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定义

篇1

【关键词】城市屋顶;绿化设计;施工;养护

1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都以每年较大的增长率递增。经济的增长给人们带来了更优质的生活,但也引发了资源方面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大量的绿化已经被高楼大厦都占据,虽然有城市经绿化率30%的指标,但人们还是觉得绿化不够,尤其是,近年来,居住小区的建筑向高空发展,城市混凝土森林更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热岛效应”更加突出,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向屋顶要绿化的时候了。

2 城市屋顶绿化的设计施工

2.1 设计原则

首先,屋顶绿化设计要因地制宜,选取当地容易成活和养护的绿色植物,这样可以降低近期和远期费用;其次,要适当留出人的活动空间,高楼林立之中,给城市人群一个休闲和接近自然的新选择;第三,屋顶绿化要考虑景观效应,尽量选取长绿植物,不能因为季节更替影响建筑形象;第四,屋顶绿化设计要与建筑构造与结构相结合,减少额外支出。

2.2 屋顶绿化蓄排水层的设计

屋顶绿化蓄排水层的功能是调节绿化层中的含水量以及绿化土壤中的通气,从而提供植物正常生长的环境。当土壤具备良好的含水量以及通气量时,植物的根系就比较健康。蓄排水层可以将部分雨水蓄存起来,而将多余雨水直接通过屋顶的排水设施排走,因此蓄排水层中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材料,比如:泥煤以及陶粒等,主要是为了当气候干旱以及湿度较小时,可以借助于毛细管将水分传递到基质层。

一般情况下,蓄排水层可以采用蓄排水板,节能节资,厚度在30至60 mm为宜,如果完全依靠蓄排水层给绿化层的植物进行供水,则需要将蓄排水层设置的厚点,至少达100mm左右。此外,蓄排水层的水量不可以过多,防止绿化植物的根部过于潮湿,容易出现糜烂现象。

2.3 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

植物是否选择合理直接影响到屋顶绿化的有效性,我们在进行选择绿化植物时,首先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情况,特别注意的是当地乡土植物材料更适宜。选择的绿化植物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耐极端气候(耐旱耐晒、耐较大的的昼夜温差等),根系比较浅,能够抗风,生长比较缓慢以及养护费用较低等等。

屋顶绿化的植物一般都是直接暴露在太阳下面的,所以干燥、缺水是屋顶绿化植物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对应的养护条件,就必须选择极易耐晒以及耐旱的植物。如果基质层厚度不大,比如小于20cm,那么可以选择一些地被类植物,比如:白三叶、羊角芹、天人菊类等等。

2.4 屋顶分格缝及花池的设计

屋顶绿化的分格缝在进行嵌缝前应该进行清理以及规整方面的处理,可以借助于PVC油膏分二次进行灌缝。为了保障灌缝材料的耐久性,施工人员可以在分格缝处贴上200mm以及120mm的PVC卷材,可以采用二胶二柔,具体如图2-1所示:

此外,如果屋顶绿化需要设计花池的,可以将花池砌筑600m左右的高度,而花池的侧面应该留有60 60 mm孔洞,并在洞边旋转一些砂砾石,可以有效防止泥浆的流失。接着,放置150mm的厚珍珠岩,并铺玻璃纤维布,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个玻璃纤维布的搭接长度不能小于100mm。最后一步就是进行钢筋混屋面楼盖的现浇,当满足强度时就可以进行基质的栽培。严格控制荷载值就可以进行花草的栽植了。

3 城市屋顶绿化的养护分析

城市建筑屋顶的绿化建成以后,日常的养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地面,屋顶的更新以及换栽相对困难,而且屋顶场地不大,处于强风、缺水以及少肥的状态,所以在养护方面更需要精心。

首先,养护人员要做注意屋顶绿化植物生长的情况,特别是对于生长不良的植物应该进行及时的处理,比如:适量的浇水以及施肥;经常性的修剪;清理落叶;改善排水;更换枯萎花草等。可见,屋顶绿化的特殊性注定了需要定期性的检修以及相关灯具的保养,否则屋顶绿化的持续性就较难经受考验。

其次,如果屋顶绿化采用的是拓展型的,那么种植时应该考虑到空间的预留问题。比如:景天科植物,由于其抗旱强,不需要养护人员经常浇水,否则反而会造成倒伏现象。相对于地面,屋顶风大,水分蒸发也快,尤其当夏天时候就应该注意补水,并注意杂草清除,否则容易造成“入侵”,将景观植物挤掉。

另外,根据屋顶绿化的类型,作为休息、游览场所,管理工作要求有园林绿化种植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来承担,主要的植物管理工作有施肥、灌溉及排水、除草、整形修剪、补充人造种植土、防寒、防风、设备检测、环境清洁等,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屋顶绿化的良好状况。

4 总结

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绿色植物的生长范围也在不断地普及。总之,屋顶绿化,从设计施工养护各方面都要加以关注,设计不好,不能持久;施工不好,麻烦不断;养护不好,终将衰败,当然,政府相关政策扶持也很重要,可以象控制绿化率那样给建筑的准建条款里增加屋顶绿化的规定。这样,城市的面貌将会大为改观,城市发展也会更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唐斌,韩冬青.城市建筑复合绿化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

篇2

【关键词】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目标成本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因素于一体,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具有以客户为核心、以模块化设计和零部件标准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为支撑、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以敏捷为标志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与其他生产方式的成本优势、成本战略目标定位、生产作业系统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目标成本设计。本文试图在分析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成本优势、成本战略目标定位、生产作业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目标成本设计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成本优势

大批量定制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其目标是人人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从而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但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如下特性应引起重视:大量定制生产的实现形式是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因此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基本型,这些基本型被生产出来后就暂停其增值活动,以规格、体积和价值有限的通用半成品形式存放,当收到客户订单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活动。大量定制的产品能用较少品种、规格的零部件拼合成客户需要的多样化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减少由于供需不一致而导致的销售额损失。这种方式还能缩短交货提前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不确定性,减少企业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批量定制生产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大批量定制产品配置设计技术和大批量定制生产运作管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因为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和目标是产品。建立合理的产品平台和产品结构模型,是实现大量定制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合理重组产品结构和零部件,充分利用大批量生产模式的低成本优势进行生产运作,是实现大量定制生产目标的保证。大量定制生产就是将个性化和标准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让顾客只支付大量生产产品的费用却获得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条件下要想让企业和客户“双赢”,关键在于如何将顾客的个性化产品转化为标准化模块。个性化产品转化为标准化模块后,运用大量生产方式生产标准化模块,通过对组件的合并和修改以形成个性化产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该生产方式下成本降低效应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第一,大批量定制生产的实现形式是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因此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基本型,这些基本型被生产出来后,就暂停其增值活动,以规格、体积和价值有限的通用半成品形式存放,当收到客户订单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活动。相对产成品而言,半成品的体积、重量、规格、价值都要少得多,库存、运输的费用和可能的差错会被减少到最低程度,这就降低了库存与物流成本。

