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流污染治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河流污染治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岔河流域 污染现状 防治对策
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流域污染防治进行研究,通过实施总量控制指标的方式,采取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方式进行了云南滇池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流域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效果,逐步遏制住了水质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流域污染防治的方法逐步从单个工业污染源治理向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农业污染源治理、生态治理转变,从污染源控制向污染防治转变。
一、三岔河流域水质现状
六盘水市2010年—2012年河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市中心城区的水城河超标情况最为严重,除窑上断面达标,其余断面常年超标严重。超标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
二、三岔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六盘水境内三岔河流域煤矿、钢铁、建材、化工、有色、轻工业等污染源单位共162家,201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780.29万吨,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33.97吨,工业氨氮排放量107.11吨,石油类排放量17.78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2011年,六盘水境内三岔河流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87.07万吨,综合利用量328.52万吨,处置量306.42万吨,贮存量52.13万吨。城乡生活污水排放情况。2011年,流域内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695.10万吨,其中COD 25720.97吨、BOD5 798.46吨、氨氮3143.67吨、TN4327.65吨、TP302.12吨。城乡生活垃圾排放情况。2011年,境内三岔河流域产生生活垃圾共163301吨,其中钟山区72620.4吨,水城县43055.4吨,六枝特区47625.2吨。农用化肥、农用塑料薄膜和农药使用情况。流域内农村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共806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共144吨、农药使用量共62吨。畜禽养殖污废水排放情况。2009年,流域内畜禽养殖废水、粪便的排放量分别是39312吨、13390吨;COD的排放量达654吨,TN的排放量达74.5吨,TP的排放量达6.5吨。
三、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2015年排放污染物占比情况表
四、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一)三岔河治理目标
到2015年,流域内企业主要污染物实现排污浓度和总量控制双达标;城市中心区及沿岸村寨突出的生活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贯穿市中心城区响水河得到有效治理;三岔河两岸生态建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境内三岔河各断面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三岔河水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治理措施
治理流域工业企业。工业污染治理首先取缔规划范围内无证无照配煤厂和泥煤临时堆场,按照《六盘水市煤炭洗选行业治理整顿实施方案》取缔60万吨以下洗煤厂;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煤矿矿井废水全面稳定达标。
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一是对已建成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运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使污水处理厂运行达到设计处理能力,并完善市污水处理厂、双水污水处理厂、德坞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管网。二是在三岔河流域内重点建制镇新建与其相适应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积极探索农村散居村落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分年度实施修建人工湿地项目。
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防止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进入三岔河污染水体。引导流域内畜禽养殖业走生态养殖道路,减少畜禽废水直接排放。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重点是对土锌冶炼废渣和煤矸石等固体废物进行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高炉水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建材,变废为宝。
实施生态建设。流域内河流两岸的主要乡镇因地制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开展治理石漠化治理工程,保护好地质地貌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六盘水市境内三岔河干流及其支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以市中心城区的响水河超标现象最为突出。超标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预测2015年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治理措施:治理流域工业企业、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施生态建设。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二)展望
三岔河普定以上河段是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水源,目前三岔河部分断面不能稳定达标,随着流域人口增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超过了三岔河的承载能力。因此,三岔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多个途径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祖信. 河流污染治理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周鑫,王心源.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J].资源与环境,2007.
[3]白妙馨,石蕾,魏敬铤,刘文民. 内蒙古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2.
[4]赵雁冰.广元市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7.
篇2
【关键词】 大凌河;污染源;COD;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1-02
1 大凌河自然概况
大凌河是锦州市第一大河流,发源于凌源县打鹿沟,流经葫芦岛市的建昌、朝阳市的朝阳县、北票市和锦州市的义县和凌海市,于凌海市西八千乡姜家街南注入渤海辽东湾。全长397km。总流域面积23549km2,锦州境内流域面积2985.9km2,境内河长151.5km,大凌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0.18亿m3。
2 大凌河水污染现状评价与分析
从污染源普查结果看,大凌河主要污染物为化学耗氧量,即COD。其排放总量8923.25吨,占流域污染物总量73.29%。
2.1 大凌河水环境COD污染因子现状评价 对2006――2008年大凌河水环境中COD污染因子进行了监测与评价,见表1。
2.2 大凌河污染趋势分析 化学耗氧量在2001年――2007年间一直处于超Ⅴ类标准状态,最近三年达到Ⅴ类标准,该项是大凌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这十年间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大凌河水质近年逐渐变好。
2.3 大凌河污染的原因 我市大凌河流域接纳的废水中,有52.37%的废水来源于工业源,有41.41%污水来源于生活源有6.22%来源于工业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排放。其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占污染物总量82.56%。
2.3.1 大凌河流域的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造纸、啤酒、食品加工、皮革、矿山、钢铁等行业。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放主要原因基本有下面几点 ①少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污水处理装置不完全运作,造成偷排[1-2];②环保设施后期建设延期,导致超标排放;③平时管理不严密,经常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3-4];④应急措施不够完善,出现事故时造成环境污染。
2.3.2 生活污水对大凌河水质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3 进一步改善大凌河水质的建议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约束下,有效降低了COD的排放量,改善了大凌河的水质[5-6]。通过上述污染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大凌河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倡源头治理,实现节能减排 加强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等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投入环保专项资金,保障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保障设施处理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
3.2 扩大、加强监督监测管理范围、力度,对于排放污水超标的企业,更要增加监测频次,不定期监测,用经济处罚、媒体曝光等手段,促使超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增进企业和政府的联系,实现环境保护意识思想上的统一。
3.3 加强对生活源的控制 大凌河(锦州段)生活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农村,因为农村没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的处理设施,污水大多随意排放,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对周围水环境质量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大控制力度,鼓励畜禽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通过建立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加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废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排放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当地的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3.4 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也将逐年增加,建议建设锦州市城北污水厂,主要处理城北重点企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另外完善污水截流干管工程建设,以确保城市污水得到全面处理,改善大凌河水质。
参考文献
[1] 段然,曾理,吴滋翰.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J].环保科技,2012,18(3):23-27.
[2] 王凤珍,鸟凤兰.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2,4(140):85-86.
[3] 李贤冠.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1):71-72.
[4] 李皖宁,富景辉.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4):396-398.
篇3
关键词:深圳市;跨界河流;水质改善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river pollution in Shenzhen City, summarizes the way of "eleven five" during the transboundary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targets,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Shenzhen City thinking renovation 3 trans-boundary river the next step.
