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

篇1

摘 要 对云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学生对开设体育选修课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课程评价进行探索性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选修课是可行的。教学过程采取“导入欣赏、初步领略、分析研究、深入体验、欣赏小结”五个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学前教育 体育课程 建构

师范院校将培养满足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列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基于此,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构建,把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掌握符合专业特点需求的幼儿园体育教学基本能力。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本课程建设以“健康第一,就业为辅”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关注学生所学专业及今后毕业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激发学生课内与课外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健康理念目标

此目标为:掌握几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锻炼和处理常见的运动创伤,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况,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能主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职业培养目标

能熟练掌握适合幼儿体育活动各项运动技能,能基本驾驭幼儿园体育课,能合理组织适合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能自编自创幼儿游戏和幼儿广播操。

(三)积极探索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讲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而体育课堂则是在室外面对面动手操作为主。在上课时教师力求以生动的语汇和丰富的实际材料将深刻的理论教给学生。

二、体育课程结构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结构体现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实践课主要以专项技术实践、实践教学、课外俱乐部为主,理论以专项技术实践理论和体育保健理论为主。

在对体育课程结构的设置方面,主要按学生的年级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学前幼儿课程结构,小学课程结构,中学课程结构(包括初中和高中),大学课程结构。一般来说,体育课程结构的设置对各个层级的学生的意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对于专业体育学生则更需加强专业训练。同时,学前幼儿体育课程结构由于幼儿本身比较脆嫩,容易受伤,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孩子的走路、活动为主;小学体育课程结构以活动孩子的运动能力为主,不宜对课程强度难度有太高的要求。中学的体育课程结构应该考虑到学生正在长身体,体育项目应该与这方面相结合,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身体发展。而大学的体育课程结构除锻炼身体外,一般以放松自我的形式产生,以此来解决繁杂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不适感。

三、体育课程设置

本课程设置充分考虑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意识,根据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和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课程为职业服务理念,考虑广大学生迫切需要,将《体育》课程设为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共108学时),开设时长为1-3学期。各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并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4-6学期开设公选课。

在具体的课程上课安排上,一般采取上课时间2/3时间(一堂课的约30分钟左右)对体育项目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边学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余的1/3时间,学习自己摸索复习相关项目动作要领,相互学习。

四、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

本课程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专业和职业特点对身体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三贴近三服务”,即贴近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贴近专业、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社会、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体育项目众多,各项目运动特点不同,科学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达成。超越现实或不切实际地选取教学内容,不仅无法实现课程目标,一方面浪费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度,甚至存在着安全隐患,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安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和体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的原则、专业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原则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

依据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以及幼儿园对幼儿老师体育教学职业技能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选择身体素质、职业技能、教学实践三大模块。

1.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课的最终目标,其教学内容有内容主要包括跑、跳、投三个方面。跑可以促进学生心肺发展,增强学生耐力 和爆发力,项目有100米、800米(女)、1500米(男)等;跳可以增强学生下肢、腰腹力量和爆发力,项目有跳远、跳高等;投可以增强学生上肢力量和手的灵巧度,项目有实心球、沙包等。通过各项体育项目的练习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篇2

[关键词]体育课程宏观管理 体育课堂运行管理

一、体育课程的宏观管理

(一)体育课程设置的管理

1.确立体育课程教学项目。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管理首在于确立体育课程的教学项目,因为,这是一项从课程教学源头上、从根本教学性质上把握一切的工作,也是一项有效避免“滥开体育课”(如将中医、文娱等非体育课程内容作体育课程内容)或“以次充主”(如在体育课开课的比例中,让“轻微运动小价值型的项目”占据了较大比例,冲击了重运动高价值型项目)情况发生的工作。而要把握好这项工作,就必须重点把握如下基本原则:其一,奥运项目优先的原则;其二,传统体育教学科目优先的原则(体育教学大纲长期确定使用的项目);其三,运动量效果大的项目优先原则。特别是,必须把握“当代大学生最佳体育项目”优先的原则(所谓当代大学生最佳体育项目即是符合“是奥运项目;是市场体育项目和终身体育项目的项目;是同时具备竞技性与娱乐性”三个条件的项目,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游泳等项目)。

2.规范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层级排列

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管理,必须要能有效避免逐期重复教学内容与时数的教学事件发生,必须要能具备逐级推高教学水平的实力与功能,因此,必须把握好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层级排列。

如:篮球。第一学期:c级篮球技战术(投篮上篮攻防、运控球攻防、传控球攻防、持控球攻防、简单配合攻防);约20次40学时。

第二学期:B级篮球技战术;约20次40学时。

第三学期:A级篮球技战术;约20次40学时。

第四学期:超级篮球技战术;约20次40学时。

3.把握科学选材并合理地安排每次课的教学内容

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管理,必须要能避免“空上体育课”或把体育教学搞成了运动训练课的教学错误的发生,因此,我们还必须把握好科学选材与合理地安排每次课的教学内容。

