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三峡库区垃圾处理场面临“二次污染”
根据国家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重庆市在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规划修建了首批13座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设计总规模为2998吨,总投资99353万元,设计总库容量为2561.9万立方米,防渗膜总铺设面积88.14万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技术。自2003年5月以来,重庆三峡库区首批13座垃圾处理场陆续投入试运行,开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首批垃圾处理项目已投入试运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运行经费缺口大,是当前影响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经测算,根据目前13个垃圾处理场的实际垃圾处理量,年运行经费(含运输费用)3351万元,年运行经费缺口预测3074万元;按照13个垃圾处理场设计处理规模,年运行经费(含运输费用)5940万元,年运行经费缺口预测5663万元。据介绍,除万州、涪陵等5个区县开征了垃圾处置费外,库区大部分区县尚未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因垃圾处理运行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地方财政困难,垃圾处理场运行经费需求量大,库区13座垃圾处理场运行经费目前主要是在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的国债资金中支付,并且挤占挪用问题比较突出,不符合国债资金使用规定。
据记者调查了解,为了保证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部分区县向银行贷款举债。距离涪陵城区8公里的民协村垃圾处理场是重庆三峡库区首批水环境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8300多万元,设计规模日处理能力360吨,库容总量230万立方米,主要负责涪陵江南旧城区和南岸浦片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谈到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状况,涪陵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经理冉勇龙无可奈何地说:“由于运行经费短缺,垃圾处理场的运行成了大问题。”他说,民协村垃圾处理场自去年6月中旬投入试运行以来,由于垃圾处理费不能足额征收,垃圾处理场只能勉强维持。特别是今年以来,垃圾处理费用一度吃紧,公司只得向银行贷款,目前已贷款300万元,公司职工也有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
垃圾填埋作业不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使得垃圾处理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据介绍,目前,13个垃圾处理场中除奉节、巫山、云阳、忠县等区县的垃圾处理场填埋作业基本规范外,大部分垃圾处理场因部分配套设施尚未完工、运行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和缺乏运行管理经验等各种原因,并未按建设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卫生填埋以及环境监测,压实、消毒、覆盖等操作程序不到位。巫溪、涪陵新建的垃圾处理场仍然存在垃圾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难以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旧垃圾场仍继续使用,新建垃圾场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目前,13个区县每天约产生生活垃圾2285吨,但每天进入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量仅151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6%,距2005年库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的目标相距甚远。一方面新建垃圾处理场“吃不饱”,另一方面大量生活垃圾进入旧垃圾场简易处理,造成二次污染。据调查,目前江津市垃圾场日处理量仅为70吨,开县日处理量为20吨,巫溪日处理量为50吨,部分区县旧垃圾处理场仍在继续使用,二次污染仍在发生。
运行管理体制不顺,没有建立责任制。据记者调查了解,重庆市对库区13个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管理责任问题,于2003年9月28日发文明确由区县负责,造成部分区县在垃圾处理场建成初期对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管理责任不明确,对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除巫山、云阳、万州和长寿4个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和运营直接由环卫部门负责外,其余9个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管理仍由建设项目业主负责,部分人员为临时人员,运行管理的企业法人的责任主体没有落实(部分由政府公务员兼职)。同时,垃圾的初级收集及运输仍由现行的环卫专业队伍组织,因协调力度不够,垃圾处理场的运营企业与负责垃圾初级收集或运输的环卫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填埋场与环卫管理部门之间互不配合,有时矛盾较突出。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三峡库区首批投入使用的13个垃圾处理场中,部分垃圾处理场的配套工程和边坡环境整治工程尚未竣工,边坡失稳等安全隐患仍未完全消除。部分垃圾处理场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还有部分没有搬迁,普遍存在的防渗膜保护问题没有解决,垃圾处理成本核算机制没有建立等,这一系列问题将对以后垃圾处理场的长期运行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多管齐下治理“二次污染”
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鉴于目前垃圾处理运行经费不足是库区13个垃圾处理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能否保证垃圾处理场正常规范运行的关键,建议从以下几个渠道进行解决:
第一,解决垃圾处理运行经费。
一是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的征收力度。最近,重庆市出台了垃圾处置费管理办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收费标准做出了调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全面征收起来,保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
二是各区县政府加强财政补贴。考虑到各区县垃圾处置费征收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满足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经费需要,建议重庆市政府发文,按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意见》的精神,对垃圾处置费征收不到位的区县,必须将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配套费、土地出让金或国有资产变现收入等按一定比例建立城市垃圾处理运行经费补偿基金,专项补贴垃圾处置费的不足,并且每年进行监督检查,保证补贴经费到位。
三是重庆市级财政适当补助,在库区后期扶持资金中,给予垃圾处理场适当补贴作为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经费,以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建议重庆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切实落实运行经费补贴的来源和具体补助资金额。
四是从三峡工程发电税收中申请一定比例的基金用于补贴库区垃圾处理场运行经费的不足,并切实落实运行经费补贴的具体资金额和比例。
五是先解决运行成本,逐步解决全成本问题。三峡库区已建的13个垃圾处理场和目前在建以及今后拟建的垃圾处理场的筹资渠道大部分为国债资金或当地政府财政经费,考虑到垃圾处理经费缺口很大的实际困难,建议不将垃圾处理场转固资产的折旧和财务费用纳入运行成本核算,先解决直接运行成本,然后逐步解决全成本问题。同时,在2005年前,力争将垃圾处理的直接运行成本控制在每吨35元内(其中云阳县垃圾处理场的运行成本控制在每吨50元);在2005年后,根据垃圾处置费的征收情况,逐步提高征收标准,弥补垃圾处理运行成本,解决全成本问题,达到保本微利运行。
第二,要理顺垃圾处理运行管理体制,建立责任制。为确保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督促其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切实做到规范化运营,同时降低垃圾处理运营成本,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建议重庆市政府与区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主要在工艺运行、环境监测、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城市管理目标的年度专项考核内容,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管理行政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垃圾处理运营成本和市级财政补贴的主要依据。同时加大协调力度,理顺垃圾处理运行管理体制。各区县政府明确当地市政环卫部门和垃圾处理场的各自职责,加大协调力度,市政环卫部门主要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监督和技术指导,垃圾处理场负责垃圾处理场的运营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当地政府应确保垃圾初级收集与中转运输的有效衔接和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对垃圾处理场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为确保监督的公正性,环保部门不得直接承担垃圾处理场的建设任务和直接运行管理。
篇2
【关键词】垃圾处理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我国,农村区域占国土面积的90%,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已逐渐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形式。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根据有关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3亿t,约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75%,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为应对农村生活垃圾产出量逐年上升的趋势,黄山市采取了清洁工程全覆盖,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黄山市歙县郑村镇为例,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等形式,了解郑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显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安徽省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黄山将实现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生态环境更佳、城市乡村更美、文化特色更浓、人民生活更好、文明程度更高的目标。近年来,黄山市政府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引进资金和第三方进行垃圾处理工作,但农村垃圾处理仍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黄山市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歙县区域概况
