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的利弊

篇1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继医学基础教育后,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充实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医学教育,是院校教育过渡到继续医学教育的桥梁。我国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对初级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全面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实行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临床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一般五年为一个周期,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3年),培训对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学习有关医学理论和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第二阶段(2~3年),为专业定向培训,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定向培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临床专科工作的各种技能,能担负住院总医师工作,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是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全科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支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主力军。培训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和全科医学理论等培训,一般四年为一个周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个月)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33个月)为医院轮转:第三阶段(12个月)为社区实践。通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全科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对医学教育这一特殊的、必要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区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没能按照各专业学科人才的实际需要,确定统一的人才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由于培训体制的影响,缺少行业的权威性认定,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培训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在人事制度上,虽然设置了全科医师系列职称,但没有具体的细则,使全科医师队伍不稳定。

(二)培训对象概念模糊

由于我国医疗体制的缘故,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医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级医院,在选择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时还存在着盲目性。例如,一些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为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住院医师,也进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他们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训练,引起住院医师培训流于形式。

(三)实践环节不扎实

毕业后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临床能力培养的培训,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医院后,没有机会接受严格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例如,毕业生分配到专科医院,无法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培训,从事全科医疗的住院医师由于本单位人员不足,医疗工作无法脱身,难有机会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临床实践培训;另一方面,虽然卫生部制订了临床基地管理办法,但对基地的管理、评估没有制度化地进行,临床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管理不规范,带教指导医师缺少严格规范的培训也影响实践培训的质量。

(四)培训经费问题

毕业后医学教育均在本专科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最初4~5年里进行,一般医疗单位没有专项经费,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卫生院,经济压力更大,而政府又难以提供全部的培训经费。经费难以落实,给毕业后医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许多内容需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培训,更是矛盾的焦点。

三、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

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中,法制和行政手段是核心,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运行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具有强制和约束力量。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要运用法制和行政手段,以保证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培训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使培训的每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后医学教育应该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相结合,实行培训、考核和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明确界定培训对象,营造教育支持环境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每个住院医师应有的权利,也是必须经过的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分别是对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住院医师和从事其他临床二级学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根据所从事的二级学科不同,分别进行严格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其他二级学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同时,必须建立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例如,要建立全科医师专业设置和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的具体条例,使进入不同培训的住院医师有奋斗目标,可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三)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科学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医疗模式的毕业后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及相关学科整合的综合教育,因此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必须根据医学教育规律,结合我国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科学调研,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高等医学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业后医学教育不仅在医疗实践方面,而且在理论方面都需要进行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才能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同时,要围绕培训标准的制定、相关政策、培训基地的标准与认定、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为制定政策、计划和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对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社区全科医师实习基地的带教指导老师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熟悉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格要求培训对象,完成培养计划。

(五)增加投入,保证经费

篇2

一、择校跟风

起初,择校问题相对集中在城市和初高中阶段,但目前,农村小学、幼儿园的择校现象也在呈上升趋势。有些年轻家长不顾实际条件,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城里的幼儿园或小学。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不让孩子到城里上学没面子,显得低人一等;二是迷信“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三是怕孩子以后抱怨自己没有为他创造更好的成才环境;四是某些“有钱”但想法简单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收费最高的学校或幼儿园,认为收费越高就越好;五是感觉送孩子接受“贵族教育”,身份就高了,成为一种炫耀。

不能否认,优越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但是,此处强调以下几点,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第一,再好的条件和资源都只是外因,孩子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碜云浔救说哪谝颉T裥N侍馍希要考虑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缺乏内在动力,也会使家长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第二,学校的好坏,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因此相同的教育资源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甚至会有天壤之别。试想一种对比鲜明的情况,在城市的同一所学校里,城里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学习生活环境舒适,有父母的监护;而一个来自农村的借读学生,放学后回到条件简陋的合租房里,父母也可能不在身边,更别说和城里有家的学生相比,就是与农村自己家里相比都远远不如,以此为代价的“择校”,是否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落差,削弱了自身的正能量,难以适应择校后的生活?第三,有些所谓优越的教育资源,不一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比如有的私立幼儿园收费很高,教育(保育)目标拔高越位,提前向幼儿施教小学的内容以突显办园成绩。对于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园行为,有些家长盲目青睐,错误地认为这样孩子就不会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了。第四,越是教学条件、教育资源好的学校,吸引所谓“优等生”就比较多,而这些“优等生”包括两类:一类是综合素质确实很高,学习成绩突出的;第二类是在家教、校外辅导上下的功夫比较多,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如果一个班级里这样的学生占多数,而择校的孩子又不属于这两类学生,那么这样的班级对孩子就会很不利。家长的本意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择校的结果却直接就把孩子放在跟其他人不同的起跑线上,使他从一开始就要面对不公平竞争,这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反而对其发展不利。

