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医学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医学现状

篇1

【摘要】 精确的早期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医学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迄今仍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较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的法医学研究现状。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变成可供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精确量化的标准与指标,还有待于今后国内外法医学者进一步的努力研究。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死亡时间推断

【Abstract】 Exact estimating of early postmortem interval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forensic medicine, but so far it has not been solved. The author reviews som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which are adopted by the internal and overseas scholars nowadays and discusses the status about the problem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How to change these achievements into standards and targets to quantify the time since death still needs great efforts for the scholars who work in the forensic area.

【Key words】 forensic pathology;postmortem interval(PMI);estimation of time since death

死亡时间(time of death)法医学上是指死后经历时间(the time since death,TSD)或称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即发现、检查尸体时距死亡发生时的时间间隔。死亡时间推断(estimation of time since death)是指推测死亡至尸体解剖时经历或间隔时间。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鉴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历了数个世纪,为此人们不断探求新方法、新技术,历求从不同角度寻找最优出路。死亡时间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死亡时间是指尸体未出现明显腐败现象的时期,对于法医鉴定来说更常用也更重要。本文就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重点介绍。

1 红细胞钾离子含量

死后血清钾离子含量变化国内外已见诸报道,而对死后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变化的研究较少。据Laiho和Querido报道[1,2],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线性下降。1999年谷建平等报道[3]家兔死后随死亡时间延长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逐渐减少;钠离子含量在死后l2h变化不大,以后逐渐增加。红细胞内钾含量与死亡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829,P

2 骨骼肌pH值

Philip C等[4] 对大鼠死后骨骼肌的研究表明,糖原磷

酸化酶在大鼠死后很快被激活,导致肌糖原开始磷酸解,由于死后血液停止生理循环,组织得不到氧供,糖原分解所得的葡萄糖进行酵解,产生乳酸(1actic acid,lacate,LA),最终使肌肉中乳酸堆积,pH值下降;随着这一过程进行,细胞内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大量水解酶,在低于生活细胞的pH环境下,各种水解酶亦被激活,参与到糖原分解中,这就是死后组织的自溶。上述过程持续进行直到肌肉中糖原储备耗竭为止。党永辉等[5]利用KNIpHE电极[6]对大鼠死后不同时间骨骼肌pH值进行测定,同时测定骨骼肌内乳酸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来比照pH值,探讨死后骨骼肌pH值与早期死亡时间(PMI)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死后一定时间内,pH值下降与LA浓度有较高负相关性(

r=-0.892,P

环境温度、死前状态对死后肌肉pH值有影响,探索这种影响的大小、作用方式以及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并最终在案发现场应用是该课题研究的未来方向。

3 心肌骨骼肌肌动蛋白

以往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主要集中在分析各种尸体现象、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超生反应、离子浓度、昆虫学,在组织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也有研究,但在机体损伤性死亡后,其心肌骨骼肌肌动蛋白的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吕江明等[7]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死后心肌及骨骼肌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HHF35)染色变化,探讨心肌及骨骼肌肌动蛋白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在大鼠死后54h内,心肌、骨骼肌呈不同程度的HHF35缺染,其面积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经对IBSA图像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F心肌=588.27,F骨骼肌=351.25,P

4 玻璃体液酶活性变化

死亡时间的推断早有学者认为眼球玻璃体液生化检测较为合适[8],但检测方法和手段受限。2005年,王伟平等[9]应用光度法检测在25%~30%和10%~15%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玻璃体液胆碱酯酶(choline esterase,CHE)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结果死后即刻至54h之间,CHE、GOT活性分别由约850U/L、220U/L逐步降解趋于零。死后6h内,两种酶活性降解存在平台期。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单元和多元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或决定系数均在0.896以上,P

5 DNA水平

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随PMI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10]。2000年刘良等[11]首次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 Technique,IAT),对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PMI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机体细胞核DNA平均含量对于同一物种来说是恒定不变的,而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DNA含量有规律的下降,据此确立了建立多参数、多脏器、多元回归方程的可行性,给法医学早期PMI的推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富有前景的方法。但在实验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各实验结果的可比性、重复性差,难以在法医学实践中推广。2004年何方刚等[12]提出了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及判断标准。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DNA降解速度及先后顺序不同,因此推断死亡时间的器官选择至关重要,肝、脑、脾可以作为推断早期PMI的合适器官,而以脾为最合适[13]。取材方法以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方法,可以减少操作上的人为干扰,并且穿刺吸取部位可选择器官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细胞核DNA含量应以单个完整细胞核为计量基础,涂片较切片能更好地保持细胞本身的形态,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取材涂片后应在10s内立即固定,甲醛氧化产生的乙酸在组织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棕素颗粒影响染色后观测,选择冷Carnoy液固定能较好的克服这一缺陷,它对细胞核和染色体固定效果好,且固定速度快。样本含量确定方面,一般将每张涂片分成9个视野,随机取6个视野,每个视野随机采一幅图像,每幅图像取随机10个细胞,通过适当增加第一层样本含量即可满足对总体推论的需要。

由于死后DNA含量的变化受环境温度、淤血程度、细菌繁殖、损伤程度及所在部位的影响,这些影响会造成一定的偏差。所以,在今后的动物或人体实验中,是否严格控制或部分控制有关因素,以及控制后的校正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6 RNA水平

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PMI关系的研究较多[14],但组织RNA含量变化与PMI的关系却少有报道。肖俊辉等[15]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f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了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B肌动蛋白mRNA(B-actin mRNA)的变化,为早期PMI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指标和实验依据。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结构蛋白,是细胞微丝的基本成分。根据其亚单位构造的不同可以分为αβγ三种异构体。在大鼠等动物中发现,mRNA的表达几乎不随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16]。因为β-actin在细胞内稳定,常被作为衡量比较细胞内其他因子变化的参数指标。该实验结果提示,β-actin mRNA在死后组织仍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扩增产物减少并最终消失,其死后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利用RT—PCR方法检测死后组织mRNA,可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思路。但其具体变化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7 尸温