如:篮球。第一次课:肩上投篮,上挑上篮;防守基本;第二次课:运球基本功,运球攻击,防守运球。

4.配备相适应的场地器材。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管理,必须相应配备好场地器材,如:现代化篮球课:必须配备CUBA标准蓝球场馆,必须配备让学生充分运动的条件。因为,实践证明,现代化场地器材的配备与好课堂氛围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课堂管理的效果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严格体育教师资质的管理

在体育课程设置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把握体育教师资质的管理:第一,展示课程教师基本信息;第二,展示课程教师科研成果;第三,展示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为人理念;第四,展示课程教师竞技特长;第五;展示课程教师教学文件。

(三)对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的管理

展开体育课程的宏观管理,还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的管理,而对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的管理,则主要应当通过对其“基本模式”的审查、对其模式方法的不断更新换代的鉴定,从如下几点去进行:一是审查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进度的情况;二是审查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与程序的规范化、自动化;三是审查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现代化、多元化与不断更新。

二、体育课堂运行的具体管理

1.体育课堂程序结构模式设置。体育课堂程序结构模式,是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中观雏形模式之一,是现代体育教育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运作功用的一环。是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有着本质区别,凸具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特点的课堂程序结构模式。该模式的优劣,通常,在整体上决定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质量与效益。因此,体育课堂程序结构模式的设置,必须突出体现对传统体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从“通力贯彻大众竞技;改进教学程序与方法;充分考虑现代学生的个性与愿望;狠把教学质量关”几个大的方面去着重研究,特别是,必须在时间与结构内容安排上按“教学与组织练习;学生大众竞技活动或快乐体育活动;训练与教学检查与过关活动”各约1/3的比例格局去进行,并且,必须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骨干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作用。而决不能一再不顾学生的“天性与兴趣”,始终视而不见高速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继续沿袭高耗低效的那种“满堂灌”域“放羊式”的程序结构模式。

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体育教师与其他课的教师有着一点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体育教师不但要善于教学,更必须要善于展开对课堂运行的动态管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突出的体育课堂驾驭与管理的能力。必须突出地具备“出好点子与用好人”的流畅运作能力。因此,关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监督与管理的重点,也在于此。

3.学生体育干部的选拔与运用。在体育课堂管理中,显然,仅靠体育教师一人其力量是很不够的,就像一个运动会仅靠一个总裁判长是很不够的一样,我们必须学会大力选拔与运用学生体育干部,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作用,发挥他们的巨大管理力量,最终实现高职体育教学‘教师总监;学生骨干群管互帮”的理想局面。

4.现代化场地器材的配备、课堂氛围建设

在体育课堂管理中,切不可忽视现代化场地器材的配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工作,因为,实践证明,现代化场地器材的配备与好课堂氛围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课堂管理的效果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因此,现代化场地器材的配备、课堂氛围建设,是高职体育课堂管理十分突出的重点。

三、结语

显然,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重点在于“体育课程的宏观管理和体育课堂运行的管理”,而其它仅是其次,只要我们能够依据本文所提出来的系列方案与方法去实践,就一定能够对规范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提高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效益,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益,产生极高的指导意义与极强的实践功效。因此,高职有关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对本文所提出来的系列方案与方法,加以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熊晓正,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篇3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 “三自主”教学模式 可行性

“三自主”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改革模式。它以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项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为基本形式,打破原有系别、班级,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本文试图对“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实施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教学,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为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白城师范学院的非体育专业2005和2006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其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0份,回收率98.33%;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98.OO%。问卷的信度检验采取了小范围内“测量、再测量”的方法,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R=0.82,P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设计

1.“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为了贯彻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经过反复论证,于2006年9月,白城师范学院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取消了实施多年的普修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全部改为选项课。

课程设置分两类,即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技术与战术理论知识、运动健身的基本原理与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另外,教师可以将最近的体育信息和重大体育赛事直观地搬上讲台,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课全部以专项课形式进行。据现有的体育资源以及学生的兴趣,我们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散打、跆拳道等15个运动项目,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的“三自主”选课机制。调查表明,新的课程设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见表1)。

2.“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

(1)建立“三自主”网络选课制。第一,选课前在网上公布相关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学生选课的时间和要求;所有备选项目的介绍、层次、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标准;各项目授课教师的信息;上课时间的安排。第二,在学生获得上述信息后进行网上选课。即初选,选择自己的上课项目、层次、时间、班级和任课教师等。第三,针对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正常选课,或者选某个教师、某个项目、某个时间的人数太少或者太多,不能按正常的教学班开课或选课的情况,一般进行再选或者人工安排;也可以给学生一周的试听时间,再给学生一次选课的机会。另外,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一般控制在3O人左右。

(2)拓展课程时间和空间。“三自主”选项课的实施,首先,要取得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在优先安排其他课程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学生的空课时间均匀分散到每一节课。其次,体育系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出尽可能多的项目,并适当将一些学生兴趣集中的项目放在晚上开课,根据现有的场地设施条件调整上课时间。上课时间可以从上午1—2节课开始至晚上9一10节,星期六、星期日都可以开课。针对学生十分喜爱项目的场馆不足问题,我们应尽力动员学生分散到各个时间段去选项目,第一个时间段选满了就自动关闭,学生就只能去选第二、第三……时间段上课,同时把这些教师的教学时间段分散,使每个时间段都有这些项目的专项教师上课,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

