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制造智能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68-01
1 时代背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中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然突出。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是汽车制造企业的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汽车制造业新车型的发展。而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制造装备仍依赖国外等发达国家生产线。
各大汽车企业现以绿色制造和轻量化为制造导向,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投入,实现汽车制造的低成本、高质量。而随着工业4.0,数字化工厂,柔性制造,信息化等术语的出现,汽车制造的智能化生产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实现智能化制造的关键因素
可重新配置生产系统可以对相关生产系统的属性及参数进行配置,是“智能工厂”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ERP的计划和实施MES的方式实现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计划和生产循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最高目标的有效控制。在仿真系统基础上,最佳匹配目标通过MES组件做出假设场景,必须可以随时获取当前可靠的生产状态等数据。
ERP和MES的集成挑战之处在于将企业层的(ERP)和车间生产管理层(MES)之间的接口进行集成。企业ERP系统控制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MES系统紧密相关的生产线则用于持续优化生产、记录生产过程信息和相关技术参数。这些数据包括数量信息、机器和设备状态、质量数据、故障及其原因等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生产系统的状态,进而影响ERP系统的生产计划。
我们希望在工业4.0环境下ERP和MES系统之间的界限将继续减弱,企业层将会继续整合到车间的生产管理中。如果是纯粹的报表系统,则在ERP系统中有权控制整个计划,MES系统也将承接相应任务做出详细计划。在有约束产能的情况下,对计划方案提供有限的可替代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施ERP系统粗计划。
3 智能化制造案例浅析
作为国家科学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十”的重点,在企业生产车间使用LED显示屏系统得到提升,并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某汽车企业生产车间LED屏方案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本项目的显示屏幕分为两种:LED双基色点阵屏和LCD液晶显示屏。LED双基色点阵屏,主要分布在冲压、车身及总装车间的门口、主通道,采用双面显示欢迎信息及产量信息。LCD液晶显示屏,主要分布在车身、油漆和总装车间,负责显示车间介绍、车间生产实绩及PMC监控滚动显示等相关内容。显示屏指示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设备信息、物料需求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通知信息。其中生产信息包括生产线信息、生产异常、下线计划数、即时计划数、下线实绩数、合格率、月计划、月产量、当前时间等信息;设备信息包括缺料、阻塞、故障、呼叫、设备状态等信息;质量信息包括质量检测设备的质量异常和QC站信息;物料需求信息包括物料需求的物料名称、工位、时间、代码等信息;通知信息包括发送车间需要公布的通知信息、宣传口号、欢迎辞等信息。
本方案主要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Ether-Net网络,具体架构下图所示,系统依托现场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建车间级环形网络,以现场服务器或ANDON PC为信息发送设备,向不同区域的显示屏发送不同内容。服务器或ANDON PC通过OPC软件采集设备PLC点值信息经处理后发送到点阵LED屏或是LCD液晶屏进行显示,并驱动相应区域的音乐喇叭响音乐。
本方案特点:
(1)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接口统一且驱动方便;
(2)显示内容、音乐选型通过统一的软件配置完成,且灵活多样;
(3)完成分区域、分屏幕控制,灵活配置。
4 小结
随着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MES系统复杂的详细计划组件可以执行在ERP系统下达的粗计划。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生产和经济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Ku,Zhu.Huge market volume for intelligent industrial robots in China.Control Engineering [J] ,2012,4:14-26.
