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

篇1

【关键词】新媒体 微课 混合式教学

一、引言

我院电子信息专业自从2004年开办至今,每届至少都是两个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能照顾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讲授,造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师生间有效的互动交流缺乏,同时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容易理解,需要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重复。加之我校招生规模的增长,新增学科专业多,这些都给我校的教学师资队伍带来了严峻挑战。那么推行混合式教学可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二、混合式教学及其优势

1、混合式教学。Internet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又称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混合式学习最初指的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现在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师生角色固定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线上教学学习模式,而是实现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

2、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借助微课学习视频,能较好地避免传统课堂“一刀切”的情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自己定制开展个性化学习,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使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互补。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和线上教学平台上学习知识体系,又能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接触大量辅助学习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学习者上课没听懂的,在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来重复学习;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自己的任课老师课堂讲授,或者带着问题在课后去回放微课视频,使学生更有效率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包含不同技术手段的学习方案和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这为学生操作计算机学习、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而且要更科学地利用好信息技术,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三、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1、线上微课设计。1设计并制作微课、PPT等教学材料,明确相关任务和知识点。在微课中设计练习和思考环节,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提供线上微课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微课的学习和问题反馈,以便教师合理安排线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2、线下理实一体教学。1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以及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去掌握理解。2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学生分组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

3、教学评价。1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考核,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的效果。2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看法。3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得出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

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高度依赖的一种生活环境。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知识,特别是“慕课”的出现,使各种专业优秀的学习资源可以从网上获取,打破了信息的壁垒[1]。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人们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获取知识,使得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的线下课堂学习+线上网络学习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它将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对教学的要求。

2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学习环境构建上,采用Web技术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拥有另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而是主动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既是线上线下不同教学形式的混合,也是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混合[2]。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智慧学习环境相结合,既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又有网络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3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3.1教学背景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编码、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应用操作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会在茫茫的知识点里找不到方向;(2)学生人数众多,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常常是一个教师要面对上百名学生,而且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3)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理工类专业需要学生了解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管理类专业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office软件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和网络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

3.2教学活动设计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系统也相对成熟,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哪些适合课堂教学,哪些适合网络自主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知识单元模块化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要求,以及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特点,需要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教学[4]。例如,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划分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编码”、“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以后,进行网上在线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2)课堂教学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全校性的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课时数有限。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混合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不能再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教学内容精讲,讲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比如,将知识点按课时数划分为小单元,每节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单元的核心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补充相关知识学习。(3)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借助校园网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教学视频,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单元在线测试等,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按照要求阅读相关资料,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知识单元学习结束以后完成单元测试。同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设信息交流空间,让师生进行课程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应用提出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话题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软件,实现与学生的即时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

3.3教学评价设计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能自觉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考评机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设计讨论话题,根据参与讨论的活跃度,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设计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展示。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也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线下课堂学习和线上网络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学习环节。因此,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评估,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平时成绩应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讨论、综合实验项目、网上学习活跃程度等内容。“多元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也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5]。

篇3

關键词:经济法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10-06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新型教学方式。

作为金融法学、经济法学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持者或者主要建设者,一直在经济法学课程中推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三课混合教学法,现在将这些年的混合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付梓成文,希冀对同类法学课程的教学会有所启发。

一、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一)经济法学的微课

经济法学的微课,又称微视频课堂,是指综合运用摄录、信息、软件、图像编辑等技术,将经济法学内容碎片化、微型化、结构化、体系化的视频课堂,也就是经济法学教师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经济法学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可以在网络线上调用,也可以在传统课堂使用。

(二)经济法学的慕课

慕课的英文简称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就是经济法学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是线上课程,可以集聚经济法学教学的所有必要资源,在网络上展示开放,有兴趣者均可以选用。

(三)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

美欧国家的“Flipped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我国翻译为“颠倒课堂”或者“翻转课堂”。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利用微课或者慕课来学习经济法学的基本知识,线下课堂则是老师用来开展针对性答疑、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实务操作训练、案例剖析、未来趋势分析、理念提升、思想升华等教学活动。

(四)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混合教学法,就是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结合起来进行经济法学课程教学。

经济法学课程组,先将经济法学的教学进行规划,将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形成全面的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再将经济法学的知识点全部制作成为微视频课堂,所有的微视频课程形成一门完整的视频课程。而后将经济法学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和资料传送到网络平台,形成慕课。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微课堂和慕课进行知识学习,教师施行翻转课堂教学。

经济法学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经济法学课程的线下和线上混合教育,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将经济法学课堂变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融合性课堂。

二、经济法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资源准备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课程的设计和准备是经济法学课程成功的前提。重过程,轻设计,课程要成功很难。重设计,重过程,重反馈,重修改,环环相扣,课程成功机会才大。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原则

经济法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便利教师教学;理论精深,案例新鲜,以案说法;以内容取胜,注重形式,形神合一;微课精致,慕课完备,线下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课程的十化

经济法学课堂将实现十化:内容主题化;载体问题化;视频微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系完整化;任务多维化;帮助多元化;交流社区化;绩效能力化;互动及时化。

内容主题化,就是将经济法学知识细化为一个一个主题,每一次微课讲授一两个主题,主题突出,内容精细。

载体问题化,就是每次课程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讲解问题的解决之道,务求问题切实解决,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视频微型化,就是每个微课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时间在五至十五分钟,视频大小在几个MB,节省空间有利于流媒体播放。

资源网络化,就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均传送至网络平台,在网络传播,感兴趣者均可以选用经济法学网络课程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体系完整化,是指所有的主题、问题、视频、教学资源等内容都上传至网络课堂,形成一门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严谨的慕课。

任务多维化,就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限于视频观看,还包括案例分析、论文书写、测验考试、实验实务操作、口才辩论、模拟法庭等,改变过去看书做题的教学法。

帮助多元化,是指教师帮助学生的渠道和方法多元化,教师既可以通过面对面方式帮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讨论区答疑、直播、视频、网络会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在慕课讨论区互相答疑解惑,懂的同学在线帮助不懂的同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线上和线下帮助结合,帮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空间限制。

交流社区化,一般指在网络慕课平台建立专门的如讨论区等交流社区,或者建立钉钉群、QQ群、微信群,学生成为这些虚拟社区的成员,在社区里进行交流,人天各一方,却能集中互动。

绩效能力化,就是考核不是一张卷子定分数,考核的不仅是学习能力,还要考核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未来预测能力等,从知识考核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的综合考核和全面考核,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互动及时化,在网络时代能较好的实现。经济法学慕课建设好,社区形成后,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而教师即时就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教师或者助教就可以及时作出解答,甚至可以实现远在天边答在眼前的效果,甚至于即问即答,实时互动,不必在同一空间,却可在同一时间心连心。线下课堂也是互动为主,改变灌鸭式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规则、资料与资源的准备

1.教学规范

混合教学也要实现法治化,经济法学教学的各类规则要齐全,课程组要制定一系列规则,如混合教学实施方案、微课制作规范、慕课教学规范、考核评价方法、实践教学规则、法律诊所规则、法律实务操作规范等。教学规范,规范教学。

2.资料完整

经济法学教学资料准备,包括且不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参考期刊与书籍、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音频素材、图像素材、案例库、试卷库、习题库、思考题库、司法文书库、论文库等,教学资料是混合教学的原料,越充足越好。很多材料还要PDF化、媒体化,以便于传输和网络传播。

3.空間建设

混合教学的空间资源建设。混合教学要有物理空间资源,如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会议室、集体活动场所、专门的录播教室、辩论室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对教学的充分投入,这些空间的资源一般的大学都完全能满足混合教学需求。

4.网络资源

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引用。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政法委、监察委、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司法部及国务院各部委署办都建立了网站,法学会、学术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社、期刊杂志社等都有自己的网站,MOOC平台也蓬勃发展。这些国内网络资源,加上世界各国的网络资源,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5.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组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制办、司法部门、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五十多个实习基地,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

6.技术支持

经济法课程组与一部分网络公司和科技、软件公司建立了联系,为本课程建设提供外部技术支持。浙江财经大学现代教学技术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也为本课程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课程组的负责人和成员也积极学习和了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所需的基础技术知识,为顺利开展混合教学积累技术和技能。

