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绿化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绿化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下沉式绿化带:渗蓄能力

城市内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有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但与此同时有1 100个城市严重缺水。2014年1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过去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缺乏是造成资源成为灾害的主要原因。《指南》要求建立“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留住80%左右的雨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效益,避免“城中看海”现象的发生。而在“海绵城市”构建的框架中,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三大空间之一,是内涝出现的高发地带。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下沉式设计,使之变成存水的海绵体,对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绿地水循环系统,以及治理城市内涝顽疾具有重大意义。

莫琳等提倡构建城市的“绿色海绵”系统:仇保兴认为城市本身需要转型,“海绵城市”便是重要手段。各大新闻媒体也相继宣传“海绵城市”、“生态排水”建设理念。当“海绵城市”构建已经上升为城市构建理念时,各个城市下沉式绿化便成为绿地设计的新时尚。然而这种城市绿地构建理念是否适合中国各地城市的建设值得进一步思考。虽然下沉式绿地能补充地下水,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灾害,但是下沉式绿地设计会受到绿地下沉深度、土壤渗透系数、绿地服务汇水面面积、设计暴雨重现期、周边设施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雨水渗蓄效应以及适用地区,以期为适合建设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城市提供参考。

1.下沉式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概念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概念,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的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这样能最有效地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吸收、渗透、净化和调蓄小流量的地面径流。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内还应设置排放多余径流雨水的溢流口,为确保较大流量的地表径流顺利排放,溢流口的顶部标高一般应低于路面30~100 mm。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功能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消减路面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滞洪灾害;二是减轻道路扬尘,风和雨水可以有效地将路面灰尘带人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净化有机污染物,减轻路面污染;三是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水。

下沉式城市道路绿化带主要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设计有排水系统的下沉式绿化带,另一种是设计有兼顾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功能的下沉式绿化带。第一种在绿化带中设计有溢流口、排水管道等排水设施,当路面径流较大,绿化带储蓄能力不足时,雨水可通过高出绿化带高程低于路面高程的溢流口进入地下排水系统。这种设计比较适用于常年降水量较大、大雨暴雨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区域。第二种设计有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在绿化带设计渗水沟、雨水收集管、蓄水池、泵站及回灌等设施,路面和周边雨水排入绿化带,然后通过绿地过滤和净化,最后进入蓄水池,多余的雨水进入地下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化带的养护和道路的清理等,这种设计比较适用于降水较充沛及需要控制径流量的区域。

2.下沉式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蓄渗能力分析

由于中国各地气候不同,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差异较大,国家或地方对下沉式绿地设计的标准也不完全相同,绿地雨水渗蓄能力计算方式和相关系数也不同。所以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长沙市作为雨水渗蓄能力计算点,采用《长沙雨水计算技术导则》中的数据和公式作为依据,计算分析长沙市区域内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对道路及周边径流的消减效果,并总结出长沙市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面积比例设计、竖向设计以及植物选择。

可见,当道路绿化带下沉深度在200-300 mm时就能满足雨水渗蓄需求,设计少于200 mm的也能吸收一定量的雨水,剩余的雨水可以通过溢流口进入存蓄装置,也可以排入雨水管道。

长沙城区的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设计坡度也较小,比较适合设计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最好将道路设计在较高地势处,有利于雨水流向地势较低的下沉式绿化带和周边绿地。为了减少地表径流,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处采取生态路面处理。而且需要合理设计下沉式绿化带与路面及雨水口的衔接方式。首先,路缘石设计高度最好不高于路面,尽量与路面平齐,如需高出路面也要设计缺口以保证雨水流入下沉绿地;其次,在绿化带近路面侧要铺20-30 cm宽的卵石,防止绿化带土壤被冲刷,土层层次从下到上采用砾石、沙、土壤、覆盖物进行铺设能更有利于雨水下渗;最后,雨水溢流口的高程应低于路面,可设计在绿化带中间或两侧,而且要做防堵塞处理。

4.2下沉式道路绿化率设计

下沉式绿化带占全部面积的百分比对雨水的排水率影响特别明显,根据公式(9),设其土壤稳定入渗系数K为1×10-6m/s,路面径流系数ψ为0.9,水利坡度J设为垂直下渗为1,时间t取60 min,变量绿化带比率厂分别取值10%、20%、30%、40%、50%,得出不同的暴雨重现期下道路绿化带的下沉深度h如图3。

由图3可见,随着绿化率的增加,所需要的下沉深度减小,且在前面降幅大于后面,当f达到30%以上时下沉深度减少较少。当道路绿化率低于20%时所需要的下沉深度超过下沉绿化带设计的临界值,可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最符合长沙道路绿化率标准也能满足下沉式绿化带功能需求的绿化率是30%左右。当厂为30%时,满足暴雨重现期1、3、5、10 a的下沉深度分别为147、186、204、229 mm,符合下沉深度规范设计,渗蓄效果明显。而在长沙城区,道路绿化率普遍高于20%,很多地区都达到30%,但是基本属于高程绿地,无法渗蓄路面雨水,设计只需要将现有的绿地改造成下沉式绿化带就能留住大部分道路80%的雨水。

4.3植物优化设计

植物的选择与设计是影响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渗蓄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要满足道路景观的美感效果,还要考虑下沉式绿化带植物的特殊生长条件。在长沙可考虑的植物如表2所示。在下沉式绿化带下沉深度和绿化面积比例设计后要确定最不利情况下植物的耐水淹时间。造成植物水淹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土壤的入渗率决定的,使用建筑垃圾做绿化带的填埋土方或施工过程中对土壤过分夯实可能导致入渗速率过低,植物水淹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是雨水口设计高度不合理或者是雨水口易被堵塞,导致蓄水深度过高,延长植物耐水淹时间。

因此,合理设计下沉深度和施工中避免土壤原有的入渗率至关重要。在植物的选择方面遵循以下4点:一是优先选择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二是尽量选择自我修复能力强、根系发达、滞尘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三是选用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薄和短时间耐涝的植物;四是选择可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

篇2

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当着城市的骨髂,贯穿整个城市,将城市完整的连接起来,因此城市建设离不开道路景观的建设。合理规划的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既是对交通安全的保障,又呈现了整体城市的整洁面貌,是城市形象的

张名片。合理的道路景观绿化,充分利用了城市道路空间,促进人工与自然统一和谐。所以,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非常重要。其中,植物配置又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概念的界定

1.山麓型道路山麓指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或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也就是山体底部与平原或谷地相连的部分,有明显的坡折线。狭义的山麓区指以坡折线为中心向坡面和平地延伸的区域。山麓型道路,即以山麓区自然环境为背景,具备道路基本功能,同时承担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功能的线性绿色空间。

