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线上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实施线上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08-01
历史课堂与其他的课堂不同,历史学科学习的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时间、人物、制度、艺术转化为文字、文物记载于史册的那一刻起,就凝固了,但是历史课堂却应该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历史课堂便是要把这些看似凝固了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从生活中,从社会的方方面面中抽出,使他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聆听,可以实践的课堂。
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引入“兴趣教学” 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实现兴趣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1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意识强烈,所以,进行兴趣教学,一定要多让他们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做到这一点,要实现三个转变:
1.1.1变一言堂为多言堂。改变教师满讲满灌、越俎代庖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
1.1.2变教师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探索知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按教材内容讲述知识,这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该在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的前提下,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1.1.3变死记硬背式教学为理解论证式教学。死记硬背是兴趣教学的大敌。有的老师上课圈圈画画,然后让学生去背,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论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2进行兴趣教学,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所以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吃准,再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3教育的对象是感情真挚、思想丰富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教态和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实施兴趣教学的方法
2.1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2.2善于挖掘现实生活资源。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等人鼓吹,妄图建立,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2.3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历史学科是一种描述性学科,历史知识具体性的特点,要求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情节,有血有肉地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历史科犹如一个广阔无比的大舞台,形形的角色都进行着各自的表演。我们不能把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干巴巴的说教,而运用生动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历史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不可缺少。比喻就是借助浅显常见的事情,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理解,加深认识。
2.4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3.历史兴趣教学的效果分析
篇2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是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线,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率。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课标》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一、课前学习,要设计好预习提示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顾名思义,是以学生先学为基础,所以先学这一环节可以放到课前也可放到课中。通过近几个学期的探究我们发现,把自学环节放到课前效果会更好。所以每次的新授课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而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差,预习不知从何下手这一问题,我们每次都要给学生设计好预习提示,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自己看书自学。只要学生能把预习提示中的问题一一解决,学生就能自己看懂,就能理解,达到预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提示:
1、把52页方框中的题补充完整。
2、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书上填空:余数除数
在课前预习时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预习提示,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目标,预习起来就知道怎样去看书,怎么去思考。从而为新课做好了准备。课前学生有了这样的预习过程,在课堂上就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了。
二、课中学习,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做出了如下几个环节: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提示。3、先学:自主探究,小组交流。4、后教:质疑、解疑。5、巩固练习,运用提升,6、当堂检测。下面结合在我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怎么实施这些环节的。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开课伊始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学生心里有了目标,学起来就不盲目了。有了目标就有了指向,有了目的。如教学有余数除法中的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我首先出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知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会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让学生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知道本节课就是要研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所以在接下来的探究中他们就有了目标,研究时不是盲目的去观察,而是针对余数和除数进行研究,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后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示。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能轻松的,找到捷径去找出答案。这个自学提示可以是课前给学生留的预习提示,也可以是根据学生预习,结合教学重难点所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如教学《减法的验算》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的自学提示:1、你想怎样验算200-183?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不会那就打开数学书28页,自己模仿着算一算。2、检验减法有几种方法?3、验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自己看书,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新知识。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师只是巡视,观察学生自学情况,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同时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
知道学习目标,知道怎样自学后,学生就可以开始自学了。自学时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了,那么就根据自己的预习,自己再次回顾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把问题找出来,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去解决。学生自主探究后,师不是急于让学生反馈,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听取他们的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起到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小组交流时组内成员根据自学,自己叙述怎样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如果小组同学都不能解决,这时可以让学生走出小组,到别的小组进行取经,探究、学习。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减法》时,让学生计算500-185时有一个小组都不知道怎样去计算。这时我不是急于教他们怎样计算,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去其他小组,看其他小组是怎样计算。这时他们快速到其他小组聆听其他小组的想法,回来后互相交流自己学到的,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喜悦。
4、后教,质疑,解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学生小组交流后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最后还有让学生根据全班交流进行质疑,解疑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如教学如教学“千以内数的读数写数”一课时,学生会读会写126、304、580、330、905后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看这些数,再一次读一读,观察,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再次去读去观察,然后有些学生就有了疑问,为什么这些数中有的零读了出来,有的零却没读出来呢?这样一个一个问题出现后把问题又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既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有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巩固了所学知识。
5、巩固练习、运用提升
