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智能建筑的认识

篇1

【摘要】主持人活动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社团的锻炼,更是为了以后进入职场的一种技能的习得。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工作相应的知识的问题,更多是自身的观点和职场交流时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上得不到拓展和充分的发挥。例如:向上司和客户介绍自己的方案就需要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吸引力,在职场与同事间的交流中如何化解尴尬的局面时对自己来说都是都是一种挑战。因此,主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够作为经验储备帮我们化解这些遇到的相应问题。

【关键词】主持人 控场能力 社会实践 能力拓展

引言: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主持人不仅是节目中环节间连接的纽带。更是观众与节目之间的桥梁。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代言人,其言行举止无疑都会对一个节目的看点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一个好的节目就需要优秀的主持人将节目推向新的高度,使得受众得到更高的精神享受。一个受欢迎的主持人,亲切,诚挚,热情而又谦虚;深沉,大方而又可亲,声音甜美而清新,是节目的中心,又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舞台和观众连接起来。他掌握着舞台活动的进展,控制着整个活动的节奏,使节目得以展开,步入,然后又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节目往往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个精彩的舞台也会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个杰出的主持人往往魅力四射,吸引亿万观众。因此,身为主持人则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不断地充实自己。这也是成为一个主持人的基础。

我校广东外语外贸南国商学院通过学院“いつでもどこでもlともで日本Zでしましょう、使いましょう、学び合いましょう(随时随地说日语)”的口号倡导下构建起日语主持人实践基地。给在校的学生提供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机会,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外语人才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本文通过列举语言、控场应变以及理论知识深入等几方面来阐述主持人在其中具备的相应综合能力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其就业的选择范围得以在其他领域一展所长。

正文: 一、 语言: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的基本工具,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其传播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载体。主持人的语言,有其自身特定的技巧,把握技巧并且运用语言,是主持人成功完成传情达意使命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基础靠语言,那么主持人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导方,要完成信息传播的责任,并且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语言的表达技巧就特别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主持人必须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主持人声音、表达、风格的个性化是主持人将语言个性化转变为主持风格个性化的方式。语言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内在素质的自然流露。而语言的个性化与主持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持人在节目中把握节目的特点组织和把握语言的个性化来为节目增光添彩。除此之外,通过对主持稿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表达的同时也能将语言记入自己的脑袋中。了解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和惯用句型。学习日本人的语音语调,学习一些各具特色的表达习惯,凸显自己个性化的风格。主持人应该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主持风格,在节目中做到游刃有余。促进对语言的深刻记忆和掌握。主持稿有大量使用敬语和自谦语的地方。对于大学生以后进入日资企业或与日方公司进行贸易时都有着重要的学习意义。尤其是日语专业的同学对于日语敬语自谦语这块确实是块硬啃的骨头。甚至日本人自身都容易将敬语和自谦语搞混。因此,在主持和反复的背稿过程中无疑对这块的理解有着极其深远的意味。

二、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它是一种非言语信息。作为有能力的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能够提炼和说出精干准确的言语,还能够通过非言语和在场的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信息使用也会在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的效果。作为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的性质和效果的不同来选择自身的肢体Z言的传达,得体合理的肢体语言会使得自己的节目更具有感染力和增分不少。同时,肢体语言也是自信的一种体现,如何有效的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的感觉也要依靠非言语信息的传达。此外,注意观察日本人的肢体语言,了解每一个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深层的文化和礼仪,在主持中充分练习和运用这些肢体语言去表达我们自身的观点时会比语言的表达更加有效。

三、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是获得观众信任感的前提。微笑语言,属于无声语言中的表情语言。之所以称为微笑语言,是因为微笑和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微笑属于无声语言的一种,而语言艺术也需要微笑来衬托、渲染情感。人们对于情感的宣泄最直接的外部表达就是面部。而面露微笑,是愉悦、亲切、友爱的表达。对节目主持人而言,微笑语言成了一门必修课。微笑所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它能够在不同的节目形态下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诚于衷而形于外”,笑是人类的外在表现形式,微笑语言实则是一种另类的情感魅力。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狂笑、大笑、冷笑、微笑等,对于主持人来讲,一般都是微笑。但是对于现在大多数主持人来说,都还不能够准确地运用微笑语言来传播信息。要真实激发受众的内心情感,主持人的微笑绝不能是干、苦、媚、假,这样没有真实情感的微笑,只会带来反效果。感情和微笑的统一,是主持人学习微笑语言的基础之一。作为人类最美最温暖的无声语言的微笑,不仅温润了人们的心灵,同时也在观众和节目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主持人的微笑语言,在让观众接受讯息的同时,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享受和视觉享受,这种微笑的表达必须是主持人发自内心自然情感的流露。主持人有时需要根据节目的效果和内容的特定场合下,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通、感染,才能更有效果地传递自身讯息,达成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而要做到这点,除了语言和艺术的讲究和技巧之外,还要技巧性地发挥微笑这一无声语言的桥梁作用,它也能够比语言更贴近观众的内心。

