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怎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研究

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构建基本具有三个性质,那就是公司成员信仰的共同性、对内部资源的综合性、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这也是每一个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即:为何经营、如何经营、怎么经营。首先企业管理层面需要意识到精神文化的重要性,再对其进行建设;其次“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企业这种及其强调组织合作的事物;最后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都是企业实力的一种呈现,比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策略,产品包装和产品服务等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于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以下几种功能:凝聚功能,也就是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信条种植在员工的头脑中,让员工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导向功能,它对于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和外部的经营理念有指导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让企业更具有发展动力和活力;激励功能,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重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会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最初议定的克制和规范,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将会带动整个企业的行为;互动协调,当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了,员工就更能够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自觉的进行协调与合作,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工业会更加的亲密与和谐。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概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比如企业具有一项或者多项深受大众喜爱和信赖的产品或者科技,企业拥有更加完整和强大的资金供应链条,企业内部的健康运作机制和企业强大的品牌响应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价值的竞争力体征分别为:能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带来优势的价值性;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独具匠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历史得来的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限于企业内部,它将会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延伸到产品和社会上的可延伸性;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无论是内部的环境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稳定的,因为核心竞争力需要有连续性,而缺乏这一性质的企业往往在市场中都是昙花一现。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离不开文化和载体,首先指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并通过信息床达到每一位企业员工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载体来传达到更远的地方例如企业的创新、企业的文化制度和工作制度、产品的质量是否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的技术是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进步等等。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整体型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我们逐渐发现“短板效应”,因此企业如果希望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就需要从整体开始进行文化建设。例如企业需要确定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价值观,这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之一,并且这个价值观是需要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宗旨相统一的,随后这种价值观将会从各方面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引导;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责任,尤其像企业这种多个人组合形成的团体,其社会的责任就更加重要,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一些不良企业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些不良企业不光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为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企业就需要承担起内部员工教育和发展的责任和对产品、消费者、社会、自然的责任。

(二)培养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最珍贵的资源是“人才资源”,而企业既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留住人才,推陈出新。而推陈出新的动力就是“创意”。想让公司更具有创意,首先需要让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更具创意性,在工作中培养员工的冒险精神,并且创新需要员工兢兢业业、不骄不躁、对市场需求具有美瑞的嗅觉;思想的先进就需要随后技术的先进,通过长时间对市场产品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产品被人们淘汰,究其原因是技术落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技术的创新无论是对自身产品的完善,还是对公司的发展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三)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就需要对于优秀的员工进行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体质,并且鼓励这些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让员工具备精湛的工作技能,帮助员工认识到自身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也需要成为员工的“伯乐”让员工不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四)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而企业就需要将企业家的“榜样力量”在公司内部最大化,企业家的精神将会引导着员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人格、信念、道德会从多方面影响着员工,而员工也将会从人际关系、行为等方面表现更加良好。同时一个企业品牌的受众不光是消费者,还有企业内部的员工,良好的品牌将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而消费者也更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当然良好的企业形象更会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分,那些更具有责任感和行动力的企业,往往更加的可靠,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四、结语

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概述,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构建整体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塑造个性化企业文化。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益忻.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赢家之道[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从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迅速成为管理的主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战略管理的目标,而核心竞争力是维系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能力,主要体现为文化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它具有异质性、扩展性、动态性和不易模仿性。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核心竞争力与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创新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方向。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研究回顾

在我国,迄今为止,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的研究,系统性的文献资料较少。关于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的研究文献主要有:谭劲松等人早在2000年时就明确提出了“对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他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会计的影响是重大的。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健全企业组织结构,重塑内部管理机构,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刘爱东等人在2001年又继续发展了谭劲松的观点,他认为会计对内部管理职能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就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而言,结合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层面,应从以下方面完善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建立战略管理会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完善作业成本法,增强企业核心制造能力;不断进行会计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行责任会计,加强成本管理,培育企业核心营销和应变能力;加强企业会计组织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组织能力。除此之外,冯巧根等人在2002年又提出了扩展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的思路。他认为,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价值管理(管理会计)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顾客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珍文则在2005年指出,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应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融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以获取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姚春芸在2008年就管理会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发表了个人的观点,她认为,管理会计更注重向管理层提供信息的有用性,管理会计可以灵活地根据企业需要,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等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进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多层面能力的结合,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企业文化核心的培育。企业文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究其根本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国家之间的竞争带有明显的文化竞争色彩,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直接地进入了商业文化竞争时代。面对竞争,要想不被战胜,首要的是文化创新。因为,技术和管理能够被模仿与复制,而潜入人心的文化是不能被模仿与复制的。因此,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为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技术支持,要求管理会计利用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营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文化体系。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并将成为企业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2、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的培育。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独特的人力资源可以胜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色。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慢慢积淀形成的,企业要想保持优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企业的学习最终落实为员工的不断学习与进步。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担者。因此,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将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具体有:(1)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从会计的角度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评价方案,建立客观的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量化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人力资源引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保证合理引进和使用人才;(3)在企业内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帮助企业在资本总预算中考虑到人才的因素。

3、企业组织战略核心的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在企业组织战略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竞争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内部职能之间、企业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便捷,以及企业能否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统一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因此,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战略规划系统,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会计要注重内外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基于其具有的前瞻性特征,企业应树立动态观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成本效益的平衡点,针对企业不同的特定发展阶段,提出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下的管理会计创新

创新是当今企业获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因此管理会计领域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

