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akes the accountancy a part, along with is now economical the flood tide rolling up like a mat, will substitute for manual accountant inevitably in the futures economy developing process. Which problems nowadays does our country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have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lso by what tendenc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do some simple research regarding this.
key words: Accountan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系统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详细的说就是把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工具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和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为适应经济大潮而努力。面对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实现会计工作的网络化和现代化。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中现代化的标志和会计工作发展空间较大的领域,必须加快其发展进程。下面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见解。
一、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广泛,会计软件相对落后。我国目前会计化软件比较落后,并不能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为管理会计考虑的较少。所以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仍需手工进行。
1.2会计人员素质不够全面。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够广泛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会计电算化的大力发展需要会计和计算机都精通的综合型人才。企业中大多数财会人员虽然会计业务熟练,但计算机水平较低,而计算机较高的人员,会计知识又相对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在人才需求方面产生了较大的缺口,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3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的访问网络信息,这也不免会使会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到非法访问或病毒和计算机黑客的入侵,这种情况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软件的特性,断电、系统出现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而某些重要信息的丢失会给企业代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的丢失,企业对会计工作监管力度会更加严密,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稽核难度加大,对会计师的业务水平要求变高,从而增加了企业财会工作部分的成本。
1.4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浪潮的异军突起,使经济贸易突破小范围转向世界市场,更快捷的信息要求,更全面的网络交流,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原始的手工记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经济的要求。以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水平来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都是单机操作或单位内部上下级的共享,而并未实现整个网络的资源共享。所以对外报送信息的时间会延长,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会相对滞后,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5对审计的影响。由于会计电算化发展不成熟,必然使信息质量保证工作的成本增加,从记账到出具报表,其中人为的造假或舞弊,无意的差错和电算会计软件或硬件的失灵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第二,电算化会计实施以后,计算机后成的工作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1.6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问题。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起来,在此之中需要大部分外来资金,为了在第一时间获取资金,企业的财务工作必须高效,我们提供的财务报表必须符合国际报表的制度和格式,也必须让投资方尽快了解企业的信用程度和财务状况。而我国现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与会计制度并未与世界接轨。
以上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下产生的一些问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日益成熟,我国会计电算化前景必将一片大好。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2.1会计电算化将广泛应用与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未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将与计算机充分结合,采用大容量的数据库存储突破现有的以事后管理为特征的模式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使电算会计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财会人员素质全面化。未来的会计工作人员,应是精通会计和计算机两大领域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未来会计的基础工作,要做到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更要通过互联网统观全局,将事前预测的准确度提到最高,为企业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2.3 会计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主导思想是为企业内部服务。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竞争趋势日益增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跳出集合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服务的范围,转变会计电算的核心思想,使之在符合会计法规和准则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化管理。
2.4与国际会计电算化接轨。我国加入 WTO以后,外贸经济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会计工作必须与世界接轨趋同。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多国会计准则和多种语言,必须可以核算多种货币。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将会实现会计信息的在线报告,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自身的财务报告,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
2.5 健全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我国提倡依法治国,会计电算化作为未来潜力很大的领域,我们应遵循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使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起来。
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过起步、自发发展、走向商品化几个阶段,会计电算化正在不断完善,实现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其中几个突出的问题是:
(一)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主要解决记账和报表处理效率问题,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经人工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使得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并且在Internet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的延伸,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库存、销售、采购、生产等管理以外,涉及整个企业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也被要求进入管理范畴。"呼叫中心"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呼叫中心也称为客户服务中心,企业建立呼叫中心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从而在销售和服务等方面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通过电话或Internet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企业可以提供大量的、连续不断的此类服务。而提供这样的服务的数据来源就是企业管理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如产品价格、序列号、维修记录等等。但目前的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信息还不能完全共享,使现有的财务提供的信息单一、滞后且缺乏前瞻性,不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二)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数据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差
从软件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产品,数据的兼容性差,很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的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
