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公积金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行公积金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行公积金政策

篇1

关键词:现金分红;债务政策稳健性;公司业绩;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9—0048—11

一、引言

篇2

摘 要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立以来为改善城镇职工住房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效率和风险管理等挑战,存在着公平缺失和制度违背的现象,因此应该从公积金使用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分析了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调整措施。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公平缺失 调整措施

一、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管理状况分析

1、住房公积金制度区域性覆盖不平衡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发展和执行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资金整体运用和融资效率状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发放率一直较高,如北京、天津等地的资金运用率平均达到85%以上。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住房公积金的资金运用率只有50%左右,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水平不同。

2、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人群范围小

由于原先国家住房分配主要解决的是城镇在职职工住房问题,因此该制度主要覆盖对象为城镇企事业单位内成员及其家属,这就导致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执行中没有实现全面覆盖,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人被排除在了公积金制度之外。这部分人主要包括:没有参加公积金制度的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职工;相对困难企业的职工;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包括个体从业者);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而我国目前的弱势社会群体正是由后三部分人构成,目前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无法帮助这类人解决最现实的住房问题。以天津为例,从公积金资金借款人职业分析来看,“三资”企业职工占39.8%,中高级管理人员占36.5%,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占9.3%,其他人员占14.4%,其中,高收入者占25%,中等偏上收入者占62%,低收入者占13%。

3、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利益的不公平性

(1)公积金缴纳职工和未缴纳职工实际收入存在不平衡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对公积金的缴纳有明文规定,但很多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对公积金的缴纳存在排斥的态度,导致很多职工没有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惠好。这样,未缴纳公积金的职工在实际的经济利益上和已缴纳公积金的职工存在很大的差别,从而造成利益的不公平性。

(2)公积金实际缴存比例存在不平衡

由于近年来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收入差距拉大,各地执行的住房公积金占职工工资收入的比例由5%到20%不等,差距比较大。缴存基数高的单位,其缴存比例也普遍偏高,最高达到30%,而缴存基数低的单位其缴存比例仅为5%,相差达到6倍。以天津市为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缴存比例最高为单位和职工各15%,缴存比例最低为单位和职工各5%,相差也达到了3倍之多。

(3)公积金实际缴存基数存在不平衡

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未规定缴存基数的上限,要求缴存基数原则上不超过所在城市平均工资的2-3倍,但无强制性。这就造成了由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悬殊,造成缴存基数差距大。

4、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上存在的不平衡

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主要可用于支付购买商品房房款,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支付还贷。由于房价高,职工收入水平和住房需求状况之间存在差距,公积金存款人和实际使用人不能很好的匹配,造成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买房,不能充分享受这个制度的益处,而部分高收入人则通过这个制度反复低成本买房,推高房价从而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

二、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调整措施分析

1、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

首先应该改变目前我国的用工制度,所有企业用工必须经过劳动部门的批准和登记,强制性实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纳制度;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对登记过的工作人员进行跟踪,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均建立起住房公积金制度;三是对无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拓展住房公积金融资渠道,探索这类人员参加公积金缴纳制度的可能性。总之要尽最大努力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

2、建立梯度住房公积金制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行业收入存在差别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上的差异,应该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改变。缴存政策方面可以参考个税累进递增的缴交机制,在公积金制度中反向操作,建立住房公积金政策与房价、职工工资年收入水平的联动机制,采取梯度递减的缴交基数和缴存比例,合理确定每个梯度的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机制。

3、建立更加合理的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制度

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使用上,必须要求限量使用,每笔贷款上限不应定得太高,以保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使用上的公平性。合同储蓄模式体现多存多贷的原则,适于在中低收入居民中开展。此外,要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对象,个人账户的住房公积金不仅可以用于购房、还购房贷款,而且可以用于支付房租,特别可以用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加强对特别困难和低收入人群补助。

4、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监管体系

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全国住房公积金信息网监控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使用情况,并利用大众媒体提高住房公积金信息的透明度,让全社会共同监督其使用情况。推进住房公积金从现行的“行政化”管理向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转变。建立以同级监管为主、上级监督为辅的监管机制,建立除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外的其他支出项目财政专户和资金共管制度。

三、总结

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还不太完善,存在很多公平缺失的地方。住房公积金制度制定者和管理人员应该结合目前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公积金管理制度,首先应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公积金制度带来的惠好;其次应该努力消除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性和制度缺失的地方,只要这样才能让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发挥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徐笑虹.我国住房公积金监管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0(6).

篇3

Abstract:The housing common reserve fund system is an item of housing system of safeguards which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mplements, has established staff's self-safeguard mechanism, accumulated long-term, the stable policy-type housing savings for the cities staff, is advantageous in the housing fund accumulation, turnover and the policy-type mortgage loan system's establishment, enhances the cities staff to buy constructs the housing ability. The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housing common reserve fund system's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will aim at the existence the question to propos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By solves the cities low income community's accommodation well, the promotion society is harmonious.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 现状 趋向

Key words:Housing common reserve fund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07-02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监管体系基本确立

自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实施以来, 全国343个设市城市中有341个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 制定了管委会章程、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民主、科学、自主的住房公积金决策机制正在形成。人员素质和管理效能明显提高。按照“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原则, 管理中心基本建立了对分中心、管理部的内部授权管理制度, 初步健全了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使用、核算和内控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3月, 经国务院批准, 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司成立(和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合署办公) , 此后各省市也陆续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办公室, 明确了监管职能, 完善了监管制度。国家建立了由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11个部门组成住房公积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就有关住房公积金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住房公积金年度审计制度普遍建立。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正加紧建设。我区按国家要求, 对各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和管理中心的管理目标考核工作正在展开, 对住房公积金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二)管理运行日益规范, 业务发展迅速正常

绝大多数管理中心能认真执行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 实行增值收益分配方案和管理费用预决算报财政审核、管委会审批制度, 进一步规范公积金银行专户设立,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范公积金管理和使用。同时, 大多数管理中心建立了公积金个人查询系统, 有些地区开通住房公积金网站和投诉电话, 实行定期公告制度,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部2006 年1季度统计表明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和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已突破1万亿元。住房公积金缴存率为60.53%。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缴存余额比例(个贷率)为44. 93%;贷款逾期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国平均逾期率0.125%。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为52.05% ,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存款占缴存余额的27. 27%。项目贷款和挤占挪用资金较去年初减少了2.35%。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率较低,融资渠道窄

住房公积金在实施中扩大覆盖面难度较大,如一些民营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还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大量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要在城市买房或租房居住,但目前住房公积金并没有覆盖到他们身上。由此可见我国尚未建立自愿式住宅储蓄制度作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补充,公积金筹集渠道过于狭窄。

(二)缴存比例不规范、分配不公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住房公积金由财政负担,而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有的则不能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对于企业职工,由于近几年不同行业、企业的收入差距拉大,各地执行的住房公积金占职工工资收入的比例由5%到20%不等。由于企业单位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是作为成本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个人获得的住房公积金收入也不计入个人应缴所得税基数。因而,一些效益好的单位提高缴存比例过大,使得人工成本失去控制,企业合理避税。而另一些单位工资尚不能如期全额发放,按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更无从实现。造成新的分配不公,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三)制度使用不公平,保障功能单一

