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养生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养生的优势

篇1

关键词: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日常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6-01

一、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教育契机与环保教育有关,及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往往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发现幼儿平时乱摘花、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或下课后高声喧哗等现象,教师就及时地晓之以理,让幼儿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为又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进餐时,鼓励孩子不挑食,不浪费饭菜,并通过故事等形式教育幼儿拒食野生动物,知道保护动物也是爱护环境,初步了解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潜在意识。又如班上有个孩子带来玩具赛车玩,正好电池里的电用完了,看到他把电池随便放进垃圾桶,我就问他:“你知道这电池还有用吗?”他说:“没用了。”“你打算怎么处理这废旧电池呢?”他说:“不知道。”于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我们展开了讨论:该怎么处理这废旧电池?并说出道理。不知道的还可以回去问问家长。通过孩子们的积极主动的思考及家长们的点拨,有的孩子就把答案带到了幼儿园,让大家都知道了乱扔旧电池的严重后果,于是大家决定在班里回收废旧电池,并把回收的电池送到电池回收箱里,在正规性活动中捕捉科学教育的契机。

二、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纸盒、瓶子、广告纸等废旧物品。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大胆想象,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晨间活动的体育器材。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了纸球:把废报纸团起来,外面裹了有颜色的即时贴,用来投掷,既美观又安全。纸棒:用废旧的吹素纸卷起来,中间放一根废筷子,外面用透明胶带裹几圈,这种纸棒美观、柔软、不易脏,可以用来打棒球、摆成各种几何图形来做游戏。废旧的奶粉筒装饰一下,就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敲敲打打的腰鼓等。这些自制的体育器材,都是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制作的。把废旧物品再加工变废为宝,制作成幼儿可操作的,而且也非常漂亮的晨间活动器材。通过幼儿自己的手可以经常更新器械,他们对自制的活动器械兴趣不减,极大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锻炼了幼儿的体能。使幼儿懂得:许多资源可以再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品既美化了生活,节约了资源,锻炼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使幼儿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课间活动中捕捉环保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处处都隐藏着知识和道理,而课间生活更是多姿多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要善于观察这些变化,作为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课间在操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快乐的奔跑着,可往往会有几个孩子蹲着围在一起,好象在讨论着什么?此时,如果老师大声的对他们训斥“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做游戏?”那你就会打断孩子们的“研究”。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是轻轻的走过去,加入他们“研究”的行列。他们就会和我展开讨论:“老师,你看蚂蚁在搬东西。”“老师,它们搬了豆有什么用?”“老师,蚂蚁怎么知道这儿有豆的?都到这儿来了。” 于是,我捕捉到孩子们对蚂蚁感兴趣这一个契机,就展开了关于蚂蚁的一系列活动。

四、生动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2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强大推动器。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需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认识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就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获得有关知识或表现一下自己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让同学们为“问题”而探究,另外,课堂上我们要给同学们留有充足时间,允许学生发问,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善于贯彻教学“无错原则”,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发问,并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所提问题,甚至于“可爱的错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同学们用热烈掌声鼓励那些敢于提问的同学;也可组织他们定期评选班级最佳“提问能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句话,我们应想方设法通过多元途径,为同学们营造良好而和谐宽松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有理数教学中,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问题意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研究下列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这样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实践中,经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猜想和证明,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学习到了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热情。

二、通过相互交流,发挥多种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探索问题的效果的强弱。而学生的质疑是对传统教育的有力挑战,打破传统教学的,他们必然随时有新发现,新想法,使课堂教学朝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方向发展,此时,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竭尽所能地引导他们开拓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看法,发挥多种思维,如:逆向、求异、发散和直觉思维等。即组织同学们交流,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不同方法和见解,特别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看法,与老师不同的看法,与教科书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可以真正拓宽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充分发展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多种思维潜能,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多元问题意识,让他们在探索参与中有效获取知识。

