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冶金行业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冶金行业标准

篇1

近期,有媒体报道湖北武汉三名一直食用圣元奶粉的女婴身体出观早熟特征,江西、山东、广东等地也有多名婴儿出现同样的症状。继“三聚氰胺”后,圣元奶粉再次引发了乳品行业的“激素”问题。目前,我国在婴幼儿奶粉的检测标准中没有“激素检测”这一项目,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乳品行业的一个盲区。

自三聚氯胺事件后,国务院、卫生部相继修改和了多项针对乳品行业的监管条例,2008年公布实施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完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日前卫生部又公布了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实施时间、乳品产品标准中的农兽药残留指标、婴幼儿食品标准等问题作出说明。

但面对再次由于“检测盲区”而引发的乳品安全问题来说,目前的乳业国家标准还略显粗糙。缺乏系统、严密的行业标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致命打击。因此,要想拯救国内乳业,必须首先建立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这是杜绝安全问题再次发生的必由之路,更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要健全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首先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这需要科学家和法律专家合作,形成更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配套的技术规范以及检测手段。从欧盟的情况看,截至2006年2月已经形成13类173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日本也建立起了包括食品卫生、农产品质量、投入品、动物防疫、植物保护等方面较完备的食品安全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与《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配套的就有351项标准,其中包括了200多种农药的8300多项残留限量指标。

其次,还需致力于行业标准的与时俱进或及时性。食品安全的乱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食品安全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能逐步制度化地推进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建设,结果周而复始地被层出不穷的毒害物质损害公众健康和民众对行业、政府的信心。

美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标准对其国民健康的保障不可谓不完善,但谁能料到一百年前,芝加哥肉类加工场竟是“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的景象。正是出于对如此乱象的正视,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并建立了以化学家威利博士为首的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雏形。美国在一百年中根据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法案、制定新规,才最终形成了值得信赖的综合性的、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公共管理体系。

第三,行业标准的有效性还内蕴着标准的前瞻性或对安全风险的预防性。与食品有关的材料众多,行业标准难以穷尽一切可能性来实现零风险,因此对于潜在的饲料及食品危险的识别尤其重要。欧盟根据欧共体条例第178/2002号的要求,建立了一个综合有效的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来统一整个欧盟及各个成员国的所有信息来源,日本则建立了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3部分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为此,行业标准在设置时,应当为潜在的风险识别及处理预先留下余地,对那些虽未明确其危害性但存有可疑之物质或生产设备、程序、方法的使用,应通过风险分析体系识别出来并严加限制。

篇2

不管顾客是多么不愿意,在大多数的中国餐馆,添加剂的使用甚至滥用已经不可避免。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徐景和对媒体透露,卫生部和国家食药局近期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对添加剂滥用情况进行管理。

根据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009年的的“食品安全标准”即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它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都作了规定。

但2009年的标准并不能直接适用于餐馆。“现有的食品添加剂往往是由食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的,适用的是食品生产企业,有时候不符合餐饮业的现状。”徐景和说。

奢侈品进口降税初获共识化妆品或领跑

争论了将近一年时间的奢侈品进口降税问题似乎有了眉目。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奢侈品关税和消费税以及其他综合税率肯定会降,“最快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会有比较明确的降税方案出来。”

据了解,化妆品极可能作为奢侈品降税的“试验品”而首先出台降税方案。几个相关部委也已就奢侈品降税问题有了初步共识,奢侈品进口综合税率减负的整体思路或许将按照分层调整税负,先试验后推广的路径进行。

篇3

关键词:配管三维设计PlantSpace管道轴侧图冶金行业

Abstract: 3D software PlantSpace is applied in integrated design of metallurgical field.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 of PlantSpace in projects is introduced, totally including: how to design P&ID, customizing project Standard database, establishing pipe specification, how to create civil foundation, equipment 3D model and pipe line layout, how to manage interference, how to get object reporter, 2D plane construction and Isometric drawings as well as how to surf 3D real-time model.

Keywords: 3D Piping DesignPlantSpaceIsometric drawingMetallurgic field

中图分类号:O34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工厂设计已经由传统的以面向几何元素为主的二维设计转向以面向设计对象为主的三维设计。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采用了三维工厂设计技术[1]。在目前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冶金领域提倡自主集成的大环境下,冶金设计行业开始推动以网络为支持以数据库为中心的三维整体设计。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测评,我们公司2006年1月份签约引进了美国Bentley公司的三维设计软件PlantSpace三维工厂设计系统,应用至今。本文就PlantSpace软件的结构组成结合该软件在我们公司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对应用经验进行了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2.软件介绍及二次开发

三维软件PlantSpace是以Bentley公司开发的MicroStation为基础平台,以Trifroma为二次平台,以面向对象的JSpace Class技术为核心,基于数据库技术,集智能化三维建模技术、碰撞检查、抽二维图和材料报表以及工厂化实时漫游为一体的三维工厂化整体设计软件。

该软件包括工程数据库、结构、设备、管道、电缆桥架、暖通(HVAC)和支吊架等设计模块,与之配套的Bentley公司的其它建模前后的功能模块如:智能P&ID软件PlantSpace P&ID,碰撞检查模块Interference Manager以及实时漫游软件Navigator等。各个模块都有单独的License控制,方便客户结合实际工程需要选择组合模块;另外,该软件还留有连接其它分析软件的接口,包括应力分析软件(Caser II、AutoPipe)和流体分析软件(Fluent、PlantFlow)。图1描述了基于MicroStation平台的工厂解决方案软件系列。

国外的主流软件引入到国内,基本上都要经历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包括软件汉化,按照公司设计习惯和出图方式进行软件定制以及基于国内设计标准、法规对软件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工作等。我们公司引进PlantSpace软件之后,也进行了一些二次开发工作,内容如下:

在软件数据库中添加冶金行业常用的GB系列管道和管件标准,以及设计中用到的其它行业标准(JB/HG)和阀门膨胀节过滤器等厂家标准;对P&ID图按照公司目常常用符号规定进行定制;建立管道材料等级规范,编制符合公司需要的《管道设计手册》和《PlantSpace三维管道设计手册》;对管道轴侧图抽图软件ISOExtractor按照国内出图软件习惯进行定制,制定管道轴侧图(ISO)出图统一技术规范;对支吊架软件PlantSpace SupportModeler基于公司各个专业的支吊架需求,按照GB/T 17116-1997的要求对其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与Bentley公司和第三方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3.PlantSpace的应用

我们公司引进PlantSpace软件之后,最早将其应用到2BF项目中,在公司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努力下,完成了整个制粉喷吹站的公司第一个三维项目建模工作,其中利用了PlantSpace的碰撞检查功能,但是因为模型建立过程中没有建立对应的数据库,所以最后没有抽图。随后从2006年7月开始在公司承接的自主集成项目酸洗机组、热镀锌热镀铝锌和连退机组等循环系统中利用PlantSpace进行三维整体设计,根据PlantSpace的软件特点,三维设计涵盖整个流程,包括:确定系统图的编码规则、建立项目数据库、建立土建、设备和管线布置三维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碰撞检查,抽取材料表,抽取二维平面施工图、对ISOExtractor进行管道轴侧图(ISO)定制工作,使之符合公司的出图习惯,抽取符合规定的ISO图。

三维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

3.1对P&ID图编制管线编号

PlantSpace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属性设计,它对每根管线赋予一个编号即管线号,比如:WA-101-Z1E1-100,在该编号中体现管道介质、管线流水号、管道材料等级以及通径;对阀门等管件则编号:23-H287,其中23代表区域号,H代表阀门类型,287代表阀门编号。

3.2建立项目数据库

PlantSpace软件中自带的标准数据库包括ANSI, EDS, JIS等国外常用标准,我们利用PlantSpace进行三维设计前需要先建立公司承接项目中设计常用的标准元件库(Catalog),然后从中选择并创建项目所需要的元件库(Spec),包括常用的管道管件GB或者行业标准(JB/HG),以及阀门、过滤器、膨胀节等厂家标准。

3.3建立三维土建基础以及设备模型

建立项目的三维土建基础,需要先对项目所处的三维空间位置进行规划,利用轴网的功能定位好三维基础,然后利用Triforma软件进行智能设计,创建基础模板图的三维模型。对泵、换热器、槽罐和脱硫装置等参数化但不成系列的单体设备,利用PlantSpace自带的设备管理器进行参数化设计;而对于某些非参数化的设备则利用MicroStation平台软件绘制三维外形,然后利用PlantSpace设备工具将其定义为自定义设备(Customized Equipment)以便设计中直接调用。

篇4

关键字:机械工程 水泥工业 输送设备 槽式输送机

1.槽式输送机简介

槽式输送机又称拉链机、盘运机,它能够连续进行水平和倾斜输送,适合输送粒度不超过200mm的非粘性散状物料或重量不大的单件物品。槽式输送机工作时连续沿同一方向输送,装料和卸料无需停顿。相对于其它输送设备,它具有以下优点:

1.1.适用范围广。除粘度、粒度特别大的物料以外,一般散状物料和成件物均可用它输送,并可输送高温物料。

1.2.输送能力大,可高达1000t/h。

1.3.牵引链的强度高,可用于长距离输送。输送距离可超过200m,高度可达70m。

1.4.输送线路布置灵活。输送倾角可达60°,弯曲半径小至10m。

槽式输送机也存在缺点。设备自重较大,消耗钢材较多,空载功率大;结构复杂,制造工作量大,造价高。

2.槽式输送机的应用现状

槽式输送机与连续式鳞板输送机类似,广泛应用于水泥工业,并在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应用。与其他连续运输机械相比,可输送比较沉重、粒度较大、磨琢性强的物料,并适宜输送600℃的高温物料或成件物。

槽式输送机的应用实例:

2.1.水泥行业。在水泥工业的应用最为普遍,用于将烧成后的水泥熟料输送至熟料库。槽式输送机可以多台配合使用,输送至多个料库。

2.2.电力行业。在火电厂和生物质电厂均有应用,用于代替埋括板输送机和NE提升机,输送煤渣、炉渣至渣库。

2.3.冶金行业。在冶金行业主要用于输送冶炼后的废渣。这些废渣温度较高,普通输送机难以满足要求,而采用耐热材料制作的槽式输送机可以输送温度高达600℃的物料。

3.槽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

槽式输送机最早应用于水泥工业,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3.1.发展初期(20世纪70~80年代)。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在原国家建材局的领导下,开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研究。到80年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开发出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由于各单位所引进的技术来源不同,产品的规格、形式多种多样。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研发出SDBF型熟料链斗输送机,输送能力为10~120 t/h,适用于150~2000t/d水泥生产线;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研发出SCD630型熟料槽式输送机,输送能力为80~120t/h,主要配套2000t/d水泥生产线。

3.2.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2001年)。20世纪90年代,2500t/d熟料生产线全套装备实现国产化,开始4000t/d熟料大型干法烧成系统的国产化开发。随着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加,槽式输送机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但制造标准未统一,产品形式繁多。2000年, SCD800型槽式输送机研制成功,输送能力为125~170t/h,配套4000t/d干法水泥生产线。

3.3.高速发展期(2002~2012年)。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长,水泥工业进入生产大发展阶段。单条水泥生产线产能越来越大,槽式输送机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 SCD1000型槽式输送机研制成功,输送能力为220~250t/h,满足5000t/d水泥生产线的输送要求; 2005年~2006年, SCD1600型、SCD1400型、SCD1200型槽式输送机先后研制成功,输送能力为280~450t/h,与万吨级水泥生产线配套。槽式输送机的技术标准逐渐统一,行业标准JC/T821-2007出台。