参与公积金缴存的购房人可获得优惠利率贷款,而购房人多是中高收入者,较低收入者购房因贷款所需数量大而不能满足需要。虽然住房公积金作为政策性低息贷款,比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利率低1 个多百分点,然而部分中低收入者,却难于通过这个渠道获取融资购房。全国住房公积金的个人贷款率一直徘徊在50 %左右,公积金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作用受到限制,国家现行政策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自行出台的政策存在很大差异。公积金可以用于购房或维修住房,但不能用于租赁住房,导致无力购房的低收入家庭享用不到缴存的住房公积金;而低存低贷实际上是让这部分家庭蒙受了利息损失。

三.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未来走向

我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绝大部分中等以上收入家庭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但由于住房保障政策不到位,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住房问题成为压在中低收入居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之一。为了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国家建立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住房公积金等住房保障制度,前两者属于政策性住房开发,以增加政策住房的供给,后者属于政策性住房消费保障,然而它们之间缺少支持与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彼此的保障功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国外不乏成功的经验,但在我国由于就业压力大、就业不充分、用工不规范,另外我国房价收入比比发达国家要高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很难得到公积金带来的实际利益。鉴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功能发挥不足,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改良,以完善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

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借鉴美国经验,强化政府责任,发展政府支持力度更大,政策优势更加明显,以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和低息贷款为核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美国实行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核心的公共住房金融政策模式,就是以住房这种不动产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获得贷款的借贷行为。在美国购买住房一般首付比例为房款的20%左右,余款运用贷款解决。为了解决贷款风险问题,美国建立了别具特色的抵押保险机制,为住房抵押信贷设立专项住房抵押保险。为了实现“人人享有良好住房”的政策目标,联邦住房管理局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抵押贷款提供100%的保险,同时根据全国住房价格的变化和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抵押贷款保险数额的上限,这样既体现了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和扶持弱小阶层的政策取向,也防止了利用政府担保的抵押贷款购买过于奢侈住房的倾向。公营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的建立,大大增强了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的信心,降低了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贷款门槛。此外,美国还成立了专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即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低息贷款,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我国尚未有直接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低息或无息贷款,还未建立完善的政策性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担保机制,低收入家庭贷款缺乏担保主体,住房金融机构放贷条件苛刻。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的支持力度,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抵押贷款提供风险担保,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提供贴息,从而提高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融资的能力,降低购房成本。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住所是所有居民的基本人权。政府作为公共福利的实现者对城市住房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中政府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者、组织者、倡导者的角色,并通过减免一定的所得税给予间接的财政支持,没有深层参与和直接财政支持。随着对住房这一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财力的增强,政府有必要也有可能在政策性住房金融中扮演更加积极、负责的角色,投入更多财力,使中低收入家庭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结束语:

总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 是一项正在不断开拓创新的事业, 这项事业需要一批热爱人民、忠于职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有志之士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董振国.吕福明.济南.千呼万唤的经济适用房为何成了“弃儿”[N].经济参考报.2008.

篇4

找准房地产去库存的“短板”

首先,应该明确房地产去库存的思路,就是要在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否则,无论怎样对供给侧改革,如果“老百姓”租房购房的支付能力得不到提高和保障,那么房地产去库存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其次,要弄清楚现阶段城镇住房需求的主力军是谁?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全面建成小康战略,催生大批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姑且把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执业者、农民工以及在民企私企、社团等非公有制单位的从业人员称为“新市民”,下同)是个大趋势,每个“新市民”都渴望在城镇解决住居问题。这一批又一批的“新市民”就蕴藏着巨大的住房需求,无凝“新市民”是前和未来城镇化住房需求的主力军,即刚需住房群体。

最后,要分析房地产供求目前不能很好对接的原因何在?许多“新市民”面对高房价和制度的缺失以及收入的不稳定,只能寄希望于房价的下跌或“望房兴叹”。概括来说,大多数真正需要租房或购房的“新市民”,要么租房缺少储蓄支付,要么买房缺少贷款支持,其实质就是缺乏一种有效的住房制度作保障。试想,只要“新市民”能够像“国有员工”一样能拥有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能贷能取能用,就能给其租房购房提振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岂有不消费之理!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去库存中在需求侧的最大“短板”就是“新市民”这支住房刚需主力军,缺失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个“桥”而使住房供求不能顺利对接,只能望房却步。因此,房地产去库存遭遇“瓶颈”而乏力,正是住房制度在刚需领域缺失的表现。

分析其“短板”的主要成因

20多年的实践证明,住房公积金制度能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广大从业员工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一种保障机制,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最成功的典范。近年来,许多地方已开启了“新市民”缴存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异地贷款互认、缴存对冲还贷以及网上营业厅、掌上公积金、公积金云服务等诸多新业务与新服务。特别在2015年国家一系列的稳增长举措中,让住房公积金走进了“住房金融”的舞台中央,再次证明住房公积金是一项保民生、能金融、去库存的好制度,职工拥有住房公积金就拥有住房消费的基本保障。但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20多年前针对解决国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住房问题所设计的,己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需要了,它将“新市民”这个庞大群体阻革在住房制度体制之外,使大批的“新市民”只能视住房公积金为“水中花”和“镜中月”。当前,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新市民”,最大的“瓶颈”就是缴存扩面难。除用工“老板”直接抵触外,关键还有相当部分的“新市民”也不能乐意接受。为什么?主要问题是陈旧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不能与时俱进而贴近广大“新市民”就业流动性较大、劳动报酬偏低、住居条件困难、权益保障缺乏、家庭开支较多等困难,缴存提取使用还不十分灵活便捷。即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政策比较僵化而不得“新市民”人心。这就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当前推进扩面难的主要成因,必须结合“新市民”这些客观情况改革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政策,努力实现“应提则提、应贷则贷”,让更多“新市民”主动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使之更接地气、更助民生。改革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工作,既去库存又促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牵住去库存的“牛鼻子”

改革住房公积金现行体制,创新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加大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力度,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让越来越多的“新市民”自愿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以此租房买房养房,就牵住了房地产去库存的“牛鼻子”,何愁去库存没有希望!

