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授课的弊端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授课的弊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授课的弊端

篇1

关键词:设计管理;双平台;移动互联平台

1现状与问题

艺术学院2013年初次在本科三年级教学大纲中开设设计管理课程,课时为32/学期,作为一门全年级专业理论课,至今已教授了11级、12级两届学生,授课人数平均每届200人左右。基于教学大纲的修订,13年以后入校的本科生设计管理课程将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开设。

1.1设计专业学生的不足

(1)多数学生设计管理意识淡薄。本科单元式授课模式使得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与设计实践学习产生脱节,要么过分关注设计理论,要么执着在意软件技术,授课时发现,不少艺术设计本科高年级同学虽在分析某些设计现状中,能提出自己观点和想法,但是还无法整合系统地消化设计项目,实现创新落地,对团队分工、设计创业即使兴趣浓厚,但基于对设计管理相关信息知识的陌生,无法合理实践。

(2)以创意推动创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不足。无可否认,国内多数高等院校设计教育长期以包豪斯的基础理论马首是瞻,但设计专业课程中商业运营、资源管理等方面交叉学科内容的缺失,使得大学生难以应对当代多变形势、把握设计创业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创新观念被动、基础薄弱,导致创新力无法与创业率形成正比。

1.2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

(1)全年级统一授课,师生实际交流不够。国内外许多高校设计管理课程设置为小班授课,以项目为实体,双向式交流,实践课程内容。但是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目前设计管理课程仍是以讲授学科理论为主,单向式开展教学,以一对百,每次授课时间分散且短,师生实际交流效果较差,使得相关知识和信息都只能表面传达,即使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课程中普遍学习状态呈现出被动。

(2)课时较短,课程无法延展、消化。根据已完成的课程安排来看,32课时被分配为每周两天下午的两节课,跨8周完成。但是设计管理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交叉性强,且无法像其他高校那样与实际项目结合授课,因此学生课后普遍反映“似乎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断断续续,知识点多,节奏太快,不少部分难以消化理解,理论应用性转换较难等等问题。

1.3交叉教学现状

设计管理课程中包括管理学等部分知识内容,但目前本校艺术学院设计管理课程少有跨学院交流机会,或是跨学科授课安排。学院之间师生交流较少,课程内外资源共享不多。不仅课堂上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感受陌生,课后也无法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补充学习、扩充知识,常常半途而废。对比国内开设相关学科课程的高校,本校“设计管理”课程创新及发展较缓。与现状需求存在矛盾、课程大纲有待成熟、教学形式较为简单、以及可鉴授课范本稀少等问题,突显教学改革课题刻不容缓。

2本科阶段开设“设计管理”专业理论课的必要性

调研发现基于设计管理知识交叉性强、实践变化多等特点,国内外不同院校课程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层次分明。作为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管理在本科阶段开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社会需求,设计管理理论基于实践经验,这对大学生项目创新、管理创业具有促进意义。当下国家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以“中国创造”为动力引导新经济模式的变革。作为一门交叉课程,“设计管理”不仅教授设计项目流程程序,还对如何持续整合资源、进行长远更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普及,可为大学生有效创新、合理创业提供一定现实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投入设计创新、文化创业的建设中去。

(3)立足于学生实际,设计管理课内容全面,可为大学生提供层次多样的设计知识储备,为实现从“作业”转换为“成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知识点不仅能培养大学生切实可行地解决设计项目,更关注对其团队建设、项目开发、任务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宏观角度,整合化解日常本科单个课程乃至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部分问题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立足于学科建设,独具特色的设计管理课,既可为本科设计课程开启一扇窗,也可在学科之间架起多座桥。鉴于“设计”与“管理”专业之间复杂多变的理论结构体系,设计管理对于侧重设计的同学而言是深化管理意识的尝试,而对于侧重管理的同学则是探讨设计创新的平台。学科间优化合作,才可实现更具发展力的特色教育。

3设计管理课的“双平台”教学改革

如今,国内设计管理短期进修教育与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硕士到博士)教育体系较为成熟,基于研究生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较丰富,教学效果好,但在基础较薄弱的本科阶段,设计管理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授课模式较滞后;授课内容偏向品牌设计且较少触及多学科;照搬国外教育经验,较少从实际出发设计课程;授课形式结合移动互联的案例较少等等。本文重在研究本校艺术设计本科阶段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管理”的内容设计及授课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相关学科或课程教学方案,寻求更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方式。归纳整合,改革初探,作者设想到结合移动互联平台,打造“双平台”教学法——“公共理论交流平台”与“线上团队项目平台”,实现设计管理课程“课前课后×线上线下”交叉性授课管理。

3.1“课前课后”——横向扩展课程内容、拓展授课形式、打破时空局限

(1)课前扩展课程内容,课后巩固学习热情。在授课时发现多数学生理解“设计管理”流于字面,认为是枯燥的理论讲解,提前产生抗拒。而“双平台”可在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课程、课后复习巩固基础的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组团设计的平台,打破学生对课程的误会,紧密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2)课前拓展授课形式,课后丰富辅导方式。目前年级授课方式单向、单一,是设计管理课程开展的最大问题。作者认为,利用学生生活中最常触及的移动网络媒体来改良教学形式、创新辅导方法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公共理论交流平台”与“线上团队项目平台”从两个不同角度切入,联系课上,贯穿课下,定能带来授课方法的革新。

(3)课前打破时空局限,课后可跨专业、跨年级互动。目前设计管理课程以年级统一授课的形式开设,这对于平时小班上单元课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跨专业交流的机会,但是在授课时发现,学生并不关注这个机会。专业理论课程虽有时空限定,但是作者仍希望“设计管理”的作用能突破时空,结合“双平台”教学,使得学科课程能跳脱书本,真正实现跨专业、跨年级的传播互动。

3.2“线上线下”——纵向更新信息资讯、深化交流辅导、延长教学时效

(1)线上更新信息资讯,线下引导主动学习设计管理课程中,以案例代入理论授课,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可目前课时紧张,许多案例讲解被压缩。建立“公共理论交流平台”可以将许多无法课上讲解剖析的案例补充上线,并且实时更新设计信息,这样有利于带动线下学生自主独立地强化课程知识。

