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世界经济格局的主体是发达国家,是强国和大国,而发展中国家则发生了分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少数几个发展中大国成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只是这个格局中的附庸部分。看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式又是怎样的呢?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外部影响及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困扰,发展经济可谓是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关键得看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近代化起步一般较晚并且都不是内发型,经验不足同时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以下四种趋势:1、边缘化趋势。2、外切化趋势。3、分裂化趋势。4、从属化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依靠发达国家并非长久之计,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并不可靠。既然原有的发展基础被削弱了,那么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利用新的条件,加入全球化而不趋同于别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发展、富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现已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决策者如何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机会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全球经济接轨未必就能改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该认识到,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而引起的,他们是全球化程度最深同时也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全球化的非核心部分或全球化之外。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自己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不能按照全球市场或国际多边体制设定的目标处理自己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第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二战后,凡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了不同于常规的发展政策。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有真正选择和抵制一面倒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对内:1、正确处理内向发展与外向发展的关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积极推进外向发展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趋利避害。必须把外向发展与内向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必须根据本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在经济体制上,正确处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相互关系。3、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时,要根据本国国情,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4、在经济改革调整的同时,必须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1)要有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政治环境:(2)要有一个廉洁、公正、有效率的政府机构;(3)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健全的公务员制度,完备的法律制度,正常的遴选制度,广泛的群众参与制度和对政府权力机构与干部的有效监督制度。
对外: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国内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虽然现在发展中国家已发生了变化,团结的基础已不如以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相互之间的歧见和分争,尽力加强相互之间经济政治合作;应加强“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国家组织”等协调机构在国际上的作用;应争取务实的做法,积极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最后,应该在不放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之下,首先就南北之间的一些紧迫问题进行谈判,力争取得发达国家更大让步。
篇2
目前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有不同的意见。根据各国政府新近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全球经济有明显改善的迹象。美国经济已脱离了衰退最严重的情况,欧盟经济衰退幅度也比预期的情况略好,亚洲经济已全面恢复增长。但另有一些报告则表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仍在恶化,失业增加,财政恶化,没有真正复苏的征兆。在世界经济领域,重要的数据都由各国政府和各主要的国际经济机构所掌握,对经济形势发表“预见”的官员和机构本身,往往都有一定的政策纲领。他们看重的不是学术家强调的“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高度政治性的领域,设想纯粹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是不现实的。
这也反映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某些特征。世界经济从来都不是各国、各地区经济简单的总和,而是这样一种现实,即世界市场对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市场的统治。不同国家尽管各有自己具体的经济特点,但无论这些特点有多么大,都必须越来越服从于世界经济,更紧密地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以便从世界市场中获取本国所缺乏的各种经济资源。换句话说,单个的国家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物质基础,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世界经济每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世界市场对各国市场的统治就越有力,也越专横。
这场危机虽然出现了许多难以认清的现象,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应对危机方面,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都不遗余力,动用并展示了自己全部的政治力量和财政力量。欧盟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中旬已向银行业提供了2.9万亿欧元的资金,相当于欧盟经济规模的31.2%。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今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总额。如果加上美国各州、市、县政府的债务,美国全部的政府债务总额已经累计达到了5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3倍。日本政府财政赤字2007年这一比重还只有3%,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届时政府赤字总额将相当于GDP的两倍。
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危机,为了整顿国家的财政,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究竟哪一个社会阶层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打破原有的社会平衡,从而引发新的政治冲突,各主要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也随之急剧变化。在美国,接近10%的失业率使得奥巴马总统正面临这样的一种局面。由于美国国会将于明年举行中期选举,如果经济形势无法明显改观,很多议员将不得不与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划清界线,因为在就业问题上,议员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这场危机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由于它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从而带来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它以很清晰的界线,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这就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充分地、持续不断地观察它的进程,而且可以随着它的进程对先前的各种“预见”进行检验,从而锤炼自己的智力和眼力,更好地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篇3