首先,改革住房公积金现行管理体制,赋予管理机构政策性住房金融职能,建立全省资金统筹管理办法,让更多资金用于投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更多“新市民”购房,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引领房地产去库存。针对现行房地产市场分化发展和分散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有的地方住房公积金贷款已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现象,而有的地方住房公积金又出现资金“沉睡”现象,建立全省乃至全国住房公积金拆借管理办法或统筹管理办法,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之间进行无担保资金融通十分必要。如制定“协议借款,有偿使用,保值归还”的拆借原则,便于在系统内调剂资金余缺,既防止增值收益外流,又降低融资成本,盘活部分“沉睡”的住房公积金,把“死钱”变为“活钱”,大力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大可能地支持“新市民”解决住房问题。“以用促建促缴”是增加资金有效供给的重要方式,是用足用活住房公积金的关键举措,是从制度上解决融资难、成本高、资金短缺的最佳途径,也是当前房地产业去库存的可行措施之一。

篇5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保障

[中图分类号] F06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0-0035-03

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近几年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发挥其住房保障功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构建全国性的住房公积金模式或许是一种现实选择。

一、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暴露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住房逐步实现了商品化,人们已经习惯了住房消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之初的那些任务都已经不存在了。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没有适应新时期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其基础功能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管理体制的落后、管理机构的混乱无章,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较低、覆盖面较窄,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低,发展不平衡,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挤占挪用现象严重等。以下我们仅对比较突出的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我国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保障的覆盖率问题。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显示[1],截至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为8,583.54亿元,仅占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的41.47%,全国应缴职工人数11,184万人,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745万人,存缴人数比例仍不足70%。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最初设想,就是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但是在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的20年中,真正通过个人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条件的人占总缴存人的比例太低,基本上不到20%(世界银行估计是17%),其目的可以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第二,运行中显现的“公平性问题”。随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保障作用的日益体现,整个社会越发关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这包括“缴交公平”和“使用公平”两个方面。我国规定所有企业都必须为职工建立公积金账户并按月缴交,同时还必须按国家规定以不低于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足额缴交。虽然缴交基数调整政策对高收入者进行“限高”,但如何能确保低收入者缴交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为了相对缩小最高和最低缴交额之间的差距,一些地区不得不通过强制性手段对一些困难企业提高缴交要求,并规定全市最低的“保底缴交额”来实现。从“使用公平”角度,近年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高收入的购房者占比迅速上升,他们对住房贷款依赖程度低,房贷政策的调整基本不影响他们的购房需求,于是收入较高且有能力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那部分群体比收入较低且无法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的群体有更多的机会提取或贷款使用公积金,享受公积金制度带来的优惠。我国现行公积金制度并没有提高占比较高的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使用机会”,因此公积金制度的基础功能并没有完全体现普遍性和基础性。就我国国情而言,无论从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体系和廉租房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来看,还是更好地解决公积金“缴存”和“使用机会”的公平性,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三,巨额公积金处于“闲置”状态。长期以来,我国住房公积金资金大部分用于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少量用于购买国债,但一部分资金仍处于“闲置”状态。据《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个人提取总额、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总额的比例)仅为72.81%,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仅为53.54%,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存款余额为5,616.27亿元,扣除必要的备付资金后的沉淀资金为3,193.02亿元,沉淀资金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26.35%,并且前两者呈现出下降趋势,后者呈现出上升趋势。此外,公积金制度发展与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导致了全国住房公积金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对贷款需求量大,公积金归集量无法满足贷款的需求,住房公积金存贷比高达90%,出现贷款无资金,采取候贷现象[2]。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公积金归集量大,贷款需求量低,造成资金大量沉淀,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不到30%,甚至一些地区长期在10%左右徘徊,出现大量资金沉睡银行的现象。

第四,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较低。住房公积金作为福利性基金本身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主要是获取资金的途径较少,增值收益不高。住房公积金的基础功能决定了公积金的管理人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寻找和救助弱势群体上,资金注重安全性,增值不是其重点工作。评价福利性基金机构管理者好坏的标志是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不是资金运作、增加收益的能力。此外资金筹集的主动性差,吸引力不强,导致资金的规模增长较慢,对保障对象的保障能力偏低。可以说,公积金的封闭经营割断了其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限制了住宅消费的融资来源,制约了市场机制在住宅资金配置中的作用,不利于统一自由的金融资本市场的形成。尽管住房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的支持不能代替市场。公积金住房融资模式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需要更好的发挥住房保障功能

从本质上说,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有效办法,也是实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设立住房公积金可以有效满足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的需求,实现住房保障功能的重要途径则需要通过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职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一种政策性融资渠道,也就是通过“低进低出”利率制的公积金制度来完成。因此,发挥住房公积金体系的住房保障功能可以通过对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支持来实现。

一般来讲,影响居民住房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住房的供给机制制度;另一个是住房金融制度[3]。对于中低收入阶层,这两种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因此要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条件,既要建设立体式的住房融资制度,又要完善住房供给保障体系。比较而言,中等收入阶层更需要特定的住房融资制度来实现住房条件的改善,而低收入人群则更需要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在住房融资制度方面,应当尽可能的简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适当放宽个人购房贷款的政策条件,扩大贷款政策额度,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简便的方式以满足广大职工的不同信贷要求,积极支持中低收入阶层改善居住水平,让住房公积金发挥出更大的保障作用。

除了对通过市场购房解决住房问题的职工给予低于商业贷款利率的公积金贷款的支持以外,那部分没能力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的职工也应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近年来,许多大中城市推出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平抑房价,促进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作用,但在具体执行当中管理和监督的不足,使经济适用房已经成为不少高收入居民购买多套住房的重要对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完善居民收入的核查制度,严格各类住房的购买条件,提高政府有限财力的作用成效;另一方面,有必要进一步细分由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制度,设立专门针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成本房供给制度,增加廉租住房的供给量。

尤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增值公积金的投资收益来更好的解决廉租房建设的资金问题。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设供给保障主要体现在用增值收益的一部分支持廉租住房建设上,尽管增值部分被无偿的用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住房保障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如何迅速提升增值收益并迅速扩大廉租房建设资金规模才是当务之急。大幅提高公积金投资的增值收益,不仅可以为廉租住房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合理分享廉租房的收益,保证公积金缴存人的利益。笔者认为我国公积金的投资渠道可以拓展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住房公积金可以进入一些收益稳定但投资期限比较长而又有一定保障性的领域,比如房屋租赁市场。对于一些低收入或者低保人群来说,很难承担市场化的房价,于是买房便成为了一句空话,为了保障这些人的居住条件,必须大力开发租赁住房,现阶段开发商受资金回笼时间的限制,只能将房屋出售而不能出租。住房公积金一旦介入这个领域,不但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矛盾,也能够拓宽公积金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率。

三、构建全国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模式的设想

从机构建设角度,可以建立统一全国的公积金管理机构,成立全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4]。现阶段公积金的运行体系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这种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大多数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根本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决策监督的作用。现阶段大多数地方公积金管理中心暴露出很多缺点:机构设置简单、责权划分不清、管理中心和银行均需记账的矛盾、管理中心如何实现对银行的监督等。现行体制下,由于公积金的地域性质,住房公积金咱不能跨地区使用,这无形当中降低了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积金缴存人的合法权益。各地在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实施的举措也不太一样,《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对公积金日常业务的规定主要是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具体的操作是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的(如公积金缴存比例、贷款条件等),造成公积金制度监管困难,风险难以控制。设立全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有效的防止地方政府对公积金缴存资金的挪用,保障公积金缴存人的利益。

