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海邦伯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坐落于上海大学科技园区。拥有国内领先的农业专门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2012年11月公司完成第一次融资,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银江股份。
公司创始人张侃谕教授首先在国内提出“智慧农业”概念,并给出其确切的定义,带领公司成为国内在智慧农业领域内唯一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设备与系统提供;
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的水肥一体化工程与技术服务;
先进农业栽培和养殖技术支持与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温室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温室建设及其自动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邦伯公司把现代温室建造和智能栽培环境调控技术相结合,从温室建造和种植技术的结合点入手:
提高温室自动化水平,实现温室管理的省人化、智能化;
采用智能栽培专家库、决策辅助系统,实现温室环境调控和智能栽培,提高温室产品产量产值;
采用节能降耗,节水节肥技术,减少温室运行成本。
通过深入研究设施智能栽培技术和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直接为用户提供温室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邦伯公司已为上海市嘉定区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设计了基于水产物联网的刀鱼全人工繁育环境调控和监测系统的方案。
技术优势
温室建造运行与智能环境调控和智能栽培管理相结合的整体设计建设方案;
研究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呼吸消耗、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等过程,建立数字的温室智能栽培管理专家系统;
通过研究温室栽培环境中的肥水需求规律,实现精准施肥灌溉一体化;
通过病虫害远程诊断网络技术平台,实现病虫种类识别、发生流行规律、防治决策方法和治理技术的查询。
方案解决过程
应用案例
已经为全国10多个省市(南至西沙、南沙群岛,北至吉林长春,西至甘肃、新疆),110多个农业园区和农业生产企业提供温室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系统的工程服务。
主打产品
GSZK-01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控制系统
GSZK-01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控制系统具有高性价比的特点,节水节肥、省力省时、产量提高,专用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的水肥一体化控制,是公司的主打系统之一。
产品特点
节水节肥——高效水肥灌溉和精准调控;
可迅速大面积灌溉和施肥;
根据土壤水分等相关参数自动反馈控制灌溉;
省人力、省时;
提高产量——投运该系统可增产30%~50%。
GFZP-20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控制与生产管理系统
GFZP-20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控制与生产管理系统针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全程智能控制系统。
产品特点
上、下位机的二层网络结构,集中监控与菇房现场控制相结合;
全数字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变风量变频调节的环境综合调控模型;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全过程自控与管理;
各种菌类栽培数据库及栽培过程参数复用;
缩短食用菌培育时间,提高产量。
系统功能
该控制系统由中央集中监控计算机和多个嵌入式控制器组成,通过CAN现场总线构成分布式网络,可同时对多达16 个菇房进行生产监控。中央监控计算机集中管理菇房食用菌栽培生产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显示分析;控制器承担菇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控制器具备小键盘和液晶显示器,完成菇房现场的控制参数设置和全程生产管理工作。
ZPSY-30组织培养室环境调控与种苗生产管理系统将环境自动控制与植物组培技术融合,实现了环境控制和植物种苗组培全程生产管理及信息追溯,属于邦伯公司的独创。
ZPSY-30组培室环境调控与种苗生产管理系统
产品特点
植物种苗组培、脱毒等生产过程和操作流程的全程自动化管理;
组培室楼群的温湿度、CO2、光照、菌落、空气流通量等环境参数的自动调控;
绿色食品的基于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安全生产监测与追溯管理;
组培过程视频监控;
缩短组培时间。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33-02
高职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而制定的依据是决定高职院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管理。传统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更多的是考虑学校如何去组织教学,而往往较少考虑学生未来就业企业的人才素质要求。因而基于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在于前者强调高等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性,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尺度。国家教育部早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将教学质量作为工程来做,视教学质量工程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基础;而对于专业教学来说,就在于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然而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就是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上有所创新,首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进程和考核方法,校企合作不但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教法与学法,还应该渗透到专业教学顶层设计中;其次,将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专业办学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发展层次、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渗透程度;最后,校企合作不停留在合作文件的签署层面,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包括生产项目信息的共享、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专家的相互聘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开发、产学研课题的共同申报与参与、校企合作成效的考核与奖励等。
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流程
1.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基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开展专业教学的顶层设计,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输送优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与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比如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综合考虑到大中小型船厂的实际情况,比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等大型造船企业校企合作,由于这些造船企业生产5万吨以上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天然气船等,它们代表了造船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与这些大型船舶企业合作,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解决,更重要的意义是为造船行业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目的与办学质量。在制定船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考虑到一些中小造船企业,比如泰州江北船厂、申泰船厂、泰州海联船厂等,这些中小船舶企业主要生产1千吨左右的船舶,船舶建造工艺比较传统,有的船厂如泰州申泰船厂主要为一些大型船厂生产配套的船舶分段,所以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考虑到为地方小微经济建设服务,泰州地区有中小型船厂323家,已经成为泰州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有可持续性,又要有开拓创新性。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专业办学立足于地方,服务于长三角造船企业,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紧密深层次合作,成立厂中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确放在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如船体放样、船体装配、船体焊接、船体检验实训项目在船厂完成,上述四项实训校内指导教师必须要驻厂,学生按照校企合作实训手册的要求完成相关实训科目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任课教师才能取得本实训课程的教学课时。其他一些实训课程如船舶CAD/CAM实训,则在学校船舶工程实训中心的机房去完成,钳工实训在学校省级机电实训中心进行。校企合作教学计划与以前的“2+1”模式不同,后者即前2年在学校上课,最后1年去船舶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厂中校”的授课计划,第1学期在学校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数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运用等;第2学期采取前1个月到“厂中校”造船企业参观,到车间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板材预处理、套料等,对造船流程有大概了解,接着的2个月开始在本校讲授《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学期的最后1个月在“厂中校”上课,学校老师参与、主要由企业专家根据造船实际讲授一些船型的识图,如国外一些船舶设计所所设计的图纸等。第2学期的暑假到第3学期开学后1个月,到船厂做板材的成型加工、管路的预装、电器的预装配等,锻炼学生职业岗位的耐性。第3学期的第2、3月份在学校讲授《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设计基础》等课程,余下的时间直至春节在船厂进行船舶放样实训。其他时间安排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授课计划,直至第6学期期中,均采取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船厂期间由厂方发给生活费,任课教师轮流跟班,吃住和学生一样在船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与努力方向,老师也得到锻炼,而学校提高了办学声誉。
3.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合作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根据课程教学来支撑,其中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石,如《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这门课,焊接工艺的讲授既要照顾到传统工艺,又要兼顾到现代造船焊接工艺,如大型船舶企业,广泛采用自动化焊接,而在焊接课堂教学对于自动化焊接只能讲授其原理、功能,而自动化焊接工艺结合船厂实际使用,在造船情境讲授自动化焊接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在焊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焊缝质量如何检验,在船厂讲授此类课程效果远比在学校上课好。因而,经过筛选出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深度校企合作开发,对于学校和船厂都有利,从而让学校有限的财力花在实训室建设的刀刃上。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深度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和一般专业人才培养的执行特征不同。就拿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不但需要船厂的支持,还要综合考虑船厂的实际生产情况、企业专家的工作状态,其次才考虑校内专业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力求在讲授课程知识点,校内教师与企业授课专家无缝对接,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和船厂专家考核融通。在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定期召开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专业共建座谈会,专任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深入到船体分段建构车间、船台大合拢工位等核心岗位,共同培养造船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造船一线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办学的指南针,又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课程学习内容、讲授方式方法、考核项目组合等,均需要依靠具有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全面体现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与学的关系,因而在制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得到充分体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教研室对专业课程的教与学问题经过长时间调研和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以下几个层面组成:(1)课程层面。对于高职教育开发的课程要充分研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对象的接受特点和心智规律,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对于陈述性的知识点取舍应该按照情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原则,因而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课程开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剖析;案例分析;任务分解;课程编制。(2)教学层面。教学层面是介于课程层面与学生接受层面之间。根据德国纳维亚职教理论,教学具有积极的内涵,使用一个教与学策略达到课堂教学预期效果。(3)普通专科生接受层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得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以上的智能。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对象,与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相比,在智能结构方面有很大区别,是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没有智能的高低之分,只有智力类型的不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的人,对于知识掌握具有不同的指向性,形象思维强的人能比较快地获取策略性和经验性知识,这是高职教育学生的优势。