(三)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不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四)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重视得不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五)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六)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急需加强
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三是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二、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逐步一体化,如何促使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家思索,我的一点想法如下:
(一)企业应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面企业管理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或部分。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求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二)要求财务及管理软件具有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管理软件还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Internet时代尤其强调这一点。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现行销售的管理软件基本上是已经完成的标准化商品软件,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下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和二次开发,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三)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核算软件的简单运用要复杂得多,并且在目前的管理软件时代,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样,对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客户化要求非常高,商品化的定式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以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队伍,来满足规模市场的定制工作。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网络会计变手工分散操作为计算机集中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会计软件必须从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两个方面人手,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法律制度;复合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26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1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史
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并应用在会计工作中。目前,会计电算化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出现,至今已经发展了30年。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大学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会计工作中,但这一模式并没普及。直到1988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计算机不仅在性能上有极大提升,而且价格也下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因此这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在1988年到2000年之间,我国很多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已经普遍运用计算机技术,其相关财务软件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2000年到现在,会计电算化进入高速发展和创新阶段,会计电算化不再是传统的单机模式,而是实现了网络化,这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整体协调性。
2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2.1 相关人才紧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飞跃,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每年有大量财务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工作领域,由于学校教授的知识和具体工作中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很多毕业生还必须接受上岗再培训,导致很多企业虽然有足够多的财务专业人员,而实际可用人才相当少。同时,很多财务人员对于财务专业知识的运用尚可,对计算机的掌握却不熟练,一旦电脑或软件出现问题,整个工作就停滞,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前我国很多企业都缺少财务业务娴熟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的专业人才。
2.2 财务软件并不契合企业实际情况
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软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相当多的企业仅仅利用了软件很小一部分功能,大部分功能由于并不适用企业实际情况产生而浪费,同时,也由于企业实际需要的功能并没有,导致企业和财务软件契合度不高。国内知名财务软件用友、金蝶等设计都是基于会计核算完成,对于企业最常用的经营管理这方面需求却没有过多涉及。虽然财务软件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研发,但由于这种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研发费用需要企业完全承担,因此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也就造成了很多企业被迫依然选择契合度不高的财务软件“凑合”着用。
2.3 会计电算化法律制度滞后现象严重
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有30年之久,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根据电算化发展进行相关调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应用会计电算化,在账目的具体处理、账户设置、登记等方面都和传统的会计制度有出入。而且,很多企业的会计组织工作上,财务软件的系统设计上、财务信息保管上也都较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相关法律规定严重滞后。同时,由于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财务信、息档案的保管,这也不符合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
3 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相信不久的未来很快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3.1 复合型专业会计人才不断涌现
随着计算机科技以及网络发展的飞跃,未来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人机契合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最基本的财务知识,同时还要对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都要能够良好运用。这样才不会被竞争激烈的职场所淘汰。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已经认知到这一问题,财务专业不仅只教财务知识,同时还基于企业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为学生能最短时间适应企业需要做准备。同时,很多有能力的企业也都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都会在上岗前针对本公司实际情况,集中培训,保证这些人才在今后工作中适应企业各种财务工作。
3.2 按需定制的财务软件不断推出
由于每个行业、每个地区对于财务软件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当前单一标准的财务软件已不适合企业的各种需求。因此财务软件设计工作公司就必须根据行业、地区的不同设计出不同标准、不同规格的软件。对于需求更细的企业而言,只需要修改其行业、地区的相关模块即可,这样不仅能减少大量的设计工作,还能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出完全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且价格也在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只有采用按需定制的财务软件设计理念,才能保证所有的企业能真正用到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软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很多财务软件公司也陆续开发类似于ERP的综合财务办公软件,这样就能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同时,未来的财务软件设计也更接近国际化要求,中国会计准则也会同国际接轨,这样能保证更多的企业更从容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3.3 规范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和滞后等问题,相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会根据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实际现状,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时制定政策加以指导,逐渐完善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体系。