(3)设计分级教学。实施“三自主”网络选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各选项班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差异较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按统一大纲、计划组织教学,结果出现了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分制的规定,允许学生选择不同深度的同一门课程,结合学分制管理的新特点,我们设计了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尽早掌握较高水平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将所有的开设课程均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种类型供学生选择,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把专项班分为2—3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课内教学计划,教学时先分层次授课,以练习各层次的基本技术为主,而后,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互练习,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传、帮、带”的作用。在不同层次之间可实行弹性调整,进步较快者可进入高一层次,停滞不前者降一层次。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可给予加分奖励。实践证明,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制定“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也能为衡量教学效果提高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制定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坚持定量评价和行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激励、发展的功能,在对运动项目技、战术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价内容。既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又要与学生自订的学习目标紧密结合,这种重视效果和过程的双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的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

(二)“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教师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目前,白城师范学院现有任课体育教师36人,其中男女比例是3:1,年龄结构;年龄段在4O一49岁的8人,占22.22%;30—39岁的15人,占41.67%;29岁以下的13人,占36.11%,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他们来自全国1O所体育院校,学源情况合理,技能水平较高,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2)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学历主要由本科生组成,本科生l9人,占52.78%;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占16.67%;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11人,占3O.56%,这是推进我校体育事业发展极为有利的因素。

(3)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目前,我校体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的1人,占2.78;副教授有1O人,占27.78%;讲师有12人,占33.33%;讲师以下职称的有13人,占36.11%。从职称比例看,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4)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具有各项目体育特长的教师较多,专业面广,这些教师不仅专业技术过硬,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组织能力,而且还可兼项(见表2)。因此,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这一客观条件基本成熟。

2.场地、器材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精神,我校除没有游泳池外,其他场地设施基本完善。体育器材是能否顺利开展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休闲健身的必备条件之一。学校深明此理,因此,我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基本趋于完善。对于一些易损耗且相对较贵的,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器材,一方面,学校尽量配齐所规定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另一方面,努力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周边环境,我们还与市体育局采用资源共享的形式进行游泳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这样我们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在场地、器材方面还是可行的。

3.时间安排的可行性

主要采取教务处统一安排各系、各专业每个学期上课的科目、教学时数、教学时间,学生网络选课的方式。体育课大都安排在上午3、4节和下午5、6节,个别安排在7、8节,其他时间没有体育课。经过调查发现,各个专业在学校安排该专业上体育课的时间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还有几个时间段是空闲的,可以用来上体育课(见表3)。

据表3得知,“三自主”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上课的时间和空间,符合学生上体育课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同时也避免了上课时间集中、场地和器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弊端。如果教务处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和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安排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篇4

一、准备部分的设计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课的课堂常规程序(如: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队列队形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及一些有针对性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锻炼,专门性练习是根据需要直接为基本部分服务的。这部分时间一般为8~10分钟。

注意:1.根据专门性练习的情况,有时准备部分时间也可适当延长。2.有时体育课根据教学内容,准备部分时间又可以缩短,如:健美操等教学内容,可与复习相结合新课程准备活动的特点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1)准备活动要具有科学性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

(4)注重队列队形的应用

二、基本部分任务及内容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和课课练)、传授体育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基本部分是全课的主要部分,也是达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各项目标的重要部分。这部分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1.新课程注重

(1)注重技术教学和技能提高

(2)注重身体锻炼(体能提高,健身)

2.课课练的原则

(1)有利于适应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时优先地发展该部分的素质,如12~15岁左右速度力量效果最好、10~13岁速度的提高最快、13~14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

(2)有利于学生薄弱环节的发展(如:有的学生上肢力量差、有的耐力较差)

(3)有利于补充主教材内容的不足(比如,掷实心球是上肢力量,可安排下肢的练习)

(4)有利于单元教学的学习

三、结束部分的任务及内容

结束部分主要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放松肌肉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小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课堂表现,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作业,归还器材等。本部分时间一般为3~5分钟。

放松活动一定要结合课的内容,即学生的练习程度来进行,形式不是主要的,真正使学生该得到放松的身体部位得到放松才是目的,特别是大肌肉的放松。

四、教学设计中的四个呼应

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为什么准备、为谁准备);教法、学法与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呼应(对路、有突破);身体素质课课练与基本部分及学生发展敏感期呼应(课课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这样练);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为谁整理放松、为什么这样做及课后学生的状态)。

五、教学设计中的五个结合

技能与体能发展相结合;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创新与规律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案结构与形式规范建议相结合。

1.教案书写格式要求采用表格形式

2.教案结构建议采用传统的“三段式”

3.教案内容应体现完整性

教案的基本要素一般包含教学内容(教材名称、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课的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包括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运动负荷、场地器材、课后记载等。

特别强调:教学负荷不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不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的课不是好课。

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组数与次数”的纵栏,要在每个身体练习的后面都注上练习的组数和次数。在教案的结尾部分要有对运动负荷(平均心率估计)和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上课总时间)的预计。

