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

篇1

1消火栓给水方式

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高规》第7.1.3条规定:“室内消防给水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是指消火栓给水系统任何时间不需启动消防泵即能满足系统消防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根据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要求,出厂水压要求达到接水点水压一般为28m水柱,高层建筑实际上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因此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采用的就是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而《建规》对多层建筑消火栓给水方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未作十分明确的规定。目前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有直接给水方式、仅设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3]。但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在设置高位水箱后建筑物最上面1层~2层的消防所需水头仍无法保证,还须另设消防增压泵,这就使得消防水箱(或气压水罐)和消防水泵在系统中同时出现。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除了在:

1)建筑物不太高、体积不太大,如单层厂房、库房等;

2)城市有专供消防用压力较高之管网或建筑物在市政供水设施附近较高压力范围内可采用直接给水方式外,严格执行现行《建规》对于大多数多层建筑消防给水来讲,都只能采用水泵+水箱的临时高压给水方式。

2消防水箱水量

消防水箱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准工作状态和火灾初期消防系统所需的水压;提供火警发生后所需的初期消防用水量。多层和高层建筑虽然均采用了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但水箱的作用却有所区别。由于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只要求扑救初期10min内的火灾,10min以后的火灾则由城市消防队来扑救;所以多层建筑一般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以提供火警发生后所需的初期消防用水量。而高层建筑立足于自救,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要求在整个灭火过程中均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消防水箱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准工作状态和火灾初期消防系统所需的水压。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发挥重要作用的应是消防主泵,按消防水泵产品标准规定消防水泵启动时间应不大于20s,所以高层建筑消防水箱的水量可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从实际灭火需要出发,水箱容积可取小,当独立或分别设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消火栓系统消防水箱(或气压给水设备)储水量不应小于900L,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箱(或气压给水设备)储水量不应小于600L;当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并时,消防水箱(或气压给水设备)储水量不应小于1500L[4]。

3最不利点消火栓口压力的计算

对多层建筑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建规》中8.4.4条规定:“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置消防水箱(包括气压水罐、水塔)……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的最高部位”。在条文说明里还要求设置高度“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静压的要求”。但对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静压的要求无明确数据规定。高层建筑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根据《高规》第7.4.7条规定:“采用高压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高位消防水箱”,7.4.7.2条同时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按此规定高层建筑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很明确应按“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处静水压力”执行,而且规定了具体的数据。但实际计算过程中常常有人把消火栓口的静压和动压混淆起来,静压是指消火栓内水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压力,而动压是指消火栓内水流在外泄时该处的压力。如果把此处规范条文里规定的静压理解成动压,按算出的结果就会成:消火栓栓口压力为0.07MPa时,对应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为3.76m,消火栓流量仅为2.72L/s;当消火栓栓口压力为0.15MPa时,对应充实水柱长度为9.11m,消火栓流量为4.38L/s。得出的结论是:《高规》的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07MPa和0.15MPa均不能满足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不大于10m(或13m),消火栓流量不大于5L/s的要求,按此结论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要同时满足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和最小流量要求,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9MPa[4]。水箱设置如此之高,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做到,因为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高度除应考虑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外,还受到建筑物本身结构特点的限制,不可能“有求必应”,无限制地增高。即使置之于电梯机房上面,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静水压力一般也只有7m水柱左右,从而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而产生这种错误概念的原因是:两规范中对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术语没有定义。建筑消防水箱侧重于保证火灾前10min的消防用水压力,一般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非消防人员使用,如果出水压力过大,水枪将难以架稳;而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主要考虑火灾发生,消防水泵启动加压后,水枪射水达到室内最高着火点的水柱灭火有效长度。侧重于火灾10min后消防队员到场使用,快速有效控制、扑灭火灾,因此按静压确定水箱的设置高度比按动压确定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并易于执行。

4消防水泵的增压稳压

多层民用建筑消防水箱储水10min供水扑救初期火灾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仅仅为了扑救初期火灾而由于水箱高度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所需水压,就设置消防主泵,增添了设备费用和管理难度,要求显然有些过高。况且,在工程设计中,常常碰到多层建筑底层是商铺,上层是住宅。而高层建筑消防系统采用的水泵根据作用分实质有两类:一类是在未发生火灾时用于维持管网压力的增压设施习惯称为稳压泵;一类是火灾初期消防主泵启动前,用于满足消火栓和喷头出水水压水量的增压设施习惯称此时的增压设施为增压泵,《高规》中的规范条文对此未予明确区分,而实际上增压泵和稳压泵在作用和功能上有所区别,其流量值也不相同。《高规》第7.4.8.1条:“增压水泵的出水量,对消火栓给水系统不应大于5L/s;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应大于1L/s”,是针对稳压泵而言,《高规》第7.4.8.2条:“气压水罐的调节水容量宜为450L”,是针对增压泵而言,在实际工程中这两种增压方式在流量和扬程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如:某高层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20层,地下1层消防贮水池最低水面标高-4.50m,20层地面标高73.00m,屋面标高76.30m,屋顶消防水箱最低水面标高80.50m。按规范要求,应设消防增压设施(按设于地下1层考虑),如按增压泵+气压罐(隔膜式)的方式选择,增压泵扬程Hp′≥1.34MPa;增压泵流量q>6.0L/s。而按稳压泵+气压罐(隔膜式)的方式选择稳压泵扬程Hp′≥1.15MPa;q≤5L/s,这两种方式中,增压泵+气压罐(隔膜式)方式,无论平时还是火灾初期,都能满足消防水压水量要求,是较完备的增压稳压方式;但是所需气压罐容积较大,增压泵扬程较高,致使整个管网系统压力升高,在系统分区和减压方面带来麻烦,工程造价较大。第2种稳压方式,平时能维持管网的消防水压,所需气压罐容积较小,能有效缓解稳压泵启停频繁,管网系统压力不致过高,设计计算简单;唯一不足的是在火灾初期仅满足短时间的水压水量要求,不过现在的消防主泵绝大多数能在10s左右启动[5],具体选择时应注意这两种增压方式的区别。

5结论与建议

1)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的给水方式大多是水泵+水箱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多层建筑规范应明确水箱给水方式的设置范围。