高职船舶教育学生传统式的学习通常是由教师准备、学校组织和控制,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的再现。然而学习过程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学习的整体组成部分,因此,让高职学生学会自我定位,引导他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教育他们找到对自己学问长进最为有效的自我导向学习方式。根据本课题组调查,船舶专业学生更偏向于行动学习型,即习惯于实际动手操作,所以在编写高职船舶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时,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考虑制定不同层次、分层培养的授课计划。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教学平台;云功能;
一、 BIM的概述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一个完善的建筑信息模型,能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具有唯一的工程数据,可解决各相关专业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并对建设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予以支持。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同时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能够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
二、 BIM的特点
1、模型信息的完备性:对建设项目进行3D几何信息的描述,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等。
2、模型信息的关联性: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对模型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
3、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唯一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从而减少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三、 BIM的价值
(一)基于BIM的建设项目设计
1、实现三维设计:能够根据3D建筑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当模型信息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随之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构件存在着内建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构件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构件能随之变化。
2、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个专业(建筑、结构、水电、节能等)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减少数据冗余和错误。
3、实现各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某个专业设计的构件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构件都会随之更新。
4、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中的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二)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及管理
1、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管理:把建设项目各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技术来进行虚拟设计、建造、维护及管理。
2、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其施工现场的3D建筑模型与其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3、实现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同一模型实现文档、图纸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建设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4、实现建设项目的虚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设项目的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用于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以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三)基于BIM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1、建筑物建成后,将BIM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
2、基于BIM对建设项目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和节能控制。
3、结合建设项目在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以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
四、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教学平台的建设设想
BIM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正是最重要的控制环节。为使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准备建设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教学系统。此教学系统能够利用建模软件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加载专业的图纸、照片、案例及答案,建立云功能学习平台,构建互联网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平台。其优势是:通过三维实体模型来展示工程实践现场,一方面弥补学生工程实践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通过三维实体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教学平台的建设设想如下:
首先,选一个真实的建设项目,要求学生按标准来创建此建筑项目的三维建筑模型,然后进行云模型检查,看是否满足标准范本的要求,来实现自主评测;
其次,教师按照工程造价的教学节点,在BIM教学系统中加载建设项目的实际建造照片,来满足学生互联网访问和查看;
然后,收集相关课程资料如构件节点构造、节点施工技术规范、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并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文档资料,加载到实体三维模型之上,来满足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拓展;
接下来,可以完成实体三维模型的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并加工整理成格式标准、计算详细、结果准确的示范文本,将之加载到实体三维模型上,来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篇4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67-0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为适应社会需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必须以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提炼、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问题和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就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近几年的专业建设探索实践,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中还不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专业建设时间不长,导致本专业长期教学积累有限,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指导,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新兴专业,专业建设时间不长,人才培养方案由团队教师制订,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不能反映市场的最新动向,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得 到行业和企业认可。
(三)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实验实训类实践环节比例不高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应着重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恰当,受实践场地影响,实验实训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较低。
(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不能产教融合,影响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和提高
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有限,大多实践课程安排在校内或是演示教学,学生不能根据具体工程项目需求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缺乏工程应用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方法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加大实践学时比例,校企共建实习单位,提高人才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
(一)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鼓励本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参加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江苏省建(构)筑特种行业执业资格等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进行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与本专业相关专业教授、博士和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本专业教师到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和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实验室参与企业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教师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聘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培训、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邀请“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专家进行专业发展及专业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指导,校企共同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高学位比例高,爱岗敬业,能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二)以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就业指导体系中来。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校企共同确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要求;由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专业突出工程应用,整合知识能力体系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行业特色,构建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课程和工程实践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基于理论课程学习,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培养比重,结合工程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训练,开展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根本的实践教学,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环节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并形成鲜明的工程技术特色。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工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科研创新及各类竞赛,将实际工程融入课程设计、工程实习中。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已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和技能,在毕业时,基本能够胜任岗位需要。
(四)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实行学历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
加强与行业主管机构、相关企业产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能力本位制的培养模式。联合相关企业,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广泛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并共同建设了智能消防系统、智能安全防范系统、楼宇电梯监控系统、暖通空调实训系统、信息化智能小区实训系统、系统集成实训系统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所特有的实验实训平台,这些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联合攻关,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施工中来,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指导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毕业时即拥有从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和光缆认证测试工程师(CFTT)证书,以及安防维保、消防维保等执业资格证书。
三、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该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改革,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逐渐得到增强。从就业后收入水平来看,本专业人才就业薪水平均高于省内非211高校的平均月收入。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社会竞争力,与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 靳宏,陈虹,莫岳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12(12).