篇5

[关键词]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8-0112-03

1 引 言

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篮球运动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篮球教学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全方位的变化。篮球教学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的调查,从而得出答案,提出建议,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杭州市本科院校生、教师为研究对象。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原理》等相关理论书籍,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和教师调查问卷。

2.2.3 访谈法

通过任课教师的访谈对杭州市本科院校的篮球教学现状进行了解。

2.2.4 数理统计法

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检验、运算。

2.2.5 逻辑分析法

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现状的分析

3.1.1 杭州市本科院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体育教学开课率反映体育教学开设体育课的基本数量状况,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指标,每周开课的次数,反映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程度及体育课的地位。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课的开课率较高,达100%。

3.1.2 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课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情况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具体情况、教学环境而合理采用的教学方式。其中有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内教学组织形式两类。目前杭州市本科院校以自然班形式,组织上课高达100%,其余为零。如果我们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但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应该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在重视教师课程开发和组织主体性、主导性基础上,按学生兴趣和爱好进行分班教学,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也不要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3.1.3 篮球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情况分析

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学习也是如此。杭州市现行篮球课程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辅的形式,领导评价和家长评价采用较少。对学生篮球课学习评价的内容总体来看,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排在第一位,其次为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评价内容具有多元化特点。新的评价理念较以往大纲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情意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没有具体的“量”、“尺度”,运动技能的评价便成了老师们首选评价内容。本研究认为,对那些不易给出准确评价的指标也没必要定量化、准确化,只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

3.1.4 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形式

见表1,多数学校对篮球教学采用单元教学形式。从单元结构看表2,多数教师按照篮球技术结构组织单元。以往篮球教学编排是以篮球的技术结构为依据进行编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但多年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虽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效果不好。日本体育教学团体“偶土会”对传统篮球教学进行反思,先从尝试性的比赛开始,再到完整技术战术教学,然后基本技术教学,最后回到比赛的教学过程。结果表明,新的教学程序非常成功。以此验证篮球教学完全可以不按照篮球技术结构顺序进行教学。因此可从“体验篮球的乐趣”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心理期待开始,直接用游戏与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入学习,在游戏与比赛中寻找成功的关键与乐趣,从而带动基本技术的学习。这种方法既实用又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再以小场地、矮篮架,简化比赛等积极措施,从而有力地推动篮球教学,还可从文化角度对篮球教材进行编排。

3.1.5 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的场地与器材情况的分析

学校体育器材来源按其比重均为:学校购置>上级配置>社会捐赠。表3显示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场馆器材情况,所有本科院校的篮球数与篮球架数基本满足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的要求。所调查的学校篮球教学的编班形式上,上课人数大多在40~50。专家认为技能型课程,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活动、交流、指导与帮助,编班人数应设计在24人左右。但目前杭州本科院校基本都难以改变现状。访谈中教师认为人数多给教学带来难度,但短期无法得到解决。

3.1.6 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的师资力量的分析

调查统计,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都比较合理。但从表4可见,学生普遍对教师评价不高。我认为评价教师最重要的标准是看教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从上文可知,大部分教师未能做到这一点。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新课程标准中由于教学多样性等特点,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但教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要促使教师在思想上更新,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限制,以专业发展为指向,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3.2 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的对策研究

(1)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法规政策,并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管理法规政策是学校体育开展的导向,在应试教育思想没有得到很好转变的今天,依法治体是《标准》实施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能保障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在心目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平等地看待学生,教师是先知者和先行者,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意义,用适合学生心理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3)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掌握篮球运动结构及教学过程中各种规律。篮球教学时,要先从整体上、从相互联系上,掌握篮球运动的内容、结构。因为篮球的技术动作是相互联系的,若分解成若干部分单独、反复练习,也许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把篮球的基本因素省略了,各技术动作间的联系去掉了,篮球就不成为篮球。因此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篮球教学的整体性,恢复技术间的联系,因此要让学生能明确所学技术的目的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杭州市本科院校上体育课的班级人数多,给篮球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杭州市本科院校的篮球数与篮球架数基本满足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的要求。

(3)杭州市本科院校以行政班为单位授课为主;体育课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互评为辅,领导、家长评价少;评价内容多样,仍以运动技能掌握、提高为主。

(4)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高。

4.2 建议

篇6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中观技术要求 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对教案设计的研究,历来是课程与教学研究者说关注的重点领域。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科教案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的一些中观技术要求,做以下探讨:

1 体现教学活动本身所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和结果

体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具备一定要求和标准的活动才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变化会有必然的期望外,对课的活动本身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也应有应然的期望。

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教学活动本身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教学的实际情景中应产生的结果也应提出要求。如:“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小团体中愉快,融洽地参加活动,课堂充满了笑声,掌声和欢呼声,下课时,学生脸上有出汗,表情愉悦。”等。