Keywords: Shenzhen city; transboundary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 P3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基本情况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毗邻香港,国土面积约1,953 km2,2012年末常住人口1054.74万。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河流共310条,分属海湾、东江和珠江口三个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仅有5条,分别是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属东江支流,也是深莞、深惠跨界河流,流域总面积约68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产值约2349亿元,流域污水总量约120万吨/日。其中观澜河为石马河上游,在观澜企坪进入东莞境内,主河长23公里,境内流域面积约259平方公里;龙岗河是淡水河的上游,境内干流长21公里,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坪山河是淡水河的一级支流,境内干流长16 公里,流域面积145平方公里。
尽管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流污染治理,但河流水质改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深圳河流大多短小,属雨源性河流,雨季河水陡涨陡落,径流基本与洪峰一致,河流天然径流量小,基本无自净能力,环境容量小。(2)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排污量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流域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迅速增大,流域排污量急剧增加。(3)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均衡,部分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偏低。另外由于原特区外污水管网缺失,雨污分流不彻底,雨污错接乱排现象较为严重,使得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4)部分流域违章养殖回潮现象依然存在,垃圾堆放与收集较不规范,面源也是导致河流污染的另一主要原因。
2 深圳市跨界河流水质达标的几点做法
为实现跨界河流水质达标,为东江水质改善提供保障,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跨界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1)高起点规划。出台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提出“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水环境承载力提升”等综合整治措施,为全面系统治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每年制定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年度方案,将达标方案中确定的年度工作分解细化,纳入全市治污保洁和党政干部实绩考核平台推动落实。
(2)加快污水厂网建设。提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班加点、倒排工期,“十一五”期间流域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超过流域污水总量。此外还不断开展片区内污水厂配套支管网建设,并沿主要干流建成沿河截污箱涵。2008年以来三河流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6万吨/天,新建成污水管网655公里,构建了以污水厂、配套干支管网、沿河截污箱涵(干管)为主体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实现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开展河流综合整治,提升环境承载力。完成观澜河、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河道清淤、岸坡绿化恢复和滨河景观整治,打造“河中有草,水中有鱼”的低碳、生态河道。建设横岗再生水厂、湖人工湿地等项目,对河道实施生态补水,促进河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提升环境承载力。
(4)推动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主动实施行业禁批、行业限批、企业限批和区域限批,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出台《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通过强制淘汰电镀、线路板、五金等重污染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污染企业集中入园等多种方法,推动产业升级。
(5)严格执法削减流域污染。采取综合执法、公开忏悔、媒体曝光、强制环保评估、刑事拘留等严管重罚手段打击违法排污。组织专项执法行动,通过拉网、蹲守、突击检查多种方式,结合“白加黑”全天候检查,始终保持环保高压态势。通过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开发环境执法系统和企业排污申报系统,不断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同时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场退出,联合开展插花地违章养殖清理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削减流域面源污染。
(6)多管齐下实施节排水管理。深入开展正本清源行动,强化排水许可监管,整治雨污混流及错接乱排。以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获批为契机,推进节水全过程管理。采用膜处理技术,建成横岗再生水厂(5万吨/日),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此外还安排水务发展专项资金,推行干流市场化、专业化管养,河道维护管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经过整治,与2008年同期相比,2012年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交接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52.0%、62.7%和25.1%,龙岗河、坪山河实现“水清岸绿”,观澜河水质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人大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基本实现了淡水河“五年基本好转”、石马河“近期有所突破”的阶段性整治目标。
3 几点思考
目前,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已超过流域污水总量,污水管网骨干系统已全部建成,但是要深化流域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首先是“微容量、重负荷”问题突出,因流域内均为雨源型河流,缺乏生态基流,即使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且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达到一级A标准,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也仍有难度。其次是治污工程推进难度大,支流整治涉及建成区,受征地拆迁影响,较难截污和生态化改造,支管网建设存在投资大、周期长、拆迁难的特点,雨污分流涉及千家万户的排水管网接驳,随着流域污水治理的深入,治污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为切实实现跨界河流水质达标,未来需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污染整治,着力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的人水和谐治水新格局,积极打造治污治水的“深圳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转变治水理念。在治河思路上,从单一治污向综合治理、全面达标、生态治河转变;在治河目标上,从水污染控制向水环境整体优化转变,真正营造一个水环境安全、水生态优美、水空间宜人的水生态系统,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对水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治河重点上,从体现速度优势的大规模污水厂建设向体现质量优势的深度处理和管网清污分流建设转变,从重建设轻管理向建设管理并重转变;在治河机制保障上,从以行政为主向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与参与机制转变。
(2)创新治河措施。龙岗河流域以支流整治为重点,着力开展大康河、同乐河等主要支流综合整治,全流域改善水环境质量。坪山河流域积极探索污染治理、土地整备、流域开发三位一体的流域治污新路径,重点推进社区管网建设。观澜河流域以支管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充分发挥已建污水厂效益。
(3)实施精细化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腾笼换鸟”,严格流域限批,限制污染型、耗水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设,淘汰重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完善“监测、监督、监察”联动平台,加大工业污染源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厉行“铁腕治污”。全面推进流域内排水管网市场化和专业化运营,完善排水监管体系,加强排水设施专业管理。积极实施河道养护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实行管养分离,加大保洁监管力度。
(4)优化治污效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以节水全过程管理为重点,实现节水与技术创新、节水与减排相结合,提高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水平,以节水优化治污效果。
(5)提升水环境承载力。由于深圳市河流容量较小,污水处理厂一级A的出水不足以使其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未来一方面可按照“试点先行、先点后面,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的推广模式,以流域/片区为基本单位,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与现有/规划污水处理厂和未来雨洪利用工程统筹建设,增加河道补水来源;另一方面还可考虑研究将未用于供水的小山塘水库释放出来,作为河道的生态基流,增加河流水环境容量,不断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栋, 张宇. 深圳市河流水质改善思路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9):44-46
[2]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R]. 深圳: 深圳市水务局. 2012
[3]北京大学,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水环境改善若干关键问题及技术对策研究[R]. 深圳: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9
[4]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R]. 广州: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保护研究所. 2009
[5]彭盛华, 尹魁浩, 梁永贤等. 深圳市河流水污染治理与雨洪利用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1,1(6):495-504
[6]何晋勇, 温致平. 深圳市河流水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环境保护. 2009, 416(3B):53-55 [4]
[7]张德浩, 蒋岭. 深圳特区水环境污染原因与对策[J]. 西南给排水. 2005, 27(2):25-26
[8]刘应明. 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J]. 环境科学动态. 2003(1): 37-38
篇4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安全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安徽省肥西县地处安徽中部,濒临巢湖,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南北两侧分别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县内分布五条河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地表水总体保持稳定,在丰水、枯水季节局部地区地表水质有波动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养殖规模化快速推进,以及农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城乡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日趋加剧,使水环境保护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为成功化解县域内水污染风险,肥西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水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地表水、饮用水安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落实责任主体