篇5
关键词:智能化弱电工程;系统功能;现状
中图分类号:F416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化弱电系统概述
电力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分为强电和弱电,强电主要用于照明、机器动力的运转,而弱电主要运用在酒店、公建和智能社区的系统中。弱电系统大致包括: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功能、电话通信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出入控制系统、音乐系统、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等。
在智能化弱电系统中,计算机局域网系统不仅是办公室自动化、数字传输的基础,而且对学校、餐厅、小区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工作互通、联系、部门管理的基础重要途径。音乐、广播系统的传输线是铜芯绝缘导线,通过商场、餐厅安装扬声器,进行音乐播放,现场广播。音乐、广播系统不仅为人们的生活营造美妙的音乐氛围,传播音乐文化,同时也是及时信息、通知的重要枢纽,在紧急情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保安监控系统在酒店、小区等建筑内广泛使用,是人们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
二、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
智能化弱电工程中的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主要集中在对分支以及分配器的信号分配中,将信号在楼内的用户点进行均匀的分配,随着建筑的分布不同,其分配的布线也是不同的,同时也是树形结构,这样布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将信息的失真以及衰减能够减少。
弱电系统在保安监控系统中主要就是对建筑物的出口和入口和其他比较重要的场所,进行安装各种探测器以及摄像机等,主要是对一些异常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行监控并报警。主要分为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在一些智能的酒店和社区中,保安监控系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为当前的社会安定起着有效的保障作用。保安监控系统以及消防报警系统在警报方面有着异曲同工的功能。对于消防系统来讲主要有消防广播系统以及火灾警报和消防联动系统、火警对讲系统等组成。在很多情况下,两大系统主要对人身的安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弱电工程中是一种不能缺少的安全防范系统。
相对楼宇自控系统来讲,当前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然而,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是对于楼内外的一些环境参数和大楼内的各种设备其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测等,以确保设备能安全、合理的进行运行。
当然,以上提到的几个弱电系统并不是单纯的是分开的。对于一个建筑特别是智能化建筑,弱电智能系统都是很完善的。随着当前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系统功能的要求我们也在不断提高。
弱电智能控制技术在我国的起步非常晚,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在当前的应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特别是在其功能的管理以及维护方面,因此,这样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弱电工程系统功能现状
(一)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在建设的区域有相关的设计标准,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全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的技术层次不一,系统的设计水平也不一样,这样使全国范围内的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建设具有局限性,难以实现全国范围系统间的互相运作。例如,在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的设计中,全国范围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便很难实现区域间的信息交流、资料共享,这样便会影响办公的效率与地区的管理。
(二)建设导向不切实际
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等都需要许多部门的相互合作,包括有关的政府部门、业主、设计人员、施工单位等。建设导向的不切实际,不能从实际出发考虑设计、建设,就容易导致设计者、业主、施工人员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追求不同,因而对设计理念的理解不同,便会难以达致统一的设计方案,从而影响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工程的质量。例如,业主追求系统功能便捷、完备,设计者追求高水准,施工单位希望工程简单等,这就导致设计跟随潮流、施工的技术欠缺,使系统的设计成本高,工程运作困难等。
(三)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就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而言,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欠缺,对于通信、计算机、电气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全面掌握,这就造成系统出现问题时,不能全面的分析整体系统,不能有效、全面的解决问题,而是使各系统独立运行,各部门单独管理。同时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缺少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有经验人员,对于系统的设计便缺乏先进的技术、完备的功能,使系统的功能性不健全,设计不合理,容易在以后的工程施工和维护中出现不便和安全问题,在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监理也不专业,往往该专业没有专门的监理工程师而是水电专监代为监理,而他们对智能化系统认识有限,难已全面把控智能化工程质量。
(四)对国外智能化产品的过多引用
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起步较晚,在技术方面落后国外。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中,国外的设计单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位置,国内的大多数有关智能化弱电系统的产品也引用的外国产品,这就大大阻碍了国内智能化弱电系统产品的开发研制,影响了相关设计的发展。同时,由于国外产品、设备的价格昂贵,在产品技术方面与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存在某些出入,安全方面也存在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问题,这就使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建设不能顺利开展。
四、智能化弱电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的技术规范
设计决定了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包括施工方案设计和功能设计两方面。设计方案要以经济性、实用性、科学性为原则,根据系统工程进行规划,通过分析建筑的使用功能,制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整体的规划系统。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功能、设备进行制定,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系统设计,确保方案的准确性。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及专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而该规范应随时间推移不段补充完善。
(二)完善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管理、维护
在工程施工前,要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熟悉掌握,把握施工中的重点,分工明确,施工合理、分阶段的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严格把控工程的每个环节,完善监测、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的维护效率,使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隐患降到最低。在施工中,对电缆、电管的敷设,统计施工等做好数据记录,为工程管理和质量分析提供方便。
(三)学习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起步较晚,在人才、技术方面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在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中要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根据具体的功能、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研究,开发、设计适用于我国的新理念、新技术。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对于专业知识及电气、通信、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外,还应不断培训、学习国外技术,培养设计者的前瞻性、创新性思维。在工程建设中应该完善各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人员,建设主管部门应时不时的举办相应的专业培训,并颁发相应资格证书,来充实智能化专业人才。
(四)对集成商进行谨慎地选择
对于智能化弱电系统而言,工程的运作模式一般是弱电系统集成商、承包商对工程进行控制管理,或者是业主对各个系统进行整体管理控制。在工程运作中,系统集成商需要对整体的系统设计非常熟悉,能够根据有关智能化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管理审核,使产品符合设计、主体的需求。同时,系统集成商还需要负责施工、交付使用、服务、调试等工作,在系统设计、工程施工中起主导作用。因此,系统集成商必须具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组织管理的能力,对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审核,对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对于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开展、质量,谨慎地选择负责任的、专业的集成商是工程高质高效的关键。
结语
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围绕着高层建筑的弱电系统智能化,关键是弱电系统的集成、统一管理,技术施工,验收的问题。采用何种系统集成方式,考虑业主的要求并结合不同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要求;最后建造安全,防护,舒适,高效的规范化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徐实.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和现状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3,09:120.
