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盈利的模式

篇1

摘 要 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临近,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以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为主,其中非传统型业务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当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着业务结构单一化、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以及业务创新步伐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最后纷纷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也指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传统型业务 非传统型业务

随着国债期货推出步伐不断临近,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已不远。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不断缩小,银行原先依靠利差收益为主要盈利来源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关于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的战略思考成为了业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而且探讨商业银行盈利新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在既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财务收支结构状况。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块,即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

(一)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指的就是利差业务,也就是以净利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在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依靠的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获取收入与利润。在先前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不存在利率风险,且收入与利润来源稳定。然而,利率市场化对传统型业务将造成严重的冲击。目前,国际银行业存贷款利率的差额维持在0.5%左右,反观国内存贷款利率差额,基本上在5%-6%,如此高的存贷款利差才造就了国内商业银行庞大的利润规模。若利率市场化,那么国内存贷利差必将缩小,这势必会对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形成冲击。

(二)非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

非传统业务是指除利差业务以外,商业银行所具备的其他业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非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

第一,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类型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种类金融产品的业务模式。零售银行业务的理念来自于国外金融超市,其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以中产阶级的工薪阶层为主,结合客户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根据其投资和理财需求,为其推荐和量身定做理财规划,配置相应的金融产品。零售银行业务风险分散且利润稳定,但其对银行销售网点的要求较高。

第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网点、支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企事业单位承办收付委托事项,以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模式。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近年来兴起的业务之一,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有信托业务、代收业务、租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以及结算业务等五种。相比较传统型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不需要银行动用自身的资金,其仅仅只是替企事业单位收付,因此,中间业务基本上不存在风险,而且收入和利润较为稳定。

第三,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类别进行划分后,为重要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与差别化的全方面服务业务模式。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高端业务,其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拥有高净值财务的个人或者机构。目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富裕或高收入的私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信贷以及信托等方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因此,私人银行业务也是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的非传统型业务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银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服务业中的领头羊。当然,商业银行高盈利水平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化。尽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于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但银行的盈利模式仍旧依靠传统型业务的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来源,且银行将更多的资源投放于存贷款业务上,而对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也从客观上引起了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化的弊端。纵观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幅度过大。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还未实现全面开放,这使得银行单一化的盈利模式还能实现较高的利润规模,若利率市场化加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那么目前商业银行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第二,资金运用结构不尽科学合理。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国内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利差收入作为利润增长点,这使得银行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存贷款业务。在当前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和存款利率上调的背景下,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这使得银行资金回报率也随之下降。因此,这势必也造成了银行资金运用结构不科学合理的问题。

第三,业务盈利模式急需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就已经将期货、期权等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利润。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对期货、期权等业务基本上是避而远之,这也造成了商业银行依赖于利差收入的不平衡现象。与此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非常发达,这为商业银行实现了大量的利润。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监管部门的限制,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非常小。

三、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及建议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主体,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当然,商业银行是以利润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其必须要寻找自身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融创新趋势,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扎实做好存贷款业务,控制贷款坏账率。尽管利率市场化步伐避无可避,但在未来的几年里,存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务必扎实做好存贷款业务。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存贷利率差将逐渐缩小,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润空间将减小。因此,商业银行要从控制坏账率角度入手,透过控制和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坏账率而间接提高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以弥补因存贷利率差缩小而造成的利润减少问题。

第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的比重。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业务模式。相比较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仅仅只是帮助企事业单位收付事项,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在未来的盈利模式中,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新型产品与服务,透过与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规模和其在银行总盈利中的比重水平。同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促使中间业务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新型产品。金融创新是近年来也是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模式离不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近日,中国证监会对资产证券化采取了重新开放的监管措施,这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带来了极大的福音。金融业务的创新有助于拓展商业银行的利润渠道,规避与防范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未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于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贷款资产证券化、期货期权等等。同时,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还包括了表外业务的创新,即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国柱.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张银仓.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6).

[3]张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版).2010(4).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利差主导型;多元化经营型;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我国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新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开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尽管银行业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依旧是以利差为主导模式;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一直存在结构单一、品种少,依赖于甚至变成为存贷业务等问题。并且我国商业银行始终受到分业经营、市场准入与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因素的限制。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盈利模式仍是利差主导型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截至 2015 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 1.27%,与去年同期持平。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以利差收入为主体,共占到了利润来源的 66%左右。

银行的生息来源主要由贷款、券投资、存放央行、存放和拆放同业四大部分构成,其中,2011年上市银行发放塾款和塾款是第一大项收入来源,据70%左右份额,债券投资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分别占利息入的14%和6%。

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收入中非利差收人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非利差收入的增加不仅提高了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的多元化,而且具有占用资金少、收人多元化、受经济周期波动小等特点,各大银行机构均纷纷将开展非利差收入业务作为金融危机后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综合实力。而中间业务是非利差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研究非利差收入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可以从研究中间业务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

从中间业务收入的总额来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然而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近五年中,中间业务的增长速度并不稳定。2012年增长速度猛增为51.87%,而2013年却出现明显回落,增长势头减缓。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依赖利息收入,收入来源过分单一

在传统利息收入保持高水平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仍主要依靠存款,存款的规模不仅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而且一直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从我国16家上市银行近五利息收入来看,利息收入仍然呈大幅上升趋势,2013年利息收入为2.36万亿元,是2008年的2.07倍;虽然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逐年递减,但比重仍在75%以上。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利差的缩小必然使银行的运营状态受到重创,这种利润来源过与单一,过分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明显是不可持续的。

(二)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但比重偏低

就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成熟银行体系来看,银行业的利润结构中中间业务的占比一般会达到40%以上,一些传统发达国家甚至会达到五成左右。比如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水平达50%,而花旗集团这一比例为61.85%,代表着银行业最高水平。反观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占比状况,民生银行代表了我国这一比例的最佳水平,也仅有28.53%。不可否认近几年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状况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占比仍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三)中间业务偏重传统型业务

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分别的中间业务占比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结算与清算业务、业务、银行卡业务等传统业务类型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重较大,大约占到五成左右。

这一情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正好相反,即发达国家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托管业务、理财顾问业务以及债券保险业务等一些新兴业务占比较大。这一差异表明,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局限于较为传统的中间业务类型,而新兴的高收益的业务类型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新型业务创新性不够

不可否认,我国大多商业银行在发展新兴中间业务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些新兴业务仍具有层次低、品种少、收益率低等缺陷。不同商业银行间,发展成形的新兴业务和金融产品趋同性现象严重,银行很少会根据自身资本特点发展自主优势业务和产品。此外,我国银行业所开发的中间业务也存在一些通病,如创新度低,照搬照抄国外银行创新产品和业务等,并存在压低价格提高销量的恶性竞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有关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与对策

(一)重视发展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实质是结合银行自身发展状态,实现金融业务与盈利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实现传统的资金融通中介转变为提供多元化服务业务的中介,社会资金提供型银行转变为国民财富管理型银行。如今要把从单一的利差收入主导向提供多元化、综合化业务的转变作为盈利模式的转型重点,重视开发新兴业务种类,优化资源的结构配置,全面提高多元化经营水平。