2)多层建筑消防水箱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火警发生后所需提供的初期消防用水量,容积按10min消防用水量确定。高层建筑消防水箱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准工作状态和火灾初期消防系统所需的水压,容积从实际灭火需要出发,可适当取小。消防水泵发挥主要作用。

篇2

伴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大,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设计最为经济合理的空调、采暖、通风、防排烟系统,使设计方案能真正做到节能环保经济化,安全方便人性化,这是每个暖通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都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其中,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是关系到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必须全面考虑防火安全、通风空调系统自身的安全及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消防扑救的防排烟系统。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对问题展开分析,从而对实际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暖通空调;防排烟;建筑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1 建筑防排烟主要系统设计方式

建筑建设过程中,防排烟系统是整体设计和建设的一部分。高层建筑防排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平面、防烟楼梯、消防电梯及其前室的布局全面考虑系统的设置。在设计方式上,防烟系统功能措施较为单一,但是种类较多,而排烟系统方式较多,但是其功能措施有较大不同。主要采用简单的挡烟墙梁等进行防烟,当前主要的防烟方式有不燃化防烟方式、密闭防烟方式以及加压防烟方式。

相对于防烟措施而言,排烟措施更加重要,并且在系统设计中更加繁琐。随着排烟设计系统的发展,当前主建筑排烟措施主要以自然排烟以及机械排烟两种为主。

1.1 建筑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是利用自然条件作用力,使室内外空气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流,从而将烟气自然排出室外。自然排烟主要是利用建筑的阳台、走廊或在外墙、屋面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进行自然排烟。这种排烟方式的优点主要包括 4 个方面: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构造简单、经济;平时可兼作换气用。

自然排烟方式的设计主要分为 3 个步骤:

①计算室内最大的烟气量。根据室内的建筑条件,进行火灾中最大烟气量的估算;②计算室内要求的最大排烟量。在建筑消防标准中对于室内最大安全烟气量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火灾中室内最大的烟气量以及标准量可以计算得到室内所要求的最大排烟量;③计算和设计排烟口。当明确了最大排烟量之后,要对室内排烟口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在整体的自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3 个方面的问题:①自然排烟口应设于房间净高的l/2 以上,宜设距顶棚或顶板下 800 mm 以内(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自然进风口应设于房间净高的l/2 以下(以进风口上边缘计);②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应在 30 m 以内,自然排烟窗、排烟口、送风口应由不燃材料制成,宜设置手动或自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关应设在地坪 0.8~1.5 m 处;③多层房间可共用一个排烟竖井,对于高层住宅及二类高层建筑,当前室有条件时,最好两个不同方向设有可开启的外窗。

1.2 机械排烟方式

在自然排烟方式中,其排烟效果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很多建筑中,为了加大排烟的力度,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加压排烟方式是当前的主要机械排烟方式。与自然排烟方式相比,机械排烟方式在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和注意的要点有很多。

1.2.1 主要参数确定

在进行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之前,要进行主要参数的确定,这些参数对于后期的系统设计意义重大。主要参数包括:开启门的数量和面积,建筑物内部人数多少和人员疏散是否有秩序与开启门的数量及其面积有直接关系;风机压力值,根据室内面积大小要选择合适压力值的风机,从而保证排烟的有效性。

1.2.2 送风量的确定

送风量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关键。一般而言,对于不同的部位其送风量不同,一般的送风量可以通过查表和计算两种方法进行确定,在一般的标准中都有所包含,不再赘述。1.2.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设置

(1)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的双层百叶风口,当采用常开的双层百叶风口时,应在其加压风机的吸人管上设置与开启风机连锁的电动阀。(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为常开的双层百叶风口,且应在其加压风机的吸人管下设置止回阀或与开启风机连锁的电动阀。冬季不设采暖设备和夏季不设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可不设止回阀或与风机开启连锁的电动阀。(3)机械加压送风机可设置一台或多台。机械加压送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4)机械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5)采用金属管道送风时,送风管内的风速不应大于20m/s;采用非金属管道送风时,送风管内的风速不应大于15m/s。(6)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关闭控制有:①风机由烟感、温感探头或自动喷水系统自动控制启动。②风机由消防控制中心及建筑物防烟楼梯出口处的手动关、闭装置控制关闭。

1.2.4 系统的运行方式与压力控制的设计

加压系统一般可设计成只在紧急情况下,即发生火灾时投入运行,而在平时则停止运行,这种系统一般称为一段式运转。根据不同室内条件,选择合适的系统运行方式和压力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防排烟消防设计中的不同分析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以下几种: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 1~3 层为低层住宅,4~6 层为多层住宅,7~9 层称为中层住宅, 10 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因此,实际的防排烟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 3 个方面。

2.1 防烟设施选择不同

多层居民建筑中,由于内部方面较多,各个区域建筑面积不大,因此,一般不设置防烟设施。而对于较大面积的多层建筑,多采用挡烟隔墙作为防烟设施。而对于高层建筑,一定要设置防烟设施,并且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选择 3 种标准的防烟方式中的一种。

2.2 排烟方式的选择不同

在排烟方式的选择方面,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多层建筑主要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而对于高层建筑,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度超过 50 m 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 100 m 的其他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应采用自然排烟措施,均应设计机械防排烟系统。

2.3 系统设计出发点不同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多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的横向面积大小,而高层建筑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纵向的空间,这是系统选择的基础。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暖通空调的系统防排烟的设计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对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技术人员应严格地按照规范中的相关条文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待目前我国的相关技术规范,在设计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不片面地去考虑或夸大技术规范中问题,积极地探索性能化设计规范,推动消防设计技术的发展,做到真正的科学、实用以及合理。

参考文献:

[1] 吴明.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02)

[2] 倪晓明.公共建筑防排烟设施设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6)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功能的需要,还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资金投入大、结构复杂多变、作业面较为狭窄和施工工期较长是高层建筑区别于一般建筑的施工特点。

1 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相关的施工技术以及处理功能存在的瑕疵如下:

①高层建筑因其高度系数等级大,建筑材料相对比较复杂,大大增加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性,因此,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管理人员管理监督好工程的实施,同时也要管理好各种材料以及相关设备。②交工模式存在问题。一般施工采用整体建筑各部分全部完工后一起交工的模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会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松懈,从而发生安全事故。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工期的长短往往取决于其复杂性,所以为了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达到最大效益,一般多采取多层建筑多次交工的办法。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2.1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三线”控制

