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

篇1

静态定型――静止状态下的定式,即桩法,是“卢氏结构”技术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源于卢忠仁先生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着眼,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现代西方尖端科学正从此求取启示),遵循现代高科技通用的“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公认的理论先驱马克思的“整体观”,全领域(一切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历史和现状)地缕析中国独有的养生、健体、吐纳、导引、中医脏腑经络、针灸脉学等。这些都属于“机能”方面的一大链条和由原始弓箭到射法,由石器砍砸到兵器刺杀,由马上到步下,由兵家技巧到民间技巧,由早期武术到后期武术这些都属于“技巧”方面的一大链条,在这两大链条历史发展的相继交叉点上,追踪其在人的整体各大组成部分形态上的演变,由此得出了人体运动可塑造成型的要素不只是肌肉一项,而是尚能塑造成型的属于“完整整体”,还有四大要素即:骨骼、内脏、呼吸和意识,一共五大要素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以达到人体动态时的“完整整体”劲力。

功效――“卢氏结构”之静态定型具有养生、技击双重功效。养生方面,桩法训练可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人体主要有两大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用于指挥调动人的行为、意识;自律神经用于调节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站桩时中枢神经高性能的控制意识已达到入静状态,使其呼吸自然,神静心和。同时“卢氏结构”的桩法训练要求充分调动人体脊柱,使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达到运动牵引时的最佳角度,而自律神经的分布恰恰在脊柱的两侧,从而协调了自律神经。同时调节了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使人体五脏五和、气机旺盛、三宝充实、固本培元、筋脉坚固、气血皆从,对于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病、肺虚等症起到了医疗和保健作用。还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机能,改善微循环,改善人体其它功能,如心、肺、肌肉、骨骼等。技击方面:桩法训练可增强人体整体肌肉的力量,人在静止状态下的内抑和其它生理抑制一样,不但能保证各种反射的精确实施,而且对大脑细胞生化成分及生理机能也具有保护、调节和恢复的作用,并且能使肌肉保持高度的产能水平。“卢氏结构”静态定型――桩法训练是根据“内在统一结构”这一纳领性原理来达到人体的一身连通的整体,三维立体的躯干四肢布局和骨骼、肌肉、内脏、呼吸、意识的同步如一。周身十二条“标骨筋”尽数挑起,形成无坚不摧的整体劲力;间架结构受力巨猛时能够反弹出对手的来力,且来力越大反弹越大;在蓄势状态中即可封住对手上中下三盘,左中右三面无论虚实的进攻。真正能够达到来力不人,去力不阻,周身反弹,犯者立倾。

一、正定式练习方法

正定式是卢氏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静态定型(俗称站桩),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及获取六面整体浑元力的根本桩法,其它静态及动态形式均遵循此原则、要领,而浑元力更是其它高深武功的要基,因此,初学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刻苦习练。

(一)训练方法

1、姿势

左腿外开,两脚平行,足尖向前,两脚内侧可容两肩横宽,双膝微屈,双臂屈肘,两肘各向外撑,高与胸齐;两小臂也与胸齐,两掌上举,掌心相对略向前旋,十指自然分开随手掌上举的方向伸展,虎口圆撑,手心凹,手背凸,上身整体前倾65度左右,上体重心(心窝部位)垂直落在两脚尖连线的中点上,整体有上拔之感,似悬空而立。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上拔,有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之意,头顶百会穴有暗缩之意,面部松静。如求养生,可使上眼皮自外下垂,眼神收敛,神不外溢;求技击者可使眼睛盯住前方一点不动(定睛有,转达睛元)。鼻可呼吸,口部自然闭合。耳宜敛神静听。

(2)颈部

下颏后收,颈椎微向后上挺拔,颈部竖直,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拉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然后向外横撑,使肩部肌腱向外舒张,同时两肩略做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双肘向左右的两侧外撑,双肘在空间位置上要使其略低于肩。

(5)腕部

十指张开,掌心微凹有内吸之意,手腕两侧的肌腱自然绷起,腕部和掌部的韧带也自然轻度收紧,腕部的空间位置从侧面要与肩、肘在同一斜面上。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腹部位要求放松,胸骨剑突下降。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部要求正直,腰椎向上挺拔,臀部内收稍向后坐,使整体脊柱正直,骶骨下垂,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外侧垂线切忌与两胯对直,有上体落于两胯内侧。

(10)膝部

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使涌泉有上吸之意,足跟轻触地面,全身重量由足掌及脚趾承担,双膝关节弯曲不过足尖,膝部前顶上提,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向下放松而造成躯体重量单纯下压。

(11)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

(二)呼吸方法

1、扩展呼吸活动范围

(1)脊柱的主动性调节

人类原有的呼吸只有胸起主要作用,是单项呼吸。脊柱的主动性调节呼吸,使胸与脊柱相互作用共同增大呼吸范围,同时提高肋骨间肌肉运动能力;腰椎与胸椎相互配合共同呼吸。主动牵引胸骨向后运动;胸椎、腰椎、胸骨、肋骨共同进行呼吸运动,增大呼吸深度,加大肺通气量,这些在训练过程中都能够完善,最后以脊柱工作为首位,来带动胸骨、肋骨、肩骨、肘骨、腕骨、胯骨、膝骨、踝骨的拉伸运动,从而使肩部、胸部、背部以及四肢等整体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那么它的效果也是最大的工作能力。

(2)胸廓扩张的维数调节

在训练呼吸的过程中,由于脊柱的主动性调节,使胸廓在运动时,上下前后左右的呼吸运动形成了三维的运动方式。

(3)腰腹的张力共济调节

在训练中,因为腰椎不受肋骨的限制,利用腰椎这一点帮助横膈下降,整个呼吸共同增加胸腔进气量。

(4)具体呼吸路线

“卢氏结构”呼吸形成了全领域的呼吸,呼气时气从鼻腔经头部经肺部到背部,两肋外胀,即气贴背,入骨髓中。呼气时,气由前胸平稳顺下到腰到丹田,丹田处有感觉后将此气抟住。经长期练习后,由小腹至全身将会有松圆饱胀之感,然后调气下到脚下涌泉穴。

