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提出的。自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并赢得了竞争战略的成功。然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理解和识别,国内外的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1990),是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的集合,而不是单个技能或技术。巴顿是从知识的角度研究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宜交易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文化观着重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运作子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直至渗透到整个组织。
技术观认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而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优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
以上观点对于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进行了强调,却都忽略了外部市场因素,基于市场特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指标的界定也少。然而,企业存在于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身就属于市场范畴,竞争力强弱的检验也取决于市场。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且,整合观、知识观等主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在要素与市场特性因素并不矛盾,二者之间是基础与表现、内涵与外显的关系。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市场特性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竞争力是受市场环境和条件制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由特定的人力资源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及其环境中的相关要素构成的、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专门性资源和能力。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是指那些影响行业成员在市场中最大限度获利的关键要素,包括特定的战略要素、资源、能力等。KSFS解释了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是市场的驱动力量,而且一般数量较少,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满足顾客需求。
2.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KSFS是特定行业中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 企业要获得经营成功,不仅依赖于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还在于企业的资源和独特技能与KSFS相匹配,企业要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KSFS上采取有效措施。
同时,张明亲等指出,基于市场特性的企业核心能力也要符合核心能力的共同特性。其中,价值性、稀缺性和关联性,反映出企业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很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外在特征,体现了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其余三个特征是企业在KSFS上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竞争中的综合体现。因而,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要首先考虑KSFS因素。
篇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企业文化力以及在企业文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分布于企业组织中的、持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在核心竞争力内部,企业文化力位于其中心,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基层,它为学习力、创新力提供精神动力源;学习力位于文化力和创新力之间,是它们的桥梁和纽带,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也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创新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外层,它能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使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五部分构成:
(一)人才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及其构筑和培育的关键取决于人,其中的关键之关键是企业家。
(二)制度竞争力
制度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相对竞争优势,其大小取决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三)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主要指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由企业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倡导的,并被企业全体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它决定着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同样是由企业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倡导并且应该由他本人率先垂范。
3.员工意识。人的行动总是受人的意识支配。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四)信誉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誉经济,不讲信誉的人和组织是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誉不仅是企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而且也是企业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五)学习竞争力
企业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学习,对形成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和精髓,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不断的创新。
三、从海尔企业文化看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人创造的,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若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就像一盘散沙。企业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因此,海尔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行企业文化战略,构建更强的文化竞争力。第一,努力打造有创新力的企业文化。比如,“宁可损失上万元,也不给用户添麻烦”是海尔实现“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具体体现,同时它也很好地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力。第二,培育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这便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企业就会有坚强的精神后盾。第三,重视企业文化激励力的培育。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潜在的力量和智慧激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创造出更高的竞争力。
篇3
一、围绕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用人观念
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体现是其发展应具备独特性,即企业在其生产领域具有别人无法模仿的优势,并由此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人才所决定。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起合理的用人观念,并细化到每个员工的工作中,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全面引入企业生产发展规划,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完成企业给定的目标,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应对其价值的充分重视;是否把人才的培养、应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利器。企业文化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依靠,强调要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提高企业的信任感、亲密度和凝聚力,注重员工潜能的发挥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发展与成功的永久动力。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构建团队合作,获得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杰出的企业文化能依托其价值观吸引到企业所需的优秀员工,构建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人才聚合效应。而员工的不同个性、观念、态度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良性互动,又能不断锤炼和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并最终形成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优势。
构建学习型企业组织,提高企业能持续学习、有效积累知识的能力,使企业拥有发展与整合应用竞争的能力。组织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在企业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和制度,形成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念,把创新理念植入每个员工的行为中,并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
三、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
