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河道生态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河道生态治理

篇1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

1 引 言

我国城市河道的治理先后经历了依附自然被动防御阶段、发展生产与河争地阶段和防洪排污经济治河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河道的治理在满足行洪排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

2 生态河道概念的提出

从20世纪60年代起,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河流污染与破坏问题,欧洲各国开始重视河流的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河流治理工程还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建设多自然型河川等理念。

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设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

3 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3.1 尊重自然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意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足够的水面率和水体容量,保证水体循环流通,进而改善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全方位的协调。

3.3 植物合理配置原则

植物合理配置原则是指在河流生态治理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3.4 协调统一原则

发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将美学融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形成城市景观中的一道亮点。

3.5 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原则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应该能够为人们提供可亲水的休闲娱乐的空间。

4 河道生态治理的实例

临沂市位于鲁东南地区,市区依河而建,沂河从北向南穿过市区,其最大支流河则从西向东穿过市区。沂河是山东境内除黄河外最大的河流,市区段从北外环路至刘家道口,河道长度27.5公里;河市区段从北外环路至入沂河河口,河道长度11公里。沂河和河均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河窄流急,比降较陡。市区段两河情况非常相似,河面宽阔,河势顺直而平缓,河面宽度1000-1200米,河滩宽度50-200米,河道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土壤条件良好,具有塑造生态型景观河道的优越条件。

生态型护岸主要采用下列几种型式:

干砌块料加草皮护坡:下半部分别采用坡度为1:2的干砌石或砼预制块斜坡,滩地顶至正常水位以下0.5米内采用3~5m宽平坡或缓坡滩地绿化带。干砌块料护坡自上而下依次为25cm厚干砌块料、10cm厚的碎石垫层、反滤土工布。

纯生态沙丘护岸:沙丘垂直水流向宽度控制在5~10m,迎水坡设1:6斜坡至河底,沙丘与河岸连接采用14~18m宽浅滩,两边边坡为1:8。沙丘上覆不小于0.5m厚的粘土,以便沙丘植被绿化,粘土层高程高于正常挡水位0.1~0.3m。

土工隔栅固岸插杞柳:岸坡整为1:2斜坡,铺粘土0.4m厚,顺斜坡铺土工隔栅网,两端分别埋入滩地深1m。垂直斜坡埋入φ100柳木桩,木桩长1.5m,以固定土工隔栅网,粘土中插入杞柳。

5 河道生态治理的应注意的问题

5.1 必须截流污水

进行河道的生态治理,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流域污水的截流。将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可根据洪水汛情预报,提前放空, 利用洪水对蓄积水进行置换,以保证河道良好水质。

5.2 保证水流多样化

生态型河道要求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深浅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样性。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同时也更具景观价值。

5.3 采用可渗透型护岸、护底

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可利用卵石、块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不阻断河道内外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护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实边坡, 或采用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护坡处理。

5.4 合理配置岸边及水生植被

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在河道中以小岛、岸边滩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些湿地,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强、最完整的区域,它可起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湿地充满了野趣,散发着自然气息,可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河道水面上可种植浮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水葫芦、荷花、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

5.5 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以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①要加强对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的观察与调查,及时掌握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质量变化规律,对生物的数量、品种及时进行调节。②要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③要合理利用相关设施,通过河水置换、增氧等综合措施,增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效果。

篇2

关键词:生态袋、河道治理、护坡绿化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eco-bags in the river training works Applications

Dongchuanchen

(Qingdao city Jiaozhou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Shandong Jiaozhou 266300)

Abstract:Eco bag revetment is a kind of ecological bag filled with soil, ribbons or tie wire wrapped, the sequential placement, the formation of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by vegetation, on the one hand, t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can play the role of protection, slope protection, effective embankment slope protection, ecological riverbank protection. This paper takes Qingdao city Dagu River Levee Engineering (Jiaozhou) slope test section as an example, in the riv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co bags used in river revetment protection, greening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Eco Bag, wadi management, Slope protection and greening

1简述

生态袋由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为原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的袋子。在充分考虑材料力学、水利学、生物学、植物学等诸多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对抗紫外生态袋的厚度、单位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外形、纤维类型、受力方式、方向、几何尺寸和透水性能及满足植物生长的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具有抗紫外(UV),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点,真正实现了零污染。生态袋使用在护岸防护中,可以有效的阻止土壤流失和防止河水冲刷河岸,并且能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生长环境。

2工程实例

青岛市大沽河堤防工程(胶州市)护坡试验段生态袋护坡位于204国道与南庄橡胶坝之间,坡度1:2,填装前生态袋长810mm×宽430mm,单位面积质量≥160g/m2;装土后生态袋长650mm×宽300mm,高度15cm。铺设袋子时,把袋子的缝线结合一侧向内摆放,每垒砌三层生态袋便铺设一层加筋格栅,加筋格栅一端固定在生态袋结构扣。经检验生态袋铺设的各项指标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施工方法

3.1生态袋结构施工要求

坡面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要求袋内填装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土。通常生态袋装填砂土、中粗砂:粘土为4:1。生态袋现场装填时,搀和营养土以利植物生长,营养土加入量按照4-5公斤/立方米。

装填种植土到离袋口大约7-10cm处,并在装填过程中人工敦实,将生态袋装的饱满,达到生态袋装填后的设计要求,以节约生态袋用量,并确保后期施工质量及效果。

3.2基础面处理

生态袋基础面按照《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和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处理;清除坡面浮石、浮根,尽可能平整坡面。

3.3土工布铺设

在基础面满足《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及设计要求后进行土工布铺设。土工布铺设应松紧适度,无紧绷,与土面密帖,缝线规则,与坡纵向垂直,搭接宽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坡面搭接不小于30cm,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碎石垫层铺设。

3.4碎石垫层铺设

在土工布铺设完成后,进行碎石垫层的铺设,碎石垫层厚15cm,铺设施工中严格控制石料级配、粒径和厚度,铺设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生态袋施工。

3.5生态袋施工

3.5.1生态袋填充

将基质材料填装入生态袋内,采用封口扎带(高强度、抗紫外线)或现场用小型封口机封制。每垒砌四平方米生态袋墙体中有一生态袋填充中粗砂以利排水.

