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弃物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处理废弃物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废弃物 处理方法 研究

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 都需要及时处理, 特别是某些剧毒物质, 如果直接排放就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 损害人体健康。因此, 对废气、废液和废渣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排放。本文根据化学实验产生废弃物的特点,结合实验室处理废弃物的一般原则,主要介绍了常见废弃物的一些处理和回收方法

一.化学实验产生废弃物的特点

1.废弃物种类繁多。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品种极多,有毒性较大的离子,如银、铬、汞等;有腐蚀性极强的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H2SO4、HNO3、盐酸、NaOH、KMnO4、K2Cr2O7等,再加上生成的化合物,污染物的种类就会更多。

2.产量小。尽管化学实验中涉及的试剂很多, 但产生的废弃物的量一般都很小。

二、实验室处理废弃物的一般原则

1.在证明废弃物已相当稀少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大气或排水沟中,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无论液体或固体,凡能安全燃烧的则燃烧,但数量不宜太大,燃烧时切勿残留有害气体或烧余物,如不能焚烧时,要选择安全场所填埋,不使其在地面上。

2.一般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后排放,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气充分燃烧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

3.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避光、远离热源,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三、废弃物处理方法的研究

1.无机有毒废气的处理。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使其在大量空气中稀释), 以免污染室内空气;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SO2、Cl2、H2S、NO2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 使其大部分被吸收, 一氧化碳可点燃转化成二氧化碳。

2.无机酸、碱类废液的处理。无机酸、碱废液通常含有盐酸、HNO3、H2SO4、NaOH、KOH、Na2CO3等,当浓度较低时, 可用大量水清洗, 稀释至1%浓度以下后,即可直接从下水道排放;当浓度较高时,原则上将它们分别收集贮存, 在确定酸、碱废液互相混合没有危险后, 可将其互相混合, 需分次少量将其中一种废液加入另一种废液中,使混合后溶液的pH 值在6.0~9.0 之间, 然后用清水稀释, 使溶液的浓度降到5%以下, 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这样既处理了废液, 又做到了以废治废, 降低了处理费用。

3.含氧化剂﹑还原剂废液的处理。对氧化剂﹑还原剂废液的处理常采用氧化还原法,对氧化剂﹑还原剂应分别收集,查明废液的特性,将一种废液分次少量加入另一种废液中。但一些能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废液不能随意混合,如强氧化剂和盐酸﹑硫化物﹑易燃物;硝酸盐和硫酸;有机物和过氧化物;磷和强碱(产生PH3 气体);亚硝酸盐和强酸(产生HNO2);KMnO4﹑KClO3等不能和浓盐酸;挥发性酸和不挥发性酸等 。

4.无机盐类废液的处理

(1)含钡废液的处理。向含钡的废液中加入硫酸镁﹑硫酸钠或稀硫酸,充分搅拌使Ba2+转化为难溶于水的BaSO4沉淀,分离沉淀,检测滤液中无Ba2+后即可排放 。(2)含银废液的处理。测定Cl-浓度采用的是银量法, 实验结束后, 就会产生含银盐废液, 这种物质任意倾倒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化学实验中对含银废液的处理常使用金属离子置换法,其具体方法是:用金属Fe将Ag+置换为金属Ag而分离。 (3)含镉废液的处理。①氢氧化物沉淀法:在镉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pH值至10.6-11.2,充分搅拌后放置,分离Cd(OH)2沉淀,检测滤液中无镉离子时,将其中和后即可排放。②硫化物沉淀法:在含镉废液中加入可溶性硫化物,使Cd2+形成CdS沉淀,分离沉淀,检测滤液中无镉离子时,即可排放。 ③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4)含铅废液的处理。①铝盐脱铅法 :在含铅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pH至11,使废液中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O4)3(凝聚剂),将pH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检测滤液中不含铅后,排放废液。②硫化物沉淀法:在含铅废液中加入Na2S或通入H2S气体,使废液中铅生成PbS沉淀而分离除去 。(5)含氰化物废液的处理①化学氧化法:因氰化物及其衍生物都是剧毒,因此处理时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可利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将氰根离子转化为无害的气体,即先用碱溶液将溶液pH值调到大于11后,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充分搅拌,氰化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放置一天后排放。②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在活性炭存在下将空气通入含氰化物的废液中,利用空气中的氧将氰化物氧化为氰酸盐,氰酸盐随即水解为无毒物 。(6)含汞废液的处理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O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直接回收金属汞。

5.含重金属离子废液的处理。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加碱或加Na2S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积下来,从而过滤,分离,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 。

6.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一般实验室的放射性废弃物为中低水平放射性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在专门的污物桶内,桶的外部标明醒目的标志,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分别采用贮存一定时间使其衰变和化学沉淀浓缩或焚烧后掩埋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如:碘131、磷32等)的废弃物,用专门的容器密闭后,放置于专门的贮存室,放置十个半衰期后排放或者焚烧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长(如:铁59、钴60等)的废弃物,液体可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浓缩,装入容器集中埋于放射性废物坑内。

参考文献:

[1]庞锡涛.无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清泉 刘廉泉 .分析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2

(1.邢台市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河北邢台054001;2.奥星制药设备(石家庄)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1)

摘要:从相关法规对制药行业的环保要求入手,对目前制药企业采用一次性生产设备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为制药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一次性设备;环保;经济成本;废弃物

0引言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引起了制药行业的高度重视,新《环保法》第42条提到:“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弃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从国家法规和政策方面不难看出,国家对处理制药废弃物的重视,制药企业也已加强了自身在制药废弃物和污水等各方面的处理工作。但是,废弃物处理工作的增加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而目前一次性设备在制药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一次性设备使用带来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在制药企业的环保工作中显得更加突出。

鉴于以上的因素,如何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环保经济成本就成了制药企业尤为关心的问题。

1成本分析

灭活固体废料所需成本巨大,主要取决于对其要求的处理程度。固体废料的处理方法有:(1)现场灭活,这会导致高压灭菌器的负担增加;(2)远离现场,将其运输到垃圾填埋场焚烧或处理。上述两种方法,都会产生运输费和处理费。此外还有一种方法为化学灭活。总之,每种制药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均必须合法,并符合市政当局的要求。

在公路上运输制药企业的生物污染废弃物会产生额外成本,而在冷藏产品包装袋的运输时所要求的物理防护(如冷藏车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震动)也会增加运输成本。

目前,很多制药企业使用的一次性设备也会产生与物料、产品和废料运输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1)运送员工和运输设备;(2)设定运输路线;(3)必要的设备装卸等。

另外,制药企业的废弃物处理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制药企业应建立健全各废弃物的处理程序,并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这些都会形成相应的经济成本。

2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由于制药企业所在地的市政当局颁布的具体要求不同,所以废弃物管理成本也有所不同。一次性设备的使用在减少液体废弃物(即清洗污水)灭活的同时,又会增加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成本,因此,制药企业在评估废弃物处理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成本因素,主要包括:(1)液体废弃物灭活;(2)场外运输;(3)焚烧;(4)固体废弃物现场灭活(化学或热灭活);(5)垃圾掩埋法或其他处理方法。

