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
时间:2023-03-23 18:2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新闻主持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新闻主持人主持人中心制明星化
一、专业背景
在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更多偏向于技巧型培养,同时在其艺考选拔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指向性,重点围绕考生的外在形象、发声条件等展开,这一机制的优点在于,日后所培养出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受众感官及传播技巧上往往更胜一筹,但其缺点亦在于,过分强调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突出“科班出身”的前提下,学生往往无法在四年本科学习中更多思考和定位,难以确定自己的优势及风格养成,更无法加强复合型、多元型知识储备及学习,需待步入实际岗位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验来进行自我完善,并自我突破,且标准化、流水线似的先期培养模式,易造成学生职业思维固定,成为近年来业内广泛热议的“播音机器”。横向对比美国同类高校毕业生,由于专业学科的复杂背景,例如CBS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大学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最“帅”女主持人艾伦德詹尼丝主修的是交流及表达研究专业;最美主播罗宾米德在马龙学院和爱许兰大学求学期间,主修广播电视作业、设计和表演专业,并辅修了政治学;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则获得的是公演艺术专业及语音通讯学双学位,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专业背景,对于其从业者在方向的选择上都更多了些许指向作用,同时对于行业本身的多元表达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在国内知名主持人的成长路径中,“非科班”同样有所体现,北大法律系的撒贝宁,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让人影响深刻。
二、新闻从业经验差异
美国新闻类节目当中,主持人大多拥有丰富且资深的记者及编辑经验,这也是其新闻主持人的一大共性,NBC“晨早快讯”的新闻主播罗宾米德,在正式步入荧幕前,曾是CNN的记者;ABC王牌新闻栏目《早安美国》中,以罗伯茨为代表的四位主持人都曾是业界蜚声的记者,即使成为新闻大咖之后,他们依旧兢兢业业的参与到编辑、制作及内容选择、导语写作的工作当中。反观国内新闻主持人的养成,则存在较大差异,背景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三、从业年龄差异
一份早在2008年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主持人的平均年龄在38.6岁左右,而美国的主持人平均年龄在59.1岁;且近年来年龄平均值间的距离与日俱增,“青春正茂”和“老态龙钟”成为了两国间的直观差异。“老态龙钟”也许在其他类型的节目中会有所欠缺,或者无法给予受众最好的印象,例如娱乐类,但在新闻类节目当中,却至关重要。偏大的年龄背后是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的积累,这无形中在主持内容和感官体验上塑造了美国新闻类节目的权威性以及深刻性,也在潜移默化中缔造了无数美国的“舆论精英”和“新闻明星”;被誉为“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的沃尔特克朗凯特,一直工作到了65岁才退休,且之后依旧长期活跃于荧幕前;2012年辞世的“新闻怪杰”迈克华莱士,直到80岁依旧未曾放弃过对新闻行业及电视主持的热爱。对比国内,大龄主持人本身已是媒体圈中的稀缺典型,大龄新闻主持人更是无从谈起。其原因大概有从幕前退居幕后,从一线升迁为领导层,从业内转移至教学行业等。
篇2
关键词: 职业特点; 新闻记者; 新闻节目主持人;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18-02
在电视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出境率很高的一群人,那就是新闻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我们在频繁看到他们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像水均益这样的人,他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位主持人?两个职业之间又有何不同?他们的交叉点又在何方?要了解新闻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当首先了解几个概念,和这两种职业的职业特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新闻节目主持人。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及特点
伴随着我国电视新闻深化改革,各种新闻类型节目相继出现,为我国电视新闻增添了魅力,带来了勃勃生机,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那么,什么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呢?
中文的“节目主持人”,在英文中有两个不同的对应词:一个是“anchor”,即新闻节目主持人或新闻主播;一个是“host”,即专栏节目的串联人、协调人,其含义是“主人”。主持人一词的英文anchor,原意是指体育运动接力赛跑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也就是跑的最快、最有冲刺力的人,后引伸到电视节目中,其含义为最优秀、最有组织能力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即这个人必须有能力把各种新闻片及现场新闻报道组成一个完整的新闻节目,在整个节目中起主导、组织和串联作用。
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素质;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捕捉新闻,深刻地反映最新的最有价值的新闻;有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既善于现场采访、提问、议论,又善于采写、编稿;有独到的见解和即时评论的本领,敏于思考,报道有深度。
也就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因该具备较高的素质,他在节目中的主要作用概括的说就是:“新闻串联、现场采访、即兴评论、现场调度、把握时间等”。
以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位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了,可以说他在整个的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以上的定义当中,我们竟然发现了记者的一些职业特点和素质,比如:现场采访、提问、议论、采写、编稿、等等,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同时也是记者。比如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柴静等。敬一丹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座的时候就曾经这样说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所有主持人都有过记者的经历。”
换句话说,记者与新闻节目主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记者的职业特点又是什么呢?
二、记者的定义及其职业特点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记者,那么,什么是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对记者一词的解释为: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而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其定义是: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
那么记者的职业特点又是什么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采写新闻报道。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在内的各种新闻报道,这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记者只有源源不断的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台、电视台的正常的播发,因此,采写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的首要的任务。
(二)反映情况。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新闻工作着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的另外的任务就是起到沟通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尤其是电视媒体出现之后,其影响面和受众日益扩大,做为喉舌的记者,更是谨小慎微,不可以出现在报道上的偏差,因为可能记者的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社会的极大反响。
比如,在“非典”期间,我们的媒体就因为报道上的偏差,而导致了两个极端的发生。非典在广州流行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公开报道是,这场疾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这是由于这种报道的偏差,没有及时地反映情况,才导致了非典在全国大面积的蔓延。当在全国蔓延,而这时我们的记者却在报道中没有掌握分寸,因此,将非典人为夸大,以至于在某些城市出现商品断货、人心惶惶、如临大敌,人们的社会生活限于瘫痪,因此,真实的反映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的情况,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其职业赋予的特殊之处。
以上分别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和电视新闻记者的定义和职业特点做了一个简单阐述,从中,我们发现,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记者还是有一些异同的,那么,如何看待这两个不同,但又被别人容易混淆的职业呢?