第二,大批量定制产品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方式,在基本型基础上发展变型产品,以此扩大了基本型产品的适用范围,能用较少品种、规格的零部件组成客户需要的多样化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减少了由于供求差异而导致的销售额损失。

第三,大批量定制采用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将产品基本型按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然后根据客户订单的独特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低成本的完成产品的差异化生产与交付过程,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缩短了交货期。

第四,在大批量定制企业中,企业的存货基本上是以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形式存在,占用资金少,适用面广,既能迅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又大幅度降低了存货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大大减少了由于产销不对路而带来的存货损失。

二、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个性化为中心的成本管理,其目标是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客户的个性需求来设计、生产和交付产品,产品成本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筑入”。所以,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的一切思考方法和改善方略,归根结底必须与产品模块化设计的灵活性与成本经济性紧密结合,所有判断的标准要视能否满足顾客的需要来决定。因此,大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可从行业、市场、生产三个层面来考虑,遵循以下逻辑进行设定。

(一)企业行业层面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通过对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替代品、价值链和成本动因的分析决定固守所在的行业。所以,在选择总体竞争战略时,一般选择稳定型的竞争战略,采用的是以差异化为主的行业竞争战略。也就是说,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行业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应该是,追求商品或者服务的差异化,快速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需要,并按照不同顾客的需要将产品成本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以最经济的方式“筑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稳定型的竞争战略,进而固守住所在的行业。

(二)企业市场层面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设定了适应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目标成本以后,企业在市场层面的战略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针对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差异性以及企业的实际制造能力决定产品组合,并在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和企业设计制造能力的最大利用之间达成平衡,同时分析产品质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费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并保证适当的质量水平,以获得尽量多的收益。因此,企业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市场层面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标为:以企业行业层面的差异化成本战略为基础,以自身的特色产品为依据,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基础上,固守产品单位模块平均成本最低的理念,设计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目标成本。

(三)企业生产层面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设定出适应企业行业和市场战略的目标成本以后,通过对企业产品所处的市场环境、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自身能力的分析,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把顾客纳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来,将产品进行最佳的模块化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层面的模块化半成品目标成本进行再设定。在满足顾客需要的不同产品变异类型中,对最终商品进行成本的再次设定,即商品选择哪些功能模块还要进行最终的成本竞争战略选择。在设定时,坚持“以大量生产的成本水平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或服务”为宗旨,针对不同顾客对产品功能提出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最佳组合,使顾客满意。一方面要采用价值链和成本动因分析法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采用成本企画和作业成本管理确定产品各模块的目标成本;同时,还要采用预算管理、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对产品各功能模块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成本战略目标定位时,在行业层面,选择以稳定型为主的竞争战略,采用以差异化为主的行业成本竞争战略,以“迅速满足顾客对商品或服务需求的差异化”为目标;在市场层面,以行业层面设计的目标成本为基础,以迅速快捷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为指导,以“产品单位模块平均成本最低”为目标;在生产层面,继续以差异化战略为指导,坚持“以大量市场的成本水平为提供顾客满意的商品和服务”的宗旨,按照顾客需求要求选择成本最低的合适模块进行最佳组合,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三、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生产作业系统的特征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模块化设计、制造和装配尽量降低营运成本,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在满足产品外部多样化和减少产品内部多样化的对立和统一中发展的技术。这种制造技术不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的简单变化,而是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导致的客户个性化需求出发,按照顾客的不同要求重新设计和制造并进行装配以便销售。在这一过程中,客户需要企业提品的多样,而企业又可能因为产品种类过多而影响效率,需要尽量减少产品加工的种类。在这种矛盾运动下,企业引入了一些新的理念,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尽量使产品关键部件的功能和结构相似,并使之能在不同型号的产品中通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新的开发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生产出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多种产品,既能使顾客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又能使企业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价值增值。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在大批量定制技术当中,一共涉及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个性化制造、装配、管理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其中设计又是大批量定制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和装配。设计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使设计确定的模块最大限度的相似和可重用。因此,在设计阶段,企业通常需要按照图2所示的思路来安排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生产作业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一)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的生产

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生产起点,重视物流平衡,要求上一道工序设计完成的零部件可以立即进入下一道工序,最终装配成型,实现产成品零库存。依靠看板形式传递工序间的需求信息,生产中的节奏可以人工干预和控制,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

(二)全面质量控制

强调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尤其是在设计和制造阶段,重视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组织设计人员与生产人员一起协作,尽快解决,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三)模块化生产

企业按照产品的构成模块安排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资源分配。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服从安排,而且要积极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团队的组织主要根据业务关系划分,团队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业务,建立快速反应的团队;随着不同团队工作的开展,企业物料等资源也随之进行有序流动,其价值随着产品的形成逐步“筑入”。

(四)快速响应的并行工程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企业已经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实现了设计的模块化,能够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客户提交订单以后,设计部门迅速根据其需求进行“个性化”变异的同时,生产车间已经按订单派生的指令开始了“通用型”部件(或模块)的生产和“个性化”部件(或模块)的生产准备,在设计部门提交个性化模块的设计方案后,生产部门就全面启动个性化的所有相关生产活动,最后总装完成,并转入销售部门进行后期处理和产品交付。

(五)特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生产流程一般要采用模块化生产的柔性制造技术、准时制生产管理技术、看板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多种生产管理技术相结合。

四、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与“筑入”

(一)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对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以行业层面、市场层面和生产层面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为基础,以“迅速满足顾客对商品或服务需求的差异化”为目标,从顾客、产品设计和生产作业等维度进行。

1.顾客维度产品目标成本的确定

从顾客的维度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要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以顾客所需产品的价值来确定其市场目标成本。只有按照顾客个性化需求实际发生的成本,才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所以,在顾客维度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首先是对顾客所需产品的功能模块进行定位和分解,分析产品的主要零部件成本和总装配成本及顾客愿意承受的价格等;其次是确定该产品的价值流和成本流,并对其成本进行分解,参考市场能承受的目标成本来进行产品的装配和成本“筑入”,并及时消除浪费。