尸温的下降具有一定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因此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实际工作中多以尸体温度下降规律为基础,结合尸斑、尸僵和其他死后变化综合推断。1994年浦兆明等[17]提出二次幂的S型尸冷曲线,其准确度高但较复杂,在实际中较难运用。2004年王琼等[18]通过测量动物死后不同时间段肛温、肝温和耳温三个部位的温度,探讨尸温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从而将尸冷曲线分段推导出直线回归方程,使其更便于运用。尸体温度在最初的4h内下降的快以后缓慢下降直至与环境温度相等。肛温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0~4h为Y=36.58-2.88X,4~24 h为Y=22.81-0.29X;肝温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0~4h为Y=35.37-3.12X,4~24h为Y=21.59-0.25X;耳温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0~4h为Y=31.34-3.25X,4~24h为Y=19.23-0.16X。对以上方程进行失拟检验,肛温(0~4h)和肝温(4~24h)与死亡时时间的回归方程拟和较好。由此得出结论,推断死亡时间在4h内测尸体的肛温较为准确;4~24h之间测尸体的肝温较可靠。

8 角膜厚度

长期以来,法医根据角膜的混浊度(Tinbidily of cornea,TC)大致推断死亡时间。误差在12h左右,且在较大程度上带有主观倾向,易产生较大误差。人和动物死亡以后,新陈代谢停止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死亡,大量水分进入到角膜基质,基质内粘多糖含量不变而水分增加,因此随时间变化角膜透明度下降,混浊度提高,厚度增加。孟祥志等[19]利用人体死后角膜增厚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理应依据,用光学显微镜测量死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 CT),发现死后48h以内的角膜厚度增加与死后时间呈线性关系:Y=516+10.7X,Y为角膜厚度,X为死亡时间。为法医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了又一依据。

参考文献

1 Laiho K, Penttila A.Autolytic changes in blood cells andother cells of humancadavers:1.Viability and ion studies.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1,1981,17:109-l20..

2 Querldo D,Pillay B.Linear rate changein the product oferythrocyte water content and postssuim period in the rat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1988,38:101-112.

3 谷建平,陈革新,袁慧丽,等.死后不同时间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分析.刑事技术,2000,4:18-19.

4 Philip C,Calder,Robert Geddes.Postmortem glycogenolysisis a combination of ohosohorolysis and hydrolysis.InL J.Biochem,1990,22:847-856.

5 党永辉,王振原,张联合,等.测量大鼠死后骨骼肌pH值推断早期死亡时间实验研究.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4):202-205.

6 The thermo Orion KNIpHE electrode instruction sheet.ThermoOrion.USA,2001.

7 吕江明,余家树,陈民敬,等.大鼠死后心肌骨骼肌细胞肌动蛋白变化及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4):213-216.

8 James RA,Hoadley PA,Sampson BG.Determination ofpostmortem interval by sampling vitreous humour.Am JForensic Med Pathol,1997,18(2):158-162.

9 王伟平,龙仁,刘承泉,等.家兔玻璃体液2种酶活性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4):199-201.

10 Bar W,Kratzer A,Carber A,et a1.Postmortem stabiljtv of DNA.Forsenic sci int,1989,39:59-70.

11 刘良,张力,刘亚玲,等.大鼠脑细胞DAN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15(1):1-3.

12 何方刚,任亮,刘良,等.测定DNA含量推断死亡时间—图像分析技术的标准化探讨.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5):312-313.

13 刘良,林乐泉,刘艳,等.大鼠脾细胞DAN含量与早期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研究 .法医学杂志,2000,16(1):8-10.

14 Johnson LA,Ferris JA.Analysis of postmortem DNA degradation by single-cell ge1 electrophoresis.Forensic SciInt,2002,126(1):43-47.

15 肖俊辉,陈玉川.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膈肌p肌动蛋白mRNA的检测.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4):196-198.

16 Raft T,van der Giet M,Endemann D,et al.Design andtesting of beta-actin primers for RT-PCR that do not co-amplify processedpseudogengs.Biotechniques,1997,23(3):456-460.

17 浦兆明,王惠娟.尸体早期直肠温度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14(3):319-321.

篇2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6-1243-02

中医学目前仍是大多数西医院校的必修考试科目,其教学目的旨在使西医专门人才了解中医学科的基本思想、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这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医学的需要,而且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和病种变迁,中医学优秀的医学观点和在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养生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中、西医又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周期短,而且大多安排在第3学年,既无前导课的预备知识,又无后续课的联系巩固,加上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因此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易忘,对中医也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偏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和探讨。

1 中医学教学目前现状

1.1对中医学课程开设不够重视在中医学课程开设中,部分管理人员、教师重视不够,中医毕业实习取消,必修课转为选修课,影响了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造成中医学课程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学生今后临床从事的专业是西医,在工作中不会或极少涉及中医的诊疗。但有文献显示:西医各科各级医师80%以上临床使用中医药,75%以上的医师使用中医药的原因出于临床的需要。因此,西医院校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学习兴趣浓厚但精力投入较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是有兴趣的,认为学习中医是必要的。下课休息时间,经常有学生咨询中医理论及治疗方面的问题。有调查显示,78.9%的学生认为,中医是有前途的;87.2%有兴趣学习中医;79.3%有兴趣或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上述数字是令人欣慰的,但同时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中医学应设为考查科目,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学习。68.8%学生希望通过一学期的中医学习就能熟练运用中医诊治疾病,并普遍对中医学教学效果期望值过高。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使学生遭到挫折,进而灰心丧气,出现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缺课。