1、管理会计观念的创新

(1)市场观念。传统的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操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来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并把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使得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很快就有可能过时,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占有。因此,企业必须更新管理会计的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活动,以获取竞争优势。

(2)企业观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整体为目标,求得整体最优才是最佳的管理决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企业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对每个过程的控制,将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与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以寻求整体竞争优势。

2、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1)业绩评价。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只注重财务效益,追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约。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知识优势和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生命,谁能占有人才,开发出独创性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提高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因此,业绩评价指标就应当考虑包括无形效益、间接效益在内的全方位效益。间接效益指减少占地面积、保障劳动安全、改善生产条件等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无形效益包括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弹性、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等。

(2)成本管理方面。作业成本会计是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逐步由人工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产品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比例大大降低,而间接成本的比重大大提高,且这些间接成本已逐渐与产品的产量失去联系,传统的按产量或工时来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成本计算的需要,用作业成本法代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势在必行。另外,企业为了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必须发现和培育新市场、新顾客,研究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使其打入新市场。这样,成本管理的重心就需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上。

(3)人本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一大重要的管理理念,那么,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和分析时,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人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具体有:①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确定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经济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原来的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分析,以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人力投资损失。②管理会计不是纯技术性的,还涉及到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问题,因此应注重研究行为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如引导、激励有关人员的行为,在企业组织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等。③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报酬,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同时进行人的行为研究。

3、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在论述管理会计的实践方面,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研究手段,以线性分析为研究方法。而管理会计中的很多现象并非呈线性关系,单用实证研究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因此,在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有机结合。目前,这两种会计方法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篇3

很多企业认为专利、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些专家认为是人才和管理,究竟什么是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好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能力,李东生认为TCL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张瑞敏也认为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们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存在的,但关键是我们以前认为的那种“学不走、偷不走、带不走”的定义有问题,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的、动态的,是企业相对持久的竞争能力,而非一成不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更体现为一种持续创新、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不易模仿,而非不能模仿。

核心竞争力构造模型。

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构建一个三维模型:技术、机制和文化。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三股力量的融合。

首先,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管理、营销技术表现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持续变革,拥有极强的速度和效率,让对手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比如DELL,并没有多少核心专利技术,但是他的直销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和营销技术,从而拥有了核心竞争力。INTEL依靠其强有力的技术研发体系,在业内保持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在信息社会里,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这对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同样适用。联想并购IMB笔记本业务、TCL的系列国际并购,目的都在于此。

其次,机制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任何核心竞争力都是动态的,不可能长生不衰,即使象茅台酒这样拥有独家秘方的百年老店,如果缺乏了创新机制,一样会被淘汰,因此,机制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创新,不断地创造领先优势。

最后,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摇篮。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个性、领导风格、管理模式、企业制度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实现双赢。如果说技术与机制是硬性的管理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软性的管理。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

企业竞争力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机会导向型的企业将越来越难于生存,企业竞争力将逐渐向战略导向型和能力导向型转变,最高层次是文化导向型。

目前的很多企业还都处于机会导向型的阶段,就是寄希望于市场出现的机会,对手出现的失误,自身出现的奇迹。但现实的情况是,客户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等你感觉那是个机会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充满了恶性竞争,不再是机会;对手也跟你一样在苦苦寻找机会,甚至不惜运用各种手段来蚕食你的市场、客户和你的员工,连国美的老总都感慨,“如果可以重来,再也不愿意做电器行业”。

机会导向的观念使企业每天都疲于奔命,因为他们没有核心,没有专长,结果总是在价格竞争的边缘徘徊,每天都去学“海尔”,但越学越失望;每天都盯着销售数字,却发现增长越来越缓慢,前景越来越黯淡。

中国的一批企业已经开始了由机会导向型向战略与能力导向型的企业转型,这无疑是一场企业界的革命。TCL最初依靠抓住市场机遇在彩电行业获得了突破,后来是手机,再后来是开发东南亚等海外电视市场,这是机会导向型的表现,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我们,但不幸的是,彩电行业遭遇持续的低温,高端产品无力推出;手机产品持续下滑,高管集体跳槽到长虹,风云人物万明坚被迫离职。机会导向型让TCL象当年的蒙古大军,打下了市场,却守不住,后来TCL并购汤姆逊、施耐德,都是一种战略的转型,即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但这条路并不平坦,以技术为核心能力能让TCL一路高歌吗?还需要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方法进行审视。

我们发现联想也在走同样一条路,自己无力发展核心技术,于是采取了并购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并购获得IBM的核心技术,狮子能否吞了大象,我们并不乐观;乐凯与柯达的合资,也是希望获得核心技术,但股价大跌、业绩乏力似乎又说明了核心竞争力不等于核心技术那么简单;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技术还是文化?为什么海尔依靠自己的品牌能够打入国际市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深刻理解企业发展思想的转型。

能力导向与文化导向。

苹果公司当年由于过分注重技术忽略了消费者需求而导致了在个人电脑方面的失败,但是不要忘记,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这样的一种技术导向型,让苹果公司的标志产品苹果机广泛应用于设计等领域,成为那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同样的,创新的苹果文化让他们与时代同步,紧紧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脉搏,他们的网络数字播放器让SONY公司黯然失色,而SONY公司也是一家以注重核心技术闻名的企业,但他们在创新方面输给了苹果,他们落后了,但是SONY公司高层集体辞职,并由一个外国的CEO空降下来以改组SONY,这样的文化企业怎么能不成功呢?反观我们国内的企业,业绩不好,往往总是归咎于人、埋怨外界,涉及到内部变革,总是望而却步,又怎么能培育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呢?