从公积金的运营角度,在设立全国性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模式下,可以研究制定统一的公积金政策,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为职工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建立全国范围的与银行账户联网的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和账务系统,设立住房公积金的跨区域归集和使用模式(具体的运作模式下文将作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公积金运行监管监督体系,提高住房公积金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

从职能分工角度,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个人贷款发放可以分机构运作。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最初设想,就是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虽然在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的十几年中真正通过个人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条件的人占总缴存人的比例却不高,但是不可能否认出现这种状况是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标定位和运行是分不开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个人住房贷款这一金融工具,是为了提高大众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解决住房金融的“市场缺失”的问题,那时候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我国居民已经逐步习惯了贷款买房,而各商业银行也已经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当成了重要的业务品种和利润来源,当年的那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的数量受到编制的限制,而维持这种业务的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小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普遍感到工作人员紧张,一方面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扩大公积金的归集范围;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的工作量过大疏于风险控制。当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在发放个人贷款,就可以有足够的人力去扩大公积金的归集范围,增强公积金的保障职能。发放公积金贷款本身就属于传统金融业务,它与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没有本质区别,可以说现行公积金管理模式造就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相对于公积金管理中心,银行更具有专业性优势,也有很强的资源优势,而事实表明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未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却沿袭着银行的发展轨迹独自摸索,从效率上看是不高的。并且,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自有资本金,缺少风险管理手段,也没有合理的配贷机制,对于发放的贷款的后期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建议,公积金中心可以将这部分职能完全授予选定的商业银行,公积金中心只是在信贷政策上提出规定和建议,由商业银行负责公积金归集和向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并且要求贷款风险由商业银行承担,这样既解决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不够专业的问题,又能够利用商业银行成熟的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很显然,设立全国性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从成本投入看,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积金管理系统,要比各地分别建设自己的公积金管理系统的成本低很多,维护起来也十分的方便。从资金的使用效率看,全国的住房公积金统一运作,将极大的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全国不同地区之间公积金的资金使用率是很不平衡的,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紧张,而中西部地区的资金长期闲置,在住房公积金的全国统筹流通之后,这种局面将得到改善,使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全国集中使用住房公积金,还能有效的拓宽公积金的投资渠道,提高公积金归集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改变目前住房公积金的“低存”状况,向公积金缴存人支付更高的利息收入,既体现了公积金制度的保障特性,又降低了无法使用公积金的缴存人的不公平程度。

[参考文献]

[1] 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R/OL]. mohurd.省略,2009.

[2] 李志艳,任富刚. 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思考[J]. 太原科技,2010(2):39-43.

[3] 白 璐,郭维娟,王剑强. 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6):21.

[4] 郑 捷. 以优化公积金制度为突破口,完善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 [J]. 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9):38-40.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System

Yin Zhifeng 1,Chen Yu 2

(1.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Beijing 100140,China;

2.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

篇6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流动性不均衡 分析 对策

近几年,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深入和职工住房需求的扩大,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广大职工购买住房的重要资金来源,对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是属地管理体制,在区域内归集和使用,有的地区归集量较大,使用量也相对较大,甚至出现当年归集不足当年使用,长期使用率居高不下,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有的地区虽然归集了一定总量,由于受职工住房消费观念、公积金管理保守观念等因素影响,住房公积金使用率明显偏低,资金流动性过剩。这种差异在全国各省、区之间存在,在一个省范围内的地区之间也存在,有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足30%。在现行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对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均衡问题进行分析和寻求对策十分必要。

一、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均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归集总量不对等。发达地区公积金缴存正常,欠发达地区缴存有限。二是缴存职工住房消费观念有地域差别,住房公积金使用需求不同。有的地区住房消费较热,职工改善住房条件观念超前,住房消费需求旺盛,申请住房公积金支持购房积极,尤其是利率上调后,住房公积金贷款成为广大购房者的首选。有的地区房地产市场不够发达,特别是一些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职工长期居住在工矿区过去的福利住房和周边的自建房里,居民住房消费观念相对滞后,使用住房公积金购房也相对较少。三是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观念不同。有的地区以住房公积金扶持职工住房消费为目的,积极开展个贷业务,有的地区求稳怕担风险,对职工使用和贷款条件过高、程序复杂、品种单一,管理理念保守,公积金使用不畅,以致使用率较低。

二、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平衡的弊端

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均衡会导致有的地区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地区资金过剩,资金不足和资金过剩都会影响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的发挥。使用率过高,公积金备付金率不足,首先是影响缴存职工正常使用,一些地区采取节流措施,降低贷款限额、提高贷款及提取使用门槛,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轮候贷款的情况,给群众造成政策不连续之感,影响公积金制度的良性发展。其次,备付金过低甚至导致管理中心临时使用风险准备金或增值收益存款以周转,这种违规占用有较大潜在风险,极端的甚至会造成政府信用危机。而使用率过低,资金流动性过剩,首先是不能真正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主旨作用,影响单位、职工缴存的积极性,给公积金扩面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是体现不出公积金政策导向作用,难以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影响职工住房水平的提高和本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再次是资金不被正常方向使用,容易诱发当地政府和管理中心违规挤占挪用或投资,从而带来管理和投资风险,少数的还滋生腐败,损害了公积金事业和行业形象。

三、实现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均衡的措施与设想

我国现存的公积金管理体制是以国家和省监管、设区城市管理机构运营的模式,设区城市(以下简称城市)是公积金运作的基本“单位”,并管理着数量不等的县级管理部和不同行业、政区的分中心。受经济发展、消费观念及公积金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因素影响,城市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均衡现象将长期存在,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尤其是现有政策及管理体制下,这一症结几乎无法破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另辟蹊径。首先政策上应寻求突破,这是决策层的问题。比如有限放开公积金使用渠道,对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项目贷款解禁,这将对住房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不发达城市提高资金运用率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建立全国性的公积金资本市场,制定灵活的利率政策等等,本文将不展开。在现有政策许可,或者说不突破底线情况下,要改变城市间流动性不均衡问题,笔者提出“自我平衡、区域融通”的建议。所谓“自我平衡”是指城市管理中心运用综合手段,保证本地区资金使用率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并使市本级与分中心、管理部保持结构性平衡,保持本地区计划期内的可持续性发展。所谓“区域融通”是指打破资金使用上的条块分割局面和地域限制,跨城市融通公积金。“自我平衡”是解决流动性不均衡问题的基础,做到了自我平衡,流动性不均衡将迎刃而解。“区域融通”是手段,做到了区域融通,流动性不均衡问题的解决将变得可能。

1、“开源、节流、内部统一”实现“自我平衡”

(1)大力推进扩面工作,努力提高归集总量。扩面开源是“自我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是水之源、木之本,也是摆在各地管理中心面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政府要从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加速解决困难职工住房问题和改善全体职工住房条件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把住房公积金制度与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营造政府、社会对住房公积金普遍重视的氛围,大力推进全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其次,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同联合工作机制。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不是公积金管理部门一家能做好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劳动、财政、人事、工会等应当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再次,完善配套措施。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灵活的归集和使用政策,使缴存者“进得来,留得住”。最后,加大部门执法力度。要提高公积金立法层次,国家要将《条例》上升到人大立法高度,省级人大也应制定适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积金法规。要充实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力量,避免公积金执法工作写在纸上、说在口上、消失在行动上。