二、校外辅导跟风

有不少家长误解了“全面发展”,在课外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多多益善,认为孩子学的东西越多,发展就越全面。周末和寒暑假,孩子的时间也被安排得满满的。此处特别要提到参加艺术类培训并经常参加文艺演出的孩子。有些组织者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应,极尽所能地制造舞台效果,灯光刺眼闪烁,音响震耳欲聋。这样的舞台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多有不利。但是,很多家长对其中的利弊认识不充分,认为这样可以展现孩子的才艺,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但这一理念、目标的提出,旨在让我们的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并非要让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专,个个成为全才,那是不现实的。“全面发展”可以朴实、通俗地理解为:要使学生身、心都健康,德、智齐发展;不但重视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会成为书呆子,出了学校门就能成为有用之才!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实现这一目标,肯定会根据需要对旧有课程和教材进行革新、改进,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中也包括家庭、社会教育)渗透、体现这一理念和追求。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不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在原有课程、原有学习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另外再多加几门课程或一些其他内容(包括一些课外辅导)就算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了。这种做法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至少对于全面发展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简单化的。

盲目的校外辅导跟风,给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增加了负担和压力,还会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建立在为学生减负减压基础上的,如果不但不能给学生减负减压,反而还要增负加压,导致学生厌学、拒学,那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呼吁与建议

在此,笔者呼吁广大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千万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跟风。要秉持务实、理智、科学的态度和精神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不增加过多家庭负担,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的情况下,可以合理选择课外辅导活动,也可以为孩子选择并利用相对优越的教育资源。但家长一定要“明智地选”而不是“盲目地跟”:一要看是否真的对孩子有利;二要看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客观实际,切忌因为遇到“潮流”就慌不择路。盼望子女成才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虽然对于如何才能使孩子成才并无定论,成功也无法复制,但是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篇3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课堂参与活动少,积极性较差。经过实践,笔者发现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按当初已经分好的小组进行自行分工,做好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等工作后,再来回答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案例的浓厚兴趣,无论上网还是翻阅书面资料,小组内部的讨论,还是最终的问题解答阐述,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知识,这些知识远比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的同时,笔者也在不断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在运用于中职会计教学的注意事项和利弊得失。

一、案例讨论时,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以往的教学,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时,总会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其实,这就像说“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而不能“像香蕉”一样,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教育出学生不能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产品,这个和那个没有差别,整齐划一,如果是这样,那真是教育的悲哀。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案例教学,起始于案例与问题,也收获于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其质疑,教师应表扬学生的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的精神。

皮亚杰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活动

案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占去了课上时间的很大比例,他们查资料、整理、讨论、争辩、求证等。教师虽是课堂的导演,但他的位置退到了学生的后面,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协助者、旁听者、观察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欣赏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很重要。

三、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虽有很多优点,根据笔者的实践与观察,多数学生也比较喜欢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不能代替讲授教学,它本身有着应用的局限。

传统的讲授法有其存在的价值,对它不能一棍子打死。有许多知识通过讲授可以高效率地学习。有些学生对案例讨论的最初反应是:“为什么你不直接告诉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只要你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就可以做下笔记并学习到这些知识点。”确实有些知识是能够通过很好地整理编写的,因此任何课程教学都不是单单采用案例教学就可完成的。即使是对案例教学十分欣赏的教师也会讲解某些材料并布置相关的阅读资料,如果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传授具体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的话。

当所要学的东西是一种个性化的、不能明确表达的知识的时候,案例教学可能会失效。这时,教师不能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学生不得不独自与自身的洞察力的限制作斗争,并尝试从他们自身的经验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

案例教学通常要求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双方投入才能够达到学习的效果,没有投入就不可能学到知识,学生常常会发现他们自己的想法在与别人讨论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正是学习进步的标志。

案例教学法有时会使一些学生望而生畏,他们很难习惯主动思考并参与全班讨论,因而更喜欢恢复到传统的被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实际上,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环节。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讲授的问题。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式的、启发式的,而不是灌注式的、填鸭式的。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课堂教学最好是把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篇4

教学后记,是指课后对实施教案过程所进行的反思,是对实施教学方案小结的教学笔记。它主要是把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写在教案后边或旁边,也可用另外的纸写成教学随笔,教学随感录,附在教案的后面。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教案,成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参考。这是师范生一开始从教就应重视的工作,就需要培养和训练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备课是教学的设计和准备;上课是教案的实施和体现;后记则是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经验分析则会带来重大的收获。” 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行动能力和教案等方面及时做出分析总结,就能了解教学中的得失利弊及缘由,便于吸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调整和弥补工作中的过失和不足。许多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这与善于不断及时做课后分析总结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环节,不重视写教学后记,课完就完。其实写教学后记好处很多,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般说,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后记就是积累最好的方法。教学后记把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很快就会遗忘。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记下来,加以分析研究,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心中有数,失误或不当就能避免。从而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也促使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后记能为教学研究积累资料,是我们个人教学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写教学后记,可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经过系统整理,就会是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将会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实践。而写教学后记就会为我们搞教学研究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同时,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老师,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教案、习题选、试卷、辅导资料、作业练习、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组成部分的后记,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好教学后记,这对现在成长,将来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练笔,是我们练笔的好形式。老师整天忙于各课、改作业,对练笔之类往往无暇顾及,写教学后记则是最好的练笔。教师不练笔,久而久之,文思就会枯竭,作文章时,便不能表情达意。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练好笔是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写教学后记来促使练笔,则是一种好方法。内容丰富,不拘形式,有话可写,得失体会,杂感随笔,均可信手写来。