[2] Uwe Dombrowski,Tobias Wagner.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by using a perspective of the production cycle.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J],2014,10,48-52
篇2
关键词: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
智能化机器人是科学发展的产物,智能化焊接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已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在工作生产上,焊接技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而智能化机器人是焊接技术运用的有利体现。
一、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概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机器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焊接技术,使得焊接技术往自动化与智能化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焊接技术工作的效率,智能化机器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焊接机器人的研究过程经历了示教再现阶段、离线编程阶段、自主编程阶段,其阶段的发展也证明了机器人在往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近,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焊接机器人已经从单一的系统模式向智能化的系统模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在能根据预先安排的焊接流程进行自主操作的基础上,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智能化机器人的应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另外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促使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能化C器人的应用现状
(一)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引入智能化机器人越来越普遍,而这些机器人都是通过焊接技术生产的,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都已实现了机器人焊接技术,而且效率很高,质量很好,因此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技术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1]。
(二)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机器人在汽车的生产线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今阶段能够普遍看到智能化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的生产线上工作,使得现代的汽车制造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广泛应用,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具体表现为汽车底盘、汽车座椅、车身、部分零部件等,促使汽车行业从密集型到技术性的跨越。
(三)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我国船舶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稍比韩国、美国等先进国家较为慢一些,现今阶段还是以引入为主,智能化机器人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还需更加完善,在船舶行业中焊接技术涉及技术范围较广,较为复杂,所以智能化机器人在船舶工业上的应用还需多次实践,为促进焊接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发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合理的规划,全面的使智能化机器人应用到船舶工业中[2]。
三、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自主规划技术
智能化机器人是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具体体现,传统的焊接技术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比传统机器人的焊接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比如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中,机械关节较为灵活,一方面可以提高焊接过程的柔韧性,在视觉信息中,焊接技术体现在视觉传感、焊缝信息的获取上,还有规划传感器的运用上,智能化机器人自主规划技术之一是离线编程技术,针对焊接工作中的关节级规划、仿真规划结果、与机器人的通讯连接,传感器自主规划路径等而进行修正,弧焊机器人规划系统是由CAD输入系统、焊接专家系统、自主规划系统以及模拟仿真系统组成,只有具备这些系统才能够证明是否为智能弧焊机器人[3]。
(二)焊缝跟踪与导引技术
在智能化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对机器人实行运动轨迹的控制中,焊缝跟踪与导引技术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而对于机器人来说适应能力是决定焊接质量与焊接效率的关键因素,适应能力简单的来说是采用输入信号,通过传感器从焊接工作中获知到的信息,为了能够让机器人良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而做出的实时控制与关节工作修正工作,在设定好焊缝位置的基础上对焊缝进行导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智能化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导引技术对机器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机器人能够分析焊缝大小及焊接结构,针对焊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智能化机器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焊接工作具备准确性与规范性,这也是智能化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使智能化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程序等,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焊接的失误率,更好的提升智能化机器人的焊接水平[4]。
(三)柔性制造技术
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提升,能够提高整体设备的协调性,在提升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各个部分的工作的协调性得到提升,促进焊接过程中的柔韧度,自然而然提高了智能化机器人焊接工作的灵活作用,以便于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生产行业中,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促进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智能化机器人具体的应用实践方面,比如计算机实行自动监控,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繁琐的工作项目,减小了人力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又能够保证工作质量,为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作用,节省了经费,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焊缝跟踪技术
智能化机器人在焊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天气、环境等影响,如高温天气、烟尘四起、坡口状况、加工误差等,导致实际焊接的期限延长,导致焊接技术质量不高,效率降低;焊接技术要根据焊接环境的变化要求机器人实时检测中焊缝误差,如果收到环境的影响,机器人在实时监测上不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焊缝的误差,这样就需要调整焊接的路径与参数,以此来提高焊接的质量;焊缝跟踪技术主要以传感器技术与控制理论的有效结合,传感技术又是以电弧传感器与光学传感器为主,而电弧传感器是直接从焊接电弧检测焊缝位置,实效性好,低成本,符合焊接技术自动化的原则,且能够广泛使用与各种场合;电弧传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焊炬与零件的距离的变化引起的焊接参数变化,从而来检测出的参数误差,电弧传感器由并列双丝电弧传感器、摆动电弧传感器、旋转式扫描电弧传感器组成,其中旋转式扫描电弧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最高,控制能力较强,光学传感器又以视觉传感器为主,而且获得的信息量比较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器人的适应能力,焊缝跟踪技术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广泛应用[5]。
结语:
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智能化焊接技术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焊缝技术与导引技术、自主规划技术。通过实践研究,都能够有效的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保证了工作的质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能机器人焊接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调整,对各个技术进行优化,有效的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善本,吕娜.焊接智能化与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J].电焊机,2013,43(5):28-36.
[2]陈善本,吕娜.焊接智能化与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C].//“迈向智慧焊接”国际论坛论文集.2013:28-36.
[3]吴汉春.试述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9).
