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时间:2023-03-23 14:0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视新闻真实性

篇1

论文摘要: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围绕电视新闻事实真实、逻辑真实两个维度,分别从来源真实、采访真实、排播真实,以及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等方面,探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近年来,由于媒体不负责任发表有失客观、公正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比如“北京房地产商建议炸掉一著名建筑盖住宅”、伊利蒙牛“诬陷”等事件,让我们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不断进行思考。

通过结合电视媒体与一般媒体的共性及自身发展的个性来探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呈现出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两方面。在客观真实方面,电视新闻以事实真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为来源真实、采访真实和排播真实;而在主观方面,电视新闻主要以逻辑真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为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

一、事实真实

电视新闻从事实发生、采访到播出,大致包括案前、案中和案后三个阶段。围绕这三个阶段,本文分别从来源真实、采访真实和排播真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来源真实

2010年3月13日,格鲁吉亚政府的私人媒体伊梅季电视台播出一段画面,解说称俄罗斯军队正在进攻该国首都第比利斯。节目播出后,一度引起恐慌,格急救部门收到无数电话,有人心脏病突发或晕倒。事后得知,这是以2008年8月俄格战争的画面为背景制作的假新闻。虽然电视台在播出该节目时,特意向观众介绍说这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状况”,但观众大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提醒,结果造成格鲁吉亚全国陷入恐慌。这是假新闻真效应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更深刻反省新闻来源真实性的必要。

新闻来源不真实的情况常发生在策划环节,即利用部分虚假的事实,或者记者对事实的重新加工抢眼球。为求达到来源真实,可以通过悟、听、抓、比等多种基本手法,让新闻来源更为真实。

悟。即从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温故知新,发现带有倾向性的新闻。

听。从民间口头传闻中,由表及里,发现隐藏其中的新闻。

抓。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发现最吸引人的新闻。

比。从本地其他媒体中,发现可以进一步追踪报道的新闻,但这类新闻为避免抄袭之嫌,要改变写法;由于已落人后,补写改写就要用最新的情况。

移。从本地报刊杂志新闻中,发现电视还没报道的新闻。

窥。从各地党政机关内部信息中,发现即将实施的新闻。

化。从新华社播发的全国性动态消息中,发现本地也可能有的新闻,即将新闻本地化。

挖。从全国、全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挖掘采写本地与此有联系的新闻。

转。从网站有关本地的消息中,由内及外,发现可以公开的新闻。

连。从邻近地区媒体报道中,由彼及此,发现与本地相关新闻。

带。从动态新闻采写中,以一带三,发现其他有价值的新闻。

追。从综合性材料里,事先掌握,追踪拟做而未做的新闻。

保证新闻源头的真实,是实现新闻真实的根本保证。而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采访真实则是保证新闻真实的关键所在。

(二)采访真实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两个例子:2010年年底,金庸先生在微博上“被去世”,各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舆论哗然。新华社黑龙江分社2010年12月13日决定,停止记者颜秉光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经查,该记者部分稿件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

以上两个事件都发生在近段时间里,一则是虚假新闻,一则是失实新闻。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①。为了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电视媒体记者需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实现采访真实。

追求新闻要素真实:让新闻报道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真实可靠,完全准确,并通过新闻采访,逐项核对。

追求新闻现场真实:电视媒体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的特性,使得电视新闻在再现现场上,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再现现场不仅可以捕捉事件发生的过程,也可以让当事人的话语权得以有效保存,保证了电视新闻现场的真实。而要做到现场真实,就要求记者尽可能深入新闻现场,与当事人、受访者有效核对新闻事实。

追求新闻细节真实:近年来,新闻界流行从细节开始报道整个新闻事件,对细节的重视在电视媒体中更应值得提倡,细节包括人物细节、事件细节和场景细节②。在电视媒体中,对细节的捕捉,是电视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展示新闻敏锐性、相互沟通合作的重要表现。

(三)排播真实

排播真实,是新闻从生产真实到播出真实的重要保证。

2010年玉树地震时,“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这样的新闻登上了“天涯杂谈”,随后被4月22日的央视新闻采用并播出。后经查证,玉树地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牺牲,而这样的搜救犬事迹确实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发生过。显然,这样的新闻事实无论是来源真实还是采访真实,都毋庸质疑,但对于2010年的新闻报道,显然在时效上有明显缺漏的,这是排播不真实。

做到排播真实,两个环节需要保证:

串联词真实。串联词让单则新闻与其他新闻联系起来,最终形成新闻节目。串联词部分是主持人风格与栏目定位、频道定位的综合展示,有衔接作用、点评作用③。尤其在点评部分,主观成份很重,常带有本台观点的色彩,要保证有的放矢。

新闻流真实。以上关于央视新闻报道的事例就是典型的新闻流不真实事件。导致新闻流不真实的常是时效、疏忽等缘故。这点应该是相关责任人应当杜绝的。

通过这样三个过程,电视媒体通过记者以客观主体的方式介入、参与到输出,在客观层面上相对保证了新闻真实。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要在主观层面上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本文接下来从逻辑真实展开论述。

二、逻辑真实

(一)事理真实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曾做了一期关于北京市来广营五环汽修暴力抗法的节目。在电视画面上,近百个防暴警察冲进一家汽修厂,抓捕了汽修厂的主要人员。而后,多家媒体迅速跟进,纷纷报道了此事,但是媒体几乎清一色地认定汽修厂厂长一家是“暴民”。事后查证,媒体竟然将修理厂必备的消防用品、平时生活用的煤气罐、春节期间燃放剩余的烟花,甚至李瑞兰的残疾儿子用作健身的握力器定性为暴力抗法工具,进行大肆报道。

电视画面会说话,但电视画面也有说假话的时候。对新闻事实认识上的偏差,会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将新闻的真实度等同于有选择的事实。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有意识地针对某些现象有所侧重地采访,通过对事实的陈述来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观点,甚至现场镜头都经过设计和特定处理,主观意识在报道中起了很大作用。

2、现象代替本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都准确,做到采访真实,是客观现象的真实。客观现象的真实未必等同于主观报道的真实,对现象的报道与全局判断需要一个适当的评判标准。

3、局部代替全局,过分渲染细节的真实。还原事实的原貌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这并不等于可以过分渲染细节的真实。电视记者捕捉细节、捕捉现场,还原新闻现场,在主观运用上,要有适度原则。