1.3中医学教材内容繁多与学时减少的矛盾突出

现在通用的第6版《中医学》课程大体相当于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各科和针灸等多门课程的合编或精简,几乎囊括了中医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成了中医学专业各科教材的缩写版,这些内容在中医院校大约要花4年时间,上课时数不少于700学时;但中医学教学时数减少,授课学时由1985年100多个学时递减到现在的40~50学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尤显突出;教学中许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大多数学生对中医理论感觉接受与理解困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由于课时安排少,通常理论讲完后,留给临床教学的时间就很少了,这样就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也会产生反正学了也看不了病的思想,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教学方法滞后目前,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遵循“灌注式”教学模式。缺乏课堂的活跃性,缺乏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过程,缺乏学生的积极性。而中医学是从实践中来,以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并认为天人相应。同时在讲授中医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深深印上了西医理论基础的烙印。所以,不能再以“灌注式”讲授中医学,这样学生理解不了中医理论,就会产生逆反、拒绝心理,甚则认为中医学是伪科学。

2 中医学教学方法探讨

2.1合理设置中医学课程提高中医学教学地位从中医药学本身的价值、医学发展的前景、党的中医政策以及国情看,西医院校同样有对学生进行祖国医药学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西医院校就应该将中医学课程统一为必修课,以提高师生的重视度和积极性。同时建议中医学课程的安排应在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内、外、儿科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后再开设为宜,这样有益于中医学的融会贯通。另外,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既要有充足的课堂教学时数,又要保证一定时数的临床实习,使学生深入中医临床第一线,亲身验证中医药的良好疗效及临床价值,使他们对中医药学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2.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中医学教学目的在主修西医的同时,让西医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有助于在宏观和微观对照中,形成自身的医学观,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层次而言,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西医对中医的需要程度考虑,目标应定位在给学生以中医思维方法的启示,使其在今后从事西医和科研时开阔思路,具有以中医知识来补充西医之不足的意识,直接或间接增加治病防病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科研水平和临床疗效。因此,要求学生通过中医学的学习,能够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并能进行初步的辨证论治,具有一定自学中医的能力。

2.3充分理解教材精髓讲编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使用的第6版《中医学》教材,其“两大模块,两个结合,一条主线”的思路较前5版有了明显的创新,既结合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特点,又较好地展示和反映了中医学科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并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课时、临床教学特点,选编、重组、加工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用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传授最简单经济、最实用有效的知识;本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中医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时数。(1)将经络与针灸学合为一章讲授,仅安排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4个学时的见习课;(2)将中药和方剂两章化整为零,分为2部分讲授。将中药的基本理论和方剂的基础知识合为一章讲授,时间为2学时;同时将中药、方剂各论的内容融入治法中讲授,安排2个学时;(3)将四诊和辨证合为一章讲授,其中四诊讲授理论课2学时,主要讲授四诊的主要内容望舌和切脉的主要方法和注意事项。辨证主要讲授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各占理论课2学时;再安排2次见习课共4学时。

篇3

要缓解矛盾,增加法律援助资源是根本,确切的说就是要增加参与法律援助的法律工作者的人数。目前《法律援助条例》主要是依靠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公证员等职业法律人提供法律援助,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法律预备役”—法学专业大学生。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500余所,在校法学生人数达到了80余万人。这些法学专业大学生通过学校的专业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同时又由于长期处于理论学习状态,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造成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毕业生能力在法律应用方面的弱势。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不论是我国法学教育,还是法学专业大学生,为了弥补自身不足,都会产生参与实践的迫切需求。这正好能够缓解目前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紧缺的现状。

二、大学生法律援助的现状分析

1、相关法律制度模糊

截至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法律援助制定的实体法只有《法律援助条例》,而该条例自2003年9月1日实施后,至今未修订或颁布司法解释及实施细则,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的规定仍是非常原则性的。这就造成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形式和认可度无法明确。在实践中,大学生自发组成的法律援助机构往往得不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认可,学生只能以个人名义参与案件。而根据《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大学生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与刑事或行政诉讼案件的,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了较大限制,尤其是在阅卷和会见当事人方面的限制,直接损害作为弱势群体的当事人利益,使得法律援助的宗旨和意义得不到实现。

2、组织建立与管理不健全

目前高校内的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大多是由学生自发建立的学生社团,其基本成员(包括社团领导和骨干分子)主要是在校学生,指导教师多是受学生邀请而自发参与的。学校对社团工作基本不参与,对其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校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历,与社会接触不够,对如何管理和运营一个团队缺乏经验。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要依靠个体兴趣和新鲜感维持,缺乏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管控或有制度却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这就导致了社团呈现出组织管理松散、成员流动性大,社团稳定性差等特点。

3、成员分布不均,能力有待提高

从在校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学生年级分布来看,各高校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人数的80%都来源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学生所占比例很少,大四学生几乎不参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一、大二学生进入高校时间不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对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激情高,而大三、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多数学生都忙于备战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或者在校外找工作,空余时间大大压缩,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法律援助中来。但是由于成员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完成全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不完整,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提高后,又因面临毕业而无法继续参与法律援助,造成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力始终停滞在较低水平。据统计,在上海接受过高校法律援助咨询的当事人对大学生所提供的援助服务的满意率仅为50%。①