三、经济法学微课的制作

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规划、课程团队组建、经费筹集、技术团队选择或者制作公司签约、技术培训、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加工、微视频审核修改、课堂或网络、教师和学生应用、评价反馈等环节。

微课堂,重在原创,胜在创新。重在内容,案例教学。讲授流畅,理论系统,重点突出,形神兼备。场景美观,富有意境。

(一)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性

经济法学的微课是由系列的微视频课堂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具有知识点的碎片化和系列微视频构成课程的完整性特点,即单个视频知识碎片化,系列视频则链接成体系化的课程。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是碎片化依据,也是系统性化的保证。

微观上,为便于网络媒体传播和学生学习,课程组把经济法学的知识点碎片化,形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一个微视频课堂教学内容少,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法律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法学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将全部的知识点都讲授并不实际也不必要。课程组将经济法学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而又是体现经济法特色不可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解析出来,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素材、案例、场景、情境等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务求每个知识点都精致、对应的案例都经典、展示场景都美观、蕴含的情境都深刻。

从系统性看,一个个微视频课堂展示的一系列知识点,组成了一门全面完整的经济法学课程。经济法学微课结构,至少包括经济法学基本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经济纠纷的解决等板块。经济法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涵盖经济法的定义、特征、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内容。市场规制法律主要为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广告法、房地产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宏观调控法律分为金融法律和财税法律,金融法律包括货币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公司法规、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等,财税法律则涵盖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国债法、社会保险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车辆购置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经济法学课程知识广泛丰富,受经费、视频容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制作为视频,课程组仅能将经济法学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微视频课堂是经济法学课程的骨骼框架、五脏六腑、大部分血肉组织、主要经络动脉,至于细枝末节则要慕课来完善补充了。

(二)微课的设计、制作、修改

微视频课堂成功,五成靠内容和案例的设计,三成靠授课视频讲授,两成靠制作与修改。没有内容的课程是没有灵魂的,有了内容讲授不好难以吸引学生,而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备受学生青睐。

1.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

(1)内容取胜

微视频课靠内容取胜,没有内容的微视频课是没有生命力的。微视频内容要包含经济法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也要包括案例、习题等内容,要将经济法学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经济法律案例、经济法习题、幽默故事、法律趣话等提炼出来,要设计适合网络传播的网络语言、音频语言、视频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方式,这个事前设计过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微课视频的成功与否,微课的好坏则决定则慕课的成功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课程设计师。

从这几年的改革来看,案例教学比纯粹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能做到每个微视频课程讲一个小案例,与经济法学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这种微视频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2)场景和意境

微视频的内容有了,微视频的形式,如场景、情境等,也是不可少的,好的形式对微视频课是锦上添花。同样的知识点、学识和教学技能相近的教师,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设计和选择一个与课程相适宜的场景,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将会大大增加课程的体验度和吸引力。

经济法学课程的场景可以布置成法庭模式、律师事务所模式、法律顾问室模式等,在场景中可以增加国徽、独角兽、宝剑、天平、法官袍、法槌、律师袍、警徽等徽记或者标识,一般在场景中都会摆放一些书籍,增加课程书香气息。如果在场景里增加一些绿色植物,既美化,又增加轻松愉悦的意境,则在严肃中不失活泼。

2.微课的制作

(1)微课教师的选择

微课教师既要是经济法学的专家,又要是授课高手,还要熟谙视频讲课方法,语言如果幽默风趣,说不定就成为网红教师,带动一门课程的走红。

视频课程主讲教师首要对经济法学专业理论和法律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本课程的知识有系统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对教学的内容要手到捏来,口出成章,深入浅出,对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要想微视频课堂引人入胜,优选适应网络教学和有娴熟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将是微视频课堂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一步。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的微视频课堂。科研好的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好有的不尽如人意,同样的,科研好的教师如果网络教学技能不强的话,也难以胜任视频课程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未必都能胜任网络视频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有些技巧未必都能用于网络视频教学,如果这些教学技巧恰恰是线下课堂致胜法宝的那些教师,在网络视频教学时就会失望了,因为这些教学技能在网络视频教学中效果不明显甚或失效了。

选用有较厚实专业经济法法学理论和法律功底而又掌握了娴熟的网络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网络视频教学教师选好了,视频课程也就成功了十分之三了。

(2)微视频课的讲授

如果一门课程,一种讲课套路到底,微视频课堂将会呆板化,学生很快会视觉疲劳,因为不是面对面,教师不会看到学生,也不会当场觉察到学生的这种疲劳,即便通過网络互动知道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其他需求,也很难做出及时调整,视频授课讲师就需要把学生的视觉疲劳考虑在前,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就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的这种疲劳,以熟练的视频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是一门微视频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视频课程讲授技巧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迅速观察到对方的神态和反应,并洞察对方的心理,教师可以即刻调整教学方法和讲授内容,马上适应学生微妙变化,掌控教学节奏,也可以讲些趣事和笑话,调节课堂气氛,因为人数少线下传播面窄,有些话讲得大胆些也无伤大雅,有时候教师讲错了,也可以当场及时纠正错误。

视频课程的非现场教学,一方面不容教学内容诸如教学知识点有任何错误,视频中显示的教学内容、文字表述、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何一点差错,眼光雪亮的成千上万人马上就会揪出错来,课程的严谨性、严肃性、正确性和权威性立刻就会被质疑,乃至于被弃选。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人少,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比较容易,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方法适应也比较快,但慕课选修人数众多且口味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对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用“十分巨大”形容并不为过,设计适用于一百人以内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适应千万人的课程内容,后者的难度显然更大,这不仅对教学内容设计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视频教学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对于百人以内的线下课堂讲课,视频授课无疑更难,视频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线下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技能,还要掌握网络视频课程讲授的新技能,不仅要学会在镜头面前讲课,而且要熟练掌握镜头面前讲课技巧,甚至有必要进修下影视表演技能。

线下课堂教学语言与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线下课堂教学语言口头化,相对可以随意些。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既要有口头化又有偏书面性,同样一个笑话,在线下课堂就很有趣,在网络视频里可能就很突兀,不仅不好笑,甚至适得其反。同样一句话,线下课堂表述会很成功,在视频课堂教学同样表述可能会很失败,同样一个专业知识点,网络表述的技巧就与线下课堂的表述不同,视频主讲教师要适应网络视频教学的独特性,娴熟运用网路语言、视频语言和影视表演技能来授课。

用通俗的语言、网络化的语言、一定的表演技巧对着镜头来熟练表述讲授专业的经济法学知识,是考验教师功力的。从网络视野看,线下老教师碰到的是新问题和新技能,线下老教师的多年教学功力是线上教学的基础之一,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要求。视频主讲教师不仅是个教师,而且是个演员,既要掌握教学技能,也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这样的视频主讲教师才有可能讲授好微视频课堂,其主讲的课程相对就有吸引力。在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的情境下,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是维系和提振课程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能熟练使用网络语言、视频语言和授课技能强的教师将是微视频课堂生动化、趣味化、可持续性的师资保障。

3.微课的制作、反馈、修改

微视频课程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基础。内容是微视频课程的基础,设计是微视频课程成功的前提,讲授是微视频课堂的关键,场景是微视频课堂的形式要件,技术团队是微视频课堂的技术保障,应用和反馈是微视频课堂的质量提升过程。

微视频课程实际上就是个小电影,就是一集短电视剧。经济法学专业教师不懂摄像、摄影、后期制作等专业影视技术。经济法学课程组就花费巨资委托专门的视频课程制作公司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视频制作。这样的微课才会在视频质量上有保障。微课的设计、讲授固然重要,一个好的拍摄和制作技术团队则能保证视频的质量。

微视频课制作好了后,可以先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教师和学生使用后,会提出很多意见。课程组可以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约谈等形式征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评价、反馈意见则有助于微课视频的优化,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微课视频进行修改。七分拍出来,三分改出来。

四、经济法学慕课的建设和运营

(一)慕课平台的选择

慕课常见的问题有:登陆不了慕课,掉线,卡顿,做了测验没成绩,看视频没计分,发不出帖,抑或资料错乱,视频播放不了,缺乏互动,技术人员不见了,诸如此类。好的平台,运行平稳、流畅,技术支持及时。学生看得舒服,用得清爽,做得安心,投诉少,老师烦心事少。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是慕课传播的前提。

