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线电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年一度的华东六省一市无线电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徐州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无线电管理机构的6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重点探讨交流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发挥无线电管理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保障任务中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在反考试作弊、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智能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与会省市结合近年来建立无线电管理应急管理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了无线电管理机构如何适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安全等领域有所作为。
在前几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保障中,华东六省一市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工信部的充分肯定,但目前面临的形势更加紧迫,主要是当前由于无线电业务广泛使用,使得无线电频率日趋拥挤,无线电干扰日益严重,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保障重大活动、排查非法干扰等任务日益繁重,给无线电管理机构科学使用频率、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正常运行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人民群众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特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如何使信息畅通,及时为抢险救灾提供通信保障,是广大老百姓密切关注的热点。因此,积极探索无线电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有效对策,建立科学的无线电应急管理体系,是无线电管理机构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将向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这就对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公众移动通信已全面进入3G时代、并正向4G迈进,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正在大力推进,将催生一大批新兴信息产业和无线电新业务。无线电频率需求和新设台(站)数量还将呈现倍增态势,将会使得频率资源更为紧缺、无线电干扰现象日趋严重、电磁环境更加复杂。为此,管好频率资源任重道远,建立应急机制意义重大。
“十二五”期间,无线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将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框架和范畴内,服从和服务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确保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正常、有效使用,维护正常的无线电空中电波秩序,充分发挥无线电在通信应急保障、各项部门及专项应急预案中的保障优势,随时为完成重大任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无线电安全保障,确保无线电在各行各业的安全使用。
会议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建立科学的无线电应急管理体制。着手建立一个军地联合、部门联动、上下对接、便于指挥的省级无线电管理应急体制,与国家无线电管理应急体系、省应急管理体系有机对接。
建立实施无线电管制协调机制。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制定《省无线电管制实施细则》,与部队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和公安等有关部门组建无线电管制协调办公室,制定省级无线电管制预案,加强管制演练,提高无线电管制能力。
建立应急频率保障体系。开展无线电应急通信频率使用状况的调查登记,制定应急通信频率保障规划,协调统一应急通信频率,完善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预案,组织开展平战结合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演练。
完善应急保障长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航空、铁路、水上等安全业务专用频率的长效保护机制;编撰安全保障分级方法和用频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反恐维稳、抗灾救灾、防范非法无线插播、干扰查处和重大活动等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
完善无线电安全保障手段。扩大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有效突出重点部位,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增强技术管制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手段;建成省级无线电管制指挥调度系统。
配套完善无线电应急管理技术设施。进一步加大投入,配套完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立智能无线电综合监测网、无线电安全应急管控网和移动监测设备。进一步优化站点布局方案,改造和新建大型智能固定监测站。配备必要的高端设备,增强对复杂信号和重点业务的监测分析能力;开发建设智能化监测软件,健全完善监测数据库,增强协同联网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全省电磁频谱监管指挥调度中心为枢纽,建设集协同监管、数据交换、应急指挥为一体的无线电管理技术管理综合网络;完善省、市协同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探索监测管制一体化技术体制;加快无线电管制网部署,配置必要的管制系统,扩大管制范围,增强管制机动性,提高综合管制效果;装备先进的通信指挥、数据传输、图像采集系统。全面提升现场应急指挥、机动组网能力和应急管控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无线电管理应急队伍由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为主,可吸纳相关设台单位管理人员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参加。市级应急机构在省级应急机构指导下,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各县(市、区)无线电管理兼(专)管人员协助市级应急机构做好相关工作。无线电管理应急办公室应不断加强无线电管理应急队伍建设,满足无线电管理应急工作需要。
篇2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及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情况:
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及××的贯彻实施意见(玉政发[200910号文件)精神,结合办公室实际拟定了本办的贯彻实施意见;
二是切实抓好决定和实施意见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我办及时将相关文件印发给办属各科室、中心(站),并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组织了专题学习;