歙县郑村镇位于歙县城西郊,距县城五公里,北邻富埸镇,西、南与徽州区相毗邻,是国家级著名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郑氏宗祠所在地。方圆42平方公里,距县城8公里,距黄山机场30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57人,全镇地势平坦,村内、村间水泥、柏油路相连接。皖赣铁路、慈张线穿境而过,丰乐河沿埸田、梅村、向杲、郑村、潭渡村顺势而下。
本文结合歙县当地具体情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郑村镇进行调研,走访了郑村和潭渡村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实地调查了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郑村镇村民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看法,了解村民日常生活中对于垃圾的处理是否正确。
访谈法:对郑村镇垃圾处理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郑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村民处理垃圾的方式
在收集的数据中显示,村民平时大多选择将垃圾丢在固定地点,所占比例高达81%,,很少人选择将垃圾掩埋、焚烧、直接丢在河道或路边,所占比例均小于10%,分别为7%、8%、4%(见表1)。从数据可以看到,居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并没有乱丢乱放,这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十分可观的现象。
(二)垃圾收集点的情况
所调查的100名居民中,有92人表示在自己的家附近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剩下的8人则表示自己家附近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这说明歙县的垃圾收集点摆放较为合理,有助于居民整理垃圾,不同于以往在农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点致使居民随地扔垃圾的现象。
而在这些当中,85%的居民表示对于垃圾收集点,政府会定期派人来清理。只有8%的村民表示垃圾收集点是由自己去清理的。而有4%的人说自己家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无人清理,剩下3人则表示自己不清楚垃圾收集点的清理状况(见表2)。大致来说,如今歙县的垃圾处理已经较为可观,政府也十分关注垃圾清理,这对于歙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我们所了解,歙县垃圾处理主要由清扫保洁公司全天保洁,在农村设置各个垃圾桶然后由政府雇人每天清理。将清理的垃圾收到一个比较大的垃圾房里,目前城区有两个垃圾处理中转站。这些垃圾收集起来后压缩拉到屯溪进行填埋处理进行标准化排放。
(三)所在村环境状况
由表2可以看到,被调查者所在村的环境是比较好的,其中只有4人表示感觉自己村环境不好,垃圾很多很脏。分别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村的环境很脏、个别比较脏、比较清洁,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歙县的环境是良好的,村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也是比较满意的。这可能与垃圾收集点的存在有很大关系。
而对于环境不好的主要原因问题上,村民缺乏环保意识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所以在环保意识上也是较为缺乏的。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环境差是因为村里没有集中地垃圾收集点,以及政府缺乏宣传,对垃圾处理不够重视。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必要的完善的设施。而政府可能更注重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被调查者对所在村垃圾处理的满意度
总体来看,歙县的垃圾处理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只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但是表示非常满意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的居民只占被调查者总体的5%,说明还是有很大空间去改进农村垃圾处理的。有一半以上的群众觉得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是令人满意的,也有34%的人士认为一般,因而总体来说歙县的垃圾处理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五)环保宣传的力度
从表3来看,歙县的环保宣传力度不大,被调查者中只有32%的村民说是经常有环保宣传的,也只有34%的人士表示偶尔会有环保宣传,而表示基本上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宣传的也占到了34%,说明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并不到位,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六)村民对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对于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多设置一些垃圾收集点和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是广大村民热切希望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建垃圾站并且政府来统一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则是认为是对垃圾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以及让政府补贴建沼气池。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把解决措施寄托在政府的行动上,在前期的改进上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四、结论
(一)歙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总体较好
第一,村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乱丢乱放现象非常少。调研发现,仅有4%的村民将垃圾直接丢在河道或路边。
第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和处理较好,村民对于周围环境较满意。调研发现,92%的被调查者家附近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其中85%的居民表示对于垃圾收集点,政府会定期派人来清理。大多数村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比较满意。
第三,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垃圾的处理。调研发现,近年来,省政府和中央财政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来保护生态环境,歙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积极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机制,进行“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歙县未来的农村垃圾处理将会越来越好。
在所调研的对象中,大部分人都建议能够多设置一些垃圾收集点,也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宣传,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说建垃圾站并且政府来统一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则是认为是对垃圾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以及让政府补贴建沼气池。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把解决措施寄托在政府的行动上,可能前期的改进上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二)存在的问题
歙县农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村垃圾目前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由于技术缺乏和成本较高,目前歙县农村垃圾处理只能尽量减小污染而不能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
第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上偏远山区农村居民分散不集中,导致垃圾处理过程艰难,难以顾及到每个人。
第三,村民环境保护观念不够。调研发现,歙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保洁意识相对较差。村民小农意识浓厚,集体意识不强,希望扔垃圾的时候垃圾箱离自己越近越好,可是垃圾箱的摆放却又希望离自家越远越好,加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第四,政府环保宣传力度不够。调研发现,被调查者中只有32%的村民说是经常有环保宣传的,表示基本上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宣传的占到了34%,说明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并不到位,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改变传统的政绩观念,就要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环境保护同样是政绩的理念,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和文艺活动等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 帮助农民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规, 使其充分认清生活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后果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提高其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村垃圾处理的相关投入不足,这会直接导致处理中的各种困难,比如收集缺钱,从而导致收集不积极;比如清运成本大,从而不及时清运等。这些都明显需要更多、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发展观一直强调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是重要一环。垃圾处理不能把城镇和农村割裂开来,有必要建立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资金,投入资金人力,做出长远规划、完善制度、多方筹措,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三)政府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使得垃圾站点等位置更加的合理
通过调研发现,歙县部分农民对垃圾站点的设置不够满意。政府应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合理设置垃圾站点。
第一,可以新建、补建收集站。补充建设一批环保型收集站,结合新区建设、老旧小区出新和道路、绿地建设,设置建设垃圾收集站。
第二,升级改造保留的收集站、转运站。根据场地条件,对保留的站点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先进压缩工艺,设置负压抽风除臭系统,实现密闭化作业。
第三,分流超负荷运行收集站的垃圾量。对卫生防护距离满足要求,但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的收集站,通过大型转运站使用、选址新增收集站、升级转运站、将垃圾分流至周边条件较好的转运站或调配垃圾车直收直运等方式,降低日转运规模,变为带压缩功能的垃圾收集站,减少扰民现象。
参考文献:
[1]杨荣金,李铁松.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J]. 環境科学与管理,2006,(7).