练习是学生经历自学后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练习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把零碎的知识结构化,把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使肤浅的认识深刻化。通过练习,巩固自学效果。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完成自学后,布置他们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五题。这两道题都和例题有关,都是运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是否正确,从而达到巩固运用的效果。
6、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 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综合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该怎样“学”,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建构有效的学习方式。要注意教W顺序,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尽量使新知与旧识高度地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如果学生学得不好,教师教得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同行学习,积累教学经验。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其教育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领悟出教学原理含义的光芒,成为教育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通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收集并提炼文中的语言信息,理解课文大意,完成各项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采用了“四读”阅读法,即快读、慢读、朗读、默读等,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会判断课文内容的正误。通过四遍阅读,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课程内容、课文大意。任务教学在课程设计上,要合理渗透新课程理念,凸显阅读的教学特色,以“读”为主线,采取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体现篇章的教学特点,力争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创建一个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体会新课程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于激发和培养,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道题成功的解答,一次偶然的经历,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事物的浓烈兴趣。凡是刺激强烈、对比鲜明、不断变化或具有新异感的事物,或能满足学生某种需要的事物,都会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从新课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学英语时不开腔,是因为害怕出错,怕别人笑话。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根据量力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分槽喂马,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要不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23-01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
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尽管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在教案中却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最多只是在教法上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于按教材的编排体系,认为应该具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却很少考虑。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二、呈现开放性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所谓信息处理的意识和能力,就是指学生主动收集和运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即学生对信息的“择取”、“储存”、“运用”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习惯于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缺少现实性的信息,出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些“人为加工”的应用题,如:呈现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正好,有的教师甚至还强调凡是应用题,每个条件都必须用上,如果没用上,那么肯定错了。正因为如此,才会造成很多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题,却往往不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才会出现学生不会求课桌面的面积(因为长、宽未知)的状况。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信息处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呈现开放问题情境是发展学生信息处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应用教学中,不但能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而且能呈现多样化、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有条件和问题都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有条件以图呈现,而问题以文字呈现的;有条件问题齐全的;也有呈现条件,而缺少问题的;有具备问题,缺少条件的等等。在解决这些灵活多样的现实问题过程中,不仅有效地防止学生思维出现僵化的现象,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而且发展了学生判断、选择信息,收集、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______,_____,_______。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一些答案: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在横线上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27,181,4879,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8,等等。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四、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
篇5
关键词:闯关式;翻转课堂;Web前端技术;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64-02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1]。在翻转式教学中,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讨论、协助完成[2]。课堂活动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阶段,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如何通过教学视频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对知识内化阶段的课堂活动关注有所不足。笔者认为,翻转式教学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活动,而是如何创造鼓舞人心、面对面的课堂学习[3]。针对高职学生,如何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旺盛的学习劲头,并保持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寻知识,从而真正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值得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翻转课堂内涵和闯关式学习理念及设计策略出发,通过对闯关式学习理念应用到翻转课堂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闯关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Web前端应用开发》课程为载体,对此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设计和实施,按照“阶段闯关、指导练习、分组练习与企业专家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以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教学实践者提供借鉴。以下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成效特色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学分析
从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可知,网页前端开发技术在行业中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和蓬勃的发展势头。《Web前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该方面能力的支撑课程,生命力强、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地位重要。针对该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模式;开展具体“翻转内容”的研究;建设“闯关式翻转课堂”相关教学资源,包括知识点及情境设计、学习指导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效果测评设计等相关教学、学习资源。通过“闯关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受益。
二、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设计《Web前端技术》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
1.课前,通过微课平台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完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习并提交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课内,使用闯关式教学策略,结合多种信息化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的目标与效果。
3.课后,通过微信平台,让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后的移动学习中,利用碎片时间,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过程
1.课前传承知识。课前,教师预先录制微课视频,提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线上学习、进阶练习,并以评论、问答等方式和教师交互,完成课前预习。