四、控场应变能力:节目主持人的场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听众的情绪、嘉宾的表现、场上的气氛;进而决定着节目的精彩程度、节目风格的体现和主持人水平的发挥。节目中总会有意料之外的突况发生,幽默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性情、性格、反应速度、评议水准等种种素质和能力。主持人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方式可以消除紧张,活跃气氛,促进自己与大家的感情交流,使自己更加平易近人、更加获得人们的好感。例如:一日,林肯穿着工人服自己修理总统府前的草坪,这时一位州长来访。州长没有认出拔草的林肯,以为他是个仆人,便居高临下地问:“喂,伙计,总统在吗?”林肯回答说:“在。您稍等,我叫他出来。”一会儿,林肯换了套衣服再次走了出来,给州长鞠了个躬说:“先生,我帮你把林肯带出来了。”把总统当成了仆人,这本来是很难堪的,如果林肯当时就说自己就是总统,肯定会令对方窘迫。他这样处理,有效地减少了对方的尴尬,使整个场面极具戏剧色彩,显得幽默L趣。

五、学习教材对主持人学习的促进作用:上面我们只是涉及到主持人培养应该具备的相应能力,很容易忽略我们专业学习对自身的影响。我们开始日语的学习都是源于日语教材。本校使用的教材关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关注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关注文化因素,关注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个性,关注中国人的学习特点重视学习过程 ,重视日语学科的专业性等特点。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更加简明易懂;练习部分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基础练习与语法条目对应,会话练习的语境更加清晰,使其更具实用性。另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丰富了拓展练习,增加了一些供开展课堂活动使用的素材。课后的练习更加充实、多样化,且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何将自己设身于其中的语言环境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语言学习的方式。这种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我们更快的适应每一个不同的主持环境,例如:在大型的日语类比赛时则需要提前掌握相关的会场信息。提前设身于会场中去调整自己的语言尊敬和谦让程度的拿捏主持风格。

结语:当前日语专业学生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日各方面交流的中坚力量,日语学校为日资企业以及与日方贸易的中国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对口人才。而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与自身理论知识相结合去拓展自身的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巩固自身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相应的技能以及学习能力。为以后自己进入日企或者从事与日语类有关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另外,通过主持人实践基地的锻炼也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自身的性格养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谭晶,浅析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青年文学家,2013

[2]邢莉,浅析项目式教学法在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才智 2011(6)

篇2

集成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不断强大,建筑变得越来越聪明。智能建筑的发展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迎合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智能建筑投资高但是维护成本低,减少了电梯、电话、水电管理等费用。未来,智能化建筑将向家用电器一样,走进我们寻常百姓的家,智能化建筑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我们也发现,在目前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去不断克服与完善。

二、智能建筑中行业存在的问题

1、智能建筑人才欠缺

在智能建筑中要用到很多非常新的信息化集成技术,这要求设计师对这些技术要相当熟悉,才能将这些技术用到建筑中来。当前,很多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智能建筑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基本需求,未能与各专业有机地进行协调,满足不了其他专业的要求。同时,基础施工队伍素质差,大量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建筑质量不高的现状。工程督导人员素质差,对新的技术不了解,也难以监督到位。

2、集成化设计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由于缺少专门的智能化设计人才,智能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起始阶段就留下了“病根”。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与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形成了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浪费现象。这样的设计势必导致最后系统的集成度不高,结构整合优化程度不高的结果。

3、各方对智能建筑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投资商与业主对智能建筑不甚了解,导致最后各方都不满意。投资商贪多求全,期望太高,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对于业主来讲,他们对智能建筑的期望值过高,认为钱多了一定处处到位,这与当前智能建筑的功能差距较大,另外他们对智能建筑的很多功能不理解,存在着使用的不当与不便等,因而存在不满意现象。