所谓“三线”,就是轴线、标高线以及垂直度。

2.1.1 对轴线的控制

对轴线的控制又分为轴线的传递和对过程线的控制这两方面。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轴线,首先控制好一层的轴线,在确定轴线正确之后,以它为基础,再预埋多块200mm×200mm×8mm的高板。对过程线的控制关键是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用18mm的优质胶合夹板对剪力墙进行浇筑,我们不仅要确保剪力墙的平整度,还要确保垂直度,要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以及垂直度偏差,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可以选择在剪力墙的外平面的顶部和腰部挂双线,统一线和模,及时发现并调整不良情况。

2.1.2 对标高的控制

为了实现对标高线的控制,我们可以在预控轴心的洞口实行标高定位,并复核它的定位,以提高标高的准确度。同时要确保引测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应加强洞口的模板支撑度。我们还要避免细小误差导致的误差过大,所以实现正确控制标高需要我们提高外层复合点和洞口控制点在同一水平面的标高的准确性。

2.1.3 对垂直度的控制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垂直度的控制也至关重要,通常采用吊线的方法进行垂直度的测量,先测定高层建筑的四个边角柱的垂直度,达到完全的垂直后,然后再进行固定和浇筑混凝土。等到四根边角柱拆模以后,再以它为基准来控制整个平面的垂直度。对垂直度进行校验时,我们可以采用激光仪加重锤的方法,从而提高垂直度的准确性。

2.2 高层建筑的测量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方法大多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在进行施工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必须要经过认真的校对和复核,确保准确无误方可实施。当使用内控法投测轴线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要把在首层面层上的平面控制做好,并且选择位置较合适的四个点作控制点或者用中心的“十”字进行控制;当使用外控法时,为了提高精确度,应每隔几层就用内控法测一次,降低竖向的偏差积累,在对上升的各层楼面进行浇筑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一个小方孔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保证激光束能够垂直向上的穿过这个预留孔。因此,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要制定好施测方案,再进行细部放样,为浇筑混凝土、绑扎钢筋、立模板做好准备。

2.3 斜爬模技术

传统的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就是模板系统和电动脚手。因为传统的高层建筑的结构以及外形比较单调,主要是垂直结构,而且模板系统和电动脚手正好与此种结构的施工特点相符合。但是,现代高层建筑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曲面结构或斜面结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当今施工要求早已超越了古板的电动脚手和模板系统,不得不寻求一种更能合理并且有效运用于此的施工技术。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对建筑进行一些改造施工,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不妨碍正常的交通状况和附近居民生活的情况下进行,电动脚手和模板系统明显满足不了,所以需要应用更适合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斜爬模技术正是这种能够充分满足新施工要求的技术。爬模施工技术如图1所示。

2.4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能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以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优质的混凝土主要是调整出符合建筑要求的砂石、水泥、含水率的配合比,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仔的检查配比、原材料、搅拌的控制情况,在很多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赶工期而忽视养护时间,在对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完整的养护措施,所以容易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出现问题。混凝土养护时应从人员、昼夜、水源、养护时间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综合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不同品质的水泥进行不同时间的养护,并且加强对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2.5 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

整体提升钢平台系统是通过设置多层建筑结构的核芯筒剪力墙,进行合理搭建平台,通过使用钢梁和钢板等材料,把内部和外部脚手悬挂在平台下方,提升整个钢平台的同时注意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有时在施工的同时要拆除部分内脚手或者部分钢梁,以悬锚脚手或钢桁架作为过渡,进行逐层补缺的同时密切注意楼层高度的上升,从而更加高效率的进行建筑施工的实施。因为整体提升钢平台在应用方面具备可操作面积大,施工效率高,操作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因此,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高层建筑施工中。

3 结束语

由于近年来高层建筑的规模发展迅速且规模较大,与之相应而生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不断的出现。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对高级装修的要求以及对技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高层建设施工的各方面的控制,对于在高层建筑中的三线控制、斜爬模技术以及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等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基宏.浅谈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与防治[J].四川建材,2007(3).

篇4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节能

1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在城市供水中,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 2~0. 4MPa之间,只能满足3~5层多层建筑供水压力。现在城市城区的土地利用率均较高,城区住宅高层建筑增多,且一般多层住宅均在五层以上,供水压力要求采用二次加压。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并采用新型供水设施,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如市政管网压力为0. 3MPa,则5层及以下楼层可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5层以上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这样既不浪费市政管网余压又不至于使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造成能耗及水量浪费。

2 给水系统选择

高层建筑加压给水系统主要有水池- 水泵-水箱联合供水和水池- 水泵调速供水两种方式。水池- 水泵调速供水, 水压稳定, 此系统无高位水箱是目前建筑高度小于100m的高层建筑的主要供水方式, 水泵通过改变水泵电机频率来改变水泵出水流量, 可以明显节能。

水泵调速一般是减速问题。当采用变频调速时, 原来按工频状态设计的泵与电机的运行参数均发生变化, 另外, 管路特性曲线与调速泵并联运行的定速泵等因素, 都会对电机调速范围产生影响, 超过一定调速范围节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一般认为变频调速不宜低于额定转速的50%, 最好处于75%~100%。因此在选择变频泵组时, 水泵台数一般不小于3 台或者设计一台小流量泵, 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流量变化。

居住小区给水泵房采用变频泵供给时, 分区并联供水比水泵升压减压阀分区供水安全性能高且节省能量。现以某居住小区采用两种供水方式为例, 比较电能的消耗。

3 热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3.1 热水循环

当代集中供热的热水供应系统基本采用立管循环系统, 但在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四点:

3.1.1循环系统

应尽量设计成同程式, 避免采用异程式, 以防止出现循环水流短路, 造成远冷近热, 引起无效冷水量;

3.1.2 对于集中供热的建筑, 当部分用水点较分散且远离供水设备时, 这部分用水点宜采用局部加热设备以减小供水管道的长度, 减少热损失;

3.1.3 对于设置分区给水系统的高层建筑, 除在分区上冷热水压一致外, 在同一个分区内热水出水点压力应适当控制, 宜控制在25m以下, 超过30m时宜设置支管减压阀, 避免热水的超压出流,节约热量。

