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时间:2023-03-22 18:4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姓 名:姜宏丽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5.03.25
民 族: 汉
身份 证:
身 高: 161CM
户口所在: 内蒙古赤峰市
目前所在: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
毕业院校: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政治面貌: 团员
最高学历: 专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 2008.07
联系电话:13848090180
求职意向:
与所学的新闻专业有关的!
语言水平:
普通话(2级甲等)、英语(三级)
计算机能力:
高级操作员、办公自动化
工作实践经验:
(校内):班级文艺委员
院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
(校外):2006寒假期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晚报实习.
所获奖励:
“优秀班级干部”、“院级优秀学生干部”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在班上多次担任班干部,善于交流,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大学三年的磨练,使本人具备了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和相互鼓励的集体团队意识以及敬岗乐业的探索精神,同时具备了较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课余时间策划、组织同学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工作认真踏实而且责任心强。因此本人愿意从事新闻专业有关的类型的岗位,并在岗位上奋斗、追求卓越,秀出自我,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848090180
联系地址:内蒙古 呼伦贝尔学院 中文系 05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篇2
关键词:新闻采编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76-01
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潮流,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阻碍。如果能够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就可以获取更多有趣的新闻,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因此,我们要通过拓展新闻采编工作方式、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来做好新闻采编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做大的力量。
一、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意义
新闻主要是指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或者传播信息或者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仅要求新闻要具有实时性,还要求新闻要具备严谨性、真实性等。现如今,新闻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的主要手段,很多关注时事者,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观看当天的新闻。
(一)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有利于丰富新闻工作的内容。新闻线索与新闻素材,是新闻媒体在制作新闻的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大量的新闻素材,不仅为新闻媒体提供了选择余地,还可以有效地丰富新闻工作的内容,使新闻媒体所报道出来的新闻更加的丰富多样,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倘若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素材作为原始资料,则新闻的完整性就很有可能被破坏。所以,有关人员要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新闻采编工作对整个新闻工作有着直接影响。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好比地基在整栋建筑中的重要性。如此可见,新闻采编工作是作为最基础的新闻工作而存在的,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新闻工作人员要想制作出好新闻,就应该把基础的新闻采编工作做好,因为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盖出稳固的、高质量的房子。
二、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采编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关键性因素。新闻采编工作是整个新闻制作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整个新闻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普遍存在采编方式单一、新闻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采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现象。
(一)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单一。新闻采编方式直接影响着采编工作的效果,单一、落后的采编方式,不利于取得良好的采编效果。当前,我国许多新闻采编工作者,在采编新闻素材的时候,采用的是单一的采访式方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种单一的采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新闻采编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实现采编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我国采编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对新闻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新闻采编工作者,一般只负责为新闻媒体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实时性素材,促使新闻媒体将某些重大实践迅速地、准确地向人们报道出来。我国大多数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迅速地位新闻媒体采编到及时、可靠的新闻线索或新闻素材,但是,针对部分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新闻采编工作者对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如果在新闻媒体制作新闻的过程中,缺乏扎实的新闻采编工作作为基础,那么所制作出来的新闻将失去应有的真实性,经不起时间和人民大众的考验,因此,新闻采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
(三)采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大多数新闻媒体都认识到了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新闻媒体都把新闻采编工作当做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闻采编工作逐渐成为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工作之时,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却还停留于原始阶段。
三、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对策
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有关人员就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新闻采编方面的不足之处,采取措施加强新闻采编工作,尽可能地拓宽新闻取材渠道,为人们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可以促进我国新闻媒体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不同的新闻采编方式,对新闻采编工作的效果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单一、落后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不利于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拓展新闻采编方式,实现采编方式的多元化。例如,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人们群众的力量来收集新闻素材,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