三是加强法制机构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本办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及行政执法证的审验、换证工作。按照市政府法制办的通知要求,组织了因工作人动没有办理行政执法证的7名同志参加了新办证件的行政执法培训,共培训新办证件同志7名,审验换证5名,至此,全办所有人员都有行政执法证。
(二)推行和实施重大决策听证工作情况
一是依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拟定了《××市政府务信息查询制度的实施方案》(玉信产办[2009]13号)。
二是成立了市信息产业办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
三是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对重大项目审批事项,召开项目专题论证会,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力求做到审批事项科学合理。今年5月,结合××电信申报的拟在全市新建c网140个基站建设项目,我办邀请了城建、环保、国土资源及县区无线电管理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参与对该项目进行审批前的论证会,会上,相关部门对基站征地、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基站设置的美化等问题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建议,为科学合理审批、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是我办虽已参照《××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经制定了《××市信息产业办公室重大决策听证实施细则》,但由于我办行政职能主要侧重于服务管理,每年重大决策听证的事项很少,今年截至目前还没有依法需举行听证的事项;我办坚持按要求上报重大决策听证事项年度计划和报表。
(三)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1、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自去年进行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结束后,我办现保留行政审批事项两项;按要求将审批时限由法定的20+10日压缩为10+5日,取消因行政审批程序不明确,依据不充分,操作性不强的事项8项。
2、按照6月4日全市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办实际,认真就本办(处)涉及的政府行政许可事项作了清理。根据工作会议精神,对照会上××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附件一,在市政府实施的54项行政许可项目中,没有涉及本办(处)的行政许可项目;从2004年至今,新颁布实施的涉及本办(处)的法律法规规章总共是四部,如下表:
序号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及文号生效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2008年5月1日
2《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号)2008年6月1日
3《云南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号)2008年6月1日
4《云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号)2004年1月1日
在新颁布实施的涉及我办(处)的四部法律法规规章中,都没有涉及由市政府进行审批的管理项目;2004年至今也没有市委、市政府发文设立的涉及本部门、由市政府进行审批管理的项目。
(四)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作情况
1、××市无线电管理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经过法定机关依法成立的。有明确的执法依据和职权范围;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并能够以自己名义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等。
2、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按照自己行政执法职责、程序和权限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依照国家法定政策进行收费,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
(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工作情况
1、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进入汛期以来,我办严格按照市政府办要求,严格值班制度,要求节假日必须进行值班,有领导带班,并在××网上公布我办值班电话,将本办值班表报送相关部门。非节假日期间,要求办公室干部职工24小时开机,确保有应急任务时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就位。
2、加强防汛通信网络监测检查。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本办都要联系防汛部门,对防汛通信网进行检修检查,确保通信网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加强防汛通信网络和护林防火通信网络监测监听,力争及早发现问题,提前处置。优先保障应急通信网络所需无线电工作频率,及时排查应急通信网络出现的各种干扰。协助防汛部门做好防汛通信网易损易坏配件储备,确保应急情况下网络通畅。
3、做好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的编制工作。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本办即加紧了应急通信预案的编制工作。本市通信应急预案现已报送市政府进行审查,通过后便可着手实施。
4、联系三大运营公司做好公众通信网络建设。按照本办职能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公司的公众网络基站建设和网络覆盖,督促三大运营公司做好应急条件下移动基站的贮备。
(六)贯彻落实《云南省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办法》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使用省无线电办公室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工作主要由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在年度考核中进行评查,县区没有独立的行政执法权,所以没有对县区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查。举报电话设立情况,在办公区和××网上设立了举报电话;自由裁量权细化工作正在开展中。
(七)依法制定和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工作情况
迄今为止,本处尚没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出台。近年来,我办执行收费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无线电管理收费规定》文件的通知”要求进行征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执行。对于重大行政许可项目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八)贯彻落实《××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暂行规定》情况
认真组织学习××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暂行规定》精神。由于本处迄今为止未发生行政应诉案件,未发生出庭应诉方面问题。