4 应注意生活给水管道中减压节流问题

生活给水系统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 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 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 倍, 随之引起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因此,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应注意减压节流的问题。为了减少超压出流现象, 在给水系统设计中需合理配置减压装置, 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范围内。目前, 减压装置主要有减压阀、减压孔板和节流塞。国外一些国家均采用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等手段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

5 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作为热水加热的节能技术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是节能的重要途径, 利用太阳能制备生活热水,既节约能源又保护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适合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由70 年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箱式集热器,技术原始、效率低; 第二阶段是管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利用传统集热技术并加以改进, 效率可达40 % , 价格便宜、寿命较长,但热损失大,冬季和阴天不能使用,易损坏;第三阶段是真空管式集热器,又分玻璃套金属管式和全玻璃式,基本做到没有热损失, 效率提高、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程度小、寿命更长,但价格相对较高。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方式不同, 节能效果也有所区别。对于多层建筑,太阳能宜分散设置,在楼梯间公共部位设管道井,各户的太阳能进出水管均设在管井中,每户的太阳能集热板、热水箱设置在屋面。对于高层建筑,除上部几层可设置分散的太阳能热水器外, 其它层应采用集中供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高层建筑太阳能的利用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把整个屋面均布置成几组串连集热的太阳能聚热板,在楼梯间顶部设水箱间,热水箱内设电辅助加热设备, 热水采用上供下回, 循环泵设置在水箱间; 间接利用是太阳能板集中设置在屋面或与景观相结合, 设置在小区内的道路架空间上面, 换热器热水箱设在地下室设备间内,制备好的热水再用变频泵送到各用户。

6开发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 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适当处理后, 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所组成, 目前已成为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据资料表明, 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后, 居住区用水量将节省30 %~40 % , 同时排放量减少35 %~50 %; 商住小区可节水70 %;科研事业单位可节水40 %左右; 对一般居民住宅可节水30 %左右。这对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经调查和试验分析,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 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推广技术、管理、经济综合优化的新处理工艺。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不但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还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常用的典型工艺可分为物化处理方法和生化处理方法,应综合技术、管理、投资、成本及占地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优选出新的中水处理工艺。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结构设计 问题

前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对于目前的高层建筑,结构随楼层的增高而变得更复杂,功能也随之增加。提高建筑的的质量以及提高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根据需要的不同,结构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一系列新颖的设计随之出现。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随着建筑类型以及功能的复杂化而变得多样化。工程设计的难点和重点也被转移到了结构设计工作。

1、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

我们一般认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60米以上,在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规范、建筑防火规范中没有对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一个统一规定。

根据结构设计的不同,对于建筑的使用要求也大不一样。我们根据建筑高度、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设计原理,对相应的结构体系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框一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多束筒结构体系。

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在了解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后,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出适应高层建筑发展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不同于多层建筑的区别在于有独特的施工特点。

2.1复杂的地基处理技术

为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必须要做好地基处理,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十分复杂。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为地基埋置深度,采用桩基方式时,地基埋置深度要大于建筑物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其地基埋置深度大于20米是保证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地基土质松软程度,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也就导致了工期与工程造价的不同。

2.2高作业与高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施工高度,因此,必须加大垂直运输作业。高空作业量大是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最明显的区别。高空作业所需要的设备仪器必须保证质量安全可靠,避免在材料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高空坠物事件或是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威胁到操作员生命安全,对于高层建筑等高空作业,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施工事故出现。在我国,低层建筑其建筑材料以砖瓦木为主要施工材料,而高层建筑,目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施工材料,并向着钢混结构和钢结构发展进步。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以现浇为主,高强混凝土的配制与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大型钢结构的吊装,这都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2.3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多方协作

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须交叉作业等是高层建筑主要的施工特点。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的高层建筑,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大多是“三边”工程,主要表现为工程项目实行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同时进行,这就需要大量施工单位的投入参与,保持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协调性与相互合作力度,是提高施工工作效率的基本要求。

2.4高层建筑施工时间长

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与低层建筑施工时间保持在十个月左右。但是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以及季节天气的影响较为明显,所以其施工时间比较长,一般在两年时间左右。我国目前缩短施工工期的主要方法为缩短装饰与建筑结构工期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建筑模板体系来进行施工时间的缩短。

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措施

3.1施工原料

施工原料是施工建设的基础。如果出现施工过程偷工减料,可能会导致施工事故。为获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造假,不顾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质量问题。建筑需要的钢筋、混凝土等必备材料性能不足从而引起工程质量问题,施工材料在抗压、防震上达不到规定,使得建筑在使用后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2结构设计中的轴向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高层建筑的负载偏移过大,与原设计中大不相同,造成支柱发生较大的形变,轴向变形,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为横梁与支柱的严重形变,负弯矩值减小,使坍塌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3建筑结构的防雷接地

现如今,无论小型建筑或者大型工程在建设工程中都会采用防雷接地的安全措施。在建筑结构中如果忽略防雷接地措施,容易遭遇雷击,严重的会使大量电器设备损坏,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如果建筑没有做好防雷措施,其遭遇雷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3.4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

在混凝土施工流程中,如果其中一道工序出现意外,这样容易影响工程进展以及工程质量。混凝土调配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合格的沙石、混凝土能达到施工所需要的强度,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还可以增长建筑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合格的混凝土才能保持施工的流畅性,保证施工与验收标准。

3.5膨胀混凝土结构施工

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会逐渐凝固,因而产生收缩内应力,为了抵抗混凝土收缩应力,防止和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必须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膨胀,在钢筋混凝土中产预应力,以抵消混凝土收缩时的收缩应力,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开裂的目的。而收缩应力比较集中,可以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再结合膨胀混凝土的工作原理,采用无缝设计进行施工。同时,混凝土掺加不同比例的膨胀剂,利用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膨胀来抵消混凝土收缩时收缩应力,以防止混凝土开裂。

3.6材料控制措施

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进行材料控制:

(1)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性能达到规范要求,并且对膨胀剂的限制膨胀性能进行控制。性能应当符合设汁要求,也可以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试配,再使用。

(2)从原材料控制人手。选择水泥质量稳定的,并且强度符合要求的水泥;集料时,采用连续级配的方法,使含泥量降低,砂选中砂,另外,膨胀剂及外加剂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以及规范的要求。