肥西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肥西县三河镇等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按照《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的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为:在河流取水的,取水点起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 米内的陆域为准保护区。在湖泊、水库取水的,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水库坝下除外);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畜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湖泊、水库的河流的入口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为准保护区。2010年以来完成了保护区规定界桩、标志牌设立,制定了配套保护制度与措施,使饮用水保护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第二、河道定期开展巡查,及时清除隐患
肥西县政府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成立了塘西河、派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水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对桃花镇、桃花工业园涉及派河流域水环境问题逐一开展整治。主要做法是:1、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对流域划分网格,县建设局、环保局,桃花工业园、桃花镇抽调人员,成立6个排查组,对每段管道,每个窨井盖、每个小区、每个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不放过每一个窨井,不漏掉每一个排水口,并明确专人做好排查记录,写好排查日志,建立排查档案。 2、制定措施,全面整改。桃花工业园、桃花镇对排查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跟踪督办,“办结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直至发现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通过水环境排查整改,肥西县桃花镇、桃花工业园辖区涉及派河流域排污单位、小区、企业基本完成污水接管,并进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第三、开展断面监测巡查,争取掌握主动
肥西县县环境监测站每月定期对全县地表水、饮用水源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河、渠富营养化程度,酸碱度等指标,并据此判定水质级别和变化动态,如出现异常,及时查明根源,并采取措施整治解决。有关监测结果均及时定期上报县政府。县环保局对自来水厂确保居民用水安全等做了严格要求,实行以月调度,监控自来水厂水质质量,确保全县人民饮上放心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第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加大治理投入
肥西县在省市范围率先建成了三河、紫蓬两座乡镇污水处理厂。三河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000多万元,日处理能力5000吨;紫蓬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000多万元,日处理能力5000吨;筹建县城中派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日处理能力20万吨,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概念性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等前期工作。同时,2013年按照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启动了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为彻底根治乡镇污水污染乡村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求企业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外排水达标排放并进入市政雨污管网。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业基本做到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做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境。肥西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强行入轨、超高对接”的发展形势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不少问题: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肥西县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水环境质量也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多而变差。2、产业结构趋于重型化,排放控制压力大增。根据肥西县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汽车、家电、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发展迅速,产业链低端,结构性污染严重。3、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不配套,污水处理设施不足。肥西县老城区合流制管段较多,新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不足,造成污水收集率低。部分县城污水处理厂没有预留备用地,远期难以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不能满足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需求。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会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带来河流水环境污染加重。当前肥西县正处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应下大力气抓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水文章,实现肥西县山青、水秀、城美。
1 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巢湖水质
为进一步健全肥西县水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应在全县范围内的河流和饮用水源地实行“河长”管理责任制。“河长制”实行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工作机制。列入国控、省控的派河、丰乐河以及入湖河流杭埠河(由市级进行考核),河长由县长担任,副县长、环保局长担任河长助理,流经乡镇(园区)的书记、乡镇长担任段长。县内其他主要河流(干渠),河长由乡镇书记担任、副河长由乡镇长、人大主席担任,村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段长。其它与主要河道相关的水库、饮用水源地责任人由所属乡镇书记担任。明确职责,实行责任追究。
2 实施全面监控,做好水污染治理
要不断加强水污染监督的软、硬件实施建设,在主要河流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候对水质进行监控,采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强保护主动权。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项目,完成全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并本着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措施,切实做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全县水环境稳定趋好。同时,突出做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
3 规划养殖区域,消除农业面污染
为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防止和遏制畜禽养殖污染恶化的趋势,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确保畜牧业生态环境安全。肥西县制定了肥西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定方案,即在肥西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大类。禁养区不得兴办新的养殖项目,已有养殖场限期迁移和关停,限养区不得扩大生产,并按要求搞好综合环境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可养区可适度发展,养殖三区划定,为解决养殖污染打下基础。
4 严查污染隐患,加大非法排污管控
为防止水污染事件发生,县环保局要加大水环境监察力度,工业企业违法排放废水,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对涉水企业、规模养殖业以及城乡生活污水排放,细致严查排污隐患,依法查处打击违法行为,把问题解决在初始期,确保水环境安全。要不断健全农村水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村
水环境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目前,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仅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的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无法实现对大量而分散的村庄的有效管理,因此,农村水环境保护管理应该在现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分管部门齐抓共管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行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垂直管理制度,即在各乡镇建立乡镇环保所,作为县环保局的派出单位,其建制为副科级。乡镇环保所和原有乡镇所属的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渔业站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政府承担着水环境治理的重大责任,同时也要学会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民主参与,政府与社会组织、民众共同治理水环境是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肥西县的水环境治理,应借鉴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寻找适合自己水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篇5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环境;协同控污
引言
安徽省淮河流域覆盖淮南、蚌埠、淮北、阜阳、宿州、亳州、滁州、六安和合肥9个省辖市的47个县、市、区。由于流域水环境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以及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利于流域环境的治理,使得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创新制度,建立协同控污机制,统筹规划,合力治污,使整个流域水污染防治协调一致,从而有效遏制和治理淮河水污染。
1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问题
1.1 水环境现状
从安徽省淮河流域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来看,水质为Ⅱ~Ⅲ类的水体占总量的近一半;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即水质为Ⅳ类的水体占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即水质为劣Ⅴ类的水体占总量的近六分之一;其余的水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即Ⅴ类水质。由此可知,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水体占总量的一半以上,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1.2 存在的问题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部分因子超标严重。
城镇生活污染排放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历史欠账较多,治理资金匮乏,影响规划的有效实施。
局部水系污染严重,跨界纠纷问题有待解决。
流域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且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2 协同控污机制的方法研究
2.1 管理主体协同
在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中,政府、企业、公众三者应该有机联系起来,明确划分各自功能,实现三大环境管理主体的协同控污。特别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企业责任主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建立流域水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和区域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联动的沟通机制,使环保共治从单一的政府行动向多元化、全方位的社会行动方向发展。