3.5.2生态袋和生态袋结构扣及加筋格栅的施工

基础和上层形成的结构:将生态袋结构扣水平放置两个袋子之间在靠近袋子边缘的地方,以便每一个生态袋结构扣跨度两个袋子,摇晃扎实袋子以便每一个标准扣刺穿袋子的中腹正下面。每层袋子铺设完成后在上面放置木板并由人在上面行走踩踏,这一操作是用来确保生态袋结构扣和生态袋之间良好的联结。铺设袋子时,注意把袋子的缝线结合一侧向内摆放,每垒砌三层生态袋便铺设一层加筋格栅,加筋格栅一端固定在生态袋结构扣。重复上述施工砌叠步骤,直至完成。

3.5.3压顶

在坡的顶部,将生态袋的长边方向水平垂直于坡面摆放,以确保压顶稳固。

4重点施工中注意要点

4.1生态袋规格:生态袋长810mm×宽430mm单位面积质量≥160g/m2的聚酯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长纤、无毒、绿色),其断裂强度为纵向≥7KN/m横向≥5KN/m,断裂伸长度为纵向≤60%横向≤70%,CBD顶破强度≥1600N,抗UV强度≥90%@150hrs,垂直渗透系数≥5.5×10-2cm/s,抗水流冲刷为4m/s。生态袋附带抗老化连接带,自带连接带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生态袋内部附混播绿化护坡草籽(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

4.2生态袋扎口带与缝纫线应具有同样抗紫外线破坏的缝纫线和自锁式扎口。

4.3生态袋可在坡面上现场装土,土质以适合植物生长为宜,适量掺加30%中粗砂和壤土及长效缓释肥料(每立方米种植土中掺入保水剂150g,基肥15kg)。

4.4坡底部三层及坡面每隔3米(梅花桩布置)安装砂土生态袋,袋内填装砂土,比例为4:1(中粗砂:土);施工时上下两层生态袋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4.5生态袋施工完毕后,采用草帘浇水养护;绿化发芽前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发芽后根据干湿度每天适量浇水养护;养护期间禁止对坡面进行人为踩踏,绿化覆盖率大于95%。

5结束语

青岛市大沽河堤防工程(胶州市)护坡试验段采用生态袋护砌技术,施工于2013年8月,在近几场的强降雨过程中,经受住了雨水的考验。经检测,河岸护砌未遭受雨水破坏,有效地阻止了土壤流失和河水冲刷河岸,并且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TV861 文献标识码:A

做好河道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使河道长期发挥使用效能,也是维护生态的平衡重要手段,针对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结合河道治理工作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水土保持策略,强化河道水土整治,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1强化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意义

在河道治理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因风沙、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道的侵害,还可以有效保障河道周边生态坏境,降低河道质量危害。且在河道治理中,依据水土保持理念进行施工,还可以使水土保持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降低河道周边的水土流失,减少河道周边沙漠化的发生几率。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抗风、抗旱、耐沙埋能力,不仅是利国利民的事业,同时也可以为后代造福,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经途径。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好水土资源,改善当地公路的水土流失状况,降低因水资源短缺而对国民社会经常产生的影响,保护水土资源,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持当地的水土资源,还可以减少河道周围沙漠化的发生,具有实际的价值意义。

2当前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的弊端及原因

2.1水土保持弊端

在当前河道治理施工中,在水土保持的执行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措施,不仅在施工中没有相对的制约规程,而且对于破坏水土的情况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就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人们对河道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观念不够重视,不仅使河道周围环境恶化,也将会导致河道周围生态遭到破坏。缺乏水土保持理念,对于河道治理中,对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说,都没有水土保持理念,并且也认识不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因此也就缺乏在施工中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影响河道的使用寿命。在当前的河道治理中,还缺乏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组织,缺乏对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的方案规划,不仅不能结合河道治理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对河道治理施工中的水土保持也不能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实际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还有待完善。

2.2水土流失原因

我国河道治理投入比较低,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再有就是治理措施科技含量低,并且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水土保持知识,水土保持工作实施走就片面化也缺乏专业的理念支持,导致河道水土保持工作有所欠缺。

3河道水土保持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河道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以及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针对水土保持面临着种种情况,必须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制定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制止我国河道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3.1做好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可以应用地面监测、调查监测以及现场巡查的方法,监测线形开发建设项目中不同地表的扰动类型以及侵蚀强度;并且还可以应用调查监测方法,收集河道治理工程土壤、植被以及气象、水文资料,分析河道治理段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收集整理地质情况、常规气象资料、当地的气候特征、当地的年均气温、极端气温、年均降雨量,通过野外实地踏勘,抽样选点进行调查。可以通过现场巡查方法,根据线形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阶段性特征,定位观测水土流失动态,防止雨滴击溅植物根系,有效稳定坡面土体。

3.2做好河道治理水土流失预测工作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施工日志,描述技术现场情况,对于苗木种植、人工种草、土方筑埂、水平沟等,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根据河道的水土保持监测结果,计算、分析项目的弃土与取土量采用数学模型法预测分析水土流失情况,根据路段的原地貌、损坏土地、植被面积,预测损坏水土保持的设施数量,并分析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做好水土保持工,根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该对沿河路基防护做好水土流失防护,不仅可以避免水浸淹以及冲刷路段,并且还可以优先考虑植被防护的措施,选择草皮等根系发达的耐旱草种,不仅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速度,还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两边的水土。

3.3做好河道周围绿化

在河道治理中,为保障其水土不流失,在河道侧绿化中应主要考虑保护路基、美化景观功能,选择易护理、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树木。并且在施工中,应该针对质边坡、土夹石边坡、严重风化石质边坡施工中,可以根据河道边坡高度、岩土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采取撒草籽以及喷播植草护坡措施,从而起到河道迅速绿化、稳固边坡目的。严禁乱砍乱伐沿线植被,从而可以营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保证河道治理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还应该做好对于河道的水土保持工作。