[2]张卫明. 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金霞,李玉敏,白军飞,等.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污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
篇3
摘要:湖南省长沙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完善,已经初具规模,并能较好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量、垃圾成分等因素的影响,该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发展方面的瓶颈和阻碍。本文从对该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收集清运、中转运输、垃圾填埋和综合利用四个环节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垃圾处理 体系建设 研究
从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情况来看,长沙市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贯彻和落实有关规章、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九五”计划期间就已经开始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更是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该市已经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以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填埋处理场和填埋气发电厂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所构成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三化”的要求。该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主要由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运输、填埋处理和综合利用四个环节组成。
一、收集清运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收集清运环节基本情况
长沙市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主要由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组织协调,各区市容环卫部门具体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厂矿企业、学校、居民小区、市政道路及其他区域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清扫、卫生保洁及收运工作,这也是长沙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其基本流程是,市容环卫部门(或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厂矿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单位)安排保洁人员将生活垃圾人工进行清扫(市内部分道路及二环线基本实现机扫车清扫),收集的生活垃圾运输至区域内的小型垃圾站,再由环卫部门或自运单位将垃圾站中的生活垃圾运送至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场。
(二)收集清运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运营和管理模式不统一。由于各区政府部门对于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式的差异,导致各区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方面的运营管理模式各异,如开福区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全区保洁范围划分为若干区域,采取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公司负责,其他各区基本是采取市容环卫部门直接负责清扫运输,同时负责监督管理,而在其他细节方面又有所不同。以上情况导致管理部门在工作部署安排上必须采取差异化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进行组织协调,加大的工作难度,同时在各区的结合管理地区,垃圾收运存在一定的混乱局面,如仅相隔一条街,垃圾清运费等收缴标准存在明显差异。
2、垃圾站台、运输车辆等垃圾收运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从垃圾站台的情况来看,通过几年来对全市高台式垃圾站台的改造,城区范围内基本已经全部改造为液压提升式垃圾站,方便了垃圾的收集工作,也有利于垃圾运输车辆的装载,但是由于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过去的一些乡镇并入市区后,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没有及时配套,导致目前一些地方的垃圾站仍以地坑式、垃圾土围等形式存在,既不美观,又不方便,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问题。从垃圾运输车辆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区对垃圾处理方面的投入有限,造成垃圾运输设备破损率、故障率高,同时由于防漏设施配备不全,沿途洒漏现象还在一些地方存在,造成了垃圾的二次污染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统一管理模式,推行市场化运作。从开福区推行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的情况来看,虽然运行成本有所增加,但垃圾收运的效果明显提高,尤其是行政管理成本大幅下降。特别是通过推行市场化,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在垃圾收运环节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有效推进了工作开展。
2、加快垃圾收运设施设备的改造。在进一步加快新扩城区垃圾站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垃圾运输车辆的改造上。目前各区的垃圾收运车辆基本是载重为5吨左右的小型运输车,防洒漏等配套设备落后,有必要借鉴广州、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使用载重为10吨左右的带有预压缩设备和防洒漏系统的新型垃圾运输车,既能提高运行效率,又能减少二次污染。[1]
二、中转运输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中转运输环节基本情况
长沙市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工作全部由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负责完成。该场位于开福区洪山桥,东二环与福元路交叉口东北角,作为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配套项目,担负着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压缩转运工作。该项目2003年12月18日正式动工兴建,2005年4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建设规模为日转运城市生活垃圾4000吨,其工艺是对各收集点送来的生活垃圾采用先进的压缩设备进行预压缩后,使用大型密闭式集装箱转运车(载重30吨)运送至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压缩后产生的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整个压缩和转运过程对周边及沿途无二次污染。
(二)中转运输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中转运输能力问题。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中转量已经达到3000多吨/天,加上长沙县全部的生活垃圾的转运量,实际中转量已经达到3400吨/天以上。而长沙市目前唯一的这座中转场实际设计中转能力为4000吨/日,预计在2012年将突破极限处理能力。
2、垃圾渗沥液处理问题。由于采用压缩工艺,在垃圾压缩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渗沥液,目前每月达到8000吨左右。根据设计要求,压缩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将通过市政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但目前该场尚未接通市政污水管网,所有渗沥液均使用载重为8吨左右的专用污水收集车运输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运输和处理成本较高。
3、机扫车超重影响安全生产问题。由于中转场设计时,其车间引桥设计载重为15吨左右,而目前长沙推行道路机扫,机扫车满载时全车可达25吨以上,对中转场的卸车引桥损坏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机扫车卸载垃圾时间长,影响了中转场的工作效率,是造成目前中转场垃圾运输车辆排队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尽快对中转场进行改扩建。由于目前长沙仅一座垃圾中转场,且垃圾处理量迅速增加的压力已经显现,结合实际情况,应尽快对中转场进行扩建,在已经预留土地上尽快新建卸车平台和压缩车间,或者在城市其他区域内和方向上建设中转量相近的垃圾中转处理场,以满足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的需要。[2]
2、完成中转场周边市政管道的改造。经调查,目前市政污水管网已经安装到洪山旅游局附近小区内,距离中转场仅100米左右,政府部门应尽快督促相关部门完成中转场渗沥液收集系统与市政污水管网的对接工作,实现渗沥液直接进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
3、停止机扫车进入中转场倾倒或提高新扩建卸车平台的道路载重标准。一方面可以停止机扫车进入中转场倾倒,而改为进入附近垃圾站采取人工方式收集,并使用小型垃圾运输车送往中转场。另一方面,在新扩建的卸车平台设计时,提高引桥载重标准,也可以采取地下卸车平台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三、填埋处理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填埋处理环节基本情况
目前长沙市仅有一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场所,即位于望城县桥驿镇山区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该项目总投资2.33亿元,于1999年10月动工兴建,2003年4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处理场总库容达4500万立方米,设计服务年限34年。处理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按单元分层作业,其流程为计量―倾倒―推平―压实―消杀―覆土―封场―绿化,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最高可达40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目前已累计无害化填埋处理生活垃圾700多万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沥液采用库底导排的方式,将垃圾渗沥液集中收集至配套的渗沥液处理厂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的增多,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垃圾渗沥液产量逐年增加,原有工艺对老龄渗沥液的处理效果和处理量逐年降低。为此,2008年,投资1.06亿元对渗沥液处理厂进行了提质改造,该项目2009年底竣工,目前已投入试运行。提质改造后的渗沥液处理厂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MBR+膜反渗透工艺”,日处理能力出水达到1000吨,处理后的渗沥液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般地区排放标准。
(二)填埋处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处理能力问题。与中转运输环节一样,由于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迅速,所以在垃圾终端处理方面也面临着处理能力即将达到极限的问题。
2、处理设施局限性问题。由于目前长沙市仅一座垃圾填埋场,导致垃圾处理问题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局限性,一方面一旦由于周边居民阻工堵路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该场将无法正常运行,届时市内生活垃圾将无法转运和处理,堆放在市内将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仅垃圾填埋这一种方式,不符合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的要求,也造成了部分可利用资源的浪费。
3、处理场设计与现行技术规范不相适应的问题。由于该场未进行水平防渗处理,致使该场于2007年被原国家建设部确定为二类无害化填埋场,并确认该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3]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尽快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对建设新垃圾处理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在后面将具体阐述。
2、应根据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尽快与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联系,就处理场建设水平防渗系统问题进行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抓紧实施。
四、综合利用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综合利用环节基本情况
目前,长沙市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方面主要是有两个项目:一是在市固废处理场内,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主要成份为甲烷),通过集中收集后送至填埋气发电厂进行处理和发电。填埋气发电厂于2004年10月开始建设,2005年10月26日正式并网发电,预计总投资1.1亿元,采用主动式抽气收集方式集中收集填埋气,利用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进口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电能并入城市电网。目前已有6台机组发电,日产电量12多万度,已累计发送电量达9000多万度。二是为了进一步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的步伐,投资1.228亿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及综合利用项目已基本建成(位于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北边)。该项目于2008年12月启动建设,于2010年10月建成试投产,其工艺是利用带式传送设备,采取人工分选和机械分选相结合的方式,对垃圾体内的金属、塑料、纸张等进行分类收集,并加以综合利用。经科学测算,该项目投产后城市生活垃圾将减量20%左右,其中金属回收率可达95%以上,塑料、纸张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其他可利用物回收率不低于80%。通过垃圾分选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使经分选的生活垃圾减少含水率30%左右,提高热值10%以上,为下一步进行垃圾焚烧发电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有效节约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用地及费用等,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综合利用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垃圾资源利用率和创造的经济效益都不高是长沙市,甚至是全国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由国内企事业单位运行的垃圾资源利用项目,对垃圾资源的利用率都不高、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有限,都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主要是运行成本)。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企业(如大型跨国环保企业可宁卫、香港亚太环保等)进入中国开发的资源利用项目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4]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环节,首先应重视的是其所创造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经建成了一个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另一个也即将投产,可以说其环境和社会效益已经突显,有必要开始研究采取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垃圾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问题。
