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和核算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和核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监督和核算

篇1

关键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发展

一、会计核算的整体分析

1.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任何经济实体要进行经济活动,都要求会计提供根据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来的客观、真实、正确、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对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且将经济活动的内容转换为会计信息,成为能够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概括并且综合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核算是在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2.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从价值量上反映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经济的活动状况。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人们不可以单凭观察和记忆就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也不可能简单的由表面计算经济活动的深度信息。虽然有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但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是通过价值量来综合计算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所以单一的使用三种量度是片面的。所以,会计核算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数量以及货币。并且有其余的辅助计量,比如劳动计量。

(2)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经济活动没有遗漏;连续性要求经济活动进行产生的信息转换不能中断;系统性要求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揭示客观的规律。三者缺一不可。

(3)对全过程的反映、预测

核算会对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确实的反映,对不论是已经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核实,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经济活动一直处于动态的形式下,并且全过程都处于核算的反映中,对于企业是一种安全的保障。

3.会计核算的作用分析(会计核算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这里简单说明下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中,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小企业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重视小企业的数量,发达国家更是重视小企业的质量。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为社会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份额的国民财富。所以会计核算对小企业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中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基本运营,可以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使财务情况明晰化。

二、监督在会计中的整体分析

1.监督在会计中的有关概念

每一项经济决策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并且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运行。如此说来,监督就像是规定和要求,规范着决策的运行路线,监督着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2.监督在会计中的特点

(1)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事前监督

会计要对单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三种监督相结合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和有序进行。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分析;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之前就对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2)合法性、合理性

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都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条例进行,以保障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在企业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及重要性

核算和监督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在会计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更是密不可分。企业之所以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律的在市场活动中存活下来,核算和监督就是不小的功臣。核算和监督的存在就是企业的健康的象征,也是企业长久地立于世界之林的有效保证。简单的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就是建筑的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稳固。

一个企业只有真正的讲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结合起来,通过严谨的完全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为企业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组建系统的完整的,严密的会计监督将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不向外流失。在组建会计核算体系时,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必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企业已经完善好的会计核算体系为蓝本,系统的组建企业的会计监督系统,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会计核算为其发展创造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计监督保障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流失,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篇2

摘 要 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监督的充分发挥,本文着重提出四个观点来谈谈如何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监督作用:一是应制定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确保会计监督有章可循;二是应上下联动,合力构筑会计监督体系;三是会计核算中心应内外结合,营造浓厚的会计监督氛围;四是履行会计监督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 集中核算 会计监督 作用

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努力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著。因为一是会计人员能独立于单位履行监督职能;二是实现了事前监督,从源头扼制了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体现了“集中”的优势,一有制度出台,都能及时、全面实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还需兼顾公平、倡导服务。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监督作用,提几点建议。

一、统一标准,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最能全方位、第一时间地实施会计监督,只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作为依据。而现今,很多财务行为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有的规定不明确;有的现行的标准与实际有较大差距而操作性不强。这就急需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细化、统一的支出标准并经常更新(要细化到具体费用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项目经费的使用等),再借助会计集中核算自身的优势,相信全面、严格地履行好会计监督是没有问题的。会计核算中心也可以通过积极收集、总结日常会计监督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主管单位财政部门或通过财政部门向政府报告,在不违反上级有关制度、文件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经费支出标准。

二、上下联动,构筑会计监督体系

很多地方都是在县(市、区)设置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而其上一级政府没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而各县(市、区)在处理业务时也相对比较封闭,难于进行业务交流,不利于形成合力。这就需要为会计集中核算建立一个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向上,可以请示咨询、汇总问题;横向,各县(市、区)可以就具体问题及时沟通,统一监督口径。而在县(市、区)内部,会计核算中心要经常同财政部门各科室及其他财经纪律监督部门进行沟通,如核算中心应积极为财政服务,及时向财政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如提供预算定额数据,有助于合理的预算安排;对项目资金实施跟踪落实,有助于实施财政监督检查。财政也应为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提供便利,如细化预算支出口径,实施更合理科学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中心应及时公布政府采购目录,根据核算中心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等。

