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负荷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负荷特点

篇1

关键词:电力用户;电力负荷;特性研究

引言

电力负荷是一个周期性和随机性都较强的系统,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气象等众多的因素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电力负荷按一定趋势有规律地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负荷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可能发生一定的波动。作为评价电网负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与时间有关的静态负荷特性研究一直是电力科研人员的重要课题,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

1.电力用户负荷特性概述

1.1负荷特性,电力负荷从电力系统的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随负荷端点的电压及系统频率变化而改变的规律。

电力负荷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电能的消耗者对电力系统的分析、设计与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几十年来,人们提出了大量的负荷模型,包括静态负荷模型、机理动态负荷模型、非机理动态负荷模型。同时,也不断积累了不少实测参数。建立一个负荷特性数据库,能够很方便地对历史数据进行各种查询以及调用,便于从一个整体、长期的范围来对负荷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应用。

1.2特性分类

负荷功率随负荷点端电压变动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负荷的电压特性;负荷功率随电力系统频率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负荷的频率特性;负荷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称负荷的时间特性。但一般习惯上把负荷的时间特性称为负荷曲线(有日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等),而把负荷的电压特性和负荷的频率特性统称为负荷特性。

1.3模拟方法

在电力系统的分析计算中,模拟负荷特性的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

①用恒定阻抗(或恒定功率、恒定电流)模拟负荷。这是最粗略的模拟方法,因而只适合某些近似计算。但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②用负荷的静态特性模拟负荷。这种方法比用恒定阻抗(或恒定功率、恒定电流)模拟负荷要精确一些。它实质上是恒定阻抗、恒定电流、恒定功率3 种简单形态按一定比例的组合。一般在动态稳定和潮流计算中可以采用这种模拟方法。

③考虑感应电动机机械暂态过程的典型综合负荷动态特性的负荷模型。因为感应电动机(见异步电动机)是电力系统负荷的主要成分,因此在暂态稳定计算中,往往采用这种负荷模型考虑感应电动机在暂态过程中其滑差变化对稳态等值电路阻抗值的影响。

④考虑感应电动机机电暂态过程的典型综合负荷动态特性的负荷模型。这是比较精确的负荷模型。它既考虑感应电动机的机械暂态过程,又考虑电动机的电磁暂态过程。

2电力用户负荷特性和负荷特性指标

电力系统的负荷随时间在不断发生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掌握用电负荷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对于电力系统来讲可以有利于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对于供电部门来讲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用户来讲可以充分发挥每一度电能的效益。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就是指用电负荷的特点和性质,不同类型的用户负荷表现出不同的负荷特性

例如,在前面所述的各类负荷中,城市居民负荷具有经常的年增长以及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而居民负荷的季节性变化在很多情况下,直接影响系统峰值负荷的季节性变化,但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居民负荷在系统总负荷中所占的比例。尤其是随着电热器、空调装置、电风扇、电冰箱之类的敏感于气候的家用电器日益广泛地采用,使得居民负荷变化对系统峰值负荷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商业负荷也同样具有季节性变动的特性,而这种变化主要也是由于商业部门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空调、电风扇、制冷设备之类的敏感于气候的电器所致,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增长。

相对来说,工业负荷一般都是受气候影响较小的基础负荷。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一点不受影响。然而,由于工业负荷本身基础很大,尤其是由于三班连续生产,因此这类负荷变动较小。而其他各类负荷,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也可能具有季节性等特点。

要描述和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用户负荷的特性,就需要使用负荷的特性指标。为加深对全国负荷特性的了解,统一负荷特性指标。2000年3月,国家电力公司组织各省电力公司全面、系统收集有关负荷特性数据,同时选取华东、浙江、湖北、四川四个电网和北京、上海、福州、兰州、长沙、南宁、大连等八个城市进行负荷特性的重点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负荷特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2001年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解释》中的指标进行了补充修改,增加了负荷差率等指标。

3.现阶段电力用户负荷分类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力系统的负荷类型可以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划分,但是这样的分类并不严格和准确。在实际分类时,可能会发生把某些实际负荷归算到哪一类的争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由供电部门自己主观进行决定。因此,在一些供电部门中,可能各自有其更具体和详细的负荷分类目录,以备负荷分类之用。然而,上述供电部门所采取的负荷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同一行业内的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负荷特性。目前,供电部门对电力系统用户负荷进行分类,大多数依据的是用户负荷所属的行业以及用户的经济活动特点。然而,随着用户负荷设备的构成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同一行业内的用户负荷特性也并不完全一致,其负荷曲线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2不能反映出电网的变化和差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网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类型的用户负荷,而这些类型的用户负荷可能会与已经定义的用户负荷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重新考虑对其类型的划分与定义。并且不同地区电网之间的负荷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对电网的负荷类型进行划分。

3.3分类结果不准确,影响了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应用。传统的负荷分类方法,没有充分考虑用户负荷的实际特性和变化规律,缺乏理论依据,存在着较大的人为因素,降低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得在此基础的一些应用受到影响,例如降低了分类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电价制定的不尽合理等等。

因此,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一种科学准确的负荷分类方法,为供电部门进行负荷分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4.结束语

深入研究电力负荷分类的方法及应用,有利于及时掌握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利于用电负荷的科学管理,有利于计划用电工作的开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忠华. 电力系统负荷分类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

[2]刘晨晖. 电力系统负荷预报理论与方法[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3]牛东晓等. 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暴雪天气;电力负荷;负荷特性

1.前言

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对气候、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较为敏感,炎热夏季的一场大雨、寒冷冬日持续低温天气中遭遇的新寒流都可能会使得电力负荷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负荷曲线的形状以及负荷特性指标。在这一问题上,不同区域的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变化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然而,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使得天气变化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又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因此,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开展极端天气对电力负荷特性的影响分析,探讨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的影响,对电力企业合理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负荷特性、实现合理调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雪量约为550~910毫米,每年低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近年来,随着全球污染加剧,温室效应对天气的影响越来越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吉林省每年都会出现1~3次的暴雪天气。其中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影响最大的是2007年3月4日~5日的暴雪降温天气。选择本次暴雪降温天气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吉林省电力负荷的影响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受南方气旋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吉林省从2007年3月4日凌晨开始出现明显降雪、大风、降温天气,这次暴雪天气雪量和范围,为建国以来之最。在降雪的同时,大部分城市出现大风天气,瞬时最大风速为17米/秒~19米/秒,全省气温明显下降,积雪深度达100~600毫米。