2、维合关节的有序运动

(1)肩胛正形

下降放宽两肩胛的距离,连通上肢,取得用力时与身体张缩一致,同时有利于脊柱控制上肢的运动。

(2)颈锁正形

颈部上耸,锁骨向两侧下降,颈锁相互对称,完整运动动作的程序,形成上身头项、两臂的整体协调性。

通过以上锻炼使身体各部肌肉加大天然长度,增强了肌肉弹性,做好了随时用力的准备。

3、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讲武堂

(1)外在定型

每天按此所示进行修炼,如能达到每次站40分钟而身体不变形则可进入下一步练习。

注意事项:此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获得一个正确的姿势加强各关节间的控制能力,为下一步训练打基础。呼吸是自然呼吸,并尽量使肩窝及胸腹部放松。

(2)正定式在练习时易犯错误

折腹,软项凸臀,上体过于前俯,低头猫腰,敞胯、折腕,上体直立及三窝憋气。

练功反应: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人会出现如腰背疼痛,肩关节、足底、小腿部疼痛或浑身大汗淋漓或手部发凉发麻等,如本人没有疾病均属于正常状态。站完后应缓缓起身直立,同时双手慢慢靠向胸部渐渐放下即可,站后应缓慢行走活动十分钟以上方可正常活动。

此阶段的训练时间因人而异,如练功者本人没有脊柱侧弯、驼前、肩胛凸走等,则每天坚持两遍,每次站40分钟,20天左右即可进行下一步训练;如存在以上的生理病变,通过坚持此阶段的训练,生理会修复到正常状态,方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内在要领的把握

外在定型好比人的骨架,内在功能的完善就是人的血肉,没有血肉的骨架只是徒具其形的,“卢氏结构”静态定型的“活桩”、“死桩”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初学者要特别注意掌握站桩时内在功能的要领,在具备正确桩态的同时用意识时刻去感觉内在功能的变化和改善,否则只站“死桩”是永远不可能有收获的,反而可能会误入歧途。内在功法是要身传口授的,这样学者才能有所得,所以,初学者要对内在功能完善程序要反复揣摩、体验。

这里最主要的是呼吸问题:正常人的呼吸是胸式呼吸,即使是现代体育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呼吸问题,而卢氏结构的呼吸方式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科学最先进的,它填补了世界体育运动的空白。

注意事项:此阶段的训练不能急躁,应细心体会脊柱的胀起、胸腹的松降、呼吸的一致性,呼吸宜慢、长、细、匀。吸气的时间与呼气时间要相等,但切不可为了延长呼吸时间而强行控制,肩窝、胸窝发紧产生憋气现象,对身体有害无益。呼吸时间的把握应以自然舒适为度,随着功法的深入,呼吸能达到40分钟在100至150次,此时从外观上即可见到吸气时后背升胀,呼气时前胸下降,并有腹部如同掖到胯内的感觉 此阶段的完成时间因人而异,不可强求,快则10至30天,慢则不等。

二、上子午式练习方法

(一)训练方法

1、姿势

分左右二式,现以左式为例说明。

(1)身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目视前方,呈辩正姿势。

(2)左脚前迈一步,约为肩宽的两倍,前脚内侧与后脚脚跟在同一连线上,脚尖略向内对准前方,脊柱后绷,重心落在双脚尖连线中点上,右脚尖略向内扣,双膝弯曲,臀部下坐略高于双膝,两胯撑开,上体略往侧前方倾斜。

(3)头左转面向前方,双肘提起。手心向内,左肘前顶,后肘后顶,双腕要直,双肩要扣掌心向后,肩内旋,肘外撑,两手指对准上体中线。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向上拔,目视平行前方,舌可抵上腭,自然呼吸。

(2)颈部

颈部微向后上挺拔,下颏后收,颈部竖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两肩略作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左大臂高至肩平,小臂上举。肘外撑略高于肩,屈肘,肘内角约为120度。右臂屈肘平行抬高至胸部,肘外撑。

(5)手部

左手掌心向后,手掌抬高以目能通过掌跟部位平视前方为准;右手掌心向前,抬高至接近左小臂中段部位,两手指间对准上体中线;十指自然分顺掌展,掌心微凹;腕部肌腱自然绷起。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骨剑突下降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开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椎竖直,骶骨下垂直,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外侧垂线切忌与两胯对直,两胯撑开有上体落于两胯内侧姿态。

(10)臀部

臀部下坐,切忌前收。

(11)膝部

双膝微屈。膝部前顶上提,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向下放松而造成躯体重量下压。

(12)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前脚尖内侧与后脚跟内侧在同一连线上,前后脚距离可容下双肩。

(二)上子午式练习时容易出现的误差

1、软颈头偏。

2、身体重心前移。

分左右二式,现以左式为例说明。

1、姿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目视前方,呈立正姿势。

(2)左脚前迈一大步,约为双肩宽的两倍,前脚内侧与后脚脚跟在同一连线上;双膝弯曲,臀部下坐略高于双膝;上体略往侧前方倾斜;脊柱后绷,重心落在双脚尖连线中点上。

(3)头左转面向前方,双肘提起,手心向内,左肘前顶,右肘后顶,双腕要直,双肩要扣,左手拳接近左膝部位,右手拳抬高至头部,双肘外撑。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上拔,目视平行前方,舌可抵上腭,自然呼吸。

(2)颈部

颈椎微向后上挺拔,下颏后收,颈部竖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两肩略作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左臂屈肘,肘部向外撑,有臂屈肘,肘部向外撑抬高一肩部,大臂吃力内旋,小臂略外旋。

(5)手部

双手半握拳,左拳接近左膝部位,拳心向斜下方,右拳抬高接近头部,拳心向头部方向,腕部肌腱自然绷起。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骨剑突下降,上体重心(心窝部位)向右前方倾斜65度左右,重心在双脚尖连线的中点上。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椎竖直,骶骨下垂,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向两胯内侧下压,上体前倾略向下压后侧略上提。

(10)臀部

臀部下坐略高于双膝,切忌前收。

(11)膝部

双膝弯由。膝部前顶,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而造成躯体重量下压。

(12)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前脚尖内侧与后脚内侧在同一连线上。

3、下子午式练习容易出现的误差

(1)身体重心前移。

(2)腰凹。

(3)颈软。

根据卢氏结构的整体运动观点,从武功修炼的角度讲:无论是一举一动或者说+技术动作乃至一个技术结合,最基本的原则应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

(1)形体在空间的充分占有。

(2)动作力量的整体表现。

(3)整体内在外在的互相对应。

篇2

关键词: 科学本质教学 现实困境 破解路径

科学本质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各国的课程实践表明: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而充分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产生实际反映了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尤其是科学史作为人文学科对科学教学的影响。为了回应这股改革的浪潮,我国在2001年开启的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科学本质这一理念。

