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民用建筑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民用建筑定义

篇1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 绿色建筑 建筑设计 规划 节能技术

引言

社会的进步推进时代的发展,当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与经济的主要潮流,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建筑行业将超出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物定义为高层民用建筑,这是建筑领域提高资源利用,实现可视性发展的主要形式和种类。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是建设高层民用建筑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节点上体现绿色理念,设计绿色高层民用建筑成为新时期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选址、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探寻节能技术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新途径,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全面理解,更好地推进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向集约化、科学化、可持续、绿色方向发展。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设计准则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新兴的概念,主要是指应用绿色技术和环保理念建设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优势在于平衡建筑物、自然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物功能和节能控制等重要环节统一起来,通过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物质循环的系统重构使建筑物达到更为舒适、更为人性化、更为节能的目标,在满足人们差异性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能源的高效使用,实现对生态的有效保护。

按照绿色建筑学家所倡导的理念,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因此,实践中,其设计准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资源;(2)遵循气候条件;以人为本;(4)系统的规划理念;(5)提高建筑资源的用率;(6)充分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具体来说,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当以当地场地条件与整体设计结合起来,建筑物要适合当地条件的自然法则,根据气候、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当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使用也能够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2.1 科学进行高层民用建筑选址

高层民用建筑选址应该立足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要功能规划和定义,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外部条件对高层民用建筑的影响,尽量选择宜居性区域作为高层民用建筑选址的首选。在选址开始前,设计人员应该对场地进行实地探勘,掌握选址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对于影响高层民用建筑的外部因素做到全面掌握,以此来防止错误选址问题的产生。

2.2 合理进行高层民用建筑规划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全面把握地质资料、气候特点、环境因素、资源状况的技术上进行科学而认真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尽量利用有利条件,使高层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尽量避免不利条件,使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减少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不便。

2.3 合理利用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物要尽量多个角度向阳。很多居民选择住宅的第一个要求时就向阳。在现代节能科技中,通常采用追逐阳光的办法来实现居民的这一要求。高层民用住宅具有非常鲜明的高低差异,同时又有非常丰富和可供选择的户型格局,使得各个房间的日照时间具有很大差异。设计者为了尽可能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同时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光照时间,在工程设计时,要控制好每个楼的楼间距,设计更多的南北通透型房子,确保单个住宅都有规定的光照时间,满足居民采光需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自然风力的净化和调节作用,以此来降低高层民用建筑空气调节的能耗,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保证。要在设计中合理规划建筑物之间的分布形态和间距,使自然风能够顺利流通,在提升高层民用建筑舒适性的同时,降低高层民用建筑的能耗。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太阳能技术,通过科学而精确的计算使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得到最佳的日照,同时可以在高层民用建筑顶层设计太阳能热水器,以此来降低空调和地热的使用频率,做到能源的有效节约。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外保温技术,针对高层民用建筑容易出现热桥和散失的屋面、外墙、梁柱等结构进行保温处理,以此来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保温效果,做到对能源损失和消耗的全面抑制。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节能门窗结构,通过高分子材料实现门窗的防风、隔热、阻声等功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和绿色环保目标。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循环技术,生活用水和雨水对于传统建筑是无用的废水,如果在高层民用建筑采用水循环技术利用雨水和中水,不但可以控制高层民用建筑的水资源消耗,而且也可以实现高层民用建筑的集约发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溶于其中,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依据水文和天气资料,合理设计和规划水循环技术的应用,建立高层民用建筑信息给排水系统,准确把握水的流向与回收大量的事实证明,对雨水和中水进行回收以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高层民用建筑的运行成本。

3 高层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展望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周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匾乏,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节能环保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而且还能够对于减少污染以及保护环境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成果鉴于此,绿色建筑设计必定能够会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气候、环境等条件,然后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最终起到节能、节水、减排及提高居民住宅舒适度的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最大限度的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尽可能的选用低挥发、放射少、低活性的地板砖。(2)减少电器设备,设计外墙时达到采光和通风的双重效果。(3)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建筑相比较,高层民用建筑在资源利用和集约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不能体现绿色设计的思想和主旨,将不会具有将优势扩大和扩展的可能,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更大的消耗与浪费。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正确选址,推行建筑节能技术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广泛应用,把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运用绿色策略和绿色设计形成对设计工作的有效把握,进而创建建筑设计的新体系,为建筑整体的节能、绿色、高效发展铺筑坦荡的通途。

参考文献

[1] 张欣.探析绿色策略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46.

[2] 王蓉.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70-72.

[3] 迟金颖.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及对环境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13):73-74.

篇2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电梯及高速梯电梯的定义及简介

电梯,是指在动力的驱动下,箱体沿着钢性导轨运行或者梯级(踏步)沿着某种固定的轨迹运行,实现垂直升降或水平运行输送人、货物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规分为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习惯上不管使用何种驱动方式,将电梯作为建筑体内垂直方向上的运输交通工具的总称。

电梯空间分为机房部分、井道及底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电梯系统分为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现代电梯应用了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数字智能型、安全控制技术数、节能技术等,开启了电梯行业的新纪元。

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 2.00m/s 的电梯。《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

我国高层建筑协会会议将我国境内的高层建筑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 楼层高度最高为最高 50 米 ,楼层数为 9~16 F;第二大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75米,楼层数为 17~25 F;第三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100 米,楼层数为 26~40 F(最高 100m),第四大类为楼层高度在 100 米以上,楼层数量在 40F 以上的建筑。中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低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F~3F;多层住宅是指楼层数 4F~6F;中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7~9F;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0 F 及 10 F 以上的住宅建筑。民用建筑物的高度≤24 米(不包括住宅的建筑物), 则称之为单层或者多层建筑物;民用建筑物的高度〉24 米的,则称之为高层建筑(不含高度〉24 米的单层的公共建筑物);民用建筑高度〉 100 米的,则称之为超高层建筑物”。(张凯,2012)

高速电梯虽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在电梯业内有一定的共识,电梯按运行速度可以分为:低速电梯、快速电梯、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正步入超高楼层的设计和建设发展,高层及超高楼层的发展不仅是建筑行业的技术挑战,也是高速电梯行业全新挑战和机遇。随着超高建筑的飞速发展,高速梯市场也被越来越细分化,产品、品牌、价格的定位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对于营销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站在市场环境的角度看待 XO 公司的产品、品牌和价格定位,能更有效的制定适合 XO 公司高速梯的营销策略和控制措施。

1960 年,麦卡锡提出了着名的 4P 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地点(Place),如下图 1.1:

产品(Product):基于 4P 理论及高速梯的实际销售活动,XO 公司高速梯产品不仅仅是电梯本身,还需要对电梯方案设计、安装管理、维保服务、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过程和环节做好有效地策划和管理;

价格(Price):XO 公司在中国电梯市场属于一线品牌,已有近 20 年的电梯市场销售积累,其品牌价格在电梯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基于这样的品牌积累下,结合高速梯的产品优势和高速梯客户的需求,设计适合 XO 公司高速梯的价格策略,实现高速梯市场的突破。

促销(Promotion):XO 公司近 20 年来一直取得中国新梯销售名列前三甲的傲人业绩,与她采用经销商的促销策略有极大关系。这种销售策略对 XO 公司在低速梯市场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在高速梯市场的发展则需要重新审视其优劣。如何利用原有促销资源,合理制定高速梯的促销政策,是 XO 公司高速梯团队迫在眉睫的任务。

..........................