篇3
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基础环境。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500多万辆,但其中90%是国外汽车“舶来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0%。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在1000万辆左右,市场需求量将在800万~900万辆左右,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准达到40辆/千人。
企业发展已经具备快速起步的基本条件。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承接上海通用、武汉神龙、沈阳宝马、上海大众、厦门金龙、北京奔驰等多家国内著名汽车企业的项目,该公司在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华远品牌形象已经初步确立,公司也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与德国杜尔(DURR)公司合作为国内几大汽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智能化运输系统和柔性装配系统(FAS)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些情况说明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快速起步的基本条件。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装备市场的快速、健康、良性发展,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对促进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层次等方面应该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支撑、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在“十五”期间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发展战略和政策资源的引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见成效,呈现出持续、快速、全面增长的势头。
篇4
第一部分,
中国汽车装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100万辆,连续第五年全球排名第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与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的采用密不可分的。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制造装备的发展。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及国产化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主要进步
一、整车制造工艺的装备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我国自主生产的冲压生产线已在市场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覆盖件的冲压设备国产化率也达到了80%。国内主要冲压设备制造企业已经能够成套提供单机联线的自动化生产线。如济南二机床大型自动冲压设备技术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一汽-大众提供冲压生产线,并且成功获得了福特美国工厂的6条生产线的定单。
焊接生产线的供应商也逐步由成套国外进口转化为正线集成国内制造,如天津的福生自主研发成功年产20万辆的柔性焊装线技术,并为全国数十个厂家提供整车生产线。江苏的长虹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了喷涂的生产线。
二,零部件生产装备质量和可靠性不断提高。随着国内控制技术及元件可靠性的提高,浇铸机产品取得突破。比如济南GMI铸造机械企业公司等企业研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浇铸机,并很快占领市场。中国一拖集团等厂家采用了国内自主开发的浇铸机,运行情况良好。
三,汽车装配输送设备自主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装配工艺的输送设备国内完全能够自主生产,并且质量可靠,输送设备的自主供应体系已经建立。据统计,合资企业装配线中使用国产输送设备的比重已经达到70%,非合资企业的比重达到了90%。黄石三风等企业的悬挂输送机产品形成了系列化。沈阳青松等企业生产的AGV产品,市场优势十分明显。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制造的关键装备,比如动力总成及其他的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设备,车身制造与整装设备、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基本还依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阶段,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但与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
一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汽车装备技术基础较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比较少,产品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可靠性差,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在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方面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内企业往往停留在引进与仿制上,或者对非关键部件进行改造,而不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后进行二次开发。中国合资的汽车企业在生产线和工艺设计上几乎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为保证产品质量和顺利生产,几乎采用外资车企使用的生产设备,使得国内汽车制造装备难有技术和创新发展的土壤。
第二个问题是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装备对外的依存度还比较高。目前,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十年以上。我国产销量排名前五的整车企业,所用的生产装备,90%以上都还是进口。目前我国汽车装备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70%以上,汽车冲压、焊接、涂装、整装使用的主要是进口加工设备,柔性的冲压自动生产线等先进的冲压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零部件高效精通设备还需要大量进口。涂装设备、整装设备、焊接设备的本土化率也只有20%左右。其中,B级及以上中高档轿车使用的设备基本上还是进口设备。国内个别厂家能够提供的涂装线部分的设备,但性能稳定的高端涂装还基本上要依赖进口。轿车的焊接装备线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整车的自动装配线是我们国家汽车装配最薄弱的环节。随着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汽车 产业对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装备精度、效率、可靠性、成套性等方面不高,汽车制造装备的对外依存度还将居高不下。
三是汽车装备产业的结构仍然不合理。目前汽车工业装备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水平,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装备、关键部件还依赖进口,一般产品过剩等问题。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高端的机床进口达到85%以上,仅仅加工中心,去年前10个月进口的超过50亿美元。尽管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而且连续十年高速增长,但整个行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还是日趋突出。
四是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还比较落后。汽车装备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一次投资金额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且汽车产品的生产对连续性要求高,汽车装备的停机与维修很容易对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汽车装配的售后服务对于顾客的再购买具有很大影响。国内汽车装备企业在售后服务意识与水平方面的落后也影响了装备企业的整体销售。与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仅提供售后服务不同,国际汽车装备供应商已经开始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即不再以简单的卖装备为目的,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成套的综合方案,帮助用户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五是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低。从机器人使用密度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与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美、德、日、韩四国的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200台万人,我国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50台万人,为上述国家企业的八分之一。