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中,科学本质教学这一理念也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注。但从理想课程进入课堂教学却需要经历艰难的转变,就是说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新旧观念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过程。透视这个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正是为了寻求科学本质教学有效实施的可能路径。

一、本质、科学本质与科学本质教学

本质作为一个哲学词汇,是对事物根本属性的掌握。在词典中,本质指的是“指事物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掌握。”[2]。对本质的确定寻求,形成了“本质主义”学说。所谓本质主义程序特指这样一种观念:实体所杂有的众多属性有主次、轻重、内为等之分,其中,具有次、轻、外等特点的属性是芜杂的、变易的,具有主、重、内等特点的属性则是单一的、稳定的;后者决定前者,前者表现后者,决定者就是本质,表现者则为现象;认知实体虽然离不开现象,但归根到底是把握本质,只有把握住了本质,就等于把握住了实体。[3]

科学本质(natureofnature)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目标,是本源性思维对科学的审视,它不再是寻找一个确定性的关于科学的定义,而是对科学性质的重新理解。关于科学的本质认识,却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演进,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学本质观。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哲学研究成果对科学教育目标的影响。

科学本质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哲学。它指的是为了正确理解科学本质观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科学本质教学是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三个层面。[4]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科学本质教学的内涵是丰富的,为了达成对科学复杂性进行理解的活动。这种理解在很大程度是在科学教育内部防止科学霸权,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重要路径。

二、科学本质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

科学本质教学作为本原性问题在科学教学中的体现,是为了借用哲学的本质理念加深了对科学源头的理解,纠正当下科学教学存在的习题机械化、知识客观化、实验教学技术化的倾向,试图在科学史的浸润中理解科学发展的脉络,重新确立了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反观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尽管科学本质的相关理念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在实践层面并没有成为现实。笔者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维度来分析科学本质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科学本质教学目标的理想化

科学本质教学是为了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本质观而开展的教学。一种观念的变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否则很难简单化为一套技术化的规范。

“科学本质观是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尽管对科学本质有各种不同的界定,但它通常指科学知识的本质和促进科学知识发展的内在价值与假设观念变革。”[5]意味着一种范式的转变,而每个观念的内核与长期生存实践密切相关。理想化的目标是理念彻底的某种表现,往往是现实教学实践的某种超越,表现出设计者对变革的理想规划。这种规划往往基于理想,而很难与现实有效地对接。

这样的理想化目标具有一定指导性,而往往很难转变为教学的现实。科学本质这一理念,直接受到了哲学观的影响,表述上具有的哲学气息在具有思想性的同时更加大实践者行动的难度。就是说科学本质从哲学走向课堂从目标上而言注定是艰难的。从现实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程标准中总目标表达了科学本质,而在分目标上表述得很少,使得在走向具体实践时没有现实的基础。

(二)科学本质教学实施无根性

科学本质教学是一种科学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往往需要深入到历史中才能显示出科学过程具有的意义。

而反思我国的科学教育的实施中学科意识表现得非常强烈。正如一位中学老师L老师说过:“我们眼中只有数理化,没有科学”。由于我国长期按照分科的师范教育的培养出来往往很难整体把握科学教育的内涵。如果教师没有健全的科学本质观,教学中传播的科学观仍然与改革的目标相距甚远。

(三)科学本质教学评价的功利化

教学的展开自然会受到评价观的影响。而今天我国的科学教育评价一方面受到传统的“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现代科学主义观念的影响。二者的融合使得我国科学本质教学评价很难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潭。我们承认实用精神对我国科学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吾淳在《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指出的那样:“实用是一个杠杠,借助于那翘起的支臂,古代中国使自己长期处于一种先进的地位。……但是,实用品格无疑也包含了严重的弱点。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受这种精神的支配,使得科学理论的躯体发生了严重的萎缩,古代中国的知识活动事实上更偏重于技术。”[6]科学外在功能的凸显使得科学教育表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科学本质教育就表现为追求科学知识的教育,科学史的内容也没有发挥出理解科学的功能,而成为记忆的材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利主义的评价观一方面体现出对科学外在功能的高度重视,但很难关注到科学的内在功能,即科学发展中所包含的理性精神。

总而言之,科学本质教学目标上的理想化、实施的无根性与我国功利化的评价观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困境的产生既是现实的困境,更是历史——文化的困境。正是由于教师的科学本质功利色彩过强,才使得科学本质教学停留于表象,而没有落实教学的常态化的行动。

三、提升科学本质教学水平的路径

伴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行,科学本质的相关理念逐渐在我国传播开来。提升师生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有效性既需要制度的激励与文化的营造,也需要科学老师的主观努力。于是我们从提升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加强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发展、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提升教师的科学本质观

教师的科学本质观是影响科学本质教学的重要因素。因为“科学的本质不会自动浮现,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以呈现给学生。”[7]而呈现过程中受到了教师观念影响。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科学知识作为现代知识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不断强化(石中英2001)。即是说,教师在自身的教育经历中所习得的科学本质观是接近于“逻辑实证主义”的,这与当下改革的倡导的建构性的科学本质是不相符合的。提升教师的科学本质观,是对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确认,意味着科学教师才是科学教育的主体,需要对科学进行深入反省。

(二)加强科学教育的专业发展

在中国师范大学的学科建制中,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等学科发展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这种分科传统与中学的分科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长此以往却影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尽管在新课程改革后,一些师范院校(如重庆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建立了科学教育专业,但其发展还处于试探和摸索阶段。

要想实现科学本质教学的发展,实则需要在制度上促进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科学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科学教育专业本身在学术上的发展,走出过去那种完全靠经验的模式,用理论自觉来武装这个新生的学科。

(三)营造科学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

意识到科学本质教学时是在科学教育内部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科学本质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因为科学的起源是人对世界的惊奇,正是有了这种惊奇之心,科学才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正是在科学的历程中凸显了人文性,正如萨顿所言:“无论科学可能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的本质都是人性的。每一个科学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果实,都是对它的价值的一次证实。”[8]正是这种本源性的内在统一,要求我们要营造科学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让科学教育走出科学霸权的褊狭,为现代公民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维新.科学本质理论:基本观点与范畴[J].科学学研究.2010(6):8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1999年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2月第三版,31页.

[3]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2.

[4]肖磊,徐学福.科学本质教学的内涵、原则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1(3):8.

