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范文

时间:2023-03-17 22:2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传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传播

篇1

【关键词】新媒体体研究;新媒体构成;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TP393.4;G206.2

一、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新本身就是相对于旧而言的,而对于涉及技术手段的媒介形态中的“新旧”概念绝不单单针对时间而论,其中还涉及技术的先进和落后,以及理念的先进与滞后。尤其是作为信息时展的重要标志的传媒界的新旧交互发展就更加密切且频繁了。“新媒体”: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并且是能够突破非线性单一方向运行的传统方式,实现交互相播的大众传播媒介。我们平常使用的手机、网络等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很难想象如果离开这些新媒体,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消费、社交已经很大程度的新媒体化了,也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媒体时代。

二、新媒体的形态与特征

1.新媒体的形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广义上讲,除了传统报纸、户外、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之外的所有新出现的媒体都可以算作新媒体,这些新媒体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网络新媒体:包括新浪网、网易网等门户网站、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虚拟社区、新浪博客或微博、新浪播客等博客、播客,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与网络广播以及网络电视等等。手机新媒体: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等。手机上网得到普及,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推广,以及手机聊天工具的创新,使得即时通信稳固地成为中国网民应用率最高的业务,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渠道。新型电视媒体:包括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如车载电视、飞机电视等、电梯内外电视等楼宇电视。这种新媒体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颠覆了受众与传播者的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早先所存在的位置固定或先在规定状态,变成了不断的互相共享与移动。户外新媒体:包括隧道媒体、路边新媒体、信息查询媒体及其他如越世代新媒体等等。中国户外新媒体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了基于互联网、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等平台基础上众多产业的变革、转型和融合。

2.新媒体传播特征

从上述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即时性与互动性、个性化与社会化、多媒体与超链接、碎片化与共享性。

1.即时性:新媒体的即时性是新媒体的典型特征之一。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掌握者能够将该事件的相关咨询,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咨询在第一时向公众传播,这种实效性比起传统媒体要快了很多倍,使信息受众能够快速获得最新鲜的咨询。

2.个性化: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融为一体,爆炸式增长的讯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在面对大量信息的时候有时也会使人无所适从。面对这一局面,让不同需求的公众各取所需显得尤为重要。

3.多媒体与超链接: 多媒体是新媒体科学传播最突出的特点。科学传播工作者便可借助键盘命令输入、人机模拟声控交流、动态图形录入等几种方式对科学信息进行处理与交流,并尽最大可能增加科学信息的直观性、有效性与多样性。

4. 共享性: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等新媒体找到任何想问的问题的答案,也可以了解某些领域最前沿的观点,甚至可以在一些论坛上探讨对各种最新知识的看法,新媒体使信息实现了共享。

三、新媒体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新媒体”具备如下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以内容为王,新媒体革新了传统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信息获取与的途径可以高度集中化与个性化;传播手段多样化,跨媒介的信息交换更为简易;强调互动和个人体验,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也能成为信息者。国内外对新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从技术角度分析新媒体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新媒体传播技术是社会变迁和文明进步的推动力,这种力量通过传播技术和有代表性的内容来实现。新的传播技术能够改变社会形态,开创社会交往的新形式。尼葛洛庞蒂在其《数字化生存》中对互联网时代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的改变有着独特的见解。其次,探讨社会、经济领域所受到的各类影响。研究者试图利用传播学知识、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新研究范式和结论。传播学界有三种主流研究范式:社会科学研究范式(social science)、批判研究范式(critical theory)、诠释性研究范式(interpretive paradigm)。探讨新媒体的接入、采纳和食用鱼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考察新媒体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考察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就新媒体语境下新的传播实践活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罗杰.费德勒的《媒介形态认知:认识新媒体》、大卫.科塞儿的《赛博空间本体论》等。

移动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媒介生态重构等新课题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新媒体造成时空的拓展、网络虚拟社会、社交范围的扩大和社交圈的集中、话语权的分散与用户自主地位的提升,深刻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考方式和交往模式。媒体研究先后从微观探新事物,以及新媒体的具体形态,转移到媒介融合、发展监管,然后又转移到移动媒体、新媒体的社会参与以及新媒体生存,具体的研究对象也不断更新,从博客、播客到微博、微信。

四、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

融合不是新媒体发展的唯一趋势,而是这个历史阶段最重要的一种趋势。付玉辉认为进一步的融合、创新、开放,以受众为中心的内容的创新、分享、和传播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在融合的平台上,更重要的是进行各种基于人性的信息需求的细分的创新。从传播史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信息传播环境正在趋于立体和完善。碎片化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走分众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经一步融合,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带来全民传播时代。新媒体社会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大众更多的利用网络新媒体来表达舆论,广告越来越投向新媒体。新媒体的在文化、经济、技术各领域都具有复杂性。与此同时,伴随着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移动新媒体在未来的传播格局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社交-本地化-移动”概念呈现“个人媒体中心”的演化。从研究角度看,对新媒体行业的定义、范围、特征、现状、趋势等都是可以进行重新解构和分析的角度。研究者的相关研究也有利于新媒体在现有环境和管理体制的优势、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和优化新媒体发展的具体建议。努力提出促进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付玉辉.2012年我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3(1):28-35.

[2]陈力丹.2012年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走势分析[J].编辑之友,2013(2):30-33.

[3]韦路.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2013(4):93-103.

[4]刘先根,董娟娟.网络社群化的媒介特性与管理模式[J].新闻战线,2011(12):34-38.