近些年,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出现。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成立的平台较知名的就有50多个。全国性平台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好大学在线、MOOC中国、智慧树、优课在线、学银在线等。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单独或联合建立了慕课平台,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网络教学平台等。一些公司也建立了慕课平台,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

慕课平台的建设是渐入佳境,爱课程等慕课平台的资源不断丰富,技术支持越来越强。平台的资源、板块设计、各种软件、小程序等都与大学的在线教育相适应。慕课平台越来越成熟。

经济法学课程作为浙江省高校本科课程,课程组选择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慕课,浙江省平台还算比较平稳。经济法学中的金融法和财税法学部分的内容已经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爱课程平台,无论从稳定性和技术支持,还是生源新引力上,都是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慕课的建设

一门好慕课相当于一门课的百科全书,只要是经济法学的教学资料、教学资源都齐全、全面完整、新颖前沿、精深细致、案例丰富、习题充足。

经济法学慕课大致包括课程信息、教学计划、课程资料、班级管理、练习考试、讨论区、课程评价等板块。

经济法学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简介、课程概述、课程目录、教學团队、教学设置等内容。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教材、章节教学内容、微视频、教学案例、PPT课件、教学标准、教学安排、教学网站汇集、实验方案、实习规则等。

班级管理则是分班管理、名单导入、学生日常管理等内容。练习考试板块包括试卷库、网络练习题、复习思考题库等。讨论区是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教师发起专题讨论、学生之间交流的板块。课程评价板块则是对学生的慕课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统计成绩等。

课程组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上传至慕课平台,准备充分的话,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经济法学课程的慕课建设。

(三)慕课的运行和维护

1.组建团队每天维护

课程组中专门设立慕课的运行和互动小组。课程负责人作组长,专业教师为骨干,研究生为助教。小组专门负责慕课的运行、维护和互动,做到每天有人值班,学生的问题不过夜,做到日事日毕。而使用课程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则采用SPOC的方式来负责自己学生的管理、互动和考核。

2.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料的持续更新

课程组根据社会发展、法律修订、法院新判例,更新教学内容,作出新的教学设计,及时制作新视频、编写新习题。网络慕课内容实时更新,及时将新理论、新法律、新案例、新视频、新课件、新习题、新资料更新上线。

3.良好的互动

课程组将优选多平台上线,分平台建立网课服务团队。制定服务管理办法,设值班人员,实时维护,在线维护,时时互动,在线答疑,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

建立问题分层解决机制。慕课教学需要组建足够数量网络维护团队和互动人员,可以将一部分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吸收为团队成员,负责解答一部分网络论坛的问题,研究生可以对简单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较难的问题则提交给教师回答,如果教师单人还不能回答的,则提交教学团队集体讨论后回答。问题回答得越及时,互动多互动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会越浓,学生的兴趣越浓就对课程的黏性越强,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越多课程的传播面会越来越广,课程的可持续性就越好,课程的良性循环生态就越好,课程的生命力就越强。

五、经济法学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的策略是,线上学知识、线下翻转课堂、课外学做法律人。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习惯转变

教师是课堂设计者、团队组织者、关系协调者、答疑解惑者、思维引导者、意见倾听者、程序矫正者、课外活动联系者,教师切实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自学者、能动者,提前观看视频,预习和学习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经济法律理论和知识。学生也是课堂主体参与者、提问者、实践者。

传统的线下课堂,学生在课堂听课,平时游戏玩乐,平时不学习或者少学习,不做或者少做作业、测验和考试,习惯于在期末考试月或者考试周拼命。翻转课堂教学后,慕课就是本课程的百科全书。教师要求学生做出严格的时间计划和完成进度表,关注学生进度,督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课外学习、平时学习、平时考试、时时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进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二)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安排

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学生人数,实施分班次、分组教学,推行小班教学、小班翻转或者大班教学、小班翻转三种教学班级组织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上,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和固定周期,一般在学期初就将全部视频等教学资料在网络课堂上,并保证在整个课程教学周期内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安排进行知识点的预习。线下课堂上,教师组织针对特定知识单元或专题的教学研讨或实践教学。有针对视频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也有扩展性、前沿性的介绍与引导。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线上学知识

学期初教师建立钉钉群、QQ群或者微信群,将学生加入群,将当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发给学生。老师每周布置下周视频观看任务和课外任务、发放本周实务案卷材料或者案件分析材料,学生在课外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各章节经济法学理论和经济法律知识,线上完成视频观看、测验考试、笔记发帖、专题讨论等任务。

时下,很多大学都在缩减课程的线下课堂授课课时量。教师无法在较少的时间内讲授海量的专业知识。慕课是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涵盖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律知识、典型案例、习题考试等,应有尽有。学生认真学习经济法学慕课,可以系统完整学习选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握学科趋势,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逐渐掌握预测未来的能力。

2.线下翻转课堂

线下课堂,教师通过提问、测试方式,检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在教室里,学生可以提问,将线上慕课没有搞懂的问题,面对面与老师交流,老师答疑解惑。线下课堂老师就可以讲解重点难点,针对性辅导。线下课堂,老师可以讲解最新的理论、知识、案例。

线下课堂,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进行法律实务操作训练。课程组准备了法院、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常碰到的60个案例材料,包括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每周课堂上进行案例经办实务训练。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演讲、论辩、模拟庭审、证据质证等实务训练。学生通过翻转,分析能力、辩论技能、证据调取技能、法律实务技能、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律师事务所交流、法院旁听、与检察院进行法庭对抗赛、公司见习法务,将各种实习基地利用起来,让实习基地的社会导师与学生多接触,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线上学知识,线下做实务,两者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眼界开阔了,理念提升了,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课外学做法律人

篇4

关键词:艺术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一、艺术理论课程在高校的现况

(一)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内高校的艺术专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生长。任何一门专业课都有着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艺术专业也不例外,艺术理论课程对艺术专业而言至关重要,技术只是呈现艺术的一种形式,决定作品内涵的是创意和思想。创意和思想是如何去获取的呢?必须具备中外艺术发展史、艺术的审美学、艺术概论、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从而提高对作品的创造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想创作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仅有技法,无理论、无思想,就注定只能走别人走过的路。

(二)艺术理论课程在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而在当下高等院校中艺术专业几乎都是以实践专业课程为主。例如绘画专业,每学期的油画课、国画课、素描课、版画课等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把课表填满了;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则是以PS、PR、AI、CAD等软件课程堆砌而成的。而理论课程通常每学期只安排一门,到了高年级也就没有了。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认为,只要学会了某项能够实现艺术的技法,就算是完成了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和学习,掌握技法才是至关重要的,而理论课程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帮助,所以这类课程可有可无。这种想法是本末倒置的,对于艺术专业而言缺乏艺术理论课程的教育,毋庸置疑是不够健全的。

1.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缺乏兴趣

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不够重视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就这一点而言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对于艺术生而言,枯燥的理论课知识,他们大部分本能的态度就是抗拒这一类课程。例如,艺术史课程,学生们认为这与初、高中乏味的历史课程如出一辙,甚至很多知识都是在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的,并且教师的上课方式也和历史老师也别无二样,所以学生自动将此类课程与无聊和枯燥画上了等号;另一方面,则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自带着单调、枯燥的属性。对于理论课程讲授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来说,为了不对学生传达有误的信息,会选择照本宣科这种最安全的授课方式。

2.艺术理论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

高校中艺术理论课程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填鸭式”,这种形式的教学,会对学生们就形成“开头劝退”的效果。“开头劝退”这个词语通常会用来形容,一部电视剧在第一集没有吸引住观众,大部分人会选择弃剧。将其引用到课程中的意思就是,教师无法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知识的传递过程变得尤其艰难。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单一说教为主,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想了解什么,学生不知道老师在阐述什么,双方难有共鸣。这种模式不仅会让学生不愿意学习,同时也会打击教师的教学信心。

3.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师资薄弱

就艺术专业整体的师资情况而看,实践型专业课的师资占据了整支队伍的重要比例,专职的理论课教师较少,或者让一些青年专业教师分担一下。部分没有这方面授课经验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去建设课程体系,也不了解学生需补充哪方面的理论知识,无法将艺术理论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艺术理论课程相结合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领域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了结合,学生课余时间在线上平台自主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线下课堂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学生提问,进行解答,并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得到运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从演讲者演转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实现了“知识内化”和“知识应用”的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让教师遵循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基本原则,将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理论课程中实施的环节设计