一、教学后记的内容

教学后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有关教学的什么都可录,什么都可记,什么都可写。对于师范生来说,大致可从自我感觉、学生信息反馈、评课意见三个方面的内容着手,分析记录总结以帮助我们写好教学后记。

1.自我感受

自我感受主要是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些内容,及时把每一堂课最主要的得失回顾记下来,以便抓住主要的经验教训,概括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诸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的是否客观,重点难点是否抓准,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合适,预习、自学:复习、提纲、导语、结束语、板书等设计是否恰当,以及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的应变,教学的效果等方面的感受都是记录分析总结的范围。

2.学生信息反馈

主要指学生的表情变化,是否专注,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和谐,师生情感交流是否融洽正常,学生发言是否积极,教学效果是否满意。一般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言,反之则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紧皱眉头,气氛沉闷。学生的这些信息反馈,课后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还要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的情况,学生是否能按预定的要求,在知识技能诸方面获益,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目的是否达到等等,都是了解分析记录总结的范畴。

3.评课意见

主要是倾听听课老师、指导老师以及听课的学生的意见,及时地把他们的意见记录下来,根据他们的意见,帮助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除上述三方面外,要记的内容还很多,特别是教学中的点滴之见,即除教学共性以外的属于个人独到的见解,个人水平发挥的个性的东西更要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丰富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无论大小,都应整理记

录下来,以便今后改进、弥补;学生中的闪光点,也是记录的重要内容,如课堂上学生的问题、答题及课后作业练习,都可能会有不少独特的见解,特别的做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做分析整理,将会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思路,改进教学。这些也都是教学后记应记录分析整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后记内容的来源途径

教学后记的内容,来源途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自我回溯、反思作出分析

执教者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情况,能力及成败的感受,体验最敏感,最真切,最深刻,每次教学都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每次课后,都有必要坐下来仔细地追忆,体会和分析,这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主要途径。

2.广泛收集意见,加以分析整理

指导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对象、教学实际又非常了解,他们最容易发现问题。他们的意见具体,针对性、指导性强,会给我们很多启发,使我们获得教益。同事同学看问题也比较客观、实际,容易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评价分析同伴的教学,这会更亲切,更易消化吸收。所以他们的意见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广泛吸取,认真分析整理总结。

篇5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外辅导 利弊 改进措施

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社会现象,英语课外辅导班是小学生参加人数最多的辅导班之一。为了了解相关情况,本研究针对安阳市区部分小学生、家长和任课老师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表一 教师背景

表二 教师工作

表一表明:女性教师数量占88%,男性教师比重较低。考虑到男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面影响”,应该适当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大多数老师在45岁之下,说明英语教师队伍年轻,充满活力;但是教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英语任课教师并非专业出身,甚至连基本的语音语调都不达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也很欠缺。所以,教师个人还要加强各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应教能力,这也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在很多班级都是60人以上的大教学班,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这是家长给孩子在校外报辅导班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二表明:小学英语教师在平衡职业和家庭方面有一定的困惑,上课次数太多不利于备课和课下对学生作业的梳理,不利于反思教学。

从以上两个表格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教师的客观实际情况是学生报课外辅导班的重要因素。

表三 对学生的调查

表四 对家长的调查

表三表明:很多学生参加英语培训班或请私人教师,且大多数参加培训的孩子觉得辅导班的课程比学校的程度深;学校教材应该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表四表明:很多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放在孩子身上,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多数孩子去英语培训班是因为家长的意愿。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学校的师资现实情况出发,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期待出发,在学校外报英语补习班是现实的选择。

二、小学生课外英语辅导的优点和弊端

1.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优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进行英语课外辅导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在师资力量得到保证的条件下,对于课堂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而言,其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辅导;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而言,根据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理解水平进行相应的“补差”。

校外英语辅导一般实行小班制授课,人数少的一个班级有五、六个人,大的班级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人,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得到老师的精心照料,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同时,英语课外辅导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方法比起学校课堂教学来比较灵活,可以在学生间进行游戏、竞赛等活动,这些是在学校的大班教学课堂上没法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

拥有相对优势的师资力量,英语辅导机构的教师一般都经过办学管理人员的审查和试讲才能来培训班授课,其中专职教师一般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而兼职的一般是英语专业专科或本科的学生,还有部分为大学英语教师,这些教师的专业性较强,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学生在英语辅导班学习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英语水平测试,辅导机构会把英语程度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班中,以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同时,有些相对而言比较品牌的英语辅导机构配有相应的等级测试,学生和家长可以对辅导学习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2.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弊端

自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提倡“轻负优质”的教学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学校的负担轻了。但面对激烈的小升初竞争,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英语课外辅导”上,随着孩子年龄和学龄的增加,参加辅导班的频率和时间增大,辅导机构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正规的辅导机构教师程度还算合乎标准,但是一些小的、还在成长中的英语辅导机构中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专业英语教师少。同时,因为受利益的驱动,有些补习机构对师资把控不严,从而导致教学的非科学化,使部分孩子误入歧途,打击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外英语辅导机构中所学的知识往往比课本内容更深入、更超前,导致部分学生在学校不再重视英语学习,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课外辅导可能造成机会的不均等,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会比家庭条件贫困的子女享受更好的课外教育;如果学生自身对英语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学生是被家长强迫参加课外辅导的,而课外辅导班所提供的教学服务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机构选择不当,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英语课外辅导班巨大的费用支出让收入水平较低的家长倍感压力。

