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小结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实训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实训小结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反思;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75―01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工作也要随之不断地探索和更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整个现代行业变化的挑战,更好地为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1.高职院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理性反思

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训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实训的目的、实训内容、实验仪器以及方法步骤等都是事先规定的,而且实训报告也是统一印刷的,因此,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在每次实训时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讲实训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学生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完成规定的实训项目。结果,学生失去了实践的兴趣、失去了求知和动手的欲望。当前的电子实训教学虽然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学生缺乏运用新学知识的能力,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要求或按照老师设计实训的讨论方案进行,学生在实训操作时,只是被动的、机械地操作,不会更深一步地去思考,去探究,更有些懒惰者根本不需要动手,让其他同学代为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他们探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主动性的训练。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应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来组织设计,通过实训的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应用和创新能力,这些是我们进行电子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2.高职院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环节的对策构建

2.1 转变思想,改进电工实训教学内容

以往的电工实训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加操作和集中训练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内容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谈不上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都很难培养。在近几年的电工实训教学探索中,逐步将高职教育新的理念与多位教师的实训教学经验相结合,根据社会岗位需求形成一套以电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电工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即把电工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部分,在基本技能上侧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在专业技能上注重学生对技术的应用,在综合技能上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产品”教学、创新制作和新技术应用。这样既可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将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融入实训教学内容。

2.2 以教学目标出发,融入新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引导下,明确教学目标,经过多方位的思考与讨论,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的改进,在原有实训项目基础上,增加设计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然后进行验证。同时,电工实训应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生产与科研结合起来。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项目、实际经验为中心,此时教师不再是中心,而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每一个项目内容上,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互动,特别是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教学中除了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任务设计,自由选择元器件和设备实训。在具体实训过程中不仅避免各小组之间的相互抄袭与模仿,而且可以改变以前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通过项目教学法与学生反复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3 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电工实训教学过程

高职学院工科专业较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实训课时的多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对于未曾接触过电工基本知识的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电工基本技能,根据要求设计和安装电路,实现电路功能的能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针对具体问题集中培训,技能考核,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进行课外综合设计和创新设计。通过分班的组织安排,实训内容的分层,落实到每个学生,不仅能做到因材施教、各得其所,而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受益匪浅。另外,还可实现实训基地多种功能的开发,激励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2.4 尝试建立开放式电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延伸实训基地的使用功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工实训教学,在管理上可尝试对电工实训基地进行开放性管理,面向专业群学生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培训,一方面锻炼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另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可以将实训基地新技术推广,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把电工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2.5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完善实训考核机制

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故障现象,要现场分析故障原因、示范讲解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印刷板设计的布线技巧和仿真结果分析等也要提出具体要求。

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实践操作、总结报告3个部分组成,尤其是电子产品制作环节的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作品的外观组装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调试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效果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例如FM收音机的灵敏度和覆盖调整等具体参数。电子设计综合实训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我们各部分的考核比例为:印刷板设计20%;计算机仿真20%;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及装配35%;出勤及实结报告25%。

3.结束语

在传统电工实训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优化,采用项目教学法、分层设计教学过程等一系列对策完成电工实训教学环节,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使高职院校的电工实训教学逐步趋于完善,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使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更好地突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宏礼.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9)

[2]刘军.高职教育突出人才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4)

篇2

摘 要:汽车专业近些年来已成为学生及家长推崇的热门专业,但是从汽车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综合实训项目化教育模式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技术人才教育的缺陷,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综合实训项目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汽车专业 综合实训项目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针对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尝试改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了全新的方式。笔者对汽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以及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汽车行业人才不断受到重视的同时,汽车行业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汽车专业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理论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进行理论传授,汽车专业的教学也是如此。汽车的故障检测以及维修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理知识以及机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入学时,首先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但是我国过于强化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

2.案例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模式

为了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开始结合案例让学生亲自操作,之后教师对操作方法以及原理进行讲解,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技术能力,但学生就业时,还是无法达到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实际要求。

