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旅游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旅游的建议

篇1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篇2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实现各类旅游信息的自动感知、实时传送和挖掘处理,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管理数字化、旅游服务智能化和旅游体验个性化。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试点,但大多存在着系统独立建设、数据共享程度低、整体智慧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因此,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的公共平台、感知网络体系和统一的服务门户,为各地的智慧旅游提供公共的技术支撑,进而实现各地智慧旅游相关信息和应用的互联互通。

年3月起,在全国较早地展开了智慧旅游的研究,并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年5月,国家旅游局同意在设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全国的智慧旅游平台和窗口,将成为国家智慧旅游的数据交换中心、运营维护中心、呼叫服务中心,这也是当前服务全国的智慧旅游公共支撑体系的核心。概括起来,的“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包含了一个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一个智慧旅游云计算平台、一个智慧旅游感知网络体系、一个智慧旅游联盟、一个智慧旅游产业谷等建设目标任务。

二、方案征集内容

目前,服务智慧旅游的云计算平台已经在建设之中,并将很快投入使用。本次活动主要是征集三个方面的内容:

1、智慧旅游示范市的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2、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建设方案;

3、智慧旅游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方案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

(1)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2)标准规范,接口统一,便于扩展;

(3)充分体现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充分展示智慧旅游带来的超出预期的体验和服务;

(5)要充分利用无线宽带、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

(6)要兼顾技术架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旅游业生产经营要素;

2、具体要求:

(1)关于《智慧旅游示范市的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a)方案描述:智慧旅游示范城市的建设是运用高性能信息处理、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以实现精确化管理、全程服务、互动体验为最终效果,逐步构建集旅游品牌营销、行业管理、商务运营于一体,面向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及景点景区酒店等旅游资源提供单位、组织、个人的多层面全方位的智慧旅游公共平台;以景区、酒店、交通、饭店、商场、休闲娱乐场所、旅游局、旅行社等为实施单位,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资源,结合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为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促进市旅游行业规范管理,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使旅游产业真正成长为市战略支柱产业。

b)方案中旅游相关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挖掘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流要流向清晰、易于操作。

c)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资金结算方式要多样,资金流要安全、可行。

d)建设方案应尽可能采用行业已有的相关标准,并对接“智慧”建设相关规范,预留第三方标准化产品接口。

(2)关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建设方案》

a)方案描述:平台要兼顾游客、旅游服务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各自需要,并根据游客类型(实名、非实名)提供不同的、贯穿旅游全过程的智慧服务,如游客的游前虚拟体验、计划制定、服务预订,游中的交易服务,游后的点评、投诉服务等。

b)方案的技术平台要符合智慧旅游的总体平台架构,并充分考虑未来的市场开发和运营平台的拓展,预留第三方标准化服务的相关接口。

c)门户网站的设计风格要美观、大气,架构要清晰、合理,并易于扩展。

d)鼓励平台建设单位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参与门户网站的运营。

(3)关于《智慧旅游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智慧旅游示范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全面梳理相关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为全国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请投标单位结合本次项目方案的有关思考和过去实际操作案例,一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方案。

四、征集要求

1、所有方案投标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必须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

a)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c)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d)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e)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注册资金不少于贰仟万元人民币;

(3)方案提供单位应具有从事相关项目的实际经验和成功案例

2、方案要求

(1)本次的智慧旅游示范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只需做到逻辑设计即可,但设计方案应能够直接指导下一步相关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2)建议拟参加方案投标的单位,根据所附联系地址直接到市经信委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充分了解项目建设背景。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也可及时向主办方提出咨询。

(3)投标单位需一次提供全部三个方案,否则视为方案不完整,并不予参评。

五、方案递交地址和时间要求

1、纸质文档一式三份按挂号信方式,请寄至市“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筹备组”收,(请注明“智慧旅游方案征集”字样)(省市丁卯南纬四路36号2号楼4楼),邮编:212001。

2、截止时间:年7月20日。

六、奖项设置

方案评审委员会将对送交方案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情况确定一家中标单位和两家入围单位,分别予以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奖金发放前相关单位需提供正规发票。

七、有关声明

1、有意参与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技术和运营方案的团队及企业在规定日期内将方案通过指定方式送达主办方。

2、方案一经评选入围,则视为同意主办方拥有对方案的使用和处置权。方案入围者需在下一步的项目招标工作中全力协同制作相关招标文件。

3、设计人必须是方案的原创作者,设计人保证提交的设计方案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若发生由此造成的任何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及给主办方造成的损失由设计人承担;

4、凡参加本次方案设计的投稿者均被视为同意并接受本声明,无须书面或其他方式予以确认。获奖设计企业在领取奖金同时还须签订相关承诺书,以书面形式对上述事项再次作出书面声明;

5、本次活动所有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并在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篇3

关键词:“智慧景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进程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推进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景区”发展历程及概念界定

旅游信息化经历了从旅游数字化到旅游智能化再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三者一脉相承。第一阶段是信息化,以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为标志;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启动为标志;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以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为标志;第四阶段从2011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为标志。自2009年9月14日,IBM总裁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的理解上,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狭义的“智慧景区”强调技术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不仅强调技术因素,还强调管理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互联网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对景区实现可视化管理;利用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景区业务流程;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2.研究区现状及典型性分析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三江并流”地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为适应“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云南省 “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结合云南省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与方法,确确实实将云南省的“智慧景区”建设起来、发展起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因此,以云南省最独特的被称为世界自然遗地的三江并流地区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探讨智慧景区的建设研究,其能对云南省其他景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主要包括了:飞来寺、雨崩村、b永村、金沙江大湾、雾浓顶等景点。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并且被一条国道214贯穿其中。飞来寺的“日照金山”作为景区中主要的吸引景点之一,游客直接可以再国道上看到此奇景,并不需要买票进入到景区飞来寺,因此影响到景区的门票收益,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金沙江大湾景点。由于景区本身存在这一的特殊情况,景点门票收入并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了景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景区管理者在面对景区发展时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景区发展与企业效益平衡这三个问题上能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3.2 游客面对的问题