4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会计电算化运用也会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更加适用、更加合理的工作办法,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在经济核算、决策支持等领域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账、结算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辨证地分析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客观地面对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对整个经济领域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70年代末期开始, 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 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 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客观地说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发展真正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指整个会计工作由手工核算和管理,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现代化核算和管理的整个转变过程。
目前,我国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 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账务、报表子系统及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了手工记账。
二、现有的会计电算化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内部衔接性差及数据格式兼容性差。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三) 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四)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三、 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
(三)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另外,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从而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和评价依据。
(四)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理想模式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及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为:一是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二是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三是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四是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最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
(一)财务和企业管理的电算化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二) 财务信息共享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同一单位和同一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
(三) 创建完整的信息系统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应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篇5
关键词:会计 会计电算化 改进 发展 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64-02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广及应用,人类的生活在也迈向更高更好的方向。计算机在经济领域财会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因此得到了会计人员的认可,并广泛在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得以应用。总体来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也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存在一些差异。一般来说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以及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也越好。
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和科技进步对会计行业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2)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3)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会计电算化的改进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各类财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应用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1.会计数据信息需要严格的保密和安全。财务数据对企业而言需要严格的保密性,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命脉,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目前的情况是,软件设计的重点很少放在关注、探索企业财务数据的保密性上,而是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开发会计功能设计如何适应会计财务制度方面。会计电算化以网络技术及安全信息技术为依托,会计信息有足够的安全技术作为保障,计算机硬件为支撑。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以采取加设电磁屏蔽,应用于相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作为防止电磁辐射以及电磁干扰的防范措施。同时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方面,也可实施防火、防水、防盗,以及防止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1)严格的内部管理。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工作人员有意无意的一些行为有时会造成会计财务数据的安全失效。为此,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制定严密、细致、规范的内部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一是采取对用户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形成计算机网络运行系统会计信息的权限与职责的划分;二是做好防范病毒、黑客的有效而完整的相应措施;三是在设计电算化网络软件程序时增设并强化软件自身的限制功能;四是备份要形成制度化管理规定,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其中重要级别的信息资料要实现多级备份;五是完善规范网络运行环境进入时的权限制。
(2)计算机网络防范功能的加强。网络化使会计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可是在共享的同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暴露风险,风险的来源主要是泄密以及黑客侵入。为加强网络会计信息防范侵入的能力,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防火墙技术,系统查毒,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等都是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3)增强数据信息的保护。系统的进入要增设用户口令、指纹辨识,以及声音检测、用户权限设置等一系列措施,还可进一步进行硬件、软件的密码设定,实行严格、专业的管理制度,例如可实施专室、专机、专用,特别要强化磁介质档案管理。同时,逐步向完全保管新磁介质载体过渡。
2.更好地完善会计软件,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
(1)对会计软件的合法性、规范性加以约束。财务会计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流转的信息,主要是供企业外部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之用,其数据处理信息加工过程要受会计准则约束,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是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的报表格式。现阶段所开发的会计软件,大多数是财务会计软件。其开发也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
(2)加强会计软件本身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让掌握计算机知识并不多的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使用会计软件的从业人员考虑,使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易懂易用。当会计人员把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输入系统时,系统自动生成所需的记账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报表数据源真实可靠。
(3)会计软件的设计开发与售后工作同步进行。会计软件属于应用型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的应用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应用”的过程,应用过程包括对用户方面的培训,对企业手工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以及正常运行后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由此可见,会计软件的成功不仅是取决于产品本身质量,同时更多地决定于软件的售后工作。在软件的开发、服务集于一身的情况下,有些公司虽然开发出了良好的软件,但不能提供用户满意的售后项目,而有的软件产品虽不是最优秀的,但其售后服务工作非常好,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完全满足软件应用者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软件开发与售后服务应适当进行分离,使得开发软件的公司与服务公司各负其职,更好地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3.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知识经济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具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未来会计软件要实现更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这一发展趋势,势必要求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在会计和计算机两个领域都有专长,成为这两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