尽管一次性设备的技术优势已得到制药行业的一致认可,但是使用该技术的制药企业仍然必须解决诸如由使用组件和系统而产生的残余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使用一次性设备面临的选择有:可再利用、材料再利用或固体废弃物处理(包括垃圾填埋、焚烧以及能源回收)。由于制药行业的固体废弃物是以吨计,因此利用一次性设备也就意味着固体废料的大大增加,而和其他工业和市政塑料废弃物相比,这一点并未受到废弃物管理专家的同等重视。

目前,由于灭活生物污染废弃物或拆分含多个组件的一次性设备装配的潜在需求,回收利用一次性设备在商业上并不可行。另外,对大多数回收利用项目来说,废弃物总量并不够多。当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时,回收利用才更有效且在商业上可行。然而,随着一次性设备的技术使用率的逐步增加,人们越来越担心清洁聚合/高弹性材料的数量加剧,这些材料或者被运到垃圾场填埋,或者被焚烧。值得注意的是,制药企业对接触到生物制品的一次使用材料在被运往垃圾场填埋或焚化炉焚烧之前,应确定其危害性。现代技术已允许混合塑料的回收利用,硅胶管完全可转化为基硅氧烷,其可用于生产密封剂、树胶和其他产品,这样可以尽量节约社会的总体资源成本。

混合塑料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可能先需要清洁和灭菌,然后才能磨成微粒作为填充材料使用,一些公司也认可清洁混合塑料废弃物的再利用。

如果一次性设备不能再利用、再循环或再赋予新的用途,就需要研究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掩埋或焚烧的方法虽然具有争议,但仍是目前大多数制药企业的首选。废弃物管理专家要熟悉市政当局在处理固体废弃物塑料(包括丢弃的包装材料废弃物、实验室和食堂用废弃物及维修废弃物)方面的规定。在将受污染的制药废弃物进行掩埋处理之前,碾磨和高压灭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预处理废弃物环节。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指出:“焚烧是被广泛认可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并且益处多多。焚烧可减少必须送到垃圾掩埋场的废弃物的数量,并可降低废弃物的毒性。”焚烧是在许多国家和城市经过广泛实践的方法。在垃圾能源化的过程中,焚烧能产生显著的能源回收效益。垃圾能源化技术已在欧洲许多国家推行,在美国的实施率也日益增加。垃圾能源化技术用于从市政和工业废弃物中获取能源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一次性设备产生的废弃物可考虑在内部进行垃圾能源化转换或转化为其他市政或工业垃圾能源化设备。

常见的几种废弃物处理方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3结语

目前,绿色制造和绿色化学迅速成为促进一次性制药设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商业驱动力。绿色化学主要涉及可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化学使用和化学加工。这些化学品的使用和生产不仅会减少废品和有毒组件的产生,还能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使得一次性制药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具有环保和节能的优势。各制药企业的废弃物处理政策(即怎样处理和灭活相应的固体废弃物)应该得到明确,碳排放税的潜在影响应该考虑在内。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药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降低经济成本,本文总结如下:

(1)可以焚烧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应尽量采用能源回收的方法,焚烧产生的热能或电能可以得到二次利用,从而节省成本。

(2)尽量采购易分解处理的一次性制药设备,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3)目前制药行业存在大量的包装材料,但是包装材料的重新利用率较低,例如常见胶囊的内包装材料一般为铝箔和PVC(聚氯乙烯),由于铝箔在生产时会和PVC共同压制成铝箔板,而胶囊被患者服用后,很难将铝箔和PVC分离,从而影响了铝箔和PVC的回收利用。因此,新型材料的使用或者新技术的开发同样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4)优化管理模式,解决制药企业存在的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同样可以降低相应的经济成本。

收稿日期:2015-06-04

作者简介:苗伟生(1984—),男,河北沙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篇3

电子废弃物处理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广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仍然缺乏有利于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无害处置的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措施,以及打击各种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随意处置电子废弃物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偏重于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的约束,即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而对于消费者作为废弃物产生者,必须承担其废弃产品的处置责任,即“污染者付费原则”,却较少涉及[10]。因此,在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消费者对电器电子产品的过度消费行为日趋加重。

电子废弃物处理缺乏规范的回收体系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涉及商务、环保和财政等多个管理部门。由于目前广西各部门之间没有理顺关系,明确监管职责,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不到位,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盲点,造成了回收市场的混乱,导致社会上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仍是以旧货市场、小贩、拆卸作坊和废品回收站为主,正规回收渠道和专业市场较少。这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自发进行的回收行为,由于缺乏规范的体系、技术和监管,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隐患,总的回收利用率还不到废弃量的30%。同时,由于回收小贩的分散性和趋利性,整个电子废弃物回收过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电子废弃物最终流入到粗放式手工拆解作坊,导致规范经营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难以正常经营。

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落后

广西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较为落后。受电子废弃物资源价值的驱动,广西各地市仍然存在许多从事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家庭作坊。这些家庭作坊为了从线路板等电子废弃物中回收铜和贵金属,大部分仍然是采用堆浸和简单酸浸方法、露天焚烧方法进行回收。这些简单落后的方法导致大量的废酸碱被倒入江河、渗入土壤,同时还有大量的有机废气被随意排放进入大气,以及大量的含铅玻璃等有害部件弃置荒野,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广西许多废品回收站将可以使用的一些电子元器件从电子电器产品中拆解下来,作为二手元器件出售,用于维修、拼装伪劣电子产品或用于玩具等低档商品的生产。这种电子废弃物处理方法,从资源回收利用的3R(Reduce:减量原则,Reuse:再利用或反复利用,Recycle:资源循环)操作原则看,“再利用或反复利用”也是一种途径,但是这种电子废弃物处理方法存在着诸如二手元器件组装的电子产品安全性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扰乱正常商业秩序、造成恶性循环等问题。此外,电子废弃物深度处理技术,广西还是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广西唯一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也只是从事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和分类,拆解和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类(废五金)和非金属类(塑料、玻璃、电子元件)均送到外省。广西还没有自己进行冶炼和化工等深度加工和利用处理技术。

公众对电子废弃物处理的环保意识不强

现阶段,广西居民对电子废弃物处理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大多数民众不知道废弃电子产品中的有机物、多氯联苯、卤化物阻燃剂等物质在焚烧过程中会有多环芳烃、杂环芳烃、二噁英及呋喃等大量有害气体进入大气,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不知道电子废弃物随垃圾填埋后会有有害的物质逐渐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我国于2011年1月开始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更是知晓率低下。所以,广西居民对淘汰的家电一般都还是会选择卖给上门回收旧货的小贩或者当作垃圾直接扔掉,企事业单位淘汰或报废的电脑,以及一些电子仪器产品等,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一般也是放置若干年后,当作垃圾处理掉或者是卖给上门回收旧货的小贩。广西大多数民众对电子废弃物处理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废旧电器随意丢弃和处置的态度,已经是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面临的一大障碍。

广西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发展建议与对策

加强立法,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

将广西现有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以及无害化处置等纳入到统一的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中,出台适合广西区情的实施办法,建立“谁污染,谁付费”制度。由自治区财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标准。规定消费者在购买电器时,承担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义务,缴纳废弃处理税。用这种由消费者承担部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费用的方式来限制消费者过度加快电器电子产品的淘汰,减缓电子废弃物数量的加剧。