1.课前线上学习

影视类的艺术理论课程,知识涉及面广,需要学生观看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和理论知识,由于时长问题,课上无法进行,所以教师提前告知学习范围,提供影片资源与信息,并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认真学习并完成作业。要求教师能够合理整合线上碎片式的资源并结合线下的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线上丰富的资源提高藝术审美和艺术素质。作业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成游戏闯关模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也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线下课堂翻转

通过在线上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在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要将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对学生们作业的评价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允许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存在不同的意见,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问题时应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大家对同一部影视作品的理解,让大家在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接纳别人从另一个的角度的分析与评价。探讨期间,每个同学除了阐述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明确大家的工作,有人总结,有人记录,有人维持发言顺序等。这样一来,这就不仅是思想碰撞的讨论会,也是一次团队合作的作业。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和尊重,也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在每个小组之间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3.课后教学资源优化

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知识交流反馈。每节课后教师应该总结上一节课学生提出的学习难点,进行线上学习资源的优化。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实时优化教学资源,不可再像传统教学中“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教案”,要因材施教,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们改善教学方案最好的切入点,根据学生们学习能力的程度不同,应准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分析与总结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需要面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被动灌输”转换为了“主动讨论”的学习方式,终于能分清楚艺术理论课程和历史课的区别在哪里了。传统模式下的学生在课堂上,除非是老师点名提问,不然一堂课下来都是“一言不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为了最有“发言权”的人,会促使他们在课前线上学习中,更加努力,就为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能够为组员们提供帮助。这种团结合作的学习形式,也改变了学生们之前对于作业的概念。个人作业,观点单一,思路单一,分数的高低不是特别的重要;团队作业,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分数代表的是团队的荣誉,为了团队去拼搏、去学习。

2.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一改之前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影视类理论课堂中,案例分析几乎都是教师在进行讲解,因课堂时间有限,没办法为学生展示案例的全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的环节中是被动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无法了解学生的观点。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的讨论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可以开启“无限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作业,让学生有意识、有目标的去挖掘学习资源。

3.高校的师资力量

通过教师对线上碎片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合理利用精品课程,解决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通过线下课堂对学生们的了解,更好地优化线上教学资料,形成一个循环,不断的优化、不断的完善,妥善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

篇5

【关键字】MOOC;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

引言

MOOC(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是相关组织和个人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以教学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提供给世界各地众多学员免费学习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慕课的发展非常迅速。MOOC从正式诞生开始,就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学习方式。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相比,MOOC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大规模。普通的课堂教学,因教室座位,教学管理等因素制约,教学人数一般只有几十人,最多不过2、3百人。而MOOC则没有任何限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只要能连接到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加入MOOC学习,MOOC的受众人数突破了常规课程的限制,可以有几千甚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学习。(2)开放和共享性。MOOC最初就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为更多人免费提供优质大学课程。MOOC对学习人员没有国家、民族、年龄和学历等方面的限制。MOOC课程大多都是免费提供,学习人员能免费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3)网络社会性。学习者在观看、学习MOOC短视频时,常常要回答一些课程提问,解答后才能继续学习,课后往往需要完成在线作业。同时MOOC平台上也会提供课程讨论区,学员可以向老师提问,学员可以加入学习小组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共同促进学习。国内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于2013年率先加入全球的慕课平台。2014年,承担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联手推出了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该学习平台汇聚了国内最多、最优的大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教学实践中。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学计算机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运用计算机工具服务学习、工作做好准备。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开放、自主、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为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高校教学计划中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全面推动以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目的的大学计算机改革”。国内高校针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教什么和如何教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大学计算机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一些高校往往重视不够,简单的认为这门课程只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学会使用OFFICE软件等,进而缩减教学课时。调查分析国内众多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落后。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些高校主要讲授常用的办公软件及工具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也有一些高校则侧重于讲解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等。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没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有限的学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也越来越多。大学计算机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而很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的课时却在不断缩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缩减授课时间赶进度,许多知识点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掠而过,不能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面对众多的新概念、术语及知识点,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并产生畏难情绪,难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3)大班教学,师生教学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手段。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一般安排合班授课,一个教学班往往由几个不同的行政班组成,人数有七、八十甚至上百人。教师要赶进度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实验课上疲于应付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交流沟通的手段。

2大学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计算机不仅仅培养学生计算机实操技能,还更多的体现在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程序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根据笔者所在学校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充分利用MOOC教育特点,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精准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

2.1教学内容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务必需要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程序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特点,拟定教学内容主要:(1)计算机系统概述(2)程序设计基础(3)计算思维(4)OFFICE办公软件(实践)(5)数据库基础(6)Access数据库(实践)(7)互联网基础及应用

2.2教学设计方案

制定的教学方案中,由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给出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每一章节的知识单元。一方面利用已有的优质MOOC资源,从中筛选出能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资源库。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建设更有针对性的MOOC视频资源及案例库。图1为大学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方案。课前,老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及需解答的问题,学生依据课程目标及任务,浏览课程资源,完成本单元知识点的构建。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反复观看视频资源、查阅相关学习资料、通过MOOC平台询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等手段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MOOC的在线单元测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和反馈结果,科学安排授课内容。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确定合适的教学活动,或针对性的精讲、或案例教学、或辅导答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放矢,概括总结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探讨问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课堂练习、成果展示等手段,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布置测试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课后测试进行查漏补缺,复习MOOC资源,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师可及时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学习评价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3课程学习评价

课程考核方法,除了反映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还要体现各个学习环节的参与度,才能更客观的进行学习评价。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在线MOOC资源,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因此线上学习效果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MOOC平台学习成绩所占的比重必须适当,太大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太低又不能吸引学生参与。MOOC平台的各单元在线测试成绩根据重要程度不同进行加权计算,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课堂教学与辅导过程中,可将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分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依据。

3结语

MOOC教育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课程要顺应MOOC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MOOC的优点,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重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分解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在线优质MOOC资源,完成知识单元的构建;课堂精讲、讨论与答疑则能有效消除知识难点与漏洞。课后复习巩固与单元测试,能有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雒恒,皇甫中民.“慕课”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创新思考[J].高教学刊,2015(22):145-148

[2]陈娟.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133-134.

[3]李燕,陈文.多维度立体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103-106.

[4]周丽萍,刘涛,彭立宏,肖晓强.探索慕课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4),36(A1):118-121.

篇6

关键词:互联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分组协作;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信息化教育的手段,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进行智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利用智慧教育、人机互动学习、大数据统计等将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进阶为多元化、智慧化的生态教学[1]。“材料工艺学”是材料科学和设计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授课内容包括石材、陶瓷、木材、玻璃、金属、塑料、无机胶黏材料等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工艺技术及应用特点。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平衡“专业知识的传授”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两者,以保证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老师授课乏味,学生课堂兴趣低、课后作业完成度低以及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因此,针对此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多种智慧教学模式的结合,实现教学媒介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化,旨在使学生能够实际掌握现代建筑装饰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今后实际工程案例中合理、高效地设计和使用现代装饰材料。

一、“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南京林业大学“材料工艺学”为例,该课程主要面向环境和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每年授课人数约500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应用材料和性能、加工和成型方法、如何正确选用材料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具备在产品设计中选择材料的能力,根据其材料特性设计产品的造型和结构,并以低成本、合适的工艺方式实现其设计理念。具体到产品的设计上,需要基于材料自身特点,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来优化设计方案,以保证产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材料工艺学”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是否切实的掌握材料和工艺相关知识,将决定学生在课程设计实习以及工作中设计成品的好坏。这是因为“材料工艺学”课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学生需要对材料的外观、性能和工艺特点等有精准的了解,从而结合客户需求来制定设计方案。