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很多先进的、现代化的应用不断推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自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
从单项处理到全面规范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发展:有许多会计电算化为单项处理系统,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技术应用的普及推广,数据信息处理标准不断提升。因此,应将单项处理系统通过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联系,形成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大系统,通过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上传,构建成一个规范的完整信息平台。
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最初使用阶段,大多采用单机处理模式,但随着企业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建立了规范完整的数据信息系统,单机处理已无法适应数据信息的处理及体系的要求,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带动了智能会计专家决策系统的产生及应用,它是将决策模型理论与数据库进行结合而产生的。智能型会计专家决策系统可以为企业的决策人提出科学的建议和预见,使企业决策变得更加理性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无疑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子系统归至管理信息系统中,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日趋完善和规范,其应用规模和领域将不断增大,然而会计电算化一直只是会计工作的辅助系统,而不可主宰管理信息系统。因为会计电算化工作系统,是依靠人进行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电算化系统会逐渐地过渡为人工智能系统,不过仍会依托人的控制。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以子系统来归入管理系统中。
参考文献:
1.周青.浅谈会计电算化.中国西部科技,2011(5)
2.尚国福.会计电算化要与时俱进.考试周报,2011(6)
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其岗位的职责.中国集体经济,2009(6)
篇6
会计电算化是以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和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电算化是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
深圳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各方面都要与国际经济渠道对接,仅在经济法规和技术标准上符合国际惯例是不够的,这只考虑到经济活动的静态特性,还必须使特区经济运作速率与国际经济运作速率“同步”,这是经济活动的动态特性。当今发达地区的经济信息时效性是以分为标度的,差之分秒,失之亿万。现代经济运作速度达到如此高速境界,是由于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缘故。深圳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用信息的观念来了解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它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最近,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制度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进行: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特区的经济特点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往来国际化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化和现代化,会计改革要运用辩证法,具一定的超前意识。
这无疑对特区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为满足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就必须采用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来替代落后的手工记帐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微观经济管理水平,跟上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如阿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在经济信息管理诸领域中处于领先和核心地位,在整个业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被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的实体,它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传送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说来,会计电算化具有如下功能:
(一)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就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会计数据在电算化处理过程中始终由计算机控制,数据输出由计算机打印,使会计信息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
(二)促进会计人员职能转变
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以某企业为例,会计核算由计算机处理后,会计人员有了充分时间去做两头的工作,一是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及时组织节约控潜,二是加强经营分析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电算化前后会计人员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1.总帐报表岗位改作内部审计岗位。原来在月底,总帐岗位月末结帐、对帐、汇总编表工作忙得团团转,经常要加班,现在这些工作由计算机来做,经验丰富的总帐会计可以改作内部审计工作。
2.出纳岗位改做内部银行工作。原是两人的出纳岗位——管理现金和银行出纳,电算化后,现金、银行出纳工作由一人来完成,另一出纳改做内部银行工作。
3.增设责任会计岗位,加强内部控制。过去成本核算岗位是3人,电算化后减为1人。
另两人搞责任会计,组建起了二级核算、三级管理的责任会计体系。
4.建立决策会计岗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去销售及利税核算岗位的2人中,可抽出1人设立决策会计岗位,对市场、生产、销售、资金、成本、利润等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5.改变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能,扩大其工作范围。电算化后,由计算机完成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以及提取折旧、大修、查询、统计、编制明细表等。该岗位的工作转为技术改造,加强专项工程管理。
由于会计岗位的重新定岗,原由14人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现只需5人,其余人员把工作重点由会计核算传向现代出管理,即开展预测和参与决策,从而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起到了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促进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它还有利于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引进来,建立预测、决策和管理控制系统,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会计工作不但要对经济活动有事后核算和分析功能,而且要发展为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就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处理技术,运用生产过程自控原理,把计划、预算或定额各项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作为标准项。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项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为加强预测和决策功能,还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三库为基础,即在日常核算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把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价值工程、投入产出、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数学与程序存入计算机,建成方法库;对各项经济业务,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法库中的方法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形成各种数学模型,建成模型库。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取得各种不同实施方案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会计理论研究提出更科学的依据。
