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的争议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焚烧的争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垃圾焚烧的争议

篇1

8月底,随着自然之友、自然大学等18家民间环保组织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出公开信,要求公众参与由其投资的南宫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有关垃圾焚烧的争议再次成为公共话题。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垃圾发电厂200多个,面对这样一个上千亿元的产业,如今却正在遭遇资源和公众参与的双重困境。垃圾发电将如何突围?

“北京式”分类

垃圾只有进行了分类,才具备了发电的基础,然而,目前的垃圾分类依然流于形式,造成了“上游资源”的严重匮乏。

站在一个小型的垃圾回收站的大门前,一股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一辆环卫垃圾车正在进行垃圾装车作业。接连三辆环卫垃圾车来了又走,都是将所有的垃圾一股脑的全部装车拉走,完全不见有任何分类操作的痕迹。

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能源》杂志记者,所有的垃圾都是运送到垃圾转运站再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在垃圾转运站会被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垃圾随后就会被运往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等地。

在转运站,垃圾将会经过粗分、筛选、风选、多项处理、再风选、再筛选等工序层层分类。不同类别的垃圾会分离出来,然后被送往不同的处理终端。

在走访多家转运站后,记者发现并不是所有转运站都能全数做到有效的垃圾分类。这意味着依旧会有许多的垃圾会不经分类而被处理。而严格地按照“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类别,从垃圾投放阶段就开始进行的垃圾分类在北京除了个别试点社区之外,也是再无二家。

记者实地走访了作为处理终端的南宫堆肥厂,尽管进入该厂的垃圾经过转运站筛选,仍是夹杂着大量废塑料、废纸屑、一次性筷子的混合垃圾,甚至可见废电池、废旧药品等应严禁进入堆肥生产线的有害垃圾,厂区周围也是恶臭环绕。

“北京的垃圾分类只是集中在了最终端的分类处理,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垃圾分类的效果和效率”,自然大学垃圾学院负责人陈立雯女士不无感慨地向《能源》杂志记者说道。在她看来,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包括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由于北京的垃圾分类不彻底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不适合焚烧的垃圾进入了焚烧的过程,从而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也影响了垃圾焚烧的效率。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投入焚烧炉中的垃圾由于有着大量的厨余垃圾没有分类出来,导致垃圾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垃圾极难被点燃。发电厂不得不投入煤或者油来作为引燃物,无端增加了一笔成本支出。

事实上,对于政府决策者而言,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之一,拥有良好的社会收益,对于投资者而言,其经济收益更是丰厚可观。

4月10日,发改委了《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垃圾焚烧发电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且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实行两级分摊。当地省级电网负担每千瓦时0.1元;其余部分纳入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

0.65元的这一价格高于国内很多地方入户电价,这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利益空间。扣除消耗,每吨生活垃圾燃烧可以产生的电量是300度到450度之间,北京市目前唯一运行的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发电量是2.2亿度。那么一年的上网电价就1.4亿元。

除了上网电价的收益之外,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有来自政府补贴的每吨150元垃圾处理费,高安屯目前日消耗垃圾1600吨,计算下来一年也有8760万元的垃圾处理费收益。高安屯的总投资是9亿元人民币,在不计算日常运营成本的情况下,高安屯仅需四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按照国家规定,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期是25年,这无疑是一项蓝筹投资选择。

公众参与缺失

高额的利润足以让投资者趋之若鹜,而解决“垃圾围城”的社会效益又催促着政府为其放行。但是,城市是否拥有完整有效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公众是否能够有效参与到垃圾焚烧项目的审批?垃圾焚烧厂的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

这些都成了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如果最终集聚,进而引发成为,最终将会成为未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定时炸弹”。2009年的广州番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问题,引爆了大规模的抗议浪潮,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事实上,垃圾焚烧历来存在争议,但最终化解争议的始终是制度弹性和技术进步,其中增加透明度是消除公众担忧的关键所在。

90年代以来,随着垃圾焚烧的负面效果不断显现。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对浪潮,日本的垃圾焚烧厂规模和数量不断缩小,更极端的例子是美国,70年代旧金山曾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抗议活动。尽管这并没有终结美国的垃圾焚烧,但是90年代以后美国几乎没有新建过垃圾焚烧发电厂。

尽管如此,垃圾发电并非落后产能或是被淘汰的技术,在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垃圾焚烧发电依然是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欧洲的大干快上,还是美国的谨小慎微,抑或是日本的“去而复返”,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问题时,总是能够实现透明化的决策和最高程度的公众参与。从制度上限定垃圾焚烧发电的环保标准,让公众切身参与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筹备和建设中去,这才保证了无论是哪一种垃圾焚烧发电政策,都能够以最小的阻力推行下去。

反观中国,尽管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已有近十年,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一直按照相关法规都完成了环评,但是实际上无论是环保组织还是公民个人,都没有能够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取得环评报告的信息。

“垃圾焚烧电厂预计处理的是哪些种类的垃圾?规模有多大?环评报告的结果是怎样的?这些信息都是应该公开,但从来没公开。”陈立雯说道,“每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开工之前,公众只能得到一个该项目已经通过环评的结果,而所有具体的数字都像谜一样困扰着我们。”

此前,陈立雯曾经参与到四川一个垃圾焚烧项目中,和公众沟通路径不畅的问题至今让其印象深刻。政府决策者在没有举行听证或是其他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的情况下,将四个垃圾焚烧厂建设在了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篇2

纠结的“垃圾围城”

8月24日,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向全市征集垃圾减量分类最佳方法,主要包括怎么劝导居民垃圾分类、如何提供分类“技术指导”、什么样的宣传最有效、人性化工作方法是什么,等等。

一场从源头上让垃圾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行动,近年来正在北京逐步展开,以最终化解日益加剧的“垃圾围城”困境。

“大中城市每年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分类处理,垃圾数量的激增和有限的处理手段将会拧成死结。”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曹淑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城市生活垃圾危局凸显

2009年12月,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上,自由摄影师王久良以一组《垃圾围城,北京——一个摄影师眼中的映像》的作品获得了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

在一张卫星地图上,王久良还将自己拍摄过的非法垃圾填埋场,用黄色标签密密麻麻地标出,居然在北京城区外形成了一个“七环”。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北京市垃圾分类官网也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这些垃圾,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明确指出: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每天产生垃圾1.83万吨,每年增长8%。而北京市的垃圾处理能力,目前仅为每日1.041万吨,缺口高达8000吨。

“垃圾围城”困境并非北京独有。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据2010年上海市社科院调查,截至2010年底,上海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达2万吨。同样,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1.8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垃圾围城”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二三线城市。“在农业经济时代,所产生的垃圾,基本可被自然‘回收’,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自然界已经越来越难以消纳人类生活的附属产品。”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生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全国城市垃圾年产量约为1.15亿吨,到90年代已达1.43亿吨。目前国内每年城市垃圾产生量在1.8亿吨左右。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总量将达到4.09亿吨。

“近年来,国内因垃圾处理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陈明生说,“应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存在的机制缺陷,构建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填埋”是没办法的办法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3种。

在中国,多数城市处理垃圾仍把填埋作为首选方式。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全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634.9万吨,平均每天1.74万吨,全市每天的垃圾处理能力为1万吨,填埋的垃圾比例高达70%。

据了解,目前北京有17个填埋场和5个生化处理厂,固体垃圾主要还是填埋为主,每年约消耗500亩土地。这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而且还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严重污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堆积成山的城市生活垃圾,正逐渐吞噬着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曹淑艳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市垃圾历年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而且产生量每年以约8.98%的速度递增。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关环卫专家表示,中国是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特别是人口密集、垃圾产生量大的城市地区,填埋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由于目前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以致垃圾占据了城市周边的大量土地,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土壤、水体、大气受到污染。”陈明生说,“对于垃圾处理来说,‘填埋’方式是没办法的办法。”

垃圾焚烧“潜行”

记者调查发现,垃圾焚烧作为一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近年来争议从未消歇,而各地的垃圾焚烧厂,也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新增处理垃圾能力约40万吨/日,新增投资约1400亿元。此外,还有一些续建项目需要追加投资,续建投资约300亿元。到2015年,全国城市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5万吨/日以上。