参考文献:
[1]宗凯,孙建业.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1):6-8
[2]CJJ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生活垃圾 垃圾处理 城市建设 前景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我国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包括居民区和单位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工业垃圾以及建筑和装修之类的工程垃圾。而这些年城市垃圾主要呈现出有机物增加、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燃物增多和利用价值增大的趋势。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例如电视、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垃圾也逐渐增多,这些电子垃圾的出现,也相应增加了我国垃圾处理的难度。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我国目前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深埋、堆肥或者是焚烧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其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将生活垃圾深埋,大约占垃圾处理方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其次是堆肥,将可以作为肥料的垃圾分类堆肥,但是由于可以作为肥料的垃圾较少,所以占不到垃圾处理的百分之二十,而对于焚烧,在实际的使用中很少采用。但是这些处理方式都是能力较低的垃圾处理方式,技术水平较低,也相应的产生一定的污染。在有些城市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对垃圾的分类,仍然采用混合处理的方式。某些中小城市仍然沿用将垃圾沿路堆放或者简单填埋的方式,这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垃圾污染。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
(一)通过立法强化垃圾管理
在垃圾处理的立法上,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对固体废物、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城市生活来及管理等针对城市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管理办法都较为笼统,而且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操作性也较差,所以造成执法的力度欠缺,没有起到相应的立法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国应该充分借鉴西方国家针对垃圾处理较为先进的立法,比如在德国对于垃圾处理的立法,是有民众代表来共同商讨制定的,比较具体和贴近实际。我国必须要重视在垃圾管理上的立法,并不断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实现立法的体系化,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二)加强垃圾分类回收
我国目前在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上,虽然在这些年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跟国外的一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政府的投入和相关的宣传力度不高,我国很多地方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这意味着我国在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加强垃圾的分类和回收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人们充分培养起给垃圾分类的意识,并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对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工作中来。另外就是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投资,这个投资可以来源于政府,也可以来源于对对垃圾分类和回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三)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日益暴露出缺陷与不足;并且缺乏一支专业的垃圾管理队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支从事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形成对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科研支撑;为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实现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前景
(一)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以日本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为例。日本每年所产生的塑料垃圾大概有60万吨,而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都得到了再生利用,将这些塑料垃圾经过帅选、粉碎和洗涤,加工成为聚乙烯,然后利用纺织行业的再加工,最后变成了衣服和手套。而废弃的汽车也得到了再加工利用,通过将近五十多道工序的甲供,将提炼出来的钢铁、铜、锡等金属进行回炉,作为新汽车的原材料。而城市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将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另外的就通过焚烧来发电,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电力,这都是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的体现。
(二)用垃圾建造海上城市
近几年来;人工岛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时尚的内涵;产生了“海上城市”的概念。阿联酋迪拜正在建设的棕榈岛工程、世纪地图岛工程;均为填海建成的海上城市;极为壮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荷兰也在建设郁金香海上人工岛。
在2008年的两会上;来自杨浦代表团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有份提出在上海建“海上城市”;这有着特殊的意义。上海可通过2~3个五年计划或更长时间;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海上城市。
(三)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日渐提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包括垃圾处理在内的整个环境服务业也成为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关注的热点。公众对垃圾处理的关注也同样体现在“两会”上;垃圾处理这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代表们纷纷就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垃圾处理场选址、垃圾处理市场的规范与监管等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建言献策。
综上多述,虽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在处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技术手段也没有达到先进的标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活垃圾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我们在认识到垃圾处理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的同时,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在立法上得以完善,在意识上得以加强,自觉地做到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在技术上不断的得以改善和创新,就一定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垃圾处理场采用综合处理工艺,垃圾入场后,首先分选,将有机物、可燃物和无机物分离,有机物进入BPY生态有机肥系统制肥。利用垃圾焚烧炉的热值,把垃圾中的有机质通过高温水解,使有机物在高压罐内高温发酵,再按不同农作物特性加上不同微生物菌种,生产出生态有机肥。垃圾中的可燃物进入焚烧系统进行焚烧处理,烟气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由于焚烧产生大量蒸汽和热能可供BPY制肥系统高温水解和烘干,实现了资源综合应用。垃圾中无机物,焚烧后的炉渣及制肥生产后的废料送到填埋进行卫生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垃圾处理场建成后,彻底改变漳州城市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露天堆填造成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落后状况,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使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相续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列为对华援助21世纪议程项目“中国城市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管理能力建设”国内五个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改革能力建设”项目国内二个城市之一。2003年被建设部授于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与漳州相比,福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相对滞后。按福州市政府规定,全市生活垃圾都必须运到北峰红庙岭垃圾处理场进行专门焚烧和处理,由于缺乏一座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使垃圾场蚊蝇成堆,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垃圾堆周边地区环境。掩埋在地下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污染地下水,直接影响福州市区地下水卫生。为了保证福州地区空气和水资源不受生活垃圾污染,建议如下:
1、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选址建造“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筹集民间资金投向环保事业,采取市场运作模式。
篇6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池建设工程项目的主管单位为由县市政管理,主要承担着项目建议、环评、申报立项、招标、制度管理等职能职责。该项目于2014年9月19日县发展和改革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请示》下达了立项批复,2015年3月13日县财政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财政预算评审的函》达工程预算投资最高限价的批复。
该项目严格按照:一是项目实施前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报送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批复、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等文件,了解项目具体资金情况,据此安排资金使用拨付计划。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项目单位报送项目招投标文件、项目开工许可证、项目施工及设备采购合同等相关文件。经审核后,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付款申请、项目监理单位的付款证书、项目建设业主签证相关文件,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拨付项目资金时财政部门必须预留工程款20%的资金,待项目竣工决算批复后再行拨付。对重点建设项目,还将汇同项目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及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和改革、监察、审计等部门到项目实施现场实地查勘、确认后才予以拨付资金。三是项目实施完成后: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做好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并根据经审计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予以拨付20%项目预留资金。四是对项目竣工决算批复仍然坚持“先审核后批复”的原则,项目建设单位在通过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后,向财政部门提出要求进行竣工决算的申请,财政部门将竣工决算相关资料收集齐全签收后,交由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予以决算批复。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建设具体地点与内容、规模
一是泸桥镇:改建7个垃圾收集房、新建3个垃圾收集房、配备一辆3吨侧挂式垃圾车;二是新建15个垃圾收集房、配备一辆3吨侧挂式垃圾车;三是兴隆镇新建15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四是加郡乡新建15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五是得妥乡新建15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六是德威乡新建10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七是杵坭乡新安装30个小型成品垃圾房、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八是改建4个垃圾收集房、新建设10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
2、项目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县的环卫处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现状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带来了一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随处堆填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临时填垫的垃圾未有任何防治措施,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特别是夏季,臭气熏天、蚊蝇孳生,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群众身体健康。
