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篇2

关键词: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00-02

平面构成教学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是现代艺术设计部分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平面构成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平面构成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推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可以说,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和思维模式,还能促进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进步。为此,建立有效的平面构成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创新和现代设计理念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在当前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

一、平面构成的基础含义

平面构成(Plane constituted)主要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语法,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它综合了美学、现代物流学、心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成就,为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观念要素,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之路。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平面构成课程,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训练出更多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而使得学生在今后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平面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由于大多数事物或者现象存在的模式以具体现象为主,所以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主要思维模式也是具体直观的。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常常会存在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有难度,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入手,通过引导和带领学生观察事物的外在、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理论简化成最容易理解的几何图形,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无论对观察事物的角度还是新颖度,都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向外拓展,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观察,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2.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思维是一个艺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了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平面构成教学中,首先,教师会指导学生避开直接的思考从横向的其他多个方向展开,这属于横向思维,也是激发艺术设计学生思维模式的重要来源;其次,教师会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在原有模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可以从与其模式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这属于逆向思维;还有,在平面构成设计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从不同的方向去设想问题,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自己丰富的联想力或者想象力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看法,这类发散性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以上的三种思维方式都属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就是要求学生从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平面构成教学中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设计风格不拘泥于现实,让他们的思维逐渐延伸,不断向未知领域去探索。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主要放在制作之前的草图设计上,平面设计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学生们在设计草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行设计,通过自身联想能力的发挥,可以在草图中将学生的独特见解表现出来,而随着设计的图形逐渐形成,学生的联想思维在无形中得到延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逐渐培养出来。

三、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分析

1.对基本构成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不深。当前由于一些院校在教学方法上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重视制作轻视理论,重视模仿轻视创新,忽略了理论知识传授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理论缺乏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程度只停留在经验表层,对图例的学习过于看重模仿,缺乏理性的分析,理论的指导意义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潜力的目标。在素质教育的推广下,艺术理论逐渐丰富,平面构成课程中注入了不少新鲜的理念,这需要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教学环节必须投入不少的精力。然而有些院校在构成课程理论传授这一环节仅用了很少的课时,初始阶段的启发性教学不够,平面构成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形式规律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难以理解,照本宣科的情况依旧延续,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形式法则过于重视模仿,与现实生活脱节。平面构成的生命力主要源于现实生活,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更需要与相关专业紧密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平面构成的研究方法中不断融入了很多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为平面构成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所以,目前的平面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造型手段,更是一种实现造型目的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然而,当前部分院校的教师仍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平面课程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大多放在了探索形式法则的形式推敲上,导致学生在平面构成课程学习中偏重对形式法则的教条模仿,缺乏求新求异的动力和观念,在平面构成创造方面表现比较笨拙,甚至还有些教师将平面构成片面地理解成素描之后的又一再现性的手工课程,最终延续成相关手工制作课堂练习技法的一种形式。这种过于重视“形式化推敲”的形式,不仅导致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的认识处于简单化和浅层化阶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自身的艺术潜能的激发。

四、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后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1.新教材中构建了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内容。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通过构建新颖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热情。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教师注意对教学内容的侧重和选择,尽可能选取的内容不要重复,教材中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基础的课程知识,还能利用新教材中的题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启发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关于平面构成内容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利用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动力。

2.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为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应试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束缚,所以,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更新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的基础课程,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平面构成课程改革后,教师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认真做好主导者的角色,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将创新纳入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新课标中指出,客观、科学的有效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还要包括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学生设计离不开创新,教师要懂得利用客观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创作和日常表现,对如此看重设计创新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师不能采用固定的唯一的评价方式,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内容,避免出现学生为了完成考核在创作中跟随标准进行思考的现象产生,尊重学生的创造自由和个性化表达。

参考文献:

[1]乔春梅.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朱晓娟,刘寿平.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9).