例如:在探索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教学时,为了有效发挥学生发挥多种思维,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我设计了这求解法。解法正确的同学,不仅要阐述自己的理论依据,而且要详尽地叙述解题过程,解法不正确的同学也要能说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实验过程。这样学生的收获远比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要多得多。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运用有效方法,善于促进多问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多问,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设计有效问题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发问,并且要大胆问、巧妙问。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同时,还要构建和谐氛围,保护好同学们的好奇心。无论如何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而去指责他们。要真正让学生闪现出真知灼见的火花,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多问之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使他们始终处于“问”的状态中,使人人享受参与成功的喜悦,在民主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

篇3

一、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构建了第一句口诀“一五得五”,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你能想出5的其他口诀吗?”学生经过动脑想、动手摆的过程,自己获取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整个5的乘法口诀。有了这一探索的经验,教师把整个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完全放给了学生,学生自主构建了全部的“乘法口诀”,独立地掌握了这一阶段的整个知识体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数学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中选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有许多种解法,教师要使学生不要满足于会一种解法,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答,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优解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第九册“分数、小数应用题”例3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商店运来苹果和鸭梨共350千克,其中鸭梨的重量为苹果的2/3,苹果和鸭梨各重多少千克?”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解答,在不做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想出了一种解法。然后,教师鼓动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经教师这么一布置,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开始在小组内讨论,发现了多种不同的解法(具体解法略)。“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通过比较选出了最佳解法。

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常用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常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辩,勇于提出经过思考后的不同意见,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争辩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数一数,图形里有几个角?”当大多数同学和老师按常规数法数出题目中的图形有6个角时,突然有位同学提出质疑:“老师,我认为这个图形有8个角。”这突如其来的答案使其他同学感到诧异。这时,教师没有因为这位学生打乱了课堂秩序而责备他,而是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数一数。这位学生数完后,教师对他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精神给予了鼓励。不论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发展。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进行演示,在圆锥形容器里装上沙子或水,然后倒入圆柱形容器里,让学生看倒几次正好装满,最后,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而我在教学时,是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了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然后放手让各组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终得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上述类似的教学方式,学生亲历了数学的发现过程,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五、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和“新知识”的“发现者”,甚至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来。

篇4

俗话说:“若要甜,加点盐。”社会并非永远风和日丽,人生也绝非是一条坦途。人的成长岂能一帆风顺?社会的进步怎会没有逆流恶浪?人要成才,获得成功,就必然要面对崎岖坎坷,这才符合辩证法。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除了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等形式突出正面教育外,还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社会性、情感性的特点,适当渗透一些忧患意识,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良好的道德情感,勇于拼搏的斗争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学生的忧患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时间的忧患意识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对于进入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所以老师不论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要时时教育和培养学生有一种“惜时”的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勤学精神。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大量的名言警句需要识记、默写,有意识地找那些劝人惜时的文句,让学生牢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通过学习古人、伟人惜时的名言警句和现实中的事例对比,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惜时没有?不惜时如何实现人生的目标?那些成功人士一生做了多少事?你这几年该做了些什么?通过点拨,使学生懂得白驹过隙,光阴易逝,所谓“莫笑他人老,终须轮到我”,从而认识到珍惜时间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种“惜时”的忧患意识如能贯穿于整个高中学生的生活中,会起到较大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培养学生对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

人生如一条流淌的河,有平静,有急流,有漩涡,人生必须迎接前途命运的挑战。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情,增益其所不能。”要成才、成功,使人生臻于完美,必然要经历磨炼。我们不少高中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喜欢谈论吃喝玩乐,穿着打扮,在不健康文化的误导下出现了追星热、生日热,崇拜西方的物质文明,精神空虚,整天围绕金钱享乐“转圈子”。假如我们只强调正面教育,把前途命运说成阳光普照,鲜花盛开,那么,当人生旅途出现坎坷和荆棘时,他们如何有勇气去迈步呢?在思想教育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和领会: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上、行为上、生活上经受一番艰苦以至痛苦的磨炼,要让他们从小养成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个性。

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要面对众多的考验,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如果只是“急功近利”地一味督促学生勤奋、刻苦学习,而不敢让学生正视激烈竞争的社会,那么,哪里能使学生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呢?因此,我们要时时用社会上的竞争的成功与失败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为自己前途而努力的忧患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现实。这也许比只讲光明、美好的前景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自身的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创造自己美好的前途。

