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院前急救 转运技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伴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血压骤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急救的多发病,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起病急,预后差,且病死率高。积极的院前急救和掌握正确的转运技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1月~12月院前急救的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我院“120”院前急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男83例,女12例,年龄36~85岁,均为“120”急救电话呼救患者。诱因多为各种刺激,常伴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没有得到有效观察、控制及治疗。意识模糊39例;昏迷56例。院前急救好转93例,死亡2例论文下载。
2院前急救过程
2.1 建立联系通道
出诊人员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得到患者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病情危重程度等信息。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嘱其做相应的准备与处理。如患者昏迷、呕吐,嘱家属不要轻易搬动患者,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呕吐物,并做好搬运的相应准备。
2.2 现场救治
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P、R、BP,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心肺神经系统检查等。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根据病情及时救治,通常采取如下抢救措施:保持患者相对固定:脑出血患者可因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1],因此应由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的活动。呕吐患者头应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阻塞是脑出血院前急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昏迷患者,常丧失正常咳嗽和吞咽反射,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效的气道是安全转送患者的必要条件,必须建立有效呼吸,尽早解除呼吸困难。首先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取下假牙,使患者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及抽搐患者放开口器,以顺利清除口腔、咽部内呕吐物、分泌物。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当呼吸频率低于 8 次 / min 或有暂停迹象时,应尽快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2];快速建立输液通道,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治疗措施: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就地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脑出血的患者当收缩压持续在 200 mmHg、 舒张压在 130 mmHg 时,才需进行降压治疗[3]。有颅内高压指征者,应进行降颅压治疗,常规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如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快、不规律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止血药可应用止血芳酸、立止血、维生素K3等。
3转运技巧
3.1现场搬运
进行现场救治后应迅速转运患者,一人专门负责搬运患者头部,保持头偏向一侧,不能任意活动。担架搬运时应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呕吐、呼吸困难可进行对症处理。
3.2转运
脑出血患者可因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且一般车头较车尾震动小,故应将患者头部靠近车头,并且使脑出血重症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这样既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又避免呕吐物误吸。应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的活动。。
3.3转运时的抢救及护理
注意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2~4L/min),同时做好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并持续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呼吸困难者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对躁动者应禁用安定类药物,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而细致地观察病情,才能准确而及时地抢救患者。若病情变化,车辆在行驶中不能操作,应立即停车急救。
3.4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其配合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应与患者家属讲明患者的病情,取得其支持。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最为重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4]。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谅解,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减少医疗纠纷。
3.5入院准备
转送途中应与医院急救中心取得联系,便于及时处理病情变化和做好入院后的救治工作。入院时立即向接诊的医护人员交接病情及用药情况,以利于患者进一步的抢救工作。
4 体会
脑出血常见于老年人,大部分有一定的发病诱因,且发病急,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诊断标准。对重症患者应现场处理,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死亡原因为呼吸道阻塞,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及时行气管插管,可以防止因呼吸道梗阻引起脑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适时脱水降颅压,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移动患者时应动作迅速而轻柔,注意,以保持呼吸道和输液、输氧管道的通畅。要避免在现场急救及途中转送时仓促敷衍的不良习惯,在尽可能缩短院前抢救时间的前提下,积极、规范地做好院前处置,对呼吸循环不稳定者应坚持就地抢救的原则,切忌急忙转送。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57
[2] 侯亚利. 院前气管插管若干问题的讨论〔J〕. 青海医药杂志, 2007, 37(4):27-28
篇2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多发伤;救治体会
近年来因高能量事故导致的创伤事件逐渐增多,创伤类的疾病也随之增加,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疾 病[1]。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具有病情危急、复杂等特点,对呼吸、循环系统均直接造成影响,还可能因胸腹腔内出血、骨折等原因引起患者休克,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次研究为了提高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对我院收治的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7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男45例,女22例,年龄在8~68岁,平均年龄为(45.8±3.9)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32例、坠落致伤14例、跌倒致伤12例、物体砸伤7例以及其他致伤2例。按脑损伤分型有:硬膜外血肿患者29例、脑挫裂伤患者2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12例以及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5例。其中合并有多发性肋骨骨折、肺挫裂伤以及血气胸等31例、合并有严重颌面损伤患者17例、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患者15例以及合并有四肢骨骨折患者4例。所有患者中伴有休克症状的患者23例。
1.2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均可给予快速补液、输血以及药物等抗休克治疗[3]。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颌面外伤以及四肢骨骨折等患者,在不影响患者的生命或严重致残时,先治疗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待患者颅脑损伤病情稳定后给予其他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急性脑疝征象的,在无血气胸导致呼吸困y或休克等情况下,根据患者的实际脑损伤分型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但患者具有血气胸导致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应先给予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再给予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如患者具有休克的临床症状,应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开颅手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无急性脑疝征象的,如患者具有血气胸导致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先给予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如患者具有休克的临床症状,先给予抗休克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治愈患者41例,占比61.2%;致残患者24例,占比35.8%;死亡患者2例,占比3%。患者死亡的原因为因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1例、因高位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死亡1例。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成功率依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的明确诊断、合理的救治程序以及术后的综合治疗[4],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在临床病程发展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的纠正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率[5]。入院要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当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稳定后,要对患者进一步的体检及完善各项检查,确保做到不漏诊、不误诊,要重视院前、院内的急救,也要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救治率。对此提出了几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体会:①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如有因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要立即给予气道清理,同时调整患者头部位置,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且及时给氧,如患者因脑干原发性损伤导致的呼吸抑制,清理患者气道后给予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入院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治疗,治疗过程中要避免液体量过多导致脑水肿的出现。如患者存在明显的颅内高压,应立即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患者入院时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敷料加压包扎等对症止血治疗。②救治中注意事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跟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明确的诊断有直接关系,医师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正确的护理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所以为了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医师需要具备较多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临床诊治水平。诊断过程中询问患者病史要详细、体格检查要全面,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③重视术后综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术后综合治疗在救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要考虑患者的合并多发伤共同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支持疗法等,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各系统损伤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至最大,降低因治疗不合理、术后治疗不重视导致的患者致残或死亡。④制定合理的救治程序:医院应将门诊、重症监护室以及手术室直接联系起来,建立特殊的治疗通道,专门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提供救治渠道,减少患者周转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耽误。医院应建立门诊专科医师会诊制度,在刚入院患者的病情把握不准时,可以由专科医师及时的为患者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在抢救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时,在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的同时,合理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有效救治,如合并有四肢骨骨折患者,其颅脑损伤重于骨折,应先给予患者开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降低脑受压后,再给予患者骨折复位治疗。如果患者的颅脑损伤与合并多发伤同样严重时,比如患者已出现颅内血肿伴脑疝形成,又出现大出血导致休克症状时,应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开颅手术,还需要给予剖腹探查术以处理患者破裂的脏器,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黄少伟,韩方华.以颅脑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整体救治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35-1036.
