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网络安全;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移动互联网络已经是被广泛应用,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是我国信息化社会进程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就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提出安全防护策略,对我国当前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是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的传播模式,网络是以虚拟形式存在的,是信息交流、存放的重要枢纽。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网络信息不受到威胁和破坏,保障网络信息的正常使用,将安全系数降到最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讲来看,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在2001年颁布了《增值电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基本要求》,要求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应该遵守网络信息安全条例,以保障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若想实现发展壮大,就必须实现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就成为影响公司发展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只有做好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加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是对用户自身的有效保护,这样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三、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因素

(一)网络系统最容易被攻击的位置是缓冲区溢出造成的网络漏洞。目前,许多网络系统没有根据缓冲区缓冲区间的容量,就任意进行数据的接收,导致数据信息出现溢出的情况,系统由于没有设置提示装置会继续运行指令。破坏着这是根据这一安全问题,向网络系统发送专门设置的攻击数据,导致网络系统的不稳定,从而借机查看访问系统的统根目录。

(二)对网络系统固有的漏洞不正确的维护也会导致破坏者的攻击,确切的说不恰当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当用户发现网络系统出现漏洞是,应该找专业人员检查危险系数,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实施补救。虽然网络系统在不断地更新和维护,但是受到其他网络硬件设备的影响,系统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新漏洞,我们必须有效的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降低系统所承担的风险。

(三)在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防护中,存在网络系统设计效率低和检测能力差的情况,也就是说网络信息防护系统本身就很不安全,无法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建立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必须从整个构架的最底层入手。这个构架可以为网络信息提供有效的安全服务,并实现对网络系统的妥善管理。对服务器的代码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实行有效的管理。目前,有很多网络漏洞问题指出,在输人检查不完全时,系统的防护功能十分的脆弱,破坏者会利用这个弱点进行拒绝服务攻击,这样会导致网络系统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破坏了网络信息的有效传输,也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重视。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过程中,要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做为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应急管理策略。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治体系,满足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预警和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在生产生活中,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技术的使用。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很多,这些技术的应用对网路信息和网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防护技术:

1.防火墙技术的使用,网络防火墙是一种网络信息访问控制设备,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部件,防火墙技术与网络安全域不在同一个通道内,能够对通道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记录,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

2.病毒入侵检测系统,英文名为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这种检测系统能够监控网络信息系统受到威胁的征兆,一旦病毒入侵检测系统发现可疑问题会立刻显示,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病毒入侵检测系统是对病毒进行监控和识别的解决方案,病毒入侵检测系统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监控系统,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病毒及恶意代码防护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分为主机型和网关型两种形态,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病毒模式设定,对匹配模式的信息进行拦截,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病毒和恶意代码的更新速度也非常迅速,这就需要不断调整网关和主机的模式,以满足防护病毒和恶意代码的需求。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必须由全部用户一同参与,因为只有实现全民参与,才能实现层层落实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维护责任,提高每位用户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会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自身的存在安全问题,用户能做的是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更好的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斌.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06(03):1020-1022.

篇2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校园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我校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妥善处理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遏制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有害信息的扩散。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事件,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学校校园网网络设施及信息安全等有关的灾害。

第二条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湖北师范学院有关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本要求。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湖北师范学院内所有个人和办公用计算机以及各研究所、实验室(中心)、教学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软件,以及学校门户网站和下属各部门网站内容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四条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发挥优势、保障安全。

第二章 组织指挥和职责任务

第五条学校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与任务是统一领导全校信息网络的灾害应急工作,在校领导组织指挥下,全面负责学校信息网络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协调解决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等。

第六条现代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负责日常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具体处理,其中信息中心是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处置控制中心,负责服务器端和网络层面的安全事件处置,并为各部门、院(系)做好部门办公用机和个人用机的安全处置提供技术指导。

第三章 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

第七条处置措施

处置的基本措施分灾害发生前与灾害发生后两种情况。

(一)灾害发生前,信息中心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技术中心人员各司其责切实加强日常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检查、维护,定时升级系统补丁和杀毒软件,检查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学校各单位切实落实部门网站管理工作职责、安全责任制,特别是对于开办网上论坛、留言板、聊天室、社区等交互式栏目网站的部门要落实关于信息审核、信息巡查和版主负责制度的情况,要设有防范措施和专人管理;

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常识普及,使教职工掌握信息网络安全常识,并具备一定防范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

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突发性灾害紧急信息报送渠道畅通。属于重大灾害的,在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的同时,还应向黄石市公安局网络监察部门报告。

(二)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程序,判定灾害级别,并立即将灾情向工作小组报告,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第八条处置程序

(一)发现情况

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校园网信息系统安全的日常巡查及其日志保存工作,以保障最先发现灾害并及时处置此突发性事件。