(九)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的通知》(玉政发[2003]88号)要求,结合××市无线电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市无线电管理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实施办法》已2004年经市政府同意实施。2005年按照市政府法制办要求、结合本办实际,制定和报送了××信息产业办(市无线电管理处)明确执法职责报送材料,明确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种类、职权和职责。将执法的依据和条文、具体执法机构明确到科室。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明确了行政执法主体的人员和资格,使得无线电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正规化。
(十)日常监管工作
一是按照省无委办的通知要求和办公室统一安排,参加了一月份在昆明防范和打击非法利用无线电设备在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中作弊的工作,××共查获非法作弊3起,缴获用于作弊的对讲机2部笔记本电脑一台,涉案人员5名,全部移交考务办和当地公安机关。
二是按照省无委通知要求安排参加了2009年度高考无线电监测保障。
三是结合市护林防火办干扰投诉,对峨山防火办专用通讯网长期不能进行工作进行了调查,查处了影响整个通信网通信质量的原因,帮助其检测调试无线电中继站5台,对讲机、车载台33部,确保了整个防火通讯网在护林防火期的正常调度使用。
四是应广州松下空调有限公司、××移动公司申请,对移动基站拟用的变频空调进行了辐射测试检测。
五是在办公室领导下组织开展了关于阻截过滤违法手机短信活动的专项工作。
篇3
1、在完善准则基本上,继续抓好节制中心与挪动站、遥控站和无线电智能警示系统的联网运转,发挥全体效能,提高监测才能。二是认真落实全省无线电治理“十二五”规划,继续抓好经济开发区、、3个小型无人值守站建设,争夺在8月底前完成设备装置测试并投入运用;做好火车站、及东乡4个新增小型站的选址论证,做好市主城区遥控站设备升级革新,逐渐完成我市无线电监测重点区域无裂缝掩盖;三是完成全市1:1万大比例无线电治理地舆信息系统建设,为指配频率、台站审批供应科学根据。
二、深化宣传,深化开展无线电专项法律活动
2、积极创新,开展无线电治理司法律例宣传。突出抓好无线电宣传月活动。本年,我局将进一步增强经费保证,协调各方力量,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经过设置户外广告牌、墙体广告、LED宣传屏及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科场等做法,向社会进一步普及无线电司法律例常识,提高社会各界对无线电治理工作认识。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工作,争夺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上刊数目超越从前。坚持无线电台站公示准则,按期向社会布告各类台站审批信息,坚持无线电治理工作的大众形象。
3、搞好协作,严厉打击不合法设置运用卫星旌旗灯号搅扰器的行为。坚持与公安、广电等部分一起协作机制,开展结合法律,加大查处力度。还,增强跟踪报道,对典型案件实时在媒体曝光,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收看电视正常进行,维护社会和谐不变。
4、认真总结,坚持对讲机专项法律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县(区)协管办效果,加大宣传,搞好排查,具体把握我市对讲机设置运用和销售企业状况;二是规范治理,一切对讲机都要进行台站注销,非规范对讲机处理《暂时答应证》并坚持电子档案;三是增强法律,对不予注销的用户,我局将应用无线电智能警示仪锁定频率并进行搅扰警示,对挽劝无效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分,促进我市无线电事业有序发展。
三、增强监测,增强无线电通讯保证工作
5、持之以恒,抓好日常监听监测。科学制定全市无线电监测年度总方案、月工作方案,落实每日的监测任务、时间、地址、频段、办法,增强对防汛、丛林防火、公安、消防等重点频段监测监听。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春节、“两会”及我市各项严重活动通讯保证。增强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构成日报,完善月报,充分发挥月报在台站审批、搅扰排查中的使用,提高我市无线电科学治理程度。
6、自动靠前,积极做好第七届城运会通讯保证。为保证第七届全国城市活动会在我市竞赛项目标顺利进行,我局将积极预备,一是在3月底前制订保证方案,落实保证机构,保证人员、组织、设备、技能和经费到位;二是增强保证人员培训,开展无线电公共突发搅扰事情排查实战练习训练,提高保证人员技能程度和应急反响才能;三是完成比照赛场馆电磁情况测试和馆内无线电设备检查、注销、贴签和发照工作,保证赛期无线电通讯安全。
7、竭尽全力,做好民航和严重测验无线电通讯保证。一是未雨绸缪,继续做好民航飞翔安全通讯保证,按期开展对航路周边地域电磁情况测试,稳固闽赣2省5市搅扰排查区域协作机制,完成资源共享,提高快速反响才能;二是枕戈待旦,积极自动,做好各类严重测验通讯保证,充分应用技能手段压制不合法旌旗灯号,果断打击应用无线电测验作弊行为,保证测验的公道公平。
四、增强治理,增强无线电行业治理本能机能
8、集中力量,抓好蜂窝无线电基站核对。应用OEF-M2基站测试软件,具体核实我市三大公司蜂窝基站台站数目和设置运用状况,核实率要到达100%。完善设台手续,实时进行材料录入,提高我市无线电台站材料数据库完好性、精确性和及时性。搞好蜂窝基站设备检测,检测率不低于3%,进一步规范我市蜂窝基站设置运用行为。
9、加大力度,继续做好无线电收费工作。3月份,召开收费工作座谈会,核准运用频率和收费台站数目,下发收费通知书。明确工作任务,增强收费目的审核。坚持应收尽收、所收全缴准则,抓好各单位规费入库。对欠交、拒交单位请求法院强迫执行,争夺本年收费入库数目有较大提高。
10、落实规矩,保证对讲机模转数平稳过渡。组织学习《省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严厉审批准则,保证规划落到实处。召开设台站单位用户座谈会,宣传贯彻文件精神,营建优越言论气氛,指导对讲机用户逐渐从模仿向数字平稳过渡。增强对公安、国安、司法等部分设置的无线电台站治理工作,完善台站材料,核发电台执照。
五、平战结合,结合开展预备役电磁频谱各项工作
11、依照上级要求,一是在做好预备役官兵选配基本上,增强预备役官兵政治思想建设,积极参与预备役大队和地点分队组织的各项学习和军事练习,提高新情势下军事奋斗程度;二是积极抓好监测分站组建工作,按“两室一库”规范完善工作设备;三是增强军地协调,积极研讨处理军地频率运用和搅扰查处有关问题。
六、抓勤学习,抓好全市无线电人才队伍建设
12、完善准则,增强县(区)协督工作指导。增强县(区)协管干部学习培训,3月份举行全市协管干部学习班,学习有关工作准则和无线电治理司法规章,8月份组织协管干部赴外省观赏学习,开展县级无线电协督工作学习调研。完善工作准则,充分发挥各县(区)协管办联络协调、监督检查、宣传服务的效果,增强对县(区)协督工作目的考评,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县(区)无线电协督工作程度。
篇4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了开展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维护我县无线电波秩序,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和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促进我县无线电事业的发展,根据省、市相关要求,我县成立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担任主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并下设办公室在县电子政务网管中心。目前,县无线电管理办公室有专兼职管理人员3人。
二、认真学习,提高素质
我县积极派员参加市无委办组织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注意在工作中自觉学习,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强化对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掌握,无管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强化措施,确保奥运安全