3.4加强河道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在河道治理中,根据我国颁布的水土保护法,应该强化水土保持宣传,使人们可以正视以及重视河道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通过宣传画、网络媒体、报纸等形式,向人们展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通过执法监督,防止河道治理中的水土流失。 搞好河道水资源管理工作,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此可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河道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库、河道的淤积,尽量避免点源污染。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切实做好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应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及方法, 动态监测分析河道治理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数量、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影响范围、水土流失危害,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河道水资源,不仅可以保护水土资源,还可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防治河道水土流失。

篇4

关键词:中小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143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小河道治理的内容及意义 

1、中小河道治理的主要内容 

中小河道治理是指为提高中小河道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兼顾河流水生态环境而展开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治理项目。 

2、中小河道治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逐渐加强,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镇竞争力、提升城镇品位、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崇明中小河道众多,通过对中小河道的治理,能够有效改善引、排水条件,提高区域防汛除涝能力,减轻因水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减少岸坡水土流失的发生,从而减轻河道的淤积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达到节约河道维护费用的效果;还可以改善河道水质,提升区域周边水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高质量的用水保障,为实现两高一优精细农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地区生态形象,有力地推动地区及整个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步伐和力度,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产生明显的综合效益。

二、中小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河道治理工作缺乏全面及系统的规划

根据《上海市骨干河湖布局规划》及崇明岛实际情况,崇明岛规划河网分为骨干河道和其他支河,骨干河道是指崇明岛内环岛运河及南北向的纵河,其他支河是骨干河道的细化及补充。目前《崇明岛域水利规划修编》对岛内骨干河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而中小河道属于其他河道范畴,由于中小河道量大面广,导致相关部门对其管理的权限较为分散,所以中小河道的治理目前缺乏全面而又系统的规划,这就导致对中小河道进行治理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执行标准不能够统一,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在表面上得以解决,但是问题的根源还是存在,这个问题是中小河道治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2、防洪标准难达标

承担河道两岸及周边日常排水是中小河道的主要功能之一,目前,大部分中小河道现状堤顶高程没有达到《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若要达标,一般需要加高堤顶高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堤顶高程加高后,阻碍了两岸及周边的地表径流自流入河,需补充采取径流入河措施,相应地会增加工程的投资,同时,加高堤防需要大量的土方来源,而岛内土方较为缺乏,若外购土方,同样需要增加工程投资,此外,中小河道治理又缺乏明确的规划标准,因此,在目前的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中,堤顶高程难以达标,一般是维持现状,局部十分低洼的地方适当加以培高。

3、河道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很多镇、村级中小河道中,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系统,部分生活、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在河边,有的甚至直接倾倒入河;再次,受到市政设施和地理因素的制约,截污不彻底,一些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河,使水质急速下降,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4、工程前期工作较复杂

近年来,崇明县中小河道治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展开,其中,前期工作是较为复杂而关键的。前期工作涉及到工程范围内影响工程建设的建筑物、树木等的动拆迁,岸后土地的临时占用,堆土区域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做好前期工作是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前期工作需要与周边老百姓及各相关部门做好全面妥善的协调,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地沟通,才能落实解决问题,因此,前期工作是比较复杂的。

5、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崇明中小河道量大面广,其治理管养对资金的需求很大,部分河道治理由于资金筹措难度大而搁浅,部分河道治理后由于管理资金配套不足,存在管理缺陷,使河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资金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河道治理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中小河道治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中小河道治理的全局规划 

 对中小河道的治理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是治理中小河道的基础。在对中小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解决时,要把全局规划作为指导的基础,并按照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及标本兼治的方针对中小河道进行逐步的防洪减灾、防治水污染及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治理。在规划时,对治理目标、标准、内容及措施等要明确,使中小河道治理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循。上文中提到的防洪标准难以达标,也应通过全局规划,根据规范及地区河道实际运行情况,明确区域防洪标准,在河道治理时,若难以一步到位,也应逐步加强,最终贯彻落实,使河道治理的效果不打折扣。

2、通过工程保障及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河道水质

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同时,采取雨污分流措施,严禁各类污水随意入河,雨水则可排入自然水体中;拆除沿河违章建筑,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以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和垃圾的随意丢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强管理,重视大众教育,提高大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呼吁公众参与河道管理,体现公众的主人翁地位,众人齐心协力治水保水。

3、政府保障措施

中小河道治理项目涉及周边居民及多个相关部门,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有了政府的保障,许多措施才能得以实施,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资金保障措施 

地方政府要切实保障中小河道治理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年度计划管理,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逐步实施。中小河道治理和管理权主要在地方,除中央资金重点支持外,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市、县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要合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 ,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结束语

随着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崇明县中小河道数量众多,分布较广,加快推进中小河道治理,提高水系防汛除涝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崇明岛水环境质量,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崇明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崇明岛域水利规划修编崇明县水务局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08.

篇5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

1 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降低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了水域生物群落的正常生存,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1)河道的裁弯取直设计,改变了河道弯曲的自然形状,直线的河流缩窄了两岸的堤防,失去具有曝气作用的浅滩,无法给鱼类提供足够的氧气和产卵的地点,使得生存的鱼类越来越少,而河道的疏浚工程针对的是淤积清除,对于河道断面生态的合理性问题忽略不计等等,对河道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灭绝性的影响。

(2)错误地将河道生态系统归类为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将生态恢复目标局限于河流湖泊,而忽略了岸上的生态系统,影响了水体生物的食物链,譬如岸上的坡面使用混凝土和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使得原本供以两栖类动物和昆虫栖息地锐减,影响了水体鱼类食物的提供。

(3)城市水域治理过度重视景观建筑,譬如置于水域的楼台亭阁,忽略了水流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

2 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的必要性

河道的治理,改变了以往水利工程单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的模式,将部分重心放置在河道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上,提高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水平,在满足人类供水、防洪、航运和灌溉等需求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环境工程的开发力度。

