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科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科学的认识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任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2-20ppp-0c

"Task" Design of the Task-motivatio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DING Ai-ping, LV Zhen-lei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Kaifeng 475003, China)

Abstract: Task-motivation Teaching means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he content of course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each specific task as clues, will be skillfully implied in each of the tasks. In designing "tasks"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we should take the approach of "coming straight to the point" : turning complexity into simplicity, not only making all the tasks better cover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course, but also having the students finish their learning tasks in a pleasant situ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ask-motivation; tasks; content of courses

1 引言

目前,在高等院校的各专业教学中,都把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专业教学中的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担任《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应用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计算机应用》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如何探索切实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和推崇。但是,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又存在许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偏差,为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实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设计进行探讨和辨析。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3 “任务”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3.1 化繁为简,单刀直入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

经常有初学者向笔者咨询“如何学电脑”的问题。笔者的回答是,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我一般建议他们首先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并且告诉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某几个步骤,进入某个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环境,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文章就可以了。

“任务驱动法”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它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初学者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3.2 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技能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不用多久可能就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4 设计“任务”的关键技术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1)“任务”要较好地涵盖课程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按章节内容设定若干个“任务”,将不同的知识点归纳到某个特定的“任务”中,通过该“任务”将需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需的知识。注意,在设计“任务”时,既要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又要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2)“任务”设计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着个性差异的,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因此,我们所设计的任务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共同发展,又要给能力强的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这样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能力基础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同时由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个性差异虽有所体现,但并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不同的专题任务时都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成果。

(3)“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4)“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办法是:老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出真实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且唤起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知识。使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与此相关的学习过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上课时只告诉学生一些常用按钮的使用,然后详细讲解帮助菜单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就可以自己利用帮助菜单或帮助按钮自学了。教学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创设情境之后,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事件作为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老师课前用PowerPoint制作一套贺卡。上课时先让同学看,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5)“任务”要结合现实实际

任务的设计应该密切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让学生用Word设计一张销售平安果的招贴画,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利用各种Word排版技术来进行创作。因此,一个联系实际而富有创造性的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5 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当前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周全,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之真正有利于实现计算机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小娟. 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2007,(21).

[2] 朱美松.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J]. 科技信息,2007,(8).

[3] 黄红艳, 李霞, 才秀凤,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7,(7).

[4] 杨洪雪.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 教学与管理, 2006,(10).

收稿日期:2008-02-15

篇2

【关键词】Flash课程 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学研究

1 改革Flash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Flash是目前最流行、使用人数最多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之一,它功能强大,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适于网络传输,已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多媒体演示游戏软件制作等领域。学生只要掌握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到广告、摄影、网络等相关单位就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Flash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所学新知识隐含于若干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以操作为主的知识和技能,如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

在Flash教学中,是将全部知识总结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在上课时先不讲本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先提出在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演示出最终效果,然后与学生一起对该任务进行分析:怎样完成这个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最后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 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结合Flash 课程将适合学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般过程总结如下:

(1)提出任务

要求课前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确定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任务。在开始讲课时,首先把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来。当然任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要依实际内容而定。如在讲遮罩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演示了一个例子:在一张精美图片上有一行文字,一个放大镜从文字的左侧开始向右运动,放大镜所经之处文字被放大,经过后文字还原。学生看到后,知道这堂课结束他们也能制作出这样神奇、逼真效果的作品都感到很兴奋,想马上知道这种效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因而能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很强的求知欲。这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就要与学生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功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哪些功能还不能实现,为了实现这些暂时还不会实现的功能,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新知识。以放大镜的任务为例:要想实现这个任务,需要一幅图片,在图片上写文字,绘制放大镜,让放大镜运动,实现放大镜照到的地方显示大文字,其他的地方显示小文字,让学生分析。经过分析知道已学过文字的添加及编辑,写文字的任务就解决了;放大镜可以用椭圆工具和矩形工具来绘制;放大镜的运动可以用运动补间动画来实现;还不能实现的只有如何让放大镜照到的地方显示大文字,没有照到的地方显示小文字。这时就可以引出新知识点:要想实现这个功能就要先学习遮罩。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可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讲解所需要的新知识