2.2 管理政策手段协同
管理政策手段包括命令控制、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命令控制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地方或流域污水排放标准和统一、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处理协调控制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同时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形成法律威慑力,真正做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
经济激励包括生态补偿制度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通过出台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和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使企业能在利益的驱动下,积极地进行生产工艺改革、实施清洁生产,增加排污余额。
宣传教育以宣传内容、宣传组织以及宣传形式为手段,提高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得公众更好的参与到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中。
2.3 技术方法协同
由于流域水体的流通性,上游排污往往会对下游水质产生影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区域信息共享机制,不利于流域整体的污染控制。
因此,在治理淮河流域污染时,流域各区域应联合建立水环境信息系统,实现省流域内水环境信息的共享,协同控制水环境污染;逐步建立区域之间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各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建立流域水环境联合监测体系,提高各区域环境监测水平,提高水质采样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建立环境预警联动系统,有效应对流域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各区域联合构建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体制,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加强与周围区域的联合监察执法。
2.4 管理部门协同
淮河流域的综合整治不是单一的环保或者水利工程,涉及到各个行政区域的环保、水利、农业、林业、建设等不同部门的共同管理。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是确保成效治理淮河流域污染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应建立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个行政区政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各区域地方主管部门之间,水利、环保、市政、土地等部门之间需建立起联合防污控污机制,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应保障畅通,实施区域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确保区域环保共治的科学性、统一性和有效性。
2.5 水域陆域协同
水体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在水域上的活动,二是人类在水体周边陆域上的活动。对于绝大多数的水域来说,陆域污染物是引起其污染产生的最主要来源。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依托,互相促进。陆域环境的改善,也将有利于水域环境的改善和保持。因此,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必须贯彻水域陆域协同的整体系统指导思想。以陆域污染控制和治理为前提,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城市面源以及制定政策法规、防治农药、化肥的污染、加强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面源污染源普查和建立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等措施控制农村面源,实施清洁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发生量,强化源头治理,并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阻截控制污染物的转输,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外排,在陆域就地治理污染物,可获得事半功倍之功效。
2.6 总量控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
以总量控制为前提,开展水污染协同控制理论模型研究,建立多源水污染协同控制分配模型,限制各区域内各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及排放浓度,确定区域内各污染源的削减量,使得各区域内各监测断面水质能够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污染物总量分配及现有污染物的削减量,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各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最终实现流域内水环境质量达标的目标。
3 结束语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不仅要在前期治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巩固治理成果,更亟待的是要积极拓展水污染治理途径,改变传统工程治理的单一模式,寻找从管理主体到管理政策和技术方法的多角度控污方法,特别是总量控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从而切实有效地实现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协同控制,稳步推进淮河流域沿岸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姬鹏程,孙长学.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的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9(7).
[3]石玉敏,王彤,胡成.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
[4]周勤.乐山市茫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5]张远,张明,王西琴.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1).
篇6
1 潮白河流域承德段农业非点源污染
海河流域中蓟北三河的潮白河流域承德段,是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水源地―密云水库的集水流域,该流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该流域水体总氮超标严重,4个常规监测断面(丰宁上游、天桥、营盘、古北口)均超标,其中2012年6月古北口断面总氮浓度最高,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值的14.9倍,直接影响下游北京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长期以来,人们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到了点源污染上,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如严禁在潮河流域设置排污口等),但其地表水氮污染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并有加重趋势,究其原因,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因素。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环保、水利和农业等多个学科,涵括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各个方面。与点源污染相比,农业非点源的污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机理的)复杂、(来源的)模糊性、(发生的)随机性、(时间的)潜伏性、(流失的)分散性、(分布的)差异性等。上述特征造成了污染来源识别难、污染负荷监测难、污染管理难和污染控制难。由于诸多条件限制,目前我们无法明确潮白河流域承德段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及对水体的影响程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 建立潮白河流域承德段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方面,我国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亿元,其中用于各种补质的支出为3000多亿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对于农民采取减少施用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等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措施方面却缺乏相关补偿政策,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承德市(本次研究流域)地处京津上游,是京津的水源地,通过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和引滦工程向京津供水,为保证京津有充足水源而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造成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短缺;在农业生态建设方面,做出贡献的是上游地区、农业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受益的是下游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做出贡献的主要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不仅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地区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方之间的和谐。因此,调整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确有必要,这就需要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制定和推行潮白河流域承德段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牵扯许多部门,包括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多方面。
1)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的界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确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要承担环境外部成本,履行生态环境恢复和赔偿责任。对于河流污染,要推行流域界面水质目标考核和生态补偿措施。潮白河流域承德段有众多省级级和地方级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国家是这些“保护区”的受益主体,而“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使得这些地区失去了的发展机会,经济相对落后,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果国家承担其补偿责任,就有利于激励当地政府和民众加强功能区保护的积极性;
2)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对生态服务提供者的补偿标准和对受益者的征收标准是生态补偿的两个关键指标。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既要充分考虑受偿方的需求,又要兼顾支付方的意愿,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供需平衡。以下四方面的价值核算是科学制定补偿标准的前提:(1)生态保护者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2)生态受益者的获利,(3)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4)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制定补偿标准不能搞“一刀切”,遵循“以产定补”、“似失定补”的原则,分类补偿;
3)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基金。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基金,由财政部门具体管理,并会同农业和环保等部门,负责基金的筹措和发放。政府补偿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到位,当年土地拍卖收入的一定比例要用来充实农业生态补偿基金。社会补偿采取自愿捐赠与罚款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动员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自愿捐款;另一方面由环保部门将环保罚没收入充实到农业生态补偿基金。农业生态补偿基金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农民进行生态补贴,申请者必须满足生态农业补偿的条件,如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一定百分比或低于限定标准;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达到一定标准;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不使用饲料添加剂;畜禽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等。