(二)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读者或观众在观看新闻之时,最关注的就是新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本质。深入不够的新闻消息,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深入挖掘新闻的本质信息,使人民群众能够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加强所报道新闻的影响力。例如,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对反映社会现象的重大事件,就应当给予深入的挖掘,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解释事情的本质现象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三)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新闻采编工作与新闻行业中的其他工作有所不同,新闻采编工作需要采编人员具备综合化的专业素质,例如,要具有高度敏锐的思维力、加工信息的能力、适应时展步伐的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目前,很多新闻采编人员在迅速发展的新闻事业形势下,没有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影响了采编工作的效果。因此,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闻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新闻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通过拓展新闻采编工作方式、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来做好新闻采编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做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索贝作为广电行业极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以用户需求为己任,开创性的推出了Mediabox便携式采编机,让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有了抢新闻的有力武器。CCBN2009期间本刊很荣幸的采访到了索贝新媒体产品部的产品经理李博先生。请他向我们介绍最新推出的Mediabox2精英版的有关情况。
李博先生介绍,Mediabox便携式采编机首先从存储介质和编辑方式两方面突破,以硬盘为存储介质,集摄像机数据采集,视音频信号录制,剪辑等功能于一体,提供非线性编辑系统直接编辑,素材/节目播放等功能,从而实现快速新闻生产,广泛适用于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采编应用。它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录制,采集,配音,剪辑,拷贝、播放。新推出的精英版比上一代产品体积更加小巧,更容易携带。
Meaiabox便携式采编机通过1394接口与摄像机搭配使用,可形成万无一失的双记录模式,拍摄同时除了在摄像机的磁带上记录,同时在便携采编机的硬盘中生成非编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文件。使用者既可以在便携采编机上简单编辑素材,也可以直接将其接入非编系统进行编辑,从而克服了传统节目采编方式中素材需要耗时耗力上载的弊病。这对于新闻类节目的制作极为方便,特别是那些需要及时报道的时效性新闻,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剪辑,回台后仅需配音和字幕即可上线播出,省却了大量的上载和粗剪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广泛应用的磁带摄像机,Mediabox可以协助其实现双记录模式,大大节省制作时间。根据实际测算,使用便携采编机至少可以节省50%的制作时间,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对于一些突发性新闻可谓是弥足珍贵。除了节省时间,甚至可以直接使用Mediabox做无带化记录,省却了磁带,节约了成本。
便携式采编机还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到其它计算机设备,与新闻网,全台网无缝连接;采集的素材,编辑的节目也可以直接引入新闻网,全台网进行其它处理;从边拍边采,快速简单编辑,快速归档、应急播出等多个方面解决新闻流程中的瓶颈,提高新闻的效率。
Mediabox便携式采编机结构科学,界面友好,功能实用,复合模拟视音频接口和1394接口,兼容当前所有主流摄像机,多重防震技术,保护数据安全;存储容量大,电池和硬盘可更换,满足长期拍摄需求。
篇4
2017全国两会上,湖北日报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统一指挥调度下,从“纸端”到“指尖”,在媒体融合生产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及时传播了丰盛的两会资讯,唱响了全国两会的“湖北好声音”。
新闻职业素养仍是记者需掌握的硬本领
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了以往控制着传播渠道的新闻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创作者、者和传播者,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内容为王”的法则依旧未变,新闻质量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媒体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对于新闻采访人员而言,沿袭传统新闻采访人员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海量信息的极强感知力,面对不同价值取向的新闻内容懂得如何切入、如何进行内容把关,通过简练的表达和娴熟的写作,为受众传递直接明了的信息,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本次全国两会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派出10余名核心采编力量,由前方指挥人员统一策划,为后方制作多形式的新闻产品提供更多内容支持。期间,湖北日报网微端共、转载各类新闻稿件(文字、图片、视频、H5、图说、漫画等)1300余条,总阅读点击量超过1个亿。
向复合型全媒体记者转型
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观念应该渗透在新闻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这给传统新闻采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的全媒体记者应该成为新闻内容产品的专家,他们既要掌握如同在不同的平台生产和制作出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有差异性的新闻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服务;还要懂得如何在新闻产品中涉及更多的互动情节制造营销效果等。
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网开通直播平台。如:记者在人代会开幕前一天安排记者以“会前,代表们在忙啥?”为主题通过直播带网民进入湖北代表团驻地,并在代表与网民间展开在线互动;另一路记者则走进北京梅地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向网民普及两会常识,引起网民浓厚兴趣;人大会开幕当天,两路记者近3个小时的直播吸引网友近180万观看。从网络到客户端,从自有平台到社会平台,全媒体直播引发了网民的强烈关注。与此同时,湖北日报网前方记者负责采访,为后方团队策划制作的“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的H5提供有力的内容支持,进行网络化可视改造。一一展现长江沿线1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委员就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建言献策的内容进行图文呈现,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记者承担的新闻内容采访、新闻内容产品设计与品牌塑造等多方面的职责。这也把所有的记者汇集到一个全媒体化的场所,集中进行新闻内容生产,做到资源内部共享,外部多元化生产。这种工作机制,一方面减少在传统新闻内容生产中的重复劳动,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整个新闻内容生产发生融合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认知不同平台的呈现方式和特点、多维度、区别化对待新闻内容生产,提高新闻采编人员使用新媒体进行综合报道的业务能力。
参与新型媒体集合的探索之路
媒体融合的实质目标是在转型中形成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合,促进媒体再造,达到1+1>2的效果,实现新闻产品的“和而不同,多元扩散”效果。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是希望通过融合促成媒体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上的积极创新,他规定了新闻采编人员时刻铭记对新型媒体集合探索的任务。比如:力求形成,“报、网、端、两微”的主流媒体立体传播格局。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报网端微融合生产,从“相加”到“相融”。通过前方“大脑”统一指]策划、采访、编辑、审核、。报道中,文字记者和新媒体记者携手,报纸上“全媒体记者”亮相,“融媒360”给新媒体留出了位置,前后方一体化,多平台聚合传播。