整顿市场,规范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业

首先,针对广西目前电子废弃物无序回收的现状,各市应该尽快开展电子废弃物产生和流向等情况的申报登记管理工作,全面实施电子废弃物管理台帐制度。其次,将电子废弃物列为危险废物,禁止未得到许可的个体对其进行回收处理。不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活动,打击非法拆解处置利用电子废弃物的行为,取缔落后、小规模、环境污染严重的处理作坊。对现在的个体回收者进行引导和改造,帮助其融入到正规的回收网络中。防止个体回收者由于生活所迫,继续非法从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最后,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污染源,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监督性抽查和监察一年不得少于一次。确保处理企业的电子废弃物处理设施完善;仓储、分拣、拆解、包装及其他设备与所处理电子废弃物相适应;污染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行正常,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标准。

步步为营,建立覆盖全区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以街道和社区为立足点,按照每10~15万人设立一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力争在2015年前,全区14个地级城市完成100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建设。网点布置于人流量大、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集中的居民聚居区,以便收集和宣传。以出台政策或下发文件的形式鼓励全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将报废电脑、办公设施等电子废弃物交电子废弃物回收点集中回收,统一处理。目前,广西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只能通过自行回收电子废弃物,以保证生产原料。回收工作,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企业很难专注于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等方式,将回收工作逐步从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中分离出来,建立以纯回收企业为主、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等多种回收渠道相结合的回收体系,提高环境无害化回收率和再利用率,减少因收集渠道不畅而导致的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的潜在危害。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水平

广西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还仅停留在对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和资源的有限利用上。这种拆解仅是将有害部件从有用部件中分开,有害部件的处理技术并不完善。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电子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方面的合作。例如,解决拆余物中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和玻璃等非金属材料的高效率分离问题;研究拆余物中金属相互分离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金属的回收率;研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等。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让广西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业走上专业化和正规化发展道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废物管理目标。

合理布局,构建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产业链

首先广西短期内应该尽快在基础较好的玉林和梧州两市建设两家资源化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使电子废弃物能够做到就近处理,减少广西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运输成本。同时还能与现在建设在南宁市的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一起,三家共同为广西电子废弃物处理起示范作用,鼓励带动其他各市更多条件成熟的企业成长起来。其次广西要进一步加快广西玉林龙潭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利用园区和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两个园区的建设,形成以电子废弃物拆解行业为上游产业,铜、铝、钢铁、塑料再生行业为中游产业,电机、电线、电缆、铝型材等加工行业为下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使电子废弃物拆解后能够及时充分地被资源化利用,加工成产品,提高价值。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升社会软环境

篇4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减量化;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国内迅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以及 “旧城改造”、缺乏充分规划的“拆旧建新”等行为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拆除废弃物与新建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量,我国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废弃物总量的30%~40%,而我国目前的建筑废弃物管理仅处于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角度出发,仍旧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建筑废弃物管理体系限制了废弃物管理的发展。

1、建筑废弃物的概述

建筑废弃物可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一旦建筑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或潜在的污染变成现实,消除这些污染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耗费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并且很难使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复原。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等。

建筑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对环境和资源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现状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建筑废弃物源头消弱策略”,即在建筑废弃物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建筑废弃物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国外许多国家采用了“谁生产废弃物,谁负责谁付费”的观念,一方面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建筑废弃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政府减少负担,更好的履行其监管和指导职责。

我国大陆地区,长期以来对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没有很大重视,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便采用露天堆放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但侵占了土地资源,而且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我国大陆地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落后,以及建筑队伍自身环保意识较差;加上政府缺乏对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企业的约束机制,致使我国大陆地区建筑工地的施工废弃物量较大,且大都未加以再生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面临的挑战:①粗放式建筑活动对推进建筑废弃物管理形成巨大阻力。粗放式建设增加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量,也增加建筑废弃物处置的负担。②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体系基本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及管理与执法混淆,限制了废弃物管理的发展。③科研投入不足。我国在促进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与市场化处置方面的相关操作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薄弱,对发展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与市场化形式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形成了不小的阻力。④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国家的关于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对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率、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种类等相关的内容,没有在现有的法律中体现。⑤缺乏政策引导。目前我国还没有计划地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工作,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缺乏政策引导作用。⑥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标准低。目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收费普遍过低,难以激励建筑商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热情,加上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的销售价格又较原生材料高,这使得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很难有销路。以上因素导致我国目前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未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我国建筑废弃物发展的探索

随着我国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废弃物的产量逐年增多,从源头削减,减少产生量,将建筑废弃物的“末端处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应当成为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新模式。

3.1“全过程管理”的含义

“全过程管理”首先通过人的行为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其次是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和转化资源利用,最后才是对剩余物的无害化处理。这是以一次资源节约和二次资源利用为重点的管理,这将使城市对废弃物管理投入逐步下降,也可以使城市生产体系对原物料物流需求下降,即可在不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达到管理目标。因此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可以从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方面入手。

“减量化”不仅通过处理与利用对已经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减量,而且应该延伸到对产生源头的控制与管理。

“资源化”应该从产生点的贮存、收集、清运阶段即开始进行,从而成为贯穿整个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资源化”通过可回收产品的设计、分类收集,使废物流组成特性更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过程的要求。回收是“资源化”多种途径中一种主要的途径。

“无害化”的实现不应再单纯被看作是处理处置过程的任务,分类收集用于对建筑废弃物中有害成分进行分类管理,作为更经济与可靠的无害化方法而更应得到强调。

3.2从源头消减建筑废弃物产量的效益分析

建筑废弃物中可回收利用成分所占比例很大,在建筑工地就可以直接将拆除垃圾回收利用,如混凝土碎块、废旧砖块等破碎后用作再生骨料,废钢材、木材直接送入城市废品回收系统。从源头减少很大部分废弃物的产生量,不仅可以节省运输费用、清扫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同时再生骨料的运用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送人城市回收系统部分的废弃物还能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随着最终处置部分的减少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为了有效地进行建筑废弃物的“全程管理”,有必要在管理体制、运行方式、资金渠道、处置方式、公众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逐步实施分类收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回收

城市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源头分类工作的成功与否。鼓励建筑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或鼓励从事分类收集的企业出现等,也可以将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置方案作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一项参考内容,从而加快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和减少资源消耗、加快保护环境的建设步伐。

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使用标准

建筑材料中主要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存在日益短缺的问题,因而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首先需要深人研究,因为建筑废弃物和原材料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结构、强度、力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政府投入一定的科研资金,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工作,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使用规范,以保证建筑再生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广泛性和合理性。使建筑废弃物处理的科学化、持久化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立法,使建筑废弃物处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法律法规是一种外部强制力,也是减轻建筑废弃物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这样就削弱了建筑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效力和处罚力度。通过立法,在法律中体现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等相关内容,使建筑废弃物处理能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3转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废弃物“全程管理”,应当政企分开,政府负责宏观规划、协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垃圾管理应当由“末端”治理转变为“全程管理”,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进行建筑废弃物的收集、分类、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等具体工作。同时应当将一部分资金投入用于“全程管理”的前期补贴,以减少处理的总投入,以达到最少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环境效益的目的。

3.4提高“全程管理”意识

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将建筑废弃物管理由过去的清运、填埋的“末端”处理,扩大到生产、流通、消费、收集和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民积极参与、监督实施。通过宣传使“全程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公众明确建筑废弃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它的利用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最终目标。

4、总结

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是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难题,将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研究技术方案和经济方案的可行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贤国等.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建筑技术,2000,31(05).