二、“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该门课程在我校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使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因“材”设计。我校“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持续性。“材料工艺学”课程内容庞杂,范围比较广泛,加上课时数少,致使课堂上教师不能将所有内容进行翔实的讲解。此外,作为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该课程之间缺乏很好的连续性。在本课程授课时,学生当下可以很清楚明了地获知“材料工艺学”课程重点和难点,但本课程结束后相关材料的应用场所和特点就忘记了,从而导致在后续课程设计实习,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无法正确选择设计材料的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知识应用的持续性。(2)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单一、落后。随着新材料的快速发展,“材料工艺学”教材和知识体系逐渐趋于多样化,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授课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任课老师为教学主体,课堂上的讲学讨论拖沓,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限制了学生对知识主体和主观认识能力的自主探索,抑制了学生对问题研究和实践创新的主动能力。在授课内容上,主讲石材、陶瓷、木材、玻璃等传统材料,缺乏新型材料的引入,不能紧跟材料发展前沿,从而使得学生对“材料工艺学”知识掌握不全面。(3)缺乏实践教学和课外训练机会。“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应用型的设计专业的学生,然而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有限,学生对相关产品或建筑材料没有实际接触经历,对课程内容没有代入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4)考核方法单一。多采用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不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所遇到的问题,更不能及时进行合理的教学反思。针对上述“材料工艺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种智慧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向进行了以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三、“材料工艺学”智慧教学新模式设计

根据“材料工艺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来设置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多分析实际建筑和设计成品案例。教学方式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化设备、信息化手段和线上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联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乐趣和学习动力。教学方法上,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分组协作学习和线上线下互动学习3种授课方式展开教学。

(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其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进而提高综合素质[2]。实践性是其主要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虽然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异,但并不属于两种相对的教学系统。首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实践教学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加深理论知识和理论价值的深刻认识,并为理论的创新提供经验[3]。其次,两者均属于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两个方面任一的缺失都将导致学校整体教育系统的不健全,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起到相互强化和补充的作用,任一方的衰弱均会导致另一方教学效果的下降。所以,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成为了地方大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材料工艺学”的授课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叉融合,通过在课堂上分析石材、陶瓷、木材、玻璃、金属、塑料、无机胶黏材料、新型材料等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案例,把课堂理论和实践应用相关联;将材料带上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材料本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每2周组织学生观察身边产品或建筑的使用材料,并进行课堂分享汇报,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自我分析和认知能力;通过穿插2—3次课外实践课程,以装饰城、家具卖场和新地标建筑等为例,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亲自体会教学环节所涉及的所有装饰材料。此外,依托学校“产—学—研”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在企业实习机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工艺学”理论知识、行业需求和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二)“分组协作学习”授课

分组协作学习的本质是使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习,且在交谈过程中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分组协作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管理学生的手段。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进而使学习优势得到更好发挥[4]。针对“材料工艺学”课程,在分组方面,根据学生基础和水平的差异,适当搭配,学生之间互相查漏补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任务分配方面,让每位组员都能够参与到材料和工艺的专题讨论中,并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结束,向学生公布本学期的“材料与工艺”相关专题,要求学生以典型建筑为例,研究性学习一种或多种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及特色;此外,鼓励学生组队参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执行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调研、指定计划、分配任务、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步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效果评估方面,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课堂汇报表现、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打分。

(三)“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授课

在网络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材料工艺学”课程应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利用网络上的设计实例视频来展示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课上就实例视频进行分组讨论,进而构建以教师授课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体系[5]。针对“材料工艺学”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持续性的问题,利用线上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更加灵活,同时课程结束后学生还能够继续回顾,从而达到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课程的持续性目的。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把VR技术运用到“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上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6]。VR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材料的加工过程、材料的应用情景、产品的外观构造等。同时,VR技术有助于“材料工艺学”课程的线下教学讲授,其在解决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落后问题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材料工艺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特性、工艺技术及应用特点,单一的线下授课方式很难让学生对材料有直接的感观接触,从而使得学生在设计实践或工作中出现不能因“材”设计的问题。借助VR技术能够将平时接触较少或者无法近距离参观的建筑、工艺品、景观等,以3D形式展现出来,进而让学生对这些建筑、工艺品、景观等有全面了解,并能够掌握其中产品设计的细节。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探索、课中指导、课后拓展3个部分。课堂授课前,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知识的储备情况,查找相关材料和工艺的制作视频、流程图、幻灯片、景观或建筑的VR视图等,通过钉钉软件分享课前导学作业和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线上)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等资源,从而提升学习乐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课程基础知识。此外,在平台上课程测试习题,并设立答疑/讨论专区,学生可以在此专区内讨论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课程建议,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及时在专区内帮助学生解惑,并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醒未完成课前任务的学生。此外,通过收集学生的线上反馈,来制定课堂教学策略,聚焦教学的重难点。课中,点评学生在线遗留的问题,采用集中性讲授的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材料工艺应用案例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协作学习”,再结合实践学习所获的知识,将所学所想分享至线上讨论学习,有助于同学们随时相互查阅,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后,通过线上平台布置思考作业,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根据作业完成度对学生进行评分。总之,教师根据线上反馈制定线下教学方案,通过线下教学成果整合线上资源内容,使得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

四、“材料工艺学”智慧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结束后,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借助教育信息化的背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分组协作学习”和“线上线下互动学习”三种授课方式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于材料和工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86.5%的学生表示该课程改革有助于加深对材料的理论理解,82.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81.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8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具体实施效果见下表。此外,以2017级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本课程考试的平均分较16级同专业的提升了近6%。

(一)提高了学生理论认识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材料工艺学”课程更具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材料实际应用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讲授和课外现场实地教学,使得学习内容更有代入感,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也均有了大幅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授课变得更加灵活,解决了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而且,教师能够实时在线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通过跟踪线上的答疑/讨论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分组协作讨论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程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解决了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扩展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课程学习的持续性。总之,三种授课方式的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出现思维疲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有助于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轶,谷士艳,李金洋,刘越洋,薛志.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以《风能工程》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

[2]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4]叶天赋.分组协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7(8):987-988.

[5]曹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2):106-109.

篇7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全国各地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师生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涉及所有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1]。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亟需找到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应急式”线上教学过渡到常态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提供参考。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3]。不同于纯技术类或纯管理类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介绍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与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合同、安全、风险等有关的控制和管理知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组织在线网络教学工作。通过整合学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授课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推进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可能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线上学习,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高。在这次疫情防控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各种事假、病假、旷课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加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4]。以疫情防控期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例,首先是网络问题。因寒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离校返乡,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利用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有少数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里信号不好只能在室外上网。还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共用手机上网课。其次是教材问题。疫情线上教学前半学期学生无法获得教材,只能通过电子版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由于不便于做笔记以及阅读体验差,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最后是平台问题。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学生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学习。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平台操作培训,多数学生不熟悉平台操作,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2.2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有的教师在“封城”隔离之前返乡,有些教师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和教材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此外,授课老师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与进度。疫情防控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1)共享屏幕加视频/语音方式。主要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平台分享PPT、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师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互动与答疑。(2)网络平台直播方式。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在线授课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自建课程方式。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添加课程资料,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测验以及与学生课堂互动。(4)录播视频课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今后,在适应信息化教学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能力体系将发生重构。教师除了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所需的应急反应能力。当疫情防控等级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在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转换教学方法,使得在应急防控阶段与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能够适应疫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教学方法调整。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3学校管理现状。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受网络平台服务器数量、质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拥堵、卡顿和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这些平台都存在系统崩溃、视频内容无法加载、课程信息无法更新、服务器无法连接等网络问题[4]。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集中性的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部分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高校治理效能、数据对接,以及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5],导致线上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同时,突发的疫情导致网络教材、平台使用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邮寄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在网上免费获得,加上电子版书籍、教材阅读体验感较差,不便于记笔记,加大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难度。此外,多数教师疫情之前长期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熟悉平台操作,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因授课教师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在线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等学生返校后再补课。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3.1学生学习应对策略。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在新学期分批分阶段错峰返校复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有效衔接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返校复课之初应尽快做好学习情境转换后的心理调适。在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掌握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交流和拓展[6]。现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情景模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过渡,避免两者严重脱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模拟,如结算对量模拟、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招投标模拟、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模拟以及运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模拟、钢筋碰撞分析模拟、施工模拟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操模拟,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教师教学应对策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这既是为了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授课教师应依据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情数据,制定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授课教师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材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时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讨论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次数,特别是课上讨论,把学习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点名和交作业方式,使得平时成绩的获得更加客观全面。例如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优缺点的重点介绍。而实际上每种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项目场景,对学生以后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鉴于此缺点,授课教师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录制成微课,以解决课时短缺和全面了解知识点相互矛盾的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能够根据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常态化防控阶段与应急防控阶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阶段性防控要求。当疫情再次出现时能做好再次居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授课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自己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打造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3.3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全校师生,做好线上与线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好线上教学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疫情应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自身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8]。经历了这场疫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功能、网络稳定性等对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借此机会不断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增速扩容与功能优化,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保障各种形式、样态的线上教学。同时提前做好谋划、对师生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开展横向点带面、纵向多层次培训。从课程资源建设到平台软件培训,从教学咨询案例分享到大规模在线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培训、系/教研室主任培训、授课教师培训、学生培训[9-10]。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课程问题以及平台问题,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4结语