【关键词】TPP RECP 逆全球化
一、美国退出之前的TPP
(一)TPP究竟是什么
TPP全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享有“经济北约”的称号,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之一。其发起国为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奥巴马上台后为了从经济上贯彻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1.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TPP本身的目的在于从经济上遏制中国。从短期来看,TPP的统一监管标准(包括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及信息自由)是中国现阶段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该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与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但是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一个多边贸易组织总是将非成员国排除在贸易体系之外,那么这个贸易组织的发展前景是不乐观的,更何况中国是国际贸易大国,是世界最主要的大经济体之一,是世界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TPP成员国之间实行零关税政策,很多人认为这项政策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致命的打击,例如TPP有这样一条规定“纺织产品从纱开始之后的所有工序和原料都在TPP成员国内进行将享受12国内零关税的待遇”。通俗的来讲,一条牛仔裤在中国的售价为10美元,从中国出口到美国需要交纳相应的关税,其在美国的最终售价将为13美元,而同样的一条牛仔裤在越南的售价为10美元,由于享受到TPP内成员国零关税的政策,这条牛仔裤出口到美国的售价依旧是10美元,我想美国群众应该不难抉择究竟是选择哪一条牛仔裤。长时间的价格劣势将会导致一部分的纺织企业由中国转迁至越南等TPP国家,导致中国由纺织产业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减少及纺织产业本身的流失。很多人甚至担心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会动摇,越南也希望经由TPP提升本国的经济地位意图将“made in china”变成“made in vietnam”。亚太地区以及美国是中国的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长此以往将会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冲击,令中国现阶段本来就不景气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2.中国如何反制TPP。对于TPP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并非束手无策,近年来中国与TPP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中韩、中瑞、中澳等,与此同时中美、中欧之间关于投资协议的谈判也在不断的加速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也不断取得成功,我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及“一带一路”的重点投资建设使我国对外贸易变得更深层、全方位。因此TPP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并没有达到美国等国家的预期效果。
近年来中国先后与多国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了原本属于TPP的秘鲁、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而文莱和马来西亚虽然没有直接与中国签订相应的FTA但其所在的东盟也已与中国签订FTA,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加拿大的FTA谈判正在加速推进,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也在积极磋商中。中国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达到了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的目的,打破了TPP给中国经济套上的贸易枷锁,因而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并没有起到遏制中国经济的作用。
二、美国退出TPP后
(一)TPP各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
TPP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主导的,占全球GDP的40%、贸易额的33%。在TPP12国中,美国占总GDP的60.4%,日本占17.7%,可以说在美国退出TPP之后,TPP就没有了意义。在TPP四面楚歌之时中国主导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向TPP各国伸出了橄榄枝,秘鲁和智利等原TPP国家都纷纷表现出对RCEP的浓厚兴趣。
1.日本应对美国退出TPP的措施。日本媒体近期表示如果TPP停滞不前,那么日本将会将重心转移至RECP。从近期日本针对RCEP的各项举措看“重心的转移”已经提上了日程。日本和中国等16国参加的RCEP谈判将于2月27日在日本的神户市举行。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TPP之后这是亚太地区第一次举行此类型的会议,美国退出TPP之前该协议一直作为日本对外贸易的重心,而在美国退出TPP之后日本便着手主办RCEP会议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日本在RCEP中的影响力。
相对于TPP对中国的完全排斥,在RCEP内中国的影响力要远超日本,甚至可以说中国是RCEP自由贸易的倡导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坚持“适应各国发展状况的自由化”,这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确立等同于TPP水平的自由化和透明度较高的投资准则是矛盾的。因此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战略重心转移至RCEP后,RCEP内部的争议将会逐渐加大。东盟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明显,就此而言制定适应发展的宽松协定更加符合东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但宽松的协定将会成为日企在区域内开展经济活动的掣肘因素,日本在今后的谈判过程中必然会将部分TPP协议内容逐步于会议中提出,以期达到更大的自由化便于日企在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
参加本次RCEP会议的国家主要有三个阵营。第一个是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TPP国家,他主张建立高质量的协议规则。第二个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老牌RCEP国家,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日渐浓厚,加之美国退出TPP等一系列举措使美国在亚太地区出现了暂时的经济空白,这些国家希望抓住机遇和空白期掌握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最后一个则是泰国、老挝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认为自由化的加深将会对本国的产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他国家必须以高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作为对他们的补偿。日本为了提高其在RCEP中的影响力提出为不发达的国家提供更多的人才培养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援助,迎合第三阵营的期望积极拉拢第三阵营国家。而我国依旧坚持主张低水平的协定,认为低水平的协定对发展中国家更加友好。在第一、第二阵营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第三阵营如何选择可能会直接决定RCEP走向何方。