[2]黄亮.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9.

[3]秦月波.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方法与相关法制保障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9.

篇5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管理;生产者延伸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57-02

我国是一个电子废弃物产生大国,电子废弃物的处置和回收利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政府对其引起的环境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仍未颁布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制,现有条文仅是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仍存在着管理力度不足、法治化程度低等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制度简析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颁布对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防治有指导性意义。本法原则性规定了对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以及对危险废物的相应处置办法。与此同时,该法第18条第2款“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的规定,第一次把生产者延伸责任适用在了固体废物的防治领域,虽然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却为生产者延伸责任成为固体废弃物监督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原则奠定了基础。

2.《清洁生产促进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的立法理念已经从末端治理转向了全过程控制,并第一次在立法中引入了产品生态设计义务。该法规定“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1],对从初始就制造清洁的电子产品具有指导作用,为生态设计立法在电子产品领域的适用奠定了基础。但针对愈演愈烈的电子废弃物问题,仍缺乏专业的科学处理方法和循环再利用的相关规定。

3.《循环经济促进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首先,确立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对在拆解和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电子产品,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其次,规定了对再利用产品的标识责任,回收的电子产品,经过再生产后销售的,必须严格符合再利用产品的标准,并在显著的位置做出再利用产品的标识[2]。但该法偏重于引导性,法律强制力不足,可操作性较差,这些对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和循环利用无法起到根本作用。

4.《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电子废弃物监督管理立法,被称作中国的ROHS指令[3]。为了减少电子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促进生产和销售低污染的电子信息产品,提出了生产和设计环境友好型产品的要求,这也是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电子信息产品废弃以后的回收处理等不在调整范围之内,且其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有限。

5.《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电子废弃物监管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该条例较为全面地规定了电子废弃物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规定了废弃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处理发展规划、基金、处理资格许可等制度。其中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要求生产者采取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案,使用低毒低害、便于再利用的生产材料,生产者应按照规定履行电子废弃物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用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补贴,但对于如何推动生产者履行该项责任,并无具体的措施。

此外,为保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有效实施,自2009年以来,环保部、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相继颁布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等规章,对进入监管范围的电子废弃物的种类、拆解处理资质的许可条件和程序、通过家电以旧换新的方式回收电子废弃物等电子废弃物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进行了规定[4],但因为大多数规章是近期才颁布的,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尚需要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贯彻实施,而现有企业要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也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二、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体系的弊端

1.立法级别低

随着现代电子工业的发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已不能有效地管理具有高增长性、高危害性,高资源性、难处理性的电子废弃物。而目前我国暂时没有一部较高层次的法律对电子废弃物进行专门规制,现有的法律法规大多数是部门规章。由于这些现有的部门规章立法层级较低,所以当与其他层级比较高的法律法规在适用时发生冲突,就无法得到有效的适用,从而不利于电子废弃物的监督与管理。

2.立法观念落后

我国电子废弃物监管立法的核心理念仍为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重点仍是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和处置工作,最初的产品设计生态化并没有引起立法者的足够重视。即使传统落后的拆解处理方法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现行立法仍然表现出“重拆解,轻回收”的特点,侧重点也仅仅局限于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处理,缺乏切实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制度。

3.立法重复

目前我国对于电子废弃物的监管采取的是分级与分部门监管相结合的形式。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局等部门都以自身的职责为出发点,单独或联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些部门规章虽然出自不同的部门,但却都是对同一方面甚至同一问题的规定,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从而导致管理职责重合,发生重复立法的情况,而且多个部门皆有权责,还会造成要权推责以致有权无责的后果。

4.责任分配不科学

我国现行立法只是简单地规定了生产者缴纳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的义务,但是却忽视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分配问题。对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分配仍不够明晰,因而出现了利益相关者各自为政的情况,极其不利于尽早形成切实有效的电子废弃物监督管理体制。

三、对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制度的完善

我国是世界电子产品的制造和消费大国,在现在和不远的将来,还将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废弃物,我国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法律规范极不完善,因此,探索应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的立法方法和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各责任主体和各监督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制定具有原则性、统筹性的单行法,为其他相关部门的立法提供明确的原则性指导,保证各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协调统一,形成完整统一的电子废弃物监管体系。

1.制订电子废弃物管理专项法律

我国现阶段缺乏一部专门规范电子废弃物的法律。现有的部门规章大多数是各部门根据自身具体的监督管理范围而制定的,电子产品的生产、运输、存储、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以及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利用、处置并没有被涵盖在内。因此,制定一部电子废弃物管理的专门立法作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下位法十分必要,从而严格规范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活动,对进口电子废弃物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处理电子废弃物的企业的资质制度;进一步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责任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生态设计制度、基金制度、财政和税收制度等。同时,还应当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其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2.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为避免“多重管理”的现象发生,通过立法明确各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从管理组织层面来保证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顺利完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有权无责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国家立法不完善,各地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和管理需求,有必要制定电子废弃物监管的地方性法规,以适应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职责,弥补国家法的不足。

3.扩大公众参与程度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公众意识的提高和积极地参与。在立法时可以要求政府通过媒体宣传等有效的方式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正确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意识,引导和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环境友好型电子产品,进而通过市场的调控力量促使生产者承担更多的责任[5]。同时要依法鼓励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科研活动以进行技术的创新,为电子废弃物的再利用、降低电子废弃物的处置成本、开发高效节能的电子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4.促进电子废弃物处置产业化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降低电子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研发环境友好型电子产品,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才能提升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水平,保证以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资源损耗程度最低的方式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6]。目前的立法中,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的规定较少。应在相关立法中加快限定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的资质并严格审核程序。与此同时国家应鼓励设立大中型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在经济上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子废弃物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但可以加强法律体系自身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还可以增强法律制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进而为电子废弃物监督管理的执法过程也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使电子废弃物从产生、回收、处置到再利用的整个过程全部都有法可依,各个监督管理部门分工明确。通过法律的完善真正解决电子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蒲昌伟.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法律制度思考[J].湖湘论坛,2007,(3).

[2]彭浩晟,罗敏.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3]钟卫红.中国电子废弃物监管立法述评[J].探求,2012,(4).

[4]刘文燕,蒋悦.浅析如何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体系[J].现代商业,2009,(8).