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满足植物生态特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布置要求来进行各种植物之间的搭配种植,通过植被之间的组合,在平面和立面上分别对植物的整体构图、植被色彩、季相变化等景观氛围营造,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山麓型道路景观绿化的功能

1.组织交通合理的道路绿化设计对人车分流以及人群集散可以有效地进行组织。科学地对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及姿态运用的搭配可以缓减司机对道路沿线单调的植被产生视觉疲劳,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改善环境近几年城市空气中PM2.5含量的爆发性增长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道路景观绿化中的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降尘降噪,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美化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将山麓下的点、面形式的绿地串连成完整的线性景观。在不同的路段根据不同需求运用植物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来营造自然景观,同时,道路景观绿化还可以对影响山麓风景的构筑物进行遮挡。干净整洁、有特色的道路景观必然是一个城市的张名片。

4.路侧绿带、路旁驿站绿地等可以满足居民对公共绿地的需求,绿化带还为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网和远期道路的拓宽提供了备用场地。另外,道路绿地能够作为地震时的临时避震场所和人群集散场地。

山麓型道路种植设计原则

1.种植设计的原则

山麓型道路绿化首先要从线性整体景观出发,统一布局,从中寻求变化,形成既变化多样又整体统的道路景观。山麓区空间特征与城市空间有很大不同,其最主要的要体现其“乡野”性,在道路绿化中要区别城市市政道路,多运用乔、灌、草及藤本植混合搭配的模式,要在观山效果良好的路段将视线打开,采用半开敞或开敞型植被空间类型;在休憩遮荫的路段和驿站则应采用半封闭或封闭覆盖型植被空间类型。道路植物景观绿化必须在保证道路交通的技术与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同时要思考如何将山麓型道路打造成为观赏山岭风景的良好场所,充分展现植物景观绿化的功能。综上所述,原则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注重整体性、系统性;

(2)生态与功能并重;

(3)以人为本,将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方式对道路环境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4)适地适树,着重运用乡土树种;

(5)遵循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原则;

(6)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运用自然化种植,减少人工养护。

2.植被的选择

(1)植被形态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首先在形态上要满足道路交通安全基本原则,树种要有合理的分枝高度,不能遮挡交通标志,尤其路口转弯处不能遮挡司机视线,为保证行车安全;在一些节点驿站处,可适当选择造型优美的树种孤植作为视觉中心,植物组团要综合运用乔灌草的不同植被间高度的搭配达到有层次的景观效果,充分利用道路景观空间。

(2)植被色彩植被色彩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路段需求选用不同色彩的树种,例如作为背景宜选用绿色乔木,通过对比突出前面色叶树种;在一些色叶植物的选用上既可以一种颜色成片种植呈现有规模的色块,也可以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种植形成万花争艳的景观效果。

(3)乡土树种着重运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保证植被的生长优势以及生态群落不被破坏。

(4)树种选择要充分体现其功能。道路绿化植物具有组织交通、分隔空间、美化环境、降尘降噪等功能。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不同道路的性质,结合实用的功能全面考虑。

山麓型道路景观绿化形式

道路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行道树、分隔绿化带、路侧分隔带。山麓型道路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不可建设用地较多、建筑依山就势、道路沿山而建,这为山麓型道路塑造富有特色的“点、线、面、体”绿化形式提供了条件。通过“点、线、面、体”道路绿化形式的结合,可形成层次丰富的山麓型道路绿化体系。

1.点绿化

点绿化,即山麓型道路绿化中的交叉口绿地、街头绿地、路旁驿站绿地、建筑前绿地等都可视为点绿化。“点”作为视觉中心具有吸引人视线的作用,可以作为景观的趣味中心。点绿化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应给观赏者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要求形态突出、轮廓清晰、有层次、有特色,这样才能给观察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2.线绿化

“线”可以理解为将“点”串联起来,“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和指向性,道路绿化中的隔离带绿化、行道树绿化、路侧绿化带等都具有强烈的线性特征,“线”绿化是山麓型道路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道路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是“点”绿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面绿化

“面”绿化,即线移动后所行成的轨迹,面具有定的规模和形态。例如草坪、成片的树林等都属于“面”绿化。面绿化可以使道路绿化景观产生种气势并且有了定的形式感,使观赏者在空间上有所感受。

4.体绿化

“体”是指三维空间,“体”绿化是相对于道路绿化中的点、线、面绿化形式而言的道路空间层面的绿化,主要包括隧道垂直绿化等。同时,自然山体可以作为借景成为“体”绿化的一种形式。“体”绿化从真实立体空间方面增加了人的空间感受,使人更加亲近于自然。

篇3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滨水景观;特点;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引言]:海绵城市理念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城市雨水洪涝管理理念,也就是城市可以很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运用良好的系统抵御雨水洪涝灾害的侵袭,并把雨水进行合理的储存、净化,需要时可以释放利用。对此,也有人把海绵城市理念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理念”,意思是城市的水资源具有弹性,可以合理的进行调节。对于我国的京津冀地区来讲,海绵城市理念非常的适用,通过有效的应用各种城市绿化景观植物和城市微地形景观系统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滨水景观的特点和景观设计的原则、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法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1滨水景观的特点和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滨水景观的特点

滨水景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建立起各类的设施,使得其具有综合应用的能力。滨水景观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是各类人群主要的活动场所。除此之外,滨水景观具有生态敏感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于建设出众多的生态景观植被,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满足人们进行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1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海景观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则。比如:完整性的原则、空间层次性的原则、生态原则、防洪原则[1]。

2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法

2.1有效乡土植被的应用

2.1.1充分展现出乡土植物的文化内涵

充分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营造中表现出乡土植物的文化内涵,发掘出乡土植物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京津冀地区具有自己的历史与发展的特点。因此,其进行园林绿化工作时,需要将选用的乡土植物文化内涵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科学的塑造乡土植物群落,表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与环境氛围,全面提高城市乡土植物文化景观的观赏性,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城市与自然环境更加的协调做出应有的贡献,全面提高城市的协调发展能力[2]。

1.1.2依据乡土植物特点进行科学化营造

在进行乡土植物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乡土植物的气候特点、需要生长的土壤特点,并且依据京津冀地域位置气候水文条件,植物的季节性特点,秋冬春三季干旱少雨,并且冬季水面结冰植被景观差,夏季则雨水丰富内涝严重,土壤盐碱化严重,追求生态景观,满足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等等因素,进行乡土植物的科学选择。比如:具有较强抗盐碱性和抗干旱特点的灌木、乔木、花卉、水生植物等等来进行道路景观的营造。