(四)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就企业而言,50%以上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就能及时、准确、适用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较大和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完成向企业外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内部起到反映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这为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全球范围会计电算化,是从50年代开始起步的。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机件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技术的出现,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会计人员不再把会计电算化看成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而是积极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属世界会计师大会的中心论题就是会计电算化,这标志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日本通产省1986年对制造业、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会计电算化的调查表明,在日本大型企业中,上述三个行业会计电算化的比例分别是88.2%、88.5%和76、2%;在中小型企业中,上述比例分别是61.5%、41.3%和55.5%.此外,会计软件产业(包括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会计软件的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分别由专业会计软件公司承担。由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服务,减少了用户自己开发软件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50~60年代起在日本、西德、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种服务
于税务审计的计算机服务行业——客户记帐业,即由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合为中小企业记帐。由于这一方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计算中心三个层次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由于会计信息处理关系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发达国家对会计电算化管理非常重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76年了“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实施指南”。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分别于1984年2月、10月和1985年6月公布了3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审计准则。这就是:“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1987年后,会计屯算化初步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1988年初,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个大中型单位的调查表明,有13.99%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开始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1989年9月和1990年4月,财政部通过了对先锋CP-800和用友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以后陆续又有7、8个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分别通过了各省财政厅的评审。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如1988年8月会计学会在吉林市举行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议题是会计电算化的通用化和规范化问题。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初步确立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框架,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了如合法性、适应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强制性、保密功能、恢复功能等要求。并对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对会计核算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单位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的生成和管理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1991年4月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
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会计电算化专著相继出版。
由于科技投入,电算化专业人才也脱颖而出,并开始广泛地为社会培训各类电算化人才。
各种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也相继举办,会计电算化的广阔前景就在眼前,正如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副司长余秉坚在先锋软件评审会上所说:“会计需要电算化,这是我国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的方向。”
三、深圳特区电算化现状与前景
在深圳特区,由于它的有利条件,许多单位都配备有机。但是到为止,会计电算化并未昔及。计算机在财会中的大约可分为下面5种情况:
(1)有些单位由于缺乏开发能力,机器闲置,或仅作打字机用;或根本没有计算机;
(2)有些单位计算机仅作单项数据处理,如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
(3)有些单位曾实现过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核算,但由于一方面系统不够完善,另一方面财会主管人员对计算机不够了解和信任,因而长期将手工核算与计算机处理并行。长
此下去,有些单位甚至甩不了手工,而甩掉了计算机,使电算化工作夭折(4)有些单位,会计龟算化工作开展得较好,基本上甩掉了手工帐本。但就整个或单位来说,可能分别都是独立的数据处理系统,如会讨、信息系统、销售系统、人事系统等等。
(5)少数单位已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多年联成,如深圳大学MIS系统等。
综上所述,已全部甩掉手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不多。因此深圳应当加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各级领导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直到目前为止,不少人还认为会计电算化不属于会计领域,而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工作,因而贻误了领域中的进步,和挫伤了开展和推广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积极性。在深圳特区的第二个10年里,要创深圳效益,就一要在提高科技水平方面下功夫,当今新技术的发展特点,是高速化、复合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如何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值得当今企业经营者深入思考的。
2.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升级中的地位,推进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在企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中,虽有些地方已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考核条件,但它在升级考评中所占的比重与它的重要性及在会计管理中的地位不相适应。为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加快步伐,应提高企业会计工作升级考评中分数的比重。如明文规定:升二级的企业,必须基本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升一级的企业。
还要具备经济效益综合、资金管理及责任会计的实施等项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3.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现代技术是复合化的。就学科来说,会计电算化是属于交叉学科,也是新学科。技术的发展本身使各学科间互相交叉和融合,然后产生新的学科和新领域,而取胜于新领域的必须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也就是说必须有跨学科的知识。会计电算化的人才不仅要懂会计,而且还要懂计算机及信息和科学、管理科学等。目前这类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因而我们应当大力培养财会人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学习会计业务,只有培养千百万这样的“通才”,才能加快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4.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建议深圳市财政局成立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专门机构,在深圳市范围内统管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其中包括:全面推广和促进会计电算化在全市范围内的实现;贯彻和监督财政部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等三个准则的实行,对会计核算软件组织评审及评审后的管理工作;组织全市范围内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等等。
5.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取得有以下三种方式:
(1)购买商品化通用软件,由开发单位负责售后服务;
(2)各级主管部门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会计核算软件,免费提供或仅收取工本费;
(3)在特定单位开发和应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用户究竟来用哪一类会计核算软件,应根据本单位情况因地制宜。
对有开发能力的单位,组织会计人员和本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制。
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和运行维护各阶段中去。
系统研制成功后,经过与手工并行运行3个月以上,如运行良好,开发部门应向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提出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申请,经审批后方可甩掉手工帐……
对于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单位,可以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购买通用软件,可节省时间,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因而它确是一个方便和省力的办法。但商品化软件多数都进行了加密,维护和修改就有些困难,再则所谓“通用性”并非是绝对的,因而在购买时需注意:
(1)应注意考查通用软件的通用能力。如各种自定义功能是否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各种编码是否具有增、删、改维护功能等。