(二)预案启动

一旦灾害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

(三)应急处置方法

在灾害发生时,首先应区分灾害发生是否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况,根据这两种情况把应急处置方法分为两个流程。

流程一:当发生的灾害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流程二:当人为或病毒破坏的灾害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与稳定的信息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1、病毒传播:针对这种现象,要及时断开传播源,判断病毒的性质、采用的端口,然后关闭相应的端口,在网上公布病毒攻击信息以及防御方法。

2、入侵:对于网络入侵,首先要判断入侵的来源,区分外网与内网。入侵来自外网的,定位入侵的IP地址,及时关闭入侵的端口,限制入侵地IP地址的访问,在无法制止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断开网络连接的方法。入侵来自内网的,查清入侵来源,如IP地址、上网帐号等信息,同时断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然后针对入侵方法建设或更新入侵检测设备。

3、信息被篡改:这种情况,要求一经发现马上断开相应的信息上网链接,并尽快恢复。

4、网络故障:一旦发现,可根据相应工作流程尽快排除。

5、其它没有列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灾害,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能处理的可以请示相关的专业人员。

(四)情况报告

灾害发生时,一方面按照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处置,同时需要判定灾害的级别,首先向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可以同时向市公安局网络监察部门汇报。中、小型级别的灾害,可以只向学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情况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的级别,灾害造成的后果,应急处置的过程、结果,灾害结束的时间,以后如何防范类似灾害发生的建议与方案等。

(五)预警

灾害发生时,可根据灾害的危害程度适当地预警,特别是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经出现,或在安全相关网站了预警而学校信息网络还没有出现相应的灾害,除了在技术上进行防范以外,还应当向网络信息用户预警,直至灾害警报解除。

(六)预案终止

经专家组鉴定,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学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并予以公告,同时预案终止。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灾害应急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跟踪式的、深层次的和各阶段相互联系的工作,是有组织的科学与社会行为,必须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第九条人员保障

重视人员的建设与保障,确保在灾害发生前的人员值班,灾害处置过程和灾后重建中的人员在岗与战斗力。

第十条技术保障

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升级换代,在灾害发生前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强劲与安全,灾害处置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的相关技术支撑。

第十一条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抢险救灾队伍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以确保灾害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训练和演练

加强全校网络信息用户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这些用户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发灾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第五章 附则

篇3

关键词: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应急预案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及发展,社会对于医院信息网络风险应对,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风险应对要求,医院信息网络技术重心逐步向分析现存安全风险及提出应急处理预案转变。我国多数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较为健全,以内外网核心交换设备及天融信网闸为基础,逐一构建涉及放射科、急诊、病房及门诊在内网络系统。其中,信息网络指电子信息传输通道,不止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更是共享信息、交换信息及传输信息的有力手段。鉴于此,本文针对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及应急处理预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信息网络现存安全风险

按风险来源,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可分为网络病毒、黑客攻击、软件漏洞及操作风险。其中,网络病毒可细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及破坏型,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外在表现性及破坏性等鲜明特点,复制力强且迅速蔓延于信息网络中难以彻底根除,直接威胁信息网络中传输安全性,一旦医疗机构杀毒软件过于落后或更新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加剧安全风险;黑客攻击可分为破坏性攻击及非破坏性攻击,轻者非法扰乱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重者非法入侵信息网络系统盗取重要信息破坏系统内数据,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一旦医疗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初编程设计科学性不足或缺乏全面综合考量,存在产生软件漏洞的可能性成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利用工具,造成破坏系统及盗取信息等問题,甚至设置木马程序及网络病毒入侵信息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或稳定性下降等问题,大大影响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同时,IP协议中非法分子通过预测序列号等方法,可入侵信息网络系统内部完成信息盗取及破坏系统等任务。此外,操作风险属于人为因素风险范畴,其产生原因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操作人员操作流程不正确或操作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操作失误客观上加剧管理难度,甚至存在引入网络病毒的可能性。

2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

2.1重视网络隔离

一般说来,医疗机构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及木马程序均来源于信息网络外部,而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性,以内网及外网为切入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利用网线接口切换内网及外网,通过设置内网及外网闸等方法,以达到有效隔离内外网切断外网木马程序、黑客供给及网络病毒,进入途径的目标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并且不断扩大成本投入,增设非法入侵监测环节,每日定时检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内多台计算机,排除疑似入侵风险,一旦发现入侵问题立刻采取隔离措施,避免非法入侵威胁数据安全。

2.2完善网络协议

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定期清理信息网络系统设置相同IP地址或相同口令,将IP地址及口令与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中计算机MAC相绑定,避免不法分子冒领IP地址,进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盗取相关信息破坏系统安全性,甚至不法分子冒领IP地址或口令受缺少计算机MAC绑定,无法顺利进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内部。同时,利用静态及动态相结合防护技术纳入授权限制访问等机制保护静态信息安全性,以达到限制不法分子随意查阅及盗取相关信息的目标。此外,通过数据加密等方法或借助RSA加密技术能实现动态加密。