二、综合实训项目的概念及意义

综合实训项目是近些年来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出的全新教学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培训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综合实训项目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岗位综合素质进行集中训练,模拟实际工作岗位,并对该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进行培训。汽车行业各岗位的职责差别较大,综合实训项目就是针对汽车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综合培训,例如,汽车接待员专门培训其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汽车电工主要培训其技术能力,汽车钣金工及喷漆工着重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三、综合实训项目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尝试

在汽车行业中,故障判断是最考验技术的一项工作,故障判断主要是电工以及底盘维修工的工作。底盘维修相对简单,大部分是物理性异响的判断,针对该工种的人才培养,综合实训项目主要针对异响声音的辨别、异响原理等技能进行培训,辅助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术语解释能力。

电工是汽车行业中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种,电工不仅要对电路故障判断明确,还要对最简单、迅速的故障排除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工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跟进新车型的新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对汽车电工加强了具体、深入的技能培训,并对电工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进行了引导,使电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综合实训项目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对汽车技术工种以外的汽车相关工作的素质培训,例如,汽车维修接待的语言沟通能力。在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会模拟各种情况,对汽车维修接待的沟通能力进行考验,锻炼学生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同时,锻炼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内部沟通能力,判断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并为其安排维修任务。

在汽车行业,客户经理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岗位,客户经理能够弥补维修接待中的沟通不足,满足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在针对客户经理职位的综合实训项目化模式培训中,尤其要培养其在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客户时的应对能力,模拟事态现场,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及指导。

四、小结

综合培训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未来我国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尤其针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综合性实训项目结合了汽车行业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并针对这些工作内容对应的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进行了全面的培养,促进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未来的职业院校教育模式也应该运用综合实训项目模式,全面提升人才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后循,宋卫东,赵世婧等.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发展方向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电工电子专业是当前高职高专当中工科类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当前毕业生就就业率高、薪金水平高、稳定性高,并且能实现宽口径就业,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在技术更新、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新时期,应该如何发展专业是当前专业教师们应当探索的重要课题。

1高职电工电子专业现状

电工电子专业是当前高职高专当中工科类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强弱电结合的具本应用根据地方需求差异化教学。当前高职高专办学通过程当中学生的就业主要服务于地主产业,随着高职高专办学的规范化、企业化,很多院校的电工电子专业学生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人才培养当中会选择企业所需岗位人才需要的主要技能,作为培养的重点。例如,有的院校会选择家用电器维修为重点教学内容,而有的院校则以工业电气设备维修维护为主,还有部分院校选择汽车电气修理修配、轨道客车电气设备维护维修等。但是,如果按就业方向来进行归类的话,可以分为电子电工产品应用与维修类与电子工厂流水线操作员、质检员相关人员两大类。而这两类当中,前者在北方地区为主要就业方向,而后者属于南方地区主要就业方向。在教学当中,由于此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当中大量彩实训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接触真实工作环境,通过工作中的实践操作来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子技术已形成两大技术领域,即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和以电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方面,电工电子专业的主体为变流电子技术方面的内容。电工电子技术用于电力变换和控制,电子技术用于信息处理。当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相互技术的渗透,电工电子与信息电子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电子基础知识也成为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必备基础之一。

3高职电工电子专业发展方向

3.1教学内容发展方向

前面我们分析了未来电工电子技术的方向,那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电工电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可以说是强弱电的接口。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正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接口,与强电系统或机械系统融为一体,实现高性能的控制效果的。因此,近年来强电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的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但由于电气元件本身也朝着新的领域扩展,表现在提高元件的性能,生产新型的元件,实现机、电、仪一体化,扩展元件的应用范围上,但有些电器元件有其特殊性,故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所以,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以电工知识为基础,以变流电子技术为核心。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教学内容当中一定要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的储备。

3.2实训模式的转变

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训模式在未来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基于信息技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训,另一方面是下厂实习。虽然说下厂实习是最好的训练方式,但是随着未来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实习生下厂需要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下才可。而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各种实训平台、模拟仿真软件来进行实训,而这类实训软件其真实程度将会越来越强,实训效果将会越来越好。