一是我们根据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县情,认真研究,第一时间对奥运期间无线电安全管理作出安排部署。制定和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处置电子政务网络和无线电突发暴力恐怖事件应急预案》、《*县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奥运期间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体现一个“早”字。
二是扎实开展奥运期间值班及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我们抽调了专人值班,制定了值班制度,向公众公开值班电话,从而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广电局转播的“中央1”、“中央7”电视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频道随时监测监控,特别是奥运开幕的前后几天,每天向广电局和“三家”运营公司“早、中、晚”收集情况,详细登记值班记录和监测记录,每天向市无委上报值班和监测情况,周末也不例外。值班、监测中体现一个“勤”字。
三是认真开展广播电视行政执法专项检查。成立执法检查领导组,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督促填写自查登记表,对*广播局新建广播电视台站存在问题,下达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另外还把这次执法检查拓宽到所有无线电设台单位,用同种方式、同样的要求开展了此项工作。在执法检查中体现了“面广”。
四、扎实开展20*年无线电执照年检工作。认真填写表册、收集台站执照,按时报市审核。
通过年检一步摸清了家底,完善了台站数据库。2009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无线电台(站)389个,主要是公安、林业、广电等3家单位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公司。其中:电信*县分公司有PHS基站118个;联通*县分公司有GSM基站35个,CDMA基站30个;移动*县分公司有GSM基站79个,微波站6个;县公安局集群系统机站1个,移动台8个;县林业局移动台1个,中继台4个。
五、加大无线电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我县通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办公网、溪洛渡电视台以及散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向全社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行规。同时,我们还在*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建立了无线电管理专栏,将所有涉及无线电管理的法律、法规、公文、业务资料等上网公布。通过这些措施,使无线电管理的各项法规深入广大人民群众,营造管理者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被管理者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六、以无线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加大辖区内无线电台站监督检查力度。
下发永无委办电[20*]1号《*县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无线电台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县无线电台站设台单位(县广电局、县公安局、县林业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电信公司等)进行全面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县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经常跟踪问效,督促检查。此次排查共检查无线电台329个,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有12个,其中老化无线电机站5个,短波电台2部,冰雪冻坏墙面机站2个。通个检查,排除了辖区内无线电台安全隐患,同时规范了各设台单位的管理秩序。
七、存在困难
(一)县无线电管理机构即不是执法主体,又没有行政申批权,工作长期属于“代管”、“托管”,而不能直管,在管理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二)没有必要的检测工具或监测仪器,开展监测工作非常困难,现有的监测工具收音机、电视机等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八、2009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深化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二)加大无线电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完善无线电频率、台站数据库,建立健全无线电管理制度,维护无线电管理的正常秩序。
篇5
一、成立*市中考应急指挥中心
(一)、*市中考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组成
主任*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保密局、团市委、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考试管理中心、市无线电管理处、*军分区、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市中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市考试管理中心,值班电话*(传真)。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考试管理中心主任*兼任。
(二)中考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市中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确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
3、决定中考地震事件的处置决策和应急措施,指挥、协调县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并决定派出市政府工作组。
4、根据出现的异常情况,授权县区人民政府进行快速处置。
5、组织公安、武警、消防部门加强社会治安控制,宣布实施治安交通管制。
6、决定事件的信息、引导、记者采访等工作。
(三)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做好全市中考地震应急指挥日常事务。负责与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联系,负责考点防震救灾宣传,审查新闻报道通稿,并及时向上级报告震情、灾情,负责落实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成立考试应急工作组织
**
职责:指导县区筹备和管理救灾经费,做好救灾救济款的使用、发放和保险理赔工作。做好各种救灾物资及师生生活急需物资的组织、调配、运输和供应工作。
三、考前应急准备
(一)加强监测预警。市地震局、市气象局认真做好中考期间的余震预测和气象监测,及时向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二)建立应急组织。考试期间,县区应急指挥中心要在考试一线设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安排专人监测,全面负责考试应急工作。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组织安排下,各有关工作部门安排专人驻考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考试期间考点安全和周边交通、通讯畅通。
(三)确定避难场所。各考点要选择操场或空旷地带作为临时避震场所,划定各考场学生避震区域,同时要保证考场和避震场所之间通道畅通,并在考点明显处张贴紧急疏散通道示意图和疏散具体措施。考前要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教育和防震演练,6月6日下午利用考生熟悉考场时间,统一组织涉考师生进行防震疏散演练,确保发生余震时能够组织考生安全有序疏散。