[5]张世英.希腊精神与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7(2).80.

[6]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

[7]肖磊,徐学福.科学本质教学的内涵、原则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1(3):9.

篇3

关键词:直接对外投资 所得税 激励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外商直接投资(FDI)逐步减少,经济调险因素正在积累,新一轮国际游戏规则正在制定当中。受“三期叠加”的影响,国内经济正在面临供给升级和需求不足的双重考验。此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开放促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周边沿线60多个国家,合计人口约占全球总量的63%,经济规模约为全球总量的29%,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将成为打开我国对外投资新局面的关键突破口。

日本作为亚洲先发国家,在经济崛起阶段充分利用其所得税税收激励政策,有效地鼓励了本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其国内经济增长受到长期抑制,但是其海外投资方面始终表现优异,以丰厚的海外利润缓解了国内经济的颓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税收激励经验,在OECD积极推动BESP(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的大背景下,积极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出台税收激励措施,为国内资本走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利益激励,有效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二次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我国经济平稳地走出经济周期,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目标。

一、日本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了本国对外直接投资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日本在几乎丧失全部海外投资的基础上开始恢复对外直接投资。为配合“资源驱动型对外投资”战略,日本1962年开始实施抵免外国税额制度,推进综合抵免限额和间接税收抵免;1963年完善税收抵免制度,允许企业的抵免限额在3年内前转和后转。在税收抵免制度下,日本又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签订税收协定认可税收饶让,使得缔约国制定的国内税收优惠可以彻底落实给日本本国投资者。

20世纪70年代起,为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日本税法规定只有在境外子公司分红或利润汇回国内时才需纳税,否则无需纳税,以鼓励企业海外再投资。在1960年的基础上,日本分别于1971年、1974年通过两项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政策,规定了如特定海外工程、大规模经济合作和合资事业投资等一系列满足规定条件的企业可以将其进行对外投资损失金额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准备金,享受免税待遇。日本于1978年采用受控外国公司法(CFC),对于符合其法律规定条件的国外子公司,将其留存金按国内股东的持股比例计算,与该股东的所得合并征税,进一步规范了海外子公司留存利润的税收征缴。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汇管制的放松、日元升值加之日本公司国内所得税的高税率,日本对外优惠税制的设置与其他配套措施共同作用形成了外汇贷款、中小企业OFDI无息贷款、海外投资保险和海外投资调查费补贴等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促使日本企业加大了对发达国家金融、保险和贸易范畴的投资(具体详见表1)。

从日本税收激励的实施效果看,日本的一系列财税措施充分体现了日本着力发展对外经济的政策意图,推进了日本由“国际贸易为本”向“对外投资为首”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逐步缓慢恢复,此阶段日本企业OFDI的规模较小、区域相对集中、总量增长迟缓。自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产品和资本开始过剩,仅依靠国内资源难以继续拉动GDP高速增长。日元持续升值、贸易冲突升级、海外需求疲软、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迫使日本不得不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主要的对外经济战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特别是广场协议后,日本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所得税激励面临的问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续日本之后继承了“世界工厂”角色,在模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下,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两次婴儿潮所提供的大量劳动力以及FDI所引进的国际资本,实现了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相互融合、内工厂和国际市场完美结合。但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美元循环所隐含的“特里芬悖论”再次显现。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提出了要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放松汇率管制等政策主张。

为缓解贸易冲突和应对国际游戏规则的调整,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开始逐步解除限制OFDI的政策,采取鼓励OFDI的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于2015年实现对外直接投资1180.2亿美元,投资存量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绝对量显著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国OFDI的总体规模与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仍不相协调。截至2015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万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只占总头寸的18.16%,其中占据绝对数量的仍是国家外汇储备,达到54.77%。此外,我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业绩指数排名中也屈居后位,难以与我国经济大国的身份相匹配。

究其原因,我国对外投资所得税激励不足是重要原因。一是我国目前税收抵免的制度仍需完善。我国税法中规定超限抵免额只能后转而不能前转,使得纳税人的亏损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二是分国别限额抵免增加全球布局企业税负。我国的税收限额抵免要求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其收入的各个来源国的抵免限额只能分别计算而不能相互调度使用,这就导致税额高的海外分公司的应纳税额难以实现全额抵免,使我国跨国企业整体税负增加。三是我国税收饶让涉及国家范畴狭窄,数量偏少。东道国旨在吸引投资的税收优惠激励措施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励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大多数国家给予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变相地成为了我国税收收入。四是不存在延期纳税。企业缺乏再投资的能力和动力,原本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五是税收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区域过于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未能全面打开投资局面。

三、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激励

以落实“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为契机,完善我国国际税收体系,激发我国企业投资热情,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扭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滞后的现状。

(一)优化所得税税收激励

一是采用综合限额抵免法。继续推动分国别抵免向综合限额抵免的转变,允许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将其在各个国家所投资的抵免限额进行调剂使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家给予的抵免额度,真正让利于企业,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二是实施特定行业所得税减免优惠。选择特定行业给予税收优惠,梯次转移国内已然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导过剩产能行业企业向周边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在海外重获新生。三是推进税收饶让签订。与他国积极开展合作,合理扩大税收饶让制度范围。让“一带一路”缔约国所给予的优惠政策能够真正为企业所享受,调动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契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互惠共赢的主题。四是制定合理的延期纳税规定。准许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延迟纳税;在延期纳税的原因、时限、审批程序等方面加以规定,以保证延迟纳税措施在合理的情形下开展(具体详见表2)。

(二)配套税收激励相关政策措施

一是o予相关财力支持。日本采取建立境外投资储备金制度,设立海外经济合作基金、日本进出口银行等措施辅助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建议我国政府为企业提供财政低息或无息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在国际竞争时初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的难题。二是完善管理与服务机制。日本专门成立了如贸易振兴协会等民间机构,从行政机构和民间双管齐下,为企业海外投资进行调研、分析以及各种服务。建议我国政府放宽行政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三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无论是使人民币成为跨境结算的计价货币,还是人民币的坚挺与币值稳定,都将降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便利其跨境核算过程,从而增强企业信心,提高企业国际地位,促进OFDI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国际反避税条款

一是在完善税收抵免制度、加大抵免力度的同时,针对滥用协定待遇的现象进行补充规范、辅以法律规范。二是在给予企业延期纳税以支持其海外再投资的过程中强化受控外国公司税收规则(CFC法则),防止利润大量滞留或转移至国外。三是在与多国沟通协作、签订税收饶让协定,推动各国废除“有害”税收优惠制度,实现良性共赢而非恶性竞争。四是规定强制披露原则,并及时对BEPS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实时监控和预警,防范在OFDI时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罗兴武.“一带一路”带动半个地球[J].决策与信息,2015,(4):21-23.