篇5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
一、引言
新媒体环境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对新传媒方式的统称。传统媒体由纸媒、广播、电视为主要构成部分,而新媒体则是借由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起来的传媒渠道。一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的媒介,都可以称作是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发起挑战,电视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需要从编辑方面入手,寻求发展创新的途径。
二、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编辑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改变了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
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方法非常明确,因此产生了一套固定的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方法。例如,对新闻评论撰写的用词有着日常新闻、国内国际大事新闻的区分,对新闻报道整理的条理以及播报顺序等则因新闻内容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为大众,公众对信息处理的方式并没有统一的章程,来源于大众的新闻更容易在网络范围内传播开,公众对这类新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高,这使得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方法受到了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改变了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进程
新媒体环境的另一个特点是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都优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编辑以及传播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尤其对于电视新闻而言,需要经历新闻内容发现、采集、编辑、节目制作以及播报等几个阶段。而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传播,由于并不受某类新闻编辑工作模式的限制,可以进行新闻信息的自由编辑,而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信息可以被再次编辑,消息本身的多变性也使得新闻更具有吸引力。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进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以更符合目前受众的信息接收特征。
(三)新媒体环境为电视新闻编辑指出了新的重点
由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发出者、传播者和受众属于同一个群体,因此无论是任何一个社会角色,都可以拥有新闻的“话语权”,而电视媒体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使得电视新闻编辑制作与新闻观众之间存在着由新闻话语权造成的隔阂,也阻断了新闻发出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当今社会,人们更倾向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也是因为网络新闻可以给人们提供广阔的评论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体现出与受众互动的一面,这是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的重点方向。
新媒体环境不仅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美学,同时还要具备吸引力。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时,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创新,另辟蹊径,要区别于传统的新闻电视类节目,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盛宴。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还要以观众的视角理性地看待新闻,给予其更加权威的解释。例如,电视新闻的标题要新颖独特,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增加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那些能够引起受众兴趣的日常新闻话题,应该以更有吸引力的疑问句、反问句等句式进行编辑;涉及民生、法制宣传等主题的新闻,可以将稿件撰写成新闻故事进行播报;新闻节目的主题设置应与其视听特点紧密结合,用清晰的视频和音频表达新闻的内容,其主题要尽量集中、脉络清晰地进行展示,这需要视频和音频编辑工作人员与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而一些关注社会公德问题的新闻,则适合以新闻评论作为主题,这样更能引发受众的思考。
(二)新闻采编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新闻采编活动由电视台记者进行蹲点式或者发现式、追踪式的采访,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新闻稿件和资料,发回电视台,再进行新闻节目的制作处理,整个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并且,由于新闻角度不同,不同的记者对新闻处理的能力不一样,有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和后续的采访切入点被忽略了。为了使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新闻编辑效率方面的提高,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速度和广度与新媒体相匹敌,建议电视台进行新闻采编工作的精细化安排,通过以往对记者、新闻编辑之间的配合度以及各档新闻节目的播报实效分析,将新闻类型与记者进行严格的匹配,在新闻采编这一专业团队的工作模式下进行进一步的“精致化”。例如,安排特殊的记者进行路面采访或者网络跟踪,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对某一类的新闻负责等。这样一来,新闻采编工作的精度大幅度提升,顺畅的采编工作模式建立,会使得整个采编工作更为流畅,节省时间,并且有利于新闻素材的开发。
(三)新闻节目类型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要实现重点的转移以及升华,就必须从新闻节目类型的多样化设计方面入手,以更多的与观众实现互动的新闻节目类型赋予公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解决电视新闻评论与受众之间的隔阂问题,实现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参与需求。例如,新闻内容和主题与当地民生有关,而新闻采编人员没有得到与新闻内容有关的视频,则可以邀请群众演员来“演新闻”,使新闻播报以情景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样一来,民生新闻的重点内容以及所要传达的思想就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又如,一些教育类新闻可以邀请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共同作为新闻嘉宾,直接在新闻播报现场对新闻内容发表评论,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进行在线评论,使受众充分参与到新闻的编辑和当中。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给电视新闻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给电视新闻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空间。电视新闻采编的多样化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新闻媒体人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丽娜.新时期如何提高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J].科技传播,2014(12):104-105.
[2]李梅.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要点及创新途径[J].新媒体研究,2015(04):108-109.
[3]华炜.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09):105-106.