三、相应改进措施

1.家长和学生应该对课外英语补习有客观的看法。在当下大多数地区学习英语的环境下,英语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没有什么其他捷径可言。所以,家长一定要清楚认识到:并不是在英语课外辅导班投入的金钱或时间越多,英语成绩就一定好;不要对所谓的英语“速成班”有很高的期望;全英外教也许并不如教法得当的双语教学效果好,等等。总之,对于英语初级阶段学者而言,兴趣和信心最为重要。

2.课外英语辅导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民办非学历教育是对正规教育系统的一种补充,辅导机构的自身发展取决于自身能否不断创新、进取,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同时,这些机构应该任人唯贤,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是发展王道。

3.规范英语辅导机构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非英语为母语国家发展课外辅导机构的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英语课外辅导机构的任课老师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与道德修养。

总之,学校课堂英语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英语教学手段,课外英语教学辅导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对学校教学的补充,在现有学习环境下,协调好课上教学与课外辅导的相互关系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有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炳照.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杨韶华.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利与弊[J].小学青年教师,2005(6).

[4]彭梅.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J].外语界,2003(3).

[5]刘志亮.对小学开设英语课现状的探索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6]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1):56-59.

[7]石涛阳.家庭背景对上海市基础英语教育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6

【关键词】数控加工 多媒体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70-02

数控加工是一门集思维、操作于一体的课程,包含大量的命令及相关知识,是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包含数控加工命令、工艺及刀具、机械设备等,学好这门课程,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发展。但其中很多知识用语言描述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对于现在的中职生来说掌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

传统的学科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展开教学,在形式上略显单一枯燥。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凭借课本有限的语言及图形展开空间和实际的想象,想象出刀具和工件的运动、切削过程,这对刚接触机械加工且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常感到非常吃力。

多媒体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我也在不断地探索多媒体对《数控加工》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式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是我们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最终目的。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医学研究证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知识能够记住大约占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够记忆的大约占25%,而当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时,能够记忆的大约占65%。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获取知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实践证明,在数控加工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传统教学手段得到质的飞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适时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师语言、黑板、挂图、模型等)比较单调,信息量少且无法演示微观、动态的内容。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单调,很难与实际建立联系。在《数控加工》开篇课程,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加工录像的演示,加以生动的讲解,从感观上激发出他们的探索兴趣,再辅以适当的讨论,比较一下与普通设备相比的加工优势,和自己心目中数控加工的特点。这样比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要好的多,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课堂教学气氛也十分活跃。在进行工艺分析时,我常把走刀过程制作成动画,通过颜色来区分工艺的不同过程,声画并茂的场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将知识形象化,把比较单调的理论教学变得十分有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动画的应用能够增强理解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在数控加工课程中,学生对工艺分析以及命令的应用常常是不知所以,总是难以与实际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有时虽然经过生产实习,但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知识和学生这两个主体有机地融合成一体。而多媒体视频动画的介入,能解决学生对数控加工模糊的概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插入相应的视频和动画,视频动画的内容包括刀具的形状、种类,刀具的不同运动轨迹、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位置关系,每一次刀具运动后所完成的工件加工情况,机床和刀具、工件的相对运动(相对位置)等。也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清晰地看到被剖切和透明设计了的工件总体结构以及每个零件的运动状态,这样,降低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提升和扩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回放进行讲解,展示具体动作,使接受能力较薄弱的学生易于理解,确保重点环节教学质量。在讲解G00、G01、G02、G03等命令时制做刀具轨迹,通过语言描述和动画演示,能使学生对这些命令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

四 分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节省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多媒体在数控加工课程中的另一大作用是在分析实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的先后顺序给予学生直观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尤其是对于新知识的应用分析上,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分析思路,不知道分析的入手点和步骤。如在零件的加工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工序分析上,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动态特性,将零件从毛坯到成形按先后工序呈现,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零件的加工步骤和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每一步所完成的工序,为分析提供思路,解决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对于复合循环的走刀路线和特点,学生很难理解,但又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用动画进行演示,分步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对于这个动作的每一过程,了然于胸,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用板书在黑板上讲解,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有些问题还很难用语言描述,而且效果不如多媒体教学好。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但在应用中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其他教学手段,才能

更好地传授知识。

参考文献

[1]邓淑凤等.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须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3)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师 空中交通管制 有效性 最近发展区 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

1.引言

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管制作为民航飞行安全的主要保障单位之一,所承担的安全压力也在与日俱增,院校培训是管制员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管制学员获取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方式。作为提供管制员基础培训的院校,应当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空中交通管制教学的特殊性,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全面提高我国民航管制员的基本素质,提高中国民航空管系统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对管制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有效性,英语中可以用effectiveness、validity、efficacy、efficiency等词语来表示有效性,本文主要取effectiveness之意来表示有效性,即产出对需求的吻合程度。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性与需求紧密相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有效性的观点取决于价值观,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主体有不同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教学有效性的丰富内涵。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研究受教育对象特点及其需求,根据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从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教学要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也就是现在说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价值观的目标,这三者缺一不可。掌握知识是获得能力和形成情感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的桥梁;能力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学习知识的结果和目标。只有这三个层次的目标都达到了,才算是有效的教学。