2.产品生产维度的产品目标成本分解

这里的产品生产维度包含产品进入生产(开始加工)程序前必要的个性化设计过程,以及生产(开始加工)过程中的制造和装配两个阶段。因此,生产维度目标成本的分解应从产品的再设计和生产两个方面进行。其一,产品再设计维度的目标成本分解是产品的价值流和成本流流动的起点,设计应当使其在后续的加工和装配等阶段没有中断和迂回。产品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功能模块划分的合理性:一方面从物理的角度,各模块所包含的功能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各模块的价值分配要相对合理,核心模块应当加强整合。这有利于核心竞争力保护也有利于整体降低产品成本,其它模块和零配件、包装则可以设计多样化,价值含量适当减少。同时,产品的设计应考虑到让顾客拉动价值流,也就是说由下一工序告知前一工序具体的需求,依次向前下达生产的指令,这时生产的下一工序也是前序的顾客,否则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是最终顾客需要的产品,这就造成无效生产和浪费。其二,产品生产维度包括制造和装配两个主要生产过程,此时的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主要是把设计过程的目标成本分解为各种零部件级的制造目标成本和装配目标成本,再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再将各类零部件级制造成本和装配成本分配到每项作业上,形成作业级的目标成本。对顾客没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应及时进行删除。

(二)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产品目标成本的“筑入”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对产品目标成本进行 “筑入”时,主要用到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成本管理工具。

1.目标成本管理工具

利用目标成本管理工具对产品目标成本进行再设计、制造和装配等不同维度的分解,对产品的再设计、制造和装配等各项具体作业进行分析与设计。

2.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工具

利用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工具对生产产品的标准“通用模块”和作业进行标准的制定,形成标准作业成本,并对产品“个性化模块”的零部件和各项具体作业进行成本“标杆管理”,以实现这部分成本的“瞄准”或成本“维持”。

3.质量成本管理工具

利用质量成本管理工具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结合看板控制等工业工程技术,对产品成本进行“筑入”。利用责任成本管理工具建立成本中心,通过目标责任成本的制定、实施、控制和考核,对产品“成本工程”进行验收和评价。

4.作业成本管理工具

利用作业成本管理工具对生产产品的所有作业进行作业的优化和选择以及作业共享,对各项不必要的作业成本进行减少和消除。

综上所述,通过将产品成本的“设计”、“瞄准”、“改善”、“筑入”的结果与“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为特征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为中心,将各方案与成本降低水平或成本效益提高的标准相比较,进行“成本工程”验收与评价,对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成本工程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为下一次大批量定制的“成本工程”实施奠定基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成本工程的方案配置流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荣烈润.大批量定制――2l世纪的主流生产方式[J].机电一体化,2005(1).

[2]祁国宁等.大批量定制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0-67.

篇3

关键词:水平定向钻;非开挖技术;管线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主要社会发展因素和制约问题,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燃气储运是保证人们生活健康良好发展的前提,更是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和社会功能和资源问题协调统一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关键性措施。能源发展和改革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国内外经济技术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结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经济、安全应用奠定了坚持的基础依据。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逐步完善,燃气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燃气开采和油品市场的开放,逐步成为企业家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形式,也是一项长期施工和管理分析的主要方式和管理应用方法。

一、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概况

1、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原理

在当前的社会中,水平定向技术已成为当前燃气管道施工应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安装于地表的钻孔设备进行综合分析,以相对于地面较小的入射角钻入地层形成先导孔,然后利用导孔设计直径所需要的大小方式来铺设管道或者排线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利用它的跟踪和指导作用。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完善和保证。管道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利用四种不需要通过传统开挖方式进行管道的排线和施工,是使用机械进行钻掘、排土及清渣,最终实现在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倒置率直和管道的埋设。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施工技术和工艺。这种施工技术的运用首先需要导航仪引导钻头和钻杆去穿越地层,更是采用在钻进当中的钻进方向严格管理,确保钻孔方向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分析。管道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铺管技术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通过采用水射流和切削式的成孔方式进行施工,并且能用接头附近的电磁信号方式来控制方向,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铺设各种管径不大于1m的管线,当时其在管道铺设的过程中长度较长,而且控制方式和管道铺设质量要求日益精确,即使在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的地区,也可以在施工的时候保证针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较低,成为影响施工技术领域的关键因素,当然,由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且在施工的时候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法的不成熟,比起世界各个先进国家来说无论是在研究方式和施工工艺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和差别,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良好控制与完善的管理是当前施工的主要重点形式。

2、水半定向钻进技术的优势

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施工占地面积比传统开挖式小,对地面交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也比较小。而且使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会随意破坏地表,使地表的使用寿命更长久,也不会破坏绿地,不污染周围的环境,这些优势决定了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更适合施工点在繁华的市区或者文物古迹保护区。最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施上精度也比较高、人力和财力损耗比传统技术低,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水平定向钻机系统简介

水平定向钻机由钻机系统、动力系统、控向系统、泥浆系统、钻具机辅助机具组成。

钻机系统:用来完成钻进和回拖过程。可以改变转盘转向和输出转速及扭矩大小,以便于不问作业的不同要求。动力系统:可以为钻机系统提供钻机动力。控向系统:它是引导钻头正确钻进的方向性工具。泥浆系统:泥浆系统町以为钻机系统提供合适的泥浆。钻具及辅助机具:是钻机钻进中钻孔和扩孔时所使用的各种机具。

二、燃气管道中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l、燃气管道中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施工前的准备

地下三有管线的勘测施工之前必须要先确定地下是否有管线以及管线的位置。并且依此设计出合理的施工钻孔轨迹。注意铺管材料的选择铺管材料的物理性能应从质量密度、抗拉强度等方面来选择。燃气管道采用三层PE结构外覆盖层和伞线涂层采用加强级防腐,焊口采用热缩套进行补口。

2、燃气管道中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施工装备

钻机钻机应该根据工作位置的不同分为坑内始钻式和地表始钻式。水平定向钻机水平定向钻机的丰要技术指标足钻机的最大扭矩、轴向最大回拖力。水平定向钻机有大中小型机之分,这需要视工程对象来选择。施工设计参数这一过程需要注意钻近角和曲率半径的确定和施工地覆盖层的厚度。地质调查地质调查丰要是包括探孔数量和探孔深度。探孔数量是依据地质状况是否单一来确定的。

3、燃气管道中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施工的关键技术

水平定向钻进轨迹设计水平定向钻进轨迹设计是施工中成败的关键环节,是施工过程中具体操作的理论指导。导向孔轨迹导向孔轨迹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地下管线、地质状态、水文状态、地表环境、铺设物材质、穿越物深度以及长度等因素。