2019年突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说,要在危中寻机,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学变革的契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线上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重塑教师能力体系,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必须扭转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从应对疫情防控的短期视野来思考教学,而是要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日常教学统筹推进的需求。同时要站在新一轮教育技术变革的高度思考教学,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多元考核模式,构建师生“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2]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75-77

[3]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安辉,邓婕.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70-77

[5]谷中秀,华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9):19-21

[6]闫新红,刘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翻转课堂建构.喀什大学学报,2019,40(5):108-111

[7]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临汾,2017

[8]虞乔木,郑东桦.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20,(1):65-68

[9]吴艳波,韩怀钦,刘志宏,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及其常态化的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71-482

篇8

关键词:空间;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幼儿语言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148-02

本文拟以“幼儿语言游戏”单元教学为例,探索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空间教学提供有实践价值的借鉴参考。

一、相关概述

(一)空间

本文所谓空间是指集教学和教务一站式对接的一体化网络学习平台(http:///),该空间分为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和管理空间,不同身份者进入各自空间开展相应活动,三个空间的基本功能如下图1。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混合式教学逐渐得到普遍关注,并将成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大学的主要培养模式。本文所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空间自主学习、总部和分部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中心的面授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新模式,即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以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的“幼儿语言游戏”教学单元为例展开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基本过程如图2:

(一)分析学情

课程性质: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

学习者特点:学习对象大多是幼儿园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有不同程度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也有组织幼儿游戏的实践,但在幼儿游戏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在语言游戏方面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影响了自身专业发展。

学习目标:该课程学习要求把握游戏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解设计策略,并能设计不同类型的幼儿游戏。“幼儿语言游戏”单元学习目标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语言发展“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 基本目标,能有效设计、组织幼儿语言游戏活动。

(二)确定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如下:

1. 在学生空间熟读并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小、中、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目标及教学建议。

2. 阅读该单元系统化的教学视频和辅导文本(平台记录学习行为情况),理解幼儿语言游戏的概念、特征及功能,做好相关重难点记录。

3. 在学生空间提交作业:收集或初步设计1个幼儿语言游戏活动案例,并从选材、设计方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基于空间的学习讨论交流(平台记录参与情况)。

(三)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包含在学习过程中能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是直接为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服务的,更需通过设计完整的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学习目标。对于成人,学习资源适用、够用即可,主要采用文字、图文、视频等形式,支持碎片化、情境化和交互式学习。“幼儿语言游戏”单元的学习资源由两部分构成:

1. 教师统整的预设性学习资源

预设性学习资源包括课前教师已确定、完善的提纲、问题、作业等,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相关必备知识和操作规范等预设性学习资源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幼儿语言游戏”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者学习需求,按照知识模块化、案例化、专题化原则,在教师空间设计了2个1000字左右的辅导文本,分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目标、教学建议和幼儿语言游戏特征、功能;3个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分别是小、中、大班幼儿语言游戏活动设计案例讲解;各小组在空间提交1份幼儿语言游戏活动设计方案;在空间开展1次“幼儿语言游戏常用策略”主题讨论活动。

2. 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的生成性学习资源

生成性学习资源比预设性学习资源更具有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远程教育学习者所学专业一般与其从事的工作有密切联系,有些学习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在线活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主题,努力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学习者现实实践建立联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团队讨论法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问题。在“幼儿语言游戏常用策略”主题讨论活动中,共有来自8个学习中心学习者的446条发言,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分享了各自的案例,相互交流了体会和建议。讨论过程中学习者是主角,教师只需及时鼓励、设问、引导和评价;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全面总结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并将讨论过程中的发言加以整理,开发成生成性学习资源。此外,部分学习者通过查阅一些相关材料对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加工理解,在空间的课程交流区分享相关内容,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是对预设性学习资源的补充和延伸。

(四)实施线上线下学习支持服务

1. 线上学习支持服务

混合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组建基于空间的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提供课程的建设、教学实施及过程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系统办学优势,课程责任教师负责组建分部教学团队,由课程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构成。责任教师负责在空间开展课程总体设计,组织资源建设,提供常见问题库;组织落实网上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开展在线学习活动;监控课程的网上教学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通报检查情况等。课程辅导教师在空间为学员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导,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评阅作业、完成学习过程的评价等。

2. 线下学习支持服务

过分依赖在线学习资源组织教学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强调职业能力的培训与锻炼。因此,学习中心要开展线下学习支持服务,使学生从不同渠道立体化的掌握知识技能。根据学习者在线学习情况,学习中心安排“幼儿语言游戏”单元1-2次面授辅导;依托学习者工作环境,组织1-2次语言游戏教学观摩和优质语言游戏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习者的幼儿语言游戏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加强了学习同伴之间交流,消除了远程学习者的孤独感。

(五)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空间能以数据的形式记录学习者全部学习过程的学习行为,“幼儿语言游戏”单元考核设计比例(百分制)设计为线上学习占50%,即预设性学习资源学习完成情况占20%,基于空间的讨论情况占30%,由空间自动评价生成分数;参与线下活动情况占50%,由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或班主任考核评价。单元结束之后,学习者对教师设计的预设性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给予评价,根据评价,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的反思

以“幼儿语言游戏”单元教学为例开展的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监控了整个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者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满足了成人学习需要。但通过对“幼儿语言游戏”单元混合式教学的深入实施和效果调查,也引起了对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1. 如何更好地构建学习资源?成人学习者的经验丰富,教师如何引导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构建学习资源的积极性,仍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2. 如何有效设计、组织在线学习活动?单凭考核督促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效果是不会持续理想的。为使讨论的不断深入,让“潜水者”浮出“水面”,需要教师充分调研分析学习者需求,设计学习者所需的、问题导向性的主题活动,这方面的探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3. 如何优化考核评价?目前,空间无法对发帖质量给予评价,导致出现很多无效发帖。如何激励高质量发帖者积极性,教学和教务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有的学习中心没有真正落实线下教学组织和考核,随意性很大,监控管理措施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瑶.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2月:89-91.

[2]蒋德志等.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 年第4期:34-37.

[3]张立新等.高校网络课程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0月:72-74.

[4]郭咏梅.幼师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6月:61-63.

[5]陈卫东等.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 年第5期:30-33.

[6]肖金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5月:64-67.

篇9

混合式学习是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指综合运用不同学习理论、技术手段以及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注重对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以及彰显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的有机融合,实现对远程教育的革新和对网络教学的超越。文章在分析混合式教学具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习者主体地位;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传递效率等功效的基础上,阐述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的教学形式、学习形式、课题操作及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教学活动的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丰富个人知识体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推动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

现代教育学;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创新;转型途径

混合式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它秉承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不仅创新教学模式,还注重教育对象的适应性和需求性,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满足当前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人才的培养不仅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应把握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主体灵活互动、教学媒体优化选择及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等方面的优势,为高校网络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功效分析

1.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能够更加凸显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把传授课本知识作为首要的任务,并且教师把控所有的教学环节。相比之下,在网络教学的框架内,学生主要通过计算机终端和网络等在线媒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够自主选择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不再是操控整个课堂的主体,而是起着引领学生学习方向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所设定的学习方向和自身的学习特点来选取所学内容,还可以调节自身的学习步调。因此,混合式教学就是结合二者的特点来实现教师和学生各自发挥其最优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2.混合式教学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通过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在接收课堂信息的过程中不再是单个通道的接收,而是在多个有效信息通道中选取最优的信息传递渠道来接收课堂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衡量课堂教学成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学信息是如何传递并且传递效果如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信息能够多渠道进行传递,不仅通过教师等教学实体传递,还通过网络媒体等虚拟工具来传递,这样不仅为学生接收教学信息提供可选择性,还能够增加教学信息量,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是混合式学习模式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它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在信息传播和选择上的便利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3.混合式教学能有效组合多种教学媒体,并发挥其各自的功能。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媒介和手段都成熟和完善起来,为混合式学习提供选择教学工具的便利。混合式学习既能够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现场指导教学的重要作用,又能够发挥网络教学的远程距离优势,不但结合二者的优势,而且避免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优势。具体来说,混合式学习能够根据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适当的教学媒体:在适合在线学习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网络媒介来传递丰富的教学信息;在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况下,通过现场指导重点为学生答疑解难。因此,混合式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效果来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并调节上课进度。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地选择并且组合教学媒体,根据课堂实际合理安排一种媒体或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尽量减少教学过程所需成本。