2.1.3加强乡土植物的观赏性

我们应用乡土植物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与水平时,需要综合性的应用多种乡土植物,充分的展示出乡土植物的观赏性。具体来讲,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需要,选择出适宜性的多种乡土植物,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保持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打好基础[3]。

2.2绿化景观的科学搭配

我们选用的乡土植物需要与城市道路景观进行有效搭配,即进行微地形的有效构建、将各种类型的植被在上面进行种植,提高京津冀地区道路景观的质量和水平。比如:第一,雨水入渗花园的应用。雨水入渗花园是一个拥有大量植被的草沟,作用是渗入大量的降水,主要由一个草沟和各种各样的植被组成。第二,暴雨水路缘石扩展池的应用。暴雨水路缘石扩展池的作用是捕获收集雨水、其植被会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减速和过滤,有时还可以让一部分的雨水渗入地下。第三,草沟的改造性应用。改造后的草沟是一个天然或者是后期人工建造的优良排水渠道和排盐渠道,可以输送暴雨水径流、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和沉积物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沉淀作用,同时对于京津冀地区盐碱化类型的土壤进行有效排盐。第四,透水性铺面的应用。所谓透水性铺面是指一种硬质路的表面,它可以通过透水性沥青和透水性混凝土及透水性路面砖进行雨水的渗透、传输等来达到路面积水的减少,保证道路路面可以正常的行走[4]。第五,暴雨水树的应用。暴雨水树是专门栽培在人行道两旁中的人行道树木,其主要的作用是美化环境和有强降水时让雨水进入到树木所在的树坑内或者是进入树木所在的可以进行雨水渗透的区域。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加强对于暴雨水树的管理,保障树坑内没有垃圾的残留和认为的破坏,这样可以使其在强降雨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六,暴雨水树渠的应用。暴雨水树渠是位于人行道路旁边的一种树木及底下沟渠的和称,它通过多个气孔与人行道进行有效的连接,当降水发生时、通过地表径流的作用、城市道路上的水就可以通过这些气孔进入暴雨水树渠的底下沟渠中,达到排除道路积水的效果。第七,暴雨水排水井。暴雨水排水井主要接收暴雨水树渠带来的积水,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气孔排放给土壤和周围的植被,并把大部分的水进行保存,达到雨水收集的作用,是一个良好的蓄水区域,把暴雨水排水井和其他的水資源净化设备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将大量的降水净化为饮用水,进行循环利用[5]。

结论:

对于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应用有效的乡土植被和科学的城市道路景观,提高京津冀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朝着海绵城市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存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8):187-188.

[2]张志远.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6,(03):256-257.

[3]王玉艳.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141-142.

篇4

关键词:道路;特色;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可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质量,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而且可以推动城市旅游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像淄博市这样一个处于内陆的老工业城市。

本文阐述了淄博市柳泉路绿化的现状,在绿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淄博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和特色分析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式城市,对于这样一个组群式城市来说加强城区间的道路绿化是优化城市结构、突出城市特色的有效途径。

1.1 淄博市柳泉路的现状

柳泉路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横跨南北将张店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南接淄博市主干道张博路(张店-博山)北延到桓台,即柳泉北路,是淄博市城区最繁忙的道路,同时也是贯穿淄博南北的主干道。柳泉路始建于1986年,因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破损严重,高低不平,影响车辆运行和城市面貌。2002 年,淄博市投资 3500 万元重修城区柳泉路,并于2003年扩延柳泉北路,使之变成了一条亮丽的景观大道。

位于城区的一段是柳泉路的主体部分,它采用“三板四带式”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间采用国槐作为行道树,这是86版的柳泉路所采用的,02版的柳泉路在改造中考虑到地区与文化因素将其保留。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的分车带绿化中采用了色块式处理,种植小龙伯,金叶女贞及常春藤,而以常春藤居多。柳泉北路由于各种原因,近期绿化工程才刚刚完工,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工程。北路郊区段采用“二板三带式”,八车道;而接近桓台城区段采用“三板四带式”,八车道。

1.1.1张店城区段

城区段的绿化已经于2002年完工,城区段的绿化主要以保留为主。保留了原来的行道树以及主要的绿化块。而后加入了较流行的模纹,种植扶芳藤,金叶女贞及小龙伯,组成色块的形式。

图二柳泉路城区段

城区的柳泉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有独到的地方,公交车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公交车站牌的设计,看似问题虽小但它却是和市民息息相关的,如何才能给乘车者创造一个即安全、高效而又舒适的乘车环境,柳泉路在设计时采用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在有站牌的地方把人行道向路外侧凹,这样让公交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停车,即方便了乘客,又不防碍交通,一举两得。在道路附属物的设计上,柳泉路采用的是:组合式四面灯箱,灯箱位于柳泉路的(兴学街至联通路)快车道与慢车道之间绿化隔离带区(上部灯箱画面尺寸1.25m * 2m * 2面,下部灯箱画面尺寸0.6m * 1.6m* 2面);路灯采用帆船样式;在绿化带周边用铁篱笆将其围住,防止路人践踏。

1.1.2郊区段

道路绿化树种的多样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局部地段考虑,如何多样化,主要靠设计人员根据当地的局部小气候条件、建筑、地形、面积以及周围环境,作出具有不同特色的设图四柳泉北路施工图

计;二是从全市考虑如何在不同路段栽植不同的树种。郊区段位于张店与桓台交界处,2005年3月1日郊区段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在此之前,桓台建委已经对绿化地进行了统一的土方工程。(图纸如下)此路段各种树木采用规则式种植,中央绿化带宽16m种植银杏,株距为3.0m;路两侧的绿化带宽32m,由路牙石向里延伸依次种植红瑞木(株距1.5m),蜀桧(株距1.5m),紫叶李(株距1.5m),雪松(株距3.0m),法桐(株距2.5m),同时路两边采用倾斜地形。每100米一个模纹。

1.1.3桓台近郊段(柳泉北路)

此路段由于地形较复杂,所以采用了自然式的绿化方法。在整地后采用了造坡的方法,由路牙石向里依次种植白三叶草,模纹(扶芳藤,红花麦李,风花月季),花灌木(红瑞木,连翘,棣棠,锦带,百日红,腊梅),小乔木(紫荆,紫叶李,西府海棠,五角枫),大乔木(雪松,银杏,云杉,柿树,山楂)。

此路段的施工也已经结束,绿化后的道路具有以下特点:

(1)四季常绿,花开不断。春季有迎春,连翘,棣棠,紫荆,紫叶李等竞相开放;夏季月季与百日红点缀了绿色;秋季可观五角枫红叶于柿树的硕果累累;冬季腊梅飘香四溢。

(2)创造生境,即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小环境,为花卉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立地条件。设计了一个护城河以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花境内的温度。同时护城河把花境设计成一个半弧形的结构,并种植了一排垂柳,为耐阴植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生长空间;