(2)线上增加交流机会,线下保持状态连贯为解决专业理论大课单向授课的弊端,“双平台”——“公共理论交流平台”与“线上团队项目平台”皆可为师生提供多形式的交流,“公共理论交流平台”可实现资讯互联、留言互动,“线上团队项目平台”以团队、课题项目、比赛等作为纽带串起师生,使得设计管理相关知识持续影响学生创作实践,有助于学生保持良性设计状态。

(3)线上延展教学实践,线下延续教学效果例如,国外设计管理本科教育重视应用性课程与实习,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设计项目,但本校设计管理课偏重学科普及,现有课程定位与安排不利于开展课上实践。通过“线上团队项目平台”的搭建,从设计具体问题探讨学习,化解线下理论与实践无法兼得的矛盾。叶圣陶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者初谈本校艺术学院本科“设计管理”专业理论课“双平台”教学法改革设想,相信贯穿课前课后,跨越线上线下,便可实现互通启发、持续互勉。

参考文献

[1]陆玥屹.英国高等院校设计管理专业设计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5

[2]张立巍.日本设计管理教育方法探索及启示[J].装饰,2012.3

[3]叶召友钟夏杜宏忠.对国内高校设计管理教育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2

篇2

[关键词]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教育;混合式教学

2020年初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由于口腔门诊诊疗情况特殊,需要长时间医患近距离接触,口腔涡轮手机等专业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及气溶胶,常用的防护措施不足以有效地阻止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若患者隐瞒病情或者潜伏期患者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到口腔科门诊进行治疗操作,将导致特殊公共卫生事件蔓延,所以口腔科成为特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高危学科[1]。中南大学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尤其是临床见习线上带教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最好的教学效果,口腔教研室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针对口腔科学教学特殊性,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学习监督管理三个主要过程着手,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保障本学期口腔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网络时代的进步,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将会成为主流,本文将口腔科学线上教学过程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医学历史与理论知识点的融合

本次线上理论课教学以医学史为切入点,挖掘医学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比如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暴发的鼠疫夺去了6万多人生命。对于那次的鼠疫,伍连德深入一线疫区,亲自诊查病患,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推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他驳斥外国专家的偏见同时发明了加厚口罩,解剖患者遗体,开展细菌培养试验,锁定鼠疫杆菌,进而发现了通过呼吸和唾液的渠道传播,通过游说铁路部门的当地官员,借调来1300节火车车皮隔离患者和正常人,切断疫情蔓延的途径;通过焚烧疫尸,彻底扑灭传染源……科学的抗击疫情理念使年轻的伍连德初露锋芒[3]。还有俄罗斯骨科医生伊里扎罗夫,他治疗了大量骨折不愈合的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会有骨断端愈合后缩短的弊端。但是在一次骨折不愈合病例治疗中,他的治疗团队使用了一种外固定加压促进断端愈合支架,他的助手想增加骨折端的压力,使骨断面接触更好,调紧了外固定支架上螺丝,但是把调整螺丝的旋转方向搞错了,骨折断端非但没有贴紧,反而更加分开了。后期X片显示,分开的骨折断端之间却显示有新生骨痂形成,伊里扎罗夫没有放过这一“反常”现象,对这一“失败”手术进行了严密观察和科学思考,并利用动物进行了后续截骨牵引成骨的相关研究,最终发现了“牵张成骨”技术[4],最终使其在骨科和口腔外科大放异彩。融合医学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从重复乏味的知识点背诵中解脱出来,摄取更充裕的医学历史同时寓教于乐。同时,通过深入探索医学历史,学习医学史不断完善的发展道路,我们适当地启迪学生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探索医学的创新思维。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授

教师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输入和渗透,且输入和渗透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5]。既往医学人文精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把医学生誓词强加给学生,学生可能劳而无功,并不能身临其境。目前,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研究中确有偏离,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推动其回归是十分必要的。相比线下教学,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更具有挑战性。例如,口腔外科手术时间长、风险极大但是收益低,年轻医学生不愿意选择从事口腔外科,口腔外科面临年轻医师培养接班的困局。“树立献身医学科学”这一医学人文精神,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的口腔外科线上教学活动中,将树立献身医学科学人文精神融入口腔医学的外科知识点中讲授,不失时机地结合医护抗疫的视频片段,全国各地数百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支援湖北及武汉一线;武汉一位医生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上病毒,却依然以顽强意志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医护们奋力投身一线,脸上被口罩勒出醒目的血痕、手指被汗水浸泡得发白发皱[6],从而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启发其对生命意义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思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医者的仁心和责任心,提醒医学生不要在物质世界里迷失自我,树立救死扶伤的工作理想,在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减少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并发症,培养出对生命的热爱、不屈不挠地进行医学科学实验和研究,以他们的医学实践和创新精神贡献给人类健康事业。

三、制作优秀线上教学课件

由于线上教学依赖多媒体展示,均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展现,手机屏幕展示效果与投影仪不同,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长时间使用也容易眼疲劳,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课件字体和版面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上课易疲惫。教师在设计线上教学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的字体格式和字体大小,排版布局适合手机和电脑观看[7],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课件网络试课,提前进行在线教学演练,授课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听课和课件批改。我们应该采用多姿多彩的课件形式展现我们的内容,避免过多的文字堆积,因此,更多采用动画演示、操作手术视频和流程图等手段就非常有必要,这样能使多媒体课件更加丰富多彩,适时变换教学课件模板使线上教学效果更佳,课堂讲解中变换语调、语气和停顿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最终规避线上授课的缺点,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学习效果[8]。

四、课堂语言要求有特色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眼神、面部神情、肢体及语言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教师线上教学的表达受到了网络的限制,教师主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教师需要挖掘更多的语言特色。因此,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具有流利的和充满趣味的语言。教师能够采用有声有色的语言,风趣幽默的用词,结合网络流行段子语录和新词汇,或发挥教师个人特长,激励能够带动课堂氛围的讲授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教学效果。

五、确保线上授课平台运行平稳

线上教学活动依靠教学平台和完备的各种设备和软件的支撑。我们教研室群策群力,开展众多网络教学平台的试课,如畅课、腾讯会议、钉钉等,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多平台提前试课,熟悉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年轻和年长教师一对一合作帮扶,保证年级较大的教师软件正确使用,教研室能够保证多台教学设备同时正常运行,提前进行教学平台故障演练。在实际教学时,保证充裕的时间,稳定的网络信号,安静的教学空间,如有干扰和网络故障需备有其他空间和网络,这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空间。同时,教学秘书课前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学生听课设备和网络通畅情况,在出现个别学生出现困难时,准备好弥补方案,如备有课堂录像等,确保学生们都能够加入线上教学中来[9]。