[2]李波,李祝,靳乾,等.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79-80.
[3]张朝晖,龚勋,周刚,等.ICU在多发伤损伤控制中的作用9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961.
篇3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成批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组织管理。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批共62例患者的急救与管理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救助与精心护理,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组织管理与及时地抢救护理是保证成批患者救助成功的关键。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出现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车祸所致外伤特点是多发伤,病情复杂、变化快,发生外伤患者多,伤情轻重不一。因此,要求急救人员能迅速准确判断、识别患者伤情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我院成为高速公路协作单位以来,于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成批患者3批,共计62例。入院后除2例因病情危重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成批车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组织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2例,3批伤员分别为23例、19例、20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68岁。由于发生地段不同,医务人员接电话后到达现场时间分别为10 min和15 min,患者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25 min和30 min之后。患者伤情分为颅脑损伤11例,胸腹联合伤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脾破裂2例,肋骨骨折8例,其他部位骨折20例,皮肤挫裂伤10例。其中1例颅脑损伤和1例胸腹联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2 急诊抢救护理
2.1 院前急救护理 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诊科迅速出车,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患者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或将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展开现场急救。同时迅速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主要措施有开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包扎、止血等,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途中注意利用车上设备,详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畅通。
2.2 急诊科抢救护理 建立绿色通道,急救护士分组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对到达现场的患者进行初步分诊,根据伤情分为重、中、轻伤3类,本着先重后轻,先救后治的原则,对重伤患者进行另建1条或2条静脉通道,抗休克、心肺复苏、止血、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对较轻具备后送条件的患者分批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处理及入院处理,较重患者病情允许时送ICU及手术室处理,及时缓解急诊科的压力。
3 组织管理
3.1 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 接到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医院迅速启动救治预案,成立救治领导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总务科等科室组成,各成员各负其责。护理部迅速通知全院所有非外科护士长带领1~2名护理骨干及抢救车到达急救中心,配合医生分成救治小组,为抢救分诊做好准备,同时协调重症监护、手术室、各外科及供应室护士长到科内待命,做好人力及物力的准备,迎接患者入院。对危及生命需即刻手术的患者立即送手术室或就地进行处理。
3.2 保证救护质量,进行后续安排 急诊患者分诊基本就绪时,护理部及时抽调各增援护理人员到ICU及收住患者较多科室进行护理,保障足够人力。各外科护士长统筹安排本科患者的入科、抢救、治疗、处理及物品供应,合理安排本科护理人员,根据需要排双班确保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
4 入院后护理
4.1 手术室管理 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人员保证、各种器械包及相应准备,同时注意做好标准预防。术中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配合抢救。
4.2 监护室管理
4.2.1 组织管理 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护理任务相当艰巨。护理部协助ICU护士长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特护护士的安排,根据患者病情,护患比例要求1∶1甚至2∶1。对本科室护士和增援护士做好搭配,以便尽快熟悉情况,投入抢救。护士长对每位患者大致病情要了解,特别危重患者要安排经验丰富护士进行护理。联系协调相关科室,并保证各种抢救物品及时到位。
4.2.2 抢救护理 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抢救操作技能,对病情观察做到稳、准、轻、快,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特别是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抢救,了解创伤性休克发生原因:胸部外伤伴血气胸,腹部外伤伴肝破裂、脾破裂,严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其他严重创伤。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下肢抬高15°~30°。用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加压输血、输液,保证45 min输入1 500 ml以上液体[1]。同时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及每小时尿量,根据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2.3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专科病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及内出血休克患者重点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重点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及SpO2的指数。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尤其注意观察出血部位、面色、呼吸及患者的主诉,行胸腔引流及腹腔引流者,观察引流液量及颜色,准确记录,即时报告。特别注意低头不语、反应冷漠的患者,可能是休克的前期症状,及时测脉搏、血压,及时报告医生,加快输液速度。合并肋骨骨折行胸带固定者,要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固定是否有效。曾有患者,行医院购进的胸带固定后其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SpO2降至
87%,遂果断去除胸带,立即用自制多头带进行固定,呼吸困难症状减轻,SpO2上升。
4.2.4 护理记录方面 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及处理方法。
4.2.5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4.3 病区管理 护士长充分组织好人力、物力,按照各专科护理要求进行,特别提醒注意是否有休克和内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5 心理护理
由于高速公路车祸伤均是外地患者,人地生疏加上突发事故,伤员情绪均较激动,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所以心理护理要贯穿在整个救治过程当中。护士应特别注意使用安慰性语言,并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快与家属联系。注重非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2]。护士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效果,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亲切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和手势,以增加语言力度,使患者踏实[3]。
参考文献
1 袭建云,张兆成,钱志英.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输液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64.