现实中,投资者对垃圾环保处理行业的投资热情在持续升温。主要原因除了投资商看到垃圾焚烧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外,还与垃圾环保处理行业的政策与技术、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密切相关。

2011年12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垃圾发电展望论坛上,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透露,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厂,总数超过160座,“十二五”期间规划的垃圾焚烧厂超过200座,到“十二五”末总数将超过300座。

然而,近年来垃圾焚烧厂项目的选址、开工,一直饱受公众的质疑乃至反对甚至引发。因此,在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上,有些地方不得不从以往的高调宣传改为低调推进。

从以往情况来看,公众反对的深层原因很复杂。比如原有的垃圾焚烧厂标准偏低,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烟气超标、臭气扰民的现象;土地价格、房产价格持续推高,加重了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二恶英的污染引起居民的恐慌。

篇3

3月3日,上海金山区正式开启垃圾变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变废为宝”试验

上海启动的垃圾变能源项目处在金山工业区。这座全新的工厂“吃”掉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产出的是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形态的再生能源。

这一技术是上海弘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弘和)独自研发出的。该公司董事、财务总监赵广齐表示,他们所采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技术,综合技术已取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据了解,这个垃圾处理厂采用的是生活垃圾低温无氧裂解转化综合技术。主装置反应釜高24米,日处理生活垃圾100吨。生活垃圾事先无需分类,可通过传输带直接送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持续的化学反应。数小时后,即在不同出口产出有机碳混合物、燃料油、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直接引回反应釜作为处理垃圾的能源,而燃料油和碳粒可供应市场。

上海弘和董事长陈鸽飞介绍,金山的示范基地垃圾日处理量为200吨,每天能够产出30吨左右的碳、5吨-6吨燃料油。“我们已与上海金山区达成协议,在现有示范工厂旁边的30亩土地上,建设垃圾变油、气和碳的‘绿岛’,投资近1亿元,建成后将由金山区政府回购。”陈鸽飞说。

“现在只是试验阶段,效果好的话,会大力推广。”赵广齐介绍,虽然项目在今年10月份才开始运营,但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前来考察。

焚烧仍将是主流

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按2008年年鉴统计,2007年全国655个设市城市的垃圾总量达1.25亿吨,这一数字每年在以8%-10%的速度增长。

“现在国内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成熟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焚烧无疑仍是主方向。林伯强认为,垃圾变能源的大方向是对的,但目前是否能付诸实施是个问题。“我上过很多次当,上次美国那边还把专利技术(垃圾变能源)拿来了,结果还是不成功。”

“焚烧垃圾发电比较靠谱。”廊坊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垃圾处理厂助理工程师侯爱松也这样认为。

侯爱松长期从事垃圾处理问题研究。“现在焚烧垃圾发电企业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否则企业都会亏本。”侯爱松介绍,根据国家2005年相关规定,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国家针对垃圾发电还采取多项优惠政策予以保护:一是发电量全部收购;二是免除了增值税,并在所得税上享受减免政策;三是国家支付企业垃圾处理补贴。

靠产出物盈利

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人们生活的常态,而新技术能否深入推广关键就在于它能不能创造出价值。据了解,上海弘和推出的新技术绝对不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的同时,经济收益也要远远大于焚烧收益。

“现在每处理1吨垃圾,政府补贴100元,税收等方面还未谈判,而在项目启动时,政府提业基金进行扶持。”赵广齐说。

除去需要支付的税收和享受的政府补贴之外,企业可能会净赚到碳和油。当前煤炭价格为70美元/吨左右,原油约为75美元/吨,如此计算,每处理100吨垃圾,企业净利润在1275美元左右。

可以说,企业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上海每天生产2万多吨垃圾,至少需要100个绿岛。陈鸽飞表示,绿岛的启用还可以最大程度节约社会资源,无需建设规模巨大的垃圾集中处理站,因为垃圾集中甚至比垃圾处理本身费用还高;垃圾也不需要分类,可以减少大量人工费用。

“我们的垃圾处理成本比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成本都低,而产品价值却在不断增加。”陈鸽飞透露,处理之后的油可以提炼成柴油等,而碳的价格由于不从煤而来,价格之低“可能超乎想象”。

“运用新技术之后,政府完全可以把饱受争议的垃圾焚烧厂炸掉,周边的土地价格也会上涨。一旦绿岛推广开来,因减排而关闭的小火电厂,也可起死回生,因为绿岛可以为其提供能源来源。”陈鸽飞兴奋地表示,除了垃圾,其他的如秸秆、污泥,都能处理,技术运用前景广阔。

“浙江、江苏、广东,甚至国际资本都在与我们洽谈。”对于将来,陈鸽飞很坦诚地表示,这项技术属于全人类,若干年以后,将还给全社会。市场格局预变

“我们以后主要是卖设备。”赵广齐告诉记者,100吨垃圾处理能力的一套设备目前价格在1亿元左右。

如果这项技术能顺利推广,最先“受害”的将会是那些拥有垃圾焚烧业务的上市公司的利益,随后,环保设备厂商的利益也将会受到冲击。

据了解,目前从事垃圾焚烧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泰达股份、深圳能源、城投控股和清华同方。

城投控股全资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1月23日,公司称,将投资福建漳州垃圾焚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9672万元(一期约30972万元,二期约8700万元)。

1月8日,深圳能源宣布,与新加坡吉宝签署总金额5300万美元的合同,吉宝将提供达到欧盟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设备,扩建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2011年,该厂将从现有的1200吨日处理量升级为4200吨,将借此晋级为业内“一哥”。

泰达股份去年6月26日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拟投资6.57亿元建设大连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大连垃圾焚烧项目按日处理垃圾量1500吨设计,年处理54.75万吨,垃圾全量燃烧,产生余热发电,预计建设期24个月,建设总投资为6.58亿元。

篇4

日本举全国之力减少垃圾量,增加循环利用,大城市、小城镇、办公楼和住宅区都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其分类数量和执行措施,几乎到了惊人的程度。

很多初到日本的游客,对日本环境的干净整洁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说,日本没有垃圾,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说明日本处理垃圾有方。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日本始终是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先行者和进取者。从大举建设垃圾焚烧炉到发起垃圾分类运动,今日“零垃圾”的美誉绝非一蹴而就。

二恶英叫停焚烧炉

上世纪 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 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这导致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恶英大国”。

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二恶英是多氯甲苯、多氯乙苯等有毒化学品的俗称,被称为“毒中之毒”。二恶英是工业化社会产生的恶果之一,焚烧有毒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含有大量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垃圾)时,会产生大量二恶英。

“历史上二恶英不是一个与焚烧炉有关的问题,”国立环境研究所主管、著名的二恶英专家森田昌敏表示,“1940年代到 1970年代,二恶英主要来源于化学药品和杀虫剂。”

直到 1976年,荷兰的焚烧炉里发现了这一物质,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污染才开始为人所知。7年之后,时任高知大学校长的立川凉教授,发现日本也有同样的现象。“从那时开始,人们意识到二恶英不仅仅是个化学物品问题,还是个垃圾处理问题。”森田说。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大气中测得的二恶英水平竟然是其它工业国家的 10倍,焚烧炉每年释放约 5千克的二恶英。5千克可能听起来不太多,但动物实验已经表示,1克的二恶英就足以杀死 1万人。

为了减少二恶英,日本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垃圾焚烧排放标准,进行大型焚烧炉的建造,并给予财政补贴。这种大型的焚烧炉可以在高温下持续运作,有助于减少二恶英排放。

东京环境研究中心主席矢泽龙也质疑政府公布的二恶英年排放数据,他认为政府的调查方法有缺陷。“焚烧垃圾排放的二恶英,有一半是在焚烧炉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释放的。但是政府的调查是在焚烧炉运行最充分的时候,记录下的排放数据有偏差。 ”他解释道。他估计真实的数字接近每年 15至 20千克。

不少环保人士认为政府是在认真对待二恶英问题,但是他们担心政府处理的方式不当。虽然严格限制二恶英的排放,但是焚烧炉残留物还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众所周知这些残留物含有大量的毒素。