2014年6月19日至6月25日,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践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0份。经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游客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和解说系统的不满意度较高。对景区医疗设施设置不满意度达到75%,对景区交通道路不满意度达到55%,对于景区的游览设施、解说系统不满意度到达35%。造成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门票收入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的需要,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别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是高原山岳型景区,自身的建设难度大,景区内部的游步道由于山路坡度较大,地形复杂,机械无法到达,只能由人工铺设道路,建设比较困难,很多上山的徒步路段还是土路。b永村和雨崩村的徒步道路,马道和徒步道是一条道路,道路上马的粪便也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转弯地段,由于道路狭窄险要,游客需要让着马走,也影响到徒步游客的体验。

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不完善,游客除了在游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时候也希望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国家公园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解说系统正能体现其教育意义。景区中标示系统、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基础的服务设施缺乏,医疗设施的缺乏,也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

3.3社区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社区由于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社区内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社区内养马牵马、商店和酒店等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出现,使得居民传统只依靠农耕的生活方式多样起来,而且景区服务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部分,景区内大部分社区居民都积极投入到旅游业服务中。景区社区的发展使得社区的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社区范围不断扩大,新建的旅店不断出现,而游客所期望看到的是社区传统的环境和景观。社区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规划,社区内利益矛盾和利益分配也需要相应的调节。

4.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的思路是: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2]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5.建议及措施

根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与“智慧景区”的建设思路相结合,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一、打造网站平台,建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可以与其他旅游网站平台合作的形式推出,提供限时抢票、限时打折等优惠活动;形象提升:宣传片和形象片的制作3D影片的展示,借此让海内外更多的游客了解梅里,并增加吸引力;提供网络服务:如网络解答、网络评价反馈网络订票、售票网络游线设计等;提供解说系统:智能解说系统、智能感应系统,提供重点景点提供无线wifi的覆盖、安全定位服务。二、建设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取票、退票、一卡通充值、购物、咨询、宣传等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场所。为增加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商业与公益服务并重、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重要景点提供如自动售货机、投币式咖啡机等商品贩售机,并且配套24小时自助银行提供中、藏、英、法、德日等多语言的自动解说系统的租售服务;科学合理的确定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分布。四、建设景区内外形美观、统一的国际化标识系统、宣传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在经济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建设文化馆或者博物馆,依托对当地宗教的宣传加大对当地藏族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五、环境保护及教育:通过网络网站与解说系统介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当前环境保护情况,让旅客在旅行的过程中对景区能有更层次的了解与体验,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6.参考文献

[1].邓贵平.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2011;

[2].崔怡林. 大型博览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研究 [D] 西安理工大学.2013;

[3]. 高琳. 旅游景区智能化系统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4]. 徐波林.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 [J]. 2013-07-20; [5].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电子政务》[J]. 2012-09-20 ;[6]. 张丽娜.“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旅游时代》[J]. 2012-05-15 ;

作者简介:徐之雄 籍贯:武汉 单位: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篇4

引言

前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4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智慧旅游技术平台建设;以5A级景区为重点,推进智慧旅游景区试点;继续推进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以有效应对因旅游业爆发性增长带给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千山风景区作为鞍山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在鞍山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建设中,理应走在前头,而且由于景区智慧旅游的特殊重要意义在于它最直接地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而各地在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主要也是在景区试点,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操作模式可以借鉴,本文在认识到上述趋势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千山风景区智慧旅游的操作模式和方案设计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期望通过全面系统且有特色的研究,为鞍山市及相似景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一些支持和借鉴。

一、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在字典中的定义为: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而智慧景区产生的背景是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发展,以新一代信息体系技术革命浪潮中出现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及其搭建的系统平台为基础,利用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景区的技术管理能力。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集中表现之一,与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等其他智慧旅游行业一起构成智慧旅游的产业层是智慧旅游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体现。旅游工作的本质就是创造智慧,而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就是可以根据用户历史数据、用户个性、用户地理位置、团购信息等推荐用户进行某项活动,景区是旅游资源的集中承载者,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而智慧景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升游客满意度改善景区与游客的关系。

二、千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千山有三张国家级名片,依次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这三张国家级名片,不仅为千山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更彰显千山鲜明的特色。对促进千山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效益。现今千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包括:1、季节性明显,千山地处东北地区、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而因此也为风景区带来了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从千山风景区票务处统计可以看出,千山旅游呈现出明显的淡、旺季之分,3月到11月为旅游旺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1日属于旅游淡季,千山风景区旅游季节性很强。从每年11月份开始,旅游人数就开始明显下降,千山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80%以上都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冬季则为明显的淡季。而在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都是千山风景区游客数量达到最高的月份,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千山的接待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压力。2、信息发展慢。鞍山市作为三线城市,城市发展速度较一线二线城市相对过慢,再然鞍山作为重工业化城市,旅游业较之其他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对较慢,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鞍山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未完全跟上,人性化服务并没有体现出,而且千山景区发展较为单一,种类少,相似性强。最后在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三、对千山发展智慧景区的建议

(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应用,突出智慧化

突出智慧,也就是说对技术设备智慧化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网络等已有的数字化基础上,加上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千山自身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结合,针对淡旺季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开辟新渠道,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

(二)引进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通过聘请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素质。完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从游客和景区管理的需求出发,突出人性化