通过分析知道,需先学习遮罩知识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求知欲,这时详细讲解新知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完成任务

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所有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做完一步后,询问学生下一步应该怎么实现,有没有其他的实现方法,如果有的话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以及让学生想象用这个知识点还可以实现什么效果。这种师生互动教学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出新任务

每次课结束时要再给学生提出一些类似任务,让学生课下分析,上机时实现。如学完遮罩后给学生演示一幅画轴从卷起状态慢慢打开的效果,或是演示一个探照灯来回扫照片的效果,让他们课后分析、实现,这样学生就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并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转贴于

3 选择任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Flash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任务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任务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对任务一定要精心选择。在选择任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始上课时给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强、贴近实际生活的实例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逐帧动画时,可从网上找了一些学生喜爱的、现在非常流行的QQ企鹅的图片,并将这些动作连贯的图片制作成动画片,学生看后,都非常喜爱这个短片。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的选择要有阶段性

基础阶段:教师以指导学生为主。在一个知识单元开始的时候,宜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任务,要能涵盖且突出该课需掌握的知识点。要一步一步地制作、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

提高阶段:在每个单元的后期,需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任务,目的在于强制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综合阶段:在课程快结束时,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任务,学生只有认真思考后才能完成,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引导运动的时候,可先做一个抛物运动给学生看,最后再做一个雪花或树叶飘落的例子,每一个例子都有很多知识细节让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例子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这些知识细节。

(3)任务的使用要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

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地学习课本知识,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在教学中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拓展。在每一节课结束前,播放一两个例子,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个例子所用的知识,应该怎样做,同时让学生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点还能实现什么效果,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在上机时实现,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完成。

4 结束语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课程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模式和手段,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操作性比较强的实用软件来说,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到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门实际技能,还能根据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创造性制作,同时启发教师的思维,触发灵感,给下一次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课堂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当今时代,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为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指定的课堂任务应该适应学生课堂表现,根据他们的反馈以制定合理的方案。作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所采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得到共同进步。

一、重视问题教学情境,紧抓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

针对小学生,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更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对于问题的感性认识要远远大于理性认识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把握方法。课堂教学之初,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刚开始上数学课就充分融入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互动探究精神。随着教学的进行,每一堂课应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教学主旨是一样的。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内容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教学工具的引导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度量、平移等方式让学生融入探究的情境中。

二、开展任务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与学习的新思维

任务驱动学习,不仅强调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现实意义,同时更加强调如何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特别是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因为教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成功的体验。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探究式学习中把握学习的方向,融入教W新思维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课教师可以将创新性教案引入课堂,也可以将互动抢答的方式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三年级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可以通过开展互动抢答等方式展开教学,通过提问抢答、现场验算等方式,丰富学生课堂内容之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开启反思新模式,提高学生教学参与性

小学生一般对于图形非常敏感,学生在完成一个数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通过自己能够想得到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完成一个数学任务。比如,在教学中采用课堂内外互助学习,分组讨论与探究的模式让学生探讨全方位的问题,教师辅以教导。教师在创设课堂授课方式的时候,就可以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引导他们既抽象但又感性的思维。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而反思的新模式能让学生不断增加思维的训练。

例如,对于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可提供三角形板、教学积木等工具,开展有效的互助学习,将多边形面积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再计算,在教学方面主要采取改革教学内容和采取以实践为出发点增加教学内容。

四、更新教学评价方法,让小学生实现参与新互动

关于具有真实性任务的学习评价,教学和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完成完整、真实任务的能力。同时这也说明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是如何获得结论的过程。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般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不断改善教学方案,多角度开展教学评价。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提出创新性问题。

例如,在整个教学课程进行到二分之一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科讨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教师也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主动参与课堂等。通过这种阶段性的师生评价,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智力开发创造优越的条件。

五、开展探索性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4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活动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4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的德国,当时称为“范例教学”,其代表人物为克拉夫基。“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笔者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节课上做了实践尝试,期望能总结出该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能对同行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一、创设情境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问题]大家都知道水是能灭火的,但有同学知道水能点火吗?