篇6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university should use the advanced design concept and manage the location,style,floor height and the mode of the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in order to build a modern library that can satis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ith colleg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34-02
0引言
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阵地的图书馆,当前面临着窘迫的处境。
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舍不足、功能不全等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技术使得图书馆馆舍的使用方式和风格不断发生改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在设计和建造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校情馆情,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本着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建造适合高校发展的现代化图书馆。本文就高校新馆设计和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新馆设计的理念
1.1 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中心,新馆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向读者提供功能齐全、服务便捷、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
一是功能多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以印刷文献为中心,只提供简单借阅服务的传统图书馆已开始向数字型、复合型的图书馆过渡,图书馆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展,呈现出多层次、灵活可变与综合性的特征。
因此高校在建设图书馆时,既要有书刊典藏的空间,又要设置讨论室、研究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区。
二是布局合理。现代高校图书馆高效率的实现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效率有关外,同建筑布局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化、人性化的功能布局要求书籍、读者和服务之间路线畅通,加速书籍流通,缩短编、借、阅、藏之间的运行距离,节省借书等候时间,使读者尽量接近书籍,提高效率。
新馆在设计中既要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划分,也应具备适时调整,重新组织的灵活性,在同一空间内实现藏、借、阅、咨、管一体化的开放模式。
三是环境幽雅。高校在新馆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建筑物实际功能需求,而且更应考虑读者的感受,为他们创造一个功能性与审美性兼具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外部环境的营造既要注重图书馆建筑同周围环境的空间及其他建筑群、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又要强调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应做到装饰色彩柔和、采光良好、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环境安静、家具统一多样并排列有序。
四是无障碍设计。为体现社会文明和人文关怀,现代高校图书馆应采用无障碍设计来满足特殊读者的需要。
1.2 智能化设计理念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时,既要体现人文理念,满足功能需要,又要体现建筑艺术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完美结合,逐步实现高度的智能化。
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是指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等设备集中成为一个综合系统即楼宇自动化系统,用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整个图书馆建筑,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为图书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的环境,为读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一是馆舍自动化系统。这是整个图书馆建筑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它由智能楼宇设备、消防联动和安全防范三部分自动化系统组成。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是为读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学习、工作环境。消防联动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能对到馆读者盗书等不轨行为进行检查、报警。
二是通讯自动化系统。这是指整个馆舍本身应具备的通讯能力。它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的系统,由有线电视、电话交换机、数据传输设备和局域网等部分组成,借助于通讯自动化网络系统,就可为图书馆创造一个高速、双向、立体、全方位的多媒体通讯环境。
三是图书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根据图书管理的特性和具体事务处理需要而建立的图书馆业务综合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图书馆业务情况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可控性,为图书馆工作提供可靠高效的自动化全信息处理服务。这种专业系统虽然不能由建筑提供,但是建筑却可以为它提供发挥作用的场所,并为系统的安装铺设准备最好的条件。
四是综合布线技术。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各个自动化系统都融合到综合布线系统这一高速、稳定的载体上,使各个系统实现无缝的有机结合。所谓综合布线是指“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和电信线路的连线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以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特点。高校新馆在设计中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带宽、高速度的布线系统,从而实现信息无障碍、畅通地传输,提高楼宇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1.3 生态化设计理念
工业革命以来,当人类社会物质、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生存也逐步濒临危难的困境。为了达到人―建筑―环境的统一,1993年国际建协第18次大会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提出“以探求自然生态作为设计的依据”的理念。可见,图书馆建筑不仅要满足读者的使用要求,符合审美情趣,还要达到与自然共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节省水能。设计时考虑对雨水和地下水的再利用,为国家节约日益紧缺的水资源。
二是节省电能。图书馆是一个耗电较大的场所,在设计时,必须坚持采用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主,辅之以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原则。为了解决自然采光与通风问题,图书馆一方面需要控制合理的建筑层高;另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如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平面较为方整,中央部分为五层高的四周敞开的中庭――作为公共大厅,上有顶光。各部分用房分层围绕中庭布置,并且逐层向内缩小,使得大部分房间都有自然采光,同时空气也很流畅。