二、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的路径探析

1.教学形式的路径分析。混合式教育本质上是传统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形式的结合,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首先,通过远程教学来消除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地域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自由流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环境的限制,这是混合式学习模式最核心的特点,但是与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比,混合式学习不但能够提供知识传授的便利,而且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具体来说,混合式教学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教育者利用远程教学网络系统将授课内容和实时画面传输到教育对象所在地点,二者无论是否在线都有机会实现交互式学习,教育对象对哪些知识点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录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实时对话或留言,这样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可以实现线上实时互动,被教育者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答。二是教育者通过定期组织面授来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这样教育对象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实现更高效率的自主学习。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基础上,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网上教学,哪些内容适合面授教学。对于面授教学部分,由于远程教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很难实现将所有教学对象集中到一起面授,因而可将面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学习中心教师的学习辅导,即定期将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针对课程学习状况面对面交流讨论;另一方面,为网络教师的讲授和答疑,即通过视频会议、聊天室等方式实现实时答疑。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

2.学习形式的路径分析。混合式学习模式具有学习主体和学习对象分离性的特点,这就决定教育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两种学习形式,即自主性的学习和互的学习。由于学生在有些学习阶段不是和教师面对面进行的,那么学习时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搜集学习资料,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考试。当前,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程度偏低,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性,与教师讨论很少,因而受到教师的指导相对较少。为缓解这一矛盾,教师需要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安排合理的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充分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精神动态,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关的支持。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案,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模块式学习的方法,自主选择需要重点攻克的章节内容,这样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保持学习状态,避免自主性学习的弊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教学中。互学习是混合式学习中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通过推动班级学习小组或全体的建设来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通过互助学习小组的讨论和规划,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快速地构建知识体系。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代表进行疑难解答,统一分发学习材料,就某一学习专题进行重点探讨等。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在研习教师所发的资料后,进行实时的探讨和交流,针对某类难点问题向教师进行在线请教。

3.课题操作的路径分析。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题研究是学生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一。由于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按时按量完成课题任务,而学生在校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手段也无法很好地完成课题,导致很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因此而被搁置或者取消,降低远程教育的质量。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课题研究受到的环境限制越来越小,很多仿真型课题被应用在教学中,能够满足大部分课题研究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内容的增多,课题研究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很多模拟性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混合式学习的课题操作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很好的路径。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时,利用模拟课题研究系统来在线进行课题研究,将课题的步骤和规范通过系统反复示范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其次,学校组织专门的课题研讨会,对模拟课题进行专门解说和作答,并通过现场讲解来让学生彻底弄懂课题的内涵、性质、步骤和目标。具体来讲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要通过加强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支持,充分提高网络在线教育的质量,确保能够在在线系统中实现课题研究的框架性建设。学生可以在远程演示的过程中明确课题的构建过程,充分认识课题的各方面框架。二是要教师和学生线下积极配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题研究范围制定相应的课题任务,为线下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规划;学生在线下积极完成课题任务,学习各方面的课题知识,并围绕课题任务搜集相关的资料,为面授讲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评价体系的路径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比较优势在于评价体系具有双重标准,能够良好地反映出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课题研究完成情况。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日常的学习表现情况,二是期末课题完成情况。两种评价体系要以日常评价为主要基准,着重考查学生平时课业完成情况。远程教育的不足在于很多学生线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育质量堪忧。通过两种评价体系同时进行,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只关注期末考核成绩而忽视平时的学习表现。在进行平时的课业表现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引导工作,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教学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学到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为期末考核做好充分准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考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为最终考核打好基础。对于评价体系的路径,需要教师和学生从两大方面着手进行创新:一是学校要转变评价理念和思想,更加注重学生日常的表现,形成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科学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网络线上教育系统中,教师需要实时监控和管理学生的行为活动,通过图表的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对于容易出现学习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考查要求,例如,可以在布置在线作业时通过具体的题型来调整评分结构,侧重对学生的主观题进行评价。在课堂现场时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的考查。二是教师要创新结果性评价活动,丰富结果性评价形式,改革传统的考题评价形式,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到结果性评价中,从而更加科学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三、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的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日常在线学习活动的引导安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定期以讲座的形式集中解决,或者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统一为学生解答疑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重点,对典型的问题要详细地进行解释,并布置有关的考题供学生练习,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统一的讲解。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比如,头脑风暴或者群组讨论等形式来活跃在线课堂,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在线教育活动和面授教育活动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在线教学活动的质量,又要注重搞好当面辅导培养的活动,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持续地进行交流和互动,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推动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

2.要加强教学活动的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除了教师的学习管理工作,还需要教学辅导人员做好日常的教学活动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辅导人员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线下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通过在线系统统计学生的作业上交情况和实践活动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课业情况和参与程度,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跟踪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和培养目标。教学辅导人员要通过各种实时交流手段了解学生线下的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监督学生及时完成各项课题任务,参与到各项在线教学活动和面授讲座中,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

3.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是远程教育的学习主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对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浪费,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学校需要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线上的自主学习服务系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完善在线系统学习资源的构架,挑选出典型的学习材料供学生研究;完善在线交流系统,方便学生随时作业、查看同学对话、接收教学资料等。针对大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讲解,充分利用图表等形象生动的讲解手段,解答时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空余时间研习课本和资料。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利用,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前,需要综合利用各项教学资源,首先,要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势来发挥其对评价机制的促进作用,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媒体资源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畅通多元化的评价渠道,将课堂线下评价和网络线上评价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本身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要对其课堂参与度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估。最后,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吉兵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冯伟,张治勇.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6-48.

[2]马国刚,熊文,张清学.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130-132.

[3]董燕.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构建———以“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7):33-34.

[4]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37-41.

[5]阿不来提•瓦依提,王建虎.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9):64-67.

篇10

2016年7月26日,腾讯课堂正式TOP课堂计划,为16家优质教育机构颁布认证,获得认证的机构将享有腾讯课堂赋予的认证特权。腾讯教育负责人陈书俊表示,“机构认证计划”的推出是为了更好地扶持优质机构,让优质内容能在腾讯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平台上的用户提供更多样化、更便利的课程与服务。

在此之前,百度早在2015年底就推出了“光合计划”,以百度传课为平台,扶植教育机构共建生态平台。近期,百度传课与百度文库、百度糯米先后启动了实质性合作,百度传课与百度文库联播推出学习专题,糯米上也开辟了教育频道。

阿里云近期正式上线培训与认证服务,试图打造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培训与认证平台。通过线上视频、自助实验课以及线下讲师授课等多维度的培训方式,联合众多教育机构与合作伙伴,帮助学员快速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实用技术知识,熟练运用阿里云的产品、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这些举措表明,在经历了2013年的在线教育投资热潮之后,BAT三巨头再次默契地把矛头指向了抢立标准。在这个以非标、个性化产品为主的市场,谁能率先建立起行业标准,就抢先一步获得话语权,占据生态圈的上游位置。在此之前,依靠各自核心优势自建平台以及不断投资收购优质内容两条脚走路的方式,BAT已经初步完成了对教育产业的跑马圈地。

有三巨头的规模压阵,尽管其介入程度相对于本身体量而言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整个教育产业、尤其是在线教育产业来说,仍然是最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百度传课归航,作业帮小船出海

与阿里、腾讯相比,百度主打的搜索为用户主动行为,与教育的属性更为贴近。从2005年起,百度就借助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泛知识领域产品切入教育行业外缘,并聚集了大批忠实用户,成为互联网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百度的关键词搜索收入中,来自医疗和教育的收入分别占据冠亚军之位。百度由此最先嗅到了在线教育的商机,于2012年由百度文库推出文库课程,率先布局。