3.4.稳定发展期(2013年~)。水泥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面临全行业产能过剩和环境、资源约束加剧的形势,其发展触及顶峰,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进入平稳期。受此影响,槽式输送机的发展也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

4.槽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槽式输送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行业政策、经济发展形势、市场需求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等,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规格大型化。大型化生产线与同样规模的小型生产线相比,不论是生产成本、工厂占地、投资费用、生产能耗、劳动生产率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排放,都更具有优越性[1]。当前水泥行业的发展政策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减量置换,水泥行业装备的大型化不仅是规模效益的需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近两年,已有多条12000t/d水泥生产线在建或投产。为配套大型水泥生产线, SCD1800型、SCD2000型甚至更大规格的槽式输送机不久将面世。

4.2.功能多样化。目前槽式输送机的应用领域尚不宽广,要开拓新的领域,必须向多功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改进,或者通过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制造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柔性化组合,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

4.3.控制智能化。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设备接入统一中控,从传统的人工统计、管理转化到设备的远程控制、工作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送和统计汇总,自动生成相关报表,提高生产系统的管理水平。

4.4.技术创新化。我国机械工业产品整体技术含量水平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需要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满足各行各业用户的需求。

4.5.低耗高效化。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别对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要求。槽式输送机的发展方向应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节能方面,要通过优化设计减轻自重,降低自身能耗;选用节能的动力装置,减少能源浪费;根据使用工况自动调整功率及运行速度,产能不大时自动降低功耗。在环保方面,虽然其本身无排放、无污染,但物料在装料、卸料过程中会产生粉尘,需要通过改进减少粉尘的扩散,改善作业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一、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一)加大重要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力度。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成体系组织开展重要领域标准预先研究工作,制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夯实标准立项和制定基础。通过试点探索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同步开展产业链上各环节、各类产品的标准制定,形成重要领域标准全面覆盖和配套的局面。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物联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半导体照明等重要领域标准制修订,并在经费、计划安排和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支持(各行业标准制定重要领域见附件)。

(二)加大具有创新成果的技术标准制定力度。大力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衔接,支持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联合开展标准制定,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产业急需标准制定力度。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继续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工作,把对标的要求纳入计划立项和审批等标准制修订流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行业标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

(五)做好标准复审工作。开展标龄满5年的行业标准复审工作,淘汰不适用标准,加快修订落后标准,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六)促进自主技术成为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提案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领域为突破口,加大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战略研究,支持企业同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对重要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度,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加大我国自主标准的海外推广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七)加强与贸易相关的技术标准跟踪和预警。推动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企业在关注ISO、IEC和ITU等传统国际标准的同时,密切跟踪重要的区域标准化组织动态,关注其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及早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加强标准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评议和应对,引导外贸型企业积极关注产品输出地的相关标准动态信息,帮助企业迅速调整适应国际贸易变化的要求。

三、推进标准贯彻实施

(八)推进工业产品达标。按照《产品质量达标备案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加强对企业贯标、达标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扩大达标备案管理的试点地区,协助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达标备案企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加强组织管理和平台建设,调查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贯标情况,为标准制修订提供支持。

(九)加大标准宣贯力度。组织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开展标准宣贯。结合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将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推动企业贯彻执行标准。探索建立重点领域标准贯彻实施效果反馈机制,动态跟踪和掌握标准贯彻实施情况。

四、完善标准工作机制

(十)完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一是强化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会商,积极稳妥推进会商合作;二是加强部省互动,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标准计划项目的模式,发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作用,促进标准化工作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衔接。三是加强对标准化技术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和高效的标准化技术组织运行机制。四是制定《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促进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和企业等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十一)开展提升行业标准总体水平研究。继续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研究。针对化工、冶金、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研究提升标准水平、优化标准布局、加强贯标工作、强化标准管理的措施建议,全面促进行业标准总体水平的提升。

(十二)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结合地方特色与行业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标准化人员素质。积极探索标准主编人员持证上岗和标准化工程师评定制度,夯实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人才基础。加大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投入,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选拔、培训、输出、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大标准立项协调力度,提高标准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配套性。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研究和动态信息通报机制。启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附件:2012年工业和通信业各行业(领域)标准制定重要领域

石化化工行业:农药及乳油剂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水处理剂、专业涂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及煤化工技术、废弃化学品处置基础标准、乙烯丙烯、车用汽油柴油等。

钢铁行业:热轧和冷轧宽带钢关键技术装备、高强度钢筋、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档电力用钢、高档精密不锈钢薄板带、高级无缝钢管、抗腐蚀抗大变形的管线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海洋工程用钢、船用耐蚀钢等。

有色金属行业: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高性能专用铜铝材、再生金属,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的电解铝关键工艺、高精尖深加工项目等。

建材行业:太阳能光伏发电用玻璃基板、各类显示器用超薄玻璃基板、家电用特种玻璃、陶瓷膜及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新型砌块及墙体材料、非金属密封垫片、摩擦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石材、木塑材料及深加工材料及制品等。

稀土行业:永磁材料、磁制伸缩材料、催化剂材料、发光材料、贮氢合金材料。

黄金行业:氰化物管理、黄金采矿、选矿和尾矿。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基础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制造装备、生物制药设备。

汽车行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安全、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和电磁兼容、车辆报废和回收再利用。

航空行业:民机产业行业管理、民用飞机及系统通用要求、设备级产品通用技术规范,民机基础、标准件和关键设计技术。

船舶行业: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流船型优化升级、船舶先进制造技术、船舶配套产品、基础共性技术和行业管理标准。