三、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的忧患意识

引导我们的学生从教材和媒体中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使他们产生忧患意识是具有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孔乙己》中掌柜残酷的笑,《祝福》中鲁镇人们冷漠的嘲弄,《药》中看客麻木不仁的观看,构成了十几世纪封建社会末期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和愚昧落后的国民意识。而时下,家家户户装上了铁门、防盗网、围栅,门上装了猫眼;上百人眼睁睁看着湖中一沉一浮的溺水者,谈笑自若地讨价还价;众多的行人和车辆的司机目睹交通意外的受伤者匆匆而过……人情之淡薄冷漠,国民素质之低下,何等相似。

让我们告诉学生:当你在客人面前炫耀家里的的富有时,当你看到社会的丑恶现象时,请不要忘了历史――八国联军入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精神颓丧的民族就会挨打,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提高自身素质,让祖国强大起来的忧患意识。

四、培养学生对环保的忧患意识

学生每天生活在自然界环境中,周围环境的恶化,能让我们熟视无睹吗?河流、食品的污染,特大洪水的天灾、全球臭氧层的破坏……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学生还能陶醉在明天更美好的梦呓吗?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中,从参与建设“绿色学校”的行动中,从课内外了解到的有关环保的知识中,我们应教育学生,既要让学生为祖国壮丽河山、无限风光而自豪,也要让他们明白日益污染、恶化的环境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让残酷的现实激发学生树立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国家民族的长存,为人类地球拥有美好的家园而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的忧患意识,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思想政治的教育,其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在思想认识的引导中,在教材德育的培养中,对学生渗透忧患意识,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在歌颂改革开放的光辉成绩的时候,让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知道我们复杂多样的国情,了解我们的国耻,培养忧患的意识,是必要的。

篇5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优质课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肯定会被社会淘汰。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的相对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时代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着眼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作为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和重要学科,高中物理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沿,这是由高中物理的学科性质决定的。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这样的自然学科中,容易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进行探究。结合近几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我就以上问题展开探索。

一、展开创新性教学,创设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欲望

要想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靠传统教学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忽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高中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处于从属地位,不利于高中生自主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性教学,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只有激发高中生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高中生的成长,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高中生的自主性为基础。

二、创造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高中生自主性的发挥,自主创新的课堂需教师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物理实验往往是教师实验的复制甚至是教师自己的独舞,高中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忽视了,高中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被压抑和限制,得不到发挥,也没有发挥和发展的余地。这样的课堂是压抑的课堂,师生之间是紧张矛盾的关系。高中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只是死知识,失去的却是宝贵的天性和能力。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还要把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鼓励高中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高中生得以充分参与课堂,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高中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培养高中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高中生头脑中活跃的多向性思维共同作用产生的火花,这些思维的火花就是创新的灵魂。可见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解放高中生的思维,在传统教学环境下,高中生的思维被束缚在教师限制的方向内,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导致高中生思维僵化,不利于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解放高中生的思维,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多向性,只有高中生思维的多向性得到培养,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思维的碰撞,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在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注重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肯定高中生的不同意见,鼓励高中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相互议论,从而形成一种群体共生效应,实现高中生思维的跳跃和碰撞。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培养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互动性与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相结合,实现高中物理自主创新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物理课程的学科特点,促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生动而有趣,既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高中生进行思考,是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高中生创造表现的机会,给高中生搭建自主思考、发表自我见解的舞台,留给高中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这样既能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师要给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目前,素质教育及创新理念的倡导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各个教学工作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最主要环节。

一、创造舒适的教学氛围

一个舒适的教学氛围的创造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作用,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建立出一个能够发挥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必须营造一个舒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中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提供各种教学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强调的最重要的工作在于思想教育工作。一个思想作为正派的人才能够有较高的思想创新意识,因为他的创新意识来自于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崇高理想的追求。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要通过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利用著名科学家及身边的人和事来激励他们学习,给他们讲述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引发他们对于发明创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告诉同学们科学家是如何用蝙蝠在夜间进行活动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的故事来激发同学们对于身边事物的思考,比如可以请他们将生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搜集并就各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请同学们讨论,经过交流之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观察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开阔的视野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视野的开阔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在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上,使学生在各种活动的进行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自由性及独立性,对于学生的奇特的思维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进行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对各个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特长,可以请具有各种不同特长的学生用自己的特长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比如可以将自己知道的与课文意境相符合的诗歌朗诵出来;可以将课文中的景色用画笔描绘出来;也可以将一首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曲子弹奏出来等等。总之教师要创造一切的机会为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基础条件和设备。比如在发明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各种发明创造的东西,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看看他们能想到生活中所需要的发明创造还有那些,并鼓励学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来丰富自己的想象。