4、政府在智能建筑行业监管不到位

智能建筑行业涉及到邮电通讯、光电传媒、公安消防、技术监督、审计物价等多个部门,只有部门联手制定智能建筑标准,这样才能有质量与安全保障。但是,目前无论是在标准上还是的工程的质量监督上,都存在着无法律法规可以依据的散乱局面。价格上更是无据可查。严重制约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探索中国特色的智能之路

国家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组织更多的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专家学者、集成商、施工单位参与国内智能建筑的研究探索,不断推动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在智能建筑方面已经做的一些工作如:《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的修订。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的成立,初步为规划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提了依据。但这些工作只是起步。

2、加强对智能建筑的宣传

可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网络等形式,让公众了解智能建筑的含义,了解智能建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澄清对智能建筑认识误区。尤其在一些城市地区,要通过体验、参观等形式,让智能建筑走进寻常大众,激发兴趣、发掘需求。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好用好《建筑法》,加快建筑行业依法管理的进程,使智能建筑行业的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法制轨道。

3、坚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专业技术骨干的教育,要采取先培训再任职的制度。要让专业化设计、质检与施工方面的人才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工作严格地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考核取证后才能上岗。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各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形成智能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监控方面的规范与流程,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培训,让投资商与入住者了解智能建筑的施工、设计,一方面使得投资商在选择时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投资选择,一方面让消费者对其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4、加强标准制定与质量评审工作

国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建筑主管部门应该整合有关的部门,尽快制定更加科学的智能建筑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对智能建筑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一方面使得设计施工有一个依据可依,同时也能保证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一些不法建筑商乘火打劫。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编制全国统一设计标准,包括信息通讯、监控、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环境的一般规定、设计要素、设计标准等内容。建筑行业要建立行规行约,行规行约要有具体内容。如垫资承包工程已命令禁止,建设单位虽有要求,但施工企业都不要垫资承包。谁垫资谁违约,要按违约处理。

5、企业要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存在很多中介,对此要加以规范,以防危害市场。企业须形成科技发展机制,从施工企业实际出发,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提高科技含量;必须以科技为先导,把依靠科技进步落实到施工生产中去,对一些科技进步项目还应采取强制措施加以推开;还必须切实抓好与国际接轨工作,推进企业步上新台阶;在推进科技进步上,必须形成激励机制,重奖科技成果和有突出贡献者。

篇3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必要性;趋势

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社会科技有了极大的提升,计算机技术以及的电子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很大转变。信息产业迅速成为主导社会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建筑业来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同样也是提高建筑水平的主要途径。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作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建筑市场上对建筑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展潮流,满足建筑市场需求,研发和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展了智能建筑的研发与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建筑智能化能够促使建筑更加节能环保,这在能源危机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更加有必要。

1.智能建筑的概念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 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第二,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2.建筑智能化的特点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来看,智能建筑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非常良好的节能特点。而能源问题正是当前世界各国首要关注的问题,是影响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是使得智能建筑的节能优点更受人们的关注。除此之外,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也都是其具有很大优越性的特点。具体来讲,建筑智能化的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高精度的建筑室内温湿度调节

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的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室内暖通空调的调节精度往往不够,使得室内的温湿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智能建筑中则能够利用楼宇自控系统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提高了暖通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即增强了人们的舒适感,更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2.2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调控

在智能化建筑中,对于建筑运行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机电设备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尤其是对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控制更为明显。智能建筑能够自动实现对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控制,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需求,且避免了空调系统的空转资源浪费,达到节能目的。并对照明进行定时开关设置,且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2.3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安全管理

在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设计了安全自动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诸多安全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在高层智能建筑中发挥了巨大的安全保护作用,是现代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项智能系统。

2.4智能集成化、通讯自动化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智能建筑系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

2.5其他优点

除了上述几种特点,智能建筑所具备的优点还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系统上,诸如楼宇化自动系统、门禁系统、供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等。其中楼宇化自动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其是采用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建筑的电力、空调、电梯、冷水机组、热力站、给排水、消防系统、保安监控、出入门控制等设备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其主要功能有:各类参数的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动力设备的起停控制与监视、各种设备运行状态显示、设备非正常状态的报警、动力设备的节能控制等。