吉林省的持续低温天气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持续到次年2月结束,3月通常已经进入早春时节。发生在冬季的降雪由于处在持续低温、降雪频繁的环境中,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本次发生于3月的降雪和气温陡降的天气对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居民生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强降雪导致部分地区农业设施毁损;高速公路封闭,铁路列车滞留,城市公共交通受阻,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部分城市学校推迟开学,企事业单位停工,电力负荷迅速下降,部分电力线路跳闸。本文以吉林省某地区电网为例,分析了这次暴雪天气对电力负荷特性的影响。

2.暴雪天气对负荷特性的影响

2.1对负荷曲线的影响

2007年3月4日~3月5日,随着降雪量的增加,此次暴雪天气对地区电网的影响逐渐显现。为比较分析本次暴雪天气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特选取前后几天时间同期数据为参照,3月3日~3月8日年吉林省某地区电网日负荷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对暴雪天气发生前后的日负荷曲线分析可见,从3月4日6时起,该地区电网的用电负荷全面下滑,导致当日负荷曲线形状与其他日期的负荷曲线之间差异非常大。3月5日5时起用电负荷逐渐恢复,随着用电负荷的陆续增加,3月6日负荷曲线形状基本恢复,但负荷水平仍相对较低,直至3月8日才基本恢复至暴雪前水平。

2.2 对用电负荷的影响

由图2可见,突发的暴雪天气对某地区电网的用电负荷产生了较大影响。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变化呈现出明显“先降后升”的U形,而峰谷差的变化趋势刚好与之相反。

最大负荷是指一天中用电负荷的最高值。由居民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吉林地区电网春季正常日的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19时。由于受到本次暴雪降温天气的影响,该地区出现交通不便、企事业单位停工、学校停课等情况,用电负荷下降十分明显,3月4日~3月7日的最大负荷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最小负荷是指一天中用电负荷的最低值。吉林地区电网春季正常日的最小负荷一般出现在当天的凌晨3时~5时,此时的电力负荷主要由连续性生产的企业和其他持续性夜间用电产生。暴雪天气导致的企事业单位停工,夜间用电负荷随之大幅降低,导致最小负荷下降明显,3月5日的最小负荷196.4万千瓦也是当年全网最小负荷。

日峰谷差是指日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电力负荷组成、季节变化和节假日是影响峰谷差的主要因素。受暴雪天气影响,2007年3月4日~3月5日该地区电网用电负荷迅速下降,峰谷差上升。当年最大日峰谷差出现在当年3月5日,达到105.97万千瓦,同比增长25.81%。

2.3对负荷特性指标的影响

在电力负荷受到暴雪天气影响的同时,负荷特性指标也随之改变。负荷率与最小负荷率在经历了3月4日与3月5日的陡降后逐渐回升,峰谷差率则在3月5日达到了顶点,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3月5日峰谷差率36.25%是近年来该电网日峰谷差率的最高值,表明本次暴雪天气对该地区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为历年之最。

3.结论

吉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冬季天气寒冷,暴雪天气时有发生,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产生了较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暴雪天气会使得电力负荷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负荷曲线形状发生变化,并影响了负荷特性指标,导致峰谷差与峰谷差率陡增。在处理极端天气事件时,电网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超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与高质量电能,同时加强突发事件预案管理,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电网健康、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吴茜.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综述.科技与企业,2013(13).

[2]廖春映,梁润善,李乃标.气象因素对电网负荷特性影响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篇3

关键词:整合;系统化;构建;拓展;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27

复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知识巩固和再现的最有效的办法。物理复习教学的重点是如何使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形成知识网络;从大量的复习题中总结题的类型和解题的规律,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注意点。

一、物理复习的教学特点

1. 学生是复习教学的“中心”

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和结构,物理复习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凡是学生能够自行整理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凡是学生能够分析的例题,让他们自己理清思路,归纳解题方法,辨清差错;凡是学生能够自行讲评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展开讲评,组织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发挥引导的作用,从而形成学生主动、教师引导的复习模式。

2. 遵循“课标”而不拘泥于“课标”

我们要紧紧围绕教材和大纲展开复习,做到依靠教材和“课标”而又不拘泥于课标的指导思想进行总体复习。重视教材,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平时教学的资源之一,复习时当然要以教材为主,做到紧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与此同时,适当选择使用一些好的复习资料,用复习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

3. 物理知识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易结构化和系统化

教材的节与节、章与章间都存在潜在的线索和内在的联系,不仅有纵的联系,而且存在着横的联系,还包括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教材的联系,理解教材总体的、分章节或单元的内在结构;并帮助学生把教材结构变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补足或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例如: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第二节《分子动理论、内能》、第三节《内能的利用和热机》,这三节是围绕一个线索"能量"展开的。第一节和第三节研究了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和内能;第二节的《分子动理论》是为内能的概念做铺垫的,回答了物体为什么有内能;第三节《内能的利用和热机》又以“内能”为线索展开,研究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4. 复习遵循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实践的原则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复习中,要善于挖掘知识的来源,从多观察、多实验、多分析、多讨论的角度来探究物理规律;复习的题型要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计算,而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与新科技、新发明靠近,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自然、总结规律、改造自然的科学探索精神。

5.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物理复习方法灵活多样

对概念性很强的单元可采用系统总结方法进行复习;对于概念和规律,可用少数几个典型的例题或练习题,用练习方法进行复习;对于探究性的知识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复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亲自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回忆、领会和验证学过的内容,并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多设计探究性实验或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复习,如通过影片、课堂实录或专题讲座等进行复习。

二、如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

1.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整体性认知结构。为此,必须让学生进行个体知识建构,在学生充分自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其已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连接,重新整合。

第一步,学生自结,形成个体认知网络。网络的构建方式为:查找知识点,即找出本章的知识要点,归类合并;对找出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类,看哪些知识说的是一大类问题,形成体系;将找出的知识点按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编成一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借助于课本和同学的帮助,充实自己形成的知识网络。

第二步,师生共研,深化本章知识体系。学生虽然在前一阶段形成了知识网络,能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章的有关内容,但还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此,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深化本章的知识体系。如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和磁》,可引导学生得出:电和磁的三大关系:(1)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应用:电磁铁;(2)磁场能够产生电流(电磁感应现象)。应用:发电机;(3)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应用:电动机。这样,电和磁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三步,疑难点辩析,巩固网络内容。在师生共同把知识网络及更深层次的体系构建完后,教师在预测和广泛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置针对本章基本内容中的疑点、关键点的题组,对基本内容进行诊断性的训练与检测,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能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的积累。