2.课堂内化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单,每阶段任务分别采用“闯关+指导练习+分组练习与企业点评”的教学方式完成。其中,初级任务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采用闯关式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知识学习过程结合游戏闯关理念,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夯实专业基础;教师实时掌握学情,及时解决问题。在闯关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主题发言、闯关、实际操作、提问交流,教师的任务是课堂引导、组织、点评。针对学生做得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讲解与补充。闯关通过在线测试平台进行,闯关的结果由平台产生统计分析报表。高级任务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指导练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学生分组实践与企业方对作品评分及点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素养,与企业要求进一步接轨。任务采用真实企业项目贯穿始终,在任务提出、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阶段均有企业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融入企业氛围,进入职业角色,企业专家指导评分,达到校企合作目标。课程最后,教师总结归纳闯关口诀,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引起共鸣便于记忆。
3.课后拓展提升。学生下课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移动学习,课后继续通过在线测试对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和提升,系统自动生成成绩,便于学生对照自查。教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效果的数据跟踪与分析,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四、成效特色
信息化教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教学手段创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使用信息化手段,采用闯关式教学策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的目标与效果。采用真实企业项目贯穿始终,在任务提出、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阶段均有企业参与;采用教师指导练习,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信心的效果;采用学生分组练习与作品点评,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效果与目标,总结归纳突破常规,用闯关口诀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引起共鸣便于记忆。
2.学习手段创新。学生课前可通过微课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习效果。课后通过微信平台让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后的移动学习中,借助移动终端的通用和便捷,使课后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学习效果检测手段创新。课前通过微课平台进阶测试及时监测获取学生完成情况;课中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实时统计分析学生任务完成状态,并由企业专家参与学生作品的评分及点评;课后通过微信平台跟踪测评。无论课前还是课堂中,教师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此为翻转课堂的设计需求。教师需要在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和闯关式学习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将各种闯关式学习设计策略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因素,实现两者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篇6
[关键词] 校园网;在线教育;质量保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07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18- 03
0 前 言
随着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网平台的在线教育异军突起。不容否认,网络化在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灵活度、网络化知识的获取广度、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度、学生的学习自主度、教学形式的多样度等诸多方面优势明显。随着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普及,以高等院校校园网系统平台为依托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高校发展网络在线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环境,是“互联网+教育”产业融合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网络化教学改革的主体和主要解决方案。如研究者所在高校就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了由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在线教学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一半以上的高校不同程度的开设了校园网在线教育功能。
基于网络化发展,以校园网平台为依托的在线教育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实施性,但其同样也面临网络化在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题的来源多方面,如在线学习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过程教师难以控制,在线教育考核模式单一、教学管理不到位等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质量保障体统是其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将研究点关注于现有校园网在线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目的在于构建科学的、严谨的、有效的校园网平台下在线教育的保障体系。
1 现有校园网在线教育及质量保障体系解析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10所高校校园网平台下的在线教育及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调研。目前,校园网在线教育的系统的主要技术组建形式是在原有的校园网平台基础上,采用第三方技术在原有的功能平台上进行在线教育功能扩展,构建在线教育功能性模块。
校园网在线教育的实现模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将高校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线上的拓展,实现线下、线上的教学结合,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②完全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网络化,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资源、教学实验虚拟、教学讨论及教学考核等等。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社会应用或实际需要为指导的自发式学习模式。
校园网在线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针对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不同。线下、线上混合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重点来源于传统线下教育的成熟的、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线下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来源于多方面的质量工程的管理,如对教师的能力及业务考核、课程教学与实施的监督、学生的学习管理、教学资源与环境的支撑、教学效果的考核及教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等诸多方面,是成熟的质量工程体系。线上部分与完全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质量体系,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对教师的管理依赖于线下职能,线上对教师的能力和业务考核严重缺失。其次,线上教学过程的监控考察点较少,过多集中于访问量及访问时长、参与活跃度两个方面。最后,在线教育考试形式简单,复杂考试难于实施。再次,在线教务管理职能模块与在线教育模块不能很好的协作,基于开发的难度和模块独立性,软件设计过程中必然导致模块的协作性差。
2 三位一体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基于校园网的高等院校在线教育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开发与发展,但其教学质量保障的诸多方面(教师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考核及教务活动等)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阻碍或限制了校园网网络化教学的发展。基于此,研究者给出了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三位(教师、学生、学校)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离不开环境、参与者和生态过程。本研究提出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生态系统中,校园网教学平台是整个体系的生态环境,其主要包括资源支持环境、参与者使用的社会环境、活动开展的过程环境等多部分有机构成。教师、学生和学校是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三者在校园网教学平台的生态环境中相互配合、协调及相互制约完成相应的教学生态活动,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全体成员。线上教学质量领导与管理、线上教学目标体系、线上教学资源保障、线上教学过程管理和线上教学评价是教学平台支持下,由三方参与的生态过程,是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主体活动。
目前,有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活动的理论和设计已趋于成熟,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研究是在三方的参与下,在校园网教学平台的环境中如何设计和开展质量保障活动。
在线教学质量的领导与管理强调的是学校方基于已有的校园网教学发展、教学内容、资源、网络环境及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等,通过多方位的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进行基于校园网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规划与决策单位,其构成往往是集学校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及教师的校园网教学质量保障专家团队,并进行相应的调查与研究,进行规划性和方向性的设计。