摒弃传统景区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游客满意度的观念转变思想,重视游客体验,从而获得无形资产,也就是“口碑营销”观念。

(四)加强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优化城市发展,通过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g等对千山景区进行宣传,现在微信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通讯软件,利用微信平台开发特色千山旅游,结合线下已有的APP软件进行合作,多方面宣传千山景区。

四、结语

篇5

根据《宜春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宜阳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要求,本调研组就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调研。通过征集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宜阳新区招商局、经济发展局等市直和新区相关部门,以及园区企业关于发展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并组织调研组座谈会讨论和研究解决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探索不够、效果不明显的相关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智慧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2017年8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宜春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大数据产业强市”,并将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管理和运营的重任交给宜阳新区。此外,宜阳新区中心城市建设职能基本完成,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发展智慧经济产业是推进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优路径。为此,新区管委会举全区之力完善基础、配套政策、加速推进。两年来,新区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强素质、塑形象、优环境提升化企业服务,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在全区上下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下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突出产业规划围绕“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发展目标,邀请中国信通院的专家团队高层次、高起点规划编制了《宜春市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科院人工智能首席教授张文生、中科院季统凯博士等10余名专家担任智慧小镇发展顾问,为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2020年底,计划年引进培育30-50家大数据企业,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年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到2025年底,大数据企业累计100-200家,引进培育2家以上十亿骨干企业,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年营业收入突破300 亿元。到2030年底,引进培育2家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年营业收入突破800 亿元。

(二)突出平台建设1、产业承载平台

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为核心承载平台,大力推进“两中心两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用地2万余亩,分三期实施:第一期1350亩,聚焦智慧城市和产业转型,重点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即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其中赣西云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占地面积约74亩,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按照国际最权威机房认证体系T3等级,将安装4000个8千瓦的高密度机柜,特点是密度最高、等级最高、颜值最高,是华东区域最大的云数据中心,一期1000个机柜将于10月底投入使用。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4.36亿元,占地面积约280亩,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今年10月底可投入使用14万平方米。第二期5360亩,位于高铁站西南侧,聚焦产业创新,将重点建设产业创新基地、产业实训基地、知识产权中心及落地智能制造基地,目前土地已完成征迁工作。第三期1.6万余亩,位于一期东侧,聚焦应用研发,将重点建设应用研发基地和检测认证中心,落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行业。

2、产业运营平台

为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运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成立了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和领导小组,设立了大数据运营公司负责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管理、运营和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大数据运营公司拥有员工30多人、5个职能部门,承担起了大数据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后勤保障、企业服务、招商引资、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等重任,完成了大数据产业园临时办公区、云数据中心、“一中心两基地”、大塘变电站、智慧党建中心、呼叫中心示范基地、蓝海彤翔渲染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突出产业配套1、产业政策配套

为推动产业发展,宜春市出台了《宜春市关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宜春市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市大数据管理局出台了《宜春市 “企业上云”云资源服务奖补实施办法(试行)》。在此基础上,宜阳新区细化出台了《宜春市宜阳新区关于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从数据产业、数娱产业、总部经济、外包服务、企业培育等11个板块为企业提供落地扶持,入驻企业可享受税收奖励、生产设备购置补助、企业上市奖励、总部经济开办奖励、著作权奖励、营收上台阶奖励、高管个税减免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

2、产业服务配套

根据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在配套服务方面,采取“4+2”的配套体系,即4个平台、2个中心。

四个平台:一是创新平台,大数据产业园获得了省级、市级众创空间授牌,目前申请的“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创新)”正在审批中,同时与网易合作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孵化基地;二是金融平台,设立了30亿元的大数据发展基金,将建设10万平方米的金融中心,用于落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三是人才平台,大数据产业园和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并建立了网上企业服务超市,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纳税申报、记账、法务咨询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两个中心:一是居住中心,已配有390套人才公寓,并将在小镇一期再建人才公寓,为企业人才提供生活保障;二是商业中心,在园区内将建星级餐饮、休闲广场、绿地、电影院、健身房、咖啡厅、酒吧、24小时便利店等生活、休闲、娱乐设施,搭建“产、学、活、乐”全生态,满足企业人才高品质生活需求。

(四)突出产业招商

围绕能够品牌效益的智慧经济、能够带来海量数据的数据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总量的环保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总部经济四个方面开展招商引资,以数字娱乐、人工智能、VR/AR产业为发力点,逐步导入智慧城市、产业融合、呼叫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大数据关联产业。用一年多的时间,签约各类项目95个,48家企业注册运营。

今年上半年,抢抓“招大引强‘百日千亿’攻坚战”的契机,先后外出招商23次,对接项目76个,签约项目41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亿一集团儿童动漫城项目投资金额40亿元,今年4月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截至目前,2019年新签约孵化项目35个,注册率达75%。并且,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借11月份开园契机,将集中包装和签约近200个线上线下企业,全面激活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优势。

(五)突出产业融合

以大数据应用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引擎,紧抓公共服务数字化、本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这三条主线,宜阳新区加强与宜春市其他各县市区的联动,实行1+N产业空间布局和“131”工程。以公共服务数字化为突破点,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政务大数据、民生服务大数据与城市治理大数据应用。将公共服务数字化工作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由政府牵头引导,加强县市区联动,提升宜春各县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汇聚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资源,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应用。以本地产业数字化为需求侧切入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大数据应用两线齐进。从产业发展需求侧切入,切实推进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传统制造业、绿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本地支柱产业大数据应用,推进无车承运物流、安全生产服务等本地特色产业大数据应用,以产业数字化示范应用项目提升本地企业创新能力,并吸引大数据企业汇聚宜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宜春实体经济的融合。