第二部分,
中国汽车装备发展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下,产业革命兴起,我国经济进入中高发展的转型时期,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汽车装备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汽车装备的柔性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一是市场需求有望技术增长。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将有力地拉动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我国汽车产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汽车装备也将迎来新的市场需求空间。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将拉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检测装备的市场需求。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加速态势仍将持续。当前世界装备制造业转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些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等等,加快了汽车装备制造业向外转移的步伐,这也将为我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汽车装备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是柔性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趋势进一步加快。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创新,加速向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于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汽车制造装备正向着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方向发展。比如在冲压设备领域,自动送料技术、自动换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冲压生产线将逐步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汽车装备的发展既面临着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汽车制造成本对整车销售影响较大,使得汽车装备制造的质量、成本和可靠性日益重要。二是国内汽车装备制造领域高端和创新性人才缺乏,中高级技工不足,也不利于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三是部分用户对国产装备质量差的惯性思维,使国产装备面临推广应用难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汽车装备的转型升级更加迫切。
第三部分,
中国汽车装备的政策导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年来针对汽车制造装备的创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采取了多种政策给予支持。
一是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来支持汽车制造装备的创新突破。汽车制造业是数控机床以基础制造装备的最大用户,约占总量的40%,也是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共支持和方向86个,与汽车行业直接相关的有43个,占到50%。在项目数上面,汽车行业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数的36%,项目经费和国拨的经费上,汽车行业约占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总投入的20%。
二是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方向,支持汽车制造装备的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从2011年开始,由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专项重点支持智能测控装置、重大智能成套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车间的示范建设。专项连续三年来总共支持了项目89项,合同总金额达到140亿元,中央预算资金25亿,已经下达中央预算资金16亿。
汽车制造业是支持的重大领域,三年来支持了焊接自动化生产线、冲压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等项目,以及重卡的变速器、汽车车桥、汽车液压油缸、发动机等加工装配的生产线项目,也取得了成效。
三是积极争取其他的政策措施来推进汽车装备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专项,中央国有资本金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资金等等,对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项目都予以支持,涵盖了汽车和制造装备的领域。
另外,我们也正在组织研究针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的保险技术,推动国内首台套设备的示范应用,其中也包括首台套的汽车制造装备。
第四部分、
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
发展思路
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要有忧患意识、创新的思维,更要有切实有效的载体和强有力的抓手。目前我们在规划编制政策推动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考虑。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扎实地推进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发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制度,引导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为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重大专项的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核心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力争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发挥重大专项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一批行业检验、检测可靠性和寿命测试实验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汽车装备制造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实现高端装备产业化提供基础支持。
三是要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技术进步的健全机制,建成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真正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大型企业集团自主确定技术改造项目,自主选择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手段来筹集技术进步的资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全链条的应用和发展,实现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转变,以品牌、标准、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是着力增强产业的配套能力。我们要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的集成水平。充分利用好财政部、工信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契机,重点支持大型精密轴承技术、高档液压和系统技术、高压液力元件技术,不断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化率,为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科技创新,传统机电产品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高新技术产品,汽车产业不断更新换代,成为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产业。汽车和发动机系统微处理器得到了大量应用,应用的规模日益增大,汽车微处理器应用广泛,LIN和CAN等网络控制广泛在汽车上安装,IC也将不断趋于集成化。随着电子科技的创新和发展,IC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现在一个IC的功能已经很强大,相当于之前几个IC才能实现的功能。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了电子技术,未来汽车上还将普及电控电喷系统,可以使动力系统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随着线控、驱动系统的迅速发展,机械系统将会被线控系统所取代,汽车底盘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向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汽车智能化将不断升级,汽车的整体性能将更加人性化,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汽车电子的未来发展前景