另外,政府计划合并焚烧炉,建设大规模的高温焚烧炉也是有问题的。焚烧达到很高的温度 ――超过800摄氏度 ――才能减少二恶英的排 类。”65岁的内木须美所在的小区在 放,但是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例如 从 2004年 10月起就开始实行这种垃 增加了温室气体和重金属。并且,农 圾分类回收的新方法。 村地区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垃圾量需要 与横滨相比,面积 110平方公里、 大焚烧炉运转,这在今后会成为财政 人口总数仅有 2200人的上胜却早在负担。此外,大焚烧炉的建造位置也 2000年前就把垃圾回收的种类提高到会引发争议,毕竟,哪个地方政府愿 34种。然而,为了减少垃圾、扩大再意为邻居处理垃圾呢? 回收范围,这个小镇在最近几年中又矢泽龙也表示,二恶英排放增加 逐步把回收种类提升到现在的 44种。

的原因是聚氯乙烯生产和消费,也就 环境专家们表示,以更清洁的是说,工业生产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 方式分拣和回收垃圾也许比倾倒更昂是有效减少二恶英排放的主要障碍。 贵,但是和焚烧垃圾的成本不相上下。

很明显二恶英问题与生活方式密 日本研究院紧急战略中心的垃圾处理切相关。市民和政府都在担心,但只 研究员三田秀喜说:“垃圾分类回收有两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个 不一定比焚烧垃圾昂贵。尤其是在日环境难题。由此,绕过与焚烧炉相关 本这样的国家,分类和回收垃圾将会的种种手段,改道从垃圾的源头着手, 产生更大的好处。”

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 横滨的目标是到 2010年,将垃运动。 圾焚烧率降低30%。但上胜的目标似乎更加雄心勃勃,它们计划在 2020惊人的垃圾分类 年彻底结束垃圾焚烧的历史。

日本举全国之力来减少垃圾,增 76岁的时元雅治熟练地把各种加循环利用。在大城市、小城镇、办 垃圾准确的放在了属于它们的垃圾箱公楼,住宅区都实行垃圾分类,几乎 里。他仔细查看每个罐子上的标签,到了惊人的程度。 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地把铝制罐头和钢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烧物品,一 制罐头分别放到两个不同的垃圾箱双袜子则是旧衣物;口红的外壳属 里。15分钟后,时元雅治便搞定了于小金属,口红条属于可燃烧物; 一切。这样的镜头每天早上你都可以领带是旧衣服,但一定要是洗过和 在上胜的街头看到。在新的垃圾分类被烘干过的。 法的规定下,整个城镇显得比过去更拥有 350万人口的横滨市积极 干净了。尽管时元认为这样做很麻烦,响应,在全市范围内将现有的垃圾 但他仍表示不能将垃圾扔在山上,因分类数量从过去的 5类增加到 10类。 为这是违法行为。

为了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了解市政府 据该市官员说,在过去 4年里,的新措施,横滨市有关方面近日还 上胜的垃圾焚烧率减少了一半,而垃向当地居民分发了一本 27页的小册 圾回收率提高了80%。从豆腐包装盒子,罗列了 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 到鸡蛋壳,从塑料瓶盖到一次性筷子,详细指南。 从荧光棒到蒲扇,上胜的居民们必须对此,居民似乎不太习惯。“一 把垃圾分门别类的放在 44种垃圾箱开始觉得十分困难,我甚至要戴着老 中。正是在这些新制度的规定下,上花眼镜才能分辨什么垃圾属于什么种 胜逐渐成为通过垃圾分类实现“零垃圾”的典范城市。

在城镇和村庄,那里的人们彼此认识,垃圾不分类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在城市,不是每个人都遵从规定。比起其它行为,遵守垃圾分类被认为是一个人作为成熟、理性公民的基础。房东不愿意把房出租给外国人,经常是因为外国人不能或者根本不愿意把垃圾分类。

比起上胜,生活在大城市横滨的市民却没有分类回收垃圾的意识。自从去年横滨市开始在某些街区试点垃圾 10项分类后,一些居民便不再把垃圾扔在自家小区的垃圾箱里,而公园和小区附近便利店的垃圾箱里却不断出现神秘的未经分类的垃圾袋。

为此,横滨市负责家庭垃圾分类监督工作的部门已经停止在公园放置垃圾箱。有着鹰一般尖锐眼睛的志愿者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时对那些违反垃圾分类的人进行劝告。

在这些志愿者中,60岁的谷山光晴是其中最具有“责任心”的一个了。作为一家小型保险公司的老板,每天早晚他都会开着自己的车子到那些街区垃圾分类点严格检查人们是否按照规定将自家的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一旦发现错误,他便会在回收站的告示栏里贴上这样的布告:“某某先生,您的垃圾分类方法是错误的,请您改正。 ”

篇5

联合召开的一次双清论坛上,与会者讨论了如何通过

制定有效的政策,来调动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的科学家

来从事科普及更广泛的科学传播工作。

尽管与会者提出了种种困难,但大家还是认为,

这是一项值得进行的事业,通过有力的政策推动也可

以进行下去。现在需要的是国家各个相关部委制定更

加积极的政策,协调一致来推动这一事业。

的确,中国做事情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但

这并不意味着推动科学家参与传播,这只是政府的事

情或者说是政府推动的结果。相反,科学家参与面向

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

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不断发展的

科学传播工作,我们会发现,科学传播不是科学

界和科学家以及政府给予民众的恩赐,即便是出

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科学传播工作。实

际上,科学传播在西方的蓬勃发展,是基于从核

能利用到转基因到干细胞等被一些公众质疑的“问

题科学”的不断出现,以及科学界不断扩大的研

发规模需要获得更多的公共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的相对政治中立性,西方各

国,特别是北欧各国在推动参与式民主的实践中,常

常把一些争议的科学问题作为主要内容。换句话说,

即科学搭了参与式民主的顺风车,而参与式民主则从

科学中找到了用来鼓励参与的话题。

而与此同时,科学传播的研究者们也发现,传统

的基于“科普”模式的科学传播,也就是教育公众获

得更多科学知识的科学传播,并没有在提升公民科学

素质及降低公民对争议问题的反对方面发挥极为明显

的作用。而在各种争议问题上,本来并没有自然科学

训练的公众则会表现出极为强大的学习能力,尽管有

时候学习的方向并非是科学家们所认可的。

这一点,与笔者在中国多年来推动就热点科学问

题的社会对话中所获得的经验极为相符。例如,2010

年11月,笔者当时负责的《科学新闻》杂志在门头

沟召开了一次专家与公众就垃圾焚烧问题的对话。

让人惊讶的是,参与讨论的两位主要的反烧派,

尽管没有环境科学的专业训练,但是对垃圾焚烧问题

的掌握程度确实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比起参加科

普活动或者间读科普书籍之后的公众,他们无疑更胜

一筹。而同样有趣的是,这两位嘉宾尽管没有用几个

专业名词,却能把垃圾焚烧的科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

就像给台下的听众上了一堂科普课。而这堂科普课涉

及的远不止是科学,还包括政策、市场以及管理体制。

而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恰恰是目前很多科普传

播活动中所欠缺的。毫无疑问,目前的科普传播活动

虽然开始抓住了一些热点问题,但是对争议性比较大

的话题仍然有意无意地回避。于是,我们也同样会担

心,即便在政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科学家们开始做

科普,他们及其背后的政府力量也会回避那些因为争

议而成为热点的话题,而这些争议,本来是可以成为

调动相关科学家从事传播的激励因素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愿意建议有关部门,

在推动普遍性的、甚至是强制性的科学传播政策

的同时,也要仔细地考虑民众的主动参与,并让

篇6

垃圾与城市的矛盾正在加剧,垃圾处理的“中国式出路”在哪里?