[5](英)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A].张国梁.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AR+;新媒体营销;媒介情境

论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营销逐步取代传统营销方式的市场地位。新媒体营销指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营销活动。“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其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1]相较于VR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以及使用时需要配备辅助的设备等限制性因素,AR技术当下更适合运用于新媒体营销中,出现了多种与其他技术融合的媒介形式,为新媒体营销新思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1新媒体营销场景中“AR+”的传播特点及优势

增强现实(AR),是一种将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的虚拟物体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技术,达到对现实的增强,带给用户视觉上更加真实、有趣的感官体验。梅罗维茨提出的关于新媒介的出现将产生新的场景,从而出现新的行为以及社会关系,A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其传播特点在新媒体营销场景中有怎样的优势?1)“点对点”精准传播。AR技术的使用决定其呈现的是“点对点”的精准传播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确保一定的传播效率。以2016年底支付宝平台推出的“AR实景红包”为例,是基于AR与LBS技术的结合而成的新媒介情景,用户通过支付宝客户端,了解距离在500米范围内所设置的红包位置,再根据线下近距离扫取红包相关图片、关键词信息,收取红包或是优惠券。这是一种商家与用户个体之间的传播,与互联网传播多呈现“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不同,其优势在于精准传播,保证用户能够接收到营销内容,于商家而言,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借助设置的图片或是关键词,添加公众号、搜索网页,达到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目的。但其局限性在于,相对其他新媒体营销方式,因其限定只能接收500米范围内的红包位置,存在受空间距离限制的问题,传播范围相较其他全网络范围覆盖的传播媒介相对受限;其二,互联网传播多呈现“病毒式的”快速传播,方便转发,AR技术使用要求用户通过设备进行图片识别,限制了其分享传播,不利于信息的二次传播。2)“游戏式”互动方式。AR技术的使用过程是一种商家与用户间游戏式的互动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商家的信息,游戏的趣味性有助于扩大传播效果。史蒂芬森的“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认为玩乐的传播即允许人们沉浸在主动地游戏之中。“AR实景红包”的使用像是用户的一个“寻宝游戏”,通过地图找到“宝藏”的位置,再借助扫码商家提供的线索找到红包。这种交互方式极大调动了用户的参与意识和探索积极性。新媒体的营销不能再局限于信息的传播,更应把它放在整个社会运作方式和消费者行为改变的背景下来思考和布局[2]。AR技术自身所带有的游戏趣味性满足了当时用户行为对于趣味性的需求。相较于粗暴的抢红包的方式,用户体验有了进一步提升,视觉体验更丰富。改变了以往对于营销、广告的固有偏见,用户主动进入到营销场景之中。腾讯QQ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腾讯AR红包参与用户达3.42亿,较去年3.08亿的用户再创历史新高。3)线上线下相融合。AR技术是将现实生活与虚拟相结合的技术,在新媒体营销场景中即是将线上宣传与线下实体店铺联系、融合,填补了线上与线下的鸿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营销场景,同时成为O2O模式的又一新发展方向。“线上线下的相互激荡,才是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营销中的相互体现。”[2]以“AR实景红包”为例,商家通过实景红包的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查看和搜索红包的过程中,商户将LOGO植入其中,以达到营销的目的;其二,将线上用户进行线下的引流,并且通过分发红包和优惠卷,产生线下消费。将营销与销售直接结合,达到线上收取红包反哺线下销售的目的,契合了未来“线上线下无缝结合的新零售趋势”[3]。同时,线上线下场景的融合能够更好的弥补单一场景的不足。例如2011年,服装品牌“以纯”就利用AR技术和TVC技术,将用户试衣效果通过AR技术展示出来,在生成视频供观看,解决了网络购物中线上无法试穿的问题,并且直观的让用户看到试衣效果。

2新媒体营销中“AR+”发展思路

1)培养用户使用习惯。AR技术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但并没有真正的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操作变得更为便捷,手机即可成为AR技术的载体,使得AR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但是一种新的媒介要想普及,首先是要引导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并且操作步骤不能过于复杂,容易掌握。“AR实景红包”是支付宝平台在2016年底推出的,为了培养用户群,临近春节推出了用AR扫描福字集五福的活动,笔者认为其目的就在于让更多的用户了解AR技术,并且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据统计,2017年增长近1亿人,可见相较2016年的集福活动的成功率2017年有了明显的提升,进而有效培养出用户的使用习惯。2)重视用户需求和体验感。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出现取代了传统营销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双向、定向的互动传播[2]。这也将市场主导改变成了用户的需求为主导,因此满足用户的社会生活需求是首要。早在2011年,服装品牌以纯就率先在国内营销中运用AR技术,其看准了用户在网购时不能试衣的尴尬,利用AR技术用户在线感受试衣效果,弥补了网购体验上的缺失。除了从用户对实际使用需求角度入手之外,还应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AR实景红包”并不是以某一种具体的商品来吸引用户的,而是通过满足用户对于红包的期待来完成的推广。同时增强用户的体验感、趣味性也是提高营销传播效果的重点。长春电影城设置了一个AR技术的放映厅,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运用AR技术置身其中,体验电影中的情节成为主角,感受一种与传统放映电影不同的影视魅力。3)巧妙设置关键信息。AR技术优势在于将虚拟平台与现实世界相联,在与用户的互动中传播信息,通过线上互动引导用户进行线下消费。以“AR实景红包”为例,基于AR技术使用方式要求,需要用户根据商家设置的关键词和图片线索找到藏红包的地方,商家充分利用这点,将图片设置为新的产品、品牌的LOGO,同时通过关键词告诉用户推广的信息,让用户可以加深品牌印象的同时关注、添加社交平台的相关账户,在这种游戏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营销的目的,并且这些信息是能让用户容易找到的,让用户产生成就感,更好的沉浸其中。在支付宝新年AR集五福的活动中,选择将“福”字设定为关键信息,既在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也符合春节喜庆的节日氛围。可见巧妙地设置关键的搜索信息,引导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无形中了解商家的信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4)与多种营销媒介技术融合。当下是一个多媒介融合的时代,在以AR技术为主导的媒介情境中,挖掘多种媒介的优势更能提升营销的传播效果。“AR实景红包”是AR+LBS的融合;以纯的在线试衣是AR+TVC(即电视摄像机所拍摄的广告影片)的融合。技术的相互融合只是打造新媒体营销生态的第一步,多媒介多平台的合作扩大了生态系统的规模,各媒介之间相互利用、共同发展。例如当下每一个营销方案都离不开社交平台的助力,而社交平台也获得了人气和关注度,以纯在推出在线试衣活动的同时,与新浪微博携手进行与线下活动的同步直播、与社交红人合作推广,还拍摄了相关视频《公路篇》在优酷平台进行播放,其传播影响力不容小觑。用户和商家借助媒介满足双方的需求所形成的媒介情境能够更为稳固。综上,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笔者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与AR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介情境,AR技术也将在新媒体营销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线上线下提供“游戏式”互动方式,给受众带来难以替代的视觉感官沉浸式体验,为商家搭起链接线上线下的桥梁,相信AR技术未来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融合方式,带给受众丰富体验同时也为新媒体营销策划开拓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小三.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营销探析[J].互联网天地,2014(5):40-43.