三、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一)职业特点的差异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和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各自专业的节目特点是不一样的。
1.记者对其职业的要求就是:就某一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反映人民的意愿,反映社会的情况,但作为记者,他们只是对报道单位时间内,具体某一件事情进行报道。具体的采用稿件与否,并不由记者说了算。记者只是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很好的报道。
比如: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水均益就作为一名记者的身份进入了伊拉克进行报道,在向国内发回报道的时候,水均益只是履行了记者的职能,客观公正的报道那里所发生的一切,至于其他与这件事无关的内容,则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2.而对于新闻主持人的要求:从其职业特点来看,新闻串联、现场采访、即兴评论、现场调度、把握时间等,这些都是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节目的把握时,需要考虑的。
比如:水均益在回到国内,他在做国际观察这个节目时,其身份就发生了变化,那时的他就是一位节目主持人,他不仅要考虑与嘉宾谈话的时间,又要考虑现场的调度,对嘉宾谈话的反映,进行点评等等。
因此,新闻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点是不相同的。
(二)思维方式不同
主持人的思维方式:将节目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把要作的节目内容通过主持人的语言来完成对整个节目的整体把握,在节目中,要考虑时间的安排等等综合因素都要考虑,可以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立体的思维方式。
比如:康辉在做重大历史时刻的直播报道的时候,在事发现场的,叫记者,在演播室里的,叫节目主持人,当这个活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节目主持人通过有效的节目调解,把“从现在到活动开始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来占用,使整个的直播报道不至于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这时,就是考验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时间,不能不说,又不能说多了把重大事件节目画面给误了。这种分寸的拿捏,需要主持人全方位,立体式的思考问题。
线性思维方式――记者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说主持人的思维方式是线性呢?我们还是的从他的职业特点来看记者的思维方式。比如,记者只是从报道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报道本身,从报道本身的思想,记者考虑问题的方式就是,线性,只是从报道的角度,方向,倾向性这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说,记者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
(三)报道场景的不同
有很多时候,报道的场景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身份是主持人还是记者,但这不能代表全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电视业不断出现的新的节目类型,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这里讲的,只是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常规的判断。
我们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和电视新闻记者的区别就是看看采访环境。记者采访的环境一般是户外,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进行采访。而新闻节目主持人则更多的是在演播室,当然,这不能作为判断新闻节目主持人与新闻记者的唯一标准。
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说有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他们的身份在不断的进行着一些转化,就是说他们在经常“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定位应该是基于其职业特点本身而言的,或者以记者的身份出现,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四、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记者的联系
(一)同时都要有一专多能的本领
作为记者主持人,他们有自己各自不同的职业特点,但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要求知识面比较广,因为在采访过程当中,会遇到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都要有所涉猎,才能写采访出好的文章,而主持人也同样需要这样一个“杂家”性质的,因为只有了解,才能懂得,才能更好的主持好所在节目,因此,在对专业素质的要求上,两种职业都有着相同的要求。
(二)主要共同点是采访对象的结合(人物访谈与采访)只有这一点,将记者与主持人相结合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的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访谈类节目的出现,主持人与嘉宾在演播室里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这种“新”节目形势的出现,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型记者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类节目的发展,使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原有传统的对节目的把握,还有串联节目这些基本的要求在这类节目当中,有加入了新的元素,那就是采访,但是我们都知道,采访是记者的一种职能,但是,现在随着新节目类型的出现,新闻节目主持人也有了采访的权利,这样,在这类节目当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很好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于是,现代新出现的一个名词:记者型主持人与主持人型的记者就由此产生了,可以说这类人物就是新闻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杂交的产物,并且,这种类型的主持人或记者还在有不断扩大的机会和趋势。
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的主持人柴静,她本是就是担当这样两种角色,一方面,他在不断的采访他的嘉宾,在整个的一期节目当中,只有她和被采访者的对话,那也就是说,那时的她,即是记者,又是主持人。因为按照记者和主持人的条件都具备。
在美国,就没有节目主持人,他们的节目主持人,都是50岁以上的资深记者,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特殊的职业敏感力,并且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主持人才是将来受到大家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挑选新闻节目主持人时,美国各大电视台有几个共同的标准:优秀的记者、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应对复杂的局面。”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主持人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记者。
可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可以说是越来越苛刻,很多专业都要求人才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就拿播音主持和新闻专业来说,很多单位用人的时候,都希望主持人可以完成一些采访的任务,记者同样会有一些现场报道,需要出镜(出声),必须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形象、气质等)。所以在刚走向社会的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快的状态进入角色,很好的完成两者的角色转换。
五、认清角色意识的不同
新闻记者与新闻节目主持人从根本上说是两个不同的职业。
篇3
1.新闻节目主持人引导舆论的前提
播报新闻、传递信息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基本事实的处理,而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此层面上,对于一个重大新闻事件,观众不仅仅要知道结果,还想知道原因以及事件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告知观众的不仅仅是事实,还要有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的甚至独家的观点。因此有的时候,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主持人说的不专业、不艺术,观众不爱听,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产生表述偏差。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通过说什么和怎么说,以不同的信息传达方式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显,使其成为公众的焦点,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传播学者的观点是,“新闻界也许不能经常成功地告诉人们持什么观点,但它能极其成功地告诉读者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
真正高明的节目主持人,凭着自己在专业领域等方面的优势,自己成为舆论权威,努力实现其舆论权威的功能。一旦其努力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便会成为受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受众如果想获知某个领域的信息,便会想到自己认可的节目主持人和他主持的栏目,其舆论权威的地位也确定无疑。
2.新闻节目主持人成为舆论权威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电视台各个节目都在为吸引受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而绞尽脑汁。在某种程度上讲,新闻节目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节目主持人。美国著名电视顾问弗兰克?麦吉说:“如果三大电视网播报同一题材的新闻节目,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观众选择收看其中一家的节目呢?假如三家电视网的规模相等,报道的准确性和广度又相同,那么就要取决于主持人的知名度和与观众的和睦关系如何了。”可见,只有一个真正能体现新闻节目和电视观众共同需要的节目主持人,才能真正锁住观众的目光,而可信度在这里是个关键。提高主持人的可信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2.1加强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水平
