师资,将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农业系统的技术骨干和农业一线专家、带头致富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吸纳到专家库中,着力打造一支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了解农民实际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的师资队伍,为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2
关键词:舞蹈学科;多媒体技术;培训;实训;理论课;技巧课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却一直未在舞蹈教学中发挥明显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舞蹈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完整性、适宜性、有效性,探索能与传统方式有效结合的对舞蹈学科发展更有益的教学手段,同时推动舞蹈多媒体技术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一、“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概述
“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包含“两建”“两训”“两型”“一课”四个模块。“两建”是指加快舞蹈多媒体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两训”是指“从零扫盲”,强化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和学生多媒体实训能力培养;“两型”是指研究探寻适合舞蹈技巧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现有施教方法形成有力支撑;“一课”是指在高年级增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针对舞蹈编导、舞蹈节目制作和舞蹈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软件及其操作方式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两建”是方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两训”是方案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两型”是方案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具体实施目标,“一课”是方案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项目,“两建”“两训”并行实施,辅助“两型”课程全面深入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一课”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二、“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提出的现实依据
笔者曾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8所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系统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理论课教学需求。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所院校为舞蹈教学提供专业的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和微格教学系统,这就导致技术型课程仍无法突破“把杆+地板+镜子”的传统教学法。
教师群体对多媒体教学的接受度和掌握度也并不乐观,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线舞蹈教师仅占总数的35%,熟悉相关视频处理与编辑软件、图像处理或动画软件的舞蹈专业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舞蹈学科动态的时空性决定其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必须具备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只会运用PPT制作课件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而专门针对舞蹈学科的特点举办技术培训也往往由于组织难、对象少等难以实现。因此,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希望能改善目前舞蹈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和技术手段陈旧的状况。
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60%的舞蹈专业学生是靠考前3个月的舞蹈冲刺辅导考进高校的,他们的身体肌肉能力和柔韧性未曾被开发,年龄也偏大,一切训练都要从头开始,因此毕业后成为各专业团体职业演员和编导等高精尖舞蹈人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多数都会到企事业单位、文化培训机构等就业。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编舞、多媒体舞蹈合成、数字化舞蹈传播空间开发等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的开发、策划和经营也不断升温,许多以舞蹈、虚拟教学或表演为载体的新型职业应运而生。而目前舞蹈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识教育才刚刚起步,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的具体实施
1.从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入手,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
缺少必要的硬件支持,多媒体教学就如无米之炊。舞蹈多媒体课程对教学的支撑环境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室,还需要有专业舞蹈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和舞蹈微格教室来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舞蹈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的硬件系统是由计算机、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和集成设备等构成的综合系统,这个系统由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等6大模块组成,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各子系统与舞蹈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实现智能一体化管理。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是一个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教学系统。通过这样的演播系统和数字化教室,教师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扩展舞蹈示范方式,推动编导创新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建立教学评估机制,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评估机制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工程,舞蹈多媒体教学的评估机制要强化常规、注重细节,为高质量的舞蹈多媒体教学提供监控和保障。但是,目前,由于舞蹈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还未广泛而系统地开展,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估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建立教学评估机制。