三是利用太阳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建筑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觉。如赫顿(Herten)的图书馆与文化中心(Library and Culure Center),建筑师迪特尔・欣泊(Dieter Schempp)在建筑的顶部设计了一套空气收集装置,突出于各个立面的顶部,太阳能将进入收集器的空气加热,在为建筑提供热水的同时,具有热交换作用的收集器,又能为建筑提供供暖。
四是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尽量使用低污染的和能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新资源的使用。
1.4 图书馆全程参与理念
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教授黄世孟认为“有好业主才可能有建筑,不是好业主时难有好建筑”。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作为新馆馆舍的使用者即业主,有权要求全程参与图书馆的设计建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图书馆建筑既能满足现在功能的需求,又能有预见性地满足若干年后图书馆发展变化的需要,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由建筑师与优秀的图书馆员相互协调,精诚合作才能共同完成。
2建造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2.1 建筑选址
图书馆选址是筹建一座新馆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图书馆是为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文化设施,因此必须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特点是读者流量大,来馆频率高,应充分考虑读者来馆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在选址时,不仅要考虑馆址与教学区、生活区的距离问题,而且要具体分析各类读者流向与流量,综合这些情况来选址。如果各类读者流向基本一致,合适的选址是位于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布置在校园中心位置,四周为教学区和生活区,并位于学校规划的主轴线上,成为学校建筑的主体。如果学生宿舍与教工居住区不在同一方向,根据学生读者流量大的特点,宜以学生流向为主,适当考虑教工读者的流向。
由于学校教学区常处于学校的中心,图书馆又是教学区的重要建筑,因此将馆址选择在学校总体规划的中轴线上,或教学区建筑群中的重要位置,成为教学区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常见的布置方式。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
为满足教育部对各高校办学水平提出的要求,一般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年增长率为4%~5%,这意味着16~17年图书就要增加一倍。因此图书馆在选址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
2.2 建筑造型
一个感人的图书馆建筑形象,能对人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如浙江省图书馆新馆主楼正门两侧用花岗岩制作成的“竹简”,作为建筑的外表形式完全融入了建筑主体,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现代图书馆的造型往往被看作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综合发展的一个象征。它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丰富的艺术性。其艺术与一般的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并以其静态的空间形象艺术来感染人。但是建筑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品,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图书馆的实用程度上。只有既适用于图书馆的功能需要,又表现出审美价值的建筑形象,才能构成真正的、适合于时代特征的图书馆建筑艺术。所以,高校图书馆建筑造型的构思和设计应以功能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空间的合理组织,并使与基地环境有机融合,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创造出既能适应现代功能需要,又具有时代感和文化氛围的有着自己个性的建筑形象。
2.3 建筑层高
高校的文化特性和图书馆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图书馆必然成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但标志性建筑并不代表如阅览大厅拥有50m层高的美国国会图书馆那样高大气派、富丽堂皇,关键是要强调人文精神,融入时代气息,以和谐的建筑特色,展现学院风格。
图书馆的高度是图书馆建筑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图书馆的使用和经济效果。如果楼层过高,对垂直交通工具和消防安全都会相应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平面利用的系数也会降低。因此,高层建筑既增加了建设的投入,又增加了使用维护费用。对于各方面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既不经济又不科学。但是如果楼层过低,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过多,不利于高校发展。综合高校图书馆的任务、性质、规模等因素,根据建筑师和图书馆专家的建议,图书馆层数应控制在4~5层,每层楼的净高不超过3m。
2.4 建筑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图书馆建筑必须打破传统图书馆封闭固定的格局,注重建筑使用的灵活性和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模数式图书馆设计思想。模数式图书馆正是针对传统式图书馆缺乏灵活性这一弊端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图书馆的布局模式。第一座模数式图书馆是于1943年开始设计、1952年建成并开放的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美国著名图书馆建筑专家梅特卡夫(Matcalf. K. D)为模数式设计(Modular Planning)所下的定义是:模数式建筑物是以按固定间距设计的柱子做支撑,除掉柱子,在建筑物内就没有任何支撑重量的东西。虽然模数式平面柱网整齐,层高、柱网、楼面荷载三统一,使用灵活、可变性大,室内空间流动畅通,并结合人流路线和使用要求,灵活安排,保证了大空间的弹性使用。结构系统简单规整,施工方便,适应图书馆建设工业化的要求。但是模数式图书馆存在建设和使用费用高昂、空间组织无序、缺乏空间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的有机联系。因此,模数式不能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最佳的选择方案。
在传统图书馆与模数式图书馆的基础上,扬利去弊,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设计思想。所谓模块式就是按功能分区进行模数式设计。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
一是降低了图书馆建设投入;
二是既保证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又有利于空间的有机组织,具有更大的空间使用灵活性;
三是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
四是有利于扩建和增长。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建设应将模块式作为最实用的选择。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建造应遵循适用、灵活、高效、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采用新世纪的设计理念,统筹安排,精心设计,才能建造出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高校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林耕,夏青.国外当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精品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鲍家声.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周进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条原则[J].图书馆建筑,2004(5).