[2]周艾琳.“一带一路”与亚投行齐飞 中国开启对外投资新时代[N].第一财经日报,2015-4-13.

[3]张燕生.“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对外投资新格局[EB/OL].21世纪经济报道,2014.

[4]高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5]武强.中日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胡强.中日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与启示[J].北方经贸,2015,(8):12-14.

篇4

2001年中国投资与消费增长率都有提高,但经济增长率却随出口曲线下降,说明外部需求在主导中国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所以,要看清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就必须先看清世界经济走势,特别是美国经济走势。

美国经济存在巨大的资产泡沫,世人对此已有共识。去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未来前景如何,目前大体是三种看法,即“V”型曲线、“U”型曲线和“L”型曲线。我的看法是美国很可能走出“L”型曲线,而结论不是出自美国,而是出自日本。

日本经济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长期萧条,而且越陷越深,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导致银行体系瘫痪。首先,在过去10年中世界经济并未发生大的萎缩,在美国经济带动下,反而是最好的10年;其次,从产业面看,日本始终保持了出口优势,去年外汇储备已突破4000亿美元,所以,日本的危机显然不是来自供给过剩;第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危机中,经济萧条也会导致银行系统紊乱,但经济萧条是因,银行危机是果,而在90年代的日本却出现了因果倒置的情况,是由于银行系统紊乱导致经济萧条,这些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新特点。

认识这个特点需要展开更大的视角。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到70年代,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化,进入到这一时代,产业资本开始具有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不受物质生产增长约束的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美元,而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这说明,世界资本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或许可以叫做“虚拟资本主义,因为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所分析的自由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列宁分析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基本运行规律以及爆发危机的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不从这个新视角看问题,许多事情就看不清,也看不远。

例如汇率的决定问题。在传统经济中,本币是否坚挺,取决于产业增长好坏、是否有贸易顺差及储备是否充足,但在日本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中人们却看到这些东西统统不起作用,相反,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制造业处在长期萧条状态,国民消费40%依赖进口,经常项下的逆差超过印度一年的GDP,美元却不断走强,所以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是资本项下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决定汇率水平和一国的繁荣与衰退,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虚拟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帝国主义战争也有了新内容,即不再是为了争夺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争夺金融与货币霸权。欧元统一就有这个意味,而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也是意在打压欧元的势头,维护美元的霸权。并且可以看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国际资本的冲突正在升级。

日本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1985年,美国压迫日元升值,日本产业资本由此从物质生产领域流向资本市场,导致泡沫经济泛滥。在泡沫经济膨胀时代,企业以证券和地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得现金,再到资本市场上炒作,这使企业资产价格的上升速度,高于企业负债的速度,因此不论从企业还是银行看,资产负债状况都很健康,但当泡沫经济膨胀到顶开始破灭,一切就都反转过来。由于资产价格的下降速度,大大高于企业债务的清偿速度,就在银行内部形成巨大坏账,但是企业破产后银行却不能破产,否则就是全体居民和国家的破产,经济由此长期萧条,走出“L”型曲线。

美国目前的资产泡沫比日本要大得多,以股市市值衡量是日本峰值时的四倍。2000年4月,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开始破掉,9月以后,以道指、纳指双双下跌为标志,美国资本市场也膨胀到顶峰,随时有可能崩溃,美国目前防止崩盘的主要作法是,在外资和个人离场后拼命向股市注入资金,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以维持股市点位,但这是“饮鸩止渴”,会使今后危机的爆发更严重,而不会改变这个结果。可以猜测,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会有三根导火索:一是“安然”风潮继续扩大,使投资人丧失信心而大规模离场;二是由于欧洲经济更加健康,国际资本向欧洲转移;三是日本经济危机深化,迫使日本抛售海外资产,而日本最主要的海外资产是在美国。

因此,70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资产泡沫先破于日本,后破于亚洲金融风暴,今天轮到了美国,美国金融风暴则会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并使全球资产泡沫彻底破灭。如果是这样,不论美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会走出“l”型曲线。

没有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哪来如此庞大的全球资产泡沫?所以追根溯源,全球金融风暴也是货币制度危机的产物,但用什么来代替现存的货币制度,不仅探讨的文章极少,许多人还根本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外需形势不好,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损害,但不会出现负增长。在若干年后,情况会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因为可能会出现世界金融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9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只剩下中国一个亮点,因此中国迟早会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但是为了避开全球金融风暴,中国又不应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要把引资大门开在香港,把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推到香港上市。香港将会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资本市场,港币也会成为最坚挺的货币,这对繁荣香港经济,夯实“一国两制”政策基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已经没有了产业霸权,但是还有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货币霸权实际是产业霸权的替代品,因为只要有了货币霸权,美国人就可以依靠别国的生产锦衣玉食。所以,美国人决不会轻易让出美元的霸权地位,而是要用军事霸权来改变国际资本流向,以保卫美元的霸权。小布什之所以提出所谓“邪恶轴心”论,就是在欧洲和中国人的家门口事先布下两个点,打的是国际资本的可能流向,一旦美国资本市场不稳就有可能动武,因此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必须洞察先机,作好必要的准备。

一、看清世界才能看清自己

自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7年走低,2000年终于出现了转折,增长率开始上扬,许多人因此松了一口气,更有乐观者认为,走出增长低谷和通缩阴影的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但是,先是从去年3月到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陆续转入负增长,然后是从7月份开始,广义货币m2的增速反超出m1的增速,显示出货币大规模退出交易过程和通货紧缩回归的趋势。从工业生产看,去年一季度的增长率还高居11·2%,进入二季度降到10%上下,进入三季度降到9%上下,进入四季度已降到8%上下,其中11月份的增长率只有7·9%,创1998年以来月增长率最低水平。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公报,2001年的gdp增长率只有7·3%,不仅低于2000年的8%,也低于1998年的7·8%。

令人不解的是,从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启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以来,2001年可以说是内需增长最强劲的一年,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全年高达12·1%,比2000年整高出近2个百分点,是1999年投资增长率的2·4倍!从消费看,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全年为10·1%,也比2000年高出0·4个百分点。两条国内需求曲线,一条显著上扬,一条平缓上扬,当年只有出口增长率从上年的27·8%猛跌到6·8%,是一条陡直下跌的曲线,但是目前出口只占到gdp的22~23%,净出口更是只占到不足2%,那么为什么经济增长曲线不跟随占主导地位的国内需求曲线上升,而是跟随出口曲线下降呢?

