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

篇1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生产单位的职责

第三章 使用单位的职责

第四章 经营、运输和贮存单位的责任

第五章 职工的义务和权利

第六章 罚 则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是指工作人员因工作而接触化学品的作业活动;本规定所称化学品,是指各类化学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按国家标准GB13690分类的常用危险化学品

第四条 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向周围单位和居民宣传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及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方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生产单位的职责

第六条 生产单位应执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到化工行政部门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

第七条 生产单位应对所生产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并对其进行标识。

第八条 生产单位应对所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挂贴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以下简称安全标签),填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九条 生产单位应在危险化学品作业点,利用安全周知卡或安全标志等方式,标明其危险性。

第十条 生产单位生产危险化学品,在填写安全技术说明书时,若涉及商业秘密,经化学品登记部门批准后,可不填写有关内容,但必须列出该种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特性。

第十一条 安全技术说明书每五年更换一次。在此期间若发现新的危害特性,在有关信息后的半年内,生产单位必须 相应修改安全技术说明书,并提供给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单位。

第三章 使用单位的职责

第十二条 使用单位使用的化学品应有标识,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购进危险化学品时, 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 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原安全标签。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没有规定的,使用单位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一)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二)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三)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等);

(四)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五)采取其它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第十七条 使用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第十九条 使用单位应对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采用颜色、标牌、标签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

第二十条 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第四章 经营、运输和贮存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经营单位经营的化学品应有标识。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进口危险化学品时,应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中文安全标签。出口危 险化学品时,应向外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对于我国禁用,而外方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应将禁用的事项及原因向外方说明。

第二十二条 运输单位必须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和《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有权要求托运方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必须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五章 职工的义务和权利

第二十四条 职工应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及时报告认为可能造成危害和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 职工应采取合理方法,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不安全因素。

第二十六条 职工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七条 职工有权获得:

(一)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的特性、有害成分、安全标签以及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二)在其工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危害安全与健康的资料;

(三)安全技术的培训,包括预防、控制、及防止危险方法的培训和紧急情况处理或应急措施的培训;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它权利。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没有到指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生产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未填写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没有安全标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经营单位经营没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 学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对隐瞒危险化学品特性,而未执行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就地扣押封存产品,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没有急救设施和应急处理方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国家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篇2

【关键词】

眼伤;调查福建省泉港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基地和三大主枢纽港(福州、厦门、湄洲湾)之一。辖区内农(渔)民人口比例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多,工人及外来流动人口多,眼化学伤发生率高。现将2007年9月至2009年09月本院门诊眼化学伤患者107例180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09月就诊我院门诊眼化学伤患者,共107例180眼,单眼34例,双眼73例。男62例(57.94%),女45例(42.06%),年龄3~77岁,平均(35.2±17.1)岁,以21~40岁年龄组为最多(42.05%),其次为41~60岁年龄组(30.84%)见表1。

1.2 处理方法 无菌纱布吸取多余化学品,开睑器开睑,500 ml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注意暴露穹窿部和睑板下沟,用棉签拭去固态化学品,冲洗后用pH试纸测试流出眼泪的pH值,若仍偏酸或偏碱,继续500 ml生理盐水冲洗,直至所测pH值于中性(6.5~7.5),用镊子清除残留的固态化学品(粘胶、油漆等)。常规应用抗生素、促修复眼药水、眼膏,酸碱烧伤者加用胶原酶抑制剂,并遮盖患眼,如发生感染,按角膜炎治疗,嘱定期复诊。对年龄、性别、职业、化学品分类、入院前急救情况、视力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化学品分类 酸碱性化学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硝酸、盐酸、石灰、水泥等)13例22眼(12.22%);农药10例20眼(11.11%);有机化学品(苯、二甲苯、苯酚、烷类、烃类,香蕉水、汽油、柴油、油漆、各种粘胶等)48例85眼(47.22%);日常用品(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洗水液,肥皂、指甲油、化妆品、染发剂等)36例53眼(29.45%)。

2.2 年龄分布 不同年龄段眼化学伤分布情况详,见表1。21~60岁为发病高发年龄(77.78%)。

2.3 职业分布 工人47例85眼(47.22%),农(渔)民24例45眼(25.00%),城镇人员27例40眼(22.22%),儿童学生9例10眼(5.56%)。

2.4 入院前急救情况 入院前已实施个人自救(如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冲洗)63例(58.88%),其中工人44例,农(渔)民3例,城镇人员15例,儿童学生1例。见表2。

2.5 就诊时间 1 d之内就诊54例50.47%,2~3 d就诊21例19.63%,3 d后就诊32例29.90%,5 d以上32例7.4%。

2.6 视力 生理盐水冲洗后,随访1月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见表3,其中残留不同程度角膜薄翳6例12眼,角膜白斑7例10眼。

3 讨论

眼化学伤是常见的眼外伤,是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已引起国内外眼科医生的广泛重视,据统计眼化学伤占眼外伤的7%~10%[1,2]。我们收集我院近2年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眼化学伤在福建泉港地区的临床特点,希望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对策。

3.1 眼化学伤年龄分布情况 本研究发现眼化学伤患者中发病年龄以发病年龄以21~40岁组最多,其次为41~60岁组,说明在本地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21~60岁中青年是眼化学伤的高发人群。此外小于20岁的发病率也较高,最小发病年龄3岁,主要与小孩好奇心强,好动好玩,但安全意识较低。因此,家中化学品应贮存在儿童不易于获得的地方,必要时加锁贮存。少数老年人因视力较差,看化学品时习惯靠近眼前观看,不注意时易发生眼化学伤。因此,视功能较差老年人应避免接触化学品,以免发生意外。

3.2 眼化学伤性别分布情况 本研究发现眼化学伤患者男性远比女性多,男性化学伤患者主要以工业化学品为主,这与男性从事更多的户外劳动有关;女性主要为洗涤用品、化状品,这与女性从事更多家务劳动,化妆有关。

3.3 眼化学伤职业和化学品分布情况 本研究发现眼化学伤患者职业以工人为主,多为现场操作工、化验员、建筑工等,此类工种劳动强度大,疲劳工作中疏于安全防护而易于发生眼化学伤。其次为农(渔)民和城镇人员,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用品增加有关。化学品种类较多,以有机化学品、酸碱性化学品为多,这与割区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衍生行业较多,有机化学品,酸碱性化学品是工人主要接触危险品。且该类化学品多为液态,损伤时多累及双眼,特别是酸碱化学伤的损伤大,视功能预后较差。这与国内外报告有所差别[3-5],可能原因一方面与入选病例标准不同,本研究入选的病例为门诊急诊病例,而国外相关研究多回顾性分析住院病例,住院病例一般以损伤较严重的酸碱性烧伤为主,有机化学品所致的化学伤损伤程度较轻;另一方面泉港区辖区内工业以石油化工及其衍生企业,故本研究化学品有机化学品多见。因此,宜在企业中加强生产安全教育,加强职业防护,如护目镜等。本调查还发现不少工人受伤是由于其主观上麻痹大意,操作时不佩戴护目镜,应加强督导执行,消除职工存在的侥幸心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部分工人抱怨护目镜不透气,佩戴后易产生水蒸气,导致雾视,影响操作而不愿佩戴,宜改时护目镜的设计,使其方便佩戴且不影响操作。日常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各类洗涤剂、化妆品、染发剂是城镇人员化学伤的主要化学品。迎风喷洒农药时,弥漫在空气中的农药颗粒随风吹进双眼,这是导致农民眼化学伤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中也宜加强职业防护和安全生产的教育。