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发展,宜阳新区全力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突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高效推进智慧经济产业招商引资及产业培育,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目前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分凸出。

(一)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探索不够

宜阳新区围绕智慧城市、游戏娱乐、产业融合、呼叫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力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建设了“两中心两基地”等一批大数据基础性设施项目,引进了华为、网易必创、蓝海彤翔、华洋、灵猫有数、康灿科技、太城、影呼、中华网库等一批大数据企业,有序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但是,目前智慧经济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发展不平衡,产业领域发展探索不够充分。尤其表现在产业招商仅限于大数据的存储、应用等领域,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交易等领域缺失;产业培育重点关注大数据关联产业的企业引进,有潜力、有需求的本地大数据产业孵化滞后;产业发展专注解决智慧城市、智慧应用等问题,忽视了未来消费级大数据产业规划和建设。(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实体经济融合效果不明显。智慧经济产业要纵深发展,需要与全市县域实体经济深度结合,需要各县市区及工业园区的深度参与。当前,宜阳新区全力打造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但与各县市区联动不强,县市区政府、工业园区重视不够、参与较少,未能有效推进大数据平台打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是智慧经济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明显。当前,全国各地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省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宜阳新区发展智慧经济产业起步晚、基础差,目前尚未成功打造省内外知名的产业品牌。三是智慧经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截止目前,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没有一家营业额过亿或纳税超千万的大型企业,大数据产业园区所有入驻企业2018年纳税总额不超百万,经济效益回报速度较慢。

(三)智慧经济产业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素。宜阳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奖补政策,但是由于地缘、薪资、政策配套等因素,外部高端人才引进缺乏足够吸引力。目前,大数据公司及园区其他企业现有的人员皆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尤其是技术类人员缺口较大,有相关企业因专业人才招聘不到位而难以开展业务。若无长期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大数据产业园将长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智慧经济产业发展。

(四)智慧经济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差

当前,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正处于投资建设期,云数据中心、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呼叫中心、金融中心等产业承载平台尚未投入使用,发展资金投入较少、政策力度小、融资能力弱,且大数据产业园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智慧经济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差、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

三、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针对宜阳新区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今后宜阳新区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围绕“产业发展”,打造多元化产业链

发展智慧经济产业,需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完善智慧经济产业链,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数据为王”战略。利用云数据中心、“一中心两基地”资源优势,围绕数据存储、智慧应用等关联产业板块,开拓企业“两化”、企业上云、智慧应用运维等业务,打造好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快速汇聚海量数据。二是坚持做好“数据加工厂”,做好数据的挖掘、分析,形成旅游服务、电商服务、数字文娱等消费级的大数据,抢占有效数据交易市场。三是坚持做好数据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做好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产业。四是坚持发展重点智慧产业,围绕游戏动漫、影视娱乐等关联业务板块,大力推进云渲染、游戏开发、游戏运行、电竞赛事等产业发展。

(二)围绕“产业融合”,打造统一平台

发挥市场作用,政府与企业、各县市区联动,全市一盘棋打造统一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大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大数据与本地优势资源融合发展。建议围绕宜春锂电、医药、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宜阳新应区大力推进“大数据+N”的的发展战略,打造锂电新能源、中医药健康、新旅游等大数据平台,促进智慧经济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是大数据与各县市区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围绕宜春锂电、中医药、烟花爆竹、运输、陶瓷、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全面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同时入驻宜阳新区智慧小镇“双创基地”办公,宜阳新区负责提供云服务、大数据研发技术支持等,加强县市联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态势。

三是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应用融合发展。建议由宜阳新区率先启动城管、供水、供电、交通等智慧城市应用的“两化改造”,为智慧城市应用服务企业提供软件项目研发、技术支持,同时集中展示、集中推广智慧应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培育全市智慧城市应用的良好生态和发展基础。

(三)围绕“产业品牌”,打造区域特色

宜阳新区应结合本土实际和特点,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宜春特色的智慧经济产业品牌。

一是大力创建新品牌。建议:做实、做强已有的“江西省锂电大数据中心平台”“中国VR电竞产业共建基地”“江西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创新)”,打造成行业标杆和示范;围绕VR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大健康、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试行,争创“江西省VR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示范区”、“江西大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区”、 “全省大数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特色品牌名片。

二是重点打造数娱产业品牌。建议:在机构、资金、产业孵化等方面完善配套,比如:成立数娱产业发展办公室,财政设立数娱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市级1+5平台公司成立数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整合资金优质吸引优质数娱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数娱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促进数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将数娱产业打造成为宜春大数据产业的品牌。

三是着力创建宜春特色产业品牌。建议:整合锂电、中医药等优势资源,搭建大数据发展平台,加强产业数据分析、统计、应用,以大数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宜春特色的智慧产业品牌。

四是打造大数据行业品牌。建议:一方面争取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建议发起成立全国性的数娱产业、锂电大数据产业、中医药大数据产业、农业区块链应用产业联盟、数娱产业协会等,实现行业内信息共享、资源互推、互惠互利,在大数据产业行业内形成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定期举办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把高峰论坛打造成像月亮文化旅游节一样的宜春特色品牌,使之成为市民的节日、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提升宜春大数据产业的知名度、品牌度、美誉度。

五是打造大数据产业标准。围绕锂电、中医药等优势资源,引进锂电、中医药、大健康等科研机构、检测中心、认证中心,汇聚同类大型大数据企业,打造全国认可的锂电、中医药、大健康康养大数据统一标准。