篇5

关键词:企业成本;成本控制;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项要素,即施工生产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各项费用开支,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监督、调节和控制,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施工阶段工程成本的组成及控制方法

施工阶段的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等组成。在工程项目中,我们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1.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2.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

3.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4.费用控制。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就是控制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管理费,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化配置人员和设备,做到既能满足工程需要又不浪费的原则,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严格管理,合理控制材料费、设备费。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主要内容

1.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材料用量的控制,主要是由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限额领料”去落实材料消耗,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材料用量的控制,通过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以钱代物、包干控制来实现。

(2)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通过买价控制、运费控制、损耗控制来实现。

2.人工费的控制。项目经理部选择劳务分包队伍时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分包队伍参与施工。在签定劳务分包合同时,应将人工费单价定在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以下,其余部分可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同时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

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和设计能力,合理确定操纵机械的工人和直接参加机械化施工过程的工人的编制人数。其次是合理确定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既要满足工程的需要又不能造成浪费或设备闲置,组织工作地点,对施工地点机械和材料的放置、工人从事工作的场所,做出科学合理的平面布置,尽量施工机械和操纵机械的工人在最小范围内移动,但又不阻碍机械运转和工人操作。

三、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原则

1.收支对比的原则。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询有无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仔细地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超支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

2.全面控制的原则。即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和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

3.以施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原则。重点放在施工过程阶段,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为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控制作准备的,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纠正为时已晚。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让参加施工的每位管理人员及生产者都做到心中有数,生产有目标,施工整个过程有计划。

5.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不管是什么形式结构的工程项目施工,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节约人工、物力、财力的消耗是重中之重,也是成本控制的核心。

6.例外管理原则。不经常出现的问题称之为“例外”问题,例如在工程施工中,本来材料价格是在计划和成本控制之中,但材料价格突然猛涨,超过了物价上涨指数,资金发生了失控现象等等。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科学系统的成本预测方法加以解决,根据市场随时变化的行情进行分析研究,在材料价格未暴涨之前把工程所需物料尽可能多补充一些,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篇6

论文摘要:通过对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选手的课堂案例进行质化研究,利用NVivo77软件对课程逐字稿以进行质化分析,得到23种教学幽默技能,并得出符合我国教学情景的五种教学幽默方式:回应社会、回应知识点、回应历史、回应教师以及回应学生。

一研究背景

幽默指使人感到好笑、高兴、滑稽的行为举动或语言,常常与“风趣”、“妙语”联系在一起。但它却不同于嬉笑怒骂、嘲讽,是高智能的,情理交织的,具有友好善意的性质而教学幽默由于受教学环境所限,具有不同于其他日常幽默类型的本质特点:寓庄于谐,形神兼备与知情交融。可以把教学幽默定义为,在教学时用一句出乎意料的语言回应事先铺陈好的某一现象,或借助肢体语言与听众设想产生反差引发笑声,揭示内涵或内在联系,创造出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大量研究表明幽默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造力。另外,有国外研究发现课堂中运用幽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促进学生思维。因此,对教学幽默的形式和内容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

综观国内外己有的教学幽默研究,多数是从课堂幽默的作用、类型或教师幽默技巧来说明,未能提出课堂幽默的具体运用方式和内容。陈国海在2006年对1994年以来我国有关教学幽默研究的52篇论文进行了综述,指出国内对教学幽默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什么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教学幽默的作用技法三方面。教学幽默的应用技法有多种形式,例如胡兴松提出的形象比喻、巧妙移用、极度夸张、故意曲解、反语倒置、虚拟情境、婉言曲语技巧等。然而,对教学幽默作用技法的研究多是个人经验总结而来,缺少实证研究的结论,而且缺乏系统的归类和梳理。在国外,学者常将幽默看作是教师的个人特性,很难在后天习得“幽默感”,鲜有教学幽默技能或技巧的研究结论。在针对幽默的作用和种类研究上,却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结论。美国研究中詹姆斯·纽利普(2003)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教学幽默种类包括,教师通过自我贬低的指向教师的幽默,嬉笑学生错误的指向学生的幽默,讲笑话、语言不协调的无靶子幽默,讲授幽默的历史事件,与课程有关或无关的卡通、电影,自然现象的扩展型幽默,教师做鬼脸、身段幽默达到效果的非口语幽默。

本研究试图通过质化研究找出教学幽默更深层次的运用方式和内容。通过对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案例进行质化案例研究,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利用NVivo7软件对引发课堂轻松气氛的教师行为进行萃取,获取符合我国教育情境的教学幽默技能,并结合案例对它们的运用方式和内容进行归纳和举例。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样本来自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选手,利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课堂表现良好的17例个案,对他们授课现场情况进行文本逐字登录,再用NVivo7软件对案例进行本土化萃取得出教学幽默技能。总结来看,本研究第一步为文本登录,即将研究对象的讲课录音、课后结构化访谈录音逐字登录为文本形式;第二步为开放编码,也就是结合现场的教师、学生同步双向视频,使用NVIV07软件对文本逐字稿进行幽默技能萃取,这一过程要求研究者尽量“清空”自己头脑中的主观倾向,避免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被自己的固有观念掩盖;第三步形成编码簿,即用EXCEL对萃取的幽默技能进行整理归类,得出幽默技能和学生反应行为的编码簿。最终得到的编码簿种项目包括编码(nodes)和描述(description ),在对技能的描述中突出使用关键动词,弱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技能,防止了研究对象的讲授内容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此外对每个技能进行了应用举例。

三研究结论

利用NVivo7软件质化分析共得到23种教学幽默技能。从表1可以看出,对幽默技能编码的命名和描迷基本上遵循“本土化原则”,以还原出样本运用幽默的真实情境,避免了研究者主观性的总结或推测,有较强的复制性和迁移性。

美国的教学幽默研究显示,课堂中使用的幽默有10%来自于对学生的嘲笑、指责和打趣,而在所有的幽默中,只有30%与教学内容有关。本次研究却发现,我国教师通常可以回避敌对性和自我贬低性的幽默,更多采取包含实质性内容的积极回应方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所谓回应就是借助一个超乎听者想象的语言,回应某个特定的事物或现象,从而使听者在思考其内在联系时产生愉受。在教学幽默中经常使用的回应方式可以归纳为五种:回应社会、回应知识点、回应历史、回应教师和回应学生(表2)。