(2)安全性差。垃圾堆层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引起事故。
(3)污染大气。就地燃烧垃圾,产生飞灰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工程建设必要性如下:
(1)建设该项目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
是历史名城,1935年5月中国工农惊险奇绝的飞夺桥使闻名于世,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且市场容量大,是州东部地区商贸中心和关外各县及、青海部分地区的供应基地,也是藏族自治州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景区,被誉为“州东大门”。但垃圾处理一直是得不到有效解决,无序堆放的垃圾严重影响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该县的社会生态环保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的增强,对随处乱倒垃圾现象极为反感,为改变城镇面貌,塑造环卫形象,必须要尽快实施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2)由于无环保的垃圾消纳场所,为能妥善处理每天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县政府的当务之急。
(3)建设该项目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目前,县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脏乱的环境卫生条件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改善了整个地区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且有力的推进了县城市建设的发展。
(4)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将各收集点的生活垃圾利用收运车集中起来,再继续运往垃圾填埋场,可提高生活垃圾的单次运输处理量,节约运输成本。
(三)项目自评步骤及方法。
1、检查专卷收集的资料
检查专卷中项目的可研、立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招投标、施工及设备采购合同、开工许可证、工程结算书、竣工验收报告、竣工财务决算等资料,并以此作为项目评审的依据。
2、对所收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
对项目的批复,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变化的追加批复。与计划部门配合,对其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对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要求必须要有计划、建设、监察等部门的签章。对项目的结算、决算,要求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审计部门审计。
3、现场踏勘
由业主管单位会同财政、门发展和改革、建设和环保、监察、审计以及主管部门一起到项目实施现场踏勘,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检查其落实情况。并重点检查其资金有无挪用、挤占情况。检查其财务核算是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
4、项目实施单位的自评意见
根据相关部门现场勘察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形成项目实施自评意见。
5、填制绩效评价表
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认真计算项目绩效评价各项指标;根据发展和改革、建设和环保、监察、审计等部门意见及项目实施单位自评意见,认真填列附件中项目绩效评价表。并存入专卷保管。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2014年9月19日县发展和改革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请示》下达了立项批复,2015年3月13日县财政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财政预算评审的函》下达工程预算投资最高限价的批复。2015年4月13日组织施工申请人进行了施工单位比选工作,确定中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该工程在2015年4月25日进行项目图纸绘审及技术交底后,于4月27日进行了施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垃圾收集房(池)的土建部分建设,环卫设施设备正购买之中。
该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并按照资金开支范围、标准及支付进度合规合法进行使用。
三、目标完成情况
(一)目标完成任务量
已经建成加郡乡15个、得妥乡15个、兴隆镇17个、德威乡10个、田坝乡10个垃圾处理池,完成冷碛镇15个、10个垃圾收集房。因建设规划调整,增加了得妥乡2个垃圾处理池,现已建设完备。经初步验收,垃圾收集房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施工单位对墙体、门、屋顶等进行修饰。另外,施工单位已将环卫设施购买到位,待安装。
(二)目标完成质量
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池建设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的,施工现场由监理单位负责具体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质量完成符合要求。
(三)目标完成进度
今年由于雨水多,给施工造成一定难度,工程进度存在缓慢现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求。
四、项目预期效益
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池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县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乱丢和无序处理的现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还可以为当地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节省垃圾运输费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社会效益显著。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县农村生活垃圾由于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解决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处置问题已迫在眉睫。
2、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蝇孳生,控制疾病传播,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
(二)建议意见
1、严禁当地的医院垃圾、生物危险品和其它有毒有害及含腐蚀性垃圾进入垃圾处理场。
篇7
关键词:污染者付费城市生活垃圾费率南充
一、前言
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测算与收费费率的研究是国内外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至关重要。2002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决定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截至2005年底,中国661座城市有260个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占城市总数约40%。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5亿吨。
南充市建于1993年7月,行政地域包括高坪区、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营山县、阆中(县级)市、仪陇县、蓬安县、西充县共9个县(区、市)。有2200余年历史的南充城市指高坪、嘉陵、顺庆区的城市建成区。2002年南充被列为“国家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城市”,城市居民、商业、餐饮以电和天然气为能源。2004年底,一座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南约15千米的猫儿山卫生填埋处置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4200万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500吨。2004年入选四川省卫生城市,2006年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入选国家园林城市。2008年末,南充城市建成区面积64 万平方米,人口69.3万人,户均3人,城市气化率95.76 % 。城市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为集中卫生填埋,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81.69% 。到目前为止,南充市政环卫管理部门还未向居民收取垃圾费。
二、2003-2015年南充城市生活垃圾量测算
查阅《南充统计年鉴1994-2009》历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笔者发现,仅1994-2002年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完整,据此得到南充城市1994-2002年的9年中人均垃圾日产量2.24-2.81千克(表1)。
同期,我国城市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30-1.50千克,位于西部地区川中丘陵区的南充城市人均垃圾日产量约为我国城市人均垃圾日产量的2倍。这与南充市民的消费不太科学理性、城市居民购买带泥蔬菜、把装修房子的边角饰材、旧家具、旧衣服鞋帽、餐余食物与厨余当成垃圾丢掉有一定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充城市居民的消费还不够绿色环保。1994-2002年南充城市垃圾量与人口数成正相关。《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T/106-1999)》指出,垃圾产量测算应考虑以下主要影响因素:人口、生活水平、燃料结构、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气候以及收集方式等。笔者按王伟等以人口数测算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办法,用2010-2015城市人口数据推算南充城市每年生活垃圾量。2010-2015年城市人口数据来自《南充城市发展规划(2010-2020》,以1994-2002年的人均垃圾日产量平均值2.54千克为基础数据,测算2003—2015年生活垃圾量。同时,按南充2009年每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费约为120元,以2009年不变价格为基础测算出2010—2015年南充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表2)。
三、南充2010-2015年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及收费费率的确定
2009年我国5个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分别是: 昆明180元/吨,海口155元/吨 ,连云港120元/吨 ,郑州140元/吨 ,贵阳150元/吨 ,全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均值约为150元/吨。经调研,南充2009年每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费约为120元,以2009年不变价格为基础,测算出2010-2015年南充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为每年10360-14058万元。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及政府补贴等几部分构成。目前,南充城市居民个体承担垃圾处理费用大约为总费用的15%。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PPP),按2009年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的成本价,依据定额用户收费的政策测算出南充2010-2015年按户每月垃圾处置收费的费率平均值为6.8元(表3)。所以,建议南充在具体的征收实践中按每户每月6.8元的标准收取居民垃圾费。这一收费费率持平或稍低于我国其它已实施垃圾收费的城市垃圾处理费率,如西宁的费率为6元/户·月,天津的费率为5元/户·月,成都的费率为8元/户·月,厦门的费率为10元/户·月。
四、结论与讨论
(一)施行城市垃圾收费制度是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要求与体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制度之所以必须施行,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为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注入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二是随着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要求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将扩大;三是根据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将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四是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收费标准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
(二)在南充按每户每月6.8元的标准收居民垃圾费比较低廉,具有操作的可行性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南充城市生活垃圾量将继续不断增加。南充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环境卫生城市,必须加大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的步伐,城市垃圾收费制度在南充的建立对于其它地级城市的垃圾管理将具有一定的先导示范作用。城市垃圾收费制度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注入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完善收费标准和制度将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从而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维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对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
[2]王伟,吴世新.北京市的垃圾量与减量处理方式探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3).
[3]周翠红,路迈西,吴文伟,白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量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 (2).
[4]闵庆文,裴晓菲,余文东.我国城市垃圾及其处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 (6).
[5]孟繁柱,余志英,王荣森,张弛,曹权.我国城市垃圾量预测[J].环境保护科学,2003(4).
[6]高千,宋海生.国内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现状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8(6).