4 政府配套实施的管理机制
1)重点控制畜禽养殖污染;2)区域合理布局,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范围;3)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机制;4)发展生态畜牧业,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5)发展生态养殖业,鼓励当地农民发展立体养殖、放归自然和活菌制剂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6)粪便资源化利用,实现整个区域内的资源循环平衡;7)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保监管和强化社会监督;8)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9)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把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成放大,形成合力,使之农村非电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10)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专项资金;11)建立物业化服务机制,建立农村废弃物处理物业管理服务站或物业管理服务机构;12)建立标准化技术规范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5 建议
篇7
关键词:河流污染;生态修复;城市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0502
1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河流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河流污染不断加剧。城市河流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城市河道维护和管理,在城市河道修复中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理念,选择生态修复技术来优化河道,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保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2.1城市河流污染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数据表明:有超过25 %的河流和河段因为受到污染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灌溉用水需求,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大量工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污水等充斥于河流,加剧了河流的污染程度。
(1)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破坏加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水量激增,大量河流生态环境用水被占用,加快了生态环境质量的退化速度。诸如城市河道被分流、被改道等人为改变河流现状比比皆是。
(2)城市河流自净能力减弱。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减少以及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都极大地降低了城市地下水补给能力,加上城市湖泊湿地的不断减少,降低了洪水调蓄能力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导致了城市河流自净能力降低。
(3)城市河流的污染加剧。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猛增,大量污水被排入到河流中,超过了城市河流的净化能力和承载力,加剧了城市水环境的污染。
(4)生态环境退化。随着城市河流水质的日益恶化,以及底泥中大量污染物沉淀未能及时有效清除,降低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加快了水生物种的减少速度,河道过度的人工渠化造成了湿地面积减小,间隔了土壤和水体的联系与物质的交换,最后造成河道与滨河地带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丧失[1]。
2.2城市河流污染成因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6.1 %,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河流污染。就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加剧了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城市生活源污水排放是近年我国废水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环保部统计,2003~2013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符合增长率达到4.22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3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到485.1亿t,较2012年度增加了22.4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达到了69.76 %,较2012年底提高了1.76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提升,加剧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2)工业污水及第三产业污水未能有效处理。我国许多中小型城市虽然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但限于污水处理成本以及财政状况,大部分污水设施的运行并不稳定,许多城市中的建材、化工、皮革等污染型行业密集分布于城市河道下游,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加剧了河流污染状况。
(3)城市河流污水治理规划和利用认知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追求经济利益和城市发展,城市河流让位于城市建设现象十分普遍,河道排水被改造为管道排水、填河围地等加剧了河流面积的急剧减少,导致了河流天然调蓄功能萎缩,破坏了自然河流原有的生态链,降低了河流自身净化功能的发挥。
(4)相关职能机构缺少有效衔接配合。城市河流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多部门的职能重叠交叉,反而降低了河流污水的治理效果。例如,从我国河流水资源管理机构来看,一是作为国家环保部排出机构的环保督查中心,二是作为河流管理机构的各流域水利委员会,三是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
3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目标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兼顾供给、调蓄功能、恢复河流水系的生态功能以及恢复其重要的承载功能为目标。就修复目标来看主要包括3个层次:①系统目标:即恢复城市河流健康的生态系统,既包括水下系统,也包括河流沿岸带;②物质循环:即打通氮磷等物质的循环;③能量循环:构建完整的生态链。在我国值得提倡的经济可行的城市河流修复技术路线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为目标[3]。
4城市河流污染生态修复对策
4.1生态修复原则
鉴于城市河流污染现状特点,在开展城市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时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要把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与城市整个生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注重流域内水网和管网的治理修复工作。
(2)自组织和自修复原则。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具有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通过循环耦合,生态系统得以维持自组织并发展演化成多样性,这就要秉持生态系统的自修复和自组织原则,使河流生态系统达到稳定发展。
(3)多样性原则。河流修复应坚持保留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原则,如河道蜿蜒、湿地、浅滩等等,要结合水流流速及地形地貌特征,保留河流形态的多样性,这也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河流生物种类多样、生物种群丰富增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4.2城市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措施
4.2.1生态空间设计
河流水面设计要与河流后期种植的植物习性结合起来,根据水深、流速等,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河流的水面植物的布置要与充分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航运要求,尽量将水面植物布设在河流边坡脚区域。例如可以种植一些茭白荀、香蒲或芦苇等等,从而起到保土固堤的效果,在常规水位多种植一些常绿草皮,可以利用其发达的根系,实现护岸保土的效果。在河坡平台的布设方面,选择自然式、混合式以及园林式生物群落,可结合当地的灌木、景观树木,形成对人类或动物具有高度的亲近性陆地生态。
4.2.2生态物种选择
生态河流污染治理时常常需要选择布设各种水生、湿地物种,用以修复受污染的河流。在生态物种的选择时要注意选择根据河流受污染水体特征,选择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并对河流受污染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并选择一些易栽培和繁殖能力较强的植物物种以及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物种,此外,还要结合城市区域季节气候变化特征,尽量选择多年生品种,做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交错、层次分明,既满足季节性变化,又能收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4.2.3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河流水体环境修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们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使水体恢复到原有生态功能的过程[4]。随着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成为当前水体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城市河流环境修复的主要手段。目前,河流生态修复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湿地。充分利用砾石、砂石以及生物与微生物的吸附、吸收和生物代谢降解污染物等,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在河流污染生态修复过程中选择人工湿地技术要在减少河流的调蓄防洪等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利用河流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推土、挖填修建人工湿地,增加水陆过渡带,以尽量模仿自然模式为湿地生态系统创造基础条件。
(2)生态浮岛。该技术是对河流水环境质量进行修复的一种较为经济和有效的生态手段,受到空间及水位变化的限制,生态浮岛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河流水体净化以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水上生态循环系统,能够为河流中的生物创造良好的生息空间,实现景观改善的综合效果。
(3)人工增氧。导致河流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当河流污染污染物耗氧量过大时,单纯依靠大气复氧难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人工增氧来提高水体的环境修复能力。人工增氧可以通过在河道两岸提水修建水车、跌水、小瀑布等,既可以实现增氧效果,又能增加河流水体的流动性,提高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既要满足去污效果,也要满足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提升河流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需要,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城市河流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对于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创造和谐自然景观,利用生物来提高水环境的自我修复,充分发挥河流水体、土壤、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重塑和自我修复,使河流在城市化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先起,李亚敏,李恩宽.等.基于生态的城市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人民黄河,2013,35(2):36~38.
[2]黄海岛,李庆梅.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4):15.