[演示]用水来点灯芯里裹有金属钠的酒精灯,引入金属钠,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上述情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之间的不协调,引起了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而且类似魔术表演的实验演示,有利于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化学美育的渗透。

二、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任务。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任务,任务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任务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任务1]观察金属钠样品的保存,切割钠并观察新切面颜色、光泽的变化,探究钠的物理性质。

[任务2]书写钠的原子结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推断钠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任务3]参考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验证钠的化学性质。

[任务4]根据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用途,讨论钠的保存。

在任务的确定环节,要把握好任务的具体性和关联性。任务的具体性决定了课堂的效率和效益,如果[任务1]这样布置“观察金属钠样品,探究钠的物理性质”,由于任务不够具体,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可能会导致学生“卡壳”,课堂“冷场”。任务的关联性是指任务之间在知识层面要发生关联,尽可能地一环紧扣一环,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任务2、 3、4]的设计,就体现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条化学知识主线。把相关知识设计成一些可供学生解决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比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效果更佳。

三、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任务,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任务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任务,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任务探究的效率。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任务的解决方案。

[实验]观察金属钠样品的保存,切割钠并观察新切面颜色、光泽的变化。

[结论]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密度比煤油大。

[讨论]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形成钠离子,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活泼,表现出强还原性。在空气中钠的新切面渐渐失去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最终生成白色粉末。

[实验]在球形干燥管中,放入一小块钠加热。

[讨论]描述观察到的钠着火时火焰的颜色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并把现象记录下来。

[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干燥器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出现。干燥器上出现的淡黄色固体物质是过氧化钠,它是一种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物质。说明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也不相同。

[实验]在盛水的小烧杯中滴几滴酚酞,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投入小烧杯中,盖上表面皿。

[讨论]描述观察到的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解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钠很活泼能与水迅速反应,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游、响――反应产生气体;红(滴了酚酞的水溶液)――反应产生碱;2Na+2H2O=2NaOH+H2。教师能用水来点灯芯里裹有金属钠的酒精灯,是因为钠与水反应放热。

[实验]取一块火柴头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投入盛有稀盐酸溶液的小烧杯中,盖上表面皿。

[讨论]为什么钠与盐酸反应比钠与H2O反应剧烈。

[结论]因为Na与H2O反应的实质是钠与H2O电离出的H+反应。盐酸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H+浓度远大于水电离出的H+浓度。

[实验]取一块火柴头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盖上表面皿。

[讨论]为什么钠与CuSO4溶液反应不是析出红色的Cu,而是生成蓝色沉淀。

[结论]因为Na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反应。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有着广泛的用途,实验室用煤油保存钠。

在协作学习环节,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导演或主角,而是配角或群众。作为配角,教师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或为探究方案设计有困难的小组适时点拨促成突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序性;作为群众,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欣赏各小组的劳动成果,赞扬学生的相互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机会,学生们在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展现,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个人观点得到了交流,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指导、点拨,使得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视野更加开阔。

四、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协作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五、“任务驱动”化学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关于“任务”的问题

设计好学习“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设计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毕竟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有了明确目标的“任务”,便于学生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努力,也便于任务完成后的评估。要设计具有内在的激励因素的“任务”,使之能提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具体的设计中既要注意方法和知识体系,又要适合学生特点,使任务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2. 关于“分组”的问题

合作是现代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任务,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任务探究的效率。我按4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指派了小组长。任务布置后由组长牵头进行分工,然后制定方案,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研究等手段,运用已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另外还设计了“开题报告”,要求各小组把探究过程记录在“开题报告”中,这样既促进了小组协作,又为过程评估提供了依据。当然在分组之前最好对学生深入了解,不要随意分组,要避免组内的“伪合作”。

3. 关于“评价”的问题

篇5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课堂改革 实施架构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72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教学呢?即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些必要的辅助资料,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一、思想品德课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具体操作