三、燃气管道中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应用的常见问题及方法

l、水平定向钻进机器日前的发展方向一直朝着高性能、大功率的方向发展,体积普遍较大。解决方法是:根据施工地点和具体要求来选择灵活的钻机尺寸。

2、在水平定向钻进施工过程中,因为地下地质的条件复杂,回拖管道时燃气管道表面很容易划伤。解决方法:将导向孔直径扩大于管道外径一倍以上,可有效避免孔壁对燃气管道的表面划伤。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燃气管道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总体看来,我国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一项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效益好的施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管道建设中不得不挖开地表或公路的现象。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是不甚成熟的,我国需加大对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力度,认真总结各例施工经验,同时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使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更好的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篇4

关键词:屋顶绿化;城市建设;综合效益

随着城市不端发展,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人口密集区不断增加,使城市的水、热、平衡和大气运动状况发生变化,这些在城市高密度发展形势下产生的负面生态效益,使人们不得不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建筑物的第五立面—屋顶。

屋顶绿化是集园林、科技、艺术为一体,合净化、美化、绿化于一身的城市生态效益环境建设工程,它使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善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它的发展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屋顶绿化的经济效益

1.1 保护建筑物的作用:保护屋顶结构,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1.2 节约能源:建筑物室内的热能10%—70%来自屋顶,采用种植屋顶的室内冬暖夏凉。

1.3 节约城市宝贵的水资源:主要针对北方地区的佛甲草绿化屋顶,因为景天科的佛甲草非常耐旱,其它植物种植在北京的屋顶上耗水量比地面绿地高4-5倍。

1.4 节约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可充分利用目前大量闲置的面广量大的平屋顶,采用佛甲草屋顶绿化。其它植物由于覆盖土厚,绝大部分屋顶荷载不到要求,而不可能大面积实施屋顶绿化。

1.5 促进旅游观光,宣传、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大面积实施屋顶绿化,可以提高绿化覆盖率、绿视率和城市景观水平,美化俯瞰景观。

2 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

2.1 缓解周边气候,改善城市环境

大面积推广实施屋顶绿化,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空气,减少屋面的二次扬尘。屋顶绿化净化空气的作用受到了北京市环保和园林部门的高度认可和重视,已连续几年拨款委托我们在西城区进行屋顶绿化试点,2005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开始在城八区试点推广;屋顶绿化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创造一个天然氧吧;还可以吸纳噪音;增加空气的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吸纳百分之二十至九十的天然降水,减少城市径流,减缓城市洪涝灾害[1]。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城市内的生物生息空间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扰乱当地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使很多当地固有物种消失。绿色屋顶涵养充分的水土能形成人工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生物气候缓冲带,为建筑系统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舒适标准;同时提高建筑系统生物组成的多样性,为鸟语花香提供现实的土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来自巴塞尔和伦敦大量植被屋面研究也证实,良好的设计植被屋面可以成为濒危物种的补偿栖息地。

因此,大面积屋顶绿化的推广实施是人们对自然生态被人为破坏的一种补偿,这是人类的一种责任,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北京为例,如果北京城区的平屋顶都实行绿化,人均拥有绿地面积将增加50%。无论是造价昂贵的“平改坡”美化环境工程还是在老城区通过拆房建绿都不具有如此的生态和社会效益[1]。

3 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屋顶绿化常见的问题

3.1 选择绿色屋顶建造的类型及屋顶建筑结构荷载

由于环境特殊,屋顶绿化应有别于一般绿地。而根据屋面荷载能力的不同,屋顶绿化一般分为拓展型、半密集型、密集型。在选择时,一方面针对城市旧的建筑物,由于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和开发者没有预见到未来绿色屋顶的建造,过去的建筑结构荷载大都无法承受一个拥有大量土壤基质和大型植物的密集型屋顶花园的重量,因此只有采用薄土层种植,选用苔藓、草本、景天属佛甲草或肉质植物的拓展型屋顶绿化才较为合适。而另一方面,新的现代建筑物的屋顶在条件允许时应该在设计时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屋顶花园的荷载。

3.2 栽培基质与植被的选择

屋顶绿化的品质和功效主要体现在于适宜植物匹配的正确基质上。一个有效率的,轻质基质必须满足植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所在地的暴雨水文气象地理等特性的需要。

从功能上考虑,用于屋顶绿化的种植基质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固定植株;第二,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第三,有一定的化学缓冲能力,如稳定的氢离子浓度、处理根系分泌物、保持良好的水、气、养分的比例等。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到植物成活率、屋顶荷重、价廉物美等。

植物选择应遵循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为主。选择须根发达、易移植、抗污强、生长缓慢的植物,同时要切合当地的植被规律。

3.3 绿色屋顶的设计及实用性

在设计绿色屋顶前,应对屋顶的承载力进行测算。多注意绿色屋顶的定位、阳光、风、窗户、门和可利用的空间等因素。绿色屋顶的设计建造涉及到房屋的环境景观、结构安全、防水抗渗、卫生、消防、抗震、养护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应该合理有序地进行,对单位、个人的行为应有所约束、有所规范,以免留下隐患。同时应体现出实用性,事先考虑到对屋顶功能使用上的定位,如不上人屋顶和上人屋顶,拓展型屋顶和密集型屋顶的区分。并考虑设置宽阔的边缘扶手,尤其应考虑到儿童的使用安全问题。同时,建筑物的墙体有很强的承载力,可以在绿色的边缘地带放置较高的植物和容器盆栽植物[2]。

3.4 绿色屋顶的供水和排水及养护管理

绿色屋顶主要以收集雨水为主,旧屋顶灌溉系统不足,增加了屋顶绿化养护的难度。而土壤中储存的水量必须能随时满足植物根系的需要,避免植物在长期干旱时萎蔫。采用排(蓄)水板,可有效地取代河砾石滤水层来排水,省时、省力并节省投资。并且工期可以缩短至原来的1/100,屋顶承重也大大减少至原来的1/300-1/200不等,滤水层的重量仅为1.30kg/m2,成本也节约了一半左右。

绿色屋顶建成后的日常养护管理与在屋顶上植物材料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在屋顶上植被更新或换栽比地面上要困难得多,植物的立地条件比其原生长之处也要恶劣许多,如场地狭小、强风、缺水和少肥等。所以,要采取各种不同于平地绿化的管理措施,管理上要求更加精心、更加细致。

4 结论

由此可见,屋顶绿化是改造城市生态的重要途径,利用和推广屋顶绿化,形成城市的空中绿化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索云艳.浅谈屋顶绿化的规划设计[J].北京农业,2010年第30期

[2]范?科特姆.建造屋顶花园常见问题的处理[J]国土绿化,2007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李恒威,男,1979年3月生,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环境设计、生态建筑方向研究