2.美国退出TPP并非示好中国。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TPP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经济上配合亚太再平衡战略,从对外贸易上遏制中国延缓中国的崛起,保住其霸主地位。然而,TPP的推行实质上并没有为美国自身创造多少就业岗位,例如在纺织和服装行业,TPP推行之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而在加入TPP之后取而代之并不是美国自己生产的纺织产品而是越南的纺织产品,同样的在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领域,替代中国制造的依旧不是美国自身生产的产品而是由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生产的电子产品。换句话讲就是换汤不换药,加入TPP并没有改善美国本土的低端产业,也没有为美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本国的低端产业劳动者也没有从中获益,依旧难以找到工作。
特朗普在宣誓就任总统之前便宣布自己上任后会退出TPP重新开展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以便“把就业机会与企业带回美国”。例如,特朗普曾多次致电苹果公司CEO库克希望他能将在中国的苹果手机制造工厂迁回美国并将为其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十几年前美国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获益,而现阶段美国却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受害者。因此退出TPP对于美国来说也许并非是坏事,特朗普退出TPP也绝非在向中国示好毕竟每一位总统都是维护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曾誓言要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将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关税,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显而易见特朗普对中国的敌视态度是很明显的,中国与美国在贸易等方面的博弈并不会因为美国退出TPP而减弱,未来的道路依旧不可预期且崎岖不平。为了增加本国商品的竞争力抵制中国制造,美国对中国的很多产品征收大量的关税,例如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的关税已经超过500%,而其他的产品例如纺织产品、电子产品、轮胎及铝产品等未来也可能进入反倾销的范畴。
(二)美国退出TPP为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美国退出TPP为中国带来的机遇。在美国推行TPP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了响应美国积极促成日本加入TPP,而越南等国家为了加入TPP接受了很多不平等的协议条款。TPP、外交、军事三者为拉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三驾马车。很多的国家愿意达成协议甚至接受不平等的条款的原因在于美国大力推行TPP之后跟着美国的步伐能够为本国谋求更大的利益。美国一旦退出,TPP能为各国带来的收益就是十分有限的,而很多国家还要继续忍受不平等的待遇,TPP的吸引力就大幅下降了。美国突然在TPP上的撤退战略忽略了盟国的利益也没有考虑盟国的感受,因此实质上美国退出TPP并不简单的是退出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而已。美国不负责任的退出事实上将会为美国的政治外交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加利福利亚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的专家VictorShih表示“退出TTP将会改变美国在该地区的形象,美国将被视为一个不可靠的伙伴,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安全领域”。这样一来中国在亚太地区掌握主动积极推行由中国主导的RCEP就显得容易的多。
美国退出了TPP,同时美国又并非RCEP的成员,显然短时间内美国在亚太地区将会出现经济领域的空档期,美国退出TPP无疑将会减少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将会有所改善。同时美国放松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介入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期,中国应抓住机遇期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建设,增强自己在亚太地区甚至是世界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在新的去TPP时代,应对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形势是具有挑战性的。在美国的退出TPP之后,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本属于TPP的国家将会对我国产生更大的诉求,在提升中国的贸易话语权的同时,也同样增加了中国在全球在贸易体系中的责任与负担。
2.美国退出TPP是全球化经济裂痕的缩影。特朗普在就职演f中将美国存在的问题直指民众与精英阶层的矛盾,提出“美国参与的全球化进程正在撕裂自己”。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精英阶层利用这些潜力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全球化经济的背后是大财团利益对普通民众利益的不断侵蚀。不难理解,美国退出TPP是特朗普还惠于民的措施,受到了普通美国民众的支持。无独有偶2016年6月23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确认脱欧,同年12月6日意大利总理伦齐因修宪失败而下台,就在特朗普宣布退出TPP的同一天,欧洲主要右翼民粹主义声称,民族国家最终将会回归,2017年将是欧洲大陆“觉醒的一年”。可见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
当今世界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特别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更是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了,经济全球化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享受全球化的带来收益的同时如何更好的规避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损害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但值得提出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依旧是主流,和平、发展、共赢依旧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令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之间的流动日益自由,世界市场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不断的完善,跨国公司、跨国生产早已屡见不鲜,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配置效率获得了巨大的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不断增强,各个国家在享受收益的同时确立了风险共担、荣辱与共的更加深化的国家关系。作为全球化经济的一员,保证自身的利益是必然的要求,但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自己在国际舞台的责任。更好的参与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成为全球化的一员,更重要的是要使全球化成为国内经济的促进因子,利用全球化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
虽然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发达国家普通民众与精英阶层之间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警示我们还惠于民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创造了发展成果而发展成果带来的巨大收益却由少数人瓜分,长期以往社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同时我国必须在国际合作中保证自己的主动性,拒绝“捆绑利益”,在坚持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谋求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尽管部分发达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的,各国之间通力合作、相互依存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新的国际形势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给予了新兴市场国家更大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显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收获利益的同时完全避免其不利影响,虽然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遗留问题,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全球化的必要性,只有适应和正确引导当今全球化的新形势,坚持推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重新归于正轨。