篇8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各级部门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不遗余力,希望能真正解决水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依靠行政命令来控制和缓解水污染问题是绝对不够的,要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水体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展全民、全面的水污染治理计划。
一、城市水污染概况及其危害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我国水资源严重紧张,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随意排放。目前,我国90%的城市水域受到了严重污染,50%的水源已经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40%的水源不能饮用。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两个源头,首先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其次是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各城市中有用的污水处理厂数量甚少,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这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低,全国的污水处理率仅为20%。城市中排水管道网络建设落实,开展实行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只占全部排水管网的44.5%,大量污水直接流入河流,成为城市主要的水体污染源。在居民住宅区,没有统一完善的粪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很多都是以栋为单位,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直接排入沟渠,然后进入河流湖泊,使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丧失自净功能。
伴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很多安全事故也不断涌现。2007 年5 月,太湖蓝藻爆发造成江西无锡市数百万群众饮水危机;2008 年,南方雪灾过后,广州白云区白沙村的居民饮用受污染水而中毒。一系列的水污染事故都表明,解决水污染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污染不仅影响工业,农业,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城市污水会腐蚀工业设备和器材,影响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给我国经济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主要污染源及其特点
城市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和工业发展排放的工业废水。在生活污水中,洗涤用水和厨房污水占很大部分。而且在城市中,生活区、商业区和办公区都错综复杂,特别是餐饮洗浴行业更是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污水都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排入水环境,所以我国城市污水呈现出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每当遇到雨水天气,特别是特大暴雨或洪水到来之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冲进河流,一些有毒物质以及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会造成地表水的严重污染。
三、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水环境对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意识方面还不够强,很多城市甚至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即使有的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也不够完善,效率和质量都十分低下。而且,不同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也不一样,在发达城市,他们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比如北京和上海等地区,污水处理工艺十分先进,包括AB、改进的A2/O、CAST 以及其他形式的SBR 等,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技术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领先。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则也表现的十分落后。
3.2 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政策亟需完善
污水治理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从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出发。目前,单一的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更会使整个处理过程复杂化。集中处理将消耗更多的电力,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而且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加上目前的污水收费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了,所以完善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显得越来越必要。
3.3 城市水污染和安全事故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城市买年有200 亿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如果这些数据加上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那将是更加庞大的数字。随着农村地区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逐渐向城市转变,这就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不断加剧。而且,一些大型的工业靠近居民区,工业废水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污染事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因地制宜,建立行之有效的污水治理模式
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发展现状。所以,针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源,需要坚持集中控制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生活污水就需要集中治理,而要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需要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
4.2 完善制度,促进水污染治理科学规范运行
美国的《水污染法》对水环境和污水排放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亟需加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法律,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我国水环境加以保护;其次,需要建立水污染惩罚机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制定严格的标准,如有违法按照标准进行惩罚;再次,需要完善监督制度,鼓励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水污染处理工作的监督中去,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4.3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中去。在一些小城市中,各级政府也要注意开源节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4.4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
现阶段,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不是特别成熟,收费过高会引起企业的不满,收费过低则达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所以,在污水处理收费方面,需要加大改革步伐,不仅要界定污水处理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形成有效的经营机制。努力做到专款专用,通过有效措施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在生活污水方面,则需要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合理收费。
4.5 大力开发污水处理技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运行复杂,而且成本较大。所以,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必须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并做到有效防治。此外,在城市排水系统方面,市政建设需要采取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居民集中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确保城市污水的合理排放。
五、结束语
在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下,我国居民对环境保护,节约使用水资源,控制污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保护城市水环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将会看到我国水环境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冯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
[2]王福胜.城市水污染防治浅见[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02)
[3]杨和平.城市区域水质污染探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1(04)
篇9
x[摘 要]我国涉重金属产业多呈流域集中分布,导致重金属污染防治已成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短板”。虽然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已初具规模,但流域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仍存在专门性立法空白、专项治理的法律长效机制缺乏和常规执法机制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亟需我们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原则和规范法律机制。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流域;法律应对
人类文明发祥于流域,也成就了流域文明。然而不同流域的生产力布局或者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流域不同的污染特征。就涉重金属产业而言,国外方面,日本四大公害病中的三大事件与重金属污染有关,其中发生于流域范围内就有两件,即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镉污染事件和新潟县阿贺野川流域的甲基汞污染事件。国内方面,湖南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各种矿区或资源型城市依湘江而建,导致了湘江流域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并爆发了辰溪砷中毒、双峰铬污染、浏阳镉污染等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①珠三角、长三角等以高新产业为代表的it产业多呈流域分布,因大量生产印刷线路板的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了严重重金属污染。②不难看出,涉重金属产业多呈流域集中分布,加之发展方式粗放、环保历史欠账,导致重金属污染防治已成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短板”,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亟需应对重金属污染问题。
一、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法律监管现状
虽然国家层面有《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地方有水污染防治条例,也出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与重金属污染防治有关的环境标准,这似乎表明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现状不容乐观。
(一)专门性立法空白
这集中体现在分散立法、附属立法,专门性立法空白等方面,导致了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难以对症下药,现实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无法可依。以现有法律尚未明确涉重金属项目的审批权为例,因流域涉重金属产业的投资额一般比较大,一些地方领导往往只注重项目的引进和扶持企业生产的发展,而忽视重金属环境污染的监管及治理,导致污染事故屡次发生,已成为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最大软肋。
(二)专项治理的法律长效机制缺乏