一是目标机制。要以教学的各项要求为基础,紧紧围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效果,制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是实施机制。要设置独立的教学评估机构,建立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以确保评估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是保障机制。要从上到下努力提升对内部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做到狠抓、精检、勤查。
四是激励机制。要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强化激励竞争机制,采取有效手段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信息反馈机制。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信息反馈工作,成立信息反馈小组,扩大教学信息反馈渠道。
3.弱化专业性束缚,强化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和学生实训
由于形体艺术的特殊性,舞蹈教师习惯并相对比较依赖“手舞足蹈”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只有放宽眼界、吐故纳新,学生的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最终推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在实践中,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弱化传统教学方法对专业教学的束缚,达到“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先进的教育思想”的目的。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除常规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教学软件外,还要强化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与编辑、音频处理与编辑等舞蹈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艺术类学生的实践训练困难比较多,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笔者认为,可借鉴高职院校的经验,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训室,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然后进一步建立“引企入校、校企组合”的新模式,或开展“订单式”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最终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
4.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不同的舞蹈课型中
舞蹈课程主要包括技巧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针对不同的课型,多媒体参与教学的方式、程度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等技巧型课程中,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法克服传统技能技巧教学中评价指标不明确、不系统的缺点,通过细节演示和反馈对比,迅速直接地帮助学生观察自身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从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掌握关键的技术环节。相对于技巧课,舞蹈赏析、舞蹈解剖学等理论型课程的教学更易于和适于深入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多媒体演播系统辅助法、网络资源与教学结合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感性、直观和易懂,课堂也不再枯燥乏味。
以上只是列举多媒体教学的部分方法,笔者认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的,确定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和方式,使之与传统的示范、讲授、纠错等环节有机结合,最终快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5.增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使技术成为艺术的必要补充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谈到关于课程设置的五点依据,其中一点是:“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客观的需求变化,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培养舞蹈人才的全面性。”而开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的正是培养具有综合的跨学科发展潜力和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为舞蹈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课程模式和内容取向上,要立足于舞蹈本位能力的提高,着眼于舞蹈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还要处理好“全面”与“精华”的关系,不能什么内容都教授。笔者认为,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以针对与舞蹈表演、制作、编创、教学等有关的各种软件及应用技术为主,如对音频处理与编辑软件Cool Edit、视频处理与编辑软件Premier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二维动画软件Flash等软件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软件的各种功能,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舞蹈教育突破传统模式,快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
舞蹈教学如何走出纯粹单一的“口传身授”的小空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时代性的扩展和延伸,其引入的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升华了教育的艺术性和想象力,弥补了许多传统教育的不足。而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将促进舞蹈教学的科技性、艺术性改革,除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传统舞蹈教学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还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缩短训练成才的周期。
2.有助于多媒体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统一,形成完整、健全的教学与教管系统
这个方案从实际调研着手,明确了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方式、内容,优化整合了“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课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理顺和调整。同时,这个方案还对硬件设施的建设、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强化等环节提出要求和建议,有助于对现实教学实施过程缺失项目进行补充和改进。
3.有助于舞蹈教育变单一的“专才教育”为综合性的“通才教育”,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择业范围开辟新的道路