轻工行业:高效节能家用电器、新兴小家电、造纸、家具、五金、玩具新产品和新技术;农用塑料、新型功能性洗涤剂、智能化缝制机械;高效照明产品、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用锂离子电池(组)、铅酸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食品用原料、特殊膳食、发酵产品、罐头产品、饮料产品、功能性食品、谷物和豆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纺织行业:高新技术纺织纤维和产品及检测方法、产业用纺织品、服装CAD、新一代纺织机械。

核工业行业:辐射改性新材料、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高能X射线工业CT装置。

兵工民品行业:民用枪弹、活性碳、民用光学。

电子行业:高性能计算机、RFID、卫星导航、数字家庭、3D电视、面向三网融合的视听终端、家电售后维修服务、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安全与电磁兼容、平板显示、电子新材料、新型电子元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子文件管理装备、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技术服务、SOA、基础软件、中文办公软件格式、版式文档、游戏游艺机、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

通信行业:IPv6、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TD-LTE、无线局域网、三网融合、移动支付、智能终端、互联互通、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无障碍、互联网数据中心

工程建设领域:石油化工工厂系统工程设计及长输油气管道布置规范,矿山工程及选矿厂设计规范,化工行业专用法兰技术要求,新型显示器件等电子工厂及产品应用系统集成工程建设标准。

篇6

一、继续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抑制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务院领导“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指示精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的善后工作。二是加快钢铁、铝及水泥产业政策和规划的出台。三是积极推进钢铁工业改革重组步伐,支持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钢材新品种项目。四是认真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月度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一)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工业结构升级

通过推动重大装备本地化,提升我国装备工业水平。搞好重点工程所需的电力、石化、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本地化,提高节能、节水、高效、低耗的新型技术装备和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装备产品的本地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采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工业,提高研发能力,完善关键工艺技术,切实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根据铁路提速和城市轻轨、地铁发展需要,重点选择一批铁路、地铁车辆及相关设施所需装备,开展轨道交通设备本地化工作;围绕建设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目标,加快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等重要造船基础设施和重点船用配套设备项目建设。

(二)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原材料行业结构调整

1.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积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发展节能型工业,推进清洁生产,建立节约型社会。二是在工业生产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大力提高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推广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回收发电,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要利用回收煤气发展燃气轮机发电,大型高炉要建设余压发电装置,全面推广采用干熄焦、低热值燃料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钢铁企业内部回收利用全部热能和化学能。建立和完善工业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氧化铝生产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赤泥碱含量,提高赤泥回收利用率;采用高效、低耗、污染少的工艺技术回收废铝、废铜,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发新技术,扩大含铝粉煤灰和霞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可燃废弃物及生活垃圾,鼓励利用新型干法窑废气余热,建设中低温余热发电站。

2.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一是要继续加大铁矿、锰矿、铬矿等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增加矿石资源储备。对辽宁鞍―本铁矿、冀东司家营铁矿、攀西白马铁矿等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处大的铁矿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节约国内资源。二是加强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继续抓好车用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利用国外矿产资源,鼓励优势企业采用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到海外投资办矿,建立海外铁矿、锰矿、铬矿、镍矿、焦煤等资源供给基地。

(三)全面提高轻纺工业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消费需要

搞好轻纺工业结构调整,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纺织品、服装、家电等行业的优势地位;二是延长产业链,重点抓好林浆纸一体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专项,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调整轻纺工业原料来源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四)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企业重组

一是根据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推动鞍钢和本钢的联合重组;结合首钢搬迁改造,推动首钢与唐钢的联合重组;结合杭钢搬迁,推动杭钢与宁波建龙的重组。二是加快电解铝、水泥行业的组织结构调整,鼓励现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资产重组的方式,组建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推进炼油行业结构调整。从保护石油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出发,支持和推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加快规划内炼油改扩建项目以及已批新建项目的建设,提高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分期分批对小型和低效的炼油企业或装置实行关停并转。四是化工工业要突出核心业务、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主要安排乙烯改造、化纤原料、化肥“煤(焦)代油”原料路线改造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等。五是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企业参与美国、欧盟及澳大利亚等国的认证,提高制剂产品的出口。六是根据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新形势,建立中央、地方、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的应对机制,为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五)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炼油工业重点安排“消除瓶颈”改造项目,调整炼油布局,增加综合加工能力;围绕石油安全战略,重点完善原油接卸和运输设施,建设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发展管道运输,调整运输结构,确保石油输送安全。化肥行业抓好以油为原料大中氮肥企业和以煤为原料中型氮肥企业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工作,加快五大磷肥企业改组改造和云南磷复肥基地的建设。推进中药现代化,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药制药工艺水平,努力实现中药生产技术的工程化、规模化、标准化。冶金行业要搞好宝钢等大型企业不锈钢、冷轧以及硅钢片等促进产品结构优化的项目;同时加快有色冬瓜山等铜矿和山西铝厂等氧化铝项目进展,缓解国内氧化铝短缺矛盾。搞好宝钢与澳大利亚合资铁矿、酒钢与南非铬矿项目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启动新疆罗布泊和青海马海钾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兰州60万吨乙烯、搞好西南乙烯布局;抓好广西平果铝和桂西氧化铝等项目。

(六)用好国债资金,带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西部优势产业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专项,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做到既严格把关,又加快进度,争取目前已批项目,在2005年全部开工,并有部分建成。促进东北地区大型石化、北方精品钢材、现代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医药生产等五大基地的建设。二是搞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国债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搞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是西部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三是设立资源节约专项,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加快出台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做好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

尽快出台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等行业产业政策和规划,以及炼油、乙烯等行业专项规划,制定重大装备、船舶制造等专项规划,提出行业结构调整取向、发展政策和产业准入标准等,进一步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依法淘汰产品质量低劣、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快《关于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装备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制定并出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导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制度,及时产品及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状况、生产能力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整顿市场秩序。