篇3

一、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医学生由于学科限制,课程紧张,课余时间欠缺,活动范围窄小,创新和实践能力相当较低。暑期社会实践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同时弥补了第一课堂的枯燥无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重要途径。

二、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将这些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三、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非常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很多社会实践仅趋于一种形式,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部分资源分散,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停滞,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最终结果都适得其反。针对此现在,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高效协调的长效机制

在医学高校内,针对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政出多门”的情况,明确职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以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为主的基础上,由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各方资源参与,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的实践活动,要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下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落实下去,最终实现提高高效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强创新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实践形式,丰富学科内容,增强学生理论水平,引导学生由参观、调查、访问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广等形式,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向专业化,为大学生创建知识创新的平台。

(三)聘请专业指导人员,指导实践活动的实施

许多高校内的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历,。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辅助高校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运用校内外多元化教师指导方式,培养出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篇4

关键词: 高中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很多高中已经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不合理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无论是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导致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是高中教学的关键内容。通过开展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中教学目标。但是,从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可以看出,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目前,一些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该教学方法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教学效率低下,而且教师过于关注考试成绩,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束缚,阻碍了学生成长。

(二)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知识也在快速更新,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更新计算机教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很多学校都在使用旧版本的计算机教材,知识相对陈旧,还有一部分学校虽然使用的教材涵盖大量计算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阻碍。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之前,教师没有结合时代需求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教学效率低下。

(三)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考核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计算机实践能力的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进行调整,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师专业水平低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影响。但是,从高中教师结构看,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很多教师是其他专业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经验相对欠缺。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不合理,认为计算机属于附属课程,一周只安排一节或两节,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必须走创新路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计算机教学的关键目标。教师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派遣计算机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种是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座谈会,教师可以交流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完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学校还可以从外部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更新教材内容

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和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脚步。计算机教师必须时时关注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动态,并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加入教学中,保证计算机教学的时代性和前沿性。除此之外,学校必须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时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出新想法,发现创新规律。计算机知识是学生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工具,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脱节,那么所学知识就无处可用,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计算机教学必须在微机室进行,不能单纯依靠计算机教材。教师要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如果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问题,教师就需要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要购买最优的计算机设备,为计算机教学提供物质保障。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空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四)改革考核方法

科学的计算机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新课标下,教师必须改革考核方法,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把理论和实践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其中,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上机操作占总成绩的70%,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大胆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无论是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目前,很多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该教学方法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和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脚步。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吴永萍.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扬州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教育部以及各有关部门提出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本文指出,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基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做到与时俱进,要真正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完某个知识点的定义之后,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寻找到与定义相符合的例子,或者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定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对数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进入初中的时候,他们会对身边的事物感到无比好奇,并且他们会有很强烈的探索意识。为此,初中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的时候,必须紧抓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重视建立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看作朋友,而不是“沦陷”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乎学生自身,还关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本文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的措施,旨在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趋势,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对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对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进行理论分析,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教师对实验的内容、手段、方法、策略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实验,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从实验中获得知识,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用科学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下的物理课逐渐淡化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界限。传统的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验证某些物理规律、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同时,要求学生会进行观察、操作、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在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认真观察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演示实验,大概地了解实验要解决的事情,在大脑中搜集所学相关知识的内容,充分调动思维。在演示实验中应当把实验做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观察验证性实验,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并假设和预见实验结果,充分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用实验的自我设计,增强学生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物理实验偏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把学生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妨碍了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通过充分运用学生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设计自己物理实验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同样,爱因斯坦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他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道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创造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索取性、多向变通性、求异性、综合概括性等创造思维品质。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广泛的空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用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实验是一个操作过程,以分组实验为主,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会。注重学生手与脑的完美结合去探索万物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分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切磋”,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还能积累团队工作的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胜任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物理实验中数据的变化,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因此对试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增强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物理规律的本质,通过实验数据的变化来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化实验过程和分析试验误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用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评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7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又在培养创新精神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音乐艺术因其固有的特质和独具的魅力,使音乐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阶段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格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的挖掘等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在丰富多彩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明确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的目的应是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建立和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能力,更有利于他们的社会能力的培养,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培养个性化的创造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音乐的教育不仅是一种美的教育,更是一种升华学生人格的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其主体地位,鼓励创新、求异,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