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个体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个体展示与小组合作展示相结合。自主学习部分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回答或者板书展示;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以点拨、补充、评价的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

当小组成员围绕教学任务进行充分讨论后,各小组就要进行讨论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任务驱动型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展示即暴露”,一定要学会从学生的展示中明白学生学习的成效: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要一目了然,谁会了和谁不会也要一清二楚。当时间不允许每组学生都展示的时候,我们要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小组进行展示。具体操作如下。

(一)抢答。 抢答最能凸显小组合作成果和小组学习机智,也最容易激发小组成员的自豪感。抢答是小组成果展示很有效的方法。

(二)抽签。 在班级教学中,笔者让两个班级学生根据小组数准备一定数量的乒乓球,在乒乓球上写有组号或者是组长的姓名。如果某个小组有幸被抽中,那么其他组有权利选择该小组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小组学优生单兵作战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

(三)对决。 当许多小组都积极踊跃地准备回答问题而教师又无法判断谁先谁后的时候,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采取“剪刀布包锤”的方式对决出获胜者来回答问题。

二、思想品德课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架构

(一)任务设计。 每节课知识都设置明确的教学任务,我们把这叫做任务单。这份任务单的制作包含的内容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任务;本节课的整体感知,即知识体系的构建;课堂检测部分;记忆单。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渐进性和一定的坡度,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探究任务的内容材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时政性,寻求社会热点、焦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点,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堂效果。 课堂检测部分,抽查三到四组对比结果,找出错误率高的地方。对本节课疑点部分的讲解,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构建整框知识体系,形成总体框架结构。

三、思想品德课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深层思考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前提应该是科学合理的任务设置

任务单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层次化、生活化。这要求备课组形成统一的模式,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来筛选有效信息,本着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基础知识,也要关注知识提高拓展部分。这样便于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有关经济生活的内容时,基础知识关注所有学生群体,但同时应该有所拓展,关注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所用材料来自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设置问题: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经理,如何把这个公司经营好?又如在学习政治制度的知识时设置问题: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如何为家乡父老乡亲解决难题提议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任务单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教师及时性评价是任务驱动型教学实施的有效保障

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师及时点评。教师要学会表达对学生的情感。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许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学会用赏识性语言作为学生回答或参与的反馈,这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也是任务驱动型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算法;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改革

0 引言

计算机算法是高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计算机有关的非计算机专业如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数学的专业课[1]。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会应用算法解决计算机领域中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与分析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各种算法的基本思想,培养对算法复杂性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为独立地设计算法和对给定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进而为其编写出高效程序、开发出优秀软件系统奠定基础。算法是程序的灵魂,它给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是程序设计的核心部分。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算法的基础知识,包括抽象计算模型、算法基本概念、算法复杂性分析基础;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递归与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方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等。

在计算机算法的教学中,如何开展好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校的提高本科教学课程质量工程项目中把计算机算法列入了教改项目。针对该课程难度大和学生学习兴趣差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经过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安排如下:第1节描述算法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2节介绍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算法课程如何实施;最后一节给出结论。

1 计算机算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算法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涉及面广并且学习难度大。该课程其前驱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计算方法、数据结构等联系紧密[2]。另外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同时实践性强等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学习该课程感到相当困难。

2)在算法课以往的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授教学为主,讲解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案例应用。加上该课程本身难,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的参与性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3)计算机算法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3]。通常的算法教学对实践这部分是通过上机来实现。而上机实验通常为验证型实验,即把课上讲过的算法案例的伪代码编程序实现。对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没有本质上的提高。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探索

2.1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增强师生互动。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算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教学中的"任务"。要将具体的算法思维融入到"任务"中,以任务为主导,引导学生用算法设计策略自行探究解决方案。让学生感觉到一种有自身参与的动态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兴奋和乐趣。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在单向的老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基础上增加学生向老师提问和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方式。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由教师讲授和点拨要点。

2.2 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在我们质量工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针对算法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总结为“提出任务讨论讲授练习”。这种模式归结为以下几点:任务驱动、问题引导、讲授与讨论结合。具体地,以算法课程的两个动态规划算法和贪心算法为例,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为:

动态规划算法来源于优化问题,需要设计问题的数学递推表达式。普遍认为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较难的方法。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也提出问题,设置任务为在两个矩阵相乘的算法基础上,如何解决需要最少数乘次数的多个矩阵连乘问题。讨论并引导学生通过将原问题拆分子问题的方法通过动态规划方法分步骤求解。通过该任务的解决讲述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之后通过其他几个问题,包括0-1背包等典型案例掌握动态规划方法。

相比于其他算法,贪心算法是解决优化问题的一种简单方法,来源于一种直接朴素的思想-贪心选择。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贪心算法的思想,首先选择日常生活中找零钱问题,如何找零钱速度最快?这一问题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很感兴趣,课堂积极参与,快速给出解决方法。老师再由该任务的解决引出贪心算法思想,学生能很快理解并对其他案例加以应用。

在每一章节的提出任务,讨论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也设计了课堂练习的环节。针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并给出结果。

另一方面,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这一部分课下完成。由教师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描述,自主探索问题解决方案,上机实践并提交程序代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的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地掌握算法分析方法和常见的算法设计策略,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2.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求和的评价方式,在考试内容上重视概念和案例的计算,无法反映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情况,忽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我们的新建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10%)+考试成绩(70%)+课程设计(2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堂练习;考试沿用传统的笔试试卷的方式,重在基本知识的考核。课程设计则是应用所学的算法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包括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复杂度分析和程序实现。这种设计式的考核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4 实践效果初步评估

计算机算法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我校今年的算法课程授课中进行了初步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在讲授中设置了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对于较难的知识点能够较过去能够更轻松的理解。在期末考核的成绩统计中,优良分数段的人数有所上升,不及格率有所下降。结果显示采用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初步肯定。

3 结束语

《计算机算法》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讲授内容设置不同的任务。此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初步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算法教学中,我们会探索、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算法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红丽,叶斌.浅谈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04):54-56.

[2]王素立,白首华.算法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27,(03):124-127.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高职;SDH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on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DH network and equip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WANG Bi-fang HUANG Yan-hua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oal is to develop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 Task-driven mode is adopted to complete the task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driving mode. Intensive decompose the task of its two roles(teachers and learners )in the process .The teaching mode applied in SDH network and equipment cour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well by completing each stage of target with careful decomposi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Task-driven;Teaching Method;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DH

0.引言

教学模式,是学校当中存在的一定形式的教育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教学,由于其教学模式的不同,具体的构建以及发展的方向也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不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由于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所以,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针对这一方面。近几年高职教学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研究热点。任务驱动模式是其中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大量的课程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面的研究也亦成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文献[3]深入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以适当的引导等,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文献[4]介绍了任务驱动方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中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程序架构与调试能力,还能以科学的方式考核学生;提出该方法在课程中的各环节的实施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应用于具体的课程提供了一个范本。文献[5] 从任务驱动型课程设计理念出发,以相关工作岗位工作要素为立足点,以课程《外贸出口跟单实务》为例,对其设计思路、独特的内容选取模式以及创新性的课程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解析,为高职类似课程提供了借鉴。但是上述课程仅就任务驱动模式的探讨局限于某一个层面,重点在对任务的解析,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学者和学习者的任务没有一个详细的研究。

本文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教学方法的两条主线,教学者和学习者,分析了两者在各环节的任务分工,从两条执行者主线上层层剖析,并以《SHD网络与设备》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例来说明其理论的可行性,为大量的高职课程提供了一个参考模板。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上的主动权。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求确立“任务”的目标性,进而创建教学的情境。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分析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拓展的空间等。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同时任务要富有挑战性,要能提供想象创意的空间,要能激发好奇心,要具有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自学能力。

2.构建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通过完成任务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真实紧张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学者掌握整个教学活动流程。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的几大要素是教学者、学习者、任务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任务”为主线连接二者,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主导,学习者主体。以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中心点,学习者围绕任务学,教学者围绕任务教。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二者围绕任务这根主线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学者在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和学习者在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共享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学习者高效率的弄清任务明确目标,运用任务的驱动探索新的知识;学习者之间相互协作交流深入探究问题的实质,最后集体展示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并巩固拓展新的知识。其教学过程可以展示为图1所示教学模型。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型