篇4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护理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病因多样。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2]。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有多变、突变的特点,因此抢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工作的好坏。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7例,男性45例,女性22例,全部经CT确诊,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0岁,经治疗,治愈及好转56例。
2.急性期一般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 2.2 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
2.3 基础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2.3.1 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体温、血压及呼吸情况等。1.意识状况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点之一。临床上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1)嗜睡;(2)昏睡;(3)昏迷。在护理工作中,可通过定时呼唤患者并作简短对话,用针刺或手捏患者上臂或皮肤,压迫眶上神经和做睫毛反射试验等方法观察其反应。
2.瞳孔的变化是颅内疾病病变的重要指征,在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6mm以上为瞳孔散大,正常时两侧瞳孔大小相等,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如—侧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常诊为脑疝。瞳孔变化很陕,稍不注意,就不易及时发现。脑疝早期瞳孔可先变小,然后很陕变大,所以当发现两侧瞳孔不等大或两侧瞳孔大而固定为危象,需采取抢救措施。
3.呼吸。患者呼吸频率、深浅,是否呼吸困难,有无呼吸道阻塞等,痰液粘稠者无法吸出者可行气管切开。
4.体温。对发烧患者,可用冰袋、乙醇物理降温,必要时用冰帽,测四肢体温每2小时测1次体温。
5.血压。根据病情需要严密观察血压,血压高升可以造成再次脑出血,应遵医嘱给予降颅压、降压药物的应用。其中甘露醇注射液在应用过程当中要监测尿量,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2.3.2 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出血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脑出血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和褥疮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4]。其中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对急性脑出血的患者要加强皮肤的护理,以防压疮的发生,除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坦外,按时翻身十分重要,而且翻身方法要得当,动作要轻、稳,避免拖拉推拽动作。
3 脑出血的恢复期护理
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护理,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3.3 情感护理
脑出血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大脑皮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较皮质下受损者严重,大脑前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重于后部受损者。脑出血病人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自认为“废人”,拖累家人,又要承担大量医疗费用,有的患者拒绝输液及服药,不配合治疗,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暴怒抑郁。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我们要时刻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熟练的操作技术,细致周到的护理使病人有安全感、温暖感和价值感,耐心地解释病情,帮病人消除恐惧的心理。鼓励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以保持情绪稳定,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小结
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熟练掌握其急救措施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在护理实践中。掌握精细的护理技巧与患者实际相结合。及时、准确地解决护理中的难题,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积极做好康复指导,是提高病人治愈率和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保障,以利病人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赵岩.51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 [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130-130.
[2]苏燕,钟琴,曾碧茹.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59-60.
篇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哮喘是常见病,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上可见此类人数增多。多数病人缺乏哮喘防治医学知识或者经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使哮喘持续发作超过24小时,症状加重,并有自觉症状急重、频死感。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接诊140例患者,男113例,女27例,年龄9-75岁。现将140例患者简单统计如下表:
分析:1、从表中及病历可见,成年男性年纪越大复发次数越多。
2、缺乏医学宣教的病例多有症状复发入院。
2 讨论
如何科学护理此类病人,使患者减少哮喘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典型病例:患者男,50岁,装修工人,吸烟史31多年,平时有少量干咳,曾有哮喘病史,近日工作繁忙,自觉全身乏力,咳嗽增多,偶尔胸闷不适,夜间1时阵咳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有哮鸣音,患者紧张、烦躁、出汗、口唇发绀急送入院。即予大流量吸02 , 4-6升/分,床边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同时给予氨荼碱0.25+5%G.S250ML慢滴,舒喘灵气雾剂喷吸,并行消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输液,使用肾上腺皮质缴素等治疗5天,出院前详细与病人沟通,阐述其已知过敏原及可能致病的诱因,预防感冒,如何在哮喘始发作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出院后病人返院复查,了解到病人没有哮喘发作,身体素质增强。
3 护理对策