按2008年年鉴统计,2007年全国655个设市城市的垃圾总量达1.25亿吨,这样的数字每年还在以8%-10%的速度增长,其增速堪与GDP增速比肩。上海比全国的情况略低,2007年的增长率是6.7%。

然而,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并没有跟上垃圾的增速,年鉴统计表明,全国垃圾总量约有四成未经集中处理,它们只是从城市人的眼前消失,被简单填埋或堆放在郊区、甚至农村。

北京市市政管委主任陈永称:“北京的填埋场都是超负荷运行,四年多不到五年垃圾就无处可填了。”他甚至担忧:“北京的垃圾危机可能会很快出现”。

面对已经逼近的中国城市垃圾危机,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赵章元也担忧:“没地埋了,矛盾会变得越来越尖锐。”

这不是危言耸听

垃圾处理者们的担忧并非是危言耸听。意大利已出了先例。

2007年以来,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爆发了“垃圾危机”,街头垃圾成堆,有些学校因为老鼠横行而停课,旅馆客房入住率明显下降。人们愤而放火,焚烧垃圾。暴力冲突造成数十人受伤。

这几乎是“现代城市垃圾病”的一次预演。

1983年,北京曾搞过一次航空遥感观测,发现在当时规划区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于16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堆共有4699堆,占地9300亩,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堆多。有农业肥料堆、生活垃圾堆、混合垃圾堆和工业废渣等――垃圾包围北京。

后来兴建的一批处理设施,在城市的快速膨胀中,迅速陷入超负荷运转的窘境。

北京市市政管委主任陈永对媒体表示:北京市的垃圾年增长率达8%,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全部超负荷运行,全市垃圾日产量为1.8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1.04万吨,超负荷率达到67%。

陈永承认:“恰恰是因为这种超负荷造成现在填埋场周边的群众意见非常大,污染控制难度也非常大,包括对地下水的污染都会存在潜在危机。”因此,北京市将在年内将陆续启动包括昌平东小口、六里屯等在内多项垃圾处理厂的建设。

城市化加速垃圾危机

垃圾越来越多,正在将我们包围起来。这是大城市共有的问题。2005年9月,上海市市容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全市平均日产生活垃圾1.5万吨左右,高峰时达2万吨,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并且约有36.6%的垃圾因处置能力不足,只能简单填埋。2002年,全市共有220处简易堆放点,其中10亩以上的“垃圾山”就有9座。

预计到2010年以后,上海每天的垃圾将超过2万吨大关。

在重庆,面积为35公顷的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将在15年内填满,比预期提早两年。

目前,中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约1公斤,垃圾人均年产量达440公斤。600座城市目前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有2/3的城市被垃圾群包围。全国的垃圾产量达到了1.8亿吨,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与GDP增速相匹敌。

这样的增速不难理解,在瓶装水、独立包装、过度消费、一次性用品都成为习惯的今天,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已经不是几年前、十几年前的生活方式所能比拟。

在中国,垃圾填埋场占地大约5万公顷。

以上海的江桥焚烧厂和六里屯焚烧厂为例,规划之初,周围都是农田,而高歌猛进的城市化不到十年内就把城区和居民住宅推到了它们的眼前。

在身陷垃圾困境的那不勒斯,11年前关闭的垃圾处理厂附近建起了住宅,现在政府试图重启,马上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

身陷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环境争议的某北京官员曾经哀叹:“你看看,海淀区哪里还能摆得下一个垃圾场?”

上海市环境学校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陈建昌这样形容城市垃圾处理的处境:“一个垃圾厂的建设周期大概1-2年,当年不投入,接下来两年的垃圾出路就成问题。”

城市的迅速扩容,使得环境记者冯永锋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是垃圾在向人类进攻,还是人类首先向垃圾发动了进攻?是城市扩张侵占了垃圾的地盘,让垃圾开始丧失它的‘栖息地’,还是垃圾想侵占城市的地盘,要求城市放弃人类的栖息地?”

垃圾处理的“日本经验”

2005年正式投产的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的困扰,颇具代表性。

因为没有分类,剩菜剩饭、蔬果菜皮和各种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含水量很高,直接影响了热值。每公斤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800大卡左右。利用每吨生活垃圾所发的电量,只有230度左右。在一些实现了分类的国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达3000大卡以上,每吨垃圾可发电1000度左右。两者相差3倍。

这也是一些学者和民间力量反对普及垃圾焚烧的重要理由之一。

陈建昌表示:不分类而直接焚烧,直接的结果是“渣多,设备损耗厉害”。

分类不充分,是中国垃圾的致命症结。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嘉兴学院副院长兼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杜欢政对记者说:在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日本进行了十年的全民教育,年年讲,月月讲。法律制度加宣传教育,通过学校环境教育,用小学生来教育大人,这才有今天的局面。

一个可乐瓶被弃的过程,让他印象深刻―― 一主妇用完以后,拿清水洗干净,把外表的塑料膜剥下来,再和盖子分开,三样东西分清楚,攒到一定数量再交出去。“中国的妇女很多都有工作,不大可能做到这样,但基本分类是可以达到的。”

只有从源头减量、分类,才能真正解决垃圾问题。这已成共识。日本正在开始的垃圾收费制度,以中国的视角观之,意味着高昂到无法负担的管理成本。

垃圾处理的“中国式出路”

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从1998年开始推动绿色社区、垃圾分类。其发起人廖晓义认为,到了强调“家庭责任”的时候了。一个家庭,如果设立三个垃圾桶,一个装易腐烂的厨余垃圾或者有机物垃圾;第二个装一般垃圾;第三个装可回收垃圾。她强调:“只需动手,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今的中国人变懒了。”

除此之外,“没有强大的官方力量注入进来,是不可能成功的”。终端和其他环节的不匹配,使得垃圾分类遭遇尴尬。“垃圾焚烧厂建设动辄涉及数亿投资,但垃圾分类上的投入,可能只是千万计。”

曾有一位美国专家告诫廖晓义,不要轻易去碰这种工作,他们已经搞了三十几年了,分类率才达到30%。

《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曾经探访“中国第一个绿色社区”――北京宣武区建功南里,这个由宣武区环卫局和北京地球村在1998年共同选定的试点,曾经接待二十几家外国高级官员及无数媒体的小区,在冯永锋的眼中,效果有限,因为居民的参与有限,关键人物是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农民宋万吉夫妇――“专门的保洁员进行辅的二次分类”。

上海市自1996年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分类标准几度更替之后,确定为现在的四色垃圾桶,并据此建立了分类收运体系(不同类别的垃圾由不同企业、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转运),在全市1400多个小区推行了试点。2009年2月,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在小区中开展评优,发现分类成效最明显的小区,居民的参与度并不显著,很多是依靠保洁员的“二次分拣”,他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场所,是小区里人们躲着走的垃圾箱房。他们像宋万吉一样,手工分类的一大动力,是可以将其中一些卖给收废品的。

无数个宋万吉,以及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拾荒、废品收购大军,是垃圾在中国的另一大特色。据杜欢政估算,这支队伍约有2000万之众。他们实际上建立起了巨大的分类回收网络,中国由此堪称再生资源利用大国。

但他们常年处于灰色状态。在北京,“四川人只捡垃圾,不收废品;河南人只收废品,不捡垃圾;江苏人只搞地沟油,半夜进城;河北人不进城,只能在城乡接合部接应。”庞大的回收再生体系,靠这样的江湖法则维系着。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说:2007年北京一年回收废旧物资800多万吨,此外产生垃圾700万吨。“废品回收功不可没,但要规范发展。”

宋万吉的工作,使建功南里的厨余垃圾处理机还在运行。他把居民扔出来的“剩饭剩菜”倒进去,在添加菌种的作用下,机器搅拌发酵,将垃圾变成有机肥,用于小区绿化。

这样的机器,2001年也曾经被推广到上海的众多社区。企业刚开始赠送菌种,后来环卫局出钱购买。进口菌种太贵,国产的又不稳定,分解不彻底,肥料量不多,销售不畅,“热闹了几个月”,大量闲置了。这让上海市废弃管理处的总工程师张志强感到惋惜。

目前上海已经和正在兴建的三座垃圾综合处理厂,处理规模也在2000吨左右。

杜欢政表示:除了堆肥,以垃圾为原料加工工业酒精的技术已经出现。

在台湾,民间团体主妇联盟发动妇女们进行厨余垃圾的堆肥或收集。主妇们将瓜果菜皮切成小块,放入集中的容器统一收集。随着垃圾的有效减量,众多焚烧炉无料可烧,陷入尴尬。

知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2008年下半年成立了固体废弃物小组,小组负责人张伯驹表示:他们正在六里屯环境争议的社区,着手发起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活动。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他们计划通过专家网络和垃圾处理企业,实现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链条,而不再重复过去“分类止于垃圾桶”的尴尬。