篇6

【关键词】废弃物处置;废弃物管理;垃圾管理

在过去的40年里,奥地利的环保工作者们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废弃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期间有着诸多的成功案例,也伴随着一些失败和错误,现在这些经历过失败但取得成功的方式及方法可以为正在受到废弃物管理方面困扰的我们提供很多思考,值得我们借鉴,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一、奥地利的废弃物问题

根据国际有关组织数据显示,奥地利是全球20个最富有的国家之一。40多年前,伴随着骄人的经济增长速度,随之产生的新材料及制品(如一次性开发包装,一次性产品,各种机动车辆)导致每年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废弃物问题对环境和经济形成一个重大威胁,已经不可忽视。

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法案,以解决出现的问题。1977年由奥地利联邦政府农业、林业部制定该国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废弃物处置填埋场的相关标准。1983年,第一部“危险废弃物处置”的联邦法颁布。同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基金,通过进行必要的投资,以促进在废弃物处理方面进行新技术科学研究。

虽然当时大约有2000个国家设置的混合废弃物填埋场。然而,这些垃圾填埋场也因为对环境和公众造成滋扰而闻名。迫于公众的舆论和环保主义者抗议行为的压力,政府决定暂时停止再增新的设废弃物处理场所。但当时的有关职能部门寻找新的危险废弃物堆放场所以及城市垃圾处置场的工作仍在继续。

二、奥地利环境保护方法的争论

奥地利国内很多人提出了多种的解决途径和路线,经过激烈的争论,摒弃“过时的”废弃物处置做法,提出了在垃圾管理上没有“西部荒原”的口号。最终在1984年国家环境保护基金通过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环境政策逐步将矛头重新定位在提前预防(综合污染防治与控制-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和对任何废弃物“反应”采取环境安全的处理方法(如危险)。这作为奥地利解决废弃物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三、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废弃物管理

在对以往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用以往的创新方案。当时的环境部长弗莱明博士于1988年《可持续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废弃物指导管理方针》,这些准则为废弃物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性的依据。

其中废弃物管理政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是一种量身定做的“垃圾税”,这项垃圾税已经实施几十年,但我们相信这项措施会在十年内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坚持下去。

另外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了严格的废弃物处理标准,确保废弃物处理技术标准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从1977年开始对垃圾填埋指标有了重新规定,例如排放物的TOC(总有机碳)含量,在新的填埋场中若TOC超过填埋场规定的5%则严禁填埋,而对现有的填埋场则宽限期至2003年年底(一些特殊指标按旧法规执行到2008年)。自2001年7月16日起,危险废弃物禁止在奥地利进行填埋处置(其中无机废弃物填埋处置例外,可在封装形式下进行安全地下填埋,例如在德国的盐矿)。垃圾处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是进行焚烧销毁,将有潜在危险的有机物质有效安全的控制住。

四、奥地利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未来导向的战略,必须不断对于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然而,对于许多失败的项目,总结失败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技术上存在问题,或者是由于经济因素或政治上的阻力,甚至是两者常并行存在导致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常需借助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法律辅助。由于这几十年不力的宏观经济所造成的损失,国家颁布的不适当的规章,不恰当的项目设计,和失败的行政行为所必须发行的相应法律等,废弃物管理专家对所有这些若是进行评估,费用远高于每年4000万美元。典型的例子是一个新堆填区,已被法律允许建设,但在建设实施中该项目对环境造成危害,在现实中就形成了这一对尖锐的矛盾体。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废弃物发展管理中要避免的典型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另外通过建立废弃物处理专利技术的转让平台,既可以使各项新技术很快得到普及,并且有利于鼓励各方面的专家从事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研究。

以上这些经验的取得,是建立在奥地利多年来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坚持不懈努力和多次失败的基础上,对我国废弃物处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维也纳联邦政府废弃物管理准则,BMUJF,1988年

[2]环境废弃物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资讯:热力废弃物处理方法----奥地利白皮书(lebensministerium.at),BMUJF ,1999年

[3]F.Neubacher,用于废弃物管理的财政奖励,维也纳政法学院市场保护环境出版社1998年

篇7

关键词:含油废弃物;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多元料浆;气化处置

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产品生产能力扩大,煤化工生产中含油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大量增加。含油废弃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含油废弃物和液体含油废弃物两类。含油废弃物主要含有大量的芳香类化合物和挥发类气体,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1],已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的危险固体废物。本文简述了煤化工生产中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及其危害,综述了目前含油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开发了通过多元料浆气化实现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为实现煤化工含油废弃物处理绿色化发展目标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对于推进煤化工行业绿色清洁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

1.1固体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

1.1.1煤焦油渣煤焦油渣主要产生于煤气化和煤焦化过程中。煤气化焦油渣(CGTR)是一种复杂的副产物,也是一种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在固定床煤气化中大量产生[2]。该焦油渣是黑色黏稠固体物料,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由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未转化的粉煤和煤中夹带的其他固体颗粒组成;具有高的含碳量、热值及有机成分,可用作有机原料或燃料[3]。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渣主要来源于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和自然沉降后的焦油。该焦油渣是炼焦工业的废渣,呈黑色泥砂状,含有苯、酚、焦油、半焦等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4]和很多挥发性的有机物,多环芳烃含量比较高,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1.1.2煤油共炼残渣煤油共炼残渣是煤炭与重劣质油经过加氢裂解后副产的一定量劣质油渣,由煤油共炼装置中减压塔塔底排出,约占原料煤总质量的30%[5]。该油渣组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残留的重油、沥青质及胶质,芳香烃含量高,此外还含有灰分及重金属成分,所以有较高的环境风险[6]。劣质油渣中大量残留的石油烃类化合物具有碳氢元素含量较高、热值高的特点,因此需要更科学、更高效、更清洁的方式来利用煤油共炼残渣[7]。1.1.3煤液化残渣煤液化残渣(CLR)是煤炭加氢反应液化后产生的一些固体混合物,约占原煤质量的30%[8],主要由未液化的煤、煤中无机矿物质、煤液化过程中生成的缩合物和聚合物等中间物质、沥青类物质、加入的催化剂及残渣中残留的重质油等组成。该残渣具有高碳含量、高发热量、富氢、低水分、高灰分及高硫含量等特性。

1.2液体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

1.2.1煤气化含油废水煤气化含油废水含有大量酚类、油、烷烃、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导致其具有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浊度和色度高等特点,增加了其处理成本及难度,被认为是世界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9]。1.2.2焦化含油废水在炼焦或生产炼焦化产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且难于降解,其组成主要为高浓度的氨氮,酚类,氰、焦油及联苯(C12H10)、异喹啉(C9H7N)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含有大量的有色基团,导致其色度很高,另外由于焦油的存在,水体容易乳化[10]。1.2.3煤液化含油废水煤液化含油废水是煤液化转化成各种油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主要来自油品合成、油品加工、冲洗排水以及机泵填料函排水等,其成分复杂,主要由重油、酚、硫、多环芳香烃和苯系物等物质组成,其中油类物质很难被降解,且具有很高的COD值[11]。