4、指导老师人数不足

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活动,而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不足以支撑其独立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因此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离不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办案经验以及较强的办案能力的指导老师。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老师除教授课程外,其主要工作是做学术研究,能够兼顾并做好法律实践的双能型老师数量不多。此外,作为法律援助指导老师,目前主要是以无偿帮助为主要形式,指导工作也不是像日常教学工作那样有固定的场所和工作时间,往往需要老师随着援助案件的处理进程不定时往返于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学生之间,需要老师牺牲大量的个人时间和精力,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参与指导工作。

5、法律援助经费筹集难

大学生一般是以校园法律援助中心等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参加法律援助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但这类社团主要是学生自治组织,而非盈利机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校社团经费拨付和学生自筹,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固定的资金来源。与此相对,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法律应用类实践活动,大学生参与援助必然要求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差旅费等,而这些目前都是由高校法律援助学生社团自行承担。因此,高校法律援助学生社团常常出现资金短缺的困境。援助资金的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的正常开展。援助活动质量的高低受到资金情况波动的影响,造成援助活动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降低了当事人对大学生法律援助的认可程度。

6、与其他力量缺乏沟通

在大学生法律援助面临种种困境,难以独自前行时,更多时候选择的是暂停活动甚至放弃,极少与法律援助的其他力量进行沟通,寻求支持。《法律援助条例》第3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第6条规定律师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依照上述法律,政府机关和执业律师有参与法律援助的法定义务,而且由于其所具有的特定身份,使得他们在参与法律援助的不同阶段或方面具有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所不具备但又急需的资源优势。如果不能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大学生法律援助将是举步维艰的。

三、大学生法律援助的意义

1、社会层面

(1)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紧缺的局面。我国现有参与法律援助的主体主要是职业法律人,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执业律师。但是目前我国在册的执业律师尚不足30万,仅仅是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3。此外,职业法律人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覆盖面有限,但大学生因其来源的广泛性,造成其能够有效辐射的覆盖面要远远大于职业法律人。

(2)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够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减少政府负担。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以来,鲜有其他法律法规提及或完善,加上当事人寻求救助途径不畅通、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缓慢。依照《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不仅具有法律制度上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更是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模式单一的缺点进行了完善。同时大量愿意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大学生的加入,还能够减轻政府经济负担,促进法律援助经济资源的优势配置。

(3)大学生法律援助是对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重要补充。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总体而言是一种以教为本的应试教育。②这种教育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让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鲜活的案例来源,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印证,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4)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够切实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通过与当事人交谈、收集整理案件材料、分析案情、拟定法律文书等方式将自己所学所会应用于当事人的实际案件。一方面,当事人通过法律援助能够平等的面对法律及司法审判,确保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成司法案件的个案公正;另一方面,当事人在接受法律援助过程中不断接收、理解案件相关法律知识,既能提高普通当事人的法律认识,帮助其树立法治意识,还能促进当事人对司法审判的理解,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个体层面

(1)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能够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参与法律援助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法律知识的咨询,还要求大学生在接触案件后从纷繁驳杂的现象中抽离问题的实质,这中间可能涉及多个法律部门或多门社会科学知识,可能还需要与不同阶层人群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就要求学生具备多种法律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社交知识。而这些能力单单通过目前的高校教育是远不能满足的,需要大学生在处理问题中不断去探索、充实、提高。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50―02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听、说、读是语言基础,写和译是语言应用能力的核心,可见翻译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势在必行。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1 翻译教学地位薄弱。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许多学生从未系统地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其后果是翻译实践中问题频出,也造成了很多的语言障碍。从指导思想上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为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翻译的地位被忽视,处于一种令人尴尬的境地。从课程设置上说,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并不是主体,只是一种补充。

2 翻译教材质量欠缺。当前大学英语所选用的教材都没有专门的详细介绍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的独立板块,只是在每个单元后面的练习中设计一些英汉互译的练习,而这些翻译练习充其量只是些造句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该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及句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翻译。学生也并没有通过这样的翻译练习真正掌握翻译理论及技巧。与此同时,学生会产生一种误解:每个句子只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译文,其他的翻译均是错误的。这样,学生在翻译中很容易形成死译或硬译,这也就犯了翻译的大忌:翻译水平不仅没有提高,还走人了一个翻译误区。目前,可供选择的翻译教材很多,不断有新的翻译教材面市,但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还是习惯于采用多年来一直使用的翻译教材,只是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各类考试缺乏针对性。各级各类考试翻译测试所占比重不大,测试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近几年来,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的主观题比重均有所增加,无论是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还是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均是如此。尽管英汉翻译试题在主观题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从整体上看,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试题题型缺乏变化,试题测试点主要还是局限在某些词汇、短语、句型的运用上,起不到考查学生翻译能力的作用,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接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一些学校的教师把重点放在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所说,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

二、应用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翻译为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强的影响力,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在谈判桌上或国际产品推介会上,任何一点翻译上的瑕疵都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关注中国,来到中国亲身感受并了解中国。然而因翻译却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一位美国游客在一个地方看到把“三姐妹山”译为“Mount Three Sisters”觉得好笑,因为mount可作动词,在美国俚语中有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的意思,恰好宾语又是three sisters。因此,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的翻译人才对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翻译教学的两点建议

1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遵循翻译原则。为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应用文体的翻译能力,如信函、合同、产品说明书或指南等。此外,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不仅自己能看懂资料,而且还能翻译自己所需的资料,而这正是许多大学生所欠缺的。尽管当前大学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大有提高,但科技翻译能力却令人担忧。因此,培养学生对科技文体的翻译能力迫在眉睫。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语际转换的能力。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教学观认为,行为致使对外界刺激的习惯性的表面反映,是一种单纯的由心理机制支配的行为,而人的语言行为是通过他的内在认识和情感力量而发生的行为,言语不是简单空洞的符号,而是在特定场景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要使翻译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交际环境并提供交际场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语际转换。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策略