在线教学目标体系是学校根据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和教育的社会需求,并根据各学科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校园网教学平台下,在线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的价值导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教师根据校园网平台的教学支持功能和教学内容的社会需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学校方一是宏观在线教学目标体系的制定,二是教师个人目标体系的综合。
在线教学资源保障强调三个方面:①在线教学教师资源保障。在线教育的开展关键所在是拥有熟练使用网络教育功能、能够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手段的网络化教师队伍。其师资建设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自我学习与发展和学校的教师网络教学的相关骨干教师培训。②网络教学经费的经费保障,设立相应的专项经费保障生态系统的实施运行。③在线教学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其往往附着于高校校园网建设,以及在线教学开展辅助设施建设,包括教师、学生的网络接入设施等。
在线教学过程管理区别与传统线下教学管理,线上教学具有形式多样、开放性强、时间/空间灵活、交互形式多样等特性,使在线教学的过程管理难捕捉和控制。加强在线教学过程管理,首先是教学过程管理的职能部门的职能实现网络化,这是在线教学过程管理的第一步,即实现校园网平台下的教学管理职能与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其次,开发新的在线过程管理的新技术与手段。
在线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在新的在线教学生态系统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加强在线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性、活跃度、技能形成性等进行合理的网络化考量,这需要网络化专用技术的支持;②加强对教师的评价;③加强在线教学的社会价值性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 结 语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教育与教学插上了网络的翅膀,“互联网+教育”的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在新时代的变革。校园网是高校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平台,依托于校园网平台的在线教育不断涌现并成为高校网络化在线教育的主体和主要形式。但其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问题源于网络教学的自身特性、现实条件和技术的制约,如何克服困难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成为关键。
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校园网平台下高等院校在线教学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生态系统组成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其研究对未来高等院校在线教育质量保障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基础医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23-03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专业开设的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技术服务工作奠定医学基礎。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碰撞的火花。
1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该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顺序是: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医学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各类医疗机构所需的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有其自身优势[2]:(1)融合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2)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代价,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为其今后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3]:(1)来自教学对象,基础医学概论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对学习充满好奇,但医学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2)来自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如何精选教学知识点,避免出现重复内容,并让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是一项重要任务。(3)来自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
要从根本上提升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解决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学系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4-5],尝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解剖组胚学学科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
1999年,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正式被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都描述了以下3个方面的共同特征[6]:课堂教学方式和媒体传播教学的组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的组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合。近年来,一些教育实证研究表明[7]: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单纯的在线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微课(Microlecture)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制作精良的、具备情景化和趣味化的微视频。微课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化等。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将师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和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优点相结合,将“教师教为主”和“学生自主学”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支持以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8],因此基于微课开展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值得尝试。
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开展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要取得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联系起来,为解决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学系课程组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学学科,试点班级为营销17班,该班级基础医学概论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解剖组胚学36学时,生理学24学时,生物化学15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15学时,教学课时教学具体探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课程教学规则
课程教学规则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包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任务准则,线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给予学生学前问题,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传课程资源;课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课后布置学习自测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思考学前问题,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课中查阅相关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课后在线完成随堂自测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线下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针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答疑、解答重点、解译难点;课后及时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善于质疑;课中按时出勤,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课后温故而知新,针对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总结提高。
考核标准包括线上及线下两部分,线上随堂测试占50%,线下阶段测试占50%,总分100分。
3.2具体教学流程
对传统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2.1构建微课,课前学习
课前教学采取线上自学方式。首先将解剖组胚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多个教学单元,涵盖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播放时间为8~15min,内含学前问题和参考资料,学前问题的设置需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如“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人老珠黄,它和黄疸病人眼球变黄机理一样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创建班级QQ学习群,在授课一周前,將微课视频资源上传至群内,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学前问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自学,并通过完成自测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课前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认同感。
3.2.2分组讨论,课堂引导
线下教学指在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每次课3学时,每学时40min。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时,由学前问题导入教学,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设立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绕学前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阅线上教学资源,最后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学时前20min,师生展开互动,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学习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学时后20min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课堂内容,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