电视媒体记者在处理报道时,面对这种主观性较强的事理真实,应当尽可能克服可能出现的偏差,多积累,力求客观、全面,不让新闻失真。

(二)技术真实

郑州电视台陈玉成、汪永鹏在《试论电视新闻的叙事方法》里,对电视画面和现场声响作为记录和叙述新闻事实媒介的时候,提出了电视新闻的特征:保留了事件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可以再现新闻事实的场景以及过程;遵循画面规律,如光线、构图、蒙太奇等;因为具体,所以不容易产生歧义;叙述手法的单一性,即时间坐标上的单向叙述;因为只能“剪辑”而不能概括,所用叙述时间较长;对于抽象内容难以记录和叙述。④然而,正因为这一技术因素,观众会出现“被欺骗的耳朵”和“被欺骗的眼睛”。

出现“被欺骗的耳朵”和“被欺骗的眼睛”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技术处理、解说技巧改变电视新闻原本要表达的内容。二是透过技术处理改变电视新闻的表达形式。在画面上,则通过光线、长镜头、合成等方式,改变视觉效果,塑造各种不同的现场情境。电视新闻记者在使用技术制作电视新闻,应当尊重新闻事实,合理利用,保证技术真实。

(三)艺术真实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电视集画面、声音、特技、符号、文字等元素于一身。电视新闻是电视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应该追求艺术真实。电视新闻追求艺术真实,几种艺术语言值得关注:

1、注重新闻的叙述方式。新闻叙述方式越来越多元,比如现场直播、记者现场出境、人物现场和同期声串接,都是电视新闻的叙述方式。

2、注重主持的播报方式。主持人是立播坐播,是笑脸相迎,还是满脸沉重,都是可以追求的呈现方式。

3、追求后期处理上的真实。电视新闻在呈现时,对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的选择,能更好地展现艺术真实;同样,在画面处理上,电视新闻可以合理发挥蒙太奇手法、字幕效果、动画特技等手段,追求艺术真实。

本文结合电视媒体中出现的假新闻,从主观、客观二维讨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可以合理避免电视新闻在真实性上可能出现的疏忽,也对电视新闻记者追求来源真实、采访真实、排播真实以及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等,提供比较清楚的探索方向。总之,追求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新闻职业者应该捍卫的职业尊严,也是电视新闻党性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①②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0、171

篇2

【关键词】电视新闻 传播 真实性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舆论工具,通过声音和图像来给人们报道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因此真实性在新闻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电视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就会误导人民群众,严重的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一、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

时间制约。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是有时效性的。电视新闻里除了现场的直播以及新闻记者在现场的突发性新闻(车祸、自然灾害、工厂事故、会等)之外,电视新闻大部分都是在报道最近新发生的事件,几乎很少播放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因此,时间对电视新闻的制约是非常大的。现实生活中,一些电视新闻往往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性和收视率,对事实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在“时间”上进行了位移,将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以及不同时间的人物混在一起,重新播放一则类似于原事件的画面;而有的电视新闻忽视了新闻的时效性,把一些发生很久的已经失去价值的新闻当成现在发生的新闻进行播放,这样就会误导观众认为是最近发生的,给人们带来错误的信息。由于事情的发生、事态的发展以及事件的原因结果都是以时间为顺序的,我们必须意识到,电视新闻是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价值的流通产品,一旦事件在时间上是错误的,我们就很难辨别事件的真实性。

环境制约。在电视新闻中,人物的活动以及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在电视新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电视新闻为了一味地追求环境画面的美感,而对环境进行美化,这样一旦人物的活动以及事件的发生与环境不能统一的时候,就会造成电视新闻在环境上的失实。例如新闻记者在对农民田间干活时进行采访,为了追求画面的美感,摄影师让农民穿上西装进行拍照,虽然提高了美感,却使真实性降低。

后期制作的制约。除了现场直播的报道以外,电视新闻还会有一些系列报道、人物访谈、问题追踪等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一般是先前期进行采访录制,然后采访者再回到工作室进行编辑排版,在此过程中配上恰当的解说词、字幕以及背景音乐等,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新闻报道。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有工作者的参与,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新闻失实现象就很难避免。例如新闻编辑者对事件的了解深度、情感把握、细节把握等都会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人物制约。专家学者指出,电视新闻记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进行的事件,并且对现场人物的活动也会造成影响。比如说当新闻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一个平时说话滔滔不绝的人可能在摄像机面前变得不敢说话、语无伦次;而有些喜欢接受采访的人在摄像机面前就会一直滔滔不绝地说,会变得很亢奋,有时候甚至会有意地使自己变成一个理想的角色,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这就导致了电视新闻失去了真实性。

二、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完善电视台与社会现场的通信联系网络。时效性是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电视新闻播出的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可能完全同步,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时差。但是如果这个时差太长的话就会使得电视新闻失去它原有的时效性,观众就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因此加强和完善电视台与社会现场的通信联系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在电视新闻的拍摄现场,记者以及摄像师的介入往往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影响。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因话筒、灯光等对被采访者造成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新闻记者的采访方式一定要正确,要善于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互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被采访者熟悉起来,这样能使被采访者尽快地摆脱拘束感,进而减少摄像机、灯光等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拍摄过程中,记者应尽可能地避免对被采访者造成干扰,让被采访者在面对镜头的时候能够镇定自若。

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整体意识。新闻事件作为一种信息,只有通过媒介的参与才能传播给观众。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首先新闻记者将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转变成声音、图像符号,然后再将声音、图像进行编辑整理,最后通过电视等媒介传播给观众。在转变的这一环节,记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画面人物的安排以及整体的构思上都掺杂着新闻记者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现实事件的环境等,从而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新闻记者要改变那些老式的宣传观念及意识,不被人为画面的美感所拘泥,在确保事件发生过程的信息完整上,真实是很美的,这就是新闻记者应该树立的整体意识。

提高编辑技巧。在编辑方面,电视新闻与电视剧、电影的编辑有着很大的差异。电视新闻的编辑要严格地运用纪实的手法。电视新闻里的画面一般以长镜头为主,电视里拍摄的画面要基本上与事件现场的画面相吻合,保证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完整性。在电视新闻的长镜头中可以将同期声和效果声加入进去,这样就会使观众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使得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大大增加。

结语

时间、环境、后期编辑以及人物都会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产生影响,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又会对观众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要高度重视。今天的电视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把最真实最完整的现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每一位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