(四)增设应急考点。原设考点因灾不能使用的,县级政府在本区域内其他学校增设考点。本县区范围内无法设置考点的,由县级政府上报市政府,并报经省招办批准,在邻近县区增设考点,并组织考生有序转移,按时参加考试,市招办负责审查增设考点的条件。
(五)落实疏散人员。每个考场必须安排三名监考员,其中一名专门负责试卷、答题卡的安全。各楼层必须安排两名机动监考员,在发生余震时协助做好考生疏散工作。要加强监考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师生疏散工作有序进行。
(六)加强隐患排查。各县区要加强对考生集中食宿地的安全管理,组织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对涉考的各种设备,考生食宿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检查。县区政府在6月4日前对各个考场和考点防震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落实应急避险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市招委会在考前和考试期间将组织督察组和巡视组分赴县区检查指导中考工作。
四、地震应急处置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积极预防,依法处置,统一指挥,系统联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一)强化应急处置职责。如果考试期间发生余震,由各考点的主考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是否危及考生、考务人员的安全和影响考试正常进行为标准,及时作出是否疏散的判断;如果作出疏散的决策,考点统一信号指挥,迅速组织考生及考务人员通过疏散通道,有序疏散到预先设定的临时避震区域内,考生和监考老师不得将试卷和答题卡带出考场,禁止考生交谈考试内容,公安人员立即封闭考场;考点要立即将考试中断情况电话报告县、市中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同时报省考试管理中心,并做好相关纪录,事后,按层级书面上报上级考试管理中心。
(二)严格考试管理。地震过后,能否继续考试由主考确定。可继续考试的,组织考生返回考场考试,补足考试时间,主考和省、市派督察人员签字确认。不能继续考试的,各考场监考员回收、核对试卷和答题卡,严防试卷丢失和泄密,待该科目考试结束且试卷收集整理完毕,考生方可离开考点。
(三)严肃考试纪律。由于地震原因,在未经考点主考同意集体疏散的情况下,个别考生自行离开考场,但在机动监考人员监控范围内,并确认没有违规行为的,可同意其返回考场继续参加考试,不得延长考试时间。除此条件之外,擅自离开考场的考生,按违规处理。
(四)落实保密措施。试卷存放期间,因灾造成保密室不能正常使用的,要立即将试卷转移到安全场所妥善保管,同时报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篇6
官方无人机 测绘救灾能手
重庆地形复杂,多云多雾,获取卫星遥感影像一直十分艰难,2008年重庆测绘部门引进的无人机技术,则可以完美解决这样的难题。2011年,市规划局监制、市地理信息中心编制的2011版《重庆市影像图集》正式出版。由于使用了无人机参与拍摄,新版影像图集首次增加31个远郊区县,无人机低空航拍的图像,甚至能让你清晰地找到自家的小楼,看清楚道路上的汽车。除了测绘,无人机在灾害救助上也十分给力。2009年6月,武隆山体滑坡,测绘部门出动无人机,对垮塌区域尤其是后山危岩进行了航拍,为救援提供了地形参考。2010年7月城口县庙坝镇堰塞湖出现险情,抢先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出动测绘部门的无人机,对堰塞湖滑坡体及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的遥控监测,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无人机神通广大,但其价格昂贵,操作难度高。目前重庆测绘部门拥有的无人机价值均在50万元以上。一旦出现操作失误,损失不菲。所以。为确保安全,无人机禁止在人流密集的主城区飞行。同时,由于操作复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在北京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培训,获得资质之后,才能进行操作。
篇7
对于无线电视发射台来说,安全播出不仅是每个广电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广播电视的生命和根本要求,更是广电部门的重要政治使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不间断是电视发射台安全播出的前提条件。我台为了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做了充分的备份,分别有光纤传输信号,卫星传输信号,微波传输信号。
一、光纤节目信号源传输
光纤传输具有容量大、安全性好、信号稳定、跨度大、覆盖广泛的特点。它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专用传输通道已被广电部门广泛使用,因此光纤信号源也成为我台的主信号源,节目信号源通过光纤从市内传输到我台。通过光接收机解调出CATV信号,CATV信号再通过解调器PBI-4000D解调出视频信号VIDEO和音频信号AUDIO,视频、音频信号通过VAS-401切换器送到电视发射机激励器调制,再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
本台光纤传送的电视信号可作为电视节目主要信号源的,另外,我台已开播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节目,可通过电视机顶盒接收数字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信号的备用信号源。
﹙一﹚光纤传输干线网在广电系统安全播出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信号传输、节目信号覆盖、节目信号接收、节目监测六大环节。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广播电视播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缺少哪个环节,广播电视播出都会受到影响。节目传输是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到各种覆盖方式的一个过度环节,其任务是把每天播出的节目信号从广播电视中心传输到发射台、卫星地面站、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的前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畅通,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管理
安全播出是运行维护的根本目的,在发生影响播出的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尽快恢复信号,恢复播出。因此启动应急预案是保证安全播出的一个关键环节。
光纤线路发生中断后,应当检查是否有备用光纤,应由调度部门组织按照预案跳纤。线路维护管理部门应根据机房测试仪表配备情况,明确哪段实施调纤操作。在确认主用系统或通道存在故障,同时又有备用系统或通道的情况下,由机房启动应急处理程序,以至排除故障。
二、卫星节目信号源传输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一点对多点的无线传输。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大、传输质量高、容量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等优点。卫星通信一般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同时它建设快投资少,又具有覆盖面大的广播特性,因此卫星广播电视信号源被广泛使用。
(一)卫星传输系统的组成
一个卫星传输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卫星和卫星转发器,地面站﹙包括上行站和接收站﹚,监控管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卫星转发器由天线分系统、通信系统组成。卫星转发器与地面站用于信号传输,跟踪遥测、监测分系统用于卫星的监控,保障卫星传输的正常运转。