2含油废弃物的常规处理技术

2.1固体含油废弃物处理技术

2.1.1燃烧技术化工行业产生的固体含油废弃物通常采用燃烧处理,通过高温燃烧将固体含油废弃物分解,但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污染物,这将造成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的污染。煤气化和炼焦过程中都会产生煤焦油渣,煤焦油渣经常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排放有毒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12]。J.SHEN等[2]的研究表明,煤焦油渣在预燃烧过程中释放较多的有毒物质,分别为烷基取代酚、长链烷烃、酰胺和PAHs,这些成分堆积或直接燃烧时,会产生刺鼻的气味。董子平等[6]开展了将煤与煤液化残渣掺烧的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在煤和液化残渣掺烧过程中,两种物料的相互作用对燃烧过程中苯系物的排放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当液化残渣燃烧时,由于其高硫的特性,烟气必须做脱硫处理才能排放,这样就增加了装置投资及操作费用[12]。2.1.2热解技术煤在气化和焦化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煤焦油渣。一般将煤焦油渣在无氧条件下高温热解,使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可燃气体。D.X.ZHANG等[13]在管式炉中对淮南煤和煤焦油渣进行共热解,明显提高了热解焦油收率和轻油产率。黄传峰等[14]进行了煤油共炼残渣与煤共热解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煤油共炼残渣能够促进煤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热解逸出速度,使起始失重温度和最终失重温度向低温区移动,有利于共热解反应的发生,提高焦油的产率。2.1.3制取衍生炭材料由于煤焦油渣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性结构、富含芳烃类化合物等特点,常被用作生产吸附性能较好的活性炭的原材料。L.GAO等[15]利用H3PO4作为活化剂,在800℃~1000℃下制备出了吸附性能较好的活性炭,并用动力学模型拟合揭示了H3PO4如何提高有效的反应碰撞率并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J.B.ZHANG等[16]通过KOH活化将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成介孔碳(MCs),结果表明,所得到的MCs在甲烷分解反应中的活性比市场销售的煤基活性炭和炭黑催化剂效果更好、更稳定。2.1.4溶剂萃取分离技术Q.X.ZHENG等[17]利用3种不同溶剂[液化二甲醚(DME)、丙酮和己烷]萃取煤直接液化残渣,结果表明3种不同溶剂萃取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提取物都是制备高附加值炭材料的潜在原料,但此技术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Y.X.NIU等[18]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萃取碎煤加压气化炉产生的煤气化焦油残渣,结果表明,煤气化焦油残渣中含有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很容易被乙酸乙酯萃取,提取的残留物中包含极少芳香烃,并且性质相对稳定,几乎没有环境威胁,因此使用适当的溶剂将煤气化焦油残渣分离为残渣和焦油是一种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对经济和环境更加地友好。

2.2液体含油废弃物处理技术

2.2.1气浮法技术煤化工行业液体含油废弃物的处理目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气浮法技术。气浮法是在液体含油废弃物中通入空气或使水中产生气泡,水中的乳化油或悬浮颗粒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从而达到从液体含油废弃物中去除油和悬浮物的目的。加压气浮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液体含油废弃物去除效果好的方法,目前处于试验阶段,未实现工业化应用[12]。2.2.2破乳技术由于液体含油废弃物乳化严重,导致处理难度加大。其乳化的原因主要是液体含油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硫醇、酚、环烷酸、磺酸类盐等物质。经过破乳技术处理后,油和水可以自然分层,达到回收油的目的。徐玲枝等[19]选择合适的温度、破乳剂及用量,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含油废水,油的回收率平均达到99%以上。2.2.3生化处理技术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通过在水中加入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液体含油废弃物中的油分解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有机废液处理工艺流程为:两级气浮—调节罐—生化池(3T-AF)—生化池(3T-BAF)—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的废液含油质量浓度≤3mg/L。

3含油废弃物气化处置技术的开发应用

笔者所在研发团队近年来在多元料浆气化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开发了多元料浆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并在多家企业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3.1技术开发思路

多元料浆含油废弃物气化处置技术利用含油废弃物中有机质富含碳、氢元素以及高热值的特点,经预处理后,将含油废弃物与煤共磨制取气化料浆或单独直接通入气化炉气化制合成气,实现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

3.2工艺流程

多元料浆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该技术主要有多元料浆制备、气化、灰水处理3大系统。料浆制备系统:煤与固态含油废弃物或(和)低浓度、低黏度液态含油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共磨制浆,由料浆输送系统送入气化炉。气化系统:含油废弃物料浆(或高浓、高黏液态含油废弃物)与氧气喷入气化炉,迅速反应,生成CO和H2为主的合成气,供后续生产使用,料浆中的灰分及少量未反应的碳在高温作用下成为熔融态,经快速激冷后降温,成为无毒无害的黑色玻璃态炉渣,通过锁斗排出,合成气进入后续气体洗涤系统。灰水处理系统:激冷黑水和洗涤黑水进入换热器,热回收器顶部不凝气及饱和水汽视情况回收处理或送火炬。经闪蒸后底部的灰水和渣池的灰水一起进入沉降澄清单元,顶部澄清水进入灰水循环系统,再由灰水循环系统送回气化系统循环使用。

3.3技术特点

原料适应性广。石油焦、煤油共炼残渣、焦化残渣、有机废液等含油废弃物均可采用该方法处理。气化炉原料消耗降低。含油废弃物的加入,提高了气化料浆的热值,实现了废弃物中碳氢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原料煤及氧气消耗。绿色环保。气化灰分经激冷后为黑色玻璃态,无毒无害。气化灰水经灰水系统处理,循环使用;含油废弃物作为原料配制料浆,减少原煤和工业水使用量,实现含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符合国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要求。

3.4工业应用

3.4.1陕西榆林某年产60万t甲醇装置,以裂解重油为原料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造后装置产能比原装置提高了约6%,有效气体积分数达84%以上,年处理渣油2.9万t,可节约原煤5.22万t,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38万元。3.4.2陕西延长某年产30万t醋酸装置,以煤油共炼残渣为部分原料进行气化料浆制备,工业运行时,对气化料浆品质、气化炉运行状况、有效气含量和产量、硫回收系统运行状况均无明显影响,全系统运行稳定,不仅节省了原料煤,还节省了共炼残渣的危废处理费用,开创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子。

4结语

篇8

【关键词】糖醛渣;园林绿化;废弃物;枯枝落叶;堆肥处理

众所周知,在园林绿化养护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数量巨大的枯枝落叶以及杂草花束等,如果我们还是利用过去的那种掩埋和焚烧的方式不仅会占用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此同时还会给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当前最佳的选择就是对这些废弃物实行无公害处理。事实证明,对废弃物的堆肥处理能够非常有效的避开上述所阐述的那些问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无公害处理,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还是沿袭传统的堆腐方式由于花费时间长并且腐熟不彻底等原因已经很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了,必须想方设法采用快速堆肥的方法来对这一问题予以解决。 通过反复的实践发现,糖醛渣作为添加物能够为堆肥中微生物分分解创造条件,从而有效满足快速堆肥的要求。

一、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中添加糠醛渣的具体分析

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资源的二次利用以及尽可能的减少环境污染,某一公园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当做重要原料,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添加一定量的鸡粪(干的)来展开高温堆肥试验,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和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期间添加糠醛渣之后植物抑制物质、C/N 比、全氮、温度是如何产生变化以及对园林林华废弃物堆肥产品质量会带来哪些影响。 通过以往大量的实践结果显示,园林绿化中的纯废弃物堆肥最大温度为四十七摄氏度,最大GI值为百分之七十二,这是不达标的,而自从添加了糠醛渣的废弃物堆肥之后的第三天就会逐渐的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时间持续了两周(通常是十四天)左右,与添加干鸡粪的废弃物堆肥对比来看,高温分解时间通常情况下可以提前两天,与此同时高温持续时间会增加四天。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完全结束后,全氮含量比起过去没有添加糠醛渣的废弃物堆肥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增加,而且K、P、N 养分含量增加也较为明显,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产品的容重,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堆肥的持水孔隙度,堆肥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过去反复的试验以后,经过总结,添加糠醛渣之后会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生以下几个重要影响。