(1)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只有稳定生态环境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生态水利弥补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灾难性影响,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生态水利在保证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基础上,维持了生态的平衡发展,有效防止了植被退化、河流断流、水生物锐减等严重生态问题,改善了生态的循环系统。

(3)生态水利将人和水土置身在统一的整体范围内考虑,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利益,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利工程中,采用了自然化和多样化的方法,丰富了河道治理的内容。

3 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应用方法

3.1 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的作用是以人工护岸的模式,实现了河岸和河水水体水分的交换和调节功能,不仅适合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而且可以增强水体自净、调节水量和抗洪等能力。生态河堤的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水边线的设置,即河道正常水位线和河岸的交线,摒弃以往直线或者平行线组合成水边线的模式,将水边线和河道轴线、宽度控制线等结合,决定河道的平面形态,带给人自然的感觉。

(2)河道中心线的布置,考虑河流形状、水流动力和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展示出河道的综合形态,其宽度的设置需要计算河道的过流能力,鉴于河道宽度控制线牵肘于规划和投资,不具备较大的可变性和自由度,因此宽度的控制线可以与河道轴线组合搭配成平行直线,这样就能够增大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同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河道的两侧要设置浅水区域,一方面是给人们河面变宽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是扩大了沿河道造景的空间,可以增强河滩、河湾和湿地等岸线景观的自然美感。

(3)选择合适的护岸材料,结合河道区域附近的自然条件选择材料,考虑护岸材料选择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与河道整体空间融为一体,同时注重护岸表面形态的多样化:1)天然材料,譬如粘土、砂砾、卵石等,适用于流速较小的平原河道,或者不具备高要求防冲能力的洪水位以上护岸,天然材料的使用可以结合植草、柳条编框等,提高防冲的性能。2)干叠、叠砌、抛(堆)块石,用于平原河道的护岸,具有防冲的性能,而且材料质朴、艺术、有动感,可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3)浆砌块石(条石),适用于山溪性河道的防洪防冲整治工程,采用内嵌植物的框格,设置于洪水位以上。4)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防冲性能,但容易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影响美观,因此可对混凝土湖护的表面进行适当琢凿和添色,并在关键部位使用即可。

3.2 趋向自然河流的建设

以水边多样化生物的栖息为建设核心,在保证河道具有足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将河道建设成接近自然状态,其建设的要点如下:

(1)创造丰富多样的结构,提供接近自然河流的丰富生态环境,譬如岸线呈不规则形状设计,宽窄有度,陡缓错落,浅滩和深潭结合构筑,顺应自然的动力,允许侵蚀、淤积、冲刷等出现在河岸和河底,就能够使得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河道生物提供生存的自然空间。

(2)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态网络搭配,将河道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需要恢复混凝土河岸和河床恢复自然形态,将暗渠改成明渠,增加岸线绿地和树木,形成与水底生物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使得整个河道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3)河流景观尽量简洁朴实,采用自然的植被和石材,并协调地应用在河道设计方案当中,使得河道接近自然状态。

(4)改造河道的流路和河床的物理性质,一是创造不同流水的水路,河流有浅滩、深潭,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可以弯曲和蛇行,二是采用植石治理法,将自然石经排列埋入河床,形成深沟、浅滩和鱼礁,营造有利于水下生物生长的河床,促进鱼类的生息和繁殖。该法一般适用于河床比降大于1/500而且水流湍急的河床地基坚固部位,这样遇到洪水植石就不会被冲走,而且在枯水期也不会造成淤泥堵塞河道。三是将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和植石治理法综合使用,营造抗洪能力较强的鱼巢。

3.3 退化河岸带的恢复

河水高低水位之间和高水位之上的河岸带,为生物群体构筑明显的边缘效应,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式,通常蕴含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并且能够储藏地下和地下水资源,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必须恢复河道的河岸带功能:

(1)恢复河岸带的生物群体,包括选育、培植、引入、保护物种,协调生态群体在河岸带的生存空间,优化配置生物群落。

(2)恢复河岸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在河道和陆地的交接处,种植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皮,并提高生态的异质性水平,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坡面工程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控制河岸线水土流失的情况。

3.4 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首先是种植营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物,促进鱼类的生长和水质的进化。其次是营造浅滩、巨石、丁坝和鱼道等,形成水下紊流,以便将空气中的氧气传输到水中,为水中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满足好氧微生物的繁殖需求,使得河水更加的干净。总之要在河道建设的过程中,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互相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环境,从而增强河道水域的自净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开发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污水处理设施薄弱,生活的污水和工业的废水直接排入内河,造成河道的淤积,减缓内河水流速度,降低了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河道严重的生态污染。因此需要引入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的生态水利,在满足水利工程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需求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河堤、趋向自然河流建设、恢复退化的河岸带等,以此健全河道生态系统水体和生物群落的互存关系,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促进河道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武.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1期:135.

[2]闫建兵.汾河中游段生态治理后的环境分析[J].山西水利,2010年12期:19-20.

[3]刘新聆.浅谈生态河道治理——以深圳市梧桐山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J].广东园林,2010年02期:64-67.

[4]玉春树,胡险峰.生态工程技术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曹杨环浜河道水环境整治为例[J].研究与探讨,2005年07期:21-29.

[5] 王军,王淑燕,李海燕,韩子叻,谭丕功.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对中国河道治理的启示[J].中国发展,2009年03期:15-18.

[6]谭巧矛.南宁市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年04期:16-17,57.