3.4 眼化学伤就诊情况 本调查发现患者就诊意识较差,1 d内就诊仅50.47%,多为酸碱等刺激性较大的化学品。而日常用品和部分有机化学品由于刺激性不大,受伤后患者往往自行用水冲洗,或揉眼次数增多而未及时就诊。常合并结膜炎、角膜感染后才到医院就诊。经治疗后感染控制,但就诊前结膜囊内,尤其是穹窿部残留的化学品可破坏眼表系统,导致日后患者眼表系统不稳定,免疫防御屏障减弱[6]。所以彻底冲洗、冲洗液清洁程度及冲洗后有残留,是否是预防感染治疗眼化学伤的关键。

3.5 眼化学伤入院前急救情况 早期冲洗是治疗眼化学伤的关键。本调查发现企业工人入院前急救比例最高,与企业的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讲授急救方面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方法有关。其次为城镇人员,与其文化教育和安全意识较强有关。而农(渔)民和儿童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缺乏急救方面知识,宜在农村和学校中开展有关安全和急救的教育。

3.6 眼化学伤视功能预后 本调查发现酸碱性化学如果早期治疗不及时,导致角膜损伤,愈合后产生的角膜云翳、斑翳、白斑和疤痕对视功能长期影响较大。其他化学伤早期结膜充血、水肿比较厉害,视功能较差,随访1月后有明显提高。

眼化学伤大多数是可预防及避免的,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措施:①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应改善生产设备和防护设备,以最大程度减少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车间工作室内设置固定急救设备;②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时戴防护眼镜或面罩;③加强企业、农村和学校安全及防护知识教育:遵守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对眼化学伤危害性的认识,消除患者麻痹侥幸心理,教授有关急救方面专业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方法。同时告知患者伤后应尽快就诊医院眼科,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品残留与感染,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陈振超,谭茂清.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部化学伤临床观察.眼科研究,2009,27(2):136.

[2] 龚毅.眼外伤1452例临床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8,8(5):980-981.

[3] Reddy SC,Tajunisah I.马来西亚西部眼化学伤75例回顾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7,7(2):327-330.

[4] 荣亮,任大元,房强.眼化学伤115例临床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5,33(3):342-343.

篇3

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①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②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作者:韦美玲 单位:南宁汇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篇4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 危险化学品 存储 养护 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83-02

大唐辽源发电厂2台330MW机组化学车间使用大量化学品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性质,属于危险化学品范畴,但是由于有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健、自动控制水平低、事故应急机制落后等原因使得在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中存在巨大隐患。通过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析和实践,总结出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有效途径。

1 火力发电厂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火力发电厂危险化学品一般据有毒害、有腐蚀性、易燃易燃的性质,在装卸和储存以及保管和使用的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药品。目前火力发电机组普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氢气、液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

2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基本特性

2.1 液氨

液氨是火力发电厂脱硝使用的还原剂,使用成本低,易采购的特点,是火电厂脱硝工艺中的主要还原剂。

但是液氨的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它的化学性质是,液氨是有毒物质具有强腐蚀性,标准大气压力下-沸点为33℃,对眼睛和皮肤有腐蚀作用,对呼吸道有窒息作用,如果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5%时,人吸入5~10分钟可能致死,属中度危害的化学物质。燃点651℃,爆炸极限15.7%~27.4%(V/V),最小引燃(爆)能量0.77mJ。液氨也是常见的制冷剂,液氨泄漏时能造成人体冻伤,因此在抢险时必须做好防冻伤、防中毒的措施。氨着火可采用泡沫、水喷淋、二氧化碳灭火等措施。氨泄漏时最好采用水喷淋吸收。在卸液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管道爆破,导致大量液氨外泄。

2.2 氢气

目前大型发电机组多数采用电解水制氢设备自行制氢并单独存储。因氢气泄漏氢气纯度降低、或人为排氢有可能发生爆炸或者燃烧。

氢气是一种可燃且易爆气体,无毒有窒息性,引燃温度为400℃,爆炸极限在4.0%~75.6%之间,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1,爆炸范围极广,点火能量小,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最小引爆火花能量为0.019mJ,氢气无味、无色,难以发现,这就增加了它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中从管理制度上、设备上都要做好充足准备,做到各项防范措施到位,才能保证不发生氢爆炸的严重事故。

2.3 电厂中常见的化学试剂

火力发电机组中普遍采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作为树脂再生剂。为强酸强碱性化学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接触到眼睛和皮肤可致灼伤,误服可至消化道灼伤。

3贮存及存量限制规定

4 危险化学品的养护

危险化学品的养护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长期安全存储和使用的重要环节。危险化学品存入库房时时,应严格按规程验收物品质量和数量,同时检查外包装情况和有无泄漏。入库后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在储存和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查,每天记录检查情况。发现其品质变差、渗漏等要及时处理。库房湿度、温度应严格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化造成危险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发生变化。

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和仓库存储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专业灭火药剂。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或专职的消防人员。储存危险化学品库房内应实际情况安装自动监视或火灾报警系统。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企业应配备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合格,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人员必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设立专人监督。仓库的抢救人员必须具有基本消防知识,同时还应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危险化学品特性以及常见事故的处理程序等。

5 废弃物处置

可燃物品堆积点应远离化学危险品仓库。丢弃的危险品外包装和容器应立即转移至安全堆放点。废弃物的处理,可根据危化品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丢弃造成厂区周围设施或环境污染。

6 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系指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通过对危险性或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7 危险化学品保安全排查工作

(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与职工岗位职责相匹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员工岗位职责、工艺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与实际是否相符以及巡回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2)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取证情况。对新员工的入厂三级教育培训情况。

(3)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可操作性以及人员与应急器材配备是否充足情况,与应急救援单位合作关系情况。

(4)安全监控仪表的投运率情况,特别是高低液位报警连锁投用情况。罐体防超温超压、防窜料跑料、防倒塌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8 事故的应急处置

(1)立即报警、组织相关人员人员抢救。当发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周围的人立即报警,报告当地消防部门,尽可能采取应急措施,并将危险程度事件进展告知周围群众,较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禁止火源。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有的是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周围要禁止各种火源。发生泄漏后要立即切断电气设备,所有行驶经过的车辆都要停止通行,关闭通讯设备,防止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如果存放或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储罐破损,要尽快选用软橡胶塞子,胶泥、棉被、肥皂等材料堵漏。

(3)采取消毒措施。具有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在泄漏事故处理过程时,必须采取谨慎的措施,首先降低其腐蚀性、减低其毒害性,尽量降低对人的威胁。如果是电厂使用的氨气等碱性液体,泄漏时要先用大量的水流稀释冲淡。如果是硫酸等腐蚀性的药品发生泄漏可用干砂吸收覆盖,禁止用水稀释。

(4)抢救防护。抢救人员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穿戴必要的防毒面具、防毒靴、防毒手套等防止通过呼吸、皮肤等进入人体,造成事件扩大。防护用品可减少身体暴露部分,避免身体接触有毒物质从而降低伤害。此外,如果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是液氨,在处理中除了要防止燃烧、毒害以外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防止冻伤。