(2)做好资金运用规划,确定合理的使用比例。如何保障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住房社会保障领域中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规划运用好资金是关键。对于住房公积金使用需求高的地区,要量入为出,结合本地区年度和近几年的归集预期,来规划设计使用标准和贷款限额,基本保持总体使用率控制在75%~85%区间内,不可一味追求过高使用率而产生备付不足,造成政策不稳的情况。一些地区出现的轮候贷款现象,就是公积金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出现了偏差,缺乏及时调控所带来的结果,其负面、消极的影响尚未引起公积金管理者和决策层的普遍重视,笔者认为不宜提倡。对于住房公积金使用需求偏低的地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加大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力度,梳理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促进广大职工优先选择公积金贷款。管理部门应更新理念,对购房职工做到应贷尽贷,依据资金总量计划,适当提高贷款限额,使住房公积金在满足职工使用环节上做到平稳均衡。

(3)强化城市内公积金管理,真正实现“四统一”。按照现行规定设区城市住房公积金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市对所属县(市)的公积金实行垂直管理,县级公积金管理的人财物和核算基本上做到了“四统一”,在资金调度上不存在障碍,公积金贷款也能实行市县一体化互贷,市县之间和县与县之间归集和使用的均衡发展变得容易。但分中心是授权管理的,资金单独列账,当前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直属或各省属的分中心(中心)还是其他城市的行业类分中心,都无法真正实现与市中心政策完全一致,中心与分中心之间的资金不能互贷,形成同一个城市公积金的“楚河汉界”。建议强化同一城市内公积金“四统一”管理,本市内的市中心、分中心、管理部所归集的公积金能够在全市内统一调度使用,公积金贷款业务实现通贷,做到同一城市内公积金归集使用实现自我均衡发展。

2、积极创新思路,实现资金、业务“区域融通”

“区域融通”事涉管理体制,也比较敏感。但住房公积金既然是改革的产物,就应当具备自我革新的内在元质,我们切不可采取本本主义,守缺抱残。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在行业内调度、融通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和做法,但就一个地区来说,即便结合了本地实际,精心制定了资金运用规划,确定了合理的使用比例,仍然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资金流动性不均的问题存在,这是各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自身无法解决的。在大的政策环境不变的背景下,可以探索在一个省(区)范围内做到住房公积金资金或贷款业务跨地区流动。由省(区)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条件、方法、责任等,由管委会研究批准,合作地区管理中心之间可以签订双边协议,也可以由省公积金监管机构居中调度,联合本辖区内所有愿意参加的城市,签订多边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

(1)实行资金跨地区融通。由使用率高、资金不足的地区管理中心向使用率低、资金充足的地区管理中心申请融资合作,由融入地管理中心按不低于三个月存利率标准向融出地管理中心结付利息,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保证共同遵守。协议内容必须报经本地公积金管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跨地融资方案仅适合资金量不大、期限不长的资金应急之需所选择。

(2)实行贷款业务跨地区流动。由资金充足地区向资金不足地的公积金缴存购房职工发放公积金贷款。具体通过双方管理中心签订协议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委托购房人所在地管理中心进行批量业务,负责贷前审查、业务办理,按放贷地管理中心放款条件代为审批,报放贷地管理中心确认,凭购房地房屋抵押手续和审批表等要件,由放贷地异地批量放款。放贷地在异地委托银行开立账户,委托银行按月扣收还贷,购房人所在地管理中心负责逾期催收。跨地区业务流动方案适合贷款期限不长的业务。

住房公积金属地归集使用状况已经不适应地区之间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大的政策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本文仅对各地资金流动性不均衡问题作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一些不成熟的思路,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乔娜: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7).

[2] 卢海: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分析及对策[J].住房公积金研究,2010(5).

[3] 陈杰:住房公积金的流动性危机[J].中国房地产,2010(2).

篇7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问题 解决方案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current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syst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1.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公积金归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归集额不断增长,覆盖率却在下降。公积金的缴纳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有条件的单位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规定的范围内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额,为职工谋求福利。另一方面,破产企业、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差的企业及改制后的部分企业私自停缴、欠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已建公积金职工人数大量流失,欠缴额不断增加,呈现出归集额增长,覆盖率却下降的不对称局面。

1.1.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职位的人群工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趋势十分明显,然而住房公积金的缴交仍沿用老办法,造成高的畸高、低的过低,而公积金缴交中的不合理现象又反过来作用于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和义务分配。买得起房、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人往往是中高收入的职工,而收入较低的职工因为还贷能力有限,存在还贷风险不易得到住房公积金贷款。

1.1.3体制缺陷,对公积金欠缴执法难。尽管《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督缴的行政职权,但这个权力相当有限,以致中心不能有效的履行法定职责。

1.1.4私营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意识被动,影响缴存覆盖率。私营企业主认为住房公积金与己无关,缴存住房公积金会增加企业负担。

1.2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2.1保障功能范围小。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财政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供养人员逐步减少,国企改制,国有单位职工也将减少。很多非公有制单位的职工、个体工商业者、社会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尚未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基本上游离于制度之外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因此制度覆盖面范围有缩小的趋势。

1.2.2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行业间业务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大缴存差距,导致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存在较大差异。

1.2.3住房公积金的效用不高、业务范围有待拓展。从住房公积金存贷比率上看住房公积金使用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住房消费市场。如何一方面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另一方面在继续加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投放的同时,进行多元化投资和运作,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住房公积金受惠于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3公积金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我国现行《信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公积金的归集、保值和增值,具体金融业务(贷款、结算、开立账户、缴存和归还)委托银行办理”。但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银行作为“受托人只收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由此可知,已归集的住房公积金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体运作,既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公积金资金的经营运作主体,那么资金运作的风险理应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承担。但按现行政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能难担其任。

信用风险是金融活动中最基本的风险,具有综合性、传递性、扩散性和突发性。住房公积金贷款面向个人,涉及面广,在尚无个人信用档案可查的情况下,要逐个准确调查确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通常的做法是以借款人单位收入证明作为其是否有能力履约的主要依据,考察是只是某一时期的静态收入水平。市场是多变的,个人收入常有起伏,某一时期的收入状况也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以此作为信用依据,隐含的风险极大。

2.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解决方案

2.1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手段

加强住房公积金的宣传工作,通过大力宣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大意义,努力使住房公积金制度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深入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群众基础。按“明确重点、狠抓难点、依法管理、积极促缴”的思路,采取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的办法、逐个解决系统、领域的问题、积极推进公积金制度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延伸,把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扩大到外资、民营、私营企业和组织,开拓在农民工中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将他们纳入城市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对于高收入者公积金的缴存额实行限高封顶政策,防止不同阶层公积金缴存差距扩大化,建立和谐发展的公积金制度。