3.3教学思路的转变

长期以来,高职电工电子专业都处在一个培养“蓝领工人”的角色当中,毕业生就业率高、薪金水平高、稳定性高。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职业技能标准,很多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参考标准进行教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学生就业后很多都在流水线上做工人,其后期限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当他们想在工作当中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基础薄弱,前进空间不大。而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在高职阶段的教学中给予解决,可能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更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的思路应当从强化技能向强化专业认识发向方面,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使他们具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小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专业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中,必将会迎来重大变革,而作为这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据此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合理设计,更新办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期更好的应对未来变化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英,李震.探索职电子专业学生研究型课堂教学案例[J].职业.2010(23)

[2]曾建华.建构电工电子知识强化专业技能[J].科技信息.2010(21)

[3]余跃海,谭凯,张新全.论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J].河南科技.2010(14)

[4]龙安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5]张涵.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6]阚雨沐,杨晓东.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 电工实训 实效性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实训教学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实训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训教学实践经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电工实训的实效性。

一、运用智能多元化理论提升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维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的行为状态,而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也就可以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是在应试选拔中被无情淘汰下来、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其父母大多数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有自卑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告诉这些学生:应试选拔失败了,并不代表你们智能差,每个人都还有很多优势智能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智能多元化理论告诉我们: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以提升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教师要在实训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二、让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多种,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类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因此,在实训中应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以实例激起兴趣

利用元旦等节日举办小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四人抢答器、彩灯控制开关、遥控开关、安装收音机、万用表等,使教学贴近生活。

2.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引入日常生活的问题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训的实效性,如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讲完正反转控制电路后,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接建筑塔吊的正反转限位控制电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拾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劲头更足。

3.通过竞赛培养兴趣

在实训中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训效果。

三、采用合适的教法

引入“教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把教学场地直接安排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实训室,课堂上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边学边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融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承担,学生的知识学习、实验验证、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步并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实践观察,逐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简单易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由于受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每次实训结束,要求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五、引导学生观察实训现象,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意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思有所悟。在讲三相交流电的负载时,做了个实验,用三个相同功率的灯泡(220V/60W)分别接到三相电源,三个灯泡同时发亮,这时把三相电源的零线剪掉,学生惊奇地发现电灯还在亮!从这一实验引入三相负载的知识,并讲解为什么电力线路发生中断会造成用户所有电器烧毁的严重事故。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得以提高。

六、推行有限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训教学就是开放实训场地、开放实训仪器和开放实训内容,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训。相比之下,有限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更适合当前的校情。有限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将开放模式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实训室的潜能,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实训设备的安全使用方面,我们采取准入、登记和检查制度,实训室教师进行控制和把关。这种半开半闭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作用。

七、努力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如何将理论与实验完美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准确掌握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讲解的课程知识呢?这就需要将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有机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可见,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与能力是学生能否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因为其实验环节相对重要,因而对任课教师的选择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至关重要。

八、科学评价

实训课评价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考试者,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实训教学评价不能沿用普通教育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非要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而是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多种途径和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文平.关于《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2]林峰.中职学习电工、电子实践课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07(23).

篇5

关键词: 电工技能考试 电工技能实训 教学方法

一、2014年和2013年试题比较

江苏省电子电工联考委自2013年开始电工技能考试用3个交流接触器后,近两年还是继续保持3个交流接触器,没有像之前公布的计划再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这样可以使学生接线的量保持一定,走线方式也和往年基本相同。题型和考试平台每年都相当。

1.电路图同中求异。从主电路看,电路的整体功能依然实现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区别是图1是一、三相序换相,而图2是二、三相序换相。

从控制电路看,图1实现的电动机正转启动,压下SQ1,电动机从正转切换到反转,再压下SQ2电动机从反转切换回正转,实现行车的自动往返控制。另外一个功能是让电动机从延时状态反转启动。图2功能是正转启动,压下SQ1延时后切换到反转,再压下SQ2,电动机依然是反转不能直接切换到正转,需要添加外部条件才可以实现。同时该电路还具有反转点动功能。

另外,图1的控制电路熔断器上进行了直接标号U1、V1,这样就明确了控制电路接线的位置,使学生接线更明确了。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技能考试中,主电路换相仍然是1、3换相。一些同学由于受到考前公布电路图2、3相序换相的影响,形成了定向思维,考试时不认真审题,从而相序没有按照图纸接线,犯了未按照图纸施工的错误导致失分。