参考文献
[1]张宗斌.日本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教训及借鉴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2]吴涧生,曲凤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趋势、影响及战略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01).
[3]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4).
[4]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J].国际经济与政治,2007(3).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4日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激烈,各国之间贸易活动日益增强,这对各国及公民自身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革命性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崛起,国际投资形成集中化的地区、知识化的结构、全球化的规模等特点。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明确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所谓的国际贸易,也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它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所构成,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总和。它起源于封建社会,在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之后得到了空前发展,直至今日,演变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对于国际投资的定义,主要是指投资主体在海外进行投资扩张,特别是对自身所具有的资金或者产业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资本,以跨国越洋的投资生产,来实现资本价值的保值增值过程,对于那些急需新市场的跨国公司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既能相互促进又可以相互影响。而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国际投资大有取代国际贸易而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发展最主要动力的趋势。所以,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间概况
明确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开展两者关系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属于国际贸易,由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活动所构成,即各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经济形势演变成为当今大势所趋的全球一体化形态。国际投资定义为:投资主体的投资扩张在海外进行,针对自身具有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资金产业等各种资本,通过跨国越洋来投资生产,以此达到资本价值增值的目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演越烈,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将由国际贸易变为国际投资,结合我国当下国际贸易实际情况,对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关系研究
(一)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替代、互补、权变”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应围绕“替代关系”、“互补关系”、“权变关系”等进行解析;其二者的替代关系表现为:阻碍国际贸易能促进资本流动,而限制资本流动则会促进国际贸易。针对国际间贸易和投资间的互补关系,是由生产税、市场要素、垄断市场的结构、外部规模经济等相融合后得出的,如中美两国棉布和钢铁的贸易中,可造成两国在不同要素的回报率上的差异。权变关系对于国际间贸易和投资可理解为,其随着情境的发展而改变。即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间替代和互补关系依不同的条件会发生改变,如投资的动机、类型、时间的长短都会改变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替代及互补关系。
(二)中国的国际投资动因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家对国际投资多建立在各方面利弊的权衡之上,做出的决定是在多种动因促进下产生的。国际投资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是最先需要寻求的,且企业本身具有良好的生产资源,基于这一优势,成为众多国有企业或跨国企业在其地区进行投资的主要原因。除外,中国企业的投资方式主要以扩大市场为目的,跨国企业选择在经济有优势的地区发展,集建厂、生产及销售为一体,进一步提高出口额,避开贸易壁垒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此外,以电子产品为首的许多企业出现供过于求、滞销等问题,急需寻找海外的市场平衡剩余的生产力。最后,其不断凸显的战略资源地位,推动了新一轮跨国并购来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更注重对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国外建立稀缺资源供应基地,同时带动国内生产的科学技术、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输出。服务型的企业对国际投资目标都是为了扩大自身贸易出口,这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一个对外投资国家而言,创造业本身的创造效应都远大于贸易的替代效应,由此说明了对国际投资进行强化的重要性。
(三)利用国际投资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鉴于国际经济发展多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应从国际贸易发展实际现状出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积极鼓励和提倡在与服务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相关的领域开展国际投资,重点放在有机食品和制造业方面,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际投资中制造业对国际贸易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因其重点在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而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在相关领域起的带动作用相当小,深加工后则能达到预期理想。有机食品作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对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有机食品在法国的迅猛发展,为各国的资本融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政府及国家的关注和影响下,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都有较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可以为我国食品企业及资本进入法国提供机遇。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强和深化各国的贸易活动逐步得到重视,各国间相互交流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用好国际的生产要素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这要求人们利用战略机遇,加快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把握好国际投资具有全球化的规模、结构化的知识、集中化的地区、形式化的联盟等特点,并注意国际投资方式和挑战,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和投资风险,做到充分地把握和权衡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间的关系,才能走出一条与我国经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盈盈.试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J].中国市场,2013.46.
篇5