1 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比重。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各个高校都应该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上下工夫,使翻译教学与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教学同样受重视,提升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有其重要位置,要保证固定的翻译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应在教材中专门设立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板块,增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教师也应该自觉地将一些翻译知识和翻译练习引入课堂。

2 适当将翻译教学及交际法教学相结合。目前,英语交际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口语教学”,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并不是说传统的翻译教学毫无意义可言。有些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学生的母语基础在其英语学习中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也可起到阻碍作用,如果能将阻碍作用化做推动作用,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就会少之又少,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一些长句、难句时,可以将翻译理论技巧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在讲授这些长句、难句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翻译理论与技巧,如词的褒贬、词类转换、增词译法、省词译法、重复译法等,将这些翻译理论与技巧融人长句、难句的讲解中,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翻译技巧。

3 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注重翻译理论的讲授,还是应该注重翻译技巧的讲授?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作为重点,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能够对所读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翻译。一方面,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英汉互译只是自身掌握的一项辅助工作的技能,没有必要去吹毛求疵地要求其具备高深的翻译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他们所具备的一定的翻译能力还只停留在感性上,并未上升到理性,因此还是更为注重对他们翻译技巧的培养比较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翻译水平是英语技能的全面展现,翻译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大翻译教学的比重,使翻译理论与实践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形成自己的板块,努力培养学生在翻译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受益。

参考文献:

[1]杜亚芳,试论大学英语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J],科教文汇,2009。(21):139

[2]朱 庆,培养与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537-541

篇5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单位:中国法医学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5728

国内刊号:11-1721/R

邮发代号:1986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10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法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法医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的法医学术性期刊,率先报道国内法医学科各领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刊载具有国内选进水平、有相当学术价值或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论文(包括阶段性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等。所刊载信息反映了我国法医学科领域的科研、检案技术水平和现状,反映国际法医学科领域成果和新动向。

主要栏目

篇6

【关键词】中亚;孔子学院;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002-01

中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亚洲中部民族政权的历史、类同文化的地域和民族渊源关系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区域。中亚狭义来讲即指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的中枢。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20多年以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和谐地区的建设。中亚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软实力,增进中亚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可,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复兴丝绸之路”伟大战略构想的实施。

一、中亚孔子学院发展概况

截止2014年,我国在中亚已经挂牌成立了9所孔子学院,其分别是:塔什干孔子学院、哈萨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阿克纠宾师范学院孔子学院、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及吉尔吉斯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目前,这些孔子学院主要致力于汉语教学、文化推广、汉语水平考试、派遣留学生等工作。

中亚孔子学院自建立至今,其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塔什干孔子学院和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都被授予了“先进孔子学院”的荣誉称号。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中亚地处各种文化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复杂的国际推广环境、财力的缺乏、师资力量的层次不齐、分布的不均匀及授课方式的单一等问题阻碍着孔子学院的发展。

二、中亚孔子学院发展建议

解决中亚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一)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树立孔子学院的品牌形象

对于盛行于中亚的“中国”,中国政府要努力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宣传,适当开放孔子学院,使孔子学院所在国民众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孔子学院,让中亚国家切身感受到中国所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树立起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形象。其次,要以传统文化精髓为依托,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积极借鉴大国在传播自己本民族文化中所采取的适合于我们的策略,不断完善自己,让孔子学院在中亚遍地开花。

(二)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国家汉办对孔子学院的财政投入相比于其它大国在文化推广方面的投入,相差甚远,同时硬件设施的落后,是需要财力来改善的。因此,国家汉办应适当的加大对中亚孔子学院的财政支持力度。此外,中亚孔子学院应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鼓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中亚孔子学院的建设。

(三)实现汉语教学的本土化、专业化和多样化

中亚孔子学院可定期举办“本土汉语教师教材培训”和汉语教学研讨会,通过汉办教材展、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在巩固现有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主攻方向的孔子学院时,适当加大诸如中医等专业性孔子学院的建设力度,覆盖更多的学科领域,丰富孔子学院的课程类型和发展内涵。

此外,可通过开设远程教育、夜大和函授教育来弥补汉语教学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性。

(四)使推广方式和渠道多样化

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是占据文化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中亚孔子学院可借助网络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用双语来建立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官方网站,在网站上面可添加国家汉办、中方合作院校等友情链接,以此来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还可和当地的出版社、电视台等机构合作,通过出版汉语报纸、开办魅力汉语角等方式让中亚人民深度接触中国文化。

(五)举办国家年、旅游年和青年友好交流年

同为俄语国家地区,中国同俄罗斯已成功举办了国家年和旅游年活动,并已开始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其在中、俄语言和文化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语言和文化的举措。中国也应尝试着将这种策略付诸于中亚国家,积极寻找同中亚国家举办国家年、旅游年和青年友好交流年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来带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为中亚孔子学院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中亚孔子学院的发展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政府应积极为孔子学院在中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中亚孔子学院也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在中亚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软实力,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在中亚的外交政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程,安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6.

[2]郭宇路.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与管理创新[J].学术论坛,2009(06):180-181.

[3]梁焱,焦健.中亚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97-100.