3.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发展的必然;在现代信息社会,建筑物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应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标志。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建筑节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节能优先已成为我国可持续能源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随着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的增加,办公能耗将越来越大,同时对办公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等要求也更加高。要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只有把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有机整合为一体,才能使建筑物智能化 ,从而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4.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畅想

智能建筑是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的结合的产物,它不断吸取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地满足人类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它的不断发展将为传统建筑带来一场革命。它将极大地改变传统建筑、结构、装饰、安装等工程的形态。

可以预见,随着将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建筑的智能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智能建筑的具体功能和内容也会随之不断地变化。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就是建筑物不断模仿、接近人类智能的发展过程。最终智能建筑应该是一个能满足人类高级需求、有着良好的人与建筑物的沟通界面和强大功能、类似于高级智能机器人的物体。人类的居住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5.结束语

总之,智能建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一种具有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为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智能建筑水平,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促使智能建筑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建筑的智能化[J].企业导报,2011(02).

篇5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建造师

一、智能建筑的内涵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的当代高新科技和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其英文是Intelligent Building,又被称作智能大厦。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国际化产生的。其内涵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艺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建筑物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发展为综合自动控制。而智能建筑技术的崛起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果,比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等。

另外,对于智能建筑的内涵,国际国内针对不同的出发角度不同也各有各自的偏重点。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智能建筑的实质为:为了某一特定的需求,建立一个信息自动化平台,将所有相关的要素结合在一块,包括:数据,知识,设备,网络,模型,信息等等;同时,也包括综合和基础的媒体内容,将其无缝地统一在应用的框架平台下, 并按照应用的需求进行连接、配置和共享,达到系统智能化的总体目标。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

在了解智能建筑内涵基础上,必须要明白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总结起来如下:建筑智能化不同于传统建筑设计,它的出现也改变了建筑师的一些思路。具体是: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有各种不同的设备,比如计算机设备,楼宇自控设备,闭路电视监控设备,通讯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等等。需要的不同管线包括控制电缆,同轴电缆,通讯电缆等等。另外还需要有架空地板、网络地板、线槽等作为室内布线通道;竖井作为垂直通道;需要有吊顶作为水平通道等等。

三、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总结如下:

1、综合性权威组织缺乏

综合性权威组织的缺乏主要也是政策,管理以及能力的问题。我国智能土木建筑起步比较晚,国家也没有行程相应的政策,规定以及标准,导致无章可循。职能部门管理业不全面,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很多智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大都以来国外,这就给了外商机会。智能化建筑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这就要求国内各个部门协调发展,需要统一计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进行管理。

2、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

任何一项技术的国产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严重影响了其发展。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使用中,必须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建筑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同时要把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

3、政府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智能化建筑是一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尚不成熟不完善,它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政府要对智能化建筑技术正确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适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

为了加快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改变建筑智能化技术不正规的现状。实际上,建筑智能化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有待我们去攻克,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全新的认识,无论是计划项目还是自筹项目,从国家到地方的科研机构都应该加以重视并对其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2、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

为了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从智能大厦到智能土木建筑群,甚至智能城市的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艰巨的使命。智能土木建筑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师们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开辟了新的建筑设计创作道路展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在相关城市兴建大型的公共型智能土木建筑,提高其发展。

3、加强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

4、“可持续发展技术” 才是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

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

五、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 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 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 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 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因此,智能化建筑必然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发展,才能更好的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身煌. 浅谈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现状与对策[J]. 科技风, 2009,(06) .

[2] 吉星,赵飞. 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

[3] 王彤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 科技风,2010, (07) .

[4] 牛盛楠,杨现国. 浅析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性[J]. 低压电器,2009, (04) .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联系

中图分类号: TU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智能建筑之所以有别于普通建筑,表现在其功能的复杂性,现如今人们对于办公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因其使用便利、管理高效、节能且安全经济的特点成为关注的重点。建筑电气技术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安全、高效、舒适和便利的建筑环境,在智能建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及二者的联系到底是如何的,本文展开分析,并给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答案。

一、智能建筑和建筑电气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以此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所以,一个舒适且实用的生活和办公环境通常包括三项功能:安全、舒适、便利高效功能。而安全性包括: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灭火、闭路电视监控、保安巡更、电梯运行监控、出入控制、应急照明、防盗报警。舒适包括:卫星电视、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供热监控、供配电监控、背景音乐、视频点播、装饰照明。 便利高效功能指:综合布线、用户程控监控机、宽带接入、卫星通讯、一卡通、办公自动化、物业管理、INTERNET.