3.1发作期①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坐位、半卧位或用小桌横跨于腿部,使患者能伏桌休息减轻体力消耗。② 采用鼻导管法或鼻塞法、一般流量吸氧(2~4 L/min),吸氧浓度不超过40%,若病人突然出现显著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唇,甲床明显发绀时给予大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若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应给予低浓度持续吸氧,使P(02)保持在6.7~8.0kPa,吸氧时注意气道湿化、保暖和通畅,避免引起气道干燥痉挛。③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祛痰剂加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可配合止咳化痰中成药口服,指导并鼓励患者有效的咳痰,掌握排痰的技巧,必要时可采用机械吸痰。④ 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和抗炎药物,重症患者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每隔10~20min测BP,R,P1次,。⑤注意补充体液,除鼓励患者多饮水外,一般给予静脉补液以纠正失水、稀释痰液,从而促进排痰和改善通气功能。每日补液量2000~3000mL,滴速40~5O滴/mi分为宜,避免单位时间内输液过多而诱发心功能不全。⑥ 哮喘发作时患者易紧张、烦躁和恐惧,这些因素会诱发和加重本病,故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了解患者所需、所思,及时解决,必要时守护在床前安慰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哮喘发作时多伴有背部发胀、发凉等异常感觉,可采用背部按摩的方法,使患者感觉通气舒畅,并通过暗示、诱导等方法使之身心松弛,情绪稳定,有利于症状缓解。⑦哮喘患者对气味、温度非常敏感,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18~22℃ ,湿度50% ~70% 为宜。⑧若痰液黏稠阻塞气道引起窒息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明显发绀、神志不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清除痰液、减少死腔,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行人工辅助呼吸等。⑨哮喘发作时以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勿勉强进食,忌食过敏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痰者宜多饮水,少食油腻之品。
3.2及早使用荼硷类药物,如氨荼硷0.25+5%G.S250ML静脉点滴,适当控制滴速,防止氨荼硷短时间内用量过大,速度过快而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及癫痫样发作。疗程中遵医嘱使用消炎药物,缴素类药。
3.3及早给病人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取血行血气分析检查,排除病人心源性哮喘及检测病人是否低氧血症及PaCO2上升。
4作出护理评估,主要的护理诊断。
4.1评估病人呼吸困难主、客观表现及其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可能的致病因素;病后应对情况和应对效果,如用过哪些药,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及心理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对哮喘认识等。
4.2主要的护理诊断
4.2.1低效性呼吸因难或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哮喘有关。
4.2.2体液不足或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体液丢失增加、水份摄入不足有关。
4.2.3卫生自理或沐浴缺陷,与重度呼吸有困难有关。
4.2.4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发作的知识
4.2.5个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与不能正确使用止喘气雾剂或害怕激素的副作用有关。
4.2.6焦虑:与担心疾病反复发作影响学习或工作有关。
4.2.7恐惧:与严重呼吸困难有关。
5 患者住院期间,护士根据详细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后,经过制定护理计划精心护理病人,病人能较快康复,护理措施应随着病情发展变化不断重新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
6缓解期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乐观情绪,避免身心过劳及精神压力过重。掌握哮喘发作先兆:如眼鼻发痒、打喷嚏、流涕、流泪、咳嗽、胸闷等,出现上述情况,及时用药,可避免发作。
7 医学宣教 病人哮喘发作的复发或引起重症哮喘是不了解哮喘知识或了解不足,不能识别过敏原和诱因,不能采取正确方法预防哮喘发作,以及哮喘发作时不能有效控制,因
此,病人在院期间,护士应做好如下几点:
7.1 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对疾病认识程度与需要,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了解哮喘,控制哮喘,帮助病人及家属获得必备的有关哮喘知识,如哮喘是什么病,过敏原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会发作哮喘,怎样控制发作,哮喘能否根治等,通过教育让病人了解哮喘虽不能根治但通过适当长期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7.2 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病人的过敏源,然后帮助病人识别致病的过敏原或诱因,学会控制它们,选择相应的措施,如:
7.2.1 在花粉和霉菌最高的季节应当在家中,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2.2 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无尘、无烟、不用加垫料的家具,除臭剂、香水、化妆品等。
7.2.3 不饲养宠物,如必须拜防有宠物的家庭,应访前作好预防,如吸入色甘酸钠气雾剂。
7.2.4 运动性哮喘患者应告知在运动前使用色甘酸钠。
7.2.5 充分休息,合理饮食,不食用引起哮喘发作的海鲜、鱼虾等食物,避免冷饮冷食,
定时进餐,定期运动,情绪放松,预防感冒。
8 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遵医生医嘱使用雾化吸入剂,如同时有2种吸入剂同用,应标明使用顺序,先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用抗炎气雾剂。
9 医学知识宣教应动员患者及家属或近亲共同参与,通过教育使病人面对现实,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控制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10结果
此140例病人经过在院的治疗、护理、医学知识宣教,在往后的随访中了解到,只有少数年纪较大的男患者,因体质差、基础疾病复杂诱发哮喘复发,其余病人均达到预期效果,能有效控制哮喘,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 内科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M2000、224-29
篇6
拨打120有何技巧
当有人突发疾病或受到严重外伤时,应及时拨打120电话求救,为了使求救更有效率,呼叫时应注意三点:
一、当您拔打120后,会听到不断重复的提示“您已进入120急救系统,请不要挂机”,说明电话已接通,您必须耐心等待,千万不要因心急而挂机重复拨打。
一旦挂机重新拨打,又会让您重新到末尾排队,反而等待更长的时间。除非由于线路原因而自动跳断成忙音,否则,不应人为挂断又重打120。
120为免费电话,市内任何方式(手机、座机、公用电话机等)拨打都免费。故也不必考虑手机话费余额或硬币不够等问题。
二、在120话务员与您对话之前,想好如下内容,应简要而全面、准确。
(1)地址要讲清某路某弄某号某室,不要讲“某商店对面”之类不确切的地址。如不清楚,打呼救电话前(或同时)应当问周围熟悉地址的人,或由该人与120话务员对话。在野外呼救时,尽量描述清楚确切的方位。如果地方比较难找,最好讲清周围的标志物。
(2)症状要讲清病员处于什么症状或情况,如昏倒、从楼上摔下、跌倒、呼吸困难、吐血、车祸等,不要只讲“人不行了”。
(3)电话号码要告诉对方你所用的电话号码,以便120急救人员再联系您或保持联系您。最好座机和手机号码都告知120话务员,以防手机没电。
(4)引路如有可能或有条件,应说明“有人(电话号码)在某地点(必经之地和易找到处)等待并引路协助”。
三、如果拨打120后,20分钟后救护车仍没到达,可以再打120电话询问。只要病情允许,不要另找其他车辆,因为只要120中心接受呼救,就一定会有车来。
常见误区
1. 太过焦急
打120电话后,听到“您已进入120急救系统,请不要挂机”提示音,请务必耐心等待。焦急挂机后再拨,只会无谓耽误时间。
2. 地址不详
有人在拨打120前,没有考虑清楚要说的内容,或者没有明确的地址(门牌号码),或者说错地址,让急救人员(包括接线员、调度员等)把时间浪费在反复更正地址上,或到达错误地点而返回,辗转往返,把病人的救命时间白白浪费掉。
3. 长时间占线
有人在拨打120时,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而长时间占线不挂断,或因为特别的非急救服务长时占线,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4. 反复催促
几分钟不见车到,就又重新拨打120,催促“车快点到……”这样的错误做法很常见。其实,调度员早已将指令发给车组人员,可能车已经在路上了,通常要10~20分钟的车程,如遇交通高峰时段则时间更长。20分钟未到,可再拨打一次。
5. 同时多人拨打
有时会因同一件事却有多人在几乎同时或几分钟内都打120,可能是同在现场而目的都为了尽快叫到车,但他们却不知,这样反而减慢了急救工作的速度,无形中大大增加了120电话的占用率,让急需打入120的其他人受阻(排队等待),或者同时增加了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和影响其“尽快”的程度。
6.手机出现故障
手机拨打120时,一定要说清楚急救地点的地址。因为,座机大多数情况可以有来电的地址显示,方便打回去问细节信息,而手机没有地址显示,又会信号不良或无法接通、没电、静音、室外噪音干扰等,所以,更应注意。
等待救护车时,应该做什么
在等候救护车到达时,要做到如下几点:
准备必需物品
抓紧准备去医院必需的物品,如病人病历卡、医保卡、现金等。
做好搬运准备