是我们说这些信息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它是状态性镜头,状态性镜头就只有一个状态在,而并没有真正的过程在……。我佑计现在我们有一些同志拍时政新闻还这么拍。我们叫领导只要一出现,就是与老百姓做亲切握手状,做热情寒暄状,做抱抱孩子状,走人(老师表演这些动作配合讲解,引发笑声)。”

2回应知识点

为了回应知识点而设计教学幽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实物进行演示产生幽默气氛。例如某老师在讲到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的串行环节容易卡壳:“再请各位思考一下,结合大家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是并行关系容易施后腿还是串行容易花后腿呢?(答:串行)非常正确。为什么串行容易拖后腿呢?因为首先串行的链条本身比较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另外串行关系有一个特点,我们骑自行车最怕什么?(答:掉链子)为什么怕掉链子?(拿出一条自行车链子展示)我昨天专门买了一个链子。(笑声)链条是典型的什么?(答:串行)串行,一个环节中断链条整体中断。链条断了自行车也就没法行走,整个体系陷入中断”

3回应历史

第三种教学幽默的回应方式为回应历史。比如用现代词汇形容古人,即用现代词汇或流行语形容古人引发幽默,原因在于其对比性强的语言。例如讲授《内科学》的老师开场中这样介绍本次课内容: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糖尿病的基本内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大诗人杜甫,那么作为一个医学生,大家可能会像我当年,这句话他到底有多老,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其实那一年他才56岁,按现在的标准他还没到退休年龄,依他的影响力和他的作品的这种的广泛的引用率,相信破格给他个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作家是没有问题的(笑声)。但这个病是真的,这个病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糖尿病。

4回应教师

教师在课堂上幽默地回应自身的行为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幽默效果。答非所问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即提出常理式的问题,却给出非常理式的回答,这种表面上不合逻辑的回答常常能够达到幽默课堂的效果。例如在《项目管理》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首先跟大家来分享一句话,学习项目管理是一件令人欢心愉悦的事情。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有同学回答“听过”后,他却这样做出回应,引来同学大笑:“啊?我的名气有这么大,我刚说的一句话你们就听说了啊?可见这么经典的话,也不必非要出自大师之口是吧?”

5回应学生

巧妙地回应学生课堂表现,会产生较好的互动效果和活跃气氛。反向解释学生表情产生幽默氛围这一技能,就是利用表面不合逻辑且出乎意料的回答,产生幽默氛围。例如一位老师这样向同学们提问:“我有一次去一个企业讲课呢,我就问这个企业的负责人,我说你认为一个项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算是成功,在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失败?这个企业负责人就说呢,一个项目,这五重约束都解决了,所有这些目标都实现了就成功了,大家说对不对?”等待几秒后,同学们面露难色没有作答,他便反向解释他们的表情:“我看大家这个表情在扰豫,在扰豫说明你已经明白了,答案是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部分同学笑了起来。”

四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案例为研究样本,利用NVivo7质化研究软件,萃取得到23种教学幽默技能,并对它们进行了准确的命名和详细的描述。此结论较之前对“教学幽默技法”的研究,种类更多、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提出教学幽默不同于国外教学幽默分类的特点,它本质上是一种“回应方式”。这里的回应方式共有五类:回应社会、回应知识点、回应历史、回应教师和回应学生。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时展;要求

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初中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时展要求进行探讨具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英语教学要拓展学生的视野

从英语教学的本质来看,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是外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即是更好的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由此,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师要能够从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进行英语教学。一方面要注意整合我们的教材,同时,也要能够依靠各种途径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结合英语教学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够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读死书,死读书”。

二、注重沟通与交流

英语本身就是一门沟通与交流的艺术。初中英语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学生写作、阅读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学生运用英语作为载体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的深入到英语内涵的学习,则必须注重英语教学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之中,初中学生要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习得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之中将英语基本知识转化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这样才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三、培养英语思维

从目前我国初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来看,亟待培养英语思维。由于初中学生对于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英语常用语等把握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笔者认为在此阶段采用多元化的英语教育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思维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可行性。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而不是将英语翻译成中文后才能够理解,是英语学习所要达到较高境界。初中英语教学要以此为目标,经过长期的英语教学,积极的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这位领导的感触,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目前,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开放是重庆的短板。但这块短板究竟短在何处?表面上看,是短在经济上,特别是短在外贸和利用外资这些指标上。其实,真正的短板是我们的思想。

仔细梳理,在开放方面,我们至少有三块思想短板。

一是无知。尽管改革开放30年了,重庆开埠的历史也有100多年了,但依然有不少干部不能睁眼看世界,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丝毫感受不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他们以为开放只是沿海的事,是特区的事,在本地最多是领导的事,是外经委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关系。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于世界贸易规则和经济全球化等基本知识,连ABC都还不太清楚。无知便无为。因此,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首先要在全市各级干部中深入开展开放知识大普及活动――甚至可以说是“启蒙活动”,从ABC学起。只有对当今的世界有深入认识,对世界贸易的基本规则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有深刻认识,才能睁眼看世界,才能真正看清世界。

二是畏难。也有一些干部,他们能够睁眼看世界,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有着深入的了解,写文章、讲道理、提建议头头是道,但就是在行动上前怕狼后怕虎。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波涛再怎么汹涌,也涌不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重庆离大海远着哩。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外商、引外资,尤其是世界500强那些大个儿,怎么可能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落脚呀?他们认为,重庆地处内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等比较差,目前还无条件大规模引资。其实,基础差一点,说明成本低,发展晚一点,说明前景广,这些,精明的外商怎会看不清楚?再说,经过直辖10年的发展,重庆的基础设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完全可以挺直了腰杆,向任何世界一流企业的老板招手:“Welcome to Chongqing!”那些看得清世界却看不清自己的干部,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中,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好好找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壮壮胆。

篇9

【关键词】听说法 商务英语 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00-01

1 听说法概述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or the Aural-Oral Method Approach)又被称作口语法(Oral Method)、句型法(Pattern Method)或结构法(Structural Approach),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具有雄厚理论基础的教学法流派之一。它在Palmer的口语教学法体系基础上,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相结合而形成,以句型结构为主干,句型操练为核心,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要目标。它强调句型的训练,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方法,此教学法主张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教授莫尔登把听说法理论基础概括为以下五点:l.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出来的文字;2.语言是一套习惯;3.教语言不是为了教有关的语音知识;4.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人认为他应该说的话;5.语言各不相同。所以,学习外语必须重视听说,应从听说入手。