“作为贸促会综合性的服务手段,出口促进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在近日举行的贸促会新闻会上表示,中国贸促会发挥国际资源优势和贸易促进专业经验,在全国贸促系统内广泛收集、筛选出口促进服务项目信息,编制了《2016年中国贸促会出口促进路线图》(下称《路线图》)。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中国外贸创新发展,遏制出口下滑势头,提高出口促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出口模式,为企业提供专业项目
《路线图》按照欧美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出口市场划分章节,在分析相关区域、重点国别经贸形势和出口机遇的基础上,整合全国贸促系统出口促进服务项目信息,包括展览、经贸团组、论坛、研讨会、对接洽谈、商贸平台、服务平台和培训等8个活动种类,共111个项目,涉及43个出口目标国家和地区,涵盖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日用消费和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按照地理区域分类,这111个经贸活动包括美洲13个、欧洲11个、亚洲35个、非洲7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44个;按照目标市场类别分类(不含跨地区),欧美传统市场国家3个、新兴市场国家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4个。
据了解,《路线图》是贸促会为企业、地方和行业做好出口促进服务工作的创新之举,通过深入研究出口形势、广泛搜集经贸项目、分类分级开展甄选、利用全媒体渠道进行,致力于提升相关机构落实国家经济战略的执行力,加强贸促系统出口促进工作合力,提高出口促进服务效率,放大服务功能,进而增强我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伊朗为例,随着伊朗解禁在即,大量出口机遇呈现出来,成为今年的一个重点国别。
记者在《路线图》中看到有关伊朗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出口机遇的判断,还有两个重点服务项目,一个是5月份的出访团组,一个是9月份的伊朗国际工业博会暨中国制造展览会。
通过项目的,以及市场的分析数据,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进入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些数据和项目或许是使他们走出第一步的关键因素。
全媒体传播,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现在正处在一个全媒体时代和共享经济时代。作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中国贸促会有责任、有义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将经贸促进活动最有效地传播给企业和公众。
贸促会一改往年仅仅通过两三种信息渠道对经贸活动进行介绍的方式,而是借助此次新闻会的契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全媒体向公众出口《路线图》,旨在提升信息抵达率,增强企业对相关经贸信息服务的“获得感”。
《路线图》立足于企业,服务于企业。《路线图》的制定坚持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原则。贸促会对这111项出口促进项目按照目标地区、目标国家、举办地点、所涉行业等内容进行汇总整理,设置检索工具,方便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查找。除经贸活动项目信息之外,依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的力量,一并了项目所涉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形势和对其出口机遇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逆境中寻新机遇,《路线图》正当时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奎重点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对外贸易状况。他表示,2016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全球3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外贸数据均不同程度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出口降幅为2位数以上的主要经济体有10多个。但是在低迷的世界经济中,各国表现不一,中国对美国、中东欧、东北亚、东盟、印度和非洲等地的出口情况比较乐观,出口机遇较多。”刘英奎说。
他认为,在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之下,仍然有很多机遇。世界市场非常大,特点不同,有的地方是危机,而有些地方可能是机遇,甚至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发展势头非常好,机遇非常多。
“当今世界市场确实如此,发达国家市场在下滑,比如中国对欧盟出口在下降、对日本在下降,但是对非洲、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地区都是上升的。”刘英奎称,俄罗斯近几年经济下滑非常厉害,但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比重却在上升,且上升幅度还比较大,达到12%。
“对于这样一些地区,机遇非常多,还需要我们去逐步挖掘,而贸易路线图恰恰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机遇。”刘英奎表示。
增速下降的同时,质量效益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却在提升。“从中我们要看到信心,贸易结构调整转型时期,是发展过程中U字型的谷底,走出这个谷底,贸易仍然很有前途。”刘英奎表示。
近几年,贸促会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职能不断地放大,为企业服务越来越深入,效率越来越高,其中出口《路线图》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篇6
这些中心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中东,报告回顾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在过去五年中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并对当今世界经济气候下的艺术品市场进行展望。报告认为艺术品市场如果单纯地依赖欧洲和美国经济则会受到巨大压力,而新兴经济体中出现的新收藏家们将在某种程度上对市场起到维护作用。该报告由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写,克莱尔也是注册于爱尔兰的艺术经济咨询公司的创始人。
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经销商会越米越多地遇到如下两种买家 第类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他们其中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具有高度的鉴赏能力。第二类是来自全球的富有新买家,他们并不具备太多专业知识,进行交易的动机也各不相同,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包括进行投资、增加声望、追求时尚以及爱国情结等。
2、新买家推动了市场中某些领域,尤其是当代艺术品部分的价格。但是这些新兴的收藏家他们列其它市场领域的影响则较为有限。
3、这些新买家当中有些是来自于新兴经济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中东国家。
4、中国已继美国和英国后,成为第三大艺术市场国家,其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的8%,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香港。
5、2007年的印度艺术品销售总额为243亿欧元,其中有30%的交易在印度本国完成,其他70%的交易分散在伦敦、纽约及迪拜等地完成。
6、迪拜已逐渐成为中东地区重要的艺术品市场交易中心,2007年的销售孙约1.5亿欧元。
7、近几个月来,当代艺术品销量低迷不振,但艺术市场的其他部分,如早期绘画大师作品则成绩不斐。
8、当代艺术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也许是一蹶不振的信号,也可能只是期待已久的市场调整。
9、虽然经济危机对投资最为多元化的买家都会造成~定影响,但其对整个艺术市场的影响目前还尚未明显显现。
10、买家较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也许会使艺术品购买力走低。在当前环境下,人们用艺术品作为非主流投资的行为可能是一种“替代效应”。这也许能使艺术市场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些影响。投资者们可以从表现不尽人意的股票市场中抽身而退,转而将更多投资资金注入艺术市场,或仪在艺术市场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更加平稳的投资回报。
篇7