“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使学生在探索舞蹈影像采集与保存、编辑与再现、分析与研究等技术过程中,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手段和编排流程的现代化变革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于峰,史立秋,姜燕,崔永江.地方高校内部长效教学评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格教学法;教学技能
物理教学法课是让学生熟知"物理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技能。物理微格教学是结合物理学特征展开的专培训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法"。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物理教学技能",经训练让学生在极短时间掌握各种基本教学手段。目前,微格教学法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较鲜见,下正就此进行阐述。
1.物理"微格教学法"特征
当下"微格教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对教学技能的认知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法'试教'模式"的"整体、模糊"性,引入"现代哲学"及科学的"实证分析"手段,提出教学技能即为"有机整体",亦可"分解"、"控制"展开"强化训练"与"操作"[1]。于高中物理"微格教学"的特点将课堂"教学技能"划分为:"物理知识、讲解、提问、导入、实验、强化、板书、组织、应变、电教"十项技能,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微格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物理"微格教学法"程序
2.1 事前学习与编写教案
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微格教学",物理概念及定律皆较抽象,在学习微格教学法前,有必要事前学习"物理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研究"、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课堂教学"观察手段","教学评价"与"学生特征"等。
若想施行物理微格教学,需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分为微格教学法十项教学技能展开强化练习,一次集中训练(1~2)个技能。确定培训技能后,学生选取适宜教学内容,依拟定的教学目标编写教案。教案包含:物理教学法的事前学习编写教案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订教案教学实践(看右图)。
2.2 微格教学法的实践
①高中物理微格教学实践设计。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法"理论"与"物理知识"及"教学实践"相结合,创设微格教学方案。此时期教师关键强调: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意义;灌输启发式教学理念;微格教学目标设计务必周密、全面,具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同时,又需涵盖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于原有基础经教学皆有提升。灌输教学法理论,重点强调高中物理教学基本"作用与要求",各教学法的"特点、要求"及其综合应用、优化处理。物理微格教学表演,此为操练时期。教师在此时期,对微格教学实验的"教态、实验的表演、讲解、对话、板书"等重要因素展开指导。经过充分准备,依微格教学方案,学生展开"实验教学",并将教学状况摄像[2]。②微格教学实践的"演示实验",是依教学要求"教师表演"、"学生观察"的课堂实验。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广泛,为学习"物理教学法课"务必掌握的。讲解演示实验课时,教师首先对演示实验的"作用、操作及表演"根本要求进行理论指导,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演示实验分为"学生选取教师所提供的演示实验进行微格教学表演"与"演示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展开微格教学表演"二类。③准确记录。角色扮演之时,以录像手段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展开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2.3 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
后馈评价:①回放录像。"角色扮演"后回放录像,以便被培训者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此时需"教师、学生、评论者与指导教师共同观摩,对"被培训者"达到的培训程度进行剖析。②自我研究。观摩录像后,"教师角色"需展开自我剖析。研究教学实践时设定目标是否实现,培训的"教学技能"学生掌握与否。③讨论评价。"指导教师"及"评价者"针对学生角色需由各自立场进行讨论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由"物理教学法"特点出发,主要评价角度:其一,高中物理微格教学"目的拟定"合适于否?符合大纲要求吗?符合"实际教学内容"吗?教学过程是否贯穿教学目的进行?达到教学目的没?其二,高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比如,评议"演示实验"教学需分析是否符合其"保证成功"、"简易便利"、"现象清晰"等根本要求,同时需考虑演示的同时是否具有"启发思维、观察能力"等作用。其三,高中物理微格教学的"表演技能技巧",主要评议"仪表"、"教态"、"语言表达"、"板书"、"板画"等。修改教案:学生依"自我研究讨论评价"所指出的问题进行教案修改。
3.结论
高中物理微格教学法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缺点及不足,自身的认识印象更加深刻,利于缺点的改正。学生看自己的教学录象会和老师教课方式进行对比,能较客观的估量自身教学水准,清楚懂得改进方向。学生因对自身水平的了解,在日后的实践教学中,对自身教学手段展开改进,授课水平提升快,实习时备受老师与学生好评。高中物理微格教学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微格教学 实践 模拟教学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21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教育手段来培训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就是一个缩小的、可以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要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此种教学方法就是提供给教师一个模拟和练习的环境,把教师日常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个精简,并使进行模拟练习的教师取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1 微格教室的构建和应避免的误区
微格(录播)教室应包括录播工作站、高清摄像头、高清视频采集卡、嵌入式网络中控、导播、录播系统等,可以对授课电脑VGA信号、老师上课或者师生互动情景,以及教师板书等进行多种模式的整合录制,来生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校本资源库,供网上自主学习。同时,系统地实现是基于网络的环境的多画面直播,并保证音视频准确和高清晰的课堂画面的实况效果,可对资源文件进行后期编辑。
微格教室的建设应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微格教学系统认为就是监控系统――有很多学校认为微格教学系统就是将学生或培训教师的授课情况录制下来,然后分析,就是一套监控系统,这是完全错误的。监控系统是单向的,一般一个教师要同时指导很多学生进行试教,如果要全部录制下来后,再进行指导,等于将所有的工作全部重复做一面,和学生一起再共同看录制好的录像,既麻烦又耽误时间。