3.2.3总结归纳,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学生通过重温微课视频,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课堂遗漏,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课后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3实施效果,评价总结
实践证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3.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涵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单元,做到精选教学知识点,注意教学单元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针对性地解决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的问题。
通过学前问题和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会增加平时学习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末考试集中复习的压力,学生为更好地解决学前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查阅文献,有助于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传统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混合式教学的分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在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需要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材料,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3.3.2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9],比如说:如何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时间分配,如何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4结语
篇8
[关键词]化工制图;混合式教学法;课程设计;在线学习
一、化工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础现状分析
化工制图是面向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进行。这些学生在大一阶段刚学习了针对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课程,选择本专业作为修读领域。虽然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出发选择了本专业,但并未接触到专业核心内容,其专业基础十分薄弱。化工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与化工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大多从一个校园走入另一个校园,有些人从未进入过工厂参观实习,对化工厂缺乏认识,对化工设备、化工管道、工艺流程等名词感到陌生,因此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讲到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法兰时,学生表示从未见过;讲述其分类和用途时,学生一脸茫然;涉及具体化工生产中的设备实物时,学生依旧是这样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讲授化工制图,授课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化工制图教学中的困境
本专业化工制图课程为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化工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布置图、化工管道布置图、化工设备图、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图、AutoCAD绘图软件学习与应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看懂一般的化工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并具备绘制简单零件图及工艺流程图的能力。该课程是机械制图、化工制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三门独立课程的融合,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尤其是机械制图部分,由于学校没有开设先修的机械制图或画法几何课程,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懂,教师也感觉教学难度很大,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详细讲解和分析习题,学生课外要做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机械制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需要根据化工制图的专业特点,精简教学内容,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最好能够结合化工设备零件的实例来讲述。因此,授课教师课前需要下大力气备课,力争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理解。AutoCAD软件在工程设计领域应用广泛,是化工制图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绘图能力,机械制图部分的教学中完全摒弃了手工绘图的方式,让学生改用AutoCAD软件完成视图的绘制。AutoCAD的练习贯穿整个授课过程。教师会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绘图任务,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应对能力和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的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课堂上对软件工具的讲授也不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课时数偏少的情况下,教师不会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更不会随时指导。这就迫切需要授课教师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法,以走出眼前的困境。综上所述,当前化工制图课程存在着授课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薄弱而学习任务重且要求高的矛盾,对完全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课程的适时出现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随着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化工制图教学刻不容缓。
二、线上网络教学的实施策略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如何设计、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如何开展是关键。
(一)线上网络教学内容设计
化工制图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一开始便是机械制图部分的讲授,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这门课很难”的错觉,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堂课十分关键。为此,在绪论课上,我们以该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引,向学生说明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介绍学习方法,阐明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跟着老师的要求走,认真听讲,努力克服初期的不适应,轻松进入后面的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配合该章节的教学内容,我们放置了一些化工厂生产车间、典型化工设备、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的图片,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研究对象。另外,高年级同学在工厂现场参观的视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和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及鼓励,以及他们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化工制图大作业等也放在网络平台上。生动的图片和鲜活的视频消除了理论授课的枯燥感,弥补了工厂实习的缺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为使AutoCAD软件的学习贯穿课程的始终,我们在第二章即展开了绘图软件的讲解。首先,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对软件的基本功能做了整体概述,将具体内容的学习作为线上教学内容,以一个或两个工具条的具体应用为例录制了一段5~10分钟的视频,要求学生线上学习。我们接着用4个学时的课堂时间,以简单零件的绘制为例,向学生示范具体画法,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以检验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使其初步掌握对软件工具的灵活运用。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绘图任务,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为后续的化工制图CAD课程设计打好基础。如此一来,AutoCAD软件的学习从以前的集中课堂讲授分散到学生平日的碎片化学习中,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是该课程教学的难点,以课堂讲授为主,安排了8个学时来完成。要掌握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多看、多想、多画,因此该章节的网络教学内容以习题为主。我们放置了大量零件模型图片,要求学生用AutoCAD软件绘制相应的三视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线条、根据所给视图绘制剖视图和剖面图、对图形做尺寸标注等。大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们还针对某些典型例题录制了讲解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化工设备图及化工常用零部件选用等章节均是一些叙述性和说明性的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但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且繁杂,按照常规方法讲授,学生常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将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的具体绘制方法和要求,以及与设备和管道布置相关的建筑设计图的内容录制成不超过20分钟的系列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在线学习。此外,为了弥补学生工厂实践的缺失,我们将大量实物图片也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培养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完成相应章节图纸内容的详细讲解后,我们会列举大量读图实例,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和阅读,若时间充分则开展翻转课堂。除布置读图和识图任务外,我们还给学生布置了绘图任务,通过实际图形的绘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以上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程学习枯燥的状况。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将教师从繁杂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来进行师生间的研讨和对话[4],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对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的实时监控和考核