建筑电气工程则是在以电气工程应用为基础,综合电力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于一体,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监控仪表等设备对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自动的、全面的、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做到预警及自动处理,有效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不足,而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硬、软件产品缺少,部分技术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应用水平低;同时,许多建设单位不能正确看待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又或者期望过高,而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致使智能化建筑技术程应用整体效果差。

2、施工规范有待健全

近年来,尽管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相关设备与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并不健全。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与技术法规,建筑电气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验收等环节中不规范,缺乏测试、无标准。

三、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分析

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电源、接地、防谐波、屏蔽、抗干扰、防静电和布线等电气技术,而弱电系统的设备与线缆安全必须建立在建筑电气技术的基础上。

1、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包含众多的电子和微电设备,如全屏幕自动报警系等,此类设备耐电压能力低,易受到雷害、电磁干扰及设备等的干扰,导致不能正常工作。通过建筑电气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源质量,使智能化系统的雷电过电压功能、电磁兼容功能、电磁脉冲功能等得到实质性的保护。

2、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办公与生活环境。电梯作为服务智能建筑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必须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建筑电气技术通过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功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使电梯能够按照指令进行工作,为人们的出入提供了方便。

3、智能建筑电气通过万维网、局域网等的连接,达到数据资源的共享,实现建筑物的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社区自动化。通过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可以使电视卫星接收系统给人们提供丰富的、互动性的娱乐节目和安全的监控系统,建立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出现火情系统便可以自动广播、报警、疏散人群和灭火。所有这些配置都离不开智能建筑电子技术的支持。

4、智能建筑电气通过智能化的强电管理,将断路器的多种数据参数通过控制总线直接传递到总控制室,可以自动监控与控制,加强了建筑的安全性。以此建立可以按照星型结构与总线结合的方式的来实现照明的控制系统,其控制方式有手动、预设、时控和感控等多种。

5、依据对大量建筑节能数据的分析,通过智能的建筑电气技术可以使建筑节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节能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电气系统相关特征参变量变化监控及和实时调度管理,提升电气系统节能方案各功能特性的良好发挥,使节能效果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的稳定、可靠的节能降耗设计。

总之,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方便。

四、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应该选择稳妥、可靠的新技术,尽可能简化系统,力求做经济节约、技术可靠和质量过关。

2、建筑电气的选择要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设计时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应对应的系统和设备,避免由于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优点与局限性等的差别带来的隐患或者损耗,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在满足智能建筑设计要求的同时,降低运行管理难度。

3、很多担负重要工作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后是长期工作的,选择此类设备时必须慎重,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应用着重考虑电气系统稳定、可靠与耐用性,做到整个系统的科学、合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而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性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基础上,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有机的联系、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的需求,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牛一超,吴卫东.浅谈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5)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它是指根据用户所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周期,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日益多元、综合化,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目标

1、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

建筑物的运作包含了水、电力、空调、通讯等多种功能系统。它们每一个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水,它又可以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对于建筑物来说,要对这些实现自动控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智能的概念是代替人来做出最适合的方案并完成其功能。

2、建筑物的节能运作

降低建筑物设备的能耗是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可靠性,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自动化通信

利用各种传递手段,如电信网络、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建筑物提供现代化信息传输的设施,是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动化安全保卫

利用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等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我国自己还没有一款成熟的系统集成产品,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没有一定的主动权,很难做出适合本国智能建筑的规划。

3、缺少专业的智能建筑人才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机电设备、安防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人才相当缺乏,在今后的发展中,供需缺口较大。

三、重视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重视智能建筑的宣传工作

智能建筑存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时间,但很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度,推进其健康发展。

2、提高集成设计能力,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改变集成设计弱的现状,需要市场对系统集成公司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科研院所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采取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通过消化改变,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培养合格专业的技术人才

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专业人才缺少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四、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建筑相关的IT技术,如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新的材料、设备等都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技术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智能建筑技术刚进入国内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经过后面几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技术及相关技术人员数量日益增加,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于智能建筑课程,有的甚至开设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出不用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智能建筑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并有着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SIEMENS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收购Landis公司,最终凭着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很高市场占有率的技术与产品进入了到智能建筑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技术与产品供应商之一。