2. 归类例析,总结解题规律

初中物理大部分章节所涉及的题型一般为2-3个,如果不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处理,把各个类型的题目混杂在一起,学生会感到内容散乱,重点不突出。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站在较高的高度,对本章的题目进行归类处理,以便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处理思路为:教师分类设置典型例题――学生自读、自析、自查、互查、交流――总结规律、思路、关键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如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浮力》,其题型可归纳为:一是浮力的计算,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及判断,三是液面升降问题。其中浮力的计算可设置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放有四个形状、体积相同的物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为8cm、10cm、20cm,将一个重为20N的物体用弹簧测力计系着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9N,一个重为16N的物体悬浮在水中,另外两个漂浮在水中,但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一个浸入12cm,一个浸入18cm。求这四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析、自做和自查、互查后,师生一块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一是分析清楚物体所处的状态;二是了解从解题过程中总结出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弹簧测力计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计算法、通用的阿基米德原理法、漂浮和悬浮时的等重法),明确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条件;三是解题过程中注意统一单位;四是要搞清V排和v物的关系。

3. 巧设试题,对应训练,强化落实

针对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依据分类例析的题型设计2-3个习题对应训练,让学生自我诊断评价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与技能,又明白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评价诊断的设计要注意内容的对应性。

4. 系统总结和整合

学习任务完成后,要让学生从知识体系的认识、有关知识点的前搭后连、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思路、该方法思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整合前面的认知活动。

5. 迁移应用,创新实践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获的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等,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变式和拓宽,设计具有创新和实践价值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

6. 查缺补漏,回归课本

篇4

关键词:负荷特性 有序用电 需求侧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作者简介:赵建文(1985-)男,汉族,本科双学士,工程师,国网泰安供电公司营销部,主要从事智能用电专业工作。

前言

当前,有序用电工作是我国电力用户高峰负荷管理的主要手段,提高有序用电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优化配置电能资源,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秩序稳定;其次,有利于在减少高峰电力需求,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减少电源和电网建设投资,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再次,有利于提高客户端用电水平,提高电能和电网设备利用率,提高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

1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描述

有序用电是通过以系统的负荷构成和负荷特性分析为基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激励机制,引导电力用户选择合理的用电时间和用电方式,达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在分析用户的负荷情况以及自身生产的经济性约束和技术性约束的基础上,研究兼顾电网负荷缺口分摊的公平性和供电公司售电收益损失的经济性的近期有序用电策略,并展望远期可中断负荷策略,切实从整体上提高电网整体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水平。

2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做法

2.1用户信息收集

(1)调查模式选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从用户调查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上,可以将信息调查方法分为口头交谈、问卷调查等传统方法和基于web的用户调查方法。

结合泰安供电公司和用户的实际情况信息收集机制分为两个时期。在初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法收集用户信息。在成熟期,基于网络对用户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

(2)大客户界定

根据用户价值组合分析法对电力用户的终身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供电企业的资源状况,可以得到四类电力用户,具体如下:A1: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客户;A2:供电容量大于2000kVA的客户;A3:可靠供电要求较高、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客户;A4:潜在用户。

(3)调研用户筛选

以“金属制品业”为例,在具有分时电量数据中取一个用户,定义其分时电量特性为峰、平、谷三时段的用电比例。对用户按分时电量特性矩阵进行聚类。根据聚类所得用户各时段用电比例确定该类用户峰谷特性。从聚类所得各类中选出年用电量大于该类平均值,并且特性最明显(峰或者谷比例最大)的用户作为该类的调研用户。最终,得到行业“金属制品业”的调研名单,以某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的40个用户移峰填谷明显为97%,以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的165个用户在系统高峰负荷时段用电量较大,如果执行有序用电应首先考虑这些用户。

2.2问卷结果分析模型

用户负荷的构成可以细化至一些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在对这些生产单元进行调查研究,并掌握其可中断负荷与相应的损失后,就可以基本了解到生产单元所属用户进而行业的错避峰能力与其相应的经济损失。

2.3用户和区域负荷中断能力测算

(1)用户负荷中断能力测算

用户经济损失-负荷阶梯函数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设备5到设备2部分是可以中断的负荷,这一部分代表着用户负荷的中断能力,也是实施限电的主要空间。

(2)区域负荷中断能力测算

对各个用户的中断能力进行调研后,在负荷早峰、腰峰、晚峰三个高峰时段,分别对相应限电能力进行累加,得到各个客户管理单位所辖区域不同时段的错峰能力。

2.4有序用电计划优化模型

(1)电网对客户管理单位避峰计划优化模型

当客户管理单位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小于电网的总用电缺口时,除制定错峰计划,还要再对剩余负荷缺口进行避峰计划安排。

(2)客户管理单位对用户的分轮错避峰计划优化模型

当用户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大于供电公司分配给该客户管理单位的总用电缺口时,客户管理单位对本地区用户只实施错峰计划,不考虑实施避峰计划。当用户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小于电网分配给该客户管理单位的总用电缺口时,供电公司对本地区用户同时实施错峰和避峰计划的优化安排。

(3)用户分轮错峰、避峰计划优化模型

与供电公司对各个客户管理单位进行错避峰计划优化方案类似,各客户管理单位根据用户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与该客户管理单位分配的总错峰避峰量的大小关系,提供两种错避峰计划的优化方案。

3 实践效果

3.1保障了电网的运行安全性

错峰、避峰计划总量的安排满足了电网的负荷缺口。从尽可能保障用户供电的角度出发,优化安排错峰任务,如果错峰计划仍无法满足系统安全需求时,再优化安排避峰任务。通过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的实施,因有序用电方案编制的合理性,泰安电网未发生大面积限电拉路。

3.2保障了客户的用电安全

一些电力用户的部分电气设备需要不间断供电,以保障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这部分电气设备需要供电的功率,即为保安负荷。通过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的实施,供电企业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满足各个电力用户的保安负荷需求,再考虑对这些用户采取错、避峰等需求侧管理措施。保证用电安全的原则可以通过统计可错峰、避峰及拉路容量的方法实现。实施至今,未发生因有序用电造成的客户安全事故及投诉事件,维护了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3.3最大限度减少了因有序用电造成的减收