3. 空中交通管制教学的特殊性

空中交通管制职业的特殊性管制决定了空管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覆盖面广。由于管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实施管制时,必须熟练掌握气象、领航、飞机性能以及空管等十多门航空理论知识。二是知识的应用性强。管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管制中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管制过程中进行应用,高分低能的学生无法适应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因此在管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是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强。管制员在实际管制工作中解决飞行冲突时,要综合各种所学的航空理论知识,在短时间内制定冲突的调配方案。有时一个飞行冲突有多个解决方法,而且空中交通状况瞬息万变,这就要求管制员瞬间判断各种调配方案的利弊,选择最佳调配方法。

4.目前管制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管制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弊端,首先教师在只教授管制理论知识时,往往只注重告诉学生管制规定是什么,而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管制规定,这就造成了在我国民航一线管制员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人只知道管制规定是什么和怎么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管制规定的实质是什么。近来出现了多起因严重偏离管制规章而造成的管制责任事故,均属于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握其内容及相关理论依据,以此的任何“冒险”与“尝试”均会给空中交通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其次,管制的基础培训与实际管制工作的脱节。目前从院校毕业的管制学院进入管制工作岗位后,往往感觉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直接应用,对管制没有任何的直观认识,一切要从头学起。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在管制理论教学和模拟机训练中,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管制规定,将管制规定与实际的管制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由于我国目前的空域结构、航路结构以及管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了在实际的管制工作中,管制员有时无法将管制规定直接进行应用。三是航空理论知识的关联性不够。管制学员在理论学习阶段将系统学习诸如领航、飞行原理、性能等与空管有关的航空理论知识,但是各类航空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的孤立性,以至于学生进入管制工作岗位后,却无法将所学的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主要表现在新管制员在指挥过程中,不了解飞行员的操作及飞机的飞行性能,所提供的指挥有时会给飞行员带来很大的操作难度,如在指挥过程中管制员将增大下降率和减速指令一起发给飞行员,造成飞行员的操作困难,最终导致的结果将会恶化飞行和管制的关系,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

5.提高空管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5.1转变的教师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强烈的时间效率观念,不注意通过教学双边活动的优化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时间量,不去反思怎样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是一味强调增加学习时间和刻苦用功的重要性,从而使许多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内部控制点、高效能感的教师有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他们较少评价学生,提出更多的开放式、更高思维层次的问题,少提问已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注重以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外部控制点的、低效能感的教师,由于他们对自主性价值认识不足,强调背诵讲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背诵式的参与[2]。例如在讲解目视飞行最低安全高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下问题:①目视飞行时为什么飞机要与障碍物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隔;②随着目视飞行飞机的速度增加,飞机距离障碍物的最低安全高度应该有何变化(逐渐提高);③飞机在机场区域内与在航线上目视飞行时,为什么最低安全高度会有所区别(因为通常机场区域内,净空条件良好,没有高大的障碍物,而航线上则不同);④为什么会有平原与山区的区别(因为障碍物的高度不同)。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之后,自然就能理解目视飞行的诸多最低安全高度。而且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学生不是在单纯的背诵,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形成对知识点的记忆。

5.2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所教授知识进行合理划分,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学习管制理论时,分清所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知道管制规定的同时,深入理解规定的原因是什么,最终落脚在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管制工作中怎样进行应用上。例如在讲授程序管制条件下,进近与区调的协调环节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区域与进近之间的协调规定是什么:进近与区域之间要提前5分钟进行协调。其次应使学生明确在提前5分钟进行协调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提前5分钟进行管制协调: 图1管制协调示意图

因为在管制工作中,在交接点附近的航空器存在着频繁的上升和下降高度,造成航空器危险接近的机会最大,因此在移交飞机之前必须将所移交的飞机的动态告知对方,提前量规定为5分钟是最晚时机为5分钟。进近与区调在移交飞机时,各自在A前5分钟进行协调,两机之间的间隔仍有10分钟,如果存在飞行冲突,双方可立即协商解决,如CES5325飞机当时高度为6000米下降3600米,而CCA1333飞机高度正在从3000米上升4500米,则双方管制员可在飞行冲突发生之前将冲突进行有效的处理。第三应使学生明白怎样进行管制协调。例如进近管制与区调协调CCA1333飞机的动态时,应告知区调管制员CCA1333将在什么高度,哪个点以及什么时间进行管制移交,同时应说明目前CCA1333的动态如何,是保持高度还是处于上升过程中。因此协调用语应为:区调,进近,CCA1333目前高度3000米上升指令高度4500米,预计A台05分。