该模型在任务主线的条件下将教学者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连接起来。教学者基于任务,在对学习者进行直接教学指导的情况下,运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一体化等)来辅助和引导学习者进行知识点的构建和学习问题的思考、解决。在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和良好的学习情境条件下,达到高效弄清任务、明确目标,任务驱动、探索新知,协作学习、深入探究,成果展示、集体交流,巩固拓展、迁移新知的目的。当学习者掌握这个知识点,懂得如何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之后,再通过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内化知识,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自主建构属于自己学习的框架和方式。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依照上述研究给出的框架,教学进程大致可分成五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根据所提出的五个阶段,以《SDH网络与设备》这门课程的教学来对此进行实践研究。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对所要教授的内容准备、总结、提炼,,对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学习者也要做相应的准备。新的知识点需要预习,查阅资料以辅助学习。

(2)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是通过任务来引导、加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任务设计是其教学方法的核心,也很关键。任务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任务要设置合理,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任务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得当,以该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中心,突出重点内容,适当发散。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

以《SDH网络与设备》课程为例,在SDH基本原理部分,设计的任务是三网元的2M/34M/140M业务配置,支撑此项技能的知识基础为PDH到SDH的复用路线图。此项任务可以引导出授课内容即SDH复用路线图的三个过程:复用、映射、定位,这三个过程是基本原理部分的重点内容。学习者在此项任务中要建立起复用的概念,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为E300网管系统PDH业务的配置,包括2M/34M/140M业务的配置。基本要求是完成三网元的业务配置,扩展要求是完成环带链5网元的业务配置。任务设置合理,难易程度适中。

(3)呈现任务

此环节要求教学者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呈现教学任务,分配给学习者学习任务,使学习者进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任务分解,提出支撑该任务的知识点;正确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者在教学者帮助下,探索学习任务的完成渠道,深入探索问题的每个环节,通过网络、教材等各种途径进行自主检索、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业务配置的任务中,教学情境模拟长沙、株洲、湘潭三地三个传输站点,目前长沙与株洲两站点之间需要增加5个2M的PDH业务,需要网管上要完成此业务配置,此即任务情境。对此情境,分解该任务;由此引出复用路线图,提出映射、复用、定位三个过程,顺其自然的提出问题,准确到位。

(4)实施任务

让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针对任务的相关问题对学习者进行讲授等以此帮助学习者完成所实施的任务计划。学习者根据教学者的对任务的实施,协作学习并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于完成教学者实施的教学任务。

此部分也即进入学习者获取新知识的环节。引入一体化教学方法,此环节分两个教学过程。第一个过程教学者在此过程讲授教学内容,针对于映射结构、定位方法、复用结构等主要内容讲解。注意此处讲解不能完全脱离任务,对于理论高谈阔论,否则很容易将刚刚提升的学生的积极性削移殆尽。引入对于任务中一些细节问题的探究,如问题支路信号如何从线路信号中提取出来,展开对于定位方法的讲解;问题155M信号为什么最多可以容纳63个2M信号,展开对于复用结构的讲解,讲解紧密结合任务,使得学习者的目的性更强。第二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来完成任务。通过在E300网管上操作,将配置下载到设备中,完成5个2M的业务配置,在实践中总结出新,深入的理解新知识的内涵。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的关键是在教学者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性的概括,同时引导学习者对本阶段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共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拓展迁移所学知识。该过程教学者需要总结点评教学任务,为学习者总结学习方法,同时学习者在教学者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并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体验的学科知识进行拓展迁移,运用到其它的学习中。

《SDH网络与设备》课程教学中,教学者引导学生互评、相互打分。学习者相互观摩任务的完成情况,互相借鉴,修正自己的不足;教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所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对于理解有偏差的情况,及时的予以辅正;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错操作、误操作等及时的纠正,引导学生的思维,以形成良好的思维、操作习惯。学习者通过反思评价,运用学习迁移,将此项技能应用到任意结构的传输网络中。