(二)加强中间业务发展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环境与需求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发展保险、个人电子汇兑业务、网络支付业务、贵金属买卖业务等。在开发中间业务的同时,要持续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的新兴中间业务,形成良好的形象与信誉,吸引和巩固客户群体,从而使中间业务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三)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国民财富水平的差距,细分客户群以提供不同服务很有必要。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依据细分市场,可以有多种划分市场的方式,如客户年龄,客户的收入,客户所在区域,客户的资金规模等。每一个不同的客户群体的风险偏好度不同,对收益的期待度也不一样,从而对不同的服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青年客户普遍属于风险偏好者,同时对于投资的收益期待度较高,因此会选择积极的投资策略,与之相反的是,年龄较大的客户一般为风险厌恶者,比起高收入更偏向于稳定;另一方面,中低端客户较为单纯地利用银行产品来达到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反观高端客户则对服务水平有较高要求,这类客户不只关注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本身,还期望通过银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获取更加针对性的个人资产管理建议;目前,中央下大了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决策,商业银行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加大对新兴产品与业务的投资,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的目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唐艳桂,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2]郭娜,中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方向和路径[J],农村金融研究,2011(7)。

[3]杨继荣,宏观调控对商业银行的综合影响[J],中国金融,2011(12)。

[4]李浩,加快银行转型是宏观调控背景下的理性选择[J],中国金融,2011(12)。

篇3

一、产业地产概述与特征

产业地产是将房地产开发和产业经营结合起来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经济为背景,依托于产业,以地产为载体,面对的主要开发对象为经济园区、生态写字楼、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用房以及工业楼宇等,实现了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充分融合,属于集约化经营、综合开发的多功能产业形态,是产业与房产的综合。产业地产区别于一般的房产开发明显的标志为产业地产注重产业发展,在规划与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当前产业地产开发的专业化发展是未来产业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产业地产推动经济的发展

产业地产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从企业加速孵化功能、产业集聚功能、辐射渗透功能、融合功能以及示范功能中体现出来。下面对其逐一进行探讨。

(一)企业加速孵化功能

产业地产将其他环境以及合理地产条件提供给企业,利用各种合理的扶持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地产在企业发展中不仅提供所需的硬件环境。例如一些基础设施等,而且还提供诸如支持型的法规政策、完善的社会服务以及高密度的智力资源等软件条件。不难看出产业地产具有孵化器的功能,加速企业与城市产品的孵化。

(二)产业集聚功能

产业地产优于其他发展模式,其能汇聚分布在不同社会组织的多种资源,进而协同发挥作用。而且将不同组织聚集在一起,能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气氛,保证不同组织间相互配合,实现资源更好的优化整合。例如,北京以海淀区的中关村、MAX空港企业园为典型代表的优质产业园区,抓住了发展机遇得以迅速的发展。

(三)辐射渗透功能

所谓的辐射渗透功能指产业地产区域影响、扩散和渗透未形成产业规模的部门或毗邻区域。同时,促进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方面也包含在内。张江高科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园区的龙头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为其他产业地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张江高科的经营理念为“打造自主创新园区,运营蓝筹股”,制定并处于实施阶段的产业互动阶越式发展战略,借助多样灵活的投融资形式,张江高科完成了园区内一百多家企业的参股目标,由之前单纯的产业地产开发商转变成了高科技产业投资商。除此之外,产业地产在教育实验、地方科技等事业发展上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文化事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地方商业的发展,使劳动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四)融合功能

产业地产的融合表示在实现经济与科技融合方面体现的能力以及发挥的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体现:一方面产业地产融合了资金与技术,即产业地产以产业技术高新企业具备的高质量且丰富的技术资源为依托,可吸收很多风险资本;另一方面,结合转化与成果。产业地产增加了相同产业不同企业间的交流,为成果的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在产业地产领域一些中介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促进企业家与成功拥有者间的沟通,并将一些便利条件提供给双方,又进一步促进了成果的转化。

(五)示范功能

产业地产在组织结构、技术工艺以及技术产品等方面上的创新,推动并影响着其他经济组织及区域外的企业,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产业地产形成之后,无论是技术成果利用还是技术产品开发均取得较大成功,在短时间内引起全国或区域性效仿与学习,有助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其二,产业地产在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可为产业地产以外的企业提供样板。

三、保证项目商业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制定的科学性

产业地产具有较大投资规模以及较长的开发周期,涵盖较多个子项目且涉及很多行业,并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开发程度,运作项目面临较大难度。所以,需要统筹安排商业盈利模式以及项目开发模式。对于产业地产项目应充分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发模式

产业地产项目共包含两种开发模式:和政府进行协商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开发商统筹安排项目开发节奏及进度,下面逐一进行探讨。

1、土地一级开发的模式

产业地产项目多处在市郊,土地无市政基础设施,因此开发商需要实施一级开发,待土地一级开发结束后,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报酬结算分为以下几类:其一,对工程进行总承包。政府委托开发商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拆迁以及征地等工作。待招拍挂之后政府将相应利润支付给开发商;其二,利润分成方式。即开发商完成土地一级开发,招拍挂后,充分分析开发成本、拍卖地价等因素,和政府进行协商进行利润分成;其三,土地补偿方式。当开发商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后,政府不支付现金,而是给予开发商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其土地开发的补偿。

2、项目开发进度及节奏的统筹安排

开发商统筹安排项目开发进度及节奏时,需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资金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内容,对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合理分期,尤其在不同建设时期,确定科学、合理的开发顺序。

(二)经营模式

产业地产经营模式与普通商业地产比较相近,包括租赁结合、产权出租以及产权出售模式,其中在产权出售模式中,开发商在短时间内可实现现金流的回笼,避免资金流动出现较大压力;产权出租模式中经营权可被完整的保存,可享受物业后期的升值,而租售模式处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产业地产究竟选择何种经营模式,需充分考虑资金状况、市场情况、产品特点以及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多方面内容。

(三)盈利模式

产业地产的盈利模式可从开发与经营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在开发方面,很多产业地产项目会牵扯一级~三级的联动开发,在不同级别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均能从中获得较大利润。具体来讲利润主要从以下方面产生:项目后期经营管理获得的利润;土地转让或一级开发获得的利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利润。针对上述不同的利润来源,开发商需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盈利模式。

从经营角度出发确定盈利模式,供由以下方式可供选择:方式一,针对分期建设的项目,前期物业提供优惠的合作条件以及较低的租金与销售价格。采用该种模式利润点较低,甚至根本不赚钱,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后期赚的更多的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式二,建设同期项目时,低价租赁或销售部分物业,将利润增长点转移到其他物业上;方式三,给予重点或主力商户一定的优惠,借助主力店的号召力,高价租赁或出售附近的商铺,以获得较大利润;方式四,商家入驻初期无利润,利润的获得主要依靠后期,或者利润的获得凭借提供的附加服务,而不是通过租金盈利。

参考文献:

[1]雷少为.我国商业地产项目吸引力的测评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于科.商业地产企业商业模式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俞江毅.基于订单模式的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4]曾龄鱼.商业地产公司开发运营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篇4

随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的变迁以及通讯技术、研发、物流、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化,商业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之间不再只是先进技术、产品差异化、低成本等传统方面的角逐,亦或说高明的企业会通过构造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获得以上方面的优势,因此好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或消除成长瓶颈的利器。