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企业良好的管理环境之中的,油田企业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管理思路僵化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油田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同时,针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人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关注人的需求。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不但要充分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也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把员工的个人进步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四、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强调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这指明人力资源特别是战略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使企业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与行为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步,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既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又使人才得到满足与成长。目前的企业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才能,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是公司战略的核心,它指导着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之间能够有效地互相配合。不同的资源战略规划必然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地位。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资源,把企业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把所有利益相关者作为管理的服务对象,重视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同时还要不断追加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引爆企业员工的潜力,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4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走向多样、个性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力和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及其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水平成为主宰企业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而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的人力资本,逐步取代了物力资本,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实践中,如何界定和划分企业的人力资本,从而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管理,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入手,寻找企业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契合点,为企业通过加强人力资本管理,努力培育、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寻找理论上的切入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因此它成为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总结,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主要具备以下4个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竞争优势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它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它能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并为企业能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独特性还要求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被替代的特性。
3.延展性。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核心专长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性能力,具有强大的衍生和扩展性,它能帮助企业衍生和发展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4.持续学习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培养发展的。它是动态发展的,有着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断的创新、培育和发展,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长久的生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企业的人力资本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和持续学习的四个特征,而人力资本也恰恰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特征,就是以人力资本价值有效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为前提的,企业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核心员工不断将知识、技能转化或整合到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中,形成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人力资本,最终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鉴别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能否拥有广阔的市场,二是能否给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三是能否制定一个公司独有的、使对手难以模仿的有效战略。
因此从基本内涵来理解,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主要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这种能力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也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是企业能否充分整合和利用本企业所有的内外资源,并根据自身特点,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适时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保持健康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
2.独特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层。这种能力保证了企业能以独特的技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这种独特技术应有延展性和不易被模仿性,即其优势具有独特性基础上的应用范围的延伸和向更高层次的不断创新,并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易被模仿。这种能力是企业能以积极的技术领先战略,运用创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而领跑市场的根本保证。
3.敏锐的市场应变和开拓能力。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的核心骨干层。这种能力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效益水平。优质的产品也需要巧妙的营销手段的支撑,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更显得重要。它是企业及时洞察的消费态势,把握市场走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并不断开拓新市场的重要手段。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来看,管理和决策能力、创新和研发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应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些能力的拥有者或载体是企业的经营者、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开拓者,这些人员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中人的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核心骨干层,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人力资本的界定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人力资本又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正确识别和界定企业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首要任务。人力资本具有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来说,每一类员工的价值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必须在岗位分析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哪些岗位、哪些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即哪些员工是企业的人力资本。
从理论上分析,我们认为,只有那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有高战略性、高稀缺性,从事难以替代的高附加值工作的核心骨干员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是普通的或一般的人力资源,而是对企业生存具有根本性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他也不是物质资本的雇佣者,而应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他能够通过创造性劳动保证企业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并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企业经营者凭借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才能,在企业中掌握着经营管理权和在位控制权,也掌控着企业的核心资源,决定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效益水平,在企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重要性的日渐凸显,技术研发和销售部门也成为企业运作中不可缺少和忽视的部分。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开拓者这些拥有强势知识的人力资本,在企业内部生产、分配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
具体到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企业人力资本如何有效划分和界定呢?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帕雷托法则”,又称“二八法则”。该法则认为,企业中有80%的业绩往往是由20%的优秀员工完成的,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核心员工创造的,他们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企业对其的投入。而另外的80%的员工虽然也创造了20%的利润,但人均的创造力对企业而言是非常有限的,并且企业已通过工资等形式对他们的劳动消耗给予了补偿,即他们已得到了劳动收益。虽然按照舒尔茨等的观点,他们身上仍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还会提高,但在定义的时点,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相对忽略不计。具体到企业中,笔者认为,这20%的核心员工包括企业经营者、核心技术拥有者、营销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身怀绝技的高级技工等关键人才。这部分员工具有很强的市场领悟力和洞察力,对市场变化能够迅速反应;他们掌握着企业的重要信息和资源,对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了如指掌;他们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一旦外流将对企业的造成致命的损失。这部分员工构成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他们人数不多,但特别重要。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层、中坚层和骨干层,他们是构筑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他们左右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其它资本能否获得回报,获得多少回报都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本决定的,它保证了企业里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在企业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估并强制排序,从而确定企业核心的20%。韦尔奇每年都要求GE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考核,必须区分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他指出,“通用电气(GE)的领导者必须懂得,他们一定要鼓舞、激励并奖赏最好的20%,还要给业绩良好的70%打气加油,让他们提高进步,不仅如此,GE的领导者还必须下定决心,永远以人道的方式,换掉那最后10%的人,并且每年都要做。只有如此,真正的经营才会产生,才会兴盛。”这种末位淘汰要和考核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能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需要明确的是,“二八法则”中所指的20% ,既是个常数,也是个变量。作为常数,是指企业必须时刻关注20%的核心力量,并不断对他们加以培养和激励,使企业始终保持核心层、中坚层和骨干层的稳定;作为变量,是指必须使这 20%的核心队伍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够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现在的人力资本可能由于自身的懈怠或环境的抑制发生阶段性失缺的状况,而非核心员工可以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和不断的人力资本投资,而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所以作为企业,就应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强人力资本管理,鼓励创新,强化激励,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打造企业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5