搬走过道及楼梯上可能阻碍搬运病员的各种物品,以便更快搬运。如果是深夜电梯会停运的楼房,等待期间应先与物业沟通好,让他们把电梯打开。
做好引导工作
除病人身边有人守候外,还最好请人到小区大门口或路口(必经之地和易找到处)等候救护车,以协助引路尽快到达现场。
确保联系畅通
有人用座机打完120后,就去把病人搀扶到路口等待,急救人员再打电话时怎么都联系不上。若只有座机,应守在电话旁,并避免占线,随时听从医护人员的问路咨询或医疗指导。如用手机,要保持手机有足够的电量和信号。
服常用药
对于有慢性病的老人,可以吃点常用药缓解。比如心脏病患者,胸痛时可以吃一两片硝酸甘油,但不宜过多。服药时一定要记住药名和用量,并把这些信息告诉急救人员。
做简单急救
如病员身边有人懂得急救知识或学过急救技术,可进行自救互救,将会大大提高急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如果碰上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的病人,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或心跳骤停现象,马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的,还应关注其血压、脉搏状况。
篇7
[关键词] 呼吸干预;昏迷;护理;经验总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18-02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地市急救站的院前出诊量逐年提高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大量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许多伴有意识不清,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交通意外、各种中毒、触电、溺水等,这类患者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因窒息、缺氧而死亡。如果能在院前给予及时有效的呼吸干预,会使许多患者转危为安,并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气道的开放和氧气的支持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1 气道的开放
1.1 患者
昏迷患者一般采用复原,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1.2 徒手开放气道
一般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进一步打开气道,并清除气道杂物和义齿。
1.3 无创通气
包括使用口咽管和气管导管,另外还有不常使用的鼻咽管、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口咽管和气管导管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1.3.1 口咽管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颚相似[1],分橡胶型和塑料型。橡胶型为黑色,柔软,中央有腔,具有方便吸痰、改善通气两种功能。塑料型为白色,半硬,中央无腔,两侧有小腔,方便改善通气功能,但吸痰不方便。因此,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其在通气效果、方便吸痰、易于固定、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类型。
1.3.1.1型号的选择: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大小不等,在使用时要因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李秀凤等[2]认为测量患者嘴角到耳后下颌角连线的长度,据此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而张晶等[3]认为根据测量门齿至下颌的长度选择通气管。不管何种选法,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4]。因此,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1.3.1.2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5];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6],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1.3.1.3 固定:置管成功后,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颊两侧。
1.3.2 气管导管
虽然口咽管能快速建立呼吸通道,但对于危重患者或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有经验的急救人员应当熟练运用气管导管尽早实施院前插管,另外,气管插管也是通过气道途径给予脂溶性复苏药物的唯一方法。当静脉通道无法建立,气道途径尤显重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均可通过气道途径给药。
1.3.2.1物品准备:喉镜1套、气管导管1套、金属导丝1个、简易呼吸气囊、牙垫、听诊器及10 ml注射器各1个、胶布若干,院前设备最好还带有便携式吸痰器和呼吸机。
1.3.2.2插管前准备:使患者仰卧位,清除假牙和异物,肩部垫高10 cm,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选择大小合适的喉镜,将金属导丝插到导管内,并用石蜡油涂抹气管导管前端,以免操作时损伤气道黏膜。插管前准备时可快速插入口咽管,连接便携式呼吸机给患者加压,纯氧吸入2~3 min,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
1.3.2.3暴露声门:打开喉镜,用右手拇指、食指拨开患者的牙齿,左手紧握喉镜柄将喉镜片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将舌体推向侧后缓慢推进,可见到悬雍垂。将镜片垂直提起前进,直到会厌显露,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
1.3.2.4插入导管:以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如持笔式持住导管的中、上段,由右口角进入口腔,直到导管接近喉头时再将管端移至喉镜片处,同时双目经过镜片与管壁间的狭窄间隙监视导管前进方向,准确轻巧地将导管尖端插入声门,当导管尖端入声门后,应拔出导丝再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为21~23 cm。
1.3.2.5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5~10 ml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气囊通气,同时观察胸廓和腹部有无起伏,但长期临床观察显示,插管后早期胸廓起伏并不明显,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腹部的起伏,如果腹部均匀起伏说明插管成功,如果腹部逐渐隆起并有胃内液体从口中流出说明导管在食道内,需要重新插管。
1.3.2.6导管固定: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1.3.2.7插管失败的补救:一般患者都能在10 s内顺利插入气管导管,但仍有少数患者因解剖因素等原因而难以植入,尤其是患者家属也在现场,这时千万不要反复插管,不仅延误了抢救时机,还容易损伤咽喉部黏膜,引起出血、水肿,使以后的操作更加困难,也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稳妥的办法是马上换成口咽管插入,同时用仰头抬颏法充分打开气道,接简易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人工呼吸。危急时刻,如果插管失败,而口咽管又没有,这时可将气管导管斜口剪成两段,根据需要留取上段,临时代替口咽管插入口咽部。
1.4 有创通气
包括环甲膜穿刺、经皮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和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操作较复杂,而且要求手术环境相对无菌,风险较大,所以一般不在院前实施。而环甲膜穿刺是在急性喉头水肿导致气道阻塞发生窒息时立即要采取的措施,每一个急救人员都应该熟练掌握。
1.4.1适应证
急性喉梗阻,严重呼吸困难,来不及气管切开。
1.4.2 禁忌证
已明确气道梗阻发生在环甲膜水平以下。
1.4.3 物品准备
消毒手套、治疗盘(碘酒、棉签、10 ml注射器、局部)、无菌18号粗穿刺针。
1.4.4 操作方法
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不能耐受上述者,可取半卧位。取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为环甲膜穿刺点,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部位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危急情况下可不用麻醉。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18号穿刺针垂直刺入,注意勿用力过猛,出现落空感即表示针尖已进入喉腔。接10 ml注射器,回抽应有空气;或用棉花纤维在穿刺针尾测试,应可见纤维随呼吸摆动,确定无疑后固定穿刺针。
2 氧气支持