9 结论

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特性如: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等特性,如果发生泄露、爆炸等事故,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危险化学品的一些基本知识及使用的基本要求等,并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分析运输过程中容易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危险化学品是一种危险源,发生泄漏事故危险性大,后果严重,对电厂的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只要我们熟悉和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特性,正确使用和存储危险化学品,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危险化学品不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有毒物质;泄漏源;疏散急救

中图分类号:X789 文献标识码:A

1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分析

近年来,随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高发,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整体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次数、规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在引发事故的化学品中,有毒物质占95%以上,其种类繁多,性质不一,毒害各异(注)。

1.1 泄漏事故的类型

按泄漏形式泄漏可分为:连续型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型泄漏(大量泄漏)。连续型泄漏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及阀门损坏或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该泄漏具有长时间泄漏、泄漏量较小、稳定泄放的特点。瞬间型泄漏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的瞬间或一个大包装的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该泄漏具有短时大量泄漏的特点,泄漏后引起的危害后果较大。按泄漏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固定源泄漏和移动源泄漏。

1.2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特点

有毒物质在泄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突发性强、发生环节具有不确定性、连锁性、救援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泄漏后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2.1 快速侦检,持续监测,划定警戒区域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并且要使检测工作贯穿抢险救援过程的始终。能否准确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分布,对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泄漏现场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监测,时时掌握事故发展的态势,适时调整决策方案。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发生现场,对于液体和固体泄漏事故在处置难度上相对较小,警戒区一般分为重度区、中度区、轻度区。重度区是指泄漏事故中心的圆周区域,只允许少量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员进入;中度区是指泄漏装置下风向扇形防护区域,禁止与应急抢险无关的人员进入,必须紧急疏散该区域范围内的群众;轻度区则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可能涉及的区域,应疏散群众。

2.2 查明泄漏源,控制扩散

发现有毒物质泄漏时,对于比较明显的泄漏点,应通过视觉判断法、听觉判断法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尽快查找出泄漏源,并确定泄放孔面积的大小。对于细小的裂缝或阀门等不容易察觉的部位,可以借助于气密性检测法查找泄漏源。消防力量到场后,根据已经划定的警戒区域和有毒物质泄漏扩散的范围,充分发挥常规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的效能,可以从上风方向利用喷雾水枪、水幕水带、水驱动排烟机等器材装备对泄漏的有毒有害气体设置控毒防线,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延缓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

2.3 消除泄漏源,处理泄漏物

泄漏的处置。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中,堵漏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紧急停车等工艺措施制止泄漏。采取堵漏措施时,要使用专用工具、器材。一般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泄漏,可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堵漏;法兰泄漏,可利用法兰专用夹具夹卡法兰,并注射高压密封胶堵漏;罐体裂缝可利用专用的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器具堵漏。

一是气体泄漏物处置:(1)通风驱散,对于泄漏扩散的有毒空气,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排风设施等驱散现场有毒物质。(2)喷雾稀释,由于向空中喷洒水雾,能引起空气和水汽的对流,因此,喷雾状水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泄漏物质的浓度,同时可根据气体性质,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液进行中和处理。(3)点燃放空,在易燃的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现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取点燃、放空的工艺措施来减少和降低气体的浓度。

二是液体泄漏物处置:(1)筑堤引流,修筑围堤是控制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如果有毒物质泄漏到地面上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2)泡沫覆盖,为降低泄漏物向大气的蒸发,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进行覆盖,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后,抑制其蒸发,而后进行转移处理。(3)吸附法,对于少量的液体泄漏物,可用沙子、粘土或其它吸附剂吸附,收集于容器内后进行处理。(4)中和泄漏物,根据泄漏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中和。对于陆地泄漏物,常常用强酸、强碱中和,这样比较经济;对于水体泄漏物,建议使用弱酸、弱碱中和。(5)收集输转对于大型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三是固体泄漏物处置:(1)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系统;(2)大量物品泄漏时,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原状。若完全回收有困难,可在收集后进行转运。

2.4 做好安全防护与疏散急救工作

参与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抢险救援人员一定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在整个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化学毒物的毒害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抢险救援人员应在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流的掩护下进行排险,以确保安全。根据“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过程中,还应做好现场人员的疏散和现场急救工作。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是一项复杂的、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消防部队作为事故处置的骨干力量,在处置过程中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今后还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处置联动机制,从而真正达到“快速反应、有效协同”的要求。

篇6

关键词:化学事故 应急救援途径 重要性

当今世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品广泛进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频繁发生的化学事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威胁,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意义何在,怎样建立健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决定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已成为化学工业大国,几乎全国各大城市都生产和使用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化学品,而且产量大、种类多、颁布广,工厂大多建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镇及其附近。化学事故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化学工业事故已构成对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威胁。

一是现在的城市正以新型星状城市高速发展,环绕城市周围的高新区、工业园区以每年几十、几百公顷的速度扩展,形成现代化都市的一大特点。现代化、高精密的机械设备代替了手工业、半手工业的人工操作,导致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转,负荷加大,出现问题难以控制,互相牵制的生产网络的连锁反应加剧,给抢险造成极大困难。设备成本高,价格昂贵,部分设备依赖进口,所以遭灾后损失大。

二是由于化工行业生产涉及危化品数量大、储存密集等特点,它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和突出的代表性。其一旦发生化学事故就不同于普通的事故,将会引起大规模的燃烧、爆炸及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松原市作为发展中的石油化工城,石油化工业更成为全市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是吉林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其城区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石油化工、交通、通信枢纽等重要目标众多,所以当有害气体进入城市时,加之东北地区干旱少雨,长年微风飘浮使有害气体难以排除。这也将造成大范围的人口疏散转移,对人员造成惊慌、恐惧等巨大的不良心理影响。因此,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最好保障,加之有计划地把城市人口疏散出去,是减少伤亡和混乱的有效办法。

二、转变体制和增强职能成为实现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根本途径。

“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是第五次全国人防会议提出的新时期人防建设的总目标,而“两防一体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现在的人防正向民防体制转变,正在走“两防一体化”的路子。“两防一体化”就是防空防灾一体化,就是把战时防空资源尽可能多地用在平时防灾救灾上,充分发挥人防部门职能作用和专业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从而及时有效地处置好各种突发事件和化学事故。

一是要通过参与城市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行动,锻炼人防应急救援队伍,检验人防设备设施和各种方案预案,提高人防的组织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平战转换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实战能力,为战时防空奠定坚实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争取各级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这样在平时的抢险救灾中,既能发挥人防部门的职能作用,达到宣传人防和实战练兵的目的,又能够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帮助化工部门排忧解难,从而达到部门间配合,协同式作战,共同防灾救灾。

二是要为实现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段多样化寻求新突破。作为承担“日遗化武”和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协调和处置出警任务的成员单位,我们要紧紧围绕“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目标,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并根据平时防灾救灾、应急救援需要的人防拥有的战时资源,来确定我们能够承担的职能。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和平时各类事故灾害突发性、综合性极强的特点,对人防的指挥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想在高技术战争环境和平时防灾救援中有所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加强指挥通信手段建设。要突出以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为核心,抓好指挥自动化网、空情接收网、防空警报网和人防数据库建设。依托军地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完善的人防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与公安、气象、地震、消防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共享事故灾害预报、报警、救援等信息,提升人防指挥自动化水平,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做好准备工作。