众所周知,新闻节目负责向受众传递真实的新闻信息,它是沟通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
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必定要在其中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节目中该提倡什么,鞭挞什么,如何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都取决于主持人的政策观念和思想水平。受众对电视机构的信任,对新闻栏目的信任,往往取决于主持人对国家、民族、公众利益的关心程度,要提高主持人的可信度,就要时时刻刻注重传播内容在政治上的影响,把握好“度”。
2.2加强道德素养,提升人格力量
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者的人格决定了受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相信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
因此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可信度,而新闻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新闻的形象代表,他的举手投足都会影响电视媒体的形象,关系到能否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2.3加强专业素质,增强新闻采写能力
加强专业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主持人的新闻业务能力,它需要主持人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高超的采访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在信息资源不能独享的今天,不管什么类型的新闻节目都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对主持人来说,新闻感知力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分析一条新闻是否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过程中,还需要有很强的新闻辨析力。
在采访类的新闻节目中,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独特,挖掘是否深入,面对出现突况时的应变能力,面对面传播信息的亲切交流,等等,这些都对主持人提出了要求。
3.新闻节目主持人舆论引导功能的表现
3.1导向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无论是在消息评论类的节目中,还是在谈话类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以谈话类新闻节目为例,因为嘉宾、受众中有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节目中容易形成矛盾冲突,而解决矛盾,疏导受众意见,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是由主持人承担的。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不表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否则就不能发挥引领舆论的作用,无法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我国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谈话节目能及时真实地反映民情,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呈现在大众面前,作为谈话节目驾驭者的主持人可以不着痕迹地给予社会舆论以正确的引导。
3.2导向正确的精神追求
任何节目都会有自己的宗旨,会有一个精神追求。作为公众人物的主持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引导受众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按照节目的宗旨来实现某些社会目标。
篇4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
目前,在比较短的新闻电视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信息比较少,播出时间比较短,新闻中的信息量也非常少,因此一般不会以主持的形式播出。但是在很多大型的新闻节目报道过程中,还需要有特定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报道过程中,主持所占有的位置相对比较重要,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所构成的主要形态。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新闻节目播放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式,以此为我国新闻电视节目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表现形式的培养
1.注重团队合作性
随着现阶段最新的媒体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的形式所开展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一个主持人、两个以上的记者协同,几个人组成采访的小组,最终完成电视新闻的报道工作。根据新闻的内容和任务需求,在小组中一般有主持人、摄像记者、采访记者、录音记者等,因此在新闻节目主持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原则,保证人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节目主持工作顺利的进行和开展。
2.加强创造思维
一般情况下,比较成熟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报道和采访模式,为了避免出现比较大的失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目主持的效果。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根据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规律进行固定模式的新闻报道。但是这种新闻采访模式过于程序化,这一点也限制了节目主持人的创造能力。所以还需要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创新其主持的模式,激发起创造的思维,这样才能够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做出最具有新意的报道。
3.避免浮躁新闻
由于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中节目主持人的总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很多主持人都缺乏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精神,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过程中信息量严重不足,新闻播出之后多空话和套话,受众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想要实现电视新闻播出的良好效果,还需要强调节目播放和录制过程中主持人的理性思考,保证主持人能够在根本上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且避免新闻报道出现程序化的现象。这也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够在新闻主持的前期做好对人物的了解,避免流水账形式的采访和报道,并且注重对新闻事件的理性思考,这也是专题采访报道的基础内容。
二、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技巧的培养
1.建立人脉关系
一个作家想要写出好的作品,还需要在生活中进行积累,同样一个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的前期能够不断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发现新闻线索,了解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同时在主持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发现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最新的问题,能够在根本上满足群众的需求。同时一个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想要做好新闻主持工作,需要和各行各业的人群接触,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新闻素材的收集,这种人脉关系也能够帮助节目主持人事业的发展,保证电视新闻的顺利播出。
2.提高主持质量
电视节目在报道的过程中,其节目的理念就是展现给观众的灵魂和品格,这也是在报道中非常深层次的内涵。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还需要在报道的过程中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还需要在电视新闻的报道过程中重点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服务能力,避免雅俗的内容,同时还需要以高雅的品质实现亲民的新闻内容,这也是一个好的新闻专题目主持人所需要具有的思想性。
3.加入真情实感
在电视新闻报道和采访的过程中,节目主持人需要和摄影人员相互沟通和协调,并且注重选择适合的景色,衬托出节目主持人所表达内容的情绪和气氛,这样也能够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给观众在情绪上的共鸣,这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电视新闻报道。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受到观众的喜爱,给予观众真实的感受,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节目主持人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内容。
三、结语
在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持过程中,节目主持人需要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还需要注重表现和技巧,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这也是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主持工作所需要的主要内容,由于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需要在摄影机前进行实时的报道,所以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很容易在主持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电视新闻播出失误,严重影响新闻质量,同时也是对受众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还需要在根本上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以此保证播出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新闻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韵熙. 论内地娱乐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J]. 新闻研究导刊,2014,(11):9+60.