气道通畅后,氧气的供给就相对简单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病情较轻,主要用鼻呼吸,可以用鼻导管给氧;如果病情较重,患者张口呼吸,可以用面罩接氧管呼吸;病情危重时,使用口咽管或气管导管的患者,可以接简易呼吸气囊人工呼吸或接便携式呼吸机进行机械正压通气,虽然口咽管没有标准接口,但可以通过呼吸面罩再接呼吸机实现机械正压通气。
氧气的吸入要防止氧中毒,一般急诊吸入纯氧应小于6 h,长期吸氧浓度应小于50%,COPD患者应小于30%。吸入湿化纯氧6~12 h可出现可逆性的表现如心动过速;吸入湿化纯氧48 h可出现不可逆的变化如肺水肿、肺出血、肺Ⅱ型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上皮细胞损伤。
总之,在院前急救人员需要克服人员少、设备简陋的困难,对昏迷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呼吸干预,就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魏秀君.口咽通气管在脑血管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05,12(1):123.
[2]李秀凤,陈方璧,熊志云,等.口咽通气管用于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鼾声呼吸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杂志,2003,10(6):19.
[3]张晶,蔡红玉,李春艳,等.口咽通气管结合吸氧管吸痰管在抢救心脏骤停时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2004,27(6):90.
[4]黄孝迈,秦文瀚,孙玉鹗,等.现代胸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1-212.
[5]黄海星.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25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44.
篇8
1 骨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1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受传统护理模式影响,重治疗操作、轻护理记录,以致护理记录存在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等缺陷,并有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简单、随意涂改等现象。
1.1.1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缺陷:缺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观察描述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如截瘫患者没有描述肌力、如何防止压疮以及功能位的摆放。
1.1.2护理记录的及时性缺陷:护理入院记录没在当班完成,实施护理措施后不能及时记录,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
1.1.3护理记录的真实性缺陷:没有仔细了解病情及收集资料,如对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在入院评估时没有反映出来,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却记录为肢端感觉正常。
1.1.4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缺陷:部分护理记录有问题无措施,或有措施却没有护理评价,还有部分病历出现丢失、缺损现象。
1.2急救设备、技术不完善;骨科抢救机会较少,护理人员对仪器性能及操作不重视,各班清点及检查仪器性能工作流于形式。在抢救病人时仪器出现故障,以及护士对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均易引发纠纷。
1.3健康教育不到位:由于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及时性,如对脊柱骨折的病人没有及时告知绝对卧床的原因,造成病人自行起床,而致脊髓进一步损伤;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未能掌握防止脱位的技巧而引起关节脱位等。
1.4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病情观察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疏忽了隐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严重的创伤存在,如一车祸致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人,因有明显的肢体肿胀、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视,但却忽略了腹腔脏器损伤而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1.5缺乏沟通技巧造成的不和谐因素:骨科中意外损伤较多,病人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们不知诊疗程序,而以为损伤后应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不懂得应先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甚至有的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骨折病人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并且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骨科内固定材料也在不断更新等,若事先未与病人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1.6忽视对病人心理健康指导:骨科病人由于发病突然,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原因分析
2.1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一个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能否遵守好规章制度,对一个单位能否开展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分析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和事故,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没有按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约束护理行为。
2.2护理业务不娴熟,专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护理工作也必将面临着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经皮椎间盘镜,椎板间小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胸腔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等,相应的内镜技术也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支具在外科治疗中常常是为了维持关节的功能位,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3护士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人入院时,由于伤员的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
2.4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不够:多数护士较重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但与医生的沟通却不充分。护士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及联系的桥梁,对于病人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病情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
2.5病人的配合程度较低:认识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疾病差异,以及病人当时的表现姿态、情绪、病史提供的真假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护理的重要因素。
3 解决措施
3.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各种规章制度要经常抓、反复抓,并加大检查及监督力度。对常出现、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狠抓大环节、不疏漏小环节。每周五组织晨间自查自评,增强全员参与质量检查的意识。周一护士长全面细致讲评,对不关心集体、存在老好人思想以及思想松懈、明知故犯的护士实行“零度宽容”使每个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时刻牢记自身职责,加强独修养,为患者提供万无一失的质量和安全保证。