未来汽车电子将由最初的基础功能性应用逐渐向高级交互式应用发展。近年来,随着汽车领域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在汽车上的逐步渗透,汽车的电子化趋势发展迅猛,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出现了高度电子化和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前者以特斯拉为代表,后者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随着今后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的渗透率将会更快。在未来,随着汽车安全性、人性化、智能化、娱乐性等方面需求的增长,汽车安全、智能以及娱乐系统的开发,将成为汽车电子技术的亮点,发展前景广阔。
(1)智能化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车辆、道路、交通系统中,大量的实时信息开始在三者之间得到共享,这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很多方便。未来国内外汽车发展领域,智能汽车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
(2)安全化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重要问题。新型汽车安全系统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相应的技术要求也日益苛刻。例如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目前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了技术升级,通过使用安全总线和协议来为汽车的被动安全提供保障。
(3)网络化
今天,汽车制造行业日益复杂的安全性、动力、底盘以及车身系统协调统一问题,都需要一个以可靠方式提供极高数据速率的网络。FlexRay总线作为一种高速网络,近年来被提出应用在汽车领域。FlexRay作为下一代汽车网络协议,在技术支持方面,可以为汽车提供带宽、实时响应能力,可提高汽车行驶的可靠性,帮助汽车实现线控应用。
三总结
篇6
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时间较长。电子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实现了其经济性和动力性。如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就是基于电子技术的汽车系统,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能够在路况不佳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且使汽车操作更加简单,减少了油耗和动力系统冲击,使驾驶员能够轻松驾驶,确保安全。地盘电子控制技术则对汽车防滑起到了积极作用,它能够对汽车轮胎进行检测,并安装了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确保车身处于保护和检测状态。另外,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包括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通讯系统和多媒体娱乐装置等。总之,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使汽车逐渐实现智能化,安全性能不断提高。
2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使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减少了传统建筑信息处理的麻烦,促进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传统的建筑工程较为复杂,大量的信息处理增加了工程的难度,电子技术的出现则宣告了传统设计时代的结束。电子技术可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交流平台,从而使企业处理各项信息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使企业信息透明化,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现状,对企业决策管理层措施的制定有积极作用。施工实时监控平台的建立是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的典范,企业可通过电子监控平台随时对施工进行监测,减少了企业安全隐患,同时缓解了企业人员拥挤问题,节约了企业材料和人员成本。当然,电子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电子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而在航空领域,设备和技术都具有高、精、尖的特点,因此,对计算机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在航空领域生产中,不但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成本控制,还需要对设计的每个细节进行精细的规划。传统的技术模式无法为航空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在这种条件下,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技术得以应用。电子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是航空电子智能系统,其提高了航空元件的设计精细程度。当然,电子技术在航空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技术,满足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并且,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控制我国航空生产的成本也十分重要。
4结语
篇7
如今,几乎每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厂商都在研发和创新智能化技术和无人驾驶车模型。
这种传统概念里的“移动机器人”主要通过车内计算机、电子地图、光化学传感器等对外部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传来的交通信息,代替人的大脑指挥系统操作汽车。事实上,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殷承良认为,基于这样的概念,雷达、摄像头、激光或PMD二极管、GPS导航系统等相关技术,早已分别被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掌握。
在这些技术中,车辆定位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磁导航技术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方案。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和鹿特丹的ParkShuttle系统,上海交通大学的CyberC3系统等。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容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变换磁极还可以向车辆传输道路变换信息。”殷承良说。但是这个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却比较繁琐。
除此之外,无人驾驶的核心是必须实现系统对车辆的控制,包括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等。此前,奥迪的工程师曾开发了类似“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路口辅助”等智能辅助系统,控制汽车行驶。有了这些智能技术和辅助系统,汽车能够保持合理的车距,在碰撞难以避免时自动制动,帮助驾驶员探测到限速标志,在夜间行驶延伸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随着相关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无人驾驶概念车相继面世。去年,一辆宝马车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自己从慕尼黑开到了因戈尔施塔特。大众在和斯坦福大学合作生产新一代的Junior号无人驾驶汽车。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丰田了搭载自动汽车操作系统的普锐斯新车,该车还可以远距离操控。
而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最震撼的消息还是2010年上路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无论Google是想开发自己的汽车,还是仅仅因为团队中的技术控们对自动化技术的狂热追求,其研制出无人驾驶汽车的消息依然震惊了整个汽车行业。