近年来,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重金属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的污染物第一次被纳入总量控制目标。不难看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耗资巨大,监管和资金投入将成为前述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这种“行政监管+拨款”的治理模式,难以体现法律的长效机制。以我国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史上重大进步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为例,湖南省设置了以省长为组长的重金属污染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委员会,但其调整的时间只有五至十年,调整范围涉及到湖南省内湘江流域90%的范围,尚有仅10%的流域范围因在湖南省辖区之外而鞭长莫及。以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沉重教训为例,投入巨大的专项执法往往总体收效甚微,这迫使我们探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保因素的长效法律设计问题。[1]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环境健康事件高发,并不是由于现在的环境事故大量增加,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及由此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开始显现;重金属污染可能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积累和迁移转化才能最终显现危害后果,当前的问题是30年发展所形成的污染负荷不断增长和积累的结果,一些因污染导致的疾病到了集中高发时期。[2]所以,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专项治理如何避免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的前车之鉴,遵循重金属污染的客观规律,其中建立健全法律调整的长效机制乃关键所在。
(三)常规执法机制不足
三十多年来,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但学界对其“无大错也无大用”颇有微词,就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常规监管而言,主要表现为:
一是沟通协调机制不足。众所周知,沟通偏重于信息交流,协调则偏重于行为上的同步与和谐。以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密切相关的环境健康为例,按照《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规定,卫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作为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的牵头部门,虽然联合制定了《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但多为原则、抽象的规定,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只是在地方各级政府设置临时机构,这种临时性的方式也只能是一时的权益之计。③
二是执法手段单一。目前仍以控制——命令型执法方式为主,具有“从上而下”改造公众的行政色彩,往往忽略行政相对人的积极参与,较少考虑环保经济的市场因素,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虽然有关部门对此有所认识,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终因缺乏为公众、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交流和博弈的机会,而表现为执法与民众的疏离。
三是损害救济难。因流域地域广阔、涉重金属产业密集,大多情况下甚至连污染的责任主体都难明确。面对重大重金属环境污染案件时,一般只对污染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而对民众利益的维护难以考虑周全。就受害者的损害救济而言,往往因地方保护主义、司法救济不力、社会化救济不完善,甚至会导致“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买单”等恶性循环。虽然暂时控制了“事端”、平息了“事态”,但“事未了”。[3]
二、原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而言,流域重金属污染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历史必然性,甚至“合理性”。在工业化道路不可避免和全球化已经普遍延伸的情形下,后发国家要想做到独立、自主发展而完全不受环境问题困扰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常常以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为代价)积累经济、技术条件,环境法治也无从开展。[4]这种基于“代价经济”、“代价社会”的发展模式,[5]同样导致了我国对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法律监管起步晚、预防手段相对薄弱、救济手段明显不足、且带有强烈的应急特点,现仍处于初始与探索阶段,故缺乏整体应对性。
从宏观角度分析,“环境上的利益只是国家所应追求利益中的一环”,[6]任何环境思考都应结合国情,顾及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等基本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还远未实现‘解耦’、环保压力仍然存在重大挑战”的原因。[7]如果我们对此不认识,不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稳妥地终结这种过度牺牲国家、社会和公民生存和发展的模式,势必导致社会利益冲突加剧,我国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将难以为继。
从微观角度分析,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还是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间互动与博弈的过程。其中政府充当管制者兼被监督者,企业既是被管制者又是被监督者,公众等则为监督者。但这些角色扮演需要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才能持久。在政府对污染企业的管制中,我国“监管者监管之法”相对完备,问题症结在于执法不力。而执法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关部门没有受到有力的社会监督。而社会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监管者之法”缺失。[8]所以,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不管是对
企业监督,还是对政府监督都面临法律保障不足的困境,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难以充分、有效地行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国流域重金属污染之法律应对不足,其根源还在于监管失灵、企业行为失范和公众参与失权。
三、建议与对策
(一)健全法律体系的对策
根据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现状,立法部门亟需综合评估现有法律、法规的实施效能,针对当前流域重金属污染所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集思广益提出完善经济与社会、环境与健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总体方案,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或者在制定和修改流域管理(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中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内容,突出保障人体健康的可行性举措。相对于法律的制定程序而言,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简易、周期短,可以通过行政法规来对一些有争议、欠成熟的监管体制机制、管理基本制度进行尝试,待积累经验后再制定法律。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环境标准与保障人体健康的目标不匹配、不衔接等特点,地方省级人民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标准制定权,因地制宜建立地方环境标准体系,为地方流域性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二)完善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法律原则
首先,采取统一管理。水污染防治应当尊重流域特性、采取统一立法的模式,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流域综合控制体制和法律制度,是世界多国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在经历了淮河流域、太湖流域污染之痛后应当吸取的教训。[9]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属于水污染控制的特殊形式,也需要统一管理。这既是对流域自然属性的认识与尊重,体现了监管中生态观念的提升,又能提高监管效率和促进信息充分交流,有利于重金属污染的流域监管决策效果内部化,使各种监管工具易于合理掌握与调度。
其次,坚持风险预防。在环境损害的不确定性被解决之前,可采取行动能以较小的经济代价取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鉴于流域重金属污染监管特点,政府、企业应当树立风险意识,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群防群控,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从“各炒一盘菜”,走向“共办一桌席”。此外,风险预防原则还应贯穿于重金属污染的流域监管全过程,以确保环境污染和破坏能控制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积累社会物质财富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第三,解决问题要循序渐进。重金属污染后几乎不易降解,要长期解决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必须对污染的河流和土地进行治理,而修复被污染土地被证明在任何地方都非常困难。④对此,我们既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流域重金属的防治工作,又要避免出现另一个极端,即提高流域涉重金属产业的环境准入和市场运行门槛,采用硬着陆的形式彻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甚至推行零污染排放标准,短期内势必会造成国内失业问题和政府财政保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相对和谐、稳定。所以,流域重金属的防治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三)规范法律机制的对策
首先,完善政府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既决定了政府的环保义务,又赋予了政府管理、决策、协调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权力。现实中因一些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责任不到位,甚至不履行环保责任也是环境质量恶化的根源。建议因地方环境质量不达标或者环境监管部门没有实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造成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可以“暂停该环境监管部门的某项监管职权”,直到环境质量达标为止;因本辖区环境质量不达标,并经“污染转移”而造成邻近辖区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等。⑤
其次,规范企业经营机制。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积累了物质利益财富,但因行为失范也会导致流域重金属污染。所以,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更需要有效规制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方面,建议完善企业环境法律责任。例如,企业有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重金属污染物处理设备,拒报或者谎报重金属排放申报事项等违法行为的,应依法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政府环境监管效率。另一方面,“徒法不足以自行”,还需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不但需要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主动公开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等环境信息,而且更需要政府、公众与企业之间结成一种互动与制衡的关系。
再次,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直到本世纪初期,随着公众环保意识日益提高,我们才认识到社会团体、行业组织、ngo、npo等多主体参与推动环境政策的重要性。针对公众参与“失权”的问题症结,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关键在于从实体与程序上进行法律赋权。
最后,完善损害救济机制。根据环境侵害理论以及流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特点,国家应当建立诉讼机制和非诉讼机制在内的多元化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着力解决环境侵权诉讼“立案难”、“执行难”等司法顽症。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协调或者仲裁等非诉讼途径解决流域重金属污染侵害纠纷。此外,政府部门还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非政府力量参与,创建环境责任保险、环境赔偿公共基金和环保公积金制度,以满足建立健全环境侵害社会风险共担机制的需求。
[注释]
①参见史卫燕等:《湘江受重金属污染触目惊心 锰渣随时可能入长江》,载《经济参考报》:2012-08-29。
②参见自然之友等:《2010年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见杨东平主编:《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第213-21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③参见吕忠梅:《环境健康题难何解》,载《中国改革》,2010(6)。
④参见杨传敏:《中国重金属健康风险亟待寻找解决方案》,见杨东平主编:《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第11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⑤参见吴志红:《行政公产视野下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初论》,载《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参考文献]
[1]常纪文.环境法前沿问题——历史梳理与发展探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0。转载于李艳.太湖治污16年功败垂成关停排污企业收效甚微[n].新京报,2007-6-11.