2.考试平台同中求异。从江苏信息职教集团无锡考点的考试平台来看,除按钮开关下方增加了端子板TB-1512外,其他均相同。2014年考点考虑到以往考试中经常出现按钮开关内部的螺丝由于学生操作次数多或者不当而引起螺丝的滑丝,耽误考试时间,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特意把按钮开关的线按照从上到下,先开后闭的顺序依次从端子板左侧开始接。考生接线时,就可以直接从端子板下方去接线,方便学生接线。从这些可以看出,联考委、考点是处处在为考生着想,让学生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将影响考生考试的外部因素减到最少。

二、2014电路图难度稳步提升

在3月10日联考委公布电工电路图草图后,技能老师第一时间会对电路图进行预测。这个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考试的成败。可以直接说预测必须全部正确。由于考生已经对预测的电路进行了高强度训练,对电路图已经非常熟悉,如果考试时发生电路图更改,那么一些考生就会由于紧张等因素影响正常发挥。为此3月10日公布电路图草图,经过讨论存在争议的有一处。即将KT线圈上方的常闭触头设为KM1的常闭触头。从电路原理本身看并不矛盾。和真题的区别是按下SB3电动机从延时反转启动后,KM2线圈得电后,KT和KM3线圈并不能失电,当压下SQ2后,KM2线圈失电,KM1线圈得电后,此时KM1的常闭触头断开使KT和KM3线圈均失电。从电路功能上来看并不矛盾,无形中增加了一些难度。这就要求技能老师结合实际预测电路图,实际工程中,当一个元器件得电完成作用后,不需再起其他作用时,从节能来看应该让该元件失电,为下次得电作用做好准备。体现了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更贴近实际,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训练中得出的一些小结

1.接线前将元器件迅速检测。一些学生往往为了争取提前考试时间而忽略这点,导致电路不正常,以小失大。检测中要注意细节,检查熔断器的螺旋帽是否拧紧到适当位置。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一开始检测熔断器的时候是正常的,而当把电工板拿到前面通电时发现电路不工作,原因是熔断器螺旋帽松动了。

2.每个电路起码接线三遍,每遍侧重点不同。第一遍要画出数字标号图,根据数字标号图接线,对电路走线方式逐步熟悉;第二遍接线尽量少看标号图,记忆电路中的一些接线方式;第三遍则不看标号图,根据前两遍的接线熟悉程度,直接接线,实在不知道当前接的线是从哪个触头连接到哪个触头时,看了图纸后也能直接进行连接,提高接线速度。电路完成后,对控制电路进行短路判断,主电路进行通路判断。如检测时发现万用表指针不偏转到相应位置,能够迅速定好故障范围,并对故障范围中的线进行检测,直至检查出故障点。学生接线过程中电路出现故障较多的是:线没有压好,对于这种故障,在确定好哪段故障范围后,可以用电阻分段法迅速查找出故障。另外一种故障是线接错位置。对于这种故障则可以找准故障范围后,把范围中的线“理一理”,即可检查故障范围中的线是否接正确。

3.完善模拟考核机制,让学生提前进入考试模式。根据70分钟、85分钟两个时间提前档次及学生的个人能力所及。平时模拟训练中,为了监督他们高度集中精力,哪怕是拉一下衣服,甩一下头发,都给他们指出来,告诫他们时间的宝贵。考核一结束,按照要求进行通电试车并给予评分。当然实训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故障,不能轻易放过,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故障分析,在分析中让学生知道故障犯错的原因及下次需要改进的注意点。例如班里有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主电路中KM2主触头下端换相后的标号应该是W2、U2、V2,标注的时候由于太着急,也标成了U2、V2、W2,导致标号错误扣分。由此可见,实训教师在平时训练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各种小错误,挖掘潜在的失分因素。