篇3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 企业营销推广 互联网整合营销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1)受众群体的精准定位及随意性: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时代,客户的浏览倾向、时间、习惯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均可在有效范围内实现整体的分类整合。而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目标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全部信息,需要经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大大降低了主动选择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也因此使得传播信息失去了最大程度的被拾取和扩散的机会,边际收益微乎其微。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精准定位,在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个性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接受、自主选择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使得传播的信息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需求同时增加传播的周期和次数。(2)传播的互动性及多向性: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交流性特点,是传统传播媒介所无法实现和超越的。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等平台及应用软件使得现代生活交流从传统的面对面发展成为二维、三维、四维的多重方式。目标群体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参与、主题上的自主选择、跨地域的即时交流、多向性的互通有无...由一对一扩展到一对多、多对多。信息既可以持续保留又可以实时更新变化。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全面性、透明性均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望尘莫及的。

篇4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传播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成为数字化新媒体。1995年,张树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瀛海威,至此互联网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个叫“互联网”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既廉价又便捷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信息。1998年~1999年,中国的网民成几何数增长,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阅读新闻资讯。2004年智能手机悄然而至,它的出现改变了手机原本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人们更多的是用手机上网,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完美结合使手机上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最重要的渠道。

一、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体现的优势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有更强的时效

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是新媒体的最大特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0.3%。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零碎闲暇时间几乎都在看手机,甚至走路吃饭的时候都在看,各大网站的新闻会在第一时间推送到所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手机上,可想而知一条新闻的传播不但是迅速的而且受众是海量的。与传统媒体相比,人们不用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获取新闻资讯,而是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何地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媒体打破了固有的工作模式,采、编、发都可以用一部手机来轻松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使新闻更快地并传播。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可以集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使表现出来的新闻更吸引大众。新媒体的快捷性使新闻报道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编辑和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和传播者,公众参与的门槛降低了,使新闻的内容更平民化,更接地气,这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自媒体”,摆脱了一系列的程序和限制,“自媒体”会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二)新媒体新闻传播有更强的互动性

在网上阅读一条新闻后,人们可以马上发表评论,表达对新闻的第一感受和看法,也可以浏览其他受众的观点和想法,还可以和某个受众进行交流讨论。对于传播者来说,不用进行单独的调查研究,的新闻很快就可以收到上百、上千甚至上万条的反馈信息,新闻产生的社会效应马上见分晓,这种超强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达不到的。

(三)新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易检索性”

互联网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存储几乎没有容量的限制,这就使新媒体有了“易检索性”这个特点。如果想了解某个新闻详细的内容,人们可以在网上检索一下新闻关键词,马上就可以读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新媒体的“易检索性”增强了人们阅读新闻的自主性。

二、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劣势

互联网海纳百川的容量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快速便捷有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新闻传播者的平民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无法保证新闻质量。奇特的新闻层出不穷,看到不可思议的新闻内容,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会在脑海里打一个问号:这样的新闻到底是真是假?于是,虚假新闻不断出现,娱乐明星被离婚,被去世,一些传播者出于某种目的断章取义,编造新闻,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原则。失实新闻不是新闻而是故事,新闻的最基本要素就是真实性和客观性,网上的不实新闻大大降低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失去了公信力,舆论导向就会偏离轨道,久而久之社会矛盾就会被激化,从而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所以,减弱新媒体的劣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控制虚假新闻的出现,以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篇5

1传统绘画艺术及新媒体传播概论

1.1传统绘画艺术的含义及特征

传统绘画艺术是采用颜料、墨等创造材料,借助刀、笔等创造工具,在墙壁、纸、板及纺织物上,通过色彩、造型及构图等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的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形象[1]。根据技术、内容及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众多种类的绘画作品。传统绘画艺术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创作活动,通过笔、纸及画布的特性,表现出一种肌理及韵味。此外,传统绘画艺术作品蕴含了艺术创造者的个人美学素养及社会思索,是一种精神需求的寄托,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随着时间变化,绘画艺术作品还能延伸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

1.2新媒体的含义及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最先由美国传播领域研究人员提出,从媒介技术角度看,所谓的新媒体就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以电脑网络、电视终端及手机媒介向社会大众传递各种信息的一种传播途径。新媒体的出现,一是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路径,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二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更加多样,信息传播的数量增长迅速;三是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反馈性更加及时快速;四是实现了各种媒介形式的跨界融合,诸如报纸就实现了纸媒与电子媒介的融合,将纸媒内容通过手机平台及网络平台,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五是信息更加经济,与传统媒介形式相比,新媒体可以不受尺寸及版面限制,达到信息传播的深层性、实时性,经济性更为显著。从绘画艺术及新媒体的特征可以看出,传统绘画艺术具有内在的传播诉求,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正好迎合了绘画艺术这一传播需求,两者能够实现有机统一。