篇5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定义;关系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城市面貌、规划布局、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其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城市设计并不直接设计建筑,但是却对其区位、布局、功能、形态,包括体量、色彩、质地及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要求。对于城市设计的定义,很多人也存有不同的看法,也有部分人认为城市设计是人类诸般设计行为的一种,其目的不外在将构成人类城市生活环境的各项实质单元,如住宅、商店、工厂、学校、办公室、交通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等加以妥善的安排,使其满足人类在生活机能、社会、经济以及美观上的需求。但是目前被人民普遍接受的说法还是前者。

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开始建造之前,设计者依行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全面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并用文件和图纸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建筑设计侧重基地范围内建筑形体的详细处理,包括使用功能、三维造型、内外空间、体量、材料、色彩等,对基地之外的城市空间的考虑较局限,既有设计要求、资料条件等的客观原因,更有设计思维和方法的主观原因,另外,从社会现实情况看,建筑设计是向业主或开发商提供的一种服务,实现私人利益的首要性往往限制对公共利益的深入考虑

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一)共通性

从物质这一层面上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比较关注实体、空间两者的关系,但是其中也有细微的区分。建筑设计的工作范围是建筑立面以内的实体和空间效果;城市设计则侧重建筑立面以外的外部空间环境。因此,建筑立面既是建筑的外壳和表皮,又是城市空间的“内壁”,所以,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是内外交融、隔而不断的,两者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如果用一张城市设计的平面图来观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好比图、底的关系。环境建筑是城市空间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城市中,建筑物的材料、体量、尺度、比例、造型、色彩、空间等对城市空间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建筑之间只有组成一个有机群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空间作出贡献。而城市设计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应与规划设计一起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完整的工作,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同时,建筑包围着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也围合出建筑形态,它们是互相衬托、相互围合的关系。

(二)本质上的差异性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城市设计是解决“线”和“面”的问题,而建筑设计主要是解决城市中“点”和“面”的问题。建筑设计是对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或一些建筑群体进行考量和设计,而且必须考虑建筑自身的功能、形式、建筑的使用者以及和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环境,更倾向于建筑形象的自我表达,以突出建筑师和业主的形象。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协调好,因此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把握。

(三)发展趋势上的结合性

1.建筑设计向城市化、巨型化、公共化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不断追求更方便快捷的生活和更高品质的生活,因此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改变,建筑设计中出现了多样性的建筑功能单元。在城市中,建筑是城市社会生活的物质化表现形式,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多样性及其内在联系决定了城市建筑功能单元之间的多样性及其必然联系。20世纪60年代起各种建筑综合体在欧美城市复兴运动中兴起,给需要综合解决多种功能问题的使用者带来了不少方便。综合体的建设从简单的功能叠加(如居住商店)发展到以职能体系划分的各种主题综合体(如交通枢纽综合体、文化娱乐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我国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就是一座集商务办公、会议、商城、展览、酒店、公寓、娱乐、停车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商务办公综合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出租率。各种综合体主题建筑的兴起,导致了在建筑设计中,单体和类型的概念被日益突破,建筑愈来愈多地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建筑的尺度也日益加大,由人性尺度渐而向超人性尺度转换。高效率的工作状态给人们带来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人们迫切要求提供大量的城市交往空间,以消除乏味、枯燥,从而也为建筑设计不断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建筑应突破其自身功能,日益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职能。例如,在建筑空间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为城市的集散枢纽,屋面成为城市广场,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咬合、连接、渗透。因此建筑设计在社会环境形态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城市化,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

2.城市设计向室内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设计室内化是立体化城市设计的必然结果,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早已将各项城市设计的分项系统纳入其中。香港万国宝通银行大厦,它是其中环地区最后的可供大规模发展的地段。其设计思想一方面考虑建筑形态对周围建筑的呼应关系,另一方面在建筑内部,考虑整个城市公共活动领域的衔接与连续,使其成为真正的“城市连接体”。法国巴黎德方斯新城东区,在占地750平方公里的地域上,采用了车辆与行人完全分开的规划。在东区的至西到东的轴线上,建设了三层交通通道。地面层是一块900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板块,将过境交通全部覆盖,板块上面是人行道和居民活动场所,板块下面是公路,再往下是地铁。其德方斯新城东区在设计和规划上不仅是对城市与建筑职能协调发展的大胆尝试,使人们能够通过便捷的各类交通方式直接进入建筑内部,而且对地面创造出了四通八达的步行系统,为人民提供了满生机的休息娱乐空间。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城市设计正向建筑设计的方向深化,而建筑设计也向城市设计的方向上扩展,开发出一套城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综合系统,成为城市领域和建筑领域间的一种“中间领域”,通过这个中间领域,可以使建筑与城市之间默契结合、相互作用。冯金龙、韩冬青在《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一书中写到:“整体设计意味着城市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设计过程是不可分离的,建筑和规划应该成为城市发展计划中一项完整的程序。城市·建筑综合体系的内在联系即整体的内部结构是多样的,因此也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待其形态设计过程。”在这里,多层次意味着建筑师、规划师、城市设计师三者的协同运作,同时也保证了各角色广阔的创作领域。

在设计领域中,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是两个有着共同交集的设计集合,它们在许多观点和理论上是有共通性的。但是,由于二者在城市建设中,处在不同层面,担当着不同角色,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往往会产生矛盾。只有认真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实现建筑、环境、城市一体化的现代化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 袁怡.看不见的城市——解读辛克尔的城市设计及其建筑设计的城市性[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2] 毛刚,胡月萍,龙海凡等.从总体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全程解析——以遂宁市安居区规划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0,26(4):47-51.

[3] 张淑娟.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谈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社会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4] 布正伟,范强.高度整合中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临沂市新城核心区三位一体设计案例的运作与启示[J].建筑学报,2009,(12):7-9.

[5] 王迎霞.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篇6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空间形态;控制

城市设计导则又称为城市设计指引或城市设计准则,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城市设计导则都有不少定义,总体来说,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设计分析以及比较后的结果,经过了全面评价和确认。城市设计导则是控制城市设计的重要方法,也是将城市设计落实的工具,所以应该包括那些抽象化的文字条款来表述城市设计构想和意图,同时也应该有相对具体的具象技术性语言和图片。这样的话城市设计导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对于设计者的设计行为所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为后续的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工作的指导依据发挥出更高的成效。

1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内容

1.1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形成、改善并更新城市个体环境了,而是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并且具有层次的目标框架,它建立在社会各种建设需求之间,代表着公众的期望和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基础来指导充满了创造性的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功能作用发生了改变,所以设计师以及城市管理人员也应该将目光投向更多的领域,不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美学控制中,还包括城市的空间形态活力、经济开发利益等。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操作手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扩展,来努力实现城市设计目标。