一方面,虽然至今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尚存在争议,但确实也取得了许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商业模式”如何转化为“财务绩效”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深入到两者之间的传导过程并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规律和本质,将会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本质及推进商业模式的运行、演化和重构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的原理,以揭示作为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如何产生预期的财务绩效。

二、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人是社会人,同样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它的存在和发展也会涉及一系列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凭借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进行交易,获得各自赖以生存发展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想让这一交易成为常规则需要结构和合约的支撑,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要研究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首先要明确何为商业模式,在“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并包含以下要素: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每个要素都反映了交易结构的一个侧面。对于交易结构中的角色即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有相对独立的资源和利益的输入与输出,可具体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类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一个企业想作为焦点企业为自身打造一个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确定包含哪些利益相关者,然后设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务系统,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及预期实现的企业价值,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则需要进行机会识别,例如企业经营累积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的变化会使得自身的相对实力和利益诉求随之变化,亦或是创新、进取、承担风险、机会敏感的企业家精神的推动,形成调整甚至是重构商业模式以谋求更大利益的内生力量。企业价值获取的前提是价值满足,即通过准确的把握客户的价值主张,并成功的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企业才能实现价值的获取。因此,客户需求的变化亦或是企业主动引领需求都会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经济社会的实践已表明需求、技术、竞争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商业模式演化或重构的外生力量。在短期内,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构成框架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商业模式不仅具有静态表现,更是一种动态形式,即商业模式同时反映了某种构成框架和过程机制,因此在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作用下会引起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其实就是机会识别的过程,企业通过机会识别可以掌握什么时候进行、从哪里进行、朝什么方向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或重构?

三、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认同及参与的形成机理

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并与引发资源能力的投入,当一个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后,接下来的关键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这一交易结构的认同,达成交易契约,并受交易契约的约束。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达成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以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为资本,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博弈的过程中不论是拟加入的利益相关者或是已经存在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有自身所面临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的考量,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达成各自在商业模式中的定位、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对整体利益划分方案的契约。商业模式的价值与焦点企业的价值具有不一致性,两者并不一定相等,若焦点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企业价值而调整商业模式,对于现有的利益相关来说利益很可能被剥夺,选择退出还是接受,最终结果就要取决于双方资源能力禀赋在交易结构上的博弈。

四、多元资本支持进而影响财务绩效的形成机理

共生理论最早是1879年由德国的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他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的属种生活在一起,那么,从共生角度看,商业模式实质是交易结构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所代表的多元资源能力的共生。利益相关者认同商业模式所赋予的在业务系统中的角色及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时间序列上的现金流后,便引发多元资本的投入,而多元资本的投入是否会转化为财务绩效,有赖于多元资本是否为商业模式所需,是否可产生共生能量,因此将多元资本支持划分为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

多元资本的质量指关键资源能力的水平,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可得出商业模式代表了多元资本的集合体,多元资本是商业模式运行的基础,资源的异质性无疑会成为商业模式具有竞争力的背后支撑力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独立的利益诉求,他们投入的资本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存在差异。投入的每一项资本作为一个共生单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处于一个共生环境中,不同的共生单元能否都以共生系统的原则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利益一致性,这样共生关系才会稳定,共生能量才会产生,企业价值才会提高,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在应用木桶原理,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好比构成木桶的木板,否则若有一个环节的资本质量不够高,都会成为商业模式运行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商业模式会因关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产生业绩差异。当木板已经具备,怎样很好的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发挥木桶的作用,与焦点企业怎样实现内外协调,多元资本怎样实现共生有异曲同工之处。多元资本共生需要商业模式具有动态管理机制,具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外部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要素协同、组织协同和价值协同。因此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才会使多元资本的合作产生合作绩效。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不是指影响某一主体或焦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是商业模式的运作会产生整个交易结构的整体绩效,然后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之前博弈达成的方案进行利益的划分,进而商业模式影响了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

篇5

工业企业的赢利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基础赢利模式和创新赢利模式。基础赢利模式通常包括:产品金字塔模型、基础产品模型、区域领先模型、多种成分模型、专业化利润模型和售后服务模型,讲究的是内在管理功力,即使你没有非常独特的赢利模型,难以取得漂亮的开局,但可以通过滴水穿石的持续改善,积跬步即可至千里。从战略角度看,工业企业的基础赢利模式大多属于成本领先型,效率至上是不二选择。很多人都以为国内的制造业已经登峰造极,成本已经是国际上最低了,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低成本销售实际上没有算上很多隐性成本:人员低工资、出口退税、环境成本等等。若是按照日本和欧美的苛刻要求,国内工业企业在成本大多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像印度、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劳动力旺盛的国家,他们也在步中国后尘,纷纷亮出低成本制造的杀手锏。

夹在欧美日高端制造与东南亚低成本制造之间的中国工业企业,苦练成本控制依然可以把企业带向健康成长之路,基础赢利模式也依然是工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好伙伴。令人苦恼的是,基础赢利模式造就的工业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自己辛辛苦苦只能赚取微薄利润,而且话语权还牢牢地掌握在别人手中。要是想染指有油水的大业务,就会在专利、品牌等综合实力比拼中低人一等。

因此,创新赢利模式就进入到工业企业的战略核心话题。与基础赢利模式不同的是,创新赢利模式追求的战略创造力,是从客户选择、业务范围、价值获取、战略控制等四个要素方面进行组合创新,当然石破惊天的单要素突围更是难能可贵。创新赢利模式对应的基本上是差异化战略,其价值是把企业带入到梦寐以求的蓝海区。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坐拥优秀的创新赢利模式,也需要后续的基础赢利模式作为内在管理的支持,创新的大戏才能有一个持续唱响的舞台。如果说,创新赢利模式让一个工业企业打开了藏宝洞的密语,那基础赢利模式就是你能搬得动多少的力气。创新赢利模式决定你能否进入到蓝海区,而基础赢利模式则决定你停留在蓝海区的时间长短和获益大小。

1、品牌模型:新瓶装新酒,价值上层楼

不少工业企业对品牌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典型的心理就是等企业做大之后再考虑“面子”问题,这恰恰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外在的生产规模甚至销售规模,其发展节奏与资金投入密切正相关,靠的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功夫。而品牌则是小火熬汤,要的是专业加耐心,它应该在企业成立之际就要开锅下料,本着推动具体销售和引领品牌价值创造的两条腿走路原则。企业做大了之后并不意味着品牌就会自动跃升,国内工业企业至今也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国际品牌,这一点就是对“做大自然做强”论调的无声反对。

关于工业企业品牌的内在结构,叶敦明提出了“工业企业品牌五重奏”,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行业品牌和社会品牌的五个梯次,论述了五种品牌的内在关联和外在认可的塑造方法,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也有着不同路径选择。而且,更进一步说,工业企业品牌可从分成“销售工具化品牌”和“战略增值型品牌”两个层次,分别对应现实销售的推动力和中短期战略的扩张力。

而没有品牌支撑的工业企业,就像一艘豪华巨轮在黑夜中无声地驶过港口,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注意。塑造品牌,既花钱不菲,又劳心劳力,然而客户的认同带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就算是爬雪山、过草地般的折腾,都是值得的。一个国家要得到世界的尊重,就应该是自己独特的价值,而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则是这种独特价值的主心骨,可以说,品牌不仅让企业赢得了信赖和尊重,也让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