2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分析

2.1绘画艺术网站、论坛及博客

绘画艺术网站可以为绘画作品展示、绘画作品赏析及绘画作品交易提供网络平台。伴随着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现阶段绘画艺术网站大有井喷趋势,出现了诸如中国绘画网、中国名人书画网、艺术中国、中国美术在线等诸多网站资源,为人们欣赏绘画艺术、领略绘画艺术风采、收藏绘画作品提供了信息交流传播新渠道。绘画艺艺术论坛,主要集中了具有共同审美情趣的个人及群体,也是传统绘画艺术交流传播的重要网络场所,此外,书画博客的出现能为绘画创造者提供信息渠道,能使艺术者与大众之间达成实时交流。而各种第三方的绘画艺术博客,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优酷土豆、酷6等,都成为了传播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介。

2.2绘画艺术数字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参照传统博物馆形态样式,将绘画作品加以数字转换后,予以储存展示的数字虚拟空间[2]。绘画艺术虚拟博物馆采用建模技术、数字拍摄技术及三维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具有浏览自由、互动简易的特点,为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新的条件。例如我国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艺术家联展,就是采用信息技术,通过环境建模技术,将绘画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转换,实现与实体博物馆相同的展览效果。参观人员可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观赏,借助鼠标,实现绘画艺术作品的实时放大,更换,还可参照文字说明,加深对相关作品的理解,极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作品的传播效率。

2.3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涵盖了节目采集、制作、传输、接收等多个过程,通过数字解码技术,能够实现图像和声音的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播效果。数字电视具有信息传播质量好、受众广泛的特点,是绘画艺术及其他艺术形式(书法、摄影、戏剧等)的重要传播途径。传统绘画艺术与数字电视的结合,传播效果最好,针对性最强的方式就是书画频道的设立。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制作的书画频道,包含了书画咨询、专家讲座、书画欣赏、书画创作直播、书画记录片等众多栏目类型,形成了一个书画艺术信息的信息库,24小时不间断的播出,极大扩大了绘画艺术的传播范围,增强了传播效果。

3结语

篇6

关键词:播客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89-02

1播客的概述

1.1播客的概念

播客,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也可以用于音频文件。“播客”是网络技术和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对于播客的定义还没有统一说法,但播客的推动者Doc Searls认为,播客是一种能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人们选择收听的内容、时间和方式。他将其定义为一种全新的自助广播形式:“收听传统广播时我们是被动收听我们可能想听的节目,而Podcasting则是我们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以何种方式让其他人也有机会收听。”同时,另一位播客的倡导者Dave Shusher认为Podcasting传播的内容既包括音频文件又包括视频和其它媒体文件,这一定义较好地描述了播客的特征。

播客,就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RSS等先进技术音视频文件,允许用户下载、订阅、自行和播放的一种媒介形态。只需要一个摄像头、一个麦克风、一网的电脑和一个编辑软件,就可以在播客视频网站申请属于自己的播客空间,音视频文件,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自己想看的节目,甚至可以同步下载到手机、MP3等多种“随身播”终端接收设备上收听收看。目前在国内,提供视频分享的播客网站有国际上的YouTube,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酷6网、56网、派派网等80多家播客网站。

1.2播客的分类

1.2.1根据传播的内容分类

从内容来看,如今互联网上的播客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为了简明,只收集了几个国内影响较大的播客网站所分的大类,至于其它的各个小类就不进行细分了。

优酷网2010年3月目录如下:

电视剧、电影、综艺、资讯、体育、汽车、科技、娱乐、原创、音乐、游戏、动漫、生活、时尚、旅游、母婴、教育、搞笑、广告、其它。

土豆网2010年3月目录如下:

热点、电视剧、电影、播客、娱乐、搞笑、动画、音乐、体育、汽车、财富、女性、游戏、乐活、科技、教育。

酷6网2010年3月目录如下:

资讯、娱乐、体育、音乐、女生、汽车、科技、生活、原创、搞笑、游戏、教育、群组、酷6剧场、电影、电视剧、动漫、影评。

从以上三个播客网站的分类可以看出,分类的标准各不相同。比如,优酷网的分类,生活可以包括其它所有类别,而音乐、娱乐、搞笑、游戏、广告、原创、动漫之间都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娱乐既包括音乐又包括电视剧、电影、综艺,真是越理越乱。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些杂乱的类目中看出一些相同之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类目之下的大多数节目频道都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像科教、外语这样的类目只占少数,而数量较多且比较严肃的新闻类目中,也有很多节目包含娱乐消遣因素。总之,播客的娱乐消遣性似乎是绝大数播客的共性。

1.2.2根据传播的方式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播客分为两大类:

(1)以音频方式进行传播的播客,这类播客没有图像,只是单纯的音频内容,此种类型为音频播客。最著名的音频播客是“反波”(省略),该网站于2005年4月创立,其播客一般为音频播客,在互联网上流传非常广泛,而且很有特色,内容也大都是些当下众所关注的话题。反波提出反对传统广播的内容和方式,试图努力塑造一种新型的广播风格。另外,各大播客网站也都有很多音频播客,虽然音频播客仍会有所发展,但已不再是主流。

(2)以视频方式进行传播的播客,这类播客综合了文字、语言、音乐、图像等多种传播方式,也是目前数量最多的,此种类型为视频播客。目前视频播客数量越来越多,几乎各大播客网站都是以视频播客为主,因此,视频播客内容种类也多,几乎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视频播客将是未来播客发展的主要趋势。

1.2.3播客的特点

播客作为网络媒体的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媒介特点:

(1)播客是一种综合了语言、文字、音乐和图像的多媒体传播媒介。由于音频和视频传播所要求地受众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播客的接受群体不必是具有良好读写能力的受众,播客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拓展了其受众群体。

(2)播客拥有自由和互动的特点。虽然播客的互动性仍有待增强,但是相对于传统大众媒介已有所进步。比如,播客网站在播客节目下面常设有投票栏和评论栏,播友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传播者。较传统大众媒介来说,播客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是比较强的。

(3)播客是一种多线性传播模式。播客作为网络媒介,既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一或多对多,同时它还是一种非线性的传播模式。

(4)播客可以订阅和自由下载,其接收终端有很多种,包括电脑、MP3、手机等。播客的受众可以利用多种接收终端,并且可以随身携带,这一特点拓展了受众的接收权利。

2播客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2.1播客与传统广播、电视的比较

(1)播客与传统广播、电视相比,其准入门槛很低。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需要波段频段,而波段频段资源是稀缺性资源,一般个人团体是很难获得波段频段分配的。况且,即使可以获得波段频道,昂贵的发射设备也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的。然而,播客们只需要一台连接上互联网的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就可以进行广播或制作自己的音视频节目了,不需要执照,也不需要波段频道,更不需要发射设备。

(2)播客与传统广播、电视相比,扩大传播者群体更容易。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主要是广播电视机构或独立制作公司,大众只能被动接受,但播客是只要具有一定电脑操作水平的人就可以制作播客了。由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由专业人士制作,因而其质量相对较高,播客的制作者则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节目质量也不尽相同,然而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有创意的播客们的介入将使播客的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3)播客颠覆了传统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模式。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流程是线性传播模式,节目内容转瞬即逝,受众只能消极的被动接受,收听收看时间都必须按照电台或电视台的节日表进行,对节目的反馈也十分困难。播客则不同,人们不但可以在线收听观看播客,而且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节目或频道,并且可以将节目下载到MP3、MP4、手机等随时收听观看,尤其是相对于电视来说,受众可以自由地安排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收听观看节目。

2.2播客与网络电视、网络电台的比较

(1)播客比网络电视和网络电台更个性化。播客是一种没有固定节奏的播出状态,播客的每期节目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等各有不同,十分随意,而网络电台则用传统广播的播出模式和方法,是即时的你听我说。并且,网络电视或网络电台都有某种机构的背景,这就会使人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总觉得与自己是有一定距离的。然而,播客则是完全的个人化,无论是风格或内容都更贴近生活,距离感大大地减小了。

(2)播客是一种非线性传播。如今大部分的网络电视或网络电台,更多地依然是传统广播电视那样的线性传播模式。

(3)播客在节目播放过程中不会插播广告。传统广播电视或网络广播电视都会在节目播放过程中插播各种类别的广告。目前的大多数播客是播客们按自己的兴趣所制作的,是公开在网络上的,并且完全免费,因此节目中是不会插播广告的。

3播客与传统媒体的整合

在如今的媒体市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除了在不断地竞争之外,也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而播客也不例外。播客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虽然有些不同,但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形成共同发展之势。

首先来看播客与电视台之间的关系。传统电视台一直都在资源、人员、资金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并拥有大量稳定的受众。在节目内容方面,电视台有能力制作大型新闻报道、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等严肃的节目,而播客则以形式灵活、投入少的特点,在制作个性化娱乐节目和互动性、参与性节目方面更有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播客与电视台逐步形成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渗透与嫁接。

播客对电视台来说已不再是一种威胁,而是成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电视台可以将自己的节目制作成播客在互联网上传播,或者对现有的网络电视台进行技术改造,在保证网络电视台正常播出的同时,将其中的“点播”节目改造成以RSS技术为核心的播客,从而形成传统电视台的多种播出方式。

因此,播客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强调的是不同传播渠道的融合。如今,网络媒体仍在不断的派生新的传播媒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媒体将广泛采用播客技术。随着播客的普及,传统影视媒体也在不断网络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网络媒体都有可能趋同,它们都成为网络多媒体公司,其内容和服务同时涵盖文字、音频和视频。

4结语

在未来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播客将成为最广泛的、最易使用的交流形式。播客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形式,有着与生俱来的优点和缺点,随着传播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完善,视频分享网站正在最大化的挖掘自身优势,取得主流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法规的不断完善,播客将会迎来更加健康地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新媒体 广告 传播主体 传播受众

一、 新媒体广告概念及新媒体广告分类

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方便,带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新媒体广告就是指借助新兴媒体为媒介进行的广告传播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数字电视广告、触摸媒体广告和互联网广告。

1、数字电视广告,增强了广告传播与受众群体的人际互动,服务性、娱乐性效果突出,广告画面清晰,内容完整,增强了广告的观众印象,贴近人们购买心理。

2、触摸媒体广告,包括了户外触摸显示频以及智能触摸手机,这种媒体主要迎合了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快速的,有针对性的广告信息获取途径迎合了广告受众的需要,同时让广告信息传播直接到达目标消费者。

3、互联网络广告,借助于网络传播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多样、广泛。网络广告常见的形式有使用新闻组广告、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邮件列表广告、插入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聊天室广告、文本链接及浮动广告以等。

二、新媒体广告特点

1、媒体的整合性特征。新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优势,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要素融合起来,实现了平面与立体结合,使受众有了如同亲身体验的,因此新媒体广告被接受度较高。此外新媒体广告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能更直接的给受众带来所需要的由各种传播符号整合而成的广告信息。

2、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互动性特征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传播,是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传播主体与客体所追求的方向,新媒体就有这样的优势,其互动性表现在目标受众具有对信息控制性的操作权和选择权,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信息过程中受众只有被动地收看和收听,也正因为这个,新媒体被人们快速接受。新媒体广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于受众不喜欢的信息,他可以进行操作跳过或者关闭,而对于受众喜好的信息,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了解,甚至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特征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给他带来了方便和可靠,而且自由灵活的操作与选择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