5.3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实施“关联式”教学

管制专业的教学与其他传统理论的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各种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强,管制员在进行管制指挥时,将不仅仅使用到管制的理论知识,有时将同时涉及气象、飞行性能、飞行原理等相关的知识。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将系统地学习各类航空知识,而所有的航空理论知识都是为以后的管制工作服务的。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管制的直观认识,无法认识到所学的各类航空理论知识在实际管制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着“我学习这些知识今后有用吗?”的思想。因此,在进行管制理论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力。例如在程序管制理论教学中,以武汉模拟机场为例,在讲解进近的飞机向塔台移交时机时,不要简单的告诉学生,飞机过起始进近定位点(IAF)就应该移交给塔台管制[3]。这里将涉及到飞行程序设计、飞行原理、机组操作以及管制规定等相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养成在分析管制中所遇到的问题时,自觉地将所学的其他航空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综合地应用,为今后的管制工作打下基础。

5.4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递进式”教学

在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N.C.维果茨基(1896—1934)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的研究。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发展水平。如学员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模拟机训练是空中交通管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员进行模拟机训练时。模拟训练到底应该练习什么,这是每一位管制教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学员往往在进行模拟机训练时,将目标简单的停留在会做某一个练习上,而没有认识到从一个练习中,应该提炼出的管制经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模拟机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管制意识和在管制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应简单的停留在将某一个练习做好的层面上。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特殊性,管制场景瞬息万变,管制教员不可能将管制工作中每一种飞行冲突的解决方法教给学生,因此教员在指导模拟机训练时,应该通过一个典型的冲突,引导学生理解此种飞行冲突的实质,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灵活变通地进行处理。

在维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落后的,学习依赖于发展,但是发展并不依赖于学习。有效的教学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

6.结论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唐卫贞 付令 程序管制培训在管制员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分析.[J].包钢科技 2006年4期

[2]邹晓燕,林炎琴,王文芳.维果茨基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影响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0期

[3]陈亚青.程序管制[M]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出版,1999(6)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等教育;利弊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普遍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高校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多媒体教学能利用通过计算机将丰富的图形、像、声音、语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协同作用,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可形成网状结构,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同时提供给许多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提供多种讲授方法和讲授顺序,甚至可让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学习路径来达到相同的学习结果,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同时可以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在在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仅管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保让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高校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缺点:

(一)多媒体教学虽然在目前的教学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一些常规的科目教学如本科基础课程统计学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板书教学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在统计学教学中一些公式和题目的推导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演示比在计算机上更形象生动,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掌握。

(二)有些老师盲目地引进很多的课件,却忽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原则。一个成功的教学课件的制作应该是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因此,每个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非常强烈的凝聚着制作课件的教师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课件的选择、使用应该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原则。而现实情况是,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量的一线上课任务,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准备时间,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粗糙的复制和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匆忙应对,上课效果不佳。

(三)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美观的效果,在课件中设计了过多的或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或图片,这对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一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表,导致喧宾夺主,使得学生把更多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的音画内容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同时有些年轻老师在课件中增加了大量的卡通、音效和动画,在课堂上经常会博得学生的阵阵欢笑,但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过多杂乱和快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容易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和难点,难以消化吸收知识,掌握不了真正要掌握的东西。

三、完善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和学科的特点编制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教学对象特色,表现特定教学内容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即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具体学科的特点。例如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文理生兼收的大学,它的招生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文科生源生。相对于学理工科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定量分析等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弱些,但是他们在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却比较强,尤其是社会实践和创业能力较强。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结合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的特点设计浅显易懂、明了清楚的课件供他们学习和使用,并增加最新的社会动态前沿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应遵循正确的指导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从效果、效益、科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注重科学性、交互性、效益性和艺术性的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是指开发的课件在内容上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设计的图形、模型、动画不能因为追求生动、简洁、美观而不顾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因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既连续又有层次的上升过程,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固定的特点和层次。其次,多媒体课件应该具有一定的交互性,通过设计友好的对话窗口,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或不同的学习层次,从而使学生能真正自主地控制学习进程,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帮助。通过设计交互按钮,使教学课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真正实现人机对话,从而提高教学课件的

(三)采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补充,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更高效地提高学习能力。采用多媒体时不能绝对地排斥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认为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使用其他教具就显得“老套”,在一些课程内容简单、教学方式单一的问答模式下,使用小黑板直接将内容展示出来更为简单、省时、节约教育成本;当增加学生讨论的机会和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学就非常恰当。总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教学科学的定位是“辅助”方式

多媒体教学科学的定位是“辅助”方式,是手段,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全然不顾及学生主体性及学生差异,上课的思路、步骤、讲课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揽,教师成了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实际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结合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工作。

四、总结

多媒体教学有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的视听效果,高效、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课件等特点,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这些新颖的教学特点符合高校及广大学生者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在短暂的时间内发展和应用之迅速令人瞩目。虽然在具体应用中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和实践,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合理有机地发展规划,科学地对其进行监管,从建设、管理、应用、技术和学习等全面对其进行长效改进和效果提高,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和作用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会起到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课程;课课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5

“课课练”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有针对性、有目的、简易性地进行一定的量与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新课程下的“课课练”不应是一种强制性的课业负担,而是学生愉快性、接受性的健身策略。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一线教师精心设计、全面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提炼、优化出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课课练”学练方法,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增长。

一、细化计划

课课练要围绕水平目标,精细设计单元学练计划和课时计划,既要大处着眼,进行整体设计,确保课课练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又要细处着手,进行精细设计练习的量与强度。既要坚持不懈,又要有计划地推进,更要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开展。