品牌发展与销售增长是同步的,品牌为销售赢得了更大的空间,而销售则给品牌带来弥足珍贵的客户体验,每一次客户的真实使用和切身体验,都是品牌效应不断累积的源头。客户愿意优先选择,或者客户愿意出高一点的价格,都是品牌价值的具体体现。品牌是依托实业,又高于实业的无形价值,在兼并、扩张、上市、海外发展等重大场合,品牌就会绽放出迷人的风采。

前几天,叶敦明应邀去镇江一家母线企业访谈,他们的营销管理部就提到了一个难题,尽管他们的企业占据国内头把交椅,并在国际市场上销量领先,但即使国内的大型工程他们都很难进入到前三名备选名单,因为这些采购方都青睐西门子、施耐德、ABB和通用等国际品牌。虽然这些国际品牌的价格高出不少,性能与自己的品牌也相差无几,但他们在决策者心目中的分量却高出很多,这也是单纯的产品、技术和价格因素所不能企及的。

是呀!国内工业企业在遇到价格不敏感客户时,往往一筹莫展,有大鱼,但没有钓竿。高端客户的采购战略,用的是另外一种套路,陌生而神秘,自己的苦心经营难以迎合他们的真实需求。而且,如果客观地看待这些国际巨头品牌,还会发现他们的品牌内在结构丰满,工作细心扎实,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赶超。不做品牌不行,想做品牌无门,品牌,这个梦中情人为何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叶敦明,工业企业营销咨询专业人士,建议你可以单点突破带动的组合创新角度,重新构思自己的品牌营销差异化,采取先登堂、后入室的递进战略,现蚕食国际品牌的边缘市场,集聚相当能量之后才采取适度的中心开花方式,夺取对手的一部分核心市场。华为的先取亚非拉外围、再攻取法国美国等核心市场的做法,就值得工业企业借鉴。

2、速度模型:静如处子修内功,动若脱兔抢先机

多年前,TCL的李东生讲了一句:以速度对抗规模。讲的就是以自己的灵活性,去对抗国际品牌的强大市场压迫,这与海尔张瑞敏的“快鱼吃慢鱼”异曲同工,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中国智慧。中国与国际的巨大差距,就是要靠速度来弥补,又快又好的发展,不是一句空头政治口号,更应是中国企业自我发展的现实之路。

在医药、化工、IT、电子等行业,具备研发实力的创新型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先发优势,在竞争对手赶上之前,可以享受一段利润超额、竞争压力小的甜蜜时光。美景不常在,好事不常有,当竞争对手迎头赶上的时候,利润就会被侵蚀,市场竞争从不战而屈人之兵,演变到贴身肉搏。速度,是创新型企业永恒的经营核心,在一个创新产品或服务处在巅峰的时候,另一款自我替代性产品就应该子弹上膛。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三重奏,是国际品牌的一贯做法,相比国内企业的急吼吼心态,他们的确深的运筹帷幄的个中真味。

速度模型,代表着创新企业的先手之利,此类企业的高利润源自于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一次领先只能小胜,处处领先才是王道,英特尔几十年如一日的高速前行,唯有偏执狂才能如此生存和发展。苹果这些年的推陈出新,也是把模仿者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一骑绝尘,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国内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不逊色,唯独发展质量差强人意,一部不牢靠的车子高速飞奔,驾驶员纵然浑身是胆,乘客也会心惊肉跳。应用速度模型的关键,并不是在市场进入的早晚,而是如何率先掘金并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先驱成先烈,就是自己开发了市场,却被后来者全面赶超,自己栽树、别人摘桃,委屈大了。

2007年5月,无锡尚德宣布投资3亿美元发展薄膜电池,并计划在2010年形成400兆瓦的产能。但经过两年的运营后,无锡尚德的薄膜电池转换率并未如外界所预期的实现技术突破,转化率仍维持在7%左右,无法与晶硅电池18%的转化率相比,这也是导致目前世界上薄膜电池市场占有率不足15%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光伏产业急剧遇冷,无锡尚德终止了对薄膜电池的投入。2010年11月初,无锡尚德将薄膜电池厂转型为新的晶硅电池生产厂并正式投产。从薄膜电池技术的领先者和产业投入的最大企业,快速转身为晶硅电池的拥护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战略洞见,还有一股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想跟随沉船一同淹没,只有另起炉灶,无锡尚德以速度挽救了自己,他们并没有像一些国内薄膜电池大户那样执着一时一地的得失。

篇6

关键词:商业房地产;收益率;运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0-0149-03

商业地产的营业模式决定了商业地产要从微观上应用与零售餐饮和娱乐以及休闲健身等有别于住宅房地产的收益方式。从经营规模上也区别于普通的居民住宅、公寓和普通的写字楼。商业房地产是一个综合的房地产运作形式,要从投资和开发上区别于传统的地产开发项目。商业地产按照实际的功能可以分为商业广场、商业区、大型商铺区、综合性购物中心、休闲广场、专业步行街等多种形式。

1 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

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房地产的租赁收益以及品质的价值,将现代房地产理念加入传统的经营项目当中。统一地将这些元素结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上,不能单纯地只进行运行管理房地产项目,从而逐渐从“商业管理”发展成为“物业管理”,从而逐渐增强核心竞争统一化标准运营模式是商业地产发展的关键,在运行管理上的统一最主要的就是开发商和入驻店铺的合理合作,在同一个主体概念下进行统一步骤的经营管理工作。把传统的经营管理细分为广告宣传、市场营销和商户运营售后安保三方面管理的方式,同时促进维修好消防设备以及灯具的管理。虽然商业物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复合商业物业,但是它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以一个店铺的模式形成统一的感觉。这些同意的精英模式包含了四个方向的内容,有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售后服务管理、统一品质监管和物业服务。为以后的统一招商奠定了基础。这项工作是这个商业地产是否能成功的成为城市商业圈中心的重要执行措施。所以执行人员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所以,准确的商业规划是商业项目成功的运营基础。

2 商业地产运营与收益的常用模式

2.1 只售不租,出让产权

通过采取只出售而不出租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出让自身的产权,这种经营模式可以快速地收回自己的投资,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降低了自己的置业门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卖场面积难以出售的问题。很多商业地产都使用出售后租出的形式同时以高回报租金为回馈,除此之外还做出若干年之后回购的承诺,这就营造出来很多概念。房地产商以商铺潜在的升值空间吸引部分居民进行投资。产权类商业地产商铺也成为了近些年的趋势,房地产开发商也是以一个物业为整体进行整体开发的。通过对类型的商铺的科学规划和分类,这样既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都取得一定的利润,又可以保障小业主的除了每年必须缴纳的店铺费用外还能每年获得一定的收益。从而为发展商和商铺店家形成长期的租赁合同。对于这种大型的商家以租赁为主要销售模式,并且得到了广大商家的认可,并且也被投资者所接受。

2.2 只租不售

而单纯地出租而不销售的好处就是房地产的产权一直在开发商手中,开发商可以将产权进行抵押贷款,待产业增值后再继续出售,这样做也会将整个地产都纳入资产运作的范围内,这样既达到了开放商对于商家的控制,也便于管理,执行自己商业地产的经营风格。