听说法可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二战的爆发,美国军队急需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精通外语特别是口语的军事人员,于是聘请结构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弗里斯(C. Fries)及拉多(R. Lado)等制订了训练军队的外语教学方案,进行外语口语强化训练,听说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此教学法主要盛行的时代当属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尤其是六十年代中叶,它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家将其推广到普通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去。听说法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外语教学界。

2 商务英语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体化时代,中国吸引外资数量已居世界前列,因此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的企业间合作的机会和项目也大大增加。鉴于合作当事人所属国家的不同,不仅需要当事人在合作之前或合作过程中了解合作项目所涉及到的国家的相关经济背景,而且对当事人之间基于合作项目发生的商务关系的规范,还有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经济事务,都需要具备相当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的参与,在飞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互动的呼唤下,商务英语作为现代国际化企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商务人员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帮助英语人才掌握商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说离开了商务英语知识技能,国际合作简直寸步难行。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英语语言教学,它具有较强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因此,无论对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还是学生而言,都必须掌握扎实的商贸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的英语语言基础,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可是要使普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很强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能力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日后能够自如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教学工作者除了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外更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这种环境下提倡听力及口语训练的听说法融于商务英语教学并成为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一个成功变革。

3 听说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融合

听说法的教学流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认识(recognition) 阶段;2) 模仿(imitation) 阶段;3) 重复(repetition) 阶段;4) 变换(variation) 阶段;5)选择(selection) 阶段。

在五个不同的阶段,学生通过听音会意、纠错仿说、理解背诵、变换结构最终达到选择应用不同的词汇、成语和句型,综合学过的语言材料并运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法强调听说领先,认为有声语言、口语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是第一性的,这正好与商务英语强调较强听说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相适应。其次,听说法认为句型是典型的句子模式、语言的基本结构,主张应根据句子在结构上的特点,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一定数量的句子模式或基本类型,即句型并坚持句型结构操练,因为句型结构操练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是外语教学的中心。句型操练主要应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复模仿,强化操练,形成自动化的习惯。听说法认为语言习惯习得的过程犹如动物的行为一样,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学习外语同学习母语一样,反复模仿,强化操练,通过反复操练,达到自动化地运用每一个句型。这种特点也与商务英语教学相融合。在商务英语中,基于礼貌和严密考虑,无论是口语沟通还是外贸信函都有精准严格的固定格式,学生在模仿和重复阶段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实践,养成一套标准得体的习惯,会为日后很好的从事商贸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再次,听说法主张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使得我们的外语教学得以从视听着手,通过听、说、观、做等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和语感,并且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听说环境,这与商务英语的实践性也是相通的。

4 听说教学法的弊端

商务英语学习中笔头能力的高低不能完全表明英语知识掌握的程度,究竟听懂多少,能讲多少才是评定英语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而听说法就是以掌握口语为目的的教学法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讲授商务英语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它并不是完美的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一样,它也存在与商务英语教学不相适应的弊端。听说法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决定要教的内容,决定教的进度,决定学习的方法,指挥学生的练习,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这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对商务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5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懂英语、懂商务、会财会的商务英语人才越来越受社会所青睐,商务英语课程的改进,也成为当务之急。听说法与以前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学生可以依靠更简洁的形式、更有效的操练学习商务语言。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进一步促进听说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融合,去伪存真,取其精华,给商务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同时促进了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听说法和交际法与外语教学[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篇10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课程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我国各类企业对涉外经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新的经济形势要求高校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整体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实用型、复合型外贸人才。

一、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外贸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具备较高的商务外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通晓我国外贸政策和理论、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进出易程序与合同条款等。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第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时时注意外贸工作的动态、情况、问题,及时捕捉国际贸易信息和良好商机。要敢于创造新思维、探索新路子、开创新局面,从而在商战中出奇制胜。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许多高校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因此设置了很多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学生学习负担很重,疲于应付,难有时间和精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方面,许多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践课,甚至取消实践课或任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不能以致用,走向社会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内容交叉、严重重复

由于课程设置贪多求全,使许多课程的内容有所交叉。学生重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不注意听讲,教师也难组织教学。除此,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化、更新慢,跟不上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而在课时分配上,受传统旧体系的影响,难于舍弃。

(三)工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过分理论化

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宽口径复合人才”的指导思想上,部分高校依旧过分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实用技能的培养。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是以通识教育为目的,培养多元化和动态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强调所有课程模块之间、教和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所有的课程都可以找到与其相关课程的结合点,通过各课程模块相互的结合点展开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原则;第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以“就业主体”为主,兼顾个体发展的原则,国际贸易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接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

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新体系要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的设置类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应用写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在基础课设置上主要有: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外语、大学语文等。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经济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向学生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原理与理论。具体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学、经贸应用写作、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二是经济类公共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贸易原理、风险管理概论、财政学等。三是经济类基本专业课。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掌握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国际金融学理论知识。其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国际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四是经济类基本技能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企业、金融、电子商务等外贸业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现代企业制度、电子商务、CI策划与企业文化、证券投资与期货、企业战略管理、消费经济学。

3.专业课

在专业课设置上,应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可以自由选择。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具体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课要与国际接轨,要注重实尉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专业课可设置为四大类:专业基础课、专业实务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让学生掌握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商法基础知识、商品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商法、商品学等。

(2)专业实务课。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相关单据、结算的实务知识。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运输与物流、国际结算、外贸函电。

(3)专业知识课。使学生掌握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课程包括国际经贸地理、海关报关实务、世贸组织规则、外贸谈判口语。

(4)相关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原则及注意事项;具备生物技术产品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与营销能力;掌握不同的贸易方式的理论及实物知识。课程包括经济合同管理、国际投资与管理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等。

4.实验与实践教学

实验与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掌握和固化新知识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接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团结共事能力,最后达到具备跨学科溶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习、ERP实战模拟实习、海关报关实务课程实习,公益劳动、军事训练,毕业实习。

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多数高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培养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可建立国际贸易网络模拟实验室与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验室,将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设计在内。实习形式包括商贸实习、行业见习、专业讲座和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因此应拓展教学空间,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