二、简化内容

课课练内容设计要“切”准练习目标,把握好练习的“度”,容度要适当,强度要适量,难度要适中,梯度要适合、要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力求“少而精”,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的学练内容。如春季可安排速度、速度-力量练习;夏季多安排速度、灵敏和柔韧性的训练;秋季可安排力量、力量耐力练习;冬季可安排耐力素质的训练;课课练要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特点,优先发展该部分的素质。如12—15岁左右发展快速--力量效果最好;10—13岁发展速度;13—14岁灵敏素质的提高最为显著;耐力素质12-15岁较宜采用有氧耐力训练,力求在最有限的学练时间,收到最大化的学练效果。

三、强化管理

课课练活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就要严格根据策划方案、内容,制定科学严谨的组织、管理措施。要充分关注班级人数,干扰因素等实际,应明确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练多久,哪些环节容易出现组织混乱,出现安全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场地、器材,怎样用,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从严、从细进行慎重审核和反复斟酌,强化设计的弹性化操作,提高练习的动态生成,使练习过程紧凑、安全、高效。

四、优化组合

课课练的优化要求教师应针对各练习内容适用范围、利弊等,优化组合,精心设计最具针对性的练习方案,循序渐进、阶梯式推进个人练习、小组、集体练习。如耐力练习与球类练习的组合,既增强课课练的乐趣性,更有效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快速跑与短跳组合,对速度的发展是有益的;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组合,可以有效地发展力量和速度素质等。力量与柔韧组合,对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既能达到力量和柔韧同时增长,又能保证关节灵活性的稳固。

五、详化处方

学生性别、能力、体质、素质水平的差异性要求课课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体现多样性,教师应为学生、小组量体裁衣式制定“课课练”处方,为学生详细列出练习的名称、器材、量、强度、间歇时间、注意事项等,甚至于为学生列出一周、一个月的练习内容。指导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获得最佳化的“课课练”锻炼效果。如有的胖墩学生可以设计诸如持续跑、间歇跑、接力跑、球类练习等多套活动处方,既帮助其减肥,更有效发展素质。

六、变化方法

由于学生兴趣的多变性、分散性,同方法或手段连续进行多次后,对学生的刺激就会逐渐减弱,学生的活动热情就会降低。教师要善于借鉴、引用、开发出同一项目的其他类似活动方法与手段,丰富活动方法和形式,推动活动更上一层楼。如布置耐力素质“课课练”时,可进行持续跑、间歇跑、穿插跑、追逐跑、接力跑等方法外,还可变换布置 4~ 6分钟跳绳等,不断注意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最简单的折返跑,可结合图形法跑或运球。利用篮球场上图形进行运球(篮球、足球)的练习。小长方形(半场)、大长方形(全场)、梯形,在中圈的螺旋形接反螺旋形运球、S形运球、三角形运球,通过变换活动的路线调动学生参加热情。

七、趣化过程

要让课课练活动的有限时空既有效锻炼身体,又有快乐体验,更有活动情趣,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巧妙地把课课练融合在教材中、游戏中,要善于根据课的内容有渗透着练、集中式练、选择性练相结合。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优化、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使活动简单易行、生动活泼、饶有兴趣。教师要善于拓展性地多采用游戏、比赛形式、男女合组形式、小组对抗形式;通过变换练习时间、练习的环境,练习的路线,改变跑的方向、改变跑的对象等提供娱乐性、场景性的活动环境使艰苦的素质锻炼历程中充满新鲜感。如让学生分组沿行进路线上进行如蛇形跑+直线跑+五角星跑+直线跑或“8”字形跑+直线跑+跳绳跑+直线跑等各种形式的组合跑练习,有效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提高练习情绪,较好的完成任务。

八、严化负荷

负荷的设计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别、差距。注重设计的层次性、针对性,既要适当、更要适度,要从整体着眼科学掌控量与强度比例。在单元计划时要把各课时的量和强度,按大、中、小的比例合理调配好,高低结合,动静交替,既要宏观把控,也细化每一节课负荷的波动次数,切勿出现负荷不足、过度。更要关注学生体质差距,分层施教,异步达标,让优生吃得饱,中间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较大强度与量的练习时,要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呼吸,汗量,脸色面部表情,声音,以及学生做练习时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适,严防学生因身体疲劳而发生运动损伤。为学生“课课练”的发展性与和谐性提供安全保障。

九、活化评价

课课练要长期、高效的进行,就必须进行科学化考核与灵活多元化的评价,通过指数法与进步幅度综合性的考评机制,注重学生个体的成绩水平和进度幅度的评价。使平时身体素质居于中下游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虽然绝对值肯定超不过所谓的“体尖”,但在提高幅度的相对值来说有可能达到“优秀”,让各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锻炼中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都得到能更多、更好的自我表现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满足和情感需要。如某女生立定跳远,学期初为1.56米,学期结束能跳到1.85米,说明她的”课课练”完成得很不错。

十、深化特色

体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与全体教师、学生一起全面、深入、积累、完善课课练的内容、方法、手段、量与强度、活动形式、考核与评价体系等,着力研究、开发出系列化、层次化、特色化的课课练校本教材,为学生的课课练提供充足化、精品化的校本资源。