三、内外结合,营造会计监督氛围

1.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尤其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1)要加强他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增强会计监督的力量;(2)在具体业务方面,针对财会工作操作性、政策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应定期组织业务探讨和有关财经法规的学习;(3)加强工作岗位建设,通过健全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的制定,并采取定期轮岗,使各岗位会计人员既能较好地分工协作又能相互制约;(4)可使用否定报备制度(碰到认为违反财务规定不予受理的或相关规定比较模糊不好把握的应填写否定报备单提交集体研究)和内部稽查制度(即成立内部稽查小组,定期抽查各核算小组的会计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各岗位会计人员能依法、准确、公正地处理每一笔报账业务。

2.在同核算单位关系的处理上,应利用核算中心的资源优势加强对核算单位报账会计的业务培训,使其能把好报销业务审核的第一关;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知识和财经纪律的宣传,使其认识到单位负责人是财务第一责任人,应当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核算中心可以通过组织报账会计培训、座谈,发出财务建议书,利用对单位备用金、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等机会深入各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单位的业务特点,掌握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更好地进行会计监督,也能促使各单位自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四、及时公正,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

1尧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内涵及特征

(1)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内容。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是伴随社会保险发展成熟起来的,是对社会保险的内容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其理论渊源主要依据的是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和以马丁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健康经济学。

(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征。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主体内只有一个会计主体,但是在我国颁布的有关制度中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是不相同的,基金经办机构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所以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设,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二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的分列性。一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可收可支,具有结算功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银行存款账户既要开设支出户又要开设收入户。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支出户核算有关基金的支付及有关费用支出,该户除从财政专户存款中拨入款项外,一般只支不收。三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的特殊性。国际上会计平衡公式一般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资产=资本+负债”,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的独特性,它的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基金”,这样才能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

2、当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负债状况,不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支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到反映,只有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息时才支出,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准确记录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状况,不利保障基金安全。二是不能进行恰当的成本效益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国家财政拨款而收集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强制性、储存性、基本保障性、统筹性、特定对象性和增值性等特点。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当收入产生和款项到账的时间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入便不能说明经济活动的真实结果;同理,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费用也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活动的支付。

(2)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是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为依据,区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单独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等,并没有正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纳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当中。单独核算社会保险基金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作为政府托管基金的,归属政府会计的一部分。同时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纳入到政府会计体系中,也便于政府统一编制预算。

(3)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报表不统一,填报的会计报表既有人事部门的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又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企业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到了年终的时候还要填报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这样造成了会计核算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立专门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其他科目设制也不完整,难以满足社会保险会计核算的需要;三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存储、拨付核算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完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建议

(1)实现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实践证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弥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不足,满足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的需要,而且又能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增进绩效。

(2)将社会保险基金核算明确纳入政府核算体系。从属性上来讲,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公共产品的职能,所以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囊括到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这与社会保险基金本身的属性是统一的。在传统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开支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是受托责任的第一个问题。社会保险基金核算使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记录收支,可认为是核查政府履行责任情况的确切依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执行部门可以是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会计核算可借鉴西方基金会计的核算模式,即由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独立核算基金收支,独立编制会计报表,通过编制合并报表的方式将这部分基金纳入政府会计报表当中。在国家的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也应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

篇4

关键词:财会集中核算;国库收付制度;解决;问题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为全面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构建了“操作平台”。如何将财会集中核算制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效地融合起来,以达到建立符合县级财政管理功能的“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目标呢?