3.2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①制定完善的急救器械、药品的使用、保养、供应流程。抢救物品要做到定位、定量、定人、定期检查。每班进行清点,每天检查性能,质管人员每周进行总查对;护士长定期抽查,发现缺陷责任到人,并与奖罚挂钩,以保证急救物品的数量、功能到位。②强化护士急诊意识,积极组织业务培训。作为一名合格护士,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能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二是抢救技术准确无误;三是能准确地预见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因此,护士长应从这三方面组织业务培训,使护士的急救措施迅速有效。学习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突然停电应急预案、患者坠床应急预案、呼吸困难应急预案、心搏骤停应急预案等,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篇9
[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围术期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RCP的临床护理配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检查,1例出现发热,经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最终成功与否,不但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操作技巧,也与护士在患者围术期的密切配合与精心观察护理密切相关。
[关键词]内镜;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护理配合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的一项医疗新技术,可对原因不明的胰胆管疾病进行诊断与进一步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少等优点,但ERCP对患者来讲是一种陌生的治疗方法,患者恐惧手术危险,担心手术失败,知识缺乏等因素导致ERCP术实施的困难,而护士在医生行ERCP术时精心的护理配合和术后的严密观察不但可以辅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更能提高ERCP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笔者通过总结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护理配合,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本科自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共接收30例患者,其中女性19例,男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9岁,患者以反复上腹部疼痛或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或和CT等拟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
1.2操作方法
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开口,随即插管,切开刀进入,确认在胆总管内后用50mL注射器抽取胆汁,而后推注76%复方泛影葡胺20~50mL,在X线下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的形状和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插碎石囊或取石球囊取石:行胆道造影如怀凝壶腹部肿瘤,则放置塑料胆道支架,行内引流引流胆汁。
1.3结果
30例行ERCP手术操作全部成功,平均住院(6.3±1.6)d。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1例出现发热、腹痛及淀粉酶增高等急性胰腺炎表现,经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积极完善各项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血淀粉酶等,询问过敏史,做碘试,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本及检查单上:碘试阳性者,备用碘海醇等:术前禁食禁水6^8h,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穿着宽松衣服,除下义牙和金属饰品,建立静脉通道。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ERCP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优点、目的和方法,以及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1.2准备急救设备及药物
吸引装置、氧气、急救车、钛夹、注射针、止血药(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凝血酶等)、生理盐水、造影剂等。
2.1.3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细致地解答及解决患者的一切问题。ERCP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属于手术范畴,在术中大多数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十二指肠镜的直接刺激及操作室的环境、特殊的器械均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而术中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手术成功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健康教育之前,大多数患者对疾病和ERCP术并不了解,均会产生恐惧心理,而疾病导致的疼痛又使患者迫切要求手术,并对手术成功抱有过高的希望值。如在术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就会增加手术造成的创伤,对手术的成功也会造成极大影响,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MtsciI圳等对52个回顾性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在可能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的14个危险因素中,5个属于患者自身的因素,9个与内镜操作技术直接相关。向病人说明ERCP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优越性,介绍医生的医疗水平,让他相信医生,并把成功的手术病例介绍给患者,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解除顾虑,避免紧张情绪,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整个手术过程。
2.2术中护理
2.2.1护患配合
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放松身体电极板帖在患者小腿,将牙垫咬好,胶布固定。吸氧,连接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心电图。
2.2.2医护配合
协助进镜和切开。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生命体征变化,插管动作轻柔,如病人不合作,呕吐严重时,嘱做深呼吸,保证患者不要躁动,预防穿孔、出血。若出现剧烈腹痛,应停止插管。避免反复插管、减少水肿,避免导管、网篮入胰管,减少污染,减少取石时对胰管挤压,从而降低胰腺炎发生率。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予吸氧,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确定导管在胆管或胰管的前提下,推注造影剂。避免胰管多次造影。推注速度一般为0.3^0.5mL/s,压力、量不宜过大,一般胰管显影造影剂注入约2~4 mL,胆管显影造影剂注入适量,以免增加胆、胰管内压力。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给患者准备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床单位,取半坐卧位,注意休息,术后嘱禁食1 d,术后3、24 h查血淀粉酶,24 h后查尿淀粉酶,根据血尿淀粉酶情况而定禁食时间的长短。血淀粉酶正常时,可先进食稀饭,而后面条、米粉,逐渐过度到普食:遵医嘱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关心体贴病人,掌握其思想动态,尽量满足其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以利早日康复。