篇7

有车不见得是一件美妙的事。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开车出行已经变得十分恼人。如果你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日子,或许会有这样的经历:你的车被堵在路上纹丝不动,眼睁睁看着一位老妇人慢悠悠从人行道上“超”过自己,然后越走越远。

堵车,只是这个城市带给你的苦恼之一。此外还有蓝天数量减少、绿地萎缩、水源污染、垃圾围城、孩子们的“自然缺失症”……这些城市病已经不同程度地在中国的大多数大中城市中显现,有些病状正呈现恶化的趋势。

著名城市专家、教授连玉明曾经指出: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底线。城市经济无论发展得多好,如果违反了宜居的底线和环保的红线,都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在中国,城市化是一个口号和梦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7.5%,“十二五”的目标是提高到51.5%。麦肯锡公司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6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国将出现221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3个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和南京等8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

但在憧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或许更要认识到,“中国速度”引领下的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二三十年,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好人居环境,以及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居住、出行、垃圾等问题,那我们的城市化就是一个作茧自缚的恶梦。”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称,“公共政策必须在危机中把握机会,作出超前的判断――中国的城市必须是低碳的、宜居的,除此别无选择。”

2011年4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宜居感受大调查”。《小康》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每个区域的调查样本量按照不同区域人口比例进行配额抽样,调查对象居住城市级别包含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二三线城市和其他城市。同时,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小康》调查对性别、年龄段、收入水平等配额进行了控制。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四成(36.4%)受访者对所在城市总体环境给予“好”评。生活在城市,人们觉得自己正在受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其中按得票率排在前五位的是:空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辐射污染。且近七成(67.1%)人感到所遭受的环境污染对自己的健康危害“非常大”(13.7%)或“比较大”(53.4%)。

对于这次日本核危机是否会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总计超过半数(53.3%)的受访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

一个城市宜不宜居,受访者最看重的五大环境要素依次是: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饮用水、充足的绿地和公园、畅行的交通和整洁的街区。

在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活用水的水体质量、自然水体的状况以及绿化的分项评价中,受访者对于生活用水给予的“好”评最多,“差”评最多的则是自然水体的状况。对绿化评价的分析发现,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对所在城市的绿化评价,要远远好于二三线城市和其他城市。

《小康》调查还反映出,全国各级城市的交通状况已十分严峻。总计有四成受访者表示上下班遭遇的堵车情况“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在一线城市,认为堵车严重的受访者更是超过半数。

受访者认为,目前中国城市环境迫切需要改进的五个方面,按得票率的高低依次为: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城市噪音、交通拥堵和垃圾管理。

过半一线城市居民为堵车狂

清新的空气是人们的生存所需。但据《小康》调查,只有32.8%的受访者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给予“好”评。而近七成受访者将本市空气质量不良归咎于“车辆太多造成汽车尾气污染”。

事实的确如此。据环保部2010年11月4日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至2010年9月底,据公安部交管局的信息,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与1980年相比,20年增加了25倍。在大城市,机动车的增长尤为迅猛。北京机动车从100万辆增长到200万辆用了6年多的时间,而从400万辆到500万辆却只用了一年零六个月。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机动车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16%。

机动车数量飙升带来的另外一个城市之痛是出行困难。机动车的发明是为了让出行更加快捷,可现实正朝着事与愿违的方向发展。

《小康》调查显示,40.9%受访者表示上下班堵车状况“严重”。一线城市尤为糟糕,认为堵车严重的受访者高达半数以上(55.3%),其中16%的人认为堵车状况“非常严重”。而二三线城市也大有奋起直追之势,37.8%的受访者表示城市堵车严重。其他城市的受访者,表达拥堵严重的比重也达到三成以上。很明显,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向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甚至县、镇以下大规模蔓延。

对于交通的改善,中国城市居民的愿望十分迫切。《小康》调查中,受访者最拥护的三项改善措施是:发展公共交通、道路规划更加合理和公车改革。而对于限行、限购、限牌、征收拥堵费以及抬高停产费,则支持者不多。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认为,交通拥堵,是由于城市把道路资源和出行方式过多地向机动车出行方式倾斜造成的。“机动车享有绝对的路权。而作为行人,作为骑自行车的低碳出行者,在街道上就像二等公民,近在咫尺的地方却要跳上跳下绕大远。”他查找了大量世界各国城市出行的文献,没有发现一座大城市的出行和通勤问题,可以通过给机动车以绝对的优先权,大力发展私家车来成功解决的。

李波说,城市道路资源是有限的,怎样让有限的道路资源发挥最大的通勤作用,让道路的流动性更好,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公共交通的权重上必须做得更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还相当低。以北京为例,公交出行比例为38.9%,而在巴黎,已达到65%,东京则接近90%。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和北美,曾经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重新占领城市”(re-possess the city)。彼时,西方经历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城市越来越成为机动车的天下。公共空间变成停产场和机动车道,商业汽车文化挤压市民公共生活。后来西方的城市规划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逐渐培育了这样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改造的运动。

“‘重新占领城市’就是把机动车活动范围从公共空间的规划中合理屏蔽,通过公众参与城市空间改造的系列活动,把公共空间还给公众。”李波说,宜居城市,脱离了人的尺度,城市的“万丈高楼”就失去了重要的基石。人的尺度就是让公众感到舒适、安全、方便。

“从人的尺度考虑,宜居城市应建设一个完整的公交优先交通系统,减低公众对私家车出行日益严重的依赖。杭州公共自行车解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模式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参考。”李波说,步行和自行车作为低碳出行方式,是市民或观光客认知一个城市、热爱一个城市的重要手段。当公众对城市无所适从,宜居城市的概念也就开始虚无。

九成人认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很紧迫,

但八成人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目前,您觉得正在受到哪些环境污染的威胁?”这个问题中,“垃圾污染”从去年排名第四提高到了今年的第二位,认为自己受到垃圾污染的受访者高达67.2%。这一年之中,垃圾问题伴随着各地兴建焚烧炉所引发的争议,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愈发感到其问题的严重性。在城市环境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有近三成受访者提到了垃圾管理,受关注度仅次于交通拥堵。

这一年垃圾问题倍受瞩目,也缘于一组叫做《垃圾围城》的图片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青年摄影师王久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拍摄了北京周边400多座垃圾场。垃圾羊、泔水猪、拾荒者、垃圾堆旁的童年生活……当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被展出后,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政府官员,都会各怀复杂的心情去直面垃圾围城的问题。

今年4月,纪录片《垃圾围城》与观众见面。王久良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再度引发人们心灵的震憾,尤其是权力部门的关注,使垃圾围城现象得以改变。

其实无论是因为垃圾焚烧还是垃圾围城,人们对于垃圾问题,和几年前相比,都已有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小康》调查显示,对于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问题,11.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53.9%的人表示“比较关注”,共计达到65.8%。

人们愈发意识到,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相当多的危害。《小康》调查中,受访者认同的四大危害有:污染地下水、占用大量土地,挤占生活空间、产生臭气和产生二恶英。

垃圾,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混合填埋,30多年日积月累造成了今天垃圾围城的困局。解决之道在哪里?