2 电梯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营销模式的研究

2.1 国内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因而也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的电梯消费市场。为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资金,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大量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环境。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外资电梯知名品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把自己的研发中心及生产重心移到了中国,把中国作为基地中心,甚至关闭了品牌发源地的工厂和研发中心,或选择与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成为合作伙伴,或独资建立世界一流的工厂,配备一流的设备,引进一流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于是这些国际知名电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垄断了中国市场 70%以上的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因此而成了,引进的外资及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中国电梯市场从原来的外资企业垄断的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三个梯队,其中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提升。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下图 2.1:

上图中,占 50%的第一梯队的电梯品牌为奥的斯(包括 XO)、三菱、日立;第二梯队的电梯品牌为迅达、通力、蒂森、东芝、富士达等其他外资品牌;第三梯队则为占据 20%市场份额的民族品牌,而且近几年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

2.2 高速电梯概况

2.2.1 高速电梯市场定义

电梯因建筑而生,高速电梯自然因高层建筑的需求而生存,故研究高速电梯市场必须得先了解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 我国高层建筑分类:

“我国高层建筑协会会议将我国境内的高层建筑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 楼层高度最高为最高 50 米 ,楼层数为 9~16 F;第二大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75 米 ,楼层数为 17~25 F;第三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100 米 ,楼层数为 26~40 F(最高 100m),第四大类为楼层高度在 100 米以上,楼层数量在 40 F 以上的建筑。中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低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F~3F;多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4 F~ 6 F;中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 在 7 ~9 F;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0 F 及 10 F 以上的住宅建筑。民用建筑物的高度≤24 米

(不包括住宅的建筑物), 则称之为单层或者多层建筑物;民用建筑物的高度〉 24 米的,则称之为高层建筑(不含高度〉 24 米的单层的公共建筑物);民用建筑高度〉 100 米的,则称之为超高层建筑物” 。(张凯,2012) 因此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以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规定:住宅建筑的楼层数量在 10F 及 10F 以上的,以及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了 24 米的都称之为高层建筑。

为满足上述国家标准的要求,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里,电梯的速度必须有相应匹配,否则整个大楼将无法通过国家的消防验收,也就无法投入销售和使用。

高层建筑除了国家标准对消防电梯的硬性规定外,大楼的电梯配置方案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设计合理性。试想,一幢高端写字楼,其电梯数量不够,或者电梯的运力无法满足大楼的疏散需求,则会影响大楼的后期租售率,或者会被迫要求降价或降租金。但是如果电梯运力过剩,不仅设备采购成本加大,而且不可租售的核心筒面积加大,造成大楼的可盈利面积减少,投资回报率就低。

所以合理的电梯设计方案对建筑的核心筒设计及投资回报率至关重要,尤其在高层建筑设计时,电梯方案有多种选择,由于一台高速电梯的造价动则上百万,所以电梯方案的选择也是建筑投资方决策的核心问题。

......................

3 XO 公司的营销环境和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 20

3.1 国内高速梯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20

3.1.1 国家政策分析................ 20

3.1.2 国内经济对电梯行业的影响......... 21

4 XO 公司在高速梯市场的营销策略......... 38

4.1 XO 公司高速梯产品策略.............. 38

4.2 XO 公司高速梯的价格策略.......... 41

5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 45

5.1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人员的专业训练及培养.................. 45

5.1.1 高速电梯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45

5.1.2 现有高速电梯销售人员存在的问题................ 46

5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5.1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人员的专业训练及培养

5.1.1 高速电梯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1)能够读懂本公司的电梯标准布置图。即根据布置图向客户解释电梯井道土建技术问题,特殊问题可以向工厂技术支持人员咨询。

2)能够识别与电梯有关的建筑图纸。销售员应该能够在客户提供的建筑施工图中找到与电梯井道相关的图纸和有关的参数。其中包括:

电梯井道剖面图(包括层高、底坑深、机房高,厅门牛腿等数据);

电梯井道平面图(包括井道内平面净尺寸、门口宽度及方向、墙厚等);

电梯机房平面图(包括机房平面尺寸、井道与机房的相对位置,门口位置等)。

3)对高速电梯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 。

高速梯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对本企业的产品了如指掌,还要熟记国家标准的限制要求,以及本企业高速梯产品的设计基本原理及规律。不仅熟悉本企业的高速梯产品性能及价格走势,而且也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性及价格趋势,找出差异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能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由于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刚刚兴起 ,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是第一次建造超高层建筑,对高速电梯的情况及市场往往不了解 ,也是在寻标过程中逐步了解高速电梯如何设计及选择的 。这就要求高速梯销售人员必须具备 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能够熟练的挖掘项目地理位置,客户定位等发现客户的真实的以及潜在的需求,引导客户,做顾问式销售。

......................

6 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势如破竹地增长,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电梯市场。中国电梯行业经历了 50 多年的成长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竞争时代——高速电梯的市场竞争时代。

过去的 20 年里,XO 公司在中低速的电梯市场尤其是在住宅电梯、扶梯市场取得了连续[!]十三年保持中国电梯行业前列的傲人业绩。但是如何在新一轮的电梯竞争中取胜,成了 XO 公司的新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首先本文结合 XO 公司现有的市场覆盖率和产品特性,确定 XO 公司高速电梯的目标市场为:华东、华中及西部地区,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市场定位于:二三线城市的超高层住宅及其高端写字楼等大型综合体项目。

XO 电梯公司要在目标锁定的高速电梯市场竞争中获得丰收,就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制定对应的新策略:

1.产品策略:需要升级现有产品的技术覆盖范围,提供适应不同市场的高速电梯产品,并且在不同市场和规格上有衔接,避免产品出现“规格断层”,打破一款高速电梯打天下的局面;

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压缩工厂制造的利润空间,将利润空间留给销售,提高销售的价格能动性;

3.促销策略:除了响应 BIS 的信息共享,建立全方位奖励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对竞争价格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即:在领导层允许的权利范围内,对于分公司申报为 MUST-WIN 的高速梯项目,允许低于成本价销售,具体价格根据项目情况单个逐级审批,以此最大程度上支持高速梯的销售;

4.渠道策略:建立一条新型渠道销售策略,即以代销商销售为基础,以高速电梯项目经理直销为主导的组合式渠道策略;

篇3

【关键词】: 应急照明 供电系统 智能应急照明 蓄电池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崛起和变化更是迅猛、内容纷繁,现代化的建筑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并逐步呈现出高、大、全、新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层数越来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内部设施越来越齐全,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也越来越新,而且在使用的安全性、灵活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水准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毫无疑问是衡量建筑水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作为建筑电气的一个分支,应急照明也必然成为现代建筑中的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特别是在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电源故障断电时,应急照明对人员疏散、消防和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安全、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或维持工作继续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新修定的《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13.4.8条规定:“疏散照明宜在消防照明室或消防值班室集中手动、自动控制。”可知,使用智能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能很好的实现应急照明的集中手动、自动控制。

一、 应急照明的定义及分类

应急照明按《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的定义是: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发生故障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该标准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出版物《建筑物内的应急照明指南》都将应急照明划分为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应急照明灯具》标准将安全照明归于备用照明,只分为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根据我国的有关规范规定,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在设置场所及处理方式上有不同之处,因此将两者区分开来较适宜。