2.3.2病情观察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及腹部体征情况,有无黑便、呕血等:轻度腹痛,可不必处理,腹痛影响到休息,在排除穿孔等情况下,可用强痛定镇痛:测试体温,看有无发热、寒战等,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减退情况:术后2小时及次晨7:00抽血查血淀粉酶,如增高,可1~2天抽血复查,注意腹部体征,如无特殊不适,可先进食稀饭:以上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术后复查B超或腹平片。
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急性胰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腹痛情况,有无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是否升高。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仅有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而无腹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压痛者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经过禁食、应用抗生素和生长抑制素等处理,一般在3^5 d可恢复。一旦诊断为造影后胰腺炎,患者应禁食、卧床休息、遵医嘱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定期复查血尿淀粉酶,重症者给予吸氧加用生长抑素、奥曲肽等,本组1例出现发热、腹痛及淀粉酶增高等急性胰腺炎表现,经治疗后好转,3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4.2急性胆管炎的观察及护理
主要是因胆道有梗阻性病变所致,胆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12小时内高热、寒战、黄疸,化脓性胆管炎往往伴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和血常规的变化。如出现以上症状,继续禁食,高热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注意神志、体温的变化:抽血做血培养及药敏实验,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必要时,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或手术治疗。本组无发生。
2.4.3大出血及穿孔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是ERCP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术中切口渗血,少数为迟发性出血。迟发性出血可能在48-72 h内发生。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呕血、便血,必要时查大便隐血试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如患者面色苍白、大便频繁、黑便甚至血便,应立即报告医师;穿孔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上腹痛,持续性加重,腹膜刺激征。
3出院指导
加强饮食管理,以清淡饮食为宜,少量多餐,多食含维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忌高脂肪、高蛋白、油腻、辛辣食物,戒烟、酒: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愉快,合理作息时间,防着凉:嘱患者按医嘱继续服用消炎利胆药,定期到医院复查。
篇10
[关键词]头孢他啶;过敏反应;临床报道
目前注射用的头孢他啶系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于肺炎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均具有比较高的抗菌活性[1],由于其抗菌作用强与治疗效果好以及毒性低等诸多优点[2],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3]。本文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应用头孢他啶(注射液)进行治疗,于输液的过程中过敏反应出现。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应用头孢他啶(注射液)进行治疗,于输液的过程中过敏反应出现,患者年龄最大为35岁,最小为18岁,2例男性,2例女性,并且均系初诊患者,由于发热与咳嗽以及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就诊。于输液前详细询问其药物过敏史,并进行药物其相关知识的宣教,遵医嘱予以2-3克头孢他啶加入100毫升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滴,其滴速在40-50gtt/分钟,于输液的5-10分钟后发生面色潮红,以及颈面部喝手部其不同程度的皮疹,而其中1例患者其皮疹呈全身风团样的皮疹表现,同时伴有胸闷不适以及头晕目眩。
2.治疗:
需立即停止输液,并将患者吸氧平卧,同时通知医生,连接好心电监护仪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嘱进行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联用的抗过敏治疗,于10分钟后,患者面色潮红以及胸闷等症状均逐渐消失,患者皮疹也开始减退,于4小时后,患者皮疹大部分消退,并且病情稳定。
3.讨论:
3.1头孢他啶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影响细菌合成细胞壁,即通过抑制其转肽酶于细胞壁合成中最后一步的交叉连接所起的转肽作用,使交叉连接难以形成,最终达到影响其细胞壁合成的目的以及引起细菌的溶菌死亡[4]。而头孢他啶所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其症状与机理很可能系该类药物被作为一类半抗原,在进入到机体后则与体内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全抗原,以致引起机体Ⅰ型的变态反应发生,同时,患者血液中也会出现数量较多的组胺与缓激肽类物质,导致血管的平滑肌舒张,以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等,最终造成患者微循环淤血,与容量扩大,以及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的急剧减少,患者血压降低,出现休克。
3.2头孢他啶主要应用在革兰阴性菌引发的各种感染[5],而对于经多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免疫缺陷患者,其感染与医院内的感染及其革兰阴性菌与铜绿假单胞杆菌引起神经系统的感染较为适用,而临床应用中,也能够出现有各类不良反应的报道。
3.3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同青霉素其化学结构大体相似,均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但两药之间却可以产生部分交叉的过敏反应,于使用前则需进行药敏皮试,结果阴性后才可以使用,患者注射10分钟内护士不能够离开,需密切观察其药物反应,并且将急救仪器与药物准备好,患者如发生过敏则需立即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
3.4本文4例患者均系首次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护士于用药前已经检查输入的溶液与制剂是否出现变质以及异物的存在,4例患者应用抗过敏治疗逐渐好转,即可诊断其为头孢他啶所引发的过敏反应。
3.5患者输液前,需向其进行药物过敏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与依从性,以及对不良反应的警惕性,而对个别出现精神紧张的患者,则需特别注意所用的宣教方式与语言技巧,以防止患者因心理作用引起身体的不适。
3.6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护士既为患者用药其实施者,同时也是其用药的监护者,而医生则需通过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合理制订其治疗方案。而护士于执行治疗的过程中,也必须及时的记录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与相关资料,并遵守药物其不良反应的上报制度,以配合药剂科来完成药物的使用监测,进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7综上所述,应用头孢他啶之前需进行常规的过敏试验,呈阴性者方可注射,并于输液的5-10分钟后对患者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如出现过敏需及时抢救,同时填写药物其不良反应的报告单,并及时上报,以配合药剂科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袁赛红.头孢他啶致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50.1255-1256.
[2]董敏,赖蓓,纪立伟,等.头孢他啶注射液致哮喘样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07(4).254-255.
[3]刘灵芝,陈根红,关惠仪,等.注射用头孢他啶药物不良反应38例分析及护理[J].广州医药,2009,40(4):2.DOI:10.3969/j.issn.1000-8535.2009.04.04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