总而言之,医疗机构内部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应急处理系统及健全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对于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网络有力协调、明确分工及统一领导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并且纳入重大安全事故报告机制能及时有效处理修复相关重大安全问题。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伴随社会不断进步及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化技术以无线网络为主流发展趋势,而如何保证信息网络安全性已成为每一位无线信息网络用户的要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立足于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及实际情况,以现存安全风险为出发点,控制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系统行为,确保医院信息网络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便捷、优质及快速的网络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赢得社会及患者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飞.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8):224. 

[2]李畅淼.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145-146. 

[3]刘锋,吴东东,姬晓波.医疗网络与外部网络信息安全交互方案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96-98. 

[4]姚力,冯娟,蒋昆.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3(02):58-61. 

篇4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篇5

一、严格执行网络安全制度,压实网络安全责任

****制定了《国家统计局**调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国家统计局**调查**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长为第一责任人,信息管理员为管理责任人,计算机使用人为直接责任人,严格执行网络安全责任制,压实网络安全责任。

****对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使用计算机及其设备时严格贯彻《应急预案》要求,及时截图、拍照、断网并通知信息管理员,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故)时****信息管理员第一时间上报总**,便于后续检查处理。

二、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加强检查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2019年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召开**委会扩大会议研究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上全文学习了总**《关于开展全省调查**系统2019年网络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长为组长,办公室负责人、保密人员及信息网络管理员为组员的网络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压实网络安全检查责任,为网络安全自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全面开展网络安全自查,开展“三大安全”排查

****根据《通知》要求严格开展自查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

(一)网络安全排查。

****对全**个人IP地址重新梳理、登记,检查全**人员开机密码是否符合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要求,并提醒要定期修改开机密码以保障信息安全;检查是否安装并使用电脑安全客户端、北信源、Office等正版软件,是否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防病毒软件病毒库,是否使用专杀软件进行全盘扫描、查杀病毒,是否及时删除死链、坏链,是否关停不再使用的各类主机和应用,是否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目前****全体工作人员个人办公计算机均满足上述要求,不存在因漏洞导致被入侵利用、传播病毒和木马的问题。

****内网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设定专人专职管理,对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层层把关,定期维护单位内网并更新网站内容,确保信息更新及时,无安全隐患。

****VPN遵循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原则,根据总**要求填写并及时寄送《VPN账号申请表》,建立了VPN使用台账,坚持先申请后使用,确保VPN使用安全可靠。

(二)硬件安全排查。

经过排查,****在用计算机共19台,每台计算机均按要求做到了系统补丁到位,杀毒软件、安全终端软件安装到位,远程控制端口关闭到位,安全密码设置到位确保网络安全防线扎实牢靠。

经过排查,****坚持规范化管理办公相关硬件设备,硬件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单位硬件的运行环境符合要求,打印机配件、色带架等基本使用设备原装产品。

在设备维护方面,****和一家专业可靠的设备维护公司签订了设备维护协议,公司来人对设备进行维护时,信息网络专员全程陪同,进一步规范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三)应用安全排查。

****对计算机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计算机技能,通过在**内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使全体人员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全体职工自觉做到一是来历不明的邮件不点击,可疑的网站不访问,非正规软件不安装,使用U盘光盘传输文件时务必先杀毒;二是严禁在内外网之间、家用与办公用之间进行复制和交换与工作无关的文件、程序和游戏;三是下班离开单位前务必关闭终端计算机;四是各专业数据上报平台由各专业人员修改初始密码并自行保管;五是禁止将工作文件放到互联网网盘、云盘,上传到QQ、微信等群中,并杜绝上传涉及业务、数据等敏感信息,切实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四、针对自查及时整改,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工作

****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针对机房环境不够整洁问题,****要求专职人员限期整改,将机房内无关物品挪出,并做好防鼠、防火、防水等安全工作,确保机房环境干净整洁、安全有序。

篇6

关键词:金融业信息系统应急管理机制;实践;意义

JEL分类号:R5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1-0100-02

一、建立上海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的意义

一是金融机构集聚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的集聚。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上海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辐射全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几大交易所都集中在上海。同时中国银联和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在上海设立了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和银行卡中心等,人民银行在沪的各类中心也已达到六家,这些机构负责运行管理的信息系统,业务涉及全国甚至全球,一旦发生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其产生的影响将是重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二是协调指导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是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人行上海总部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在沪各大中心的联系,协调建立上海市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探索开展信息安全属地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发挥上海总部直接面对在沪各大中心、与上海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密切的优势,配合人民银行总行做好信息安全协调指导和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工作。