篇6
一、前提编辑工作,是提高编辑效果的关键
长期以来,都认为编辑工作就是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工作,就连编辑人员本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对采访回来的新闻材料进行必要的后期加工,但随着新闻媒体的扩张和从事新闻媒体人员的增加,经常会出现因记者找不准新闻采访的重点,而错过了对最佳和最必要新闻材料的采访和记录,这不仅给新闻播报带来了压力和困难,而且容易失去原有新闻播报的风格。编辑的第一要务,就是使后期节目的制作和播报始终保持节目原有的风格,但如果,编辑人员还像以前那样简单等待采访材料回来后进行制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期制作的效果,因此,编辑人员要学会与时俱进,将编辑工作提前,主动参与到前期记者的采访工作中,帮记者采访定准方向,这将大大有助于其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
二、注重节目反馈,能有效督促编辑技巧的改变和提升
任何新闻媒体工作都十分注重收视率的提高,收视率提高的关键是能播报出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因此,在新闻前期的采编和后期的制作中,要求记者和编辑都要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尤其是编辑人员,要从众多的新闻采访材料中找到能提高收视率的新闻素材并进行角度选择性的编排制作,因此提升编辑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尤为重要。但编辑人员进行后期制作工作时,则必须要注重百姓对新闻栏目的态度和反应,也就是说要时刻注重节目反馈,要根据节目的反馈信息来处理新闻材料的后期制作,改进其编辑方法和改变其编辑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不断提高其编辑技巧,才能使新闻栏目收视率得到稳步提升。
三、注重具体新闻中的具体材料处理方式,是新闻编辑技巧的重点
根据当前新闻材料的特性和特点,在新闻材料的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可以从新闻材料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处理技巧,来达到新闻播报的目的。
(一)模糊化的处理技巧
模糊化的处理技巧适用于急发性的新闻和具有保密性特点的新闻播报。急发性新闻,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使得新闻采访人员没有时间去考证其发生的原委,但还需要紧急播报,这个时候就应该对没弄清楚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这样不仅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还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而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播报的内容时,编辑人员在对采访材料的处理技巧上可以采用模糊化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又可以达到新闻播报的目的。
(二)巧用DV,提高新闻编辑技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DV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DV也是当前新闻采编人员最常用的现代化影像数字采编工具。新闻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新闻采编上,电视新闻媒体对社会普通人员提出了奖励DV新闻线索提供者的新闻采编方法,使所有的市民和百姓都成了新闻采访的一线工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采访信息的获取量,也保证了新闻媒体能够有效获得第一手的新闻材料,这些DV信息材料一般再经过编辑人员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在新闻播报中播放了。但这种新闻采编手段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百姓毕竟不是经过新闻专业训练过的专业人士,其拍摄DV的角度常常以个人关注点为出发点,而不是从新闻价值角度去拍摄和发掘新闻价值的内涵,加上画面和语音文字的配备,常常出现不相协调的情况,因此,也影响了DV材料的最终实用性,但毕竟这是对新闻编辑工作的一个有力补充,也拓宽了新闻采编的一个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编辑的技巧,只是需要编辑人员进行选择性的运用;
(三)电视新闻编辑后期制作和播报的连贯性、及时性、时效性和灵活性,是新闻编辑技巧的完美展现
篇7
关键字 新媒体 媒介融合 滚动新闻
当今时代,可以称为新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报纸要想生存并获得发展。除了继续保持新闻的高品质、实现新闻产品的转型之外,突破传统的介质形态,寻找新的媒介融合形式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媒体综合集团”,最早进行了媒介融合尝试,真正意义上迈出了全球新闻传播界关于媒介融合的跨时代步伐。随后,《纽约时报》、BBC、《联合早报》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进行媒介融合的操作。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率先开设媒介融合专业,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2007年3月19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了国内新闻学院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培养能在数码化平台上进行新闻业务的新型传媒人才。我国媒体在媒介融合上的尝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2007年6月,《广州日报》成立全国第一家滚动新闻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一、《广州日报》的媒介融合尝试
2007年,《广州日报》以“6.15”九江大桥坍塌事故的报道为契机,成立滚动新闻部,在全国媒体中最早塌桥这一惊人消息,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北京奥运会期间。滚动新闻部将报网直播室搬到了北京,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滚动新闻部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匾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又一尝试。作为报纸、网站和手机报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它协调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首先由报社采编部门、滚动部和大洋网提前策划,确定专题和关注点。采访部门、滚动部的前方记者传回采访内容(通过手机、手提电脑等设备把文字、音频、视频传回),大洋网新闻中心对内容进行编辑和审核,到大洋网及手机平台,最后滚动部做好网络调查及收集网友关注焦点,将这些提供给前方记者作为写稿素材。
滚动新闻部的成立,加强了报纸与网络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通关系,使网络和报纸相互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帮助报纸拓展新闻源,改善优化受众结构,创新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也可以帮助网络提高点击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滚动新闻的首要特点是快。它克服了报纸的出版时限,将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通过大洋网、手机平台给读者,抢得了新闻的第一权。有了滚动新闻部,《广州日报》就不再有固定截稿时间,不再是一家受版面限制、以24小时为出版周期的平面报纸媒体。在当下多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能否有效地把自己变身为多载体、多终端的内容提供商,是决胜媒介融合大潮的关键。
滚动新闻部以新媒体的姿态出现,逐步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其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滚动部的记者出去采访,几乎都是全副武装,纸笔、录音设备、录像设备一应俱全。大型报道活动,更是兵团作战,前方和后方共同协作。滚动部成立之后;报社有了充足的多媒体资源,在数字报纸中也嵌入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系统于一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