2.2规范住房公积金运营管理制度,提高公积金的效用

2.2.1建立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财务、计算机系统、档案管理等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化,规范业务流程,制订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2.2.2提高公积金的效用,促其保值增值因地制宜确定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运作方式注意两点,公积金归集与个人住房贷款方式的协调一致,能够实现以贷促缴,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证公积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增值性。

2.3对住房公积金潜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2.3.1必须重视对预售楼盘的贷前调查

对预售楼盘的开发、销售主体进行合法性审查,查验企业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银行资信等级证明等证照。对预售楼盘进行严格审查,验证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许可证及商品房预售证,并提交项目总布图。对预售楼盘工程进度进行现场勘查,以确保多层住宅在房屋结顶、高层住宅达到完成总投资2/3之后再发放个贷;掌握预售楼盘的预售进度情况等。

2.3.2必须加强对预售楼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中审核

对申请贷款的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验证,即购房人所提供的购房合同必须是在当地的房地产权属登记部门已进行预售合同网上备案登记的,以防止购房人虚假购房套取贷款或房地产开发公司违规交易、一房多贷情况的发生。建立面谈制度,落实知情告知权。凡属土地或在建工程抵押的预售期房,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预售合同中应载明土地或在建工程已抵押的有关情况,管理中心通过贷中的面谈制度落实购房人对工程抵押的知情权,做好抵押预登记备案。

2.3.3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对按揭预售期房,管理中心在取得抵押《房屋他项权证》前,对借款人所发生的逾期贷款,如达到三期逾期时,应及时向承担阶段性担保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出《履约保证责任通知书》,责成其偿还借款人所欠的借款本息或全部债务;直至借款合同终止或办妥住房抵押登记,管理中心执管《房屋他项权证》。必须密切关注预售楼盘的预售情况,特别是以土地或在建工程抵押的预售楼盘,一旦出现较大风险(如银行进行抵押),即停止向该楼盘继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同时严格督促房地产开发公司履行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在住房竣工交付使用后的6个月内办妥预售楼盘公积金贷款住房的抵押登记手续,并将《房屋他项权证》交管理中心执管。以此解除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阶段性连带保证责任,退回其所交纳的履约保证金,否则应将保证金作违约赔偿金,并保留继续追索权。

住房公积金的发展是国家经济、金融、国民生活质量等综合指标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经济体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住房金融业的发展与深化,会进一步推动我国住房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地增长。

参考文献:

[1]张恩逸.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J].体制改革,2008,(9).

[2]陈伯庚: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居民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银行

一、住房公积金现存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体制问题

体制“碎片化”。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的实际情况背离政策设计初衷。公积金管理主题多元,但效果分散,层次不明,权责不明,五大机构变成五大孤立“碎片”, 造成资金归集、管理、运用效率低下,也为资金非法挤占、挪用埋下隐患。各地“孤岛化”现象严重:由于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不统一,省级没有主管部门,市级设立中心,各地的管理体制也不相同。纵向无贯通,横向无联系,各地住房公积金体系成“孤岛”。此现状也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注:问题①――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不是常设机构,其决策功能常常流于形式;

问题②――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银行关系混乱,权责不清,监督很难实施;

问题③――同级财政部门对管理中心进行的监督非常脆弱;

问题④――建设厅对于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执行亦非常脆弱;

问题⑤――中国人民银行只提出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没有监管职责。)

(二)现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问题

资金沉积,非法挪用:2008 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为72.81%,与上年同比降低 1.78个百分点。资金的大量沉积,既没有实现增值结果,更为资金非法使用埋下隐患。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问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常常出现资金挪用的大案要案。公积金非法挪用现象严重。资金增值率低:住房公积金资金来源有限,资金封闭运行,融资渠道单一。由于住房公积金的“孤岛化”,各地的资金也不能有效地连结起来,部分地区归集资金较多,但使用较少,出现资金盈余,而另一部分地区资金归集少于资金需求量,出现资金缺口,各地效率都不高。

(三)业务问题

本地业务繁琐:公积金提取条件苛刻、手续繁琐,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很低,公积金管理成本巨大。在住房公积金“碎片化”的体制下,公众办理业务手续繁杂,提款不灵活。由于不同的机构承担不同的职责,公众审批贷款、提取公积金,缴存金可能需在不同的机构办理,给公众带来诸多不便。异地提取困难:在住房公积金各地“孤岛化”的现状下,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都不一样,公积金在管理规范和操作引导方面缺少全国统一标准。业务问题直接影响到住房公积金贷款,形成潜在操作风险。

(四)受益人群局限问题

实际覆盖率低,中低收入者得不到保障:现阶段,我国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较好的往往是效益佳的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那些拥有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的效益欠佳的企业往往又无力建立住房公积金。在实际操作中的贷款阶段,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受到的约束多,只能运行严苛的贷款审批制度,运行单一贷款品种,让买房成为那些中低收入阶层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资金使用难,地域的差异明显:各地“孤岛化”的公积金体系无法实现全国的联网,“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局面也就尤为凸显。

(五)风险问题

贷款回收风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金融业务的分离,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受各自利益的驱动,在资金的运作方面产生差异,最终的利益损失由人民承担。在资金回收方面,管理中心无法直接面对贷款者,银行所起的作用几乎相当于“出纳”,并不对资金的安全负责。银行不能对贷款风险把关,贷款资金的收回风险增加。

二、住房公积金银行的提出

由于住房公积金现存在大量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现在的制度已经不能发挥保障居民住房的职能,全新的制度改革呼之欲出,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新思路。

本文在此提出的住房公积金银行兼有政策性、商业性,政策性体现它坚持贯彻国家保障居民住房实现“民有所居”的目标,同时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实施。商业性体现在它追求经济效益。

政策性。国家设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居民住房,实现“人人住得起房”的目标。本文在此提出的住房公积金银行保障居民住房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真正使住房公积金用到实处;并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收益人群范围。②有效地运用资金,通过资金的增值保值使得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受益更多。③将金融的原理、银行的功能运用到新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中,合理配置资金,统一管理运营,方便服务群众。

商业性。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商业性体现在住房公积金银行追求经济效益,但该银行与普遍银行又有本质的区别:①商业银行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而住房公积金银行是基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对经济效益的追求。②商业银行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而住房公积金银行成立的目的就是为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是保障居民住房。

三、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必要性

住房公积金银行有建立的必要性(如图3.1),它能满足住房公积金安全性、公平性和收益性方面的需要。

(一)保证资金的安全

1.各地区内的安全。住房公积金银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体制“碎片化”问题。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建立消除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银行之间的委托问题,并将监管住房公积金体系的职责交给统一机构,避免了“同级多头”监管权力不明、效果分散的问题。住房公积金银行还加强了资金的归集,保证资金的来源;优化资金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非法挤占、挪用问题,减少资金流入非住房产业。