全面启动“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研究提出“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思路,组织钢铁、有色、炼油、乙烯、汽车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企业集团规划的实施,支持一批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升级。

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

要加大装备、钢铁、石化、汽车、轻纺等行业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面向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制造技术、注重市场营销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企业信息化,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支持有关行业排头兵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育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结合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鼓励企业实行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和重组并购,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格局。

篇7

【关键词】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层次性;多样化

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存在许多的观点。杜胜利(1999)认为业绩评价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的目的和参照系、获取评价信息、形成价值判断。张蕊认为,业绩评价就是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特定主体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成绩或成效)加以判断的过程,由此可见,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王化成(2004)等认为,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业绩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选择特定的评价指标,设置特定的评价标准,并运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客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层次性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层次性,是指依评价主体的评价目标不同,业绩评价具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层次。王化成(2004)认为,按评价主体与企业的关系,可将业绩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主体包括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消费者等。内部评价主体包括经营者、部门经理、员工等。

笔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但在对投资者和股东范畴的界定上有所不同。投资者依其是否实际持有企业股份,可以分为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大部分的企业理论文献都是将企业股东视作一个整体,处于公司外部的信息劣势地位。但在实际经济环境中,大股东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管理者受其控制,因此大股东实际成为企业内部人,已经从外部信息需求者退化成内部信息的生产者(袁小勇,2006)。所以大股东对于企业的评价应具有内部评价的特点;而中小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一样,往往只能是以外部人的角度,使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来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通过“用脚投票”行使其权利(谢德仁,2001)。所以中小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外部评价主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界定,根据业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可以将内部评价划分为三种层次:(1)董事会业绩评价;(2)管理者业绩评价;(3)基层职员业绩评价。同时可以将外部评价分为三种层次:(1)从政府部门角度进行的企业社会贡献评价;(2)从债权人(包括现在的和潜在的)角度进行的企业信用状况评价;(3)从投资者(包括中小股东和潜在的)角度进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不同层次的经营业绩评价虽然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比如经济增加值(EVA)不仅可以用于股东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评价,而且还可以用于投资者对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评价。但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不同评价层次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比如评价指标,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社会贡献评价主要通过如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人均利税率等;债权人对特定公司进行信用状况评价时,更为注重反映企业流动性水平的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再如评价标准,企业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多数是采用行业标准或历史标准,而经营者对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多数是采用预算标准。

表1 不同层次的业绩评价区别

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多样化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具有多样化特点,即内部和外部业绩评价都受到环境这个权变因素影响。比如内部管理者业绩评价就从多方面受到组织背景(包括外部环境、技术、规模、战略、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

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业绩评价系统带来极大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主要指公司对其外部环境中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管制集团的行为可以进行预测的程度。人们在管理控制系统(MCS)研究中发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开放性和外部性就越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信息的广泛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更加重要;经营业绩评价主要采用非财务导向;对以激励为基础的奖金支付依赖性更低。但是研究也显示,外部环境越困难和越混乱,组织对正式控制的依赖性就越强,即越强调预算控制。因此,业绩评价系统设计需要在这两种需要中取得一个平衡。

技术的复杂性、任务不确定性和依存性对MCS的设计也产生重要影响。Macintosh和Daft(1987)的研究结论表明,在部门之间存在集合依存性的情况下,公司更强调财务指标的评价作用;在部门之间存在序列依存性的情况下,公司更强调预算和非财务指标方面的统计报告,而存在相互依存性的部门则不重视正式的财务导向的业绩评价系统,而更强调主观性的非财务导向的控制形式。

组织结构是理解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另一种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说明,大型的或多角化的经营组织通常采用分权结构,更强调应用预算(尤其是资本预算)进行业绩评价,在制定预算时更强调下属部门及其管理者的参与(Merchant,1981;Chenhall and Morris,1986)。Hayes(1977)的研究表明业绩评价的指标选择依据部门职能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生产部门,其业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内部营运,因此主要考察的是其作业流程的有效性;而对于营销部门,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受到外部状况的影响,因此评价业绩关键驱动因素可能更加重要。

企业规模的发展也会影响业绩评价系统。现有的研究通常是将规模因素与其它组织因素,如技术,结合在一起探讨对业绩评价系统的影响效应。Eating(1997)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部门对公司的相对规模越大,越倾向于使用采用市场基础评价指标来评价部门管理者业绩。Govindarajan 和Gupta(1985)的研究结论表明,创业阶段采用长期业绩标准和主观方法来决定经理薪酬,比采用短期业绩标准如资产收益率和客观方法能产生更好的业绩;而对于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战略经营单位来说,则正好相反。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战略并不属于组织背景的一种因素,但有证据显示战略与业绩评价之间存在联系。采取保守导向、防御者模式和成本领先地位的战略,与采取激进导向、创建使命和产品歧异地位的战略相比,更注重成本控制和预算控制,更强调以客观预算目标为基础的正式业绩评价系统(Simons,1987;Dent,1990;Chenhall and Morris,1995)。Ittner、Larcker和Rajan(1997)则从薪酬契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取探索者战略的公司比采取防御者战略的公司更多地在薪酬契约中采用非财务业绩指标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

只有考虑组织中个体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组织内部的文化环境的特点,业绩评价方法体系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管理者行为产生影响。李苹莉(2001)认为文化和传统的差异是业绩评价方法体系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文化沉淀会对个体的思维方式、利益追求方面留下烙印。另外,一种强的组织文化与民族文化相比,很可能给业绩评价系统带来更大的影响(Robert H Chenhall,2003)。

同样,企业的外部评价也会随其所处的行业和规模不同而不同。

首先企业所处行业会影响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陆正飞和施瑜(2003)就从投资者的角度探讨了目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双高”(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双高”企业业绩时,成长性指标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较之传统企业,“双高”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其预期增长能力而非当期的静态盈利性。