篇7

【摘要】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在向纵深、跨学科、专业化发展,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实践内容较少、涉及的口腔医学知识与技能与临床关联较弱,培养模式也非常的落后,仍然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跨学科教学明显不足,培养的质量差强人意。口腔医学人才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培养绝对数量更大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现状;职业发展;大学生就业

作者:刘腾达(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护理系,浙江杭州310000)

1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口腔医学专业与其他绝大多数医学科一样向纵深、跨学科、专业化发展,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美容医学、口腔保健、口腔内科、口腔医学技术科等。在我国口腔医学科发展历史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涉医院校都开设了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每年为我国输送口腔医学专业人才2万名左右,这一数字仍然在逐年上升。从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遵循传统的医学培养模式,以5年制为主。教学的目标、内容尚不成熟,但教育部初步明确了口腔医学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各个院校都会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灵活的增加相应的课程。

目前国内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实践内容较少、涉及的口腔医学知识与技能与临床关联较弱,学习的理论知识、技能都相对落后,无法跟上当前的口腔医学前沿领域。如针对口腔畸形的矫正中矫治器,学习的内容仍然以弓丝矫治器为主,涉及了隐性矫治器内容较少。又如对于牙根填充治疗,目前广泛的应用根尖显微镜、超声预备技术,而教材上涉及的内容较少。口腔医学科所使用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而教材的编写耗时长、使用时间长,有时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已非常落后,与临床实际脱节[1]。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非常的落后,仍然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受限于实践资源不足,实践课程非常少,如对于种植牙冠的制作,完全理论课程是不可取的。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治疗效果也往往容易受到医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影响。学生实践经验少,在参加实习后,能够进行的实习操作也少,从开始学习,到能够独立的完成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说培养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2]。

2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口腔医学人才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中国人群对口腔保健的需求增长迅速,存在巨大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缺口,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的密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许多居民都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健治疗都习惯,而在我国尽管定期检查率较低,但是绝对数量在飞速增长。我国常见的口腔疾病就诊率并不高,如龋齿、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列不齐等,但在未来,这些疾病就诊率将有很大的提升。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培养绝对数量更大的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去向仍然以与医疗机构签订合同为主,约占80%以上,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才流失率相对较低,但取向比较集中,自行创业者较少,但从绝对数来看,私人口腔诊所增长非常迅速[3]。在一线城市,几乎每个社区都拥有口腔私人门诊,但这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口腔医学专业天然上具有保健属性,扎根于基层非常必要。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口腔保健能力,如龋齿筛查以及窝沟封闭治疗、基本拔牙治疗、普通牙周病治疗、口腔黏膜疾病诊治、转诊等,能够评估治疗的需求、风险。如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拔牙对象,基层医院治疗风险高,往往需要转诊,这就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重视口腔治疗风险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培养。

3社会大众对口腔医学的认识

社会大众对于口腔医学的认识仍然是非常片面的,一知半解的,有口腔医学专业就诊经历的对象,往往认为口腔医学就仅仅包含就诊方面的工作,如有拔牙经验的对象,往往认为口腔医学是治疗牙病的专业,口腔溃疡就诊的对象认为口腔医学科是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为主的专业。实际上口腔医学科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涉及内科、公共卫生、社会心理、微生物、免疫学、影像学、医学技术、医学材料、药学等学科,服务内容包括口腔黏膜病变治疗、牙髓牙体疾病治疗、牙齿美容、口腔颌面畸形矫治、义齿种植等领域。许多人出现口腔方面的问题后,往往不知晓是否到口腔科就诊。

社会大众对于私人口腔门诊的态度往往并不友好,私人门诊往往被贴上不正规、昂贵、不安全的标签,实际上一方面我国对私人口腔诊所的管理特别是服务质量的管理存在明显的不足,另外一方面私人口腔门诊确实存在价格相对昂贵问题,这与私人门诊经营成本相对更高有关。

4小结

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专业毕业生流向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流向私人机构的比重明显上升。在今后需要重视教学的目标改革,重视校企合作,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重视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重视培养基层口腔保健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以上研究可知,非穆斯林学生在宗教凝聚力这一动机类型明显低于穆斯林学生,宗教凝聚力对于穆斯林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有利因素,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无论是泰国本土教师还是中国的汉语教师,在泰南学校的汉语课堂上,都应该提前对穆斯林的有一定的认知,且不局限与泰南地区的穆斯林,更多的可以延伸到中国的穆斯林的习俗、基本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将这部分有关宗教对比的知识穿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例如:中国穆斯林学生的学习情况、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理解,他们的生活日常和习惯等等这些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然而,教师也应该注意在涉及宗教等敏感话题时,教师一定要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符合客观事实,不持个人情感色彩,以免造成方面的误会,适得其反。

二、更重视融入型学习动机

融入型学习动机是所有学习动机中,动机表现最为显著的一个动机类型,这说明泰南地区的学生以融入目的语环境为学习目标的动机越来越明显,这或是由于泰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泰国南部海边旅游或是长期居住,产生这种融入型学习动机,或是因为中泰交流更加紧密频繁,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很多人希望来中国学习、工作和定居。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融入型学习动机最为一个持久的学习动机,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为从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融入型学习动机,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让学生参与度更高的作业,例如,让学生拍一个与中国游客的短情境对话视频,或是同学之间两两互相拍情境视频,想象自己在中国,在天安门、在长城、在故宫等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目的语国家的习俗和文化。教师在汉语活动课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在编排节目、演出时,尽最大限度利用最贴合当下中国人状况的一些真实素材,例如,中国人的电子消费习惯大背景、中国学校日常运作的常态、中国时下最流行的音乐、电影等等为背景和依托,来展示真实的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面,以往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会认为,传统文化更优于当下文化,更值得传播,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就激发融入型动机而言,当下的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融入型动机的激发。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十分在意,教师的评价有时候会以最大的强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时,应多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简而言之,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就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呈现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教师应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课堂之上不应随意打击学生,一些教师的无心之说,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非常不好的心理影响,例如“你怎么这门笨?”“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都错?”这些教师看似随口而出的反馈,对于学生来说都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慎言”。除此之外,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让你的教学顺利推进,也才能让你有可以激发学习动机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尚不能完全自控,同学之间又相互影响,从而扰乱课堂秩序,学生交头接耳、调皮学生故意捣蛋等等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出现时,教师就该明令禁止,该严厉时严厉,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在兼顾前两者的情况下,更好的课堂氛围还应该是活跃而热烈的,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精神集中,心情愉悦,学习效率提高。在此,建议教师在课堂上饱含热情和幽默,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死气沉沉,无精打采,试问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调动得起来,教师应当不断调适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和状态,多培养自身幽默感,多用微笑面对学生,主动培养幽默感,没有学生是喜欢冷若冰霜的教师,学习本来就是件枯燥的事情,教师应当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以幽默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压力。