(3)材料用量要使用的适当,不得超过有关相应的规定。

4、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会受到材料、施工方法、工艺、施工机械、人员操作行为、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质量隐患。因而一旦混凝土的结构或构件出现质量问题,必将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为了确保其结构的质量,能够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限制膨胀率,从而控制干燥收缩裂缝和温度收缩裂缝的大小。此外,施工人员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组织施工,并且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5、结束语

对于目前我国高层超高层的建筑设计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从而建造出更好的建筑。在建筑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技术操作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出现人身伤害,其次要保证建筑原料的合格性以及施工技术,最后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与保养,以防出现因小失大。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的提高,可以使我国出现更多完美建筑,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土地利用资源的紧缺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悦.高层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与成就[J].才智,2011,14(12):149-151.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 悬挑脚手架 受力性能 实验研究

悬挑脚手架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悬挑脚手架在多层建筑领域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与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相比,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成本更低,能够大大降低建筑施工的工程造价,减少工程的工期,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领域对悬挑脚手架的研究比较少,在悬挑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而这种不足会增加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1 悬挑脚手架在建筑领域的发展情况

悬挑脚手架在多层商业楼中的使用比较常见,有利于多层商业楼进行材料的周转和场平布置,在高层建筑物中的使用比较少。悬挑脚手架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很多施工单位对悬挑脚手架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将悬挑脚手架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对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的研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另外,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实际了解,钢管、扣件等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施工人员经常会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因素增加了建筑施工中的不稳定性,阻碍了悬挑脚手架进行现场试验,使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1]。

2 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的试验设计

2.1 工程概况

本文选择合肥市的某一多层建筑进行分析,建筑物高度30m,总层数为3层,占地面积24万m2,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其中2层以上都使用悬挑脚手架,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力监测点的布置,确保每一层的悬挑情况都在施工人员的检测范围之内,为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提供基本保障。

一般情况下,在脚手架搭设到第三层的时候开始安装拉索,对拉索施加预拉力就可以实现与悬挑脚手架协同工作的目的。在实际建筑施工中,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拉索的预拉力进行控制,通过调节花篮螺丝的长度对拉索施加预拉力[2],一旦发现拉索绷紧的情况,应该立刻停止继续对拉索施加预拉力,避免出现悬挑脚手架不稳定的现象发生,确保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试验设计

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设计主要分五个步骤:(1)要明确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的受力性能,了解悬挑脚手架与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之间的区别,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悬挑脚手架的使用效果,既能够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与性能,又能够为施工人员的生民财产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本文以合肥市的某一多层建筑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受力杆件进行内力监测了解悬挑脚手架的受力性能,构建符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的悬挑脚手架计算模型。(2)要进行试验测量。用于试验的单体占地面积大,选择四个区段进行试验,在每个区段设置4个试验点,确保试验结果的普遍性与代表性。其中,每一个试验点中都有5个监测点,分别对悬挑梁端部、钢丝绳处、连墙件三个部位进行监测。(3)进行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在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感器能够对每一个监测点的数据变化进行检测,为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另外,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外界的影响比较严重,像是温度、湿度等都会对其使用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传感器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慎重。(4)设计试验流程。试验流程的设计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试验工作流程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试验前期的准备工作。(5)构建完善的读书制度。在进行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读数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设置明确的读书制度,在读数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读数的准确性[3]。

3 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

3.1 悬挑脚手架内力的发展过程

把四个截面的同一部位内力测量结果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出悬挑脚手架内力发展的整个过程。当截面处于结构的大阳角处,悬挑梁端部的锚固力最大,但是在安装悬挑脚手架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由于截面的锚固端比悬挑梁端部要小,会造成悬挑梁端部承受过大的压力,不利于悬挑脚手架的使用。因此在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设置的时候,应该合理的角度与高度的设置,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悬挑脚手架的作用。

3.2 试验数据结果分析

通过对试验数据结果进行整理与汇总,构建完善的内力曲线分析图,明确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的发展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推动悬挑脚手架在建筑领域中的使用。像是当悬挑脚手架搭建层数增加的时候,悬挑梁端部锚固力的监测值也会有所升高[4]。

4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加,悬挑脚手架在建筑领域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专家学者要不断进行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理论与技术上的研究,充分发挥悬挑脚手架的优势,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菲.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王俊鸿.新型斜拉悬模设计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现在具有的这几理论和技术上都趋近于成熟,结构形式上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在城市空间上担任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如何恰当的融入的城市空间并且与之和谐相处是现在需要加强探索的话题。

一、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的关系

城市空间在科学上的定义是城市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场所,是居民活动的场所提供者。但是此文所探讨的城市空间则是具体到了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化等细节方面,这些事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对其有直观的感受。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能否相处融洽的问题就是以居民对于其感受来判定的,人的感受是其重要的评定标准,所以建筑在建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人为的感受,其空间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利用,其外观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等,建筑的内外部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但是建筑师往往在建设的时候更加注意的是开发商的利益,对于建筑与环境的相融等没有加以过多的关注,这样导致建筑建好之后出现一些后续的问题,与城市空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协调性,营造出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下面就分别探讨其对于城市空间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外部设计原则

1.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高层建筑的布局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总体艺术轮廓和线条,高层建筑做为城市的标志物,其无形之中就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高层建筑的布置需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高度都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轮廓,因此高层建筑可以组成相关形状的图形来美化城市环境。

(2)高层建筑不可孤立的矗立于城市空间内,也不可随地随意的建造高层建筑,这样容易使市民或者游客产生不和谐的感觉,而且容易降低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高层建筑的顶部建设不宜采用相似的建筑模式,否则一方面会极大地影响城市的美感,另一方面容易使人产生城市缺乏创意的主观映象。

2. 高层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均要有很强的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外观识别性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的楼层总数、总高度;高层建筑得到外观颜色的搭配;高层建筑楼顶的设计要有特色;高层建筑的单元通道的外观设计要有很强的辨识度。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也要相互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楼梯的阶数和扶手的选材要有个性;台阶的宽度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电表和水表的安装位置要合理。