4.总结

《SDH网络与设备》课程适合设计驱动任务,采用该方法进行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出勤率高,任务完成率高,任务完成质量高。在随后的传输网技能竞赛上,学习者能独立的完成组网、业务配置、保护配置等任务,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显著,学习者在工作岗位上业绩突出,获得多家用人单位的好评。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工科部分课程教学。通过教学者巧妙的任务设计,将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有机的融入到任务中,以支撑点的方式呈现出来,极大的激发起学习者的信息获取欲望,使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转变,提升了教学效果,改变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及态度,极大促进了高职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实践表明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82(2):3-9.

[2]陈亚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3]钱晓菁,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5-36.

[4]李晓东, 吴永烽, 张济龙.任务驱动方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2):133-137.

[5]张立娟.任务驱动型课程设计方案解析――以《外贸出口跟单实务》为例[J].前沿,2013,13:126-128,134.

作者简介

王碧芳(1979-),女,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通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印染CAD

在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中,对纺织品颜色的准确测量和评价是染整产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颜色的测量和评价由传统的人工测色逐渐转向计算机测色,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AD是随着计算机及其设备、数字制造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综合性新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印染CAD在纺织行业已成为从事染整技术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印染CAD”是染整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国内出现了一些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专门教材,为该课程的讲授提供了帮助。然而受课程发展时间短,人机比等因素影响,多数老师还是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技术技能、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不够,企业对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认可度存在差距。目前在其他课程都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也有必要对“印染CAD”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一、概念及其特征

(一)定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让学生达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二)特征

1.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向导”“引导”“指导”上,既要“授之以鱼”,更要强调“授人以渔”。

2.强调知识只是达到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必备条件和桥梁,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强调知识运用的综合性。

3.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力图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过程。

4.突出技能和素质培养。把素质培养明确地列入教学目标,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

5.考评方法独特。单项记优,多项累加,以能力考核为中心,注重素质,既全面、又真实。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任务完成后所获得地成果”。在过程中评价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学生的成绩是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反映。

二、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传递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中使用。它能高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具体实施

(一)教学程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图所示程序:

(二)设计原则

(1)实用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任务”的目标要明确,在设计时,把认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操作过程中则把目标分为初步学会、学会、熟练应用三个层次,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所以,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

(2)趣味性与成就感相统一

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任务”应当充分发挥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激发学生联想、判断,这样学生才会因完成一个“有味道的任务”产生成功的自豪感,进而才会有兴趣继续做下一个“任务”。

(3)渐进阶梯性

“任务”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新的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操作。

四、任务驱动的教学案例

譬如,在项目“纺织品测色”中,首先对学生们提出如果我想知道一个织物的颜色和客户交付的颜色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对目标进行测色,那么如何进行测色?它牵扯到哪些步骤?知识点?学生们在未学习之前能够对颜色之间的差异定性描述,但如何把它转换为数字语言?需要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得以实现?就需要对任务进行分解,它包括“1织物色差的计算与测量”、“2同色异谱颜色及其评价”、“3织物白度的评定”,在每一个子任务中又有相关的“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链接”、“任务实施”,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环环相扣,学生们分组(一般3~4人/组)进行,每一个同学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接收、消化所学习的新知识,大家共同完成。这个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学生们在这期间发现的问题会在后面的交流讨论期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再由教师对其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入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练习,达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例如由颜色的测定引申出染整加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问题等等。

五、教学效果

1.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精讲与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

2.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的多,学生听不懂,又很被动,自然就没有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每堂课都有收获。做得好的当堂表扬,不能完成任务的后进生给以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3.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由于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脑、动手,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因人施教。

4.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些任务并非学生能够独自完成,而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非常必要。

5.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任务驱动法最有效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实现符合CAD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利用教学目标拉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的转换并将教学目标贯穿于任务的始终。它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CAD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些都能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过程,能够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变成活生生的具体任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宋秀芬.印染CAD/CAM[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 杨晓红.测色配色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沈道云.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版研究, 2006(12):90,91.