教案中书写这样的“标准与结果”,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即时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活动的外在表现及其结果的观察,判断其教学活动的成效,并及时进行调整或维持,从而有效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2 课的目标应具备连续性的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的连续性是指先后出现的课、教学单元、学期、学年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关系。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在层次的功能与特性的作用下,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体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时、单元、学期、学年各层次目标的逐级实现而最终加以实现的,“因此,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无论是年级、单元、还是课之间都应注意相互之间的连续性,真正做到前面设计的目标为后面设计的目标奠定基础,后面设计的目标是在前面目标的基础上的发展与深化。”①在课的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设置应符合课的层次功能与特性,既要注意课与课目标之间的连续关系,又要从属于单元目标,体现上位目标与下位各级子目标之间的逻辑顺序。

3 行为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

在制定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时,一般有以下四种目标取向,即: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课程标准》在以人为本,以素质提高为中心的根本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贯穿和体现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课程标准》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为主,并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③

因此,体育实践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采用行为目标模式为主的目标表述新方式。一般地,对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特别是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④(1)以学生为行为主体;(2)准确使用行为;(3)规定行为条件;(4)说明预期结果。

4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确定课的目标,选择课的内容

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操作思维,当然包括了分解和整合两个方面。当我们要介绍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时,我们把它分解成为了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单单水平目标就有数百个之多,这是认识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必要途径。但当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就不能采用分解的方法,也不宜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而是要实现对课程目标的整合,把课程目标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的经验,包括教师教的经验和学生学的经验,对目标进行选择和整合,最终使课程目标转化为有利于操作的学习目标,这也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整合。⑤

因此,课在单元目标的实现中起着具体贯彻者的作用,单元目标对每一堂课的实施又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教师对课时计划的设计,就应以单元教学计划为基础,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课的目标、选择课的内容。

5 体现手段与目的首尾呼应的连贯性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案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内容、什么教学手段、什么教学方法、什么教学步骤,都应该能够有针对性地为这个目标转化过程服务,体现出内容、方法、手段、步骤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手段与目的首尾呼应的连贯性。

即: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步骤的设计等的目的性都要能体现出首尾呼应的特征,都要为学生能有效地达成本次课的目标服务。

6 按照课的类型设计课的结构和运动负荷

对体育课的类型的划分,在体育课程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故而有着不同的类别。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者又分别按不同的标准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但无论如何划分,体育课的类型都是对体育课进行的分类,都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课的种类。而且,划分体育课的类型的重要目的都是在于揭示那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课主要应实现的目标、应解决的问题,以及在结构上、内容上、方法上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进行体育课教学,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⑥因此,课的类型对课的结构、内容、方法等都具有导向作用。

由于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主要实现不同性质的目标、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目标又需要不同的运动负荷,因此,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设计,就应根据课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由于不同的体育课的结构为不同性质的体育教学目标所服务,体育课的结构也应根据课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设计。

7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设计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除了关注学生身体的发展,技能的掌握外,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这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⑦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⑧

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教材的游戏化,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愉快的运动体验中发生身心素质的变化。

因此,教案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8 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要具有灵活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交往、朝气蓬勃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也是一个个充满差异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机会随时有可能发生,各种练习情况随时有可能出现,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过于严密的时间安排,只会白白丧失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会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与体育课程的教育属性以及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核心理念是相违背的。

体育教学活动不适合也不应该进行过于严密的时间安排,而应该在体育教师对教学流程进行清晰设计的前提下,灵活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

因此,教案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注释

①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②③④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⑤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⑥ 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篇7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尝试――创新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5-02

1 前言

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动作的教学都是遵循着一般的认知规律,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的,这已经成为一个教学实践中必须贯彻的原则,如篮球由传、接、运、投等单个动作到组合的技术练习再到教学比赛,体操则由辅、诱导性练习再到完整动作的教学。

学校体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在一些项目上表现出较高技术水平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学和训练,一个从来没有上过足球课的学生也能表现出较好的足球技艺。我们还观察到,假如一个学生玩一个篮球,他可能不会玩很久,如果两个或更多的学生争抢一个球,则会坚持很长时间。

本研究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着眼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素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研究球类教学的“序”为突破口,通过实验和分析,力求探索适合初中教材特点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实验法

将本人所教的初三年级四个班分成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总人数分别为110人、162人。

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教育理论与体育专业类的书刊,以此形成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主体性教育思想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相当强的实践活动,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来展开的,而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素质的不断培养和展现的过程,因而教育过程也就是一种对受教育主体素质的培育过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客观地要求体现出人的主体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客观地要求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素质。构成主体素质的要素主要是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等,它们正是目前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髓。

2.2.2 课堂教学结构协调论

“结构协调论”是近年来在产生于教育理论界一种卓有影响的课堂教学观。它认为课堂教学存在着3种重要的结构: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客观存在于各门学科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是不断地将原有知识结构转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使自身认知结构更新和扩展。教学结构则是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教材、学生、教师)所设计的比较固定的组合方案及动作流程,是实施教学的途径和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结构协调论”为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指导。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各运动技术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又要抓住各教材的技术特点,打破原有项目归类限制,以特定的“项群”关系进行重新组合,重建新的结构网络,为优化教学过程奠定基础。

第二、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学生的每个技术学习活动,都看作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探求过程,而不能充分利用知识技能迁移规律来同化新知识技能。

第三、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选择体育教学结构模式,择其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或者二者都置于不顾而建立的体育教学结构模式,都是不利于体育教学过程3种结构关系协调作用的。