对方案进行经济性优化时,考虑泰安电网参与错峰、避峰的各客户管理单位的销售电价水平,以泰安供电公司售电收入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在参与错峰、避峰的各个客户管理单位之间优化分配错峰、避峰任务完成电力缺口。在对用户进行缺口划分时,则根据用户的价水平,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与筛选。2014年,有序用电影响电量2500万千瓦时,减收电费1326万元,平均530.4元/kkWh。2015年,有序用电影响电量2100万千瓦时,减收电费1053万元,平均501.43元/kkWh。有序用电对公司经营效益影响逐渐减小。

4结语

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从需求侧着手,通过分析客户负荷特性,制定合理、可行的错、避峰计划,实施有序用电策略,既能够更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也能够保障客户利益、减少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老年人;急腹症;就诊特点;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58-02

所谓急腹症,指的是以急发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起病急,进展速度快,而且病情比较严重,假如延误治疗时间将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本文探讨的患者为老年人,源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比较特殊,容易引起误诊、漏诊,所以医者应该充分掌握老年人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且及时进行相应的诊疗和护理措施。

1 急腹症的病因及其症状

急腹症按照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1 腹内脏器的供血障碍引起,症状为突然性起病,阵发性绞痛,休克。

12 腹内脏器发炎引起,症状为起病比较温和,白细胞增加以及体温出现升高。

13 腹内脏器的空腔管道梗阻引起,症状为起病迅速,伴有呕吐,间歇性疼痛,疼痛加剧。

14 腹内空腔脏器穿孔引起,症状为起病突然,剧烈疼痛,且多有腹肌紧张、压痛等症状。

15 腹腔内脏器官受伤出血所致,症状为阵发性绞痛,白细胞增多。体温升高,严重时可引起休克。

2 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就诊特点

21 临床表现不典型 其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感觉功能减退,对于腹痛的敏感性较差,从而导致对疼痛刺激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另外由于腹肌萎缩,皮下脂肪比较厚,即使腹腔形成大量的脓液,这种腹膜炎症的体征也不明显,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均不典型,因此,发生急腹症的老年患者,呈现临床症状、体征与病理变换不平行的特殊现象,即使患者腹腔已经出项明显的化脓感染,其临床表现也只是乏力无欲。其二,老年人的多种疾病相互掩盖症状所致,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够典型,比如心绞痛并不严重以及心肌梗死时的疼痛部位不是很典型,只是表现为腹痛、牙痛、腰背痛、肩部痛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发现病因。

22 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体内的调节能力下降,代谢功能下降,所以难以忍受急剧的生理病理变化,且在呕吐时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另外加上许多并发症的出现,使得补液量及其速度难以掌控,稍有不慎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老年患者的体液总量比较少,细胞外液增加。细胞内液减少,一旦起病,大量的液体渗出或者由胃肠道排出损失,使得机体迅速发生腹水,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23 病理变化速度极快 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各脏器退行性变,各种屏蔽功能明显减弱,同时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急腹症在短时期内便会急剧恶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患者会迅速发生休克,甚至引发死亡。

3 急症护理

31 心理护理 接诊老年患者时,其身体素质比较差,社交能力比较弱,因此患者出现疼痛容易造成恐慌、焦虑等悲观情绪,甚至出现绝望心态,拒绝治疗。针对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征,医者应该主动详细询问病情,护理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并且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得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可以更好地展开治疗。

32 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特点 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调节能力和代谢能力减退,所以疼痛与临床表现严重不符,所以老年患者入院后,应该注意贯彻患者的面色及其尿量变化,并且对其的血压、脉搏、血糖做好相关的记录,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33 安置患者合适的 医者在诊查操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仔细的观察老年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姿势,对于腹痛的范围、程度、性质等需要充分的了解,从而可以初步断定患者腹痛的性质,另外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注意腹胀变化、腹部包块以及腹部压痛以及是否有动态浊音和肠鸣音,从而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打好基础。

34 建立静脉通道 老年人患上急腹症时,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的紊乱,所以患者应该遵从医嘱,采用禁食、禁水以及胃肠减压的措施,从而减轻腹胀,环节疼痛,纠正了水、电解质的紊乱。

35 饮食护理 对于腹内空腔脏器穿孔或者肠道梗阻的急腹症患者需要做到绝对禁食,而对于腹内脏器发炎的患者则可以食用清谈易消化的食物,也就是说医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患者不同的饮食规定。

4 小 结

源于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病初期的症状不典型,所以给医者的就诊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医者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及充分掌握急腹症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得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最佳的治疗和最好的心理辅导,以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书丽,雷丽芳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06)

[2] 陈士芳287例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02)

篇6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 ST-T改变

[中图分类号] R540.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64-01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的良性复极病变,心电图表现是以ST段抬高改变为主要特征,而且大多无临床症状,无明显不适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偶尔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加之心电图的变异,易被误诊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此时需要做好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随着对心脏细胞及离子通道学说的进一步认识,有学者发现早期复极综合征、原发性心室颤动及Brugada综合征均与J波有关,具有相同的细胞离子机制以及些相似的心电图特征[1],从而引起临床及心电学家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重新审视。本文结合本院所见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特征,以资鉴别。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门诊病人或健康体检者1970人,确诊为 ERS者55例,总患病率为2.79%,其中男性50例,男性患病率为2.53%,女性5例,女性患病率0.25%,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2.9,P

1.2 方法:采用ECGLAB2.0版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软件,记录平卧位十二导联心电图,21例首次心电图可疑病例做运动平板试验描记运动后即刻心电图,比较运动试验及过度呼吸前后的ST―T改变并有症状者14例行血清心肌 酶学检查[2]。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标准[2]:①J点抬高伴ST段凹面向上或上斜形抬高0.1~0.2mV,少数可达0.6mV;②常伴有T波高大,且两肢对称;③较常伴有J波或 R波降支顿挫或有切迹;④胸导联R波增高。早期复极综合征表现见图1

图1早期复极综合征表现

2 结果

2.1 男性早期复极综合征50例,年龄与患病率关系显示:21~30岁组与31~40岁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063,P>0.05),21~30岁组,32~40岁组与41~50岁组χ2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93、6.70,P均

表1男性早期复极综合征各年龄组患病情况

2.2 女性早期复极综合征5例,年龄与患病率关系显示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均元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065~0.33,P均>0.05),见表2。

表2女性早期复极综合征各年龄组患病情况

2.3 心电图表现:55例均为窦性心律,ST段于J点处呈凹面向上抬高,幅度为0.1~0.4mV,以V2、V5导联最明显,有50例见明显J波或R波降肢粗钝,ST段凹面向上抬高,但avR导联无一例抬高>2mm,肢体导联抬高