在线学习完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对于比较懒散、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同虚设。因此,如何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和监控,使其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是实施网络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软件会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教师可在后台查询,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化工制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不能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我们基于课程特点,重新设计考核方式,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评价上。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期末理论考成绩只占40%。学生在线学习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线上教学视频的学习时间和绘图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后可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网上作业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能够充分体现课程培养目标。以学生完成平时学习任务的情况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对其在线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习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高度奠定基础。
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内容的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知识资源的获取十分便捷。在这种形势下,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也应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新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对当代教师提出的要求[5]。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不同院校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十分有益。网络教学平台为实现课程内容的拓展提供了便利。我们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网络链接及优秀教学视频置于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了行业发展动态,开阔了眼界,扩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市场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它集成了信息、后台监控和交流互动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有疑问,可随时通过网络提问,老师登录平台就能及时解答。师生也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线上讨论,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方便快捷。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打开手机进行学习,不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也拓展了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篇9
授课题目: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课型:实验课
所属学科:化学
教 材: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限制,很多阳离子或阴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离子彼此干扰较少,且许多阳离子或阴离子有特征反应,故可采用分别分析法,即利用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分析特性先对试剂进行一系列初步试验,分析并初步确定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然后根据离子性质的差异和特征反应进行鉴定。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鉴定或未知物的鉴别,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新方法、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
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进行该实验之前,了解了一些典型物质的分析与鉴定,通过设计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对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化学实验有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该实验之前,学生已进行了多次无机化学实验,掌握了大多数仪器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通过对设计的实验方案实施,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与教材进行比对,更好地明白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思政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发现新方法、积极探索的精神。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已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的鉴定或鉴别。
(2) 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运用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定或鉴别。
2、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常见离子和阴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物进行鉴别或鉴定。
五、 教学方法
1、 采用理论讲授和操作演示的方法;
2、 采用“线上预习——线下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线上巩固”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
线
上
预
习
学习通线上学习任务:
预习实验;
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实验关键点;
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登录学习通,完成线上学习;
预习实验内容。
自主安排
导
入
新
课
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再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可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定和鉴别,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体会,尝试举例。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3~5min
提
出
问
题
问题铺垫:通过对前面一些实验中对一些典型的物质分析与鉴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鉴别未知物的意识,但是还未系统的学习过鉴定或鉴别物质的方法,那么对某种物质或离子进行鉴定时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鉴定离子和鉴别未知物呢?
思考归纳,回答所提出 的问题,巩固理论知识。
思考、
讨论、
完善方案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锻炼归纳总结与表达能力。
35 min
问题提出:
1、如何区别二片银白色金属:铝片和锌片?
2、如何设计实验鉴别四种黑色和近于黑色的氧化物:CuO、Co2O3、PbO2、MnO2?
3、未知混合液1,2,3分别含有Cr3+,Mn2+,Fe3+,Co2+,Ni2+离子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未知液中含有哪几种离子,哪几种离子不存在?
4、当盛有以下十种钠盐试剂瓶标签被腐蚀,如何分别鉴定这些物质:NaNO3、Na2S、Na2S2O3、Na3PO4、NaCl、Na2CO3、NaHCO3、Na2SO4、NaBr、Na2SO3?
解
决
问
题
解决问题:(列出方案)
1、可以利用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先加稀盐酸溶解、再加浓氨水)对铝片和锌片进行鉴别。
2、根据他们与浓盐酸地反应条件和产物的不同进行分析,再利用不同阳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定。
3、利用阳离子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4、利用钠盐中阴离子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问题解决详细方案见教学内容
动动手: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操作,指出其中的不足。
开展实验,解决问题。
2 h
课
堂
小
结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中的不足,与先前的理论分析做对比。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进行思政教育:科学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积极探索。
积极参与课堂小结,回顾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自主探索精神。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2~3 min
线
上
提
升
线上讨论题:
1、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对盛有以下十种硝酸盐的试剂瓶标签被腐蚀试加以鉴别:AgNO3、Hg(NO3)2、Hg(NO3)2、 Pb(NO3)2、NaNO3、Cd(NO3)2、Zn(NO3)2、Al(NO3)3、KNO3、Mn(NO3)2?