篇5
关键词: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电视台播音主持行业正在迅速发展。播音员作为新闻媒体的直接传播者以及体现者,对电视台播音主持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在开展新闻传播时能够将真实全面的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与此同时,播音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播音主持的积极风貌以及态度,实现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和广大受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其对节目的好感度以及认可度。对于播音员的主持风格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受众的喜好程度;第二,节目类型;第三,个性语言表现;第四,播音员自身的外在形象,所以这就要求在当前社会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员一定要注重自身主持风格的演变和创新,顺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节目内容以及形式要最大限度的提升新闻播出质量以及效果,通过这种途径来提升新闻节目在广大受众中的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一名合格的播音员要想形成自身的风格、个性,就要加强历练和学习,深入的理解节目性质和行业特点。
二、针对于当前电视台播音主持主要类型的分析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行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电视台播音主持的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新闻类的播音主持节目[1]本身对于新闻类的播音主持节目来说,是记录真实事件的节目,新闻类播音主持节目对播报的要求相对较高,和其它的节目有着显著的区别,要求播音主持人在实际的报告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正确的语气以及词语,促使主持工作具有专业性、准确性的特点,并且还要确立自身的立场,充分地理解新闻材料以及实际背景,再根据播报的主要内容适当的调整自身的情绪,融入自身的个人情感和分析,显著的提升新闻内容的说服力和科学性。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类播音主持人,一定要具备专业性的技能和良好的自我修养,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实现在学习中进步。
(二)娱乐类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娱乐类节目和新闻类节目两者存在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娱乐类节目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所以对于播音主持来说,要根据所主持节目的风格来适当营造一种合理的氛围,给广大群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并且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适当加入自身的观点,在完成对节目内容准确解读的同时,运用具有娱乐化的手段来让群众产生共鸣,促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节目的播放率和质量。
三、针对于电视台播音主持注重风格演变的分析
(一)具有自身语言特色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注重对自身主持风格的演变,具有自身的语言特色。对于一些对自我风格并未实现定位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来说,要加强学习以及总结,也可以多观看以及学习其他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的节目,通过效仿来实现自身专业性技能的提升,逐渐形成属于自身的主持风格,实现对自身准确定位,这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开展学习和顺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提升其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2]。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就要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其他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学习,掌握自身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尝试在不同的工作处境中形成属于自身主持风格,只有促使自身具备良好的主持风格,才能实现电视新闻节目有着较强的收视率和生命力,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加强学习精准定位为了让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胜任各项工作,提升自身专业性技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从老套中脱颖而出,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形成属于自身的语言特色。因为在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以及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时,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语言来获取的,所以电视新闻播音的总体质量主要取决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因此,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电视媒介传播工作中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在实际的播报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播报,而是要字正腔圆、掷地有声的播报,提升报道的吸引力以及专业性[3]。例如,像央视主持人的朱广权,其具有着专业良好的专业性技能以及过硬的主持功底,并且在播报过程中具有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从而给严肃的新闻热点添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因此,朱广权也就被称之为“央视段子手”,形成了属于自身的语言风格。
四、针对于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应注意问题的分析
(一)良好语言风格和习惯为了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应注重让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语言风格以及习惯,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需要播报的节目内容有着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根据广大观众朋友对节目的反应来制定合理性的工作计划,并根据节目的主要内容设计主持风格,从而更好地把握节目整体布局。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形成一定要综合考虑广大观众朋友的观看感受以及节目类型,因为只有实现自身的风格和节目内容相符,才能够提升节目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满足广大群众的观看感受,才将会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实现对新闻重点内容的强调,善于采用新闻材料中的字词形成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更好地胜任播音员这一工作岗位[4]。
(二)提升自身专业性技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一般都是学习主持专业的,所以在其上学期间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刚刚进入到电视新闻播音行业的人员,还是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需要在参与工作后加强对自身专业性技能的优化和完善。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实践练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工作中要善于挖掘自身的发光点,并将其放大,将潜能全面的激发出来,形成具有独特和吸引力的主持风格,通过这种手段来将自身的优势体现出来,达到改善节目效果,提升节目质量的目的,并且电视台行业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培训工作,对播音主持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落实开讲座,加强学习交流,总结经验,实现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电视播音主持人自身的专业性技能[5]。
(三)工作中善于模仿学习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行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各种新鲜面孔,但是新加入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大多存在的欠缺现象,这就要求其具备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落实优化自身专业性技能,可以向老一辈的优秀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加强学习,也可以在业余时间观看前辈的主持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主持经验以及主持方式,久而久之达到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主持能力的目的,形成自身的主持风格。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还要加强模仿练习,模仿的对象就是优秀的播音人员,学习其方法以及技巧,再合理的融入自身的特色,形成属于自身的主持风格。