摘 要 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文章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讨如何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机遇和挑战 发展趋势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1.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层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它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概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3.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的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一种“双赢”游戏,战略联盟正式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1.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专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从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金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篇8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 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日期日益临近,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巨大的身姿,中国会计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坚实、稳定的步伐,是中国会计人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会计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并且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等更加迅速地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国际化的经济联系,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新要求。并且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处在不同国家的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间都要提供具有可比性的财务信息。而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必然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跨国公司更具有要求国际间会计处理趋同化、标准化的客观必然性。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二、会计国际化的实质
(1)降低成本
会计国际化可以减少各国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提高各国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降低在国际市场上投资和融资的企业和国际资本提供者的资金成本以及国际贸易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同时,各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方面,不可避免会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同而产生分歧。
(2)利益促使
会计国际化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背后的利益因素。众所周知,美国一开始是完全抵触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这样使得一些企业不敢在美国上市,因为在美国上市的成本是最高的,要求最严。为了吸引优秀的公司在纽约上市,美国开始了和IASC的接触。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谁在这场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措施
(1)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当前要加快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特别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重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要;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准则的制订、培训、宣传、研究工作,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赋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权力,如有权确定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有权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予以处罚等等,以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3)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水平,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准靠拢。在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鼓励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各式各样、广泛的项目合作,逐渐造就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4)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决定了中国的会计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但也不能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际化。而过分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应当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目的是为了增进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里我们首先必须分清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
(1)两者涵盖的业务范围不同:会计制度自成体系,涵盖了全部的经济业务;会计准则只是就某项业务做出规定。
(2)侧重点不同:具体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规定更加原则;会计制度则较为具体,操作性更强。
(3)会计准则的结构语言表达更适合国际方面的阅读;会计制度的科目和报告式的统一更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弄清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差异后,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次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界的重要意义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经实现,但是并不表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已经实现。虽然颁布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会为实现目的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是最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那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会形同虚设。因此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在会计国际化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本人认为评价一个公司会计实务的标准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 (2)会计的灵活性 (3)会计战略的明确性 (4)重要信息的披露 (5)潜在亏损的程度 (6)消除会计扭曲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的会计实务的话,就会发现我国的会计实务水平是相当低的。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四处蔓延,这无疑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也会影响我国的投资环境。
总之,主动向国际惯例靠拢,意味着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动借鉴国际上流行的作法,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在对比分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科学化为标准,通过鉴定、协调、推广,使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统一于科学化。只有科学化的事物才能最终流行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詹森、麦克林.管理行为、成本与所有权结构,1976.企业理论.见:陈郁 .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第1-67页