三、整合资源和科学制案,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资源共享和有效依据。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点多、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只有多方通力协作,才能有效地调动各救援力量的积极性,才能使分散力量变为整体力量,发挥最佳效能,一旦发生化学事故,就能迅速有效地得到救援。

一是我国的应急建设才刚刚起步,应急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各级政府急需整合社会资源为应急救援服务。这为各级人防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人防组织指挥、通信警报、城市监控、人口掩蔽和疏散、专业队伍、应急教育体系等“两防”资源,为城市救援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涉及部门很多,必须在平时就把人防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积极参与防灾救灾工作,在施救时要做到对事故及时报知、及时检测、及时估算、及时提出救援建议、及时实施指挥、及时实施救援,并要处理好储存与经济效益关系,专职技术力量与兼职技术力量的关系,专用器材与常用器材的关系,现有装备器材和新添器材的关系,以做到及时、有效地实施保障。把人防平时闲置的资源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一笔投资、多种用途”,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也是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利用。只有把人防资源开发利用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才能体现人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是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造成危害。因此,事先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救援预案和保障计划。要从本地区化学事故可能发生的客观实际出发,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灾害情况,科学地拟定与之相应的对策,坚决做到事故情况判断要明确、指挥分工要明确、指挥程序要明确、救援队伍职责要明确、保障措施要明确,就能临危不乱,处置自如,及时控制事故发展,迅速消除事故后果。同时还要注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一案多情、多措并举,快速救援的基础。从而在应急救援保障方案上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应急救援长期开展。

随着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将人防应急救援纳入社会应急整体运行体系中,将应急救援的队伍落实到社会抢险救援任务中,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探寻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防救结合的新思路,充分做好救援准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重大化学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稳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参考文献: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安全、欢乐、祥和的节日假期。

二、工作目标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推动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以及各企业进一步落实隐患治理工作责任和整改措施,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三、大检查范围和重点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镇各村(社区)委会、场镇各单位、各生产经营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

(一)大检查范围

1.森林防灭火重点设施和场所;

2.加油站、加气站、烟花爆竹、液化气罐经营点;

3.大型酒吧、网吧、KTV、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

4.道路交通安全;

5.建筑施工和地质灾害;

6.水库、河流、塘堰等水域;

7.小区消防设施设备、电梯使用情况;

8.工贸行业等工业企业;

9.水利电力企业;

10.特种设备监管。

(二)检点内容

1.森林防灭火工作:一是森林防灭火村居值班情况;二是卡点值守、重点设施和场所巡查和护林员巡逻记录登记情况;三是高压电力线穿过森林的台账登记情况。

2.烟花爆竹、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一是对烟花爆竹、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生产经营的监管的打非专项治理情况;二是烟花爆竹的“三超一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对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规章制度,设施设备等安全情况;四是行业持证和安全培训情况。

3.人员密集场所:一是对各学校和幼儿园、车站、酒吧、网吧、KTV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落实情况;二是应急预案制定修改和人员的安全知识应知应会的掌握情况;三是核查自动消防设施、常用灭火器材、安全疏散、安全布局、防火分区情况;四是对场镇、商店等人员出入较多的地方的安全监管情况。

4.道路交通安全:一是“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二是上路巡查和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三是对客运车辆的始发登记和监管情况;四是对农用车的安全培训和证件办理和年审情况;五是对机动车辆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三超”情况的专项治理情况。

5.建筑施工和地质灾害:一是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二是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情况;三是设立警示标志和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监控情况。

6.水库、河流、塘堰等水域:一是水库、河流、塘堰等水域安全警示标示设立情况;二是水域隐患排查整治完成情况;三是村居通过广播、村村响等方式的宣传情况。

7.小区消防设施设备、电梯:一是小区进出登记核查情况;二是物业每月对消防设施、电梯的检查登记情况;三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8.工贸行业等工业企业: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情况。二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否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操作技能、设备设施和作业现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情况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情况。三是安全风险管控情况,重点检查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完好情况和日常维护情况;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和公告,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情况等。四是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点检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在单位内部公布隐患清单,并向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备案,实行整改闭环管理情况和近年来镇政府、县级各部门日常监管执法和安全巡查、检查、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五是应急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组织应急演练,配备必要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情况、开展事故应急处置的总结评估工作情况和加强岗位应急培训情况等。

9.水利电力企业:一是工人持证上班情况;二是机组安全运行情况;三是防洪措施、应急预案的准备情况;四是工人安全培训情况;五是库区、河道防洪情况。

10.特种设备安全:重点检查学校锅炉、压力容器等设备的注册登记、定期检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应急救援预案和规章制度建立等情况。

四、时间安排

2020年4月28日至2020年5月5日。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五一”节期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五一”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五一”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对改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维护我镇重点时期社会整体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各村(社区)、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全面摸底排查,加大检查力度。按照属地管辖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做到不漏一个村组、不漏一处隐患、不遗留任何问题。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区分轻重缓急,督促各村(组)、企业和有关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资金,坚决整改消除。为春节的安全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篇8

关键词:加氢反应器;无氧;卸剂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蜡加氢装置公称规模10万吨/年精制石蜡,1998年9月建成投产,该工艺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240~330℃)、压力和H2存在条件下,原料蜡通过反应器内加氢精制催化剂床层,使其中所含的硫、氮、氧待等非烃类化合物转化成易于除去的硫化氢、氨和水,烯烃饱和脱除微量的胶质、沥青质,使3.4—苯并蓖为代表的稠环芳烃等致癌物转化成氢化芳烃,从而除去嗅味,改善石蜡产品颜色、安定性,生产出高质量的石蜡产品。装置反应器首次使用的催化剂为石科院研制的RJW—1(W—Ni型)催化剂,使用至2002年5月该剂活性下降,需要对催化剂进行更换。

一、卸剂方案的制定

经过再三研究,制定卸剂方案准则如下:1)人工卸剂按照特殊进入容器作业管理,在卸剂方案中制定相应应急计划。2)成立蜡加氢反应器人工卸剂领导小组,负责卸剂的有关事宜。3)进入反应器的人员,必须经过领导小组的教育,达到能熟练使用防护用品,能够自救和救助别人才能进入反应器作业。4)在反应器顶部配备两套固定式长管呼吸器,长管长度要在40米以上,从相近的地面仪表风接引气点,保证气压在0.4mpa以上。引气点要指派专人看护空气压力,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5)反应器里只准一人戴长管呼吸器作业,另一套长管呼吸器作为监护用。在进入反应器深部作业时,一名监护人应在反应器内作业人的上层通道口监护,两名监护人在反应器入孔处监护。6)进反应器的作业人和监护人必须戴安全带,安全绳要系在反应器顶部的牢固地点,保证有异常情况时把作业人拽上来。7)安全带、绳梯、照明等设施符合有关要求,作业人要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进行作业。现场还要备有两个自给式空气呼吸器。8)每天作业前,由安全工程师检查现场,检查各种防护器具好用、现场无异常后,方准作业。9)人工卸剂现场(反应器上部)由安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负责组织,设备工程师负责地面,有情况及时联系。10)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本方案在实际作业中如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修改,保证可操作性。