篇8
[关键词]垃圾处理焚烧卫生填埋堆肥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29-02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100亿t,2003年,我国660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5亿t,每年以约4%的速度增长。按各地上报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t,占用耕地5亿m2。全国660个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社会发展的可利用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
一、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现状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在处理方面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三种处理方式。
(一)垃圾焚烧处理
焚烧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过程。实质是碳、氢、硫等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垃圾焚烧后,释放出热能,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热能要回收,烟气要净化,残渣要消化,这是焚烧处理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
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都很高,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法。但对焚烧条件控制不当会存在烟气污染问题,且设备投资巨大。国外目前通过改进焚烧系统工艺及强化民气处理等手段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尾气污染问题,但投资也相应增加。如果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垃圾焚烧发电,每处理100吨/日垃圾的建设成本通常在4干万元以上,我国的地方财政难以承受。焚烧是销毁垃圾利用热能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但是,只有对那些不能回收有价物,只能回收热能的垃圾,垃圾焚烧处理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卫生填埋处理
所谓卫生填埋,就是能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填埋方式。早期的垃圾填埋处理由于未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直到本世纪30年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才首次提出“卫生填埋”的概念。由于垃圾产量大增加,而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增加,所以人们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越来越重视,垃圾填埋场的操作运行管理越来越严格。
卫生填埋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m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但可作绿地、农田、牧场等使用。填埋处理用地,尽量选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洼地,开发资源后的废粘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将垃圾填埋于坑中,有利于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回填,则需考虑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三)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堆肥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pH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堆肥原理,可分为厌氧分解与好氧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在严格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微生物分解生长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可以杀灭病虫卵、细菌等,我国主要采用好氧分解法。
现代堆肥技术是从30年代开始发展的,已经形成了各种完善的工艺系统和成套设备。由于堆肥产品的市场等原因,垃圾堆肥处理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在发达国家曾一度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堆肥处理又呈上升的发展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和焚烧处理的排放标准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修订并进一步提高,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理成本也随之增加;垃圾分类收集的普遍推行,为垃圾的再生利用也包括堆肥处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垃圾再生利用得到广泛地重视。近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把垃圾堆肥也看作为可降解有机物的再生利用。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减量和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
堆肥技术的工艺也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的垃圾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但引进国外技术投资巨大,不适合我国国情。发达国家由于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大大低于我国的一般水平,因此靠堆肥只能处理15%左右的垃圾组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堆肥技术的推广。但就我国垃圾的具体情况来看,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较高,采用堆肥技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
但堆肥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因此仅仅依靠堆肥处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二、对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思路调整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通过选择较高层次的管理目标,达到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最优先方案是避免产生垃圾;如果必须产生,产出量要最小。其次是按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进行回用或回收。然后,处理的目标应当是能源回收和减少最终处置量。
(一)对生活垃圾特性的再认识
我国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不同于发达国家。第一,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高,一般为55%-65%,一些南方城市在夏季高达70%,而西方国家一般为30%-35%。第二,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和餐饮等有机废物比例大,为45%-55%,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20%左右。第三,我国生活垃圾依然以混合收集为主,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但收效甚微。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处理的都是混合原生垃圾。而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在60%以上,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超过80%。
我国生活垃圾的这些特性,使我们面临的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棘手。一是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沥液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二是生活垃圾发热量低,大部分不宜直接焚烧;三是混合垃圾具有“黏稠”性,难以进行机械化分选,资源回收率低,堆肥质量差。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借鉴或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但是,实践表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并不完全适用。当务之急,要进一步认识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和产生的影响,加强针对性研究和实践,开发适合国情的技术和设备。
(二)对技术路线的反思
多年来,我们的技术研究和资金投入着重在两方面,一是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改造和国产化,使之适用于中国垃圾处理;二是强化末端污染的治理,使之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填埋处理中,为了防止渗沥液对地下水的污染,我们采用了国际流行的人工防渗措施,就如三峡库区那些贫困地区,也普遍采用了土工布加高密度膜的防渗结构;为净化渗沥液,一些地区引进了昂贵的“反渗透”技术设备,处理每吨污水的投资近10万元,运行成本达数十元。在焚烧处理方面,我们多年研究低发热量垃圾的适应性问题,但不可能改变燃烧科学的一些基本规律,燃烧的效率低和费用高是难以避免的;由于混合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焚烧污染严重,目前采取了国际先进的治理技术,烟气处理的投资几乎和焚烧主体相当。在生物堆肥方面,一些城市引进了美国、德国等机械设备,但依然解决不了生活垃圾的分选问题。
在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调整技术路线的建议:首先,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适宜生物预处理,重点削减垃圾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改善垃圾特性,为后续处理和减少污染物创造条件;第二,强化垃圾的机械分选,提高混合垃圾分拣和分类效率;第三,合理选用分类处置技术,优势互补;第四,审慎发展混合垃圾焚烧技术,加强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估;第五,限制混合垃圾直接填埋,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土地消耗。
(三)关于资源回收利用
一般认为,我国庞大的“拾荒大军”基本解决了垃圾中资源回收问题,在最终处理过程中,可直接回收的废物寥寥无几,主要通过焚烧发电进行资源利用。但是,调查表明,在生活垃圾最终处理环节,可以直接回收的废物超过20%,其中塑料和橡胶占6%-9%,纸类4%-6%,还包括一定量的织物、金属和玻璃等。这些可回收物资一烧了之,不仅利用效率低,还造成严重的烟气污染。实践证明,只要解决了机械分选和筛分技术,垃圾中的可用资源绝大部分能够直接回收,同时可生产约占垃圾总量8%的高质量基肥,可以首先用于城市绿化和林业。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垃圾资源的直接回收利用,着力把生活垃圾处理发展为资源再生产业。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强垃圾预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
通过生物预处理,实现水分和有机物的减量,改善生活垃圾特性,将对后续的焚烧、填埋等都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我们对北京顺义垃圾焚烧厂的初步测试,生活垃圾经过简单生物发酵和筛分后,减量近50%,发热量提高约2.5倍,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2.鼓励使用再生有机肥。
城市政府要制定政策,对于符合标准的垃圾堆肥,鼓励在城市绿化和林业方面优先使用,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
3.在实践验证的基础上,调整并完善技术政策。
提倡对生活垃圾进行生物预处理,重点削减垃圾中的水分和有机物,为后续处理和减少污染创造条件;强化垃圾的机械分选,提高混合垃圾分拣和分类效率;合理选用分类处置技术,大力发展垃圾处理资源再生产业,逐步限制混合垃圾直接填埋,注重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土地资源消耗。
4.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管理的经济政策,利用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尽可能避免垃圾的产生,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大力推选垃圾的分类收集,促进废品的回收利用,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永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评述及综合处理方法的设想,环境工程,1997,(2):52~54.
[2]李艳霞、王敏健、王菊思,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4):39~45.
[3]卢英方、田金信、孙向军,部分国家城市垃圾管理综述,建筑经济,2002,(5):39~41.
篇9
一、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
有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年产垃圾1亿吨,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堆积在城郊,垃圾堆存量逾60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约有三分之一陷于垃圾包围中,垃圾中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渗透到地下和河流中,将给城市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性危害。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困扰着所有大中小城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迫在眉睫。