2.3 数理统计法

测试实验后实验对象达标、技评等数据,并用IBM微机和Excel应用程序进行统计学处理,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关依据

3.2 教学程序设计

传统球类教学中,一般采用先分解后完整,先简单后复杂,先单个后组合的步骤逐次教学学生,对单个技术的作用和技术要求理解不深,练习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球类项目起源于游戏,其存在的形式也是以组合性游戏为主,教学中应还其本来面目,给学生以整体的形象,着眼于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本研究中,我们从学生对各项目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入手,在游戏比赛中认识到各单个技术动作的作用,进而逐步纠正单个技术中存在的错误,在单个技术的改进和组合练习的巩固基础上,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活动,自主设计出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游戏活动方法。

3.3 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和调查,取得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各项可比性结果,为实证分析提供了依据。

3.3.1 学习成绩对比分析(见下表)

实验班与对照班考核成绩比较

3.3.2 学生体育意识对比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既是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确立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因为主体参与意识一旦建立,必然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产生影响。为了检验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对比分析,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和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希望等等,调查对象包括所有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体育的态度上,实验班有97.3%的学生都对体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照班尚有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体育兴趣不浓(见下表)。

4 小结

4.1 尝试――创新模式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

设良好的条件,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4.2 确立尝试――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结构协调论”。

4.3 运用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的主体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宝玉等.构建学生主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2] 张实践等. 运动实践教学从哪里开始

篇8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在对课标的理解上还存在很多个体理解上的差异。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对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有效地、创新的制定好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另外一种的分组、分层教学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从而用完整的教学观念来统合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构建 激励教学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体育教育也要更新教育观念,尽快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怪圈中走出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现就体育教学的传统现状及当前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谈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与现状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结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凭教师个人特点所选择和确定的教学模式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在三部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慢跑,徒手操,讲授新知识,学生练习动作和课堂总结等。体育教师无论什么课都是如此。这样对课的组织限制过死,从内容和形式上过分突出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过多地注重时间上的分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每节课都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体育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进步的,在现今的教学中,所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他们好奇心特别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他们愿意上体育课,喜欢球类运动但却不喜欢田径项目的运动。

二、改变传统,构建新模式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设置的因人而异。这正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本人认为,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从几个方面尝试。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课上学生是主体,注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练习密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以往在篮球技术教学课中,教师要求必须是低手投篮,学生就必须按要求跟着反复练习;教师要求是高手投篮,你也必须跟着反复地练习高手投篮,不可逾越雷池一步。现在不同,目标统领内容,并且是重练习淡化技术的掌握。所以课的内容在教案中体现的标题只是《投篮》,不是“《低手投篮》”、“《高手投篮》”或“《勾手投篮》”,现在的投篮教学不限制投篮的方式,不管你采用什么投篮方式都可以,只讲究投中的实际。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将篮板降低一截,让学生可以轻易完成扣篮动作,体验姚明身高2.26米的感觉。众所周知,扣篮是每位学生认为最刺激、最梦寐以求的,可又是绝大数中学生做不到的(身高影响)。这样的一节体育课,学生不仅是身体上得到锻炼,更是心理上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二)改革课堂结构

原来要求每节体育课都必须按照三部分式结构(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顺序进行教学,现在没有这样要求,可以灵活根据课的内容,按照练习的顺序连续地进行,侧重学生情绪和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三)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

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四)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体育教学之中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电脑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集于一身,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课前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教材内容的某些运动的录像片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分析各个动作,让学习建立感性认识,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将更加深刻,没有枯燥感。当然,这对体育教师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激励引路,领跑未来。

此次课改更进一步突出了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体育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篇9

关键词: 《体育欣赏》课程 公共选修课 教学质量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意蕴,增强欣赏和娱乐性,注重美的创造与发掘,尤其是体育比赛,更是运动员创造美与观众欣赏美的过程。当今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参与体育锻炼,更要懂得如何欣赏体育,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在体育运动中发现美,接受美的教育。高校开设《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新途径。

1.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体育欣赏是人们对体育实践过程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交流、感应的动态心理过程。《体育欣赏》以《体育美学》作为先行课程,教学过程结合大量的体育实践,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探索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的美的同时,“缓解压力、享受生活,分清美丑、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感受竞争,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因此《体育欣赏》是一门特殊的方法学课程。

2.《体育欣赏》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确定选修课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选修课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欣赏方法、欣赏内容,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提高体育美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体育相关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学生在体育人文知识方面的修养。

3.《体育欣赏》课程建设实践

3.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 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教师应该了解、熟悉、钻研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欣赏》选修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探索、发现体育中美的事物为主线,以体育欣赏的方法、内容,体育欣赏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竞赛规则为基础,着重欣赏过程的引导,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体育欣赏》选修课学生的现实理论基础等条件出发,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3.2 教材选用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欣赏》(大学公共平台核心课程)教材是目前唯一能查阅到的相关教材,但该教材对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较少,没有具体的体育欣赏内容、欣赏方法,更多的是介绍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简要规则,内容结构方面还有待于补充与完善。在《体育欣赏》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自编教材。