2.3 又租又售,部分租,部分卖

将销售和出租结合的形式具有非常好的收效,这种模式可以进行以租代售,还可以不租不售,将产权作为投资资本进行再开发,还可以同商家进行联营,以物业为入股股本参与整个地产的运营当中,也可以合作经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物业和其他工作单位成立商业经营公司,专门为经营商业物业,同时以租赁的方式从业主手中取得商业物业的使用权,同时还能获得产权的租赁收入和合伙经营搜如以及物业增值多方面的收益。目前,随着商家和房地产商的强强联合,逐渐形成了一种万达模式,这种模式也被如今万达房地产应用到了极致,并且利用商业地产的形式让沃尔玛、欧倍德等国际大企业进驻万达房地产,并且建立和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万达集团通过租金的形式获得了比较稳定的现金流,而商家则是节省了很多选址时间和降低了风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新店建设上的巨额资本原始

投入。

3 商业地产运作中存在的风险

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区别在于商业地产的资金周转较慢,需要整个环节都不能有差错,才能形成一个完成的商业模式,也能保证这个商业环节上的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物业都能得到自己应有的利润。主要的经营环节包括了开发、销售、招商、经营和管理几个工作环节,这几个工作环节中每一个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法律意义上也存在着和普通房地产的区别,同时商业地产的风险也是比普通房地产大,通常会有以下几个风险:

3.1 宏观调控的风险

因为现在如今房地产的开发非常的火热,带动了整个房价的不合理高涨,国家层面已经多次出手调控,例如上海市就已经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法规规范,同时要明确商场的产权以及分割转让的明细标准,并且规定商铺必须在有产权证的时候才能够开发、使用和转让。这个同志就是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3.2 行业规划失误的风险

行业规划具体指的是对某一个地区的产业、地区以及人口等方面内容的安排或者计划,这种规划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内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出现宏观上的规划失误可能会造成商铺的贬值。同时,相关的企业也应该在当地开发商业地产的时候应该熟悉当地的政策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或者犯方向性的错误。一项成功的商业地产开发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以来市场调查等商业活动,但是在法律的角度上来了解城市发展的政策倾向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3 租金价差带来的风险

开发商在卖出商铺之后,消费者和小业主们委托开发商经营该商铺,而开发商则是将整个商业地产交给大型商业地产进行统一经营,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租金,注重保障小企业主的合法利益,保障他们的收益率,对于每年产生的一些差额,要进行多退少补,不能克扣差额款。如果要回避开放时候产生的风险,就要聘请相关的法律律师,在前期规划阶段就要规避法律风险,并且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规律来办事,不能脱离市场。如果只是单纯提高价格和回报率。因为商业地产有较高金额的租赁和增值税。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可能不清楚,会因为合同而产生就飞需要注意在前期详细解释。这也需要开发商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做好正确的引导,同时要做到承诺的售后服务,以此提高商业信誉,维护企业品牌。

3.4 大型商铺因为投入高而产生的经营风险

如果几个大型的上家在长期的承租期间内因为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而无法继续经营而无力支付预先约定的房租,这就会导致开发商无法支付固定的收益给业主,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出租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租金的角度来挑选商家,而是综合性地根据商铺的行业前景、资质一级履约能力进行全方面的考量,尽量选取一些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资质的客户,以此保证其履约能力。这部分风险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在招商工作上多进行综合性考量,很多开发商在进行招商的过程中知识单纯地追求入驻率,经常忽视商家整体的精神风貌和影响商业信誉和形象,也会因此造成商业布局的不合理、不科学,而且因此导致商家经营困难造成退租。这种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招商时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3.5 售后包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通过公平的法律法规确定购房者和开放商之间的相关利益和义务。也确定购房者和租房者的利益需求。而目前存在着一部分开发商采用委托经营管理的合同方式保障投资收益,以此保证投资收益。业主除了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之外,开发商或者提供的管理公司还要和购房者签订一份委托管理合同,开发商要特别注重委托经营的合同,因为这种委托合同将是保障未来收益的最主要的法律文书。

3.6 产权分散所带来的风险

开发商也要公平公正的分配整个商业地产的商业布局,保证在产权上不要和经营者产生纠纷和矛盾。针对这一问题开发商可以在进行分割的过程中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委员会对商场未来经营管理进行总体性的规划管理,具体运作层面要确定每个利益诉求的权限,这样签合同之前确定产权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后期发生

纠纷。

3.7 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商业物业当中单独成立的物业委员会的困难很大,而且管理内容相当冗杂,涉及了多种费用的收取管理和分摊,商业地产的管理费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在后期增加多余的管理费,让很多消费者和开发商产生了纠纷,这是物业的管理水平问题就体现了出来。而且很多不同形态的物业也都面临着不同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这就增加了发生物业纠纷的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地产的已经在我国开始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不仅是已经进入的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新参加的开发商,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商业地产是一个高回报和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但是从整体上来讲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商,要紧密地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合作,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进行项目开发之前要做好可操作性研究和规划设计, 商业地产的经营周期很长,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要整合好各个方面的力量,同时要整合整条产业链,才能实现良好的运行,取得预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夏联喜.商业地产新兵入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武能尧.商业房地产开发运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7

我们以往只注重对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研究,忽视了对数字出版企业起决定作用的商业模式的研究。如果一个数字出版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很难实现赢利的,当然也无法建立其赢利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研究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更具指导意义。

对于商业模式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包括的要素很多,其基本要素包括客户价值、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四个方面。

在商业模式的要素或者其子要素中,有一个要素或者几个要素具有突出优势,起着决定作用,能带动整个商业模式正常运营,我把这种优势称作核心优势。

如果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其他要素的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商业模式就可以正常运营。如果在特定环境下某一要素的功能受到限制,商业模式的链条就有可能断裂。

营销带动型

――以汉王科技为代表

到目前为止汉王科技为其客户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得到目标客户的普遍认同。把电子书作为礼品,靠卖电子书硬件赚钱是汉王科技的主要赢利模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单靠卖硬件很难持续赢利。在关键资源方面汉王科技有10万种图书的内容资源库――汉王书城,但其中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品种不够丰富,对客户的吸引力有限。台湾元太公司垄断了电子纸的生产技术,但汉王科技的电子书缺乏不可模仿的关键核心技术,其电子书阅读器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汉王科技取得成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关键流程中强大的营销攻势。借助电子书在国外兴起的大趋势,汉王科技较早介入电子书生产,并借助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巨资做广告、聘请著名电影演员许晴为形象代言人、砸碎苹果冰雕开启破冰之旅等强势营销手段迅速占领了国内电子书市场,成为国内电子书销量最大的厂商。2009年中国电子书销量约为40余万台,汉王科技的电子书销量占比达90%。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王科技的商业模式中其营销环节是做得最好的,其商业模式是在营销的带动下正常运转的,我把这种商业模式称为营销带动型。

然而,由于强势营销没能带动内容资源的进一步丰富,缺乏优质海量内容的内容平台成为汉王科技这个木桶的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导致汉王科技的商业模式残缺,进一步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疲软,其业绩下滑就不难理解。

汉王科技目前正在改变经营策略,把主要精力放到内容资源平台的建设上,着力打造汉王书城,希望其商业模式以内容资源为主导,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渠道带动型

――以亚马逊为代表

亚马逊提供给客户的价值是低价,即客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内容,这是亚马逊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亚马逊的赢利模式是内容平台加电子书终端,既卖终端也卖内容,通过销售Kindle,销售更多的电子书。