(2)应考查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适用程度,对外是否留有接口,它提供的文档资料是否满足现行制度的需要。
(3)应考查软件厂家的维护保证能力。
(4)应考查软件厂家版本更新情况。
(5)应考查软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与本单位物力条件是否适应。
使用上级主管部门推广的软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行业内的通用性,在推广软件的周时,应注意帮助企业培养软件维护力量,还要组织一定技术力量帮助企业做好初始化以及维护工作。
6.建立计算机审计体系,保证会计电算化健康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发展,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靠原有的审计难以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建立计算机审计体系,才能实施对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的审计;同时,会计电算化离开了审计监督也不可能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一般包括以下儿个方面的:
(1)对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它是通过审查系统设计的文档资料、数据测试和运行观察来进行。
(2)对承担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编制原则、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审计,它是通过对系统管理制度的审查和现场调查来实现。
(3)对系统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的审计,它是通过数据测试和参观演示来进行。
(4)通过查询、重新计算和处理,或利用审计软件,对处理结果和输出是否合理、合法和准确、可靠的审计等等。
篇7
摘 要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及其特征讨论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指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审计以及内部控制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理论 会计实务 审计 内部控制
一、绪论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人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问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
(二)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三)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表面上看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但实质上它影响了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最初起源于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的范围得到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手段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在数据传输方面,更方便;账簿的概念已被抽象化;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出现了新的特点。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了有关设备的保养,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会计电算化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春.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会计之友.2006(3).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软件 网络会计
“会计电算化”是1978年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经济管理的水平,极大地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暴漏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会计电算化应用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O世纪7O年代末开始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从初级电算化到网络电算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一)以自我开发为主的专用会计软件阶段
大约在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与80年代中期之间,这是电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专用财务软件,开发出软件的功能也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账务处理、报表、工资核算等功能模块上。
(二)以专业厂商开发为主的通用会计软件阶段
大约在1988—1995年之间,这是电算化发展的中级阶段。1988年8月在吉林市的“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后,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纷纷涌现,上百家会计软件企业相继成立,这时的会计软件主要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的,一般称之为“核算型”会计软件。
(三)以科技成果为支撑的“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
大约要从1995年到现今,这是电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些大型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发展迅速,其推出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也克服了原有会计核算软件结构上的缺陷,在功能上做了较大调整。而 “ERP”等大型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系统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四)以网络化和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智能型”财务软件阶段
大约从21世纪开始,是今后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电算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对这一阶段的会计,人们普遍称之为“网络会计”,也有人称之为“电子商务会计”,其实无论是网络会计还是电子商务会计,其内容实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取名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它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相对传统会计而言,网络会计是一次跨跃式发展。我国目前仅在少数一些有实力的高新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用,而且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呈现出“正态分布”的态势,以大中型企业“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为主,极少数大型企业已开始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而少数的微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会计阶段。很显然,大力发展网络会计的时机尚未成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企业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会计电算化软件未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有些单位会计电算化只是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为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
与网络会计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对于我国来说,网络会计还处于摸索和改进阶段。特别是新颁布的会计法未对网络会计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在目前中国如此缺乏诚信的今天,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之护航,网络会计的发展将只是昙花一现;另外,网络传递的各种数据和报表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规范,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有待完善。在实际运用软件的过程中,有些会计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对数据的保密措施不严格遵守执行,导致信息外漏或被人侵扰篡改等。还有,部分企业计算机安全意识和措施相对滞后,导致计算机数据资料如财务数据等丢失风险较高,或管理不善使得计算机被盗或造成光盘、磁盘等磁介质载体信息丢失或泄露等。
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各类财会软件在质量和性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有的很难适应网络会计的客观需要。主要体现在软件的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很难在不同的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软件各核算模块间缺乏衔接,软件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不够,抗病毒能力不强,安全措施不够到位,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与国家财会制度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衔接不够等;另外,网络财务软件开发设计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现代会计发展的需要。