3 讨论

有报道称早期复极综合征在正常人群患病率可达1.5%~9.1%,以男性多见特别是黑人青年多见。ERS临床上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尽管对其原因的推测很多,近来也有不少报道,其发生机制尚无确切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3]:①与先天性心脏电生理传导途径有关,可能存在某种异常房室传导束或异常结问束传导。②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当心律缓慢时右室充盈增加导致除极延迟,复极相对提前,发生心室不同步的早期复极所致。其特点是:ST段抬高幅度,90%患者胸前导联可单独出现,而肢体导联ST段抬高必与胸前导联同时出现运动后可恢复或部分恢复等电位线;ST段抬高可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此间抬高的幅度可有变化,随年龄增大,抬高幅度可有下降趋势。③心前导联有高大对称的T波,T波与ST段方向一致。ERS属正常ECG变异,其发生率为1.5%~9.1%[4]。ERS的心电特点:出现J波及ST段抬高T波高耸。ERS的ST―T改变可持续多年保持不变。本研究38例均有ST段凹面向上抬高,同时伴有高大对称性T波,其图形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室壁瘤及其他心脏疾病所引起的ST段抬高相类似,易被混淆,尤其在伴有明显胸痛和神经功能紊乱及血液循环失调的情况下,鉴别诊断更为困难。急性心梗ST段有动态变化,变异型心绞痛伴镜像ST段下移而急性心包炎是广泛的ST段下移。因此,对心电图呈现ST段抬高者应详细分析其特征,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如临床无心脏病依据,且ST段抬高持续不变者,应考虑为本征可能。本研究ST段抬高的导联其对应导联无ST段压低,运动后ST段短暂地回降至等电位线,这些均有利于诊断正常变异的ST段抬高。运动试验后ST段回降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其变化可能与运动后除极电力加速或复极电力减弱有关。心率加快可使心室各部分复极趋向于一致,而心率减慢则可增加心室各部分复极的不一致性 ,ERS患者如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运动后仍可出现缺血性ST段压低。因此,本组2例运动试验时出现ST段压低者,很可能同时患有冠心病。

综上所述,早期复极综合征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预后严重。早期复极综合征是正常变异心电图,其本身元需特殊处理治疗,而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则属器质性病变,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缺血心肌仍处于可逆阶段,如处理及时有效,心电图可恢复。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准确地做出鉴别诊断,可给临床提供正确的治疗依据。如对ERS认识不足,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不恰当的治疗,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遇有ST段抬高T波高耸的心电图,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动态追踪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做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王彦卿,李增平,韩若凌;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早期复极综合征[J];实用心电学杂志;1999年03期

[2] 李澜,马文录,李宏.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误诊与鉴别[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37~138

篇7

【摘要】 目的 分析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查找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检查和治疗经过。结果 误诊12例,误诊率为52.18 %,治愈2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本病常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故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特殊治疗。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误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of 23 cases of adult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asthma,to search reason for misdiagnosis.Methods 23 cases of adult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seeing a doctor,inspection and the treatment.Results 12 examples were misdiagnosed,the rate was 52.18 %. 23 cases were all cured.Conclusion This disease is selflimited and mostly its prognosis is favorable.Therefore, the nonessential inspection and specific treatment should be reduced if the diagnosis is made in the early time.

【Key word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misdiagnosis analysi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症状与体征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给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自2000年3月~2008年2月共收治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例,误诊12例,误诊率为52.18 %.现将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25.7岁,其中30岁者5例(15.2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1]: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中的任何3条以及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10 %或EB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1.2 临床表现

发热23例(100 %),热程3~72 d,其中高热(39.1~41℃)14例,占60.8 %;中等度热(38.1~39℃)8例,占34.8 %;仅1例体温在38℃以下;颈淋巴结大18例(占78.3 %),伴其他部位(颌下、耳后、枕后、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大11例(占47.9 %);咽峡炎17例(占74 %),扁桃腺肿大者有12例,其中大于Ⅱ度7例,伴渗出9例;肝肿大6例(占26.1 %),脾肿大20例(占87 %);皮疹8例(占34.8 %),黄疸1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2.3~27.2)×109 /L(4例白细胞减少),平均(12.7±6.3)×109 /L,淋巴细胞+单核细胞>50 %有17例,发现异常淋巴细胞>10 %者11例;肝功能异常21(占91.3 % )例,其中发现AST升高13例,ALT升高12例,总胆红素升高5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阴性。肾功能受损1例,尿蛋白(+)12例,尿白细胞(+)6例;心肌酶谱异常18例。

1.4 特异性诊断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9例(39.13 %),EB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16例(69.57 %)。

1.5 并发症

21例肝脏受累患者中伴腹水1例,咳嗽13例,多为干咳或轻咳,无痰或少许白痰,经胸片证实为支气管炎者4例;心悸5例(EC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4例、室性早博1例);眼睑浮肿3例;另有腰痛、及阴囊肿痛各1例、关节痛3例、腹泻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症状及并发症累及2个系统者15例;累及3个系统者6例;无并发症者仅2例。

转贴于

1.6 误诊情况

疑诊淋巴结结核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或淋巴瘤1例、败血症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或支原体感染5例、可能存在或合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同时部分患者曾考虑诊断肺炎(4例)或免疫系统疾病。误诊率达52.18 %.

1.7 治疗与转归

主要治疗措施为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抗病毒用药为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病毒唑等。肝损害者给予保肝治疗,心肌损害者给予能量合剂。本组住院时间2~3周。治愈23例,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以高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高峰年龄在10~20岁,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成人中发病呈上升趋势。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绝大多数有高热,较多伴有咽峡炎,多数肝脏受累,与文献相符[2]。但通过上述病历资料分析,总结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有:①症状相对较轻,以青壮年、健康人群为主,男女无差异,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高峰,这可能与成人免疫功能基本健全有关。发病者均有发热,绝大多数为高热,热型不定,可持续2~3周;可出现颈淋巴结肿大,且多伴有咽峡炎、扁桃体肿大;②大多数有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多数可见异淋;本组17例(73.91 %)患者白细胞升高,最高达27.2×109 /L;值得注意的是4例白细胞减少,均为感染,1例并发肺炎及胸腔积液,白细胞降低是否与病情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多系统损害为主,绝大多数有肝脏受累和淋巴结增大。可并发间质性肺炎、肝炎、心肌炎或胃肠道出血等,但成人因临床症状较轻,且本病有一定程度的自限性[3],同儿童相比并发症更少见[4]。皮疹(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1.43 %[5])缺乏特异性表现,数目较少,分布在躯干,一般在病程1周以后出现,易误诊为药疹。另本组有5例以心悸为首发症状,有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少见伴发症,但在成人中更为少见[6],也应重视;④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与体征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使临床误诊率较高。