(作者单位:朝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罗勇为. 提高电视新闻真实性刍议[J]. 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64-67;

[2]张永清. 维护电视新闻真实性的思考[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7-21;

[3]周保福. 媒体形态变化背景下坚守电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和途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7:160-162;

篇3

关键词 同期声;运用范畴;编辑技巧;电视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47-02

所谓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即为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直接借助摄像机记录在拍摄现场各种同步声音,主要有采访背景声音、现场声效、记者问答和解说词以及被采访对象语言表诉等。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同期声不仅是其中一项关键组成元素,同时也是确保电视新闻采访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期声的运用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具有真实性,真实反映出现场情况,准确传递记者或被采访者心理情感活动,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更具代入感。

1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运用范畴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占有重要地位,虽说其发挥的作用巨大,但并非所有电视新闻在采访中都需要录制同期声,一些类似于新闻短消息、评论性新闻或述评类新闻等则不需要同期声,这些新闻类型通常只需要解说词观众便能够准确理解新闻内容,倘若将同期声编辑进去,反而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1 ]。而对另外一些新闻类型来说,则必须要使用同期声,借助同期声编辑技术将画面与同期声衔接起来,能够准确呈现新闻当时真实情况,并且有助于观众准确理解新闻内容,切身感受新闻潜在体验。那么哪些类型新闻需要运用同期声呢?

一是现场新闻。所谓现场新闻即新闻当事人或记者正处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这种情况下采用同期声,让新闻当事人或记者来描述新闻现场具体情况能够提高新闻真实性,并且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二是调查性新闻。调查类新闻报道涉及面较为广泛,如果只依靠新闻解说词来表达难以让观众完全相信,这种情况下将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被调查对象说出的话播放出来,即使用同期声,便可以提高调查结果可靠性和真实性,更容易让观众信服。三是社会热点新闻。这种类型包含的新闻内容往往与基层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易激发观众共鸣、引起观众注意,但是由于基层民众对热点新闻时间的了解不全面、不充分、不准确,可能会被社会不良舆论引导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社会秩序混乱。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权威专家点评和当事人来对热点事件进行解释,借助同期声优点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四是人物新闻。这类新闻中人物是新闻主体,因而更加注重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表达,而通过加入人物自己语言表述则效果更显著,所以在人物新闻中通常需要编辑同期声。

在实际生活中,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范围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也并不局限与电视新闻中,很多电影、电视剧在拍摄中也时常会利用同期声编辑,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

2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运用效果

2.1 增强新闻真实性

电视新闻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便是真实性,这是电视新闻和其他媒体形式最本质的区别。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能够对新闻中画面空间位置及时间安排进行优化,确保画面动态与声音语言之间保持一致,增强画面真实度。电视新闻中同期声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了解新闻现场真实情况,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准确,提升观众直观感受。将同期声运用在电视新闻中与画面进行结合能提升新闻真实性,引起观众共鸣。

2.2 增强观众参与度

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观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视觉和听觉上增强观众新闻时间参与度,在提高观众视觉感受的同时让观众更好融入到新闻事件中。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技术可以让观众由被动的新闻信息接受者,转变为新闻事件参与者,提升观众新闻代入感,从而有助于电视新闻的传播。

2.3 增强声音节奏感

一般情况下电视播音员播音速度为每分钟220~250字之间,新闻采访对象的讲话速度在每分钟120~150字之间。利用同期声技术,可以实现播音语言与现场采访语言的交错使用,使得新闻事件的描述更加富有节奏感。就目前而言,仍有不少电视新闻播报中都没有用到同期声技术,观众只能听到主持人的声音,容易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同期声编辑,以强化声音节奏感,吸引^众的注意力。

3 电视新闻采访中同期声编辑技巧

3.1 细节结构进行优化

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在编辑同期声之前必须要对整条新闻的结构予以优化,之后逐渐对细节内容进行充实。必须要结合主题把新闻内容结构进行合理衔接,新闻结构调整必须要实现严谨明确,开始和结束必须前后呼应,另外还可以借助于层层递进的结构让整个新闻内容的主题更加突出,让中心内容更加清晰。一则新闻时间有限,受众观赏时无法慢慢体味,所以为了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印象,让受众能够更快地理解到其中的内涵,必须要保证新闻结构的清楚明确。优化内容效果、对整个新闻结构完成搭建之后,把抓拍到的各种有价值的同期声充实到新闻中来[2],这些同期声必须要充满趣味性、丰富真实、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受众能够深深记忆。另外新闻的核心思想必须要保持,同期声要有细节,如果失去了细节表现力,受众就会觉得新闻节目十分空洞无味,也必然会降低受众的兴趣,降低节目的观赏性。

在进行同期声的录制工作以前,记者必须要对新闻事实有全方位的了解,可以直接抓住新闻的核心。在新闻内容中,哪些需要记者进行解说,哪些需要当事人进行表达都必须要清楚明确。按照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展开采访,借助于交流引导让当事人可以联系新闻主题,回答受众想要了解的内容,防止出现空泛无味交谈。另外还应当防止人为“导演”当事人,让当事人可以自由表达。换句话说,记者必须要结合当事人的具体身份来实施采访,如此才能够确保采访对象的谈话与他们的身份相符合,才能够体现出明确的特征,加深受众的印象。但是在进行后期编辑时,由于节目要求或新闻播出时间的制约,采访对象谈话往往需要进行删减,此时便很有可能影响到当时人表达的原意。因此后期编辑工作也应当紧扣主题,对同期声进行科学的剪接,去掉那些和主题不相关的内容,真实还原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进行剪辑时,同期声的呈现必须要强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同时与受众的认知习惯相符合。

3.3 与解说词保持统一

同期声必须和主持人的解说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善全面的听觉系统,可以为新闻节目的传播更好服务,组成新闻的一部分[ 3 ]。同期声和解说词属于完全不同的新闻表达方式,解说词强调叙述、能够非常全面的呈现出新闻内容,而同期声强调权威印证,主要是阐述新闻观点,所以两种模式不能够混淆。我们要确保同期声和解说词之间相辅相成。合理选择新闻当事人属于有效开展好同期声工作的基本前提,新闻观点谁表达更能够突出真实性与权威性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同时应当从采访对象的表达能力出发考虑,尽可能不选择那些表述不清楚的当事人。进行后期编辑工作时,同期声和解说的衔接必须要强调音效之间的连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插入画面实现场景交换,从而确保现场音效连贯和画面的流畅。