三是有利于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信息安全工作新局面。通过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切实防范自身风险、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建立与监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基础环境运营商之间的互动机制,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可以改变目前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以行业管理、系统内协调为主的单一管理模式,实现“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复合管理模式。二是可以改变目前金融机构与各政府主管和基础设施运营部门之间一对一的沟通协调模式,实现统一协调、定期交流的集中式沟通协调模式。三是可以改变目前资源共享程度低、金融机构安全防护设施投入巨大、防护难度高的局面,充分利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提高金融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四是通过该机制,上海市政府可以将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纳入到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的引导,使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符合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整体规划,同时可以及时掌握金融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加强对金融市场运行状态的分析预警,并对重点金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和紧急救助,从而实现改善上海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

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工作框架和实践

一是上海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参照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机制,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设立了上海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该机制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上海金融系统落实国家、行业、区域的各项信息安全要求、参与上海市组织的相关重大活动,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演练,并统一负责指导协调上海市金融业信息安全事件预警、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具体实施。协调机制下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联络员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上海市金融业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审定上海市金融业信息系统应急处置对策、预案、报告等;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各项处置工作的实施;联络员小组负责协助工作小组完成应急联络、协调各项处置工作。2011年9月,上海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正式建立。

二是应急管理处置专家小组。经上海总部审核确定,第一届专家小组共有15名专家。专家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经授权参与上海市金融信息系统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助做好事件原因分析、事件评估和风险防范工作,并就相关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是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一是组织召开上海市银行业高管信息安全培训班,提高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能力。二是通过组织金融机构应急处置操作实务培训班、举办上海金融信息安全论坛、开展信息安全新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中层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三是针对部分中小银行没有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问题,组织11家中小银行的21名技术人员参加了上海市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证书培训。

四是《上海市金融业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体系。结合上海金融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与市政府相关部门深入沟通,制定《上海市金融业信息系应急预案(讨论稿)》(以下简称《预案》),明确了应遵循的原则、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处置方法和协调方式。《预案》是各方协同配合妥善处置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指导性文件,在《预案》颁布执行的基础上,还将编写电力、燃油、通讯、网络攻击等专项方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建立上海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的重要意义。要将维护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放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探索做好金融信息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扎实推动金融信息化工作。

二是深化上海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协调合作框架。要继续完善协同演练、信息通报、风险预警、应急响应等各项预案和措施,并充分发挥专家小组的作用,提高其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对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的行业协调指导职能。会同上海市网安办、金融监管机构进一步落实信息安全重大事件报告制度,逐步将该制度推广至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实现应急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和快速响应。落实金融系统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不断提升主动防护和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上海市金融业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协调市政府加大对金融信息产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金融数据中心、信息中心提供更加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是研究建立跨部门的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实现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的及时、动态、全面监控。建设上海市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及时风险提示、风险分析、风险预警,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和基础保障服务,切实提高信息沟通效率。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信息安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手段,从系统安全性、标准符合性人手。将“合规性检查”和“风险性检测”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在信息安全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管控和问责制度,全面落实国家、行业和区域性的信息安全政策。

篇7

仅供参考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通信安全,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况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的需要,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畅通。

(二)编制依据

制订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电信运营企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框架指南》、《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市通讯应急保障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及相关法规、条例。

(三)应急分级

ⅲ级:因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一个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

ⅳ级:因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阻断的情况。

(四)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通信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冰雪灾害、台风、泥石流等)、反恐事件、公共突发事件、重要通信保障任务、涉及国家安全等应急通信保障。同时适用于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所属通信网络、通信设施在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中遭到破坏情况下的处置和通信恢复。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在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经商科技局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协同指导下,根据本应急预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2.实时监控,加强防范。

各分公司特别是各分公司网络监控中心要加强对关键网络设施实时监控和防范,一方面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敌对组织可能会对网络发起的大规模攻击和破坏活动,及早发现苗头、动态,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在发生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时,各单位可以根据预案总原则,在迅速上报的同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小。

4.全程记录,追查根源。

各单位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做好事故情况记录,以便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追查事故的根源,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出现ⅳ级以上(包括ⅳ级)异常状态,及时上报县委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通信抢修和迂回调度,在半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应急通信保障领导小组和各单位市级公司通信值班室或应急调度中心。

二、组织体系

为保证网络通信安全,以便在通信网络出现阻断、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保障、处置措施,成立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通信分公司也要按此要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

(一)通信保障应急领导机构

1.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

成员: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

信息股全体人员及熟悉信息工作相关人员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总经理

2.通信保障应急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通信保障应急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兼任,由以下成员组成:

成员:县交通局分管领导

县公安局分管局长

县电力公司副经理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相关负责人

3.通信应急抢险队伍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组成,抢险队伍具体由网络部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4.通信网络维护工作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网络维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二)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信息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落实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相关政策及规定。

(2)贯彻落实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3)遇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本预案,并下达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4)在紧急情况下,调用各通信公司各种资源,做好通信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5)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决策实施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通信管理部门汇报情况。

(6)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应急保障任务。

2.办公室职责

(1)承担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通信保障的日常事务。

(2)管理、指挥、调度所辖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并跟踪、监控管理区域内突发事件状况,汇总信息,及时上报。

(3)开展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4)组织各专业应急抢险队抢通、抢修损毁的通信设施。

三、运行机制

(一)预警机制

1.网络分析评估

各通信分公司,根据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和网络结构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修订应急预案,必要时提出网络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

2.网络薄弱点级别、预警

各分公司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对通信网络进行评估,重点针对网络的薄弱环节,并根据程度不同,提出预警。同时,当出现雷雨、冰雪、大面积停电和大型活动时,应及时提出预警。

(二)应急处置

1.故障信息报告

根据《电信通信故障上报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时与突发事件有关的部门、通信管理部门、重要单位和用户,包括防汛、地震、反恐、医疗救护、民航、银行、铁路、税务、电力等通报相关信息。

2.应急启动与响应

当ⅳ级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将情况上报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严重性,及时向县通信保障领导小组上报并提出建议,由领导小组决策并启动应急预案。需要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的,应立即上报。启动本预案时,相应的分公司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提前或同时启动下级预案。同时,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在接到保障通知后5分钟响应,尽最快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或者准备实施抢险。

3.业务恢复原则

业务恢复的原则是先重点、后一般。

电路调度顺序为:

(1)县委、县政府首长专线。

(2)抢险救灾指挥部通信联络电路。

(3)党政专网电路。

(4)保密、机要、安全、公安、武警、等重要客户的出租电路。

(5)地震、防火、防汛、气象、医疗急救等部门租用的与防震、防火、防汛、气象信息、医疗急救等有关的电路。

(6)金融、税务、电力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部门租用的电路。

(7)其他通信电路。

4.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要求

(1)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2)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应顾全大局,积极搞好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必要时由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

(4)在组织执行任务过程中,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上报任务执行情况。

5.网络复原后处理

网络通信一旦复原后,需立即对网络进行相关测试验证,并由技术维护人员及时出具故障报告,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应急处理后评估

1.网络维护与建设工作改进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结合网络结构和应急处理的过程,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物资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改进措施。

2.应急预案改进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或实战,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四)信息

每次通信保障应急处理后,结合处理过程和总结分析,及时相关信息。信息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的原则,统一信息口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必要时可报请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优化应急工作机制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任务结束后,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做好突发事件中公众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的统计、汇总,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和汇报,针对事件,查找问题,研究整改措施,不断改进优化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各通信分公司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对网络建设维护培训、学习,熟悉网络结构、熟悉应急预案,提高技术支撑的综合素质。

(二)备件保障

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预案中相关备品备件准备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备件随时均能及时提供。

(三)机动通信与物资保障。

加强与上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中心的沟通配合工作,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通信保障需求,及时请求设备、物资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保障应急车辆及通信物资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县交通部门负责为应急通信物资的调配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支持,以保证应急物资迅速到达。

(五)电力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时,电力部门优先保证通信设施的供电需求。

(六)治安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区域,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因人为破坏引发通信突发事件时,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收集现场资料,迅速开展事故调查,并维护现场秩序。

(七)经费保障

因通信事故造成的通信保障处置费用,由各级通信保障单位承担;处置突发事件产生的通信保障费用,按照国家信息主管部门要求并参照《国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八)信息保障

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应急保障通信沟通协调机制,各通信公司在执行通信保障应急任务过程中,应加强与上级通信部门和县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协调,及时反映通信应急保障抢险救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通信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完成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六、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专业抢修及维护队伍,要按照运行维护体系的组织管理,对所负责的抢修及维护对象(专业项目)进行系统的抢通、恢复、迂回、替代方面的预案拟定,运作及流程设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模拟训练。

(二)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通信网络安全和通信保障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公司通信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和应急救险队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通信保障应急的能力。

(三)建立通信应急工作制度

篇8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中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了诸多安全管理问题,文章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安全;问题;措施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信息安全问题逐步成为各高校所面临的难题。高校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通过物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措施,来保障整个校园信息的安全,通过近年来的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不单单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单单是出台几个管理条例就能解决的事情。根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对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建成相对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措施等。而通过对高校目前的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来看,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目前,高校在信息系统防御能力方面薄弱,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和安全防护存在较多缺陷和错误,且无法及时、定期修复,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对防护措施漠不关心,片面认为学校信息安全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些学校也不重视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导致缺乏安全管理人才及专业指导,同时缺少信息安全系统规划和合理整体布局,风险分析不彻底,制定保障策略存在漏洞。