[2]何昊: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简述与思考.科技管理研究, 2000.1:22-23
[3]张建琦: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剩余分配.中国工业经济,2001,5:71-73
[4]魏杰赵俊超:人力资本:企业制度要素.经济月刊,2001,5:33-34
[5]孟季:人力资本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7:77-78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打造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入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2)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3)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2)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心层和中间层打造后所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愈发激烈,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合理的竞争手段和战略,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具备持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郝东东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云厦公司土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基础与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基础是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及提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具体包括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环境主要涉及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结构、经营体制、企业文化等,外部环境由一般环境和行业环境组成。其中,一般环境主要涉及经济、技术、社会、法律等;行业环境主要涉及产业结构、竞争规则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更加直接影响。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一般无力控制,只能因势利导加以利用。根据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基础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要素分别有与其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从而形成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国际化、金融化、知识化、信息化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加剧,企业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否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有可能转移、消失,甚至可能成为核心障碍。为此,企业应当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作出科学评估,并适时作出调整,以始终保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动态有效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企业适应核心竞争力环境基础的变化。企业竞争环境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导致会计流程再造,而会计流程再造又促使企业实施“企业再造工程”,从而推动了企业的组织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互动关系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耦合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那么,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检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设计有效性的标准。前已述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或组织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企业的改革创新,就是识别、规划、培植、提升、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循环过程。能否建立核心竞争力,还取决于相关机制、制度的完善程度。而这些均与作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从有利于建立核心竞争力出发,以能否形成持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作为衡量标准。否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设计、改革与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将起不到推动作用。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良好设计和运行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要按照内部运行规律调整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模式、流程制度、运行方式,并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措施方法,达到预定目标。而上述诸多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运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通过控制意识的转变、会计组织结构的创新、会计流程的再造,会计管理模式的更新、会计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完善、先进会计控制方法的采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等内部会计控制举措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提供保障。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沃土,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优势的重要平台。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都依赖于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加强都必须依靠企业的会计信息。因为信息是所有控制的前提,会计信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相辅相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与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因为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保证。同时,信息沟通与传递的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会计信息与沟通系统。
篇7
【关键词】 竞争优势;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1994年他们的专著《竞争大未来----企业发展战略》出版以后,核心竞争力研究与讨论在西方掀起了,该理论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最热门的企业战略理论,是对几十年来美国大企业战略理论包括多样化战略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并对国际企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间有效竞争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工具,成为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目标。今天建立和发展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西方企业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也是各种企业发展战略运用有效性的根本,西方企业的成功无不与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有密切的关系。核心竞争力的出现,体现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走向深入。美国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塑造其跨世纪的竞争力;欧盟国家追求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合作产生的化学效应。近观国内,钢铁行业追求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产量的多寡,逐步形成“当产量规模下的多品种覆盖力”。与其它西方理论一样,核心竞争力理论在中国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财经类媒体上,在企业首脑的讲话中,以及经济,管理学者的论著中,普遍地出现“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核心专长”等词汇,一些新的成果不断出现在各报刊上,这一理论已经引起了有关理论和实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特性和功能以及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1.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该把声誉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对于生产复杂产品以致于买者或投资者一时无法判定质量如汽车、房地产以及买者靠承诺购买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营销网络。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及功能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企业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依托这一竞争优势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形成自己独特的消费群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战略设计、领导策划、组织管理等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创新而得到的,其它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它不仅仅是对消费者现时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导消费者,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2.整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所有资源充分整合的结果,是企业驾驭内外环境的能力体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产生于某些具体的要素,但它的功能会渗入企业拥有的全部资源之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一切方面。在企业多样化经营的今天,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覆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所有产品,它是否能够抵御不可预期的市场风险,它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预期目标。