一、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要求及运作程序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在现有县级财政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健全的财政收入、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扭带,所有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需要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劳务以及其他办公支出的款项,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资金并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办公用品供应单位、劳务提供者和用款单位的管理制度。它是融合了会计委派制、财会集中核算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集成模式。

财会集中核算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构成: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在预算外资金还未完全实行收、支“脱钩”的情况下,暂时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二是收入缴库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三是支出拨付程序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因此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财政部门只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集中支付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取消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取消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小额现金账户,取消各类特设专户,取消各银行的“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为了解决取消“三户”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之后资金的“入口”和“出口”问题,所有税收收入、预算资金、各类基金、转移支付资金等一律进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各类资金一律进入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拨付一律从财政执行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直接支付。另外结合各单位的工作需要,实行“备用金核算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各单位发生的零星小额开支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一定的备用金限额,由单位自行支配,按规定到核算中心报销。

支付机构审核从财政集中支付账户中向收款人支付的款项,然后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因而财政集中支付专户每天清算结束后其余额为零,财政资金的日常结余资金都集中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之中。

通过对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解,我们认为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体制、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当前财政实践的一次重大财政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是会计委派、财会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机融合的一种科学、有效、成熟的复合型财政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地方财政动作相适应,符合县级财政管理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要配套实施并着力解决的八个关键问题

(一)科学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

细化现有预算管理职能,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机制。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现有的财会核算中心履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的职能。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实行收、支完全“脱钩”。现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只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征收与管理,收入按规定通过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然后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取消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将编制预算计划的职能划入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撤消预算外资金的资金分配职能,不再承担支出的核拨,将其对预算单位核拨支出的职责转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收、支脱钩,实现收与支的直通车。

(二)取消各类库外资金专户

现在有些地方在成立核算中心之后,无论是各预算单位还是财政内部仍然保留着部分资金专户,如各类基金专户,各类补助专户,社会救济救灾专户,扶贫专户等,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库外资金,与建立完善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解决的办法是将现有的各单位及财政内部的各类专户全部取消,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在集中核算时建立“账套”,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漏斗式管理,发挥国库单一账户的总阀门的作用。同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在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不要强令地方建立上下贯通、名目繁多的各类专户,避免给地方在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方面设置障碍。

(三)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基层单位)全部纳入财会集中核算范围中,以利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实施

对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整体推进,实行纳入的单位“一刀切”,不留“盲区”和“死角”。

(四)改变由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控制和对预算指标控制”

实行对预算指标控制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核机制,是与财会集中核算的根本差异。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时对资金的总量控制,只要单位的支出凭证符合规定,账上有余额,就理应办理资金的划拨业务,及时快捷的为单位报账,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会计核算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年初部门预算的计划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并进行明细核算,防止挤占、挪用和无预算拨款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实行资金总量控制与预算指标控制一肩挑。

(五)妥善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资金总量增加,资金的“聚合”和“裂变”效应得到发挥。但是政府在调控这笔为数可观的资金时,要谨慎动作,防止放大地方的可用财力,防止资金相互垫背而导致出现新的挤占、挪用等隐性财政风险,积极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否则,使用不当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成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六)取消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部分单位又另行组建的“内部结算中心”

尤其是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不能出现“中心”之外的多“中心”,要借财会集中核算制转型之时,将各种“内部结算中心”的核算业务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管理,斩断其“二次分配”甚至“三次分配”的渠道。

(七)修订、完善有关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配套的法律与法规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的保障。

(八)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众多的单位,复杂的手续,频繁的结算,加之还有许多需要传递共享的信息资源,将形成庞大的信息流,如果住处管道不畅,资金的缴入、划拨、清算诸环节将会严重受阻,无疑制约了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行。因此,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是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先决条件,瓶颈如不打通,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难以运行。

三、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效地融合了两种制度之所长,实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一)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继承和发扬了财会集中核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甩账、加强财务基础管理诸多优点,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过去在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单位从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记账、报账、开具拨款通知单以及与银行间的对账等繁重、复杂、固定、机械的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现在通过财会集中核算后上述工作一切由计算机来运行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甩账,工作效率成几十倍提高。同时也消除了财务管理上的“五多五乱”,即银行账户多,资金管理乱;票据种类多,资金收支乱;违规账目多,资金核算乱;环节层次多,监督审核乱;违法违纪多,支出管理乱的现象,使“五多五乱”得到了彻底清除,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这剂良方无疑解决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达到了综合施治、正本清源的功效。