3、媒体的表现超文本性特征。新媒体融合了诸多媒体特点,它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在一起,其中超文本性就是网络的信息组织方式,新媒体广告借助于这一与传统印刷文本不同的方式“自由运动的非顺序写作方式”1即非连续性的特点给予受众展现其所想看见的多元的,富于创造力的广告信息。当然高品质的新媒体广告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不仅包括了程序设计,还需要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等等,正是这样才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4、媒体的传播多层次性特征。新媒体广告的传播具有多层次性,主要是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多层次性,尤其是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与受众的身份越来越模糊,有时候得到一条广告信息的同时,受众还会将这条信息迅速转发出去,所以这样的传播必然是多层次的,另外新媒体广告传媒形态多样,可以覆盖不同年龄、学历、收入层次的受众群。

三、 新媒体广告发展现状分析

1. 广告新媒体现状

媒体的经济命脉是广告,新媒体广告的多样化和覆盖率,得到广告主的青睐,这样就使传统媒体的生存基础——广告市场遭受较大的影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预测,目前在国内,新媒体市值超过600亿,未来五年,国内的新媒体将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用户增长率、30%以上的收益增长率发展。2新媒体广告已经开始改变着人类生活形态与行为方式,城市受众对广告的获知途径已经悄然转变,新媒体广告孕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

2.新媒体广告受众接触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新媒体领域聚集了大量新兴注意力资源。3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受众的主要年龄段为18至35岁,移动媒体增值业务的使用者也主要集中于年轻受众群体,年轻化受众代表着将来的社会主流话语权,对这些受众的注意力资源的掌握,是新媒体拥有的重要社会资产。虽然发生了上述变化和调整,这些重新聚集的社会资产依然需要通过货币化来体现其价值。

四、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反思

随着新媒体广告慢慢被受众接受认可,广告主对新媒体广告亲睐的同时还应该留意其中很多潜在的问题 。

第一,弥补公信力不足。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很多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其中的权威性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这点对于广告传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受众在接受广告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信任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告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新媒体,特别是网络传播信息的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必然会引起受众的排斥心理,所以新媒体广告效果较好的往往还是在传统媒体上过的,所以目前还是应该与传统媒体进行广告整合传播策划。

第二,重视广告互动。新媒体广告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互动效果,但是广告主不能让这种互动形同虚设,既然能让受众提要求,有反馈,就应该重视受众的反馈信息,而不是视而不见,不加改进,或者受众反馈后没有回应。

第三,利用先进手段,创意为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发展必然引起新媒体广告的进一步兴盛,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可以使受众接触到更新型的广告形式,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在视觉与听觉享受的同时也需要有广告创意的吸引才能让受众接纳更多的广告内容。广告主应该注意在创意方面多下工夫,使受众不仅自己接受信息还可以用作娱乐向其他人转发信息,达到信息的二次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新媒体广告已经为广告主和广告逐渐接受,但真正将新媒体广告的优势发挥出来才是广告传播发展的未来方向。

注释:

[1]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篇8

新媒体语境下与传统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比较

1.新媒体日益增多与媒体格局的改变

随着传统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的四大媒体数量日益增长,竞争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户外媒体、楼宇电视、公交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也日趋壮大,新旧媒体零和博弈效应日益凸显。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历年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调查看,以北京受众为例,北京受众收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比例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另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监测显示,我国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在2005年3月开始同比增速呈下滑趋势。单个权威媒体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受众逐渐被分离。另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发生重大改变。随着私家车的盛行,广播媒体收听率日益增加。受众碎片化后趋向同质化,专业化的杂志更能迎合碎片化后的小众群体。户外媒体形式日益多样,楼宇电视挺进市场,公交电视填占受众时间,网络媒体造就全民参与,受众不再是被单一权威媒体掌控的个体,受众的注意力被各种媒体分割,成为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

2.消费者主观态度养成与全民参与时代到来

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费者不再是以往大众媒介传递信息便全盘接受的消费者,一方面在于多年的媒介熏陶,培养其消费敏感度,另一方面源于新媒体的普及,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上的“个体主义化”趋向加重。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认为,现代性社会正在发生一个很大的“认同政治”的变化,即从“解放的政治”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生活的政治”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政治”是选择“生活格调”的政治,它不是群体性的选择,而是个体主义化的选择。受众不再是以往没有鲜明特征的群体,新媒体环境下的每一位单一消费者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心理需求,他们对品牌有自己的主观态度,他们依据自己的情感,理性选择与自身相符的品牌,大众媒体很少能左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媒体构建的信息环境,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营造信息环境,全民参与时代到来,或者说,全民DIY时代到来。

3.品牌传播机遇与危机并存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能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展示,有效提升消费者的信息接触频率。随着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等的发展,消费者身处媒体精心打造的信息环境中,品牌传播有更多的通路到达消费者,进而培养消费者的情感满意度。

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危机不容小觑。消费者拥有发言平台,品牌的任何问题都会通过网络或其他平台得以扩散。在美国,有位博友在自行车爱好者BBS上发帖,讲述其发现的怪事:Bic圆珠笔能够轻而易举地撬开Kryptonite牌U型锁。两天后,很多Blog视频短片演示该过程。之后,对Kryptonite牌锁不信任的情绪逐渐蔓延。7天后,关注Kryptonite牌的人数达到180万,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和美联社纷纷予以报道,迫使Kryptonite公司更换有问题的锁,Kryptonite公司也为此遭受巨大损失。