研究发现,2吨垃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吨煤燃烧的能量,可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率仅为50%左右,处理的主要方式是焚烧、填埋和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回收再利用。以盘锦市垃圾处理厂为例,该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焚烧、填埋和堆肥,每天处理200余吨,处理率仅为50。垃圾中的水、泥土等非可燃成分阻碍了垃圾的焚烧效率,垃圾渗滤液也难于处理,剩余垃圾的填埋又不能符合环保规定,给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隐患,湿垃圾的晾晒又造成严重的恶臭污染,已成为盘锦市西部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应该说,这样处理水平虽然较低,但其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还处于较好的状况。相当一部分城市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城市垃圾基本上不经任何处理,简单堆放于城外荒地荒滩或地坑、山沟等地,因而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对地下水和地面水域形成污染,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造成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滞后,严重污染环境的局面,既与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和认识上的陈旧观念、落后的管理体制和不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关。正是这些综合因素制约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途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垃圾产业将作为一种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为主要目的,以多元开发为手段,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为最终目的的产业,在我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2、管理体制落后。
城市垃圾处理在现行制度下,大部分为政府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很大,给地方财政造成很大负担。1998年全国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达86亿元,1999年,这个数字超出100亿元。垃圾处理费用连年攀高,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垃圾无害化处理低、劳动密集型作业等现象自然无法改变,远远达不到国家环保的要求。
3、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致使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加大,处理成本增加;
4、投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财政支出难以为继;
5、现行制度无法与市场经济接轨,企业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处理积极性;
三、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来考虑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战略,使城市垃圾处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1、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体系,使城市垃圾处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这方面,我国目前虽然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各地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但都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我们在执法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执法尚不多见。对于那些随意堆放垃圾的行为还仅限于口头提醒,惩治力度太小。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也执行得很不到位。
2、改革现行城市垃圾管理体制,把垃圾处理由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政府行为转变成为企业的社会服务性质的经济行为。
现行的垃圾管理体制为政企合一,管理、监督和运行主要由政府一家包揽。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体制,也制约着垃圾管理的发展。
3、培育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市场,为企业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领域进行生产、投资、建设、经营等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建立垃圾处理分类回收制度。
垃圾分类就是将湿垃圾(有机垃圾如果皮、菜皮、剩饭菜等)、干垃圾(无机垃圾如废纸张、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等)和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等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以达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垃圾分类收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每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800千克,相当于节约木材4立方米或少砍伐树龄30年的树木20棵;每利用1吨废钢铁,可提炼钢900千克,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1吨废玻璃回收后,可生产一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或500克瓶子2万只;用100万吨废弃食物加工饲料,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可生产4.5吨以上的猪肉。
从20__年开始,国家建设部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深圳、杭州、南京、桂林等城市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重点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北京市已在政府机关、学校和事业单位实行废纸回收、推广和使用再生纸办公制度,上海完善了废电池回收和处置系统。
5、建立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6、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城市垃圾处理投入产出机制,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实现社会资本资源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领域的合理配置。
7、由非盈利性收费经营(政府投资、政府经营)过渡到政府―企业―个人分担费用,再转向多元投资经营。
四、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将现有的环卫系统进行改制,一律改成城市垃圾处理企业,并完全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条件的可以改成股份制企业,鼓励社会法人和个人参与入股或投资。
当前,许多城市正积极改变现行的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
2、按照最佳规模化原则,把城市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中小城市可不划分区域),把这些区域的垃圾处理权(包括垃圾的收集、分检、储运、处理、利用和经营等)进行招投标或拍卖,亦可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权和经营权分离进行招标或拍卖。有条件的企业均可以参与垃圾处理权的公平竞争。这样既可以促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可以提高垃圾处理和利用的效率。
3、开征垃圾税(费),政府按照产生的垃圾量,确定并征收垃圾税(或费),对超出正常生活活动产生的垃圾另行加税。征收的垃圾税专门用于城市垃圾处理。这一制度正在逐步推广,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四部委于20__年6月联合下发通知,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通知要求,所有产生生活垃圾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交通运输工具)、个体经营者、社会团体、城市居民和城市暂住人口均应缴纳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将按不同对象采取不同计费方式,按月收取。通知同时要求各地改革垃圾处理的运行机制,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
4、制订城市垃圾处理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城市垃圾处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权利责任、监督保障机制、监督部门的权利责任、失职行为的处罚等。使垃圾处理企业和监督部门的所有行为都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不按国家的技术规范处理垃圾,或处理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处理要求时,垃圾处理企业不但得不到垃圾处理费,还应被处罚,造成严重环境危害的还应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同样对监督单位的失察行为也应有相应的制裁规定,这样才能把垃圾处理和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避免过去政企不分,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所带来的弊端。
5、建立财税政策支持鼓励体系。一方面对从事垃圾处理的投资和产业活动免除部分税项,以增强垃圾处理企业的自我生存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对投资经营垃圾处理达到一定规模、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把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变成鼓励行为;再一方面政府对从事垃圾处理投资经营活动的企业给予贷款方面的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向垃圾处理活动注入资金;最后城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可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合作、政府合股等形式,鼓励国内外投资经营者参与垃圾处理和经营,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市垃圾处理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向社会募集资金,开辟社会融资渠道,解决自我资金不足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垃圾生成;处理投入;空间分布;省际差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X705;P9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6.013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简称“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有1/4城市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填埋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1]。即使在首都北京,也还有85%以上的垃圾是通过简易填埋处理的。但另一方面,垃圾又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瑞典有47%的垃圾通过再使用或再制造得以循环利用,还有50%用于焚烧发电,而最终填埋的仅占3%左右[2]。垃圾的大量填埋不仅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对环境形成严重危害。因此,垃圾问题一直是近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并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就在2011年3月,总理还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研究表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再生资源[3],其90%都是可以回收利用”[4]。传统的将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分开来看的观点,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更不利于环境的保护[5]。应当看到,一切资源与环境上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是线性发展还是循环发展问题上[6],唯有将其循环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垃圾问题,并实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节友好社会的新千年国策。
一、我国城市垃圾生成及处理现状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9年底,全国各城市共有无害化处理厂数567座,其中填埋场为447座,接近80%;无害化处理能力为35.6万吨/日,其中堆肥和焚烧处理能力为7.8万吨/日,不到22%。2009年,全国各城市共清运垃圾1.57亿吨,其中1.12亿吨为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为71.4%;另有超过15%的垃圾没有采取任何环境保护措施。无害化处理的垃圾中,约80%是通过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处理的,焚烧和堆肥不足20%[7]。有关部门对城市垃圾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2010年一年就制定并出台了12部相关规范或标准[8]。其中,综合法规4部,分别涉及焚烧、填埋、堆肥的各有4、3、1部。这12部规范标准中,与中间物流环节有关的有2部,其余10部均为最终处理环节的,前端的回收环节没有涉及。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的陆续实施,地方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强垃圾回收利用方面的工作[9-10]。通过分析垃圾生成、处理投入方面的省际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不仅有助于各地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也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把握我国垃圾问题的地区及空间差距,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带动全国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研究范围为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由于资料缺乏港澳台地区暂未包括。研究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和比率分析、对比分析等比较方法。涉及到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环境专题统计资料、中国再生资源网以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8]等。