本病因人群整体发病率不高,病情复杂,易被误诊误治。本组中资料误诊率达52.18 %,分析原因并提示:①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可以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也可以单一症状,因此易被某一症状所迷惑早期不易识别;②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包括低年资医师、检验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不熟悉,警惕性不高;③对末梢血异型淋巴细胞认识不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病后3 d出现,第一周逐渐增多,可达10 %,以后逐渐降低,可持续7~8周。因此,必须反复多次检查外周血,尤其在第1周内动态观察异形淋巴细胞及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在病程中的变化,同时应在血象检测自动化机器报告的同时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复核;④嗜异性凝集试验:有资料表明在病程3~4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可达80 %~90 %[3],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在儿童轻型患者多见[7]。但本组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仅9例(39.13 %),分析原因可能同送检时间及患者为成人有关,有文献报道成人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为28.6 %,明显低于儿童[8,9],故在临床中如有条件,应尽早行血清学检验以便明确诊断;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以肝脏损害最多见。对持续高热伴有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应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的可能;⑥值得注意的是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也增高,无特异[4],可结合临床及查EB病毒抗体以综合分析;⑦对于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症的患者,可常规行外周血细胞检查,尤其在第1次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可追踪观察。由于本病感染不抑制骨髓,故骨髓象检查缺乏诊断意义[10]。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及咽峡炎,可出现鼻塞,这在成人中并不少见,本组4~5例可能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MP感染。

本病常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故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特殊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方.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山版社,1996:821.

[2] 洪东玲,李强,贾仓松.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2):726,795.

[3]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 胡亚美,江载美.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5]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95.

[6] 徐坚,蒋晓天.病毒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4):377378.

[7] 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6407.

[8] 徐坚,蒋晓天.病毒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4):377378.

篇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51-03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门诊和住院资料完整的121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的患儿做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1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7例(占38.8%);上气道咳嗽综合症36例(占29.8%);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占26.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占0.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占0.8%);气管异物3例(占2.5%);心因性咳嗽1例(占0.8%)。结论: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原因。其中低龄儿以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为主,大龄儿以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详细询问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回访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临床特点;小儿

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误诊治率相当高。由于确诊困难,滥用抗生素治疗或反复检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烦恼。因此近年来慢性咳嗽日益受到重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规定: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咳嗽作为主要或唯一症状,X线胸诊无明显异常者做为入选标准[1],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门诊和住院资料完整的121例慢性咳嗽患儿且最终明确诊断,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1例中,男74例,女47例

1.2诊断方法:诊断流程见[1]:(1)全部患儿均行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有关咳嗽的性质、特征相关因素,伴随症状,发病年龄,最初起病时间(有无异物吸入史及呛咳史等)。即往疾病史(有鼻炎、鼻窦炎、喘息病史、免疫状况)、生长发育史、家族史、过敏史、传染病接触史(尤其百日咳,结核病)。(2)仔细体格检查.(3)根据病史、体检提示诊断线索进行相应辅助检查,但必须常规检查血常规、胸部影像检查、肺功能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肺炎支原体检测、过敏原检测、耳鼻喉科体检。必要时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钡餐检查、诊断性治疗如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口服胃动力药及抗酸剂。(4)随访,根据针对病因治疗的反应最后确定病因。

2结果

2.1各年龄组病因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其中低龄儿以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为主,大龄儿以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因此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主要原因占95%。

2.2各种病因的临床特点:

2.2.1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详见表2)121例患儿中,根据诊断标准[1]符合标准的为47例,占总数的38.8%,为本组资料中慢性咳嗽病因的最重要一。其中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2]17例,占总数的14%,并除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等。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29%。全年均可发病,在秋冬及冬春之交发病较多,咳嗽反复发作,多因居住拥挤、增减衣服不当等原因使咳嗽加重。全面检测免疫球蛋白,其中IgG低于正常4例,IgM低于正常2例,IgA低于正常1例,给以免疫刺激剂及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并给予父母健康宣教,17例患儿咳嗽明显缓解;感染后咳嗽[1]13例,占总数的10.7%,13例中有细菌感染后4例,病毒感染后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持续超过4周可考虑感染后咳嗽,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13例中8例,未给予治疗,咳嗽随时间而逐渐减轻。3例适当给予抗组胺药,咳嗽逐渐减轻至消失。2例在给予抗组胺药同时雾化吸入皮质激素1~2周咳嗽逐渐消失。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支原体感染[3]15例,占总数的12.4%,其中咽炎2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6例,根据临床特点及检测支原体抗体阳性、应用青霉素类治疗无效等确诊,15例患儿全部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均治愈;肺结核2例,占总数的1.65%。均为学龄儿。PPD实验阳性(++)。X线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给予抗结核治疗痊愈。

2.2.2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详见表3):是上气道各种疾病引起的咳嗽,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NDs),意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UACS这一名称取代PNDs[1]。本组有36例,占总数29.8%,均经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确诊其中各种鼻-鼻窦炎14例,占总数的11.6%,年长儿多见,慢性咽炎6例,占总数的5%,慢性扁桃体炎10例,占数的8.3%,腺样体肥大6例,占总数的5%。本组均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咳嗽逐渐减轻,大部分咳嗽消失。

2.2.3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本组确诊为32例,占总数26.4%。年龄3~6岁11例,>6~14岁9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发病较多为17例,占53.12%。咳嗽是唯一症状,时间最短40天,最长3年。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加重20例,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9例,运动后咳嗽加重13例。个人过敏史17例。过敏原检测21例,阳性l5例。治疗上均给予皮质激素吸入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咳嗽逐渐缓解,症状减轻。

2.2.4其他病因,只有6例,占总数的5%,其中气管异物是3例,占2.5%,均为小于3岁婴幼儿,异物为花生、瓜子,经支气管镜取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占总数0.8%),为6岁男孩,是阵发性咳嗽,多于夜间为重,伴有咽痛,曾按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无效,经钡餐透视确诊,并给以多潘立酮及西咪替丁治疗后,咳嗽渐消。为气管软化症1例(占总数0.8%),经湘雅医院确诊为气管软化症,亦曾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因该患儿慢性咳嗽一年伴喘息,运动后加重,经抗哮喘治疗无效。另有1例(占0.8%)14岁男孩符合[1]的心因性咳嗽,经全面检查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3讨论