“在未来,网络将会变得跟电一样无处不在。”Google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今年的移动通讯大会(WMC)上表示。因此, Google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汽车。那些以普锐斯汽车和奥迪TT为模型的无人驾驶汽车,操控系统正是来自Google。后者通过雷达、录像、运动传感器、GPS设备和人工智能处理器,令汽车具备自主意识。这些无人驾驶汽车能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自动驾驶,刚好低于规定的最高车速。因为在汽车电脑数据库里,储存着每条路的速度限制。
从科技的角度出发,埃里克.施密特曾说,汽车先于电脑而被发明是一个错误。对于Google来说,公路网是另外一个即将被挖掘的数据池。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总共开了将近20万英里,所有他们看到的东西也都同时录下了,接着按他们的算法计算出驾驶逻辑。Google的团队在利用计算机的推理方式开发汽车。
“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个互联的智能交通网络。在这个系统中,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同时车辆间能够实现相互通信,甚至与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信息沟通”。面对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福特汽车CEO比尔.福特在今年的WMC大会上从汽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是时候让我们用看待智能电话、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的方式去看待汽车了,这是一个更大、更丰富的网络”。
篇8
2016年10月14日,由国际知名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V集团(以下简称“T?V莱茵”)主办的“质胜中国――2016年汽车质量安全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200多位政府、行业协会权威专家、科研院校专家、汽车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及充电桩设备制造商汇聚一堂,着眼未来,围绕着“新能源车”“汽车智能化”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共话汽车行业的变革和质胜之道。
T?V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Lutz Frankholz致开幕辞。T?V莱茵大中华区市场部副总裁李涛表示:“作为汽车质量安全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T?V莱茵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分享各企业在质量、能源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全面提升汽车行业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去’的步伐,并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
“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力汽车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据工信部数据,2009~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2016年1~9月,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30.2万辆,销售28.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3%和100.6%。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提出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2020年,或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院士发表了题为“新能源汽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演讲。他指出:“从总体上看,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仍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题。创新技术、降低成本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是,更需要市场的激励、倒逼和筛选。种种情况都表明,电动汽车发展动力应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政策双向驱动,促进产业进入成长期。”
除了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产业另一个明显趋势是“智能化”。德国工业4.0清晰定义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欧盟计划2050年形成一体化智能和互通互联汽车的交通区。而我国也不落人后,提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现在,我国汽车行业正在呼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的确定。
T?V莱茵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副总裁黄余欣表示:“多年来,T?V莱茵为汽车行业提供认证和测试服务,并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和帮助。为了顺应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T?V莱茵也在积极推进及完善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领域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自主品牌自我提升:优化管理体系
近些年,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崛起,奇瑞、比亚迪和长安等不少汽车品牌甚至已经出口到海外市场,特别是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相比德国、日本等发达汽车市场,我国汽车企业在管理体系审核方面有所不足,对国际测试标准也缺少话语权。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T?V莱茵已经与自主品牌汽车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在管理体系审核方面,我们可为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两类服务,一类是标准类的审核,比如ISO标准;另一类是定制式的服务。”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部副总裁方为民在此次峰会上告诉记者,在乘用车和商用车方面,T?V莱茵是对一级供应商安全性、法规性的审核发证最多的第三方机构。
方为民分析说,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不如合资汽车厂那样容易得到外方的管理支持资源,很多方面都需要自己摸索,包括企业文化、知识及人员结构等。T?V莱茵会派出专业人员与汽车企业对接,根据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把握,针对企业关键流程实施定制式的专项审计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汽车企业的管理能力。
T?V莱茵大中华区莱茵学院与生命关怀副总裁林小霞认为,在新技术的冲击之下,传统汽车产业链或 “生态圈”已经发生改变,相应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改变,比如工程师、审核员等。“T?V莱茵也从培训领域辅助汽车产业发展。我们服务的链条很长,从研发人员、工程人员、制造人员到质量管理及4S店,把德国比较好的经验应用到中国汽车产业。”她说。
在产品测试方面,T?V莱茵的服务已经覆盖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黄余欣解释说:“一方面,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有一定的出口需求,我们会帮助它们扫除出口的技术认证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自主品牌车厂内部水平有不同的层次,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自主品牌,或者有合资背景的自主品牌,它们对于内部法规的安全管控和可靠性的管控都有自己内部的等级。我们会帮助它们测试其内部的标准,根据内部的标准测试供应商的产品及部件子系统,为它们把质量关、技术关。”
T?V莱茵引导中国车企节能减排
提到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方为民认为,现在不管是日系、韩系,还是美系、欧系,整车厂选择标准差异都越来越小。以前日系、韩系车企更倾向于选择本国供应商,这体现了资本融合和文化契合度。北美和欧系汽车企业则比较开放,选择供应商的范围更广。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及成本压力,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全球市场寻找供应商。比如韩国现代,前几年为了走出困境,从改造供应链着手,放弃了不少韩系供应商,选择开放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在汽车碰撞评级方面,黄余欣告诉记者,国内评级所用的碰撞标准2009年版,是借鉴之前欧洲的要求,相对来说更简单,速度要求相对低一些。但是在2012年版新标准里,比如正面40%的碰撞、速度,都提高到跟欧洲标准一致。现在国内的碰撞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此领域,针对是欧洲市场,T?V莱茵可提供车辆测试服务。