(3)景观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几年前,淄博市尚未出现“商业中心”的概念,随着政府对城市功能区划的明确定位,社会资金便产生了明确的流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大量社会资金流进“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已

经在城市中显现。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政府柳泉路两侧的规划是高层建筑集中区,是一个“粗线条”的规划,社会投资也是自发的行为,与商业中心相似的道理,政府有必要对柳泉路的功能进行细化、定位,通过市场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柳泉路又是一条景观大道,它正成为淄博市又一个城市亮点,为淄博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加上了重重的砝码。我相信随着柳泉路的全面竣工柳泉路一定会成为一条真正的商务景观大道。

1.2淄博市张桓路的现状

张桓路与寿济路、中心大街路相接,为南北走向。南与张店中心路相接,北至桓台,是张店与桓台相连的重要道路。它绿化带中间有济青高速公路,将绿带分为两部分。在设计中,北部以较小的花灌木为主配合模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面种植高大的雪松,形成壮观的景观衬景。南部的绿化带形式多样,相互穿插,为混合式园林布置。内有樱花,海棠,银杏,紫叶李,龙柏等。既有空间景观效果,又满足了季相变化的需要。西侧绿化带宽为50米,采用空间分割的做法,以整齐的云杉,雪松,银杏作为背景树,将绿地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独立空间由曲线联结形成统一的构图。在每个空间里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用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观花与观叶搭配,突出景观特色。同时强调视觉和嗅觉的相互统一。其背景用雪松与银杏相搭配,前面用白花和红花丁香相配合。旁边的隔离带下层以扶芳藤,红瑞木为主,上层为紫叶李,樱花,榆叶梅可以闻香和观花,增添了道路的美感。

1.3淄博市寿济路的现状

寿济路呈东西走向,位于桓台县城南端。分别于柳泉路、张桓路相交,是东西方向上的主干道。寿济路宽为64米,背景为银杏,金丝楸,柿树。前面以各种模纹和花灌木为主景,线条流畅,花纹精致。在立面上配合飘逸的紫薇和树形优美的石榴等进行配置。模纹采用月季、扶芳藤和不同色调的绣线菊共同组成。它南侧的绿化带以银杏,雪松,柿树,金丝楸为主,体现道路的通畅。同时也考虑到了人性化,在绿化带内为行人空留休息场所,是街头游园与绿化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绿化带风格与张桓路的绿化带风格一致。下层以花灌木模纹为主,几个色块颜色对比度强。上层的乔木为海棠,樱花,紫薇,紫叶李,石榴,山楂。兼顾了春,夏,秋的景观效果。行道树为金丝楸与银杏,树形挺拔,叶形奇特。

淄博市道路绿化在设计上既考虑了各条路的特色,又在变化中有统一,整条道路设计一气呵成,绿化线型流畅,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变化,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融淄博市特色与时代特征于一体,结合了周围的环境景观,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1.4淄博市道路绿化特色分析

淄博市在道路绿化上有了新的突破,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针、阔树木合理配置的绿化方式,搞好新建道路的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并进行原有道路绿化的改造,不断扩大绿化带的比例,提高景观档次。根据土生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行道树种多样化尝试,争取形成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道路绿化特色。利用过街天桥、电线杆装饰和活动花坛等绿化方式,进行空间道路绿化,提高道路绿化的绿量和景观水平。推行不等式路边绿化模式,有目的的合并道边绿化面积,狭窄的一侧种植多行行道树,宽阔的一侧可进行游园和风景林带建设,也可把道边有限的绿化面积集中到道路中间,进行建设大型分车带。

通过以上多种绿化手段,实现淄博市城区道路的多层次美化绿化,使道路绿化达到面积大、品种多、特色鲜明的效果。

2 淄博市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淄博市城市道路绿化存在诸多问题,如忽视植物生长与周边环境矛盾,道路绿化与道路交通功能的脱节,不经过长时间的驯化,盲目的引进外来树种等。

2.1忽视了植物生长与周边环境的矛盾

淄博市发展以工业为主工矿企业较多,因此地上线路与地下管道非常复杂。如张店东一路近邻新华制药厂与大成农药长,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法桐、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并且在农药厂附近种植抗性不强的树种,导致树种死亡。

2.2绿化效果与道路功能的脱节

在柳泉北路与赵家北路的交叉口处种植了过多过密的乔木,使开车的司机无法看到另一条路的来往车辆,导致交叉口的事故发生率非常高。在环岛上,桓台县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将环岛修得过大,而在绿化时又讲过多的树种种植在了上面,只在乎其外在效果,在大雾天气车辆造成堵塞起不到疏散交通的作用。

2.3未经长期的驯化与实践,盲目选用外来的植物品种

在绿化中不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周边的自然因素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如在柳泉北路引进了东北连翘等花灌木,由于当地气温较高,植物过早发芽,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与养分,导致植物抽死。

3 淄博市的道路绿化问题解决方案

3.1设计前认真调查道路的周边环境

淄博市的化工厂较多调查时应注意到道路周边工厂分布情况,排放的有害气体情况、地上线路与地下排污管道的分布情况。对于不同的有害气体选用有抗性的树种,如抗二氧化硫的刺槐,银杏,白蜡,杜仲;抗乙烯的悬铃木等。在有地上线路或地下管道的地方种植花灌木或耐修剪的小乔木,避免矛盾的发生。这一点新建的柳泉北路做的较好,由于是城市的主干道,尾气污染较严重,所以在选取树种时选用了抗性强的蜀桧,雪松,法桐,银杏。

3.2设计时,使绿化效果与道路功能达到统一

中心环岛以及十字路口地处道路交叉点,目的是疏导交通,要求绿化高度在0.7米以下,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例如,张店新村路的环岛就采用了简洁的设计,种植模纹为主,不求色彩鲜艳,但很实用。

3.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对于外来树中而言,是指那些栽培历史悠久、土生土长的树种。由于历史的原因,淄博市的乡土树种比较丰富,常绿的主要是雪松、大叶黄杨、侧柏;落叶乔木主要是法桐、毛白杨、国槐等;花木类以红叶李、樱花为主;灌木类主要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扶芳藤、红叶小檗等。以上这些乡土树种在近期的道路绿化(如柳泉北路,桓台南外环)及道路再绿化(如张周路)工程中大量使用。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道路绿化的建设更为人们所重视,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何渝生.汽车噪声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

[2] 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

[3] 郑西平.北京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篇5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一)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3.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二)道路的植物配置

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整齐式行道树类型:

(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三)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三、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

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 (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2)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寿命长;(4)深根性;(5)病虫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没有飞絮;(8)发芽早、落叶晚。