六、医学创新科研思维的导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医学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传授,学生容易走神,参与度低。而我们在这次线上教学中,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发放教学大纲,提供讨论案例和学习文献,同时预留一个交流讨论区,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向教师提问或学生之间讨论,教授学生们开始查阅专业文献,学生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就是学会思索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得知识,避免了在日复一日的“填鸭式”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们阅读、归纳和总结文献后,对一些医学知识和问题,学生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他们自主探索的氛围,教师再加以指引,他们创新精神的科研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七、课前课中课后同步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的教授,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教授模式势在必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模式迎来了成长机遇,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落实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提前5~10天布置教学任务,将同学们相应分组,向同学们发放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和讨论临床案例,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前学习,针对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学习;课前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并向教师请教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习。课堂上我们将不再讲授提前布置学习的内容,只回答学生课前学习的难点、讨论中提出和存在的疑问,对教学大纲快速总结和概括,进一步强调重点,对课前学习中未涉及的问题进一步讲授。课堂学习讨论是重点,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互动内容,采用多样化互动形式,如分组讨论、提问互答和课堂测验等。在课堂互动后,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讨论内容指导。在课后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开阔学生眼界,同时开展相关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了解学生课后阅读情况,通过单独交流、成绩总结、课后线上讨论等形式对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反馈和改进并举

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教学任务下达后,由于是首次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并无相关经验和设备,我们在线上立刻对学生的网络设备、学习工具和网络教学要求进行了统计调查,做到了有的放矢,部分学生家庭网络信号不佳、流量不足或者线上设备显示效果不佳,经协调后解决问题[9]。教学开始后进行了线上教学的单独交流访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同学们反馈的视频缺乏的缺点,购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视频,并拍摄了部分简短教学小视频;教学完成后再次进行调查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可以满足临床理论课的要求,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满足讨论型教学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替代操作等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要求学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可拓展空间,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后期线下教学进一步补充,医学线上虚拟操作平台的建设也是今后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方向,包括拔牙、麻醉、切开缝合和小手术等[10]。

九、线上考试和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后的书面考试,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考核模式势在必行,线上教学考核模式迎来了机遇,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我们改进了我们的考核模式,本课程总成绩由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综合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测评指标如下:一是理论考试:严格按照口腔科学的教学大纲的核心,通过挑选各章节核心来配比题目数,以确保试题覆盖口腔科学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期全面而透彻地考核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二是实验考核:以操作视频截图和结构图片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确保同学们能够知晓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其他医学桥梁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是综合评价:评价包括课前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线上课程基本情况、线上讨论参与率、线下讨论参与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11]。根据学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对比表明,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支持下,线上教学改革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我们在线上教学变革初步摸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反馈,将根据反馈进一步挖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专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学习。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篇4

从古至今,音乐都是既大众又高雅的艺术,音乐艺术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公共图书馆利用资源、场地、环境等优势,开展公益性音乐普及推广活动——音乐欣赏课,不仅满足音乐爱好者的兴趣需求,还能提高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水平,为建设音乐图书馆打下基础。

1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性音乐欣赏课的基本条件

在公共图书馆开设音乐欣赏课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专业的视听设备、舒适的欣赏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庞大的师资力量。大庆市图书馆在建馆之初,规划建设了配备耳机、Hi-Fi电子管功放、投影仪、音响等视听设备的音乐欣赏室,使音乐欣赏课的开展有了场地保障。大庆市图书馆丰富的音乐类书籍、杂志、音视频等馆藏资源,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专业的音乐讲师是音乐欣赏课的核心保障,也是决定音乐欣赏课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具备这四个条件,音乐欣赏课就可以逐步开展起来。考虑到周末图书馆人流量的最大化,音乐欣赏课在每周末举办一次,每次一小时,让读者在审美愉悦的同时,提升音乐鉴赏的能力,促进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精彩与丰富。

2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的实际开展

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自开办2013年至2014年的时间里,音乐讲师由一个固定的馆内工作人员担任,其毕业于音乐教育类专业。音乐的范围是广泛的,如何在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一个与读者亲近的契合点至关重要。音乐欣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音乐欣赏课开展之初,音乐讲师更注重于教导读者如何更准确的欣赏音乐,培养读者欣赏不同类型风格音乐的能力,提高读者的音乐修养。馆内讲师课件设计通俗易懂,讲课风格独树一帜,在授课过程中,讲师与读者互动交流,努力给读者带来高级的视听享受和相互交流的立体感受,因此吸引了大批读者粉丝。其中,“大音乐家”系列音乐欣赏课中,通过讲解贝多芬、舒伯特、奥尔夫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传奇经历和音乐经验,为读者普及音乐历史文化知识,加深了读者在音乐欣赏课的参与度,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

在活動宣传方面,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互配合,加强推广力度。根据音乐欣赏课程内容,设计宣传海报,撰写宣传文案。线上在图书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上,以及在报纸上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提高音乐欣赏课知名度,让公众了解音乐欣赏课,并来到图书馆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线下在图书馆各个标牌机等多媒体电子屏触摸屏滚动音乐欣赏课活动公告,让读者随时充分掌握课程动态。

3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的调整创新

读者活动的生命力与持久性在于不断地调整创新,实时调查接收反馈。读者是音乐欣赏课的真实体验者,也是音乐欣赏课服务的受众,读者体验过后的感受与收获是测评活动意义的最基本因素。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安排,有利于活动的长远发展。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在开展之初,因活动场地可容纳人数有限,读者参与活动的报名方式为预约报名。音乐欣赏课实际开展一年以后,经常出现报名后临时缺席的情况,导致报名名额已满,但到场读者不足,机动性差。根据读者反馈意见,参与方式从预约报名到随时参与,避免了从前预约读者缺席、名额限制的弊端,扩大了音乐欣赏课的开放性,许多到馆的读者踏音而来,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读者参与度。

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从创立之初始终坚持创新,根据读者反馈意见不断地调整课程、优化服务。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固定的音乐讲师,单一的授课形式,使音乐欣赏课进入到一个发展瓶颈。薄弱的师资力量制约着音乐欣赏课持久发展,想要音乐欣赏课重新出发,就需要大量专注于不同音乐领域的讲师,这对于由政府资助支持,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无盈利性社会机构——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挑战。面对师资困境,大庆市图书馆另辟蹊径,不局限于馆内资源,面向社会大众公开招募音乐讲师志愿者,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音乐讲师志愿者招募机制。