核心竞争力主要要依靠内部的培养,奇瑞汽车依靠独立的研发力量,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比国内其他许多合资汽车厂商,日子过得好的多。依靠并购想获得核心竞争力是比较困难的,根据核心竞争力构造模型,技术、机制都比较容易复制,但文化是很难融合的,这也是很多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核心竞争力很难并购成功的原因。TCL并购阿尔卡特已经失败,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大家也并不看好。

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培育

无论是国外的企业,还是国内的企业,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在市场站稳脚跟,都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其生产的产品要具有各方面的优势,这样企业才有资本和其他企业竞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存活的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竞争力不仅仅是保证企业能决胜沙场的必杀技能,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针对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引人思考。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意义

1.概念和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简单的来讲就是一个企业要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让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比较占优势地位的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支撑着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企业始终都具有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渐进性和延展性。

2.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让企业在产品市场具有竞争地位,他的意义远大于某种产品的胜败,直接提升了企业整体的实力,为企业服务的时间比任何产品都长久,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依靠的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并不是某个单一产品的研发成功所产生的成就,需要长期的实践去建设,这个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二、企业竞争核心力包含的内容

1.具有企业专利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具有专利,通过专利技术生产出专利产品,将这个产品打造企业品牌,在某个领域立足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具有专业化的能力,不进那个降低生产的成本,还能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专项产品的生产技术要能体现出时代的进步性,科技的创新性,还有具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市场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让企业的综合能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2.具浯葱履芰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制度,还是生产技术都要具有创新能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培育出强大的竞争力。创新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激发了企业的前进的动力,使企业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不仅如此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实现持续性的创新,企业一直具有先进的生产力。创新的产品直接占领市场,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3.独特的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其管理模式有亲情式管理、友情是管理、随机式管理,以及制度化管理,其中制度化管理是未来的管理方法的基础,其他的管理模式适当的参考,未来的管理模式是具有混合性的特征。因此,独特的管理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独特的竞争力。

4.具有健全的市场网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竞争,健全的市场网络体现了企业的实力,企业的责任是让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员工的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就是销售产品、服务,健全的市场网络是实现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所以,健全的市场网络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5.专属的品牌现象

企业的品牌直觉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也是企业的一项资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产品的同化品质、消费者的个性差异,企业的专有品牌十分重要,关系到了企业能否生存。

6.具有企业的特色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员工思想的基础,是企业管理风格的基础,是全体员工一起创造的意识,是团队精神的根本思想,他影响着企业竞争力,是构建个性化管理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方式,也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之处

1.企业培养核心能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近年来,虽然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理念都有改进和完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模式,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依然起到了消极作用,不少企业在经验企业的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但也有部分企业打破了传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2.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明确

由于企业的产权不清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打消了经营者的积极性,至今为止,能够真正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没有被建立起来,大部分的企业的产权依然未能明确的界定,无论是国企还是气死,都存在此问题,所以,无论经营者怎么的努力改变,就算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不能得到应得的利益,更无法因此产生预期的收益。

3.企业投入的R&D少,创新技术的能力不足

在国际上,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注重对于开发的投入,发展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从而才能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但是,中国的企业因为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受到了很多的影响,企业未能完全的发展成投资R&D的主体,对于R&D的投入更是存在欠缺,重视程度也不够,这都导致我国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很难具有核心的技术。

4.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多数的企业家们未能受到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培训,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以及新型的技术都不能良好掌握,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有些企业家存在骄傲自大的现象,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十分满意,不具有长远的目光,这也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了的形成。

5.企业缺少高素质人才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中,都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现象,也缺少市场开发的人才,管理和运营的人才,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的企业也不重视储备人才,只是在缺人时,临时招聘,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不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尤其不能正确认识特殊人才的价值;企业在人员的部署中,论资排辈,造成很多人员存在所学非所用的现象,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不仅降低了真正的人才工作热情,也阻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核心竞争的培育策略

1.培育企业的核心人才

人才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竞争也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若企业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必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这样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家素质的培育是前提,他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带领着企业的未来,所以企业家的素质和人格的健全要重点的培育,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多方面培育出相应的人才,拥有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的人才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2.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

如果企业想拥有竞争实力,核心技术是关键,只有企业拥有了核心技术,企业才会具有专业优势,进而提升生产效率,站稳市场脚跟,技术的培育要具有创新性,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最终拥有企业的专利技术。

3.培育独特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内容,培育企业的独特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所以要培育符合本企I独特的管理模式。

4.培育企业的名牌

品牌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标志,培育企业的名牌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不仅能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还能提升企业的利润。塑造品牌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潜心经营,良好的管理,而塑造企业的名牌才是最终目标,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5.创建学习型的组织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培育都需要创建学习型的组织,它是企业的隐形只是财产,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而形成学习型的组织,其本质是不断研究新产品、新项目,最终使企业的全体员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拓展企业的未来。

6.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培育要具有战略性的指导作用,企业能够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其战略性的源头就是企业的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文化,也能为企业品牌增加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文化色彩,大大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培育本质就是人性化,因此,应注重企业员工的效应,最大的培育和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良好管理效果,通过运用企业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五、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未来,也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我国很多企业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和国企的企业相抗衡,缺乏竞争优势,所以,要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能让企业走向国际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元明.企业文化.第三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张捷.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北方经贸,2002;(5).