篇6

关键词:河道工程;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河道是防汛工作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它还对保护地区生态、周边地区景观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对河道进行合理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河道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道作用可以对地区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一、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目标

1、河道工程向高标准方向发展

在河道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实现河道工程的高质量、标准化,节约成本是直接目标,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河道水利工程自建设以来都是为人类所用,以人类的发展需求进行工程建设,导致河道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直接目标难以实现。

2、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

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是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间接目标。近年来,随着河道工程的不断发展,河道工程建设对河道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进行河道工程的建设中,对于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要进行确切了解,河道工程方案要可行,尽量与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使河道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免遭破坏,将对于河道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

3、河道工程管理要循序渐进的发展

河道管理循序渐进的发展是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长期目标。对于河道工程的管理,要有针对性的一步步进行,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进行解决,要运用渐进式的方式对河道进行管理。(1)相关部门要对河道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群众明确河道管理的必要性,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2)要根据河道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有侧重的进行管理。

4、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做到有机统一

在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之初,往往过多的重视河道工程建设,而缺少与河道管理相协调的意识,造成河道管理被轻视,出现一系列问题。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河道建设与管理实现有机统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现河道工程与管理协调发展的目标,对于河道的维护以及河道工程实现科学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河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的增多和城镇规模的日益扩大,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河道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支撑体,在环境问题中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忽视河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以牺牲生态资源、水资源为代价换取GDP的提高,导致我国目前的河道问题愈加严重。

1、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关于河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有关方面的设置出现了同一河道归属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而部门间并无明显上下级的统一管理关系,难以相互配合工作,导致河道治理时,不同部门要求不同,难以满足所有部门标准,或互相推卸责任,找不到根源管理责任问讯处。

2、河道污染严重

管理治理的不到位,人类自私的活动,偷倒垃圾、超标排污等行为导致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具体从污染源来看,河道污染主要是居民生活用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工业用水污染;从污染物来看,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机污染和氮、磷等无机元素的污染。

3、河道沿岸乱建房现象严重

近年来,住房问题日益成为百姓们的关注点,而在河道沿岸乱建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直接威胁到了河道的畅通。具体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河道的管理工作混乱;(2)河道管理部门在百姓宅基地审批上声明不够清楚。

4、围河造田现象频发

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人口数大幅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加大,一些地区不顾违反生态环境赖以生存的需要,大力围河造田,私自拆掉河道堤岸,向河道内部延伸增扩种植用田地,致使河道资源萎缩、湿地大幅度减少,严重损害了河道的持续性作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完善河道管理制度,提高河道管理的实效性

河道管理是在河道工程建设质量达到标准后的必要工作,河道管理对于河道的正常运行有促进作用。(1)逐渐建立健全河道工程管理的制度规定,实行分级责任制,促进管理的有序进行,使河道管理的养护向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2)加强河道管理的经费投入,只有充分落实河道管理的资金支持,才能够确保河道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河道管理的队伍建设,吸收先进的管理人才,使河道管理能够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加强河道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使河道管理行之有效。

2、准确合理的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生态修复技术

各个河道的水域环境及周边环境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治理河道的修复技术。在我国河道水污染现象很多且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周边人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用水,针对我国河道的这一现状,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时,首先要进行污水的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两种较常用的河道污水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为主体对于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转化、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能够有效的将水中有害物质变为无害物质,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使其稳定化,避免其向周边继续扩散。水生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学方法处理污染的水,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某些种群的生长,起到调节水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例如在河道水中种植一些湿地植物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降低污染物浓度。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合理准确的利用两种污水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水。

3、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机构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建设方没有按照标准来建设,造成工程的安全隐患,严重的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对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各个部门一定要按照标准化年度的工作目标,结合河道治理工程的有关规定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各部门对于人员进行强化管理,对所监督的工程节哀大厦监督力度,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工程,一律进行严格惩罚,从而达到河道治理工程的目的。

4、依法对河道进行管理,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河道治理工程管理的认识

管理法规是做好河道治理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要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就必须要依法进行。首先,要加快新法规建设的步伐,在河道治理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大执法力度,合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河道治理工程的顺利完成;其次,要加强对的河道的各方面管理,部门人员要严格遵守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依法进行管理与监督,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要加大对河道治理工程管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工程管理工作以及河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河道治理工程的综合能力以及安全性,并且还能够体现一个单位综合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各部门人员对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工程管理考核的标准,全面加强对工程管理各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直至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程管理工作。

结束语

总之,河道管理直接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河道管理的责任很大。有关部门应积极对自身体质进行优化,引进优质人才,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将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全民管理,全民养护,全民受益。

参考文献

[1]刘绍煊.河道治理的有效方法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篇7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逐渐加强,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河道污染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原来的生态系统,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环境是居民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要求日趋强烈。居民不仅关心城区河道防洪排泄的能力,更关心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河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工业农业等人为原因的破坏,使得水资源严重受损,水中生物也不断的减少;河道淤堵严重、堤岸失稳等等,尤其中小河流更是如此。以上这种种情况都急需我们对河道进行整治。

二、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截污治污难度相对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大规模增加,污水大面积出现。当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排放量的整体要求。当前的污水处理能力与城市发展的水平还不相吻合,导致河道成为主要的吸纳污水的场所。在河道内进行截污需要有一个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污水要能找到一定的出路,这势必需要建立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和相关的管网配套设施。但是该目标实现,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旧城区管网改造的操作中还有一定困难。此外,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河道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面源污染的治理需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方面的技术,并控制好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数量,强化禽畜养殖污染的控制等措施,这实际上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2、生态护岸技术需要进一步推广

从当前的基本情况来看,生态护岸技术还处在起步期,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到传统水利理念方面的长期影响,河道在设计理念上较为单一,采取浆砌石挡墙、直立式护岸等方式还在进一步的使用之用。二是,生态护岸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界定。对生态护岸的定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并大量积累经验,确保护岸结构在能真正满足结构安全之时,还能实现水体自净、水土交换以及水气交换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三、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实施截污纳管

控制污染源是河道整治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将沿岸直排河道的生活污水截流,统一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应当着重加强截污、治污的管理工作,建立污水处理配套措施,通过沿河埋设管道,设立分级沉淀池对居民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进行截留、沉淀,将其中对水体有害的物质排除后,再将其排入河道;同时,在建设主要行洪通道的基础上,还应设立多功能的拦污栅,采取一定的保洁措施,对已整治好的河道进行保护,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治理的目的。对于没有条件统一纳管的乡村地区,应在小范围内建立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经初步处理后再排入河道。此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也是截污的一个方面。