1.2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特点

首先城市设计导则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一份优秀的城市设计导则对于自身表达的分寸肯定是掌握得非常到位的,不至于过于详细让设计师感觉有很大拘束,难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也不会过于抽象和概略,让设计师找不到重点而无从下手。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环境,包括街道、广场、高度、色彩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也在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以城市设计导则的实际出发点是形成良好的城市整体环境,需要把握的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非某个具体的要素。在城市设计导则出现的初期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各种要素规定过于严格,连道路宽度、沿街屋顶的坡度等都有详细的尺寸样式,并强制人们执行,这种严格的控制使得城市设计风格单一且乏味,在今后漫长的发展中,城市设计导则逐渐转为对总体空间环境进行宏观控制,而不再去控制那些构件尺寸等,建筑师摆脱了繁琐的束缚后,也有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创作。

其次是绩效管制和规定管制,其中绩效管制主要是告诉设计者“该如何达到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具体的设计以及达到该目标的途径并不严格控制;而规定管制则相对具体,为了达到控制目的往往使用限定具体对象的形式或是具体手段的方式,比如对某建筑物的高度、色彩和材质等进行规定。绩效管制和规定管制往往会同时出现在一份城市设计导则中,所以绩效管制为“导”,它为项目开发规划出一个设计范围并提供指引,而规定管制为“则”,它对重要元素进行强化,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设计元素。

2城市设计导则对空间形态的控制

2.1空间形态的控制对象

⑴建筑物要素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实体单元,建筑的形态对于城市结构肌理形态景观特征的影响是最大的,反之,城市的不断发展也会给建筑带来影响,城市的变迁会使建筑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城市的人口密度的增减和改变会对建筑的规模以及集合方式带来影响,城市生活方式的不同会对建筑的空间构成等产生影响。我们可以从各种微观角度来更深入的了解城市,比如建筑类型、布局规划、形态特征、高度、色彩、材质等,让城市更加适合人类的需要,因为城市设计就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产生新的设计,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单是设计这个物体本身,还有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⑵开放空间要素

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和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在国内外也有不同的定义,不过在城市设计导则中关注的主要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比如街道、广场、建筑之间的空地、公共绿地等等,导则对这些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划,进行功能布局、形态设计、尺寸控制和系统组织等一系列的规范,形成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准则。

2.2空间形态的控制依据

⑴审美需求

传统的城市设计对于审美经验较为看重,强调城市的建筑和空间视觉质量,而现代城市涉及的范围已经扩展了许多,像文化、政治和经济等众多内容都已融于其中,但是不变的是其美学属性。很多历史城市的城市设计导则会控制周边建筑物的高度,以便新建的建筑物不会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通过保存历史场景的方式来延续历史感和归属感,这就是从审美角度出发的控制方式。同时在按照审美需求进行城市设计时要注意普通大众的喜好,而不是只考虑设计师自己的品味。

⑵空间体验

建筑和城市从形态构成上来说都具有两个要素,即实体和空间,只有将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实现城市设计的目标,处理好建筑物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积极城市空间的创造,在城市设计中我们要尽量创造积极的城市空间,比如那些内容丰富、有安全感并且气候适宜的地方,对于那些难以完全避免的消极空间比如机动车道等,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或是借助交通政策等来让道路设置更为合理,对于那些可以避免的消极空间则更可以依靠城市设计导则的规范控制作用来消除。其次是重视城市建筑的尺度关系,在城市格局中各种建筑都存在着自身的尺度模数,如果某一区域内的建筑物尺度模数较为接近,那么城市肌理较为细致,反之亦然。为了保持城市肌理的和谐,在实际操作中会用容积率与建筑物最大高度管制相配合。

⑶功能需要

城市设计不仅要为居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最重要的是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满足土地的价值诉求,在不损害城市后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设计来提高其利用价值,比如立体化利用土地,通过复合开发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土地混合使用等等,都可以让土地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次是考虑使用这也就是城市居民的需求,令人感到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才是成功的,在现代城市设计导则中要考虑到这个方面。

结束语:

在城市设计中,审美需求、功能需求以及空间体验这三种需求往往是混合交杂在一起的,但是最终都是为了创造出更加环境优美、结构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设计导则正是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对城市空间环境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共同控制,从而完成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韦希. 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系统研究――武夷新区城市设计导则的思考[J]. 四川建材,2014,02:78-80.

篇7

关键词:城市公共景观;景观设计;发展;保护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设计的概述

1.1 城市设计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设计,又可称之为“都市设计”。这一概念的产生原因和存在基础依附于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关于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的社会背景,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以及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为人类打造一个舒适、健康、文明、生态、优美的,且客观存在的居住环境。城市设计的实质定义是指为了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按照拟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当下实际的社会生活、市民风俗以及建筑设计艺术等对城市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1.2 城市设计的发展

城市设计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包括城市建筑形态、景观设计、城市项目规划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设计这一概念的具体出现时间在 1950 年,那时的人们对城市设计的认识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不同学者对其的解释各有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查理士·埃布尔拉姆斯所认为的,城市设计是一种对城市形态和机能有着约束作用的规则,城市中所有建筑的结构和造型都应该按照其规则来修筑和建设;一种是由乔拿森·巴挪特所提出的,城市设计是城市造型打造的一项基本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本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展露自己的城市印象美和整体美;最后一种则是由富兰克.艾尔摩提出的说法,他认为城市设计只是人类多种艺术设计行为中的其中一种,其目的不只在于向外界展露自己的城市美,还在于将城市环境中的诸多建筑,如住宅、商店、工厂等进行妥善的安排,使其能够满足人类在生活、经济以及审美价值等相关方面的实际需求。

2 城市设计中的住宅区设计

2.1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居住者心情的影响

城市的住宅区设计宗旨是为了给住宅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以及生活为一体的、舒适的空间居住环境。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其居民的住宅区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人文性,因为城市的小区住宅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家庭所组成起来的,这些由实体的建筑物所堆砌而成的房子是居民的“家”,这个“家”承受和包含着所有居民的感情寄托。实际生活中的小区住宅不仅是为人们提供固定居所的一种空间形态,还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一个好的住宅区设计一定要将人文性因素考虑进去,站在人性化的角度,为住宅居民营造一个优美的、富有人情味的住宅环境,使居住在小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够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情,拥有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2.2 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

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院用地比例在 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 20 立方米 / 人 ~24 立方米 / 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的巨大。

3 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吞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

4 城市滨水地区设计的积极作用

城市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之中,滨水地区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主要对滨水地区的发展方向及其所能起的作用进行相关概述:

4.1 历史保护。主要针对至今仍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格局,保护历史风貌。

4.2 改造及再开发。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再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4.3 新区开发。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4.4 经济发展。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创造更多的的就业机会等。