新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策略

1.选择恰当媒体,广告载具与品牌微观承接

广告投放者不仅要选择适合品牌传播的媒介,力求品牌与媒介品位一致,更要进一步对具体载具的广告单位进行确认,即选择在该媒介的何种空间、何段时间上做广告。

华中科技大学舒咏平教授认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与媒介载具相承接,可以将具体的、已经碎了的媒介产品称为广告载具。广告载具必须是具体的、不可再分的,它是相对独立的、更具针对性的。如某份报纸的报眼位置广告载具、某个电视栏目的片前某一时段的广告载具。另外,它也可以是新媒体语境下新开发出来的广告形式,如网络游戏中的置入式广告等。

广告载具与品牌微观承接,要求其具备不可再分性、具体承载性。不可再分性即该广告载具在一定意义上是广告媒体最小的碎片,其所具有的媒体特征具有唯一性,能够明显区分其他广告载具,能够为单一媒体或跨媒体广告投放中的多个广告载具组合提供支持。具体承载性即广告载具能直接承载目标消费群,它对应着媒体接触碎片化的受众,其受众到了不可再分的“具体”。如今,越来越多广告主重视终端销售,终端的最大特性便是以“专”店、“专”柜、“专”门产品承载消费者。

2.感知消费者,数据库营销与关系营销相结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费者较之以往更具主动性和辨别力,他们依据自己的感性与理性收集信息,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整合有效资源,消费者要求更多的媒介组合提供对位的服务。

数据库营销,又称数据驱动式沟通,是通过一个给予公司交互式记忆的数据库系统来实现管理。品牌传播的首要目标是确认哪些人是其顾客,数据库有利于顾客身份识别和行为解释。⑤品牌传播可根据数据库收集并分析消费者如何使用产品的信息,可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对抱怨、称赞、询问等行为适当量化,有利于品牌传播与消费者感知的承接。数据库营销能建立品牌与顾客的良好关系。关系营销是在一种利益之下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关系营销的关键是建立顾客忠诚度,按照帕累托的80/20法则,企业80%的销售业绩来自于20%顾客的重复购买,而开发一个新的顾客的费用是保持一个老顾客的4~6倍。顾客忠诚度高的品牌,其品牌传播累积声誉,这样的品牌在竞争市场中最具竞争力。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数据库营销和关系营销,不仅能深入了解消费者,为其提供消费满足,有效降低受众流失率,并能有效掌控市场变化,灵活变动品牌传播策略,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成功的关系。

3.注重品牌传播,营造品牌公信力与美誉度

品牌“话语权”的强弱取决于品牌的公信力,品牌公信力指品牌在公众中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品牌建设需要经历“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忠诚度―依赖度”这样的成长过程,它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要求品牌长期的广告投入及其他投入。

篇9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新闻传播 传播策划

媒介融合下的微博、微信、各大新闻客户端随之出现,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一些新闻能够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传播,人们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断方便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从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数据来看,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七点六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逐渐上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七点三亿人,相比于2016年底增加了二千九百万人,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百分之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能够使人们依靠一部手机形成知行玩乐的趋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裂变,相应产生了微博、新闻客户端、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媒介出现的形式也在逐渐趋向于多样化,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到多元化的感受,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看到相同新闻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平台了解相关的新闻信息内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具有真实性和交互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用户获取新闻信息,带动人们参与的热情。随着现代化数字技术推进的媒介融合,也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变革和发展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不仅是单方面的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也属于一种基础性、结构性的变革。它是通过解放个人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操控能力,进而使整个社会上的传播单位从一种机构变成个人的形式,从源头和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实务。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刷屏,可以接收到各种新闻客户端或者一些各大门户网站推送的最新信息或者热点新闻,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新闻讯息,从而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不可或缺的渠道。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融合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传统的传媒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或者微博一些新闻信息内容,电视节目也可以利用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将新闻信息推送。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认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也由传统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接受,同时拥有很多的选择权来选择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随着观众对娱乐新闻的热情不断高涨,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因此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就应从源头上转变新闻传播内容以及形式,不断迎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策划的重要性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下对电视新闻传播进行策划是适应目前媒体竞争的需求,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也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大挑战和冲击,尤其是一些新闻领域日益趋向白热化的竞争更是带动了新闻媒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现如今新闻策划已被很多人关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相对落后,因此就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才能挖掘出新闻资源和内容的最大限度价值。电视新闻传播策划能够为电视节目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没有经过策划就传播出去,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就较平庸。当新闻报道比较通俗时,就会降低用户对新闻节目了解的主动性,难以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电视新闻传播节目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就比较差。电视新闻传播策划是一个媒体塑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赢得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电视传播媒介必须树立自身的品牌意识,讲求品牌效益,因此就需要从新闻策划开始,打造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精品。新闻策划更是关系着新闻的采编与实践,随着新闻领域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新闻策划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在新闻报道中展示出来,因此媒介工作人员开展新闻策划,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掌握大量的社会需求,才能对新闻传播节目进行很好的策划。这同时也可以让记者和编辑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三、电视新闻传播策划的方式

(一)电视新闻报道策划要注重内容

在一个新闻传播节目当中,只有内容新颖,才会引起更多观众的喜欢,内容对于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是制胜的重要途径。新闻报道首先要进行新闻策划,策划时要选择一些比较好的方式来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选择题材上一定要注意选择比较新颖的观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就是要更加贴近观众和人们所关注的一些民生问题,挑选的新闻事例也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就是根据策划方案将策划前期准备做妥当,最后就是以新闻节目报道形式和角度制定最合适的新闻策划方案,制定方案时也要多准备几个,方便后期的修改和调动。在一次次的策划中吸取和总结经验,不断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