篇7
现任CEDIA中国区主席,Triad公司负责人。Triad是一家美国扬声器制造商,是CEDIA的创始会员之一。Karl现定居中国,并活跃在中国定制安装市场的产品经销领域。
CEDIA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源于美国的致力于通过教育、超越和专业发展,培育和完善住宅定制安装行业的行业组织。与全球超过4000个会员一起,CEDIA在这个行业在全世界的成长和成功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北京,上期介绍了时尚家,本期再给大家讲讲ZENE。
者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英文名Zenith,简称ZENE)是一家专门设计和建造私人影院、立体声听音室以及其他家庭娱乐环境的工程设计公司。公司于2008年加入CEDIA协会。者尼的理念不是简单地出售产品给终端用户,而是为客户度身定制私人影音娱乐整体解决方案,从工程设计、产品选购、安装调试,到用户培训、维修保养、系统升级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打造个性影音娱乐生活,使影音科技元素与家庭环境融合为一体。
者尼培养和锻造出一批国内顶级的私人影院设计团队,工程设计师有着多年国际知名影音机构的任职经历,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杜比实验室。在2008年,者尼收获CEDIA、ISF、THX三大权威认证,同时与微软成为了正式认证合作伙伴。
者尼科技与CEDIA协会颇有渊源。家庭智能化设计安及装协会(CEDIA)是从事家庭电子系统的规划与安装的专业公司的全球性行业协会。这些系统包括家庭网络、家庭自动化与通信系统、媒体控制室、单房或多房娱乐系统以及控制灯光、安全和HVAC系统的集成整户子系统。者尼的实力得到了CEDIA协会的认可和赞赏,作为CEDIA在亚太区最重要的会员之一,深受CEDIA亚太区执行总裁Stephen Miller先生的关注。Stephen Miller对者尼体验厅的软硬件设施和设计安装团队给与了高度评价。者尼私人影院首席技术官李广先生也是CEDIA协会特约培训讲师。
作为私人影院的倡导者,者尼有很多杰出的设计案例值得拿来和读者们分享。
专业的学术派设计
观唐高级别墅案例完美演绎了声学设计、光学设计、美学设计及系统搭配的巧妙融合,凭借专业的学术派设计荣誉入围了2010年CEDIA协会年度设计大奖。该案例在5-10万澳币(30-60万人民币)这一价格档位中击败了其他七个参选案例获得此项大奖。
者尼讲究作品的整体感和完成度,不是简单的器材的堆积。使用的器材有Screen Research 140寸2.35:1弧形透声幕、SIM2 C3X1080投影机、Panamorph 2.35:1变形镜头、全套Triad音箱、DENON功放、ZENE媒体中心以及专业的透声墙设计。
尊享,在7.2声道中奢美绽放
篇8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专题一、先进制造
面向先进制造业,聚焦集成电路、数控装备、海洋工程与交通运输等领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实现相关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1、集成电路制造相关装备及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围绕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装备和材料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工艺装备的研发应用能力和关键材料的批量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工艺装备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
研究内容:150mm硅片光学薄膜测量设备的研制与应用技术;前段单晶圆清洗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清洗成套工艺技术;纳米级精度定位的三轴平面电机的设计、制造、驱动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基于SOI技术的高压器件成套技术和高压SOI晶片批量生产制备技术;年产千吨级的高纯有机化学试剂生产工艺技术;65纳米及以下ULSI用铜化学机械抛光液的中试生产工艺技术。
2、数字化装备产品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围绕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及高效压缩机等高端数字化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展旨在提高产品精度、效率和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数字化装备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研究内容:基于实时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和高性能数字化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工程化开发技术研究,大型数控装备远程监控、网络化数据管理及大型复杂部件加工工艺研究;纺织产业用高性能喷气织机及高速卷绕机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全封闭二氧化碳热泵压缩机的设计优化技术,压缩机泵体和驱动电机的匹配技术研究。
3、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为适应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车载控制信号系统和车辆关键配套部件,实现批量化生产,并在实际工程得到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CBTC的车载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车载通信设备的软硬件研制和ATS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等;时速12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B型车转向架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座椅骨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4、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建造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为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围绕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掌握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工艺和方法,形成自主建造深水半潜式平台的技术能力。
研究内容:大型深水半潜式平台的建造精度控制技术研究,高压管线焊接技术研究,噪音预报与减振降噪技术研究等。
专题二、先进材料
面向航空、电力、化工、生物医用等领域,开展民用飞机用材、高温超导、新型催化剂、绿色精细化工材料和骨科材料的研制,实现高新技术领域关键材料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材料向高端、绿色、节能方向发展,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民用客机配套材料体系和工程化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民用客机配套材料体系,制定工程化路线图,形成飞机设计、材料选择、零部件制造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突破大直径TC4钛合金棒材制造和应用技术,满足飞机结构件设计和制造要求。
研究内容:研究民用客机配套材料体系和工程化方案,协助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材料适航性认证;瞄准φ220~400mm的TC4钛合金棒材的冶炼、铸造、锻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开展材料成份、组织与性能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和适航性试验研究。
2、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及电力应用示范工程设计研究
研究目标:研制可工程化应用的低温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系统,通过电气型式试验;完成电力应用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的研究;掌握适用于示范工程的百米长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连续化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高温超导电缆导体、屏蔽、绝缘制造和连接技术的优化研究;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运行、监控和维护技术;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研究设计;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镀膜工艺研究。
3、新型催化剂工业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适合于北星双峰工艺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形成连续、稳定批量制备的能力,在25万吨/年工艺装置上实现国产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研制节能效果显著的新一代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实现在大型对二甲苯(PX)生产装置上的工业应用,单位产品节能10%、二甲苯产能增加5%以上。
研究内容:适合于北星双峰工艺聚乙烯生产的新型催化剂国产化和工业化应用研究,包括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小试和中试装置上催化剂性能考评试验;25万吨/年工艺装置工业化试验研究;新型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放大与应用,包括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和试生产技术研究;全流程反应工艺模拟计算和优化研究;大型PX生产装置上的工业化试验。