根据《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第4.1.2条:“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应急照明可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为此应急照明可理解为:是在正常照明系统因故障熄灭后,保证系统继续工作、人员安全或顺利疏散的照明。所以工程中的应急照明设计不仅要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的火灾应急照明系统的设置,还要满足各个规范和标准对整体应急照明系统的要求。当然应急照明的设置原则,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有更多的建筑设置应急照明;而从经济观点考虑,只能在一些最需要的建筑内设置。

1.疏散照明:当正常照明因电源故障熄灭后,在事故情况下为保证人员安全地从室内撤离而设置的照明。从使用功能角度看,它可分为诱导指示标志照明和疏散一般照明。诱导指示标志灯用于辨认安全出口的方向和安全出口的位置;疏散一般照明则使人们能够看清楚通道上的任何阻碍物,并能安全通过。使人们能容易找到沿疏散路线设置的手动报警器、呼叫通讯装置和灭火设备等。

2.安全照明: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照明。如医院的手术室,电梯内,以及在黑暗中可能造成挫伤、灼伤或摔伤的危险场所例如冶金车间等。

3.备用照明: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而设置的照明。

按《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其备用照明应保持正常照明照度。《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表24.7.5中,备用照明分为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和暂时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前者的照度应保持正常照明照度,后者的照度不少于正常照度的50%。而在《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第4.1.3条中规定,备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的10%。各规范中规定了不同的照度要求,如何满足照度要求,则要在设计中根据不同场所和其重要程度以及国家标准优先行业标准的原则,来确定适合该场所的照度值。应急照明的设置范围和设置要求详见《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T16-9附录C中的表C.1.12。

二、应急照明的供电系统

1.电源的分类

应急照明电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来自电力网与正常电源有效分开的馈电线路。一般有:

a.建筑物有两路高压电源供电,并设有两台以上的变压器, 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分别接自不同的变压器。

b.建筑物只有一路电压电源供电时,应急照明由附近接自另一路高压电源供电的变电所取得。

(2)自备柴油发电机组。

(3)蓄电池组: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灯内自带蓄电池,即自带电源型应急灯。

b.集中或相对集中设置的蓄电池组,如目前采用的EPS应急电源系统(Emergency Power Supply的缩写,是允许短时电源中断的应急电源装置);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的英文简称,能够实现不间断供电)等。

(4)组合电源:即由以上任意两种以至三种电源组合的供电方式。

2.转换时间的确定

根据《照明技术手册》(第二版第20章“应急照明”)

(1)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的转换时间不大于5s;金融商业交易场所≤1.5S

(2)安全照明的转换时间不应大于0.5S。

转换时间的确定主要从可能造成事故,经济损失考虑。某些场所要求更短的转换时间,如金融商业交易场所如商场中心的收银台等不宜大于1.5S。对于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由于转换时间略长,基本上不受电源的限制。若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只要采用自动启动、自动转换就可以满足转换时间。而对于安全照明及某些转换时间要求较高场所的备用照明,因转换时间极短,所以不能直接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为应急电源,也不能用荧光灯作为电源,必须用瞬时点燃的白炽灯且需自动转换。

3.持续照明时间的确定

从应急照明电源的种类及转换时间的要求,不难看出应急照明持 续工作时间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中规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避难层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少于1.00h。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附录C.3.12条规定:疏散指示标志灯的持续工作时间:高层建筑≥30min,超高层建筑≥60min,备用照明的持续工作时间>120min;可见,两种规范所规定的持续供电时间是不同的,设计时宜掌握行业标准服从国家标准的原则。对于接自电网或发电机组的应急照明系统其持续工作时间是容易满足要求的,对于蓄电池供电的应急照明系统,其工作时间受到容量大小的限制。因此对于要求持续工作时间较长的场所不宜单独使用蓄电池组,应考虑与发电机组配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由蓄电池组供电,仅作为应急照明的备用电源。

三、智能应急照明系统及应用

智能应急照明系统, 由中央监控主站、集中蓄电池主站、控制器、集中电源式点式监控型应急照明灯组成。采用e - bus / 10 系统技术实现对日常程序的预设管理和手动管理, 消防联动信号输入或手动操作按键输入应急照明系统, 当故障停电时,即可进入自动点亮状态, 自动调整疏散指示灯的指示方向,这样在烟雾环境中,逃生人员可以清晰、及时的判断逃生方向。下面将举几个实例来描述其应用范围。

公共建筑和厂房及一类居住建筑的高层民用建筑应设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建筑中的公共场所和所有的疏散走道内宜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和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

二类居住建筑的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内宜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和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系统;

下列建筑或场所的疏散通道和主要疏散路线除在顶部安装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外还应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面上1m以下安装由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和/或蓄光型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牌组成的疏散指示标志系统,且疏散标志指示间距不应大于40cm。

1)超过1500座位的影剧院;

2)单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m2商场(含超市)、展览厅、会议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大型室内公共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500 m2的地下、半地下商场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消防应急照明灯和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应设在醒目位置,不应设置在门、窗或其它可移动的物体上,不应设置在经常被遮挡的位置,其正面或邻近不得有妨碍公众视读的障碍物。

应能用手和自动两种方式控制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的工作状态。

下列建筑或场所宜安装集中控制型或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1)200床以上的病房楼,每层建筑面积1000 m2及以上的门诊楼;

2)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 m2的百货楼、商场、展览楼、高级旅馆、财贸金融楼、电信楼、高级办公楼;

3)超过3000座位的体育馆

4)大型以上的影剧院、会馆、礼堂;

5)包括地下铁道、车站、电影院、礼堂等地下民用建筑;

6)使用面积超过1000 m2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

四、电源的供电系统

当采用灯内自带蓄电池即自带电源型应急灯时,其优点是供电可靠性高、转换迅速、增减方便、线路故障无影响、电池损坏影响面小。缺点是投资较大、持续照明时间受容量大小的限制、运行管理及维护要求高,这种方式适用于应急照明灯数不多,装设较分散,规模不大的建筑物;当采用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的蓄电池组供电方式时,其优点是供电可靠性高,转换迅速,与自带蓄电池方式相比投资较少,管理及维护较方便。缺点是需要专门房间,电池故障影响面大,且线路要考虑防火问题。这种方式适用于应急照明种类较多,灯具较集中规模较大的建筑物。在智能照明系统中一般采用自带蓄电池或集中蓄电池组成的应急照明系统,但在不的周围环境条件下,就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到底应该采用哪种蓄电池组成的照明系统,以保证应急照明系统更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

随着消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给排水中的消防问题也同时受到了同行们的关注,消防设计规范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条文,也让设计人员开始更多的学习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设计当中既要考虑到控火及灭火的安全性,又要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笔者就多年设计中所碰到的一些关于在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在消防电梯前室内布置消火栓的问题

按照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要求,消防电梯间前室内应设置消火栓,但是该消火栓能否计算在布置数量范围内呢?《高规》并未明确说明,《建规》条文说明里明确说明:消防电梯前室是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扑救火灾的进攻桥头堡,为方便消防人员向火场发起进攻或开辟通路,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无特殊要求,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版(以下简称《措施》)中却说: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可计算在布置数量范围内。因此在多层民用建筑中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不得计算在布置数量范围内,而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由于规范并未明确做法,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而笔者认为,能否计算在布置数量范围内关键要看消防电梯间的消火栓如何使用以及前室采用何种防烟措施。

1.1 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只用于前室,即专用。功能有:用于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打开消防通道、便于消防人员救人和抢救财产;向消防人员身上淋水降温以减少辐射热对消防人员的影响。这时水带长度不宜过长,以防水带打结难以打开,前室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此时前室消火栓不计入同层消火栓总数。