[2]郄建荣.环境与健康事件频发震惊社会[a].中国环境发展报告( 201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7.
[3]吕忠梅.环境法学研究的转身——以环境与健康法律问题调查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4]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对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路径的思考[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265.
[5]常纪文:环境法前沿问题——历史梳理与发展探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前言。
[6]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9.
[7]温宗国.当代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趋势[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43.
[8]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m].法商研究,2009(5).
[9]吕忠梅,《水污染的流域控制立法研究》,法商研究,2005(5 ).
篇10
关键词:水污染污水厂市场化 防治措施
广东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流径主要城市的河段水质基本达到Ⅴ类,部分河段恢复到Ⅳ类水质,基本恢复水生态和景观功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城区主干河流建设沿江人文景观,都市亲水空间,滨河步行道路等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目标。这是广东省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的行动指南。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宏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敢想会干,勇于创新。才能完成此纲要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的目标。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要全面分析水污染物的来源及组成,科学地确定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1.要根据各水功能区或控制断面的实测超标污染物,确定各水功能区或控制断面对应的上游入河超标污染物总量。然后再加密测点,在每一条小河流与水功能区交汇的地点测各小河流超标污通量,并按实测的污通量确定治污工程的规模。在如图所示的水功能区,假如实测的超标污染物有氨氮、铁、锰等物质。那么,在各小河流的末端控制断面1、2、3、4、5等,就相应要实测氨氮、铁、锰等指标。查清水功能区超标污染物的来源。若断面1、2的氨氮、铁、锰都没有超标,则不用采用措施;若断面3是氨氮超标,则在此处建生化处理设施;若断面4、5分别是铁、锰和氨氮都超标,就应该在4、5断面处兴建相应的水处理设施,去除氨氮、铁、锰等超标污染物,直至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为止。
2.在我国,任何事情都不能忽视农村的影响,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也不例外。根据我国首个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结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量的57.2%和67.4%,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较发达,特别是三高农业所占的比重大。禽畜及水产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成为某些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来源的(如江门市天沙河的棠下河段)。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里第6.4.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中,只以现状工业、生活污染源排放情况为基础,而没有考虑农业面源的污染情况。可能导致入河水污染物总量偏低很多,从而无法完成水污染治理的目标。我方长时间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污染现状。虽然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已兴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号称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但河流的水质未完远远不达标这一实际来分析,这些地区忽视农业源的水污染物治理是最关键的因素。另从相关的报道中获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其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业污染源所致。
3.对居住人口要有较准确的估计。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表5-7的预测,珠江三角洲到2020年人口成果为5258.04万人,(其中广州1104.23万人,深圳918.64万人)笔者认为,从目前有关的居住人口资料中所知,此项数据的误差较大,且是偏小的误差较大。因此,可能由于低估了居住人口的数量导致入河排污总量偏差较大。
二、要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
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很多水功能区都存在微容量,重负荷的问题。由于现有的污水厂大部分执行是一级(B)的排放标准,只有少部分执行一级(A)的排放标准。但不管执行是一级(A)还是执行一级(B)的标准,都是劣Ⅴ类地表水的标准。以广州市的珠江段为例,每天要容纳处理后的污水是400多万吨,就算是执行了一级(A)标准,其出水的氨氮指标也是5mg/L,而Ⅳ类地表水的氨氮指标只有1.5mg/L。珠江的水质若要达到Ⅳ类地表水的标准,就需要1300万m3/d的天然基流用于稀释这些污水厂排出的水体。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向北京市学习,大幅提高城镇污水厂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使升级改造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高于或等于Ⅳ类地表水的标准。只有这样,珠江三角洲的水功能区才有达标的希望。
工业排放要严管
在确定以每一条小河作为治污单元后,就要查清在小河这个小流域范围内存在着那些工业污染。若这些工业污染能通过公共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的,则此类的工业污染物允许纳入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否则,一定要工厂自行处理水功能区或控制断面超标部分工业污水并完全达到水功能区的环境总量要求范围内才允许其排放。
强化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责任
在“十二五”以前的水污染防治中,都是以一些兴建治污设施或关闭一些污染企业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手段。还没有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的高度上来进行水污染防治,其结果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兴建了很多的污水处理厂。但水功能区的水质只有稍为改善,离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且很多措施是不利于水功能区的达标,如引珠江水作为河涌补水水源,污水厂的出水水质标准低等。因为珠江水的水质本来就不达标,引珠江水作为河涌的补水水源的,就会加大了河涌的污染物总量,使河涌的污染物未经处理就快速流入珠江,造成珠江与河涌的污染交叉感染,珠江水质达标也就难以达成。而污水厂的出水标准低对水功能区的负面作用在前段已有论述。要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就要按环境总量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其最有效的办法是落实责任,把各地区的超额污染物就地处理,不让污染物向下级河流传输。因此,必须要以小流域作为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单元,强化小流域内的行政治污责任,各人自扫门前雪,自己范围内的超额污染物自我处理,这是公平、公正、又好又快地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办法。
五、大力推进市场化治污,为民营企业进入水污染防治市场创造条件
纵观广东省的水污染现状,除东莞外,大部分的地区在水污染防治中还是以国有资本垄断为主,民营资本所占的份额较少。而这是很不利于创新和可持续治污。因为国有资本所做的治污方案都是趋向于求大,不太关心投入产出比。但事实已证明了,大型污水厂无法解决水功能区达标的问题,水污染治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是最有效的措施,而分散的小流域治理水污染的模式不适合于国有资本的运营模式,只有民营资本才能与分散的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相适应。
另外,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很大,不但有治污设施的工程投入,治污设施建成后的运行费用也很大。如何发掘河流、湖泊和污水厂的增值元素,从开发河流、湖泊和污水厂的增值元素中筹集水污染防治经费,减轻财政压力及老百姓的负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防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一点民营资本比国有资本的比较优势更明显。
简化水质实时监测指标,加密监测断面
根据现有的水质监测资料,珠三角水域的超标污染因子之首是氨氮。再有从BOD及氨氮的自然降解过程研究中发现,BOD是先于氨氮降解。因此,只要氨氮达标,BOD也能相应达标。因些,建议有关部门在设立水质自动检测站时,只需设立氨氮及溶解氧这两个监测成本较低指标相应的自动检测装置。这样可以既控制到所测的断面水质是否达标,又能大幅度下降监测的成本。而对于其他的水质指标,还是按现有的途径进行监测,但政府部门应多采用自来水的监测成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 上一篇:儿科学的概念
-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