公开招募音乐讲师志愿者,充分挖掘社会力量。音乐类型和音乐形式千变万化,有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声乐、流行音乐等;乐器品种五花八门,有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不同的音乐讲师志愿者专注的音乐领域各不相同,这大大增添了音乐欣赏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更有利于普及音乐文化,提高公众艺术修养,也加深了公共图书馆多元化的特色服务。无论是音乐院校的教授,是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是乐器领域的佼佼者,都是资深的音乐爱好者,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都为其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鼓励其报名成为音乐欣赏课的讲师志愿者。音乐讲师从馆内固定工作人员,到公开招募志愿者,每个音乐讲师的专注的音乐领域不同,课程内容则不同,使音乐欣赏课保持着源源不断的新鲜元素。

在公开招募音乐讲师志愿者的前期阶段,线上线下加强宣传招募力度。秉着“开门办馆”的原则,在报纸媒体、图书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招募音乐欣赏课讲师志愿者的公告,并在馆内张贴铺设招募海报。志愿者可以通过多渠道报名音乐讲师,可以发送简历邮件至图书馆公共信箱,也可以电话咨询报名,还有的读者在聆听音乐欣赏课之后,现场报名音乐讲师。这些志愿者们热爱音乐,热心公益,对大庆图书馆的音乐欣赏课给予强大的师资支持。接收到志愿者报名信息后,馆内工作人员对报名信息进行登记整理,根据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有无商业利益目的等多方面进行初步筛选。为进一步保障音乐欣赏课的精品质量,对通过初步筛选的音乐讲师志愿者进行现场试听审核,馆内工作人员模拟读者,现场视听志愿者讲师的授课风格和课程设计,最终通过的志愿者成为图书馆的音乐讲师。为感谢志愿者对音乐欣赏课的师资支持,大庆市图书馆为音乐讲师志愿者免押金办理借书证,并升级为“荣誉读者”。

4结束语

将资源、读者与服务进行整体融合,使三者相互交融、互动循环,形成一个重合点。而这个重合点,正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进图书馆整体发展的作用力。大庆市图书馆音乐欣赏课的发展便是努力抓住这个重合点,读者对音乐的需求刺激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利用资源优势为广大读者服务,读者通过音乐讲师志愿者的身份摇身变成了为大众提供专业化音乐知识的服务人员。想要具备多元化服务的整体意识,就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对多样性资源进行分析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陈扬.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新体验——以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特色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

[2]温带宝.音乐图书馆多样性资源环境下的服务探究——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

[3]付春梅陈涛.2.0环境下的音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科技资讯,2013(16).

[4]李丹.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3(2):12-14.

篇5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1]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SPOC作为MOOC的补充和完善,很好地弥补了MOOC的不足。具有规模小、针对性强、评价形式多样化等特点[2]。SPOC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学生规模和学习准入的限制,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好地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进行混合教学。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尝试在SPOC环境下开展课程,成效显著。比如:哈佛大学edX平台的SPOC实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实验及推广、清华大学MBA课程的SPOC实践、南京大学使用校外的电路原理课程结合本校的实体课堂进行SPOC模式教学等[3-5]。SPOC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各种弊端,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较好地实施混合模式教学。本文以无机化学为例,结合多年的教改经验,阐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构在当今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形势下,任何课程都不能独立存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而应该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将学科或专业的所有课程有机组合。要从整体入手,明确学生的培养方案,研读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教学目标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度解析,找准其先修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等。

(二)学情分析无机化学是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这几个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高中化学选修内容不同,基础参差不齐。本教研组前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比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MOOC等,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看,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仍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由于无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无法与学生专业有直接联系,且与医药学知识联系少,导致学生重视度不够,有严重的“畏学”和“厌学”情绪。因此,本研究将尝试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着重解决以上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路径设计与实施

(一)制定计划,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前面的教学背景分析,制定适合学生、适合课程的完整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要素:①课程知识分级目录:将整合重组后的内容按照知识单元、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的顺序分层次划分,标识编号;②先修知识:整理本课程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点;③导学教案:用于每单元前的指导性方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④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想、内容和学时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手段和策略等;⑤视频录制脚本;⑥教学网络平台:本研究借助智慧树开展混合式教学;⑦考核方式:设置多维考核体系,全面考查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

(二)建立SPOC环境SPOC应突破传统资源库概念[6],将教材、课件、视频、习题、案例等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形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教材、微课件、微视频和微测试。其中,视频是重中之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视频展开。SPOC教学视频要体现出个性化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比传统课堂更有层次感和趣味性。视频录制不能粗制滥造,不能重复冗长,要讲求“精、准、美”,可以借助智慧树平台录制。先修知识同样也要录制视频。