二、催化剂卸剂方案

2.1准备工作:

2.1.1准备好装催化剂的铁桶。

2.1.2准备好氮气,并用胶管引至到现场。

2.1.3准备好防尘防毒口罩及眼镜,接好供呼吸用的净化风。

2.1.4准备好卸料闸板。

2.1.5准备好卸料口袋,并将其绑在卸料管上。

2.1.6卸剂前打开反应器大盖,检查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情况。反应器内充入少量氮气。

2.1.7准备好卸料工具铁锹扫把等。

2.1.8联系调度准备运输车辆。

2.2卸剂步骤

2.2.1将反应器出口盲板转向,反应器底部卸料口打开,装上卸料闸板。

2.2.2套好卸料口袋,并将其甩至铁桶内。

2.2.3卸出的催化剂直接装入铁桶内。

2.2.4卸出的催化剂要用氮气保护,防止超温自燃氧化。

2.2.5卸出的催化剂及瓷球要计量并称重。

2.2.6反应器最后一层塔盘卸出后,由上部入口通入净化风,将反应器内残存的催化剂吹出,防止残存的催化剂在反应器内自燃氧化。

2.2.7催化剂全部卸出后,由反应器卸料口底部通入净化风进行置换,采样分析反应器中气体含量和可燃气体含量。

2.3应急计划:

2.3.1一氧化碳应急方案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熔点—199.1℃,闪点 〈—50℃,爆炸极限12.5%—74.2%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 合而造成组织缺养。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中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深度中毒可致死。

急救方法:吸入: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实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

就医

防护措施:高浓度时可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2.3.2硫化氢应急方案

物理性质:无色有恶臭易燃气体,熔点—85.5℃,沸点—60.4℃,闪点〈50℃,爆炸极限4.0%—44.0%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死亡。当浓度70—150mg/m3,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在闻到臭味,1—2小时呼吸道、眼刺激症状;760mg/m3,吸入15—60分钟发生废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1000mg/m3以上吸入数秒钟,呼吸加快,麻癖死亡。

急救方法:眼接触: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应输氧。

防护措施:个体防护:佩带防护面具,穿防化服、防化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现场有人监护。

三、卸剂方案的执行过程

方案制定后,关键在于严格的执行。领导小组先后对30多人次进行了教育,手把手的教会了作业人、监护人各种防护器具的使用以及作业和监护的注意事项。经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业按期顺利的进行着,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执行过程中都加以纠正。

3.1是对作业人员要随时加强安全教育,如:反应器顶层的催化剂淘干净后,当晚10时打下层通道时,铆工作业人员在反应器里作业时,由于里面灯光暗,螺丝不好找,作业人员随即把长管呼吸器的面罩摘下来,监护人员及时发现,安全工程师立即命令作业人员戴好面具,离开反应器,随即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2是加强现场的协调,如:当对第二层催化剂高压清洗时,地面负责人突然通知反应器里的作业人立即撤出来,安全工程师立即组织人员撤出了反应器,待作业人员撤到反应器入孔处时,从面罩里已经呼吸不到空气。原来,在给气点监护的人员,突然发现空气压力下降,地面负责人随之用对讲机通知反应器上部卸剂现场,幸好作业人员撤离及时,避免了恶性事故的发生。后经调查发现是仪表人员清理仪表风过滤器,在没有告诉装置人员的情况下擅自关闭了仪表风进装置的阀门。

3.3是合理调整现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如现场的监护中,很快就要求反应器外最少有三人监护:一人专门监护长管呼吸器的长管,一人专门监护照明线,一人专门监护安全绳,防止几条线缠在一起。再如设定了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一开始规定每半小时必须轮换休息。后来卸剂到最后,催化剂越来越少,空气流动速度快,催化剂自燃的速度越来越猛烈,作业人员在反应器内的作业时间只能越来越短。

3.4是作业过程中必须保证人员的安全。在卸中层催化剂时,由于通道孔特别狭小,戴防护器具不能通过。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选择了高压清洗,高压清洗作业人员站在上部支撑盘上面通过高压水枪将大部分催化剂用水带走,最后剩余的一小部分催化剂,用大铁桶装水从反应器入孔倒入,用冲力将剩余的催化剂全部带出了反应器。

结语

在这次蜡加氢反应器人工卸剂的工作中,由于组织得力,方案周详,准备充分,处理得当,经过一周的共同工作,安全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次作业也为将来我厂类似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出版社《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J].

篇9

关键词:安全;尿素生产;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Q44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9(C)-0057-01

引言:尿素生产具有高温高压的反应特性,所用蒸汽最大压力14.8兆帕,尿素合成塔内的温度一般为180―183℃,还有腐蚀性的甲胺液,双氧水,甲醛等物质,作为原料的氨不但具有腐蚀性,还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浓度稍微大一些,就会引起人员中毒,严重时还有生命危险。二氧化碳压缩机房的噪声很大,严重影响听力。由于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所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证安全生产。

一、开展安全事故学习,吸收经验教训

学习集团公司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公司内部的事故案例,提高安全意识,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对事故进行分类,那些是设备缺陷引起的,那些是操作不当引起的,这样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每个班组每个月要有一次专门的安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每个成员都要发言。每一次学习都要做书面记录,领导参加人员,得出的学习注意事项。另外,针对本装置的实际情况,每个月都要做安全经验分享,做成幻灯片的形式,便于员工理解。

二、精心操作,保证安全

很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吉林吉化爆炸导致污染松花江的事故,就是由于当班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尿素装置伴随了高温,高压,腐蚀性的特点,操作不当就会引起系统混乱,容易出事故。所有的操作都要严格依据《尿素装置操作规程》执行,不能马虎大意的操作。遇到工况的异常变化,控制室的DCS监盘人员要与现场的操作人员及时联系,确定原因后,再采取措施。对于系统中出现的温度,压力的变化要小幅调节,使工况平稳安全运行。

三、保护员工的安全

第一,员工在岗期间必须穿戴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包括绝缘鞋。第二,进入装置区要正确佩戴安全帽,帽子的下沿要扣到下巴上,并扣紧。第三,为了防止噪声对听力的伤害必须佩带耳塞。第四,为了防止管线泄漏对眼睛的伤害,在现场巡检或者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来保护眼睛的安全。第五,每位员工还必须学习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毒性、化学反应性、侵入途径等。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比如对甲醛的基本性质,侵害人体后如何急救,都要熟悉。第六,掌握常用防护器材的使用。对于空气呼吸器和虑毒罐的使用要达到熟练的地步。一旦操作现场氨或者泄漏尿液的浓度高时,必须在40秒内佩戴好空气呼吸器才能进入操作,否则直接进入人就会被熏晕。

四、定期开展事故预案的学习,进行事故演练

第一,每个轮班都要进行本装置事故预案的学习,针对装置生产曾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学习,由技术人员整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做成小册子,由操作人员进行答问,技术人员进行阅览。第二,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演练器材的使用讲解。为了准确快速的扑灭初期火灾,邀请消防人员讲解灭火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现场示范。第三,针对突发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专门演练。进行火灾,晃电,地震,爆炸的演练。每个事项进行详细地说明,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如何做都按步骤地进行演练。

五、严格设备维修保养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设备的安全有了保证才能使生产得到良好的保证。在生产中,出现设备故障,要及时联系检修部门检修。需要动火的要分析后才能操作。