四、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和利用的思考

徐敏

(北海市红坎污水处理厂,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文章对当前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和利用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污水厂;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的热处置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如果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和投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必将有较大的增长。如何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当前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和利用做一些思考。

一、目前污泥处置的现状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浓缩、消化、脱水、干化、有效利用(主要为农用)、填埋及焚烧等不同的处理、处置方法,或用其中某几个方法组合处置。不同的处置方法有不同的前处理要求,并且实际上一些前处理要求是这种处置方法的组成部分。污泥的最终出路不外是部分或全部资源化利用或以某种形式回到环境中去,以下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污泥处置方法。

(一)污泥的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已有多年历史,主要包括污泥农用,污泥用于森林与园艺、废弃矿场等场地的改良等。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营养元素以及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Ca、Mg、Zn、Cu、Fe等,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二)填理

污泥填埋有填地与填海造地两种。

污泥消化后经脱水再进行填埋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常采取的方式,经过消化后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脱水后作填埋处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式。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与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场的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必须集中加以处理;污泥填埋场四周应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

污泥填海造地,应遵守下列要求(1)必须设护堤,渗水也必须集中进行处理,以防污泥和污水污染海水;(2)污泥或灰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填海造地标准。

(三)投海

沿海地区,尤其是有大江、大河入海口附近,可考虑把生污泥、消化污泥、脱水泥饼或焚烧灰渣投海。投海污泥最好是经过消化处理的污泥。投海方式可用管道输送或船运,其中管道输送较为经济。在污泥投海工程实施前,必须搞好投海区的选择(离海岸10km以外,水深25m左右),以保证海水的稀释与自净作用。

(四)污泥的热处置

污泥热处置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达到减量化,近年来焚烧法由于采用了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和焚烧手段,达到了污泥热能的自持,并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充分地处理不适宜于资源化利用的部分污泥。

(五)其他处置方法

国外对污泥制动物饲料、包埋处理以及焚烧灰制砖等处置方法均有一定的研究,也有成功的报道,但要将这些方法作为一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被采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污泥的综合利用方案

(一)城市污水厂污泥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

1.从循环经济观点来看,“资源”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据报导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1/3来自循环使用,有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生产中,已经实现了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同样,在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过程本身来看,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废弃物,但对后续综合利用生产单位(如水泥生产、制砧、农用、土壤改良)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它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与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城市污水厂污泥必然会得到广泛利用。

2.从保护环境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进行资源化处置,才能彻底消除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3.从提高资源使用率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处置,是充分发挥了污泥这一再生资源使用价值,做到了物尽其用。

(二)污泥利用的潜在风险

污泥利用需满足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不能造成新的环境危害。污泥利用的环境问题是重金属和氮对土壤、作物、水体的影响以及病原物污染,所以具有潜在风险。污泥的热能利用无疑是风险最小的,而土地利用则需严格管理,只有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污泥标准才可用于农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严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属的积累和减少氮、磷淋失对水体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热干化的安全性较佳,因其高温灭菌作用很彻底,产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碱性稳定化基本上也能达到安全标准;堆肥则不足以保证安全性,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产品的高含水率(一般为30%~40%)可使病原物复活,故采用堆肥方案时需加强对堆肥质量、场所和施用场地的管理。

(三)综合利用方案

1.农田林地利用。在作农田林地利用前,应进行堆肥处理以杀死病菌及寄生虫卵,同时还应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检测手段跟不上要求,处理成本无法和经济效益相平衡,化肥的普遍应用造成销售市场难以开发等,这些使得此种处置方式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

2.污泥焚烧产物利用。污泥焚烧可以从废气中获得剩余能量,用来发电。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等添加剂制成合成燃料,该合成燃料可用于工业和生活锅妒,燃烧稳定,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种理想途径。

3.低温热解制取可燃物。污泥热化学处理因其无害化和减量化彻底,地位已逐渐增强。污泥低温热解是一种发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它通过在催化剂作用下无氧加热干燥污泥至一定温度(500℃)、由干馏和热分解作用使污泥转化为油、反应水、不凝性气体和炭等可燃产物,最大转化率取决于污泥组成和催化剂的种类,正常产率为200~300L(油)/t(干泥),其性质与柴油相似。

4.建筑材料利用。污泥可用于制砖和制纤维板材。污泥制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另一种是用污泥灰渣制砖。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应对污泥的成分作适当调整,使其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当污泥与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时,污泥砖可达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焚烧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坯时只需添加适量粘土与硅砂。比较适宜的配料重量比为灰渣:粘土:硅砂=100:50:(15~20)。

污泥制生化纤维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所含粗蛋白(有机物)与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这一性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加压后,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从而制成活性污泥树脂(又称蛋白胶),使之与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压制成板材。其品质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的标准。

篇6

【关键词】植物景观;景观结构;调查分析

金华市在打造“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利用金华地区丘陵盆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已有的“三江两岸”的格局,顺应时代风貌,结合保留地方文化与一些古迹古园,突出金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文化,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点、线、面”结合,创建金华城市绿地系统。金华市目前已基本完成“三江两岸”格局,效果良好,以金华城市绿地系统的几个典型来分析金华植物景观结构对其它城市的绿地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1.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确定

金华市区城市绿地系统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绿地类型,绿地面积大分布区域广,类型多样。为了获取较全面客观的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人工改造类型绿地: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典型人工绿地做为调查分析对象,如:沿婺江的“点”绿化选择婺江两岸公园从西向东两条线(北是婺州公园――八咏滩公园――清风公园景观线,南是樱花公园――月亮湾公园――梅园景观线)做为主要分析对象;沿路“线”绿化主要以八一北街、八一南街的南北道路绿化,环城南路、李渔路东西道路绿化,红带路的公路绿化做为分析对象;以小区为主的“面”绿化:以江南为主的保集半岛小区、南国名城、当代华府。

2.调查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统计,总共植物品种有107种,将其分为点线面分类分析归纳得出如表1-3。

2.1“点”的植物元素特色与景观结构特点

从以上调查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做为点绿化的特点基本上是讲求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多变、色彩变化多,而且还注重生物多样性见表1。植物的选择大部分以粗放管理为主,但是为了体现景观档次,也会加入一些观赏效果好、品位高的植物进去。植物配置与景点空间气氛融洽,人文气息浓郁,例如八咏滩的点将台与八咏向婺江的景观轴线,同一个园但植物配置特色截然不同。

2.2“线”的植物元素特色与景观结构特点

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上以耐修剪的,管理粗放的植物为主,种类不多,但给人以整齐大方,线条干净,色彩感强烈的印象。高乔的行道树统一以香樟市树为主,体现城市特征,地被基本以色彩元素、几何线条元素为主。景观结构讲求简单或者重复的韵律感觉象是高阶音符与低阶音符相互穿插与跳跃,寻求整齐的动感,使得道路范围感强带形完整,特征更强烈,绿化空间更规则。