4、高附加值绿色精细化工产品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掌握汽车和皮革工业用无丙酮、无气味水分散型聚氨酯批量生产技术,建设中试生产线;掌握高质量、低成本烷基糖苷(APG)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建设年产万吨级“一步法”示范线;研制用于纤维板的绿色环保蛋白质改性胶粘剂,掌握50万吨/年低成本、无甲醛中密度纤维板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开发环保节能型聚氨酯中试技术,包括树脂制备、工艺优化,多品种浆料配方及专用设备的研制;日化用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APG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催化剂制备与优化,专用生产装置的设计,精细过滤技术;纤维板的绿色环保蛋白质胶粘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胶粘剂的耐水性研究,纤维板制造工艺研究。
5、全氟离子膜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中试规模的工业用全氟离子膜、全氟磺酸树脂、全氟羧酸树脂生产线;离子膜通过用户的应用考核。
研究内容:研究全氟磺酸树脂、全氟羧酸树脂合成路线、工程放大工艺;离子膜结构优化与制膜工艺;离子膜成套生产装备与工艺技术。
6、高性能陶瓷头全髋假体的临床应用与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应用于临床的耐磨损陶瓷头全髋假体,掌握人工关节的低成本制备和加工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取得临床试用许可。
研究内容:高质量氧化铝粉体的稳定制备技术,陶瓷股骨头成型、烧结和精密加工技术,陶瓷股骨头的型式试验和全髋关节的临床试验研究。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
三、申请条件
1、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企业牵头项目应承诺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2、申请项目必须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国内外合作项目必须有合作协议或授权协议,涉及许可研究、专利等,申报时需附许可研究批件复印件、有关知识产权批件复印件等。
4、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四、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3、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4、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5、本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6月12日,截止日期为*年7月3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6月26日至7月3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篇9
在国内的布线市场上,智能家居布线产品名目繁多。一个好的智能住宅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智能住宅所需求的高带宽、高传输速度以及灵活配套的技术要求,且针对别墅、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等不同类别的家居环境按需定制,从而为人们的家居生活提供全面、实用、先进、可靠的一体化智能布线解决方案。本期,我刊专访了业内致力于“智能家居综合布线整体解决方案”的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戴继烈先生,来为我们解析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布线市场。
记者:据了解,华讯工业集团总部自1993年起已从事网络线缆OEM/ODM业务,扎实的技术和优异的生产能力基础为华迅开拓中国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石,请您谈谈您对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看法以及华迅对中国市场期望。
戴继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对住宅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综合布线系统除了要实现传统的可视对讲、家居安防功能外,还需要集家电控制、信息、家庭娱乐、远程控制等功能为一体,为居民带来智能化、多样化、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在我国的智能家居领域中,虽然起步稍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过国内众多企业和专家的不断努力,我们智能家居的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智能家居市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但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不同,各地智能家居市场的需求也有差异。目前,在智能家居市场上通信线缆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会影响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扩展,甚至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华迅工业依托多年出口加工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以上海为技术研发中心,以苏州为生产基地的完整产品体系,为国内智能家居建设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同时,华迅工业秉承“客户第一”的经营理念,采用领先的生产技术向国际化最新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以及各类专业领域应用的高速通信系统提供“优质、安全、环保”的数字通信线缆,努力成为全球最佳的数字通信线缆供应商。
记者:目前,在国内智能家居布线市场上,产品名目繁多,品牌参差不齐,想要获得市场支持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请问,华迅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戴继烈:华讯工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事业伙伴携手合作,通过“互学”策略,研发、设计和生产环保及高端智能线缆,矢志不渝的走在市场尖端。华迅工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藉赋权增能、灵活多变及互学策略以达协同效益;
其次,以择善于心的精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致力发展尖端科技。
同时,人才是华迅工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华迅工业重视员工发展,并建立了完整的基于培养、考核和激励员工综合发展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华迅工业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地挑战自我,勇敢地变革创新,获得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记者: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动力,布线行业的技术产品总体来说,创新和亮点不像其他的行业领域这么多,请问,华迅今年的技术产品创新有哪些,其亮点在哪些方面体现?
戴继烈:华迅工业以数十年专业生产数字通信线缆的经验及颇具规模的柔性生产线,为高速数字传输通信系统提供数字通信对绞电缆、宽带同轴电缆、室内通信软光缆等三大类产品,具有从CAT5E、CAT6、CAT6A、CAT7及U/UTP、F/UTP、SF/UTP、F/FTP、S/FTP等全系列多品种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通信系统需求。当中的多媒体光电混合网络线是拥有多合一的功能,除了高传输速度之外,更同时满足多种应用的传输要求和多种类型场所的应用。
记者:为更好的打开市场,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新的合作模式,请问,华迅在合作模式上会有哪些新思路?
戴继烈:智能家居系统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智能家居建设涉及电气、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集成等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目前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有影响力的智能家居综合系统品牌,在未来一些产品或系统解决方案中采用强强品牌结合的模式或许是一种必然趋势。
华迅工业积极开拓这样的市场,不仅积极参与或影响智能家居相关标准的起草,也积极推动国内对用于智能家居的产品进行统一的质量水平认证,提供具有国际认证(如美国UL、欧盟RoHS等)的智能家居专用通信线缆。倡导智能家居的参与企业以专业态度为消费者、为社会负责,让消费者能对产品进行明明白白的选择使用。
记者: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方法可以使企业的成功事半功倍。据悉,华迅一直推行西方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请问,您是如何理解中西方差异性管理,使之更适合中国国情?
戴继烈: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内部管理支撑,华迅工业及其集团公司一直走国际化的道路,采用国际化的管理方法制造国际一流的产品,才能成长为亚洲最大的通信线缆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华迅工业采用西方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不仅是保证制造出合格的产品,而且是确保制造出性能差异小的均一产品,可以与用于智能家居不同品牌的产品互联互通,更有利推广应用。同时,一流的产品也是消费者乐意接受使用的产品,华迅工业采用西方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改善生产流程控制成本,提供本土化品牌的产品价格,完全满足消费者对好产品“质优价廉”的需求,让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领迅”牌产品造福千家万户。
记者:“环保”与“节能”一直以来都是布线厂家在在其产品宣传上所提出的一些理念或口号,请问华讯在这方面有什么主张?