随后的3年里,百度采用全群体覆盖、平台化运营的模式进行产业布局,以泛知识和核心教育两大产品类别为发展路径,自建平台和投资优势垂直内容共进,涵盖在线课程、视频课程、题库类App、外语培训网站等各细分品类(图1)。因此,在BAT三巨头中,百度在教育领域是出手最早、动作最为频繁、且布局最广的一个。但由于业务繁杂、战线拉得过长,思路不清晰,整体来看却始终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2015年以来,百度无法与腾讯、阿里相提并论的尴尬愈发凸显,因此它更急于培育网络营销之外的营收来源,教育产业对其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百度开始对旗下教育部门进行大面积整合,教育产业正式上升到集团战略的高度。

百度对教育产业的整合思路主要是以用户年龄为分界,布局两大块:一方面,新成立以百度传课为重心的教育事业部,主要面向18-30岁的人群,包括大学生、职场用户等,向综合型大平台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原有的百度文库事业部,将利用自身积累资源,通过百度高考和文库优课(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料检索)两款产品,专注K12领域。同期,百度传课推出面向教学机构的“光合计划”,为合作机构提供便利,降低优质内容产出成本。

早在2012年7月,百度投资就出资1000万美元投资C2C教育视频平台传课网,并于2014年8月再出资3000万美元将其完全收归旗下,并与度学堂合并成立百度传课,成为自营的综合性大平台。

而在市场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K12领域,百度反而将内部孵化出的优质产品作业帮拆分独立融资。作业帮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题库应用,曾与百度知道同属百度知识事业部,利用后者此前已积累十年的问答数据,作业帮获得了天然的题库资源,加之百度强大的搜索技术研发支持,上线时曾被认为是“垂直教育版的百度贴吧”,用户数发展迅速。2015年8月,作业帮独立拆分融资的业务,新公司被命名为“小船出海”。 截至2016年6月,作业帮的用户量突破1.3亿,其直接竞争对手小猿搜题用户量为9000多万。

从并购百度传课到分拆作业帮,百度意在自身运营教育综合平台,而可能成为强势垂直平台的产品推出去进行独立的市场拼杀,以期培养出具有颠覆性的占绝对优势的垂直平台。因竞争格局尚未稳定,百度在此细分领域的时间窗口仍在。

腾讯QQ、微信内部竞争,

投资绝对优质内容

在教育领域,腾讯采取其一贯的集中优势力量做到极致,而在非自身优势领域,则寻找可能结盟的最强伙伴,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2013年9月,腾讯了以录播课程为主的课程平台腾讯精品课,平台向课程提供者开放了后台管理功能,课程提供者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免费或收费课程,并能够实时查看管理账单、订单等。2014年4月,腾讯上线腾讯课堂,作为一个B2B2C在线课程交易平台,面向中小机构和个人教师,依托QQ群视频和腾讯视频直播能力,实现老师在线教学、学生即时互动学习的课堂。2014年底上线的腾讯微校,则是一款专门为高校微信公众号设计的第三方工具,帮助高校公众号运营者零技术实现报名、微信上墙、投票等校园功能。

腾讯在社交领域的优势已经达到“无敌是多么寂寞”的高度,在该领域只有微信与QQ之间可互搏,而腾讯从来不在意自家不同事业群间的相互竞争,以实现“多条腿走路”的战略。2015年,腾讯同时依托QQ和微信推出了三款产品,均剑指教育社交生态。2015年6月,推出了QQ家校・师生群,用户主要聚焦在K12教育,以解决家校沟通,以及老师布置、批改作业的效率问题。2015年7月和10月,腾讯分别依托QQ、微信,上线了QQ智慧校园和腾讯智慧校园,推出针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互联网智慧解决方案,产品分为幼儿园版、中小学版、高校版三个版本。虽然腾讯以“互补性”解释QQ智慧校园和腾讯智慧校园的侧重点和基础平台各有不同,但事实上两者均以校园用户为重点,在发展上难免会有所竞争。但以QQ和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地位,两者竞争为集团带来的利益依然超过潜在的资源内耗风险。

近年来,腾讯在泛娱乐版图的投资绝对突出,以游戏、影视为主的泛娱乐产业从本质看与教育同属内容产业。腾讯对内容的驾驭运营能力已经在影视游戏领域获得多次验证,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说强势社交与优质内容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今天神一般的腾讯。因此,腾讯对教育内容的投入同样不遗余力,重金投入K12教育领域,先与教育巨头新东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新东方在线,再收购强势垂直平台猿辅导,直接与百度作业帮竞争,未来教育有望成为其既游戏之后又一大现金牛业务。

阿里,做教育产业的“淘宝”

阿里的电商基因决定了其在内容驾驭方面的弱势,这在阿里在泛娱乐领域与腾讯的竞争中显现无疑。在线教育领域,阿里没有表现出其在影视娱乐方面的激进,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淡”,仅在2014年完成两项投资,其中之一超级课程在拿到融资后,还频频爆出用户和融资数据造假、产品缺乏盈利模式等负面消息,很多人评论阿里的此次投资是“看走眼”。

不过,阿里在布局上的“冷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在教育商业上的成功,其专注于延续电商基因、以交易为核心,将教育内容当做商品进行售卖。阿里于2013年7月推出了“淘宝同学”教育频道,走2B+2C的混合型平台模式,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都拢进来:一方面,机构可以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学;另一方面,任何用户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在“淘宝同学”课程,或者申请在线直播权限。因拥有完整的商家服务、用户管理、支付体系以及信用评价体系,2012至2014年期间,淘宝教育交易规模增长710%,付费用户数增长520%,客单价增长了50%。

2015年5月,淘宝同学更名为淘宝教育,其时负责人房卉林透露,淘宝教育上已有超过5万家培训机构,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付费用户,入驻淘宝教育的一家培训机构在淘宝教育的平台上一年的交易额可以达到5000万元以上。

淘宝教育专注于做好在线教育的产品与客户的链接,采用已在实物电商上验证的成功经验推广在线教育产品,如“超级送”的活动:用户购买实物商品时,商家可以赠送相关的在线教育课程,比如对购买单反相机的用户,赠送一些关于单反相机的课程,以此培养用户在在线教育产品的付费习惯。

除此之外,淘宝教育还定位于完善教育生态链,利用平台的优势帮助线下机构转型。一方面提供基础设施,研发更流畅的直播技术和录播技术等技术工具,简化机构线上开店的流程。同时增加移动端入口,为线下机构导流。淘宝教育称一年内至少帮助一万家线下机构向线上转型。

综合平台商业实现可预见,

产业突破仍依赖垂直机构

整体来看,三巨头在教育产业的布局并不激进。除百度因面临增长危机有将教育产业提至集团战略高度的意图,腾讯与阿里仍意在开放渠道,为自身现有海量用户增加又一变现途径,以期产业格局明晰之时,凭借在平台和标准上的布局,完成利润的收割。

目前三家旗下分别自营有百度传课、腾讯课堂和淘宝教育综合在线教育平台,均为大而全的课程超市形式,在发展阶段上正由粗放式布局向树立优势频道过渡,在主打门类上存在差异,在强大的流量优势下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

百度传课平台上有2万多门课程,腾讯课堂有7.5万门课程,淘宝教育也有1万多门课程,从类别来看,均涵盖职业技能培训、语言学习、考试认证、兴趣爱好、文体艺术、中小学教育、亲子早教等大部分教学领域,从课程数量与类别来看显示出大而全的特点。

但是,以用户进入的感受来看,同质化内容较多,虽然三家均采取通过电商的点评模式来规范教师的服务,但要寻找与用户需求匹配的、有价值、有吸引力的课程仍然比较困难;而且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点衔接,因此更适合于受兴趣驱动的信息查漏补缺,很难实现严谨的教学过程。对入驻的教师与机构来说,主要意图还是期待从中获取流量。从商业角度来看,综合教育平台的营销与入口作用明显,可以顺理成章实现对机构的收费或交易提成,但对整体在线教育产业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百度对教育产业的拓展最为迫切,而腾讯拥有大量的年轻游戏用户,与教育用户天然贴近,因此这两家都在创新的在线教育领域重金布局,短兵相接,阿里反而坐在淘宝教育上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