2.3“面”的植物元素特色与景观结构特点

小区注重地形营造,销售卖点与景观营造点结合十分紧密,力求有个性有特点和与众不同,整个随地面起伏的地被绿化饱满,上层高乔只是点缀,重点在中小乔的季节景观变化上。绿化考虑各单元住户的交通与消防要求,给房屋两侧营造私密空间以及消除噪音的效果,在房屋前侧则种植比较低矮有层次的植物,达到给业主的视觉享受。水边则种植低矮的观花灌木在亭旁边种植密集的植物营造私密空间。小区要搭配植物适当,高低错落,常绿落叶配置得当,营造一个很自然的小区。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要营造好一个城市的景观结构,必须分析好用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形式,分析绿地用地块的特点,做相匹配的设计。不同功能的绿地景观结构特点有许多不同点,要区别对待,各有千秋。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美丽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6.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创造出优美的道路景观已成为园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道路与城市绿化是密不可分的,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道路绿化以“线”的形式,沟通了城市园林的“点”与“面”,搞好道路绿化,不仅美化环境,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怍用,所以,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建设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功能

2.1道路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是决定了整个城市景观的框架,它就像是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的交通.生活.购物.交往等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可以说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所在。

2.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展现着城市街道历史底蕴

城市的街道格局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每个城市由于其发展历程及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街道格局往往也都各具特色。而它们往往反映了该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记载下了某些重要的历史故事。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则与其密切相关,形成了独有的城市文化特色。2.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展现着城市的形象人们对街道的感知最主要的往往不在路面本身,而是街道两侧的建筑形象.园林景观等等。所以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往往影响着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独具特色的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设施,街道绿化带上人或漫步,或驻足聊天。这些情景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具体工程分析

3.1工程概况

杭州市政府给文一路延伸段的道路等级定位是“城市主干道”,它不仅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配套道路之一,也是德胜快速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以后整条文一路将是杭州市区东西向快速交通走廊的一部分,也是沟通主城区与余杭西部地区的主要通道,将有效改善杭城西北部交通。文一路的历史相对较短,相关历史信息多以近代乃至现代的内容为多,设计以展示自然风光为主。“文一西路绿化景观设计”,东起五常港,西到东西大道,总体长度约8.16公里,面积约69.62公顷。绿化范围除包括中央绿化带、机非隔离带外南北两侧各有50米绿化隔离带其中包括10米辅道。

3.2植物种植设计原则

(1)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

城市道路绿化的立地条件差,树木的生态受制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绿化树种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

(2)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城市绿化意识显著提高,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种树、明天见效”更是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迫切体现。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应处理好速生和慢生树种的关系,确定合适的速生与慢生树种的比例关系,考虑绿化的效果及见效速度。

(3)绿化突出重点地段

在关键的节点部位,在不影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采用大规格、树姿优美、生长势旺盛的苗木。草本花卉与木本花木相结合。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

(4)注重经济林、农作物与景观的综合协调。

因绿地面积很大,应强调绿化素材的多样性。考虑运用经济林苗木,如竹林、果木、药用树木;下层木也可穿插种植农作物。以适宜的经营方式,提供绿地养护所需费用。

3.3规划设计布局

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展示着城市的形象,反映着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本规划设计吻合《杭州市余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形象五要素“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为理论参考,充分运用点、线、面结合,高低错落,曲直相间,刚柔相济等对比的造型手法,并通过色彩及细部上的协调与处理,力求在多层次充分表达舒展性、柔和性、流动性.

(1) “荻塘芦影――湿地风光区”

五常港至良睦路,全长约4.68公里。双向四车道,中间6米绿化带,2米机非隔离带,3米人行道。路基总宽度50米。道路两侧是40米绿化隔离带,以及10米的辅道。

此段地处西溪湿地边缘,且现状有多处鱼塘。因此这里利用湿地的景观营造手法对现有的鱼塘及池岸进行软化,并种植水生、湿生植物,使其自然过渡到景观水体;局部将鱼塘疏浚、清淤、连通,形成湿地景观风貌,与“西溪风情”相互呼应,互为渗透。既增强景观的可扩展性,同时形成的周边绿化及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有效补充。远期,将结合周边用地进行景观整合,布置休息、休闲设施,满足需要。

鉴于省委党校已建成并于年内使用的特殊性,故而对与其衔接的区域单独设计。根据现状调查,主入口处已有大规格香障种植,两侧地形平坦并有部分苗木种植。设计首先在入口区增加林荫广场,保留现有大乔木的同时在其周围增加树池坐凳,满足集散、停留、等候功能。其次,简洁的下层草坪地被种植、整齐的上层大乔木树阵种植以及局部块石汀步布置,满足与道路软隔离功能的同时,体现严谨、庄重的高校场前绿化景观。另外,林荫树阵与入口广场之间设计以花坛景墙形式形成衔接。材质选择则采用与党校主体建筑材质相同的青砖、青灰色花岗岩,达到景观协调。

(2)“水漾闲林――田园风光区”

良睦路至绿汀路,全长约1.83公里。双向四车道,中间6米绿化带,2米机非隔离带,3米人行道。路基总宽度50米。道路两侧是40米绿化隔离带,以及10米的辅道。

在本段落中,对于“良睦路节点”与“绿汀路节点”设计贯穿着“窗口”概念。这一段落是余杭创新基地的核心区块、公共主中心,是余杭组团城市化的重点和示范区块,余杭创新基地建设的启动区块,基地风貌的展示区块和基地产业优化组合的集聚区块。作为杭州“西大门”上的城市形象展示区,其地位举足轻重。故与其衔接的区块设计也将承载着“窗口”的重要作用。设计无论是平面构成还是景墙设计采用抽象变化的“方、圆”组合表现形式;植物种植亦采用整齐的林荫树阵、色彩亮丽的模纹花灌木形成气势,表达场所精神与时代气息。

良睦路节点,设计于四面各布置一处构架形成围合空间。构架设计则采用古朴的青砖浆砌成“窗门”造型。正方型门体配合窗格设计是将历史元素简洁提炼形成,既有传统元素设计又吸收了现代的线条。饱满的窗型并配合传统灯笼造型。反映着场所历史的深厚、博大。蕴涵着今朝的和谐、发展。这一处标志性景观设计旨在通过景观构架布置,营造出连续的、震撼的景观效果,同时蕴含余杭、余杭创新基地昨天、今天、未来的发展变化。

(3) “湖畔乡田”――山水风光区”