缺乏会计复合型人才。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 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 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这种人才在我国是少之又少。 “人”的因素制约着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述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与其领导对电算化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领导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普及程度,各个地方的财政厅或财政局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对中小型企业领导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或组织他们去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较高的企业去参观学习,让他们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与网络电算化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制定安全性法规、制度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对于通过计算机网络泄密、窃取商业金融机密等不良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从而为网络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制定的政策既能指导网络会计发展,又不束缚网络会计实践;2.规范财务软件。目前各财务软件公司提供的财务软件数据接口不一,国家或会计行业协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财务软件统一开发标准或规定对内对外数据的接口标准,同时对各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严格把关;3.提高会计从业条件。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报名条件太过简单,使得很多既非会计类专业又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人进入会计行业,提高了网络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国家应为储备未来的网络会计人才提供相关的支持,应提高会计从业资格报名的条件,如增加学历或专业方面的限制,为将来的合格会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应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等等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内部制度方面, 合理进行岗位分工,划分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定科学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四)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软件的安全性。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应提高软件使用的安全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如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应尽量减少人机对话窗口,必要的窗口如凭证输入窗口应力求界面友好,防错能力强,做到非正确输入不接受;增强系统软件现场保护和自动跟踪能力,提供“黑匣子”模块,记录一切非正常操作;.提高软件的抗病毒性,使用先进的反病毒技术;对软件的通用性进行完善,使其更符合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软件要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逐步考虑与国际接;解决软件公司自身人才的培养问题。软件公司应培养一支庞大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师队伍,来满足规模市场的定制工作。
(五)加大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入手。应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建议在普通高校或大专院校财会类专业中增加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比重,或增设一个网络会计的专业或在原有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其他财会类专业下增设网络会计方向,并增加学生在机房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课时;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养。企业必须重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并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和商务知识的培训。同时,积极鼓励财会人员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自学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自学现代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以提高他们对电子商务活动和网络会计的风险防范意识,适应未来的网络时代的需要。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相关的惩处机制。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从无到有,从缓慢成长到迅速发展壮大,而今正在向更高层次的网络电算化迈进,这是电算化发展史上的一次质变,也是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家和企业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客观公正看待这些问题,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为网络电算化的发展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物,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道客巴巴讲义教程.网址:
[2]陈巍巍.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
[3]李汉兴,李忠诚.网络会计的发展及必须解决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1(04)
[4]吴艳飞.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网络会计[J].企业经济,2006(02)
[5]韩志芳.对会计电算化的初步解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网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和普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对会计实践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面对一些新问题的前提下,更好的处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将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旨在简要概述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分析当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状,探讨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实现信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一、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随着我国会计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应充分认识到电算化会计的功能和优势。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来看,诸多单位单纯的理解为是规避手工做账时的繁琐,而未能从整体上考察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经营的价值和意义。事实表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所以,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才能更好的提供工作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研究问题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来说,一套成形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关键的。正因如此,需要在建构会计电算化理论上下工夫,该理论将是指导工作的路径指南。在问题导向下,电算化会计的出现和成熟都是在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情况下发生形成的。不难看出,电算化会计中的做账流程、会计组织形式、会计信息处理和账务处理等方面的调整,都是在对传统会计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解决和突破。从历史角度来看待传统会计电算化体系发现,它实则简单体现为用计算机系统替代了手工做账的事由,并没有结合组织的具体需要建立起植根性特征来。电算化会计则在包含了传统会计电算化工作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自身的会计信息组织、程度和管理制度。另外,在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也不断从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工具中寻找切入点,最终不断适应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三、会计基础工作方面