(二)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解决了重复设立机构的问题

财会集中核算制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所包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这是财政部门多年来盼望已久,梦寐以求,来之不易的珍贵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这些可以充分信赖的准确、真实的数据,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去一直困扰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不细、数据库不实的假预算问题,通过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得到了解决,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高效、真实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

(四)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

通过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执行机构、各预算单位以及专业银行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平,廖群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探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篇5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集中性,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将会计档案和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预算并未发生改变,因而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也不会发生变化;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监督性。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的使用资金状况进行监督,进而维护企业的资金安全。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监督流程为:企业将所得资金先纳入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中心账户上,再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该账目进行核算,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最后,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能够保证资金核算和监督的一致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会计单位管理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向企业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和服务信息,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核算单位的依赖性特别强,将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不仅可以提高核算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能够有效改善核算单位自身改革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要求。会计集中核算是以会计监督工作为中心、以会计核算工作为具体表现的一种核算方式,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会计核算中心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的,因此,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为一身的机构。只有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统一,企业才能够达到会计核算的改革目标,会计集中核算也才能够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

新会计工作体系建立的客观要求。现如今,经济全球化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带来挑战,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下,现如今的会计核算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记账、报账工作,而是需要在准确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对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将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转变,还能够加快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速度,并能够使我国的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大潮下得以顺利改革。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具体做法

转变会计审核的重点,深化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指的是对各种票据进行审核,以此来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会计审核与会计监督上来,并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为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提供保障。

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保证会计集中核算效率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单位参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参与度高会为会计核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此外,还可以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因此,提高单位参与度可以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

强化会计核算的服务职能。相比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来讲,会计集中核算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它是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升华,因此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应该更具优势。为了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职能,并不断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优化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具体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并加强对资金和目标成本的严格审查,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刻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之进行快速处理。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1.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1)核算和监督所取得的业务活动收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目前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业务活动收入和接受捐赠等。(2)核算和监督发生的支出。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各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表现为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收支项目、规定用途、开支标准支付经费,或拨付下属单位所需经费。

1.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1)事业单位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仍与财政预算相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都采用预算会计的方法,不计算盈亏,不实行完全的成本核算。(2)会计核算及会计管理的内容复杂。从一个事业单位来看,既有预算资金的收支活动,又有非预算资金的收支活动,甚至还有经营性的收支活动。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的管理要求不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会计管理控制的方式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和管理方式的复杂性。(3)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容纳多种不同行业,不同行业间的核算有较大的差异。事业单位会计实际上包括了高等学校、医疗机构、科研单位、文化艺术团体等各个行业会计。(4)事业单位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实行双轨制。当在一个事业单位中既有营利活动,又有非营利活动时,对于属于营利活动的业务采取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成本、盈亏等一系列企业会计的做法;对于非营利活动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计算费用成本盈亏的做法。

2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财政记账缺乏法律基础

现行《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这在法律上就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并要指定会计人员。同时,《会计法》还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负有主管与监督的职责,而不是直接单位会计业务。取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单位会计业务,明显缺乏法律基础。

2.2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没有根本上解决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主要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恐怕在所难免。一方面是支出不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是通过报账员报来的单位单据进行账务处理的,会计核算中心只能审查会计凭证的合法性,而无法准确把握凭证的真实性,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会计核算中心就无法分辨和控制。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单位资产账实不符。

2.3弱化会计监督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是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国家会计监督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是基础环节。财政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对单位收支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但事实上实行集中核算后,这种监管职责很难实现。一方面是核算中心对单位监督的力不从心。首先是撤销单位会计岗位,等于取消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责,动摇了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其次单位报账员其经济利益与单位直接挂钩,二者很容易达成共谋来蒙骗会计核算中心;第三会计核算中心的一个统管会计要负责十几个单位的会计核算,整天要忙于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另一方面是财政对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的不现实。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归口财政部门管理,财政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违背了权力制衡的原则,财政部门如何有效实施监督,难度很大。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3.1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

鉴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尴尬局面,有必要尝试建立责任会计的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账会计其实充当着“出纳”的角色,并没有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但其地位都是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