4.狠抓试卷分析与测试题。电工技能考试除了完成电路的连接外,还有试卷选择题和分析题,加起来有二十分。在平时训练中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粗心,把该得分的题目做错了。如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功能,像熔断器、热继电器、两个行程开关的作用等都要全部掌握。对于分析题,更不该失分,如某两点间的阻值可以直接判断出是0Ω、∞Ω的可以直接填写,对于电路中线圈并联还是串联的,阻值要在估测范围内。如2014年的电路中,按下SB2后,若测31#线和41#线之间的阻值,则从电路图中不难看出31#线和41#线之间的阻值是KM3并联KT的阻值后和KM1线圈阻值的串联,显然答案就有数了。

5.临考前一周,实训教师要利用能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考前环境。例如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先行去考场了解考试环境布局、电工板尺寸、线槽宽度、如何通电等各种信息。实训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考场环境,各方面注意点详细讲解。如进入考场后,工具箱、工具的摆放位置,通电时将电工板拿上去时要拿稳,防止摔落。尽量使学生进入考场后不慌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失误。

6.注意安全文明生产,平时训练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注意做完后的工具收拾及电工板板面、工作台面与地面的清理等规范意识,防止被扣清洁分。

篇6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电工技术是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的第一门电学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该课程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所需的电工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整个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

1.生源发生变化

近几年笔者学院生源发生巨大的变化,有自主招生和统招两类生源。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分析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差,学习不主动。但是学生也有明显的优点,表现活跃,精力充沛,喜欢动手操作,对新事物感兴趣。面对生源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在教学上如果还沿用原来的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都不好,需要对电工技术进行课程改革,重新编排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的组织应采用更适合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形式。

2.内容更新少

电工技术是一门理论比较成熟的基础课程,理论内容更新变化少,缺少新鲜事物的刺激,学生学习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下工夫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上电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教和学之间如何来平衡,成为了电工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3.课时不足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完成学校课程的学习。由于电工技术教学受到了学时不足的影响,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覆盖,要根据学院电类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每个专业必备的电工知识点和技能点,做到“必需、够用”即可,来减少学时与教学内容的不平衡。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面对课程教学在上述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学院电工技术教学团队的教师积极探索,寻找现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从生源结构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分层教学,避免教学上的“一锅烩”,并且开放实验室,给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资源。面对课程教学课时缩减的现实情况,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电类专业所必需的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形式,取而代之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电类专业培养方案和电工技术课程标准,按照“必需、够用”原则,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师探讨该课程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电工技术课程学习中哪些内容可以简化、哪些内容必须保留,突出学习的重点,注重和专业学习的结合,设置相应的教学技能点和知识点。以发电专业为例,该专业对电工技术教学要求比较高,如何选择电工技术必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就成为首要问题。通过对培养方案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四大项目,每个大项目下又采用学习型的工作任务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求。根据电工技术与后续课程学习的联系,以及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电工技术课程各项目学时的分配以及教学的重点。从表格不难看出,直流电路这一项目主要是对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学习,学会使用各种电测仪表,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的能力等。交流电路部分是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工作实践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譬如谐振现象、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等内容就是以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引出,阐述了理论内容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所以在交流电路部分学时分配最多,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2.教材的选择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学校电工教学团队联合企业专家在12年编写了基于项目教学的《电工技术基础》教材,辅助学生学习该课程,该教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电力技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打破传统的编排,以适应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3.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在教室、实验室或者实训室进行。学习中必备的电工知识可以从一个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出,可采用动画、实物和技能操作等方式实现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老师主导课堂,一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到底学没学会,学到了多少,都不太容易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爱学了,教学目标达不到,学习效果很差。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学的主体就要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就要发生变化。譬如,在学习基尔霍夫定律这一内容时,采用先任务资讯,然后制订学习计划,再实施任务,最后总结评价.二是教学活动要和电力生产相联系。以供用电技术专业为例,在学习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提前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习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与电力生产的联系等,突出教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三是教学时间不拘泥于课堂时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同步进行。笔者建设了电工技术课程资源库,有试题、课件等可以帮助学生课后自学;针对学生学习中不容易理解或容易出错的内容,可以制作动画、微课,录制视频,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等,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也要适应这一变化,采用了小组讨论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行动导向法等。譬如采用角色扮演分,适应以后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都是“员工”,教师变为“顾问”,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这样角色的转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5.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的录取方式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别较大。通过对笔者学院近两年发电专业学生成绩分析,把不同招生来源的学生混班授课,发现会有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有学生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分层次教学,在满足专业培养的情况下,教学进度和难度有所区别,以适应学生的学情。