其次,企业所处行业会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工业、农业、商业、社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它们的经济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孟建民,2002)。例如,2000年度全国工业大型国企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9%,其中:农林牧渔业平均为-1.8%,工业平均为4.2%,社会服务业平均为2.3%。在工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别也十分明显,例如煤炭工业大型国企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0.8%,烟草工业的平均为8.0%;其他指标的标准也可能不同,如较之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相对低得多。因此在设定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平均水平。

最后,同一个行业内企业规模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应该完全相同。一般讲,企业规模越大,提高企业的效益越难。而且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收益稳定性也具有不同特点。以冶金行业的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200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例,其大型企业标准值斜率较小,而小型企业的标准值斜率较大,也就是说大型冶金企业的运行轨迹较为平滑,小型企业波动性大一些。这说明大小企业的评价标准应设置不同的分布曲线。

【主要参考文献】

[1] 池国华.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 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 冯根福等.上市公司绩效多角度综合评价及其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4] 陆正飞,施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会计研究,2002年第5期.

[5] 谢德仁.经理人激励的潜在业绩基础:基于股东价值创造链的分析.会计研究,2003(12).

[6] Daft R.L. and Macintosh N.J.,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amount and equivocalit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organisational work nuit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1.

[7] Merchant, K., “The design of the corporate budgeting system: influences on manageri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The Accounting Review,4,1981.

[8] Khandwalla P.,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petition on the use of management control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 ,1972.

[9] Khandwalla P., “Design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HarcourtBrace Jovanovich.1977.

篇8

王运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我国知名的采矿工程专家。30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冶金矿山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师从前辈专家,依托团队力量,特别在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高效运输工艺和设备、露天矿转地下开采、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地下开采及境界外资源开采、降低矿石损贫等技术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30多年来,他主持并承担了30余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凭借多项创新技术与成果,在矿山高效开采、绿色开采、高效运输、灾害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真正做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新时代矿山开发:

高效+安全+绿色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的王运敏被分配到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从事矿山开采理论、科研设计。在入行之初,他就明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矿业,是推动我国冶金矿产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的必经之路。

30多年来,他将自己沉进采矿事业中,深入大山深处现场勘探,踏遍马钢南山铁矿、武钢大冶铁矿、太钢峨口和尖山铁矿、海南铁矿等全国40多个大中型矿山,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他潜心摸索,悉心研究,大胆创新,终在露天开采、露天转地下开采、地下开采、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技术及矿产资源优化绿色利用多个领域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果,并推动其在矿山应用,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露天矿山开采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的露天矿一直采用单台阶开采技术,存在前期剥岩量大、采矿强度低、下降速度慢、生产成本高、边坡滑坡多等问题,严重制约矿山产能。

针对这一状况,王运敏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合台阶式的陡帮开采工艺技术――将工作帮的台阶划分成组,每组由一个工作台阶和若干个非工作台阶组成,组内台阶自上而下逐个开采。通过对陡帮开采技术参数与矿床条件、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开采程序和工艺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陡帮开采的技术特点和各工艺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出了陡帮工作帮坡角与结构参数的关联规律,确定了陡帮开采工艺参数设计原则,首次提出了不同开采深度的工作帮坡角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

他还针对陡帮开采特点,提出了以爆破、采装和运输为中心进行采矿工艺优化的技术思路和方法。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计算,确定最佳的开采顺序和开采参数,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初始工作面准备方法、坑线移设形式、设备供电方法等;研发出同台阶上采用多台设备分区、分条采掘和连续跟进采掘工艺。在工业实践中,运用爆破优化理论,实施了减少前排孔药量、优化起爆方向、留碴爆破等重要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爆堆向外延伸,缩小了临时非工作平台宽度,这对提高工作帮坡角,实现陡帮开采具有决定性意义。

该成果使露天矿前期剥采比降低20%以上,采矿强度提高30%以上,为我国推行陡帮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使露天矿设计从经验转向理论指导,被载入《采矿技术手册》和高校教科书。

相关成果已在我国矿山设计建设、生产中普遍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曾于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在优化陡帮开采技术的基础上,王运敏还对露天矿陡坡铁路运输系统进行了大胆革新。

通过科学实验与论证,研发了“柔性可调节式防爬桩装置”及相关的防爬技术措施,优化了陡坡铁路的上部结构及其参数,创新了装备及设施,实现了露天矿铁路坡度从传统的25‰到45‰~50‰的重大突破。该成果使运输效率提高20%以上,成本下降25%,为我国深凹露天矿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陡坡铁路运输技术,解决了深凹露天矿发展的“瓶颈”问题。

针对深凹露天矿边坡增高加陡、滑坡事故频发、胶带运输系统故障多等关键技术难题,他提出了“优化系统配置、集散控制、优化采矿工艺和边坡设计”的新思路,研发了“自校正”和“微变预警”等成套技术,建立了胶带运输故障自动监控系统,解决了系统环节间的有机衔接、胶带跑偏和撕裂等问题,建成了一流的汽车―胶带运输系统,使运输成本降低50%。

这些革新均在不改变运输方式的条件下完成,成果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攀钢和本钢就创直接经济效益7.23亿元。“大型露天矿陡坡铁路运输系统研究”于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上之外,王运敏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了露天矿境界外遗留资源开发技术研究,盘活了几十亿的矿产资源,为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这部分资源难度很大。上部露天采场已形成数百米的高陡边坡和数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边坡及周围岩体都已破裂,开采下部倾斜和急倾斜矿体,露天采场全部落在地下采矿塌陷范围内,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何实现露天开采平稳转入地下开采,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为此,王运持研究了“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项目,开展了露天和地下两种工艺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究,包括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等多个层面。