四、提倡质疑问难,探索求知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刨根问底的询问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开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内在的动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尽力钻研,不压抑他们的独立见解与思考,使学生敢想、敢问、敢答。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还有许多的矿物有待于我们继续的发现,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及其工具去发现它们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小学语文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条件,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放在首位来抓。

五、结语

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传统模式的转变,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长期的教学引导过程中,真正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延伸、创新运用等事项进行渗透运用,使学生在掌握住更多的知识的时候,有效的提高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离开了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旋律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培养学生化学问题意识有如下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创设一种驱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参与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营造和谐氛围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营造和谐氛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和谐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

第二,肯定提问题的学生。教师对能积极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多加以呵护,让他们在充满鼓励的氛围中自由地提出问题。

三、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知识水平以及课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为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强烈愿望,使之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讲化学第二单元制取氧气时,教师事先强调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规范化地演示了一遍,演示完毕,就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为什么导管口的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氧气?教师当场就让这位同学演示实验: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时就收集氧气。结果演示完毕,这位同学就找到了答案。同学们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通过实验解决了问题,同时,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何乐而不为?

四、把握问题尺度

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就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与“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偏于艰深的问题,可以作比较浅的处理,化难为易;相反,有些问题看似浅显,但很重要,却常常被学生所忽视,这时,教师应该“浅题深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延伸和收缩。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提问中延伸,让学生循着一个个小问题逐步进入大问题的中心;相反对一些简单零碎的问题,则不必 嗦,提问时要简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把握提问的“度”的问题。

五、引导积极探究

化学教学中实验现象的直观、有趣、生动和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如何很好的从实验中引发问题,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呢?这就要求教师开动脑筋、补充实验、不怕麻烦、很好地引导。

篇8

一、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后班主任的“就职演说”进行理想教育

刚步入初中阶段,编入新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一种全新的感受。对于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幻想,他们就如同是一张全新的白纸,随时准备勾画出初中阶段美好的蓝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时的引导教育,则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着基础。为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认真准备,作好学生的前期引导工作。即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包括,班主任走马上任的“就职演说”、开学典礼、军训等活动内容。班主任的“就职演说”是教师第一次在班级中的正式讲话,这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班主任要明确描述今后班级管理的方向、目标,对今后工作的决定和信心,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和信心,以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二、强行入轨,盯准行为习惯

新生入学之初,就充分利用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的时机,组织所有新生系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类规章制度,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制定个人行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侍中人。同时加大督促力度,从点滴小事抓起,如禁止乱画乱刻、乱抛乱吐,宿舍休息、教室自习不准讲话,准时起床吃饭排队、勤洗衣服勤洗澡、整理内务认真值日、严格请假制度报告制度等等,事无巨细全是我们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强行入轨,尽快帮助学生养成自立和自制的习惯,必要时甚至不惜对严重出轨的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因为自立和自制习惯的养成是意志教育的不可轻忽的内容。

三、学科教学,训练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训练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用心专一、集中注意力是训练学习品质的重要环节。“注意”是“一座门,凡是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让知识的阳光照射进来。在学科教学中,无论是语、数、外,还是政、史、地,还是其他如微机、音乐、体育等技能课,都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要用心、要专注。理科教学重在训练学生独立作业、不怕困难、肯于钻研的解题习惯,文科教学重在用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和艺术形象的健全意志、顽强品质和高尚人格来教育感染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深入研究,追求懂、会、准、熟,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风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个个学有所得,而且有助于形成勤奋踏实的学习品质。