绿汀路至东西大道,约1.65公里。双向四车道,中间6米绿化带,2米机非隔离带,3米人行道。路基总宽度50米。道路两侧是50米绿化隔离带,以及10米的辅道。

现状以经济林、苗圃、农田及部分鱼塘、农居拆迁地。设计拟对现有的果园、苗圃进行梳理,使其融入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中。使得从道路上欣赏能有一个较丰富、整体的景观,从经济林转化为景观林,将形成较为规则的树阵,梳理出的果木同时可在道路的其他区域形成果木树阵。另外,对现状鱼塘进行清淤泥、疏浚;局部就地堆土,形成微地形;营造“山、水、果林”山水景观;同时达到土方就地平衡。

东西大道节点设计,保留原有地块植物种植,尤其是大面积的竹林种植的同时,增加色叶小乔木、花灌木种植。以特色植物种植形成场地景观特色。局部延续本区块竖向景观特色――微地形处理,丰富天际线。

4、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设计者,应对道路景观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但是这些更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一个城市起主导地位不是设计者,要建设美好的道路景观,还需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冰,栗娟,谢左章.城市林业研究现状与前景.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1(2):83-88

篇8

关键词:植物色彩;城市道路规划;应用分析

城市道路规划一直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性内容,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是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必要因素,城市建设的特点决定了植物在城市规划中的独特作用,植物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凸显出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也是提高其规划水平的重要途径,城市道路规划中越来越重视植物色彩的应用,但合理利用植物色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植物色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用原则

(一)相同色相变化的统一

植物色彩的应用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才能实现其对城市道路规划工作的促进作用,针对同一色相植物的色彩应用也会有所不同,在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规划中需要确保植物同一色相的变化的统一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工作中,植物色彩选择往往会首先选择植物色彩基调,一般来讲,城市绿化建设工作通常会选择绿色作为绿化植物的色彩基调[2]。以绿色作为绿化植物的色彩计调能够有效缓解车辆驾驶过程中的视力疲劳,还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这对与对保障车辆驾驶安全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绿色基调的植物由于环境条件的而改变也会产生颜色渐变现象,在同一色相下,实现不同程度的颜色渐变的统一能够有效的增加道路层次感。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通过颜色渐变差异的统一,能够给车辆驾驶司机以清晰且明确道路状况指引,促使其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正确判断所行使的路况,从而提升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二)不同色相的协调

城市道路规划中不仅仅需要相同色相植物,还需要大量不同色相植物色彩发挥作用,不同色相植物色彩的应用需要遵循不同色相配比与协调原则[3]。如果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大面积使用同一色相植物极易造成人的视觉紧迫感和疲倦感,这是与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初衷相违背的,鉴于此种情况,在城市道路规划中植物的选择必须通过不同色相植物进行补充与调和,通过不同色相植物色彩的表现,营造良好的城市道路环境。在实际的城市道路规划工作中,可以选择多种植物色彩进行运用,在道路两侧有规律的植入色彩鲜艳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植物,通过这样的绿化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同一色相所造成的不足,在道路的转弯或者需要减速地带植入色彩突出感强烈的植物,通过植物色彩的吸引力,将驾驶者的注意力转移到警示标牌或者其他提示标志上,从而更好的保障道路驾驶安全。

二、植物色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用方法

(一)促使植物色彩与城市形象相匹配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植物色彩对于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接触,往往从城市的道路建设规划开始的。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最先关注的就是事物的颜色,由此可见,植物色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当人们在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会有相当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两侧的植物景观上,城市道路规划植物色彩能够影响道路上行人和司机对城市形象的评价,针对不同的城市发展特点,定位不同的城市形象,并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通过植物色彩进行烘托能够有效的传达城市自身理念。

(二)把握色彩与时间的和谐性

最新研究表明,色彩和时间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而言,当人们处于较长波系的色彩环境中,其心理会产生时间漫长的感觉,相对应,如果人处于较短波系的色彩环境中,会感到时间过得较快[4]。导致之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长波系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相比来说,短波系色彩引发视觉疲劳感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适当植入一些冷色调(如深绿色)的植物,并在其中穿插不同色相植物进行协调,能够缩短人们的心理时间,营造良好的道路行驶环境,把握色彩与时间的和谐性是城市道路规划植物色彩应用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处理好色彩距离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在植物颜色的色相方面,暖色系会给人以近距离的感觉,相反冷色系会给人以远距离感觉。在色彩的明度方面,高明度的色彩会让人感觉近,而低明度的色彩会让感觉远;在色彩的纯度方面,高纯度色彩让人感觉到近,低纯度色彩让人感觉远。城市道路规划中植物色彩的距离考虑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道路绿化植物的色彩能够通过对道路距离的心理暗示作用影响驾驶者,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合理的搭配植物色彩,实现色彩对距离暗示作用的合理调节,能够有效缓解驾驶疲劳,保障驾驶安全。

(四)植物不同结构部分的色彩协调与搭配

1、植物叶子色彩应用

一般来说道路绿化植物的叶子色彩为绿色,绿叶植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用广泛,绿色给人以积极和希望的感觉,针对不同的城市道路还可以选种叶子色彩不同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都是道路规划中叶子色彩具有广泛应用意义的植物。

2、植物果实色彩应用

植物果实的色彩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城市道路规划中植物果实能够带给人们丰收感觉,海棠的红色果实暗示人们热情积极,银杏果实暗示人们成熟收获,通过植物果实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道路规划的人性化和科学化[5]。

3、植物花朵色彩应用

彩色植物主要以花朵植物为主,各种花卉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一极为广泛,通常来说,花朵植物的花朵色彩大豆较为光鲜艳丽,与其他绿色植物相比更加醒目,也更能引起道路上行人和驾驶者的注意,从而对实现对其更大的影响,合理搭配花朵植物,并协调其开放时间,能够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结束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各项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关键性内容对于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城市道路规划能从侧面表现出城市的整体形象,科学化和人性化的道路规划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并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随着城建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规划必然会引起更多的关注,植物色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是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的工作,色彩让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周波.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色彩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08).

[2] 李晓琼.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2(29).

[3] 杨维菊,张轩,徐岩岩.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及设计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

篇9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 植物配置

【 abstract 】 in the state advocates green energy saving in the backdrop, peopl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requirements is rais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plant configuration ma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y.