误区二:微格教学系统认为就是录播系统――有很多制作精品课的学校认为微格教学系统就是精品课软件,这是大错特错的。精品课主要是用来制作优秀课件,并进行制作,它的主要作用对于监控来说,是大同小异的。监控是纯粹的录制,而没有制作,精品课录播软件与其比较,多了一些编辑功能,但在如何体现培训学生、提高培训效率方面,没有改善。
如何快速地分析被培训学生或示范授课教师的优缺点,实时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能够同步互动提高,就是微格教学系统需要起到的作用。
2 微格(录播)模拟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微格(录播)教学实施过程的基础理论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学习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有以下四个特征:
2.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微格教学中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实践实施使与之对应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得到具体的、充分的体现、应用和贯彻。它不同于普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是角色的真实扮演,提高了教师对相关联的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兴趣。
2.2 训练的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由于微格(录播)教学实训方式是采用模仿微型或小型真实课堂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一般十到十五分钟,某个训练要点或主题集中训练两个左右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受训者掌握训练的重点、明确学习目的、体验角色的实践环境。
2.3 信息反馈迅速、直观和形象
由于是模拟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或停止,再加上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录制技术,能够对受训教师的行为进行详细记录,极大地帮助了受训者准确获得反馈信息,提高了训练效率,更加直观地了解授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4 更有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
微格(录播)模拟教学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实训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 微格(录播)教学的实施步骤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学习相关的软、硬件知识,确定课堂的训练目标,并且进行观摩示范,参与分析与讨论,独立编写教案,进行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专家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
3.1 学习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及基本的教学理论基础
在实施微格模拟教学之前应了解微格教室的硬件组成、软件使用方法、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法,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基础。
3.2 确定训练目标
在进行微格(录播)培训教学之前,培训教师应充分了解本次模拟培训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独立设计出1~2种教学技能,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实训中重点技能突出不明显的现象。
3.3 观摩和示范
观看优秀的教学示范视频能够增强受训教师对所模拟教学技能的形象感知,有必要的话也可请指导教师或者优秀教师在现场进行实际示范,边讲解边完成受训的目标和任务。在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教学技能和手段方法等逐一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示。教学视频可以是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也可以用反面的教材作为例子。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培养培训教师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的能力。
3.4 编写教案
当以上几步完成后,受训教师需根据给出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编写出好的详尽的教学方案,方案中要详细说明此教学技能设计的构思、运用环境、学生反映、应对手段等。
3.5 分析与讨论
在经过观看视频或现场示范指导、做好教案编写后,还要组织受训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何处是成功的,何处还存在问题,通过大家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总结出一套最佳方案,并对教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3.6 微格实践与角色扮演
微格模拟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是角色扮演,是受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具体实践过程。受训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课堂有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互动,所以被叫作“角色扮演”。受训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本次课堂模拟教学说明一下,以确定自己的教学水平要达到的标准,阐述教学理念的构思和意图。上课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整个模拟教学的过程由录播系统录制下来并存储好。
3.7 评价和反馈
模拟教学中较重要的一步是评价和反馈。在完成模拟教学以后,要组织受训教师一起观看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指导教师要和受训的教师一起逐条一一观看。受训的老师自己先进行综合的分析,检查自己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掌握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再由指导教师和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集体的评议和讨论,找到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指导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还可再次进行现场示范,有必要的话可进行再次集体观摩教学视频,便于受训教师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微格教学的广泛应用正逐渐影响着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原有的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科教学法的改革。在微格教学的一系列的培训中,受训者也已经能够逐渐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观念,这样有利于受训者提高从事教学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有很多,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能学到一小部分,这也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作为每个教育者的使命,也是每个教育者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微格语音教学使用手册[Z].