2.全国范围内的安全。住房公积金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全国性资金融通、结算网络,将各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联系起来,解决了各地“孤岛化”问题。同时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银行成为资金有效运用、风险有效控制、金融有效创新、杠杆有效调节的先决条件和优良载体。

(二)维护制度的公平

1. 地域上公平。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银行可以统一业务办理标准,简化居民办事程序,由原来需要到“碎片化”的几大机构办事简化为到住房公积金银行完成住房公积金的支取、审批、取款等一系列服务,并统一资金结算网络,解决了异地购房提取个人公积金困难,让公积金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受益人群与非受益人群之间的公平协调。现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仍然只是惠及到了少数人群的利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劫贫济富”的状况。新的住房公积金银行提供更多更科学的金融产品,创新更多贷款品种,扩大贷款范围、灵活调整利率、使还款方式人性化,以此满足更多不同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也能真正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福利,让公积金成为人们的“公积金”。

(三)实现资金的收益

1.统一资金管理。住房公积金银行建立后,可以集中和统一管理住房公积金,建立资金融通网络,调剂各地区的资金余缺,合理配置各地资金,满足不同地区的资金需求,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住房公积金银行为载体,实现公积金保值功能。通过统一管理全国各地归集资金,发挥统一调拨的导向功能、配置功能。并可以适当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贷款风险控制。住房公积金银行,是兼具政策性与商业性的银行,能统一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的业务。在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基础上,住房公积金银行能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前提下有效使用资金,利用其完备的系统与人力配备,严格审批贷款者信用,实时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安全。在面对突发状况,如贷款者无法偿还资金方面,能有能加积极的处理手段,保障广大存款者的利益。

四、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可行性

(一)资金条件

住房公积金资金的不断增加为资金的规模运营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全国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额不断地增加,2008年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为4469.48亿元,同比增加926.56亿元,增幅为26.15%。不断增加的住房公积金急需系统的、有效的管理,大规模既满足了银行设立的注册资本金要求,也为资金的真正规模运作提供了可能。

(二)人力资源条件

现有的住房公积金体系内人员为住房公积金银行的人力资源供给提供条件。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组织结构大致包括如下部分:中心领导、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归集业务处、信贷业务处、财务会计处、审计稽核处、城区和所管县城管理部等。以管理层为中心,资金的归集组织部分,资金的贷出组织部分,财务会计、审计组织部分,相关机构,地区管理组织部分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类似银行的管理体系。原有的住房公积金体系供职人员熟悉公积金业务,在新的住房公积金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原有的专业特长、业务能力。优先采用原有体系内的人员也降低了银行初始运营的成本。

(三)税收优惠条件

住房公积金银行具有政策性银行的性质,而国家在政策性银行税收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上的倾斜也给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运营提供有利局面,降低了银行初始运营的成本。

(四)网点设立基础

现有的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为住房公积金银行的网点设立提供了基础。目前,全国各大市级地区均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并在当地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和相关业务。这为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全国网点设立提供了基本框架,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点体系既符合科学网点设计结构,又节约了银行成立的成本。

五、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几点构想

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建立是出于以下三个目的,具体构想如下:

(一)体制构想

1.住房公积金银行为全国范围内的常设机构,分散经营、统一管理。从国家行政权力层次上分析,设立一个住房公积金银行总行,市级设立分行,保证资金在整个银行系统中畅通流动。

2.银监会为住房公积金银行外部监管部门,除了对住房公积金银行进行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外,还承担监督住房公积金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监督资金管理运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存、贷利率,但由于住房公积金银行为国家保障性银行,存贷款比率可以与一般商业银行不同。

3.住房公积金银行资本金应由国家来承担,实现国家独资,让公众看到国家信用。此外,住房公积金银行若出现系统性风险,或者出现大量不良资产,也应由政府买单,让老百姓真正吃上“定心丸”。

(二)资金管理构想

1.资金系统构想。以全国性住房公积金银行为载体,借助先进科学信息技术,建立统一资金融通网络。各地分散归集,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发挥资产的导向、配置功能。

2.资金增值构想。住房公积金可借助银行这样一个载体,将集中归集的资金有效的进行保值增值活动。这些保障性基金运营情况为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运营提供的良好的借鉴方案:同样为中国保障性基金的中国的社保基金2009年的投资收益849亿元,投资收益率为16.1%。社保基金开展了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大唐控股等项目的直接股权投资等。新家坡的公积金局主要将公积金用于中长期建设发展项目和中长期政府公债。

(三)业务构想

1.以“属地优先”原则,在保障当地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让住房公积金在住房公积金银行的体制中合理流动,有效融通。实现通存通取同贷,统一各地公积金银行业务办理手续,解决公众异地购房提取个人公积金困难。住房公积金银行将利用其覆盖全国的网络,实现资金的融通,在全国范围内运行资金,保证其流动性,保证存款人在买房时能迅速提取资金。

2.统一业务,简化流程。统一各地公积金银行办理手续,有利于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网点结构,方便广大群众。未来的住房公积金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网上公积金账户查询等,优化网上服务,节约业务成本。

3.贷款业务流程专业化。住房公积金银行将建立一套更加完备的贷款审批制度,借助全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系统,对信用差的客户采取更为严格的申报贷款条件,更加专业化地运行。对待已放贷款,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资金安全,面对突发事件,如贷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还款,迅速采取措施,直接面对贷款人,做到快速、准确地反应。

(四)住房公积金贷款构想

1.不同的贷款群体给予适当区别。如对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贷款,或用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住房的职工,为减轻其还款还贷的压力,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

2.金融创新构想。银行将着重开发新的贷款品种,贷款种类不再局限于普通住房,而是可扩展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贷款领域,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支持国家的宏观政策,让更多的民众纳入到该制度的政策范围之内来。

3.贷款风险控制。依据个人征信系统信息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对住房公积金贷款者进行一次前期的风险控制。其次,还可以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预警机制,对住房公积金贷款进行分级与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贷款给予不同的风险控制水平。

六、结语

针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现存的弊端,本文突破了现有的体制改革思路,提出了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新方案。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建立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最广大人民的住房问题,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住房公积金体系更深入发挥保障居民住房、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Credit Opinion:Korea National Housing Corporation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Global Credit ResearchCredit Opinion22 MAY 2009

[2]S.Vasoo,James Lee,Singapore:Social Development, Housing and the Central Provident Fu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01(10):276-283

[3]彭建刚.中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陈杰.五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比较[J].中国中小企业,2009,(8)

篇9

    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与住房公积金相关的政策、制度及各种职能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单向活动的系统间信息网。随着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信息反馈,住房公积金成为了每位参加住房公积金的城镇职工的资金保障,成为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部分。而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从而提升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已成为住房公积金管理者面临的另一课题。因此,研究我国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问题就极为迫切与必要。

    1、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定义及重要性

    1.1、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定义

    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定义从表面上看,主要以城镇职工、居民住房公积金个人信息为主,但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信息系统,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狭义信息系统仅指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而广义信息系统除指与住房公积金相关的信息系统外,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信息系统,住房制度深化改革制度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金融融资信息系统等,即包括政策规定,资金归集、资金借贷、资金支出等4个主要方面的信息系统和房地产开发、商业银行信贷等辅助方面的信息系统。