[5] 马香萍.“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0):103,104.

篇9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增强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信息化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信息和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传统认识。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教学辅助手段,更加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来实现目标,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适应课程的要求,是信息技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同时在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精心设计任务,提供学生发展的空间

课堂教学任务的“导火索”是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学习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任务中展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学习怎样给学生提出本课程单元的问题,学生必须要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或研究怎么样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觉得设计任务时,首先,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例如,讲完“画图”中的一些基本工具和命令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学校或家乡;学习了“word处理软件”,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贺卡、设计小报等任务。

其次,要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比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

第三,要有整合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创造出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直接融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中去。

第四,任务布置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规定一些基本要求,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思考和尝试空间。如在 “演示文稿的制作”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演示文稿,至少使用五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要设计动画效果,设置至少一个超链接。不规定演示文稿的主题、内容、幻灯片的设计模板等等。当然内容所反映的主题一定要健康,制作要美观。学生在见到这个任务后,都跃跃欲试,充满了信心。

二、合理组织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1.分析任务

设置任务完成后,教师不要立刻讲解,让学生讨论任务,分析任务,并设想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课堂气氛应该是非常活跃的。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以前学过的,学生自己分析后来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这也就是设计的任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由学生提出。刚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醒。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教学模式。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能开始发现不了,但随着学习的开展,学生逐步提出问题,并且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2.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独立探索或相互合作探究活动任务。学生围绕主题来学习,获取资源信息,尝试探讨,完成提出的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

学生在任何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虽然我们已经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又会提出其他的问题,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任务。

3.评价检查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和教训,使之真正提升自己。不应太过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正确和错误。课堂评估是对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客观评价,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又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应特别注意,不只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仔细审查每一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在建立了一系列典型操作任务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创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培养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M].郭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任务驱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duty school of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mission driving typ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sign plan and the steps in applications of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secondary school, task driven, computer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教育既面临着新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第一线技术工人的摇篮,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十分适合计算机课教学的方法,它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

2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中职计算机课程学情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了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计算机课学习的相关情况,共发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结果如下:

2.1.1态度兴趣方

55%的学生喜欢计算机课,43%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学生对计算机课的认真程度有很大差异,86%的学生上课有时不认真;关于对计算机课感兴趣主要原因,53%的学生认为能够上机操作,23%的学生认为有媒体应用,上课比较生动。

2.1.2方法习惯方面

57%的学生愿意进行小组学习,4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78%的学生愿意在计算机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在计算机课上,63%的学生喜欢老师少讲多练;35%的学生喜欢自己尝试;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通常做法:63%的学生自己思考并愿意与同学共同探讨,31%的学生自己思考不愿意问他人6%的人放弃。

2.1.3学习能力方面

仅有23%的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课上教的内容,67%的学生基本理解;每学过一个新知识点后,67%的学生会有自己的新创意,而27%的学生基本不思考;66%的学生基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所需的资源并加以利用,18%的学生基本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

以上数据比较客观的反映了目前中职学生学习方面的一些情况,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秽;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

2.2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部分仍是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计算机学科特点没有引起广泛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讲授为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以显示为主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机房上机教学模式;上述模式各有利弊,但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建立在教师的单向授课上,按统一的步调进行,未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未能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

3中职计算机课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3.1传统教学模式给信息技术课程带来的困惑

纵观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结果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培养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应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代教学模式。

3.2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

表1传统教学方式与任务驱动教学的区别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学定义动学习、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推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经过不断探索研究,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1](Task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其中的任务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3.1任务为主线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任务是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任务教学中,整个的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标志,任务的分类有助于教师设计任务。

3.3.2教师为主导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师的作用将发生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任务情境的设计者,学习平台的提供者和任务的评价者。教师要成为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引导者和课堂的控制者。

3.3.3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信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具有目标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科学学习内容相联系,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主题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探索的欲望而设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有如下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着如何完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学习思路清晰,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得到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