3.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能显着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实现和创造顾客价值,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根本原因。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顾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具有特殊的贡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4.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能约束企业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1.普遍认知。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3.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1.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的一条捷径。
3.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自身特色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跻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英]唐纳德・索尔,包刚升翻,田晓犁编著.《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从产品性能和服务的竞争转向了企业文化和品牌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这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促使企业的运营机制灵活有效,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是不可复制的软实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的管理者要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的企业价值观、发展理念和共同愿景。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多元化发展,固然也会随着企业的衰败而消亡。每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有的企业没有归纳和总结过自身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却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张名片,是企业形象和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尽管每个企业都有着其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都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首先,经济性。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的组织,这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势必会带有经济性和功利性的显著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潜力,是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就要适应企业营利性的本质特征,这也是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最大的不同。其次,创新性。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始终依附着企业而存在着,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企业的初期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就已经形成了,并随着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最后,独特性。众所周知,每一个企业的成立、生存和发展过程都具有独特性,而和企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企业潜在的价值,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有利于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的发展理念直接影响着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成果,科学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在企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引领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两者相互依存,企业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完善发展战略的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步形成和壮大。其次,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员工的行为而言,企业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对其进行约束,这些政策制度难免会有一些漏洞,在企业实际的运营和管理工作中,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会对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调和作用,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奋发向上、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有着同样的愿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也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消极作用
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科学的、落后的企业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首先,国有企业落后的企业文化严重阻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文化贯穿着企业的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历经长期的发展才得以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且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文化的封闭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落后的企业文化会严重阻碍着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从而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国有企业落后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刚性。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员工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落后的企业文化不利于解决新形势下的各种问题,这就会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刚性化的作用。另外,国有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会逐步形成一套独有的工作技能,落后的企业文化会促使他们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这将不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在企业的普及和运用,这也就导致了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这必然会导致国有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建议
(一)合理选择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文化载体,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积极作用,努力做好企业文化的管理和创新工作。首先,选取以争创活动为主的文化载体。国有企业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工作竞争模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职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选取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的文化载体。国有企业要积极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并不断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努力确保企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最后,选取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文化载体。国有企业要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二)加大诚信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
诚信是决定企业能否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要把诚信文化建设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凸出位置,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国有企业要在客户中树立诚信可靠的形象,始终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并维护好同客户的合作关系;其次,国有企业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合作方,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不断增强彼此的信任,努力实现双赢;最后,国有企业要对职工保持好良好的信誉,职工是企业生产和运营的主体,是推动国有企业长久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将各项惠及国有企业职工的政策落实到位,才能充分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企业运营管理制度
运营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制度保障,为国有企业的规范化奠定了制度基础。首先,国有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工作运转机制,明确每项工作的运转方案,确保国有企业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其次,建立并不断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制定出有利于其发展壮大的方针战略,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最后,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国有企业的相关领导要采取板报、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让国有企业职工充分理解和认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最终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意识等共同组成的软实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其同时也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有企业要积极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万生.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02).
[2]刘征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9).
[3]张枫岳.企业文化创新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文明.2015(05).
[4]杜丹.企业文化创新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3(10).