    1.2、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和发展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拓展性要求,有利于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改善服务质量,迅速提升缴存人及各界的满意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政府先行的指导方针,是建设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2.1、住房公积金信息资源采集难

    目前,住房公积金信息采集工作基本是靠基层自行开展,该工作涉及政府、企业单位、商业银行等,需要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但是,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未完全到位,一些部门对征集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理解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采集住房公积金信息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单位担心信息安全和承担接口程序开发维护费用等问题,对住房供给经信息采集工作热情不高,致使信息数据采集推进工作异常缓慢。

    2.2、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尚未完善

    广大职工、居民无获取住房公积金综合信息的有效途径,没有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的优越性和社会保障功能,盲目的购房、贷款,从而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惑。因此,完善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信息系统,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的信息系统,房地产综合开发信息系统,各大商业银行金融融资信息系统为一体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与交换,是当前加快实现住房制度改革及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化的核心和关键。

    对于信息平台的完善,如何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与整合是一大难点。特别是信息系统的来源途径多,更需要多实体间移动数据的传递指令,以及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和系统支持。而现阶段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才刚刚起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无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从而限制了平台的建立与发展。

    2.3、缺少复合型人才

    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需要既懂现代管理知识,又懂住房公积金业务,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行业这方面的人才极为匮乏。事实上,我们不少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不在软硬件设施,而在于内部力量不足,实施与执行的能力偏弱。

    3、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相关建议

    3.1、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资源整合

    开发住房公积金的信息资源既是信息系统的出发点,又是信息系统的归宿点。要真正实现信息的开发,首先要解决好管理层和运作层的信息采集工作。(1)住房公积金的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内容主要包括现阶段国家住房公积金的方针、政策,各省、市房改资金中心具体执行的制度、规定等一系列现行文件;每位参加住房公积金城镇职工、居民住房公积金的详细资料;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各项条款规定、贷款利率与还贷方式等。(2)房地产开发的信息采集。主要包括现阶段国家对房地产业的方针、政策、规定等现行文件,我国房地产发展的趋势,各地区、各大城市发展的方向,不同城市、不同地段、不同商品房房价及评估,现房、  期房、二手房房价及评估。(3)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与商业购房贷款的比较信息采集,如现阶段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商业购房贷款,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方式上的计算比较。 3.2、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 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是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的设

    计应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信息网络架构和系统工程办法,把其划分成五个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的核心管理信息子系统:(1)规范的业务管理子系统。采用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将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支取、贷款和决策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住房公积金业务全过程的管理。(2)有效的监管子系统。通过住房公积金信息网络对住房公积金运行进行实时监管,降低住房公积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运行。(3)科学的分析决策子系统。通过对住房公积金业务数据库的深度挖掘,重构住房公积金信息采集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住房公积金服务对象基本的信息和汇缴状况、资金使用状况,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提供支持。

    3.3、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首先,要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引进的软硬件环境,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人才吸纳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招聘办法,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策略,为每个信息化人才创造展现自我、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

    其次,应鼓励或明确要求科技人员参加住房公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电子商务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由于承担着繁重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员工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学习交流、远程教育等方式,为在职员工提供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能的便利条件。要积极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在学习时间和费用等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此外,还要加强日常教育培训,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

    结语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化办公得到广泛普及,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建立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是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职工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在住房公积金工作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其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各地政府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都应引起高度重视,给予资金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以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淑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税与会计,2002(1):35-36

    [2] 欧阳林,程晓萱,建立完善的城镇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270-273

    [3] 吴卫苗,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1):48-50

篇10

摘 要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发展到今天,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住房消费等方面发挥这重要作用。随着归集规模的扩大,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缴存、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制度 对策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保障性。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覆盖面问题

目前,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没有执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连部分国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没有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与此同时,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等群体没有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中。

(二)住房公积金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迅速发展,而内地发展缓慢。二是我国的公积金缴费政策比较宽松,有一个可自由选择的浮动,由于浮动区间的存在,公积金的缴存也存在很大差异。三是职工工资的收入不同,导致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也存在很大差异。

(三)住房公积金使用率问题

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和提取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现行政策中没有统一规定,各地政策出现很大差异,手续繁琐,而且缴存人在公积金的贷款、提取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是否给予贷款、是否能够提取存在不确定性,住房公积金存在大量沉淀资金,使用率低。

(四)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不配套问题

在我国,除了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外,主要是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在实践中对各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有着政、令不统一的强制性要求。

(五)住房公积金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机构,因此仅由财政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进行既不专业分工也不明确的财务和资金监管,这意味着住房公积金中心的金融管理完全脱离了专业机构的严格监管,成为管理一大笔款项的特权机构,这对住房公积安全十分不利。

(六)住房公积金外部环境也不完善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住房、财税人事、金融与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是,我国的住房供应与住房潜在需求失衡,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大部分民众购买住房存在困难,影响到住房公积金贷款安全和充分使用。二是,我国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还没有实现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上的一致,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不足,影响住房公积金使用。三是,我国的金融管理不规范、严格,债券市场也不完善,不利用住房公积金的健康顺利发展。四是,我国社会经营环境不佳,法制和执法环境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非正式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住房公积金的专款专用,不利用住房公积金的安全。

二、改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手段

发展住房公积金事业,不仅关系到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关系到国家加快住房建设和扩大内需战略决策的实施,因此要依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依法征管,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另,应加强中央对住房公积金的立法,使住房公积金有法可依,上升到立法高度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才能有足够的强制性和确定性,才能抢占强制覆盖所有应覆盖人群,住房公积金缴费率才可能实现全国统一。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充分考虑住房市场供求状况、政府住房保障能力、中低收入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多个因素,坚定不移地发展和完善住房公积金。

(三)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在政策的指导下,改善服务,简化手续,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制度创新,扩大使用方向,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四)完善缴存机制,缩小基数差距

要完善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机制,建立分层次的住房公积金政策,缩小基数差距,减少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的差距,使它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

(五)建立全国住房公积金联网系统和专门监管机构

通过技术手段对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使用、缴存、余额管理等,进行统一监管,及时掌握和监控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与使用问题,对住房公积金信息进行公开,确保住房公积金的运转安全。建立一个独立的全国住房资金监管的专门机构,专门从事制定住房资金使用政策和审核地方各种政策性住房金融品种的报批,向各地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派驻巡视员,以确保地方住房资金的合法使用。

(六)改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外部环境

我们应回到1998年作出的以经济适用房建设为主的正确决策上来,必须加强财权和政权在各级政权间更合理分配,必须进一步完善民生指标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建立中央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基金并进行科学的转移支付,改善房地产税制,加快各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行贫困者综合救助制度,由国家扶持建立灾害保险制度,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让住房公积金有一个专心于住房基金积累和安全运营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捷.住房公积金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J].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