1、在生产中动火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

动火作业票上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日期、动火详细位置、动火手段、安全防火、动火监护措施以及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地点、结果,审批签发动火证负责人必须确认无误方可签字。

2、动火前,动火作业人员应将动火票交现场负责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已落实无误后,方可按规定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动火作业。

3、动火时,现场必须要有监护人在现场监护,现场还要放灭火器,以备灭火用。

六、实行区域标识

在装置现场用色彩强烈的线画出注意事项。利用红线画出禁止烟火,佩戴安全帽,禁止机动车辆进入等标示图,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另外,在厂房的各个入口悬挂安全警示牌,比如,“重视一伸手,防止误操作”,“攀爬楼梯,抓好扶手”等,营造安全的操作氛围。除此之外,在厂区内的通道上用黄绿相间的线,画出参观通道,便于其他部门和外单位的人员了解本装置的情况时,避免靠近转动设备,容易泄漏的氨泵和发生烫伤次数较多的尿液泵。

结论:本文根据尿素生产高温、高压、易腐蚀的特点,从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安全防护措施在尿素生产中的应用。这些措施的应用,使装置的安全运行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尿素一部

作者简介:韩纪宁(1981― ),男,汉族,宁夏银川人,助理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化工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铅冶炼;生产工艺;环境风险;评价

1引言

铅是最软的重金属,由于铅熔点低、密度大、展性好、易加工、延性差,对电和热的传导性能不好及高温下易挥发等特点,铅在制酸工业、蓄电池、电缆包皮及冶金工业设备的防腐衬里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但铅和其化合物对人体各组织均有毒性,中毒途径可由呼吸道吸入其蒸气或粉尘,然后呼吸道中吞噬细胞将其迅速带至血液,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发生中毒[1]。由于铅的毒性,人类从冶炼利用铅开始,就饱受铅污染的毒害,特别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频频发生铅中毒事件,对涉铅冶炼的环境风险控制已十分迫切,而国内外对铅冶炼的环境风险研究不多,环评单位在进行环评时对其风险缺乏科学、深入的评价,铅冶炼企业对自身的环境风险缺乏了解,环境监管部门对铅冶炼的环境风险知之不多、监管措施难以到位,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污染纠纷不断,成为影响所在区域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地研究了铅冶炼的环境风险产生的机理、危害,针对不同的风险,试验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期对铅冶炼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帮助(本文以6万t/年铅规模为例)。

2铅冶炼工艺介绍

国内外的粗铅生产工艺仍然是烧结一鼓风炉还原熔炼法为主导方法,各国在此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改正,国际上先后出现了几种新的炼铅方法[2];如前苏联的Kivcet法、德国Lurgi公司的QSL法、瑞典波立.登公司的Kald0法和澳大利亚的IsA炼铅法、Ausmelt炼铅法;我国研究开发了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下面以常用的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对铅冶炼工艺进行说明,工艺流程见图1。

2.1粗铅火法冶炼

铅精矿和熔剂、返料(铅烟尘)配料、制粒后,送氧气底吹熔炼炉进行氧化熔炼,产出一次粗铅和铅氧化渣,一次粗铅铸锭后送电解精炼车间,铅氧化渣经铸渣机铸块后,由链斗输送机送至鼓风炉车间的铅氧化渣仓。熔炼炉产出的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电收尘器收尘后,送硫酸车间制酸。铅烟尘送烟尘仓返回熔炼配料。鼓风炉还原所需焦炭筛分后和块状熔剂分别送入鼓风炉车间的焦炭仓和熔剂仓。铅氧化渣块、焦炭块、熔剂块计量后采用电动加料小车从鼓风炉两侧加入鼓风炉内。鼓风炉产出的粗铅铸锭后送精炼车间,炉渣进入电热前床沉淀保温,然后放入渣包吊运至烟化炉工段。鼓风炉高铅渣需加入硫铁矿,主要作用是造渣除铜。烟化炉产出的氧化锌尘收集后外卖,炉渣水碎后堆存或外卖。氧气底吹熔炼炉和鼓风炉产出的粗铅锭送精炼车间。氧气底吹熔池熔炼的化学反应有:

2PbS+3O2=2PbO+2SO2;2Pb+O2=2PbO;PbS+2O2=PbSO4;2FeS+3O2+SiO2=2FeO-SiO2+2SO2;2ZnS+3O2=2ZnO+2SO2;PbS+O2=Pb+SO2;2PbS+3O2=2PbO+2SO2;PbS+2PbO=3Pb+SO2。

高铅渣还原熔炼的化学反应有:

PbO+CO=Pb+CO2;PbO-SiO2+2FeO+CO=Pb+2FeO-SiO2+CO2;PbO-SiO2+CaO+CO=Pb+CaO-SiO2+CO2;PbO-Fe2O3+CO=Pb+Fe2O3+CO2;PbSO4+4CO=PbS+4CO2;2PbO+PbS=3Pb+SO2;PbS+Fe=Pb+FeS。

2.2电解精炼

氧气底吹熔炼炉和鼓风炉产出的粗铅锭经火法精炼除杂后,铸成阳极板,整型后进行电解。将制取的阴极片及浇铸的阳极板放入电解槽,将高位槽流下来的硅氟酸铅溶液注入电解槽进行循环电解,电解产出的析出铅送熔铅锅进行熔铸,进一步除杂,用铸锭机铸成铅锭,部分电铅用于制取阴极片。电解后产出的残阳极在残极洗槽中刷洗,洗后的残极返火法熔炼,重新浇铸阳极板。残极洗刷产生的阳极泥浆经两次浆化洗涤过滤得到阳极泥,阳极泥在厂内暂存,洗液及滤液分别返回残极洗槽和电解循环槽。火法除铜和精炼产出的铜浮渣和碱渣送浮渣反射炉处理,产出粗铅和铅铜锍。粗铅返回熔铅锅,铅铜锍外卖。

2.3烟气制酸

2.3.1净化工段

来自电收尘器的SO2烟气,进入净化工段的高效洗涤器的逆喷管顶部,与逆喷上来的稀硫酸接触,在此过程中喷淋酸中的水分被蒸发,烟气湿度增大、温度降低,同时烟气中大部分As、尘及SO3被洗涤下来进入循环酸中。从高效洗涤器出来的烟气再进入填料塔与喷淋稀酸逆向接触,使烟气进一步降温、除尘出口温度达到41.5℃。

从填料塔出来的烟气然后自下而上通过两级电除雾器,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气体中的酸雾被捕集下来,烟气则送往干吸工段。从高效洗涤器出来的稀酸进入沉降槽,沉降槽底流经脱吸、过滤后用泵送往污酸处理站,上清液溢流至高效洗涤器循环槽;用泵扬至高效洗涤器逆喷管喷淋。从填料塔出来的稀酸,经泵打至稀酸板式冷却器,再经冷却后进入气体冷却塔塔顶喷淋。

2.3.2干吸工段

从电除雾器出来的SO2烟气进入干燥塔,在塔内与塔顶喷淋下来的93%硫酸逆向接触,烟气中的水份被浓酸干燥,经塔顶丝网捕沫器捕沫后通过SO2鼓风机送往转化工段,进行第一次转化。