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烧,是目前减少垃圾最高效的办法,然而兴建焚烧炉却遇到了选址难的困境。今年4月中,广州番禺继2009年垃圾焚烧反击战迫使政府暂停项目之后又再掀波澜。这一次,政府的态度很坚决,焚烧厂一定要建,在哪里建大家可以选。

去年7月31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主任陈永向北京市人大作报告时也坚决表示:焚烧广必须得建,不会因为大家的认识不统一、有阻碍就放缓。

对于垃圾焚烧,政府的支持态度已十分明显。据央视《新闻周刊》《每个人的垃圾之战》专题透露:截止到2009年底,在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大型焚烧厂项目就有1000个。而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对固废行业投资达到8000亿元。这在长期关注垃圾问题的《国门时报》记者杨长江看来,“既是国家空前的重视,也是资本市场千载难逢的饕餮盛宴。”

但在《小康》调查中,对于垃圾焚烧,49.6%的受访者持“反对”意见,23.4%的人表示“支持”,另有27%的人表示“不好说”。

其实对于垃圾围城的困境,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另外一种方法――将垃圾治理的重心前移,从末端治理转向前端减量、分类收集,虽然这种方法可能见效不是那么快。

但一旦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做好,相当一部分垃圾都可以重新回到资源的循环里面。美国旧金山在10年以前提出到2020年变成一个“零废弃”城市,到2010年已实现了75%的垃圾资源化。

目前在中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呼声很高。在《小康》调查中,九成受访者都认为这是一件很紧迫的事。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纷纷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不过很显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方面,人们的垃圾分类习惯还有待培养。《小康》调查发现,只有18.2%的受访者表示在生活中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八成受访者表示“没有”。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尚未形成,混合收运仍占主导,人们发现,自己投入了热情和精力分好类的垃圾却被混为一车运走,不免大失所望。调查中,有七成(71.2%)人表示,不做垃圾分类的主观原因是“分了也白分”。

张伯驹在“自然之友”负责城市固体废弃物议题,他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在垃圾分类困境的背后,其实是我国目前“九龙治水”的垃圾管理体制。“我们没有一个部门来真正牵头统筹垃圾全过程管理。”张伯驹说,在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中,住建部主要管理垃圾分类、运输和末端的垃圾处理设施,环保部负责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等设施的污染监控,商务部负责可再生资源回收……这是一个非常纠结、难以和实际操作相匹配的系统。”

他分析说,这里面又涉及到牵头的问题――在现行体制下,并没有哪个部门为垃圾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管理负责。如果牵头方是住建部,那重心往往容易偏向末端处置,而不是垃圾源头减量。“因为末端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而前端垃圾分类,你必须要进入社区,要和民众来打交道,这是要付出长期努力的过程。很多时候,决策者没有这个耐心。”

2010年,张伯驹赴香港和当地垃圾管理部门做了很多交流。在香港,环保署全权负责整个地区的生活垃圾管理。“他们会进行一个宏观的成本合算,比如在前端,如垃圾的分类减量投入多一些,通过预测未来的垃圾量,再考虑计划修建多少末端处理设施。只有从垃圾全过程管理的视角来看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垃圾减量。”

身体力行做一个可持续消费者

在纪录片《垃圾围城》的末尾,王久良有这样一段旁白:垃圾产生的烟雾依然萦绕在这个城市的上空,而这座城市依然没有减缓其扩张的脚步。在这个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垃圾问题还仅仅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小麻烦,它不会影响生产,也不会影响消费,更不会改变这座城市高度发展的节奏。

消费主义,是王久良在片子最后,对垃圾问题产生的根源所给出的答案。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叫做消费者。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粒小沙子,被裹挟于消费主义的洪流之中,不由自主。“所以我们只能在大的洪流之中努力让自己沉下来,有一个非常明确、非常健康的消费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这谈何容易?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义走向,叫人无法乐观。在新近的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中,张伯驹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易生共同梳理了过去一年中国的不可持续消费事件,比如奢侈型水消费变本加厉、产品过度包装、狂热的汽车消费以及对奢侈品的非理性追求等。

绿皮书指出,任何消费行为,最后都是通过消费者进行的。而且,消费会引导生产。所以只有每一个消费者都身体力行地减少个人的过度消费,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消费。

《小康》调查显示,消费者愿意身体力行的十大“绿色消费”行动,按得票率的高低依次是:随手关灯、选择节能灯、不用一次性餐具、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一水多用、少用塑料袋、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开汽车、旧物再用、出行首选公交。

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行动,却是环境友好的一个表示,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小康榜

宜居城市应当具备的五大环境要素(N=1044)

序号 项目 票数 比例

1 新鲜的空气 855票 81.9%

2 洁净的饮用水 591票 56.6%

3 充足的绿地和公园 463票 44.3%

4 畅行的交通 375票 35.9%

5 整洁的街区 341票 32.7%

(该题为多选)

小康榜

您认为政府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最需要做什么?(N=1044)

序号 项目 票数 比例

1 发展公共交通 804票 77.0%

2 道路规划更加合理 670票 64.2%

3 公车改革 450票 43.1%

4 限行 204票 19.5%

5 限购 193票 18.5%

6 征收拥堵费 113票 10.8%

7 限牌 111票 10.6%

8 抬高停产费 48票 4.6%

9 不清楚 11票 1.1%

(该题为多选)

小康榜

目前,您觉得正在受到哪些环境污染的威胁?(N=1044)

序号 项目 票数 比例 2010年的位次 升降

1 空气污染 862票 82.6% 1 -

2 垃圾污染 702票 67.2% 4

3 水污染 682票 65.3% 2

4 噪音污染 598票 57.3% 3

5 辐射污染 349票 33.4% 5 -

6 土壤污染 348票 33.3% 6 -

7 光污染 150票 14.4% 7 -

(该题为多选)

小康榜

垃圾分类推广不力的三大主观原因(N=1044)

序号 项目 票数 比例

1 分了也白分,垃圾车来的时候又装到一起去了 743票 71.2%

2 觉得麻烦 632票 60.5%

3 分类看不懂,不知道该扔哪个垃圾桶 596票 57.1%

(该题为多选,最多选3项)

小康榜

城市环境最需要改进的五大方面(N=1044)

序号 项目 票数 比例

1 空气质量 560票 53.6%

2 饮用水水质 460票 44.1%

3 城市噪音 356票 34.1%

4 交通拥堵 347票 33.2%

篇8

邻避运动也称为“邻避效应”、“邻避情结”,在英文中称为“NIMBY”,全称是Not In My Backyard,直译为“别在我家后院”,中文音译为“邻避”。该词最早在1980 年由英国记者Emilie Travel Livezey 提出,描述当时美国人普遍对于化工垃圾极为警觉和反感的态度,后被媒体和学界广泛使用。其含义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所建立的设施为所在区域大部分居民带来利益,但是设施周边居民却承受设施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污染,从而引发这部分居民的抗争行为。

邻避运动最早出现在工业文明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影响力首先在美国显现。邻避运动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公民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笔者就曾有过在选房时,其它条件都非常好,但因离高压走廊较近,权衡再三后放弃的亲身经历。同时,“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为邻避运动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超出了公众忍耐的限度,并且缺少能让公众信任的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 冯永峰)。因此,中国的邻避运动开始呈现暴发的态势也就不足为奇。在2013年5月19日北京举行的首届“邻避运动案例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全面进入邻避运动时代”。

二、邻避设施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所谓邻避设施,是指设施本身带有一定的负外部性,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想象中或事实上的威胁而受到居民选择性抵制的设施。例如,垃圾掩埋场、污水处理厂、核电厂、火电厂、炼油厂、石化工厂、大型变电站、无线电移动基站、磁悬浮、焚化炉、墓地、机场、精神病医院、监狱等。

邻避设施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城市邻避性设施与其它公共设施一样都是为全体社会公众所服务的。二是具有负外部性,往往有直接或潜在的污染性和危险性,可能产生实质或潜在伤害身体或财产价值的威胁。包括空气、水质和噪声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此外也有一些非环境的影响,如房地产价格下降、心理不悦和社区耻辱等。三是成本与效益不均衡。通常邻避设施对大多数人都有好处,产生的效益为全体市民所共享,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即环境的成本则集中在少数特定人群(设施附近的居民),造成了成本与效益的不对称,从而导致不公平。因此,居民往往会强烈反对邻避设施建造在自家附近,即所谓的“后院”。台湾学者李永展认为,邻避设施虽是地方不愿意接受的设施,但却是达成部分社会福利所不可或缺的,而这类设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使其在设置或选址时,遭遇极大阻力和争议。依据邻避设施规模和层级,还可分为区域性、市际性、全市性与邻里性四种类型。

三、邻避设施的区位

1.邻避设施对社区环境的多重影响

邻避设施大多位于城市内部或郊区。由于其类型的多样性、功能的特殊性,对社区周边的生态、社会、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