3.3 教学内容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基础有所差别,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体育欣赏》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体育欣赏概述部分:内容包括体育美学的内涵,体育欣赏的含义,体育欣赏的本质特征,体育欣赏的意义。

2)体育欣赏的生理、心理机制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的生理机制,体育欣赏的心理机制。

3)体育欣赏评价标准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评价的差异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共同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客观标准。

4)体育欣赏的内容部分:内容包括身体美,运动美,其它类型美。

5)体育欣赏的方法及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体育欣赏的具体方法,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

6)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欣赏部分:内容包括按运动项群理论分类介绍项目的规则,项目的技战术。

7)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介绍部分。

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所选定的各部分内容都是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针对选修课课时少和部分运动项目开展条件高等现实情况,教学中只能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大众化项目重点欣赏,以保证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4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显然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营造一种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教学方法应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教师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全方位考虑教学,包括: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最新竞赛规则,甄别典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体育视频、体育音频、体育图片等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其中重点要提及的是教学课件中体育视频、音频的插入时机要得当,否则会造成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不好。比如在体育欣赏的特性“自由性”的教学部分,插入“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时黄健翔激情四射的解说视频”,再对“黄健翔解说门”事件进行分析,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普通欣赏者与体育评论员在体育欣赏实践中的区别;又如在“不同运动项目欣赏”的教学部分,插入不同项目的比赛视频(配以音频),学生能从中欣赏到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美、体态美、风度美、技术美、战术美、智慧美和意志美;再如在教学中插入相关图片、体育音乐,学生能欣赏到体育建筑美、体育工艺美和体育音乐美。

3.5 教学时数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只重视选修课的开设门次,造成了选修课的课时相对较少,选修课的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学期,《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学期(有的院校只有16学时/学期),课时数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开设效果,许多教师反映难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能够讲授的内容受限,内容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因此,在《体育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只传授简单的运动项目规则,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也只是一点而过,然而,体育欣赏的实质是对体育美的感悟,而不是某一运动形式的欣赏,体育欣赏应该上升到理性阶段,即,通过体育欣赏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的体育欣赏主客体地位发生改变,由欣赏者变为被欣赏者。为了不使该学科流于形式,舍本而逐末,教师必须合理规划授课内容,研究授课方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适当增加开课学时。

3.6 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体育类选修课的主要考试方式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交论文、技术技能考试等,其中提交论文和开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方法的比重最大。教师应结合《体育欣赏》的教学实际情况,以选修课考试形式的变化趋势为出发点,洞察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选修课考试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改进课程考试方法的思路,突出公平、公正、全面的综合考核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主,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10%)、考勤(10%)、期中小论文(20%)、期末开卷考(60%),虽然此考核方式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要给予学生一个公正的评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教师在这种考试方法中体现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每个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一种良好的熏陶作用,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方法、一种途径。

4.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实践

4.1 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教师方面,由于部分高校采取以课时数乘以选课人数的系数的方式结算讲课费,同时以具有一定的选修人数为开课条件,因此部分教师为追求选课人数而在相应的教学纪律、考试成绩方面要求不严,存在“放水”现象。学生方面,伴随高校大规模扩招,相对于扩招之前,学生入学时的分数线明显降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旷课现象突出,出勤率较必修课低。

4.2 选修课课程管理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选修课的重视不够、监管不严是造成选修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在选修课的开设上缺乏必要的甄选,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强;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授课形式及内容具有随意性;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具有随意性,许多选修课往往仅以论文考试的方式结束,由于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监督,论文质量难以保证。部分高校必修课、选修课比例不当也是影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及专业内指导性选修课的门数过多 ,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 在选修课程上难以保证必要学习精力的投入。

4.建议

4.1 加强课程建设

4.1.1 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性,明确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好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其次,要注意该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及适用性,同时在整体上要体现其前沿性、思想性和启迪性。

4.1.2 加强教材建设。鉴于《体育欣赏》选修课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学生的现状,教师要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就得选好教材或编写适应选修课的教材。要注意精简教学内容,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要进行重新构建,适当扩增欣赏的内容、方法、欣赏能力的培养等知识。

4.1.3 讲究课程考核方式,避免随意性。考试要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且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方式。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较为合适,即将考勤、作业、自撰论文以及期末的笔试等成绩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4.2 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4.2.1 制作直观生动、操作方便、信息含量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制作内容丰富、言简意洁、图文并茂、视频生动的《体育欣赏》课程多媒体课件,能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把最佳的媒体手段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欣赏过程体会到体育之美。

4.2.2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将体育实践教学中的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引入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3 重视教学管理

4.3.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或参加培训,经常相互观摩听课,进行学科研究和讨论; 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并适当给以奖励;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学习,使教师既教书,又能胜任育人的工作。

4.3.2 重视对学生的管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教师要常点名, 缺勤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一者,坚决不允许参加考试,不给学分;教务处也要经常派人抽点,抽点到的课一次缺课按两次缺课处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3.3 加强课程的监管力度。高校应加强选修课开设审批程序;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如对教材情况、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平时成绩登记情况等进行检查;实行督导听课与学生评分相结合的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与晋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46-52.