[2]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1999.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3]郭永清.会计国际化.立信会计出版社
篇9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 贸易大国 贸易强国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5年后的今天,我国发生的变化是惊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对这些变化最为直接的阐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GDP是3645亿元人民币(1978年),而到了2012年度,达到了51.93万亿人民币,是前者的140多倍。这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神话。从中国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197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的排名是第32位,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0.78%。到了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约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10%,进口额则占全球份额的8%,位居世界第二。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对世界贸易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劣势
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长达35年的快速发展,收货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这些辉煌的统计数据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的问题。
1.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利润率较低,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类、玩具类等,这些产品的出口主要依赖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土地资源。如果我们这些比较优势被一些其他的新兴国家所取代,那我们的对外贸易将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2.大批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中国出口业的直接灾难就是:一大批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能挺过去。最严重的是长三角地区,这里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外贸型企业。很多企业或因订单减少、产品滞销而停业,或因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3.品牌意识不强,我国很大一部分出口企业都是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生产的大多是那些贴着外国品牌的“中国制造”产品,而我们民族自有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世界著名品牌中,中国只有4个品牌进入名单,这足以看出我国在品牌竞争力方面的劣势。
4.出口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不够深刻。近些年来,发生很多起中国企业被外国企业的例子。究其原因,我们的法律意识不够是其重要的一方面。国际市场不同与国内市场,法律制度有着很大差别。2010年前5个月,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为3949件,占世界总量的6.19%,美国则以总数17978件和28.17%比重占据首位,日本以总数13186件和20.66%比重位居第二,两者都远远高于我国,差距显而易见。
5.未能形成一批拥有高水平管理能力,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深度参加国际竞争的企业。能够进入2009年《跨国公司排行榜》榜单的中国企业仅有18个。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指数仅仅只有15%。世界经济的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而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不能及时跟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脚步。其竞争力和我国的经济实力也不适应。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
在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我国对外贸易要想拥有竞争力和话语权,必须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这个转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根据我国国情分析,有以下途径:
1.注重科技创新,创新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更是我们改变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推动力量。出口方面,把科技创新成果和国际贸易相结合,让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来替代我国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将直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在外贸企业中形成一种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政府也要制定一些鼓励、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2.升级贸易结构,完成从“量”到“质”的提升。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相比具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等缺陷。长期以来我国以机电产品、纺织品、轻工业产品等为出口主导商品,成为世界工厂。虽然我们占据世界贸易的大量份额,但是我们的话语权并不强硬,那是因为没能有效控制高端市场。我们必须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转变比较优势,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3.协调内需和外贸的关系,内需和外贸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内需规模的扩大能够稳定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稳定能够促进外贸市场的扩张,外贸市场的扩张又能反哺国内市场,二者之间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当外贸市场受到冲击时,国内需求的坚挺将会帮助企业抵御外来冲击。
4.整合小型外贸企业,跨越区域和行业的限制,联合形成大规模企业集团,才能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避免风险来时各自为营,做到资金、市场、技术等因素的有效分配。我国现有“外贸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联结小型外贸企业,但不适宜长期发展。企业之间更多的应是内在核心要素的联结。
5.从国家层面完善国际贸易保障体制,世界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势必会避免不了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我们不仅要参与国际贸易,更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消除贸易壁垒、贸易摩擦这些潜在的挑战,形成一个健康的国际贸易环境。
四、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在经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后,成果和问题并现,首先我们要肯定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拉动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是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并创造大量外汇,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其次我们更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缺乏科技创新,品牌力量薄弱。正是有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我们要紧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实施我国对外经贸强国的政策,提高在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增强竞争力,我国终会由贸易大国转为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尹翔硕著.《中国外贸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