篇5
现在,如果你去杭州入住街町酒店,可以通过微信完成自助选房、开房门、找客服、支付房费;如果你去辛香汇、外婆家等热门餐饮连锁企业吃饭,不仅可以用微信自助点餐,还可以用微信呼叫服务员、自助结账;如果你去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或者粤北医院看病,则可以用微信挂号、排队、付款,并通过微信获得化验单据。此外,百货商场、快递、票务、旅游景点等行业也都有了众多利用微信改进业务流程的成功案例。
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能力不断升级,尤其在微信支付的推动下实现商业化闭环之后,微信已经快速渗透进各传统行业,微信打车、微信交电费、微信购物、微信医疗、微信酒店等不断应运而生。微信已经不仅仅是连接人和人的社交化应用,庞大的用户群和方便的微信支付结合,已经在衣食住行等领域催生了具备行业特征的新应用,微信的行业生态圈已经初露端倪。
8月28日,腾讯在北京举办微信公开课,不仅向1000多位听众展示了多个行业的应用案例,还正式了“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即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上,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和维权、社交推广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这也预示着微信再次加大商业化开放步伐,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帮助企业用户的商业模式向移动互联网化转型。目前,“微信智慧生活”已形成医疗、酒店、零售、百货、餐饮、票务、快递、高校、电商、民生等数十个行业的标准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成本升高、获取和维系客户的成本不断上升、经营利润率不断走低,面临诸多困境的传统行业都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寻找微利时代的破局方案。“微信智慧生活”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不菲的价值。
篇6
关键词: 微课 发展现状 研究综述
一、微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微课的定义缺乏统一的认识。自微课成为国内新生教学模式以来,学者专家对其定义就是众说纷纭,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将微课定义为:“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黎加厚定义它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定义它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张一春定义它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
2.形式大于内容。由于我国微课始于比赛,导致目前微课的开发大多为比赛而生。直接导致微课开发中“作秀”的成分多,考虑实际应用的成分少,很多微课做成后参赛完即报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3.微课的选题、开发、制作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微课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课题的选定到课程的开发再到后期的制作,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受微课制作技术的限制,很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难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微课,往往是制作者非开发者,开发者非一线教师,中间换手环节众多,造成最终的微课表现效果大打折扣。
4.微课开发的目标与应用对象不明确。从目标角度讲,首先,国内微课主要存在形式是各种微课比赛,微课的制作者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需求,更谈不上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国内微课使用率较低,造成了理论先行而实践滞后的现象。其次,有关微课的研究极少涉及微课资源开发或者建设和应用,大部分以微课概念或内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从应用角度讲,微课的使用对象应主要分为三类:学生、教师和社会大众,但目前研究表明,我国微课基本应用于学生,且大多属于校本开发,共享性不高。
5.微课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微课虽然短小精悍,精简明了,但实际要求往往很高,从前期的选题到中期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不仅要衔接恰当还要配合完美。因此,微课在结构设计中就要十分用心和谨慎,要考虑整个环节的可行性和实操性。
6.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严格来说,现阶段国内的微课仍处于发展期,还不十分成熟,加之对其概念界定的不明晰、认知的多样化,目前国内对微课的评价体制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方案。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视频评价和网络评价两种,视频评价主要针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对微课的完整度、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风采展示、后期制作、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网络评价是微课上传网站之后获取的观众认可度,以点击率、观看的连续性、互动性和微课视频自身的易用性为主要评价指标。
二、对策研究
1.多举办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的加强,如果有好的设计,却没有恰当的技术实现它,也是相当可惜的。学习国内外先进案例,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明晰微课概念,破除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既练兵,又参加实战比赛,借此机会促成一批微课高手成长。
2.开展微课设计环节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开发微课资源的根本目的,也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3.将微课与教学切实整合。不搞花架子,将微课切实地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教法,各级比赛主办方主办微课比赛应以实际教学效果为主要参考标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并举。
4.建设微课资源,结合各校已经有优质资源,推广普及微课资源在学校及校与校之间教学中的应用与交流,充分资源共享,避免各自为战,将微课资源系统化、分类化。按不同的面向群体分类资源,学生微课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为主要目标;教师微课资源属于专业发展型资源,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如新进教师的素养培训、教师的课堂组织及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常规事情处理等。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对微课的概念、内涵、发展现状的分析,国内微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继续研究理论的同时,真正把微课利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相信随着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资源的不断推行,不久的将来会有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解答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靓.微课能否打破高校封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4-02-17.