他首次将大型倾斜金属矿床的开采生命周期集约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露天地下三阶段开采的设计理论。

他发明了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合理时机的确定方法,创建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界线两步算法理论,并开发了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理论最佳经济深度相关可视化计算软件。

他成功研发了大型露天矿边坡体矿产资源地下开采技术,提出了低扰动爆破和控制边坡灾变的思路,采用虚拟现实辩识技术对边坡内空区灾变部位进行评判,采用预留(或不留)顶柱的分段空场法(或充填法)和毫秒微差单孔起爆降震技术,解决了遗留矿体开采安全技术难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认为是近年铁矿开采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如今,相关成果已经在石人沟铁矿、南芬铁矿、马钢姑山铁矿、海南石碌铁矿等地示范、推广应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成果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如防灾变监测预报系统、采空区处理技术等,完全可以应用于峒室、隧道、城市地铁、水利等工程中,其推广应用价值更不可估量。

安全矿山及绿色矿山设计

在矿山,安全是永恒的追求,无论何时,安全都不能被忽略。王运敏十分清楚这一点。

“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技术”研究中,王运敏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露天矿边坡设计优化方法,实现了露天矿边坡风险、资源利用、经济收益、土地利用和灾变控制投入等多目标优化决策,促进了露天矿的边坡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研究中,他们首次建立了边坡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边坡风险分析和边坡设计多目标优化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临界滑动场”分析方法,将传统的滑动面扩展到滑动场,从而获得临界状态下边坡各点的最危险滑动趋势,更清晰地反映了边坡的稳定性状态;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排土场稳定性机理、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排土场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从散体岩石块度分布规律、应力―应变特征、非线性渗流、滑坡模式及变形机理等方面,开发出了一套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泥石流防治技术。

此外,在地下开采技术研究领域中,王运敏还带领团队突破了多项安全技术。

他们揭示了崩落采矿法覆盖层结构特性和移动规律,发明了覆盖岩层安全厚度定量化计算方法;发明了井下二步骤回采的采场底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实现了复杂开采环境下矿产资源的安全、经济和高效回采;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地下大水矿山设置应急水仓的防突水思路,发明了地下大水矿山应急水仓的建设方法。

安全、高效、绿色,没有了绿色,谈不上绿水青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他们积极推进矿山绿色开发,并将集成创新的多项采矿工艺技术应用到矿山设计中,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基本无废料的大型绿色铁矿山,资源回收率达90%以上,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成套技术。

他们开发了多矿体露天地下时空同步高效绿色开采技术,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尾废处置、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基于一体,实现了矿山固体废料的协调高效利用和源头减量。

他们开发了深部矿床上行式分层废石尾砂充填采矿技术,减少了支护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采矿效率,实现深部矿床大规模无废开采。

不难看出,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王运敏一直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七五”以来,所取得各项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直接、间接经济效益70多亿元,社会效益显著,对行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新时期科技尖兵:

新技术+软实力+硬设备

从技术员到科研处长,再到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从一线技术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王运敏可以说是最了解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人之一。他了解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要运转、要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该如何自立、自强。

如果将领军者的职责比作驾驶一艘大船,那么,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团队构建与优质平台建设都是保障大船平稳、快速驶向彼岸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一直以来,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平台构建,无一不是王运敏放在心尖上的事。

软实力―锻造尖兵团队

2001年,王运敏正式就任马鞍山矿院院长,恰逢矿院从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转制意味着改革,不破不立。据了解,在新班子召开的第一次全院干部大会上,王运敏就明确提出了改革设想,要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创新,是实现发展的核心,而人,则是创新的源泉。

王运敏提出,要将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培养和团队建设相结合,在技术高地上构筑学术高峰、在团队集群中产生领军英才;同时,他积极倡导以工程问题为背景开展技术研究和探究工程现象背后的技术原理相结合,努力培养具有科学家素质的工程师和具有工程师修养的研究员。

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他成功打造了一支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团队―“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创新团队。5年间,团队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6名,参与项目研发人员有8人晋升为教授级高工,15人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人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为安徽省首批设立的“115”产业创新团队,几年来,他们承担并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项,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863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院所基金项目3项,完成企业委托的“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领域的课题150余项。

其中,包括在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富水采矿防治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特大采空区全尾砂充填治理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极贫、表外铁矿石综合利用研究,复杂难选褐铁矿选矿技术研究等在内的多个创新项目成果,已在多个矿山成功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马鞍山矿院以高占比的研发经费、人才培养投入自立于行业,不断加强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保障了自身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矿院也先后被批准为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已经成为安徽省创新型企业杰出代表。

硬设备―打造优质平台

2015年3月13日,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这是我国首个金属矿山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的“金属矿山深部开采矿井热交换模拟测试平台”,是国内最先进的测试平台之一,旨在为行业的安全开采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如此高规格平台的建成,在马鞍山矿院并非首例。事实上,马鞍山矿院的历任领导一直都十分重视研究平台建设,特别是王运敏。在他就任院长以来,一直把创新基地和研究平台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多年的努力,除上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之外,依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组建的优质平台还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非煤固体矿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安徽省国家级平台最多的科研院所。

立足这些平台,王运敏带领团队得以凝聚了更丰富、优质的人力、智力、物力资源,得以形成了更具创新力、更具产业发展眼光、更具核心技术优势的大团队,从而为我国矿产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综合利用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技术改造、技术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别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建的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王运敏介绍,该中心已于2012年10月通过项目验收。自筹建之初,就瞄准了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高效开发利用有限资源、保障我国冶金行业安全运行的目标,采取强强联合、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