小儿慢性咳嗽通过体征和胸部X线摄片作出病因诊断较困难,因而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以致咳嗽迁延不愈。但如根据咳嗽的特点,再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经过正确分析、判断,对绝大多数患儿可作出病因确诊,若得到及时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小儿慢性咳嗽因年龄不同病因也不同,本资料显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特征性,不同年龄阶段慢性咳嗽的病因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年龄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组121例患儿中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38.8%),上气道咳嗽综合症(298%),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26.4%)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5%,与成人慢性咳嗽主要集中于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胃食道返流三大病因不同[5]。其中5岁以下患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因为此阶段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不典型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婴幼儿,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其反复感染多与护理不当、入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人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每次呼吸道感染均可损伤气道粘膜,需经4~6周才能恢复,如反复感染则咳嗽迁延不愈,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存在的咳嗽,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最常见,常为混合感染。是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患儿气道粘膜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粘膜下神经末梢暴露,对各种刺激包括冷空气、烟雾刺激的敏感性明显增高,或感染后存在暂时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本文支原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的31.9%,是导致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各年龄组均有,以5~8岁儿童多见,秋冬季发病较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明显,有时伴有发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本文全部病例均用阿奇霉素)口服或静点后均治愈。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即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剧烈,干咳或有少许痰,运动、寒冷剌激后加重,多发生于夜间入睡前、睡眠过程中或凌晨。我们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要点是:绝大多数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患儿有特应性体质的证据(IgE升高、过敏原阳性);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好,单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1周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咳嗽变异性哮喘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左右,本文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6.4%,与之相近。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刺激该处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NDs),意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UACS这一名称取代PNDs。因症状、体征并不特异,临床中会易忽视而漏诊,此部分患儿的咳嗽在晨起睡醒或睡眠过程中出现,表现为清嗓子样咳嗽,多为干咳,不频繁,慢性副鼻窦炎患儿咳少量痰液,个别有咽喉异物感,在儿科其主要病因是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对儿童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应及时进行耳鼻喉科体检和鼻窦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异物:本组资料为3例,占总数2.5%,1例为婴儿,哺乳时有呛咳史,另外2例为幼儿,肺部干罗音较固定,X线片有肺小叶不张,经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治疗,吸入物为花生、瓜子。幼儿期活动范围增大,喜爱玩耍,乐于模仿,但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同时咽反射不灵敏,易呛入异物。对有发作性呛咳史,反复咳嗽的婴幼儿临床上要考虑到此病,对怀疑着应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应重视儿童保健教育。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该病特点,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数周到数年,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应进行24小时食管PH值检测或胃镜检查或钡餐透视。本组资料为1例(08%),为6岁学龄前期儿童,是阵发性咳嗽,伴有烧心感,反酸,进食后咳嗽加重,经钡餐透视确诊,并给以多潘立酮及西咪替丁治疗后,咳嗽渐消,该病在本组资料中,发病率很低,可能与患儿及家长不能接受消化道疾病的相应检查有关。

气管软化症1例(0.8%),该患儿咳嗽是较高调的干咳,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伴有喘息,运动后加重,亦曾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抗哮喘治疗无效,因该患儿慢性咳嗽一年伴喘息,经湘雅医院确诊为气管软化症。

篇9

关键词:负荷预测 季节型负荷 灰色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1 引言

根据电力市场中电力负荷的特点,电网短期电力负荷同时具有增长性和季节波动性的二重趋势,因此使得负荷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组合特征。目前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很多[1,2],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只着重考虑其中的一种趋势性变化,称为单一固定式模型,例如,只考虑随时间增长的预测模型,这样的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AR模型)、随机时间序列模型(MA模型及ARMA模型)和反映指数增长的灰色预测模型,这几种模型的缺点是只考虑了一种增长趋势,不能较好地反映短期负荷的季节性趋势。由于电力负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尤其对季节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只考虑一种增长趋势是不够的。而有些模型,如比例波动模型、ANN模型等,仅仅考虑季节性也是不够的,电力受国民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大,电力负荷的发展有较强的增长趋势规律,忽视了增长性的特点,同样不能搞好负荷预测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合考虑了电力负荷的二重趋势性特征,首先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反映负荷的增长性特点。其次,利用季节变动指数(SVI)模型反映负荷的季节性特点,并对季节型灰色预测的残差建立时间序列的AR(p)模型,形成非线性季节型电力负荷灰色组合预测模型,较好地提高了季节型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2 灰色预测GM(1,1)模型

GM (1, 1)模型是常用的灰色预测模型[3,4]。

设有原始数据序列

构造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为

式中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不需要大的样本量,也不需要考虑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累加技术,使数据形成指数律,从而建立统一的微分方程,求得拟合曲线后对对象的将来发展值进行预测。灰色预测可以较好地对非线性系统进行预测。

3 季节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

为了反映电力负荷的非线性特征,本文中应用了灰色预测模型,从而可以将线性趋势的乘积模型发展为季节型灰色预测模型

式中 Ij为季节变动指数(SVI)[5],j=1, 2, 3, 4。

在考虑长期趋势的条件下

从而可以得出一个季节变动指数列I1,I2,I3,I4,为了尽可能消除得出的季节变动指数中存在的不规则变动,可以将不同年份的同一季节的变动指数进行平均,,n为历史数据所跨越的年份。计算出的4个季节指数之和应为4,若和不等于4,可以将季节指数乘以一个因子,以便其和为4。最终得到的季节指数为

4 自回归模型

如果一个线性随机过程可表达为[5]

式中 Фi是回归参数,i=1,…,P;μt是白噪声过程。这个线性过程xt称为p阶自回归过程,用AR(p)表示。它是由xt的p个滞后变量的加权和,再加当期的随机扰动项μt构成的。

式(5)还可表示为

式中 Ф(L)称为自回归算子。自回归过程可能是平稳的,也可能是不平稳的。其平稳的条件是特征方程Ф(L)=0的全部根必须在单位圆之外。

对AR(p)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很多,如最小二乘估计。假设式(5)中的参数估计值已经得到,即有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所要求的参数估计值应使得式(6)达到极小,所以它们应该是下列方程组的解

解该方程组,就可得到待估参数的估计值。

对灰色季节型预测的残差建立自回归AR(p)模型,设预测值为zk,则非线性季节型电力负荷灰色组合预测模型为

5 非线性季节型灰色组合预测模型的应用

为了验证非线性季节型灰色组合预测模型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对京津唐电网售电量进行了预测。京津唐电网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1年第四季度的售电量数据如表1所示。图1反映了该地区电力负荷的波动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电力负荷具有明显的两重趋势性特征。