篇5

构筑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遵循远景规划原则、注重学习原则、顾客满意原则、绩效考评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目前,构建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演化法、孵化法和收购法。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及运营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56-02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论著】

构建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 强调独特性。2 强调持续性。3 强调技能和知识的结合。4 强调创新能力。5 强调综合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1)资源有效整合; (2)独具性; 企业不同,核心能力不同。核心能力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3)持续竞争优势;

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高、投入高、收益高的产业。以著名的跨国企业GW(原葛兰素威康,2001年与史克合并,现为葛兰素史克-GSK)公司为例,1995年其全年药品净销售额达125.7 亿美元,比我国整个医药工业6000家制药企业1997年全年的销售总额还多。在中国很多企业,如海尔、华为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和尊敬的同时,笔者认为,创新就是民族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相关因素有管理能力(内部能力)1.2 营销能力(外部能力)1.3 创新能力(智力能力)。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能力,它上承管理能力所形成的成本优势,使之变成利润优势,下载创新能力形成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使之成为保持和增长利润的优势。凡是具有了上述比其它企业或竞争对手更强的“三位一体”的能力的企业,就可以成为“市场老大”,就具有别人无法战胜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包括体制、技术、管理、营销等等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就是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医药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药物的竞争。中国民族医药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缺少强大的资金支持,突出表现在新药开发能力弱,新药数量少,科技含量低。多年来,中国民族医药企业的新药创制能力一直比较薄弱。营销创新。市场定位 企业在开发一种新产品的时候,都应进行周详的市场调查。这个调查将涵盖该类产品的市场容量,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产品品质期望及该类产品的当前竞争对手等情况。 品牌培育,正确投入。国内医药企业需要在营销投入上转换思路,将更多的精力和经费放在提升企业整体营销能力上。

构筑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1远景规划原则 企业远景是企业定位、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和企业远景目标的总称,是凝聚企业士气的重要因素,是凝聚企业团结一致的方法。民族医药企业要有一个简单、明了、统一的目标,使命要足够清楚和宏大,为成员创造出一个远景,使成员有长期努力方向和承诺。

2注重学习原则 在当代民族医药经济中,通过市场竞争,在有实力的竞争对手间要想压倒、搞垮竞争对手可能性越来越小,竞争的优势差距也不会很大,因此竞争取决于学习的速度,企业应该是学习和教育机构,培训和发展工作必须在各个层面上展开而且永不停止,员工要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3顾客满意原则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4绩效考评原则 绩效指标(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质量、财务成绩等)对企业业绩及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是评估企业健康发展及表现的手段。核心竞争力的绩效评估是由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远景相结合并予以具体化和提出阶段实施的目标,突出体现出人才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尊重个人,信任员工,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绩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不足,持续不断地提高。

5持续改进原则 通过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找出不足,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采用基准法将自己的企业同本行业中最好的民族医药企业进行对比,如果已经处于行业排头兵位置,可以同本行业中每一项最佳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改进,目的是为了超越;通过顾客满意度调研与全国本行业内的顾客满意度指数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改进。

构筑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1演化法

演化法是民族医药企业运营者选定一个目标,由全体员工在原有工作岗位一起努力,设法在合理期限内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做法。它几乎等同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变革方案,其影响力将遍及全公司。演化法一般涉及整合好几十个行动方案,因而要求组织中的其他要素全力配合。

2.1孵化法

孵化法是指民族医药企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针对企业选定的目标全力开发,负责在一定时间内培育出一种核心能力,之后再用同样的做法建立新的核心能力,最终达到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工作小组可以专心和安心地进行研究开发。

3.1收购法

收购是民族医药企业先挑选心目中的理想能力,然后对拥有这一技能的民族医药公司进行收购的策略。

一个民族医药企业不可能在各个相关领域都具有优势,而且靠自己研制开发一项高新技术要消耗巨额投资和承担巨大风险。

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及运营管理的关系。一些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观念上有四个方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力、资本的竞争力,但必须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怎么运用先进的战略运营管理方式来改变民族医药企业,提高民族医药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管理工具来改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透明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改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族医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要具有不断地寻找市场上出现的机会和深度挖掘自身内部资源的能力,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获得并维持这种优势地位。在知识经济出现后,人们对企业内部资源中知识资本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基于知识资本的核心竞争力”理论逐步取得人们的认同,知识和技能即人力资本成为主导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创造价值的超常性;(2)竞争方式的独特性;(3)难于模仿和超越的领先性;(4)与企业整体的不可分割性;(5)覆盖企业运营范围的全面性。衡量民族医药企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标准是这种能力是否覆盖了民族医药企各个部门和产品,是否提供了进入多个现实和潜在市场的各种方法或途径,是否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范围经济,这就需要通过多元化运营才能加以检验。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灵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29-0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大国的美国经济发展日趋减慢,而弹丸之地的日本,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美国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美国的发展步伐始终慢于日本。可以说。在经济实力、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方面,日本都没有美国有优势。二战后的日本一没有资源原料,二没有资金设备,几乎完全依靠美国的扶持。但几十年后,日本的经济增长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威胁。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不甘于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宝座,于是,大量的美国专家、学者、企业家纷纷致力于日本企业制胜秘密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他们发现,美国和日本的管理中95%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5%,但导致日本经济腾飞的只有这5%――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的聚合,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也就表现为企业怎么待人和怎么做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目标、共同价值观、企业作风、行为规范、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考察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能光凭经济指标,还要看其社会影响、环境状况和人文状况。美国的约翰・科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用了11年的时间,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过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下面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加以阐述:

1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并有着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观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因此,它使企业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强调自主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人为的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磨檫,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为共同的目标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依照法律,按科学规律生产和管理好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在自己的实践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仅可起到凝聚全体员工的作用,同时在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企业在社会上建立高度的信任感和崇高的信誉。

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机制,也有人认为是技术。殊不知,企业文化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对一家初创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拥有雄厚的资金不是核心竞争力,拥有一两个顶尖人才也不是核心竞争力。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拥有明确而又清晰的企业愿景。在创业阶段,在困难时期,可用它来激励团队。第二。高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团队,所以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第三,要培养创新的氛围,鼓励开拓创新,使企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这是高科技企业必须秉承的企业精神。

这些都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的。企业文化的作用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期内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通过文化的引导。培养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价值观,逐渐规范员工的行为,最终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为,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是能够保持住的一种竞争优势。同时,还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而一种模式,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风格,是别人很难模仿的,一旦形成,又是很难改变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比产品、技术和市场等因素更全面、更深刻和更持久,因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的决定性、根本性因素。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会在漫长的发展进行中,不断激励广大企业员工,像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员工朝同一目标不断的前进,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吸引与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位美国“钢铁大王”不无自豪地说:“即使我失去工厂,失去金钱,哪怕失去一切,但只要保留我的人,十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

安纳罗格公司有句名言:“你可以用钱买到机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有知识的人,因此,对待人的基本态度是我们文化的灵魂”。

人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吸引与留住人才的法宝应该是企业文化。一个来到新企业的员工当初可能是因为高薪,而当他离开时却不仅仅因为钱,在诸多原因中,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是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着员工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着员工的共识,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内在驱动力,构成企业的灵魂。

我们对一些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耳熟能详:海尔――真诚到永远;同仁堂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些企业不仅以其产品为消费者服务,而且以其精神和文化影响和贡献于社会。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合伙人王璞认为:北大纵横拥有30名以上的和伙人,如果仅仅以利益来维系这个团队,不可能不产生内部矛盾和冲突,而这些资深顾问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掌握大量的工作方法、工具及经验,这无疑是一批极其稀缺的人才,必然是行业内、甚至行业外的一些大型企业争相抢夺的人力资本。如果没有一种大家共同认同的企业文化,一种非常舒心的工作氛围。一种难以割舍的工作情节,一些核心人才自然会为了利益而流失。但正是在文化上的认同,使大家真正喜欢这项事业,喜欢这家公司,从而不愿意去其他企业。

篇7

依托特定的专长、创业的意识和精干的组织管理,小微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缺少核心理念引导、缺少应变、开拓、创新的能力,又使得小微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核心竞争力的助推作用,能够帮助小微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企业文化

一、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

1.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的、优于同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在产品开发、原料采购、组织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能持续存在的综合竞争优势。“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深深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它以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为前提,以有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以骨干队伍的进取和员工合力的发挥为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最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发展状况上。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足,生产能力较低,市场认同度有限,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从控制成本和企业有效运行考虑,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是以最低需求为限。因此,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往往有别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般都拥有能满足市场某些方面需要的专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微企业往往依托某一特定专长,逐渐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2.小微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不同,小微企业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存和发展中往往要依赖某一特定的专长。其核心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状,是以某一特定专长为中心的扩散型结构。第一层次是小微企业赖以生存的某一特定专长。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专长,正是这些专长使小微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了生存的空间。总体而言,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小微企业发挥的是配套、补充作用,它以细小、杂碎的形式满足了与之相关联的企业或消费者的需求。小微企业的特定专长是它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是它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这种专长,可能因为一定程度的稀缺性而产生,如某种技术、某种配方、某种渠道;也可能虽然这种专长并不突出,但在社会分工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碎小不易规模化而产生。拥有特定专长并使之转化成现实生产经营能力,就具有了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就成了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层次是小微企业的市场机会辨别能力和创业者意识、企业家精神。小微企业的创建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也有付之行动的勇气。拥有某项专长或发现某个细小的环节之后,需要创业者不畏艰辛地付之行动。从一项技术、一条渠道、一种想法、一个方案,到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克服很多阻力,经历常人难于承受的痛苦。在企业的开创阶段,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尚未被目标关联企业或消费者所接受,企业内外的各方面关系尚未理顺,需要企业家在实际运行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动用各种可能的资源不断地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切实维护好关乎企业生存的重大关系。第三层次是小微企业精干的组织管理合力。小微企业产权清晰,生产规模较小、机构设置简单、组织结构层次少,管理骨干主要来自创业者家族,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类企业主次关系分明,容易形成管理者权威,一旦生产或服务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工作效率较高。由于人员少且较为集中,遇事容易变通处理,便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3.小微企业存在的核心竞争力缺陷。缺少核心价值理念对企业发展的引导和认同。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多数小微企业尚未凝练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小微企业创建时间较短,企业的生命力尚在市场的检验之中,创业者、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投放到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上。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企业文化建设处在时有时无阶段,缺少凝练、认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缺少面对市场的应变、开拓能力。小微企业的创建者往往具有独特的眼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顽强的创业意志,他们在发现市场机会之后,勇于实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但不少小微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仅仅是跟随市场起伏,经常出现开一阵停一段的现象。当市场环境宽松,有利于其生存时,企业发展较为顺畅;而当外部形势严峻,生产经营某些环节衔接不太理想时,企业就会遭遇较大发展障碍。企业要想走向成功,企业家必须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不断地发现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努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适应关联企业或消费者的需要。缺少技术创新的能力。小微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它适应了社会分工的需要,这种适应是以创建时的技术水平来衡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初的适应会慢慢变成不适应,所以需要小微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是主动为关联企业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产品,或者是跟踪追随关联企业的技术。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来自家族成员,较少具有选择性,文化程度又偏低;由于受制于资金的限制、组织架构的不完善、技术人才的缺乏、员工科学素养的不足,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往往比较缓慢。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作用