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

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实行国家补贴,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原则,实行多渠道积资政策,执行排水许可与排污收费政策。同时也可将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根据污水处理需要,按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提供公平竟争的平台,实行全新的治理污水理念,减少城市河道的排污量。

3、进行河道清淤施工

在河道清淤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做了以下措施:首先,沿着河道淤泥外侧挖一条排水沟使水归槽,并使用铲车将土方堆在槽边,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少量河水能够通过排水沟排水,再进行河道疏掏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依次疏掏。其次,该河流周边道路比较通畅,白天、夜晚都可安排施工,为此施工人员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制定了详细的疏掏计划。由于淤泥量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施工车辆,另一方面增加了夜间施工的次数。再次,具体的清淤工作由挖掘机械和人工挖淤共同进行,对于淤泥较深,不方便挖掘机械进入的采用人工挖淤方法,对于适合挖掘机械的尽量使用挖掘机械,以便于保证施工进度。最后,在泥沙倾倒中,适合建筑作业使用的砂石料,由市政部门或建设单位拉走,用于工程建设。对于淤泥较多的主要采用各种坑道填实,部分堆在倒土场。

4、建立河道水面清障责任制

由于河道水面清障事关防洪安全,涉及经济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时间要求紧、人际关系复杂的工作。阻水建筑物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都不尽相同。河道清障的困难往往并不来自清障本身,而是清障涉及的利益甚至某些局部的社会问题。一般来说,在没有洪水或洪水较小时,阻水建筑物的确会给一些单位或个人,以至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利益,而清障必然要损害既得利益。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由政府负责。《河道管理条例》授权防汛指挥机构对限期不清除的河障有权强行清除,大大加强了清障的法律手段。《河道管理条例》体现了在河道清障中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作用。

5、合理规划,明确目标,建立完善的体制

在城镇的规划方面应当做到科学合理,加强污水处理力度,同时还要对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限制,对出入境水质进行检测,保证其排水能够达标,降低其对河流的污染,实施污染源地区向被污染地区进行经济补偿。此外,在治理方案的筛选方面应当择优而取,尽量控制投资成本。加大河流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对行政交接区域河流的管理工作,中央要和地方协同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空白。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淘汰关闭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小企业。实施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点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6、水环境的生态修复

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中,本工程主要是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加强各类截污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加强该流域周边各类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各类污水的达标排放与处理,使该河流的水质能够达到一般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水环境的修复效果,施工人员还运用了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等先进技术。所谓的土壤渗滤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河流周边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微生物和植物过滤作用,大量固定和降解水中的各类污染源的目的,改善周边环境中的水质。而人工湿地技术则是利用了基质、植物、微生物与多湿环境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对河流中的废水进行处理。稳定塘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强化合理的自然净化能力,达到处理水中各类污染物的目的。

结束语

河流是形成一个城市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它作为整个城市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城市的风格以及环境。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对河道治理要避免过去单一工程措施对环境产生的破坏,而在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原则的要求下,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对水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生态、环境要求,从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参考文献

[1] 邹桂阳,卢冰,张锐.关于河道保护措施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2)

篇8

关键词 河道治理;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1-0235-01

1 河道存在的问题

水密切关系着我们的生活,水系一般都承担着该地区的各方面水资源的需求的重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对资源的保护不到位,采用的保护手段比较单一,对水资源的保护理念的相对比较陈旧,各个部门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不够。这就导致了水资源浪费等等问题,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XX河道存在很多问题。

1.1 防洪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防洪方面,此水系防洪问题比较严重,防洪压力相当大,这是受其自生条件和长期的河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产生的。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淤积问题逐渐的严重,河床变浅而且变窄,直接影响了船只的通行。河道闸内容水量比以前小了很多,防洪以及排涝能力减弱,其本应其的作用大大降低。如果长期的大雨以及外部水系水的大面积进入,很多低洼的地区就会被水淹没,导致经济损失的出现。

1.2 植被破坏问题

河流上游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就引起了下游河道淤泥出现大面积堆积,河道被堵塞,河床变高。在出现洪涝灾害的时候不能及时的将水排出,不能保证整个流域人们生活生产的安全。

1.3 污染方法的问题

由于人口的增加,生活生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各方面的环境。环境压力也就随之变大,河流也未能幸免。其流域的工厂企业等污水的乱排乱放比较严重,及时打击力度加大,企业偷放问题也十分严重。而且流域中很多非法养殖,污水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给水资源带来了污染。同时居民区的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垃圾淤泥等乱扔乱倒。有些居民在对河道进行拦截来捕鱼以及其他等等物体对河道阻拦,这些东西侵占了大面积的河道。许多小区都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都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加重了河道的污染,河道被生活垃圾阻塞。并且农业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出现水化、绿藻等污染,河中的鱼虾等大量死亡,渔业资源损失巨大。

2 解决措施

2.1 堤坝方面的治理

对河道的治理主要是对河道堤坝的治理,河流中排灌站等工程的建设,都体现了对河道治理的方针和政策。传统的对堤坝的治理方法只是为了满足河流的行洪排涝。只是依靠渠化或者硬化等方法对其进行加固等治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弊端。并且此工程的实施会很容易的造成降低环境的自然能力破坏,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所以,要对工程措施进行改变,变传统为现阶段较好的回归自然河道的治理方面。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等先进的科学技术队河道进行治理。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堤坝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符合安全的生活生产需要。

2.2 生态袋护岸工程试验

生态袋护岸工程采用自锁结构,整体受力有很好的稳定性,对冲击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抗震性好。此工程与灌木花草等结合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颗粒的透水不透土性能,能有效的防止土壤和营养成分的流失。结构面通过植被根系同坡基面结合成一个同质的整体,不会产生分离和坍塌等现象。施工起来比较方便简单并且快捷,管理起来比较方便,材料轻便,搬用等都比较方便。