3.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统一化、规范化,建立部门预算法制化

对于政府采购、人员工资等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直接支付制,而对于公用性的经费支出,需根据预算目标管理,写出详细的使用报告,并建立相关的责任人业绩考评机制,把责任人的工作实绩和费用消耗与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的目的。

3.3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

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建立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用款审批权限,逐步实现具体日常会计核算向财政监督、财政宏观调控转轨。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核算中心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监督管理的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背离了当初成立核算中心的初衷,单位会计档案的大量集中存放,带来了大量的管理问题,既不利于审计部门审计,也不利于调动单位筹集资金的积极性,同时也把核算中心摆在了矛盾的漩涡中。为尽快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会计核算中心应由办理具体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的填制,避免单位虚列开支,而不只是从形式上监督其合法性。

参考文献

[1]马成旭著. 会计可持续发展研究[M].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0.

篇7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

1.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1.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监督职能的强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增加了审核的关口,经各个关口审核之后还需将原始票据形成的会计档案,会计集中核算将每笔费用支出设在监督之下,有利于费用报销透明度的增加。

2.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的夯实与会计监督的强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改变了过去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会计人员又是财务审批人的状况,其它部门行使财务审批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财务审批与会计职能的分离,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

2.3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业务决策者与会计业务执行者分离,有利于会计工作人员了解事实,解决了会计秩序混乱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4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每笔经费进行了登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产管理的规范、收支管理的规范和结算程序的规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预算约束的强化,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

2.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2.1预算管理的特点。(1)预算管理的及时性。企业在每次进行重大投资和交易决策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前期的预算管理,并分析投资和交易的成本以及计量预算成本。会计预算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2)预算管理的信息可比性。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具备容易理解和可比性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化,还可以为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2.2企业核算的特点。(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企业必须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实质。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绝不能出现虚假、伪造和不实的信息以及证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都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应当与股东所得到的财务报考信息是一致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股东提高决策制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编制的基础。除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有主次、有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的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相对简单的则简化处理。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以部门为资金缴拨单位,通过各部门、单位在银行分头开设账户,实现资金的缴拨。这种分散缴拨方式难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筹调度,不利于国家对财政资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财政预算资金实行统一的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各单位、各部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的一种核算方法,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的一种新方式。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脱离人事、组织、工资关系,摆脱了因经济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会计监督之中。

2.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取消了各单位、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或部门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增强了预算约束力,有利于遏制腐败。会计集中核算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年度预算编制正常经费的分月用款计划,专项经费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将专项资金划拨给供应商。由此实现了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集中账户,在会计人员公开监督下进行,这样在一定程序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三、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使得领导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正确认识与看待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责与权力,以化解部门与报账委派人员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领导能够支持核算中心的工作,避免应领导认识不到位与不统一对核算工作健康发展造成的阻碍;让大家都认识到集中核算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腐败,以及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2.核算中心应当加强与各核算部门之间的联系,掌握和了解各单位正常业务运行情况,参与核算单位预算编制,听取各个部门所提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报账员对财经法规进行学习,促进财务报账员提高工作意识与业务水平,这样有利于保证会计业务的合理性与真实性,有利于核算中心更好的履行其监督职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区。

3.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会计工作人员应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财政法规,做到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财政法规,并努力提高综合素养,能够及时发现集中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向核算中心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4.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与规范,制定一个便于操作的适应会计业务要求的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让会计核算工作有法可依,让会计核算行为有章可循。目前由于核算中心设立的时间较短以及国家近来未出台相关制度,导致核算制度建设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健康发展。

5.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财水平,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大改革力度。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67-02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1 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剖析

1.1 会计服务职能的削弱

就核算单位来说,撤销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对集中核算单位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只能在支出合理性、发票真实性、报账手续健全等方面进行控制。可以说,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各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很多“自由”,完全丧失了财务自,始终处于被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状态,甚至是审批状态;一些大的业务活动事先都要与核算中心沟通,否则将难以实施,困难重重。当然,这也是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会融合到一起。因此,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都在抱怨,说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相当于单位又多了一个“婆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工作渐渐脱离服务职能而向监督控制方向发展,势必影响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核算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