(三)构建混合教学模式1.上传资源按照“课程知识分级目录”指引的知识点,上传微教材、微课件、导学教案和微视频到智慧树的“个人资源库”板块,将测试题上传到“题库”板块。视频上传时,设置为不允许下载,方便从后台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观看视频情况。2.任务按照教学安排,提前一周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板块中,编辑任务标题和任务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和完成时间,并从学习资源中选择相关的视频、课件以及导学教案发送。由于学生的中学知识基础不同,先修知识的视频不是每位同学都要观看,是否需要观看可查看教师发送的“先修知识点汇总”文档。学生浏览后若是高中已经选修过的内容,则不需要观看视频。但是,有的学生虽没有知识基础但也偷懒不看视频,为避免这种情况,设计少量相关的测试题,以确保学生对这部分先修知识已完全理解并掌握。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还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从题库中抽选试题形成模块测试,要求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作答,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此类试题以考核基础知识为主,多设置概念性、理解性题目,考查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在“问答讨论”板块中,本次学习任务的相关讨论主题,由学生自由讨论、提问或答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3.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学情数据”板块,可以查看资源学习情况。从学生学习情况里又可以查看每位同学查看资源的次数和资源下载的次数,以及视频学习时长等。在任务后的一周内,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对于迟迟未看视频的同学,还可以多次提醒。教师利用大数据,汇总测试情况、讨论情况等,掌握学生线上自学的程度及深度。根据反馈信息,形成见面课的授课重难点和教学手段。4.见面课线下课堂即见面课。智慧树“见面课”板块开启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会记录在网络平台上。首先,利用签到功能实现学生点名。其次,教师对大家的线上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不同的重难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与医学联系紧密的渗透压,设置课堂讨论:“战伤合并海水浸泡”“高渗性、低渗性脱水的原因”等。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用于理论,从广度和深度上深化学习。再比如,极为抽象的微观粒子运动,采用模型演示,将抽象的轨道“摸得着、看得见”,直观形象,让微观世界也可以“眼见为实”。在课堂中,设置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如“头脑风暴”,让学生将学习内容或学习感受用词语概括;随机发起“投票”,测试学生对某个要点的理解程度;“随机点名”,刺激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小组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小组作业。以上的教学过程,让见面课完全“活”起来,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有频繁看时间、懈怠、犯困等现象。见面课接近尾声时,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利用“作业考试”板块作业和测试题,设定完成时间为课后48小时。此次测试与课前的线上测试不同之处在于;以应用性、综合性题目为主,考查学生对本章节的整体掌握情况。见面课结束时,点击“下课”,则会自动生成课堂报告。5.自由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多途径的自由学习。比如研读教材、做练习题、与同学讨论、与教师讨论、查阅拓展资料等。利用SPOC平台的各项链接给学生提供支持,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成绩管理成绩管理包括考勤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智慧树平台的考勤成绩体现的是签到次数,而非分值,下载出Excel表后,利用Excel的编辑功能生成学生成绩,考勤成绩占比5%。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问答的积极程度,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的及时性等,从5分—0分计入总成绩中。作业成绩,占比5%。考试成绩分为线上测试和线下期末测试,线上测试取平均值,占比25%;线下期末测试占比60%。该考核体系能监管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相较于传统课程的考核评价要更细化、更精准,也体现出学习过程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成效

(一)问卷调查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参与问卷的学生为190人,见下表。从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甚至有22.1%的同学更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

(二)考试成绩以我校2019级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共190人);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专业为对照组(共190人);这几个专业的入学成绩相当,基础背景基本一致。且都以无机化学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一致。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9.12±6.87,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成绩66.20±10.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篇6

关键词:慕课;传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MOOC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的缩写,翻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教育形式,是以往网络教学的发展和延伸。

2.MOOC是怎样上课的

现今互联网上MOOC的三个主要阵地是edX、Coursera和Udacity,这三大平台各有各的特点,所开课程也不尽相同,但是上课的大体过程都相差不大。下面以edX为例具体说明MOOC的上课过程。

首先,学习者要登录edX的网站,在这里可以看到edX所开的全部课程。接下来就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要上的课程,并且我们可以从这些课程信息明确看到其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r间一般在一至三个月,同时还能看到每周的任务量。

当你选定某一门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在其开课时间开始学习了。一般来讲,一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课程视频,并在课程中间设置课堂测验,在课后也会布置作业。在一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期末考试,考试通过的话会得到一张电子版的认证证书,而这张证书在一些国家是被认可的,学习者完全可以凭借这张证书找到更好的工作。

3.MOOC对传统课堂学生学习的影响

慕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既可以推动传统教学的进步,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下面我将着手从几个不同的方面简要阐述慕课对传统课堂的影响。

(1)自主学习。相比较传统课程而言,慕课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的课程,所以更能勾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学习者一般先看一段视频,紧跟着一个互动练习。每过几分钟,视频就会停下来,然后学生必须回答相关问题,如果回答不上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返回去重新看这一段视频,直到得到正确答案,或者给出一个供参考的解释,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学习任务完成后,还有相应的课后作业及考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不断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2)互动学习。这里的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MOOC三大阵营之一的edX为每个在线课程都设立了类似论坛这样的互动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这个互动区参与学习。事实证明,学习者在线上的这种大型互动区中进行的讨论与学习远比坐在教室里的收获多得多。

(3)灵活学习。传统课堂的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听课时,经常会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可能你还在想上一个问题时,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此时的你可能就不知所措了。而在MOOC学习中,学习者是通过视频学习的,如果没有听懂或者还想再听一遍,可以直接回访前面的课程;如果你学习得非常快,也可以快进这段课程,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灵活调节学习进度,以满足广大学习者的不同要求。

当然,MOOC课程不会无休止地给你时间,一般都会有固定的起止时间,即从固定的时间开始,学习者必须每周去看视频,然后完成作业。这些作业都会有相应的成绩和截止时间。各大网站统计的教授讲授课程时间和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对比数据上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学习者都有一个基本特性:拖延症和懒惰,多数学习者都会在临近截止日期时才会做作业。

4.小结

在MOOC的影响下,传统教室将成为学习的会所,教师将成为会所里的辅导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内容将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考试也是针对学生所选的科目而进行的。同时这种课程一般容量较小,知识点划分详细,课程教授更系统,并且可以反复学习,学习方式更灵活,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习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移动教学平台;大学数学;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要立德树人,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思想政治课,要从高校的各科课程入手,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思政,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三全育人的理念已经被社会所认知和重视,且各大高校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给大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避免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从而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各大高校及时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模式,建设了课程思政的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课程思政上任重道远。大学数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大学数学与各工科的专业课程之间联系密切而广泛。新生思想萌芽阶段是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这时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奠定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近年来,95后、00后学生进入大学,信息化、智能化、社交化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同时,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他们的思想相对多元和复杂。要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从他们成长的背景和成长的规律入手,把握他们的思想特征,宜疏忌堵。以前的思政课缺乏双向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将课程思政与移动教学相结合,展示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学习通、泛雅等移动教学平台的辅助功能,使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感和同步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思想得到很好的熏陶。现在以大学数学课为例,展示基于移动教学的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1准备阶段

1.1充分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等思政元素。在讲授大学数学每一章开头时,可展示世界上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如牛顿、莱布尼茨、柯西等科学家甘于平淡,忍受孤独,不断探索数学定理、公式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当代大学生奋力开拓,锐意进取的优良品质,不断追求创新卓越的良好精神,坚定唯物客观,启迪学生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学学数学的兴趣。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协方差内容时,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做人做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团队的努力所创造的成就远远大于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从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微积分》的课程教授中,实时的提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张遂等在数学、天文上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大学数学课程中还有许多的知识体现了哲学中的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等思辨观点,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反省自己,树立理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1.2丰富数学课程资源,移动平台推送信息。大学教师既可以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知识,也可以利用中国大学MOOC,给学生优秀教学视频。在超星学习通或文华在线等移动平台上实时结合学生群体推送大学数学课程PPT,教案及相关前沿知识等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大学数学的方方面面。