(四)围绕“产业效益”,打造龙头企业

一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大数据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多为分公司、合资子公司等,独自研发、独自生产、独自经营的总部公司较少。建议宜阳新区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建设,加大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力度,打造一批纳税千万以上的规模性大数据关联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虹吸效益,吸引产业链内的企业快速汇聚,提升大数据产业园的创收能力,带动智慧经济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招商选资。目前大数据产业入驻企业普遍营业额不搞、纳税较少,不能平衡产业的运营成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建议招商引资模式应向招商选资模式转变,做好入驻企业的前期尽调和市场反馈情况摸底工作,加强科学研判和决策,选择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做大做强园区的营收和税收能力。

(五)围绕“人才培养”,打造政策洼地

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针对大数据产业园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建议:

一是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人才。针对数娱产业、锂电大数据、中医药大数据等细分行业领域,出台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高端人才、产业研究院、标准实验室等方面给予最优最具吸引力的专项政策。

二是重点培养本土人才。以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各县市(区)中职院校为基础,提供特色的教育扶持政策,用三五年时间重点培养一批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

三是加快培训实操人才。发挥好宜阳新区周末学院、大数据沙龙平台,加强一般干部的强化学习;组织新区领导干部及园区企业高管,到华为大学、西湖大学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强化管理和运营。以园区企业为依托,建设大数据实训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可实用的专业人才。

(六)围绕“产品平台”,打造发展平台

篇6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传送和挖掘分析,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从助力旅游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解决目前国内旅游业整体面临的体系不规范、人流拥堵、信息孤岛等问题,满足用户个性化、交互性需求。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智慧旅游

“智慧”在哪里?

1.导航——让游客随时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借助GPS导航,让游客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智慧旅游将导航和互联网整合在一个界面上,地图来源于互联网,而不是存储在终端设备上,无需经常对地图进行更新。当GPS确定位置后,最新信息将通过互联网主动弹出,如交通拥堵状况、交通管制、交通事故、限行、停车场及车位状况等,并可查找其他相关信息。

2.导游——周详的旅游信息,是游客出行的“指路明灯”

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地图上会自动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等的位置和大概信息,如景点的级别、主要描述,酒店的星级、价格范围、剩余房间数,活动(演唱会、体育运动、电影)的地点、时间、价格范围,餐馆的口味、人均消费水平、优惠……智慧旅游还支持在非导航状态下查找任意位置的周边信息,拖动地图即可看到这些信息。

3.导览——3D虚拟现实,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规划行走路线

目前,我国许多旅游景点规定不许导游员高声讲解,而采用数字导览设备(如故宫),需要游客租用这种设备。智慧旅游的导览功能则像是一个自助导游员,又比导游员具备更多的信息来源,如文字、图片、视频和3D虚拟现实,游客带上耳机就能让手机或平板电脑替代数字导览设备,无需再租用这类设备了。

导览功能还设置一个虚拟旅行模块,只要提交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即可获得最佳路线建议(也可以自己选择路线),提供沿途主要的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等资料。

国内外智慧旅游

的一些发展情况

近几年,智慧旅游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发展。2009年,英、德两家公司在欧盟资助下协作开发了一款智能导游软件,以“增强现实”技术为基础,让游客通过声光与影像,“亲身”体验被遗忘的历史时光。当游客身处某地时,只需用手机摄像头对准眼前的古迹或废墟,手机里的全球定位系统和图像识别软件就能判断位置,从而以游客所在的视角,在手机上显示这处古迹在全盛时期的样貌,还能展示遗址上残缺部分的虚拟重构。此外,还有路线规划功能,通过交互路线规划工具,量身定做专属于游客自己的旅行方案,帮助游客远离大众线路,独辟蹊径,相当于一个全职导游。

韩国首尔市推出了“i Tour Seoul” 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即通过网站()和移动手机网站()来进行的旅游咨询服务。通过该平台,游客可实时获得自己当前所在位置周边的各种相关旅游信息,如景点、餐厅、酒店、娱乐、购物等,还提供了从当前位置利用公交、自驾车、步行方式前往目的地的方法。更人性化的是,除了韩国语,网站上还有英语、日语、中文简体及中文繁体4种语言进行服务,让你再也不用为语言不通而烦恼。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于2012年6月正式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使布鲁塞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移动旅游城市。该电子数码旅游大全采用近距高频无线通讯芯片,制成带条码的不干胶,粘贴在布鲁塞尔大街小巷的博物馆、名胜古迹、商铺及餐馆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只需用智能手机在i-nigma网站下载条码扫描器,即可在布鲁塞尔随时随地扫描“标识都市”不干胶,方便地获取相关历史文化介绍、购物优惠以及线路导航。“标识都市”此前开通了英语、法语、荷兰语、德语4个版本,在2012年9月推出了中文版。

而在国内,很多城市也开始大力发展智慧旅游。2010年,镇江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福建提出建设“智能旅游”,启动“智能旅游”先导工程。2011年,南京、苏州、洛阳、黄山正式面向游客打造以智能导游为核心功能的“智慧旅游”服务。2012年,大连成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都建西部首个“智慧旅游城市”打造旅游数据中心等。

智慧旅游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智慧旅游将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智能化旅游电子商务将深刻改变游客出行出游方式,并为游客省钱省心。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在出行前就可以在虚拟旅游社区系统中进行旅行前体验,确定旅程安排。在旅行过程中,游客还可以通过便携终端设备登录信息平台获取权威可靠的旅游资讯和攻略,包括三维网络虚拟导游导览、自助导游讲解、景点大全、旅游线路推荐、娱乐、美食、购物、住宿、优惠促销、机票预订、路况信息、紧急救援呼叫、旅游服务寻呼、多种语言翻译等,也可以集成旅游管理部门的投诉建议和反馈处理系统,及时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游客可以利用微博与网友在线共享旅途中关于交通、住宿、美食、风景、见闻等各个环节的互动体验。另外,旅行社也可以运用新技术平台监控旅游团队的实时状况,确保旅游团队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智慧旅游还包括智慧酒店解决方案。如今,很多景区所在地的星级酒店为了满足游客的人性化需求,都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比如感应门锁、指纹锁避免了房间被盗或者忘记带钥匙的麻烦,客人进入客房之后,电视、灯光等自动启动,电视上自动打出个性化欢迎界面,电动窗帘慢慢打开。在这些酒店客房内,一般都安装有智能化多媒体设备,例如国内现在比较知名的“智慧e房”等。依托这些设备,游客可以观看高清电视、点播,可以上网聊天、工作,能够查询酒店信息、当地旅游、美食、交通、天气等全方位信息。