[3]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陶景阳.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姚琼.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7:73-76.

[6]陈秀菊.高校学生公共体育选修课选课的价值取向[J].南昌高专学报,2009,(02):152-154.

篇10

摘 要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也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得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说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理论水平、教学活动的综合实践,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业务能力 说课 妙用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选择、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的、固定的程序来展开,但这种教学恰恰缺乏的是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构思与反思,而说课就是需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正是要求体育教师学会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要尽快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适应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说课。

一、说课的内涵

所谓说课,是一种偏于个体的动态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研组织环节。说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说课是指以教材为依据,针对某环节或某个课题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把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上课前的实践演习。广义的说课是指说课活动,即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个课题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对其进行培养和培训的组织活动形式,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促进教师深入备课、反馈教学、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在备课和上课之后把教学转化为“教学科研”的一种研究活动。

二、说课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要说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说教材:说出所教内容在全书及章节中的地位和编写意图,教材前后的联系以及根据标准和教材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说出根据标准、教材要求,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怎样有机衔接好各个具体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 说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充分体现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 说教学设计: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说课的形式

(一)室内说课

1.室内说理论课

说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说知识面的范围,知识层次,知识点的分布,学生应掌握的主要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结合体育的形式。(2)要说板书的设计内容、形式、位置、顺序、格局等方面的安排,力求通过漂亮的板书,合理的布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以美感,增强授课的效果。(3)应用的电教设备,如看录像、投影、图片、模型等,还要说明看的时机,摆放的位置和指认的技巧等。

2.室内说实践课

(1)要说课的目的与任务,说明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身心的作用和意义。(2)要说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状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说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要有预见性,也就是学习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及解决方法。(3)要说课的结构设计与组织教法,说明所选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步骤。(4)要是说课的密度和负荷。(5)要说场地器材的规划和利用。

(二)室外说课

室外说课是任课老师经过设计,布置好的上课场地上进行,其优点是教师通过对体育课结构(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中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听者对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讲解示范,可以反映出任课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能反映教师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水平,保护与帮助的能力。这种形式很适合我们基础教育教研组进行。

室外说课应注意的内容:1.要说学生在各部分的站位,活动的路线、方向和队列队形的变化。2.要说教师的选位,说明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镜面、同向、侧面)及活动的路线与范围。3.要说保护与帮助方法。

四、说课的妙用

(一)说课是提高体育教师掌握标准,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熟悉标准和教材,说好课,说课者就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技术要求,弄清教材前后联系及所讲内容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编写意图,并有的放矢地阅读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杂志,以便加深理解标准、教材,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切实地确定教学方法。

(二)说课是提高体育教师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掌握标准和教材,把握一节课的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点,而且还要说出本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什么样的教学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及理论依据。如:何处讲解、何处练习、何处设问、何处启发、何处讨论……为什么如此?要讲清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练习、示范、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这就促进教者去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阅读一些参考资料和意见,使其符合教育教学原则和体育教学规律。

(三)说课是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说课活动,能促进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能调动体育教师向书本学、向同学学、向实践者学的热情。如果体育教师经常参加说课活动,刻苦磨练,其教学科研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那种备课不得其门,上课不得其法,钻研教材不深不透,抄写现成也将会得到有效的克服。如此,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也必然会逐步提高。

(四)说课是提高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体育教师尽管教材钻研很透,讲稿准备很充分,但说课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说课要求体育教师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语言向听者介绍怎样上课。这种形式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在友人监督下和评论中用口语来进行教学的机会。同时,说课也逼迫教师为了获得好的说课效果,在说课前刻苦练习,努力钻研。实践证明,只要体育教师经常坚持参加说课活动、勤学苦练、努力探索,其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五)说课是提高体育教师示范能力的有效途径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要说好课,上好课,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明确示范的目的任务,如:示范的时机、次数、速度和重难点等。同时教者根据教学中所采取的队列对形、教材内容、性质、以及结构、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及安全因素,还要考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在说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快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还应把直观与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即示范和讲解有机结合)。这样,教师通过反复琢磨、研究、演示,其示范能力将会有所提高。

(六)说课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应变能力是指教师适应教学要求,灵活自如地驾御教学进程的能力。由于科学迅速发展,科学对整个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现代化的影响不断增强,现代学生的信息来源不断增多,因此,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课堂上常常提出与教学内容及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同时,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课堂气氛、突发时间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一是通过备课和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预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二是通过说课,让教者在说课时充分表述后,同行及时提出补充意见,如此,不断提高其课堂应变能力,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也必将会达到最佳状态。

说课有法,但无定法。说课有法可循,不能无法,跟着感觉走必然摔跟头!然而,说课却又无定法,事实上也难以定法。说课有法是走向说课无法的前提,说无定法是对有法的积极超越。作为一位体育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要力求把握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前提,要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只有思路清、挖掘深、说法活、构思新,才会使体育课说课说得清、说得深、说得活、说得新。

综上所述,说课与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说课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如果体育教师坚持不懈的参与说课活动,扬长避短,虚心接受同事们的指点、帮助,及时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运动技术和教育理论方面的缺陷,其业务能力必然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