4.5 空间整合。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5 我国植物景观设计现状观察和对其发展的一些思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渗透,城市发展的速度已经超出人们以往的判断力。伴随着城市成长,城市环境的建设还显得捉襟见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植物景观设计而言,目前很多已经完成的作品还仅仅停留在景观设计这个美学层面,对植物习性、群体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了解得还非常浅显而粗略。除了有一些现实的外在因素制约着设计者外,植物景观设计先进理念和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目前在国内也很薄弱,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审美取向一直在左右和影响着身边的植物景观设计。行走在道路旁,人们时常可以见到某些大树挂着吊瓶,或者只有光秃秃拔高的树干,枝丫全数削减,毫无美感,一言以概之,这些都是大树成风、反季施工惹的祸。归根结底还是人们期望立竿见影,忽视长期效果,片面地追求短期效应的结果。毕竟大树移植和反季施工应该是一种技术手段,在不得已的时候采用的工程措施,实在不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一种潮流。首先,这种做法违背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一棵树在幼年时期、青年时期和成年期耐移植和恢复生长活力的能力是逐渐降低的,其实,栽植一株小树并使它成活比绞尽脑汁用这种近乎残忍的方式来后期挽救要更经济也更稳妥。同时,自然生长的树木的树型也比那些“杀过头”的老爷爷们更美。

所以,这些处于边缘的树种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有节制、分地点选用,泛滥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景观效果,还会增添繁重的防寒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种植短期效应与后期的养护脱节忽视后期管养环节、设计不切实际的结果往往是为未来埋下了定时炸弹。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仅仅考虑了初期的设计效果,没有对植物未来生长发展变化给予充分的认知,同时,现实中存在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脱节也使得景观效果不一定达到了预期的标准,许多设计师还没有预见并重视树木在城市中不同场地、小气候及其他因素影响下的生长变化情况。

6 结束语

城市设计的内涵十分广泛,但无论如何定义,城市永远是设计的主体,城市的居民决定城市设计的一切。任何情况下,这都是不变的主题,在人类文明日益发展同时,我们不应该只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性化发展,才应当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底线和标准,高于一切的最高原则。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设计作用;城市设计控制要素;规划法律体系;规划实施;弹性控制

前言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两套控制和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体系,它们控制的内容各有侧重。城市设计通常以控制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为主,但在现行规划法规中并没有被赋予相应的法律地位,本文探讨在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体,以弹性形式增加若干城市设计中重要的控制要素,将两者控制内容和优势相融合,使其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同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和可控性。

1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别

城市设计通常指以城市整体或某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结合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并且对规划功能分区、街区的界面、建筑形体间关系、建筑色彩、公共空间、景观处理等方面作出一定的指导性建议。它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别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为地块性质、范围、道路、管线、配套设施、容积率等,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的三维空间性的系统设计。

2城市设计法律定位

两者所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控制的方面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国内规划界也逐渐对城市设计渐渐重视起来,逐步通过这种空间系统性控制方法指导规划设计的落实。但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或新法)的条款内容上我们无法直接得知与城市设计的条款信息,或者说法律没有对城市设计赋予法律的意义和具体技术的定义。《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对城市设计的技术手段予以肯定和提倡的同时,因为城市设计难以有效和规范的开展与实施,同时因为缺少法律的支撑,城市设计终不能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样予以落实,无法有效引导城市在空间形态、城市景观等方面有序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是不同的主体对地块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发而形成的。不同背景的开发商是城市开发里的主体,房地产的开发又是城市开发中重要的形式。所以开发商尽可能地追求高利润,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给出的指标条件框架下,将以各种方式去达到尽可能高的利益,所以这样必然会造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没有硬性规定的诸如建筑色彩、景观环境、街墙①,贴线率等控制要素的缺失,最后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形态将是杂乱无序、缺乏联系,无法真正达到城市规划的目的。

3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考虑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法律的效力,控制指标大多具有强制性,是指导城市规划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如果另外确立城市设计的法律效力,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两套标准与流程进行管理,将可能造成实际操作时管理难度增大,规划审批变复杂以、编制难度上升、调整程序繁琐等问题。所以笔者建议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体,在其基础上以非强制性内容的方式增加若干城市设计中主要考虑的要素,使两者有机的融合,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城市发展。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中增加如下的弹性控制要素的建议:(1)、开放空间,提倡在地块用地红线内建设全天候的公共开放空间,弥补高强度开发中造成的缺乏地面公共空间的情况。此类公共空间可以通过地块内部场地、建筑内部首层开放空间、架空层及屋顶花园等形式实现。(2)、建筑间口率②,通过该要素控制高层塔楼的空间布局,尽可能互相不遮挡,同时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3)、街墙连续度与贴线率③,通过此要素控制沿街建筑面的连续度和规整程度。鼓励形成整齐、连续的界面景观,鼓励建筑底层宜提供零售、餐饮、展示、休闲娱乐等商业、文化设施。(4)、建筑风貌,包括建筑风格、形式、材质等,通过此要素控制和引导形成丰富有致的城市空间想象。(5)、街墙退界区④,鼓励在形成较为活跃和宽敞的步行开放空间,宜结合建筑底层设置公共服务功能,提供餐饮、休憩、展示等设施。

如果地块的开发者在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满足上述的弹性控制要素的内容,将得到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方面的奖励,以鼓励开发者按照规划的引导进行开发,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和城市空间。(上述要素具体的控制体系及奖励机制需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地段及地块功能性质制定)例如在用地红线内(除建筑退界区)为城市提供永久性场地开放空间,无条件为公众使用时,该用地建筑密度可适当提高。

4结语

笔者认为将城市设计的要素加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控制体系中是为了加强两者的衔接及从各方面指导城市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景观、宜人的开放空间。使地块开发迈向更高水平,并鼓励营造更多更丰富的公共空间。从法规来看,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完善体系,而目前城市设计无论暂不具备独立的法律地位,所以在现在“法制”的管理模式下不能独立运作,无法通过从城市设计的方面知道城市的开发建设。基于这点笔者提出了上述建议,希望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能有机融合。

注释:

①街墙:指街道两侧地块内的沿街建筑立面。

②建筑间口率:地块一侧基地面宽与同侧高层建筑面宽之和的差值与该侧基地面宽之间的比值称为建筑间口率。

③贴线率建筑有效贴线界面的垂直投影长度(贴线率计算长度)与规划贴线基准长度的比值,以百分比计,不保留小数。

④街墙退界区:建筑红线与对应一边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区。

参考文献:

[1]王世福.试论城市设计的作用[J].规划师,1999,16(5):112-115.

[2]戴冬晖.试论城市设计的设计特征与管理特征[J].华中建筑,2009,27(05):133-135转139.