1、糠醛渣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温度产生的影响。

一般而言,堆体温度出现的变化情况可以直接决定堆肥能否顺利利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以往大量的试验可以得出,堆肥的最高温度应当介于五十摄氏度至六十摄氏度之间,并且作用时间在五至七天这个范围内最为适宜,这样才能够使堆肥完全处于无害化状态。本次试验中,堆体温度的变化状况,如图 1 所示。

我们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到,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在添加适量鸡粪的前提下加入一定量的糠醛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堆肥腐熟的效率,大大缩短堆肥的周期。除此之外,除了处理1纯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最高温度低于五十摄氏度,其它所有堆肥处理都在三至五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并且高温分解时间在十一天至十五天这个范围内,这是符合符合堆肥腐熟标准的。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图中清楚地看到,相比较而言,处理3添加糠醛渣比处理2添加鸡粪足足提前两天到达五十摄氏度,高温时间增多了四天,然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添加糠醛渣可以很好的增加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中有机质(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这样一来就十分有利于促进堆料的进一步降解,大大提高了堆体温度。

2、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C/N比所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C/N比,其实就是判定附属度的一种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堆肥的最佳C/N比为二十至三十五之间。事实证明,堆肥 C/N 比低于二十的情况下,就可以判定堆肥已经完全处于腐熟状态,如图2所示。

结果表明,堆肥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类型堆肥处理的C/N比都明显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堆肥过程中,虽然处理1的C/N比出现明显下降,但是在堆肥周期彻底结束之后,其C/N 为二十一,并未真正达到堆肥腐熟度的标准。这就充分表明将鸡粪当作辅料来应用,然后添加一定量糠醛渣要明显优于过去那种纯添加鸡粪的堆肥处理的C/N比,而且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堆体内部中的微生物活性会增强,比起氮素损失,含碳量下降速度同样非常明显。另外,糠醛渣中含有的痰量比较大,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这对于有机质成分是一个大大的资源浪费,从这一点上来看,处理3与处理2与处理1的C/N比相比较而言,下降的程度就大出许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使用堆肥法可以十分有效的解决园林绿化废弃物,因为园林绿化废弃物通常情况下是由木质素与纤维素等一些很难对其进行分解的成分所共同组成,如果我们在这个依然沿袭以往那种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堆肥法,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促进园林绿化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果添加一定量糠醛渣的话,能够大大提高园林废弃物堆肥处理的质量。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孙向阳.添加糖醛渣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6).

[2]张强,孙向阳,李雪.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用作花卉栽培基顶的效果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9).

[3]李芳,永伟,白雪维.微生物菌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07).

篇9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对策;辽宁大连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48-02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for Agricultural Waste in Dalian City

LIU Wei-wei

(Dalia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Liaoning Province,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and it relates to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everal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waste utilization,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in Dalian 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agricultural waste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lian Liaoning

近年来,在农业资源化利用方面,农业废弃物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农业废弃物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们的健康等后果。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及其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继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提出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

1 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现状

1.1 肥料化技术

肥料化利用是一个由集发酵后还田利用、直接还田利用、生产有机和无机复合肥等方式综合利用的生产技术[1]。直接还田如秸秆和粪肥直接还田等。发酵还田通过有机垃圾处理等方法,进一步加工成有机复合肥料。

1.2 饲料化技术

饲料化利用也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方面。农业废弃物可以分为农业和动物性废弃物。通过沼气化及堆肥化技术处理转化植物纤维性的废弃物,使其加工成为微生物蛋白产品。堆肥技术是指将不稳定的有机质利用微生物作用加工成较为稳定的有机质的技术[2]。

1.3 能源化技术

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秸秆气化等技术是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方面的主要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沼气发酵系统研究、生产乙醇燃料技术研究、直接燃烧秸秆供热技术研究[1,3-6]。

1.4 材料化技术

如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高纤维性植物废弃物生产纸板、人造纤维板、轻质建材板等材料;利用玉米渣等制取膳食纤维产品等方面技术[7-9]。

1.5 综合生态化技术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农业废弃物的多重循环以及多次转化,例如猪―沼气―果园模式等,最终实现提高整体效益和废弃资源利用率的利用技术。

2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

2.1 农村秸秆资源产生量

2008年,从秸秆产地分布来看,庄河市秸秆产量最大,达到65.87万t,占秸秆总量的31.83%;瓦房店市秸秆产量55.87万t,占秸秆总量的27.00%;普兰店市秸秆产量51.64万t,占秸秆总量24.96%;金州区秸秆产量24.29万t,占秸秆总量的11.74%;旅顺口区秸秆产量4.87万t,占秸秆总量的2.35%;其他地区秸秆产量4.38万t,占秸秆总量的2.12%。

2.2 农村秸秆利用现状

目前,大连市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商业利用、食用菌生产利用等。大连市每年可提供剩余秸秆资源约87.29万t(42.19%)。大连市的秸秆可利用资源密度约为2.61 t/hm2,人均可利用秸秆资源占有量约为299.97 kg。

2.3 沼气工程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0 399户,总数达到10 190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33处,总数达到320处。

3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秸秆综合利用率低

大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到60%,秸秆主要作为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大牲畜饲料、有机肥料,少量用作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秸秆饲料商业化利用率较低,秸秆直接饲喂等传统利用方式仍然占主导。

3.2 设备和技术较传统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是方法陈旧,延续老的传统方法,创新较少,其中秸秆的利用还保持着直接焚烧还田的传统方法,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并造成大量的污染,目前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的设备和技术较传统,缺乏先进的利用技术。另外,一些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生产用设备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和发展的需求。

3.3 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善

目前大连市关于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人们的资源化利用相关意识也不强,更没有对农业生产进行农业废弃物分类收集及其资源化利用设施的统筹规划,并且农业资源化利用相关体系建设不健全,相关政策仍需完善。

4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对策

4.1 推广多种技术领域

大连市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利用,提高利用率。大连市应重点推广的技术领域为:秸秆青贮(黄贮)饲料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通过多种方式,逐渐转变秸秆的粗放利用方式,更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

4.2 开发利用秸秆生物质能源

大连市属于能源匮乏型城市,所需能源资源全部需要从外部输入。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大连市农村地区的秸秆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大连市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农村环境。应重点推广干馏裂解法秸秆气化技术。生物质秸秆燃气就是将废弃的秸秆经过专业的设备转化成为可燃气体,可供给用户使用,生物质秸秆燃气可以利用农田里的秸秆进行加工,统一规划,集中供气。

4.3 大力开发和应用沼气技术

推广应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户生活热源问题,还可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继而降低生态污染,改善农村卫生差的现状,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同时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其副产品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少施化肥农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达到节能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7]。

4.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策补偿或资金补偿等方面应该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从而推进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高效有序的发展。积极组织科研机构进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增加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创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得产学研相结合,既保护环境,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5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加大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深入研究农业废弃物的相关处理技术,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利用成本。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集成,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5 参考文献

[1] 彭靖.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794-798.

[2] 孙振钧,袁振宏,张夫道,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资源战略研究报告[R].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004.

[3] 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69-173.

[4] 李建政,汪群慧.废物资源化与生物能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胡明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57-759,767.