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现如今音乐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并没有引起重视。家长也只是注重孩子的语、数、外主课成绩,对音乐课的内容不闻不问,认为音乐课程不在中高考的考试科目范围之内,音乐课的分数也无关紧要,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置身于功利心较强的社会大环境之中,这一心态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除了一部分艺术类及特长类考生,学生对于音乐课也是一副无所谓、满不在乎的心态,这势必影响着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制约着对于创新能力及思维潜能的培养。日常教学中,音乐课时间也总是被其他主课老师占据,早早被叫停。课余的音乐学习也围绕在一系列的考级、获奖、特招,家长很少关注孩子对于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教育虚有其表,只剩下外在价值,学生在枯燥和被强迫的学习情境下对音乐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由此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生存现状很难达到真正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美妙的旋律是人们思想感情的真切表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至深的感染力,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音乐教育恰好为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体验环境,既能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又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空间。

要想引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意识,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愿望时,他们的创造力才得以发挥。音乐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实践过程,教师诱导,学生们展开讨论,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音乐实践和感受,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信心,进而培养创新能力。不管是在音乐上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还是那些基础差接受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都应具备极大的耐心,给予正确评价,对一点一滴的进步进行表扬和赞美。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教师已经不完全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信息的便捷,使现在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收信息量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由纯粹的接受式转变为创造性的参与式,教师要从传授的角色向促进启发的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去引导而不是去滔滔不绝的讲授,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创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音乐教育,尤其重视创新能力的开发,音乐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提供自主选择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们在学习体验互动,体验创造,享受愉悦,享受成功。在音乐教育中,不要局限于固定的“一言堂”教学思维模式,应该在课课堂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起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既自由轻松,又不严肃古板,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音乐教育本身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每一个学生又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承认这些差异性,避免进行选择性淘汰。学生们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采用合理并且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变换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聆听、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及特点,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每一个回答和思考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否定学生不合情理但独具趣味的想象。

除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之外,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缺乏创造力的老师很难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学领域上多下功夫,积极思考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在巩固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并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流畅自如,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学生自然主动积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需要创新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毛爱萍在《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强调了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准音乐老师,本人在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现状,以及为什么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还结合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特点,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平台,为开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创新实践能力架桥铺路。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家的发展中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在 1936 年 10 月 15 日,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 300 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有一段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性思维实践,创新力发挥的历史。如果没有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哪会有如今的电脑、电视,哪那会有如今发达的科学技术,正是因为创新,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一个个不可能就在此刻成为了可能。前人为我们创新了良好的环境,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满足,创新的步伐不能因此而停止,前人已经为我们铺好了第一块砖,难道只能站在这一块砖上,而迟迟不再动工吗,不,我们不能。时间的长河仍旧在流淌,我们只有不断地再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向更好更强迈进。

2.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主体性创新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只有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和培养,人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教育者必须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去实施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与创新的社会主体。从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发散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秦安延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指出长期的以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中接受“应答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不少音乐教师还在传统观念下进行教学,关注的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音乐常常成为一种纯技巧性的课程。美育功能被弱化,创新能力被淡化,音乐课程固有的功能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

综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课基本上以学唱为主,以学生唱得是否标准为目标,严格地执行教材,将音乐课上得死气沉沉, 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创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我们要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要摒弃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从根本上转变教学,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创造,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从而有效地培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对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1.明确教学观念

首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师生应平等和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与信任。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更不应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的沟通,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作出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评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同学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要多加鼓励,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和歧视。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新了良好的条件。

2.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文学、 生活、 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音乐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营造宽松的校园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及天赋才能得以自由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

总之,要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灵感,创新意识得到激活,让音乐课成为创新源动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高职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是民族发展、国家兴旺的重要支持[1]。因此,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时,将创新教育纳入其中,且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据调查显示,社会对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非常渴求。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1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各个领域开始走上信息化道路[2]。因此,对于各个岗位所要求的人才,计算机能力成为衡量人才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除此之外,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但是,在当前的市场人才需求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1.2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并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3]。除此之外,还要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日常学习或是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是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目标的需要。

2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的情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不重视实践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但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比较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讲授,不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薄弱。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照搬本科教学,未能凸显出高职教学的特色。

2.2教学方法陈旧

现阶段,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设置了课堂实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度依赖理论知识,最终变成论证课本结论的教学。此外,一部分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较低,极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课程体系[5]。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大多模仿本科教学,而且高职院校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进而导致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在计算机教材选择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上机课中,大多变成学生的上网课,在机房内看视频、聊天、购物等。