1.2 职能定位不清,权利与责任不统一

(1)当审计部门对核算单位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问题双方互相推诿,本应双方共同承担,而核算单位报账员迫于核算中心的压力,被要求对审计检查相关事项签字认同。报账员只是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既不能代表核算单位承担责任,更不能代表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责任。在这种权利、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就为二者在日后工作中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2)由于职能划分不清,个别会计核算中心把一些根本不属于报账员工作范畴的内容强加给报账员,如编制会计报表、做年度财务决算、各类对外报表填制等。报账员从隶属关系方面讲应属于基层单位,从业务指导方面讲则应属于会计核算中心,这种关系时常令报账员同志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即两边都惹不起干受夹板气,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3)注重资金管理,弱化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进入中心管理后,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只管固定资产账不管实物,而核算单位只管实物不管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及时,致使资产账面数字不实,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1.3 管理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大厅式的工作方式无形中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相分离,会计核算中心成了“只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部门,核算单位应有哪些收入及收费项目并不完全清楚,甚至是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收入都“照单全收”。由于工作条件所限,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机会受限,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了解,资金账务处理与生产业务活动很难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在不了解单位生产业务活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中心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只能是对原始凭证形式上的审核,而对原始凭证有关内容方面的实质性审核几乎是不可能的,不难看出,这种脱离单位实际情况单纯进行的封闭式的会计核算,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新体制

在建立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将预算单位的报账员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履行报账会计职责。这一做法可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在部分重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报账会计负责预算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同时负责预算单位资金收入和财产物资台账的登记管理。报账会计应持证上岗,并赋予其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核对会计信息、向会计中心报账并说明预算单位经济业务和票据的真实情况,以及对预算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领导审批前的审核等相关职责。

2.2 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应当明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预算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职能已经转移,但是预算单位内部的理财机制、资金支配和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变,单位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和支出审批权,依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产物,所有会计原始资料均来源于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和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不干预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因此,预算单位负责人仍然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完全符合《会计法》的规定。然而,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记录、加工、整理及会计报表的生成、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档案的保存管理等,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此外,“会计中心监督各预算单位,又由谁来监督会计中心?”主管部门应委派懂财务的纪检监察员,负责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的纪律监督和业务监督,同时负责受理各预算单位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违纪投诉,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使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在事前得以有效防范。

2.3 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支出预算管理体系

篇9

[关键词]会计 集中核算 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自2006年6月起,青州市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经过充分调研,借鉴外地改革试点先进经验,于2006年8月30日召开全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与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动员大会,启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四年间,在上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会计集中核算的新框架初步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工作回顾

回顾四年来我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实现了三个到位

1、并列运行,有机结合,改革的设想基本到位。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是对财政性资金缴拨实行集中管理,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是对会计人员管理方式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改革。两者既有区别、又互为联系,财政部门经办国库集中收付和直接支付业务,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办理各单位财务核算和授权支付业务,两项改革同步推进,配合密切。

2、网络管理,公开透明,监督到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资产管理部门联网配合,集中办理各项资金收支业务,全面监管预算执行和资金运用情况;使会计集中核算和财产物资管理融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核算中心的帐与单位的实物不符问题;会计信息达到真实有效、完全透明。

3、全面实施,一步到位。将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行政机关以及非经营性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218家,全部纳入改革范围,集中开设零余额账户147个。

(二)做到了四个统一

1、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办理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授权支付业务,办理未纳入国库集中统发范围的有关工资性支出及其他支付业务。

2、统一处理会计核算业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处理各单位的凭证审核、资金往来、财产增减、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工作。

3、统一实施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处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并对单位资金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及追踪问效。

4、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会计档案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保管、编目、立卷、归档。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仍由各单位按规定自行保管。

(三)建立了五个框架

1、设立了严密的组织机构框架,主要包括:

(1)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成立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以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和银行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财政性收入集中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审核后,采用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付给收款人。