戴继烈:在向社会提供一流产品的同时,华迅工业承诺减少产品及服务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华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实现企业环境管理、产品环境性能及市场环境需求的最佳结合。华迅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和成品中均不含有铅、镉等有毒物质,所有产品均符合欧盟WEEE ROHS和美国UL RSCS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
在生产优质数字通信线缆的同时,华迅工业非常注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华迅工业特别设计生产过程用水的循环冷却系统自然流动不仅可以配合散热的需要,更可作为厂区景观用水合为一体,贯彻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在厂区里最大限度地采用自然光照明,在正常天气下只需自然光即可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照明需求,尽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华迅工业投资300多万元用于环保检测设备及测试环境建设,购置ICP、GC-MS、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多台高精度的专用测试仪器,建造符合欧盟WEEE ROHS和美国UL RSCS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检测中心。华迅工业于2008年10月正式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华迅工业的环保理念彰显了自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中国馆也成为了最热门的场馆之一,馆内炫彩的灯光、随处可见的多媒体影像工程令国内外参观者叹为观止。据了解,在中国馆繁华的背后,也有着华迅的一份贡献。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华迅在世博工程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BIM;医院;建筑
CAAD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e Design )的简称,是一门牵涉到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人工智能、图形学等多个学科综合应用的新技术。早期的CAAD系统主要应用在辅助绘图领域,现在已经深入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设计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方案图的绘制再到后期施工图的设计,CAAD能够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设计质量。
BIM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信息模型,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
BIM,作为一个并不十分新鲜的名词,出现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但要实实在在用在医院建筑行业中,还是引起了不少的争议。不论此功能软件价格几何,在此只谈谈它在医院建设过程中能起到何种实际作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面向对象、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可以用来展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包括了兴建过程及营运过程。对于提取建筑内材料的信息十分方便,建筑内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可以呈现出来。BIM用数字化的建筑组件表示真实世界中用来建造建筑物的构件。对于传统电脑辅助设计用矢量图形构图来表示物体的设计方法来说是个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像最初从手绘图向CAD图转化那么流畅,要想彻底转变,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BIM的基本特点:一、可视化,二、协调性,三、模拟性,四、优化性,五、可出图性。
虽然说BIM具备很好的可视特性,也在国内外大型项目中有所涉及,但翻看相关资料发现,建筑全过程BIM仅存在于简单办公或是商业用建筑,其他一些复杂性建筑,如医疗系统建筑全过程BIM,还没有真实案例。
医院建设,不仅仅是建房子那么简单,它还包含许许多多隐含的规范与要求。如医疗工艺设计要求,医院感染控制办法等都会影响到医院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分割排布。我国医院建筑标准化规范,从建国后的至今,一共才出过两本国家标准规范,而且只是个标准规范,具体实施细节还不完善,还需要设计者们根据业主需求与实际操作情况,把各科室安排与流程再度深化设计。这样一来,全国各地许多医院,同等级别,同等规模,却有着不同的科室排布与流程特点。如:同样的三甲医院,有的是心血病科是主要科室,有的却是眼科是主要科室,这样一来,在科室面积与附属科室分配上就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流程也不尽相同,但这些都是符合总的医院建筑规范要求的,如此一来,我们很难统一成一种标准模式,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的事情,100%都会发生,或多或少。二维线条CAD图修改起来,相对简单,各专业配套设计模式也十分成熟。这种情况下,BIM的修改就不是简单一两句话修改的事了。
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根据需要,这些模型可能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这许多的模型类型,对于医院的业主来讲,有点繁琐,对于全过程BIM的费用,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更何况目前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在满足业主需求的情况下,准确设计出高标准的建筑,并且能够很好的控制设计成本,这对医院的业主来讲,十分关键。
近几年来,BIM在国内市场进行着大力的推广,但成效并不是很大,原因大致以下几点:
1、 以往单线条的构图模式深入人心,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从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需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
2、 我国还未制订出相应的国家标准,BIM的设计取费,没有国家取费依据。
3、 BIM来身是泊来品,国内自行研发的软件少之又少。行业内部所谓BIM软件众多,让人无从下手,且价格不菲。
4、 BIM软件使用最多的在大型院校、科研单位,做些基础性研究,要想大规模普及,不是一两日能实现的。
5、 BIM需要的是一个团队来实现,而并非一两个人能够实现,这就需要配置一个团队,从学习软件开始,需要从培养到可熟练操作,也是需要长时间学习与锻炼的。
6、 由于软件成本、团队成本的叠加,造成BIM单位一上来就成了高成本运营单位,要想让这个团队来做个实际项目,那费用低了,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许多媒体说,使用BIM,设计费成本只增加15元/平米左右。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且不说这增加的15元/平米的设计费出自哪里,就是BIM本身,也存在着许多模型类型,不知道这增加的15元/平米设计费设计出来的是哪一种模型,还是全过程模型都包含了?!据市场调研发现,直接用BIM做建筑设计的公司还没有发现,基本上是拿CAD施工图再翻成BIM模型。对于情况复杂的医院项目全套施工图翻模型费用,低于50元/平米的设计费,是没有人做的。相对于这个时期国内大型公用、民用建筑设计取费来讲,等同于让业主掏了两份设计费用,试问哪一个业主愿意承担呢?!资金来源又来自哪里呢?!
7、 BIM依靠软件本身特性,的确可以实现一些管线综合、碰撞实验类的功能,也确实也提早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修正。但相对于很多大型项目图纸量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来讲,还仅是个参考。
8、 医院项目并不等同于公用建筑项目,它的复杂程度更高。
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方法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中,支持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它不仅包括几何图形的数据模型,还包括与管理有关的行为模型,两者相结合为数据赋予意义,可以进一步模拟真实世界的行为,例如模拟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建筑的结构应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