6.课程评价方法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改变,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指导课程改革,适应职业教育的变化。课程的评价方式是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学生通过对每个学习项目、任务进行的总结、答辩、试卷考试等获得最后的总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老师的工作量比以往要增加,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7.教学条件的支撑

笔者学院现有电工实验、实训室4个,其中大多数实验实训设备是近几年更新和扩建的。目前电工实验、实训室满足一个班实验实训要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电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拟建基于虚实结合的电工实验室。

四、小结

在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中,通过整合学科知识点,突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采用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形式。改变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从近两年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学生的基础扎实,进入企业角色较快,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黄凤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

[2]刘芸,陆洪毅,王学慧.浅谈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J].大学教育,2015(1).

[3]何革资.高职生厌学现象、原因及对策[J].职大学报,2008(1).

篇7

关键词:团队激励;教学联动;成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23-01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中明确指出:要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大一新生的技能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引入了团队竞赛和教学联动。

一、引入团队竞赛

来自专业机构的调查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高职学院录取分逐年降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已实行了注册入学,学生的基础差已日趋明显;而作为由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课向高职专业技能课程过渡的职业技能基础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学风,让基础差的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而发挥团队的作用则是职业技能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1 组建学生团队。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队6~8人,尽可能男女搭配,文理科搭配,成绩优劣搭配,也可随机产生,由学生选出队长。教师编制分组考核名册并打印f任课教师与团队队长各一份)便于平时考核及项目考核。

2 开展团队竞赛。在教学中模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展“四比”,即比技能、比纪律、比安全、比环保。将团队得分与团队中的个人成绩挂钩。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意识。

3 遴选技术组长。在项目化课程考核中,每个项目的考核采取学生自评+团队考评的考核机制。由团队中同学公认的在该项目中完成最好最快的学生担当项目技术组长,与队长共同负责组织团队互评,教师则以项目技术组长的作品为例,组织该团队全体成员作深入细致的点评,帮助学生明确评分要领以及电路自检方法。

4 团队互助帮困。对电路调试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帮助会诊、排故。如果团队整体有困难,教师应加以全力指导或让兄弟团队的“项目技术组长”进行协助,确保零掉队。课程结束时还开展最佳小教师评比,并给予考核加分。同时要求各团队总结成功经验与挫折教训,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进行交流,以提高下新项目的成功率。

5 团队创新实践。职业技能基础课成绩不仅纳入到技能考核,而且各团队还要进行课程的创新实践,即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应用结合起来,将所搜集的信息或以PPT形式、或以板书形式、或以书面小结形式等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内容进行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发挥了行政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优化了课堂纪律,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每个项目都动态遴选出项目组长,使每位学生都不断地自我激励);而团队项目汇报又可以表现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市场信息调研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开展教学联动

1 在组建学习团队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通过班主任或年级辅导员提前将学生团队的分组方案做得更加合理,队长最好由三好学生或优干担任,可以实行双选,即队员选队长,队长选队员,以形成最佳团队效应。

2 任课教师与年级辅导员积极沟通,允许实训班级的晚自习在实训场所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更加精益求精、严格训练、保质保量完成每项任务。

3 系学团工作支持职业技能基础课程的改革,将平行班之间的课程竞赛列入到系部学团工作常规竞赛中,例如《电工技术设计与技能比赛》(大一第1学期)、《电子技术设计与技能比赛》和《小型设备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大一第2学期)。对所获奖的学生团队纳入班级考核,对获奖的学生个人给予素质拓展分认证。

实践证明,教学联动支持了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为后续专业大赛提早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学风建设落到了实处,让大一新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兴趣。