当前,我国倡导节能减排,出台了多项措施,汽车企业也面临碳排放管理。T?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副总经理朱江表示,T?V莱茵会帮助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解读,让它们提前做好应对碳检排放的准备。”
方为民指出:“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各种设备设施及技术也趋于成熟。然而,各车企目前在管理理念、方法和能力方面参差不齐。我们希望通过T?V莱茵在管理体系服务方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并引导中国车企在节能减排领域释放更大的潜力。”
篇9
(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制造型企业重产品生产,轻物流管理,对物流环节的综合性优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物流管理在资源流通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文章指出了我国汽车物流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智能物流方面应该从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开发及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和第三方物流几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工业4.0 汽车物流 大数据
近年来,在工业4.0的推动下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数字化。汽车工业需要考虑如何满足更加柔性化的产品需求。对于物流,则在于如何通过智能物流满足个性化定制,以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工具来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更好地实现汽车物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1.工业4.0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是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 4 次工业革命,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的本质内容都是智能制造。它是物联网,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共同结合。工业4.0的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的转变。其宗旨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的结合实现工厂智能化。智能物流"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二是"智能生产",三是"智能物流"。
2.工业4.0背景下我国汽车物流市场的现状
智能物流是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智能物流的运用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地崛起,但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结构尚未完全形成,大多数汽车物流企业的综合物流能力有限,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1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制造型企业重产品生产,轻物流管理,对物流环节的综合性优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物流管理在资源流通中的杠杆调节作用。目前我国汽车物流行业中资源配置低下,新兴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对智能化技术的充分利用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汽车行业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2.2汽车物流市场存在体制和区域壁垒。近年来,汽车产销量与物流能力不平衡无法得到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在整车物流方面,有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自建运输网络、仓储设施、船舶、铁路专用线和公路运输队伍,呈现重复建设现象。据估计,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基地每家的过剩运力约为20%。区域保护政策而引发的市场的公开度和竞争度不强。汽车物流资源共享缺少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持。各大物流企业也各自为战,信息保密,未能进行有效合作。多数汽车企业没有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采购物流服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多数业务都背靠着这样或那样的体制区域壁垒,而非是单纯的以竞争实力说话。
2.3物联网技术在汽车物流中应用程度不高。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物流业也越来越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汽车物流,对物联网技术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高。但当前,汽车物流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对物联网技术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传感器网络,没有工业化规模应用条件,各种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并且物联网技术在汽车物流中的应用还缺乏合适的标准,各个企业之间在汽车物流各个方面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难免造成行业混乱。
2.4第三方汽车物流水平还不高。我国的第三方汽车物流总体规模偏小,现在普遍存在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各地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企业在合作的同时产生问题。企业之间整合能力低,低水平的竞争导致第三方汽车物流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导致第三方物流无法及时响应客户变化需求,从而造成服务水平低,并且,第三方汽车物流与企业户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经营网络不合理,各种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种种原因导致第三方汽车物流水平不高,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3.工业4.0环境下汽车物流发展趋势
3.1构建智能汽车物流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是利用由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智能物流设备,如自动搬机器人(AGV)等组成的物联网技术,并通过由 CPS 形成的智能网络,将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电子商务方式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智能物流系统能确保在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中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管理,充分发挥物资供应方的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匹配需求方对原材料和物资以及有关的服务需求。使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实现快速、安全、方便的运行目标。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汽车物流环节的效率。
3.2大数据运用。汽车物流需要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数据库,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和电脑管理系统统一进行升级,让整个产业链的信息传递保持畅通,实现信息共享、互利共赢。进而不断向外延伸,与其他行业进行相互融合,利用行业内与其他行业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数据服务平台,让线上与线下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