我台作为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传到卫星接收机DVR-1000,卫星接收机输出电视节目的视频信号VIDEO和音频信号AUDIO,视频、音频信号再通过VAS-401切换器送到电视发射机激励器调制,再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
(二)影响广播电视卫星安全传输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
1.太阳活动对广播电视卫星的影响。由于太阳放射的高能粒子可能造成高轨道卫星存储器发生混乱,绝缘材料充电及因绝缘材料被击穿突发放电造成元器件损坏。太阳活动的加强会加速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降落,降低卫星寿命。太阳噪声直接影响卫星下行链路的信噪比。
2.卫星地面接收站的防雷接地保护。卫星接收天线安装在室外开阔地带,雷电非常容易击中它,雷电从天线引入将损坏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在天线规定范围内,应架设避雷针,也可安装防雷网,卫星接收机应加装相应的防雷保护器,可最大限度地防止雷电对接收设备的破坏。
机房内应增设环行地母线,地母线与避雷接地体相连,机房所有设备接地端均与环行地母线相连,从而可避免雷电的破坏。
三、微波节目信号源传输
我台用的是WSF-03型微波收发信机,它是中短距离接收已调频微波信号,在接力站转发微波信号。收发信机按工作频率设置8个微波波道。每一波道收发信机与相应的设备配合,以70MHz为中频接口, 可传送一路彩色电视图像信号和四路伴音信号。这四路伴音通道既可传送电视图像的伴音及广播伴音信号,也可用四个声音通道中的任一路来传送业务联络信号。
(一)WSF-03型微波收发信机的信号流程
由天线进来的微波信号,在主站或枢纽站主中放输出至电视解调架,解调出视频信号VIDEO和音频信号AUDIO,视频、音频信号再通过VAS-401切换器送到电视发射机激励器调制,再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
(二)数字微波替代模拟微波已成历史的必然
篇8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2组织体系和职责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出现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国务院可以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参照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3.1.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国务院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国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市(地、州)、县(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1.2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3.2预防预警行动
3.2.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3.2.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2.3“防灾明白卡”发放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3.2.4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3.3.1速报时限要求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3.3.2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本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国土资源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赴灾区现场指导应急防治工作,派出专家组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其发展趋势,指导地方制订应急防治措施。
5.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国土资源部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5.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市(地、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市(地、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市(地、州)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县(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县(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市(地、州)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市)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5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6.2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6.3应急技术保障
6.3.1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
国土资源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6.3.2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及有关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
6.4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5信息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执行。
6.6监督检查
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7预案管理与更新
7.1预案管理
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省(区、市)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7.2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每年评审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国务院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8责任与奖惩
8.1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8.2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9附则
9.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篇9
关键词:水库概况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一、水库大坝概况
1.1流域和社会经济概况。关山水库工程位于抚顺市东洲河上游西支的峡河上,在抚顺县救兵乡原关门山村下游1.5km处,是东洲河流域综合整治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养鱼和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有眼望及夏家两座小型水库。东洲河流域有五个乡镇,农业人口6.03万人,耕地13.68万亩,农业区近郊以蔬菜为主,远郊以粮食和畜牧业为主。年平均总收入在1亿元左右,人均收入1740元。从碾盘桥进入市区到东洲河出口是抚顺市石化工业区,右岸由上游到下游有化纤厂、腈纶厂、乙烯厂、石油二厂、市塑料厂、 阿金沟和东洲石化系统住宅和生活区,左岸碾盘村下游是醇醚化学厂、石化罐区、塔连街道、石油机械厂,两岸大中型企业24家,产值60亿元。