(3)政府招投标交易中心,负责招投标信息的、组织报名、招投标文件备案,组织评标、定标、开标等具体业务,建立统一、公正、规范、高效、廉洁的招投标机制。

(4)政府基建审计中心,为保证政府投资工程质量,实行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方位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审计机关应对部分重点工程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建立了完善的账户体系框架,主要包括:

(1)财政国库胀户:用以办理预算内收支业务。

(2)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将现非税收入管理局设置的非税收入专户整体交给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用以核算单位全部非税收入。

(3)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以办理国库直接支付业务。

(4)会计核算中心零余额账户:用以办理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资金支付业务。

(5)特设专户:根据上级要求,由财政部门批准设立,核算特定的专项资金。

(6)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拨资金账户:用以核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不便核算的零星业务。

3、建立了高效安全、运行稳定的支付网络框架。主要包括:

(1)审核汇总各单位提报的支出项目,统一向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申报。单位大额专项支出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进行初审后,按照工作程序向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办理支付申请手续;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对支付申请审核确定后,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向商品、劳务供应商支付资金。

(2)全面核算授权支付业务,办理差额与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及有关费用、全额拨款单位的其他零星支出和未实行国库直接支付的支出,由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授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按规定进行支付,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拨付收款人或提取现金。

4、建立了方便快捷、灵活实用的备用金、现金、支票管理框架。主要包括:

(1)备用金管理制度。根据单位性质、业务量的多少,距离远近核定领取备用金,一般不超过2万元,用于支付办公用品、差旅费等小额零星业务,及时报销支出和补充备用金。

(2)现金管理制度。根据《现金管理条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业务需要,严格使用现金。一是有固定场所的单位和个人,按条理规定的起点使用现金;二是没有固定场所的单位和个人1000元以下可以使用现金;三是网络设置了现金报销限额,每次报销业务现金不得超过10000元,超过10000元要请示分管主任批准,总会计才能授权支付。

(3)支票领用报销制度。各单位根据需要到银行购买支票,并加盖“青州市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专用章,自行保管和使用,既方便,又实用。

5、建立了有效的财务监督框架。主要包括:

(1)机构设置。单位科室由原来的横向管理改为纵向管理,原来根据单位的性质设置科室,现在按岗位设置科室,每个柜组三名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科室,分别负责审核、复核、记账工作。每笔业务都必须经过审核、复核、记账、总复核、分管主任的工作流程和监管。

(2)单位经费审核报销程序。一是为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单位必须每月向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提交月度用款计划,报送财政部门批复后执行,二是单位报账员要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原始票据进行初步审核、整理,确保经济业务及原始发票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三是单位负责人在填制好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盖章。四是会计核算中心接到报账单后,按有关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五是审核无误的支出单据,通知资金会计办理报账手续。

(四)实现了六个突破

一是体制上的突破。同时成立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分别隶属于财政局和人民办事中心不同的部门。明确了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以单一账户体为基础,对预算单位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款项,通过单一账户体系采用直接或授权等不同支付方式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它承担了出纳职能;会计集中核算是以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在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它承担了会计职能。各自独立,分工明确。

二是形式上的突破。凡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取消原来的会计岗位,撤消原来单位的银行账户,采取“大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经市政府招标选定银行,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银行,按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要求,统一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单位所有资金支出的结算。先有银行垫支,每天终了再有国库汇总支付给银行,经过测算和银行协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预付给银行周转金八十万元,专门用于因银行交换时间不同,造成的周转困难。从制度上解决了预算资金的沉淀问题。

三是内容上的突破。原有摸式是:财政资金通过国库直接划转到个单位账户,有单位根据需要自行进行二次分配使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成立后,改变了以前的资金流向,细化了资金的流出,部分资金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采用直接支付方式由预算直接流向收款人;另一部分资金通过授权支付方式,由会计核算中心按合同、进度、协议、手续齐备和票据合法合规审核后支付。将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复核和会计职能分离开来,前台的审核和复核与国库收付审核分开,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进行审核,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是规模上的突破。会计集中核算是将分散于单位的会计核算,集中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通过设置不同的账户体系和项目支出核算形式,解决了机构分散,资金来源渠道多,项目资金复杂以及有单独会计制度的单位问题。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有本市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以及非经营性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218家,集中开设零余额账户147个。