1.2 过分依赖软硬件技术保护。投入信息安全产品,如专业防火墙、专业的VPN 通道设置等之后,软件和设备防护能力提高,起到信息安全保护与防范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意识不够,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还需考虑物理、技术、管理安全方面的因素。目前,高校在技术措施上投入大量经费,购买安全产品,却在管理措施上投入较少,过分依赖于硬件技术的保护。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是人为的管理不善,管理意识的淡薄、条例的不健全、操作过程不当等造成的。

1.3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但高校在信息化办公室人员配置上数量较少,专业结构不合理,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是购买安全软件装在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上,通常采用与校外公司签订维护服务协议解决人员紧缺及技术问题,但因不是本校员工,难免出现因事务繁杂而导致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有所疏忽将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有一种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就是有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不是计算机或者网络安全专业出身,不能胜任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分人员不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

1.4 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信息安全组织机构,未配备专门人员,尽管部分高校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但达不到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根据信息安全现状和管理要求,各高校都应成立相应的安全组织、管理和技术机构,形成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有部分高校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几乎没有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管理办法》,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未能起到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和消除事件影响的作用。因此,完善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5 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有待提高。高校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权威性不足,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任何管理措施都需要执行力,尽管目前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普及了数字化,但由于信息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致使信息安全不被充分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设备投入有限,设施陈旧,组织框架混乱,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不明,导致不能预防和及时处理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是高校的重点工作,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保证高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2.1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合理配置操作系统端口,详细设置防火墙,开放必须利用的端口,关闭其他不必要的端口;免费提供正版杀毒软件,供全校师生免费下载使用,定期修复系统漏洞,发送错误报告并进行分析处理,升级防毒软件,保障校内所有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安装与配置IDS 入侵检测系统,检测防火墙过滤后的隐匿攻击,安装漏洞扫描系统,内外兼防确保信息终端的可信赖性。

2.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了解高校当前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信息安全管理现状,整体规划设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部门责权,对重点部门、重点节点重点进行安全风险的防控,有效确保整个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2.3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管理。成立学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采取激励政策,引进培养素质高、数量足的高水平网络、数据管理人才队伍,并培养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对全体师生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培训,使广大师生熟练掌握日常的安全操作和系统维护,针对性的加强部门、学生内部安全意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教师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防御技能和安全保密素质。

2.4 提高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能力。信息安全事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征,甚至是具有灾难性和传播性的恶性事件。因此,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影响度、损坏度,并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各校要成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落实相关处置人员职责,以加强预防为主,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事件发生时,迅速实施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妥善处理问题。在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要兼顾高校正常工作中对网络的需求,在有效控制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尽快恢复校园网络,避免影响正常办公。

3 结语

总体来讲,高校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已有的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只是一种局部的、事后纠正式的安全管理方式,要从根本上避免和降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相关经验,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聂磊,刘小玲.浅谈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篇9

(一)境外信息安全威胁已然显现

棱镜门事件折射出美国通过国内高科技公司实施全球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图谋,为我国金融业敲响警钟。是国外对中国金融信息的窃取仅次于军事情报,我国金融业核心软硬件多为国外企业产品,使得我国金融信息系统容易被国外掌控,为行业信息安全埋下隐患。服务外包对国外厂商依赖度较高,加大了风险控制难度,敏感信息、核心技术泄密的可能性增加。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摩擦不断增多,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竞争进一步激烈,金融机构数据中心遭受境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例如,2013年11月29日,“中国煤炭银行”官网被黑,其官网称此次事件系日本金融财阀勾结国内金融集团所为。

(二)互联网舆情威胁不容忽视

互联网是广大网民获取信息资源、表达诉求最便捷和最有效的平台。微博客、网络社区、论坛等网络舆论平台飞速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网络舆论与摘要:我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内外信息安全环境深刻变化,金融机构须定期判断和分析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并从完善信息安全组织机制、夯实信息安全基础、强化互联网风险防范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关键词:金融业;信息安全;安全威胁;形势分析;应对策略传统媒体相互呼应,将迅速形成风险扩散的“蝴蝶效应”,放大信息安全风险。一旦金融机构局部的信息安全风险被网络聚焦、放大,会加大风险控制与事件处置的难度。此外,一些组织或个人出于竞争、报复或利益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关于金融机构的不实信息,营造“伪舆论”。还有一些小摩擦或小纠纷,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察觉和合理处置,引发网民围观,形成网络热点事件。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金融机构声誉,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甚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实力相对较小的微型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使信息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巨头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推出“余额宝”、“微银行”、“京宝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对激烈竞争,传统金融机构积级调整战略介入其中。互联网金融为金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引入了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除具有传统金融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外,互联网金融还存有信息技术导致的平台风险、技术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且风险诱因更加复杂、风险扩散传播速度更快。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互联网金融随处可及,互联网金融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成为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的新目标,金融业面临信息安全形式更趋复杂。