2教学实施(以微分中值定理为例)

2.1课前。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体现师德师魂,将课程思政贯穿授课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有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情操。以自己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准备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结合所讲授知识点,巧妙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适当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避免把大学数学课上成思政课,将大学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恰当的结合,且利用移动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个性十足。最后,在班级群上实时预习要求。一是认真钻研书中的内容:微分学中值定理;二是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看视频,思考三大微分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三是预习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如何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解决问题,如证明等式或不等式。2.2课中。对于基本的定义、性质、定理,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计算、证明、解答等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可以结合移动平台,如学习通进行在线选人,在线回答等环节,这样整个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教师也体现了亲和力。多元多维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授三大中值定理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三大微分中值定理是以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三位科学家耗费毕生心血创立了定理,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行为值得后辈学习膜拜,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另外,三大中值定理之一的罗尔定理,虽然命名为罗尔定理,但并不是科学家罗尔个人创立的,罗尔只是该定理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事实上,罗尔定理是由科学家德罗比什在罗尔的基础上根据微积分理论重新论证,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定理,并把它推广到一般的函数,最终也就形成了现在大家所学到的罗尔定理,这原本是属于德罗比什的成果,但德罗比什却非常谦虚大度地将此定理命名为罗尔定理,以纪念此定理的开拓者,尽管此定理是由自己创立的。这一典故告诉人们,谦让大度是非常优秀的品格,生活中遇到荣誉,利益时保持谦让的作风,会大大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2.3课后。通过在移动平台上课后作业,开展专题讨论,微信群,QQ群,超星学习通班级群等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实时反馈问题。教师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完成线上作业或线下作业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源,尽量自我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反馈给老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讲解,不留死角。这样,自主与辅导相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布置小论文,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步骤地展开自主探究,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然后在线上提交,老师在线上打分,也可以轮流在下次课堂上汇报论文成果。课后在移动平台上论文修改稿和反思总结,让所有同学在线共享,这样,学生既有学习过程,也有学习成绩,在平台上体现得清楚明白,师生一目了然。这是组成过程性评价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的学习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3学习评价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对应的学习评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缺少客观量化的依据,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移动平台上教师首先设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然后设置过程性评价的细分比例,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有目的。教师设置各项比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大大减轻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工作量,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4教学评价阶段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应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评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数学知识与思政内容衔接起来不突兀,学生自然接受,不能为思政而思政,将数学课上成思政课;二是课程思政的内容要能传递主流价值观,使学生能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树立远大理想,不能纯粹的讲故事;三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所授课的四个数学大课堂,近300名学生。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数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授课形式、学习动力的激发、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增强,教学效果较好。“互联网+”时代将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智能手机融入课堂,这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现代教育具有时代特征,教和学变得多元多维。

移动教学使大学数学课程思得丰富有趣,也使学生对于学习变得兴趣盎然,有效避免了“填鸭式”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与移动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育变得丰富多元,高效有趣。基于移动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将知识点模块化、评价反馈客观化、交流互动实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便捷化,将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变革,构建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学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潮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9,(5):13-15.

[3]安凤平,王宪莲,陈贵宾.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3):67-69.

[4]王若飞.浅谈借助移动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J].职业教育,2018,(5):48-50.

[5]苗青.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模式分析[J].互联科技,2017,(20):88-89.

篇8

关键词:大学新生研讨课;学术启蒙;建构主义理论;鹰架式教学模式

1引言

根据制定的课程计划,大学新生入学后便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但高中到大学知识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突然转变也让新生在接纳和吸收专业知识时有些力不从心。近几年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打破了这种弊端,它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预防针”和“消化剂”深受广大新生的喜爱。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之间对知识的认识结果是不同的,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都是在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鹰架式教学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提高知识适应性以及转变学习方式方法的过程中起到关键辅助作用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1]。为实现品质化的教学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新生研讨课,现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中,改变原有单一的教学互动,老师尝试交出课堂的主动权,只在学生认知受阻时发挥辅助推动作用,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感受高中到大学转变的体验,帮助新生迈出大学生涯中最坚实而有力的第一步。

2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大学新生研讨课组织专门的老师团体作为授课小组,同时将课程内容分设多个课题方向,保证老师授课的有序性和条理性。而老师之间教学方式存在的差异性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能提前接触各位专业课老师的授课风格,以保持课堂长期的新鲜感和活力。大学新生研讨课,顾名思义是以研究和讨论为主,将学生进行分组管理使探究讨论的课堂更具有序性和条理性,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老师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的独特优势[2]。采用“教师接力、课题分项、学生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传统的“一刀切”课堂形式转换为更加精细的课程管理形式,分组细化的过程体现了老师在追求高质量教学的过程。

3大学新生研讨课“1+1>2”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专业课程内容以专业教育为主,加以课程思政教学为辅助,重在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大学新生研讨课内容丰富且多变,区别于专业课程,它将新生思想观念的建构和专业学术的启蒙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3]。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鹰架式教学法,老师就像攀高的脚手架,当学生踮起脚都够不到目标时辅助学生站得更高,即帮助学生将认知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而在学生能够凭一己之力完成任务时,老师这个辅助的“脚手架”要及时撤走,锻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将鹰架式教学方法运用至大学新生研讨课,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齐头并进的目标,探讨出了一种教学法,即专业案例提出—学生独立分析—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解答疑问以及专业知识的讲解—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学生反思及总结。这个教学链环的运行是以学生的活动为推动力,而老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新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大学前积累的经验与现在的认知重新匹配和组合,更新自己的认知信息库。鹰架式教学方法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师生单一互动,形成了动态的师生主体转换的新互动模式,老师搭架式的教学方法在塑造新生知识观、学习观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上发挥着意外的作用。鹰架式教学在课堂氛围、组织形式等方面带给新生一种新奇的感受。新生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建构自己的认知,提高了新生的自觉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引导新生适应性的转变,真正达到“1+1>2”的教学效果[4]。