在汉语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法,增加更多的游戏环节,有些教师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一直占领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变得乏味枯燥,学生自然不喜欢,从而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加之泰国学生的特征,天性活波好动、个性不易被束缚,利用自己的权威建立强势的课堂秩序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暂时行为,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法相互穿插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的生动有趣。经访谈结果显示,针对综合课的教学,学习更加喜欢情境法、全身反应法、游戏法等学生参与度更多的方法,学生表示,这些教学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到该学的知识。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应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开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认知法、自觉对此法等等教学方法。将一种或几种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为汉语课堂增添色彩。注重重视游戏法的运用。在众多教学法中,学生对于游戏法的呼声是最高的,学生们更倾向于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W习一些简单的名词时,就可以采用较为经典的“萝卜蹲”游戏。在学习“把”字句时,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必须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整个对话。更多的语言点等待我们去开发更有趣适用的游戏法来配合。

篇9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师;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59-1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其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与合理[1]。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师责任与权利尚无法律依据,医院药学原有的定位模式和医院对药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医院药学工作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导致目前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2]。现就当前医院药学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问题做以下概述。

1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

1.1对临床药学工作重视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医院领导存在“重医轻药”思想,表现为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上医院药剂科中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人数偏少,其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各类临床药学服务项目开展有限,总体上没有得到医院领导、医师、护师及病人的认可,这些都严重阻碍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

1.2人才缺乏我国药学教育以化学模式设置课程,忽略药学服务和药学实践以及药物在临床中对人体的作用。加之多年来药师一直围绕着药房、药品转,知识陈旧,不适合当前形式发展,难以进行广泛沟通与交流,限制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1.3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医院药师的工作主要为审核处方,药品的配发工作,而像药学信息采集,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合理用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血药浓度监测等临床药学工作却做的不多,主要集中在三级以上的医院,且工作不够完善,在基层医院只能做一些普通工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这些医院对药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药学人员的素质方面问题。

2临床药学发展方向

2.1参与临床医师查房工作查房是临床药师进行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临床药师通过接触临床病例,能让药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临床知识,了解临床需求,同时,药师通过下临床能了解临床用药情况,而其通过向临床医生介绍各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安全性等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化建议,为患者服务。建立严格的药师查房制度习I临床药师的职责是促进合理、安全、有效用药.为此医院应建立定专业或轮流式的药师查房制度和会诊制度,使临床药师真正参与到临床查房中,药师与医师共同查房,同医护人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的用药讨论;同时医院应为临床药师提供有利环境,使临床药师能够走进病房,进行处方审核,查阅病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

2.2开展药代动力学等研究临床药学应积极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利用现代技术,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开展药学科研研究,当好临床用药参谋,指导合理用药。

2.3及时向临床推荐新药目前新药更新快,而临床一线工作者对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了解不多,需要临床药学工作者及时向他们反馈。临床药师通过自身学习和了解,向医师推荐这类安全可靠的新药,服务于临床一线[3]。

2.4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药品不可避免会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伤害,困此,临床药师的工作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现在医院用药品种不良反应常有发生。临床药师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临床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医师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减轻患者的痛苦[4]。具体工作可由临床药师与医生或护士共同完成。

2.5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临床药学人员,除了积极完成日常工作外,还需不断地掌握药学方面的最新信息,拓宽药学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应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以良好的职业规范和业务素质取得患者的信任。

2.6加大对临床药师的培养当前,应培养既有药学知识又有医学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抓紧对临床药师的专业培训和临床药学实践。通过派送相关人员进行临床药学专业培训或相关知识如诊断学、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等的继续教育。如果临床药师对本专业的病理、生理、诊断依据、治疗原则了如指掌。就具备了同临床医生进行平等交流的能力。

2.7建立药学监护体系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PC),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由于其实用性,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的一致认可。药学监护是保障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药物治疗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

总而言之,临床药学是联系医学和药学的纽带,药物的使用大多数都是在医疗机构中进行的,开展临床药学能够使得医疗机构内医药平衡,改变目前医疗机构重视医学而轻视药学的现状。当前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应当从简单的处方调剂和制剂转变成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作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深入一线,积极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优质的药学技术服务,服务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加大对药物经济学研究,使药物的应用趋向于科学化、经济化、合理化,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使药学与医学密切配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锁中,赵志刚.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思考药学服务与研究[J].2008,8(3):166-170.

[2] 吴永佩,颜青.试论医院药事管理学的发展(七)[J].中国药房,2005,16(3):183.