(1)影响自然环境。受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邻避设施可能或多或少地造成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如邻避设施建在城市,会对城市土地利用造成压力,空气与水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影响。而在郊区或农村,会占用农业耕地,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因此,目前一些邻避设施因遭到城镇居民的强烈反对而转移到农村也并非真正的、公平的解决之道。

(2)影响居民安全和身心健康。基于邻避设施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如垃圾焚烧厂)以及某些邻避设施(如核电站、加油站)存在高风险,因此可能会导致设施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负面影响,缺乏安全感。

随着现代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对于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接受邻避设施建造在自己居住地附近。诸如学校、医院、文化体育中心等传统上一直属于非邻避类型的设施,也并非像传统观念上“越近越好”,而是希望位于合适的距离范围内。而一些容易引起心理不适、不悦的邻避设施,如精神病院、监狱、戒毒所等,大家更是避之不及,以至于“在一些地区,邻避设施的兴建甚至将造成当地居民产生自卑心理”。

(3)影响经济与社会环境。邻避设施一方面可能导致设施附近的房产贬值,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社区乃至周边更大区域投资机会的减少。对一些有地方特色产业的地区,如以旅游为主的地区的特色资源也会造成损害。邻避设施选址不当,容易加深群众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不信任,激化矛盾并诱发,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2.邻避设施的主要区位因素

由于邻避设施类型多样,可能带来的环境、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在区位选择上有很大差异。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结合邻避设施的功能及邻避影响,进行如表1的分类。

可见,邻避设施的区位因素复杂多样,客观上造成了其区位选择难度增大。“邻避型设施区位属多目标区位问题……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既要考虑设施的正面影响,即提供的服务,又要考虑负面影响,即带来的邻避效应,这实际是一个优化问题”。因此,在邻避设施选址时,应加强基于“调查―选址―布局”的程序研究,在综合分析各要素基础上,构建多目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区位模型,增加方案选择的多元性和科学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址。

篇9

1、下列哪些情况属于环保部门应依据《环保法》的规定,结合情况处以罚款或者警告:

A.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防治污染的设施

B.拒绝环保部门进行现场检查

C.不按规定交纳排污费

D.引进不符合我国环保规定的产品和设备

答案:AB

解析:只要不交纳超标排污费才属于,所以C错;引进不合规定的技术和设备才属于,所以D错。

2、某风景名胜区内已建某非工业生产设施多年,环保部门检查中发现该企业污水排放超标,同级政府责令其3个月限制治理,但逾期未完成。则:

A.环保部门可以责令该企业限期迁出

B.该单位应当缴纳超标排污费

C.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危害情况处以罚款

D.环保部门可以责令停业关闭

答案:BC

解析:只有建设在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的才会责令限期迁出。所以A错;只有作出责令限期治理的政府才能责令停业关闭,所以D错。

3、某单位擅自拆除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后被环保部门检查发现。该单位应受到的处罚是:

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重新安装

C.责令重新安装并处罚款

D.处以罚款

答案:C

解析:擅自拆除防治污染设施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重新安装并处罚款。

4、某单位引进了不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的技术,以致于造成当地大面积农田的重大污染事故,损失重大。则追究该单位的法律责任的方式是:

A.由环保部门根据危害后果处以罚款

B.由环保部门责令停产

C.受害农民追究该企业的民事赔偿责任

D.对该单位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CD

解析:根据环保法第38条规定,A对,但B错;根据环保法第41条规定,C对;根据环保法第43条规定,D对。

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是由()颁发的。

A.国务院环保部门

B.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

C.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区内的人民政府

D.酸雨控制区内的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答案:C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5条规定。

6、下列对采用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优先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

B.对污染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国家实行淘汰制度

C.国务院公布限制进制采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

D.依法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答案:AD

解析: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才实行淘汰制度,所以B错;名录的制定公布是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所以C错。

7、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对饮食服务企业限制使用()。

A.天然气

B.液化石油气

C.电

D.清洁能源

答案:ABCD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9条。

8、对未划定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大中城市市区的其他民用炉灶,限期改用()。

A.清洁能源

B.电

C.型煤

D.固硫型煤

答案:AD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9条

9、对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防尘措施

B.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然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

C.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的,应当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

D.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必须公告当地居民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答案:BC

解析:根据《气防法》的规定,排放粉尘的,应采取除尘措施所以A错;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10、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生产、进口消耗臭氧层的单位必须按照()进行生产、进口。

A.国务院规定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

B.国家环保主管部门

C.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配额

D.国务院核定的配额

答案:C

解析:《气防法》第45条

11、()可以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A.省级政府

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县级政府

D.省级政府环保部门

答案:A

解析:《水防法》第20条

12、某省内跨县市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中,相关县市之间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则对此保护区的划定方案应()批准。

A.由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审批

B.由省级环保部门会同水利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省级政府审批

C.由省级政府水行政部门

D.有省级政府协调处理

答案:B

解析:《水防法实施细则》第20条

13、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

A.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B.核心区和缓冲区

C.一级和区

D.一类和二类

答案:A

解析:《水防法实施细则》第20条

14、在生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

A.排放污水

B.新建排污口

C.从事旅游开发

D.建设各类水运码头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20条和《水防法细则》第23条

15、在()内不得新建排污口。

A.生活饮用水源地

B.风景名胜区

C.重要渔业水体

D.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

答案:ACD

解析:《水防法》第27条,风景名胜区水体才是,所以B错。

16、依据《水防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

A.油类

B.酸液

C.碱液

D.剧毒废液

E.放射性废液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34条不得排放高、中放射性废水。

17、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

A.《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B.《地下水质标准》二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类标准

D.《地下水质标准》三类标准

答案:B

解析:注意区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质标准。

18、关于地表水体纳污禁止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B.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

C.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D.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29-34条

19、关于船舶污染物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B.船舶的残油、废油必须回收,禁止排入水体

C.禁止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D.在内河航行的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必须持有油类记录本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40条《水防法细则》第26条

20、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下列()活动

A.利用污水灌溉

B.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

C.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D.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33条21、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能源合理利用的有关规定包括:()

A.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

B.通过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

C.逐步提高城市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民用燃烧设施和小型工业燃烧设施

D.城镇民用炊事炉灶、茶浴炉以及产热量在0.7MW以下采暖炉应禁止燃用原煤

答案:ABCD

解析:了解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能源合理利用的有关规定

22、已建的火电机组,若SO2排放未达排放标准或未达到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剩余寿命(按照设计寿命计算)低于10年的,可采取(),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A.低硫煤替代

B.具有SO2减排效果的措施

C.补建烟气脱硫设施

D.原煤散烧

答案:AB

解析:熟悉电厂锅炉烟气脱硫的规定

23、燃用含硫量≥2%煤的机组、或大容量机组(200MW)的电厂锅炉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工艺,脱硫率应保证在90%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厂正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A.湿式石灰石-石膏法

B.湿式石灰石

C.石膏法

D.半干法加布袋

答案:A

解析:了解电厂锅炉烟气脱硫的技术路线

24、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可分期分批实施。

A.二级污水处理设施

B.一级污水强化处理

C.二级污水强化处理设施

D.一级污水处理设施

答案:A

解析:了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原则

25、对于新城区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应优先考虑采用()。

A.完全分流制

B.完全合流制

C.分流制

D.合流制

答案:A

解析:注意对新旧城区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区别

26、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是指除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且具备较强的除磷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在对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区,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选用()等技术。

A.A/0法

B.A/A/0法

C.氧化沟法

D.SBR法

答案:AB

解析:注意二极强化处理的有关规定

27、在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和水体自净能力要求的条件下,可审慎采用城市污水()的处置方法

A.排入大江

B.排入深海

C.灌溉农田

D.排入大海

答案:AB

解析:熟悉污水的自然净化处理工艺

28、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

A.厌氧消化

B.好氧

C.堆肥

D.综合利用

答案:A

解析:掌握污泥处理的规定

29、应按照()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A.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

B.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C.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D.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答案:D