五、针对于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可行性对策的分析
(一)优化和完善选拔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要完善选拔工作来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和创新。在实际的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以及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的选拔和聘用形式,要求在选拔播音主持人时,不仅要求其所学习的专业和学历满足要求[6]。同时还要落实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来深入了解播音员播音主持人自身的能力,像紧急处理能力、工作态度、专业性知识储备。在完成招聘选拔工作后,对在职的播音主持人也要积极落实采用竞争上岗形式,节目和播音主持人实现双向选择,让合适的播音主持人做适合自己的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播音主持人在岗位当中发光发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提升工作效率,完全地展现出自身的主持风格,实现创新节目。
(二)尊重各优秀播音风格应尊重各种优秀的播音主持风格。在培养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电视台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中,要落实加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促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主持经验,显著提升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性技能。但是在当前实际的培训工作中,由于培训工作较为单一和重复,以至于部分播音主持人自身的语言风格出现同质化的不良问题,导致电视节目缺乏个性以及新鲜感,这就要求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要尊重每一位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对其开展个性化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勇敢地突破自己,准确对自身的风格定位,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节目,在坚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让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敢于转变自身的播音风格,不断突破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创新,实现自我升华。
(三)积极地创新主持艺术积极的创新主持艺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创新。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改变思路,在工作中不单只是认为自身是一名播音员,而要具备一种主创人员意识,参与到节目组制作的全部过程中,在节目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节目风格来创新主持风格,实现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舆论导向的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进行扩充,提出自身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这种手段来创新和优化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艺术[7]。
篇6
关键词:设置悬念;叙事风格;电视语言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40-01
一、设置悬念
对于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来说,悬念是最吸引受众的元素之一,在电视新闻叙事中要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研究。设置悬念可以增强新闻故事的精彩程度,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优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悬念不一定要依照按时间顺序的发展而设置,它真正的形成机制是打破常规的线性的逻辑顺序,在叙述中调整正常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使叙事呈现一种反常状态。
通过设置悬念,解答悬念的过程使正常的逻辑顺序得到复位,从而完成这个叙事过程。首先,通过调整叙事顺序来设置悬念,即从时间方面探讨悬念的设置机制。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倒叙是最常用的设置悬念的方式,他通常将最吸引观众的情节放在节目开头进行交代,达到节目开头就设置悬念的方式。倒叙的叙事顺序使原本的故事的时间顺序发生了变化,这种设置悬念的手段调动了观众的收视兴趣,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让观众在节目的进一步解说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审美趣味。但是也要注意,在倒叙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事件时间的前因后果,避免观众在“非常规”的叙事顺序中迷失方向。
其次,在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利用限知视角设置悬念是从叙事空间方面研究悬念的形成机制。在限知视角下的电视新闻叙事,观众和新闻故事中的当事人对事件的后续情节都是不得而知的,节目只能围绕在新闻当事人的视角下,让观众随着叙事情节的发展猜测事件之后的情况,这种叙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让观众心里产生收视期待,从而达到了设置悬念的目的。
二、叙事风格
故事化的新闻虽然具有故事性,但是其本质上还是“真实的叙事”,因此叙事人必须具有真实的身份,无论是电视新闻的笔者、记者、当事人还是主持人,都是新闻叙事中的叙事人。
在故事化的电视新闻中,叙事者主要指栏目的主持人,主持人作为故事外的旁观者来讲述和评价整个新闻事件,负责掌握节目的叙述节奏,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等为观众展示新闻事件,讲述新闻的故事细节。主持人处于叙事中的核心地位,是实现新叙事结构组织的重要因素。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是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电视的声音、画面、文字、音效等元素需要一个有力的组织者在镜头前加以整合,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整理后的信息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娓娓道来。
主持人在驾驭故事叙事的过程中,凭借其自身的经验知识从自己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一定分析解答,这就使故事化新闻栏目体现出个性化,从而为电视机前不同欣赏层次的观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主持人和栏目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栏目通过优秀的主持人吸引观众,同时一档优秀有影响力的故事化栏目同样也可以促进主持人的不断进步,提高主持人的知名度。
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报道中,由于新闻的类别和地域性差异,主持人的语言风格非常多元化。在民生新闻诞生之时,令观众十分欣喜,不仅仅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关注点更贴近普通老百姓,更因为民生新闻带来了一种新的主持播报风格。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一改往口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正襟危坐严肃的颜色风格,将“播”新闻的方式转化为“说”新闻的风格。当然对于一些严肃性质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主持人要适时改变风格,采用“说”和“播”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尊重了新闻的严肃性,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运用电视语言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电视传播回归本质,让电视语言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使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栏目更加具有感染力、震撼力、亲和力,优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电视是由声音和画面两大符号系统共同构成的,而电视新闻则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的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行的报道。在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一个作用于观众的听觉,一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是构成电视新闻要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符号形态。
四、情景再现与故事演绎相融合