4混合式的学习成果检验和教学效果评价

鹰架式教学法中老师的指导工作具有动态多变性和渐撤性[5],但老师的监督作用是持久性的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阶段性和总结性的学习效果检测作为老师教学的“指挥棒”,老师可以通过监督和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来重新规划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课堂管理[6]。大学新生研讨课作为一门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形式多变的新式知识启蒙课程,在学习成果检测方面也打破了传统专业课的书面考核规则,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的形式更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运用鹰架理论,将老师在考核中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创建学生之间互评为主、老师考核学生为辅的开放式评价环境来检验教学成果。老师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评分与期末成果展示评分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考核分数,并将其划分到“优秀、通过、不通过”的三档教学效果层次中作为最终成绩[7]。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线上问卷评价的方式。运用网络平台,老师根据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教学内容掌握的难易度等方面的反馈做出适当调整。

5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1)在大学新生研讨课中,研究和讨论是关键,小班化教学策略能够做到全覆盖式的师生交流互动。但目前部分开课的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学校为避开教室使用高峰和节省教师资源的利用,将同一专业的学生的课表排在同一间教室,这就打破了小课堂化教学规定的20人左右教学要求[8]。近阶段也有部分老师反映此类问题,课堂人数的超标给老师的课堂互动工作带来了压力和不便。伴随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大班化教学模式的地位愈加难以撼动,小班化教学可行性也被教学资金投入、教师资源、教学设备分配等条件的标准框架所禁锢。针对当前学校的发展情况,可先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课程方式[9],并将其作为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过渡探索阶段。大班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和深度问题提出为主,小班则强化问题研讨和主题升华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的建构过程。(2)鹰架式教学法主张老师能适时、适当、适量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教学位置的寻找和尝试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把握。而且大学新生研讨课在挑选专题、规划课程流程、准备学习资料等工作上较传统的专业课备课要繁琐得多。每位老师肩负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加重的教学工作量会让老师的负担加重。老师逐渐遗忘了初教大学新生研讨课程的新鲜感,变得疲于创新,同时也将教学任务全部归结到学生身上,从而无法体验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在大学课堂中为了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也在尝试着增添学生助教这一职务作为师生联系的桥梁。学生助教需经过老师的短期培训,能够在日常课堂中帮助老师整理学习资料、进行作业批改以及期末总结评价[10]。学生助教是课堂信息采集员,能够及时向老师展示出学生真正的需求和当下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要对优秀学生助教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以保持其工作的积极性。(3)大学生新生研讨课相比传统专业课有着简单、轻松、开放等关键词条,但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部分学生将其看作是门科普课或是情感交流课。课程带给学生的新鲜感并不能持久地维持课堂质量和效率,学生态度的转变也会带给老师教学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大学新生研讨课中将德育与专业知识相渗透,老师从课程内容中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如科学思维、工匠精神等,赋予课程更高层次的价值体现[11]。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意义以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学习规划,是开展新生研讨课的先导任务。

6结论

大学新生研讨课旨在让新生大致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课程达到高效、高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学团队一直在努力尝试将不同的理论与课程相结合,探寻新的最佳教学方案。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鹰架式教学法凭借其动态性、灵活性、新颖性在优化大学新生研讨课程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老师应重视大学新生研讨课这种学术启蒙的教育工作,为以后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磊.鹰架式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互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48.

[2]刘长青,李迎光,郝小忠.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新思路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2):11~13.

[3]何春凤,相帅,许世秦睿.“双一流学科”新生研讨课的实例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109~110.

[4]刘艳萍.基于产出导向法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类专业课程———以“专业导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为例[J].英语教师,2020,20(7):177~181,190.

[5]邓建伟.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27~28.

[6]AnneBlackburst,FrancesPearson.StudentandInstructorPercep-tions:EmphasisonCognitiveandAffectiveGoalsinaFreshmanSeminarbyFacultyandStudentAffairsProfessionals[J].JournalofStudentAffairsResearchandPractice,2011,34(1):60~69.

[7]肖雄.新生研讨课的由来、特征及教育价值[J].长沙大学学报,2019,33(6):144~148.

[8]白加央草,李鸿林.如何构建“小而优、小而美”的小班化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20(36):1~2.

[9]吕军莉.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161~164.

[10]刘城昕,唐思晴,何鲁丽.学生助教改进了教学效果吗[J].统计学与应用,2018,7(3):321~329.

篇9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为重点,轻视能力、技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以研究教材为主,以知识结构为重点。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演员”,而学生扮演的是“观众”。21世纪的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首先要转变观念,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将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创造积极学习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弊端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自主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改的主要问题,那种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伍了,我们应该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现“授”与“受”统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新世纪的化工原理应是化工类本科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工具。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自身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教学过程应该“一突三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纯粹接受知识向接受与探索相结合转变;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智能型人才转变;由“学会”为主向“会学、会想、会用”转变。

化工原理教学现代化

《化工原理》由于涉及众多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计算等内容,仅仅采用传统教科书+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刚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面向21世纪的化工原理课程要在学时数大大压缩的情况下讲授比原来知识多得多的知识量,就必须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现代手段的使用是当务之急。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多媒体现代化这一教学手段。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以其多维化的表现形式,为化工原理课堂与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精确做图,进行过程分析,并能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节省的时间可用来扩大授课的信息量,解决了因学时减少而内容保持不变的矛盾,效果显著。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融合起来,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必将在21世纪化工原理教学中采用。将多媒体技术融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模拟化工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黑板推导公式、书写、浪费大量时间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能形象生动地展现化工单元操作的动态过程,改善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解决教学时学生只停留在书本上而不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现在采用各类设备软件,包括静态、动态的软件,也包括参数选取软件。

对于设备构造及运作,通过软件即可一目了然,从而可大大减少课堂抽象讲解设备的时间。在大量介绍新设备、新工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显然不适,因此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新的考核模式。对于那些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的内容,比如吸收部分。我们组织了现场实习,进行分组考核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课时。为实现融“教、学、做”一体的互动,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上课的场所设在了实训车间,并且全程开放,比如讲到化工原理的吸收塔部分时,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训练,加深他们对吸收塔的了解,把班上人员分成若干组,每组约10人,分别赴不同岗位,如填料塔部分、吸收部分、精馏部分等等,自主完成相关知识获取、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控制,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认知—理解—验证—应用等知识学习和应用机制。每天开次小会,由每一个人简单谈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与感想,在考试的分工上,教师作为总裁判长,统一分配调度,考试内容与所在地方的知识有关,并且还包括有学习态度、岗位纪律遵守情况、岗位职责认知程度、任务完成进度、协作程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待知识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小组间再进行互换,持续一星期,最后再进行一次考试,综合成绩即为本次的总成绩,并计入本学期考试成绩中。这样大大诱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在好奇中求知,在兴趣中学习,使知识能力和职业上岗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发展。