小微企业的投资行为围绕实际效果而展开,研究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助于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文化建设。

1.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凝练核心理念。小微企业在进入正常的发展状态之后,需要进一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明确长远目标和企业的使命责任。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全局,当然首先应该搞清楚企业“想干什么”,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使命责任,确定阶段性的建设任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认清企业的现状和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看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本企业的专长、特点和同其他企业的关系,理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提炼、形成发展的核心理念,确定长期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围绕发展目标和核心理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人员会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企业创建者应该善于进行战略性思维,更多谋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思考企业长久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制定远景规划;企业管理者应善于将创业者的思路、企业发展的目标、核心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案;企业员工应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通过持久、深入的文化建设,通过榜样的示范、引导,通过强化甚至固化核心理念,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共识和认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小微企业,管理者有了以身作则的要求,员工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类企业的优势在建设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赢得分工体系中更多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

2.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凝聚发展力量。搞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后,接下来必须解决“想怎样干”的问题,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必然有利于推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会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的规章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团队、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形成包括岗位职责、员工行为规范、操作规程在内的一整套规定。贯彻落实这些制度,需要管理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需要企业员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执行规章制度,会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序,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有保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会使小微企业摆脱小作坊的生存状态,纳入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二是企业文化通过发挥激励、约束功能,将小微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粘合在一起。激励激发进取、向上的动力,约束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有了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小微企业才能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员工自觉认同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核心理念、企业规章制度,从而产生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了企业的精神家园,更有利于吸引、留住技术人员和具有精神文化追求的企业职工。小微企业偏小的规模和有限的财力,使它在引进人才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各种专门人才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小微企业形成学习和创新的氛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3.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凝固企业社会形象。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展开,就会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在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阶段的社会形势、企业环境和企业发展特点和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主管可以面向员工不同的课题。开展文化建设、完成建设任务的过程,既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又能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及时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以企业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力量,使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实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中会解决“该怎么说”的问题。小微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包装,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本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服务,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形象,提升市场影响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1.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创新、进取的企业氛围。对很多小微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对于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文化建设,企业主是愿意投入人力物力的;而对于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坚持才能见到一定效果的文化建设,一般尽量减少支出。其表现形式之一是过分重视塑造企业外在形象,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核的作用。企业主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广告宣传、形象标识、产品包装、对外联络、业务接待。为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企业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小微企业应纠正文化建设上的短视作为,全面认识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小微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搞清楚本企业为什么能存在、怎么能更好地发展等问题。弄明白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在社会精细化分工中为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贡献了力量。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在长期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上面,而这又跟企业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直接相关。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在文化建设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企业的核心理念展开,一是要分解,将核心理念的不同层次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企业员工,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二是要融合,将核心理念结合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之中,让大家懂得怎么做才符合要求;三是要落实,要通过演讲、比赛、谈体会等多种形式,检验企业员工的理解程度。企业文化建设要极力打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生产经营氛围。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才能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率;才能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使企业在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领域和规模。

2.建设制度文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企业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建设制度文化,营造企业制度氛围,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更好地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小微企业往往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运行涉及的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等,或有或无、或全或缺,处理问题缺少严格的依据,往往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二是企业规章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小微企业的所有者和主要管理者往往是同一个自然人,企业大小事情主要由企业主说了算,企业的分权管理、权力制衡无法实现。三是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在解决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时,在对员工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违纪现象处理时,很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企业制度文化的缺陷会影响到小微企业的运行效率,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运行的效率离不开管理者、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管理者、员工的长期贡献,依赖于规范、合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的力量。处于可有可无状态的企业规章制度,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权无法正常行使,使得他们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成效。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应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运行秩序。按照分权管理的要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坚决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各部门按照制度设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企业的有序运行。

3.培养骨干团队,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是同类产品间质量的竞争,适用性的竞争,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进行的人才竞争。小微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认同和信任,赢得更多的利益,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能力去应对市场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而这离不开比同类企业更能发挥作用的适用人才,离不开敢于担当、富于进取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骨干团队,离不开自觉遵守厂纪厂规、吃苦耐劳、又充满活力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此,需要创造具有一定吸收力的物质条件,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持久建设,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重视企业骨干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搭平台、交任务、压担子、树威信,促使团队人员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团队内部,要形成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要善于通过相互沟通来化解矛盾,倡导团结、合作、共赢的理念,切实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小微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克服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毛病,改变独断专行的作风,使企业骨干拥有正常上升的通道,使各级干部拥有正常行使职权的舞台。要形成团结、稳定的职工队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通过参与企业事务,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大力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陈春花主编.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文化营销 营销策略 餐饮文化