3.4 注重画面镜头衔接

在对电视新闻进行后期编辑过程中,榱颂嵘电视新闻采访内容的丰富程度,通常在后期编辑中在同期声较长时间段内衔接一些相关画面或镜头,目的是对新闻内容进行补充[4]。在同期声编辑中,也可以进行画外音处理,也就是俗称的同期声插画面,让观众在听到同期声的内容时能够眼观到相关新闻画面内容,不仅能够改善同期声冗余、单调的问题,还可以降低新闻理解难度,有助于观众更好理解新闻内容。而在后期编辑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同期声与画面镜头之间的衔接,注意场景变化,避免出现不同类别场景与同期声之间强行连接,这样可能会导致观众产生跳跃感,不利于新闻内容理解。在后期编辑剪接中要注意同期声与画面之间的递进感,提升电视新闻层次性。比如某一镜头若使用的全景,那么在后面的分期镜头便可以使用中景,然后再过渡到特写或近景镜头,这样能够确保画面流畅性。在对固定镜头内容进行衔接时,应保证长度相同,若同期声与画面之间衔接存在跳跃感,可选择相关画面进行连接。

4 结论

总之,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既能够显著增加新闻内容真实性,同时还能够显著提升电视新闻吸引度,让观众能更加深入了解新闻动态。对此,不论是记者现场采访过程中,还是后期电视新闻编辑中,都应重视同期声编辑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同期声作用,提升电视新闻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国君.电视新闻采访的同期声编辑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125,214.

[2]赵国新.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及运用[J].新闻窗,2015(4):64-65.

篇4

1.1明确逻辑性和主线性原则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镜头语言,有利于丰富画面内容,同时也更能推动电视节目表达情感的展现。镜头语言本身是具有明确逻辑性的,所以严格遵循其逻辑性可以使得镜头语言表现出新闻内容之间的合理衔接,更容易衬托出新闻背景,使得新闻事件更为丰富、具体、真实,同时也使得更多的观众易于接受新闻内容本身。

1.2突出节目主题的原则

电视新闻内容是新闻信息进行传递的载体,而在电视新闻当中运用镜头语言,可以使得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新闻事件的主体表现更为明确。观众通过看到画面中的内容,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线索本身以及信息资源中主要反映出的内容。而镜头语言也通过其自身的策略性、技巧性,更为突出地将内容呈现给观众,从而让观众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主题精神。

1.3突出真实性原则

新闻讲求客观性、真实性与时效性,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能放弃这一原则。故而在电视节目创作中,必须要遵循的底线以及标准就是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真实的方式与手法还原新闻事件本身,并且尽可能提升新闻事件的公信力,维护电视台的权威性。

2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过分夸张的镜头画面使得声画分离

许多电视媒体在进行电视新闻拍摄的过程中,为了想要营造真实感与画面效果,过多的使用镜头画面,这就很容易导致后期处理的过程中造型语言与镜头语言出现相违背的现象。试图利用较多的画面来营造真实感,实则却造成画面内容与新闻解说的相背离。例如新闻讲述与播报某一地区领导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闻时,本应该将农民现在的生活状况进行展示,这才是体现领导具体工作业绩的内容。但实则一些电视媒体却将镜头停留于对该领导的办公室以及生活环境拍摄上。这会使得新闻拍摄内容与新闻解说相脱节,一方面对其真实性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声画分离,不利于新闻内容的体现。

2.2忽视镜头语言使得画面感染力不强

除了有部分电视媒体过分夸张镜头画面之外,还有一些新闻媒体会忽视镜头语言的运用,进而造成画面的感染力不强,从而新闻的影响力不足。有一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注重前期拍摄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往往喜欢在之后的节目制作过程中以声音或者文字进行补救。当发现后期制作素材不够时,甚至选择构建相似的镜头画面内容,但这往往会造成画面美感较差,不利于画面的整体效果营造。还有一些记者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过分注重机位的调整,盲目的应用摄像机的运动形式,甚至拍摄完成的画面也不进行筛选,当后期发现素材出现问题时也无法进行补救,这就会导致新闻画面整体的观赏性降低,从而也会造成电视新闻拍摄内容不能满足观众的信息获取要求。

3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运用镜头语言的策略与方法

3.1灵活适度的摄像技巧

镜头语言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镜头语言会使得受众不愿意接受新闻内容,对其的注意力以及关注度都会明显降低。而过于丰富的镜头画面很容易导致画面和声音的脱节,过于浮夸则不符合电视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若想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并且在其余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首先就应该合理地运用镜头语言,而其第一个技巧则是灵活适度地运用摄像技巧。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使得新闻事件靠近新闻事实,通过对观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引导,尽可能使得画面更加丰富且具有说服力。比如摄像记者可以通过对场景的描述,为观众呈现出身临其境之感。利用镜头拍摄许多关于环境的大全景,让观众看到环境的同时就可以有一种自身置入其中之感。或者通过采用较多的叙事镜头,提高新闻事件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体现出电视新闻自身的表现力。

3.2“无技巧”的技巧策略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所谓“无技巧”的技巧,就是指电视新闻拍摄过程可以是直观平和的视角,节奏也可以相对平缓,只是为了力求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还原新闻发生地的真实场景。一般来看,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无技巧拍摄方式就是长镜头,长镜头是指连续停留和保持的画面在30s以上的画面镜头,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叙事方面。连续性的展现客观场景,或者描述一件事情发生的整体过程,这其实也是与人眼最为相近的一种镜头语言。此外,还有一种镜头表现技巧,叫做抓拍。所谓抓拍实际上就是考验摄像师新闻敏感性以及敏锐观察能力的时刻。抓拍需要摄像师在第一时间还原新闻场景,将最为扣人心弦的镜头捕捉到,以此与观众引起共鸣,故而这一技巧的运用实际上非常考验摄像师熟练的摄像技巧以及对特定画面的重要捕捉能力。

3.3与其他造型语言彼此相互配合

镜头语言的运用不是单一且独立的,在实际的电视新闻拍摄过程当中,镜头语言应该学会与其他造型语言共同配合,这样才能使得镜头语言的表现力不断提升,为电视新闻节目自身的创作带来更多积极地影响。在电视新闻拍摄与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造型语言还包括音效、字幕等,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其可以帮助新闻事件叙述更为完善,且新闻创作人员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镜头语言进行思考,还需要考虑镜头语言之间彼此的配合,尽可能实现造型语言之间的和谐。