从转化工段Ⅲ热交换器出来的一次转化烟气经SO3冷却器进入第一吸收塔,在塔内与塔顶喷淋下来的98%硫酸逆向接触,SO3被吸收,烟气则再次进入转化工段进行二次转化。

从转化工段热交换器出来的经二次转化后的烟气进入第二吸收塔,在塔内与塔顶喷淋下来的98%硫酸逆向接触,SO3被吸收,烟气则送往烟囱排放。从干燥塔、一吸塔、二吸塔出来的循环酸自流至各自的循环槽,然后用泵送到各自浓酸冷却器,经冷却后再进入塔顶喷淋。为保证干燥塔塔顶喷淋酸浓度为93%,在干燥循环槽用吸收酸泵出口管串来的98%酸调节酸度。同样地,为保证吸收塔塔顶喷淋酸浓度为98%,在吸收循环槽用干燥酸泵出口管串来的93%酸调节酸浓度。

2.3.3转化工段

从SO2鼓风机出来约70℃的SO2烟气依次通过热交换器,使其温度达到420℃,然后进入转化器,经三段触媒的转化,转化率达到93%以上,此时的SO3烟气再经Ⅲ热交换器降温后,送往干吸工段第一吸收塔。出一吸收塔的烟气由于还含有部分SO2,再次进入转化器,经第四段触媒的转化,使转化率达到99.8%,此时的SO3烟气经降温后,送往干吸工段的第二吸收塔进行二次吸收。从干吸工段产出的成品酸用泵送至贮酸罐,贮酸罐的成品酸自流至计量槽,经计量后用泵送至汽车槽车。

2.4阳极泥的回收处理

阳极泥经湿法脱砷后送熔炼转炉内进行还原熔炼产出贵铅,贵铅再进入氧化精炼转炉除去贵铅中的铋和碲,产出合金板,合金板在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中电解,合金板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电解液循环使用,产出海绵银,海绵银经洗涤、晾干及铸锭即为白银产品。工程同时建设转炉铋渣处理车间回收铋,采用铋渣浸出氯氧铋反射炉熔炼粗铋粗铋精炼流程,生产出Bi≥99.99%的精铋。

2.4.1阳极泥综合回收金、银

(1)阳极泥脱砷处理。电解产生的阳极泥因含贵金属,送贵金属系统回收银、金、铋等贵金属。为防止和减轻砷的污染,本工程采用“银冶炼砷治理湿法新技术”,即在阳极泥进入火法冶炼之前用氢氧化钠溶液对阳极泥进行处理,将砷以不溶性砷酸钙的形式产出,经氢氧化钠处理后的阳极泥送火法冶炼。

阳极泥提炼白银的传统工艺是还原熔炼-氧化精炼-电解,阳极泥中的砷在还原熔炼和氧化精炼时进入烟尘,含砷烟尘在收集、转运过程中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本工程拟采用湿法脱砷再进行还原熔炼,使砷以不溶性砷酸钙的形式固定,极大地减少了砷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具体做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阳极泥,砷以砷酸钠的形式进入浸出液,过滤后,浸出渣送还原熔炼,浸出液加石灰,砷以砷酸钙的形式沉淀,过滤后产出砷酸钙渣,滤液返回浸出。经浸出后的阳极泥中砷含量约0.55%,用浸出后的阳极泥提炼银的烟尘中砷

(2)阳极泥还原熔炼。经脱砷处理后的阳极泥送反射炉进行熔炼,铅阳极泥中大部分杂质主要以氧化物形态存在,在高温和配有还原剂的情况下,部分砷、锑以低价氧化物挥发进入烟尘(本工程预先采用阳极泥脱砷技术,挥发烟尘中砷较少),部分与加入的熔剂作用而造渣。氧化铅大部分被加入的碳还原成金属,由于铅是金银的良好捕集剂,铅在沉降中大量熔解金、银等贵金属,形成贵铅而使金、银与大部分杂质分离。主要反应式如下:

Na2CO3+As2O5=Na2O·As2O5+ CO2;Na2CO3+Sb2O5=Na2O·Sb2O5+ CO2;Na2CO3+SiO2= Na2O·SiO2+ CO2;FeO+ SiO2= FeO·SiO2;2CaF2+2SiO2=SiF4+Ca2SiO4;2PbO+C=2Pb+CO2;PbO+CO=Pb+ CO2;PbO+Fe=Pb+ FeO;As2O5(Sb2O5)+2CO=As2O3(Sb2O3)+2CO2。

(3)贵铅氧化精炼。根据各金属对氧的亲和力大小不同,在氧化过程中,砷、锑、铅、铋、铜等以氧化物形态进入烟尘及渣中,碲被氧化成二氧化碲,部分与加入的纯碱生成亚碲酸钠形成碲渣,金银由于和氧的亲和力小,过程中不断提高纯度,从而达到初步精炼提纯。主要反应式如下:

2Pb+O2=2PbO;4As(Sb)+3O2=2As2O3(Sb2O3);4Bi+3O2=3Bi2O3;4Cu+O2=2Cu2O;Te+O2= TeO2;TeO2+Na2CO3=Na2TeCO3+ CO2

(4)银电解。根据金银合金板中各金属标准电极电位不同,以硝酸银溶液为电解介质,在电流作用下,阴极上析出银,标准电极电位较负或较正的金属分别进入电解液或阳极泥中,从而达到提纯银及富集金的目的。电极反应式如下:在阳极:Ag-e=Ag+;在阴极:Ag++e=Ag。

(5)金电解。根据金与其它杂质标准电极电位不同,以三氯化金溶液为电解介质,进行可溶阳极电解,金在阳极溶解,阴极析出,从而达到提纯金的目的。电极反应如下:

在阳极:Au+4Cl——3e=AuCl4-;AuCl-4=Au3++4Cl-。在阴极:Au3++3e= Au。

2.4.2精铋生产

(1)氯氧铋制取。转炉铋渣用鄂式破碎机初碎,再经雷蒙磨磨至80~120目,用盐酸、氯化铵水溶液浸出,控制适当的盐酸和NaCl溶液浓度等条件,使铋、铜尽可能进入溶液,而铅、银等金属则尽可能少的溶解而留在浸出渣中,然后过滤,固液分离,浸出渣(即铅银渣)送银冶炼系统回收银,浸出液进行分步水解,先水解铋,加入适量的NaOH控制好pH,铋以氯氧铋的形式水解沉淀,过滤后,滤渣即为氯氧铋,进反射炉还原熔炼,滤液进入下一步水解沉淀铜,铜以氯氧铜的形式沉淀,外售给铜冶炼厂回收其中的铜,沉淀铜后的滤液返回浸出。浸出和水解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Bi2O3+8Cl-+6H+2BiCl-4+3H2O;Bi2O3+10Cl-+6H+2BiCl-5+3H2O;Bi2O4+OH+BiOCl+3Cl-。

(2)氧化铋的粗炼和精炼。氯氧铋、返尘、纯碱、还原煤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反射炉内升温,在900~1000℃的条件下发生还原,造渣反应,产出炉渣、粗铋,反应完成后,依次放出粗铋、炉渣。

反射炉还原熔炼产出含铋在94%的粗铋,杂质有砷、锑、碲、铅、银等,氧化铋渣中砷、锑、碲等易挥发的物质在转炉熔炼中虽已绝大部分挥发进入转炉烟气,由于精铋要求高,因此,粗铋精炼中仍然有除砷、锑的过程。