1.2工程和水文概况。关山水库集雨面积为135.6km2,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相应水位为177.38m,库容为4440万m3。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为172.0m,相应库容为2765万m3。死水位为153.70m,相应库容为180万m3,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坝,设计坝高为41.1 m,坝顶高程为177.40m,坝长为404 m。溢洪道为开敞露顶式结构,设3孔宽8.0m弧形钢闸门,净宽24.0 m,最大单宽流量为54 m3/s。堰顶高程168.0m,正常挡水深为4.0 m。输水洞内径为2.0m,内部结构为钢筋砼衬砌,在桩号0+096.74m处有一支洞,出口用DN1.0 m闸阀控制,直接与下游河道相接。 主洞接Φ800mm供水管线,输水洞最大泄量为26.89 m3/s。关山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
二、突发事件分析
工程安全现状分析。2.1超标准洪水:水库设计防洪标准的有限性决定了水库存在承受超标准洪水的客观可能。2.2地质灾害如坝体或山体滑坡:关山水库为粘土心墙坝,运行中发生的某些自然因素或人为破坏均可能导致坝体滑坡;如遇特大暴雨或植被破坏,也可能导致库区山体滑坡。2.3渗漏失稳,如流土、管涌等:如大坝管理不善或较大渗漏未能及时处理均可能导致渗漏失稳。2.4溃坝:遭遇特大突发事件如山体滑坡、特大洪水而水库所有排洪手段均不能阻止洪水漫顶将导致溃坝。从目前情况看来,水库发生特大洪水,山体崩滑等突发自然灾害可能性较大。①关山水库属于新建水库,设计标准比较高,能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安全运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②关山水库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又无重要军事设施,发生战争等社会安全事件类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极小。③关山水库上游无大的工矿企业等污染源,因此目前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可能性较小。
三、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关山水库管理处编制预
抚顺市水务局审查
抚顺市应急办批准
抚顺市政府启动
抚顺市水务局实施 关山水库管理处实施
抚顺市政府结束
四、预案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经认真分析,关山水库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为超设计洪水引起溃坝和超过设计强度地震引起的水库工程破坏二种。为此成立专门的水库工程管理处,事业编制为15人,企业编制为15人,全面负责水库的观测、巡视,收集有关气象信息,随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对应突发事件分级和溃坝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警级别划分为四级,依法用红、橙、黄、蓝表示。
4.2预案启动。预案启动条件。(1)直接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并将造成特别重大或重大损失,发出红色警报,可直接启动预案。①遭遇超标准洪水。②地震或地质灾害造成大坝溃坝或即将溃坝。③上游水库溃坝造成大坝溃坝或即将溃坝。④工程出现重大险情,大坝溃坝或即将溃坝。⑤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造成大坝溃坝或即将溃坝。⑥库区水质污染,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及生产生活或(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会商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损失较大或一般,发出橙色或以下警报,应在会商后决定是否启动预案。①工程出现严重险情,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②监测资料明显异常,对大坝安全不利。③水情预报可能有超标准洪水。④地震或地质灾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⑤上游水库溃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⑥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可能造成大坝溃决。⑦库区水质污染,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
4.3应急处置
①险情报告、通报。关山水库管理处应将险情内容在30分钟内通过有线及无线电话上报抚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2小时内再以书面形式上报,而后视险情严重情况分每1小时或半小时内上报一次),由抚顺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险情进行复查,确定抢险措施,并迅速实施(当出现溃坝或极可能出现溃坝时立即上所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②应急调度。一般性突发事件由关山水库管理处采取应急措施,如控制或加大下泄流量等。严重突发事件(如溃坝、极大可能出现溃坝、严重出现水污染等危及生命安全事件)则由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③应急抢险。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时,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和上下游乡镇政府迅速组织队伍抢险,尽力避免垮坝等恶性事件发生,及时向下游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发出警报并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险情等级,指挥部可临时成立紧急抢险组、医疗卫生组、调查监测组、治安保卫组、基本生活保障组、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工作组。
④人员应急转移。当水库水位进入177m危险水位,继续下特大暴雨闸门需全开泄洪,库水位有漫顶或突发重大险情发生的可能,虽经全力抢险,非人力所能控制时,关山水库管理处必须及时报告市防汛指挥部,抚顺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各职能部门实施预案,溃坝洪水淹没区域内人员和财产转移撤离到安全地点。并迅速由抢险转为疏散人员和救灾指挥。通知方式:1、电话通知;2、村里敲锣,扩音喇叭;3、水库鸣空气警报器。
4.4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得以处置,紧急情况得以平息,由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结束。
五、应急队伍
重点组建4支应急队伍:①专业应急队伍,由市防汛指挥部临时指派的专家组与本水库的技术人员组成,是应急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是先期处置队伍,10人左右;②半专业应急抢救队伍,由本水库中的干部群众组成,是先期处置队伍的应急抢救队伍,30人左右;③群众抢救队伍,由各镇组织的防汛常备队等人员组成,50人左右;④、武警部队抢险队伍,是应急抢险的主力军和突击力量。
关山水库建成几年以来的安全使用,为工业供水、农业灌溉、防洪、人畜饮水、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关山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完善实施,我们将更加关注关山水库安全隐患、溃坝事件和极端天气,更加重视水库风险管理,并相应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响应对策,最大限度地平衡水库蓄水与用水矛盾、减小水质污染风险和降低水库溃坝风险。
参考文献
[1] 蒋金平,杨正华. 中国小型水库溃坝规律与对策[J] .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1) :
[2] 李君纯. 青海沟后水库溃坝原因分析[J] . 岩土工程学报,1994,16(6) : 1- 14.