1.2 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除用于前室,还用于除前室外的其他部位的火灾扑救,即兼用。这时功能除上述的三种情况外,还增加消防电梯前室外的灭火。此时,水带长度应为20m或25m,前室必须设有正压送风,以免烟气进入影响人员疏散。此时前室消火栓可计入同层消火栓总数。

因此笔者认为前室消火栓除用于前室,还可用于除前室外其他部位的火灾扑救,但是前提是前室是否采用加压送风。

2 消防水箱的布置问题

2.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

规定指出,在设置常高压环境下给排水系统的建筑物时,如果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水量和水压时,此时不必要设消防水箱。如果要设消防水箱或起相同作用的水罐、水塔,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要在建筑物顶部设置以重力为动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室内消防水箱应保存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三类建筑的消防储水量分别不能低于18m3、12m3、6m3。

2.2 《建规》规定中的模糊界定问题

对于《建规》对消防水箱的有关规定,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两点存疑,一是常高压的具体范围,二是10分钟消防用水量指的具体是哪些设备的10分钟用水量。

1、在《建规》中对常高压的定义是“区域高压给水系统”,但这个“区域”到底指的是多大的范围呢?规定里没有说明,而相关的设计施工工作人员目前为止也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这就导致了消防水箱在实际设计中该如何把握的问题。究竟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算是常高压,才能合理设置高压水箱呢?所以笔者希望相关规定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来解决这个问题。

2、第二,室内消防水箱中储存的10分钟用水量具体指的是哪些消防设备的10分钟用水量呢?因为设备不同,10分钟之内的用水量可谓是天差地别。这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具体是指火灾发生前10分钟内高压水箱一共能储存的用水量还是火灾发生时高压水箱用临时高压将消防储水输送到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上一个或几个喷头在10分钟内的总喷水量呢?因为规定语言的模糊,使我们不得而知,这也为室内消防的给排水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迫切需要早日颁布一个统一的标准。

2.3 消防水箱的具体布置地点问题

消防水箱一般布置在建筑顶部等高层位置,要求能在火灾发生时利用高度使储存水在自身重力牵引下输送到消火栓或灭火喷头处进行灭火工作。所以消防水箱的高度设置应该经过数据计算后得出,在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00m时,该建筑物距水箱高度差最大处的消防设备静水压力不能小于0.07MPa,这样才能保证消防水流的正常流出。同时在消防水箱的出水管道上要加上止回阀,用来阻止水流回流,影响室内消防系统有效工作。

3 高层民用建筑屋顶消防水箱设置增压设施的问题

根据《高规》第7.4.8.1条指出:“增压水泵的出水量,对消火栓给水系统不应大于5L/S;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应大于1L/S。”第7.4.8.2条又指出:“气压水罐的调节水容量宜为450L。”设置增压设施的目的及对气压罐容量的要求,其相应的条文说明中作出如下解释:设置增压设施的目的主要是在火灾初期时,消防水泵启动前,满足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压要求。对增压水泵,其出水量应满足一个消火栓用水量或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用水量。对气压水罐其调节水容量为二只水枪和5只喷头30S的用水量,即2×5×30+5×1×30=450L。笔者认为,《高规》第7.4.8.1条正文与其相应的条文说明有矛盾之处。

有关资料说明,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在火灾初期,当消防水泵尚未启动时,其消防用水全部由消防水箱供给。此时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是1―2只水枪出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是1-5只喷头出水。消防水箱供水由于其设置高度的限制,往往很难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水压及水量要求,因此需增设增压(稳压)设施。在消防水泵启动之前,增压(稳压)设施必须满足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不利点处的流量及水压要求。为了达到火灾初期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水压及水量要求,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及其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分别进行计算,以便选用合适的增压(稳压)设施。下面就消火栓给水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在满足一个消火栓和一只喷头的水量下所需的水压计算如下: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

《高规》中规定,对于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且每只水枪的最小流量为5L/S。现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Sk-Hq-Qxh计算图,可得出当采用φ19水枪,保证水枪最小流量为5L/S时所需的充实水柱为11.8m,能满足《高规》要求。对于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高规》则规定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13m。同样按上述方法计算,可得出当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3m时,水枪流量为5.42L/S,大于5L/S,同样能满足《高规》要求。

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表5.0.1的规定,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中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10MPa。对于标准喷头,其流量为Q=1.33L/S。

增(稳)压泵的作用是定期为气压罐补水,以保证气压罐中存有扑救初期火灾所需的用水,同时又必须保证一只水枪工作或一个喷头开放时能立即起动消防水泵,所以其流量不应大于一只水枪的最小流量或一只喷头的流量,即分别不大于5L/S和1.33L/S。气压罐的作用一是使增(稳)压泵不必频繁启动;二是提供在消防水泵启动过程中所需的消防用水。所以其调节水量按二只水枪和5个喷头30S的用水量来计算是合理的,而不应明确规定为450L。据此可以计算出:对于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当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时,其气压罐调节容积为5L/S×2×30S=300L;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其气压罐调节容积为5.42L/S×2×30S=325L;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气压罐调节容积为1.33L/S×5× 30S≈200L。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层民用建筑中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当消防水箱高度不能满足消防规范要求时,需设置增压水泵和气压罐,增压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应通过计算求得。当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时,增压水泵的流量不应大于5L/S,气压罐的调节容积不应小于300L;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增压水泵的流量不应大于5L/S,气压罐的调节容积不应小于325L。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稳压泵的流量不应大于1.33L/S,气压罐的容积不应小于200L。对于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气压罐,当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时其调节容积为500L;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为525L。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设计者还需要从使用效果上精心考虑,不断总结和完善设计技术,达到设计安全、合理、经济的目的。以上几点仅为笔者于工作中针对规范中有关消防给水的部分条文的一点浅陋之见,不足之处期待各位专家同行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江.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初探[J]. 中国住宅设施,2009,(07) .

[2]胡伟权. 浅谈给排水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4) .

[3]张谦. 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体会[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

[4]周金苟.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 科技资讯,2009,(15) .

篇5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据统计,火灾中引起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燃烧产物的毒性作用,主要由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或被有毒烟气熏死,因此烟气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建筑防排烟工程非常重要。

一、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严峻性

高层建筑是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城市务工人员不断增多,流动人口不断加大而产生的,高层建筑聚集的人口比较多,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很频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层建筑的危险性,而且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在最短时间内蔓延开来,加上人口密集,杂物堆积过多,产生的浓烟往往携带很多的一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人们烟雾中毒或者窒息而亡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进而使得一部分人群失去最有利的呼救时间,同时也给救援人员的救援工作带来新的风险和忧患,所以,为了减少上述事件的发生以及切实保证广大居民的人身安全,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些防范系统安置的地点也很重要。

二、高层建筑的防排烟主要方式

1、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一种排烟方式其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

2、机械排烟方式

2.1全面通风排烟方式

在对房间利用排烟机进行机械排烟的同时,利用送风机进行机械送风,这种方式称为全面通风排烟方式。我们知道火燃烧的原理,所以机械排烟的区域的选择非常的关键,一定不要把空气输送到火区,通常情况下安排在非火区并且有大量烟的位置这样才会取得很好地效果。这种方式有很好的稳定性,不用考虑通风对于火势的影响,但是成本比较高同时需要送排两样的设备,对于资金的投入比较大。