滚动新闻定位为《广州日报》的滚动新闻,以《广州日报》为前提,其公信力有了相对的保障。通过滚动新闻部,联合报社各部门记者以及网络的力量,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报道,这样既促进了网站的点击率,同时又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集团将大洋网滚动新闻页面和主报的标识进行了视觉的统一,同时所有由滚动记者发出的新闻都会注有“广州日报滚动新闻部报道”的字样,使其品牌实现一致性。品牌统一之后,不管报网谁先登;登多登少,最后读者都会认定广州日报的品牌是有权威性、有新闻价值的。
此外,网站有利于延续报纸印刷版的风格与定位,确保合力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印刷版和网络版两个版其实是同一系列的产品。表面上不同但本质上一致――选择新闻的标准、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问题解读的逻辑与风格等等。在这方面,美国的报纸网站与报纸风格、气质以及盈利模式统一。而国内报纸网站还很少进行这样的探索,滚动新闻部先行一步。
二、媒介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管理的架构不明确。
滚动新闻部尽管隶属于广州日报编辑部,但在信息时,其更多的是与大洋网联系。当滚动部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特别是音频、视频文件。最终需要网络签发系统的技术和工作人员完成最后的工序。
新闻采编以及网络签发人员。由于涉及到采编和两个平台,一个为报纸,一个为网络,中间的沟通和协作难免会出现。些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滚动部借助大洋网的平台,往往需要盯得非常紧,因为网络出来的效果很有可能和滚动部门设想的效果差异较大,有时因为传输信号、编辑疏忽或沟通不畅等原因,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滚动新闻实施现场直播,需要与大洋网进行直接的沟通,如果沟通不好,直播就不能正常进行。目前。滚动部记者与大洋网编辑的交流主要是通过QQ进行。每次在现场的报道都是一个抢时间的过程,记者难免会出现打错字的情况。这就对编辑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及时上稿,还要保证不出错误。有时编辑对接收到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最后连记者的QQ网名都上了报道。
2 缺少对网民的互动和关注。
在如今这样一个WEB2.0时代。网民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最大的制作者,网民关注的话题才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传统报纸因为介质的限制,只能使用WEB1.0的方式。编辑部来信、报料热线都只是对WEB2.0概念最大限度的引入,市民的报料本身就是新闻。
网络上,某一熟点话题,往往是由网民本身引起的。滚动新闻部成立后,对论坛的运用缺乏必要的操作,没有很好地调动网民的积极性。不少专题的策划都过“硬”,但没能很好地把握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 视频手段的应用有待商榷。
对新闻视频的运用,首先应当分析该新闻是否具有阿民有见证现场的诉求。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如九江大桥事件、广药队冲超瞬间等。读者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知需求,他们想亲眼看看现场发生了什么。有处身现场的欲望,这些都应当增强视频手段应用。而对于一些没有这些特性的
新闻,则没必要使用视频。,
一条视频新闻,是镜头拍摄、筛选、编辑的系列过程。滚动新闻部本身不具备专业的图像采集制作设备,在后期编辑和制作上,花费盼机械时间又加大一倍。看上去越花哨的视频,需要的时间越多。滚动新闻讲求时效性,所以,只能平铺直叙。这样。制作出来的视频,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是很大的,对于一条不具备视频元素的新闻,其结果得不偿失。
目前,滚动部在运用视频手段的时候,缺少对新闻特性的分析,有为了视频而视频的倾向,对视频的制作都比较仓促;很难吸引受众的眼球。滚动报道做视频,如果不能投读者所好,最后只会造成读者的视觉疲劳,最终失去读者。
4 滚动新闻稿件版权维护问题。
在当今媒体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滚动新闻上网以后,如何保证传统报纸的独家采访特点,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滚动新闻以快致胜,克服了报纸的出版时限,抢得了新闻的第一权,这对报纸的独家采访特点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有时记者跑了一天的新闻,瞬间就被其他网站转走,前后不过几分钟,等于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就需要编辑部形成滚动性的编辑机制,随时确定什么样的新闻可以立即上网,什么样的新闻不能马上上网,什么样的新闻不能上网,以及上网的内容如何与传统媒体把握平衡。可以考虑对于独家稿件、独家策划的采访等暂不上网,或上网后注明不得转载,而将那些消息、新闻会、报料等滚动播发,并考虑向其他媒体要求转载的署名权和版权收益等。滚动新闻不应太长,应该尽量精简,更新最新最快的内容,引导网友关注第二天的报纸。
三、媒介融合发展策略探讨
1 建立标准的数字时代的采编流程。
滚动部出现的问题,与传统媒体现行的采编组织结构有直接联系,这关系到先做报还是先做网的问题。采编没有标准的流程,只是滚动部的几位记者,其作用是有限的。一个标准的数字时代的采编流程,是做好滚动新闻的基础。数字报业与传统报业的采编不同,需要一个新的流程。在英国。部分报纸记者必须首先给网站写快讯。报纸记者与网站记者是坐在一起的。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安排当天的工作时,把网络部分也统筹在一起,而不是仅仅一张报纸。
如果不从根本的采编体制上动手,建立起一套符合新媒介规范的新闻采集体制,那么,依附在传统媒体结构上的新闻,就很难符合新媒介的特性。滚动新闻最好的结构应该是,如体育部,部主任应该统筹报纸体育版面和网络版面当天的工作,哪些该发网络版本的快讯,哪些是深度的,谁可以邀请来做访问,哪些新闻背后可以与网铬联动做推广活动,以追求第二次新闻。这些应该由一个部门来统筹,而不是报纸与网站分割。
2 建立滚动部与报社各采编部门的联动传播机制。
报业网站运作滚动报道最大的优势,在于主报有丰富的区域新闻资源,这是商业网站难以企及的。传统媒体有大批记者,掌握着各条线的资源,最了解线上的新闻。报业网站的滚动报道,应该充分发挥主报跑线记者的积极性,发动更多的跑线记者为报业网站提供滚动新闻。滚动新闻顾名思义,应该是滚动起来,动态新闻的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发动报社记者源源不断地从前方发回短消息,把本地最新的消息最快地发回来,一条口述短消息,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几乎是同步的,不断更新。实现同步滚动。
滚动新闻部可以由“虚拟部分”与“实体部分”组成。“虚拟部分”,即报社各个采编部门的采编人员都是默认的滚动新闻部的成员,都要提高网络化意识与观念,有意识地积极与滚动新闻部沟通联系,将自己采编的稿件和信息及时上传网站。前方一线记者需要加强滚动报道的意识,把自己当作通讯社记者的类型,掌握多媒体的手段,把现场的音频、视频、图片及时传回滚动部,然后‘由滚动部及时编辑。
3 加强全媒体采编培训,打造全媒体采编平台。
滚动新闻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系统于一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滚动新闻记者应该是数字记者,是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电视记者的组合。对一名滚动记者而言,能写、能拍、能摄是必备技能。只有掌握了多媒体的报道技能,才能实现文字、音频、视频一起上,实观真正的全媒体报道。
报社应该统一安排。由人事处牵头,对滚动部、大洋网以及虚拟滚动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全媒体采编培训。这其中包括写稿的要求,摄影、音频、摄像技巧培训,传播技术的掌握以及统一格式规范和后方内容制作的培训。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媒体报道和抢占新闻第一权,有必要由大洋网牵头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例如照片大小,视频、音频文件等规范要求,专题页面的制作时间以及相关的流程。同时尽快推出可以容纳多种报道形式并连通手机的全媒体采编平台,尽量避免出现传输不畅、不规范的现象。