三、建筑设计

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师一个大体量的建筑形体,伫立在街道中往往给人以压迫感,这样是由于其体量造成的,所以在进行高层设计的时候往往在其前面设置有一个广场,推出红线一定的距离,减少建筑对于街道的压迫感,而且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缓解了高层建筑中大量人员造成的交通问题。此外,广场作为城市的节点,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公众喜爱的聚集之地,共享的空间往往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还有的广场设置成为下沉式的,这样的空间更加具有独特性,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安逸舒适的休闲聚集地,使得建筑更加突出,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活力。下沉式的广场能够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是具有情趣的建筑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广场的利用。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师一个城市重要的象征,是一个城市天际线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其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所以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的时候需要选择合理的造型。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需求限制,其形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在外观上的变化没有多层建筑那么丰富,所以其建设一般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变化,有的甚至采用结构外露的形式。

高层建筑的塔楼使其重要的表现部分,对于建筑形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区别标志。随着现在节能环保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普及,也出现了生态型建筑概念,建筑在追求形式的同时需要注意绿色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尽量采用自然式,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和调节,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态观念,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这些是新时代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新需求。另外,高层建筑的裙房对于城市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空间的营造等都关系到裙房的设计。高层建筑的裙房设计上一般是不同于立面,设计更加细致和和丰富,而且更加贴合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亲切性,对于周围的街道影响比较大。在进行裙房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与整个环境的相融性,虽然对于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影响,但是对于城市天际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细节加以重视。

3. 采用多样的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非常的细微,但是底层的设计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来处理,因此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方法来处理。另外,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需要将城市道路、广场、建筑物的间距考虑在内,并且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空间呈现出开放式的空间模式,这种结合模式不仅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休憩之地,而且还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四、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化

高层建筑体量大,具有很好的标志性作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建设密集,这样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城市压力,不管是城市交通还是土地的承受能力,还有环境的污染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高层建筑的周边交通要求较高,需要有较多的交通设施,另外,高层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问题,还有高压风带的形成会对于环境有很负面的影响。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周边一般是城市的中心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枢纽,地段的交通荷载肯定是很大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将会使街道交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周边的建筑应该不要过高,街道设计需要合理,适当进行扩建,保证一定的交通流量。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普遍,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发展状况,但实际上这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很大的负担,经济上和环境上都超出了负荷,而并没有带来过多的优势,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上需要对其数量进行限制。

结语

高层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规划的布局。对于我国而言,高层建筑也是一个热点,在逐渐的进步和探究的过程中,其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城市空间与其相融的探讨就是其中的重要话题,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顺应城市空间的布局,能够与城市空间相融合,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正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珏加.浅谈城市空间[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顺校,周湘津.浅谈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设计[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玉红,王静.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建设[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姜晓.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探讨.《建材与装饰》.2012,18.

[6] 徐南.浅谈高层建筑设计的概念.《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2.

篇8

关键词:给排水;节水节能;超压出流;中水;太阳能

Abstract: the energy supply tension, water shortage is a global probl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by leaps and bounds, building water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of cities always makes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f water saving, energy saving problem can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to meet the water under the premise of security, stability and economy,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should also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save energy.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water saving and energy saving and water saving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s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Key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Water saving and energy saving; The overpressure discharge; Water; The solar energy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的重要性

(一)在国家宏观调控上

近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结构产业链变动过快,能源消耗量过大,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等,严重制约给我过国内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国内发展达到瓶颈期,环境污染,社会问题日益暴露,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化发展,我国近几年提出“低碳建筑”,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建筑业与生态,经济方面的有力措施,低碳建筑指在不影响正常建筑结构使用,建筑建造,建筑设备制造的生命周期内,减少水源,能源消耗量,在根本上降低 CO2 排放,为全面建设可持续化经济提供有力保证。

国家调控重点在于经济的可持续化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房地产行业在给排水上的节水节能措施能有效降低各能源消耗量,实现低碳建筑,发展我国城镇建设和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二)在人类生活发展上

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设计是建筑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深刻认知国内水资源现状,优化给排水功能设计及完善是快速发展经济,节约国家资源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类发展与生存。

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和相应能源支持,前期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导致的生态失衡带来的影响日益体现在水资源匮乏上,引用淡水比例的下降更充分体现出人类生存的困境,建筑生活给排水技术深入落实建筑施工中,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给排水设计无疑成为人类生存之重点。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在影响人类生活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营造起到保护作用。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水量浪费的形式

(一)超压出流

超压出流指的是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力大于流出水头,也就是流量超过额定流量承受的范围的情况,两个流量之差就是超压出流量。由于超压出流量没有产生使用效益,而且流失也不容易被人所察觉,这就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水量浪费点。除此以外,超压出流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危害:

一是因为水的压力太大,水龙头在刚刚开启之时,会形成射流喷溅的情况,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使用。

二是超压出流影响到了给水流量的正常分配。

三是巨大的压力冲击管道,容易产生振动与噪音,也减少了水龙头与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管道的振动容易使其连接处松动,产生漏水情况,进而导致水的浪费。

(二)卫生器具

相关资料表明,对便器的冲洗要占去居民生活用水的三到四成。传统便器的一次冲水量在9—12L之间,这个用水量显然是巨大的,而国家规定卫生器具的用水量为6L,节水便器为6/3L,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的卫生器具显然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不符合规定的卫生器具是造成用水量浪费的另一个原因。

(三)无效冷水

热水供应系统如果按照循环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 :立管循环、支管循环以及干管循环,但是在一些对使用要求不是很高的定时热水供应系统中,比如洗衣房、公共浴池等连续用水且不循环的系统中(无循环管理),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就决定了开启热水装置后放掉的冷水量,然而这些冷水在没有产生使用效益之前,就成为了浪费水用量。

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节水节能措施

(一)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措施

1、采用分区减压和分区变频技术

(1)分区减压

现代化建筑向高层化,节能化,效率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施工技术上各个供水系统对水压要求不同,例如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在供水系统上有二次供水,生活供水,消防供水系统区别,针对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分区进行供水设计。对于生活供水和消防供水,由于两者适应供水压强不同,消防用水在 700~800kpa左右,而生活供水一般为300~400kpa 区间,由于消防供水的高压性,如果不进行分区减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源流向,流量失控,给排水系统出现浪费现象。