篇10

【关键词】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困境;发展建议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趋多元化,民间公益蓬勃发展。近十年来,大学生公益组织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自身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受阻。本文从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出发,重点探讨其在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公益组织指:由在读大学生创办,主要成员为在读大学生(两人以上),主要依靠成员出资或社会资助自主运营,无偿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组织。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为调研对象,重点探讨大学生公益组织在组织运营、团队管理、资金渠道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公益组织的看法,本课题组对广东省内31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5.1%,其中,重点本科院校占70.1 %,二本院校占26.8 %,三本院校占3.1%。为了更深入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作,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采访、QQ采访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省内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行情况,采访了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及业内的专业人士,深入挖掘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的建议。

二、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公益组织数量较少

本次调研一共涉及广东省内31所高校的69个公益组织,但符合“大学生公益组织”定义的只有15个,其余的可分为三类:或者由校方或社会人士创立,或者直属于校党支部或团支部管理,活动经费主要依靠校方出资,或者兼而有之。中山大学在全国排名前十,也是广东省公益气氛最活跃的大学,却一共也只有7个大学生公益组织(分别是“启明星支教队”、“有爱慈善商店”、“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蓝信封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新光科学公益团队”、“兰芽计划”、“心葵计划”),省内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数量就更少了。此外,在一些非重本高校中,大多只有学校党支部、团支部的志愿者协会,根本没有大学生自发创建的公益组织。

(二)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弱

由于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创始人及大部分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在做公益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学习与就业的压力,因此在组织的宣传推广方面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大学生所能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并不大。调查数据显示,66.33%的受访大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他们所在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只是偶尔会参加一些诸如为贫困儿童捐献物品和义教之类的公益活动;69.7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公益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大。

(三)大学生公益意识强烈

大学生的教育水平程度整体较高,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热衷公益,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数据显示,86.05%的受访大学生做公益的出发点正是“社会责任感”,91.2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公益无大小,只要力所能及的都应该积极参与,有利培养公众服务意识”。如“启明星支教队”,出于对广大山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去支教,最后成功发展成致力于广大山区中小学义务基础教育的公益团体,从2009年到2012年,“启明星”支教队的志愿者达502人次,服务总时长达183840小时,直接受益学生累计2500余人;此外,调查数据显示,70.9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参加过支教和社区服务之类的实践性的爱心公益活动,74.4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向慈善组织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65.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的一些同学或者朋友都会参加大学生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强烈,公益活动参与度也很高。

三、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

(一)“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一大问题

符合本次调研对象要求的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中,53%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大部分的活动经费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组织成员或志愿者承担,尤其是在发展初期,组织知名度低,难以获得社会资助。47%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企业赞助是他们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中,小部分的赞助是由企业主动提供的,大部分的赞助还是主要依靠组织成员对企业的游说工作。40%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社会热心人士的善款是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数额有限,且不具有稳定性,难以维持组织的长期运营。

(二)组织成员专业性欠缺,阻碍公益活动的有效开展

大学生公益组织自兴起以来也不过10年,国内尚无发展成熟的组织及体系作为参照,在科学管理团队和运营项目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公益组织只能在自我摸索中缓慢前进,公益组织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通过对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调研发现,组织的正式专职人员基本在10人以内,大部分成员常常身兼多职,而由于大学生身份的局限性,即使是专职人员,专业性也有所欠缺。本次调研的15个组织中,66.67%表示组织的指导老师配备不足,成员在公益活动开展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所欠缺。社区服务和支教之类的公益活动要求成员具备一定的技能知识,只有这样,活动的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组织成员自身专业性就有所欠缺,对公益活动志愿者的专业化训练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这些都导致了活动形式的单一和开展活动效率不高。

(三)项目组成员流动性大,增加管理难度

本次调研中的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均实行项目制管理,每一个公益项目的开展除了需要组织内部成员的参与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而在校大学生又要兼顾自身学业与其他方面的事务,参与公益只能依靠自己零碎时间的拼凑,所以基本都是选择短期的公益项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2.7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时“时间、精力不够,会和学习产生冲突”。如中山大学的“启明星”支教队,每支队伍大部分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但由于学业和工作等因素,成员一般只参加一两年,至于其他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就更大了,多数志愿者表示活动时间与学习或工作时间的冲突大大降低了自己坚持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可能性。因此,支教队的老师每年都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重新招募和培训,这无疑加大了组织成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组织对每个项目组成员的管理难度。

四、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的建议

(一)吸引企业赞助,寻求社会支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企业赞助将会玷污公益组织的纯粹性,这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组织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这一观念已经渐渐发生改变,调查数据显示,约7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公益活动推广平台的建设也需要经费,企业赞助可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这并不会改变活动的公益性质。大学生公益组织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学会用优秀的公益项目策划去说服企业,获得赞助,并在商业和公益两者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此外,大学生公益组织还可以寻求社会公益热心人士的帮助。如“爱心中国行”,它得到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领导的赏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免费为他们提供南方都市报,让他们义卖,义卖所得全归“爱心中国行”所有。这样的资助形式,既能帮助公益组织自力更生,又能为公益组织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值得提倡。

(二)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保证活动有效展开

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公益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首先,大学生公益组织应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组织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组织的人才梯队,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定期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老师、或有经验的老成员开讲座,进行技能培训等,以此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性。最后,建立对志愿者的反馈、归档制度,每个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应向组织及时反馈该项目志愿者的表现,将优秀志愿者的资料记录在案,并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下一次活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志愿者的流动性,也为招募和培训省下不少功夫。

(三)促进南方地区大学生公益联盟的建立

据了解,在2010年成立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所涵盖的71所高校中,只有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肇庆学院5所高校的公益组织属于广东省。根据联盟章程,只要高校的公益组织“有独立稳定的合法组织机构,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积极热心开展公益事业”便能加盟,而很多广东高校的公益组织都没有或没能加盟,前者是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到公益联盟的重要性,后者则是因为它们欠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以广东省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员众多的大省为中心,建立一个南方地区的大学生公益联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省内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还可以引起南方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发达地区上流社会对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关注,大大提升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