[2]王韶玲主编.《入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经济日报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财务从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34-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体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国家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除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其余企业不断被推向市场,迎接市场的考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在国际竞争下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也为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树立了榜样。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参考很多已经成功的企业先例进行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对资本的重新设置和对利润的重新分配,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有组织和条理,这对于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国有企业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我们把所有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在一起来看的时候,仍然觉得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1.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国内企业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与先进企业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控制制度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国有企业依然存在很多缺陷,企业的人情大于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在很多管理内容上也缺乏必要的检验监督,企业的很多职位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平衡。而在很多企业的职权部门中,更是存在有章不循、随意支配的情况,比如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财务问题,但是针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制度建设却依然不够完善,财务支出前后的监督工作有形无实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给一些腐败人员提供了温床。
1.2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应该属于中心环节。但是目前从国家对国有资本的预算管理来看,存在的漏洞很多,举例来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方面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与《企业国有资产法》就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明确要求“专款专用”,而后者所确认的却是“专款通用”原则,两者存在明显的冲突。在实际使用上,国有企业往往在某些项目的使用上过于宽泛,有些支出则过于紧张狭窄。缺乏计划性是最为常见的通病之一。另外,由于财务支出的混乱,也导致了企业真正需要资金的地方反而资金不够充裕,使企业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1.3 国有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催动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国际社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内企业对此也逐步在认可此观念。但是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依然残存着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致使在人员的使用上也缺乏正确的引入和使用机制。举例来说,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优先照顾老员工的子女,即使是其学历过低、能力过差,在人情面前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客观上来说,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财务体系中,由于地位特殊而重要,人员素质过低往往会导致企业出现重大经济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可谓是影响巨大。而且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完成企业应有的财务风险控制,在经营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洞。
2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前面所述,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要想有大的突破,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好功夫:
2.1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建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现代企业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建设。国有企业应当将强调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建设。财务人员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办事,这也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同时要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
2.2 强化预算控制和管理
对于预算的控制一直是国有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财政赤字预算。
2.3 全面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员工素质的高低已经在企业发展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结局,国有企业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依然要参与国际竞争,所以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坚持高素质人才。国有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 结语
总体来说,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应该真正对其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要做客观认识,这也是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所做的自我突破。我们一定要正视目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将这些问题通过制度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加以解决,从本质上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国有企业又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从大局出发,力争使国家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白秀梅.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市场,2012,(4).
[2] 周春英.浅谈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4).
[3] 张科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初探[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