2.2负压机械排烟方式

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称为负压排烟方式。在火灾发展初期,这种排烟方式能使着火房间内压力下降,造成负压,烟气不会像其他区域扩散。但火灾猛烈发展阶段,由于烟气大量产生,排烟机如来不及把其完全排除,烟气就可能扩散到其它区域中去。另外排烟机要求能承受高温烟气,而且还需要设防火阀,在潮温时自动关闭停止排烟。所以,不仅初投资高,而且日常维护管理费用也高。

三、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

1、高层建筑防烟设计

1.1机械加压送风量的确定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各个需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及送风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关于送风量的规定,除了给定送风量范围外,要求还应经过计算确定,并取较大者作为系统的风量。由于设计任务重、周期短,目前,许多设计人员就是简单的根据规范给定的范围确定送风系统的风量。这样做不能说是错误的,却是相当不准确的。特别是目前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多变,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各种情况。同时,由于规范对各个送风部位的正压值都做出了规定,仅靠查表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通过严格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送风量。1.2加压送风系统风压的确定

目前,多数设计人员在计算系统的阻力损失时,都是按照每米风道阻力损失8~10Pa进行估算的。这种算法是很粗糙的,也很难保证送风部位的余压值满足规范要求,系统的阻力损失与风道的粗糙度、风道的长宽比以及风道上风口的数量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在进行风压计算时,应分别对系统的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进行详细的计算。风道确定后,沿程阻力的计算根据风量、风速及风道尺寸,可在《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中查出在粗糙度k=3mm时的风道比摩阻。再根据风道的实际粗糙度,查出比摩阻修正系数。从而计算出风道的实际比摩阻,再结合风道的总长度即可得出系统的沿程阻力。

至于局部阻力的计算,笔者的做法是,将正压送风系统垂直部分风道近似看做均匀送风,分别计算直通部分局部阻力系数和侧孔局部阻力系数,然后结合风道动压计算出垂直部分风道的局部阻力。再分别计算水平风道中弯头、变径管、进、出风口等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最后得出整个系统的总局部阻力。计算出送风系统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后,在确定风机出口余压时,还应包括各送风部位应保证的正压值。

1.3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口形式的确定

高层建筑楼梯间的正压送风口一般采用常开型风口,前室或合用前室一般采用常闭风口。对于带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垂直疏散通道(楼梯)很多都与地上建筑的垂直疏散通道共用一个防烟楼梯间。但根据规范规定,地上部分楼梯与地下部分楼梯应被防火门或墙隔成两个互不通气的空间,实际上属于两个防烟楼梯间。在此情况下,若地上与地下楼梯间共用加压送风系统,且采用常开型风口。则当地下发生火灾时,系统中大部分的送风量分流到地上,地下层的送风量很少,达不到要求的送风量。若建筑布局或是初投资不允许地上地下楼梯间分别设置防烟系统。笔者的做法是,加压送风口采用常闭型电控风口。地上着火时开启地上风口,地下着火时开启地下风口。至于地上与地下送风量不同的情况,可采取地上地下楼梯间合用送风竖井。根据各自风量分设风机,或是设双速风机以满足各自风量风压的要求。

2、高层建筑排烟设计

2.1中庭的排烟设计

关于中庭排烟量的计算,主要是按照换气次数法计算的。但是,目前国家相关的防火规范中并未对中庭有一个明确的名词解释,笔者只是在某些地方标准中找到一些关于中庭的术语解释。其中上海的《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中对中庭的定义是这样的:三层或三层以上、且短边不小于6m的大容积空间。在实际设计中,如果碰到有跨越两层且高度超过12m的大容积空间,若工程在上海,可直接按非中庭设计,该空间的排烟量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若工程所在地对中庭定义没有明确解释,则该空间是否可按中庭进行排烟设计呢?笔者认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按中庭和非中庭两种方法分别计算排烟量。然后取其大者作为该区域的排烟量,以此来设置排烟系统。

2.2排烟形式

同一个防火分区内有多个防烟分区,且各防烟分区是采用凸出顶棚下0.5m的挡烟垂壁进行分隔时,各防烟分区宜采用相同的排烟形式。若部分防烟分区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另一部分采用机械排烟。则在机械排烟系统开启的状态下,自然排烟窗无法起到排烟的作用。

2.3排烟量的计算

当一个排烟系统担负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排烟量;而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应按该部分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如果两个防烟分区面积相近,倒也差别不大。但是如果受建筑布局影响,两个防烟分区面积相差较大,个人认为,此时后者的计算方法更合理。但显然前者的可靠性更高,这可能就是前者选择这种计算方法的原因。

结束语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在对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进行设计时,如果中途出现一丝的不当,那么以后为人民安全生活环境以及人生安全将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着眼目前建筑物大型化、高层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出警进行火灾扑救时暴露出的防排烟问题及日常开展的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隐患来看,防排烟系统设计将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应尽快找寻出相应的建筑防排烟系统专业规范,使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消防监督管理都能走上规范化建设道路,保证人员安全和火灾的成功扑救,将损失达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蹇兆雷.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硅谷,2011,(14).

[2]陈跃浩.浅谈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3]范榕.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需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外建筑,2011,(07)

篇6

关键词:高层设计;尺度;设计原则;高层

1 高层建筑概述

1.1 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m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1.2高层建筑的分类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万科大厦简介

万科大厦地处西安市西关正街南侧,是一座包括了商业、办公、宾馆、住宅、车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5624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5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730平方米。建筑总层数达32层,总高度达到98.6米。一层和二层为商业与公共用房部分;三层为办公层;四到六层为宾馆用房部分;七层以上为住宅部分;地下一二层为车库。

3 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探讨

3.1卧室区域设计及原则

卧室区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卧室及附属的浴厕区域,需要考虑的一是房间的安静,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厕的管道设备单元。若希望保持卧室的好朝向,我们所以必须要有取舍。将辅助房间放到北面,包括书房,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牺牲一间卧室的南朝向换取起居室的日照。而就万科大厦的这个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户型来说它的卧室区域设计就不

卧室与浴厕区域连接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家庭单位的大小和平面条件。在供1―2人小家庭居住的平面布局中,浴室和厕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动区域直接通达:在面积较大的住宅平面中,单独的卧室区域与浴室联系越紧密,浴厕就越远离入口区域,势必造成独立的管道设备单元。

3.1.2设计手法

两间以上的卧室相互连接,形成较为独立的区域,通常位于起居区的后部,远离人口,这是住宅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段,有利于动静分离,并自然形成白天与夜间活动的分隔。卧室可以一宇排开、房门直接开向公共区域,也可以相对设置、房门通过共用前区联系公共区域,或是所有房门开向一条内走道。以此联系私密区与公共区。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卧室总是采取就近原则布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即与人口区域相联的独立卧室犹如一套附加的单元,与其他卧室隔着起居区域相对而立。这个卧室可以被用作儿童房、客房、工作室等,无论喧哗或是夜间使用,都不会对主卧室造成太大影响。这问卧室还可以结合入口的洗手区及卫生间布置,有三间卧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适台卧室区域的再分隔。

3.2起居区域设计

开放的起居区域主要包括起居室、餐厅、进厅、工作或娱乐区域,空间如阳台等。起居区域的组织方式主要考虑的是房间的进深、朝向以及使用功能便利等。贯穿式起居的好处在于不仅使起居区域有均匀的日照,而且便利了组团转角处整理平面的布局。