亚马逊的关键资源是其拥有一个2600多万种图书的内容平台,这个内容平台汇集了美国各出版集团出版的畅销书与常销书。客户购买一部Kindle就基本上可以读到美国主流的图书品种。

亚马逊的关键流程是拥有一个完整的网络销售渠道,包括高效的配送体系、支付体系与具有网络消费习惯的受众群,这是决定亚马逊商业模式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亚马逊的核心优势所在。亚马逊不是最早生产电子书的企业,其生产的电子书在技术上也并非不可超越,早在2000年辽宁出版集团就与美国的秦通公司合作推出了掌上电脑,比亚马逊推出Kindle要早7年。然而亚马逊却是第一个使电子书被广大读者接受的企业,其推出的Kindle开辟了数字出版B2C销售模式的先河,在数字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亚马逊的成功源于其内容平台加终端的赢利模式,但其长期培育出来的网络销售渠道对赢利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着拥有渠道优势,它可以很容易和出版商合作,获得大量的内容资源,同时也靠着这个渠道使Kindle能被更多的读者接受。

靠着渠道优势,亚马逊一直掌握着电子图书的定价权,把每本电子书都定价为9.99美元,这种低价策略为电子书的兴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亚马逊甚至敢于把要求提高电子书价格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全部下架,后来虽然由于苹果iPad的挑战,亚马逊被迫放弃了电子书的定价权,但亚马逊的渠道优势依然不可忽视,亚马逊正在凭借其渠道优势企图摆脱传统出版商,直接出版电子书。据媒体报道,作家约翰•洛克在亚马逊自助出版的电子书销量已达100多万册。这对传统出版商形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巴诺书店的电子书业务、中国新华文轩的九月网、新华传媒的数字出版内容运营平台也属于营销带动型。但新华文轩与新华传媒属于地方发行集团,渠道优势有限,打造电子书运营平台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如果其能将自我优势发挥充分的话,也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2011年6月著名网络书店当当网宣布将介入电子书分销业务,其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多要素融合带动型

――以苹果公司为代表

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带给客户的价值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苹果公司的赢利模式是通过平台加终端的模式,既卖终端也卖内容。

苹果公司的关键资源是有企鹅出版集团等五大出版集团为其提供内容,许多知名期刊、报纸也纷纷通过苹果应用商店销售,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管默多克专门为苹果应用商店定制了通过苹果应用商店独家出售的电子报纸《The Daily》,中国的许多报纸、杂志也纷纷通过苹果应用商店销售。

在关键流程上苹果公司较早采用定价制,允许出版商对电子书、报、刊自主定价,自己只收30%的提成,定价制的实行使得苹果公司很容易地获得了出版商的支持,在与亚马逊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苹果公司的核心优势不只在其技术,不只在其平台,不只在其营销,而在于其善于融合,善于将创新的技术与丰富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将优质的产品与出众的营销融合在一起,将新鲜的阅读体验与休闲的娱乐功能融合在一起。比如说触摸屏技术并非苹果公司所发明,但苹果公司却将触摸屏技术成功地运用到iPad上,使得iPad比手提电脑更为简捷与有趣。苹果公司善于取百家之长并加以融合创新,使其成为全球最伟大的公司。

iPad、iPhone以其集合了阅读、游戏多种功能的优势为客户创造出了新的体验,受到客户欢迎,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为其快速整合内容资源奠定了基础,内容资源的整合又助推了iPad、iPhone的畅销。

技术带动型

――以谷歌公司为代表

谷歌带给客户的价值是便利的价值,谷歌不生产价值,但它能通过搜索把客户最需要的内容送到客户手中,给顾客带来了便利价值。

谷歌的赢利模式是为客户免费提供搜索服务,通过广告赢利,谷歌可以通过客户搜索的关键词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匹配最适合客户的广告,做到广告精准投放。谷歌数字图书馆也提供图书与杂志收费下载,但与其广告收入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谷歌的关键资源体现在其建构了一个具有上千万册图书的数字图书馆,拥有了大量内容资源,客户可以非常便捷地搜索到他想要的图书。

谷歌的关键流程之一是非常注重与出版商的合作。谷歌在与出版商的合作中,只提取10%的分成,90%的收入归出版商,这使其在与苹果公司争夺内容资源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谷歌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关键技术资源方面拥有全球一流的搜索技术,凭借技术优势谷歌集聚了大量内容资源,可以非常便捷地为客户服务,确保商业模式正常运营。

终端带动型

――以中国移动浙江阅读基地为代表

在客户价值方面中国移动浙江阅读基地可以为客户提供随身阅读的乐趣。

浙江移动的赢利模式是通过付费下载内容或者包月付费实现赢利。

在关键内容资源方面主要有中国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等传统出版机构以及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等网站共数百家内容提供商为其提供内容,其内容平台藏书已超过20万册。

在关键技术资源方面,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平台和产品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打造了一个能支持最多600万人同时在线阅读、容量达100万册图书的综合性阅读平台,以及一条涵盖手机WAP、手机客户端、电子书、平板电脑、互联网门户在内的完整产品线。

在关键流程上浙江移动阅读基地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书包进行包月销售,比如针对农民工推出低资费书包,针对青少年推出教育、励志类书包,针对体育爱好者推出世界杯主题书包等。

浙江移动阅读基地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背靠中国移动庞大的无线运营网络及手机终端随身携带的特点和手机阅读完备的支付体系。这是决定浙江移动阅读基地能够快速崛起的根本因素,是其他数字出版企业无法获得的先天优势。

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基地、中国联通的沃书城的商业模式也属于终端带动型。

内容资源带动型

――以爱思唯尔集团为代表

爱思唯尔的核心价值在于能为客户提供科研信息服务,使客户能够方便地检索到所需的科研成果。

爱思唯尔的赢利模式是以B2B的模式把科技成果以数据库形式销售给科研与教学单位。

爱思唯尔的关键资源在于拥有《柳叶刀》等2000多种世界一流的科技医药期刊。

爱思唯尔的关键流程是先低价营销,后提高价格获利。

中国的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网、龙源期刊网、阿帕比、超星、书生等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由内容资源主导的。内容资源主导的数据库的商业模式能否正常运营的关键在于其拥有资源的价值。爱思唯尔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资源是世界一流的,不可替代的。凭借其科技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爱思唯尔的数据库近年来不断大幅涨价,中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面对涨价无能为力,只有被动接受。美国约翰•威立公司的数据库只有将近500种期刊及一些其他内容资源,但由于其内容的权威性与不可替代性依然广受欢迎,而我国的一些数据库由于资源重复等原因,即使数量众多,价格低廉,销售状况也不能令人满意。

资本运作带动型

――以盛大文学为代表

盛大文学带给客户的价值整体上可以说是娱乐休闲。

盛大文学的赢利模式是销售电子书与付费阅读网络小说。

盛大文学的关键资源是拥有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及一些传统图书资源,并且欲建造云图书馆以便集聚更多的内容资源。