[2]全国高校微课网[EB/OL].http:///,2015- 07-20.
篇7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多元化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把微课定义为“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体制,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掉队。而在当今的条件下,小班化教学还无法完全实现,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资源来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自己规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以自我实践的方式,达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并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经过系统的学习,我熟练掌握了制作微课的软件,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不仅仅是要求制作技术精湛,还需要细致地选题和完整的教学方案,而这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多次实战的磨炼,而且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进步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我通过调查发现常见的微课有以下类型: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练习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以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为主,这些微课主要存在于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练习类、实验类,主要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中。这些微课的类型都比较单一,而使用启发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的微课等都相对用得较少。
我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微课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工具与软件:摄像机、黑板(电子白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方法:对教学过程同步摄像
(二)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
(三)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四)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手写设备)
第一种需要专门的演播环境,设备和环境造价高,需要多人合力才能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后期编辑需要专业人士配合但作品可以录制教师画面,教师按照日常习惯讲课,无需改变习惯,黑板上的内容与教师画面同步效果好,第四种方法“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操作简单,使用风格符合用户习惯,但很多老师不熟悉。
基于上述考虑,我申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微课研究》的校级课题,除了我是信息技术老师,其他三位参研老师分别任教高中英语、初中语文、初中数学,我们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精力。
我们首先对成员的微课制作技进行培训,并学习以下软件:Powerpoint、矢量绘图软件、思维导图软件、Photodex Proshow、微课录制Evercam7&Evercam Point、专业屏幕录制工具EchSmith Camtasia Studio、声音处理软件Goldwave、字幕制作软件Time machine、曦力音视频转换专家、视频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等。
大家还一起学习微课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微课制作方案的编写和微课脚本的制作,并进行专题座谈,成员畅所欲言,制定问卷《你眼中的微课》在网上,并分为了学生版本和教师版本让大家填写征求大家的意见,了解学生以及教师对当前课堂的看法以及对微课的认识。对于学生,我们主要针对我校做到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包括高一、高二、初一、初二的优班和待优班,每个年级抽取一个优班和待优班。共8个班,大约500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还采用访谈法,征询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多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认知过程以及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95.3%的学生都非常期待优秀微课出现,他们表示很想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而90.3%的老师都认为多元化的微课程会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拥有新的生命力。
在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合下,课题组的其他几位老师设计制作出启发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微课作品,主要是上述第一种和第四种方法制作的微课。并在不同的班进行教学试验,接着设计出量表,各位老师在试验后记录微课在不同的班和学科的反馈,各学科实验数据汇总收集整理,每个参研老师也都运用微课进行示范课展示,大家都感觉微课很受学生欢迎,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不管是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慕课 汉语教学 视频资源 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01-01
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建设是“慕课”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教学视频资源的质量直接决定“慕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应用面广、使用便捷为特征的“微课”视频,作为“慕课”教学视频呈现的方式是适合的。微课视频资源建设对汉语教师的培养以及汉语学习者的自主选择学习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汉语教学引入“慕课”模式提供资源保障。
一、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开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一)提升汉语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汉语教学法创新
汉语教学微课视频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汉语教师课例观摩、学习和研究的范本。微课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教师之间可通过微课分享教学成果、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技能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来完善备课,抓准教学重难点。此外,微课视频也可作为汉语教师课堂教学优质的辅助资源,使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课堂组织者转型,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加快教学法改革创新。
(二)提供汉语学习者全新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汉语教学微课视频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微课视频为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提供支持,汉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汉语水平和需要,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自主选择。更好地满足汉语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使更多的汉语学习者获得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三)确立视频资源建设规范,为“慕课”汉语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确立视频资源建设规范,为汉语视频资源库建设奠定理论与应用基础。确立汉语教学视频建设开发方案,为汉语教学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的范式。通过项目开发和征集评审为汉语教学微课视频资源库建立的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提供保障。
二、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建设与开发的解决方案