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愿意展示未经整理的厨房,开放式的厨房仅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才受人欢迎:同时由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带来大量的油烟,直接对外的开窗以及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隔门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种平面多用于面积较大的户型。

就餐区域功能退化,缩小至厨房的一个区域,而起居室则拥有了更为完整和开阔的视觉空间。此种布局多用于2人家庭住宅中,居住者有职业无小孩,做饭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尔为之,对起居区需求更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住宅结构造成了厨房面积过大,结合就餐区可以达到更高的面积利用率。

这种组合形式在满足中式厨房对油烟隔离的要求的同时,厨房后部的就餐区设置在平面中自然采光最弱的区域,借助客厅及厨房两个方向的间接采光达到照明目的。在高层住宅中,有限的外墙势必造成内部采光的匾乏,此种平面以其采光及封闭厨房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3.3交通区域设计

高层住宅平面的交通联系包括两部分,一是联系高层内部住户与室外空间以及各住户之间的交通形式,户内交通与住宅单元的平面布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流线组织方面。高层住宅相对于多层住宅而言,交通区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设计师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住宅的使用功能上,而对它们之间的流线组织轻描淡写,以至于交通面积过大造成浪费,或是穿越式交通破坏房间完整形态等。户间交通主要指住户从室外到进入户门前这段流线,它包含有室内外空间过渡、垂直交通联系、水平交通联系等部分。

3.3.1户内交通

3.3.1.1内走道式

内走道式一交通空间脱离房间独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内走道为所有房间的连系通道,起居室、餐厅均为独立封闭房间。现在起居区域开放,使得内走道更多的应用于卧室区,因此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双朝向开间多的板式高层。

篇7

关键词:民用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肢高比;

1前言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被广泛用于高层及超高层民用建筑中。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DGJ3-2002)将短肢剪力墙定义为: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即肢高厚比)为5~8的剪力墙。由于缺少研究,《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也仅对短肢剪力墙的布置、抗震等级以及轴压比等方面采取了比普通的剪力墙更严格的限制,并给出了短肢剪力墙的整体性系数10时的系数值,对于整体系数小于10,现行国家及行业规程没有解释。为了弥补系数不足之处,本文采用了求值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考虑均布荷载和倒三角形荷载两种情况,对双肢剪力墙进行系统分析。

2 一般规定

2.1 肢强系数

肢强系数是一个表征墙肢相对强弱的物理量。其表达式为。这里,为第层第墙肢的截面积;为第层第墙肢的形心到组合截面形心的距离;为第层第墙肢对该墙肢自身截面形心轴的惯性矩;参见图1的双肢墙组合截面。

图1 剪力墙组合截面

图l中,是组合截面的形心,、分别是墙肢1、墙肢2的截面形心。肢强系数的最大允许值可按表l取用。

表1短肢剪力墙的肢强系数允许值[]

2.2整体性系数

整体性系数是一个表征连梁总约束刚度大小的物理量。对于双肢墙,其表达式为

式中参(见图1),为第列连梁的截面惯性矩;为第列考虑连梁剪切变形的等效刚度;是第列连梁高度;为第列连梁的截面积;为系数,当为3肢~4肢时取0.8,5肢~7肢时取0.85,8肢以上取0.9;为剪力墙对组合截面形心的惯性矩;为各墙肢截面积对组合截面形心的面积2次矩之和;为剪力墙总高度;为第列洞口净宽度:为连梁计算跨度,考虑到连梁与墙肢节点处弹性变形的影响,将连梁的计算跨度定义为其净跨加1/2梁高;为第跨墙肢轴线间距离。

分析表明,当肢强系数一定且墙肢配筋率不变时,短肢剪力墙的墙肢开裂弯矩随着整体性系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其墙肢极限弯矩不变。位移延性比随的增大而降低,破坏荷载增加。这是因为当肢距和一定时,墙肢的肢高一定,而连梁的截面高度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连梁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增加,其恢复力特性曲线变陡,且连梁的屈服延迟。由于连梁对墙肢约束的增强,使得侧向荷载下的双肢短肢剪力墙的受拉墙肢中拉力增加,轴压比降低,所以受拉墙肢的开裂弯矩降低。同时,由于连梁承受的弯矩比例上升而墙肢承受的弯矩比例下降,因此当连梁屈服后墙肢弯矩迅速增加,破坏较小的剪力墙提前,延性降低。

3试验分析

实验中将墙肢混凝土视为均质弹性材料,采用SAP2000分析程序,对三片整体性系数=8、层高为2.8m、墙厚为0.2m、墙肢截面为矩形的8层双肢对称短肢剪力墙进行弹塑性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侧向荷载的增加,连梁首先进入弹塑性阶段,连梁屈服的楼层顺序依次为4层-3层-5层-6层-2层-7层-8层及8层项。连梁完全屈服后,剪力墙的刚度有所衰减,但并不太大:随着侧向荷载的进一步增加,底层墙肢开裂,剪力墙的刚度衰减明显;最后墙肢弯矩达到极限屈服弯矩,剪力墙破坏。通过弹性有限元法对8层、10层、12层对称双肢剪力墙进行分析,得出了4≤a≤10时的系数值,值是按只在少数楼层出现反弯点的要求确定的。

其中,=10时的值与文献的相同。图2给出了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墙肢弯矩图,图中,弯矩值为零的点就是反弯点。由图2可以看出反弯点大多出现在6层~8层,且随着值的增大出现反弯点的楼层将上移。均布荷载作用时与此类似。

弯矩/103kNm弯矩/103kNm 弯矩/103kNm

图2 双肢对称短肢剪力墙在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墙肢弯矩图

4短肢剪力墙的肢高比

文献指出,满足条件,但的是短肢剪力墙,而满足,但不满足的是异型框架柱,两者的受力性能,特别是抗震性能有很大差别。条件可用肢高比的最小限值来表达。这样短肢剪力墙的最小肢高比应该满足,影响值的主要因素是楼层数、翼缘宽度、肢距和连梁高度。

试验主要以小高层住宅中常遇见的墙肢截面为T形或L形的对称的双肢短肢剪力墙分析,其墙肢截面的一半如图3所示。图中肢高,翼缘宽,为墙厚。

表2 短肢剪力墙肢高比的最小值

取短肢墙组合截面的对称轴为坐标轴,墙肢截面形心到坐标轴的距为,洞口宽度为。连梁高度为。两墙肢翼缘形心间的距离称为肢距,记作。按此可得截面的几何特征:

a T形截面 b L形截面

图3 短肢剪力墙组合截面

一个墙肢的截面面积:

(1)

墙肢截面形心到坐标轴的距离:

(2)

一个墙肢截面的惯性矩:

(3)

短肢剪力墙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即:

(4)

故 (5)

于是短肢剪力墙应满足的条件,即,也可表达为

(6)

令,可得短肢剪力墙的肢高比应满足下式

(7)

式(6)还可近似表达为

(8)

用式(8)代替式(7)的误差很小。

依据式(8),并结合目前我国的隔墙大多采用190mm空心砌块,取=0.2m制成了短肢剪力墙肢高比最小值的表格,见表2。

5 结语

篇8

【关键词】建筑安全;供电安全:消防设计;

1 安全电气设计控制应遵循的一些规范

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16―98,以下简称“报警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92,以下简称“民规”)等。前两部是国家标准,后者是国家建设部的行业标准。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三部规范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需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2 消防安全设备及供电设计