参考文献:

[1]万立江.“课课练”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J] .中国学校体育, 2011(05)

[2]李京诚. 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J] .体育教学, 2011(04)

篇10

关键词:学校;家庭;高考;陪读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高考陪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少家长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不惜牺牲兴趣、爱好和事业,义无反顾地为孩子高考而陪读,尽力给孩子营造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争取考上一所满意的大学。针对这样的高考陪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从高中学生视角出发,谈谈高考陪读的利弊。

高考陪读之“利”

有媒体曾做过调查,在孩子已经高中毕业的家庭来中,有超过77%的陪读家庭认为陪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客观地说,陪读确实有“利”的方面。

第一,为搞好学习“助力”。因为有父母陪读,我们就不要在学校排队吃饭、洗澡、洗衣服,天天能按时吃饱吃好,按时休息好,省去了许多生活上的琐碎事务,节假日不用往返于家校之间,减少了坐车带来的疲劳,这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温习功课。同时,家长可以利用陪读机会,经常与学校、老师、家长交流探讨我们的学习,帮助我们有效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学历的家长来说,他们本来就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完全可以在陪读过程中和我们分享,让我们在父母身上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捷径。

第二,为家庭亲情“保温”。有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家庭的核心功能已逐渐由过去的生产功能转变为感情满足的功能。从这一点讲,陪读更大的意义在于家庭情感功能的实现和精神上的扶持。高中阶段的我们这些学生,大多数尚未成年,小小年纪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孤独感,也容易出现亲情的缺失,从而变得冷漠。在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如果有父母的陪伴,关注我们的情感变化,给予我们亲情上的支持,父母和我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难怪选择陪读并且认为应该陪读的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陪读最大的收获不是孩子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家庭中最珍贵的亲情在陪读中一直保持着应有的温度,并且绽放出幸福的火花。

第三,为健康成长“护航”。家长陪读不仅使我们能够吃好保证营养,睡好保证睡眠,而且家长和我们朝夕相处,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我们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行为举止,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掌舵护航,避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或者因一念之差,而偏离人生航向,甚至误入歧途。我的一个同学,是从外地通过择优考试考入我们学校的。高中前三个学期父母没有来陪读。后来,该同学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爬围墙到校外网吧上网,成绩一落千丈,由重点班退到了平行班,受到了学校的通报批评。得知这一消息,他母亲毅然留职停薪从第四学期开始来学校陪读。现在,该同学戒掉了网瘾,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直线上升。目前,我们学校高三年级被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有父母陪读。

第四,为教育公平“争位”。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好,优秀师资力量强,这在县乡或者相对落后地区是无法比的。比如在我们湖南,长沙市的“四大名校”和一些重点中学,其一流的教学条件和惊人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全省鹤立鸡群,吸引了全省各地的优秀师资和优秀学子。据在长沙“四大名校”读书的同学说,在他们学校,来自长沙以外县市的同学,占到了30%以上。我所在的学校也是省重点中学,我们班50个学生,外地学生就有20多个。随着学生的流动,催生了一支支壮观的陪读队伍。正是因为这样的陪读,让相对落后地方的学生在争取教育公平方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高考陪读之“弊”

正如所有事物一样,高考陪读也有两面性。我们在分析高考陪读的“利”的方面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弊”的方面。

第一,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一些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甚至可能发生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我的有父母陪读的同学说:“父母陪读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一种负担,这种特别的关爱就像强压在我们心上的一个沉甸甸的包袱。特别是父母嘴边常挂着‘我们能做的都为你做了,你怎么就不知道多用点功呢’,‘我们陪读这么久,你成绩还是老样子,陪读有何意义’之类的话,更给我带来沉重的压力,使我寝食难安。”

第二,影响了学生自立能力。中学生在学校寄宿很多事须自己做,能够很好地锻炼我们自主自立能力。如果父母陪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使我们少了一些历练,多了一些依赖性,不利于我们将来的独立生活,更不利于我们精神成长。据我观察,用功的学生不用管,不用功的学生越管越逆反;自立能力强的学生不用陪读,不自觉的孩子陪读也没用。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不仅会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负责的人,自立的人。让我们早些“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第三,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我身边的陪读都是父母校外租房陪读。由于没有了学校的约束,许多学生晚自习回家后,继续学习一到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结果造成学生夜间睡眠严重不足,白天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家长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之外再加码,千方百计让学生利用早、中、晚挤时间去完成,甚至请辅导老师额外增加补课,另外布置作业,加重了学生负担。此外,陪读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在家校往返途中,如果没有家长接送,这段时间就会失去监控。陪读带来的这些问题,打乱了学校作息时间,影响了教学计划的落实,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第四,加大了家庭经济压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一个人来陪读,意味着家里只有一个人在赚钱,只有一个经济来源。所以,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在职人员,家庭首先就要承担辞职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在陪读的这边,由此增加的费用也不低。可以说,陪读家庭一般要承受双重经济压力。就长沙城区的“四大名校”来说,光陪读房租就要三到五万元一年。我所在的学校处在城区边缘,房租费用一年也要两到三万元。一些同学来自湖南相对落后的地区,有的还是来自国家贫困县,这些陪读费用对他们的家庭无疑是有较大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