篇7

关键词:智慧旅游 信息系统 南京

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与功能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如图1所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其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

智慧旅游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者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让他们在旅游前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和进行结算;旅游过程中能够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旅游结束后通过该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引领旅游进入“触摸时代”、“定制时代”和“互动时代”,从而逐步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提高旅游业的现代服务水平。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5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 Steamboat 滑雪场推出为游客配置的 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 Mountain Watch,能够实时监测游客的位置、推荐滑雪路线、反馈游客消费情况,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科技化服务,该装置的推出成为智慧旅游的发端。英国伦敦基于3G通信系统,推出了伦敦智能导游系统,使自助游客能够轻松地游玩娱乐。韩国针对自助游客推出了“I Tour Seoul”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低价手机租赁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固定网络或手机网站来进行旅游咨询服务,查询观光信息、网上预约和网上淘宝服务,还可以通过“trip planner”订制私人旅游线路,合理安排个人旅游日程。

在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也在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设立全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南京市于2011年4月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将重点突出为来宁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三、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

(一)全面物联

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发展。

(二)充分整合

智慧旅游战略不仅包括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还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智慧旅游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高阶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旅游互动体验质量。智慧旅游用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有利于有效地整合区内资源,加强城市间旅游合作。

(三)协同运作

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到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的动态化、适时化;通过与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依托信息技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四)引领发展

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战略目标,这必将使我国在世界旅游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引领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南京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规划起点高,行业涵盖面宽

南京智慧旅游建设在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依据《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将交通、安全等城市配备保障体系有机整合,行业涵盖面宽,建设应用面广,为搭建整体、完善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整合资源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参与

南京市预计每年将从旅游发展经费中安排不低于4%的专项经费用于智慧旅游建设,同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智慧旅游体系。2011年4月,南京市成立了由相关机关、团体、企业等组成的南京智慧旅游联盟,首批南京智慧旅游联盟包含信息化规划设计单位、三大通讯运营商、市民卡公司、旅游专业网站、旅游企业等近30家成员单位,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8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国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实践。

智慧旅游包括管理智慧,营销智慧和服务智慧。从服务游客角度出发,包含四项基本功能,一是导航,通过移动互联网(3G智能终端)将位置服务加入旅游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各种更新信息;二是导游,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等;三是导览,游客点击感兴趣的对象,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等等,相当于一个电子导游员。四是导购,游客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或票务,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

智慧旅游的概念,首先出现在2010年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由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并启动了智能旅游的先导工程,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包括银行联名卡、休闲储值卡及衍生的目的地专项卡),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公益服务热线和商务资讯增值预定服务热线);2011年9月,苏州旅游局在智慧旅游新闻会上正式面向游客打造了以智能导游为核心功能的智慧旅游服务;2012年,黄山旅游局建立智慧旅游综合调度中心,主要由“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实现了“管理、服务、展示、经营”的四大功能。南京、镇江等旅游城市也相继在智慧旅游上有了很大创新。

丹东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国内旅游城市中的声誉正在迅速上升。但我们必须看到,与优质的旅游资源相比,旅游服务一直是我市的短板,丹东市在智慧旅游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缺乏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全面推进。对于发展智慧旅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没有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还没有在工作层面上加以全面推动。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服务主要限于旅游门户网站,缺乏基于移动互联基础上的主动式互动服务。没有形成全市性的旅游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行业管理多以手工上报信息数据为主。旅游难以适应面对越来越大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旅游营销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的产品推介只是借助旅游网站和媒体宣传等,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不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营销平台,开发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相比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两批共32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也是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用信息化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丹东市应积极抢占智慧旅游开发建设先机,为丹东市旅游业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议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建立权威性的智慧旅游城市领导机构,制定《丹东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丹东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目标、途径、保障措施和支持鼓励政策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尽早动作,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积极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原则,着手建设区域内各类软硬件旅游信息资源信息平台,对于相关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实行统一管理,推进综合应用。把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气候等旅游信息,通过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触摸屏、LED显示屏、WEB网站等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展现和交互,为游客提供高效、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诸如景区游客数量、人员流动情况、投诉情况、突发事件等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信息,实现有效管理,服务企业发展。将全市近百家旅游社、数千名从业人员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大力扶持旅游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各类旅行社等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丹东市旅游行业许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没有实力进行系统性信息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财政资金资助、典型企业奖励等形式,帮助企业搞好信息化升级改造。

(四)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的新趋势,积极研究并着力开发信息化宣传营销手段。通过全面掌握、分析各类旅游信息数据,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盈利能力。

篇9

一、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理念并开展相关项目建设,随后江苏省各级政府和相关旅游行业将如何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作为旅游产业转型的重点工作。2011年镇江市建立了挂靠国家旅游局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为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率先提供了示范。镇江“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实施建设之后,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7市迅速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并联合其他兄弟城市从城市智慧旅游逐步向城市群、区域性智慧旅游发展,形成点、线、面、网的连接和结合。《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江苏省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5A级景区、半数4A级景区达到智慧景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