[6] 卞有生.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 吴创之.欧洲生物质能利用的研究现状及探讨[J].新能源,1999,21(3):30-35.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X79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20-03

1 引 言

伴随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这些高楼大厦在建设与拆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这些建筑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社会观念缺失以及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废弃资源的潜在价值难以被完全开发,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运到郊外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耗费大量运输清理费用,占用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据估计,我国城市垃圾多年的累积量达60多亿吨,平均每年以13亿吨的速度增长,其中建筑废弃物占30%~40%,堆存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我国自然资源人均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匮乏。建筑资源极度耗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拟对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途径进行分析。

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定义及现状

2. 1 定义

建筑废弃物是建筑物在修建、改建、扩建、拆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指将建筑废弃物经过拆除、分类、加工、深加工处理形成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新产品。

2. 2 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国外有许多成功先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建筑物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废弃物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回收利用率达80%。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使用规程》,1991年又制定《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美国政府制定《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CYCLEAN公司用建筑废弃资源建设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面积6. 2万平方米,回收利用率已达70%。

在21世纪初期,我国政府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制定了长期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废弃物的研究和利用。将“建筑废渣综合利用”列入了1997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我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项目成功运行: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废弃物近100万吨,经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资源化处理。经测算:节约土地资源约90亩、减少天然沙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节省运输填埋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但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 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与应用

3. 1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的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组织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等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式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的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之中,使物质和能量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旨在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友好方式发展经济,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生态化经济。

3. 2 循环经济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在新型的循环经济体系下,建筑废弃物具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达到节约自然资源、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的效果,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就是在构建的循环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使建筑资源和能量在循环流动中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下构建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如下图所示。

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

建筑物循环系统将传统的线性流程改为“建筑资源—建筑产品—建筑废物”的反馈式流程。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循环动力为组合生产、居住消费、整合利用、控制中心。组合生产就是利用建筑资源修建各种建筑。居住消费就是指对房屋的使用。整合利用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可再次利用的建筑资源。控制中心是控制组合生产、居住消费、整合利用三个环节,为确保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高效运作,以达到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减少在生产和消费中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和体积,高效利用资源;再使用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最大限度的使用建筑物资源,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废弃物;再循环原则是指把建筑废弃物再次变成建筑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理量。

4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的构建及合理性分析

4. 1 产业链的构建

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如何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把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建筑再生资源。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是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的基础,而非简单的自然生物循环。由于大自然的分解—合成周期漫长,而人类对建筑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们必须建一条类似于生态循环的物质循环产业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体系将建筑废弃物直接转化为建筑再生资源代替自然资源,再组合生产形成建筑产品,在转化的过程中虽然需要新能量的供给,但所耗费的新能量是远远少于重新开发自然资源到形成建筑产品所耗费的能量,这是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物质循环中能量留存的结果。据专家测算,按目前技术水平,每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可炼出好钢850千克,节省铁矿石1. 7吨,焦炭0. 68吨或标准煤1吨,石灰石280千克,少采各种矿石20吨,减少运输量30吨。同用原料炼钢相比,对空气污染减轻86%,有害浮尘减少16千克/吨,固体废弃物减少12%,有害物处理量减少1/3,水污染减轻76%。节约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解决了建筑物废弃物在生态系统中自然分解过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等问题。笔者构建出一条循环产业链结构: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移动处理设备)—处理程序(建筑拆除—清理分类—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产品—构建销售渠道(就地使用、市场销售机构)—建筑材料消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废弃物”的循环模式。

4. 2 分析产业链的合理性

产业链从建筑废弃物产生开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接到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使用先进的移动式处理设备运抵该地对建筑废弃物就地处理,此方法可以节约建筑废弃物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具有较强的处理灵活性。再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明确的清理分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价值。再利用先进的处理设备对分类的废弃资源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形成达到质量标准的废弃资源化产品。废弃资源化产品大部分用于就地建设使用,也可以卖给市场销售机构,以实现其价值。这样的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第一、增加了就业水平。第二、房地产商也非常愿意将废弃建筑交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拆卸费用、运输费用、填埋费用。第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销售价值可以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所得,刺激了公司的积极性。第四、建筑废物合理处理避免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所以该产业链的健康循环得到了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社会、自然共同认可,满足了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生产者追求利润、消费者物质需求、自然资源保护。在循环经济的环境协同理论中,这一产业链模式也很好地协同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5 优化产业链的建议

上文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进行了循环经济理论分析,得出建筑废弃资源化产业链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产业链能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产业链能够顺利高效的运转,所以我们必须强化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链接以及让产业链运转的动力。

5. 1 升化环节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获得建筑废弃物环节、加工处理环节、再生产品销售环节。①获得建筑废弃物环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应该做好公司形象,充分展现公司实力,积极争取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②在加工处理环节中,应该大力支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科学技术研究,制造先进的废弃物处理设备:a. 保障废弃物资源化产品质量,让消费者用得放心。b. 提高生产力效率,降低废弃资源化产品成本。c. 避免二次污染,避免在资源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不合理能源消耗以及所生产产品本身对环境的污染。③在销售环节,应该合理的介绍该产品的性质为再生产品,同时给予质量的保证,对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向消费者一一介绍,让消费者对建筑物再生产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5. 2 强化链接

强化链接分为强化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强化外部链接指政府对该产业链的各环节间链接的强化,强化建筑废弃物的生产者、再生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达到废弃物产生者积极配合、再生者积极处理、消费者愿意使用。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和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再生产品质量,避免再利用变成再污染,给社会带来损失。内部强化链接是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内部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精简的组织形式,保证产品低成本高质量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5. 3 鼓足动力

①市场机制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政策激励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市场经济的自由、公平、合理竞争中,市场可以发挥“无形的手”的力量,利用价格信号控制产业链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所以政府应该为该产业营造良好的竞争气氛,保证市场公正、公开、公平。②只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是不够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关注企业个体成本,不会关注企业自身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所造成的负外部性就是社会成本。在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建筑企业不会为社会成本付出代价。负外部性不能自发调节,市场机制就会失灵。政府必须出台相应政策把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界定其产权,将企业产生的污染外部性内在化。所以政府可以施行管制,将建筑废弃物不经资源化处理随意填埋的行为进行处罚。也可以采取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税和可交易污染许可证。这些措施使得建筑商不得不将建筑废弃物交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处理,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业起到开源的作用。③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还在发展初期,还需要政府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增强该行业在市场的竞争力。④增加天然建筑原料的开发税收。此举增加了原生建材的生产成本,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增强了再生建材的竞争力,保护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6 结 论

建筑废弃物资源的开发运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重利用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比率非常低。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益,我们需要看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技术挑战和成本付出,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国内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有效的尝试,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高效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产业政策,结合中国社会环境,将建筑废弃资源的利用产业化,形成建筑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萍,宋德萱. 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生态发展之路[J].住宅科技,2011,31(10):24-28.

[2]王家远. 建筑废料减量化管理措施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报,2004,21(9):32-33.

[3]徐平,张敏霞.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9,23(1):24-26.

[4]张翼鹏,戴连鹏,范文涛. 谈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发展和现状[J].科技信息,2010(4):394-395.

[5]李云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框架与内容探讨[J].生态经济,2006(5):60-63.

[6]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28-33.

[7]刘永彬. 废钢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发展前景展望[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5):25-30.

[8]N. Cregory Mankiw. Essentials of Economics,5th Edition[M].Cengage learning,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