(一)“慕课”视频资源建设规范的制定
在资源建设初期,应参照国内外教学视频资源库建设的标准,组织专家针对视频资源的设计原则、结构框架、开发标准及流程等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同时,将按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各独立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合理规划、脉络清晰,确保整个视频资源库建设的规范化。
(二)确立汉语教学视频分类维度及知识点谱系
为使微课视频建设结构化,应以培养认知和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为分类维度,参照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成熟汉语教材,组织一线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研究讨论,确定汉语教学微视频库的课型分类和语言学习各阶段的知识点谱系。视频库微课的选题、配套资料的制作都应以此为依据。
(三)“慕课”微视频资源的课例开发
根据微视频课型和汉语学习各阶段知识点谱系,确定若干典型教学主题(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作为课例,完成微教学设计、讲稿(脚本)编写、课件制作、素材收集等准备工作。按照教学设计和课程脚本,录制微课视频并进行后期编辑,完成课例的开发。与此同时,形成微教学设计基本原则、脚本编写、视频技术指标和制作流程规范等。
(四)课例的应用效果及反馈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课堂应用、汉语学习者的使用,检验微视频课例的应用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师生研讨交流的方式,明确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微课程视频课例。
(五)“慕课”微视频资源的初期建设
以汉语教学知识点谱系为框架,以视频课例为样板,以技术指标、制作流程和评价体系为规范,统筹规划,完成“慕课”微视频资源的初期开发与建设。教学微课视频涵盖语言学习阶段(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谱系的主要部分。
(六)以社会征集形式扩充和完善视频资源
“慕课”微视频资源库完成初期建设后,还需不断扩充资源,使其日趋完善。按照项目建设规范和知识点谱系,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和规范的引领和评价作用,面向国内汉语培训教育机构征集评审优秀汉语教学微课视频,逐步扩充和完善汉语国际推广“慕课”微视频资源库。征集评审可采用汉语国际微课大赛等形式。
三、结语
教学资源的价值在于开放与共享。“慕课”视频资源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与国内外成熟的“慕课”网络学习平台合作,为“慕课”模式的汉语学习提供内容支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共赢,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我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里丁大学国家语言和文字中心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课堂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尤其是导师Isabelle的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语用能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三个月的课堂给我感受
很深。
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他看来“教育即生活”,他提倡“做中学”。因此用微课设计符合学情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符合新课改倡导的个性化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理念,把微课和英语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做中学的目的,使学生受益。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5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染学生,驱使学生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使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当前,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活动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因此,利用微课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借鉴国内外微课以及与英语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工作室开展了国家级课题的微课研究。我们把微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来,活动更加高效,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课题研究教师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操作性强,以学生为主题的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步,把英语课分为五种类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和词汇课。第二步,设计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幻灯片。第三步,反思教学设计并进行微课录制。第四步,把制作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其次,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感受成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提高学生用英语综合语言应用的能力。
研究过程如下:
1.课题动员、培训、研讨阶段
(1)准备动员阶段:成立工作室课题组,向成员宣传课题的目的、意义,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填写申报书,向中央电教馆上报课题。
(2)课题培训阶段:
①意识培训:学习国内外微课制作和英语课堂活动的研究成果,整理微课教学的优点,从而树立运用微课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意识。
②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讲座、自学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实验教师掌握运用微课教学的使用技能等。
2.初步实践阶段
(1)探究微课支持下的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2)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根据各自分工,每人精心撰写一份教学设计,设计一堂微课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教学课,参加课题研究。
3.课堂实践阶段
(1)对比微课课堂和常规课堂,通过对比,考查学生在微课课堂的学习效果,做出分析。
(2)开展“初中英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案例研究”展示活动。通过课堂实践开展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受益。
4.总结反思,得出策略
课题组成员依据微课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写有分析、有改进策略的教学反思,探究微课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活动课的案例,写出关于本课题的论文。
5.课题提高阶段
根据课题评课组提出的问题,通过录像课例反思,发现问题修正教学设计,完善研究成果,形成可操作的初中英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案例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成果。
6.课题评价阶段
总结规律,理论提升。一是专业指导,解决问题。二是专家引领,提升水平。对形成的理论成果、优秀课堂设计方案、优秀微课等进行综合评价。
7.课题的总结及推广阶段
通过微课研究,我们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以课堂活动为切入点,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题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进行探索研究,制作了各个类型(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的课堂活动微课课例。学生通过微课开展高质量课堂活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另外,通过微课制作,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各项能力。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传统教学,实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我们发现,在英语活动课中,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参与活动的设计、策划、准备,以及活动的总结。所以,英语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活动课的