【 key words 】 municipal road,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人们提高优美、舒适、协调的良性生态成为了市政园林、道路设计的最主要目标。

一、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性原则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就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以“运用多种乡土植物,适量理水,创造不同生态景观”为宗旨,改变传统道路绿地单一的“线”的处理,变“线”为“带”,形成“花叶相映、林溪相间、层次丰富、尺度适宜、景观有序”的城市廊道景观。

2. 景观的多样性原则

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二、市政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 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 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 路。例如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世纪大道两侧各有宽45米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油松、樟子松、新疆杨、白蜡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 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 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如某条机非隔离带宽2.5米,植物的生长条件也比较差。设计时选择了国槐作为行道树,该树生长较稳定,树形优美,抗性较强。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 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 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 宽度每隔30~70米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例如中央隔离带宽10米,由于位于两条快车道中间,受汽车行驶产生的尾气、灰尘等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条件较差。设计时从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出发,同时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及防眩光等因素,采用了银杏、朴树、榉树,配合使用梅桩、花石榴等果树,适当点缀球类植物。并以观花植物带、观花植物带勾勒出整洁、流畅的线型,整个组合大气富有韵律。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 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 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 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市政道路植物的选择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河北省唐市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唐山市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4. 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结语

道路绿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对于设计来说,无论在设计哪种类型的道 路植物配置都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市民创造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6):3-11[6]Newton,N.T.,

篇10

【关键词】点;线;面

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建设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主要用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日新月异,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了对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及主干道的修建、扩建、改建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系统:构成我市景观园林绿化系统应强调“点、线、面”有机结合。“点”为小块绿地建筑物(居住区、商业街、各单位、工厂)等前的绿化;“面”为大块绿地直至公园、广场;“线”指沿路,沿河、桥梁等带状绿化。“点”、“面”通过“线”来联络,形成城市绿化系统。下面我们从“线”、“面”、“点”的顺序进行设计说明。

1.“线”

1.1道路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1.1.1我市道路绿化现状

目前我市道路绿化建设,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首先因地制宜的选择多种绿化类型,建设了几条具有特色的主干道;其次对支路和区间路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景观绿化建设。例如进入我市的南环路的绿化建设采用的是乔灌搭配针阔结合,为道路绿化建设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

1.1.2树木的应用上

由于城市道路多样性,所选用树木不可能在每条道路上都适合栽植,为了适合树木栽植的应用,进行归类。适合主、次干道空间大的树木有:银中杨、水曲柳、旱柳、樟子松、云杉等大乔木。适合支路、区间道路,空间狭窄的树木:紫叶李、山杏、桃、桧柏等中乔或小乔。落叶树在寒来暑往的落叶与绿叶交替中,及时达到透光与庇阴的效果,又能使枯寂的冬季看到绿色的希望。

1.2桥梁

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我市主要有中山大桥,西大桥、立交桥、工农桥、团结桥、东风桥和一些小的辅助桥梁。在桥体绿化上摆放可移动的花池(或花坛的植物有金盏菊、雏菊、矮牵牛、一串红、风信子、三色堇、中国石竹等)、树池、采用对植方式来点缀桥体,或在一些小的辅助桥体上栽植藤本植物,美化桥身,使其绿化和道路绿化有一个整体的连续性。

1.3河流

我国有很多城市是依河而建,河流给城市带来灵性。河流的景观绿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要求。

我市主要有两条河流,一条是我们的穆棱河、另一条是贯穿我市的小清河。

通过景观绿化,给人们以对比,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自然和人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河流、保护水。

2.“面”

2.1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中心或形成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块绿地等,均可列为城市广场系列。城市中有许许多多道路交叉口,交叉口扩大型就可形成广场。因此,由各种形式出现的广场与市民生活、学习、购物、观赏、休闲、活动等密切相关。

我市现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西环广场目前是我市的中心广场,充分发挥了他的人文、娱乐、休闲的作用。宇宙广场也是我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体现我市政府主要工作业绩与举办活动的信息平台。

由于历史、经济、交通等原因,我市的党政机关,一般均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心区域过于拥挤,根据我市地理环境向南建设新城区,以求得城市的均衡、协调和快速发展。

规划结构:规划采用的广场结构,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要在利用原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修建一些市民活动的开敞空间,能满足市民对市政广场的需求。

景观绿化设计: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红松、樟子松、云杉、水曲柳、白桦、蒙古栎等)充分考虑寒冷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广场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在冬季主导风向一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向阳的一侧采用落叶乔灌木,达到冬季不阻挡阳光,夏季又可遮荫的效果,改善广场热环境质量。

设计尺度:市政广场的面积是根据市政广场的人流集散为标准, 而非随意确定的。"城市游憩广场用地的总面积, 可按城市人口每人0.13~0.4计算,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不宜太大, 市级广场每处宜为4万~l0万; 县级广场每处宜为l万~3万。

地方特色:城市行政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行政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比如说我市的著名历史事件、人物,用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像雕塑或浮雕等增加城市印象)。

2.2公园

由国家或地方市镇经管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用的一片土地。我市主要有东山生态公园、四平山生态公园、金城小游园,缺少大型城市中心公园,可将我市宇宙广场东南地域规划设计出城市中心公园,建议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设计、公园大门、功能景区规划、植物配置、道路系统、服务设施及其他。打造我市人文景观公园的典范。

3.“点”

居住区、商业街、单住、工厂的景观绿化建议做到以下内容:

(1)软质材料(绿化原材料等)代替硬质(砖混凝土等)材料。用绿化或绿篱代替铁质、砖砌围墙等。采用“软质”绿化,不仅达到城市绿化之目的,而且获得良好的扩大视野的城市景观。最好像大连市一样,拆除围墙弹出有限的城市空间,使庭院绿化与城市绿化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比如说,将在我市市政两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南北大院建成开敞的市政公园,在设计上可将两院看成一体空间进行轴对称的规则式园林进行设计,给人以庄严整齐,同时又与西环广场连成一个局部的体系,广场的扩大是公园,公园的延深是广场)。

(2)强调城市的垂直绿化,如建筑物层顶窗台,墙体、阳台、露台等,还包括不同标高层次,叠加花坛及有层次(高低差)绿化,使垂直绿化与平面绿化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及城市绿化覆盖率,而且获得良好的城市景观效果。垂直绿化主要是攀援植物,适应我地的有木通马兜铃、三叶地锦、五叶地锦等。

(3)绿化应做倒见土绿化,见缝插针;城市绿化面积越大越不算大,越小越不算小。期望在有限复杂,狭小、畸形的土地上,设计出高水平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来。(比如说像我市商业街公共空间狭小就要做到见缝插针)

(4)环境功能性,就是庇阴、吸尘、降噪、净化污染物,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例如工厂根据排污类别合理选择净化树种。像分沁杀菌素的辽东冷杉、侧柏等)。

我市在园林绿化系统建设中,不要过分模仿外来文化,应根据我市民的生活习惯,文化内涵去创造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走出一条具有我市文化特征的园林绿化系统和表现空间。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我们穆棱市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化事业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