[3]陈宇,朱忠东.基于法规体系角度下的城市设计作用和地位探讨[J].中外建筑,2010,1:79-80.

[4]权丹.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研究.硕士论文,2009.

篇9

作为数据主要来源之一的城市规划设计,应当具有三维可视化效果和相应的专业属性信息。我国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鼓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三维仿真技术、BIM等新技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设计信息化软件的发展现状后,以实现城市设计的智能化、立体化、专业化为目标,研究集三维建模、三维仿真、审核分析于一体的智慧规划设计系统,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实用工具。

二、城市设计信息化软件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公司研发的三维图形规划设计软件多以展示功能为主,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一直依赖于国外软件,采用美国软件AutoCAD绘制二维平面,以Photoshop、3DSMAX、MAYA等软件做效果图。这些软件大都是通用的图形展示和三维建模平台,在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在各个软件中完成的设计成果相对独立,存在数据格式不兼容或转换困难等问题,使得设计成果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其次,所有软件均为通用产品,不具有或具有很少的专业属性,不能很好地融合我国城市设计领域相关的专业标准规范。最后,在城市设计中,以平面二维设计为主,三维造型仅为出效果图而作,大量的经济技术指标和实际建成效果没有准确的三维数据作基础,无法进行全面分析,在方案设计中,无法实现空间与属性数据在设计过程中的实时互动,无法形成直观生动的仿真场景。面对城市规划设计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研发新的三维设计系统,该系统应融合国家关于城市设计的标准规范,包含丰富的模型库,具有强大灵活的三维造型功能,设计过程可实现数图智能联动、渲染即时动态,设计成果实景仿真,使规划设计走向三维智能化,提升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智慧规划设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规划设计系统秉承直观、生动、真实、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规划设计理念,将三维技术与建筑规划专业结合,顺应了城市设计和方案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对现有城市设计信息化软件的有益创新。在关键技术方面,主要运用CAD/三维模型双向转换引擎、三维模型/GIS双向转换引擎、三维建筑自由造型、大场景三维渲染显示技术等;在业务方面,主要研究动态规划指标计算、三维状态下快速日照分析、规划约束控制分析、规划方案动态虚拟现实仿真等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探索数字虚拟城市的建设。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智慧规划设计系统在三维基础图形绘制、数据模型转换引擎、规划指标动态计算、规划方案辅助分析决策、城市规划方案三维仿真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该系统总体结构采用层次化设计思想,能够实现不同层次间的相互独立性,保障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主要由基础支撑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部分构成:

四、智慧规划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三维建模

系统提供功能强大的转换工具,能够快速将平面图形转换为三维模型。软件可通过对整张DWG图纸直接导入、复制局部图素粘贴到绘图区域以及在绘图区域中直接绘制源实体等方式,从DWG图纸中获取设计方案的“源实体”,完成源实体创建后,即可通过定义、绘制、图库引用和图类转换四种方式快速将平面图形转换为三维空间中的专业实体。此时,平面图纸中各类实体的属性也得以保留并准确转换到三维空间中,随着建筑的拉伸转换,相关的属性和指标将实时显示在窗口中,实现了图形和属性相互关联、即时互动。提供各类常规的三维造型手法,用户可对建筑形体自由地进行动态拉伸、任意角度切割、转角弧化等,可拼接塑造带属性的建筑,支持复杂造型的设计,对于架空、错层和变化性质等楼层构成均设置了简单易用的操作手法,所有造型均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三维建模定义过程快捷、简单、形象。

2、三维仿真

三维建模完成之后,通过三维仿真功能,可对方案的设计成果进行进一步渲染处理,使设计方案更逼真、生动。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系统针对建筑的外观,提供了丰富的材质库,用户可方便地进行材质刷贴,具有图片刷贴、纹理刷贴、涂料粉刷、纹理参数设置、纹理替换、材质模仿、建筑仿肤等功能。针对方案的细节,提供光晕、灯光、玻效、雾化、水效等功能,用户可设置方案的光影效果、各类实体效果,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针对方案的展示汇报,提供三维场景漫游功能,用户可制作视频集锦,进行视频输出,便于方案展示,此外还可以把仿真场景渲染成高精度的效果图。

3、审核分析

针对转换后的小区模型,系统提供了定性查询浏览、定量指标审核、规范检测、日照分析和失误检测等功能,审批人员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方案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输出各类统计分析图表。定性审核:包含查询浏览、图类控制、分类查询和透明对比等功能。定量审核:包含指标属性、用地平衡、经济指标、建筑属性等功能。规范检测:包含红线检测、绿地检测、间距检测、车位检测等功能。日照分析:包含动态位移、动态拉伸、等时线等分析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审批人员对日照时数的检测和方案动态调整。失误检测:检测分析设计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错误重叠,杜绝因此而导致的虚假指标现象。

五、未来技术展望

1、实现与三维城市的对接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技术已经运用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些城市利用三维技术与VR技术建立起了三维城市。三维城市直观呈现了城市的现状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民众对城市设计越来越重视,希望能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当下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遭人诟病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城市的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城市设计的整体美感,这些多是因为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造成的。所以未来的城市设计在做好微观设计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全局,我们可以把某一栋、某一地块的建筑设计置于三维城市的宏观大场景中,从体量、色彩与周围建筑的协调度以及各项专业的指标等角度,综合衡量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智慧规划设计系统与三维城市的对接能够实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城市设计与规划的综合考量,有利于保持城市建筑的协调性、风貌的整体性,促进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2、兼顾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与管理

如果说建筑、道路等地上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面子”,那城市的地下管线就是城市的“里子”,城市由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共同组成,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也应同时兼顾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不能只注重城市的“面子工程”。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内涝现象较为严重且普遍存在,城市的地下管线犹如城市的“血管”,它应保持通畅,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我们现在提倡的建设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都在努力为城市的地下管线减压,促进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未来的城市设计在做好地上设计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地下管线的设计与规划,从局部做好了地下管线的科学设计与建设,有利于达到城市地下管线全局建设合理性的目标。城市的地上和地下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两者共同协调发展,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与管理。

六、结语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前期阶段,需要经过综合考量,科学决策,因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设计与辅助决策是尤为必要的,智慧规划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将为城市设计提供严谨、科学的设计和分析工具,实现对设计方案的建模、造型、仿真、审核分析的一体化管理。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的今天,需要紧随时展的脉搏,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探索和运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城市设计的方法、手段,促进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设计与管理。

作者:许利峰 李美华 丁伟 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洛阳众智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庞可.三维设计技术应用及前景展望[J].电力建设,2003(05):24-5

[2]张俊.参数化的精细三维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6.

篇10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1 城市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1.1 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 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 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