依托这一创新平台,王运持开展了冶金矿山高效开发利用、固废利用、安全开采等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了十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解决了行业内的多项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矿产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源、辐射源,以及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而由王运敏作为主要发起人,并联合鞍山矿业公司、首钢矿业公司、武钢矿业公司、马钢矿业公司等15家国内冶金矿业龙头企业,及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3家高等院校组建的“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已于2010年6月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运行。几年运作,联盟已经成为我国冶金矿山协调创新、制定行业标准、培养优秀科技团队、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的重要平台,在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篇9

1实验方法

1.1原料中温煤沥青(CTP),取自某焦化厂。其性质见表1。所用试剂苯甲醛和对甲苯磺酸(PTS)均为化学纯。

1.2改性将一定量CTP加入250mL三口烧瓶中,按其质量的5%加入固体对甲苯磺酸,加热、搅拌,待升到指定温度后缓慢加入苯甲醛。整个过程在N2(流量为60mL/min)环境下进行。对改性煤沥青用MCTP-X-Y表示,其中X代表100gCTP中所加苯甲醛的质量;Y为改性反应时间(h)。

1.3中间相的制备取适量MCTP放入反应器内,采用管式电阻炉1.4分析表征(1)显微结构分析:采用BK-POLR型偏光显微镜观察改性煤沥青中间相显微结构。炭化产物用树脂镶砌制片,经磨片、抛光后制得样片。不同光学组织结构的含量按照冶金行业标准(YB/T077—1995)进行测定。(2)XRD分析:采用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CuKα靶,Ni滤波,电压为40kV,电流为100mA,扫描角度10~70°)对改性煤沥青中间相进行分析表征。(3)FT-IR分析:采用NICOLET-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改性煤沥青中间相进行分析。测定条件:KBr压片,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32次/s,扫描范围400~4000cm-1。(4)1H-NMR分析:1H-NMR光谱是采用BrukerDRX-3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频率为300MHz,其中,氯仿做溶剂四甲基硅烷做标准物。

2结果与讨论

2.1中间相光学显微结构及XRD分析图1是CTP-C和在150℃下反应10h制备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得到MCTP-20-10-C和MCTP-30-10-C的中间相光学组织结构。从偏光显微照片可以看出,CTP-C的中间相结构是以细粒镶嵌组织为主,而MCTP-20-10-C的中间相结构呈中粒镶嵌组织,由MCTP-30-10-C的中间相结构呈粗粒镶嵌组织。显然,改性后中间相光学显微组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随着苯甲醛比例的增加,可形成了更多粗镶嵌组织结构。图2为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不同改性反应温度(120,150,180℃)下反应10h制备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的中间相光学组织结构。可以看出,改性反应温度为120℃时,中间相结构呈粗粒镶嵌组织;150℃时,中间相结构由粗粒镶嵌状转变为不完全纤维状组织;180℃时,中间相结构又转变为粗粒镶嵌组织。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很大。温度太高,一方面反应速率较快,会导致MCTP中芳环结构规整性变差,不利于炭化过程中间相有序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苯甲醛容易变为蒸气笼罩在CTP上部,不利于同CTP中的组分接触,从而影响苯甲醛与煤沥青聚合反应的进行。反应温度太低,聚合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改性反应的进行。因此,改性反应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150℃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得到的中间相光学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改性反应时间对中间相显微结构及各种结构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时间为7h,中间相中的粗粒镶嵌组织占60%,不完全纤维状组织和完全纤维状组织分别占30%和10%;反应10h时,粗粒镶嵌光学组织占40%、不完全纤维状组织和完全纤维状组织各占30%;反应15h时,粗粒镶嵌光学组织占20%、不完全纤维状组织和完全纤维状组织均占40%。因而,延长改性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中间相纤维组织结构的含量。图4为CTP-C和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150℃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得到的MCTP-30-10-C和MCTP-30-15-C的XRD谱图。可以看出,在衍射角25.6°出现了石墨晶体结构的特征衍射峰(002)峰,通过Sherrely公式计算它们的晶格参数[16]列于表2。由表2知,改性后中间相微晶的002衍射峰的晶面面间距d002均增大,结晶性有了一定提高;MCTP-30-15-C的芳环晶间有序度L002和芳香簇中的芳核片数M均高于MCTP-30-10-C,说明MCTP-30-15-C中间相微晶结晶度高,有序性较好。

2.2MCTP化学结构分析对CTP和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150℃下经不同改性反应时间得到的MCTP-30-7、MCTP-30-10及MCTP-30-15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见图5。从图5中可知,3030cm-1为芳烃C—H伸缩振动吸收峰[17],2920cm-1和2850cm-1为亚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594~1611cm-1为芳环C=C骨架振动吸收峰;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在2920cm-1和285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改性过程中芳烃分子间发生了聚合反应而导致饱和C-H键数目减少;对CTP而言,芳环骨架振动发生在1594cm-1处,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该吸收峰逐渐向短波处移动,如MCTP-30-15的芳核骨架振动吸收发生在1611cm-1,说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芳环的共轭程度增大。图6为CTP和MCTP-30-15(150℃下反应)的1H-NMR谱图,不同化学位移处对应氢的类型如图所示。容易发现,对MCTP-30-15,无论是HA还是Hα,其峰面积远小于CTP的峰面积,说明改性反应发生在芳环及α碳位置上。由1H-NMR谱图中有关信息计算出结构参数列于表3,MCTP-30-15的性质见表1。芳香环系周边碳取代率δ值的增大以和芳香环部分未被取代的氢与碳之比HAU/CA值的减少,均说明改性反应主要发生在HA位上,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共轭程度的。推测改性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如图7所示。在PTS存在下,富电子的多环芳烃受质子进攻易转变为亲电试剂,形成的亲电试剂可以同苯甲醛发生间位取代反应,其产物在酸性介质中仍可变为亲电试剂继续同其他芳烃分子反应,此过程不断进行,如此在HA位上发生了如图7所示的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