目前,电视新闻栏目在进行情景再现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邀请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当事人以及相关负责人重演事情发生的过程;二是通过与新闻事件没有任何关系的工作人员表演再现出当时的场景;最后一种就是利用目前的电视制作技术,利用动画等动态模拟形象,还原新闻事件的画面。“故事演绎”即是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因为新闻画面和声音的缺失,编导根据事实发展的走向,补充上一些故事细节使新闻故事叙述起来更加合理流畅。
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手段的运用尽可能的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场景,调整叙事顺序让观众更加清楚明白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结果,进而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说服力、故事性。但是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也会影响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尽管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相结合可以让观众了解到事件发生的细节,但是情景再现毕竟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真实记录,这可以说是一种电影艺术化的处理手段,而在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掌握好度,千万不可以滥用。如果过度滥用则会与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相违背。
参考文献:
篇7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快速地占领着市场,给电视媒体带来了空前未有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广播也应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主持人应该善于使用生动的话语,层次鲜明的质感为观众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水准。
一、电视新闻广播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媒体上,电视新闻的关键位置被新闻传播速度,新闻数量所占据着;直接与观众接触的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因此新闻传播是否有效与播音员的新闻内容的传达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广播是连接观众和电视新闻之间的介质。电视新闻节目整合人们的视觉与听觉,形象的画面为观众还原新闻发生的真实情况,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而播音员主持人语气、语调作为介质,传播新闻内容,引导社会舆论,满足关守的听觉需求。第二,广播和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电视新闻的编辑创新随着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不断的进步,多元化形式的新闻节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主持人仅仅具备基本的播音能力是落后于时代步伐的表现,这个时代要求主持人提升自身能力,懂得组合新闻素材和利用新的技术来进行新闻内容解说。这种多样化的新闻形式不仅对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上提出要求,更要求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需要更大的提升,因此广播为新闻节目发展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最后,增强电视新闻在自媒体行业中的竞争力取决于广播。全媒体环境背景下,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竞争愈演愈烈,观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来决定用何种方式获得新闻信息。电视新闻的活力表现在其具有深度的解释功能,若丧失这种本质必将导致流失大量的核心观众,从而对收视率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电视新闻想要在时代的挑战者中赢得机遇,就必须依靠新闻广播。
二、本地电视新闻广播主持人应该有质量
中国电视广播事业在这个时代快速地发展,许多播音主持人由于其专业的素养和独到的见解与气质,渐渐成为了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由此观众对新闻广播主持人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对于如何改进广播新闻节目,特别是提高当地广播收视率,以下基本素质是相关新闻播音主持从事者必须具备的。
(一)主播形象。
作为电视新闻主播,其外部形象呈现在当地媒体画面上,这与当地媒体的公众形象和地位有着直接的关联。视觉作为人类的第一感官,将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感受。无论公众是否接受他们的形象,都需要相关的新闻播音主持在自身条件上,进行二度的审美包装,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进行得体的塑造。
(二)文化素养。
新闻广播的内容带有强烈的政治导向,这使得新闻不仅是意识形态的表达,而且必须显示出严谨的逻辑性。同时,新闻作品中的每词,每句都带有特定的意义。新闻播音员将无声的文字通过声音介质转为有声语言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新闻广播的节奏,以符合播音员主持人新闻播报的语言要求把新闻的中心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若能达到上述要求,就能够说明该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经得起实战的考验。
(三)新闻意识。
新闻具有丰富的社会和政治色彩。主持人将新闻内容的直接传播给观众,政策理论水平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学习、掌握当前的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想要做好电视广播工作,就必须掌握其独特的语言技能和艺术法律,因此学习新闻学,社会学等许多与电视广播相关的领域知识和技能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三、视播音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电视播音中有很多问题,如语言应用不规范,方言问题突出、播音感情欠缺等。
(一)语言应用不规范。
在播音员语言应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文化知识,另一个是网络术语太多。第一,缺乏文化知识。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遗产,许多话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多音字、生僻字较多。缺乏扎实的写作能力是现阶段播音员主持人中普遍存在的硬伤,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第二,网络术语太多。网络术语的普及可能使电视节目更具观看性,但在这一阶段许多网络流行语言通常不代表正能量,过挤寸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是非常不利的,不能以提高收视率为目标和忽略语言行为的规范。
(二)方言问题突出。
地方电视台的播音员为了更加贴近与当地观众的真实生活环境,具有强烈当地色彩的方言和本地风格单词和短语常常会在电视广播时大量使用。然而,这与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违背。由于外地人听不懂或不能理解方言所表述的意思,所以最后的选择是放弃这个地方台,或者甚至放弃对整个地方台所在地区电视节目的收看。
(三)播音感情欠缺。
播音员承担着传播普通话的责任,中国电视新闻法明确提出,播音员在主持新闻节目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语言标准。因此,电视播音员在研究工作中将普通话标准作为自我要求的的规范,同时忽略广播中的情感作用。广播缺乏情感主要体现在广播的新闻稿中,播音员在新闻稿中广播声音迟钝,机械,没有变化。这种广播方法不能让观众喜爱,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在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中是非常不利的。
四、改进对策
(一)规范语言使用。
规范使用语言就要继续学习,找到学习中的问题并继续进行改进。对于新闻播音员,只需要对新闻文本进行播报时的二度创作,因此提前阅稿解决来稿中的多音字、疑难字、生僻字,就能够有效避免广播中的错误。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必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节目过程中与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深刻的对话。对于网络流行词应该仔细选择,在传播的源头净化文化语言秩序。
(二)选择方言使用环境。
方言应该用来区分环境的使用,如娱乐节目中,方言应用的数量是必要的,但在更正式的新闻广播,主持中,使用方言要尽量减少。方言的观众面决定了它的发展空间,使用大量方言对提高节目质量和提高节目收视率是不利的。
(三)丰富播音感情。
播音过程中的情感塑造与播音员对平时生活中的感悟密切相关。播音员不仅要重视广播理论学习和实践业务能力提高,也要热爱生活、热爱家庭。节目主持人由于其主持节目的特色,在广播情感的体现方面具有优点,并且新闻广播要把感情与念稿结合起来,以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让观众沉浸在聆听的过程中。
结论
电视播音中有很多问题,播音员只能解决和改善现有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广播技能,扩大电视新闻,节目观众面积。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综合文化修养,学会克服不幸,积极拓宽知识面,能够适应不同的播音环境要求。在提高广播质量和提高广播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反复的学习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唯一方法。另外,从优秀的播音员广播技巧中学习,这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通往优秀的播音员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程诗珏.播音主持如何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之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6).