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电算化会计在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的同时,强化了人机结合绩效。操作人员作为主体,借助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为财务数据的程序化处理,从中建立起人机结合下的系统内控方式。另外,随着人机结合活动的开展,以及内部控制活动的程序化进行,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探究其控制原理可知,电算化会计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对人的控制,而是延展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上来。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从流程上便要求实现会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了便于电脑的集中处理也需要通过代码化来反映会计信息。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上述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讨论表明,这些工作都是保证会计电算化科学、合理开展的保障,因此必须得到遵从。不然,将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对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转移到用于储备的光盘和其它介质中,最终实现与原有计算机系统相分离。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正因为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建立在基于磁盘或光盘等介质的储备形态上的,因此在确保这些信息不被错误归类需要在档案上明确时间、操作员等信息。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不确定性风险,还需要对这些档案进行备份并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保管。由于是受到物理介质的保存,因此需要在防潮和防尘上做好工作。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实践表明,因存在着电算化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不一致性,而往往导致档案内容的无法显示。因此,单位还应注意保证会计档案数据类型与财务软件的匹配性。特别对于拥有分公司或分部的单位,关于这一点应要得到重视。因此,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至对经济活动的决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来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拓荒者,它促进着信息化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使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更进一步,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加快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探索实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让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随之会计工作职能也正在逐步发生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管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等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这里就制约会计电算化应用及会计职能转变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做以简单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日常的会计工作,但是同时也给会计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有些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无法使会计电算化正常运行。有些单位虽然使用了电算化,但由于缺乏对电算化的了解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导致最终的运用结果不理想。因此要制定一套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使电算化的运用达到最大化。在手工记账中,每个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的非常清楚,但是电算化记账中,如果内控不完善,将会降低会计工作所要求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重要性,降低了相关岗位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有些单位由于岗位设置混乱、权限不明、串岗操作,将计算机的维护、数据的录入和修改、审核等工作交由一个会计人员来操作,这样就大大加大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差错和舞弊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另外电脑会经常出现“死机”、“待机”等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因此会计人员要对备份信息具备足够的重视。
1.2基础配套设施及其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自动化管理、办公的设备还较落后,低档微机的比例较大,设备配套软件应用比例较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运用、完善进度慢,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保留了旧的记账思路,认为手工记账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完善性。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帐务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帐、算帐、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目前的电算化水平离很好实现管理会计职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准备还有很大的差距。
1.3软件开发利用的问题
企业现有软件工具的应用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1)现有财务软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不能实现会计处理的完全自动化。除了一些单位的定制或自行开发的软件外,对于那些采用商业通用财务软件的单位,由于软件设置应用针对性不强所以在具体行业单位应用时就可能出现与自身业务不相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报表工具的应用由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所以在一些模板的应用上就需要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重新设置,编制录入取数计算公式,这项工作需要既熟悉本单位财务工作又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人员去完成。目前的企业中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2)在电算化实施中,财务数据与业务不能共享,致使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使用,业务数据不能直接为财务所使用。这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财务部门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会计核算使用。
1.4现有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中无论是软件的开发利用,还是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再到会计参与经营管理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等,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员。有些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较低,而小企业的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软件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他们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另外,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够深厚、更新慢,因此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不但没有完全体现出会计工作应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而且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对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进行,很多单位因为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
1.5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料由有形变成了无形,磁性介质代替了纸介质,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有:①电算化的实施造成人员职能分工的必然变化,导致操作人员无意失误操作或者恶意人员对原始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虚假。②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磁性介质极易受损坏,信息和数据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③电算化系统遭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等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需要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2.2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2.2.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人员职能控制。如何合理进行人员岗位设置,对保证会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管理。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体现各部门间及会计操作人员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2.2.2加强程序操作控制。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为了保证操作的合法性,操作员身份合法性检验和操作权限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保护自己的操作密码,防止自己的操作权限被他人侵犯。
2.2.3加强内部审计。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加强内部审计就优为重要,通过审计对电算化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2.2.4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制作档案时应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制作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2.2.5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2.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根据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全面学习形成复合型人才。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长远,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 上一篇:招商银行盈利模式
- 下一篇: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