线上拓展学习资料:
1、登录学习通,学习网课视频资料。
2、完成线上资料拓展学习。
学生积极参与且思考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自主安排时间
七、 参考资料
1、 李华民等,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付强,普通化学实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勇等,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
4、 袁书玉,无机化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沈君朴,实验无机化学(第2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篇10
关键词:MOOC;SPOC;翻转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21-02
引言
翻转课堂等模式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应用好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MOOC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过程为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但因呈现方式单调、针对性指导缺失、在线参与度不足、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导致学习者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1]。信息技术在实体教学中的应用逐渐从边缘化走向内核式,把迈向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与诉求[2]。在MOOC狂热消退以后,其在线教育与线下实体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可能会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3]。因此,如何利用MOOC资源,采用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大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应用于《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探究该模式的有效性。
一、课程介绍
《电路原理》课程为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必修课,也是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着重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路理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线上考核:学生可以选择三次通过SPOC线上课程考核,获得SPOC线上课程考核成绩,并以最高的成绩作为本项成绩。
2.过程考核:本项目为竞争性考核,课程组将制订详细公开的过程考核方案,包含自学检查、课堂交流、平时作业、讨论、项目完成等为考核对应,以学期整个过程为考核时间段,以获得最高过程成绩小组为权值100,其他小组计算相应的相对过程考核成绩0―100分。
3.期末考核:所有学生需要参与学院组织的本课程的期末统一考试,即与另外的平行非试点班统考,获得期末考试成绩。
课程学习的综合成绩以上述三项成绩按照30%、30%、40%的比例综合评定。
三、学习组织实施
我们以学堂在线的清华大学《电路原理》MOOC资源为依托,以“翻转课堂”为课堂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SPOC翻转课堂的试点模式。
1.自主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讨论。
2.线上检测: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在老师控制下按时完全。老师课前将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通过视频学习,并在网上完成一些基本练习,已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便于老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3.课堂组织:课堂探究的问题由教学团队提前拟订方案。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之后,派出学生代表对小组的讨论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成果演示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四、其他工作
1.针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教学团队每学期都设计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课前观看MOOC视频的投入时间、对翻转课堂的感兴趣程度、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学生提升了对SPOC翻转课堂的兴趣,只有30%的学生说兴趣没有提升,69%的学生喜欢讨论式教学,3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讨论式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视频可以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极少部分认为没有作用。
2、教学研讨与交流。《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从项目确定开始,组建了专门的课程组,课程组负责该课程的计划制订、教学组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为了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实施,项目组经常组织教学研讨,项目组全体成员全程参与。项目组完成的教学研讨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的制订与编写、教学内容的确定、授课计划与考试方案的制订、网络课堂内容的组织与建设、网络学生答疑、网络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的出题考试与总结、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分析、期末考试结果分析等多项内容。
五、总结
经过几学期《电路原理》SPOC翻转课堂的试点施,从与平行班级的对比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大部分学生课前养成了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即将讲授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网上MOOCs资源提前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与同学进行讨论,有的放矢。
2.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解,有时候老师想组织讨论,但由于时间紧,而且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很难组织一次像样的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自主学习,发现了问题所在,课堂上就能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
3.提高了课堂效率。简单的内容,课堂上老师不再重复讲解,课堂上主要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没有提出的重要的知识点,由老师提出来,归纳总结。因此,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当然,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个课程实施进度与大纲的要求的总体协调与把握,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老师课前备课内容如何达到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双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如何组织实施,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梦娇,邹霞.基于MOOCs环境的深度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4,(7).
[2]张静.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话教育,2013,(4).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4]张强,张海峰,唐岩,于歆杰.电路原理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实验教学研究,2016,(01).
[5]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
[6]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
[7]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覃遵S,徐洪智,张彬连,黄云,郭鑫.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SPOC Flipped Classroom in Circuit Principle Teaching
CHANG Ji-bin,YAN Li,ZHU Jia-fu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 上一篇:线上教学备课方案
- 下一篇: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