4结论

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受众心理

新型媒体对电视新闻的冲击非常大,而媒体市场也逐渐得到完善,许多的传统媒体都开始激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说,这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而且网络媒体的发展形势也非常迅猛,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其迅速占领媒体市场,这就需要电视媒体尽快进行改革,对新闻受众心理做出具体的分析,将自身进行改革,提高收视率。

一、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心理需求

(一)要求电视新闻内容丰富

新闻类型多种多样,受众群体对于任何类型的新闻都希望可以了解一点,而且大多数受众最想关注的新闻是贴近自身的新闻素材,主要就是医疗、教育等各种民生方面的话题,因此新闻要进行综合,不能让受众感到枯燥,对于正、负面的新闻比重要权衡好,要忧患意识和正能量进行结合,适当的增加一些奇闻逸事,满足娱乐的需求,总之就是要全面丰富。

(二)要求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

新闻的核心原则就是具有真实性,受众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虚假新闻,会让人觉得这样的新闻没有任何价值,而放弃去看电视新闻,因此电视新闻必须始终遵守真实性的原则,对于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真实性的需求要给予充分的满足。

(三)要求电视新闻要具有时效性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新闻的时效性和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联系,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速和便捷,而且受众先睹为快的心理十分迫切,人民大多都喜欢时效性很强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的采编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四)要求电视新闻要具有观赏性

观赏性就是对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很高的要求,受众已经厌倦比较枯燥的新闻报道语言,另外,受众对于字幕和图形的使用也具有很高的要求,清晰的字幕内容可以使节目更加具备观看效果。

二、电视新闻采编和受众心理需求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丰富电视新闻采编的内容

电视新闻的新闻工作者挖掘的新闻要和受众的生活有关,提高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认同度,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关注。除此以外,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新闻进行有效的搭配,使电视新闻充满趣味,要避免那些比较俗套的新闻报道,可以很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关注度,增加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二)电视新闻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电视新闻应该报道最真实的新闻,这就需要它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勇敢地将社会上的阴暗面揭发出来,不能和违法的利益集团合作,电视新闻媒体要具备高度的独立性。电视新闻的制作要具有原则性,不能随意的增加或者删减一些新闻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对于电视新闻一些比较模糊的处理应该遵循相关的政策。

(三)使用的新闻语言要贴近群众

电视新闻所使用的语言,要尽量口语化和平民化,使大多数的受众都可以接受。受众最容易接受的语言,就是与自身生活有关的语言形式,特别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句子和语言,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受众是最不容易接受的,不能引发受众对新闻的共鸣。特别是播报一些经济和时政方面的新闻,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使用,要尽量向亲民化的方向发展,在采编的过程中,要杜绝那些死板的语言,尽量将新闻主体简明的表现出来,使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收获很多的信息。

(四)使电视新闻具有可看性

当前电视新闻中文字和画面应用的比较广泛,文字主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解释,还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可以使电视新闻具有美感。信息和数字技术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那么在电视新闻中要适当的加入一些声像和字幕以及动画等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使新闻内容不再给人枯燥的感觉,满足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新的需求。

(五)要保证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保证时效性需要记者对事发现场要极其敏感,可以争取得到最新鲜的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记录,在采访的时候就要体现出时效性,将自身的交流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行提高。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要提高,可以对得到的采访资料迅速的进行整理,将最权威的消息出去,报道也要非常大迅速,可以对舆论向导进行有效的控制。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要想电视新闻取得更好的收视率,就要和受众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在采编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受众的心理,吸引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使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力丹, 史一棋 . 重构媒体与用户关

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

验[J].新闻界,2014,24:75-80.

[2]钟玉蓉. CCTV-News与蓝海电视台的

新闻采编机制对比研究 [J]. 新闻世界,

2015,05:204-206.

篇6

0 引言

电视媒体是传统媒体之一,在新闻报道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其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久,在与其他媒体新闻竞争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更加善于从深度发掘新闻。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阻碍的,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继续蓬勃发展,其就应该更加符合大众的品位。因此,电视新闻的编辑应该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作用

新媒体主要是指将现代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形态,一般包括网络媒体、移动电视及数字报刊等形式,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影响下,其信息传播方式也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且更新换代速度快,更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人们个性化发展特点,不仅如此,相比较而言,其更具有新闻公信力,无论是新闻深度,还是广度,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虽然,新媒体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编辑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是,更多的是发展机遇。

2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逐渐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美学方面来看,电视新闻作为视听结合的结果,涉及文字、声音等内容,在科学技术不断渗透下,使得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得到了优化和升级,并逐渐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新闻事实,还能够为受众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显著提升节目美学价值。

另一方面,服务受众方面,电视新闻编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受众需求,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对新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新闻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然而,通过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不仅能够将社会发展情况反映给受众,还能够进行深度报道,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电视新闻编辑事业可持续发展。

3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的重要意义

电视新闻和新媒体之间在对新闻的采集上并没有绝对性的差别,主要是在新闻内容的传递上和内容的编辑上存在差别。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传递方式是上更加的灵活多变,同时,新媒体也为新闻的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编辑范围和发挥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闻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真实性上面了,对新闻美学的最求越来越高。电视新闻想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应该在原有的真实性和实时性的基础上加进美学构思,使电视新闻在视觉上更加符合观众的要求。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迫在眉睫。

1)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发展是符合观众美学需求的必然趋势。

电视新闻是视觉和听觉上双重感官共同作用的集合体,综合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因此,电视新闻在播出的时候既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要具有声音上的美感。声音上的美感就要求主持人或者记者的声音甜美,语速和语调都适中,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视觉上的美感就要求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将新闻的各种信息进行融合,编入流利的演说中,配以合适的画面展现给观众,使之在观看的时候非常享受,编辑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的编辑不能够仅仅使用传统的编辑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编辑,在既符合美学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新闻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使电视新闻在美学编辑方面进一步的升华。

2)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发展是服务观众的必然

需求。

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发展期根本行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服务于群众的基本理念,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为观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新媒体的普遍使观众不再满足于单一形式的新闻服务,人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新闻信息,并得到更加有信服性的结论。因此,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提供令观众感到更加满意的新闻服务,电视新闻不仅要提高美学编辑,还要发掘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新闻素材,并将其编辑成更加符合观众喜爱的新闻节目类型。