3.3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建立第三方汽车物流与企业,客户交流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形成与互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同时,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整体经济发展需要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把握现在汽车行业特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企业转型升级,打破企业之间壁垒,进行强强联合,打造大型专业化的第三方汽车物流,提供增值服务,以专业化服务满足客户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以客户为导向,提供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客户加强联系,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 结语
工业“4.0”的到来,给我国的很多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汽车物流与工业4.0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物流模式,也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物流是工业4.0的核心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物流的瓶颈,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智能物流也将完全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许志英,陆海平.我国汽车物流发展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调整思路[D]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2005.11
[2]戴宏民,戴佩华,工业4.0与智能机械[J]包装工程,2016.37(19)
[3]高群钦,陆克久,陈安宁.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对策[D]汽车管理学院,2009.2
篇10
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我国拥有手机的人数有12.35亿,排行世界第六;也不会预料到互联网用户会达到6.7亿人。据统计, 2013年较2012年底手机用户增加8009万人,在日常生活中手机成为必备品,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剧变。
现在互联网又把手伸到物联网和车联网……
互联网与车联网快速发展
互联网在技术领域掀起新一波的浪潮,很多东西都通过互联网互相联系、信息沟通、互相控制。
移动互联网也在加速信息革命,随着互联网行业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被互联网思维所改造,最终达到完全的融合。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中,有平台商、内容商、品牌商、制造商等多种群体,构成了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要素。互联网全面、深入地影响实体经济,并逐渐成为变革经济形态的根本力量。
信息革命创造新的业态和生态系统,同时打破了工业革命的旧有基因,传统的商业业态也将发生裂变。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
互联网与生活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如今的企业甚至于整个产业也被它所改造。物联网、车联网必将顺势逐渐发展成为主流。
目前,导航、动态交通信息、车辆防盗、紧急救援等都已成为比较常见的事情,美国目前以安防为主,欧洲以导航为主,日本以信息为主,我国现在把三者结合起来,一起推进。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汽车在终极阶段也会提供一些智能服务,包括车辆安全预警、车辆运行监控、远程故障诊断、紧急救援服务等,要发展到高级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协同控制,包括车车通信与安全的控制、车路通信与安全的控制,实现车路协同系统,即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通过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并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达到优化利用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出行着急,越来越多的城市限号行驶,抽签买车、车牌拍卖都是想疏堵,却无济于事。如何治理汽车社会面临的堵车等问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车联网。
车联网会引发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车上各种交通咨询、车辆定位功能、交通信息导航、道路救援等都可通过车联网实现,不久的将来人们不仅可以在车上娱乐、学习、购物、工作,甚至远程处理家务。
车联网就是通过这种不断智能化的服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现在许多公司也向高度智能的目标做出了不断的努力, 通用的On-Star提供车上各种交通咨询,旗下各个品牌的安吉星强调的是车辆定位功能,并承诺60分钟会让爱车失而复得;丰田G-Book主打交通导航和道路救援,不少汽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乘客可以将手机功能和操作转移到车载系统中,可以使用iOS的地图、影音播放、简讯收听、语音通话等功能。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周边产业也必将顺势而起。车辆运行监控、车辆远程诊断服务、应急调度服务、肇事车辆追踪系统等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拔地而起。如今我们能看到最好的例子就是O2O的商业模式初步形成,它带动了线上线下无数的增值服务发展。未来汽车运营中,线上线下的界限也将随着车联网的发展而逐步消失。
三网联动引发汽车产业变革
三网联动所引发的汽车产业变革,涉及汽车企业的方方面面。汽车企业的产、供、销模式的改变势必引发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连接渠道的改变。原材料、设备采购,产品销售,人员的招聘逐渐变为“O2O模式”。内部管理方式将向流程化、信息化、自动化转变。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量体裁衣式的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将广泛应用,传统商业模式也将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商务所代替。
此外,车联网将会拉动新的巨大产业链。车联网的推广和普及对GDP会产生强力拉动作用,若平均一辆汽车设置的车联网硬件的费用是5000元,则一年附加产值可达1000亿元,带动的软件和地面设施及各种服务可能上万亿。车联网产业链越来越长,汽车产销经营活动加入了很多服务的内容,汽车制造商和信息集成商、服务商可以直接联系,联通到各个领域的服务部门。
但汽车企业也遇到新挑战,苹果日前时候推出了Home kit和Health kit,可以对门窗、灯光等家用设备控制的应用和健康程序的应用互相配合分享数据,从而更大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或许Car Kit的到来也为时不远。部分汽车行业的人士对这种挑战有如临大敌之感,不过也有人认为未来有像苹果、谷歌这样的新锐掌控互联网领域也不是坏事,有的车企感觉到后院起火、命运多舛,前景未卜,有的车企是愿意扩大合作。
不可否认,能够快速反应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应用程序研发方面具有优势。汽车制造商必须寻找到让自己的产品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方法。汽车厂商的一条出路在于围绕那些与汽车本质属性相关的应用程序做文章。 从自身擅长的、与驾驶行为直接相关的领域入手。不少人认为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但在主流观点看来,双方一定将是合作竞争的关系。根据主办方在2014底特律车联网大会上进行的现场调查,65%的受访者认为,谷歌和苹果将成为汽车厂商的合作对象,而非威胁。
随着手机逐渐和车联网的结合,手机加上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加上GPS将催生经济型车联网。通过手机无线获取汽车实时数据并传送给云服务器,把汽车OBD的数据和GPS地理定位数据结合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将是无可替代的,因此,经济型汽车装备车联网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
对于车联网、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成为一把双刃剑,目前智能汽车至少有超过80个智能传感器,每天向车联网云端传输的数据高达100兆,这些数据涵盖了汽车和驾驶者个人的各类信息。
举例来说,利用市面上随手可得的汽车诊断设备再加一款应用软件,即可实现对智能汽车的攻击。最近360便破解了特斯拉Model S应用软件的一些漏洞,并实现对特斯拉车的开锁、鸣笛、闪灯、开天窗等操作。
另外,以OBD2技术为例,用来自行诊断车辆故障类型的功能模块,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企业但却使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它可以远程通过手机进行遥控,可让汽车在驾驶途中突然熄火,遥控打开其后备箱进行偷盗,随时让车门打开,这又是新的安全隐患。这种应用软件一旦放在网上下载,任何会使手机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汽车的黑客,这将是灾难性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汽车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