[3] 刘杰. 八一水库溃坝原因分析[J]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学报,2004,2(3) :
[4] 邹双七,蒋开新. 桎木水库溃坝及小型水库安全分析[J] . 大坝与安全,2005,(2) :
[5] 李雷,王仁钟,盛金保,等. 大坝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M]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篇10
*镇,位于*本岛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村(社),包括*个城镇村、*个渔农村,*个城镇社区。现有户籍人口*人,*户。
*地处海岛,夏季台风灾害频发,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20*年,完成水利建设投入*万元,建设加固了标准海塘、非标准海塘、水库、河道等基础水利设施,较大的提高了防汛抗灾能力。目前,全镇共有大小水库54座,总蓄水量463万立方米;有一线海塘17条,总长17.2公里,保护面积12438亩;水闸36座,主要排涝河道5条,总长8公里;还有大量的港口、码头、船坞等沿海一带的基础设施。
二、我镇防汛体系建设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首长负责、部门企业协作、社区(村)配合、群众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体系。一手抓防台、一手抓抗旱,以防为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体做法是:
(一)全面建立防汛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制。
首先,成立了由镇长担任指挥、班子成员任副指挥、各办主任为成员的*镇三防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有单独办公场所,并配备了2名专职、3名兼职工作人员及必要的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明确了工作职责、值班制度、防台风工作指挥程序等,并上墙公布。同时在各社区、村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实施巡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防汛抗台等应急救灾任务。
其次,加强防汛责任制建设,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明确水库、山塘、海塘、闸口等水利设施安全巡查管理责任人,其中,配备小(二)型水库专职管理员7人,标准海塘专职管理员2人,重要排涝矸门专职管理员2人。并且层层签订了小(二)型水库管理责任状、防汛责任状,做到了每个防汛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
(二)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完善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1、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方针,切实抓好防汛抗台工作。在汛前、汛中、汛后,三防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全镇的水库、海塘、矸闸、港口、码头、排涝河道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订修建方案和防范措施,并上报县三防办公室,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修复,确保安全度汛。
2、发挥预警监测系统作用,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一方面依靠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雨、水情监测设施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农民信箱、移动e管家等信息群发平台,及时以短信形式向群众传达汛情。另一方面,发挥重要水利工程巡查员、预警员作用,根据汛情变化,以手机、电话、喇叭、对讲机等为通讯工具,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到船。
3、完善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抗台时,
由操作员到镇三楼会议室开启网络视频,通过政府内网通道,与县三防办指挥中心实现视频交流,及时掌握汛情变化,实现科学指挥、科学调度、科学防汛。同时,依靠渔业综合管理中心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抓握全镇所有渔船的位置和动态,及时组织船只在规定时间内进港避风或“逃洋”。
(三)强化预案编制管理,建立抢险队伍及避灾场所。
1、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明确防汛职责。我镇于20*年编制防台工作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防台预案明确镇、社区(村)二级指挥组织和防汛抢险工作人员职责,明确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责任人和安置地点。另外,编制完善了高亭镇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同时,积极指导重点企业编制企业防台工作预案。
2、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预案演练。我镇建立完善镇、社区(村)抢险队伍建设。镇级抢险队伍由43名机关干部、11名渔船老大、7名公安、3名医生组成,各社区(村)抢险队伍由社区(村)干部、党员代表、民兵组成。同时加强对这二级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救灾能力。根据预案编制情况,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预案演练,让群众了解并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程序。另外,安排社区(村)、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基层群众避险场所,确保安全避灾。
(四)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1.积极开展防汛知识培训与宣传。我镇每年邀请专业人员对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等有关防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汛工作综合素质,增强组织指挥能力、巡查预警技能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画、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灾避灾知识,特别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水库周边居住群众的宣传教育。
2.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设备。按照分级储备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质,有编织袋5000只、救生衣100套、铁锹100柄等,对这些防汛抢险物资实行即用即补制度。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和施工队伍,建立登记预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我镇防台预案,抗台时,我镇将调配挖掘机3辆、铲车2辆、5吨大卡车3辆(大恒水利公司),抽水泵2套(岱南水厂、平地水库)、皮卡车3辆(吉泰船务有限公司、舟富水产公司、俘宏海运有限公司)、渔船11艘,上述这些设备均明确人员负责调配。
三、我镇防汛抗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防”工作是个动态管理工程,应常抓不懈。综观全镇三防工作实际,我们感到防汛抗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是表现在:
1、防汛抗灾资金不足。一方面乡镇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防汛抗灾投入,仅能保证基本资金和物资。另一方面,由于投入不够,水利工程维修、建造资金缺乏,矸闸老化,病危水库分布较多。
2、悬水小岛防汛抗灾通讯不畅。*这些悬水小岛没有有线电话,且不能提供连续供电,仅靠无线电话无法保证通讯畅通。在台风期间,就多次出现联系中断现象。
3、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全镇45座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症状,其中11座病险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四、我镇今后开展防汛抗台体系建设的打算
1、增加资金投入,为防汛抗台体系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向上级部门申请水利工程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镇将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防汛体系建设力度。特别针对*通讯系统无法保证通畅的现状,增加通讯建设投入,确保灾害来临时,通讯网络的畅通。