盛大文学在关键流程上采用了低价策略,当其他电子书厂商生产的电子书价格在数千元时,盛大文学的电子书率先降到999元,目前已降至499元。

盛大文学的核心优势并不体现在其电子书生产技术上,而是体现在其资本运作能力上,盛大文学凭借大股东的强大资本实力,连续并购了榕树下等数家文学网站,整合了90%以上的网络文学资源,这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无论其通过版权运营介入游戏、影视,还是介入电子书生产与销售主要是凭借这部分网络文学资源。盛大文学产生于资本运作,成长于资本运作,可以说是在资本运作方面比较成功的典范,我们说没有资本运作就没有盛大文学,从一定角度来看是可以成立的。

篇8

一、民办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民办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主要有集权和放权两种基本模式。其中放权主要以部分放权为主,即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权责利定义的清晰程度来确定放权的范围[ 1 ]。

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怎么放权,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放权后预期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很难清晰定义;二是每个二级学院都希望从学校获得越多越好的资源,而学校财务部门往往需要站在学校的角度,综合平衡后才向二级学院分配资源,二者互相博弈,无法更好地从学校整体业务发展和价值提升的角度来考虑资源配置;三是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充分和全面地解决校院双方因能力缺陷而产生的问题,二级学院管理层财务意识不强,财务管理能力不足,数据量化能力略显匮乏,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通常只考虑自身的业务规划,不能从财务角度评价分析资金的投入产出,而学校财务部门不了解二级学院的具体业务,财务语言无法与业务语言对接,为二级学院的服务仅限日常报销,并未提供财务分析和绩效评价等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欧亚学院财务部门在优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创新,选择高职学院为财务管控的试点单位,成立业务、财务联合项目小组,尝试运用《商业模式新生代》中的画布工具(以下简称画布工具)来梳理二级学院业务发展和学校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的效果。

二、基于画布工具的二级学院财务管控模式探索

画布工具是一种以图形方式描述、可视化、评估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工具,该工具中的商业模式包括九个要素,即目标顾客、价值主张、渠道通路、顾客关系、收入来源、关键资源、关键活动、关键伙伴和成本结构。用户可在九个空格上绘制和描述其商业模式的九个要素,从而描绘其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未来的商业模式,清晰直观地展示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厘清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原理[ 2 ]。

(一)建立基于画布工具的二级学院分析框架

?目小组成员分别从九个方面(如图1所示)进行设问和分析。

(1)客户细分。设问:高职学院为谁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客户是某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为他们培养和输送符合其人力资源需求的人才。因此,选择目标行业和培养方向是关键,其次是确定具体的企业。项目小组通过梳理市场上高职人才缺口的情况和现有高职学院的培养方向,结合西安欧亚学院高职人才的培养能力和优势,聚焦高职学院未来的目标客户及相应利益相关者,确定专业群为金融、房地产、文化休闲三个方向九个专业,削减其他市场前景和培养能力有限的方向。

(2)客户关系。设问:高职学院与客户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已建立的关系成本如何?如何与其他内容整合?据此分析:双方欲建立和保持的是双向互动的校企融合关系,即行业企业向学校反馈人才的具体需求,学校为行业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过程之中双方紧密合作。项目小组对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梳理和优化;对缺少合作企业的专业确定其拓展对象的评价原则,即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从学院的战略规划、行业典范、目标企业文化、品牌价值、社会评价和口碑等方面进行综合实力的评价和判断。

(3)渠道通路。设问:高职学院现有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有效整合和升级?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现有的渠道为房地产方向的房产经纪人协会、万科集团,金融方向的证券协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文化休闲方向的饭店行业协会、陕西旅游集团下属三家酒店。项目小组根据客户关系梳理中确定的原则,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放弃原有文化休闲方向的协会和商务酒店,重新选择全球度假酒店连锁集团和高端品牌酒店,并通过积极主动与现有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沟通互动,与西安多家高档酒店建立合作关系。

(4)价值主张。设问:高职学院价值主张能为目标客户解决何种问题?如何体现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价值主张是为客户提供符合其个性化岗位需求的定制培养人才,帮助企业行业解决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的双重问题,降低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贴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企业参与到招生、教育教学、就业的全流程中来,真正做到行业、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三方联动。核心竞争力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与行业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伙伴关系。实践中已经让行业企业体会到定制培养模式为其带来的超预期价值。

(5)收入来源。设问:高职学院的客户愿意购买什么?如何付费?收入结构如何?据此分析:客户愿意购买高职学院向其提供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包括学校为其培养的符合目标岗位需求并认同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学校为其老员工提供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方面的课程、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等。企业从节约的招聘和培训成本中拿出一部分进行支付。经过努力,高职学院的收入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学费收入转变为以学费收入为主,企业定制培养费、岗位课程销售费、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费等为辅的多元化收入结构。

(6)关键业务。设问:影响目标达成的关键业务有哪些?据此分析:要实现上述收入及结构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必然成为高职学院的关键业务。如果不吸收和培养熟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的师资,就不能梳理出行业、企业目标岗位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无法开发出符合目标岗位要求的课程,收入来源和价值主张也将无法保障。

(7)核心资源。设问:为了实现价值主张,达成收入目标,保障关键业务开展,高职学院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资源?据此分析:经过前面的梳理,确定高职学院需要匹配的核心资源是师资和教学场地。按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将课程分为岗位技能、专业平台、通识教育三大类,并根据时间节点倒排出相应的年度课程开发计划,然后根据该计划匹配教师人数和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规模、授课老师人?怠⒀?校行政教辅人员配置标准等确定高职学院执行团队的编制人数,进而测算出未来年度的课程开发费用及人力成本投入额度。依据高职学院现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资源和业务发展阶段性目标提出优化整合方案,确定资本性投入的数量、标准、结构等。

(8)重要伙伴。设问:谁是重要伙伴?从伙伴那获取哪些核心资源?合作伙伴都执行哪些关键业务?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重要伙伴包括学校中为其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和全面参与教学环节的行业、企业。高职学院从学校职能部门获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支持,从行业、企业获取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梳理、课程开发及授课的优秀行业师资。行业企业执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队伍的关键业务,学校职能部门从制度、流程和资源上保障所有关键业务的顺利实施。

(9)成本结构。设问:高职学院的成本有哪些?在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投入与分院业务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据此分析:高职学院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师资培养和课程开发方面投入、场地资源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等。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投入是否支撑业务规划的发展成为优化其成本结构的依据。

(二)搭建二级学院财务模型

通过上述业务的梳理,清晰勾勒出高职学院九个业务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高职学院核心业务规划,即教育产品设计规划、企业拓展规划、课程与师资规划、教学场地资源规划,进而将业务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数据,搭建出高职学院财务模型,如表1。

(三)确定高职学院绩效指标

根据既定的五年规划,高职学院对各年度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年度预算及应达成的关键业务目标,如表2。

(四)过程跟踪与分析反馈

在运营过程中,学校财务部门按季度进行预算执行、业务完成情况的分析和反馈。年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就关键业务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收入增长、费用优化、资本性投入进度等多方面提出管理建议,帮助高职学院进行业务行为改进、业务发展规划修正,以此确保最终目标的达成。年终分析反馈模板如表3。

三、结语

项目小组运用画布工具探索出一套从业务分析框架、财务模型搭建、绩效指标提炼、过程跟踪到效果评价反馈的全流程二级学院财务管理新模式,优化了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实现了双方价值的共同提升。