篇8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从报纸新闻评论板块演化而来,发展初期创作者只是机械的把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搬到电视上。《焦点访谈》的开播,制作者开始探索把新闻评论和电视融合,到《新闻1+1》模式的形成,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开始慢慢脱离“报纸气息”,步入“电视化”阶段。
(一)节目形态的变化———由新闻述评到新闻评论类谈话《焦点访谈》主要是新闻述评,初期时主持人在演播室内,屏幕播放记者采访画面,二者围绕题展开讨论。后期邀请嘉宾,记者先介绍事件过程,然后主持人抛出话题,最后嘉宾点评,相对粗糙的三段式。《新闻1+1》引入时事评论员,开启谈话模式,在介绍新闻背景之后,主持人先提出疑问,评论员进行评述,期间主持人聆听,适时总结评论重点及进一步提出问题。整个节目主持人介绍、记者采访、画面介绍、嘉宾评论四部分相辅相成。
(二)评论主题的变化———强政治性到强社会性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发展初期,政治性过强。随着社会的改革,过强的政治性论调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随之而来的是节目选题中社会性话题比重不断加大,政治话题比重相对降低。
(三)叙事角度———从仰视政治到平视现实节目叙事角度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多用仰视的视角,从国家和谐的角度解读当前政策。当下,开始更多用平视视角看待社会,从普通百姓的视角解释国家政策,选取普通的大众而非典型人物来诠释社会的变革。
(四)电视新闻评论的常态化趋势凸显,时效性增强过去新闻评论性节目多关注国家政策或重大社会事件,当发生类似社会事件时,各个媒体都会出现评论节目,但平时则能省就省。《新闻1+1》的创办开拓了电视新闻评论常态化趋势,日播使新闻评论时效性得到很大提升。
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不足
(一)未形成专职评论员队伍《新闻1+1》虽引入时事评论员,但只有白岩松一人,无论什么问题都需要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评析,如果节目要长期发展,打造一支专职的评论员队伍是长久之计。
(二)品牌意识不明确我国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名牌栏目并不多,CIS理论和品牌建设在实践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打造栏目品牌过程中,可借鉴凤凰卫视推出的“三名”主义,包括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通过包装主持人、评论员和记者来提升栏目的品牌力量。
三、结语
篇9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演播室
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密不可分,从广播的诞生到电视的出现、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录播到直播……广播电视媒体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引发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家电视台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就新闻演播室进行了改造,引入大量先进技术,适应高清播出及新闻节目直播的需求。如北京电视台全新的350平方米高清新闻演播室,2011年6月20日东方卫视全新打造的开放式新闻演播室。
虽然各台在高清演播室的打造上会结合各自的风格和定位,使其各具特色,但是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到一些共同的技术特点和趋势。
首先,大屏幕的引进成为此次演播室更新换代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高清电视和大尺寸电视接收终端的普及,即使是电视画面的细节部分也能很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电视画面的景别可以有更多的全景,可以在演播室大屏幕上呈现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是文字的、视频的、图片的,也可以是卫星连线的……这让新闻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同时,演播室大屏幕的引进,也让新闻节目的画面调度有了多种可能,使新闻内容和演播室场景能够更流畅地进行切换,节目整体效果呈现出更多的变化。演播室中大屏的引进催生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新闻直播栏目,如中央台的《东方时空》,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看东方》等。
其次,全媒体互动成为本次演播室更新的另一大显著特点。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的素材和观点越来越紧密地与其他媒体关联在了一起。微博、报纸、网络视频、网络评论都成为电视新闻的信息来源。在电视节目中如何引入其他新闻媒介的信息和观点成为电视新闻节目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演播室改造为全媒体演播室,结合高清大屏这一显示终端,各种渠道的信息通过主持人手中的iPad或者播放遥控器进行控制。这种技术的更新改造,带来的是互动模式的便利化和多样化。
同时,这两项技术变革与虚拟演播室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演播室空间调度呈现出丰富的变化,使信息的传播更为立体多元,使节目元素更加丰富多彩。而在这其中,主持人相应地就必须发挥更大作用,从主持理念和主持行为上,必须与时俱进。
主持人与新闻信息的互动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对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呈现方式、新闻的衔接是不可控的,这些工作由编辑、导播完成。主持人是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一个链条,不可或缺,但却不对其他的传播链条构成决定性的影响。
而在全媒体新闻演播室中,新闻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大屏幕既可以播放图片、视频,也可以呈现文字、图表;既可以切换到新闻现场,也可以通过时空连线进行采访。再结合在线虚拟技术,主持人将处在一个全息的演播室环境中。在这样的全息环境中,主持人的作用将与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很大的不同,主持人不再是新闻信息传播当中的一个链条,而成为新闻信息的处理中心、组织中心,主持人与新闻信息之间建立了新型的互动关系。如在《东方时空》中,主持人手中的遥控器控制着大屏幕上内容的呈现,主持人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变得更主动了,大屏幕此时不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主持人才是主体,大屏幕上的图片、图表、文字等内容都为主持人更高效地传播新闻信息服务。
主持人与演播室空间的互动
在传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更多地是坐着播报或主持。随着虚拟演播室的出现,虽然也有站着主持节目的,但基本上不会在演播室空间进行移动,主持人与演播室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空间上的互动关系。而在新型的演播室中,由于大屏幕和在线虚拟技术的应用,主持人与演播室空间建立起了新型的互动关系。
在一些新型演播室制作的新闻节目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镜头给主持人的景别由近景、中景变成了全景。这种景别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全高清条件下即使是全景观众也能清晰地看见主持人的五官细节、表情动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型演播室大屏幕的使用和演播室设计布局的变化,使主持人与演播室空间有了全新的互动关系。主持人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引导观众关注大屏幕或虚拟场景中的某些内容;也可以在内容切换时通过在屏幕前的横向移动提示观众进入下一条新闻;还可以结合摄像机的运动、景别的切换,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现在的新型演播室往往是根据具体需求和节目规划进行分区,如北京台的新型演播室分为新闻播报区、新闻节目访谈区、资讯播报区、嘉宾连线区四个主要区域。在牵涉多方或多个主持人的新闻节目中,这种演播室的空间互动可以更为复杂和丰富。在这样复杂的演播室空间中要实现理想的影像呈现,就需要借鉴戏剧和影视中的空间调度这一理念,在导演的调度下,实现主持人与演播室空间更和谐的互动。
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
全媒体时代,观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微博等与节目进行主动的互动。演播室大屏和全媒体的改造使主持人能够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传播或点评,也可以通过大屏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以前电视媒体互动能力弱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弥补。
一方面,演播室大屏和全媒体改造使得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在形式上变得多样化了。如可以通过微博、论坛进行实时文字交流,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进行对话。以前需要派摄影记者到观众家中才能与之进行连线,现在却只需要观众家中有台电脑和摄像头即可,这样互动成本降低,使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除了互动形式的多元化和便利化外,主持人与观众在心理层次上的互动也有了很微妙的变化。当演播室的大屏幕在播放视频内容,主持人转身观看大屏幕时,主持人其实已成为观众的一员。观众在看到主持人观看视频时,主持人成了新闻视频的“在场”元素。当视频播放完毕,主持人转身评述视频内容时,观众在心理上更容易对主持人有一种认同感,更容易接受主持人所传播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实际上完成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微妙的心理互动。