对于柔性结构物,能较好的使用不均匀沉降,结构也一般不会出现温度裂缝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根系长大长多,其结构更加稳定坚固,而且生长高度不会很大。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资源的安全、环境的良好、生态的优秀的良好的生态河道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可以把边坡建成高而陡的效果。

2.3 柔性边坡工程

目前水利部大力推行的绿霸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是一种比较好的技术,该工程可以有效的保护绿化为一体。对于采用绿霸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可以在施工前期、中期以及后期这几个阶段根据具体的需要对生态植被进行修复。

绿霸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主要是由三维排水联结扣以及生态袋等材料构成。所以其和自然河岸有着老化、抗紫外线、抗酸碱盐及抗微生物侵蚀的物理化学性似的表面糙率,不改变水体的流动状态。这种方法还能实现无污染的高效状态,并且还能够良好的固定土壤。其多孔隙和透水性有利于河流与地下水层的交换,也有利于亲水性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长。此工程还具有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低,投入也比较少,适应能力以及整体性都比较强,能有效的满足河坝的治理并且能对水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4 先进的科学技术

水力学技术是指利用水力构造控制水体的状态。在此系河道治理中,水力学方法主要包括:引清调水、筑坝造流水位以及水力造流,道内的污染物稀释、提高水质等作法,也可以采取机械除藻的方法。气浮法除藻技术是一项生物促进技术,也是国外比较流行的治污技术之一,通过对自然并可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成套设备。超声波除藻法:超声波杀灭藻细胞技术,在某些景观小水体中有应用善竞争性地抑制了耐污型微生物。磁法除藻法:该技术只用于饮用水管道内除藻,未见物的生理功能,提高生物氧化效果,促生剂中含有生化酶能用于河、湖水华控制。Ploche系统除藻法:Plocher能量系统是德国专利,无需基建投资,效果理想且无副作用。在家庭游泳池和日内瓦湖局部水体有效果。

2.5 大力保护水资源

对水资源要加强保护,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行政干涉力度,对河道进行相应的保护,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于与保护。防汛抗旱的关键是对河道进行疏浚,确保河道能正常的蓄水,并且在洪水期能及时有效的对洪水进行排放。这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的发展。河道有储水泄洪的作用,才能对这个地方的经济带来良性的作用,能给该地区的发展带来动力。要努力对河道整体进行规划,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环境。在具体的规划的工程中要考虑到具体的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保护好水资源,为社会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结束语

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到现在,人类一直和河流打交道。对于河流的治理,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有针对性的明确各项治理工程的内容。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对河道合理有效的改造能更好的为人类的生活的发展带来贡献。这些都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希望能给以后河道治理工程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蒋屏,董福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章营军,孙从军.浅谈污染河道水体治理加[J].造船工业建设,2001.

篇9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措施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整治涉及河流保护与管理的部门很多,流域内水土资源、森林资源、植物与生物资源等均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现行管理体制未能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形成一系列激励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用水、节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从而导致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不高、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环境的质和量持续恶化。

2、规划滞后,缺乏对小流域治理的有效指导。小流域保护与管理基本停留在水污染控制和水利工程的管理,许多小流域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

3、治理标准低,大部分小流域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河道治理多偏于防洪功能,而其它功能被严重忽视。以往采用单一治理措施建设了一些临时防洪工程,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防洪问题突出,许多小流域的重要河段仍处于未设防的自然状态。

4、缺乏投资渠道、投入不足。小流域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不足。近年来,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河流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日趋减少,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二、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河流生态建设的意识逐步增强,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措施,探讨新的治理模式。依据国家生态治理的政策方针,结合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际,提出“规划――整治――监测――评价”一体化模式的治理维护理念,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方式.治理方式的确定是小流域治理难度最大的,从过去已经实施的项目可以看出,小流域的治理很多都以防洪建设为主。小流域具有数量大和分布广以及形势复杂的特点,它的治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国家的财力也不能够像治理大江大河那样的标准治理,从经济和技术这方面出发来考虑治理问题也不是那么合理。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小流域的特点以及经济状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治理小流域,完善防护体系。

2、统一规划明确治理目标。河流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组成了生机盎然的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是河流廊道生态系统的动脉。河流整治不应孤立地处理河道里的水体,而要综合考虑恢复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制定全局规划方案。由于我国小流域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

3、改革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对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全部实行业主责任制,实现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水利服务。中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供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产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以资本为纽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资本经营的市场机制,使各种水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流域水质污染源控制。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对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必须有效控制污染源,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网体系,阻隔污染来源,防止水土流失。

5、防治洪涝灾害。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修筑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

6、河流生态修复。水生生物区岸坡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造孔隙,为水生生物的繁衍、栖息、觅食以及活动等提供必要的场所。河流平面形态设计时尽量要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弯曲,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因势导流,恢复自然河态。营造多样水域空间,后撤堤线,清除底泥,改良急流浅滩、深潭、湿地等多样水环境,为多种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7、营造生态自然景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结合景观学建设绿色廊道,与植被、村镇绿化带、田园作物交错融合,形成立体生态群落,并在合适的地方建立湿地公园,滨江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等,形成河道的生态文化廊道。小流域治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水文数据,为了实现实时监测水情、综合评价治理情况,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创新技术,构建小流域检测与评价体系。

8、建立小流域检测体系。结合现代科技,采用GIS、RS等先进的监测手段,对河流进行空间尺度上的多指标监测,建立水文、水质、水生态指标等信息的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快速高效的掌握河流信息,应对河流突发事件。

9、建立小流域信息档案系统与健康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小流域信息档案系统,以积累资料,形成较为系统的历史数据库,为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河流环境健康状况评价可描述和反映任一时段内河流的整体状况和健康水平,获取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同时河流健康的各个分指标,包括水质参数、生物指标、河岸带状况等可以反映河流该部分的健康情况,从而剖析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当前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堤防、防洪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工程为主的防洪体系框架,主要江河防洪抗旱能力显著提高,但小流域治理总体滞后,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全面系统治理,治理方式落后,治理标准不高,防洪能力弱,未能从根本上防治较大河洪灾害。小流域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国城乡,尤其是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影响城乡广大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小流域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全国重点地区小流域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R].北京: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8.