篇9

一、创新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方面的营销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市场利率化快速推进,还有金融业进行垄断破除的进度不断加快的有关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一直赖以生存的在存贷差方面的收入开始逐渐萎缩,这在客观方面要求了企业对于理财产品的相关销售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把理财产品改变成银行的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为银行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1)提高理财产品的总体销售额

商业银行的有关理财产品在其销售的方式上进行不断创新,能够有效的提高理财产品的整体销售额,理财产品的相关市场在当前来说是一种较为经典的买方市场,进行购买行为的客户在相关理财产品的选择之中占有着非常强势的地位。在当前各种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有关理财产品的差别不大,对于相关产品的具体销售策略也都是大同小异的情况之下,只有在相关的销售策略方面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一些商业银行,才能够收获更大的客户量,进而整体提高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效果。

(2)提高银行客户对于银行的满意度

商业银行的有关理财产品只有受到了客户的接受以及认可,才能够切实的得到更大的发展潜力,相反假如客户不满意银行方面的理财产品,一定会对该银行产生负面的情绪,不去购买该银行有关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经过创新理财产品的相关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于有关理财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营销,使营销策略能够妥善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户对于本银行的理财产品方面的满意度,从而整体提高在理财产品上的购买忠诚度。

(3)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营销手段是银行在竞争力方面的核心以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如果能在理财产品的实际销售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创新改进,对于银行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贡献。当前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方面的领域之中所产生的竞争在很大一部分上都是汇聚在了营销的层面,甚至可以说在当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有关领域,掌握强大营销力量的银行占据着霸主的地位。商业银行经过在营销策略方面的创新,能够使该[:请记住我站域名/]行的理财产品的相关营销水平不断的提高,进而为整个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有关销售问题方面分析

(1)对于自身定位方面的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为整个客户群体所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不够准确,不能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客户。这也说明了各种商业银行不具备明确的战略着力点用以理财产品的营销工作。而在国际方面,就美国来说商业银行的相关市场划分都十分的明确。而就某些大型的商业银行来讲,其凭借着本身的资金、人才还有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把自身的战略确定在了一些比较富裕的大客户身上,而诸多中小型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价格战,用更加优惠的价格吸引普通的客户。

(2)营销理念的落后

一个优秀的营销理念是所有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进行销售创新观念的根本基础,当前商业银行的整体理财营销理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在实际进行理财产品的有关营销工作之中,传统的营销理念逐渐发展成为现财产品在进行营销创新方面的巨大阻力。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落后的方面大体表现是诸多商业银行的相关管理者都使理财产品的实际营销形式近似于广告,或者说是以广告的形式进行营销,应用诸多媒体来实现相关理财产品在销售推广方面的工作,这类的营销广告一旦打出去很快就会淹没在信息潮流之中,很难将其传达给相应的受众群体。

(3)缺乏相关的营销人才

当前我国的各种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实际销售之中十分缺乏有关的专业人才,无法组建一支能力强以及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理财产品销售工作之中效果不尽理想也是理所当然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对于相关营销人才的引进力度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商业银行对于内部销售人才在培养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从而使得理财产品的有关营销创新工作失去了人才层面的保证。

三、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营销模式创新

对于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营销模式创新是一种具有挑战性以及系统性的工作,根据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本文给出了几点有关的建议。

(1)强化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

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位是相关产品创新的基础工作,所谓的产品定位也就是产品在有关的市场之中的位置选择,企业依据各自产品的实际质量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切实的考虑到市场竞争对手的详细产品定位以及消费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更加精致的品牌形象,然后经过一个合理的方式传达给有需求的消费者,以期得到消费者认同的过程。商业银行一定要在进行精确市场定位的根本基础之上发挥最大的实力开展理财产品的创新,经过不断的创新改进,才可以切实做到在产品质量方面更具优势,提高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篇10

关键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重点;策略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企业的存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围绕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特征、目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商业物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一些问题,展开较为积极地讨论。

一、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特征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和其他的物业经营管理模式不同,他们的经营特质不同。这些主要是:其一,商业物业经营的核心是商业经营。商业物业经营管理者的比较关注所取得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报越快、越大,越好。所以也比较关注其物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假如经营收益不好,商场收到的关注度不够,商户不能赚到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再好的业务经营管理也是无济于事的。其二,经营的重要条件是商业物业的管理。商业物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好处是,它可以创造更多的便利,具有安全性和舒服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可以使商家拥有更多的消费者,进而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商业物业管理可以给商业经营带来更好的服务,能为其创建更好的环境,进而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商业物业在进行管理时,一定得把经营当做中心,并围绕它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物业管理目标还要以创建最佳的经营效益。

二、目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1.商业经营没有特色

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物业或业主在用人时没有一个科学性的经营理念。在开发时过于盲目,进行商业定位时也没有一定的准确性,一大部分的商场经营过程中没有特色,常常会有千店一面的状况。有些商业物业在开盘时很火爆,但是到开业的时候特别冷清。这种现象就会使租户过于频繁的更换,从而使顾客从内心感到不可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商业物业也很难发展下去。

2.在经营管理上商业和地产形成脱节现象

现在,有很多开发商对商业物业前期的开发阶段特别重视,也可能建成商业物业后,将其卖给一些中小投资者。在这之后,投资者运用直接、间接的一些方式租给零售商。在直这个过程中,开发商比较看重的是物业所出售的面积的大小,而很少关心在出售之后的一些事情。

3.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都比较落后

商业物业的承租商、业主大部分是一些具有独立的所有权的零售商。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零售商都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每一个零售商有不同的经营时间,其对于收银业务也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同时,进行营销时可能会和商场保持一致,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促销计划进行促销。由此看来,管理人员在进行商业物业的管理时,要统一对于零售商的管理,从而使其具有一个步调一致的形象。假如物业管理承租人、业主、企业还持有比较落后的经营理念,就会影响到商业物业在发展中的进程。

三、商业物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1.在设计开发模式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商业物业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规划之前,必须对其招商对象、业态需求、经营模式等确定好。这有这样做,才能在日后较大限度的减少改造的一些成本,也才能使地产的风险降低。比如:如果商业地产模式属于订单式,也就是说地产的一些开发建设的单位,和其有关系的企业预先签订了联合发展的协议。只有经过企业的相关租赁承诺,才可以采取具有实质性的行动,也就是开发、建设。运用这种强强联合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它是品牌和品牌间的一种组合,具有一定的经营优势,能够使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大程度,从而也可以增强业主在投资上的信心。商业地产的一些零售商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之后,可以促使开发商物业经营中的销售额,也可以使物业空间得到相应的拓展。商业和地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可以使二者实现双赢。

2.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树立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商户所缴纳的一些租金,是物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商业项目可以促进商户收入的增加,并使商业物业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队伍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运用其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模式按照合同提供科学的规划和准确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使招商管理具有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可以提升商业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培养人才时,要按照规定对专业性人才实行培训,同时还要吸纳一些有才干的经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商业楼宇在智能化方面在不断的提升,各种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也被各个企业普遍应用,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具有更加先进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四、总结

目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些问题:商业经营没有特色、在经营管理上商业和地产形成脱节现象、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都比较落后等。我们要采取积极地措施去应对这些问题,如:在设计开发模式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树立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彭文静: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及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价值工程,2011,34:106-107.

[2]罗小钢 王一翌:试论商业物业管理的经营特质[J]. 中国物业管理,2009,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