五是监督方式的突破。会计核算中心和市主要领导、财政局、国资局、审计局、纪委和各集中核算单位联网。领导可以了解各单位的收支多少、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财政部门随时监督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效率;国资部门监督资产的增加和处置情况;审计部门随时监督各单位开支标准和资金结果;纪检监察部门随时监督各部门的违法情况;各核算单位通过网络和报表随时了解本单位的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结余等情况。

六是内部监督机制的突破。根据职能的划分和监督机制的要求,由原来按行业和部门设置科室改为按职能设置科室;业务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每一笔业务都必须经过审核科、复核科、会计科、及各科室负责人、总复核、分管领导、中心主任的监督,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权限,通过网络进行监管。以岗定责,各负其责。由原来的马后炮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展望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推动会计集中核算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

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和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内部岗位工作职能,规范操作流程,使之更符合工作需要。

(二)正确处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

首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帐务处理的机关;其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还是部门预算的执行机关;第三,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还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财政资金在运行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财政各职能部门应赋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综合财政监督职能。

(三)扩大改革范围,逐步延伸到条条管理部门和乡镇

建议将会计集中核算向条条管理部门、卫生系统和乡镇延伸,以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和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应该把工资统一发放并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同时把政府采购资金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上,进行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体现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整体性

(四)加强现金管理,推行公务卡制度

篇10

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运作以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集中核算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教育核算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规范了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有效地杜绝了非法票据入帐,较好地控制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及时地向市教育局主管领导提供了真实的会计信息和财务分析,促进了廉政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和改革举措,在其运行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原来一些分散在各单位不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集中核算的集聚效应,使其表面化、显性化了。从我市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实际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集中核算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却增加了会计监督的难度

从教育会计集中核算的情况看, 集中核算后的基础工作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规范的凭证、票据被拒绝报销,手续不齐、内容不完整的凭证也均被退回补办。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基本上能正确、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核算。但在会计监督方面,由于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独立于核算单位,不了解核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的“知情度”较以前降低了。

二、核算单位报账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从现实来看,有些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本来就比较薄弱,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的会计岗位不设了,业务好的会计被选调到核算中心,每个核算单位只设报账员一名。会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大部分通过核算单位报账员来进行。如有些报账员填制和整理的报销单据不规范,影响到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有些报账员随意更改费用列支渠道,影响了核算中心的工作质量;有的报账员错误地传递了核算单位领导或核算中心的信息,导致核算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发生工作上的误解 ,报帐员一人兼两职,单位领导签字后直接去核算中心报销,违背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条例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缺乏有效的中间控制,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另一方面,有些主办会计专业知识肤浅,不注重学习进修,在一些最基本的会计业务知识上都不甚过关,也有一些主办会计,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总是按自己的习惯进行帐务处理,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

三、核算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按照“三个不变”原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承担,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仍应是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但实际上,核算中心成立后,有些单位认为会计工作已由核算中心承担,单位只需一至二名主办会计完成报帐即可,搁置了原先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度,放松了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漏洞。

四、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会计中心将记账、算账工作进行了集中,而财产物资等需要反映的客观经济事物仍分散在单位。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登记保管,财产物资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单位领导和报账员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握本单位的往来经济业务。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现提几点建议:

第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承担,而各项财务管理仍是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实行)》,制定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原来没有制定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原来订有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应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确保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安全。

第二, 会计核算中心要注重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举,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要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核算中心人员首先要对各核算单位报来的发票进行认真审核,注重其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主动加强与核算单位之间的联系,掌握核算单位经济活动状况, 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对核算单位的业务活动有所了解。并充分利用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源,对核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促使核算单位严格执行收支预算,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再次,要努力提高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核算单位报销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坚持原则,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