三、绩效分析

篇8

关键词:技校电工 理论课 吸引力

一、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热情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才会有求知欲,才会主动思考或讨论,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活跃。比如电磁感应是个难点,为了更为全面地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实践电磁感应实验,并提出电磁感应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来源和强度等。为了高效处理这三个问题,学生就会仔细观察、思考。磁铁切割线圈、线圈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带来的磁通抑制着原磁通的改变;感应电动势能够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得出。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就能够高效掌握课堂的重点。在讲课结束后,教师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然后组织、启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总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不再感到理论课的枯燥。另外,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围绕课堂内容展开,不能提问那些难度过大、不切实际的问题,否则会起反面作用,不能有效提高理论课的吸引力。

二、科学选取教学工具

虽然电是无实物状态的,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模型、挂图、实物、实验电路的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那些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在授课之前,例如在v授《电工基础》时,教师需要准备电感、电阻、电容、线圈、磁铁等等;在讲授《电工仪表与测量》时,教师需要贮备电流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数字万用表、模拟万用表、接地电阻测量仪等等。这些教学器材的使用,对于学生学习电路、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等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大大提升理论课的直观性、生动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动画、文字、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使理论课变得生动、形象,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电机与变压器》一章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较为难懂,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电动机转动的过程:给电机通入三相交流电流、定子转子产生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转子导体在感应电流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转动。这样通俗易懂的动画演示,能使学生很快的理解并掌握电动机工作原理。在控制电路教学中,反转控制线路是重难点,可以制作课件,让无形的电流在多媒体上变得可见,学生就不会再惧怕枯燥的理论知识。理论和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际生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际例子,提高理论课的吸引力。例如在讲电阻测量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对宿舍、教学楼、实训楼等场所进行电阻测量及数据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任务中。在某些很复杂线路和机器无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便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四、科学组合教材

因为技校办学的特性,一些学校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就缩减电工类理论课的课时,此外学生的基础较差,这就造成教学质量的低下。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对教材有着全面、系统的研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以便在上课过程中更加透彻、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例如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这一章节时,在通过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时,存在着电路图过多、工作原理过于复杂等问题,为了降低课程难度,可以选择将此部分内容舍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家电设备逐渐增多,学生就会对家电电路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例如功率放大电路、手机充电电路等让学生学习,学生主观性得到发挥,其学习质量和效率自然而然有所提升。

五、小结

篇9

1.课前准备

传统教学中,课前教师和学生准备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学生,只能根据教材进行知识预习,单调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前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学校实习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器材、项目任务书、网络学习平台等学习资源,提出课堂预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资源库中寻找答案,让学生乐学。

2.课堂实施

学生和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开始项目的实施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组学生发一块MF—47型万用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前所学进行电压、电流的简单测量,对万用表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创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拆卸万用表,观察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表的组成元件和电路结构从感官认识到原理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后,以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实施任务。首先,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制订学习计划。该阶段是学生分组自主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小组实施情况,并加以指导。然后,学生根据计划进行万用表组装与调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项目中,和学生交流、探讨,言传身教。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积极搭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协商解决各种难题,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实践能力。

(3)汇报点评,增强学习信心。学生完成作品后,首先由小组内部自我评价和组内成员相互评价。然后各小组组长进行成果的汇报展示,小组间进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摒弃传统的一考定成败的评价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可忽略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

以往,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感到枯燥乏味,即使较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动手实践。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后,此种情况大为改善,学生能正确理解课程的学习方向。通过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融入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入维修服务单、维修工作票等企业元素,综合运用仿真软件、考试系统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形象丰富,解决了评价不及时、反馈难统计等问题。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应变、交流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小结

篇10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 焊接实训教学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特点

多样性──多媒体/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

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工具性──可以作为认知工具,探究知识、构建知识。

三、数字化教学设备:

电脑、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显式焊接设备。

四、数字化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通过对学情分析,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整个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如下过程:

练习指导

五、小结

1.数字化教学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使知识获得多渠道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知识传达新颖化,知识更新即时化,思考空间开拓化,创新能力提升化,学习兴趣激发化。

2.突出了教育教学的成本节约、资源节约,同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学习热情高涨,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增强,协作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探讨.科技信息.2009年第21期

[2]刘万和.教育改革中数字化教学的利弊分析.甘肃科技.2012年5月第28卷第10期

[3]李明君,宿翠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学活动设计.科技世界.2012年5月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