截至2012年7月,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

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所取得的成果却相当显著,智慧旅游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无疑将成为旅游业转型的必然方向,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缺陷,但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势必会得以解决。

二、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战略联盟建立。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江苏省以其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智慧旅游是以实现旅游服务信息化,为游客提供品精质优的旅游体验为目标,其基础就是要有多类型的旅游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并整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才能为智慧旅游的开展提供动力。同时,2011年南京、苏州、常州等7市率先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这一战略联盟的形成给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水平、政策颁布,经济支持等方面都一直走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的前沿,为其他城市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供了珍贵参考,成为信息化旅游时代构建的良好范本。

2.潜在市场广阔,信息科技水平高。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为基础的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使人们生活更便捷的重要途径。信息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使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江苏省作为智慧旅游的先行城市也一直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虽然智慧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智慧旅游所拥有的潜在客源市场相当广阔。

(二)劣势分析

1.智慧旅游认知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人们对智慧旅游理念的认识不足和理解偏差对智慧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制约。从旅游者角度来看,如果对智慧旅游缺乏理解以及概念不清,就很难促使人们产生主观能动性。从旅游地方面来看,策划智慧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活动、生产旅游产品的前提就是要对智慧旅游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盲目跟风。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2.产品同类化严重,缺乏相关人才。由于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热点,各城市为快速争取市场,忽视现状,盲目跟风,大量劣质的智慧旅游产品充斥着旅游市场。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无疑成为各旅游城市效仿的对象,智慧旅游产品同类化的现象更严重。同时,由于智慧旅游的科技发展需求,对其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相比于传统旅游活动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江苏各级政府对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等方面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对智慧旅游的一些重要研发还没有给予大力支持,导致相关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智慧旅游发展的脚步。

(三)机遇分析

1.旅游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各级政府政策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支持,而江苏省旅游经济形势良好,为智慧旅游的全面建设创造了机遇。现今,关于发展智慧旅游的相关政策纷纷出台,很多重要的政府规划文件也将智慧旅游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到2012年10月,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均开展了智慧旅游的试点和建设。目前,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而《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也意味着规划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

2.旅游产业信息化的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旅游者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旅游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智慧旅游的发展要紧抓旅游产业信息化以及旅游者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一机遇。

(四)威胁分析

1.智慧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对于江苏省而言,智慧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江苏省周边省市如浙江、上海、安徽等,这些省份的旅游产业都比较发达,在整个华东地区的知名度也较高,特别是浙江省近几年智慧旅游的发展,其成果相当显著,西湖景区已基本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加上自身旅游资源丰富,信息化基础良好,科技水平较高等优势无疑给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2.技术生命周期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漏洞。对于智慧旅游而言,技术理所当然是核心部分,然而技术存在一定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同时,随着智慧旅游平台的构建,在激烈的竞争中,其核心技术和创意项目势必会遭到竞争对手侵权的威胁,如何强化这种创新型服务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自身的创新速度和能力,防止对手的不良侵权,避免项目产品的轻易复制,也是智慧旅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一)一体化战略

在“智慧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一体化服务宣传平台有利于集中各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一站式的旅游服务模式可以向游客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相关的智慧旅游反馈系统也能及时将游客的意见进行反馈与分享,给旅游者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同时,一体化服务宣传平台的建立可以集中宣传江苏智慧旅游品牌,推广江苏整体的旅游形象,避免信息多而散乱导致旅游者无法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

(二)高品质战略

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今天,各地的旅游特色也逐渐被淡化,盲目跟风、概念炒作导致旅游产品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各旅游地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就要集中力量开发高品质的智慧旅游产品,在紧扣当地的旅游特色,利用资源优势,避免盲目跟风以及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丰富旅游项目类型,积极创新,打造特色智慧旅游品牌。

智慧旅游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这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江苏要尽量加强智慧旅游发展时期的管理力度,各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做好旅游政务信息及建议反馈工作,从政务服务方面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差异化战略

江苏省的旅游项目大多以传统文化旅游为主,基本上是以导游讲解文化历史知识、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为主,游客缺少亲身体验,旅游新鲜度难以提升,而在科技水平较为发达的今天,应该突破这一障碍,运用科技力量丰富游客体验形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在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同时,打造特色项目、特色产品、特色路线,扬长避短,凸显自身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 智能化 网络 智慧城市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最先提出智慧城市的IBM公司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管辖范围内的城市服务、公用事业、和本地产业的各种需求,通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更好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核心系统的各种信息,以更好的分析和应对经济调控;协助政府、医院、学校等系统使之整合,使得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高效、智能,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①

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来讲,是以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带等多样化的网络技术路线组合为基础, 综合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和城市运行系统等各种系统,整合资源,做到信息共享、自动感知、信息应用系统协作、网络互联互通以及海量信息智能处理,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从广义来讲,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城市各系统智能化的阶段,是人们对于今后生活的一种理想和向往,展示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和谐、智能,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二、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光纤到楼的覆盖率达到了40%,语音固定电话用户实现118户,移动语音用户实现653万户,电子数据用户为388万户,另外有限电视在网的用户为122万。据统计,在2010年全市的相关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16户,其营业收入实现了100亿元,创下了整个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94.6%的新高。

“十二五”时期,在智慧昆明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昆明市进一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昆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各项信息技术在全市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智慧成果。主要表现为:城中的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双向改造,三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WiFi信号覆盖全城;宽带乡村试点涵盖了富明县、晋宁县、东川区等8县区共803个行政村。

(二)“智慧政府”管理水平显著

“智慧政府”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来构建起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实现主动、实时监管,提升相关部门政务的办事效率。昆明电信公司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共享信息来推动政府政务网络电子化建设,这一措施大大提升了政府行政系统的网络基础能力。目前,已构建起电子政务网络、智慧灾害防控系统、城市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等“智慧政府”项目,并正式投入使用昆明市政务服务三级联网联动信息系统。