2.1 电源及配电系统

消防设备电源在供电系统中应处于最高供电等级,除了可靠的电源,还需要可靠的配电系统,“高规”第9.1.3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指从低压总配电室(包括分配电室)至最末一级配电箱,与一般配电线路应严格分开,自成供电系统是为了保证消防供电的可靠性。但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是注意从低压总配电室至各楼层配电箱(或设备室配电箱)这一段与一般配电线路严格分开,而忽视了各楼层配电箱与消防用电设备这一段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如消防水泵房配电箱既接有消防水泵设备,也同时接人了生活水泵。尽管生活水泵的配电线路上设置了火灾状态下分离脱扣控制器件,但此种供电设计方式并不能有效保证消防设备用电的安全可靠性。

2.2 双路电源的切换消防用电设备均设有应急电源。当使用的电源故障停电时,被停止供电的重要负荷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切换至另一电源。“高规”第9.1.2条规定:“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等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末端设ATS时,除了电源故障停电能自动切换外,当配电设备故障或低压线路上发生故障而停电时,末端ATS也能动作,增加了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在有的设计中自动切换装置不是设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双电源线路进楼后,总配电箱处设了自动切换装置,而此后是单回路至各层消防配电箱,显然这种设计是不符合要求的。

2.3 EPS选择重要负荷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增加了负荷的供电可靠性。但两个电源的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高压配电系统中,如操作不慎,会引起支管区域的停电事故,因此,高压双路电源的切换,一般由人工操作完成。经过停电原因确认,按等级调整负荷,第二电源投入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柴油发电机的自启动时间也需要几十秒,如需满负荷投入则需预热更长时间。某些对时间有较高要求的消防设备(如应急照明等)需要用EPS作第二电源。EPS应急电源的切换时间可达0.5―5s,可以超过人的视觉反映时间,在应急和事故照明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EPS电源以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作功率输出,其抗冲击能力很低,在选用时应充分考虑功率余量。

2.4 系统保护及电源监测“民规”第8.6.3.5条规定:“对于突然断电会导致比因过负荷而造成的损失更大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电器,但应装设过负荷报警电器。”设计中如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器(如消防水泵的供电线路等),只有当二台电机互为备用时及双速风机慢速运行时(为非消防工作状态),热元件电器才可以作用于停机,当双速风机高速运行为消防工作状态时及排烟风机、消防水泵等单机运行时热元件电器不应作用于停机,只能作用于信号。如果设计错误,当发生火灾消防泵运行时可能因漏电突然被切断,将造成一些消防设施的瘫痪,严重影响灭火战斗的进行。对于长期处于潮湿场所的消火栓泵、喷淋泵等消防用电设备,《民规》第14.3.10条规定:“环境特别恶劣或潮湿场所(如锅炉房、食堂、地下室及浴室)的电气设备宜设置漏电电流动作保护。”但将潮湿场所的消防设备也装设漏电保护器时,不应自动切断电源,而只发出报警信号,应选用类似防火漏电报警器等不脱扣的漏电报警器。

3 消防设备控制

3.1 切断非消防电源

“报警规范”第6、3、1.8条要求,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各防火分区或各楼层的非消防电源箱中,都应装设火灾时能切断电源的消防联动装置,同时应接通相关的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也就是说,如果当高层建筑按照楼层划分防火分区时,此时可以设计为切断楼层非消防用电即可,但如果楼层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时,此时设计应考虑切断着火防火分区的非消防用电。火灾状态下尽量避免大范围停电有利于灭火和人员疏散工作。

3.2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消防水池及水箱水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第11.0.5条规定:“消防控制室(盘)应能显示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信号阀、水泵、消防水池及水箱水位、有压气体管道气压以及电源和备用动力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并应能控制水泵、电磁阀、电动阀的操作。”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注意到,仅把消防水池和水箱水位的信号送至消防泵和喷淋泵控制箱,而没有把消防水池和水箱水位的信号送到消防控制室的盘(台)中。系统灭火失败的教训,很多是由于维护不当和误操作及情况不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加强对系统状态的监视与控制是有效消除事故隐患的最好措施。

4 消防系统的接地及防雷保护

4.1 消防设备的接地

为保障人身安全、供电的可靠性,消防设备都必须有一个完整、可靠的接地系统。因此,在消防电气设计中,消防设备安全接地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消防水泵、风机安装环境较差,有些属于环境特别恶劣或潮湿场所,可靠的接地系统对人身安全、供电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设备需要设置直流工作接地,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专用接地或共用接地装置,一般尽量采用专用接地为好,但因为难以满足间距的要求,建筑物中各种用电设备往往采用的是共用接地。设计中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应注意接地干线的引入段不能采用扁钢或裸铜排等,以避免接地干线与防雷接地、钢筋混凝土墙等直接接触,影响消防电子设备的接地效果。

4.2 消防设备防雷击电磁脉冲某些消防设备(如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安装于屋顶位置,有些直接安装在屋面上,故防雷设计非常重要。所有屋面消防设备均应与避雷装置连接,并经引下线至接地装置,安装于屋顶或顶层的消防设备,配电系统应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为防止来自其它系统的过电压,外部引入的电源侧也应装设过电压保护装置。根据近年来统计资料表明,由雷电造成的信息系统损坏呈上升趋势。国家标准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在原基础上新增加了“防雷击电磁脉冲”部分,把计算机、通信设备和控制系统定义为信息系统,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及消防广播通信系统等均应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双层楼板;施工工艺;注意事项

双层楼板是一种新型建筑技术,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层结构,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之间用连接件连接,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楼层之间的分隔体,双层楼板的上、下层楼板用连接件连接,下层楼板主要起装饰和承受荷载的作用,上层楼板则作楼层平面并承受楼面荷载,连接件的作用是将上下、层楼版连接构成整体结构,使其产生较大的承受荷载的能力,连接件可以和上、下层楼板构成管道结构。

1、双层楼板的作用及特性

1.1承受并传递竖向荷载作用

楼板直接承受楼面(屋面)传来的竖向荷载作用(建筑和结构自重、使用活载、竖向地震作用等),并通过楼面梁(屋面梁)把它传给竖向分体系(柱、墙、支撑等)。

1.2 参与抗侧力结构体系的形成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明确指出:在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中,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楼板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 1.3~2.0。工程设计中,对于边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近似取 1.5,对于中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近似取2.0。

1.3 满足建筑物在竖向的围护、隔断、使用等功能性需要楼板是房屋建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使用者主要的活动场所,担负着承重、分隔、隔音、隔振、防爆、防火、防热、防冻、防水、防辐射等众多功能。

1.4 聚集、传递、分配水平荷载作用

在水平荷载(风载、地震等)作用下,楼板如同水平隔板一样工作,形似水平放置的深梁,能够提供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与楼面梁(屋面梁)一起,支撑和稳定整个竖向分体系,聚集、传递、分配水平荷载作用到各个竖向抗侧力结构上。

2、双层楼板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边梁及下层楼板底模支设―――墙体、边梁及下层楼板钢筋安装下层楼板混凝土浇筑―――边梁、墙体及上层楼板模架支设―――上层楼板钢筋安装 墙体、边梁及上层楼板混凝土浇筑。

2.2 双层楼板的计算设计

2.2.1 弹性算法的简化假定与适用范围

单向板只考虑楼板在一个方向的弯曲变形 双向板必须同时考。虑楼板在两个方向的弯曲变形 但其简化计算假定相同。

a.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

b. 不考虑薄膜效应对内力的影响,采用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内力。适用范围:任何形式的楼面板(屋面板)配筋计算。