2.4考核方式单一

在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采用试卷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如此一来,教师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且还会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在考核前,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需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院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课堂环境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好,并且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比如在讲解Flash帧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向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副小鸟的图片,然后以此为素材,询问学生如何将其制作成一个动画?通过该问题情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以此来引入“Flash帧动画制作”内容。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会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询问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完全根据课本内容来制作。如此一来,既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2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3.2.1采用科学的授课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并且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角色,即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如在讲解“Photoshop”时,由于当前学生比较喜爱自拍、发朋友圈等,为了让学生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美丽,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自拍照为素材,自己动手进行PS。如此一来,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并且从中发现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寻找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2.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指的是结合已有的知识、信息等,从不同的角度、方向等进行思考,并且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6]。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可以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设想,并进行实践验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文字编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看有哪些软件可以做到文字编辑。此时,学生会想到Word、记事本、窗口画图等。教师在此基础上询问学生哪种软件更好,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寻求不同的方法解决。

3.3重视并优化实践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并优化实践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操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计算机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需要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在上机的过程中,教师需布置具体的任务,同时向学生讲解上机操作的内容、要求等,避免学生在上机时散漫、毫无目的。

3.4创新考核体系

目前的高职计算机考核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创新考核体系,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以此作为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生的考核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而且还要将日常的学习表现、创新能力等纳入其中,进而促使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学习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等,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环境下,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目标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鉴于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并优化实践教学、创新考核体系,进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健.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1):179,194.

[2]姜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4(4):42-43.

[3]王芳.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信息通信,2014(12):290.

[4]魏华.关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技资讯,2014(33):175.

[5]甘文娟.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110-111.

篇10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能力音乐作为人类艺术中最早产生的艺术种类之一,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并随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音乐教学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各级教育中地位显著,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音乐教育具有美学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并从一定的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格基础。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在给学生艺术感染的同时,能够通过音乐和歌声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想象空间。音乐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人格与创新能力,较其他学科单纯的训练以及知识讲解的方式,更能开放学生的思维能力。身处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较高,在意识培养方面更加易于接受。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能够鼓励学生不断的通过自身实践发现事物、理解事物,并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

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点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从教学观念上摒弃糟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放任式”教育形式,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日常音乐教学当中。在传统教学形势下,学生已经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不强,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放弃思考和创新,对学生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创新与独立思考能力。为此,在初中的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主动的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与创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求知欲,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性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有技巧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同时,避免学生由于思考方式偏离出现思考问题。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到知识,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改变往日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提升学习技巧,增加学习动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中学生具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进行音乐教学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对音乐中的情境与感情进行自行的想象,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一部分较为深奥的内容,无法通过学生自身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的办法进行讲解,此方法不单能使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也能够提升学生通过想象力与现象空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枯燥感与疑问,促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春之声》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想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到春天的景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空白的课堂上融入进春天的场景中,此时学生对《春之声》的理解则会更为透彻。并从中学习到如何通过想象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手段也随之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形式,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现代的教学方式与技术中,电子与网络技术的应用较多。例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教学时,对黄河奔流的气势,可以通过视频形式进行展示,在课堂上播放黄河奔流的视频,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播放与视频的播放中,直观的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更深层的理解《黄河大合唱》中对黄河气势的体现,使学生在学习与演唱过程中能够在脑中描绘出在黄河的画面,对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演唱带来更为感官性的感受,进行京剧等国粹戏曲的教学时,可以将京剧使用的乐器、行当等基本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在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管弦乐与打击乐,管弦乐中有京胡、唢呐、笛子等,而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铙钹等。教师可以将上述乐器进行图片展示,并与生活中常见的乐器进行区分,易于学生理解。行当方面,教师也可将京剧中个行当的图片制成幻灯片,通过图片的搭配和比对,总结出京剧演出中较为常见的行当。通过直观展示的形式,能够弥补音乐教学对场地的限制,也可以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环境当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对音乐内容产生更好的理解。

三、总结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人格教育与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下,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特色的学习习惯。并从音乐课堂中延伸出来,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发散到所有学科的学习当中。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摆正心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手段,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摒弃传统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掘学习的乐趣,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6(18):460+491.

[2]赵秀娟.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06(1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