通过编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灰色预测的GM (1, 1)模型为

经过后验差检验,此模型为一级模型。

利用上式,得到该地区电力负荷的灰色预测值。此预测序列反映的是该地区电力负荷的长期增长趋势。

如果仅仅使用灰色模型对短期负荷进行预测,误差较大。灰色预测值与真实负荷值之间的差额是由季节因素、不规则波动等因素引起的。为了拟合电力负荷的季节性趋势,计算出季节变化指数,将季节变化指数代入式(4)中,得出季节调整后的预测值。从表2可以看出,预测精度有了提高。为了进一步改进预测,对季节调整后的预测残差建立时间序列AR(p)模型,对多个自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后,认为p的最佳取值为15,由AR(15)模型得出残差的估计值,代入式(8),得到该地区电力负荷的组合预测。预测结果比较如表2和图1所示。

通过分析这些计算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到,只考虑增长性趋势还是只考虑季节性趋势都是不行的,都会对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造成影响。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提高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根据预测模型,编制出的季节型负荷预测软件,可以使预测方法更具有实用性。

6 结论

(1)尽管灰色预测模型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具有两重趋势性特征,灰色模型只能预测出负荷的长期增长趋势值。它与实际值之间存在着较大误差。

(2)提出了季节型灰色乘积模型,既可以反映出负荷的长期增长趋势值,又可以反映负荷的季节性趋势。

(3)对季节型灰色预测的残差建立了自回归模型,提出了非线性季节型电力负荷灰色组合预测模型。与季节型灰色模型结合,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1] 牛东晓,等(Niu Dongxiao et al).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Power load forecas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Beijin: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1998.

[2] 史德明,李林川,宋建文(Shi Deming, Li Linchuan, Song Jianwen). 基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Power system load forecasting based upon combination of grey forecast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1,25(12):14-17.

[3] 邓聚龙(Deng Julong).灰色预测与决策(Gray forecast and decision-making)[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Wuhan:Press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2.

[4] 范习辉,张勇传(Fan Xihui, Zhang Yongchuan).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GM (1, 1) 模型群方法及应用(Power load forecasting using GM (1,1) model cluster)[J].水电能源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Hydroelectric Energy),2002,(3):77-80.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负荷;负荷预测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资源需求在不断加大,出现了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电力部门需要详细的研究负荷预测相关的数据,以作为安排机组出力的依据,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只有明确具体的不同地域和区间的电力负荷,才能根据负荷量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做到电力供需的平衡,充分保证每一个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所以电力部门需要依据不同区域电力负荷的特性和特点,寻找精度较高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一、负荷预测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负荷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就是某一地域在某一段时间的实际所需电力资源的总量。负荷预测的特点就是综合性。科学的电力负荷预测数据应该参考相关的地域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同时还要对以往的用电情况进行总结,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测。电力的负荷预测分类,因为实际的依据不同,所以具体的划分种类也不尽相同。基本上来说人们按照时间的标准划分为长期(通常是十年以上的时间)、中期(一般是五年的时间期限)、短期、超短期、节日预测。需要说明的是后三者的时间期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具体的确定,比如说节日,通常在春节等大型的节日需电量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电力系统应该提前根据预测,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除此以外,电力负荷还可以依据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它负荷等。也可以依据特性进行种类划分,当然划分的标准还有很多,在此不作一一的列举。

二、负荷预测的意义

电力预测之所以近年来的重视程度在加大,是与其内在的重要意义相关联的。根据我国的目前用电情况来看,用电的领域在拓宽,用电的人数在激增,而目前的电力开发还不能满足所有的用电需求,只有进行负荷预测之后,按照预测数据进行合理的电力划分,才能确保人们的生活正常进行,才能保证工厂顺利施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是国民经济提升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三、电力负荷预测的影响因素

当前的电力负荷预测的难点在于预测过程存在随机的干扰因素,主要是经济、政策因素和天气影响因素。前面两者密切相关,对负荷预测的干扰也比较复杂;而对于天气影响因素的处理存在对未来气象本身预测的准确性问题,难度很大,因此,对于预测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负荷预测的方法

传统的电力负荷测试的方法有很多,应用起来比较复杂,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结合该技术的局限性和优质特性进行综合的考量,最终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对各种常用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1.电力弹性预测法:电力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电力弹性系数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把握电力负荷增长的趋势及范围,但是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弹性系数意义在淡化,相关的数据出现较大的波动现象,所以该种方法更适合于中长期负荷预测,短期的符合预测数据部可靠。

2.灰色预测法:该种预测方法是上个世纪我国的首创测试法。自从研发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灰色系统把一切随机过程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灰色预测技术的优点是要求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等。缺点是当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预测精度越差,不适合电力系统的长期若干年的预测。

3.趋势外推法:当电力负荷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且无明显的季节波动,又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可以建立趋势模型y=f(t)。当赋予变量t所需要的值,可以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这就是趋势外推法。

4.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结合弹性系数得到规划期末的总用电量。该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计算。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

5.回归分析法: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回归模型中的线性回归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

6.时间序列法:就是根据负荷的历史资料,设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这个数学模型一方面来描述电力负荷这个随机变量变化过程的统计规律性;另一方面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再确立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

7.专家系统法:专家系统预测法是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每小时的负荷和天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负荷预测。专家系统法,是对人类的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专家系统分析本身就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同时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专家系统预测法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

8.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可以模仿人脑做智能化处理,对大量非结构性、非确定性规律具有自适应功能。ANN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比应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更为适宜。因为,短期负荷变化可以认为是一个平稳随机过程。而长期负荷预测可能会因政治、经济等大的转折导致其模型的数学基础的破坏。

9.小波分析预测技术:小波分析是一种时域-频域分析法,它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并且能根据信号频率高低自动调节采样的疏密,它容易捕捉和分析微弱信号以及信号、图像的任意细小部分。

结论

电力负荷预测关系到实际的电力资源的规划与输送,是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电力负荷测试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特性,为了保证电力预测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每一种方法特性,在实际的预测工作中具体的考核实际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同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综合集中方法同时预测,总之,要不断地完善现有的预测技术,为我国的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规划参考数据,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作。

参考文献

[1]牛东晓,曹树华,赵磊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8~133

[2]韦钢,贺静,张一尘.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盲数回归方法.高电压技术,2005,31(2):73-75.

[3]蒋惠凤,何有世,杨伟雄.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5):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