[2]张凤德,李旭光,李小平.城镇小流域生态修复设计.东北水利水电,2012.

[3]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水科学进展,2002.

篇10

关键词:城市河道;问题解决;探究分析;设计方法

1 关于河道线型设计环节及河道断面设计环节的分析

在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过程中,河道线型的设计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河道总体平面设计体系的健全,可以确保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以有效的城市用地的紧张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河道滨水地带不断被建设用地所侵占,其水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河道的宽度也相对越来越窄,为了满足城市河道泄洪工作的需要,进行河道线型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河床挖深环节、河道取直环节等的应用,从而满足城市生态化治理的需要,以满足现阶段的河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日常建设过程中,要针对退地还河模式展开优化,进行滨水地带的积极回复,通过对渠道护岸体系的健全,进行河道的天然形态的保持,从而实现线型设计的优化。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滨水地带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河湾、凹岸处可以为生物提供繁殖的场所,洪峰来临时还可以将其作为避难场所,为生物的生命的繁衍增加湿地、河湾、浅滩、深潭、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可以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境的多样性,从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于直线化的渠道,自然曲折的河岸设计更能够提高水中含氧量,增加曝气量,因此也更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日常河道线型设计模式中,通过对一定弯曲度的河道线型的应用,可以进行洪峰的缓解,实现其流水能源的消减,确保其整体流速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流水对于下游护岸的冲刷侵蚀,从而实现对沿线护岸的良好保护。在日常河道断面设计模式中,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要进行河道断面方案的优化,进行河道结构形式的优化,从而实现对河滨建筑物的有效保护。要顺应河势,进行工程模式的应用。传统的矩形断面河道既要满足枯水期蓄水的要求,又要满足洪水期泄洪的要求,往往采用高驳坎的形式,这样就导致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隔离,两栖动物无法跃上高驳坎,生物群落的繁殖受到人为的阻隔。梯形断面的河道在断面形式上解决了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问题,但是亲水性较差,陡坡断面对于生物的生长仍有一定的阻碍,而且不利于景观的布置,而缓坡断面又受到建设用地的限制。

在日常河道治理模式中,应该避免其断面的单一化的发展。受到过水断面的影响,会限制水流的速度,从而提升了水体内部的含氧量。通过对多种形式的河道断面模式的优化,可以确保生态景观的多样性,进行生态环节的良好保护。通过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维护机器优化,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持。积水洼地中,鱼类和各类软体动物丰富,它们是肉食性候鸟的食物来源,鸟粪和鱼类肥土又能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鸟类的食物,从而形成了有利于鸟类生长的食物链。深潭的生境中,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随水深变化,所以容易形成水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2 河道护岸方案及其植物配置方案的更新

2.1 在传统的河道护岸模式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材质模块的优化,进行护岸设计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这需要进行河道安全性的考虑,进行河流环境的深入了解,确保河道建设与周边生物生存环境的协调,实现水生态循环系统的正常应用。在河道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模式的优化。进行河道护岸生态建设体系的优化,这需要明确好相关问题。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可自由呼吸的水工结构。

在日常河道设计模式中,可以进行多种护岸设计模式的协调,比如对干砌护坡技术模式、渗水混凝土技术等的应用,实现这些结构模式的协调。通过对上述几种应用模式的优化,确保孔隙率的控制,实现护岸植物的正常生长,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通过对植物作用的探究,进行堤部结构性的保持,促进其稳定性的提升,确保水汽的有效循环。生态护岸也有一些局限性,选用的材料及建造方法不同,堤岸的防护能力相差很大,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坡面形式,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坡面较缓的河段,可以选择生态砌块、土工格栅等柔性结构,而坡面较陡的河段,可以选择干砌块石、石笼、渗水混凝土等半柔性的结构。

2.2 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进行不同河道生物自身生长习性的分析,因为不同的生物的生长都具备不同的生长模式,因此要进行生态护岸结构形式的优化,从而满足各个生物的不同生长需要。比如针对一些寄居动物进行石材类护岸的建设,比如螃蟹。为了促进软体动物的正常开展,要进行自然边坡模式的应用,确保土工格栅护岸形式的应用。为了确保河道鱼类的正常生存,可以进行浅谈地段及其深潭地段的建设应用。要根据不同生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各个护岸形式的应用,为各个生物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植物对于土壤的水土保持性影响巨大。通过对植物的栽培应用,可以确保土壤持水性的提升。通过对土壤有机质物质含量的提升,进行土壤结构及其性能的优化,确保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的提升,保证土壤的冲刷能力的优化。这样一定程度可以确保固土护岸作用的优化,提升河岸得到土壤肥力,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植物的作用将会不断的提升,从而实现河道生态效益的提升。一些水边植物的枝叶能够一定程度抵御波浪的冲击,从而实现堤岸的有效保护,实现水质的净化,保证水源涵养。

受到河道不同生长条件的影响,河道的植物的种类也是许多的,比如河坡植物、水生植物、河滩植物等。通过对不同种植物的选择,确保良好的景观效果的提升,以给人良好的视觉享受,提升其生态效果。在不同水位植物的应用过程中,要确保不同河道的水质的精华,满足河道生态建设的需要,实现河道的综合建设效益的提升,这需要做好日常生态工程的相关工作。要按照水生动物的生长规律,进行活动场所及其栖息地的选择。我们要根据河道的特点,进行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的科学配置,满足生物河道生存环境的需要。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也要实现块状种植环节与混合种植环节的协调,从而进行河道水土保持性的优化。进行负荷本区域的气候条件的物种,这样有利于提升该物种的存活力。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也要确保景观层的明确性、层次性。

3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方案的应用,可以解决现阶段城市河道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生态问题,实现河道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确保社会河道建设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叶碎高,王帅,张锦娟.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2):41-43.

[2]韩玉玲,严齐斌,应聪慧,等.应用植物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06(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