21世纪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性化和情感化,企业产品的同质化,文化因素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文化营销模式正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新生力量。【1】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及作用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活动的融合点,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并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2】文化营销以文化价值为纽带将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维系在一起,既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方式也是营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途径。实施文化营销可以起到创造差异化、增强内部凝聚力、增进企业外部形象等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

二、餐饮行业与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传承的一种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我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反映了人们饮食活动过程中关于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文化意蕴。餐饮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相结合,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等特征。除了饭菜的质量和价格,消费环境、服务态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餐饮行业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餐饮企业必须重视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通过有效的文化营销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一)借鉴文化因素,丰富餐饮品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习俗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很容易对饮食消费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产生共鸣。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寻找产品、服务、品牌与中国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借鉴各类文化因素,有效地丰富餐饮品牌的内涵。

1、深挖历史和民俗: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朝代的饮食文化精神,汲取民族原生态的饮食文化习俗,从形式到内核进行总结和提炼,保留原汁原味或改良创新,通过就餐环境的装潢设计、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菜品的选料加工、相关文化节目的现场表演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给顾客带来难忘的消费体验。

北京的“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馆就是个将地方传统文化与餐饮经营有效融合的典型例子。带着浓重北京腔的吆喝声,身着对襟衣衫、脚蹬圆口黑布鞋、肩搭手巾把儿的小伙计,大理石的八仙桌,红漆实木的长条凳,京腔京韵的北京琴书,地道的北京风味小吃,每一个因素无不映衬出古朴的京味儿文化。在此就餐不仅仅是品尝北京的地方菜品,更重要的是体验北京的地方文化氛围。

2、迎合时尚因素:追求时髦是许多现代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在餐饮服务中加入时尚的文化因素往往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个性、新奇性和娱乐性成为很多现代餐饮企业着力打造的卖点。以各种文化娱乐元素为主题、装潢别致的小型餐厅层出不穷,为满足现代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诸如生日包厢、情侣茶座等特色服务项目屡见不鲜。各式各样迎合都市时尚及生活方式的文化营销方式给传统的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推动餐饮文化营销

现代企业间差异化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企业内在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而文化营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对受众进行价值观和理念上的引导、培育和塑造,与消费者在思想、观念、情感和道德上产生共鸣。【3】因此,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进行文化营销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动力源泉。

1、树立“真、善、美”的文化价值取向:人类文化活动的终极意义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求“真”,要求企业真诚待客,诚信服务;向“善”,要求企业关注公益,承担社会责任,寻“美”,要求企业在服务中融入艺术美感,增加审美情趣。对“真、善、美”的追求使企业文化极易被社会接受和推崇,使文化营销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营销方式的高品位素质,使营销不仅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而且成为追求社会效益的文化行为。【4】

山东著名海鲜餐饮集团“净雅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其独特文化管理的实践,在餐饮行业中树立了以文化管理推动品牌文化营销的典范。净雅文化标准包括“灵魂篇、理念篇和标准篇”,分别回答了净雅“将成为什么”,净雅“是什么”和净雅人该“怎么思考、怎么做”。整个文化价值体系围绕“幸福快乐与奉献同在”的核心价值观和“真诚、忠诚、谦虚”的企业核心素质展开,通过制度、流程、考核、审计和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将“真、善、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使企业成为优秀文化的孵化器,辐射并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

2、注重员工文化培训,实行全员文化营销:文化就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企业的文化建设得好,其员工素质自然也会提高。因此,在企业培训活动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文化的主动实践者、文化的自觉变革者和文化的积极传播者。通过员工这个外界了解企业的“窗口”,传播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评价和定位。

四、结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化营销已经成为迎合消费者深层诉求,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在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餐饮行业,合理选择文化营销策略,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对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唤起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周玉波. 企业的文化营销[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2、 杨铭铎,周游,周福仁. 餐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时的切入点[J].商业研究 2001/01

篇9

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和谐因素

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 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拜金主义等愈演愈烈,导致了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从而造成一种严重的社会创伤。这些现象的根源是社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的不正确而造成的。

科学不断证明,技术迅猛发展,市场呈现全球化倾向,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生活水平,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并且有要求进一步改善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过分偏重理性、刚性的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明显。过去的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常常以避免发生作为出发点,强调管制的功能,它对于建立规则和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人从本质上说是主动的,过多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要想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应以激励为出发点,激励人们不避风险,不怕犯错误,勇于创新,建立鼓励创新的管理新机制。

二、中国式人本管理的企业理念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亚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虽然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但是由于母体文化不同,它们不可能完全考虑趋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东亚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的企业正是在坚持其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发展的渊源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同西方在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在发展企业文化时,就应把外国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传统结合起来。着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上,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要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由于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模式也异同。

企业要想实现人本管理,所有员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应当包括这样一些基本要素:终生学习,永不停止发展,永远保持最强的竞争力:心胸开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尊重知识与人才,尊重他人-尊重顾客、供应商、消费者;适应变革,敢于决策,敢作敢为,敢于承担责任;甘冒风险,把握机会,树立高标准和强烈的取胜信念。艰苦努力以求成功的价值观,打破安于现状的心态,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迎接挑战。生命有限,潜能无限”。面对新时代、新竞争,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应以制度的形式将人本管理思想书面化、常规化,更好地体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使得员工与企业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挑战。