(2)分区变频

现阶段市政部门给排水只能满足六层以下建筑需求,针对高层建筑采取二次增压即二次供水方式,但传统增压技术采用水泵水箱联合增压供水方式,即通过水泵把水提致高位水箱,再由此向下供水,必须保证电动机频繁启动和工作,对电能过于浪费。随着技术改革和设备日益先进,众多施工单位采取变频供水设备,变频调速水泵通过控制速度达到流量控制的功能,由供水量的多少对水泵自行提速或降速,变频器通过控制器传送的信号调节水流速度,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电动机频繁运作造成的电能损耗,合理匹配楼层区域官网压力,在不影响生活功能下有效实现节水节能,达到节水节能效果。

2、运用中水系统进行节水

中水,即是对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并让其达到标准水质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循环使用的非饮用水,称之为中水;中水多运用于园林灌溉,汽车清洗等。现阶段,可通过对中水系统采用,使污、废水实现水质资源化,达到节约用水以及环境保护目的。

当前,国内一些缺水城市已将中水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要求在新建项目时,尽可能配套中水设施系统;同时,为提升总体经济效益,在进行中水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水量集中这一现实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采用中水系统后,各单位用水量均有明显下降。

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小区通常采用的中水水源均为优质杂排水,在实际建筑中使用的中水处理工艺一般指生化处理方式和物化处理方式,即通过生化净化和通过武力净化方式。具体选型应结合综合技术管理、成本和所占面积等多方面考虑,以选择最佳中水处理工艺。

3、雨水收集

在发达国家,雨水不再作为城市排水,把雨水作为可持续自然资源用以保护管理和利用,把雨水资源化为城市生态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对小区路面下水道进行水源集中整治,建立雨水资源战略储蓄池,与生活用水整治分离,针对雨水在传统建筑上的浪费,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初期,缜密设计小区下水道流向,通过集中设计水流流向进行综合整治。在汛期进行收集整治,在旱期进行日常城市生态和小区生态浇灌,美化;在充分利用地球生态资源的同时加强雨水等外来资源补给。

4、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管材和阀门是建筑给排水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是实现给排水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首先就必须要对给排水施工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优质的管材和阀门能够有效地提高给排水的节水节能的水平。由于给排水管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损坏,因此在选择管材时,选择新型的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优化热水供应的循环方式

在建筑设计初期,热水循环包含 :立管 + 干管循环,支管 +立管 + 干管循环以及干管循环这三种循环方式。而根据大量社会实践显示,干管循环浪费水量为三种最多,支管 + 立管 + 干管循环方式最少,立管 + 干管循环则居于两者中间,但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支管 + 立管 + 干管循环模式工程造价较高,出于建筑整体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在项目设计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为干管+ 立管热水循环。

为达到节水节能目的,在进行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时,应保证各配水点处冷热水压力平衡。为使水压一致,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热水分区供应中的冷、热水系统应尽量保持统一一致,各分区加热器以及贮水罐均应由同区专用给水系统专管供于;而在实际供水过程中,当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求时,尽量采取合理设置减压阀等相关措施,以确保热水压力均衡。

大量实践证明表示,热水供应循环体系在高层,多层建筑中广泛使用,对建筑设施及其相关设备的节水节能有良好市场表现,是现阶段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

加强太阳能的研究和开发

现阶段,太阳能热水器已广泛运用于广大用户,太阳能以其清洁性和节约性成为现代化建筑的新宠,利用太阳能进行生活热水热源,既体现建筑节约性能又体现生态性能。

太阳能的节能效果跟热水器安装方式也有关系。针对多层建筑而言,太阳能进行分散设置,在楼梯等公共部位应设管道井,太阳能进出管道应设在管井内,每户太阳能集热板和热水箱都应设置在内。而针对于高层建筑,除上部几层可设置分散太阳能外,其余层次均可采取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高层建筑太阳能利用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利用指把几组串连集热太阳能聚热板置于整个平面上,并在楼梯间顶部设置水箱间,并且采用水箱内电辅助加热等设备,采用上供下回方式 ;间接利用即为太阳能板集中置于屋面与景观结合,置于小区内道路架空间上部,热器热水箱则应设于地下室设备间内,并制备好热水用变频泵送往各用户。

结语

综上,节能节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节水节能更加重要,在建筑行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时,我们不但要考虑其功能,更要考虑其节能节水的前提,设计合理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采用各种先进的节水设备,以及进行水资源再利用,以真正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刘家纯.建筑节水节能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2.5.

篇9

【关键词】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

1、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与多层建筑施工相较则更为丰富和复杂。今年,在我国大中城市中高层建筑已屡见不鲜,并已成为国内外施工的主流建设。当前,我国有大批的高层建筑在建设中,一些更高的高层建筑已在规划中,可以预见,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脚步将越来越快。但同时,由于高层建筑施工量大、层数多、周期长等特点,又给人们带来诸多安全问题,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丞待解决。

2、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层数在10层以上,总高度大于20米的公共、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并非是低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在建筑结构和使用工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对连续性和质量的要求很高,并且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难度增大,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工序多、工程量大、配合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准备工作量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质量要求高复杂等。

3、高层建筑自身的建筑特点

3.1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

高层建筑施工的作业高度较高,高于50米的作业较之10米高度作业有本质上的区别。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施工不慎坠下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地面一个小石块不会引起注意,但从百米高度落下的小石块却可以砸死人。此外,高空作业为物料运输带来难度,连自来水都要以特殊措施才能够运到高空。一簇火苗便会形成火警,而且扑灭比地面有难度。因此,高空作业的特点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要予以重视和解决。

3.2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短则两年,长达三、四年,很多设施在设置后要连续使用几年,在这期间,人员、气候等人为和不可抗因素都可导致设备进入危险状态,极易引发事故。如脚手架倒塌、电缆老化磨破引起火灾等,因此,高层建筑工期长而带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要考虑相应的解决措施。

3.3、安全教育滞后的隐患。当前我国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安全教育严重滞后的现象。施工企业招收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 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原因外,设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建筑市场秩序混乱也为高层住宅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此外我国建筑安全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也间接助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原因都使得高层住宅施工安全事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但安全是首要大事,直接关系着生产和生活,因此更要注重加强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二、高层住宅施工安全隐患的相应对策