主人。
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微课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给我们教育深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以其独特的魅力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新课程理念下为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搭建了应用平台,为培养学生主体性、合作性、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使课堂教学走向了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军校;微课;比赛;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89-02
微课程的概念及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1.微课程的概念
如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1]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们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国内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
2.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一般院校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技能培训主要是由院校相关教育技术人员组织任课教员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及技术规范的知识培训。②选题申报是院校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微课程选题的论证申报工作,同时院校的技术保障单位信息管理中心需提出相应的技术保障方案。③设计备课是参加比赛的任课教员搜集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撰写讲稿、编写微课程制作脚本、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备课试讲,同时信息管理中心也应参与脚本的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④录像制作是在信息管理中心的协助下进一步对录制内容作精加工处理。⑤评审奖励主要是验收作品。
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意义
1.提升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军校教员利用参加微课程比赛的契机,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认真学习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打磨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等方面的基本功,主动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与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2.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微课程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也不同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工具及课程制作工具,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员使用新兴教育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同时,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获得比赛名次,作品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进一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
遴选一批优质的微课程,建立具有军校学科特色的微课程群,不仅可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还能进一步推动学员岗位任职实战化培训由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的延伸。
当前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存在的问题
1.微课资源比较散
目前军事院校微课资源应用中普遍存在微课资源比较散的问题,没有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以及完整的微课体系,给师生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一旦教与学的过程产生障碍,就必然会导致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下降,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微课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功能和优势。
2.微课程的制作形式比较单一
微课程从制作的方法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幻灯片型微课、改良型微课、动画型微课等多种类型。[4]而目前军事军校制作微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只采取拍摄型微课的制作形式,拍摄型微课一般适用于语言类以及操作类的课程,这就使微课程的主题选择有了局限性。
3.比赛与常规教学易脱节
微课程在军队院校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这种新生事物,教育技术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强的任课教员无疑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及机制体制,因此,在微课程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与实际课堂脱节的问题,使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如何提升微课程制作在军校的教学效益
1.精选微课程主题
军事院校要制作微课程,应优先选择军事体育训练、政治工作能力实操训练、政治理论教学疑难点问题解答、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剖析以及典型战例解读等学员关注程度较高且与提升实战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精选了微课程的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
2.开发微课程学习平台
军校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是为了达到真正应用的目的,那么,在网上开展优秀微课程展播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资源上传、修改、、交流、共享、搜索、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微课程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要为课程提供者带来便利,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平台功能,这样才有助于微课程的推广。只有建立了微课程学习平台,对各类微课程进行整合、分类,才能达到以建促用,促进微课程制作常态化、有序化发展的目的。
3.加强团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一门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聚焦于某个很小的知识点。因此,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仅凭任课教员的技术水平和力量很难做出一系列优质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对场地、拍摄方式、录音器材、课件、录制以及成片规格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来协助完成。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加强微课程技术团队的建设,为任课教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协调好微课程比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军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真正目的,应该坚持“以建为用”的原则,不搞形式化的突击比赛,让比赛常态化,鼓励任课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方面的教学设计,增强知难而上、抢占先机的意识,积极参加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提升微课程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 上一篇:自媒体平台盈利模式
- 下一篇:监理安全应急预案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