二、城市垃圾生成及处理投入的省际空间分布
(一)垃圾生成的省际空间分布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单一行政区城市垃圾清运量,将全国31个省2009年垃圾生成绝对数量分为4个等级。其中,广东省高居榜首,接近2 000万吨,是排在第二的山东的2倍还多,它也是唯一超过1 000万吨的省;第二等级是年生成在500~1 000万吨的省份,共计13个,均值为738万吨;第三等级的年生成在100~500万吨之间,也有13个;第四等级年生成低于100万吨,包括4个省,其中3个位于西部地区。全国城市垃圾生成最多的广东省是最少的藏族自治区的85.6倍。
从空间布局来看,处于第1、2等级的14个省中,东部地区最多,达到10个;中西部地区分别有3个和1个;第3、4等级中,西部最多为9个,中东部各有4个。另外,垃圾生成排在前7个省全在东部地区,而最后10个省份里西部则有6个。因此,垃圾生成数量分布与空间地理有关,总趋势是从东到西逐步递减,见表1、图1。
为进一步分析,引入城市单位人口、单位面积、单位人口·面积垃圾生成等3个垃圾生成的相对指标。按照聚类分析方法,31个省对应的这3个相对指标均可恰当地分为4个等级。一个明显的结果是,与前述垃圾生成的绝对指标相比,所有3个相对指标对应的单位垃圾生成的省际分布更平滑。为简化起见,下面具体分析时仅比较3个相对指标中的前10名和最后10名的空间分布情况。每万人生成垃圾数量指标的前10位中,东、西部分别为7个和3个,中部没有;最后10位中,东部仅2个,中、西部各4个。其趋势与绝对垃圾生成的分布基本一致。与之相反的是,单位面积生成垃圾数量指标的前10位中,西部有6个,东部仅1个;最后10名中,东部为5个,西部则为2个。也就是说,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垃圾生成则刚好呈现由东到西减少的趋势。单位人口·城市面积垃圾生成则综合考虑了城市人口及城市面积对垃圾生成数量的影响,其省际空间分布亦呈东低西高之势,见图2。
从分布差异上看,西部地区有8个省位于前10位,东部仅为2位,中部没有;后10位排列正好相反,东部地区多达6个,中、西部分别为2个。各省在垃圾生成、单位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垃圾生成前10位和后10位的分布趋势相反,垃圾生成最多的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与最少的、青海等在单位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垃圾生成上几乎完全颠倒。见表2[7]。
(二)垃圾处理投入的省际空间分布
垃圾处理资金投入的省际分布由东至西依然呈降低的趋势,超过10亿元的只有北京;福建、广东、浙江、山东、河北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投入均在5亿元以上;另有江苏、吉林等12个省超过1亿元;剩余13个省的投入则在1亿元以下。也即是,超过5亿元投入的省全部属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有9个省的投入低于1亿元。需特别说明的是,东部地区的天津、上海两地投入很低,分别仅有0.15、0.59亿元,分列29、22位。见图3。
垃圾处理资金投入的绝对数还不足以说垃圾投入的“充足度”和“舍得度”。为此,可分别引入垃圾生成和地区GDP两个指标,以确定其垃圾处理投入资金的相对比例,即单位垃圾处理投入与单位GDP投入,前者反映一个地方政府对垃圾处理资金的投入力度,是资金投入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后者则可以衡量其投入是否“大度”,也即是否舍得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垃圾处理。结果表明,这两个相对指标的总趋势仍然呈“东高西低”之势。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西部地区的云南省在这两个指标上分列4、3位,非常靠前;但东部的天津和上海则显得较“落后”,天津两个指标均维持在29位,上海更是从22位双双降至27位,处于倒数第5。通过用单位垃圾投入名次数与单位GDP投入名次数相减,可进一步评价各地在垃圾处理资金投入方面的“尽力度”。最尽力与最不尽力的分别是黑龙江和山东。黑龙江省在单位垃圾投入排名19位,但在单位GDP投入的排名则上升至12位;相反,山东省的单位垃圾投入排在第10位,而在单位GDP投入的排名却下降了7位。此外,西部的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与黑龙江类似,其单位GDP投入排名相比单位垃圾投入排名均上升了4位;而江西、广西等则分别下降了5位和3位。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在垃圾投入的尽力度指标上明显领先东部地区。也就是说虽然西部各省相对更穷,但在垃圾投入上却更尽力。各省垃圾投入的充足度、舍得度和尽力度的前10名、后10名的地区分布,见表3。
三、城市垃圾生成及处理投入的相关分析
(一)垃圾生成的相关分析
城市垃圾的生成及空间分布,依赖于城市人口数量,城市面积,也与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及支出等因素有关。为此,选取地方GDP,地方财政收入,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例,城市居民年收入,城市居民年消费支出,城市面积(由于研究对象是生活垃圾,故将其中的居住用地面积单独反映),城市人口密度,文盲人口比例等因子,分析其与垃圾生成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对垃圾生成影响最大的6个指标分别是居住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地方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城市面积。它们与垃圾生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检验的概率接近0,表明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此外,居民消费支出也对垃圾生成有较大影响。
(二)垃圾处理投入的相关分析
对垃圾处理投入资金多少及去向,分别实施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影响垃圾处理投入资金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城市面积、地方GDP、城镇人口等。这说明,首先要有经济实力才可能对垃圾处理投入更多资金;其次,城市面积和人口越多需要投入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就越多。从用途看,政府投入的垃圾处理资金主要用于回收处理过程;其次是用于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投入;最后才是堆肥、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可以看出,尽管在初始建设阶段,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将占用大量资金,但与垃圾日常回收处理环节的运营、维护费用相比,后者需要的资金量更多。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我国垃圾生成及处理投入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东、中、西部板块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分布格局随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非一边倒的“东高西低”。表现在同一指标,个别省份的数据与该指标东、中、西部的分布趋势相异;东、中、西部各地在不同指标中的分布趋势呈反向变化。故而应在空间分布总趋势及其规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总趋势下的内在差异,并深入探寻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第二,垃圾生成的影响因素多,影响机理复杂。除了已证实的经济水平、城市空间、城市人口、居民支出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有待进一步确认。比如,位于单位人口垃圾生成与单位面积垃圾生成两个指标前列的既有东部发达省份也有西部落后省份;而在单位人口·面积垃圾生成指标中,前3甲的竟然全部处于西部地区。可能的情形包括:其一,不同收入水平或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其消费的日常用品、蔬菜及其他食物的数量、种类、加工程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产生的垃圾数量也有所不同;其二,人口统计数据通常以户籍人口为准,很少包括流动人口,从而造成实际人口数量不准确;其三,统计对象尽管是生活垃圾,但其中往往混入了工业及建筑垃圾,后者则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及城市空间大小有密切联系。而对已发现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却表明它们并不是垃圾生成很好的预测变量,这些都增加了对垃圾生成预测及政策调控的难度。
第三,投入垃圾的资金多少并非完全取决于经济实力,还与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关。垃圾问题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市紧密相关。一方面,经济发展会增加垃圾数量,政府部门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垃圾回收处理本来也是应该的;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促进垃圾的回收利用,建设低碳环保社会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但实际情况却是,垃圾处理投入资金的多少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受重视程度影响。这方面,各地要向新疆、宁夏等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学习,尽管其实力弱,投入能力不足,但它们却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向垃圾,充分体现了对垃圾问题的高度重视。
第四,垃圾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资源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11-12]。由于宣传处理不当,垃圾处理原本环保的焚烧方式受到广泛质疑。比如,2007年和2009年在北京、广州等地就发生了多次反对建设垃圾焚烧电厂的。建议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宣传,以减少垃圾回收处理的人为障碍。
第五,我国长期实施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仍未有实质改变。截至2009年,全国通过焚烧和堆肥等回收利用的垃圾不足14%。除了东部的浙江、江苏、福建等省该比例超过了30%以外,其余各省大部分都不到10%,西部地区尤其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青海、等西部5省至今还没有堆肥或焚烧设施,全部垃圾均通过填埋处理。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迅速有效解决,垃圾问题将始终难以根治。
第六,分类回收是垃圾顺利实施焚烧、堆肥等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保证。一些地方政府花了大量资金建成的垃圾焚烧与堆肥设施,利用率却并不高。2009年,除个别地区外,焚烧与堆肥设施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陕西省仅10%左右,山东、山西及广西均不到50%。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有效对垃圾实施分类回收。比如,江苏省盱眙县投资6 000万元兴建的垃圾处理厂现已停止运行,原因在于混合回收使得通过该项目生产出来的堆肥重金属含量超标,达不到使用标准而被迫停产。焚烧也是一样,如果不能分类回收将会增加垃圾预处理成本,并排放更多有害气体[13-15]。
[参考文献]
[1] 马媛媛,沈剑山,万 钧.破解中小城市垃圾围城,路在何方[N].科技日报,2010-12-10(7).
[2] 周是今.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J].金融博览,2010(2):36-37.
[3] 曲 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21(9):108-113.
[4] 阎 宪,马江雅,郑怀礼.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0(8):44-46.
[5] Vivian W Y Tam,C M Tam.Evaluations of Existing Waste Recycling Methods:A Hong Kong Study[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6,41:1649-1660.
[6] 刘 闯,于伯华,刘向群.我国再生资源企业布局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6):1-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EB/OL].[2012-03-05]http:∥/tjsj/ndsj/2010/indexcn/htm.
[8]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1(4):32-37.
[9] 蔡吉跃,蔡 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0(12):2044-2049.
[10] 王 建,胡 巍,余 果,等.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法分析[J].生态经济,2011(8):90-92,102.
[11] 魏 敏,魏丽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J].经济体制改革,2008(1):179-181.
[12] 吴 刚,陈兰芳,赵红霞,等.行为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为研究[J].生态经济,2012(8):181-184.
[13] Giovanni De Feo,Sabino De Gisi.Public opinion and awareness towards MSW and separate collection programmes:A sociological procedure for selecting areas and citizens with a low level of knowledge[J].Waste Management, 2010,30:958-976.
[14] 吴 刚,陈兰芳,李 云,等.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规范回收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09-116.
[15] 常 超,王铁山.垃圾处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城市问题,2009(1):77-81.
Research on Provincial Distribution of City Garbage Generation and Disposal Investment
CHEN Lan-fang1,WU Gang2,ZHANG Yan2,ZUANG Wei-wei2
(1.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mei 614202,Sichuan,China;
2.Faculty of Transportation,Soutwest Jiaotong,University,Emei 614202,Sichuan,China)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对城市设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