[5]王乃晔.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部分特色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如大竹苎麻、渠县黄花、通川灯影牛肉、万源旧院黑鸡和富硒茶等等。但达州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21世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达州市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走出达州、四川,走向全国、全世界。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至今已有20余年,企业经营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也应与时俱进,前面的概念阐述就有不尽完善之处。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所独有的,能在长时间内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企业有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之分,一般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如营销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对手在短期内无法模仿的并且企业长久拥有的,处在核心地位、影响全局的竞争力,对一般竞争力具有统驭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与持续性。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就是要整合企业“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发展要素,重视对企业核心能力中“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积累,尤其是对那些隐性知识的整合,使其成为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支点,并建立持续的创新机制,同时还应考虑借用外力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不仅要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有培育未来的核心能力,企业才会永保活力。
二、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达州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仍能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的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原有优势已逐步消失,在新的形势下普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目前,达州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乐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水平低下,创新意识不强。与大型知名企业相比,达州市中小企业很多都是手工作坊,传统工艺,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技术人员匮乏等,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根本无法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无法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营销策略上注重不够。达州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照适宜,气候温和,适宜动植物生长,部分特色农副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万源市,很多动植物含有天然的硒,已开发出茶叶、黑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但由于营销策略重视不够,知名度并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
第三,信息化程度低。当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达州市中小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化、财务信息化不到20%,信息化程度低制约作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四,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贷款,由于信贷紧缩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达州市中小企业1000多家,但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较少,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的仅有400余家。银行也是一个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贷款企业破产了,贷款不能收回来,银行当然就会选择不贷。银行宁愿贷款给大型企业、也不贷给小企业,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还有采信与监督成本,中小企业的采信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8倍。
第五,管理落后,人才匮乏。达州市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决策权往往集中于家族企业中的长辈或家族的主要成员。家族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管理,便于有效地调配资源,在企业发展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中小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管理落后,尤其是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于达州市处于四川边远山区,高等院校仅一所,高级管理人才较少,大多中小企业尤其缺乏战略决策、营销等企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这就导致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也无法获得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支持而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竞争优势。这就势必导致达州市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三、提升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第一,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产品。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没有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是不稳定的。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如达州市开江的橄榄油基地就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学院在开发与深加工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达州市的万源,位于大巴山深处,山清水秀,丰富的硒含量就是农产品一个最大的特色。这里“旧院黑鸡”、“巴山雀舌”等为代表的大巴山品牌富硒农产品,作为“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应在规模上下功夫,集约化经营,发挥独特优势,才能逐步走出深山,享誉全国。
第二,加大营销管理,塑造品牌策略。大型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战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而达州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营销策略,甚至连营销部门都没有。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建设,重塑品牌形象,才能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除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还要借助于大众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如达州的灯影牛肉,有上百年的历史,也只有达州人才知道。但经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栏目正式向全国观众推荐,汪涵、李斯羽等主持人与商家互动,汪涵品尝后对达州灯影牛肉赞不绝口,现四川省通州灯影牛肉厂生产的达州牌灯影牛肉在全国销售火爆。
第三,强化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使信息量化、简化和网络化,要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达州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资源转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中高端产品。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有促进作用。
第四,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扶持力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长期以来都被政府所忽视。对于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拉动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比例。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用机制,缺乏抵押物,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诚信档案。
第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优势的保障。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企业必须要培养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既能够进行经验管理又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一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着眼参与国际竞争,引进企业急需技术的研究攻关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其他高端人才。二是借助高校优势,与高校合作,增设与我市产业相关的学科,为我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三是坚持自我培养、聘用多渠道并举,培养和打造企业的人才团队。四是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五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六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于多年在企业工作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性。
四川省达州市作为秦巴地区的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中小企业众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身的优势。每个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才能加速达州经济的腾飞,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子夫.浅谈如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大众科技,2006(1).
2、杨浩,戴月明.企业核心专长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软科学,2002(3).