4 建立相应的滚动播报奖励机制。
滚动新闻部要实现与各部门的联动报道。在主动联络的同时,更应该有一种制度上的保障,能够让报社记者具备滚动新闻的第一传播意识,主动传稿。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仅靠滚动新闻部的主观联系,而部分记者有逃避意识。报社很多记者缺乏滚动报道的意识,总以为如果在网站上先了,他们的稿件就没有独家性。只有见报了才有价值。滚动新闻部要想率先报道,只能是自己出去采访写作,很难用到其他部门记者的稿件。这与国外媒体有很大差距。
因此,广州日报集团应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上网快、点击率高的稿子给予高额稿酬,鼓励跑线记者滚动报道。参考报社采编考核体制,“虚拟滚动新闻部”即各个采编部门向网络供稿不计稀费,但跨部门供稿需要相应的计酬方案。当然,如果对一线记者进行适当奖励,那他们也要相应承担及时为新媒体供稿的义务,否则就追究相关责任。
5 重视与网民互动,提取网民观点。
滚动部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桥梁,加强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是必要也是必须的。鼓励网民就广州日报的某一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图文视频内容上传,鼓励网民对事件进行加工,如华南虎事件,网民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滚动部应该利用广州日报的报纸资源作为一个中介,迎合网民的表达欲望,让网民说话,网:民说的话也就成了新闻内容。滚动部应该利用互联网互动、调查、快速功能,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多可读性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带动新媒体的影响力。
滚动部应该利用网络、手机互动平台,拓宽滚动新闻的来源,努力构建规模庞大的“市民记者”、“市民通讯员”队伍,调动广大读者的积极性,建立提供读者报料{互动的平台,让读者第一时间将身边发生的新闻事情通过手机、网络等途径上来,从而拓展新闻报道线索和来源。
篇8
第一条为规范新闻记者证发放、使用及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
第三条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正式证件。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获得出版许可证的报社和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以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其中,报纸、新闻性期刊的出版单位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第二章审核与发放
第五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核发工作。
第六条中央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领取新闻记者证。
第七条省和省以下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报、领取新闻记者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八条记者站的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由设立该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审核,主管部门同意,并经记者站登记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由设立该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分别向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报、领取新闻记者证。
第九条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记者证地审核发放工作,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条除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系统外,新闻记者证申请、审核和发放工作统一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进行。
第十一条新闻机构中发给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二)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
(三)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或者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的非编制内人员。
本条所称"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是指新闻采编人员与其所在新闻机构签有聘用合同。
"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指新闻采编人员与所属新闻机构签有合法劳动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
(一)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
(二)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采编新闻稿件的其他人员。
(三)教学辅导类报纸、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
(四)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第三章使用与更换
第十三条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
新闻记者证持有者从事新闻采访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新闻记者证不得用于以下活动:
(一)经营性活动;
(二)非职务行为;
(三)违反法律规定的活动;
(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活动。
第十五条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
第十六条新闻记者证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新闻记者证换发的具体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新闻机构中编制内的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有效期为五年。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的非编制内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有效期与其聘用合同期相同。
第十七条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未通过年度审核的新闻记者证,由发证机关注销,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离开本新闻机构或者采编岗位,新闻机构应及时收回其新闻记者证,并立即向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新闻记者证因污损、残破等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由新闻机构持原证到发证机关更换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同时作废。
第二十条新闻记者证因遗失需要补领的,由新闻机构在适当媒体上公告一周后,到发证机关申请补领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同时作废。
第二十一条新闻机构因工作需要补领新闻记者证,按照本办法第二章办理。
第二十二条新闻机构撤销,其申领的新闻记者证同时作废。该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负责收回作废的新闻记者证,交由发证机关注销。
第二十三条采访国内、国际重大活动,活动主办单位制作的一次性临时采访证件必须随新闻记者证一同使用。