二、新形势下金融业信息安全应对策略

(一)完善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础、最有效的长效机制,金融机构要基于当前信息安全形势和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机制。

1.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信息安全职责。当前,保障信息安全已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责任,而是机构内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共同的职责。金融机构要明确业务部门、内控部门与技术部门共担信息安全风险的责任,将信息安全保障纳入到各岗位职责中,将信息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努力形成全员参与信息安全保障的局面。

2.严格信息安全责任追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问责制,把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识别、消除纳入业绩考核范畴,使所有员工意识到信息安全责任重于天。

3.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的规范流程和监督检查机制,关注各流程、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实现部门自控与机构内控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夯实信息安全基础,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信息安全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不断发生变化,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不断建设、持续完善的工程。金融机构应根据机构现状和内外部安全形势,科学制定机构信息安全发展规划,有重点、有层次推进机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水平。

1.切实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按照国家有关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严格遵照安全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机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具体要求,建设安全设施、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接受公安机关、保密部门、国家密码工作部门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2.稳步推进信息产品国产化进程。“棱镜门”事件后,信息安全国产化进程加快,金融业要牢牢把握国产化机遇期,以安全生产为底线,按照“推广成熟、扩大基本成熟、试点逐步成熟、攻关不成熟”的策略,稳步推进金融业信息技术国产化进程,逐步实现信息安全产品、关键设备、核心系统、系统等国有产品替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自主运维能力和水平,逐渐减少对国外企业外包服务的依赖。

3.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并重。综合使用多种安全机制,将不同安全机制的保护效果有机结合,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双管齐下,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立体防护体系。金融机构要摒弃“重技术,轻管理”的认识误区,突出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弥补当前技术不能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实现最佳的保护效果。

4.完善灾备体系建设和管理。灾备体系是保障金融业务连续性的重要防线,是维护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金融机构要把灾备中心建设规划提升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扎实做好机构灾备中心布局规划和灾备建设工作。定期研究、评估当前灾备中心布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核心业务系统,要实现应用级备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及时恢复业务运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定期对冗余备份系统、备份介质进行深度可用性验证。

5.加强人员操作行为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从风险防范角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流程管理和审查,实现人员操作事前能控制、事中可监控、事后有审计,使风险防范从“管住人”进一步发展到“管住行为”。善于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操作风险防控,达到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防范技术人员操作风险的目标,确保操作零风险。

6.提高机房设施保障水平。计算机机房是信息中心的核心部位,除承载机构的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外,还有空调、消防、防雷等保障机房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机房设施。要加强机房设施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UPS供配电子系统、机房空调子系统、防雷接地子系统、设备监控子系统、机柜微环境子系统、安全消防子系统等机房设施健康运转,为机房这个“躯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血液”,保障作为“器官”的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将机房设施安全放在同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同等重要地位,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整改,勿将本应发挥安全保障功能的机房设施变成风险易发区域。

7.重视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建立风险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演练常态化工作机制。根据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合理确定单项演练、综合演练、跨部门演练、跨地域演练等不同类型演练的组合,具备应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依据风险的变化和应急演练效果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坚持在演练中锻炼队伍,持续提高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置能力。

(三)强化互联网风险防控工作

1.加强互联网舆情监测,妥善处置网络热点事件。完善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网络舆情摘报和热点专报制度,及时掌控舆情动态,尽早发现各种形式“伪舆论”,避免形成网络热点事件,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重视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先。完善舆情热点事件处置机制和流程,做到反应快速、判断准确、处置合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协同作用,对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和回应,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篇10

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即内网,通过组建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二是国际网络环境,即通过互联网使金融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内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即金融企业的内联网和互联网连接,为金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税务、审计等部门之间建立开放、分布、实时的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流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使金融企业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成为现实,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上开放的互联网世界后,一方面给金融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其与原有集中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系统在安全上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性更大。

二、当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金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设计方面缺乏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部署,各系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规划建设,技术要求不规范,技术标准各异,技术体制混乱。国家标准制定严重滞后,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现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不能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漏洞、死角和非一致性。

(二)网络金融会计信息数据不安全

网络金融会计数据是记录在各种单、证、账、表原始记录或初步加工后的会计资料,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对外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连接互连网后,会计数据能迅速传播,其安全性降低,风险因素大大增加,网络金融会计的信息工作平台是互联网,在其运作过程中,正确性、有效性会受到技术障碍的限制和网络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限制,如网络软件选配不合适,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网络线路故障导致工作站瘫痪、操作失误等,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金融企业机密数据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互连网结构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的一致性、可控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更广,数据在国际线路上传输,数据的一致性保障更难,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更高。