2、智能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

第一座“智能大厦”的诞生成就了如今的智能建筑。早期的“智能大厦”就是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突显出来的重要性,使得智能建筑范围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在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智能、信息、数字化功能的住宅不断涌现打破了“智能建筑”原有定义,成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具备着“智能建筑”特点。从自身角度来讲,它们有着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但从整个城市来讲,它们就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如何更大地发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换句话说,“数字化城市”就是“智能建筑”的一种扩展,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再将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社区、医院、银行、娱乐场所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那么和现代的“智能建筑”将有多大的不同,智能建筑的这些可以预见性前景,代表着极广阔的发展领域。

3、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不少相关行业的发展,相关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制冷机组、电梯、变配电、照明等系统与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为智能建筑功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杜道好.浅析智能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4).

[2]马建,杨海舰.智能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2).

[3]明兴.论高度集成化是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J].科技信,2009(19).

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建筑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也日益成为工程监理的一个课题,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焦点。同时,智能建筑工程涉及管理部门多,跨专业多,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快,监理人员应如何应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程监理经验及思考谈一下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几个重点。

一、监理人员应深刻理解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工程的含义。

1.智能建筑的由来

1984年1月,美国哈特福德市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实质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改建后的大厦,称之为都市大厦。智能建筑这一名称从此出现。从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智能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什么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建筑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建筑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能够自动或智能化地实现和提高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等传统建筑要求的建筑物,以及提供传统建筑物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的产物,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3.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因为无论哪种建筑物都是供人使用的,而对安全、便捷、舒适等的要求内在的存在于建筑的使用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等内容中,并非智能建筑所特有。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同。

从理论上说,智能建筑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若把智能建筑比作一个人的话,目前建筑中的信息中心机房就是大脑,综合布线是神经系统,各类监视系统和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系统,各类执行机构则相当于人类的手和脚。

4.什么是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是使传统建筑具备智能化的的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GB50300-2001)中,智能建筑工程被列为建筑工程的九个分部工程之一,包含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共10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又包含若干分项工程,共38项。其功能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或增加传统建筑所无法实现的智能化功能。

5.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区别

智能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都包含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智能建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与结构、装饰、安装等专业并列的专业,这是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根本区别,不具备这个特点的弱电工程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工程,而应当归于其它行业,如信息产业工程、机器人产业工程等。

二、专业监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1.要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涉及大量的弱电设备及软件,作为专业监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当然,监理工程师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主要应掌握各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外部特性,重点是功能特点、调试方法、安装要求、接口界面和安装环境、系统接地等内容。

2.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必然伴随与其它建筑专业的交叉配合施工,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

3.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4.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三、监理人员要了解所监理项目的具体智能化功能需求。

智能建筑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若干类,就算同一类建筑对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不尽相同。监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理项目的设计意图、业主要求,掌握项目的功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四、监理人员应了解智能建筑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有着与传统建筑工程不同的一些特点,工程监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监理工作。

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一体化

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性强、发展快,一般设计院对此类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往往将此专业设计留待施工单位深化设计,施工招标也往往将设计和施工一起发包。因此实际施工时设计和施工经常是一个单位。施工单位有可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设计,这要求监理人员站在业主的角度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把关。

2.涉及管理部门多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除按照传统工程一样要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管理、遵守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外,部分专业还要接受一些其它部门的管理。

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消防局的管理,消防验收要由消防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公安局的管理,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要由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监理人员应积极协助业主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建设程序,以免业主因不了解相关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专业性系统功能检测多

智能建筑工程的系统多、功能复杂,且专业性强,其功能是否达标需要由专业人员并配备专门仪器检测。根据检测要求,一般将智能建筑工程大致分为以下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每一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监理人员必须通过对一个个系统进行专业化的检测来检验工程是否合格,不能仅凭感官认识来判断。

4.系统复杂,调试运行周期长,工作量大。

智能建筑系统往往功能复杂、涉及其它专业多,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调试运行。

监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智能建筑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调试周期长的特点对工程工期的影响,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影响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监理

在进行大型复杂工程的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较高的专业性,需要工程主体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然后弱电专业单位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使施工图符合施工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弱电化单位通常也是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中,监理单位要努力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为施工阶段的智能建筑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智能建筑工程的概念