第四章监管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证发放、使用和年度审核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应履行对所属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申领审核和规范使用的管理责任,依法对违反本办法的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向发证机关申请注销其新闻记者证。
第二十六条新闻机构应履行对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审核及新闻记者证申请、发放、使用和管理责任,并对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新闻机构对其所属新闻记者证持有者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应向发证机关申请注销新闻记者证。
新闻机构解除与所属采编人员劳动关系,未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新闻记者证注销手续的,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新闻机构未按新闻出版总署、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规定进行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全部新闻记者证。
第二十七条新闻机构应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路系统"的网址,方便社会公众查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
第二十八条新闻记者证持有者应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九条被采访以及社会公众可以对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可以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验明新闻记者证真伪,并对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举报。
篇9
新闻采编工作是电视台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新闻的采访和编辑两方面。对于县级的电视台来说,新闻采编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把新闻的采访和编辑做好,才能保证电视台新闻的正常播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我国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提高。但笔者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县级的新闻采编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 当前县级新闻采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大部分的县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展较快的城市。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这些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县级地区的新闻采编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新闻采编的理念相对落后
时效性是新闻的最大特点之一。过时的新闻即使写的再好,也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在新闻的采编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迅速进行新闻采访和编辑,才能保证新闻的价值。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但就当前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看来,其采编理念还很陈旧。工作人员往往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新闻的专业性方面。他们所编辑的新闻与事实保持高度一致,充分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是新闻内容缺乏趣味性、娱乐性,观众对这些新闻也提不起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县级新闻采编工作的理念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1.2 新闻采编形式单一、不灵活
新闻采编的形式就是指把新闻采编内容表示出来的某种途径。合理的、灵活的新闻采编形式,会提高新闻的质量,增加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度。当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新的媒体技术不断应用,这极大提高了新闻采编的效率。可在我国的县级地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并没有应用这些先进的、多元化的媒体技术。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
1.3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素质低
一般来说,新闻质量的高低与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正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越高,他们制作的新闻质量就越高;反之,新闻质量就越低。因此,电视台在聘用工作人员时,必须要选择那些专业素质高的新闻采编人才。可经过观察我国某些县级地区的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笔者发现很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完成工作要求。
2推动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意识到要想推进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进一步改善,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推动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2.1 创新新闻采编的理念
新闻采编的理念是推动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首先,为了推动我国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理念的创新,电视台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采编理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工作人员必须深入群众,调查观众的喜好,同时结合自己新闻的特点,更新采编理念,其次,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到采编理念的与时俱进,加强与其他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的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理念。再次,新闻工作者进行采编工作时,必须把新闻的专业性和趣味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即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又进一步提高了观众对新闻的兴趣。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新闻采编形式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大大提高新闻工作的效率。对于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采访工作来说,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新闻采编,如现场采访办法、用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对于新闻编辑工作来说,工作人员要运用各种方法编辑自己的新闻,创新新闻形式,提高观众兴趣,提高电视台收视率。
2.3提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素养