解析: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

30、卫生填埋场稳定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宜的开发利用,但不宜用作()。

A.农用地

B.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D.工矿用地

答案:BCD

解析:政策规定不宜用作建设用地,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建设用地包括:BCD

3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产生的烟气,宜采用()处理

A.加装除尘罩

B.半干法加布袋除尘工艺

C.湿式除尘工艺

D.氧化法

答案:B

解析:掌握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规定

32、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具体包括:

A.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无损或受损最小;

B.发展干法或节水的工艺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

C.发展无废或少废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D.矿山废物按照先提取有价金属、组分或利用能源,再选择用于建材或其它用途,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技术原则。

答案:ABCD

解析:了解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33、()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A.禁止

B.限制

C.暂停

D.可以

答案:B

解析:熟悉禁止、限制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关规定

34、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总原则是危险废物的()。

A.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

B.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C.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D.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答案:D

解析:了解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总原则

35、()等一些传染性的、或毒性大、或含持久性有机污染成分的特殊危险废物宜在专门焚烧设施中焚烧。

A.医院临床废物

B.含多氯联苯废物

C.生活垃圾

D.城市污水

答案:AB

解析:了解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的规定

36、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适用于()的危险废物

A.能回收利用

B.不能回收利用

C.不能回收利用其能量

D.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

答案:CD

解析:了解特殊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要求

37、1998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种危险废物。

A.50

B.47

C.30

D.60

答案:B

解析:了解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种类

38、《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4年修订)》分为哪些()类型

A.鼓励类

B.限制类

C.禁止类

D.许可类

答案:ABC

解析:掌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类

39、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

A.我国稀有和特有的珍笥帕计分值难场⒅种?

B.稀土勘查、开采、选矿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

C.我国传统工艺的绿茶及特种茶加工

D.大地测量、海洋测绘、测绘航空摄影、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图编制中的地形图编制、普通地图编制的导航电子地图编制

答案:ABCD

解析:掌握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

40、对县以上城镇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单位、个人的环保要求是:()

A.饮食企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

B.燃煤锅炉必须使用型煤或其它清洁燃料,烧煤的炉灶必须配装消烟除尘器,禁止原煤散烧

C.在居民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

D.对离居民点较近的空调装置,应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达到当地环境噪声标准

答案:ABCD

解析:了解在县以上城镇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简答题

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3.环境标准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答案要点:

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有: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

(3)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2.答案要点: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二,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

第三,应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维持和建立在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污染)物质最小化的条件之上。并且,人类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必须控制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

篇10

文|汪金敏

近来,各地政府推出数以千计的PPP项目,然而社会资本却多不愿参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资本不敢和政府玩,担心一旦政府违约,连打赢官司的希望都不大。

如果PPP协议是民事合同,因PPP项目金额平均在5亿元以上,可以到约定仲裁机构打官司,没约定也可以到高院打官司。考虑PPP当地政府一般是三四线城市,按照民事合同打官司,社会资本可获得相对公平的裁判。

如果PPP协议是行政合同,就只能在当地基层法院或中院打官司。这意味着胜诉的可能性极低,这是国内民告官的现状,更何况告的是当地的一级政府,而不是其局委办。

PPP特许经营争议告赢当地政府的希望渺茫

PPP文件强调社会资本和当地政府是平等主体。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规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按照权责明确、规范高效的原则订立项目合同”。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第2条第2款强调,“在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基于PPP项目合同的平等法律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应在充分协商、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订立合同,并依法平等地主张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

但在现行PPP政策文件中,似乎PPP就是特许经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3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采用竞争方式依法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1项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对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11项规定的行政协议。就特许经营而言,当地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是行政关系,而非民事关系,因PPP特许经营争议告当地政府,只能在当地中院或基层法院打官司。

除了特许经营PPP还可以是政府购买服务

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第2条的规定,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采购的一种,适用于《政府采购法》。首先,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在采购合同订立过程中,不涉及行政权权力的行使,购销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其次,在政府采购合同的履行阶段,《政府采购法》直接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合同方式约定”;再次,在合同的救济层面,《政府采购法》第79条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有本法第71条、第72条、第77条违法行为之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并应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最后,《政府采购法》则仅赋予财政部门极为有限的监督权,财政部门的监督主要针对“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即范围仅限于缔约阶段,而不在监督履约阶段,更没有对验收后继续监督。至于当公共利益受到威胁,而介入合同之中,对合同进行变更、中止和终止的权力,如前所述,在《政府采购法》中交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法协商解决。因此,政府购买服务是民事行为。

综上,特许经营是行政行为,政府购买服务是民事行为,PPP既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操作,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操作。

PPP政府购买服务与特许经营不是一回事

PPP特许经营主要是涉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由于具备满足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的属性,并且被看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践中经常被与政府采购服务同时使用。但是《办法》第5条在梳理总结实践做法的基础上规定了特许经营的基本方式,因此,正如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李亢在一次会中所提到的,《办法》第5条将“特许经营与政府购买服务在性质上和内涵上做了界分”。

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是不同的行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合同外包,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concession)和合同外包(contractout)本来就源于不同英文词汇的翻译。二者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字面上看。特许经营中具有经营性,一般存在消费者的费用支付,而合同外包通常不具有经营性,也不存在消费者支付问题。所以两者在交易结构、项目的投融资安排上会存在较大差异,通常特许经营项目的交易结构安排比合同外包更为复杂。详言之,在付费方式上,政府购买服务“使用财政性资金”,即政府付费;特许经营则由使用者付费,并由此产生“排他性”——只允许特许经营者而不允许其他机构向使用者收费。同时,传统的政府购买服务一般是“付现”,即付出现金、即刻提货,而特许经营则是政府“描述产出要求”,与特许经营者签订长期采购合同,特许经营者按合同生产本该由政府生产、提供的产品(服务),主要承担财务与市场风险,而政府则将短期投资变成长期向企业购买服务。

适用范围不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主要适用于提供水、电、气、热、垃圾处理等公共产品的城市公用事业;而政府购买服务主要用于社会福利方面。

主体不同。特许经营的主体是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和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对于参与投标企业的资质、从业经历、经营方案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主体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

程序不同。虽然两者均可以通过竞争机制产生,但是购买服务可以通过非竞争机制产生,可以通过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来确定承接主体。

政府购买服务往往以价格最低作为竞争的核心要素。特许经营的目标则是“满足用户需要的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与质量(或满足目标)的最优组合”,并且基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为了对社会资本产生足够吸引力,有时还会另立动态收费定价机制或提供政府补贴。

在评定体系方面。由于特许经营项目是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因而对采购结果的评定一般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和第三方,围绕资金使用绩效、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效果。

由上可知,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两者实质性的区别还在于公私部门的责任分配不同,特许经营属行政行为,购买服务属民事行为。

哪些PPP为特许经营,哪些为政府购买服务呢?今年5月,发改委下发了PPP项目库,其中涉及的政府参与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为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统观这些PPP项目,购买服务主要集中在市政设施领域,主要涉及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垃圾焚烧领域;另外购买服务也会与特许经营结合在水库、机场等项目中。最为广泛的为特许经营,无论是水利、交通、市政设施还是公共服务等领域,均有特许经营的身影;尤其是生态环境领域,几乎都是特许经营方式。

如何规范PPP协议,公平有效解决PPP争议

优先选用政府采购服务,排除特许经营。政府采购服务是民事行为,由民事管辖,有利于社会资本方和政府关系平等,公平解决争议。因此,在签订PPP合同时应尽量将PPP定义为政府采购服务,排除PPP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部分单列,避免行政官司。将PPP定性为行政合同,发生争议时对社会资本方很不利,所以应尽量避免PPP协议中出现“特许经营”字样,将PPP协议中的特许经营部分单列,单独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以避免PPP协议履行发生争议时打行政官司。

尽量约定异地仲裁条款,实现公正裁判。PPP争议解决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如果通过诉讼方式,PPP协议履行中发生的争议纠纷,可以通过约定仲裁解决。同时,约定异地仲裁,可排除当地政府的行政保护,争取公正的仲裁裁决。

选择高级别法院起诉,排除地方政府干扰。PPP争议如果由基层法院管辖,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压力,社会资本处于弱势,当起诉时中院或者高院时,能够排除地方政府的干扰,社会资本更能得到公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