四、意志教育,奠定成功的基石

意志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意志教育,主要是指训练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意志健全的人,为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研究者普遍认为,意志健全是指人在行动中自觉、果断、坚韧、自制,始终目标如一,不怕挫折,排除干扰,顽强地从事学习和工作,直至成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是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人。可以说,唯有意志健全的人才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意志与认知、情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陶行知先生说过,“知行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儿童的社会兴趣和行动意志。”以知育意,以情育意,才能使意志教育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谐发展。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探究性教学 质疑能力

质疑不管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发明的起点就在于一问。质疑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创新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思考其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用探究性教学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质疑能力。

一、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避免单一的提问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方式过于单一,那么就会使学生对问题思考没有积极性,只会机械的回答是或者不是。那么就无法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技巧,不能只是为了提问去提问,提出的问题的知识点要上下呼应,从全方位的设计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新鲜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和提出质疑。

2.避免模糊的提问方式。如果教师在教材“family”这一单元的语法模块内容,教师为同学们展现一张小女孩在椅子上坐着看向窗户的图片这一情景。教师问同学:look at the picture of the little girl doing?教师这样的提问并没有针对性,问题模糊,使学生不知道从何开始回答。教师只是按照自己想法来使学生进行回答,将答案设置太唯一,这种模式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还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就会慢慢的失去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加大问题情境教学应用,培养学生思考思维

据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创建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比如教师在讲述英语教材中“Reading”这一模块的时候,可以创建“猜一猜”这一活动来使学生记性思考,巩固之前学过的英语词汇及词组,还能使学生掌握模块中的新单词,比如“spare、nice、away”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之前英语知识的印象,还使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

当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质疑情境的时候,学生会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且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学生在理解英语内容和合理运用英语知识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各种“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分别模仿动物的叫声,对学生进行提问:“刚才这几位同学分别模仿的是哪几种动物?”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思维。

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可以学到英语知识,还能够培养其的质疑能力。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多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呈现出一种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质疑中去。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多多鼓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疑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理应跟上时代的进步在保留自己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及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比如在学习Growing up(成长的过程)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提出一个问题,比如“Eddie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通过这个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质疑的方式,老师如何在教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逐渐进入学习中去的时候,就会提出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这是什么”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还可以向学生传授提出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在模仿教师这一质疑方式的时候可以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课堂的本质也是能够为学生思考提供场所,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善于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是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为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探究性教学手段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多多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有疑问就问的学习理念,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新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我们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此,就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种做法。

一、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也是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在学生中的反映,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

一堂好课,往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恰到好处的结果,优化课堂教学,就是努力寻找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其控制与调节,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目的。在这方面,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自主,探究和合作” 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如例题: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长、宽、高分别为3,4,5,现有一条小虫从点A出发经其表面爬行到点C1,问小虫有几种爬法,最短行程是多少?这是一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之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结合长方体纸盒演示可能出现的方法数并说明如何求出最短的行程来。结果同学们积极演示,争先恐后地予以纠正和补充,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生命之活力,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探究合作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与感受教学内容在现实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思考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获取新知识。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和情境

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又能自然表达思想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就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时应当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认真听取、及时肯定其解法中的独创因素。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思维的过程,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并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培养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不断加强思维训练。

就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就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值化生存”的网络时代,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替代经验、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引导动手操作设计,激发创造探索方面的作用。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图象的变化制作成类似游戏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通过图文并茂,声象俱佳的演示,使得课堂教学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得教学课堂真正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如讲解例题:就m的变化讨论方程mx2+(2-m)y2=1表示曲线的形状变化时,我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完整结论,再引导学生通过数轴发现“变质点”……系数的零点,然后结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曲线的动态美:当m

三、加强过程教学,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从认识问题的具体背景开始,去经历理解与表达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求解问题以及尝试回顾和分析自我求解过程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去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而独特的理解、对结论的合情猜测、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选择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条理操作,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和创新思维习惯。

四、重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形式,学生应先独立思考,然后在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教师应致力于选择有思维空间的学习素材(如提供充分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从事独立思考和平等交流的学习活动,去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去验证自己结论的合理性。为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新的角度)去了解问题的含义,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数学课堂的沉静独立思考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数学的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交流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于社会,课后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