作为一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首先,新闻采编工作着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客观对待自己的工作。第二,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本地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第三,必须增强自身对新闻的敏感性,随时随地捕捉新闻消息,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新闻素材的积累。最后,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采编风格。把握群众的需求,编写有吸引力的新闻,提高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
3 结论
目前我国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方面必须贡献自己的力量。县级电视台必须创新本台新闻采编工作的理念,深入广大观众,根据观众的喜好进行新闻的编辑工作。同时,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另外,作为新闻采编工作的“主力军”,工作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新闻的质量。总之,在当代社会形势下,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必须进一步创新。
篇10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细节
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是整篇电视新闻报道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很多电视台为了让自己的新闻报道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并赚取广大受众的眼球,都在采编画面的细节中做足了工作,可见采编画面的细节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有多么的重要。在当今媒体环境盛行的今天,人们应该在采编画面细节的基础上,寻求到更加创新的方式,才能为自己的电视新闻报道创造更大的收视效益。
一、电视新闻采编与画面细节
电视的新闻采编是新闻产生的主要流程,更是证明新闻采编工作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得新闻的素材和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有关电视新闻的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工作也成了众多相关人员在未来工作中的主要方向。
画面细节是现场摄影者进行实时抓拍并能够引起受众观看兴趣及注意力的素材,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并不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所能发现的,既需要高等的专业能力又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完成的拍摄。可以说,电视新闻中的画面细节是整个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主线,有些时候采编画面的细节会完全激发出广大受众的深入思考。
二、掌握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的重要性
1.促使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虽然很多新闻报道有着主观上的引导,但是新闻的采编毕竟都是通过人为来实现的,很容易因为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到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例如新闻采编画面的处理,解说过程中的疏忽和大意等等,都会造成受众的理解与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发生偏离。如果掌握好电视新闻中采编画面的细节,就会让原有的采编画面变得更加形象化,并给观众带硪恢质泳跎系某寤髁Α
2.满足受众的市场需求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影响电视收视率的重点内容,在当前众多的新闻媒体面前,很多报道并不真实,不但影响了自身新闻企业的形象,还失去了大众的信任。实现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报道,可以利用真实的画面和精准的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不但能激发出观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还能正确的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了新闻采编及画面细节的真实意义。
3.激发出受众的深入思考
通过电视新闻采编的细节画面可以给广大观众传递出真实有用的新闻信息,有些时候,这些细节的画面会为广大受众带入深度的思考境遇中,甚至还会因为某些视觉上的冲击,引发出观众的共鸣,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的,细节画面的引导更能体现出有用的价值,因此,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是至关重要的。
三、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掌控方法
1.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
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不但要内容新颖并能引发出受众的关注度,更要体现出新闻内容的真实和代表性。作为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者,应该利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的寻找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对采编的内容更要贴近实际,做到条理清晰,选择的事件以受众关心的话题为主,选择的题材最好以激发出受众正能量等积极向上的内容,这样既能引导群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又能为自己的电视新闻赢得好评。
2.明确题材背景并制定合理化采编方案
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想要做好采编画面的细节拍摄,就应该对采访题材的社会背景以及现实情况等因素充分的考虑其中,并对有关的资料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在明确拍摄目的基础上注重拍摄内容的细致化,对待程序及内容较为复杂的画面或事件,要进行多次拍摄和取证,报道的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体现,为采编到更加完美的画面细节奠定基础。
3.画面细节的合理运用
画面细节的运用是烘托新闻主题的关键,画面细节应该由电视新闻拍摄的目的或主题进行决定,而画面细节的合理运用完全取决于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应该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真正投入,并细心的完成每一个新闻素材的选择,在后期视频画面制作的过程中,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处理,再将采编的画面细节运用到恰当的位置中,才能达到最佳画面感,从而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结束语:
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的细节需要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求创新的理念,同时还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有种敢于挑战敢于探索和认真工作的态度。优质的新闻采编画面更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寻求电视新闻采编画面细节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本着为观众带来真实新闻和优质画面的决心,把握住每个新闻细节,配合细节画面的合理运用,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考文献:
[1]周轶桢.新闻采编中画面细节的把握体会[J].大众文艺,2014,(2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