2.2.2 塑性算法的简化假定与适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明确指出对于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进行内力计算 对于连续双向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进行内力计算。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结构的塑性性能都以形成塑性铰(塑性铰线)为前提 因此简化计算的基本假定是:

a.满足弹性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

b.塑性铰(塑性铰线)能承受一个基本不变的弯矩 (为 M ~N 之间某一数值 M为钢筋受拉屈服时所能承受的弯矩 N为混凝土受压压碎时所能承受的弯矩)作用.并在弯矩作用方向能发生一定的转动。

c.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块刚性板和若干个塑性铰(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

适用范围:具有超静定结构性能的连续板配筋计算;对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展开宽度有严格要求的结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不适用:结构材料如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高强度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等,则尽可能不考虑或少考虑其塑性性能。

2.3 操作要点

施工缝留设位置:

浇筑下层楼板混凝土前,应合理确定施工缝位置,避免将施工缝留设在剪力大的位置。墙体、边梁及上层楼板模板墙体、边梁及上层楼板模板的支设是保证双层楼板施工质量的关键。因上层楼板与边梁及墙体、部分下层楼板同时浇筑混凝土,因此,模板支设难度较大。因双层楼板之间为封闭的空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上层楼板、墙体及边梁侧模均无法取出,永久性留在双层楼板之间的中空部分。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此部位模板采用如下方法支设:

a.上层楼板模板采用 15 mm 厚多层板作面板;50mm×l00mm 方木做次龙骨,间距 200mm;100mm×100mm 方木做主龙骨,间距不大于 1200mm;100mm×100mm 方木做竖向支撑。间距不大于1200mm,竖向支撑根部设置 50mmx100mm 方木水平联系杆一道;

b.梁侧采用 15 厚多层板作面板;50mm×100mm 方木做次龙骨,间距250mm;0.48×3.5 mm 钢管主龙骨,间距不大于 1200mm,对拉螺栓采用 M16 螺栓,螺栓距梁底 400mm。经与设计单位协商,为避免减小型钢梁截面面积,不在型钢梁腹板上打孔,对拉螺栓不从型钢梁内穿过,而是分为两段,分别与型钢梁腹板两面焊接;

c.下层楼板上皮模板采用 15mm 厚多层板,与梁侧模做成企口设计,上部用100mm×100mm 方木与上层楼板模板顶紧,下部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顶紧;靠近施工缝处,预留 20mm排气孔,间距不大于 300mm。

3、双层楼板施工注意事项

实际工程中双层楼板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3.1 板端支座配筋与计算相符

板端部支座如果定义为简支,配筋时必须满足构造要求,以减少对支承梁的约束扭转作用;如果定义为固端,则必须考虑板对支承梁产生的扭转作用效应。

3.2 其他部位配筋满足计算要求

一般部位楼板要确保边跨、跨中及第二个支座的配筋量,其余支座如配筋量较大,可以适当考虑超静定结构连续板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通常弯矩调幅系数大于等于 0.8。

3.3 薄弱部位增加强度和刚度前述

“平面薄弱部位”楼板、“竖向薄弱楼层”、“特殊部位楼层”等,均应局部增加板厚、增设边梁(暗梁)、加大配筋等,以加强楼板的强度(整体抗剪能力和抗扭能力)和刚度。通常结构的转换层,楼板厚度大于等于 200mm;对于 50m 以下的高层建筑,房屋的顶层板厚大于等于 120 mm ;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层板厚宜大于等于 180 mm。

3.4 特殊部位加强配筋

综合考虑混凝土收缩、温差应力、板厚和板筋保护层施工的允许误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适当调整楼板的配筋量。如对容易产生渗漏的房间(厨房、卫生间、露台、屋面等),采用双层双向拉通配筋,间距小于等于 150 mm等。

4、结束语

总之,只有双层楼板的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才能保证双层楼板在民用建筑中最大的实现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曾肇金;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2] 吴海平;民用建筑节能浅析[J];山西建筑;2011年24期

[3] 王文志;关宇飞;浅谈民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篇10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以上从检测的采样、指标的测定意义、主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与测定意义等方面讨论了室内空气检测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室内空气检测;采样;指标测定;测定意义;方法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2亿美元。另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统计,世界上30%的建筑物中存在有害于健康的室内空气。这些有害气体已经引起全球性的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的增加。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列入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人们在经历了“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后,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室内环境检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最近,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和健康医疗中心总结出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是由甲醛、苯、氨和放射性物质这四种污染物所引起的,其中甲醛为首。作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对以下几个方面作简略的探讨。

1 采样布点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1.1 采样点选择的原则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梯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布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确定采样时可用交叉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民用建筑检验时应当覆盖受检住宅不同功能的自然间(如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储藏等)。在采样的同时,应该在民用建筑工程的上风向采集周围环境空气的空白值(氡除外)。

1.2采样点的数量

室内采样点的数量应按房间的面积设置,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个点;50一lOOm2设2个点;lOO—500m2设不少于3个点;500m2~1000m2设不少于5个点;1000m2~3000m2设不少于6个点;3000m2以上设不少于9个点。即将实行的CB50325—2010中对3000m2以上的设点改为每1000 m2不少于3点,理论上更能体现检测点的检测值。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但对新装修家居、办公室中空气检测,若简单地按照以上原则的要求布点会有半数以上的房主觉得检测费用偏高,因对新装修家居、办公室中空气检测,大多属于服务性检测工作,客户的需求各不相同,作者是根据被监测对象的具体需求及室内面积大小、家具和饰品的密集度、房间的用途(办公、居住)等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数。

1.3 GB50325与GB/T18883—2002的采样时间和频率的对比

GB/T18883—2002规定采样前至少关闭门窗4小时。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18小时,8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6小时,1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45分钟。GB50325中规定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竣工至少7日后或在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因为油漆的保养期一般为7d,所以强调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验收。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室内环境中氧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以及私人物业的检测,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服从GB/T18883—2002的采样模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民用建筑工程往往出现很多的不可控因素,私人物业一般也是在业主进入使用状态后才进行检测。长时间的采样往往在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下,检测出的数据往往与实际情况出现很大的差距。所以使用GB50325的采样模式,在实际情况中会显得可靠。

1.4监测项目

衡量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有4大类19项参数,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检测室内环境中常出现的有害物质:游离甲醛、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以监督工程施工方对民用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以及用量进行控制。但对于私人的民用建筑应根据被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包括室内装饰装修的材料特点和房主可以接受的检测费用额度来确定具体的监测项目,另外根据不同的季节要求检测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等。

总之采样点数量的确定和监测项目的选择,要针对检测的对象进行选择。对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该从严把关,监督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对于私人物业的检测既要考虑现场装饰布局的特点和房主的意愿又要能够正确反应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

2关于物理指标中风速、新风量的测定意义

根据风速及新风量的定义,风速的测定适用于公共场所通风管道、通风口、通风过道风速的测定。也适于室外风速的测定;新风量的测定适合在有空调的公共场所的室内新风量的测定,也可用于有空调的居室及办公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

居室及办公场所的封闭时问决定了室内污染物质的浓度,这意味着建筑物在绝对密实的状态下,封闭的时间约长。污染物质的浓度会增加。GB50325—2010中引入了新风量的检测,对建筑物的通风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自然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等I类民用建筑工程需要长时间关闭门

窗使用时.房间应采取通风换气措施。这一规定对建筑物设计作出参考条件,为降低室内环境污染物累积提供了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