智能建筑指的是将建筑作为主要平台,包括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并且对各种系统、结构、管理、服务进行集合优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技能、健康、环保的建筑环境,还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智能建筑工程指的是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利用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通讯的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工程。从工程技术上来看,智能建筑工程的主要系统有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从管理归属要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和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等。综合布线系统是这些系统的基础,各个集成化管理系统是控制终端,对于控制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二、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智能建筑工程相关的设备、技术和标准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各个业主在智能化需求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部分设计院在进行智能化的专业设计时,由于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往往只能进行初步设计,如果想要进行深入的设计,需要请具有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智能系统集成商来负责。集成商能够对技术设计、产品供货、技术施工、安装验收、安装调试等全程负责,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能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的深化设计时,通常要与具体品牌设备功能相结合,并且通过系统结构的优化制作出施工图。深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深化设计进行说明,完成各个弱电子系统的系统图,系统图要与平面图相对应,并且将设备配置体现出来;完成平面布置图,并且对管线路由和末端设备进行绘制,还要提供图例说明和文字说明;对大样图进行安装;对机房和弱电间进行布置;提供材料设备表等。

三、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作用

(一)编制招标文件,提供设计方案

监理能够根据业主需要,在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招标之前,与业主做好配合,编制招标文件,并且协助业主做好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和施工招标工作。监理还能够提醒业主对施工承包商进行监督,让他们根据合同完成准备要求,并且能够对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接口存在交叉的现象进行协调,将详细情况向业主说明。除此之外,监理还能够结合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帮助业主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产品,并且对产品性能测试、相关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的复查和鉴定、设计方案的评审等工作做好监督和控制。

(二)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

智能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深化设计时,监理能够帮助业主对功能进行定位,并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监理还能够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设计协调会,对设计院的实际要求、业主的具体要求、施工单位的建议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由智能系统集成商在深化设计中进行落实。这样一来,能够保证业主功能需求和施工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使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变更状况得到改善。

(三)图纸会审

监理需要对工作范围所包括的各种专业图纸都要有充分了解,并且对相应的规范、合同、标书、施工概预算等进行详细分析,还要了解当地电信、供电、技防、消防、质监站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有充分了解。监理要对智能建筑工程图纸和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业主的实际需求,符合各级政府部门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对深化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向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建议。

在进行图纸会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保证设计图和产品与设计文件的要求相符,加强弱电子系统的兼容性、合理、可靠性和开放性;第二,要保证设计系统图与施工平面图的一致性;第三,要保证各个回路标示和终端的准确性;第四,要保持导线型号和导管规格、敷设方式的一致性;第五,要合理设置工程信息点的位置,使其与功能需求相符。

(四)协调专业

在深化设计阶段,要做好各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对各个机电安装专业之间的管道路由矛盾进行协商,并且对室外市政专业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协调过程中,可以利用总包组织专业实现对槽、管通道的预先规划,和对重点部位的管道预排,避免发生冲突,为施工控制提供便利。

(五)其他内容

监理工作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监造方案,如果需要对重要设备进行驻厂监造,要确定设备的重要技术指标,并且制定出相关的监造方案和检验方案。资料整理和分析,监理要对施工设计文件、合同文件、设计交底、分包单位资格报表和图纸会审记录等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会,监理要组织设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会,并且记录好会议内容。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工程开始兴起,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是智能建筑工程的重要阶段,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我国智能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对深化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监理单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采取科学方式,做好监理工作,提高智能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帆. 浅谈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J]. 建设监理,2013(05)

[2]徐军.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3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在某地区的一次抽查中发现,合格的 BA 系统不足六成; 某地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对 10幢智能大楼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 20%。系统集成商遗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已受到硬件设备的更新费用和软件技术的提供渠道的双重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基础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有的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

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 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3.2 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与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与政府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而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与组织,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同时在工作进度上也没有保证。

笔者认为可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关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施工、验收等工作所必须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查对目前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是否已满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在近期组织完成相应的修改。如果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某些内容空缺,而近期又无法完成编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确认后可将国际通用的成熟、先进的标准与规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应有权威部门给予正式认可,公布于众。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国内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使得我国难以确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人员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根据中国的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3.4 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社会经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工程建设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需要专业人才管理,总体上对智能化建筑可以概括:政策是基础、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职颖 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