由此可见,新型演播室使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在互动形式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互动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主持人与其他制作人员的互动
在新型演播室中,新闻节目的完成需要主持人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更加密切的配合。如主持人的走位与摄像机要很好地契合,主持人实时呈现的大屏幕内容需要后期包装人员、切换操作人员参与进来进行配合,即使是一个简单的iPad选取新闻,新型演播室中呈现完美的切入新闻画面的效果,就需要包装人员、切换台操作人员和主持人都有较高的默契与配合度。
在传统的新闻制作流程中,主持人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元素,但在引入新的在线包装系统和多媒体大屏后,节目创作思路与执行等方式方法和流程与之前新闻演播室节目制作不同,主持人需要在前期主动与栏目、制作、技术三方进行沟通,并在前期录制和后期制作环节中与其他制作人员相互配合,将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到位,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另外,新型的演播室使场外的记者、嘉宾能很方便地通过大屏幕与现场的主持人进行交流,也可以让主持人同时与大屏幕上的数个场外记者或嘉宾互动。一方面,主持人要提前与场外记者或嘉宾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与传统的新闻播报或主持相比,也对主持人的多人互动能力和对现场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在新型的演播室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内外场、前后期、各工种之间必须进行更好的互动和磨合。互动的增强,也使得新型演播室制作的新闻节目在生产和制作流程上不得不进行变革。通常在这些电视新闻栏目的制作过程中,在播出前,主持人、导播、摄像、编辑在一起开会,就播出内容进行沟通。在直播过程中,各部门、各工种围绕主持人这一核心,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节目的播出。
篇10
随着“有报天天读”的热播,各地电视台先后推出了自己的电视读报栏目,仅仅中央电视台就办起了三档读报栏目。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电视台开办了读报性质的栏目。
电视读报节目将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相融合,既使纸质媒体传播的信息形象化、大众化,又拓展了电子媒体传播信息的深度和广度。电视与报纸联动,扩大了电视媒体的信息源,形成了信息共享,降低了传播成本。另外,主持人在节目里评述结合,形式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电视读报节目尽管有上述优势,但是其劣势也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视读报节目无法成为电视新闻的主流样式。
1、电视读报节目摒弃了电视传播的巨大优势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拥有了四种大众传播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在中国,电视以11亿以上的受众位居四种媒体之首,电视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观众青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电视和其他媒体尤其是报纸和广播相比有巨大的传播优势: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俱全;面对面传播,有人本化的感知特征。电视读报节目是对报纸内容的复制和克隆,不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采访获得的,因此电视读报节目无法体现电视传播的优势,这是电视读报节目最大的缺点。
由于电视是线性传播,所以电视报道可以进行现场直播,电视工作者可以在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同步报道,这种报道形式现场感和真实感非常强,目前世界各大电视台都已经开始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尤其是美国的CNN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实现了24小时现场直播报道。电视读报是对当天或近日报纸内容的转述,因此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节目缺乏现场感,进而影响到新闻的真实程度。
电视和其他媒介不同,它是一种全息媒介,它不仅传递的是动态画面,而且视听兼备、声画俱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朱羽君认为电视采访从生活中直接采集形象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反映生活、传播信息,这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电视记者通过采访、拍摄,可以比较完整地记录新闻人物的言谈举止,较详细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较全面地还原新闻原始场景。因此,电视新闻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生动形象性和真实可信度。电视读报节目在这些方面显然是一种缺失,观众虽然也能够感受到视听一体的动态画面,但是这些画面记录的不是新闻人物、事件和现场,而是读报人的解说场景,人们通过读报节目无法直接看到新闻现场的原始情景,无法直接了解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另外,电视是一种面对面的传播,电视画面具有人本化的感知特征,可以更加详细地记录人们的交流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但有语言交流,而且有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的交流。电视读报显然不能体现出电视传播的这一优势,观众从节目里无法看到活灵活现的电视新闻人物,无法置身于新闻人物用语言、手势、神态、眼神等等方式构建的信息场,他们接受的信息是相对单一和片面的。
2、电视读报节目是二级传播,容易造成信息误读
电视读报节目是一种二级传播。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将新闻素材采写成稿、排版刊登,这仅仅是完成了一级传播,电视主持人再通过自己的解读,将信息传递给电视观众,这构成二级传播。二级传播使信息传递过程更加复杂,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要经过两次编码和两次解码,再加上电视读报节目的对象是刚刚出版的报纸,因此留给电视主持人的准备时间很短,主持人只有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来完成解读,如果电视主持人没有很好的新闻素养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流失或者信息变形。
有的人认为,“有报天天读”的主持人杨锦麟读报时评述结合、生动诙谐,不时提供一些新闻背景或者逸闻趣事,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和趣味性,节目收视率很高。杨锦麟毕业于厦门大学,上世纪80年代末只身来到香港,先后担任过报社编辑、高级编辑、编辑主任、主笔、杂志主编等职务,是的资深评论员,有数百万字的作品发表于港台报纸和杂志。杨锦麟有大陆和香港不同的生活经历,而且他先后在报社和电视台供职,深谙两种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素养,这才成就了“有报天天读”的一鸣惊人。试看当今各电视台读报节目的当家主持人又有几个能够抵得上杨锦麟的学识和阅历?在现在的读报节目里,对新闻人物张冠李戴的有之,对新闻背景模糊混淆的有之,对新闻事件叙述不清的有之。更加严重的是一些主持人在节目里歪曲报纸新闻报道角度,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电视观众,形成了一种话语霸权。
3、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及时性和新鲜性
电视读报节目的新闻素材不是电视记者自己通过采访获得的,而是对报纸和杂志刊登内容的二次提取,这就会影响节目素材的及时性和新鲜性。
作为电视观众,他们获取新闻的首要心理是求新,他们要求新闻媒体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信息,满足自己及时获知新闻信息的心理需求。目前,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在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上下足功夫,通过及时、快捷的报道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于预发性的新闻事件,很多媒体已经可以通过现场直播或者滚动播报等方式实现新闻事件的同步报道。而对于突发事件,各大媒体也都在努力缩短新闻事件发生和新闻事件报道之间的时距,争取第一手材料,在第一时间报道。电视读报并不是电视记者自己到新闻现场去采访,而是由主持人解读当天的报纸,这就使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由于报纸的编排特性,它报道的新闻本身就比电视和广播慢了半拍,而现在电视主持人再拿着报纸解读,无疑是慢上加慢。
电视观众另一个重要的接受心理就是求知,他们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信息,由此也要求新闻媒体给受众提供最新鲜的报道,要满足受众求知的心理欲望。电视读报给观众提供的不是最新鲜的信息,而是报纸已经刊登过的,是“别人嚼过的馒头”。虽然通过主持人的解读,观众可以了解到一些新闻背景、新闻轶事等附加信息,但是,随着报纸和电视中深度报道内容的增加,电视读报节目的这些优势将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