4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编辑的举措

4.1 丰富消息类新闻的编辑形式

消息类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受众提供及时消息,将最新的消息传达给各家各户,要求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并及时传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新闻主持人的解说将所包含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这一单一的节目表达形式使消息类新闻表现出一定的模式化,从而使观众感到枯燥和乏味,失去观看兴趣。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电视新闻应该首先对消息类新闻进行改革,使其的编辑具有多样化特点,多样化的编辑有助于对新闻内容予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诠释,吸引更多受众。

4.2 开展多样化编辑

真对于不同时间段播出的新闻采取不一样的编辑形式,是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播出在内容上和风格上都有一定的不同。可以采取将时事政治性新闻,娱乐新闻、交通新闻以及民生新闻分开,创办不同新闻栏目,有针对性的俘获各种新闻爱好者的“芳心”让他们一次看个够。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新闻的类型创办有特色的编辑形式,根据受众的喜好侧重搜集新闻素材。比如《守望都市》栏目的创办就比较成功,它是一栏针对民生的新闻节目,不仅向广大受众提供喜爱的新闻内容,还帮助市民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针对一些话题新闻进行跟踪报道,聚集观众的目光,增强新闻的效果。

4.3 编辑思路的多样化

在积极提高新闻美学价值,实施新闻内容、形式多样化编辑的同时,编辑思路也应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比如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窗户,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着观众观看的情况。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可以从新媒体形式的新闻中汲取优点,对其中使用的经典词语重新加工,使电视新闻的新闻标题更加具有吸引力,为电视新闻填活力,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观赏性。在对同一类新闻事件的编辑上,要避免重复,应该另辟蹊径,突破传统的编辑理念,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新闻盛宴。

新媒体形式下,在对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新闻编辑的多样性,还要注重不同编辑形式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自然转换,增加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竞争性。

篇7

关键词:电视栏目新闻故事化利弊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内容的不断丰富,栏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许多栏目把新闻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断追求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违背新闻本质的因素,作者就此谈一些初步看法。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对电视新闻改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电视新闻故事化改变了国内新闻媒介以往严肃的面孔和枯燥直白的新闻表现形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形象生动;电视新闻故事化使新闻从业人员加强了深挖题材的意识,使创作者写作风格呈现多样化;电视新闻故事化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为观众提供了轻松活波的文化休闲方式,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手法带给观众信息,在故事化的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进一步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寻找一点,设置悬念,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新闻故事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为电视媒体带来新颖形式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弊端。新闻故事化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片面强调新闻欣赏作用和娱乐作用,淡化新闻的认识作用,异化新闻的认知功能,对社会和受众都没有益处。首先是削弱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节目追求时效性、贴近性、新鲜性。以故事为基本结构方式和叙事方式的新闻故事化使电视节目笼罩在一种怀旧的情绪当中,表现出一种美的所在,这种美的内在规定性,放慢了电视的叙事节奏,使电视节目内容过于注重细节的精雕细琢,从而忽视了对整体深度的把握与挖掘,使新闻节目大多呈现“过去的事情”,削弱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其次是削弱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原则是新闻报道的首要职责,电视新闻故事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状态,但是与客观报道手法相反,故事化大多呈现“过去的故事”,侧重于“情景再现”、“真实再现”等方式,这种追求曲折情节的特点也容易引发人为安排、主观介入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有些故事化后的新闻,只重视“再现”过程,忽略新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有明显的摆拍和导演痕迹,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相违背。再次故事化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表现技巧,但不是表现的唯一形式,有的节目适合,有的节目不适合,不能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为故事化而故事化,否则就导致受众欣赏视线转移,削弱了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新闻故事化借助情节对新闻加以报道,导致受众过分关注故事情节,削弱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理解。另外故事化过分注重情节,导致许多重要的新闻信息缺失,因此一些情节性不强但对社会生活影响重大的事件就有被屏蔽的危险,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受众对新闻的辨别视角,削弱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

新闻故事化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片面强调新闻欣赏作用和娱乐作用,淡化新闻的认识作用,异化新闻的认知功能,给社会和受众带来不良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故事化如果虚构了事实,会对依靠真是新闻获取信息并指导工作、监测社会运行的政府机构形成误导,从而影响对公共事务的正确判断和处理,严重时甚至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极大地提高执政成本,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对媒体的公信力也带来损害。记者如果习惯了忽略新闻的要素,对于事件进程、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重要信息各取所需甚至杜撰,一旦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必将危害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从而失去受众;再次不顾事实的故事化行为,还会形成对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贬损,特别会使刚接触新闻媒介、缺乏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受众难辨真假和是非,从而产生社会价值观念的错误和模糊。过分故事化倾向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为了吸引受众,受众意识片面化;二是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媒体的社会责任,商品意识极端化;三是新闻理念错位,忽略新闻的真实性;四是新闻写作文风不端,新闻书写随意化。

要克服新闻故事化的过度倾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适当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不脱离正确引导舆论的本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各方面新闻动态,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故事化元素,借用这种故事化元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树立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作为第一要素考虑,寻求一种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二是寻求与新闻真实的切合点。故事化过分强调情节会使新闻失去真实的本质,因此必须在选择事实和处理情节上加以斟酌,寻求故事化和新闻真实的契合点;三是艺术化的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追求更高的新闻品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断发现隐含在新闻信息中的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地方,还要将这些地方适当表现出来,在选择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要注重新闻情节上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又不缺乏新闻品位。

总之,新闻故事化在拓宽新闻媒体传播思路这一方面,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但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媒体逐渐背离了故事化的初衷,将故事化发挥到极致,不仅没有发挥出故事化的优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新闻故事化不能过分乐观,充分认识故事化背后存在的隐忧,在利用过程中把握好“度”,保障电视新闻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形势;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凉山广播电视台;策略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是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引导和执行人员,这就要求电视台编辑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处理电视新闻稿件,发挥新闻报道的真正作用,实现其真正价值,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电视台的编辑人员工作内容就是将新闻稿件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与政治觉悟,方便编辑在进行文件编写过程中对于新闻正确价值观的体现。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稿件的编写中,对于新闻的主要思想进行掌控,在此基础上面进行思维的扩散。新闻编辑工作往往是一项繁杂与琐碎的工作,新闻编辑人员想在庞大的新闻中进行新闻编辑就必须具备较高的逻辑分析能力。