(三)“智慧民生”生活现代化再提速

民生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昆明市重点建设的事业项目。早在2012年就围绕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来发展社会事业,来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昆明市构建的“智慧民生”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市民一卡通、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通过市民一卡通,不用出门就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交煤气费水费电费、话费,甚至彩票、电影票都可以实现。市民一卡通将不断发展更新,我们只要带着手机,可以实现手机付账、乘公交地铁、超市购物、买机票火车票……将逐步体验到“智慧”带来的实惠。“智慧医疗”方面,医院可实现诊疗无纸化、病历病案电子化、专家网上挂号会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方面。这些“智慧医疗”将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监管力度,增加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减少群众医疗负担。

(四)“智慧产业”产业竞争力再增强

“智慧昆明”建设过程中产业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产业的智慧竞争力得到增强。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昆明市以“智慧产业”为载体,用信息化来提升产业聚集与扩散效应,促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农业方面,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下,种植户必须到种植基地去,才能了解种植作物的各项生长指标,“智慧农业”智能很多,种植户只要坐在监控屏幕前,就能通过视频信息对大棚中农作物的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生长环境进行监测,随时知道农作物的长势。

昆明市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业作为昆明市一大优势产业,结合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来构建“智慧旅游”。昆明通过整合“三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服务于“智慧旅游”的构建。智慧旅游主要围绕游客体验和行业管理这两个方面,用这上述两条主线把游客的吃、穿、住、行等各要素与单位和人员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和共享。

三、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自五华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建设“智慧五华”之初,就提出要通过四年的时间,构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a业三大工程体系,并在16个重点领域进行智慧系统专项建设,建设一个绿色五华云计算中心的目标。②经过几年的建设,昆明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整体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昆明市虽然在政府、民生、行业等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慧化”,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智慧程度还不够成熟,比较滞后。另外,长期以来昆明市各社会部门与市场要素的细分导致城市各职能专门化程度过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很难统一利益诉求来共同构建覆盖全市所有社会要素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

昆明市位于西南边陲地区,由于其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劳动力多数从事手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率低层次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流向了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建设滞后

当前存在市民个人服务方面效率低、程度满意度低,医疗、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发展不足的突出问题。与个人服务情况类似,当前企业服务效率也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协同公共服务办公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项目尚未建成。相应的智慧服务行政审批平台、经营纳税平台、资信认定信息化平台等企业服务项目数字化建设尚未达成。

(四)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昆明市由于其天然的地理特点,很多地区还比较贫困。比如禄劝县和寻甸县,这些地区的信息网络比较落后,数字城管中心行政级别较低,以及各部门联动能力不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信息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能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及时迅速处理,导致现有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及大量的信息处于浪费状态。另外,昆明市各政府部门之间尚未建成统一的数据、统一的网络、同一平台的数据中心,严重影响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难以整合利用,影响城市运营效率和成果。

四、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1.智慧东京。日本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轨道交通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1)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主要致力于智慧交通建设,既将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减少50%,消除道路交通拥挤,减少汽车燃气消耗及尾气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减少25%。

(2)成功举措:一是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图网络体系,使之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其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二是先进、安全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在进入危险区域的时候,自动的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驾驶人员还没有遇见时向其发出警告。该举措使得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80%。

东京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是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机制措施来规范、监督轨道交通及环保工作。例如,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严禁氟化物的泄露等。

2.智慧上海。

(1)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上海市在“十二五”时期就就明确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这一发展战略,并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金来实施产业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

(2)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

第一,推进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来支持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主要有数字城管行动、数字惠民行动、电子政务行动等。

第二,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产业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大力推进物联网、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产业自主发展,实施“云海计划“,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3.经验与启示

(1)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坚实的信息化为支撑。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待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设才真正具备了现实条件。目前,我国除北京、南京、上海少狄幌叱鞘行畔⒒水平已经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昆明、郴州、邯郸等多数城市的信息基础都还比较薄弱。这些信息化基础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行业比较多、领域比较广,加上受到现有体制、机制问题的制约,使得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困难较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应成立专门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决策和协调,统筹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主导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参与的资源和力量,明确责任,协调展开工作。

(3)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契合城市特点。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产业特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保存和发扬,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现有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其城市规划定位、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特点来进行实施。

(二)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发展要素的系统工程,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管理服务。昆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辅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监督作用、管理社会的作用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平台,智能地感知、分析和调节城市的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个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进而快捷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中的各种信息,高效地处理城市管理当中暴露的问题。

2.引进和培育智慧型人才。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人,特别是“智慧型”的高技能人才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建设相关“智慧型”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人才高地,为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一方面通过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的引导,创造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面向其他地区引进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昆明市大学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企业的优势, 培育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操作型人才。

3.推进示范效应。智慧城市中的各项信息技术遍布城市的各行各业,能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形成相应的智慧系统。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传统领域优先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建设,如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医疗等领域以此形成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实现智慧化。

4.整合各地资源,推进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功能地位、自然条件、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加大投人力度,提升和完善现有配套基础设施功能。一方面,对于各种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应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现有基础设施交通,如对通信、供水、供气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还没有覆盖的东川区、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示范区、禄劝县、寻甸县等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

注释

①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②葛鹏飞.基于指标体系的昆明市五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6(5).

参考文献

[1]王辉,吴越.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贤毅.智慧城市开启为了生活―科学规划与建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4]辜胜阻,李睿.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13,4:17-19.

[5]周丽君,帅萍.美国哥伦布市的“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测绘,2013(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