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虽然说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此核心非彼核心,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从根本上都依赖于教师的主体行为。毫无疑问,21世纪人才的培养,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充实教师数量与提升教师质量并重。既要根据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动态规模调整教师需求的总量,又要始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要求,对骨干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率的协调发展。队伍建设与制度创新并重。

篇10

1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MOOC产生之后,以其丰富的网络课程和资源,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自主在线学习为基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和使用之后,人们也发现了MOOC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MOOC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视频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没有面对面交流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等。事实证明,无论是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弊端和不足,只有开展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才能较好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2 MOOC的特点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2007年,起源于美国,2012年在各国高等教育界流行开来,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狂潮。MOOC教学模式以其大规模的网络课程的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网络课程,开放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资源,学生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进行在线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视频授课模式,成了一种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全新灵活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MOOC的特点是面向全球学习者,提供大规模、免费的课程,教师主要通过网上留言、学习论坛等形式进行答疑解惑,无法跟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生主要靠自觉性完成学习,完成率相对较低。

3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最早用于企业培训,后来慢慢被引入到教育界。我国最早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的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认为它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和大转变”。[1]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去练习的教学模式。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教学的支撑环境,教师通过在网上课程,开展视频教学,交流互动,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练习、考核的教学模式。而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在线学习模式进行混合,学生可以在通过课堂上或者网络环境下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混合式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很好地结合,它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面对面沟通,实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又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中实证研究

4.1 研究目的

该研究旨在论证在高职《平面设计》课堂中通过应用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水平、平面设计水平和创新创作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4.2 研究?ο?

该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教授的我院高职大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两个班的学生,两个班的学生都由普高生和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组成,三校生上来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平面设计课程,专业基础相对较好,而普高生相对操作基础比较薄弱。班级人数相同,各为54人,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同,教学中,我们把两个班的一班定为实验班,二班定为普通班,实验班实行混合式教学,普通班实行传统的课堂教学。

4.3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准备

4.3.1 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基于MOOC平台的基础上,把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在混合式教学中,不管是线上的网络学习,还是线下的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督促者。

4.3.2 教学平台选择

该研究选择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作为网络学习环境,课程平台如图2所示。该课程已成功列为我院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且正在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开设课程,组建班级,视频和教学资源,布置作业,建设题库,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同时,还能公告,进行讨论交流等。

4.3.3 教学内容整合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线上自主学习环节,教师提供的学习视频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讲解是否透彻等?对教师在知识体系的把握、视频制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线下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如何通过较好地课堂活动组织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深化。

平面设计课程作为典型的操作类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重构了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平面设计课程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确定为4大项目,10个小任务,采用“大项目小任务”的形式,在每个大项目任务中设计了N个小案例,每个案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图3所示。

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内容,按照理论基础和案例操作两个部分分开,设计录制了一套适合我院学生学习的教学视频。学生按照每个项目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先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再通过案例练习,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例如:文字与图层应用知识模块对应设计了系列旅游宣传海报制作项目。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我们开发了如表1所示的微视频。

4.4 教学实施

4.4.1 实验班的教学实施过程

以文字与图层的应用部分旅游宣传海报的制作为例,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4.4.1.1 课前预习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提前预习文字与图层的相关内容。

4.4.1.2 线上自主学习

教师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将学生任务单、视频、PPT教学课件及相关的素材资料在平台上进行。学生登录平台后,首先下载该次课的学习任务单、教学课件和素材资源,了解该次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登录平台下载相关素材,观看平台上的初识图层理论视频和空中飞石操作视频,了解图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基础,由浅至深,动手完成基础操作练习。

4.4.1.3 线下课堂教学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线上自主学习能够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初步应用等低阶目标,而分析、综合与评价高阶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借助课堂活动的设计。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对该次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有所了解,线下课堂教学上主要就是由教师进行引导,师生和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分析,交流互动,操作练习等环节,实现知识的内化。任课教师根据该次课的案例背景、主要学习内容和学生平台上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交流讨论。

1)教师结合该次文字与图层的应用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教学目的和设计意图。如当前旅游行业竞争更是越来越激烈,如何制作一份精致的旅游宣传海报,吸引游客的注意呢?各小组开展讨论分析,团队协作,并派出代表发言。通过讨论分析,基本得出海报一般包括电影海报、商业海报、公益海报、文化海报几种类型,旅游海报作为商业海报类型,要具有商业性、时效性、目的性、艺术性、整体性、创新性的特点。

2)教师结合该次课的知识要点,提出图层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图层的作用和特点。

3)在学生搞清楚图层的作用和特点后,教师再提出任务操作过程中学生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掌握在图层中如何创建、编辑图层、如何进行图层的合并和调整图层顺序,如何应用图层样式等。

4)通过练习和讨论之后,学生对该次课的知识要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可以进行提升实践练习了。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学生知识掌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要互相讨论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作为小组负责人,在完成自己的设计之后,要及时帮助其他组员学习。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巡视,及时跟踪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解决各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对各组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对于各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示范讲解。这种团队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当然,也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总结点评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平面设计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学习操作技能外,还有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作精神,教师要对课堂中出现的优秀的、有创意的作品予以肯定,同时也要对出现的集中问题和关键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师将学生上传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抽选出几位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等,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4.4.2 普通班的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该次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授文字与图层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层的相关理论知识。

3)练习讨论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完成相应的实践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疑。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4.4.3 测试考核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C合测试采用答辩考核形式进行。答辩的考核形式既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意理念,又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学生完成操作类和设计类两个大题的作品,操作类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设计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类主要考查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然后各小组成员上台答辩,由组长进行组内打分、小组间互评打分,教师打分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4.4.4 实施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实验班和普通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实验班明显比普通班要好一些,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实验班平均成绩为78.70分,普通班平均成绩为70.12分,实验班学生中高分同学明显比普通班要多。从以上成绩说明,采用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明显。

学期末,针对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满意,我们在实验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54人全部参与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总体比较满意,认可度较高。混合式教学对学生操作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