4、徐仲昆.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篇10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来源
国内外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作过不同的定义: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1985)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哈佛大学教授斯宾塞(1988)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能力”。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1994)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它的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我国学者金碚(2001)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因此赢利并推动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样是我国学者的李显君(2002)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厂商在竞争的环境中,通过配置和创造资源,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和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同业其他厂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
综上,笔者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含有多层次涵义的综合性范畴概念:不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而且还是动态的发展能力;不仅要考察企业内部结构和能力,而且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不仅在国内市场发生竞争,而且在国际市场同样会竞争;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和盈利能力,还关系到企业利益集团和国家福利。
学者对企业竞争力来源作了不同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结构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综合以上学派和其他观点, 金碚(2003)地将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归结为以下四点:(1)环境,即企业处在哪个市场环境中,尤其所在的行业环境的状况;(2)资源,即企业拥有或能实际控制的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3)能力,即企业自身拥有什么能力和能力的强弱,尤其要看核心能力;(4)知识,即企业拥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流量知识的获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特性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一是价值性。价值性指的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一是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二是现代企业生存需要的创新能力,最后是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二是核心性与基础性。核心竞争力,应该具备核心与基础的双重特性,一个企业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项,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三是稀缺性。即企业要拥有少数企业才有、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否具备稀缺的优势和能力,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四是抽象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抽象的表述,具体体现在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内容,如技术、营销、管理、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等。
三、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现在的国有企业经过多次改革和锻炼,已然可以在市场的海洋中游泳。但多个研究都表明,国有企业现时的核心竞争力偏低,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制度缺位。“所有者缺位”让国有企业相对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十分薄弱。另外,国有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多,如新职工的招聘、退休职工的福利、社会责任的负担等等,这些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一定的障碍。
2.意识观念不强。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但国有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仍然略显不足。在任期制和存在晋升预期的情况下,决策者往往将短期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没有把核心竞争力放到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上。
3.学习与积累不足。构建核心竞争力,必须充分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目前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在国有企业的比例仍然偏低,高级管理人才的比例仍然偏低,造成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忽视公司品牌、销售渠道、老字号商标等等无形资产的创造、积累与维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造成损害。
4.创新机制不到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良好的创新机制。这其中包括:企业价值观的宣扬、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创新环境的营造、激励机制和人才扶持计划等等。但由于体制相对制约和观念相对落后,不少国有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机制不到位,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构建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构建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着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这项工作不是一两个因素能够作用形成,而应该是多种因素作用的合力效应,是一项系统的重大工程。构建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确定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需要创建有效率的组织结构,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更需要将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1.确定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规划。构建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战略规划要分为长中短期,每一期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要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紧密相联系。在实施企业战略的时候,要审时度势,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使企业真正地具备并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占据市场优势。
2.培育核心技术,培养创新意识。所谓“核心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虽然这句话对核心技术的定位有所夸张,因为核心人才、企业效率、企业文化等等都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核心技术确实特别重要。核心技术可以包括生产工艺的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策划技术等等。以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而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味地盲目扩张,企业只能消亡。培育核心技术,要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与时俱进,始终走在领先的位置,达到“不断被模仿,但是从来没有被超越”的水平。
3.加强资本运营能力。资本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通过资本的“遴选机制”,可以让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能够获得迅速成长壮大的机遇。而相反的情况则会是:没有资本的支撑,企业就如同丧失了继续发展的动力,许多企业的破产大都就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中,加强资本运营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内要加强资金存量的管理水平,对外要提高融资能力,获取更低廉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的倍速发展,对核心竞争力提供财力支持。
4.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凡事以制度先行,才能事半功倍。国有企业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有些制度可能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未真正实施过。以公司宪法的公司章程为例,一些企业的章程两三十年都没变过,章程中规定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失效。有些制度只是为了制定而制定,东找西凑,要具体实施起来却是问题多多。制度不创新,企业的活力无法激活,表现在激励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的缓慢上。国有企业应该破除旧有制度的束缚,以新的制度,焕发新的活力,打造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
5.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给予企业员工正能量,给予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给予合力创造新明天的工作精神,就能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正面作用和强大的无形推动力,推动企业持续快速的良性发展。在那些著名企业中,如索尼、IBM、海尔等等,都是因为存在着非常正面有力的企业文化,并且对核心竞争力的铸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才能立于各自的行业于不败。
参考文献:
[1]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3]朱美光.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5).
[4]张远德,张文卿.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7(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