1、落实安全管理。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要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具体人员。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体系的建立, 把各职能人员、施工项目经理、安全员等联在一起,重点监督检查项目施工过程中设施的安全性、防护的有效性,使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同时要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

2、规范安全防护。建筑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方面,要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耍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坚决淘汰已报废的机械设备。对购买使用的设备要一律实行备案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禁止对运行中的设备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以保障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比如在施工用电方面,首先配电线路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整齐,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敷设。电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照明、动力分别设置,认真建立临时用电档案。

3、提高安全意识。要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和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种物料分类放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要对楼梯口、进出口、洞口、预留管道口等进行严格保护,建筑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安全标志牌。同时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配备安全帽,给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 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让所有施工人员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高高层住宅施工安全意识。

4、加强安全教育。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必须经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加强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现场安全检恕R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思喽剑建立安全管理联络网。平时检查要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在施工高峰阶段和冬雨两阶段要组织专项检查。应围绕高处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重点检耍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另外,应针对施工特点,如深基、高空吊装、架子平台、防火、防塌、防爆、防毒等进行专业检恕M时从施工队伍中选出一批安全管理骨干作为安全管理联络员,及时提供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使安全管理更加深入、扎实。

2、严格安全考核制度。要实行奖惩制度,激励安全先进。在高层住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严格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对安全管理检私峁优秀的给予奖励并总结推广其先进管理经验,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挂红牌并限期改正,特别严重的要立即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确保质量和生产安全。

3、探索安全管理新方法。要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切实做到抓安全就必须抓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新设备、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不断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措施上进行创新,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增加安全管理的超前性。

4、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高层住宅施工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救援物资,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束语

由于高层住宅施工多为露天、高空作业,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较差,规律性差及隐患多的特点,因此其属事故多发行业之一。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角,但是因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同时,也缓解了住房紧张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开创了建筑时代的新纪元。任何建筑在施工前都要进行设计工作,只有这样在建设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能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更好的提高建设的质量。

一、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

1.建筑布置要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

高层建筑在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其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在城市轮廓线组织中,建筑物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尤其是高层建筑,因此,高层建筑的布置要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高层建筑布置会存在着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冠”,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可以在高度方面不同,或者是采用相仿的高度,但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要保证非常的适当,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图。在单栋高层建筑布置时,可以将其设置在道路拐弯处,这样能够起到更好的视觉观赏效果。如高层建筑在位置布置方面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样不会有很好的向心凝聚感,在整体效果方面不会满足人们的要求。高层建筑在顶部设计方面不应该出现雷同或者是相同的情况,这样对高层建筑轮廓线的优美感会带来负面影响。

2.高层建筑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对尺度问题要格外注意,对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以及细部尺度等方面都要进行重视,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将几种尺度进行混淆使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建筑与人之间都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3.高层建筑形象要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局部形象要具有识别性,这样在对其整体大小进行把握时,可以通过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对建筑物的体量进行表示。对认知尺度部件进行任意的放大或者是缩小都会导致出现错觉,效果非常不好。但是有时也可以对这些错觉进行利用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能够对城市办公条件提供便利,但是,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城市空间以及交通的拥挤,也会产生更大的污染和危害。很多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光污染。密集的楼群也会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大小要进行限制,避免出现过于集中的情况。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城市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城市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交通压力通常比较大,高层建筑的出现会导致交通压力更加大,因此,在商业较发达地区,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对街道进行扩展,对通行能力进行改善。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超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代表性标志,但是,很多的超高层建筑既不符合经济性,也不符合合理性,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在收益方面并不可观。渐渐地,超高层建筑只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并没有真正发挥效果。

三、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

1.建筑朝向设计

建筑朝向设计要和建筑的平面形态、建筑选址、太阳光路径朝向以及当地的风向有关。在热带地区根据太阳路径情况,建筑形态应该以东西向为轴线的矩形,这样能够减少建筑开阔面的太阳辐射。建筑物获得热量最大的来源是利用窗户的太阳辐射,这样热量的获得会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建筑朝向的确定对后续的每个设计决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筑选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要进行充分考虑。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当地的气候以及基址内建筑的环境问题。当地的气候影响对建筑来说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建筑的朝向问题可以通过遮阳带植物或者是渗透性墙体来进行缓和,对气候条件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确定建筑选址和建筑外形,通过建筑形式、植被以及遮蔽带等对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进行利用。

2.高层建筑的外墙设计

高层建筑的外墙设计和一般建筑物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高层建筑在通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风速和风压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样就会导致建筑和外界的热交换在速度方面出现增加的情况,对建筑能量的保存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热工能耗增加。高层建筑因为高度的关系,不会受到邻近建筑物的遮挡,同样的日照时间获得的日照辐射会比多层建筑高很多,这样在冬季能够保证建筑的温度,但是,在夏季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此外,气候条件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各种要素总是在舒适要求条件下变化,建筑随着气候的变化要进行采暖、制冷、通风、防风等需求的变化,因此,建筑外墙应该结合各种系统,在设计方面更加优化。外墙要实现对气候用和防的辩证统一,这样能够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外墙要能够向过滤器一样提供自然通风,同时,对通风还要实现交叉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适应,在夏季实现通风隔热,在冬季实现保温。高层建筑的外墙要和外部环境进行直接的联系,因此,双层立面系统可以更好的进行应用。

3.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处理

高层建设在设计过程中其独特的顶部造型设计不仅仅可以提升整体的建筑形象,还能作为城市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城市建设地标性建筑。在当前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中,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结构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保护城市发展空间生态建设以及传统特色街道空间保护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意识,建设者们往往将其作为财富权利、地位技术的象征,设计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盲目的追求建设设计特色,打造极其奢侈怪异的高层建筑顶部,有些甚至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破坏了城市整体发展空间布局,从长远利益来讲,这种建筑设计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结合所在城市自身发展特点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对其综合考虑,将城市发展的根本利益作为高层建筑设计的目标,以创造舒适的高层建筑环境为基础,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位至关重要,其不仅仅能够对城市住房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对土地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利用。高层建筑的设计风格在不断变化着,要和城市空间环境发生联系,任何风格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对高层建筑设计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在设计理念方面进行完善,这样能够促进高层建筑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献宇.高层建筑设计的尺度把握[J].住宅产业,2009.

[2]孙伟.高层建筑设计原理[J].经营管理者,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