一、新闻稿件编写的一般要求分析

(一)稿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电视台编辑人员在对于稿件的选择过程中对于新闻来源一定要进行判断,对于新闻的真实性要进行保障。当新闻内容涉及到社会与政治方面,新闻内容的证实性就更要进行保证,并同时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因为电视台在进行新闻传播中会对人民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如果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无法进行保障,当新闻进行传播后社会上将出现错误性的影响。对于新闻的内容不可以进行夸张或者浅谈,对于新闻内容一定要进行真实性报道,对于事件可以进行真实情况上的反应。

(二)报道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电视台编辑在进行新闻稿件的编写过程中对于稿件中的重要信息要进行精准性编写,对于新闻事件中的时间、地点、名称进行准确编写,方便人们对于信息的掌握。在新闻进行编写的过程中,文章的字数一定要保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文字使用过多就会造成内容累赘,文字使用过少当人们在进行浏览的过程中就不能将新闻的大体内容进行了解,做到简洁明了。

(三)编写清楚性和一致性

电视台编辑人员对于新闻的内容一定要进行详细的阐述,让人们在进行事件的了解过程不会出现重点信息的遗漏,造成不良现象的产生。电视台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将新闻内容进行全方位,更加清楚的阐述是电视台编辑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守则。对于电视台编辑人员在进行软件的编写过程中的一致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电视台编辑对于同一份稿件或者一系列稿件进行编辑的过程中,稿件对于事件的总体表述应该是一样的,中间不可以出现有任何观点上的不同,不可以让读者进行浏览的过程中发现文章在先后分别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不方便读者对于事件进行了解与分析;二是,在电视台编辑对于新闻稿件的编写一定符合国家对于新闻的编写要求,电视台编辑人员在进行稿件的编写过程中不可以出现脏字等字眼,对于新闻的浏览者造成不良影响。在电视台编辑进行新闻的编写过程中可以使用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情感表达方式,总体而言,电视台编辑对于稿件进行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国家规定或者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

二、新形势下电视台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策略探究

(一)夯实稿件处理的基础能力,全面升华新闻主题

优化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就必须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首先应掌握一定的稿件文字处理能力。做好价值评判、稿件内容科学筛选的同时,编辑人员应全面了解新闻采访以及录制拍摄的相关技巧,进而更好的把握新闻通讯员以及记者传递发送的新闻消息。其次应做好稿件主题内容的科学提炼并配以适宜的编后话进而促进新闻主题的全面升华。另外应有目的提升新闻吸引力以及感召力。通过稿件的编辑处理,引导观众更多的思索、感受进而有效补充电视新闻播出时间较短的不足,深化其舆论影响与传播范畴。

(二)不拘泥于形式,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

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稿件内容的处理应优化编排技巧,扩充新闻影响力,对于那些内容单一的新闻稿件,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新闻稿件的丰富,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需求。其次辑稿件技巧应良好的服从编辑意识思想,契合新闻具体内容。倘若单纯的追求技巧应用的花哨、丰富,却对新闻内涵的挖掘以及整体节目真实性形成负面影响,那么技巧则仅仅为华丽而不实际的空架子,对于电视台新闻节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极为不利。

电视新闻稿件的处理还包括新闻内容的剪辑处理,做好新闻内容的剪辑处理工作,除了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操作技术、做好新闻稿件的包装,令文字内容鲜话、生动,并确保紧凑衔接外。还需要新闻编辑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优先的科学原则,确保新闻稿件的画面和声音的有效配合。电视台新闻编辑经常需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同时还需在电视台内部同各个环节产生互相联系。为此,应提升编辑的交往能力,这对于新闻稿件的处理也是非常有效的。编辑只有同社会各层广泛接触及时联络沟通,方能扩充新闻信息来源管道,并科学制定报导计划,令稿件内容大纲的编写更为科学清晰。

三、结语

电视台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针对有价值的新闻要快速准确地进行采编录制,制作出实效性强的新闻节目。新闻编辑要坚持以大众为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思想的正确引领,坚持新闻媒介的党性,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编辑而不断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孟晓利.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J].新闻传播, 2013(10)

[2]侯玉宁.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及其处理探析[J].视听, 2015(05)

篇9

一、过度娱乐化的电视新闻造成不利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指在电视新闻中采用娱乐化的方法和表现方式,将原本客观、严肃的新闻信息转化为娱乐性强新闻形式,是将“硬”新闻采用“软”表达的方式。电视新闻娱乐扩大化是指电视媒体不区分新闻类型和内容将新闻通过娱乐化语言、画面、音乐等等方式进行娱乐化处理从而提高公众关注度的新闻处理方法。在电视新闻娱乐语境中,娱乐是形式和载体,新闻是内容和主题。

(一)过度娱乐化电视新闻侵蚀人们对新闻主题关注度

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造成新闻受众主体关注度从新闻本身转向新闻表现手法,造成关注“工具”而忽视“主题”,形成本末倒置,新闻传递新闻功能大打折扣。随着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闻传播方式出现,新闻传播方式出现了重大变革,电视媒体面临巨大压力,不断对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进行变革,传播方式和展现手法也是新闻创新方式之一。但是,过度娱乐化会造成电视媒体渠道播出新闻与娱乐节目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使电视新闻发展偏离正常轨道,造成电视新闻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异化,严重影响受众对新闻主题关注度。电视新闻的首要职能是真实性、客观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是严肃性和正规性,诙谐的、小众化和网络媒体的表现方式极大损害了新闻的严肃性和正规性。受众主体会因为表现方式娱乐化而偏离对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关注,并造成娱乐性成为新闻的价值取向之一。

(二)过度娱乐化电视新闻误导受众主体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

电视新闻是社会公众产品,受众主体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要求新闻应当与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公众尝试相一致。新闻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倾向是新闻的过度娱乐化所导致的。新闻低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注重次要的新闻题材、花边新闻、不确定性事件作为,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将新闻戏剧化人为制造悬疑或增加煽情刺激情节,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新闻内容本身引开,而流于表达低俗化。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信息输入都会对人的意识活动造成影响,而且还改变了受众的态度,并且最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受众的行为。人们模仿电视新闻的中的作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对缺乏基本判断力的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更大。