(二)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片要进行包装

电视新闻内容虽然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持续关注,但如果有一个好看的包装就能够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美观,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最后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还要拥有自身鲜明的主题、适宜的字幕包装等。在对电视新闻节目包装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包装的形式要与内容相符,可以适当的根据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的特色和内容进行宣传片的确定。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片进行包装,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形式进行创新、声音进行创新、画面要有冲击感、文案素材要连贯具有思想。在形式的创新方式上,要不断强化内容的视觉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声音的创新要结合宣传的对象,融入恰当的音乐。画面的创新需要将视觉冲击和文化底蕴相结合,要富有节目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色。文案是整个宣传片的灵魂,因此需要具有说服力、全面和精辟等特点。可以将宣传片的基调与情绪紧密结合,将故事作为出发点进行选取,进而感染观众。

(三)电视新闻节目适当的选择一些特技

特技属于一种丰富影视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手段,运用特技的目的就是要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具有更强的解说性,能够让观众对电视节目有一个更具体和形象的理解。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适当运用一些特技,然后配合主持人的讲解,就能够全面并且真切的还原新闻节目的现场过程,一些比较形象的画面还能够使观众过目不忘。特技可以优化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因此在特技的添加中需要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在特技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对新闻节目进行如实的报道,掌握分寸和尺度。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数字制做成波状或者柱形表格给观众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也可以将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地理位置做成地图类型,观众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此外也可以对一些原因的画面进行放大或者放慢强调性处理,让观众看起来一目了然。

篇10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省级少数民族党报,近年来《黑龙江新闻》按照“分众化办报”的思路,把读者市场按地域分农村、都市、国外等三大块,分别由“日刊”、“周刊”、“韩国版”负责,另由网站来负责整合三个纸媒体的信息资源。经过多年探索黑龙江新闻社的报业运营模式从传统的“日刊”发行发展到“三报一网,报网合一”的崭新格局。

分众传播是媒体改革的新思路

新媒体时代。报纸的读者在流失,作为少数民族报纸更是如此。我省唯一少数民族党报《黑龙江新闻》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年开始随着东北朝鲜族大举南下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求发展及出国打工热的掀起,报纸的读者群体和报纸发行量逐年萎缩。为了走出读者市场的瓶颈,该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精心办好不同的报纸,实行“走出去办报,分众化传播”策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1.实行全新的“主报+副报”模式办《周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中韩建交以后,韩资企业纷纷到我国沿海城市投资,这些韩资企业需要大量的懂韩语的管理人员,由此掀起东北朝鲜族大举南下的热潮。南下的朝鲜族在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创业,现已形成约100万人口的新的读者市场。另外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东北农村地区的朝鲜族纷纷移居到大城市生活,朝鲜族人口城市化趋向明显。为满足新型市场的需求2002年我报以《黑龙江新闻・日刊》的副刊形式创办了《黑龙江新闻・周刊》。

经过多年努力,《周刊》现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深圳、沈阳、长春等地区设立了记者站或报纸发行站,报纸发行辐射全国沿海大城市为重点的13个省和直辖市,在全国20多个大城市和地区建立特约记者网络。

2.外宣“走出去”到韩国本土办《韩国版》。作为少数民族文字报,又是外国文字报,长期以来《黑龙江新闻》被公认为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联系国外韩语圈受众的重要外宣媒体。该报一直关注韩国报业市场。2002年开始在韩国首尔设办事机构,进行采访,通联工作。2009年3月,为促进中韩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建立大外宣格局,该报决定“走出去”到韩国本土办报,实现了报纸境外“落地”,并得到了省委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

去年该报在该项目上加大投入,《韩国版》项目有了长足的发展,共完成出版发行45期。去年6月1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了《韩国版》创刊一周年庆典,与会的很多韩国知名人士对韩国版给予高度评价和期望。该报刚到韩国落脚时当地出版发行的同类报刊有10多家,仅仅2年时间该报在广告市场占有率、订阅率以及读者认可度方面已经走到了同类报纸的前列。成为中韩交流信息类报刊中首屈一指的报纸媒体。

3.构建分众传播数字化平台办《邻邦网》。在新媒体时代,分众化的各个媒体的资源实现整合、提升,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新媒体数字化平台的支撑。《黑龙江新闻》韩文网站(2008年为扩大品牌形象改称为中国《邻邦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在国内朝鲜族和世界朝(韩)语使用圈已经形成较大的影响。该网站以其强大的权威性和新闻资讯在世界朝(韩)语使用圈备受关注。特别是对韩国几大主流媒体影响力很大,该网自《日刊》、《周刊》、《韩国版》的重要报道大量被韩国《KBS》、《联合通讯》等主流媒体“二次传播”,其数量每年达2000条以上。

分众传播带来的几大变化

1.一份报纸,三个版本。实现分众传播,首先要有精准的报纸定位。该媒体的《日刊》定位是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省级少数民族党报,内宣为主,农村读者为主,面向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的国内朝鲜族读者;《周刊》定位是“中国朝鲜族都市报”为目标,内外宣并重,大城市读者为主,面向沿海发达城市的朝鲜族和在华韩国工商界人士;《韩国版》在报纸读者定位上把韩国工商界人士定为第一读者群,把包括朝鲜族在内的在韩华人定为第二读者群,外宣为主,面向韩国本土工商界人士及在韩朝鲜族。

2.三张面孔,各有“亮点”。“三个版本”也就意味着要面对三个不同的读者市场,自然在版面内容、报道形式上有很大区别。《日刊》主要发挥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作用,积极向广大朝鲜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为其价值趋向;《周刊》针对大城市的高端消费人群,追求与读者的互动,注重服务信息和实用信息为特点;《韩国版》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以“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对韩经贸交流”为主要特色。

3.针对“两高”,赠送传播。近几年,为了使《周刊》更贴近城市市场,社长总编会大胆决策,增印1万份《周刊》派送到全国各大支社,针对沿海大城市韩国人和朝鲜族高端消费人群、高端消费场所(两高)免费赠送。同样,《韩国版》也在韩国精选“韩国中小企业协会”的高端会员免费定向赠送8 000份报纸。通过这样定向派送报纸的影响力和广告效益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