企业文化的内在核心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即人在选择体现某种价值的目标,事态,行动等时所表现的偏好。首先,要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并提炼出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以文化管理为主导,并与科学管理及经验管理相结合,以人为本,就是要善待职工。善待员工实际上包含三点内容:一是因才用人,二是以德服人,三是以情感人,特别是要关怀困难的职工,一个企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管理者要能够发现每个人的特殊才华,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这是一种用人的艺术,管理者还要能够以德服人,以身作则,如果在一个人身上失去原则,就会在广大职工心目中失去说服力,没有全体职工的充分参与,是不可能把企业管理好的。

三、构建诚信的企业环境

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共有价值观-诚信的理念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理念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商誉是企业理念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如果说一个企业一开始就是以圈钱为其核心价值观,把消费者的利益抛在一边,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惟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百年不衰。英籍美国学者查尔斯・汉普顿和阿尔方斯・特龙佩纳对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新加坡等12个国家1.5万名企业经理的调查,并指出:不同的企业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都受到各自独特的价值体系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绝大多数的企业经理人都认识到:从事“反经济信用行为”的企业,其成本大大增加了,因为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企业一旦做出“反经济信用行为”,几乎马上就会被曝光,它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就会受到重创。

如果现代企业不讲商誉、不讲经济信用,与其社会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现代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人员,应当而且能够承担企业的伦理责任和相应的经济信用。讲求企业信用的自然回报。因此,著名管理学家克伦斯・沃尔顿说:“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念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观点之下,企业被看成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四、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实用的运作体系

早在20纪初期,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在著作中就已经阐述了建立在正式职权和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组织体系在稳定性、高效性和精确性等方面具备优势企业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日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使员工的各种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优秀员工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留住并有效激发员工潜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各企业应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建立并持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制度框架体系并加强其执行力度,为企业全面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企业制度的规范运行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来约束和激励大家。每个部门、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配套的有合理的绩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建立企业各项流程和标准,按章办事,而不是不同的人各有各的做法,各念各的“经”。科学的运作体系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没有体系作为基础,再好的企业也不行,管理也不会上道。因此,制度建设、组织架构理顺、沟通激励机制建立等对企业管理太重要了,必不可少。科学管理就是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的目标,创造出高的效能,使产出最大化。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各项工作流程,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科学的组织结构运行下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创造出好的业绩。

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篇10

关键字:发挥;政工;思想建设;健康;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想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中站稳脚跟,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包括了企业文化。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发展,取决于企业文化是否健康,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而塑造健康企业文化必须由发挥政工思想建设来完成。

政工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涵义

(一)政工思想建设的涵义

政工具体指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企业领导对企业高层进行系统、规范、有目的性的精神思想指导,它的工作方式会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其工作范围广,有很强的灵活性。企业政工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主要是由信息宣传与员工互动两种形式体现出来的,它是通过能掌握员工心理活动并对其宣传积极向上的信息,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企业政工是通过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把握好企业员工的心理,来提高企业员工创造工作的积极性与通过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并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进一步实现对健康企业文化的塑造。

(二)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式。企业文化集物质文化、企业文化以及制定文化于一体。它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是体现企业价值的关键。

政工工作建设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不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与企业员工为了与时代接轨也在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前辈们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不断学习的产物和心血,记录着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但是现在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重视政工工作,缺乏专业的政工工作人员与政工团队。同时,目前的政工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保守,与新时代的思想不符。很多企业的制度严格,做事完全机械化,上级怎么安排就怎么照着,员工缺乏思想认识,缺少创新精神,因此阻碍了企业建设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

许多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一味地追求新方法、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不断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在只追求利益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减少政工人员,严重的直接取消政工部门,让其他岗位的员工兼职政工工作,造成专业的政工人员人才流失,使政工工作被弱化。

(三)企业文化内涵、形式化缺少

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知面不全,多数时候只是敷衍了事,在形式上面走过场,只是简单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如喊口号、统一制服等。对企业发展需要与员工内心活动了解不深,也没有科学指导员工的思想认识,导致企业没有凝聚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意识不强,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发挥政工思想对建设塑造健康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是营造和谐企业,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要增强员工的人文素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提升员工的文明、体现出员工的智慧与素质,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其次,要关心与尊重员工,充分理解员工的难处,进一步对员工进行教育与管理,多一点人文关怀,通过政工工作拉进企业与员工的距离,实现个人与群体、员工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效结合。

再次,因为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政工工作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影响好的方面,政工工作必须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主动去解决员工群众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有效凝聚人心。

最后,需要激励员工不懈进取。员工处于良好的政治环境时,有助于增强其政治意识;处于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时,有助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处于和谐共处的环境时,有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处于企业持续发展环境时,有助于其发展工作干劲。全面发展环境,增强员工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构建企业和谐。

(二)着力提高企业四个方面能力

想要做好企业政工工作,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政治理论能力、化解企业内部矛盾能力、 服务企业发展能力以及推动企业政工改革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因为企业的主体是员工,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次,只有妥善处理员工的内部矛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的重任,进一步帮助政工工作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才会有坚不可摧的群众基础与企业基础。再次,只有企业发展服务能力,政工工作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党的政策方针才能更好地在企业贯彻执行,必须自觉将政工工作融入企业经济发展当中。最后只有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政工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企业政工与时代同步和谐发展。

结束语

总之,发展企业文化必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而抓好政工工作是建设素质健康企业文化的唯一途径,政工工作能够有效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创造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各企业必须加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充分发挥政工作用,共同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努力塑造健康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莹.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现代企业文化,20l1(32).

[2]袁雅云.如何提高员工的企业忠诚度[J].现代企业文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