(三)网络金融信息泄露导致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己经成为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是对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金融会计信息是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全面的反映。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还影响到金融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目前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金融企业机密是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原因:一是电信网络本身安全级别低,设备可控性差,且多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很难抵御黑客攻击;二是由于电信网络不负责对金融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安全访问控制,通信系统己成为信息安全的严重漏洞,但许多金融企业对此未加以足够重视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造成了信息的泄露,使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四)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存在安全威胁

目前金融企业计算机已广泛联网,这是金融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分布广,不容易集中管理,许多系统又是在存在安全漏洞与威胁的环境下工作的,不法分子可以在网上任意地点攻击,使金融企业不知不觉中被偷盗资金或泄露机密。金融企业经营的资金,不法分子作案得逞就能弄到金钱,因此其已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且作案手段繁多,方法越来越高明。作案分子有以下三类:(1)内部人员作案。金融企业内部人员熟悉金融企业业务和金融企业会计软件的薄弱环节与漏洞,若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铤而走险,钻制度不严的空子,利用合法身份或明或暗或用高科技手段作案,侵吞国家资产或非法转移客户存款。(2)外部攻击。外部攻击具有作案地点广泛、案情复杂且作案手段日趋技术化、智能化等特点,给金融企业及客户造成巨大损失,跟踪与破案难度很大。(3)内外勾结作案。犯罪分子利用金融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松懈,内外勾结,冲破重重关卡联合作案。此类攻击后果尤为严重,风险最大。

三、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思路与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系统实用安全概念、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安全反应是构成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个环节形成循环密切相关。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完善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技术

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基础工作步伐,统筹规划、结合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重点加强电子支付及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测评、准入、认证等相关技术法规与标准。密切结合金融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紧建立和不断完善集中式数据中心运营规范和制度体系,加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一个岗位一项制度,全面落实“让标准说话,按制度办事”的信息安全管理准则。

2、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的控制

建立金融会计信息物理安全控制,主要有三种关键技术:第一种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组基于互联网和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充当屏障作用,保护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内联网)免受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防火墙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它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防火墙产品主要包括过滤型和应用网关型两种类型。所有互联网与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通过条件审查确定哪些内容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因此,防火墙以限制金融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为代价来实现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种是反病毒技术。在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如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等等。第三种是备份技术。备份是防止网络环境下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会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层次。

3、构建金融会计信息保密的安全体系

(1)建立用户分类安全控制体系。在金融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于他们的身份不同,以及他们对获取的会计信息要求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以保证不同身份的用户获取与其身份及要求相符的会计信息。对用户分类是通过对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来实现的,一般将权限分为三类即数据库登录权限、资源管理权限和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等。只有获得了数据库登录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数据库管理系统,才有可能进行数据的查询,以获取自己所需的金融会计数据或金融会计信息,但其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而拥有数据管理权限的用户除了拥有上述数据访问权限之外,还可拥有数据库的创建、索引及职责范围内的修改权限等。至于拥有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的用户他将有数据库管理的一切权限,包括访问其他用户的数据,授予或收回其他用户的各种权限,完成数据的备份、装入与重组以及进行系统的审计等工作。但这类用户一般仅限于极少数的用户,其工作带有全局性和谨慎性,对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而言,会计主管就可能是一个数据库管理员。

(2)建立金融会计数据分类安全体系。虽然对用户进行了分类,但并不等于一定能保证用户都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访问相关金融会计数据,这是因为同一权限内的用户对数据的管理和使用的范围是不同的,如金融会计工作中的凭证录入员与凭证的审核人员,他们的职责范围就明显地限定了其对数据的使用权限。因此,数据库管理员就必须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分类功能,将各个作为可查询的金融会计数据逻辑归并起来,建立一个或多个视图,并赋予相应的名称,并把该视图的查询权限授予相应的用户,从而保证各个用户所访问的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会计数据。

(3)建立会计数据加密安全体系。普通的保密技术能够满足一般系统的应用要求,只是通过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是安全的手段。信息加密的核心是密钥,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根据密钥的不同,可将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体制、非对称加密体制和不可逆加密体制三种。对一般数据库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对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来说,仅靠普通的保密技术是难以确保金融会计数据安全的。为了防止其他用户对会计数据的非法窃取或篡改,为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作数据,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双层加密。即第一层加密采用标准SSL协议,该协议能够有效地防破译、防篡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加密协议;第二层加密采用私有的加密协议,该协议不公开、不采用公算法并且有非常高的加密强度。两层加密确保了会计信息的传输安全,从而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