粗铋精炼是在精炼锅中进行,精炼过程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杂质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从粗铋中除去,各种杂质的去除方法如下。

①除砷、锑:由于砷、锑氧化物易挥发,而铋在精炼温度下是不会挥发的,向熔化铋液中鼓入压缩空气,砷、锑迅速被氧化并挥发进入烟气而从粗铋中除去,烟气经布袋除尘后排空,收集的烟灰与转炉烟灰混合外售回收锑。②除银:在铋的熔体中加入纯金属锌,锌能与金、银形成一系列难熔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比重小,呈浮渣产出,经搅拌浮在铋熔体上面,俗称银锌壳,送银冶炼系统回收银。③除铅、锌:由于铅、锌对氯的亲和力大于铋对氯的亲和力,往铋熔体中通入氯气,能有效地去除铅和锌,铅和锌形成氯化铅和氯化锌,从铋熔体中以渣的形式捞出。

3涉及的主要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分析

3.1浓硫酸的贮运泄漏

生产出来的硫酸通过专用的硫酸罐车外运,在浓硫酸的贮存、运输过程中均存在泄漏风险。硫酸贮罐一旦发生泄漏,有可能通过雨水进入水体或农田导致水生生物和农作物死亡,或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废水处理站,引起pH降低,对废水处理站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如果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将会引起植被、农作物或者是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2腐蚀性气体泄漏

SO2、SO3为本工程主要的腐蚀性气体,正常情况下,氧气底吹熔炼及烟气的输送、制酸系统均处于负压条件下运转,外逸的可能性较小。一旦出现设备管线腐蚀、风机故障或发生停电现象,高浓度的SO2、SO3烟气就会外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3氧气底吹熔炼炉开、停炉的烟气

由于熔炼炉开炉烟气SO2浓度低、转化率低,后续处理设施不提前开启或后续处理设施不延后关闭导致停炉烟气直排大气等,烟气中SO2、酸雾、Pb都将超标排放,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3.4废气事故排放

本工程气型污染源较多,最大的气型污染源为氧气底吹熔炼烟气,可能发生的事故有:制酸系统出现故障停运,氧气底吹熔炼烟气经电除尘后直排大气,制酸工艺参数达不到设计指标,SO2转化率、SO3吸收率下降,除尘设施效率下降,都将造成SO2、SO3、Pb对环境的污染。

3.5废水事故排放

主要是污酸处理站失效或者酸性废水站失效,污酸和酸性废水直接向外环境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3.6制氧站的爆炸

氧气站在压缩空气过程中,因空气压缩机散热不好或排气管形成积炭,就会在轴瓦、电机和排气管的没水分离器、冷却器及管道中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制氧站的各种压力容器控制不当,也会发生容器爆炸。

如果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将会引起植被、农作物或者是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环境风险防范处置措施

4.1成立应急处转瞬机构和制定应急预案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严格按《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要求落实《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

4.2关于硫酸泄漏

为了防止罐区泄漏事故的发生对外环境的危害,工程设计应在硫酸罐区按规范设置围堰,围堰规格为长×宽×高:45m×30m×1.5m,有效容积2025m3;在生产过程中保持2个硫酸储罐一用一备,并设置应急输酸装置,当发生大规模泄漏时可将围堰内的硫酸泵送入缓冲罐,而后输至备用罐。对罐区及周边地面进行硬化、防腐、防渗处理,雨后及时将围堰内积水排出。发生运输过程事故应立即停车检查泄漏部位,根据事故大小和处置的难易程度向单位或有关政府部门报警,并立即实施现场清除。每一个运输车辆都配备备用转运箱,为泄漏物料现场紧急清除提供条件。对于严重的泄漏情况,由公司应急救援队到现场帮助进行清除,并评估和监测泄漏影响,直至确保安全为止。对于特别重大的泄漏,如翻车导致水环境污染,应通过救援队对下游进行隔离,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回收清除和化学处理,对现场进行控制,直至消除影响。

4.3关于污酸事故

(1)建立污酸事故池,一旦污酸处理装置出现故障停运,熔炼烟气洗涤产生的污酸可及时排入事故池中,以免污酸大量外泄污染水环境。污酸事故池的容积至少可以贮存1d的污酸量160m3。污酸泄漏设溢流报警控制系统、存放时液位按80%设计,污酸事故池的容积应为200m3。

(2)污酸处理设施维修引起硫化氢中毒的风险。由于污酸处理硫化段会产生硫化氢废气,硫化氢比空气重,易沉降于设施底部,因此,设施维修时易引起硫化氢中毒风险。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旦臭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比空气重,熔点-85.5℃,沸点-60.7℃,少量吸入后会引起头痛、晕眩,大量吸入硫化氢时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空气中(即车间)允许最大含量为0.01mg/L。

对污酸处理设施特别是硫化槽进行维修时,应先检测设施内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小于0.01mg/L,才能实施维修作业。

4.4污水处理站事故

使用双电路供电;处理站机电设备关键部位建议采用一用一备方式;厂废水排放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监控水质达标情况。设废水事故池,容积为300m3。

4.5关于氧气底吹熔炼炉开、停炉的烟气处理

据调查,为了避免开炉和停炉后恢复生产时SO2浓度低而引起转化率低从而导致尾气超标排放的问题,现今各硫酸生产厂家均采用电加热方式先预热转化床,即在开炉或恢复生产前3~4h即开启转化床的加热装置,开炉初期较低的SO2烟气在经加热的转化床时也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尾气排放可以达到标准要求。

本工程氧气底吹熔炼使用的是95%的纯氧气体,烟气中SO2更加容易达到较高的浓度,同时采用电加热方式预热转化床,能保证开炉时高转化率。

据经验,建设单位应在硫酸生产规程中明确提出“氧气底吹炉投料前半小时,开启一级洗涤器、冷却塔循环酸泵等”要求,进一步降低氧气底吹熔炼炉开、停炉的烟气对外环境的影响。

4.6关于制酸系统出现故障时烟气的处理

当制酸系统出现故障时氧气底吹熔炼炉应相应停炉,待制酸系统故障排除恢复正常生产后才能恢复开炉,同时启动付烟道和应急处理设施。采用“钠法”即Na2CO3吸收法作为SO2风险排放应急治理措施[3]。“钠法”是国内外常用的烟气脱硫工艺,流程短、效果好,不存在结垢堵塞问题。烟气风险排放的时间短,治理措施简单易行。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主要化学反应有:

SO2+H2O2H++SO2-3;2SO2-3+ O22SO2-4;2H++SO2-3+Na2CO3+6H2ONa2SO3·7H2O+ CO2;SO2-4+2Na++7H2ONa2SO4·10H2O。

当控制pH为9、液气比为151/m3时,脱硫率可达到95%,虽然SO2的排放浓度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但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4.7事故联锁紧急停车系统

各生产装置均设事故联锁紧急停车系统,应设专人加强生产设备特别是熔炼炉、制酸车间和“三废”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发生上述排污事故时,应立即停产。

参考文献:

[1] 饶湖英,吴一行,张程等.中、重度儿童铅中毒Ⅰ值的意义及治疗[J].中国医学导报,2012(2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