(三)过度娱乐化电视新闻造成电视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从电视新闻信息传导方式看,电视媒体具有强制性和单向性,电视媒体决定新闻内容,观众无法直接、主动影响电视新闻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但是,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和传统媒体具有极强公信力。这种公信力是电视媒体作为媒体形式由国家确定和主导,因此电视媒体承担着比其他媒体更多社会责任。英国新闻学者托斯塔尔简明扼要地将媒介组织的目标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收益目标与非经济收益目标,认为电视更应当是非经济收益目标的媒体。从设立程序和运作方式上,电视媒体是稀缺资源,是公众将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受托人,电视台是事业性法人,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过度娱乐化导致人们扭曲了对于电视社会责任关注,降低了人们对于电视媒体和电视媒体播出信息的信任度,进而降低公信力。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严肃、庄重的事物更真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重大事项必然有庄重的仪式,必然远离娱乐化。

二、电视新闻应当远离娱乐化扩大化侵袭路径

(一)加强电视新闻过渡娱乐化外部监管

防止电视新闻过渡娱乐化外部监管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法律监管,二是行业监管。我国应当尽快出台针对于新闻监管的专项立法,通过法律限制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趋势。政府主管部门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电视媒体也知道娱乐化的边界,受众也能清晰电视媒体的行为界限,通过三方联动将电视新闻变成清新、求真、求实的电视节目。行业监管是指成立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限制这个行业将新闻过度娱乐化限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内。政府合理规范面对电视新闻过渡娱乐化趋势,在大众传媒受利益驱动,行业自律还未达到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政府应充分发挥调整指导作用,防范和抑制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产生和发展。

(二)电视媒体应当坚守承担社会责任的底线

应当从电视媒体价值取向和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两方面实现电视媒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目标。任何电视媒体都应当根据国家新闻舆论指导和政策要求,确定自身新闻媒体应当遵守的真实、客观和严肃的电视新闻价值追求,并将这些价值追求具体化到具体规章制度中,在面对收视率和商业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守住底线,这不仅有利于电视媒体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加新闻媒体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提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从根本上净化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的氛围。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过度娱乐化给电视新闻造成的损害,给行业从业人员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电视新闻朝着真实、客观、严肃的方向健康发展局面。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传播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迈进了信息时代,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无疑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并且还能够使人们了解大量的新闻事件信息,从而促进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发展与创新,对我国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1.新媒体的含义在时代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促进下,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需求,作为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三大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主要的传播媒体。新媒体作为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媒体,其主要包含了媒体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为人们传播更加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多媒体主要包括了依靠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传播功能的电子智能产品,如电脑、手机、Ipad、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等,而如QQ、微博、微信、博客等各种网络传播软件更是为信息的传播创造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可以说,新媒体的产生,不仅使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更具普遍性,而且还使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促进了新闻信息的更新,使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不断提高的求知欲和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使新闻传播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使新闻传播更加全面性和真实性,这一切都与新媒体的及时化、多样化和大众化等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使新闻传播的速度得到有效加快,而且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新闻。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比起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要快很多,尤其是在电脑、手机功能的逐渐完善,使新闻消息能够随时随地的快速。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使新闻传播的主体具备多样化,而且能够使新闻的内容更具全面化和丰富化;不管是在国家大事、政策法规还是在平民小事,都能够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另外,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所有的观众都能够参与到新闻传播中,使新闻传播更显大众化和平民化。

二、电视新闻传播的概述

1.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电视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的基本,需要对电视新闻传播采取相关的策略促进其发展,使电视新闻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电视新闻传播在播出时受到了时间限制,导致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具有局限性,要求观众们观看电视新闻就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频道进行观看,若是过了时间点则需要在另外的时间点观看重播或是无法观看。另外,由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导致观众在观看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时候无法得到全面的认识,在理解方面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这也就使观看电视新闻传播的观众无法得到普及,无法真正的做到新闻传播。2.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传播现状根据新媒体的特征来看,在新媒体视域下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去,使得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各谈各的想法,还拥有自己的意见阵地,这也就导致了电视新闻传播在主导方面的作用减弱,无法真正的实现宏观方面的调控。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也结束了之前一直存在的传播与接收的局面,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空隙,散发垃圾信息、谣言和虚假消息,逼迫人们不想接受都不得不接,无法辨别接受到的信息、新闻事件的真假。由于虚假消息和垃圾信息、诈骗消息的铺天盖地的散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使原本平静的生活受到了干扰。另外,在新媒体视域下无法确保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知识产权受到保护。在新媒体上新闻信息,作为者来说,其所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都随时被他人随意更改和引用,导致第一者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要点

1.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改变(1)传播内容的改变。在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得到了突破和创新。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传播内容中,大多数传播一些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国家大事新闻,与多数观众的日常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这也使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传播的时候很难产生共鸣。而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传播内容相对于以前来说,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不管是在文字、图片还是视频上,都能够将人们的现实生活表现出来,更加符合传播的需求的和特点。在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显得更加的丰富,同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从而使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证。(2)传播方法的改变。在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方法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而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法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弊端,而新媒体的出现正好完善了这些弊端。随着传播方法的改变,观众不仅能够随时随地观看电视新闻,而且还能够搜索和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电视新闻,能够更好地掌握好电视新闻传播的方向,使人们所获取的电视新闻内容更具全面性和真实性。(3)传播形式的改变。在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过去,传统的新闻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或纸媒等进行传播,而电视传播内容大多只能够通过电视向人们进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形式得到了改变,增加了更多的传播形式,随着电脑、手机和平板等智能产品的普及,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观看新闻内容,再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频道观看新闻,而不会再因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错过了新闻。2.加强和完善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方法(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电视新闻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可能一直都不受限制的,因此,为了能够使电视新闻传播拥有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需要相关国家部门和政府机关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公民都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公民在享受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也需要尽到相应的公民义务,对于一些故意颠倒是非、传播谣言和假新闻的公民,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2)不断提高人们的防范认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利用新媒体观看新闻传播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要采取相适应的措施,在人们经常观看电视新闻的地方设置和宣传一些能够让人们对信息真假进行分辨的办法,让人们能够自主的分别电视新闻的真假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3)有效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可否认,传统媒体一直以来在电视新闻传播的方面,仍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将传统媒体可信度高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优点进行有效结合,充分的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通过运用数字化的形式使电视新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传播在新时代和新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拥有全新和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也满足了人们对电视新闻传播和真实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产物的新媒体,为电视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不同的改变,促进了电视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既符合了人们的需求和爱好,又扩大了电视新闻内容的范围,使电视新闻更加满足在新时代和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所需,从而进一步促进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质量和发展标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符岩.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传播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11-111

[2]李季冉.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特点[J].山西农经,2016(4):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